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绥化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检查的办法
绥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执法检查办法
(2009年10月16日绥化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保证宪法和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和《绥化市人大常委会实施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细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执法检查监督的主要对象:市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中省直单位。
第三条 常委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
第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办事机构(以下简称办事机构)于每年十一月中旬按照以下途径提出下一年度执法检查建议:
检查计划。对于临时需要列入执法检查计划的,由相关专门委员会或相关办事机构提出建议,由常委会分管副主任与“一府两院”沟通协商后,提请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
第八条 执法检查计划确定后,由常委会办公室以文件形式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通知“一府两院”,并送新闻媒体予以公告,由常委会人事选举办公室向市人大代表通报。
第九条 常委会的执法检查工作,由相关专门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执法检查组的组成人员,从常委会组成人员以及相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中确定,可以邀请本级、上级人大代表和常委会有关咨询委员会组成人员参加。
第十条 执法检查前,应制定执法检查方案。执法检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执法检查的目的、内容、对象、时间、方式、要求;
(二)执法检查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执法检查人员及编组;
(四)保障执法检查任务完成的措施;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第十一条 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实施法律、法规以及贯彻执行有关决议、决定的情况;
(二)为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规章或者其它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
(三)改进执法工作的主要建议;
(四)对法律、法规本身需要修改、补充、解释的建议;
(五)检查组认为应当报告的其它事项。
第十七条 执法检查报告经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常委会会议。在提请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前,执法检查组认为有必要,可以就执法检查报告的主要内容与“一府两院”交换意见。
第十八条 常委会举行会议的七日前,常委会办公室将执法检查报告发送常委会组成人员,通知被检查机关派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十九条 执法检查报告由组织实施执法检查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以执法检查组名义向常委会会议报告。
第二十条 常委会会议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时,一般采取分组审议的方式进行。根据需要,可以采取联组审议的方式进行。分组会议召集人由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
第二十一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应紧紧围绕执法检查报告内容进行审议发言,审议发言时间一般限定在十分钟内,再次发言的时间一般限定在五分钟内。
第二十二条 实行专题发言制度。常委会可就相关重点问题,安排组成人员作专题发言。专题发言人建议人选,由相关专门委员会或相关办事机构协商提出,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专题
出建议,并进行跟踪督办。必要时,经主任会议同意,可以组织有关人员对研究处理情况进行视察或专项调查研究。
第二十八条 被检查单位在收到审议意见后四个月内,应将研究处理审议意见情况向常委会会议报告。特殊情况下,经常委会主任会议同意,可以适当延长处理时限。
第二十九条 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应全面客观,实事求是。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一)研究处理审议意见的基本情况;
(二)解决问题取得的成效及工作措施;
(三)下步工作意见。
第三十条 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由常委会办公室发送常委会组成人员。必要时,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
第三十一条 常委会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就执法检查报告作出决议,有关机关和部门须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委会报告。
第三十二条 “一府两院”关于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由相关专门委员会审查,并提出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下次常委会会议议程。不列入下次常委会会议议程的,由常委会办公室将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多数不满意的,主任会议可以责成相关专
第二篇:绥化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办法
绥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办法
(2009年10月16日绥化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提高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和《绥化市人大常委会实施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细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常委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安排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议题来源从下列途径中确定:
(一)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二)市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集中反映的问题;
(三)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
(四)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办事机构(以下简称办事机构)在调查研究和组织代表视察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五)常委会受理涉法涉诉控告、申诉、检举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和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
(六)常委会对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行政执法单位、中省直部门和司法机关测评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七)社会普遍关注的其他问题。
第三条
“一府两院”可以向常委会要求报告专项工作。第四条 常委会办公室负责与相关专门委员会、相关办事机构和“一府两院”沟通协调,在每年十一月底前拟定下一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计划(草案),提请十二月初的常委会主任会议审定。
第五条
计划(草案)包括专项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时间安排、报告机关以及负责督办落实此项工作的相关专门委员会或相关办事机构。
第六条 常委会主任会议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调整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计划,对临时需要列入专项工作报告议题计划的,由相关专门委员会或相关办事机构提出建议,由常委会分管副主任与“一府两院”沟通协商后,提请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
第七条
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计划,包括:
