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市过程中的资产评估操作实务

时间:2019-05-14 06:0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上市过程中的资产评估操作实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上市过程中的资产评估操作实务》。

第一篇:企业上市过程中的资产评估操作实务

企业上市过程中的资产评估操作实务

一、资产评估相关法规要求

1、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分别由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核准。

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备案;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中央企业负责备案。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所出资企业的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由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2、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13种)

(一)整体或者部分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二)以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

(三)合并、分立、破产、解散;

(四)非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股权比例变动;

(五)产权转让;

(六)资产转让、置换;

(七)整体资产或者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

(八)以非货币资产偿还债务;

(九)资产涉讼;

(十)收购非国有单位的资产;

(十一)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出资;

(十二)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抵债;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事项。

3、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不对相关国有资产进行评估

(1)经各级人民政府或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对企业整体或者部分资产实施无偿划转;

(2)国有独资企业与其下属独资企业(事业单位)之间或其下属独资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合并、资产(产权)置换和无偿划转。

4、企业产权持有单位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的政策规定,严格履行法定职责,近3年内没有违法、违规记录;

(2)具有与评估对象相适应的资质条件;

(3)具有与评估对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专业特长;(4)与企业负责人无经济利益关系;

(5)未向同一经济行为提供审计业务服务。

5、资产评估项目的核准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收到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应当逐级上报初审,经初审同意后,自评估基准日起8个月内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出核准申请;

(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收到核准申请后,对符合核准要求的,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审核,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评估报告的核准;对不符合核准要求的,予以退回。

6、资产评估项目的备案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企业收到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将备案材料逐级报送给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其所出资企业,自评估基准日起9个月内提出备案申请;

(2)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所出资企业收到备案材料后,对材料齐全的,在20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手续,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专家参与备案评审。

7、注意事项

(1)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使用有效期为自评估基准日起1年。

(2)企业进行与资产评估相应的经济行为时,应当以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为作价参考依据;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原经济行为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交易。

二、保荐人培训中关于资产评估的要求

1、国有股权程序,进场、评估、招牌挂,程序有瑕疵:要省级人民政府出确认文件,确认文件中要发表明确意见,对瑕疵不予追究,同时要在招股书中详细披露。【省级政府出文可以解决国有股权瑕疵。】

2、资产评估:《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91号令 1991年11月16日)及17项评估准则;是否履行立项、评估、确认程序;选用方法是否恰当、谨慎;评估增值幅度较大的资产项目;持续经营企业的评估调账问题;审计中的资产质量问题不能用评估或出资来替代解决;报告期内是否存在没有资格的评估机构评估问题,尤其是收购资产。【例:企业设立时出资的资产,如果现在属于不良资产,每年摊销金额较大,对企业损益影响大,大股东是否可以用其他资产替换?不可以替换,可以计提减值准备。否则有大股东给企业输血,粉饰企业利润的嫌疑,可以作为大股东对企业的捐赠,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对于股东出资时有小部分(例如一个亿出资有300万资产属于小部分,如果是3000万则不属于小部分)资产可能难于取得相关证件而以现金替代的情形,是可以容忍的。】

3、资产评估与调账:多数企业为保持财务一致性,未根据评估结果调帐。证监会不要求一定要评估(国企等有特殊规定的除外),没有也不是实质性问题。

4、评估验资的复核 评估师与验资的审计师:执行上市业务的评估师和审计师必须有证券评估资质,如果没有资格或者执业很差的,需要对其出具的报告进行复核。报告复核掌握以下标准:

(1)对于评估报告、验资报告的复核:历史上可能有些出具评估报告和验资报告的中介机构无证券从业资格,需有资格机构复核。

(2)3年内涉及资本项目变动(增资、股权转让等):所有验资/评估都要复核;与日常业务相关的评估可不复核(如仅购买某些生产设备)。

(3)3年外原则上可以不复核:但若3年以外,有重大影响的报告也要复核(如涉及股份公司设立等资本变动)。5、2010第6期培训

(1)如果公司评估调整之后重新运行三年申请首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你在报告期内的会计基础是连续的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自评估调账之日起公司视同新设,而会计师认为会计基础不连续的观点是错误的。

(2)同一控制下的业务重组可以根据评估值确定交易价格,但是同样不能评估调账,因为会计基础不论如何都不能发生变化。如果是溢价收购,合并报表时要冲回去,先冲减资本公积再冲减留存收益。如果允许评估调账,就会存在以下悖论:实际控制人可以将一部分小资产评估成大金额然后装到一个很小的壳里,根据三号文运行一个会计年度就可以了,显然是一种规避行为,不会被认可。

三、资产评估实务案例

1、关于上市公司资产评估的规定?

关于上市公司资产评估的规定咨询一下: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2001)第二号已经废止了,其中规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聘请的审计机构与设立时的资产评估机构不能为同一家中介机构。本次发行须进行资产评估的,聘请的审计机构与资产评估机构也不能为同一家中介机构。这个规定还有没有效力?

★原则上是这样的,因为妨碍中介机构的独立性,有的地方已经做到了审计机构和评估业务不能兼营,全国也会逐步推开,所以申报材料最好不要用同一机构。另外资产评估做完了再找一家出报告很方便的。

2、请教上市公司资产评估问题和一个案例?

请教一个问题:上市公司购买、出售、置换资产如果不涉及国有资产的话,是否必须要进行评估,并以评估结果作为定价的依据?我目前所掌握的是,如果涉及国有资产的话,依据《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有12种情形是必须进行评估的,这里就不赘述了。如果不涉及国有资产、国有产权变动,是否必须要经过评估呢?我查阅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及之前废止的《关于上市公司重大出售、购买、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都没有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强制性规定。

附一个仅以审计结果作为作价依据的案例:2006年7月6日,G燃气与华闻控股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收购华闻控股持有的陕西华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西华商”)30%股权。参照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对陕西华商的审计报告【深华(2006)专审字173号】,综合考虑陕西华商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协商确定交易价格为22,000万元,比此次交易股权在2005年12月31日的审计净资产值溢价90.57%。收购资金由G燃气自筹解决。

★两种方式:审计的资产、评估的资产;如果没有评估,以审计的也可以。当然评估只是做为一个参考价格,现在不评估的比较少见,主要是如何解释资产价值的公允性。

★不涉及国有资产可以不评估。但是涉及到上市公司的,应该还是要考虑一下是否有损中小股东利益。

★个人理解:

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资产交易定价以资产评估结果为依据的,上市公司应当聘请具有相关证券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资产评估报告。也就是说,资产交易定价如不以资产评估结果为依据,可以不评估。资产交易定价如不以资产评估结果为依据,通常以审计的资产价值为依据。

二、依据《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有13种情形是必须进行评估的,个人理解,只要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经济行为,就需要资产评估。2008年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教材中规定,资产评估业务主要有:①资产转让②企业出售③企业兼并④企业联营⑤股份经营⑥中外合资、合作⑦企业清算⑧担保⑨企业租赁⑩债务重组以及引起资产评估的其他合法经济行为。此处没有指明是否仅适用国有资产,个人归纳,因为资产评估的一般目的是确定评估基准日的公允价值,因此大部分情况下,对于导致或可能导致资产权属变化的经济行为,需要资产评估。

三、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中,通常都会对标的资产进行评估。究其原因,个人理解,对上市公司而言,可以向广大中小投资者有个交代,至少在形式上重组的资产定价是公允的;对重组方而言,则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评估使资产增值,进而在二级市场套现。因为会计记账和算账中的资产确认和计价有相当部分是以历史成本为依据的,而现行通用的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三中评估方法中,收益法被普遍应用,而在企业不亏损的情况下,用收益法评估的资产价值一般要大于被审计的资产价值。

【尤其是在向大股东购买资产的重组中,按照审计值来转让那才是傻瓜来,现在基本上都会评估,并且评估值较之账面值增值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或许这才是评估的深意吧。虽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未来收益的评估方法必须采取两种以上,显然这样的规定并不能达到立法目的,不能限制通过评估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

3、自有无形资产评估增资导致的出资不实问题 该公司(软件公司)2003年将自有无形资产评估增值1500多万元,并据此增资扩股1500万股。目前,公司正考虑改制并规划在创业板上市。因存在出资瑕疵,为解决该等历史遗留问题,准备建议公司股东用货币资金补足。现在的情况是,该公司一些原股东已经退出,大股东也不愿独自承担1500万的责任(大股东系后来引进的)。因此我们建议该公司大股东先行出资1500万元填补出资缺口,做为回报各股东同意大股东定向增资2000万股,允诺大股东用1500万无形资产和500万的货币资金出资。

现在的问题是:

1、该思路是否可行,想听听保荐机构的意见;

2、大股东填充进来的无形资产只有一项软件著作权与目标公司的业务相近,如果目标公司上市时,大股东是否必须终止该项业务?

3、有无更好的思路与办法? ★本人认为LZ提出的问题很有实战价值。在这里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提一下个人意见,有不当之处,诚请LZ和各位指正。

在保荐代表人2009年第五期培训资料中可以看到,证监会认为保荐机构和律师应首先对当年的出资是否真实和是否足额发表意见,不能以出资置换来掩盖当年出资不实问题。该公司问题是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历史成本原则的基本规定,也就是出资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存在重大法律瑕疵,此种情况是否适用以出资置换方式来解决历史出资不实问题,本人认为值得慎重考虑。

★非常感谢楼上的意见。之所以建议该公司置换出资,就是参照公司法等法规要求,存在出资不实的,由股东弥补出资。个人认为,这是为了纠正历史违法行为。保荐机构和律师可以对历史上的出资问题发表意见,但应认为出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不构成首发障碍。

★1.如股东在补足出资之前自公司取得分红,则该股东应将出资不实部分对应的红利返还给公司;2.依据出资不实部分在注册资本中的比例,判断公司近三年经营情况是否具有可比性,以确定公司是否需要另行运营一段时间方可申请首发。

★受教了,我经历这样一个例子:大股东(自然人)以其一项专利增资,该专利虽然名义上是其个人所有,但在其任职期间(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取得,专利涉及产品与公司主业属于同一行业,以这样的专利评估增资,有没有问题?

1、如果历史问题已经整改,不在报告期内的,认可中介机构的意见,不构成发行上市的障碍。

2、大股东填充进来的无形资产应该是与目标公司的业务相近的无形资产,否则实质上并没有有效置换,如果目标公司上市时,大股东应该终止竞业业务(不管置换与否,都不能竞业)。

3、是否可以采取前期会计差错的方式解决?

★出资不实的行为在补足之前是持续的,如果补足的时点在报告期内的话可能构成公司发行上市的障碍,建议就该问题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处罚的文件。

★以现金补足最为保险。大股东增资的无形资产作价1500万可有依据?别搞的到时候又为这个反馈一堆了。论坛里好像说依据出资不实的比例看需要规范运行的时间。

4、企业资产评估的增值部分被转增为公司注册资本,请问这样操作符合上市要求吗?如果不符合,该怎么弥补呢?

★按评估值进行改制并转增注册资本等同于公司新设,不符合业绩连续计算的规定,需要三年才具备申报条件。应按照经审计的净资产值进行折股,评估值只要不低于经审计的净资产值就可以,这个可以和工商局沟通(因为工商局规定需要以评估值进行折股,但证监会要求以审计净资产进行折股,相互间有些不一致)

★信隆实业(002105)招股意向书第34页披露了同样的问题和规范措施,供参考。(3)1994 年增资扩股

1994 年有限公司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注册资本由港币1,650 万元增至港币5,000 万元,出资额业经深圳深信会计师事务所深信验字(1994)第315 号《验资报告》验证,股东为香港利田。有限公司于1994 年5 月19 日办理了注册资本本次增资系根据深圳南方审计事务所南评字1994 第063 号评估报告,将调账计入资本公积(固定资产评估增值)48,541,449.79 元中的26,860,536.61 元(折合港币22,963,365.70 元)转增资本。上述增资行为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改变固定资产原值条件的相关规定,公司于2000 年1 月31 日进行更正处理,冲减固定资产原值48,541,449.79 元,并补交相应纳税期间因多提折旧而少交的所得税288,866.85 元,同时香港利田以对公司债权补足增资扩股部分。★关于以公司自身的资产评估增值转增资本、重复出资、报废资产出资等情形,本质上是出资不实。实践中,很多企业发生过以资产评估转增资本公积后以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的瑕疵。

如果在资产评估增值后对资产的价值进行了调整,从而影响(增大)了以后期间的折旧和摊销的话,由于此属于会计差错事项,因而需要追溯调整并且要补缴因因多提折旧或摊销而少缴的企业所得税,这点需要注意。

企业在当时或是由于对法规的误解,或是出于增加注册资本以满足资质认证、投标要求等考虑,对企业本身拥有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更常见的是对无形资产,如商标、专利权等此类价值弹性大的资产进行评估),由一家评估机构按企业的要求进行评估,进而得到一个较高的评估值,然后将评估增值计入资本公积再以该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但是对于有上市打算的企业来讲,这都是一处极是明显的瑕疵,在申报前务必尽早解决。信隆实业补足出资是以债权完成的,更多见的是以未分配利润或现金来进行补足的。

★印象中评估增值调账有两种情况:

1、国企改制中会涉及,并且由于评估增值调账还给合并报表带来麻烦,一般看合并后的报表,资本公积会出现很大的负数(评估增加的注册资本,在合并抵消的时候冲减了资本公积,可以参看中铁建);

2、新准则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的被购买方,如果是购买方取得100%的股权,被购买方可以按公允价值(评估)调整其账面价值。

除上面的两种情况,应该是作为会计差错处理,追溯重述更正。如果影响到近三年的会计师意见,不是标准无保留,说明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上市有影响。另外,如果是按评估值改制新设,主体已经变更了,上面的朋友讲过了。

★企业改制上市资产评估增值应缴企业所得税可以不征收入库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企业改制上市资产评估增值企业所得税处理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5〕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资产评估增值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通知如下:

一、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其改制上市过程中发生资产评估增值可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可以不征收入库,作为国家投资直接转增该企业国有资本金(含资本公积,下同),但获得现金及其他非股权对价部分,应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资产评估增值是指按同一口径计算的评估减值冲抵评估增值后的余额。

解析

应缴企业所得税不征收入库,不是不征税也不是免税,企业应按规定计算应纳税额。

“获得现金及其他非股权对价部分”这部分的增值不属通知范围,只是普通的转让或出售。

(二)国有企业100%控股(控制)的非公司制企业、单位,在改制为公司制企业环节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可以不征收入库,作为国家投资直接转增改制后公司制企业的国有资本金。

解析

“国有企业100%控股”与第二条对主体身份的限定不矛盾。

(三)经确认的评估增值资产,可按评估价值入账并按有关规定计提折旧或摊销,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

解析

评估增值资产已经计算应纳税额,相关折旧摊销税前扣除,符合纳税原理。

二、执行本通知第一条税收优惠政策的国有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本通知所称国有企业,是指纳入中央或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范围的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解析

身份严格限定为范围内的“国有独资”。

(二)本通知所称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应属于以下情形之一:

1、国有企业以评估增值资产,出资设立拟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2、国有企业将评估增值资产,注入已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3、国有企业依法变更为拟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

行为严格限定为三种情形之一:以评估增值资产“出资设立拟上市”、“注入已上市”或仅“依法变更为拟上市”公司。

(三)取得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结果核准或备案文件。

解析

国有资产特殊管理要求。《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占有单位报送的资产评估结果报告书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组织审核、验证、协商,确认资产评估结果,并下达确认通知书。

三、符合规定条件的改制上市国有企业,应按税务机关要求提交评估增值相关材料。

解析

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不征收入库需要向主管税务机关履行规定征管流程。

四、本通知执行期限为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

解析

四年执行期限。

五、本通知发布前发生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事项,符合本通知规定且未就资产评估增值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可按本通知执行;已就资产评估增值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不再退还。

解析

对2015年1月1日至发文日止通知事项的处理。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未入库的不再入库,已入库的不退还。似乎有点不平衡。不过纳税人也不必太纠结这条,要么是国家债权(应交税费),要么是国家投资(国有资本金),就当是国家收回投资了罢。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2015年6月23日

四、企业改制上市中的无形资产评估

(一)、企业改制中的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虽然无形资产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接受,但无形资产的管理、计量、评估远远落后于人们对无形资产重要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对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认识,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特别是在确认和计量上的难度性,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及其会计处理应当持有必要的谨慎和稳健的态度,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合理评估无形资产这一特殊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反映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应当说无形资产评估与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是两个紧密相联的问题,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评估是进行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改制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传统经济中发展而来的会计体系从稳健的角度出发,不倾向于将计量难度较大的无形资产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一般只将外购获得的无形资产予以确认,并按其经济寿命或一定期限进行摊销,而对于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则将其开发费用在各期作为费用处理,即使该企业所创造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其结果导致企业大量宝贵的无形资产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净资产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企业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真实性受到严重质疑。以美国为例:由于美国企业间购并现象较为普遍,尤以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受到的抨击最大。有关美国经济界人士指出,在许多企业购并行为中购并方看重的是被购并企业所拥有的,但并没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而并不是看重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有形资产,并以“在21世纪中采用20世纪30年代的财务报告模式”的评估,批判传统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的忽视。国外经济界、学者对会计制度中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固定资产资本化处理,无形资产的费用化处理;(2)无形资产的摊销;(3)无形资产的确认。

(二)、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及评估的影响因素 无形资产是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是知识产权与工业产权相统一的结晶,是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增值效能。据有关统计资料,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达35%,高科技企业则达60%-70%。它不仅能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经济效益,而且其自身价值也有巨大的增值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生存发展,最终将体现于无形资产的竞争。无形资产对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及其确认。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第十一条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无形资产评估包括商标、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商誉、营销网络、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资源性资产、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无形资产价值及品牌评估等。

2.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价值的法律依据。从元形资产本身看,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计算机软件等涉及的法律有《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这些法律对于保护相应的无形资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企业维护其合法权益。如商标权评估后,在商标的侵权诉讼和行政保护中,可依据《商标法》对假冒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量化并认定赔偿额,不仅有利于为商标权人打假维权提供索赔依据,而且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其知名度。但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看,我国有关无形资产的法律、法规尚不能完全适应WTO的要求。wTO规定的无形资产除上面提到的还包括版权与邻接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商业秘密)。而在我国的《宪法》中没有关于知识产权的内容,其涉及评估的一些法律规定也只是包含在《公司法》、《证券法》、《担保法》等法律当中。虽然《公司法》、《证券法》、《担保法》等法律在无形资产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合资、联营、兼并、拍卖、转让、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等经济活动,有利于企业认识自己品牌的价值,有利于被消费者所认可,但对其他类无形资产尚未制定特别法律或行政法规,严重滞后于当今实践。3.200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作为资产评估行业规范,在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应该遵循此项基本准则。《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是中注协拟定,财政部印发的规章制度性文件,其依据是国务院行政法规9l号令和《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无形资产评估至今尚未立法。使得评估的法律依据不足,这也决定了《无形资产评估准则》只能侧重技术层面,忽视了评估、披露、使用是资产评估三个环节的重要特征,且三者缺一不可。它难以适应目前我国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客观需要。体现到现实当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涉及无形资产评估业务时,《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没提及如何使用,而这个问题在做具体评估项目时是无法回避的。因为资产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不能只强调和规范评估师的行为,更要考虑使用者的接受情况,在《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中,强调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明确说明有关使用的评估方法及其理由。对于使用的评估方法及其理由,在无形资产评估条款中很空泛,因没有具体考核指标,缺乏可操作性。

