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烟移送案件的类型和追诉标准

时间:2019-05-14 06:3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涉烟移送案件的类型和追诉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涉烟移送案件的类型和追诉标准》。

第一篇:涉烟移送案件的类型和追诉标准

涉烟移送案件的类型和追诉标准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2.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3.假冒他人驰名商标或者人用药品商标的;

4.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

5.明知他人假冒注册商标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储存、代理进出口等便利条件、帮助的,以共犯论处。

6.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 追诉标准:

1.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2.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直接销售假冒烟用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

“明知”,是指知道或应当知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明知”:

(1)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进货的;(2)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销售的;

(3)销售假冒烟用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被发现后转移、销毁物证或者提供虚假证明、虚假情况的;

(4)知道自己销售的商品上的注册商标被涂改、调换或者覆盖的;

(5)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受到过行政处罚或者承担过民事责任、又销售同一种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

(6)伪造、涂改商标注册人授权文件或者知道该文件被伪造、涂改的;

(7)其他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情形。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二万件(套)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2.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驰名商标标识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4.利用贿赂等非法手段推销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5.明知他人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储存、代理进出口等便利条件、帮助的,以共犯论处。

四、假冒他人专利罪

假冒他人专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2.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3.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4.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专利,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假冒他人专利的;

5.造成恶劣影响的。6.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7.明知他人实施侵犯专利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储存、代理进出口等便利条件、帮助的,以共犯论处。

“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1)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的;

(2)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

(3)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

(4)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

五、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追诉标准:

1.生产、销售伪劣烟草制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2.伪劣烟草制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分别达到十五万元以上 3.伪劣烟草制品的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与尚未销售的伪劣烟草制品的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4.非法生产、拼装、销售烟草专用机械行为,依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5.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生产、销售伪劣烟草制品,直接参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烟草制品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

6.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论处

7.生产伪劣烟草制品尚未销售,无法计算货值金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1)生产伪劣烟用烟丝数量在1000公斤以上的;(2)生产伪劣烟用烟叶数量在1500公斤以上的。

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或者货值金额累计计算。

゛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97年4月22日联合发布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

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的鉴定工作,由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省级以上烟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的假冒伪劣卷烟鉴别检验管理办法和假冒伪劣卷烟鉴别检验规程等有关规定进行。

假冒伪劣烟草专用机械的鉴定由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或其委托的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根据烟草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进行。

六、走私普通货物罪

追诉标准:偷逃应缴税额在五万元以上

七、非法经营罪: 非法生产、批发、零售烟草制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诉:

1.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2.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3.曾因非法经营烟草制品行为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非法经营的,非法经营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4.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涉烟非法经营,直接参与非法经营烟草制品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

5.知道他人涉烟非法经营而提供房屋、场地、设备、车辆、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技术等设施和条件,用于帮助生产、销售、储存、运输假冒伪劣烟草制品、非法经营烟草制品的;

6.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涉烟非法经营而运输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的。

八、窝藏、转移赃物罪

明知是非法制售的烟草制品而予以窝藏、转移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以窝藏、转移赃物罪定罪处罚。

窝藏、转移非法制售的烟草制品,事前与犯罪分子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九、妨害公务罪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烟草专卖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

十、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

煽动群众暴力抗拒烟草专卖法律实施的,以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定罪处罚。

第二篇:重大涉烟案件移送若干问题

重大涉烟案件移送若干问题

作者:小小烟民 更新日期:2010年4月1日

烟草在线专稿

近年来,各级烟草专卖管理部门紧紧围绕行业主要工作任务,严格按照国家局党组提出的“节奏要快、标准要高、工作要实、状态要好”的“四要”要求,不断深化打私打假工作。在各职能部门的协助配合下,查获的案件逐年增多,相应的涉嫌构成犯罪的涉烟案件也在增长。在这些案件的办理过程当中,由于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对于案件移交的细节问题强调得并不是很细致,给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所查获的个别案件在移交过程和移交后都带来了很多不便。