(一)对工作的总体评价;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三)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四)认为应当报告的其它事项。
第十三条 相关专门委员会或相关办事机构,应在常委会举行会议三十日前,将调查研究报告或视察报告,连同汇总的各方面意见,交由“一府两院”研究,“一府两院”应在专项工作报告中作出回应。
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重大事项应经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由市长签署意见后报常委会;其它事项应经主管副市长向市长汇报同意,由主管副市长签署意见后报常委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应经院长、检察长主持召开会议集体研究讨论通过,由院长、检察长签署意见后报常委会。
第十五条
专项工作报告应针对突出问题,体现内容专项性的特点。内容主要包括:
(一)主要工作成绩;
(二)自身查找和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成因;
(三)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具体措施。
第十六条
“一府两院”应在常委会举行会议的二十日前,由其办事机构将专项工作报告送交相关专门委员会或相
间一般限定在十分钟内,再次发言的时间一般限定在五分钟内。
第二十一条 实行专题发言制度。常委会可就相关重点问题,安排组成人员作专题发言,以增强审议的深度。专题发言人建议人选,由相关专门委员会或相关办事机构协商提出,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专题发言人应形成简要书面发言材料,发言后交给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
第二十二条 实行审议意见卡制度。审议意见卡由常委会办公室制作,在常委会举行会议七日前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常委会组成人员须将审议意见填写在《审议意见卡》上,出席会议时交给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作为整理审议情况和审议意见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三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多数不满意的,常委会可以责成报告机关在本次会议或下次会议上作补充报告或重作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补充报告或重作的报告多数仍不满意的,常委会应作出相应的决议或决定。
第二十四条 相关专门委员会、相关办事机构应在常委会会前形成审议意见(草案)。审议意见(草案)的内容和格式为:
(一)总体评价部分。包括主要工作成绩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实事求是,简明扼要;
(二)提出意见部分。针对工作重点、难点和倾向性问
主任会议同意,可以适当延长处理时限。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一)研究处理审议意见的基本情况;
(二)解决问题取得的成效及工作措施;
(三)落实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四)下步工作意见。
第三十条 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报告机关研究处理审议意见情况报告后,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满意度表决。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以上满意的,视为通过。未获通过的,报告机关应加大整改力度,并在四个月内再次向常委会会议报告。再次报告仍未获得通过的,由常委会依法作出决议、决定。
第三十一条 常委会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就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有关机关和部门须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委会报告。
第三十二条
“一府两院”关于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由相关专门委员会、相关办事机构审查,并提出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下次常委会会议议程。不列入下次常委会会议议程的,由常委会办公室将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多数不满意的,主任会议可以责成相关专门委员会、相关办事机构进行专项检查或依法提出质询案。
第三十三条
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的专项工作报告及决
第三篇: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办法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和《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专题询问,指市人大常委会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或工作领域相关情况,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向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宁波海事法院进行询问,是依法履行监督职权的一种具体方式。
第三条 专题询问遵循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 专题询问的议题应当是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一般可结合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议题确定。
第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常委会工作机构)应当在每年十二月上旬前提出下一拟进行专题询问的议题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以下简称办公厅)汇总后,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以下简称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
除列入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专题询问议题以外,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市人大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在主任会议确定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议题的七日前,提出与会议审议议题有关的临时性专题询问,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专题询问。
第六条 专题询问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协助开展专题询问工作,主任会议讨论决定具体实施方案。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根据主任会议决定,承办专题询问的有关具体工作。
开展专题询问应当成立专题询问工作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分工联系主任担任组长,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负责人任成员,负责指导、协调专题询问工作的实施。
专题询问工作组可聘请专家学者或专业人士担任咨询员。
第七条 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负责拟制专题询问工作实施方案。专题询问工作实施方案包括:询问的目的、询问的议题、询问人和被询问人建议名单、时间、地点、会议议程、主持人、参加(列席)人员、旁听人员和新闻报道等内容。
询问人建议名单由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推荐或者个人报名的方式产生。(原第十条第一款修改调整至此)
第八条 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围绕专题询问的议题,可以根据下列途径了解情况,拟定询问的主要问题:
(一)市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二)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对与询问议题有关的工作进行视察或者专题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就询问议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
(四)议案、建议中反映的突出问题;
(五)通过调研、代表座谈会、群众来信来访、征求意见函和媒体网络等收集的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六)其他途径汇总的意见中比较集中的问题。
第九条 办公厅一般应在召开专题询问会议一个月前,将询问目的、时间、地点和主要议题等相关事项通知被询问机关。在专题询问会议召开的七日前发出正式通知。
临时决定的专题询问的相关事项由办公厅在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后通知被询问机关。
第十条 专题询问一般在市人大常委会联组会议或全体会议上进行。对于突发性、特别重大的事项,主任会议可以决定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闭会期间安排专门会议进行专题询问。