4.评估方法对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价值的影响。无形资产主要有三种评估方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和收益现值法。评估方法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首先是评估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影响——没有明确评估的目的,评估目的错位;或是由于最佳的评估方法中的一些评估参数难以确定,而只好改用别的评估方法。其次是评估方法本身存在的风险。(1)成本法也称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是指在现实条件下,按功能重置资产,并使资产处于在用状态所耗费的成本。重置成本评估法就是按重置成本价格对无形资产进行估价,即按照评估无形资产全新状态的重置成本减去该项资产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估算无形资产价值的方法。由于无形资产具有账面成本不完整、投资成本的弱对应性和人账成本虚拟性的价值特点,在采用重置成本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会遇到成本资料缺乏完整性和原始成本无据可查而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故在使用重置成本法确定无形资产的评估值时,会存在数据资料不准确和不精确的风险,难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准确。(2)市价法也称现行市价法,现行市价评估法是通过市场调查,选择一个或几个与评估对象相同或类似的资产作为比较对象,针对各项价值影响因素,分析比较对象的成交价格和交易条件,将被评估资产与比较对象逐个进行对比调整,估算资产价值的方法。由于无形资产的不可比性,使其没有可比的市场价值。每个企业无形资产由于其在同业中的垄断地位和优越程度不同,为企业带来的超额盈利水平各异,对于相同种类的无形资产,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当无形资产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难以找到可比的市价。另外,我国企业从80年代中期才开始逐渐重视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交易时间短、数量少,可使用的无形资产交易的历史资料有限,采用市价法对这些行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必须面对数据选用的风险。(3)收益法也称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是指企业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预期收益折现的总金额。收益法是把被评估无形资产剩余寿命期间内的预期未来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成现值,来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价格的方法。运用收益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评估参数收益额、收益期和折现率等因素的确定上。收益额选取的风险是:无形资产的具体类型不同,其使用价值表现不同,带来的超额收益也不同。收益期选取的风险是:无形资产收益期的确定一般有年限法和更新周期法两种形式。年限法指在形成企业控制的无形资产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受到法律和合同的特定保护,如商标、专利权等年限,也称法定(合同)年限,而法定(合同)期限内是否还具有剩余经济寿命是评估时应考虑的重要问题。更新周期法是指产品更新周期和技术更新周期。在一些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科学技术进步往往很快转化为产品的更新换代。折现率选取的风险是:根据折现率的概念可确定折现率的计算方法即以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作为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的确定一般为政府债券的利率,风险报酬率的确定常用的方法主要为累加法。

(三)、完善无形资产评估指标的重要性及措施 1.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价值的公正性、合理性为方方面面所关注。首先应明确的是资产评估价值的合理范围其内涵应是资产评估价值与实际成交价格的合理差异范围,也可理解为资产评估结果在具体数字上的可应用范围,可确定评估价值与账面价值或与实际成交价格的差异的合理范围。可减少乃至消除国有无形资产低于正常价格出售和大量流失的现象,避免企业主管部门与原企业经营者或个别人一对一的暗箱操作,提高企业改制工作的透明度。

2.建立科学规范的无形资产评估标准与评估体系。目前我国的无形资产评估尚未建立一套适合本国市场情况又与国际行业规范相统一的评估标准。为弥补无形资产评估中法律依据的缺失,应加强评估理论和标准的研究,探索无形资产新的评估思路和方法,这对于建立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和法律体系意义重大。在修改、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准则》的同时,应克服部门法规过多导致立法质量的下降、法律的权威性不够、法规间的冲突使得评估管理混乱的弊端。首先对涉及资产评估管理的主要部门如财政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出台的法规条文进行归纳、提炼,通过具体实际评估业务的检验,不断充实完善;其次加强对评估资格即资产评估师、房地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的自律规范,尽快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法》。

3.在竞争中提升企业的能力。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总资产的组成部分,需要评估机构根据市场情况,运用合理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形成数据和量化指标,这样才能将企业的无形资产折价入股,才能确定各个投资方所占的比重,为其他的投资机构和法人提供数据上的指导。无形资产作为现代企业最活跃的技术经济资源和赖以生存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如专有技术、商标等,其作用是巨大的,是有形资产所不能替代的,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法宝。对无形资产的正确评估,有利于改制企业与世界接轨,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去,也是树立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实力的重要手段。

五、文化企业上市前操作实务

文化企业改制上市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资产整理,并符合相关法律要求,拥有IPO想法的企业都应对这些“拦路虎”做预先的清扫。

改制是IPO前最重要的工作

现在境内股票市场分为几个部分:主板一般针对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大企业,中小板针对规模中等的企业,创业板针对高科技和高成长性的企业。目前,新三板对企业的要求较低,有一定的规模和一定的盈利水平就可以申请在转让系统挂牌,挂牌的同时还可以融资或发债,现在很多中小企业都在重点关注新三板的股份转让系统。

“文化企业改制是指企业为了将来上市,把有限责任公司改制成股份公司。改制设立股份公司是一个公司进行IPO前最重要的工作阶段。”

上市审核的有关规定很多不是文件,而是通过口头会议精神传达的,如保荐代表人的培训,企业如果准备改制或者上市要对这些不成文的内容重点关注。在改制辅导期应针对一些重点事项做细化解决,如税务证明以及公积金证明,上市也可以争取政府补贴。而走到申报和审核阶段,主要工作就是跟政府机构沟通,就证监会关心的问题进行反馈。

改制过程中,首先律师、券商、会计师要对企业的情况进行摸底,把具体情况整理并制定方案进行审计、评估,以及引进战略投资者等。这阶段工作一般需要半年,历史问题较多的企业则需要一年甚至两年时间。

企业上市的中介机构一般有4个:一是保荐机构;二是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主要是对公司历史情况、法律事项的合法性进行判断,包括给企业做合规性的整理,出具律师意见书和整理律师工作报告;三是会计师事务所,现在很多企业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暂时还没有证券从业资格,如果准备IPO就需要更换一家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并对企业过去的账目进行清理、审计;四是资产评估事务所,必须是证券资质的评估机构,一定要找经验丰富的资产评估事务所,例如北方亚事。

企业上市涉及的政府部门包括金融局、上市办、地方证监局等。证监局会协助企业协调申报材料的部分事项,之后就是发改委,会负责募投项目的审核等工作。

掌握现行的上市要求

改制上市的流程通常包括资产重组、股权重组和人员重组,重点要解决上市主体存在的法律问题,并适当整理上市主体的财务状况。同时还需要协助公司准备相关文件,如发起人协议、股份公司章程、各种管理制度等。此外,因为企业要改制成股份公司,还要进行必要的工商变更等审核登记。

一个企业进行IPO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个基础,即良好、稳定增长的经营业绩;两个规范,即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三个遵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诚信原则,遵守行规;四个坚持,申报期内坚持同一控制人、同一主营业务、同一经营资产、同一管理层。

而就现行证监会审批标准看,对上市企业有一个3年业绩的要求,就是拟上市的企业需要作为股份公司运营满3年才可以申请上市。但如果企业是整体变更而来,则可以豁免。所谓整体变更,就是以有限公司的净资产做审计,以这个审计值去做整体变更,变更为股份公司。目前唯一的例外就是辽宁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虽然整体变更不满3年,却已成功获得国务院豁免3年运营时间并完成在A股的首发上市。但总体来看,中国证监会对申请3年业绩豁免的审批很严格,这个案例不能成为通例。

“非同一控制人业务合并”指的是两个不相关的人将业务进行合并进而上市,这种捆绑上市目前嫌疑很大,因此标准会更严格。在这种情况下,要按照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3项指标,如果被收购方占收购方这3项指标中任何一项达到或者超过50%,就需要重新运行36个月,再观察企业的经营状况才可以申请上市。智斌认为,这是合并上市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另外,有的企业上市之前已经进行了多轮融资,这里需要提醒企业的是,实际控制人要特别关注自己的控股比例,如果一些企业因为创业的艰难,在一开始就转让了40%的股权,那样再上市就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企业的融资活动一定要有计划、有安排,尽早请专业人士介入。”

另外,文化企业上市,应重点关注3个基本文件和3个要求:3个基本文件即《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规定》、《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范文件通知》以及《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3个要求就是国有股比例,意识形态导向以及采编制播分离。

注意清理企业沿革问题

很多文化企业存在历史沿革问题。第一个是代持,有些股东不愿意或者无法成为公司股东,所以某些企业存在代持的情况,这种情况一定要在上市之前清理干净。另外就是虚假出资,如以知识产权出资,或者说以知识产权出资超过比例。现在国家新的法律要求公司至少有30%的现金配比,但有些公司出资中99%都是知识产权,这就和法律规定不符。在改制过程中这些问题都需要清理,需做补交,拿取相关证明文件。另外,国有资产转让也是IPO被否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非常简单,去补办国资机构的批准或者备案文件,但补办这些文件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房产产权瑕疵问题也很常见。有些文化企业会租赁一些没有任何证件的房子,如果存在很多这样的租赁情况,对上市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为企业会被认为没有独立的经营场所。而那些饭店、会议中心、旅游、戏曲、文艺院团以及歌舞剧院等与公司主业不相关的土地和房产则需要进行剥离。

劳动人事问题其实也是常遇到的问题,如社保应该做到全员缴纳,而且必须按实际工资缴纳,目前只有特定的人群,比如实习生或者退休人员可以做特殊处理。再比如劳务派遣,要求劳务派遣要同工同酬,劳务派遣的比例不能过高。

最后,还有一些企业在过去搭建了红筹架构准备境外上市,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准备修改为境内上市,这种情况证监会就会要求提高透明度、简化公司架构,原则上要求清理境外架构。虽然可以为了保留外资身份而有一部分股份在境外,但是控制权要求回归。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涉及外管局75号文登记和拆除协议控制结构等复杂的问题。

四、模拟出题

以下关于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说法正确的是:

1,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基于企业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核算、披露要求,运用评估技术,专门对财务报告中各类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错,专门对财务报告中各类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或特定价值

2,注册资产评估师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包括:一)开展与价值估算相关的议定程序,以协助企业判断与资产和负债价值相关的参数、特征等。错,应该是评估业务的其他业务包括:

(二)协助企业管理层对能否持续可靠地取得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评价。

3,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协助企业验证资产的真实存在性 对,我一直以为这块工作不是评估师的工作

4,某评估界元老是上市公司的董事,评估机构在为该上市公司进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可以聘请其作为专家。

错,存在关联关系,不能保证独立性

5,当评估程序或条件受到限制,注册资产评估师无法确信评估结论的合理性,不得出具评估报告,并应当提醒委托方关注公允价值或会计准则涉及的特定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对,6,由于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修改,导致在执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时无法完全遵守本指南的要求,应当拒绝出具评估报告。

错,应当在会计报告附注中说明

7,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在执行会计准则规定的合并对价分摊事项涉及的评估业务时,对应的评估对象应当是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该评估对象与被购买方企业价值评估所对应的对象相同。

错,不相同

8,固定资产减值测试一般以单项资产的形式出现;商誉减值测试主要以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出现。

固定资产减值测试一般以资产组的形式

9,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在执行会计准则规定的投资性房地产评估业务时,对应的评估对象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建筑物。

错,不包括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建筑物。10,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一般等同于资产评估准则下的市场价值;会计准则涉及的重置成本或净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现值或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计量属性,可以理解为相对应的评估价值类型。

错,有条件。在符合会计准则计量属性规定的条件时,11,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协助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应当知晓对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是基于特定实体现有管理模式下可能实现的收益。预测要考虑单项资产或资产组内主要资产项目的改良或重置;资产组内资产项目于预测期末的变现净值应当纳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算。

错,不能考虑改良或重置 12,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可回收价值等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与账面价值的最高者

错,当发现任何一种数值高于账面价值时可以不再计算其他数值 13,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协助计算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时,应当知晓会计准则允许直接以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与评估对象相同或相类似资产在其活跃市场上反映的价格,作为计算公允价值的依据。

14,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参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关注所采用的评估数据,避免公允价值获取层级受评估方法的选择及评估数据来源的影响。

错,无法避免 15,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进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和应用条件,可以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法、增量收益折现法、节省许可费折现法、多期超额收益折现法等具体评估方法。

对 16,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按照资产评估准则的规定,选择适当的方法分别对折现率与预期收益进行评估。

错,两者的口径应当一致

17,会计准则规定的资产减值测试如果达到适用条件可以选用成本法 错,不能采用成本法 18,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获取企业的承诺,并在评估报告中披露,其评估结论仅在相关资产的评估值可以通过资产的未来运营得以全额回收的前提下成立。

对 19,注册资产评估师对同一评估对象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时,应当对形成的各种初步价值结论进行分析,在综合考虑不同评估方法和初步价值结论的合理性及所使用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的基础上,适当地评价、权衡各结果所在范围的合理性,并确定价值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结果作为评估结论。

第二篇:资产并购操作实务范文

资产并购操作实务

资产并购操作实务

一、公司并购及其主要类型

(一)公司并购的概念

公司并购(M&A),亦称兼并收购,是指一家或数家公司重新组合的手段,是公司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另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收购是指一家公司用现金、股票或债券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公司(目标公司)本身或其资产实际控制权的行为。并购作为资产重组的重要杠杆,具有以下作用:并购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生产集中和经营规模化;有利于减少行业内的过度竞争;与新建一个企业相比,企业兼并可以减少资本支出;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优势互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债务重组和增加资本金,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从经济意义上讲,公司并购行为的目的是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扩大规模经营效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从法律角度看,并购是一种企业产权有偿转让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不同企业股东之间利益关系的整合。

(二)公司并购的主要类型

公司并购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其主要类型和并购方式包括:

横向并购,指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公司之间的并购。横向并购有利于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形成生产的进一步集中。垂直并购,指处于产业链上下游或者具有纵向协作关系的公司之间的并购。垂直并购的优点除了扩大生产规模,节约共同费用的基本特性外,主要是可以使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密切配合,加速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资源和能源。复合并购,指同一行业横向并购与垂直型并购相结合的公司并购,或不同行业的公司之间的并购。复合并购是公司发展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组合,有利于实现经营的多元化。现金收购,指以现金作为并购目标公司的支付方式。换股收购,指收购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行股票,以换取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资产。换股收购的结果是收购方取得了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者全部股票/资产,从而成了目标公司的控股股东,目标公司的一些原股东也成了收购方的新股东。这种方式避免了收购所需要的巨大现金压力,但股票换股比率的确定比较困难,特别是已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瞬时变动,确定股票换股价格和比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又称举债收购或融资收购,是指收购方以目标公司资产及未来收益作抵押进行融资或者通过其它方式大规模融资借款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承担债务式兼并,这是面临破产企业得以债务重组的一种兼并方式。在被兼并企业资不抵债时,兼并企业并不需要用资金,而只是承担企业债务即可。被兼并企业债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债权人的同意,可以停息、免息,有的可以用国家呆帐准备金核销,同时,偿还被兼并企业债务可以推迟3~5年等。

协议收购国家股和法人股,这是我国收购上市公司的主导方式。我国的上市公司股权被分割成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流通股,一般而言国家股和法人股占公司股权的大部分,且不能在证券市场上流通,收购方不可能通过收购社会流通股的方式达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协议受让国家股和法人股可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并购重组“包装上市”,即通过兼并收购、控股若干企业,并将这些企业重组,将其部分资产分离,组建一家资产优良公司上市。通过该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筹集资金,改善资产状况,扩充经营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买壳上市,即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壳公司),然后增资配股方式筹集资金,再以反向兼并的方式注入收购企业自身的有关业务及资产,最终收购公司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在买壳上市交易中,收购公司并不是看上目标公司的有形资产和业务发展前景,而是看上目标公司的资本融资渠道。

借壳上市,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将自己或相关企业的优质资产注入该上市公司,以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

每个并购项目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这取决于许多现实的因素。因为公司并购是一项复杂、精细的技术工作,并购不仅需要仔细的经济考量,还需要履行许多的法律义务,一次成功的并购一定是在多种专业人士共同参与下、经过审慎决策和精心操作的结果。

二、公司并购的基本法律要件和规则

公司并购不仅需要健全的市场体制作为基础,还需要完善的法律环境进行规制。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并购法律体系,但已有许多企业并购的法律规定散见于众多的规范化文件中,这些法规主要包括:《公司法》及其配套法规、《证券法》及其配套法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等。这些法律法规虽然立法层次不一,具体规定还存在某些矛盾之处,但已形成了以《公司法》为“母法”中国公司并购的初步法律框架。下面我们将以公司法为基础,结合其他法律规定,简要介绍中国公司并购的法律要件。介绍将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先介绍有限责任公司并购的基本法律要件,其次股份有限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并购的法律要件,然后介绍两种特殊的并购:涉及国有资产的公司并购和具有涉外因素的公司并购,最后介绍一些可供选择的公司并购方式和公司并购的一般流程。

(一)有限责任公司并购的法律要件

《公司法》第七章专门规定公司合并与分立,这一章节的规定与该法中的股份/股票转让的相关规定构成了中国公司并购的基本法律框架。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规定:公司并购协议及其生效条件、公司债务的通知/公告程序、目标公司或合并双方公司的解散清算程序、资产转让与公司设立/变更登记程序。

公司并购从本质讲是企业产权有偿转让的民事法律行为,一般而言是建立在合并各方之间的有效契约基础之上。《公司法》第184条第三款规定,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公司法》第182条规定,公司合并或者分立,应当由公司的股东会作出决议。因此,公司合并应该采取书面合同形式,并购合同的生效条件之一是股东会和董事会以书面决议形式同意合并。

合并合同得到合并各方股东会同意后,合并各方还应该履行债务通知义务。在向债权人发出的通知中一般要包含债务承担的方式,而债权人有权要求合并各方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合并各方不履行债务通知义务,不清偿债务或者不提供相应担保,公司并购是无法履行的。

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两种形式。采取吸引合并形式的,被兼并的目标公司法人资格消失,因此需要办理公司注销解散程序;采取新设合并形式的,合并各方法人主体地位共同消失,需要办理合并各方公司的解散和资产清算程序,与此同时,还需要办理合并以后新成立的公司的设立程序。

公司合并之后,合并各方还应该办理相关的法律手续,比如,产权过户转让手续,股东身份变更手续,公司注册资金增减手续,公司经营范围变更,等等。另外,公司合并后,应重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合并后的企业财务报表应获得税务部门的认可。

合并是公司并购的方式之一,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控制目标公司股权从而控制目标公司。这种类型的公司并购,其适用的法律规定是公司股权转让和增资的相关规则。采取股权转让方式并购的,至少需要取得目标公司股东批准和董事会决议,股份转让后还应该办理股东变更登记;采取新增股份并购的,应该办理注册资本变更登记和股东变更登记。无论采取上述哪种形式的股权并购,如果引起法人代表或其它公司登记注册信息变更的,应当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二)股份有限公司并购的法律要件

有限责任公司并购的法律要件一般都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并购,通过并购使得公司发生合并的,都需要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议批准,都要公告债务、通知债权人,都要进行必要的变更登记。但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并购还涉及到更多的其它法律管制,并购各方需要履行更多的法律义务,这些法律义务主要包括:报批、信息披露、要约收购,等等。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并购一般采取股权收购与资产收购两种方式进行,不同的并购形式有不同的法律要求。下文讨论上市公司并购的一般规则。

1、资产收购

资产收购指收购公司购买目标公司的全部或者主要资产。收购方一般要承担目标公司的原有债权债务及法律风险。资产收购所需要的行政审批相对较少,但资产过户交割手续、税务处置较为复杂。

