谈谈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19-05-14 06:1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篇:谈谈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谈谈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根据中心组理论学习的计划安排,在自己先行学习的基础上,今天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有关依法治国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意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确立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

什么叫依法治国?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

线和基本方针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段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到兴国安邦的战略高度来实施。

二、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

依法治国,是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年志。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发展,是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相联系的。我国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三条:一是以市场经济的相当发展为经济基础;二是以民主政治的相当完善为政治基础;三是以发达的法律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思想基础。

一般地说,实行法治的社会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就是经济较发达,一般居民生活比较安定,社会秩序稳定,有一定程度的民主,社会成员拥有基本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等。在金钱就是一切的社会里,有钱有势的人违法犯罪,往往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在阶级斗争的激烈时期,资产阶级政府往往置自己制定的法律于不顾,自己破坏法治原则,违背依法治国的方针,而以残酷的手段,对反剥削、反压迫的广大劳动、进步人士实行血腥的镇压。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国家,能真正实行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但是,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实现了依法治国方略,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必须具备上述三个基本条件。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相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相当完善,社会主义新文化要相当发达。

三、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依法治国的根本方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过程中逐步提出、发展和完善的。依法治国的实践,必须坚持这一方向。

(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的法治建设才能保持社会主义性质,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同时,依法治国也是党的领导方式的重大转变,是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执政的重要方式。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依法治国重要形式。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制度,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政权基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人民群众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依托,依法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治国方略。人民民主专

政决定着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本质,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这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有法可依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需要法律调整的领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资依据和遵循。有法可依已不仅要求立各种各样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会的需要和符合时代的精神的法。

(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主要表现在: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广大社会成员要依法办事。

(三)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难点和重点也在执法。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四)违法必究。违法必究,就是要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法律威严的重要体现。违法不究,不但会使受到侵犯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和救济,使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得不到恢复,而且还会损害法律的威严,使法律失信于民。

五、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

(一)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党的十八大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学法、遵法、守法,努力提高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

(二)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有所增强,但总体上说,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与法律文比水平仍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这是一个影响依法治国进程的极重要的因素。人民群众始终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力量,要通过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逐步深入人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形成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现代公民意识。

第二篇: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试题

《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必然要求是()。

A.民主法制 B.无产阶级专政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政治协商制度

2.发展民主政治,健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与前途。

A.政策 B.习惯 C.法制 D.伦理

3.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出发点是确认和保障()

A.中国共产党领导 B.公民义务履行 C.人民的民主权利 D.改革开放

4.社会主义法制要求的核心是()。

A.制定法律 B.公正审判 C.强化仲裁的作用 D.严格依法办事

5.加强法制重点是进行()。

A.制裁 B.挽救 C.教育 D.改造

6.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以()为突破口。

A.精简机构 B.高薪养廉 C.强化监督 D.重视服务

7.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它的经济秩序是通过()来形成和维持的。

A.法制 B.法治 C.民主 D.道德

8.只有在()条件下,才产生了对法治的社会需求。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9.在法治国家中,法律要实现其社会功能就要首先形成独立合理的()。

A.主体设计 B.运行机制 C.社会保障 D.宏观调控

10.军事法规的制定机关是()。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中央军委 D.国防部

11.树立法律的权威就必须首先树立()的权威。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部门规章

12.法治的功能在于()。

A.强化统治基础 B.发展国民经济 C.建设精神文明 D.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

13.我国国家的权力属于()。

A.公民 B.人民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大

14.市场的法律原型是()。

A.物权凭证 B.契约 C.侵权 D.亲权

15.市场经济的命脉是()。

A.政治统一 B.市场统一 C.社会保障完善 D.竞争

16.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A.中国共产党 B.政治协商会议 C.全国人大 D.人民

17.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法制 B.社会主义民主 C.人民民主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18.党的政策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守法上 B.执法上 C.立法上 D.法律监督上

二、多项选择题

19.社会主义制度是()等方面构成的统一体。

A.经济 B.政治 C.法律 D.文化

20.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应当有()