比如说,现在的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组织形式越来越严密,一般都是由上线组织采用单线联系等手段联系驾驶员等一些作案人员,并且所使用的联系方式都是不登记的户头,在驾驶员、搬运工人等被抓获的同时,上线就切断联系,给烟草专卖机关的查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处。因为一般的查处中都只能抓获负责运输工作的下线人员,货主闻风而逃后就缺少了该案件的犯罪主体。在移交公安机关后,限于公安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原因,无法进一步开展案件,并且已经立案的案件,在实际操作中不便于撤案,致使案件进展往往陷入僵局。

另一方面,部分地区联合运管部门在开展打击非法涉烟运输专项整治工作当中,也发现了一些查处重大涉烟案件不利的因素。一般的被查处过有涉烟运输行为的物流企业、快递公司负责人员,基本都与违法托运的当事人有联系。往往我们这边一查处非法托运的卷烟,当事人马上就收到了相关的消息,同时关闭未经登记的联系电话,使案件的进展受阻。同样,该方式也切断了追根溯源的源头,在案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后,无法查明相关的违法犯罪主体。

那么,应该如何打破这一制约烟草专卖执法的僵局呢?首先一点就是要集多家意见,多余相关的职能部门召开协调会议,探讨几个部门间都能行得通的解决方案。同时,根据前期的合作经验,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尝试着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作如下探讨:

明确需要移交的案件范畴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第310号令)中已经明确规定了什么样性质的案件需要移交等问题,但是涉及到烟草这些部门的细微方面,规定较笼统,无法明确给出特定的标准。按照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及现实操作来看,一般都是涉烟案件案值达5万元以上的案件开始移交公安机关查处。

由于前面说到的实际操作上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在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探讨适合现阶段案件移交的相关规定:

根据查获案件的案值,仍旧按照原先的标准,即案值达5万元以上便移交公安机关查处;而公安部门查获的案件当中,案值未达5万元标准的则移交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查处。

根据案件的违法事实的情节,一般的查获非法运输等案值较大的涉烟案件,违法事实都是比较清楚的,案件的定性也基本可以达到量刑的标准。

根据案件的各项要素,主要考虑是否有明确的违法犯罪主体。因为违法犯罪分子的狡猾手段,一般查处的涉烟案件无法抓捕该批次卷烟的所有人,案件只能划为无主案件,这就使得移交后的后续查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因此,是否能够商定这类无主的案件交由烟草专卖管理部门以烟草的相关法律法规立案查处?

规范移交案件的相关材料

达到追刑标准需要移交的案件,烟草专卖管理部门应该备齐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公安部门在接收案件后,开具相应的文书和手续;而公安机关查获的涉烟案件,又未达到追刑标准的案件,则需要备齐违法活动的初期调查报告、涉案物品及其他有关违法的材料等移交烟草专卖管理部门。

完善重大案件的移交手续

涉烟案件的移交即时对国家和法律负责,也是对公共利益的负责,烟草专卖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在移交相关案件的过程中,一定要完善相关的手续,保证重大案件在查处到移交的过程都要是合法的。涉及到负责人签字及盖章的部门,要仔细斟酌,不断完善相关细节。

建立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

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涉及刑事案件的各项工作在公安部门及人民检察院的协助下得以顺利完成,主要还是依靠几个部门间相互的沟通和交流。在往后的各项工作当中,还需要三部门间经常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利于各部门工作开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起经常性的联席会议制度。

由此基础之上,我们不妨协调公安、检察机关作出如下决定:

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查获具备以下条件的案件,须在规定期限内移交公安机关:

涉案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真、假卷烟案件;

犯罪情节、事实清楚;

有当场抓获的或查证后的具体涉案当事人;

具备《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中移交行政案件需要的其他相关要求。

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查获涉案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真、假卷烟案件后,遇有以下情况的,需要查明相关要素后方可移交公安机关:

只有托运单据、外包装等标明的联系电话和联系人,当场无法查实涉案当事人的案件;

犯罪事实、情节不清楚的;

其他《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所规定移交案件必须具备的条件不具备的。

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查获5万元以上的真、假卷烟案件,经过查证后,无法查实本规定第二条第1、2款规定的,由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本规定与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的规定有冲突的,从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的规定。

第三篇:移送案件标准

移送案件标准

作者: 发布时间:2012-9-21 阅读次数:1200

------------------

行政机关对于构成犯罪的案件应当移送公安机关,但对于构成移送案件的标准检察机关与工商机关各自的理解却不同:

(1)、是否按检察机关的立案标准移送?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对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作了详细的规定,检察机关也认为只要是符合了刑事立案标准的,就应当移送。我们认为,这是检察机关启动司法程序的一个标准,不是行政机关的移送刑事案件的移送标准。

(2)、是否按检察机关的追诉标准移送?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也作了详细规定,但该《规定》是对犯罪行为的客观要件的具体规定,如数量的界线标准等,并不涉及到主观要件,而是否构成犯罪,还必须要有主观要件。该《规定》第78条1项也明确指出:“追诉”是指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审查批捕、审查起诉活动。因此该规定不是行政机关移送的标准。行政机关可以参照该规定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但不是只要符合该规定就必须移送。

(3)、应当按国务院《移送规定》移送。

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是专门调整行政机关对犯罪案件移送的行为规定,作为行政机关也只能依据国务院的规定移送案件。该《规定》第3条对移送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一是要看“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二是根据“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三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四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因此,行政机关判断案件是否构成犯罪、是否移送的标准是个综合判断的过程,并不是仅仅依据检察机关的规定进行移送的,应当是“构成犯罪”的案件才移送,换句话说,移送的标准是刑法规定的犯罪标准。

由于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对移送的标准的理解不同,造成一些地方的检察机关错误的认为,只要达到了检察机关立案标准或者追诉标准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没有移送,就以“不移送刑事案件罪”立案对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进行侦查。

三、移送程序问题:

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五条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立即指定2名或者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批。行政执法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3日内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决定移送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决定不移送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

该条就是对移送程序的规定。首先,“应当”移送是指行政机关知道案件构成刑事案件,这是案件移送的启动程序;其次,是指定2名办案人员;再次,是报机关负责人批准。但该规定只是对行政机关主动移送的情况作了程序上的规定,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其他情况,由于缺乏移送程序的规定,往往也造成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人员按“不移送刑事案件罪”立案。

1、由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限期移送的案件,由局长或者分管副局长指定承办部门,在限期内完成移送。

2、检察机关或者公安机关依据有关规定要求限期移送的涉嫌犯罪的案件,由局长或者分管局长指定承办部门,在限期内移送。

3、对于是否构成犯罪难以判断、需要司法机关使用侦查手段才能判明的案件,可以在给予行政处罚后由办案机构报局长或者分管副局长批准后及时移送。

归纳上述情况,移送的程序实际上就只有2种,一是主动移送程序;二是要求或者责令移送程序。

在实际工作中,争议最大的是:工商机关还没有启动移送程序时,甚至在行政案件还没有结案时,检察机关就以“不移送刑事案件罪”对执法人员立案侦察。我们认为这是错误的。对于行政机关未移送或者还未及时移送的案件,检察机关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检察意见:(一)检察机关发现行政执法机关应当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而不移送的;”因此,检察机关应当先发出《检察意见书》限期移送,对“拒不移送”的才涉嫌构成“不移送刑事案件罪”。

最近,四川省检察院、公安厅、工商局等17部门联合发文,对行政机关移送刑事案件的程序作了明确规定,既:首先由检察机关发出《移送案件意见书》,其次,行政机关在接到意见书后5日内移送。17部门的规定解决了长期以来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对移送程序问题的争执。

四、移送的责任人:

“徇私舞弊不移送刑事案件罪”的犯罪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是个人犯罪而不是单位犯罪,因此,明确应当由谁移送的个人责任尤为重要。

犯罪行为是有一个暴露的过程的,并不是行政机关一接到举报线索就马上移送司法机关。只能是随着调查的深入才能逐步发现。有可能在调查中发现,也有可能是在审案中发现,还可能在处罚以后发现。在什么阶段发现构成犯罪,就应当由处在该阶段的人员向上级汇报或者提出移送建议。如果办案人员或者审案人员发现后,因徇私情而不上报,则责任人是办案人员或者审案人员;如果上报后,局长循私情而决定不移送,则局长是责任人。但如果没有徇私舞弊的行为,按照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5条2款规定,局长有权决定是否移送。其次,是上级机关责令限期移送或者检察机关要求限期移送的案件,其责任人只能是局长,不可能是经办人。因为责令、要求限期移送是对行政机关的指令,不是对具体经办人员的。