资产收购可以分为重大资产收购与非重大资产收购。上市公司重大资产收购是指购买、出售、置换入公司资产净额、资产总额或主营业务占上市公司净资产、总资产或主营业收入的50%以上的交易。重大资产收购需要董事会、股东大会审批,股东大会的决议文本应该报中国证监会及上市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审核,同时向证交所报告,并公告产权变动信息。资产收购超过70%的,还需要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非重大资产收购不需要证监会的审批,一般只需要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审批。

2、股权收购

上市公司的并购通常可按股权收购的方式进行。按中国法律规定,股权收购至少要遵循如下几个基本规则: 1)股票交易必须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内进行; 2)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票,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票,并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

3)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购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票的百分之五之后,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票的百分之五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百分之五,应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二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4)除了外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个人持有的公司发行的人民币特种股(B股)和在境外发行的股票外,任何个人不得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千分之五以上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

股权并购又可以通过购买已发行股票与发行新股两种方式进行,前者是通过收购目标公司现有股权的方式获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后者是通过扩大目标公司总资本,并使得收购公司获得目标公司的控股地位,从而获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3、通过发行新股方式进行公司并购

通过发行新股方式进行公司并购的,一般采取目标公司向收购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方式进行。为此目标公司必须符合以下发行新股条件: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募足,并间隔一年以上;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支付股利;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公司预期利润率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发售新股要经过如下的程序;股东大会就新股种类及数额、新股发行价格、新股发行的起止日期、向原有股东发行新股的种类及数额等事项作出决议;证券承销商与公司董事会就新股发行方案达成一致后,向证监会推荐;董事会向证监会或省级政府申请批准;发行新股的申请获得批准后,应当公告招股说明书;公司发行新股募足股款后,必须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并公告。

4、通过购买已发行股票方式进行公司并购

通过购买已发行股票方式进行公司并购的,自取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之日起,收购人六个月内不得转让所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通过要约收购或者协议收购方式取得被收购公司股票并将该公司撤销的,属于公司合并,被撤销公司的原有股票,由收购人依法更换。收购上市公司的行为结束后,收购人应当在十五日内将收购情况报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并予公告。

5、协议收购与要约收购上市公司

定向收购上市公司一般采取协议收购方式,收购人应当在达成收购协议的次日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同时抄报上市公司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抄送证券交易所,并对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做出摘要提示性公告。?中国证监会在收到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后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收购人可以公告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履行收购协议。

要约收购仅适用于对上市公司公众股的收购。在收购人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百分之三十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的次日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同时抄报上市公司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抄送证券交易所,通知被收购公司,并做出公告。未按照规定履行报告、公告义务的,收购人不得再增持股份或者增加控制。在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百分之三十之后,收购人再增持股份或者增加控制的,应当以要约收购方式向该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要约——除非收购人的豁免申请被证监会同意。要约期限为30-60日,要约不得撤回,经过证监会的审批后,可以更改。?收购人在其收购要约期限内,不得采取要约规定以外的形式和超出要约的条件买卖被收购公司的股票。

收购要约的期限届满,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数达到该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应当在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收购要约的期限届满,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数达到该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其余仍持有被收购公司股票的股东,有权向收购人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出售其股票,收购人应当收购-——是否出售其持有的股票的选择权归于仍然持有该公司股票的小股东,只要这些小股东行使选择权,持有该公司90%以上股票的大股东就有义务按照要约收购的条件收购。无论《证券法》还是《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都没有规定小股东行使选择权的期限,但是,按照一般的商业原则,小股东的选择权的行使期间不可能是无限的,如果在合理的期限内小股东不行使选择权,则该权利可能会丧失。

三、涉及国有资产的公司并购

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综合《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规定,涉及国有资产的公司并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并购的报批程序、资产评估程序、转让资产的定价方式、并购合同的形式要件。并购的报批程序 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可以针对公司并购事宜作出书面决议,如果引起国有公司丧失控股地位或者公司的合并与分立,必须由其所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中,重要的国有独资公司合并、分立应该报同级政府批准。国有独资公司的重大资产处置,应该报其所属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的国有资产转让,由其所属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是否批准。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其所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国家股转让数额较大,涉及绝对控股权及相对控股权变动的,须经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审批。向境外转让国有股权的(包括配股权转让)报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商务部的审批。

资产评估程序出售国有资产都应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的价格作为并购的基准价格。《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资产的评估程序、备案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转让资产的定价方式国有资产的转让及定价方式有形式要求,即必须在正式的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进行。即要求国有资产转让必须通过公开的方式征集受让方。当征集的受让方为两个以上时,应该通过拍卖、招投标方式定价,当征集只产生一个受让方的情况下,采用协议方式定价。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一般不能低于评估价格的90%,当转让价格低于评估价格的90%时,应获得其所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其同级政府的批准后方可继续进行。并购合同的强制条件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在签订产权转让合同中明确转让方与受让方协商同意的企业重组方案,包括在同等条件下对目标公司职工的优先安置方案等等。

四、涉外因素的公司并购

公司并购中的涉外因素包括: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和境内企业境外并购。

(一)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

1、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必须符合中国的产业政策。根据《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指通过并购使境内公司(内资企业)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中国法人)并购内资企业。所以,并购当事人中的外国法人、外国自然人、外商投资企业都属于外国投资者。根据中国的产业政策,在某些行业,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持有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比例受到限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规定,在有些产业,外商投资公司“限于合资、合作”、有些产业必须“中方控股”或者“中方相对控股”;不允许外国投资者独资经营的产业,并购不得导致外国投资者持有企业的全部股权;需由中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产业,该产业的企业被并购后,仍应由中方在企业中占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分立于合并的规定》第19条规定,与公司合并的中国内资企业已经投资设立的企业,成为合并后公司所持股的企业,应当符合中国利用外资的产业政策要求和《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合并后的公司不得在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的企业中持有股权。

2、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需要行政审批。根据《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外商投资项目按照项目性质分别由发展计划部门和经贸部门审批、备案。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由外经贸部门审批、备案。其中,限制类项目由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和经贸部门审批,鼓励和允许类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的相应主管部门审批,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项目的审批权不得下放。投资额特别巨大的项目,一般还需要中央有关部门的批准。

3、禁止行业垄断。《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暂行规定》都有反对行业垄断的规定。这些法规授权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调查并购过程中的垄断问题,并有权依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批准并购方案。境内企业、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也可以向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进行垄断调查。反垄断调查的主要项目包括:并购当事人的资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并购涉及到的关联行业数量等。同时,还对并购当事人进行了扩大解释,并购当事人包括外国投资者及其关联企业。

(二)、境内企业境外并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境外市场扩张,境内企业海外并购存在如下规制。

1、境内企业从事境外并购活动需要商务部或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的审批。根据《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规定,境外投资包括我国企业通过新设(独资、合资、合作等)、收购、兼并、参股、注资、股权置换等方式在境外设立企业或取得既有企业所有权或管理权等权益。境外投资开办企业需要审批,除了金融企业以外,境内企业境外投资的审批权在商务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其中,商务部主管中央企业的境外投资审批和非中央企业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境外投资审批,其余的境外投资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2、不予许可的境外并购。商务部有权认定不予许可境外并购,通常有如下情形: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可能导致中国政府违反所缔结的国际协定的;涉及我国禁止出口的技术和货物的;东道国政局动荡和存在重大安全问题的;与东道国或地区的法律法规或风俗相悖的;从事跨国犯罪活动的。

3、许可基本程序。企业首先应向商务部或者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申请,商务部受理后进行法定项目的审查,并征求驻该国使领馆商务参赞意见,核准后颁发《境外投资批准证书》。

4、企业境外并购的前期报告制度。根据《企业境外并购事项前期报告制度》,企业在确定境外并购意向后,须及时向商务部及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地方省级外汇管理部门报告。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企业直接向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报告;其他企业向地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报告,并由地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分别向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转报。

5、企业境外并购的外汇管理。企业必须在境外并购审批前向外汇管理部门提交外汇来源证明和所在国的外汇管理政策;然后办理外汇登记和汇出手续;同时企业还应该交纳汇出外汇数额5%的利润保证金;在当地会计终结后6个月内企业应该向外汇管理部门报告其会计报告。

五、公司并购的操作流程和攻略

完整的公司并购过程应该包括三大阶段:并购准备阶段、并购实施阶段、并购整合阶段,其一般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一)并购的准备阶段

在并购的准备阶段,并购公司确立并购攻略后,应该尽快组成并购班子。一般而言,并购班子包括两方面人员:并购公司内部人员和聘请的专业人员,其中至少要包括律师、会计师和来自于投资银行的财务顾问,如果并购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还应该聘请技术顾问。

并购的准备阶段,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显得非常重要。尽职调查的事项可以分为两大类:并购的外部法律环境和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并购的外部法律环境

尽职调查首先必须保证并购的合法性。直接规定并购的法规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件之中,因此,并购律师不仅要熟悉公司法、证券法等一般性的法律,还要熟悉关于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国有资产、涉外因素的并购特别法规。(关于这些法规的名称,可以参看本文的注释)除了直接规定并购的法规以外,还应该调查反不正当竞争法、贸易政策、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税务政策等方面的法规。调查时还应该特别注意地方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特殊政策。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 重大并购交易应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详细的尽职调查。目标公司的合法性、组织结构、产业背景、财务状况、人事状况都属于必须调查的基本事项。具体而言,以下事项须重点调查:

1、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及获得的批准和授权情况。首先应当调查目标公司的股东状况和目标公司是否具备合法的参与并购主体资格;其次,目标公司是否具备从事营业执照所确立的特定行业或经营项目的特定资格;再次,还要审查目标公司是否已经获得了本次并购所必需的批准与授权(公司制企业需要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批准,非公司制企业需要职工大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如果并购一方为外商投资企业,还必须获得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批准)。

2、目标公司的产权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目标企业的性质可能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合伙制企业,不同性质的目标企业,对于并购方案的设计有着重要影响。

3、目标公司重要的法律文件、重大合同。调查中尤其要注意:目标公司及其所有附属机构、合作方的董事和经营管理者名单;与上列单位、人员签署的书面协议、备忘录、保证书等等。审查合同过程中应当主要考虑如下因素:合同的有效期限;合同项下公司的责任和义务;重要的违约行为;违约责任;合同的终止条件等等。

4、目标公司的资产状况。包括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状况,以及产权证明文件,特别要对大笔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进行分析。有时在合同签订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有可能影响并购价格或其它全局性的问题。

5、目标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主要包括:目标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的一般情况;目标公司的雇员福利政策;目标公司的工会情况;目标公司的劳资关系等等。

6、目标公司的法律纠纷以及潜在债务。

对目标公司的尽职调查往往是一个困难和耗费时间的过程。并购方案则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准确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确定合适的并购模式和并购交易方式;选择最优的并购财务方式;筹划并购议程。

(二)并购的实施阶段

并购的实施阶段由并购谈判、签订并购合同、履行并购合同三个环节组成。

谈判 并购交易的谈判的焦点问题是并购的价格和并购条件,包括:并购的总价格、支付方式、支付期限、交易保护、损害赔偿、并购后的人事安排、税负等等。双方通过谈判就主要方面取得一致意见后,一般会签订一份《并购意向书》(或称《备忘录》)。《并购意向书》大致包含以下内容:并购方式、并购价格、是否需要卖方股东会批准、卖方希望买方采用的支付方式、是否需要政府的行政许可、并购履行的主要条件,等等。此外,双方还会在《并购意向书》中约定意向书的效力,可能会包括如下条款:排他协商条款(未经买方同意,卖方不得与第三方再行协商并购事项)、提供资料及信息条款(买方要求卖方进一步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卖方要求买方合理使用其所提供资料)、保密条款(并购的任何一方不得公开与并购事项相关的信息)、锁定条款(买方按照约定价格购买目标公司的部分股份、资产,以保证目标公司继续与收购公司谈判)、费用分担条款(并购成功或者不成功所引起的费用的分担方式)、终止条款(意向书失效的条件)。

签订并购合同 并购协议应规定所有并购条件和当事人的陈述担保。并购协议的谈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是收购方的律师在双方谈判的基础上拿出一套协议草案,然后双方律师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磋商、反复修改,最后才能定稿。并购协议至少应包括以下条款:

1、并购价款和支付方式。

2、陈述与保证条款。陈述与保证条款通常是并购合同中的最长条款,内容也极其繁琐。该条款是约束目标公司的条款,也是保障收购方权利的主要条款。目标公司应保证有关的公司文件、会计帐册、营业与资产状况的报表与资料的真实性。

3、并购合同中会规定的合同生效条件、交割条件和支付条件。并购合同经双方签字后,可能需要等待政府有关部门的核准,或者需要并购双方履行法律规定的一系列义务(如债务公告、信息披露等等),或者收购方还需要作进一步审查后才最后确认,所以并购合同不一定马上发生预期的法律效力。并购双方往往会在合同中约定并购合同的生效条件,当所附条件具备时,并购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发生法律约束力。为了促成并购合同的生效,在并购合同中往往还需要约定在合同签订后、生效前双方应该履行的义务及其期限,比如,双方应该在约定期限内取得一切有权第三方的同意、授权、核准,等等。

4、并购合同的履行条件。履行条件往往与并购对价的支付方式联系在一起,双方一般会约定当卖方履行何种义务后,买方支付多少比例的对价。

5、资产交割后的步骤和程序。

6、违约赔偿条款。

7、税负、并购费用等其他条款。

履行并购合同 履行并购合同指并购合同双方依照合同约定完成各自义务的行为,包括合同生效、产权交割、尾款支付完毕的。一个较为审慎的并购协议的履行期间一般分三个阶段:合同生效后,买方支付一定比例的对价;在约定的期限内卖方交割转让资产或股权,之后,买方再支付一定比例的对价;一般买方会要求在交割后的一定期限内支付最后一笔尾款,尾款支付结束后,并购合同才算真正履行结束。

(三)并购整合阶段

并购的整合阶段主要包括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资产整合、企业文化整合等方面事务。其中的主要法律事务包括:

1、目标公司遗留的重大合同处理;

2、目标公司正在进行的诉讼、仲裁、调解、谈判的处理;

3、目标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整顿(包括目标公司董事会议事日程、会议记录与关联公司的法律关系协调等等);

4、依法安置目标公司原有工作人员。

公司并购是风险很高的商业资产运作行为,操作得当可能会极大提升资产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带来经济收益,操作不当则会使当事人陷入泥潭而难以自拔。因此,公司在决定采取并购策略进行扩张之前,一定要经过审慎的判断和严密的论证;在并购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设计每一个并购阶段的操作步骤,将并购交易可能的风险降低在最低限度之内。

六、新三板并购重组的制度、披露规则和流程

一、收购制度概述

(一)制度特点

不设行政许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强化自律监管 调整权益变动的披露要求和触发比例 自主约定是否实行强制全面要约收购制度 调整自愿要约收购制度 简化披露内容

加强责任主体的自我约束和市场自律监管

(二)收购人资格要求

1、良好诚信记录、法人应当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不得利用收购损害被收购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收购公众公司:

收购人负有数额较大债务,到期未清偿,且处于持续状态;收购人最近2年有重大违法行为或者涉嫌有重大违法行为;收购人最近2年有严重的证券市场失信行为;收购人为自然人的,存在《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不得收购公众公司的其他情形

(三)关于财务顾问

收购方——原则上必须聘请,且在收购完成后12个月内持续督导;财务顾问认为收购人利用收购损害被收购公司及其股东合法权益的,应当拒绝为收购人提供财务顾问服务。例外情况:国有股行政划转或者变更、因继承取得股份、股份在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转让、取得公众公司向其发行的新股、司法判决导致收购人成为或拟成为公众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

被收购方——可以聘请(要约收购中),可以是主办券商,但影响独立性、顾问资格受限的除外;可以同时聘请其他机构。(四)关于被收购公司控股股东及董监高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得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如果存在及时消除,不能消除做出弥补安排,应提供履约担保或安排,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回避表决);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针对收购所决策应当有利于维护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职权对收购设置不适当的障碍,不得利用公司资源向收购人提供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五)关于信息披露义务人

主要义务——披露义务和保密义务;

泄密处理——信息披露义务人依法披露前,相关信息已在媒体上传播或者公司股票转让出现异常的,公众公司应当立即向当事人进行查询,当事人应当及时予以书面答复,公众公司应当及时披露。

二、权益披露规则要点

(一)首次触发条件

触发条件(其一即可):

1、通过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的做市方式、竞价方式进行证券转让,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公众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

2、通过协议方式,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在公众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拟达到或者超过公众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

披露要求:——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2日内编制并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报送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同时通知该公众公司;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至披露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公众公司的股票。

(二)持续触发条件

前提: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公众公司已发行股份10%后

触发条件: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公众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即其拥有权益的股份每达到5%的整数倍时)披露要求:应当依照首次触发权益披露的规定进行披露;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至披露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公众公司的股票

(三)特别说明

持股比例计算:间接持股合并计算,一致行动人持股合并计算。

几种特殊情况:

通过行政划转或者变更、执行法院裁定、继承、赠与等方式导致触发权益变动的,需要履行披露义务

投资者虽不是公众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其他安排等方式进行收购触发权益变动的,需要履行披露义务 发行新股或减资达到应披露比例的,无需履行权益变动披露义务

三、控制权变动规则要点

(一)适用条件

通过证券转让成为公众公司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通过投资关系、协议转让、行政划转或者变更、执行法院裁定、继承、赠与、其他安排等方式,成为或拟成为公众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且拥有权益的股份超过公众公司已发行股份10%的。

(二)披露要求

基本披露要求——自前述事实发生之日起2日内编制收购报告书,连同财务顾问专业意见和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一并披露,报送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同时通知该公众公司;特殊情况——收购公众公司股份需要取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收购人应当在收购报告书中进行明确说明,并持续披露批准程序进展情况。

(三)协议收购的过渡期问题

公众公司收购过渡期,自签订收购协议起至相关股份完成过户的期间

对被收购公司过渡期的要求:

收购人不得通过控股股东提议改选公众公司董事会,确有充分理由改选董事会的,来自收购人的董事不得超过董事会成员总数的1/3不得为收购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不得发行股份募集资金除正常经营活动或者执行股东大会已决事项外,拟处置公司资产、调整公司主要业务、担保、贷款及可能对资产、负债、权益或者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的事项,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四)股份限售要求

原则要求——收购完成后收购人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的,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股份,在收购完成后12个月内不得转让。

例外情况——收购人在被收购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在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转让不受前述12个月的限制。

(五)对被收购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特殊要求 尽职调查要求——向收购人协议转让其所持有的公众公司股份的,应当对收购人的主体资格、诚信情况及收购意图进行调查,并在其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披露有关调查情况 消除损害要求——未清偿其对公司的负债,未解除公司为其负债提供的担保,或者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其他情形的,被收购公司董事会应当对前述情形及时披露,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公司利益

四、要约收购规则要点

(一)类型及基本要求

两种类型——全面要约、部分要约;差异在于要约收购的股份数量不同 基本要求:

预收比例不得低于该公众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根据公司章程规定需要发出全面要约收购的,同一种类股票要约价格不得低于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日前6个月内取得该种股票所支付的最高价格。

收购人披露后至收购期限届满前,不得卖出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也不得采取要约规定以外的形式和超出要约的条件买入被收购公司的股票。

公众公司应当在公司章程中约定在公司收购时收购人是否需要向公司全体股东发出全面要约收购,并明确全面要约收购的触发条件以及相应制度安排。

(二)信息披露要求

要约收购报告书,财务顾问专业意见和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报送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同时通知被收购公司; 要约收购需要取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收购人应当在要约收购报告书中进行明确说明,并持续披露批准程序进展情况; 没有事先核准或事后备案要求