A.高度的民主 B.完备的法制 C.安定的社会环境 D.不断增长的经济

2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2.法律队伍建设要求法律工作者有较高的()。

A.经济素质 B.道德素质 C.政治素质 D.法律业务素质

23.按照国家权力运作形态,国家可以分为()。

A.人治国家 B.法治国家 C.民主国家 D.独裁国家

24.自治法规分为()。

A.法律 B.行政规章 C.自治条例 D.单行条例

25.司法公正包括()。

A.实体公正 B.程序公正 C.证据公正 D.立法公正

26.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

A.公民委员会 B.居民委员会 C.乡民委员会 D.村民委员会

27.法律对市场经济的保障作用体现在()。

A.利益保障 B.秩序保障 C.义务保障 D.社会保障

28.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培育()的公民为目标。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29.我国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分为()。

A.资产阶级道德 B.地主阶级道德 C.社会主义道德 D.共产主义道德

30.我国要发展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A.现代化 B.世界 C.未来 D.传统

31.法律与党的政策的区别在于:()。

A.制定的机关和程序 B.实施的方式和手段 C.表现形式与基本要求

D.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对人的效力

32.法律是()的党的政策。

A.定型化 B.规范化 C.条文化 D.教条化

33.党的政策可以分为:()。

A.总政策 B.基本政策 C.分政策 D.具体政策

34.党的领导包括:()。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经济领导

35.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处理上坚持()的方针。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36.法律权威的特征包括:()。

A.法律的至高无上性 B.普遍实施性 C.本源性 D.崇高威望性

37.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考虑的因素有:()

A.层次分明 B.体系完整 C.结构合理 D.规范协调

试题答案:

1.A;2.C;3.C; 4.D;5.C;6.A;7.B;8.C;9.B;10.C;A;12.D;

13.B;14.B;15.D;16.A;17.B;18.C;19.ABCD;20.ABC;21.ABCD;

22.CD;23.AB;24.CD;25.AB;26.BD;27.AB;28.ABCD;29.CD;30.ABC;

31.ABCD;32.ABC;33.ABD; 34.ABC;35.ABCD;36.ABCD;37.ABCD

第三篇:反腐倡廉心得体会-谈谈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这段话,一语中的地说明了为什么要“创新”、什么是“创新”、以及应该怎样“创新”的问题。当然正在深入开展的反腐倡廉,离不开创新,也必须突出创新。邵道生先生的《要“不断推动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的文章,应该说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正如吴官正同志所说的:“坚持制度建设、制度创新,是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根本途径,也是党内监督工作持续、深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条例》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突出了制度建设在党内监督中的核心作用”。对于为什么不断深入开展的反腐倡廉工作离不开理论创新、也必须突出理论创新的问题,邵先生在文章中谈到了五个“因为”。笔者在此想谈的个人体会,是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着力点、着眼点和关节点。反腐倡廉理论创新的着力点。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尤其抓住了制度建设这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牛鼻子”。这不仅是对长期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实践进行总结的结果,而且也是不断发展的反腐倡廉理论的创新的结果,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实践证明,“加强党内监督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保证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也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内民主的状况影响和制约着党内监督工作的水平,如果党内民主发扬不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气氛不浓,监督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因此,《条例》规定了一系列具体的监督制度。这些制度有的是对过去的规定作了充实和完善,如“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等;有的是把近年来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加以规定,如“述职述廉”、“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等。《条例》还对“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作出了规定。由此可见,当前反腐倡廉理论创新的着力点,应该是对实施党内监督理论的总结、归纳、完善、提升以及“突破”,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从心底里都能搞清楚,为什么“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为什么它“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以及为什么“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等诸多重大且现实的理论问题。反腐倡廉实践创新的着眼点。当前反腐倡廉实践创新的主要着眼点应该在哪里?笔者认为,既然党中央公开颁布且已开始具体实施的《条例》已经明确规定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监督制度(有的是对过去的规定作了充实和完善,如“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等;有的是把近年来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加以规定,如“述职述廉”、“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等。还对“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作出了规定),那求真务实地切实将这些制度规定付诸实施、落实到加强新世纪党的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去,应该就是当前反腐倡廉实践创新的主要着眼点。笔者认为,“不论你怎么说,就看你怎么干”。说一千道一万,对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来说,当前能否求真务实地着眼于对《条例》及其一系列制度规定的具体实践,是对其是否真心实意地坚持“三个代表”的最好检验,是对其是否在思想上切实与中央保持一致、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最好考察,是对其是否真实地具备领导能力、领导素质、领导资格的主要考核标准。反腐倡廉两大创新的关节点。没有及时进行理论思考和归纳总结的实践,可能是蛮干,可能出现漫无边际、缺失明确目标方向的状况,不会有实际的效果;而缺乏实践(或是不愿意紧密地去联系实际、游离于实践之外)的理论,则必然是无根之树、无本之源,不外乎“山间竹笋”、“墙上芦苇”,也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效果。因此,不论是反腐倡廉的理论创新也好、实践创新也罢,关节点就在“结合”。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认识原理,反腐倡廉的实践创新,是反腐倡廉理论创新的基础;反腐倡廉的理论创新,是反腐倡廉实践创新的提升。用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求来说,那就是要“求真务实”。这种求真务实,正如吴官正同志最近强调的:“《条例》公布后,一些同志担心这个条例能不能落到实处。这一点确实非常重要。贯彻实施《条例》,关键在抓好落实。各级党委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和大力宣传《条例》,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精通《条例》,全党同志熟悉《条例》,全社会了解《条例》。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所在地区、所在单位开展党内监督的领导责任,抓好各项监督措施的落实。各级纪委要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加强对党内监督工作的督促检查,同时自觉接受党组织、广大党员、人民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促使党内监督工作健康发展,努力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无疑,这是当前检验我们各项工作的一条重要标准。十六大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人们普遍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主动,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监督,只要不断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并使之有机结合,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必定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也必将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强的保证和助推作用。