在专题询问会议前,可以事先就相关议题进行分组审议。
第十一条 专题询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受主任委托的副主任主持;根据专题询问所涉工作,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宁波海事法院院长,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根据专题询问需要,被询问机关可以邀请有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到会说明情况。
第十二条 专题询问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对同一问题可以补充询问一次。(原第十四条、第十六条归并)提出询问应当征得主持人同意,在被询问机关职责和询问议题范围内询问。提出的问题应当重点突出、事实清楚、客观公正、条理清晰。
被询问人应当如实准确地回答询问人提出的问题,不能推脱或者回避问题,不得对询问人提出反问。
被询问人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说明原因。并在下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前书面答复。(原第十八条第一款修改调整至此)
第十三条 询问问题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应当以承担主要职责的部门为主答复,其他有关部门可以补充答复。
第十四条 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整理形成专题询问文字实录,经主任会议研究通过,以专题询问意见的形式交由承办机关研究处理。
承办机关应当在收到专题询问意见的三个月或主任会议指定的时间内,将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先送交市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经主任会议研究确定后,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
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决定将专题询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原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调整至此)
第十五条 市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应当对专题询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被询问机关在询问答复中提出的具体事项进行重点督办。
被询问机关对专题询问意见落实不力、工作不到位的,市人大常委会可依法采取其他监督方式督促落实。
第十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就专题询问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或者作出决议、决定。
第十七条 专题询问情况,应当向市人大代表通报。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人大信访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的信访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证宪法、法律在本行政区域的遵守和执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为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服务,为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服务,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服务。
第三条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三)分级负责,归口办理,不包办代替;
(四)监督与支持相结合,预防和纠正相结合。
第二章受理范围
第四条市人大常委会受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范围:
(一)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本级人民政府所作决定和命令的建议和意见;
(三)对本级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的申诉和意见;
(四)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和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检举或控告;
(五)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违法行为的检举或控告;
(六)属于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其它事项;
(七)上级批转交办的信访案件。
第三章受理及转办程序
第五条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室对信访案件按以下程序受理、转办:
(一)对人民群众的日常来信来访,由信访工作室负责接待,填写来信来访登记表,然后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提出处理意见,报常委会分管主任批转承办单位办理;
(二)对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批转的信访案件,由信访工作室进行登记,并按领导批示要求,转承办单位办理;
(三)对上级人大常委会转办的信访案件,由信访工作室登记,并提出处理建议,报常委会分管主任批转承办单位办理。
第六条对市人大常委会转办的信访案件,承办单位应认真办理,并负责答复信访人。
第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并实行信访回执制度,对来访群众签发转办回执,以便于加强来访群众与承办单位的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八条对本办法第四条所列范围以外的信访案件,由信访工作室依据归口办理的原则,转有关单位处理。
第四章督办程序及方式
第九条市人大常委会力求做到对来信来访件件有回音,事事有交待,并对下列信访案件进行重点督办:
(一)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批示要求报告结果的案件;
(二)上级人大常委会要求报告结果的案件;
(三)市级以上人大代表反映的重要信访案件;
(四)其他需要督办的重点案件。
第十条督办工作遵循以下程序:
(一)信访工作室负责对本办法第九条中所列案件进行登记,填写来信来访转办单;
(二)转办单及信访人的书面材料一般以当面送达的方式,乡镇(街道)以挂号信的方式转承办单位办理,并填写《转办案件发文登记簿》,以备存查;
(三)除个别案情紧急、转办时有明确办理期限外,承办单位应在收到转办单后两个月内办理完毕,答复信访人,并向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室报告结果;
(四)承办单位对个别案情复杂,办理难度较大,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如期办结的,需向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室书面报告办理进度或提出延期结案申请;
(五)承办单位结案报告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案报告应以承办单位名义正式行文,一式三份报市人大常委会(上级人大常委会转办案件要一式六份);
2、结案报告要注明市人大常委会转办案件的时间、函号、简要案情、办理情况及信访人意见;
3、结案报告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内容要有针对性,重点说明信访人反映问题的处理情况。
(六)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案件终止督办,作结案处理:
1、信访人对承办单位的办理报告表示满意,不再上访的;
2、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对承办单位的结案报告审阅后无意见的;
3、上级机关经审查后撤销或改变原判决、裁定、处理意见的。
第十一条督办方式:
(一)限期办结。各承办单位对市人大常委会转办的紧急信访案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一般督办案件应在两个月内办结。
(二)逾期通报。市人大常委会对逾期没有结案报告或进度报告的承办单位,每半年用《信访信息》进行一次通报。
(三)报告审查。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室负责对承办报告进行初步审查,提出
处理建议,报常委会分管主任阅批。经审查,对不符合本办法第十条第五款规定的承办报告,退回承办单位重查并限期重新报告。
(四)当面汇报。根据工作需要,可责成承办单位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信访工作室汇报案件办理情况,回答主任会议或信访工作室提出的问题。对一些重要案件的查处情况,可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听取汇报并进行审议,必要时可以做出相应的决议或决定。
(五)协调调度。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室对承办单位之间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的案件进行协调;对疑难、复杂、长时间不能结案的案件由常委会分管主任或主任会议进行调度。