(三)支付手段

现金、证券、现金与证券结合等合法方式支付 证券支付的特殊要求

披露该证券的发行人最近2年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表、证券估值报告,并配合被收购公司或者其聘请的独立财务顾问的尽职调查工作;

收购人以未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登记的证券支付收购价款的,必须同时提供现金方式供被收购公司的股东选择,并详细披露相关证券的保管、送达被收购公司股东的方式和程序安排。

(四)履约保障(至少要有一项)

将不少于收购价款总额的20%作为履约保证金存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指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 收购人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登记的证券支付收购价款的,在披露要约收购报告书的同时,将用于支付的全部证券向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办理权属变更或锁定;

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要约收购所需价款出具的保函; 财务顾问出具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的书面承诺。如要约期满,收购人不支付收购价款,财务顾问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并进行支付。

(五)对被收购公司的要求

董事会——对收购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及收购意图进行调查,对要约条件进行分析,对股东是否接受要约提出建议,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聘请独立财务顾问提供专业意见

董事——要约收购期间,被收购公司董事不得辞职

(六)收购期限

不得少于30日,并不得超过60日,但是出现竞争要约的除外

自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之日起开始计算;需要取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收购人应将取得的本次收购的批准情况连同律师出具的专项核查意见一并在取得全部批准后2日内披露,收购期限自披露之日起开始计算; 承诺期限内要约不可撤销;

要约收购期限内,收购人应当每日披露已预受收购要约的股份数量;

要约收购期限届满后2日内,收购人应当披露本次要约收购的结果。

(七)要约变更规定

重新编制并披露要约收购报告书,报送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同时通知被收购公司;

变更后的要约收购价格不得低于变更前的要约收购价格; 要约期限届满前15日内,收购人不得变更收购要约;但是出现竞争要约的除外。

(八)竞争邀约

关于竞争要约的披露时间——发出竞争要约的收购人最迟不得晚于初始要约收购期限届满前15日披露要约收购报告书,需履行披露义务。

关于初始要约收购期限的延长——发出初始要约的收购人变更收购要约距初始要约收购期限届满不足15日的,应当延长收购期限,延长后的要约期应当不少于15日,不得超过最后一个竞争要约的期满日,并按规定比例追加履约保证能力。

(九)预受股东及要约期满后的处理

1、关于预受股东:

应当委托证券公司办理预受要约的相关手续;

要约收购期限届满前2日内,预受股东不得撤回其对要约的接受。

2、关于要约期满后处理:

部分要约:应当按照收购要约约定的条件购买被收购公司股东预受的股份;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超过预定收购数量时,收购人应当按照同等比例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 全面要约:应当购买股东预受的全部股份。

五、其他规定

一致行动人、公众公司控制权及持股比例计算等参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为公众公司收购提供服务的财务顾问的业务许可、业务规则和法律责任等,按照《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做市商持有公众公司股份相关权益变动信息的披露,由中国证监会另行规定;

股票不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开转让的公众公司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的信息披露内容比照《收购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七、并购基金的杠杆收购(管理层收购)模式分析

利用自有资金开展股权投资业务,这是PE最基本的投资模式。在金融规则与产品相对成熟的市场,股权投资机构往往会通过结构化设计,放大投资杠杆,获得更高收益率。

并购基金,是PE中侧重于关注控股式收购的资金,其对杠杆收购的设计与应用,最具代表意义,我们以此为例,介绍PE利用杠杆的通常模式。为使对该问题的理解更为直观,我们引入两个案例,之后对其交易规则做简要梳理。

1、KKR的管理层收购+杠杆收购介绍

KKR是克拉维斯(Henry Kravis)和表兄罗伯茨(George Roberts)以及他们的导师科尔博格(Jerome Kohlberg)三个人名字的缩写,1976年,三人共同创建了KKR公司。

KKR公司是以收购、重整企业为主营业务的股权投资公司,最擅长管理层收购。在过去的30年当中,KKR累计完成了超过146项私募投资,交易总额超过了2630亿美元。

KKR在1988-1989年以310亿美元,杠杆收购RJR.Nabisco(当时美国的巨型公司之一,业务范围为烟草和食品),是世界金融史上最大的收购之一,该收购完成后,KKR的资产池有近590亿美元的资产组合;同期,只有4家美国公司——通用汽车、福特、埃克森、和IBM公司比它大。

KKR通常会选择符合下列标准的企业进行并购:1)、具有比较强且稳定的现金流产生能力;2)、企业经营管理层在企业经营管理岗位的工作年限较长(10年以上),经验丰富;3)、具有较大的成本下降、提高经营利润的潜力空间和能力;4)企业债务比例低。

除上述标准外,KKR还会特别强调收购方案必须被目标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层接受,且必须说服管理层入股,以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激励激发管理团队的创造力与战斗力。KKR喜欢把自己的这种交易安排称为“管理层收购”,而不是“杠杆收购”;与“杠杆收购”相比,“管理层收购”除同样充分利用杠杆外,更重视目标公司管理层的作用。

选定目标企业后,KKR往往会通过以下方式解决资金问题:首先由公司的最高层管理人员和/或接管专家们领导的收购集团以少量资本组建执行收购的空壳公司。KKR提供约占收购总资金的10%—20%的资金作为新公司的权益基础;收购资金的50%~ 60%,通过以目标公司资产为抵押向银行贷款方式解决,这类贷款一般由数家商业银行组成的银团提供(这有利于分散和控制风险),也可以由保险公司或专门进行风险资本投资和杠杆收购的投资机构提供;剩余30%左右的收购资金,由各种级别的夹层资金提供,如通过私募(面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风险投资企业等)或公开发行高收益率债券的方式筹措。

在这种资金结构安排中,KKR自有资金占比为10%-20%,但却获得了全部收购资金带来的股权权益,自有资金收益率被放大5-10倍。

完成收购后,KKR通过目标公司管理层,削减经营成本、改变市场战略,力图增加利润和现金流量。他们将整顿和重组生产设备、改变产品的质量定价,甚至是改变生产线和经营方向。经过3-5年整合,使目标公司更加强大,将目标公司重新推向资本市场,有计划退出或继续持有。

通过这种模式,KKR公司创造了众多经典案例,誉满全球。

例如,对劲霸电池(Duracell)收购就是KKR运用管理层收购方式的成功案例之一。在收购前,劲霸电池仅是食品加工巨头克拉福特的一个事业部。经过众多买家5个月的角逐,KKR于1988年5月得到了劲霸电池。当时的分析普遍认为劲霸总值不超过12亿美元,但KKR出价18亿美元,至少高出竞争对手5亿美元。KKR的方案也十分有利于劲霸的管理层,公司的35位经理共投入630万美元购买股份,而KKR给每一股分配5份股票期权,这让他们拥有公司9.85%的股权。这大大出乎管理层的意料。买断后劲霸的第一年现金流就提高了50%,以后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在这基础上,KKR把CEO坎德的资本投资权限从收购前的25万美元提高到500万美元的水平,同时把管理下级经理报酬的权力完全交给了他。1991年5月,劲霸的3450万股票公开上市,IPO价格是15美元,KKR销售了它投在公司的3.5亿美元资本金的股票。1993年和1995年,劲霸又进行了二次配售股票,加上两年分红,KKR在1996年的投资收益达13亿美元,并将收购劲霸时借贷的6亿美元债务偿清。1996年9月,KKR把劲霸卖给了吉列公司,每1股劲霸股票可得到1.8股吉列股票,总价值相当于72亿美元。交易结束时,KKR仍拥有劲霸34%的股权。

2、好孩子集团:中国首例杠杆收购案交易结构介绍

1)、历史沿革及杠杆收购前的股权结构、经营情况

好孩子集团创立于1989年,原为江苏昆山陆家镇中学的校办工厂。因工厂经营不善,学校将副校长宋郑还派到工厂做管理。之后,宋郑还通过自己一个学生的关系,将产品从五金变为童车。

1996年,第一上海投资好孩子690万美元,获得33.01%的股权。1998年,第一上海花费1000万美元收购了中国置业在好孩子的33%股权,控股了好孩子。

2000年,日本软库和美国AIG所属的中国零售基金分别注入900万美元,分别获得13.2%(总共26.4%)的好孩子股权。”

直到1999年,宋郑还等管理层在好孩子并没有股份。他们的股权获得来自于股东授予的奖励性股权和2001年的改制。

改制之前,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的股东有两个:好孩子集团公司、开曼好孩子。好孩子集团公司拥有22.45%的股权,开曼好孩子为77.55%。开曼好孩子的股权则为第一上海、日本软库、美国 AIG 所属的中国零售基金持有以及股东各方授予管理层的奖励性股权。改制前,好孩子的股权结构图如下:

好孩子集团公司的股权所有者时为昆山教委。在当地政府的批准之下,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的管理层花费5780万元收购了好孩子集团公司的所有股权,从而间接获得了22.45%的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股权。改制后,好孩子股权结构变更为:

截止到2005年,好孩子年生产各类童车300万辆,销售额25亿元,其中国际与国内市场的比例为7∶3,纯利润超过1亿元。据国家轻工总会统计,当时,好孩子在中国中高档童车市场已占据近70%份额;在美国的童车市场占有率也已达到了30%以上。

2)、杠杆收购交易结构

2006年2月,欧洲的私人直接投资基金太平洋联合集团(Pacific Alliance Group,简称PAG),作为一家专门从事控股型收购的基金,完成了对好孩子的杠杆收购。其中,PAG支付的现金为1.225亿美元。

在PAG收购之前,好孩子已经完成了离岸控股架构,由注册于开曼的吉奥比国际公司(Geoby International)全资拥有。此时,吉奥比有四大股东,分别为第一上海(HK0227)持股49.5%、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中国零售基金持股13.2%、软银中国持股7.9%、PUD公司持股29.4%(PUD公司是好孩子集团管理层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离岸投资控股公司,实际权益拥有人为宋郑还、富晶秋、王海烨、刘同友等高管及好孩子集团的其他中高层雇员)。

PAG对好孩子的整个收购过程,通过离岸平台公司进行:

第一步,PAG在BVI全资设立了一家离岸公司G-Baby。

第二步,G-Baby以每股4.49美元价格共计支付1.225亿美元现金,收购了第一上海、AIG、软银中国三家股东所持有的所有吉奥比股份,占总股份的67.5%。

其中不包括第一上海、软银等向管理层PUD公司售出82.78万股股份,每股价格2.66美元。PUD购入这些股份后,持股比例升至32.5%。

原股东也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第一上海现金入账4.49亿港元,整个项目收益8170万港元,软银中国卖出的价格是收购时的2倍。

经过上述收购步骤,好孩子的实际股东,变为PAG和管理层PUD公司两家,其中PAG持股67.5%,管理层持股32.5%。

至此,表面看,PAG对好孩子的收购还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股权收购,收购模式也不过是我们前文提到的“股权受让”这一基本的投资模式。然而,继续分析PAG收购资金的构成,就会发现此次收购的最精彩之处:收购所支付1.225亿美元现金中,PAG只支付了大约1200万美元自有资金,其余的均以负债的方式筹集,而且所筹集的资金是以好孩子的资产为抵押的。

具体来说,PAG 向G-Baby投入大约10%的自有资金;然后G-Baby以好孩子的资产为抵押,向台湾富邦银行申请了并购金额大约50%的银行贷款,共计5500万美元;之后G-Baby再以好孩子的资产为担保,向PAG的股东发行了一笔约为并购金额40%的债券。在这个交易结构中,PAG公司以1200万美元自有资金投资,获得好孩子公司约1.2亿美元的股东权益;银行获得贷款利息收入;夹层债券投资人获得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利息收入。

PAG以1200万美元的自有资金,撬动1.225亿美元的并购交易,相当于10倍杠杆。从自有资金回报率来看,按照收购时的市盈率计算,好孩子的市场价值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上,折算成PAG68%的持股比例,该部分股权的市场价值不低于1.7亿美元。PAG支付的1.225亿美元收购款中,自有资金为1200万美元左右,博取的静态利润为(17000-12250),约4750万美元,静态投资回报率约400%;虽然期间有银行贷款的利息费用,但如果企业经营不出问题,上市将使公司获得更高的市盈率,投资者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倍数。

第三篇:资产证券化操作实务

一、资产证券化基础知识

1、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资产证券化(AssetSecuritization),一般是指将原始权益人/发起人不易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是一种以资产信用为支持的,重新包装现金流的高级投资银行技术(repackage the cash flow into the tradable securities),属于以资产信用为支持的直接融资模式。破产隔离、有限追索是传统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法律目标。

2、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性

资产证券化被认为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重要手段,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对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而言,是一种新的融资手段、一种资产管理的高级手段、一种风险管理的新工具。

3、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模式概述

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主要有如下四种操作模式:(1)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审批监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2)证监会监管的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专项计划);(3)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的资产支持票据(ABN);(4)保监会监管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模式

1、信贷资产证券化概述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在中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结构性融资活动。目前,发起机构范围已逐渐扩展至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法人银行、财务公司、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及银监会监管的其他金融机构。

2、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制改革的监管趋势

我们了解到,监管部门召开了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的会议,拟推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备案制改革,即发起机构在取得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后,在产品发行前采取逐笔备案制。我们相信这个制度的推出,将有利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扩大试点。

3、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实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交易结构图如下:

4、在交易所市场实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 2014年6月23日,平安银行作为发起机构的“平安银行1号小额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成为第一单在交易所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刘柏荣律师团队作为该项目法律顾问提供了全程法律服务。在交易所市场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需特别关注法律依据、审批流程、登记托管等相关节点问题。

5、抵/质押资产入池的法律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由于办理抵/质押变更登记的操作性问题,除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RMBS)项目外,一般较少选择抵/质押担保贷款入池。经过对立法、司法方面的深入调研,认为在主债权转让时,即使不办理抵/质押权变更登记,抵/质押权随主债权一并转让,同时提出在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中,可采取“权利完善事件发生”后再行办理抵/质押权变更/转移登记手续的方案,且以该方案操作的相关证券化项目已经取得了相应监管部门的审批。这对于扩大基础资产范围、保护投资者利益有很大推动作用。

三、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模式

1、证监会关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最新监管趋势

2014年2月份,根据国务院、证监会相关规定,取消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及相应的审批。近期,中国证监会已制定《资产管理机构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资产管理机构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正在特定范围内征求立法建议。据了解,根据征求意见稿的规定,证监会监管的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资产证券化或将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并实施负面清单管理。

2、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基本交易结构

据了解,相较于之前规定,前述征求意见稿对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法律关系没有实质性调整。结合前期规定与项目经验,证券公司实施的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如下:

3、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与计划管理人的法律关系

在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中,将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与计划管理人(证券公司)之间认定为《合同法》项下的委托代理法律关系,投资者按份共有专项计划资产,不违反现有法律规定,但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但是,由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法律规定,尚不能将二者之间的法律关系直接认定为信托法律关系。可将二者之间认定为广义的委托法律关系,在具体交易文件准备中,按照信托制度进行设计,不明确为《合同法》项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则可为与后续立法的衔接留下空间。

4、典型案例:中信启航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2014年中信证券发起设立“中信启航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将所募集资金通过非公募基金最终运用于持有北京、深圳中信证券大厦(“物业”)的两个项目公司,并以物业租金、处置收益等现金流作为资产支持证券偿付支持,通过普通分配、处置分配、份额分配的方式向投资者分配投资收益。在将来监管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该项目将转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募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四、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操作模式

1、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最新监管规则

2014年7月28日,中国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发布《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试点业务监管口径》(资金部函〔2014〕197号),对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业务作了明确规定。业内认为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将成为保监会监管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特殊目的载体。该监管口径对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交易结构、破产隔离机制、托管机制、现金流归集、受益凭证的评级作了详细规定,并明确基础资产包括:信贷资产、金融租赁应收款、每年获得固定分配的收益且对本金回收和上述收益分配设置信用增级措施的股权资产。

2、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基本交易结构图

五、资产支持票据(ABN)的操作模式

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资产支持票据实行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交易商协会”)注册制发行。目前,已有15只资产支持票据(ABN)产品成功在交易商协会获得注册。ABN可分为抵/质押型ABN、信托型ABN两种类型。其中,抵/质押型ABN中,基础资产与发行人无法实现完全的破产隔离。

2012年10月,中伦与信托公司、会计、评级、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北京共同举行了“信托型ABN国际闭门研讨会”,形成了信托型ABN的成熟方案并获得交易商协会认可。信托型ABN的核心是“一票两权”,两权是指“投资者因认购ABN而享有信托受益权、投资者对发行人的债权”,两种权利价值具有可调整性。信托型ABN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实现A类信托受益权的破产隔离与有限追索、具有双信用支持,能够提高债项信用评级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六、租赁资产、小贷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模式

1、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模式探讨

根据监管体系的划分,租赁资产分为商务部主管的租赁公司、银监会主管的金融租赁公司的租赁资产两种类型,并可探讨不同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

商务部主管的租赁公司之租赁资产证券化,可探讨以下两种模式:(1)证监会监管的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模式;(2)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的资产支持票据(ABN)模式。

银监会主管的金融租赁公司之租赁资产证券化,可探讨以下两种模式:(1)银监会监管的单SPT模式的租赁资产证券(参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模式);(2)保监会监管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模式的租赁资产证券化。

2、小贷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模式探讨

目前,小贷公司主要受各地方政府金融办的监管,小贷公司的贷款债权不属于银监会主管的信贷资产。小贷资产证券化可探讨如下三类操作模式:

(1)通过证监会监管的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实施的小贷证券化;(2)通过在交易商协会注册ABN实施的小贷证券化;(3)通过保监会监管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实施的小贷证券化。

七、中国法律环境下循环购买结构的解决方案

循环购买结构是资产证券化较为复杂的交易设计,在中国会计准则项下,资产证券化采用循环购买结构,基础资产的会计“出表”是一直以来的难题。2013年7月,中伦与高伟绅律师事务所联合多家业内机构,召开了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资本与循环购买结构下“出表”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对英国信用卡证券化中的主信托结构作了深入分析。目前,为实现与循环购买结构下资产“出表”的相同效果,提出信用卡证券化“一次审批、多次设信托、多次发行”交易结构构想,并通过SPT模式选择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或交易所直接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八、资产证券化中的流动性支持、信用増级的基本模式探讨

流动性支持、信用增级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难点,也是保障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措施。流动性支持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基础资产现金流回收与资产支持证券本息偿付暂时不匹配引发的流动性风险,而信用增级是对资产证券化交易的信用保护,二者核心区别在于前者不对因资产池中产生的任何损失(如信用风险损失)导致的现金流短缺提供支持,后者优先承担或补偿因资产池中产生的任何损失导致的现金流短缺。

1、资产证券化中的流动性支持方案

目前,在资产证券化中可探讨如下三种流动性支持方案:(1)现金流截取方案;(2)发行特别资产支持证券方案;(3)第三方流动性支持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方案。

2、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增级方案

信用增级分为内部信用増级、外部信用增级两大类。其中,内部信用増级主要包括:(1)超额抵押方案;(2)资产支持证券分层结构方案;(3)现金抵押账户方案;(4)利差账户方案。

外部信用增级可探讨基础资产端、SPV端、资产证券化产品端等不同交易环节项下的方案,即:(1)在基础资产端可探讨全额担保、最高额担保的信用増级方案;(2)在SPV端可探讨风险保护买卖、信用风险缓释合约、差额支付承诺及其他风险保障安排;(3)在资产证券化产品端可探讨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特定情形下受让资产支持证券等方案。

3、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托公司为资产证券化提供流动性支持、信用增级的探讨 随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起机构向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拓展,对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与投资者权益保障而言,流动性支持、信用增级愈加重要。同时,近年来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迅速,探讨融资性担保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有重要的意义,相应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正在作积极推进。另外,探讨信托公司为资产证券化提供流动性支持、信用增级的方案,对于丰富流动性支持、信用增级措施富有启发意义。

第四篇:餐饮企业上市操作实务

餐饮企业上市操作实务

一、餐饮企业上市7个问题是关键

导读:日前,证监会发布《关于餐饮等生活服务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信息披露指引(试行)》,这意味着“尘封”多时的餐饮等生活服务类企业IPO将获放行。此次上市大门再开,门槛明显加高,但却丝毫没有影响餐饮行业争相上市的积极性,狗不理集团、广州酒家集团、顺峰饮食酒店管理、净雅食品四家餐饮企业都在排队上市,但遗憾的是无一通过。

据统计,目前A股仅有全聚德、西安饮食、湘鄂情和绵世股份4家餐饮上市公司,此后,因税务、食品安全、成长性等诸多原因,餐饮企业的上市申请相继搁浅。哪些是餐饮企业上市面临的关键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应成为餐饮企业经营者和投资人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今天在这里总结了中国餐饮企业上市需要解决的七大关键问题供餐饮企业经营者与关注餐饮领域的投资人参考。

1、品牌与市场定位

中国的餐饮市场规模巨大,业态庞杂,消费者需求多元,只有清晰的品牌与市场定位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同,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快速扩张,从而获得相对独特与领先的市场地位。拥有独特市场地位的公司才会获得投资人与资本市场的认可。

我们围绕如下几个维度去展开餐饮企业品牌与市场定位问题的讨论:

(1)业态组合

中国餐饮业态庞杂,哪些业态才更易获得资本市场青睐?什么样业态组合的餐饮企业更容易上市?