第四篇:2《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部分

广东省游乐设备事务所专业设计开发 法的特征

1.2.3.为一般的行为规范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和特性。包括法的效力对象的广泛(即在一国范围之内,任何人的合法行为都无一例外地受法的保护)和法的效力的重复性(指法对人们的行为有反复适用的效力)。法的普遍性与法的规范性有密切的关系,法的规范性是普遍性的前提和基础,而法的普遍性则是其规范性的发展与延伸。5.具有程序性

二、法的内容和形式

1.法的内容,就是指构成法的各种内在要素,包括法律规范内容和法律技术内容两大部分。从规范内容上看,其核心部分就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从结构上看,法律规范?-法律部门-法律体系。2.法的形式,就是法的内容的表现方式,是法的内容要素的外在结构和组织形态。仅就成文法来讲,其表现形式与内容相对应,也可分为三层次,即“法律条文-规范性法律文件-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3.法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法的内容决定法的形式,法的形式反作用于法的内容;新法的内容和旧法的形式、新法的形式和旧法的内容之间存在着历史继承、相互利用的关系或情况。

《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部分

一、判断题

1.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2.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法治是我们的目标”。╳

3.我们的民主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7.民主法制代替个人专断行政是现代化在政治领域的界碑。√

8.人民政协是国家立法组织。╳

9.邓小平提出了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并举的战略。√

10.维护宪法、法律尊严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立法工作要坚持把调整政治活动的法律作为立法的重点。╳

12.改革最终能否成功决定于经济体制改革。╳

13.遏制腐败,监督是关键。√

14.坚持依法治国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15.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伴随农业文明的兴起而出现的。╳

16.社会主义法治的最基本价值原则是发展。╳

17.法律是具有内在联系、协调统一的有机体。╳

18.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发展生产力。╳

19.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0.我国有权制定法律的是中共中央。╳

游乐设备游乐设备|游乐场--广东省游乐设备事务所-游乐设备设计及研发|游乐设施|游乐设备厂|游乐场|游乐场项目

21.配套法律是指有一个法律颁布以后,还需要一个或一些与之相关的法律的颁布,才能具体实施。√

22.实施细则是指一个法律颁布以后,为了便于实施和具体操作,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此作出详细规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23.我国数量最大的法律渊源是法律。╳