(六)抽查回访。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信访案件抽查回访制度。市人大信访工作室不定期对转办案件进行抽查回访,了解案件办理情况,征求信访人对查处情况的意见,搞好情况总结、汇报,为市人大常委会决策提供服务。
第十二条
责任追究。对在办理信访案件过程中发现的有关办案人员违法违纪的问题,由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室及时整理,并提出建议意见,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移交有关机关依法依纪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章工作纪律与信访秩序
第十三条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人员在接访或处访活动中应当遵守下列工作纪律:
(一)文明接访,秉公办事;
(二)对受理范围内的信访案件不得推诿、敷衍和拖延;
(三)不得将检举、揭发、控告材料转交被检举、揭发、控告的人员;
(四)不得丢失、隐匿和擅自销毁信访材料;
(五)办理信访案件实行回避制度。
第十四条来信来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室提出建议,交有关部门依法依纪处理:
(一)无理取闹、不听劝告、长期滞留,妨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
(二)冲击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扰乱正常工作秩序的;
(三)侮辱、威胁、伤害、打击报复(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信访工作人员的;
(四)利用信访渠道捏造事实,诬陷他人,散布谣言,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五)携带危险品、爆炸品以及管制器械进入接待场所的;
(六)其它违法违纪行为。
第十五条 患有精神病的信访人由其家属或所在单位严加监护,其监护人可代其来信来访。
第六章附 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5号)
【发布单位】山东省
【发布文号】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5号 【发布日期】2003-11-28 【生效日期】2004-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5号)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已于2003年11月28日经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3年11月28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保障工会依法行使各项权利和履行各项义务,维护工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工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工会和职工,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工会必须遵守、维护宪法和国家法律,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国家机关及其所属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依法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第五条 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第二章 工会组织
第六条第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依法组建工会。上级工会有权派员帮助和指导企业职工组建工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对新建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上级工会应当帮助和指导职工在六个月内组建工会,所在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七条第七条 工会组织的建立、分立、合并,必须报经上一级工会批准。
任何单位、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将工会组织撤销或者合并归属于其他工作部门。
基层工会所在的企业终止或者所在的事业单位、机关被撤销,该工会组织相应撤销,并报告上一级工会。
第八条第八条 各级工会设女职工委员会。女职工不足二十五人的基层工会设女职工委员。女职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代表和维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
第九条第九条 乡(镇)、街道建立工会或者基层工会联合会,依法开展工作。
第十条第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有职工二百人以上的,依法配备专职工会工作人员;职工不足二百人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工会工作人员。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省、市、县(区)总工会、产业工会,从成立之日起即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法律规定的法人条件的,经省和设区的市总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管理部门审核登记,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其工会主席为法定代表人。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基层工会专职主席、副主席和委员的劳动报酬和其他福利待遇,国家和本省有规定的,按照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可以由本单位工会或者上级工会与用人单位协商约定。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主要负责人及其配偶以及双方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不得作为本单位工会委员会的委员人选。
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工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帮助、指导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通过建立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依法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
小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或者行业,可以由乡(镇)、街道工会或者产业工会代表职工分别与相应的企业代表组织或者企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区域性或者行业性集体合同或者协议。
工会对企业、事业单位执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企业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依法主持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同级工会派代表参加;工会劳动争议仲裁员经同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聘任后,参加仲裁活动。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发生停工、怠工事件,工会应当代表职工同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或者有关方面协调,反映职工意见和要求,并提出解决意见。对职工的合理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予以解决,并将解决的结果书面报同级地方总工会。工会协助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做好工作,尽快恢复生产和工作秩序。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工会会同企业、事业单位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爱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进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组织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总工会应当为工会组织和职工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工会依法对企业、事业单位为职工交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的情况进行监督。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支持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各类群众性的互助互济活动。