因此,“移送”不是特指向司法机关移送,而是包括下级责任人向上级的移送,阜阳奶粉案,就是工商所长在接受了几百元贿赂后没有向上级机关移送而构成“徇私舞弊、不移送刑事案件罪”的。

五、行政处罚后仍然可以移送

对于能否在给予行政处罚后再移送的问题,是个争议最大的问题,检察机关与工商机关有争议,工商机关内部也有争议,我们认为,对于工商部门查办的大部分行政案件来说,是可以在给予行政处罚后再移送的。其理由如下:

1、《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并没有排除行政机关在处罚后移送的行为。第11条规定了:行政处罚不得代替移送。并在该条第3款中规定:“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已经依法给予当事人罚款的,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依法折抵相应罚金。”可见,在给予行政处罚后移送并不违法。

2、刑法与行政处罚可以双重适用。行政犯罪具有触犯刑法和行政法的双重性,行为人也就应当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如果涉及到受害人的损失,还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并不能“吸收”行政责任。

[1]、追究行政责任和追究刑事责任可以各自独立运行。一个简单的案例就是轰动全国的“刘小庆偷税案”,税务机关按照《税法》规定,对刘小庆公司的偷税漏税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司法机关追究其公司的偷税罪,各自独立运行并无矛盾。并没有法律规定行政机关立案后司法机关就不能立案,而必须要行政机关移送后才能启动司法程序。

[2]、刑事处罚不能替代行政处罚。刑罚与行政处罚的种类及功能的差别就决定了在适用刑罚的同时还必须适用行政处罚以弥补刑罚的不足。例如,企业“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按《刑法》140条规定,最高可以判处无期徒刑,但刑罚不能判处“责令停产停业”、不能判处“吊销执照”。虽然课以刑罚,但企业还在生产,只有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才能彻底解决违法犯罪的问题。

3、关于国家局对移送的答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案件移送有关问题的答复》认为:“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七条及第二十二条的有关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案件过程中,认为案件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不再进行行政处罚” 检察机关和我们有的同志认为,按照国家局的答复就应当全案移送而不给予行政处罚了。我们认为这样理解是片面的。国家局答复与国务院《移送规定》并不矛盾,应当移送而不给予行政处罚的前提是:“认为案件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既移送的标准是犯罪标准。行政机关在案件调查中发现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而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可以避免犯罪嫌疑人逃脱。但在实际执法中,对是否构成犯罪并无明确的证据,执法人员往往是按照检察机关的《追诉标准》来判断,达到追诉标准的就移送。对这种小心谨慎的做法也不能说不对,但总有点明哲保身、有失职责的意味。在实践中,应当行政处罚而没有处罚移送的案件,在经过司法程序后被认为不构成犯罪的案件,要么已经“化”了,要么已经无法再调查处罚了。前面在“移送标准”一节中已经说了,达到追诉标准的并不一定就构成犯罪。也就是说,在罪与非罪的界线不明确,没有证据证明“已经构成犯罪”的情况下,执法人员也不能搞“有罪推定”,完全可以在给予行政处罚后再移送。

综上所述,行政执法人员在办理行政案件中,要作到免责首先要作到不“徇私舞弊”,其次,对构成或者可能构成犯罪的案件要移送,移送了就不构成“不移送刑事案件罪”,至于在处罚前移送还是在处罚后移送并不重要(除明显的犯罪外)。

第四篇:工商机关案件移送标准探究

工商机关案件移送标准探究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 5 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 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国家工商局《关于案件移送有关问题的答复》(工商法字〔1999〕第192号)明确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七条及第二十二条的有关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案件过程中,认为案件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不再进行行政处罚。

一、从犯罪构成要件看,犯罪的主观方面是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行为有4个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被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上述4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犯罪。

《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要件,除了犯罪的主体、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之外,还必须有犯罪的主观方面要件,缺少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便不能成立。