24.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首先应当考虑的因素是立法权统一。╳

25.体现和维护人民民主就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

26.党的政策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27.法治的特征植根于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

28.法治的核心部分是针对国家权力本身,要求权利监督与制约。╳

29.程序公正是指法院正确地依据法律规定的具体次序、方式和手续来处理案件。√

30.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的经济,即承认和尊重市场主体的意志自主性。√

31.市场经济要求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也要求市场国际化。√

32.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精髓。╳

33.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的统一。√

34.精神文明分为思想道德方面和教育科学文化方面。√

35.精神文明是指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在精神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明成果。√

36.社会主义法制的唯一要求是:违法必究。╳

二、选择题

1.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必然要求是(A)。

A.民主法制 B.无产阶级专政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政治协商制度

2.发展民主政治,健全(C)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与前途。

A.政策 B.习惯 C.法制 D.伦理

3.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出发点是确认和保障(C)

A.中国共产党领导 B.公民义务履行 C.人民的民主权利 D.改革开放

4.社会主义法制要求的核心是(D)。

A.制定法律 B.公正审判 C.强化仲裁的作用 D.严格依法办事

5.加强法制重点是进行(C)。

A.制裁 B.挽救 C.教育 D.改造

6.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以(A)为突破口。

A.精简机构 B.高薪养廉 C.强化监督 D.重视服务

7.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它的经济秩序是通过(B)来形成和维持的。

A.法制 B.法治 C.民主 D.道德

8.只有在(C)条件下,才产生了对法治的社会需求。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9.在法治国家中,法律要实现其社会功能就要首先形成独立合理的(B)。

A.主体设计 B.运行机制 C.社会保障 D.宏观调控

10.军事法规的制定机关是(C)。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中央军委 D.国防部

11.树立法律的权威就必须首先树立(A)权威。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部门规章

12.法治的功能在于(D)。

A.强化统治基础 B.发展国民经济 C.建设精神文明 D.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的13.我国国家的权力属于(B)。

A.公民 B.人民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大

14.市场的法律原型是(B)。

A.物权凭证 B.契约 C.侵权 D.亲权

15.市场经济的命脉是(D)。

A.政治统一 B.市场统一 C.社会保障完善 D.竞争

16.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A)

A.中国共产党 B.政治协商会议 C.全国人大 D.人民

17.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是(B)。

A.社会主义法制 B.社会主义民主 C.人民民主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18.党的政策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

A.守法上 B.执法上 C.立法上 D.法律监督上

19.社会主义制度是(ABCD)等方面构成的统一体。

A.经济 B.政治 C.法律 D.文化

20.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应当有(ABC)

A.高度的民主 B.完备的法制 C.安定的社会环境 D.不断增长的经济的2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CD)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2.法律队伍建设要求法律工作者有较高的(CD)。

A.经济素质 B.道德素质 C.政治素质 D.法律业务素质

23.按照国家权力运作形态,国家可以分为(AB)。

A.人治国家 B.法治国家 C.民主国家 D.独裁国家

24.自治法规分为(CD)。

A.法律 B.行政规章 C.自治条例 D.单行条例

25.司法公正包括(AB)。

A.实体公正 B.程序公正 C.证据公正 D.立法公正

26.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BD)。

A.公民委员会 B.居民委员会 C.乡民委员会 D.村民委员会

27.法律对市场经济的保障作用体现在(AB)。

A.利益保障 B.秩序保障 C.义务保障 D.社会保障

28.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培育(ABCD)公民为目标。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29.我国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分为(CD)。

A.资产阶级道德 B.地主阶级道德 C.社会主义道德 D.共产主义道德

30.我国要发展面向(ABC)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A.现代化 B.世界 C.未来 D.传统