纵观表1中国内外餐饮上市公司,我们发现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餐饮业态的特征大致如下:

单一业态公司:

业态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可复制性极强,面向的市场空间巨大。单一业态和品牌亦足以支撑一个市值很高的餐饮上市公司,比如美国的墨西哥菜品牌Chipotle(市值高达130亿美金,P/E倍数高达61.80).多业态公司:由单一业态公司发展而来,逐渐实施多品牌多业态策略;且基本包含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业态。

我们认为,拟上市餐饮企业应至少在一个业态领域内获得独特的市场地位,且这个业态最好是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业态。比如真功夫、永和在中式快餐业态内的领先地位。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并非排斥正餐类企业,优秀的正餐企业在产品标准化方面亦可以做得和快餐企业一样好,并达到相对工业化生产水平。

(2)需求定位

中国消费者餐饮消费需求多元,除了餐饮需求功能多元外,还有各种口味的差异。对于餐饮企业而言,需要有清晰的消费者餐饮需求定位。

(3)市场定位

中国餐饮消费市场巨大,且市场结构化特征明显。不同的市场定位意味着不同的扩张策略。餐饮企业应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是区域市场还是全国性市场?这是餐饮企业在进行融资上市过程中必须清晰回答的问题。

2、开店及门店扩张策略

餐饮企业在有清晰的品牌和市场定位后,需要有清晰的开店选址策略及门店扩张策略,以保障业务的可持续快速增长。

(1)开店选址策略。

根据港交所《餐饮企业上市指引》,申请人须披露选择新餐厅地点的条件,以及防范新餐厅与现有餐厅竞争的措施,以确保新餐厅顾客流量的增加不会导致现有餐厅顾客流量的减少。事实上,餐饮企业属于零售服务企业,选址是保障门店运营绩效的关键。一家发展成功的餐饮企业必有一套独有的选址手册。表2列出了一般餐厅的选址因素。

餐饮企业应以历史上开出门店的所有经营数据为基础,结合以上各因素做多维度运营指标分析,从而得到自己独有的选址标准,清晰准确地把握单店复制的选址模型。

(2)门店扩张策略

餐饮企业业绩的持续增长依赖于门店的内生性增长及门店扩张。对此,港交所《餐饮企业上市指引》要求披露申请人未来的扩张计划详情,包括:1)拟开张餐厅数目、预期投资成本、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已发生及已承担的金额、资金来源、餐厅的地点及类型及2)申请人如何管理其业务扩充(如供应安排、人力及其他资源管理、质量监控、管理汇报等).对此,拟融资上市的餐饮企业应有清晰的门店扩张策略。如何增加餐厅网络中直营店的数量?在哪些地方增设直营店?开设直营店的单店投入情况怎样?如何做好大量人才储备以支持门店扩张?如果有加盟店,如何监控和管理加盟店从而提升加盟店绩效和特许加盟业务收入?合理的直营加盟店数比例是多少?这些关键问题都应在门店扩张策略里得到具体体现。

3、单店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单店业绩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体现了餐厅选址正确、品牌及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认可度高,是餐饮企业业绩持续增长的保障。港交所《餐饮企业上市指引》要求披露同店销售额及桌/座流转率这两个核心单店业绩指标。坪效(每平方米销售额)亦可作为单店业绩指标进行分析。拟上市餐饮企业应千方百计将核心单店业绩指标提高到甚至超过已上市公司水平。

4、安全、稳定、持续的食材供应资源

港交所《餐饮企业上市指引》明确指出关于供应商、食材来源及其价格的如下重大事项需要重点披露:

(1)申请人主要食材于营业记录期的价格浮动及市价走势,以及其对申请人期内业绩的影响

(2)申请人如何监察及控制主要食材的成本及主要食材成本的敏感度分析

(3)申请人的主要食材来源、其保存期及申请人如何确保适当食材质量

(4)申请人于营业记录期内的授权供应商的数目及其与申请人的平均合作年数,以及防范供应商作任何回佣安排的措施;

(5)于营业记录期内任何食品供应中断、与供应商提早终止合约安排或未能取得足够食材等事件

针对以上披露要求,我们认为拟融资上市餐饮企业需要在食材供应资源方面做好如下准备:

(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加大总部统一采购在整个采购体系中的比重、最大限度降低主要食材采购成本。提高统一采购的比例有利于实现原料采购的标准化,降低单位成本波动的随意性和偶发性。有利于深化产供结合,实现食材采购的产业化,强化上下游的联动性。

(2)根据(1)建立清晰的各级供应商选择制度、确保安全、稳定的食材供应体系。

(3)应有明确的制度及高效的信息化系统保障采购体系的可监控性和透明性,防范供应商回佣安排。

(4)保持营业记录其内与主要供应商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协议最好保持在3-5年。且合作协议最好保持相对标准化,其中应明确单位定价和采购数量及保障食品安全和供应流程的透明化,减少可能让投资者产生顾虑的环节。

(5)与供应商付款结账必须取得发票正本。在这里着重强调第(5)点,餐饮企业在采购环节如果没有发票,不但不能抵税并且将对采购的真实性构成障碍,使得成本确认成为问题,从而造成上市实质性障碍问题。所以,食材供应商的规范是一切规范的源头。

5、现金结账问题

现金结账问题一直被认为是餐饮企业上市的最大问题之一。现金结账问题归根到底体现为两方面问题:一是如果现金结账比例过大,收入确认缺乏强有力依据;二是现金安全问题。

(1)针对现金结账比例过大问题:一方面需要调整结账方式比例,尽量鼓励顾客用银行卡、信用卡等可以有银行转账凭单的支付方式进行支付,最大限度减少现金结账比例;另一方面,关键是对现金结账部分需要将POS系统销售额与每日现金收账金额及每日银行存款对账,确保现金结账的收入真实性。

(2)针对现金安全问题:除了(1)中提到将POS系统销售额与每日现金收账金额及每日银行存款对账对现金进行严格监控外,还需要对服务员、收银员、餐厅经理等职位进行严格的职责划分,且在点单收银系统上需要进行严格监控,以信息化系统提供可被监控、可供确认的收入和成本轨迹,强化收入与销售的对应性,为后续的财务分析的数据基础提供有效的支撑。缩减拟上市餐饮企业对于财务数据,销售业绩进行人为操纵的空间。

6、食品安全及质量监控

食品安全问题是餐饮企业的命脉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两端。一端是食材供应商源头,一端是餐饮企业中央厨房(如有)食材储藏、菜品生产、储存的各个环节。在食材供应商源头,需要加强统一采购力度,对供应商选择提出更为严格的考核要求,要求供应商必须获得国内国际相关食品安全生产认证。在中央厨房管理方面,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必须获得HACCP认证,并且要有独特的食品安全监控管理体系,严密的台账管理。另外,针对食品安全的食材、原料溯源管理系统也是餐饮企业极为需要关注的食品安全监控手段。

7、信息化管理体系

现代餐饮企业快速高效稳定地运营离不开强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质上以上阐述的单店业绩管理、食材供应商管理、现金结账管理、食品安全及质量监控管理等问题都可以通过体系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实现。著名正餐企业净雅餐饮企业集团投入数千万级别巨资邀请IBM及上海正品贵德餐饮软件有限公司对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咨询及升级改造,足以看出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其运营效率的重要。无论是快餐企业还是正餐企业,都需要努力实现标准化的产品生产过程,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全流程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才能提供一个强大的内控系统,为解决以上提到的关键问题提供有效的工具。

餐饮市场规模巨大,关系到国计民生,资本市场没理由不对这个某种意义上永续发展的行业进行开放。餐饮企业应努力解决好自身的问题,为迎来资本市场的曙光铺平道路。

二、餐饮企业上市利弊分析

餐饮企业尤其是餐饮连锁企业,在做到一定的规模后,都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上市的冲动。但是,餐饮企业上市有利有弊,并非一上市就走上了康庄大道。

上市之利

企业上市不言而喻的优势就是融资。餐饮企业上市就等于拥有了一个持续融资平台,可以为企业的快速扩张筹集足够的资金。上市还能为餐饮企业带来良好的品牌效应,通过上市获得的广告效应能有效促进市场的开拓。另外,上市让餐饮企业在获得政府资源、银行授信等方面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

上市之弊

首先,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的纠葛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餐饮企业多为家族企业,一旦上市,企业就成了公众公司,必须进行规范化运作,原家族控制人,即大股东,不可能放心大胆地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团队运营,而可能会过度的插手、干预、管制职业经理团队运营活动,这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其次,受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并不喜欢高透明度的运营。但是,餐饮企业上市后,作为公众公司,公开披露的企业资料尤其是涉及到菜品的资料会让竞争对手有更深入的了解。

再次,餐饮企业维持上市资格需要成本,尤其在美国这样的海外资本市场,用于中介机构、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维持成本是非常高的,会间接摊薄公司的收益。

最后,餐饮企业上市后,企业的经营状况会影响到企业股价的表现,反过来,企业股价的一些不正常波动也可能为其自身经营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股民对利润的增长有一定要求,会给企业经理人带来压力。这容易促使企业经理人过于看重短期效益,而忽视长期效益。

因此,餐饮企业在上市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上市对自己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考虑好的再决定是否上市。不然,盲目的上市,等上市后才发现上市对自己弊多利少,于是又忙着退市。那样来回的折腾,很伤元气。

三、餐饮企业上市难点

上市基本是每个公司的目标,餐饮业也不例外,但餐饮业的上市太艰难,中国吃网记者了解到,全中国这么多家大大小小的餐饮公司,众多知名餐饮企业也想方设法的想要上市,能在A股市场上市的却只有三家,其中一家还不是主营餐饮的。可见在中国餐饮企业的上市有多么艰难。照餐饮形势来看,上市越发艰难,三家上市的餐饮公司中,2007年11月上市的全聚德和2009年11月上市的湘鄂情;另外的西安饮食还不是主营餐饮的,而更早些上市的“小肥羊”则是在港股完成的上市。而湘鄂情在餐饮环境下转型环保和影视产业,看起来并不打算再把餐饮当做主业,全聚德靠的是老字号口碑,但业绩报告利润也在不断下降,其他品牌正在努力上市,但结果大多并不如意。2011年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拟上市公司共计有265家通过,但是无论是A股还是H股,想上市的餐饮企业则全军覆没。而这个结果保持到今天。

上市餐饮公司的下坡路 湘鄂情是从深圳起家,公司实际控制人孟凯,上世纪80年代只身一人从湖北来深打拼,在朋友的帮助下孟凯盘下了位于蛇口石云路的一个260多平方米的废品回收站,将其改造成餐馆,后来这个地方成为湖北人在蛇口聚会的“根据地”,同时这也让孟凯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1997年,孟凯的餐厅在原址扩建为1000平方米的酒楼,正式打出了“湘鄂情”的名号。1999年,孟凯揣着200万元到“政治中心”北京开店。2012年年底是湘鄂情发展的分水岭,随着政府“反腐禁令”实施,公务宴请市场受到极大打击,这直接影响到了湘鄂情的发展。从2013年开始,湘鄂情正在着手调整产业布局,回收餐饮店面跨行业转型等等。

今年年初,湘鄂情在深圳的最后一家门店,新闻路分店已经关门。这家发迹于深圳的企业,如今已经完全撤出深圳市场。足可看出湘鄂情转型的决绝。

而全聚德,2013年年报显示净利润同比下降27.62%,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同比下降2.13%。主要原因是公司上半年受市场环境影响,高端接待业务有所减少。全聚德也做出了转型大众,开办宴席特价等等活动吸引消费者,但是结果并不乐观,上座率仅仅维持在六成左右,而前些日子的股东大会上董事长表示转型大众行不通,或可能继续转回高端市场,这种逆市的升价情况能否得到消费者支持还是个未知数。

而不论是湘鄂情还是全聚德,都显示出了如今餐饮市场的迷茫探索状态,上市难度进一步加大,让想要上市的餐饮企业又惆怅了一把。

那些努力想要上市的餐饮企业

不想上市的餐饮企业是因为它们实力不足。像知名的狗不理,俏江南,小南国等都有这个打算,虽然都胎死腹中,但是上市热情不可抵挡。

狗不理想要上市,最好的证明就是它一直冲刺国内资本市场,并购海外餐饮企业。但业内人士对狗不理上市并不看好,因为对于一些发展势头良好、或只做区域连锁的餐饮企业,稳定的单店业绩就足以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而并不需要太多投资。那狗不理谋求上市的成功几率有多少呢? 与其他餐饮企业一样,由于标准化生产难度大、财务核算票据缺乏、经营不确定性过大,狗不理的上市目标一直没有实现。

虽然今年年初国内IPO市场重启,但由于排队等待的企业众多,“狗不理”如果上市成功,到底是以大众包子为主业发展,还是投资酒店等其他业务,备受市场质疑,因此要实现在国内上市仍然不被看好。

而俏江南年初被曝将被收购,尽管俏江南创始人张兰依然否认签署了转卖协议,但外界普遍认为张兰即将在不久的将来把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拱手让给CVC。俏江南近年来多次上市失败,或是将被转卖的重要原因。

2011年3月,俏江南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A股上市申请,但在2012年1月份证监会披露的终止审查企业名单中,俏江南赫然在列。在A股上市的尝试失败后,俏江南又转战H股。为了能成功登陆港股,张兰不惜更改国籍至加勒比岛国,目的为了在香港上市后享受缴纳不超过10%的个人所得税。

2012年年中,俏江南通过了香港联交所聆讯,获准于香港上市,但时至今日,俏江南依然未能挂牌交易。

而其他像上海餐饮企业小南国餐饮控股有限公司在2011年年底决定取消在香港上市的计划,另一家餐饮巨头金钱豹则在上市受阻之后干脆选择出售。

餐饮企业上市为何如此艰难?

究竟是上市要求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定的太高了,还是餐饮企业本身的品质有问题? 2009年湘鄂情上市后,证监会暂停了餐饮企业的上市计划。2012年0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餐饮等生活服务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信息披露指引(试行)》,对发行人业务发展状况、主要经营模式及持续发展能力、食品安全卫生、主要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公司治理、商标及商号、员工及社会保障情况等事项作出详细的披露要求。

此前有消息称,中证监将拟上市餐饮企业的年利润标准由3000万人民币提高至5000万元,而这些也成为阻碍上市的不争事实。另一方面,餐饮业不断爆出的“勾兑门”等食品安全问题也给餐饮业本身带来了不少舆论压力。

而关于餐饮企业本身的性质问题也被计入考量。其原因在于监管部门对行业特殊性的考虑,一是不能规范地 “纳税以及给员工上保险”也是监管部门迟迟不落批文的重要因素。

二是餐饮业“收入、成本无法可靠计量”,餐饮企业不同其他行业,其经营中的营业收入不能定时定点,且一般都是现金收入,再加上,是否开具发票也没有强制性,这就意味着每一笔收入不能确定其收入凭证,而在日常的采购时,也不能保证每一家供应商都能提供正规的发票。或许,这种情况在中证监看来,根本就是无法监管。

即使是已经上市的餐饮企业,也应为品质问题受到了公众的谴责,而消费者最终的矛盾均指向了批准其上市的监管机构。监管机构似乎明白了,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上市与否不仅面临着企业本身和投资者,还要为千千万万的食客负责。

专家:餐饮企业上市 规范管理体制是重点

餐饮企业上市难的原因已经很清楚,中国吃网·绿满家餐饮咨询专家认为,餐饮企业上市难,核心在于餐饮的管理体制问题,内部管理部规范不透明是个硬伤。规范的内部控制包括订单合同、采购管理、仓库管理、前台管理、财务核算等,所有资金进出均应有相应凭证,以保证财务指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即使是具有一定连锁规模的中餐企业,如果不实现标准化经营,上市之路也难免步步惊情。对渴望投身资本市场的餐企来说,一切都要靠自身的摸索和领悟,并同时承受着比其它行业更苛刻的考量与质疑。而食品安全更是重点,更多的要期望整个餐饮行业能提升食品安全的口碑。

四、餐饮企业上市之殇

企业上市曾经被看做是衡量一个企业发展成功与否的标志。这也促使很多餐饮企业趋之若鹜,纷纷想办法尽快实现企业的上市规划。然而,迄今为止,国内餐饮企业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甚至出现为上市导致经营亏损的现象,更有因股东意见分歧使企业难以为继的案例。专家认为,真正决定餐饮企业命运的并不是能否成功上市,而是市场需求,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状态,餐饮市场可以通过产业升级来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

上市餐企寥寥 广州酒家独自坚守

餐饮企业的上市历程并不平坦,无论是在A股,还是境外资本市场,中国餐饮行业由于财务不透明、食品安全等问题不被认可。今年7月初,以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狗不理”)为代表的多家餐饮企业相继终止审查,令餐饮企业的IPO前景再次充满不确定性。目前在A股上市的餐饮企业仅西安饮食、全聚德、湘鄂情等几家,而湘鄂情昨日刚公布已获批转型更名为“中科云网”,下定了上市公司剥离餐饮业“去餐饮化”的决心。继2009年湘鄂情登陆A股后,市场规模以万亿元计算的餐饮业没有再出现其他餐饮上市公司。早在2012年,和狗不理一同申报IPO的,包括俏江南、广州酒家集团、顺峰饮食酒店管理、净雅食品等数家餐饮食品企业。目前餐企中,仍坚持排队、刚转入主板的广州酒家集团也被报道“中止审查”。对此,广州酒家表示,这是由于财务资料截止日期为2013年12月31日,已过有效期,因此暂时中止审查。

资深人士认为,餐饮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总体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利润空间逐年缩小。IPO后能否实现持续稳定的成长是一道坎,也是目前折戟IPO的败因所在。不过,在消费升级的中国,更多的商业机会将蕴藏在传统产业的升级过程中。广州酒家持续两年在IPO排队的坚守,反映了餐饮企业对资本市场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国内餐饮行业对资产证券化的渴求。