二、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看,没有主观故意不构成该罪

《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原主任房维廉主编、工商出版社出版的《新产品质量法释义与问答》对该条刑事处罚部分也作出了解释。“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指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及其一般刑事处罚作了规定。根据该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必须具备以下要件:第一,生产者、销售者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从中牟利的故意;第二,生产者、销售者在客观上实施了“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第三,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必须达到5万元以上,才构成犯罪,如果销售金额不足5万元,不构成犯罪;第四,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主体是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其中,“生产者、销售者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从中牟利的故意”被明确列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必须具备的要件。

司法部司法行政学院原院长严军兴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刑法释义》对《刑法》第一百四十条也作出了几乎相同的解释。本罪主要特征是:犯罪主体是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指一切从事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公司等法人组织和自然人个人;主观上出于故意,并以营利为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客观上实施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

金额须在 5 万元以上,如果行为人虽实施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但销售金额不足5万元,则不构成本罪,而属于行政处罚的范围。其中,主观上出于故意并以营利为目的也被明确列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主要特征。

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二级大法官刘家琛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刑法及司法解释新制度新罪名通释》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主观方面作了如下解释:“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明知是伪劣产品而予以生产或者销售。尤其对销售者来说,必须是在经销的产品中掺杂、掺假,故意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而予以出售才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如果行为人不知道是伪劣商品而予以销售的,不构成本罪。”

三、达到犯罪标准才移送的观点,符合《行政处罚法》以及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家工商局《关于案件移送有关问题的答复》等相关规定

仅达到金额标准未必都涉嫌构成犯罪,因此也不能采取凡达到金额标准就一律移送的做法。只有那些既达到金额标准,又具备主观要件等犯罪构成要件,即达到犯罪标准的案件,工商机关才能依法移送。这符合《行政处罚法》以及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家工商局《关于案件移送有关问题的答复》等相关规定。《行政处罚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里设置的移送前提是违法行为构成犯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监察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高检会〔2006〕2号)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对符合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及时将案件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这里设置的移送条件是“符合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

国家工商局《关于案件移送有关问题的答复》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案件过程中,认为案件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不再进行行政处罚。这里设置的移送条件也是“案件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

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三条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依照本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

该条对移送标准的规定更加细化和明确。一是看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二是看《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三是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四是看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

由此可见,行政机关应综合判断案件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应该移送,而不是仅依据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或检察机关的追诉标准,只有涉嫌构成犯罪的案件才能移送,移送的标准是《刑法》规定的犯罪标准。

四、全面准确理解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构成要件

《刑法》第四百零二条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认真研究本条规定可以看出,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构成是有

严格条件的,构成该罪除须具备主体、客体要件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在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即行政执法人员明知自己对应当将案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但徇私舞弊仍不移交。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徇私舞弊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徇私情、私利,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的行为如果行政执法人员没有徇私的动机而是对事实认识存在偏差或者存在工作失误,则不构成本罪。

2.在客观方面,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依法应当移交案件却不移交的行为,且情节严重。其中,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是指明知他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行为人不移交司法机关,而故意使犯罪人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的行为并非都构成犯罪只有情节严重才能构成本罪,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主要标准。何为情节严重?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情节严重表现为:(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不移交的;(2)3次以上不移交犯罪案件,或者一次不移交犯罪案件涉及3名以上犯罪嫌疑人的;(3)司法机关发现并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移交的;(4)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人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移交的;(6)隐瞒、毁灭证据,伪造材料,改变刑事案件性质的;(7)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牟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对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可以这样理解:只要行政执法人员没有徇私舞弊行为,即便对应当移交的案件没有移交,也不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即便对应当移交的案件没有移交,但只要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也不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因此,工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既要坚持把涉嫌构成犯罪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案件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坚决避免以罚代刑、放纵犯罪等现象的发生;又要注意避免因担心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对本应及时作出行政处罚的案件在该不该移交问题上犹豫不决,影响行政执法效率。

□河北省承德市工商局梁仕成

第五篇:涉烟案件查处协作机制

XX公安局、XX烟草专卖局关于印发联合查处涉烟违法案件工作机制的通知

各部门:

《联合查处涉烟违法案件工作机制》已经XX公安局、XX烟草专卖局共同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联合查处涉烟违法案件工作机制

XX公安局 XX烟草专卖局

XX年XX月X日

联合查处涉烟违法案件工作机制

为加强对涉烟案件的监督和指导,及时沟通信息,规范案件移送,建立长期的监督协调机制,加大对涉烟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顺畅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XX公安局、XX烟草专卖局共同研究,特制定本工作机制。