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工会对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就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被调查单位应当对工会提出的意见予以答复。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根据政府委托,工会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培养等项组织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与同级工会、政府所属部门与相应同级产业工会应当建立工会对政府涉及职工利益工作的民主参与制度,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协商会议、座谈会等方式,通报政府和所属部门的重要工作部署和行政措施,研究解决工会反映的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的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对地方性劳动法规、规章、政策、劳动标准的制定实施和有重大影响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调查处理等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或者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职工(代表)大会接受上级工会的指导,正确行使职权。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违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工会有权要求予以纠正。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决议的全面落实,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中应当有职工代表参加;其他公司的监事会成员中应当有职工代表参加。
董事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工会提名,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选举产生。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基层工会不脱产的委员依法参加工会组织的活动所占用的生产或者工作时间,从事劳动法律监督、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保护监督的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所占用的生产或者工作时间,应当计入劳动或者工作量,其工资和待遇不受影响。
第四章 工会的经费和财产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工会经费的来源:
(一)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二)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
(三)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
(四)人民政府的补助;
(五)其他收入。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企业、事业单位拨缴的经费在税前列支。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建立工会组织的单位,应当于每月十五日前向工会拨缴经费。机关和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应拨缴的工会经费列入预算,按时足额拨缴,也可以由财政直接划拨。
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组成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对无正当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拨缴工会经费的单位,工会应当催缴;催缴无效的,基层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拒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工会应当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按照有关规定上解和使用经费,并接受上级工会的监督。
工会经费的使用应当依法接受国家的监督。
上级工会有权对下级工会所在单位拨缴工会经费的情况进行检查,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各级工会建立经费审查委员会,依法对本级工会和下级工会执行预算、决算及经费收支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定期向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或者全体委员会议报告经费审查情况,并接受上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指导。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每年给工会一定的经费补助,为同级工会组织用于办公和开展职工文娱、教育、科技、体育等活动提供必需的场所和设施,为职工享受疗(休)养等集体福利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总工会及其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会由工会经费形成的资产,属于工会资产,不进行国有资产登记,由工会组织进行资产清查登记和管理。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工会财产、经费和拨给工会使用的不动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
破产企业工会所有的财产不属于破产财产,不参加破产财产分配。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工会组织合并的,其财产、经费归合并后的工会所有;工会组织分立的,其财产、经费由原工会合理分配;工会组织撤销、终止的,其清偿后剩余的财产、经费由上一级工会处置。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总工会、产业工会及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离休、退休工会工作人员的待遇与国家离休、退休的工作人员同等对待,已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地区,工会离休、退休人员费用由养老保险统筹解决,未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地区,由同级财政负担。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具体履行与工会法律、法规相关的行政执法职责。
工会对侵犯工会组织和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按照行政管辖权限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处理;对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由行政执法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会或者有关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出处理请求,或者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提起诉讼:
(一)拒绝组建工会,阻挠或者变相阻挠职工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
(二)妨碍、阻挠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
(三)非法撤销、合并工会组织的;
(四)妨碍工会参加职工因工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问题的调查处理的;
(五)擅自变动工会负责人工作,阻挠、干扰工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对工会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进行打击报复的;
(六)职工因参加工会活动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七)拒绝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者不履行集体合同的;
(八)未按规定支付工会工作人员劳动报酬及保险、福利待遇的;
(九)侵占、挪用或者任意调拨工会经费或者财产的;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侵害工会及其工作人员和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形。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工会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损害职工或者工会权益的,由同级工会或者上级工会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国工会章程》予以罢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