为上市引外资 金汉斯现关店潮

金汉斯与员工的劳资纠纷成为近期餐饮企业备受关注的话题,截至目前,事件还未有进一步进展,但其上市失败引发的管理问题升级已经一再被业内议论。

资料显示,2011年金汉斯筹备在香港上市,筹资2亿美元,原定2011年10月27日参与港交所上市聆讯,但突然被紧急叫停,原因是需要补充财务资料。随后两年,金汉斯的门店危机日益显露,去年至今,金汉斯在全国已有的80家门店因各种原因出现关店潮,截至目前,金汉斯门店仅剩30多家。

据了解,金汉斯为上市于2009年引入外资。金汉斯集团方面介绍,霸菱亚洲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霸菱亚洲”)自2009年起成为金汉斯的投资者,一直为金汉斯集团提供资金支持。2013年初,金汉斯海外母集团因债务违约问题被境外法院勒令委任霸菱亚洲接管金汉斯。

据金汉斯创始人之一高峰介绍,金汉斯创立之初为快速扩张,鼓励各股东寻找新的投资伙伴合伙开新店,不同的店由不同主体控股。“金汉斯一度有上百位的大小股东。”高峰说道。2007年金汉斯筹划上市,首家店的大股东开始陆续回购股份。

上市难有突破 狗不理撤出IPO 在今年证监会最新公布的终止审查企业名单之内,百年老店狗不理也悄然现身其中。一度被业内看好标准化和可复制能力的狗不理终于也“倒在”上市的路上了。

对于终止IPO的原因,狗不理相关负责人表示,多种原因造成,不便一一列举。而对此后是否有登陆其他资本市场的计划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如果时机成熟还会有上市计划,“我们会择机再申报”。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陈天宇认为,狗不理终止上市其实是意料中的事。因为目前国内餐饮企业普遍存在标准化生产难度大、财务核算票据缺乏、经营不确定性过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IPO折戟的主要问题。不过,真正决定餐饮企业命运的并不是能否成功上市,而是市场需求,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状态,餐饮市场可以通过产业升级来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

创始人变“打工” 俏江南张兰卖股权 高端餐饮品牌俏江南悄然易主,可谓餐饮企业上市的重磅消息之一。欧洲最大私募股权基金公司CVC Capital Partners宣布,该公司在俏江南持股比例已达82.7%。至此,张兰家族持有俏江南的股份尚不足20%。

资料显示,2011年3月,俏江南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A股上市申请,但在2012年1月,俏江南被证监会终止审查。

在A股上市的尝试失败后,俏江南开始转战H股,为了顺利上市,张兰不惜更改国籍,可谓毅力可嘉。2012年中,俏江南通过了香港联交所聆讯,获准于香港上市,但一直坚持两年未能成功挂牌,尽管期间每次都能通过香港联交所聆讯,却难免重蹈上市难的覆辙。

对于俏江南上市的失败,专家认为,其与鼎晖的对赌是诱因,也是俏江南股权被卖的主因。2008年俏江南引入鼎晖创投,鼎晖注资约2亿元,占有前者10.526%的股份,但协议中要求俏江南最晚在2012年底上市,若非鼎晖方面原因造成俏江南无法在2012年底前上市,鼎晖有权以回购方式退出俏江南。

尽管俏江南创始人张兰曾一度否认被收购的消息,但最终不得不接受丧失控股权的事实,创始人的股权被削减在上市企业中并不少见。

难抗股价压力 小肥羊卖身求退市 说到餐饮企业上市,就不得不提到小肥羊。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一眼看去娇憨可爱的小肥羊,上演了一场餐饮企业的股市来回秀。七年时间,小肥羊成功上市,却又被收购,从股市退出。

2008年6月,小肥羊在港交所上市,2012年百胜集团收购小肥羊并宣布撤销其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正式结束小肥羊的资本市场之旅。小肥羊从“中华火锅第一股”变成“中餐退市第一股”,其上市过程一度开创了多个餐饮企业上市的先河,但小肥羊短暂的股市之路未免让人遗憾。

资料显示,筹划上市过程中,小肥羊与3i、普凯两家投资机构达成协议,由这两家公司联合出资2500万美元占合资公司30%的股份。上市之后,2009年3月,战略投资人3i和普凯退出,百胜耗资4.9亿港元换得19.9%股份首次入股小肥羊,此后百胜陆续增持小肥羊股份。2011年,百胜以每股6.5港元、总金额45.6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小肥羊93.2%的股权,完成对小肥羊的收购,随后小肥羊退市。

事实上,成功上市并没有给小肥羊带来更多惊喜,前小肥羊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卢文兵表示,由于上市前速度发展较快,小肥羊上市后股价压力大,一旦发展慢,股价就受影响,因此将小肥羊卖给百胜。卢文兵还表示,上市之后的小肥羊很多方面欠功课,如物流采购体系管理弱等。

五、从俏江南的失败,看餐饮行业上市策划

企业上市这一专题,除前景暂不明朗房地产行业以及重污染产能过剩产业外,近乎所有企业皆可上市。但如何能成功的得到投资机构、广大股民的信赖,如何保证良好的融资效果却是搁置在所有渴望上市的企业家心里的一块大石。徐老师观点:上市是策划出来的(成功的融资上市,必须要经过严格的策划)!下面就用近段时间最火的俏江南案例来做简要剖析。

据媒体报道,针对张兰被“踢出”俏江南董事会的消息,张兰的律师近日表示,其实张兰早在2013年底就已经出.售股权,退出董事会。虽然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的内容显示,俏江南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职务在2015年1月由张兰变更为儿子汪小菲,而张兰仍为董事之一,但是,按照律师的说法,这种状态也就维持几个月、半年左右时间,在欧洲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CVC进入以后,也就退出了。

而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更是令张兰始料不及。因为,CVC进入以后,原本是希望通过他们让俏江南能够起死回生,谁知晓,CVC不仅没有把俏江南从危难之中拉出来,反而连利用股权质押的1.4亿美元贷款都不能按时偿还,,以至于将张兰在公司的10%股权也一并查封了,变成共同的债务人。

中国餐饮业不多的成功企业之一,俏江南与湘鄂情曾经何等风光。张兰敢与国内风投机构鼎晖资本合作,并签署对赌协议,就是对俏江南前景的高度看好,对俏江南上市的信心十足。但是,这一切都只是站在2008年前。一方面,股市从2008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下跌并持续多年的低迷状态,不仅对企业上市的热情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企业通过股市募集资金的能力大大降低,而且触发管理层暂停IPO长达一年多时间,使许多原本可以上市的企业,都失去了上市的机会。其中,俏江南就是非常重要的典型。不然,张兰与鼎晖资本的对赌也不会失败。

退一步讲,就算能够成功上市,俏江南除了能够在与鼎晖资本的对赌中取胜之外,对俏江南的前景也不会产生明显的正面影响,俏江南仍然会陷入困境。这一点,湘鄂情已经做了最好的“榜样”。要知道,无论是俏江南还是湘鄂情,都是以高端餐饮为目标,而所谓高端,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公款消费。而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等的出.台,以公款消费为主体的餐饮企业,自然也逃脱不了业绩大幅下滑的结果。而此类餐饮企业,要想实施转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反观国外的一些餐饮企业,以及大众快餐类企业,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却一个个活得相当滋润,即便在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也只是放慢了扩张的步伐,经营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为什么国外的餐饮企业能够走得如此顺畅,而我国的餐饮企业却经不起任何风浪呢?俏江南、湘鄂情等高档餐饮企业,问题都出在哪呢?

显然,定位错误,是俏江南等落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且不是之一。事实上,俏江南等高档餐饮企业,起步时目标还是比较准的,以大众消费为核心的经营理念,还是让他们快速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的。但是,随着公款消费的增加,其大众消费的目标也开始被修正,被高档消费所替代。在一段时间内,定位的转变是能够让企业得益的。但是,具有较大风险万分的消费方式,显然是很难象大众消费那样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的,是会因为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出现巨大变化的。自然,当公款消费被遏制以后,企业的经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陷入困境。

这也意味着,俏江南等高档餐饮企业,自将经营目标调向高档消费之日起,今日的危机就已经埋下,只是在火爆的时间完全忘记了危机是怎么回事。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下,纵然引入再多的资本、再大的投资机构,也不可能救企业于危亡之中。除非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有重大调整,并在调整中很快适应新的目标和战略。不然,是不可能成功的。湘鄂情在不断地更换上市名称,就是最好的例证。

而对俏江南来说,接下来的日子,可能比湘鄂情还要难过。毕竟,湘鄂情是一家上市公司,通过不断地更换名称,并引入所谓的战略投资者,还能从市场拿回一些资金,为企业转型提供条件。而俏江南完全需要凭借自身的资金实力,难度可想而知。即便欧洲最大的私募基金加入,如果不能产生预期效益,对俏江南也不可能有大的好处。要知道,资本是逐利的,没有利益,谁会投资。

所以,对俏江南来说,如果无常实施有效转型,使所谓的高档餐饮成为大众餐饮,并得消费者的认可,可能前景十分暗淡。而风光一时的张兰,也会因为俏江南的败落,成为有钱的失败者,再难引起外界对其的关注。同时,也进一步说明,要想做餐饮界的百年老店,“口味”还是要跟着大众走,而不是小众。

六、餐企投奔新三板预演IPO

前不久,望湘园和狗不理同一天发布公开转让声明,申请挂牌新三板。在这之前,庆丰包子铺也已经开始登陆新三板的倒计时。自百富餐饮今年2月挂牌成为新三板的餐饮第一股以来,众多餐饮行业将目光投向了挂牌条件相对宽松的新三板,仅半年时间,挂牌新三板的餐饮企业数量就已经超过A股市场。在不少企业看来,新三板不仅能以相对较低的条件融资,还可扮演跳板的角色,帮助企业最终实现主板IPO。

业绩增长新三板受宠

近日,两家登陆新三板的餐饮企业先后发布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百富餐饮的营收以及净利较去年同期都有所增长,其中净利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4.05%。另一家新三板上市餐饮企业紫罗兰也有不俗表现,净利较去年同期增长66.09%。

与此同时,8月初另外两家餐饮企业登陆新三板。主营业务为团膳与连锁餐饮的粤珍小厨透露,目前已有拓展市场占有率的计划。登陆新三板之后,粤珍小厨会进行同业并购,并且已有目标收购企业。随后挂牌的国内冰淇淋第一股——优格花园,也公开表示在挂牌后,会在商业模式上发生重大变革,计划推出优格花园2.0店型即MINI MALL,以优格花园品牌为平台,帮助更多大众低成本、快速创业;同时,正在积极推进带有大、智、云、移概念的冰淇淋跨时代模式,将酸奶冰淇淋消费融入家庭与商业办公。

新三板相对宽松的挂牌条件,让一直苦于IPO的餐饮企业看到了希望,百富餐饮和紫罗兰上半年的业绩增长更是让新三板成为餐饮企业的新宠。就连一直排队IPO的狗不理也把目标转向新三板。

融资突破资金瓶颈

新三板之所以受到餐饮企业的青睐,业内认为,一方面是新三板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有较好的风险承担能力与价格定位能力。另一方面是在新三板挂牌可以解决餐饮企业并不太高的融资需求,与餐饮企业的正常发展相匹配。

自2012年以来,俏江南、广州酒家集团、顺峰饮食酒店管理、净雅食品、狗不理等数家著名餐饮食品企业都曾先后计划IPO,但最终都没了下文。

对于计划登陆新三板,狗不理在公告中解释为,公司的融资主要来源较为局限,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在产能提高、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市场营销方面将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表示,餐饮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支持,而上市是快速有效的融资渠道,相较A股市场,新三板入市门槛较低,上市周期短,所以是相对可行性较强的选择。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也表示,餐饮企业在主板无法上市,但是又存在很现实的融资和扩张的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选择登陆新三板,变相上市,为餐饮企业打开了融资的窗口。

提前预演筹备主板

从主板排队到申请登陆新三板,业内普遍认为,狗不理选择新三板是迂回策略。赖阳表示,对于狗不理这类主板IPO受挫、转战新三板的餐企而言,登陆新三板也很有可能是在为今后再战IPO做前期准备。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餐饮企业登陆新三板是把其当做跳板,为未来在主板上市做准备。北京庆丰包子铺总经理高文慧表示,融资只是一个方面,更多还是为了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为庆丰的未来发展助力。“券商、大财团参与进来,会给庆丰带来一些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技术。”

望湘园总经理刘慧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目前对于登陆新三板之后是否融资以及融资金额等问题尚未确定,选择新三板的原因之一是IPO对于传统餐饮企业依然没有明确的信号,因此把新三板当做跳板为未来的主板上市做准备。

李志起也明确提到,餐饮企业登陆新三板也是为了做好今后登陆主板的准备,“在新三板可以让餐企做得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具备上市企业的特点,一旦有机会上主板,它们的起跑速度也会更快,这也是很多餐企老板思考的重点”。

七、新三板餐饮企业的新选择

7月31日,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成交2.46亿元,单日交易规模创5个月以来新低。其中,当日做市方式转让的股票成交1.53亿元。

2015年2月,百富餐饮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新三板餐饮第一股”。这也为国内餐饮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另一个成功样本。

原大股东低价转让股权 现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

粤珍小厨的新三板之惑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胡秋实 发自上海

在5月26日发布公开转让说明书之后,久经等待的上海粤珍小厨餐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粤珍小厨”)终于在7月获得审核反馈意见。

位于上海的粤珍小厨是一家专门提供团膳、快餐的企业,成立已有多年之久。反馈意见要求粤珍小厨披露实际控制人变换的原因以及影响。2014年7月18日,原大股东李家祥以95万元的低价,将57%股权转让给现任大股东陆海峰;10月20日,李家祥个人资产出现遭冻结的情况。这不免让外界感到些许不解。

粤珍小厨董事会秘书张晓丹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大股东转让一事是股东个人行为,而折价也是考虑到受让人对公司的贡献。

原大股东廉价转让股权

反馈意见要求主办券商、律师补充核查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原因,是否存在潜在的股权纠纷。

上海粤珍小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系粤珍小厨前身)设立于 2010 年 5 月 26 日,由一品粤珍、泛创投资、王强、陆海峰共同出资组建。设立时,注册资本 1000 万元,实收资本 300 万元。其中,一品粤珍认缴出资 570 万元,占注册资本的 57%;陆海峰认缴 50 万元,占注册资本的 5%。从2010 年 5 月 26 日至 2014 年 7 月 18 日,一品粤珍持股有限公司 57.00%,为控股股东。李家祥通过控制一品粤珍间接持有有限公司 57%的股份且担任董事长,为实际控制人。

2014 年 7 月 18 日,粤珍小厨召开股东会,审议同意股东一品粤珍将其持有的 57%的股权转让给自然人陆海峰。同日,转让双方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书》。转让协议显示,陆海峰以95万元的价格获得粤珍小厨57%的股权,着实廉价。

转让完成后,陆海峰一跃成为大股东,持股62%,股东结构也由原来的四位变为三位。另外,泛创投资和王强分别持股30%和8%。2015年4月,粤珍小厨完成股份制后,陆海峰持股增至64.4%。

对于为何李家祥要以折价方式转让股权,张晓丹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折价主要原因为陆海峰对公司贡献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7月18日李家祥在股权转让完成后,10月其个人资产出现被冻结现象。这让人不由得猜想,李家祥为避免资产危机,而提前低价转让所持的粤珍小厨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李家祥在上海一品粤珍所持有的50%股权被冻结,执行法院为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冻结期限自2014年10月20日至2016年10月16日。冻结原因并未有确切的消息公布。

上海一品粤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2100万元,法人代表李家祥,共两大自然人股东,李家祥、李丽平各认缴出资额1050万元。而一品粤珍是一家中高档的粤菜餐厅,在上海有多家连锁店,主营正宗粤菜。

连年获政府补助

成为大股东后的陆海峰,多项所为也颇为“任性”。

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陆海峰于2014年12月31日及2015年3月31日,分别无偿占用粤珍小厨资金216.5万元和201.4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7.15%和6.37%。虽然截至本说明书签署日,上述款项已经偿还,但公司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实际控制人占用公司资金风险。对此,张晓丹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占用行为并未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并且无论是股权转让还是资金占用,都是众多股东都知晓并未有异议,未来公司在董事会、监事会等制度完善后,管理上会更加规范。

对于避免公司资产占用,粤珍小厨还制定了相关制度约束管理层行为。

目前,粤珍小厨主营业务是团膳与连锁餐饮,拥有 4 家全资子公司和 6 家分公司,总资产2206.5万元。2014年营业收入为1亿元,同比出现34.3%的大幅增长。其中,团膳业务营收9426.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94%,同比增长28%;连锁餐饮业务规模虽小,但却增幅惊人,2014年营业收入581万元,同比增幅达571%。

“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仍会以团膳为主,连锁餐饮业务会在成功登陆新三板后,根据情况继续发展。”张晓丹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说。

团膳业务,包含食堂托管与餐饮配送。食堂托管主要为企业、事业单位等提供团膳服务,市场定位于中高端机构团体客户。经过 5 年的经营,粤珍小厨在上海已拥有许多固定的大客户,其中不乏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中医药大学、李尔汽车电子电器等。

而具有增长潜力的连锁餐饮业务,为连锁面馆,名为“千面小居”,以中式面点为主营,搭配各种饭类、汤品、点心。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粤珍小厨业务大举上扬的背后获得了不少政府补助的助力。2013年,粤珍小厨净利润为403.97万元,政府补助金额 513.2万元,如果除去政府补贴,其净利润亏损73.35万元。2014年,公司净利润为319万元,政府补助144万元,占净利润的45%。

张晓丹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短期内粤珍小厨仍旧会存在政府补助的情况,但公司具备独立的持续盈利能力,并不依赖于此。

挂牌后将进行收购

在近5年内,未有餐饮企业登陆A股,新三板由此成为新选择。2015年2月,百富餐饮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国内首家新三板挂牌餐饮企业,也为国内的餐饮企业提供样本参考。

粤珍小厨方面表示,团膳行业总体向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以及规模企业兼并整合为主,预计在未来五年左右时间,产生 5-10 家年销售额在 50亿-100 亿元的企业。

中国的团膳行业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是随着国内企业、高校团体、机关事业单位团体膳食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提出,才逐步形成起来的新型行业。

国内并未出现任何一家市场占有率超过0.5%的大型团膳企业,完全处于竞争状态,集中度低。在上海,总人口3000万人,团膳公司近400家,供餐能力为160万客,市场空间巨大。

粤珍小厨在上海的竞争对手主要为大型外资餐饮公司,如英国康帕斯、法国索迪斯、美国爱玛客,相比外资企业,粤珍小厨规模偏小,议价能力较低。

不过粤珍小厨在公告中也有提到自己的优势,在多年的经营下已经有一定品牌效应,并且在上海市属于区域团膳龙头企业,长期以来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

对于未来粤珍小厨的经营模式与规划,该公司已有了拓展市场占有率的计划。张晓丹向时代周报记者直言,在登陆新三板之后,粤珍小厨会进行同业并购,并且已有目标收购的企业。

八、新三板挂牌关于竞业禁止的两种情形

确实在新三板标准反馈问题中,通常全国股转系统要求主办券商及律师核查,公司董监高、核心员工(核心技术人员)是否存在违反竞业禁止的法律规定或与原单位约定的情形,是否存在有关上述竞业禁止事项的纠纷或潜在纠纷,若存在请核查具体解决措施、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竞业禁止是企业保护其商业秘密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法规政策允许企业与职工签订竞业禁止条款、协议。如《劳动法》第22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竞业禁止一般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法定竞业禁止,即法律规定的竞业禁止。主要是指《公司法》的规定。根据《公司法》第149条的规定: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未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同意,禁止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这就是法定的竞业禁止。法定竞业禁止的对象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法规定的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按照股转系统的要求,在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需要明确的是,上述对象是指职位,并不是特指某个人。