一、指导思想 建立联合查处涉烟违法案件工作机制是实现及时、准确、有力打击涉烟违法犯罪行为的重大举措,涉烟违法犯罪案件行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查处难度大,加强公安机关和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有效衔接,有利于统一认识和排除干扰,有利于提高办案水平和办案质量。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县公安局、县烟草专卖局成立联合查处涉烟违法案件工作领导小组:

长:XX(X局长)

副组长:XX(X)、XXX(XX)、成员: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负责人;县烟草专卖局专卖管理科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X烟草专卖局,XX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联络员三名(XXX)。联络员责任如下:

(一)根据工作需要和单位领导安排,加强与其他单位联络员的沟通和联系。

(二)负责联系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查处涉烟违法犯罪案件的协作及案件移送工作。

(三)具体负责信息通报工作。

(四)就本部门查处涉烟案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向其他部门及时进行咨询。

三、联合执法

(一)对案情复杂,影响重大的涉烟违法案件,公安机关和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案发当日组成联合调查组,按照各自的职权立案调查、落实。

(二)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案情复杂、疑难,性质难以认定的案件,可以书面向公安机关提出咨询,公安机关应当认真研究,在7日内书面答复意见。

(三)公安机关或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在单独查处案件过程中,发现有涉烟案件可能涉嫌犯罪的,可以商请对方执法部门提前介入,被通知到的执法部门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派员赶到案发现场开展联合调查取证工作,城区在接到通知后XX分钟内到达现场,城乡结合部在接到通知后XX分钟内到达现场,乡镇在接到通知后XX分钟内到达现场,边远乡镇在接到通知后在与联络员约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但不超过XX分钟)。

(四)在办案过程中,公安机关认为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采取扣押、传讯等措施,并依法立案侦查;认为违法数额小,也应当对违法人员、涉案物品进行适当控制后,当场移交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四、案件移送

(一)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按照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10号)办理。

(二)公安机关对所发现的涉嫌涉烟违法犯罪案件,经审查,认为不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条件,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相应退回案卷材料。

五、其他规定

本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机关规定不一致时,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机关规定为准。

下载涉烟移送案件的类型和追诉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涉烟移送案件的类型和追诉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涉烟网络案件的侦查

    涉烟网络案件的侦查 现在假烟的生产地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和河南。最大的假烟集散地是广州市。由于福建省打击制假力度加大,很多福建省生产假烟的犯罪嫌疑人转移到广东和河......

    浅析农村涉烟违法案件

    浅析农村涉烟违法案件 浅析农村涉烟违法案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摘要:农村卷烟市场由于农村地域的广泛性,消费者意识的匮乏性,使得烟草专卖的监管力度相对薄......

    试论涉烟非法经营案件专题调研

    试论涉烟非法经营案件专题调研 [论文摘要]目前司法实践中对于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行为定性还存在若干争议,尤其是非法经营烟草数额认定、对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超越经营......

    互联网涉烟案件查处的思考

    烟草专卖互联网涉烟案件查处的思考 互联网涉烟案件是一种新型的卷烟销售模式和渠道,它的主要特点有:1、更具有隐蔽性;2、涉及范围更加广泛;3、危害性巨大。针对该类涉烟案件的查......

    探索涉烟网络案件办理难点

    探索涉烟网络案件办理难点 2007-11-05 随着卷烟市场“打假”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深入,卷烟市场的净化程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随着烟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违法烟贩......

    烟草专卖查处涉烟案件办案经费管理制度

    XX县烟草专卖局查处涉烟案件办案经费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专卖查处违法涉烟案件经费管理工作,做到案件报结的同时卷宗要归档,案件对应的各项费用要与归......

    浅析互联网涉烟案件监管及应对措施

    浅析互联网涉烟案件监管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日益普遍,网络购物在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滋生了不少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违规销售烟草专卖品。烟草......

    涉烟案件物品价格鉴定操作规范5篇

    涉烟案件物品价格鉴定操作规范 第一条 为了规范价格鉴定行为,统一涉烟案件物品价格鉴定的操作方法和标准,保证价格鉴定结论客观、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