31.法律与党的政策的区别在于:(ABCD)。

A.制定的机关和程序 B.实施的方式和手段 C.表现形式与基本要求

D.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对人的效力的32.法律是(ABC)党的政策。

A.定型化 B.规范化 C.条文化 D.教条化

33.党的政策可以分为:(ABD)。

A.总政策 B.基本政策 C.分政策 D.具体政策

34.党的领导包括:(ABC)。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经济领导

35.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处理上坚持(ABCD)方针。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36.法律权威的特征包括:(ABCD)。

A.法律的至高无上性 B.普遍实施性 C.本源性 D.崇高威望性

37.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考虑的因素有:(ABCD)

A.层次分明 B.体系完整 C.结构合理 D.规范协调

第五篇:《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部分(xiexiebang推荐)

一、判断题

1.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2.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法治是我们的目标”。╳

3.我们的民主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7.民主法制代替个人专断行政是现代化在政治领域的界碑。√

8.人民政协是国家立法组织。╳

9.邓小平提出了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并举的战略。√

10.维护宪法、法律尊严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立法工作要坚持把调整政治活动的法律作为立法的重点。╳

12.改革最终能否成功决定于经济体制改革。╳

13.遏制腐败,监督是关键。√

14.坚持依法治国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15.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伴随农业文明的兴起而出现的。╳

16.社会主义法治的最基本价值原则是发展。╳

17.法律是具有内在联系、协调统一的有机体。╳

18.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发展生产力。╳

19.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0.我国有权制定法律的是中共中央。╳

21.配套法律是指有一个法律颁布以后,还需要一个或一些与之相关的法律的颁布,才能具体实施。√

22.实施细则是指一个法律颁布以后,为了便于实施和具体操作,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此作出详细规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23.我国数量最大的法律渊源是法律。╳

24.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首先应当考虑的因素是立法权统一。╳

25.体现和维护人民民主就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

26.党的政策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27.法治的特征植根于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

28.法治的核心部分是针对国家权力本身,要求权利监督与制约。╳

29.程序公正是指法院正确地依据法律规定的具体次序、方式和手续来处理案件。√

30.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的经济,即承认和尊重市场主体的意志自主性。√

31.市场经济要求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也要求市场国际化。√

32.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精髓。╳

33.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的统一。√

34.精神文明分为思想道德方面和教育科学文化方面。√

35.精神文明是指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在精神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明成果。√

36.社会主义法制的唯一要求是:违法必究。╳

二、选择题

1.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必然要求是(A)。

A.民主法制 B.无产阶级专政(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政治协商制度

2.发展民主政治,健全(C)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与前途。

A.政策 B.习惯 C.法制 D.伦理

3.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出发点是确认和保障(C)

A.中国共产党领导 B.公民义务履行 C.人民的民主权利 D.改革开放

4.社会主义法制要求的核心是(D)。

A.制定法律 B.公正审判 C.强化仲裁的作用 D.严格依法办事

5.加强法制重点是进行(C)。

A.制裁 B.挽救 C.教育 D.改造

6.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以(A)为突破口。

下载谈谈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翻译理论与实践

    大连外国语学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 翻译理论与实践 考 试 大 纲大连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是为大连外国语学院招收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

    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范文大全)

    理论意义 1、 丰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凝练着一种价值判断,从而 形成了整个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在批判旧社会中发现新社会,其与资本主义当代价......

    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一部分---老龄化产业 随着中国老龄化快速到来,如何养老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演员吴秀波最近成为媒体的焦点倒不是演什么新片或有什么绯闻,而是居住在养老院的母亲想......

    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党建思考题 1、中国当前的政党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它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和功能? 答: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原因: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历......

    金融理论与实践)

    金融营销技巧金融090140979059蒋艺萌一、 专业化金融营销概述 1、销售。 金融营销要以销售为基础,销售就是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销售任何产品给 任何人,即要在最大限度满足顾......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大全)

    市场营销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市场研究的目的是要解决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它是市场营销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人理解市场营销就是销售产品,实际上,市场营销不只是......

    技术推广与理论实践

    利用林业创新传播理论分析一个成功或失败的推广案例 广西软枝油茶 推广背景: 油茶(Camellia spp.) 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亦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摘要:作为化学系的大学生,2012的暑假,为了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我走进企业,在浙江富得利木业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两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