法定竞业禁止的行为:禁止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自营和为他人经营的具体形式不限,可以是个体户、个人合伙、被聘任等等;(2)一般认为:只要是上述人员具有上述行为,就可以认定违反上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论其行为是否造成公司的损害,是否有损害结果发生;(3)法定竞业禁止义务也有例外,即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同意情形除外。义务人违反义务承担的责任方式主要是:(1)停止竞业禁止行为;(2)公司归入权,即将义务人获得的收益归公司所有,包括在本公司获得的收入,以及在外经营同类业务获得的收益;(3)赔偿损失,即在公司产生损失时,应当赔偿公司的损失。在特定情况下,公司股东也可以向义务人主张赔偿。

二是约定的竞业禁止。如核心员工是否存在违反与原单位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的情形。如有则构成竞业禁止。故在对核心员工的上述问题进行核查时,就会更具有针对性,不仅要核查核心技术人中的承诺声明,还要广泛调查核心技术人员的社会关系(配偶父母子女等)、在其公司的任职等等;不仅要调查组织架构和具体职位的设置,还要核查公司章程的具体规定等等。

为了预防可能的违反竞业禁止的风险,首先要在公司章程中对高级管理人员范围进行合适的规定;其次在公司章程中对违反法定竞业禁止行为的后果进行明示;最后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作出详细的解释说明,让相关义务人明确法定竞业禁止义务性质、范围和带来的后果。

约定竞业禁止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人,而不是岗位。企业除了相对容易固定或公示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电子布图设计权,甚至商业秘密权等有名权利之外,还有些与劳动者人身不可分割的重要信息,如与劳动者人格同化的技能、经验等等,这些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对些内容的保护,需要对相应的劳动者进行限制或约束。为有利于保护企业最大利益,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更方便地维护自己权益,需要与劳动者通过协议的方式进行限制或约束。因此,在很多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往往还与负有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签订竞业禁止条款或单独的竞业禁止协议;可以约定: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约定期限不得在约定范围内任职,不得经营同类业务或其他限定的约定,其目的在于避免劳动者离职后,利用在本企业获得的商业秘密或其他特有信息,给本企业的竞争压力。当然,作为补偿,在劳动者离职后,企业也需要支付该劳动者一定的补偿金。这种约定称为约定的竞业禁止。

对约定的竞业禁止注意以下几点:约定的竞业禁止,在性质上属于劳动合同的范畴。违反该义务,承担是劳动合同的责任。在程序上,一般要通过劳动仲裁后,才能进入司法程序;在责任形式上,主要包括继续履行、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等等;约定竞业禁止是原公司与核心技术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在新三板上市中,核查核心技术人员是否违反约定的竞业禁止义务时,要看核心技术人员与之前单位是否有相应的约定,而不是看核心技术人中与本公司之间是否有相应的约定。因此,在核查核心技术人员是否违反约定竞业禁止时,就要了解相关人员的履历、之前公司业务,该人员在原公司的具体职务、与前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包括普通劳动条款和竞业禁止条款)、等等信息。同时,对于约定竞业禁止除了核查之外,可能需要核心技术人员作出声明,声明中要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进行明确承诺,以尽可能降低风险。

第五篇:企业新三板上市前财务会计操作实务

企业新三板上市前财务会计操作实务

1财务会计、税务规范目标

1、挂牌后应当达到的目标,特别是股东200人以上,或者股票存在交易的情况:

2、财务报表真实性、完整性;

3、内部控制规范

4、纳税规范

2挂牌申报企业财务会计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1、申报财务报表与销售、生产、采购经营模式匹配问题

2、销售与应收账款、客户信用周期,应收账款周转率

3、存货与生产周期、订单、备货,存货周转率

4、应付账款与供应商的信用额度

5、票据收款,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

6、投入(产能、水电、员工数量、主要原材料)与产出关系

7、账账、账实、账证、账单不符的处理

8、账实不符的处理

9、往来账项不符的处理

10、银行账户开户清单与外账账户不一致

11、资金流水与对账单不一致

12、企业信用报告,银行借款、应付票据、对外担保

13、与账面的不一致处理

14、主要科目的的处理

15、存货

16、应收账款

17、其他应收款

18、货币资金,资金流水

19、理财产品 20、应付账款

21、银行借款

22、成本费用

23、原始凭证、票据

24、工资及薪酬

25、回扣及提成

26、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27、成本费用

28、开发支出资本化

29、增值税销项及进项税 30、收入确认

31、政府补贴收入

32、资本出资瑕疵

33、关联方及交易

34、股份支付

35、理财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买卖股票)

36、衍生工具(远期外汇结算

37、现金流量表及勾稽关系

38、内部控制缺陷

3审计评估与股份改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1、审计证据资料

2、股份改制

4挂牌企业申报涉及的财务会计反馈问题

1、财务与业务匹配性

2、财务规范性

3、财务指标与会计政策、估计

5挂牌企业申报涉及的财务会计反馈问题(特定问题)

1、关联交易

2、主要供应商和客户问题,同时为供应商和客户问题

3、持续经营问题

4、理财产品问题

5、毛利率问题

6、股份支付问题

7、存货问题

8、成本核算问题

一、股东出资问题:主要是出资不实和程序瑕疵。

1、股改前股东出资常见的问题有:非货币资产出资未经评估;出资未及时到位;验资报告存在瑕疵;以企业自身资产增资;资产评估增值转增实收资本;重复出资;以未合法注销的企业资产出资。

企业出资存在瑕疵,并不是个别现象,对于拟挂牌的企业,也并不一定构成挂牌的实质性障碍,关键是要看如何解决或者解决得是否彻底。

2、股改中股东出资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以评估的净资产作价出资;以审计的净资产折合股份,但出现评估的净资产低于审计的净资产情况,导致出资不实;股改后发现股改前的会计处理有问题,在申报财务报表中调整了股改时认定的财务报表,导致股改时净资产有问题,导致出资不实。

二、关联交易问题

由于关联交易涉及面广、种类繁多、内部容易安排,也容易被操纵,因此关联交易历来都是关注的重点,即主要关注关联交易的存在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公允表达是否产生重要影响。关联交易是可以存在的,但是要证明其必要性、定价的公允性,同时,关联交易应当是逐年减少而不是逐年增加。

目前关联交易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关联交易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增加收入或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关联交易的定价不公允或不能证实其定价是公允的;关联方的界定不完整,披露不充分;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不恰当;关联交易程序不规范、交易依据不充分,缺少相关合同及确认;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新三板挂牌财务要求主要在于财务合规上,没有硬性的财务指标。然而事实上,多数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财务税收、合同管理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不规范问题,挂牌不成功70%是财务问题。

三、会计环境和会计核算基础

1、财务独立

常见问题:

(1)企业未设立独立的会计部门;

(2)财务人员从事与岗位相冲突的职务;

(3)企业会计主体不清,财务核算范围不清,比如控制人旗下多家公司之间未严格区分会计主体,资产混用,成本费用归集对象与实际受益对象不符,几套账相串,股东个人或家庭费用直接计入公司支出等。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企业应当设有独立财务部门(代理记帐:不负责对银行存款等进行核实)进行独立的财务会计核算,建立健全与公司财务管理实际情况相适应内部控制制度,厘清会计核算的主体范围。对于历史上存在会计主体不清情形的,应重新审核实际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调整。

2、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

常见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未有效执行,历史财务会计资料不完整,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例如:业务交易执行、授权、记录未有效分离,大量随意地更改原始或记账凭证,原始凭证不完整,业务记录不完整、不系统、混乱或无记录,业务记录与会计记录无勾稽关系,账表不符等。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1)内部控制薄弱,影响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企业应在中介机构的辅助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梳理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历史财务信息规范之后,应当切实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有监督、有记录、有反馈。

(2)对于历史上存在财务核算基础薄弱,证、账、表不符情形的,应考虑重新审核原始凭证进行账务调整,或重新进行会计核算。

四、会计准则的适用 常见问题:

企业未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如有的小微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挂牌企业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编制并披露财务报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在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所附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转换对照表》进行会计处理。申报期内存在会计准则转换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可比较会计报表。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用 常见问题:

(1)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用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比如本化政策不适当,研发费用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进行资本核算;

(2)选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当,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比如:折旧年限过长,折旧计提不足,折旧或摊销方法、年限、残值率不当或经常变更;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过低;

(3)报告期内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能保持连贯。比如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随意变更,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利润调节等等。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1)中介机构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逐项分析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于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不符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应当根据谨慎原则,在参考同行业可比较公司的情况进行调整,重新选用,并对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

(2)对于报告期内存在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3)对于在报告期内重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中介机构应予合理关注,论证其合理性并充分披露。

六、基准日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考虑 常见问题:

企业在股份制改造基准日账簿记录和报表列报的资产、负债不真实、不完整,主要表现为:

(1)货币资金与账面数不一致,存在公款私存,公司资金往来使用个人账户的情形;

(2)存货实际盘点数与账面数不一致;

(3)固定资产盘点数与账面数不一致;

(4)应收款项函证数与账面数不一致;

(5)负债函证数与账面数不一致等。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1)企业应在基准日扎账后,配合中介机构对资产和负债进行清点、函证,清产核资,确定资产和负债真实性、完整性。

(2)对于存在公款私存,资金往来使用个人账户情形的,应当停止使用个人账户,将存在个人账户的公司款项即时归还至公司账户,核对分析该个人账户中属于公司业务往来的资金流水的真实性。

(3)对于其他资产、负债项目存在不一致的,应当进行盘盈盘亏会计处理。

八、非货币出资的权属不清

常见问题:

出资人以无法证明其所有权的非货币资产进行出资。比如

(1)以属于公司的实物、固定资产进行出资;

(2)以登记在出资人名下的职务成果进行出资等。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1)非货币资产出资应当核实出资资产的权属,属于以公司的实物、固定资产作为股东财产进行验资出资的,应当对该部分出资进行减资处理,并追溯调整;

(2)以登记在出资人名下的无形资产,如确属于职务成果,应当对该部分出资进行减资,并进行追溯调整,同时将该无形资产的权属变更到公司名下。(不减资可用现金替换)

案例:奥特美克(430245)

北京奥特美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7月23日在全国股权系统挂牌公开转让。根据补充法律意见书、审计报告及公开转让说明书,2006年4月,有限公司股东吴玉晓和路小梅以非专利技术“水资源远程实时监控网络管理系统技术”出资640万元,二人各自占比均为50%。由于该项非专利技术与公司的生产经营相关,不排除利用了公司的场地和办公设备甚至公司的相关技术成果,无法排除出资人职务成果的嫌疑,以此项技术出资存在瑕疵,公司决定以现金对该部分出资予以补正。

2012年8月29日,有限公司召开股东会,决议由股东路小梅和吴玉晓分别以现金320万元对公司2006年4月的非专利技术出资640万元进行补正,并计入资本公积。2012年8月31日,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2012】京会兴核字第01012239号审核报告,对上述补正出资的资金进行了审验,确认截至2012年8月31日止,公司已收到上述股东的补足出资,并已进行了合理的会计处理。补正该出资后,公司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不变。

方案分析

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文号为:[2013]京会兴审字第01010036号审计报告,2012年1月1日,公司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为8,405,000.00元,2012年8月29日,股东以现金补正非专利技术出资,计入资本公积6,400,000.00元,截止2012年8月31日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资本公积科目余额为14,805,000.00元。

公司以2012年8月31日净资产折股,根据审计报告,净资产折股中,资本公积折股金额为14,649,878.36元。即股东以现金补正出资而计入资本公积的640万元,通过整体变更折股增加股份,而该股份由全体股东共享,且包含该以该专利技术出资的原股东。2012年12月31日,吴玉晓和路小梅合计持有公司51%股权,也就是说,尽管吴玉晓和路小梅以640万元增加资本公积,但是实际上他们两人仅仅将313.60万元分享给其他股东,他们两者还占有640万元的316.40万元的份额。即,该现金补正非专利技术出资的方案并未彻底解决出资问题。

能彻底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案是吴玉晓和路小梅以非专利技术减资,然后增资640万元,再将该专利技术无偿转让给挂牌公司。挂牌公司金日创(430247)和部分IPO公司有大量类似出资置换案例。

九.非货币出资的估价不实 常见问题:

(1)出资人以未经评估以非货币出资,或评估值明显虚高;

(2)对公司自有资产重新评估后以评估增值部分进行增资;

(3)出资人以与公司经营不相关或不产生经营收益非货币资产出资。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1)对于非货币出资未经评估的情形,应当由中介机构充分论证是否存在出资不实的情形;

(2)对于评估值明显虚高、未经评估但出资作价虚高的,以与公司经营不相关或不产生经营收益的非货币资产出资的,可以采用现金补足或减资的方法进行规范,其中与公司经营不相关或不产生经营收益的非货币资产应当视该出资无价值。采取现金补足规范方法的,不应变更注册资本或资本公积金,而应当将该非货币资产原入账价值中虚高的部分减除,并以现金补足,对该非货币出资进行了摊销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采用减资规范方法的,应将估值虚高部分减资,对该非货币出资进行了摊销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3)对于公司以自有资产重新评估,以评估增值进行增资的情况,属于出资不实,应当减资,会计上进行追溯调整,对该评估增值的资产还原为历史成本计价。

十.抽逃出资和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资产或资源

常见问题:

(1)将出资款项转入公司账户验资后又转出,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利用关联关系将出资转出,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

(2)公司关联方无偿借用、使用公司的资金、资产或资源。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1)如果是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等方式抽逃出资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2)如果直接从公司账户转出资金未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即时归还转出款项;

(3)如果是利用关联交易转出资金的,通过挂往来账项占用公司资金的,应归还款项并核销往来账项。(4)其他占用公司资产、资源的,应将将资产归还公司,停止占用公司资源。

十一.相互出资、循环出资

常见问题:

(1)同一控制人控制下的公司之间相互持有股权,构成相互出资,比如同一控制人下的A、B两公司,A公司持有B公司30%的股权,B公司持有A公司20%的股权;

(2)母子公司之间相互出资,形成出资循环,放大关联公司之间的资本金,比如A、B、C三家公司,A公司为B公司的母公司,B公司为C公司的母公司,A公司对B公司增资1000万元,B公司对C公司增资1000万元,C公司对A公司增资1000万元。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关联企业之间相互出资、循环出资虚增了关联企业之间的资产和注册资本,容易导致实际控制人混淆,应当通过减资、股权转让的方式溯本清源。相互出资和循环出资不会对企业的损益产生影响,因此在会计上只需对减资、股权转让行为进行会计处理即可,无需进行追溯调整。

十二.资产核算

(一)资产的入账价值与后续核算 常见问题:

(1)对部分资产变更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比如企业对增值较大的土地使用权、房产进行评估,以评估价值重新入账;

(2)对存在减值的资产未按会计准则充分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列报的资产账面价值失实;

(3)对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进行回转处理。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1)企业资产应当遵循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进行核算,按历史成本计提折旧或摊销,对于企业在历史上存在评估增值重新记账的,应视同重大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2)对于未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检查,计提减值资准备的企业,应当在股份制改造基准日进行资产减值测试,考虑计提减值准备,以免出现资产账面价值与评估报告存在重大差异的情形;

(3)对计提了减值准备的长期资产的价值回升后进行了减值准备转回会计处理的,应作为会计差错进行调整。

(二)资产的法律手续存在瑕疵 常见问题:

(1)资产的法律手续存在瑕疵,如建设在租用的集体土地上的房产无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房屋产权证书;

(2)购置的机器设备未取得发票;

(3)应当登记公示的资产尚未完成过户手续。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法律手续存在瑕疵的资产应当审慎运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判断该资产的确认和入账时间。

(1)在租用的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产,应当综合分析存在的法律风险,被认定为违章建筑强制拆除风险较低的,应当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并合理估计可使用的年限进行摊销;

(2)交易取得的资产,经济交易包含的主要行为已完成(如款项已支付,资产转移交割,并为企业实际控制或使用),仅剩法律手续尚未办理完毕的,应当确认为公司资产并进行折旧摊销;

(3)企业事实上存在该类资产但未进行会计核算的,应作为会计差错进行调整,将该类资产纳入公司的资产核算。

十三.公司收入与成本核算

(一)收入确认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常见的问题:

(1)收入确认违反权责发生制原则,如以收款或开具发票为依据确认收入;(2)对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随意延迟确认收入,跨期确认收入进行收益调节;

(3)对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的业务确认为收入,如对发出商品确认为销售收入等;

(4)收入会计政策的使用不符合企业实际的业务特征,如对提供劳务的业务不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按里程碑或结算进度确认完工百分比等。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1)对于以收款或开具发票为依据确认收入的,应当核实每笔业务是否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逐笔进行会计差错调整;

(2)对于随意延迟确认收入,对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确认收入的,应逐笔核实并进行会计差错调整;

(3)对于收入确认会计政策与企业业务不相符的,应重新选用会计政策,适用会计政策变更准则进行会计调整。

案例:古城香业

反馈意见问题4:“河北古城香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下同)采取线上、经销、商超、外销四种销售模式。(2)请公司结合订单合同的主要条款,补充披露不同模式下收入确认的原则、时点、依据和方法;(3)请申报会计师核查公司报告期 是否存在利用经销模式提前确认收入等情况发表明确意见;

【核查情况】

结合订单合同的主要条款,补充披露不同模式下收入确认的原则、时点、依据和方法

(1)销售订单

线上客户在天猫商城选择商品后,下单并支付。

(2)销售出库

电子商务部根据客户需求安排发货的同时开具发货单,并通过物流发货给客户并开具出库单,客户收到商品后在网上进行确认。

(3)收入的确认

因网销商品存在七天内无理由退货的特殊性,财务在确认收到货款后根据发货单开具销售普通发票并确认收入。

2、经销销售模式下的销售流程与收入确认

(1)合同签订、销售订单

业务部每年年初与代理商签订框架协议,内代理商需要货物时以电子邮件或传真的方式发出订单。

(2)销售出库

业务部根据订单查询库存情况,根据库存情况确认实际订单发给客户,业务助理在各代理商满足销售授信条件(款到发货、货到付款、短期赊销)后开具发货单,销售会计审核后,由储运部根据发货单安排物流发货,库管开具出库单,根据合同约定,客户收到货品验收后须确认收货清单并传回到公司。

(3)收入确认

财务部门在收到客户确认的收货清单后,根据发货单开具发票并确认收入。

3、商超销售模式下的销售流程与收入确认

(1)合同签订、销售订单

业务部与各商超签订框架协议,内客户需要货物时从各商超的供应商系统下采购定单。

(2)销售出库

业务部根据订单查询库存情况,业务助理根据订单开具发货单,由相关人员审核后,由储运部根据发货单安排物流发货,库管开具出库单,客户在收到货物验收后出具验收单传到公司。

(3)收入确认

财务部门在收到客户的验收单后,根据发货单开具发票并确认收入。

4、外销销售模式下的销售流程与收入确认

(1)销售订单

国外客户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下达订单,外销部接到订单后给生产办下达要货单。

(2)安排生产、签订合同、组织发货

由生产办安排生产,生产完成后由外销部制作合同(成交确认书)发给客户确认,将双方签字确认后的合同、箱单和发货清单给报关行,安排定船或定舱,定舱后安排发货并开具出库单及报关,开船后获取提货单发给客户,客户凭提货单收取货物并验收。

(3)发票开具、收入确认

由于公司主要采用离岸价核算,所以财务在货物离岸出口后根据发货单开具发票并确认收入。

经销模式销售收入确认的核查

根据公司的销售与核算流程,我们对不同授信条件下重要代理商客户销售流程的执行情况分别进行检查;

对代理商销售收入确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了抽样检查,取得重要代理商合同、发货单、出库单、销售发票、客户收货确认单、银行转账凭证等样本与收入明细账进行核对;对重要代理商客户的交易和往来进行了函证;对重要代理商客户发出访谈提纲;对大额的银行流水明细与银行明细账进行核对。

【核查结论】: 经过上述检查,公司销售模式中对代理商的销售流程按上述描述流程执行,未发现有违背上述流程的执行情况,公司收入的确认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我们认为,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利用经销模式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

(二)成本的归集、分配与结转 常见问题:

(1)与收入相关的成本归集范围不清晰导致成本核算失真,比如:将期间费用(如管理人员薪酬、办公费用、销售费用等)归集到营业成本,便于做高成本少交流转税,将应当生产成本支出归集为研发支出便于抵扣企业所得税等;

(2)成本支出未进行合理分配,导致各类产品收入的财务比率失真或不可比;

(3)确认收入时未相应地结转成本。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成本归集与分配不清晰,是会计基础薄弱,企业应当梳理业务流程,规范成本核算。报告期内成本归集与分配不清晰的,应当依据重要性原则对重大的成本支出归集与分配进行差错调整;对未在确认收入的同时进行成本结转的,应当进行会计差错调整。

案例:嘉宝华

审核嘉宝华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各组成部分的归集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调节毛利率的情形。

会计师事务所按审计程序核查了公司的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归集情况,公司营业成本归集的是已销售商品的采购成本(按合同的约定为供应商送达公司配送中心的采购成本),期间费用归集的是经营、管理、融资活动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入成本的当期开支,主要为经营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酬、福利、社保费用、物业租金、折旧与摊销、水电费用、办公费用、业务宣传费等。审计师核查测试时未发现将采购成本计入期间费用的情况。另外,从信息管理上分析,营业成本的确认与存货的进销存系统中单独管理,与采购进价直接相关,从公司毛利率变动情况分析,公司毛利率比较稳定,与行业的情况相符。

经核实,审计师认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各组成部分的归集是合理的,不存在调节毛利率的情形。

点评: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而成本管理的关键步骤就在于区分营业成本与期间费用,混淆两者概念将使企业毛利信息失实,也就使得投资者对于公司盈利水平的分析变得徒劳。

(三)账外业务 常见问题:

(1)采用采购和销售两头不入账的方法进行体外经营;

(2)销售收入不入账,产品成本则通过账面核算;

(3)采用多账套核算收入和成本等。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账外业务是典型的偷税行为,解决账外经营的难点在于如何补缴税金。原则上所有账外经营收入和成本均应进行会计差错调整,纳入公司财务报告。

(1)体外经营式的账外经营,应当审慎考虑采购、销售的主体,往来资金流转情况和票据的规范性、齐备性等因素进行,对于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应当纳入公司财务核算并补缴税金;

(2)对于成本已入账但收入未入账,采用多账套核算账外经营的,应当通过会计差错调整的方法补记收入,合并账套核算,并补缴税金。

十四.新三板挂牌日与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时限安排

三板挂牌日是哪一天? 很多公司陆续挂牌新三板,但若问公司老总公司是哪一天挂牌的,竟然不敢确定到底是哪一天,甚至很多中介机构的答案也不一致,有说是收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出具的同意挂牌的函日,有说是办理完毕首次信息披露、股份初始登记、第二次信息披露等挂牌手续日,有说是挂牌公司举办挂牌仪式日,其实上述说法都不对或不够准确。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挂牌业务操作指南(试行)》的规定,挂牌日为申请挂牌公司及主办券商取得《股份登记确认书》后的第三个工作日,也即《关于公司股票将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的提示性公告》或《关于公司挂牌同时发行的股票将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的公告》载明的公司股票挂牌公开转让的日期。

▲公司领取同意挂牌的函后,新三板挂牌日能否由挂牌公司自主决定?

有人认为新三板挂牌日可由挂牌公司自主决定,这样的观点也是不准确的。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挂牌业务操作指南(试行)》的规定:

1、申请挂牌公司应于向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报送申请挂牌文件时一并提交《证券简称及证券代码申请书》。

2、在挂牌业务部领取《关于证券简称及证券代码的通知》,同时提交《信息披露业务流转表》、《主办券商办理股份公司股票挂牌进度计划表》。

3、公司取得证券简称和代码的当日,申请挂牌公司及主办券商向深圳证券信息公司报送挂牌前首次信息披露文件;第二个工作日或之前相关文件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指定信息披露平台披露。

4、申请挂牌公司及主办券商应不迟于取得证券简称和代码的第二个工作日前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办理股份初始登记。

5、申请挂牌公司及主办券商取得中国结算北京分公司出具的《股份登记确认书》的当日,向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挂牌业务部报送《股份登记确认书》、《股票公开转让记录表》、《信息披露业务流转表》(加盖主办券商公章)等文件的原件或扫描件、传真件,确定公司挂牌日期(挂牌日为取得《股份登记确认书》后的第三个工作日),办理挂牌前的第二次信息披露事宜。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对公司领取同意挂牌的函后办理挂牌手续是有严格的时限规定的,但也给予了申请挂牌公司及主办券商两个可自我把控的时间段,一是公司取得证券简称和代码前,再是公司取得《股份登记确认书》前,但这两个时间段也应当遵循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通知的时限要求,并严格按照自己提交的《主办券商办理股份公司股票挂牌进度计划表》时限办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遵循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规定的时限要求的前提下,新三板挂牌日可由挂牌公司有限度的安排。

▲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时限有何要求?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细则(试行)》的规定,挂牌公司应当披露的定期报告包括报告、半报告,可以披露季度报告。挂牌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编制并披露报告,在每个会计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披露半报告;披露季度报告的,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前三个月、九个月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披露季度报告。挂牌公司报告中的财务报告必须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半报告的报告期是指年初至半期末。半报告中的财务报告可以不经审计,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关于完善新挂牌公司2014财务信息披露的通知》的规定,2015年4月30日后挂牌、公开转让说明书披露的财务报告未涵盖上一会计财务数据的挂牌公司,应在挂牌后一个月内完成2014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及披露工作。

从以上规定可以得出:挂牌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编制并披露,即使在4月30日后挂牌的公司(未涵盖上一会计财务数据)也应当披露,且应在挂牌后一个月内完成。

▲若挂牌临近4月30日,该如何安排挂牌日与财务会计报告披露?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观点:

1、新三板挂牌日可由挂牌公司有限度的安排; 2、4月30日前挂牌应在4月30日前披露财务会计报告; 3、4月30日后挂牌(未涵盖上一会计财务数据)应在挂牌后一个月内披露财务会计报告。

若公司挂牌日临近4月30日,且公司无法完成上一会计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及披露工作,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的规定,公司应当向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申请暂停转让,且公司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编制及披露工作。

若公司挂牌日在4月30日后,且公开转让说明书披露的财务报告未涵盖上一会计财务数据,公司应在挂牌后一个月内完成编制及披露工作。

虽然上述情形下公司申请股票暂停转让并不代表什么,但在外行人看来却是一个非正常事件,甚至是某些媒体炒作的噱头,因此,若公司挂牌临近4月30日,公司应尽量在有限度的掌控权内权衡安排。

十五.证监会IPO审核中重点关注的财务会计问题

(一)核准制下的审核特点 ■信息披露质量

审查企业是否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充分地披露信息 ■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有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主体资格、独立性、规范运作、财务与会计以及募集资金

■合规性审核

对公司前景进行部分价值判断。

合规性问题:是否符合审核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例如:同业竞争;生产经营独立性;无形资产不超过净资产的20%;业绩能否连续计算。

(二)公司基本情况及历史沿革

1、高度关注改制设立过程中资本和股本形成的合规性,设立时涉及集体资产量化给个人;公司历史沿革中涉及国有及集体资产处置必须过程合法、权属合规,或者得到有关部门的确认文件。

2、设立以来发生的股权转让尤其是发生在最近一年,且涉及到核心人员的持股转让。

3、最近三年公司管理层及主营业务是否稳定。

4、有多个子公司,如亏损或经营相同业务,设立的原因。

5、关注企业出资及增资情况 关注出资是否存在不实、抽逃出资以及股东资金来源途径等,如评估增值调账以增加资本公积,然后再以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

解决方法:置换或者补足出资。

6、股权结构是否清晰 发 行人股权清晰,不能存在委托持股、信托持股情形、股东人数超过200人。如存在信托持股,提出申请前要通过还原原股东或清理的方式解决;如信托公司以信托 产品的名义持有发行人股份,亦需要通过还原或转让的方式清理解决;不能有工会、职工持股会持股情形,控股股东的工会不能直接或间接持有发行人的股份;工会 代表大会形成的决议没有法律效力,工会通过“绝大多数”原则通过的决议没有法律支持,仍热会存在纠纷。

上述问题应当追溯到拟上市公司之母公司或实际控制人。

7、关注企业历次股权变更情况,尤其是近期为上市目的的股权变更 证监会高度关注发行前股权转让问题。因IPO造成的财富效应,企业在发行前股权转让比较频繁,以引起证监会的高度关注。

在国有资产转让给个人方面,应重点核查转让价格的确定情况,是否履行了评估确认程序,转让行为是否经过有权国资部门的审批,转让价款的来源和支付。重点关注是否通过国有资产转让给个人实现“国企逃债”。

(三)公司经营模式及行业地位

前 三年的主要产品及产能、每种主要产品或服务的主要用途、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关键设备的重置成本、先进性,还能安全运行的时间等;每种主要产品的主要 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及成本构成。主要产品的销售情况和产销率、主要消费群体、平均价格、主要销售市场、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公司报告期内收入、利润在行业中的 排名(行业地位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及劣势。

(四)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分析(财务状况)关注发行人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报告期内情况及未来趋势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资产负债主要构成及重大变化分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足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各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或者远低于当期净利润的,应分析披露原因。

资产周转能力分析。

财务性投资分析,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与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

(五)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营业收入构成及增减变动分析、季节性波动分析。

利润来源分析,影响盈利能力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析。经营成果变化的原因分析。

主要产品销售价格、原材料及燃料价格频繁变动且影响较大的,就价格变动对 利润的影响作敏感性分析。毛利率构成及重大变动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的影响分析。IPO申报报表剥离调整时关注:是否存在违背真实性和可验证性要求人为制造 交易或调整交易价格;剥离不良经营性资产,忽视或掩盖资产减值对相关期间 业绩的影响;期间费用的剥离过分强调可比性、忽视配比性;未完整反映收入 相对应的全部成本;简单将所及税罗列于原始会计报表中,虚增净利润。发审委员经常提问的问题:

财务会计信息综合地反映了公司的资产质量以及持续的盈利能力,是审核人员 重点关注的问题。

1、独立盈利能力:公司的盈利应来源于主营业务,如果主要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以及优惠与补贴,其独立的盈利能力受到质疑。对于优惠与补贴主要从合法、合理、重 要、持续以及措施方面关注。公司利润不得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包括大部分来自投资利润、非经常性损益等。税收优惠重点关注地方性税收优惠的合法性,关注两税 合并的影响等。

2、财务状况:根据财务结构及比率,如从资产负债率流通比率、速动比率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根据应收账款、存货、经营性现金流量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对比分析公司的收入质量。

3、持续经营能力:生产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结构是否发生了或将要发生变化;经营环境是否发生了或将要发生变化;对主要供应商以及客户是否存在重大依赖。发审委更关注盈利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周期性行业应该重点说明公司抗周期性风险的能力。

4、财务指标异常是核查重点:如出口增长过快,会要求核查报关单;销售收入增长过快,会要求核查重要客户的销售;财务比率异常变动,会要求根据业务特点详细说明。

(六)关联资金占用及关联交易

1、准确界定关联方范围

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关联方的范围 存在的问题:对关联关系认定的审计程序不够深入,仅根据股权判断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2、关联资金占用

《管理办法》27条规定:发行人不得有资金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以借款、代偿债务、代垫款项或者其他方式占用的情形。

关联方资金占用的形式:

一是期间占用、年末归还现象比较突出;二是通过虚构交易事项、交易价格非公允、货款长期拖延结算或无法结算等非正常的经营性占用;三是利用集团公司的财务公 司;四是通过中间环节以委托贷款的形式间接向大股东提供资金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资金占用方法;五是委托实施项目;六是资金体外运营,利用开具无真实交 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并且贴现等方式取得资金,体外运营,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长期占用资金提供便利条件;七是“存一贷一”;八是以投资方式变相占用。

处理:对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不究历史,只要申报最近期不存在违规资金占用即可。

3、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一直是证监会重点关注的范畴,新规定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规范:(1)最近1年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对关联方不存在重大依赖;(2)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一是披露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最近一年及一期的经营情况及主要财务数据。

二是按照经常性和偶发性分类披露关联交易,增加披露内容。三是非常关注交易价格的公允性,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否存在向拟上市公司输送利润。

4、审计重点:特别关注交易价格的公允性,需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若是采购或接受劳务,应当实施延伸审计,从关联方向其他客户销售或提供劳务的价格进行比较。

5、关联方及交易披露

应当完整地披露所有关联方及关联交易,而非仅仅根据金额的大小,以重要性原则而省略披露。

案例—关于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

某 拟上市公司第三大股东的关联公司是公司的委托加工方,在2004年、2005年及2006年上半年与公司存在委托加工交易,金额分别为1,110万元、2,618万元和1,991万元,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成本的6.91%、13.99%和16.28%。上述交易属于关联交易。

申报会计师解释因数额小而未在招股说明书及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鉴于上述情况,审核人员要求公司补充披露关联方及关联交易。

(七)税收政策

1、关注经营业绩是否对税收优惠存在重大依赖以及合规性:减税、免税、出口退税、先征后返。

2、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影响利润涉税处理

因合理规划拟上市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而影响申报期间损益(如利息资本化、折旧费用),按申报报表各期利润总额以适用税率计算所得税。

3、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折股所涉及到的纳税问题

4、企业改制设立时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的计征

(1)当企业以整体经营性资产出资发起设立公司时,属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即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行为,不征收增值税。

(2)当以货物出资时,应当视同货物销售交纳增值税。

(3)当企业以不动产、无形资产出资时,不需要交纳营业税。(4)当企业改制时以土地及建筑物投入时,可以免征土地增值税。

5、公司改制时资产评估增值的税收处理

发起人以经营性净资产或经营实体评估作价出资,评估增值部分纳税问题:若以整体资产出资,不需计算确认资产评估增值部分的所得或损失;若以其他非货币资产出资,应当将增值部分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交纳企业所得税。

6、地方政府为支持企业上市,将企业上缴税金地方留存部分返还的处理

7、对违规享有的地方性税收优惠的处理

若拟上市企业所在地的税务法规、规章与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不一致,企业享受了地方优惠政策,一般采取的措施是:由省级主管税务机关出文确认拟上市企业没有税务违法行为,且不征收少缴的税款,同时证监会审核时,要求原股东承诺承担有可能追缴的税款。

8、发行后执行的税种、税率应合法合规。

前三年执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国家法规政策不符的,省级税务部门应出具确认 文件,发行人应就可能被追缴的风险作重大事项提示。

近三年内有无税收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否受过税务部门处罚。案例:

华帝股份2003年6月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两年,根据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发(1998)第16号文《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的相关规定,凡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主管税务机关中山地方税务局小榄分局确认,华帝股份在被确认为高新技术企业期间(2003年、2004年),执行15%所得税率。

问题:德美化工不属于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享受的税收政策不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94财税字第001号文的规定,存在被有关税务机关追缴的可能。

处理:(1)广东省地税局的确认证明。

(2)各股东承诺按各自股权比例承担可能发生的补缴税款。

(八)募集资金运用

公司的发展前景及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于募集资金项目的实施,因此是发审委委员最关注的问题。

1、项目实施准备情况,募集资金到位后能否顺利实施,如配套的土地,有关产品的认证或审批情况(如医药行业)等。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如是否有足够市场,是否有足够的核心技术及业务人员,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及规模化生产工艺储备等。

3、募集资金应当有明确的使用方向,原则上应当用于主营业务。募集资金数额和投资项目应当与发行人现有生产经营规模、财务状况、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等相适应。募集资金如果用于向其他企业增资或收购股份,应提供相应文件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增加披露。拟增资或收购的企业的基本情况及最近一年及一期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 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九)关注企业违规行为及处理

《管理办法》25条第2款规定:发行人最近36个月内不得有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主要违规情形:

■股东人数超过200人

情形:部分拟上市企业采取职工入股,股东人数往往超过200人,一是财务账面直接体现股东人数超过200人,另一种方式是采取“一拖多”,由一人(或信托投资公司等)代多人持有股份。

处理:劝退(难度较大)、转入拟作为发起人的公司、对“一拖多”账户在申报时不反映(潜在风险较大)。

■违规集资及拆借资金

情形:存在向职工或社会单位进行集资,并支付相应的集资利息。

处理:在审计时,需要视重要程度(如金额)将该事项在申报财务报表中剥离调整。■拟上市企业未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等保险费用 情形:企业未为员工办理“五险一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处理:应当补办并计提相关成本费用,否则属于违反相关法规行为,发行上市存在障碍。■票据融资行为,尤其关注与关联方开具无真实交易的票据的融资行为,贴现利息的承担方以及融资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列报。

■违规资金占用及担保

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资产与所属公司法人财产权不清的问题,以及存在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对外担保,若存在上述问题,将形成较大的审核风险。

《管理办法》26条规定:发行人不存在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进行违规担保的情形。

下载企业上市过程中的资产评估操作实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上市过程中的资产评估操作实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价值资产评估

    摘 要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于2005年4月起实施,打破了价值评估中单一使用成本法的局面,使得收益法、市场法的应用有了政策上的依据,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如何......

    企业IPO上市中通常存在问题操作实务

    企业IPO上市中通常存在问题操作实务 1.股东控制力下降。企业上市,财务要适当公开透明,股权被稀释,加入了公众股东,故对企业的控制力会不如从前那般自如。 2.面临的监管增加。企业......

    企业并购重组和资产评估

    企业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 主讲人:程远航 引言: 各位律师朋友好,很高兴今天能够有机会在一起探讨一下企业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的一些问题。今天分三部分进行叙述:第一部分,并购重组......

    资产评估承诺函(企业)

    资产评估委托方承诺函 海口汇力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因 事宜,我方委托贵公司对该经济行为所涉及的 截止于 年 月 日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为确保资产评估机构客观、公正、合理......

    旅游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的从事旅......

    资产评估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申办者向有权审批机关提出立项申请的文件之一,起草时应从:1、企业的名称、性质、注册资金;2、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3、产品市场分布;4、经营期限;5、原材料的采购......

    资产评估

    31三通一平是指基本建设项目开工的前提条件,具体指: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一般合同条件下,三通一平的费用已包含在报价中,业主负责外围协助,主要工作内容由承包商负责完成......

    资产评估学(A)(范文模版)

    北 京 交 通 大 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夜大〉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所在函授站或办学点 京 煤姓名学号年级 2011层次本科专业会计分数 资产评估课考试题(A)考试方式:闭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