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邯郸市博物馆考察报告
让历史芬芳
——邯郸市博物馆考察报告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20141003101006 姓名:安悦新
站在历史的长河上,转眼千年已逝。俯瞰这悠远厚重的历史,我内心感到无比的敬畏。当我站在邯郸市博物馆前的时候,我惊讶了,我震撼了,一种来自历史的古刹的钟声隐约在耳畔响起。于是,我怀着虔诚的心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留下的芬芳,细细品味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通过询问馆内工作人员,我了解到邯郸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重点博物馆,主体建筑的前身是1968年建成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邯郸展览馆”,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获得国家二级博物馆资格。纵观全馆,馆内设大小展厅15个,可举办各种类型的陈列展览。馆内布置有新时期早期的《磁山文化》、赵国两汉时期的《赵文化》、北朝至宋元时期的《中国磁州窑瓷器》、北朝时期的《茹茹公主墓》、唐宋时期的《邯郸古代石刻艺术》等五大基本陈列。其中《中国磁州窑瓷器》陈列曾荣获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精品奖”;《邯郸古代石刻艺术》陈列荣获“河北省首届十大陈列精品奖”。近几年来,邯郸市博物馆先后接待了尉健行、李长春、何勇、刘云山、成思危、何鲁丽、王光英、彭佩云、铁木尔·达瓦买提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知名专家学者数百人。邯郸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
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邯郸市博物馆肩负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神圣使命。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楼正面的那一幅气势磅礴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图”。两侧的壁画则分别反映磁山文化生活场景和“六朝故都”邺城的魏晋文化风貌。中央的那一组三匹3米高的青铜奔马群雕,与背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图”融为一体,象征“开拓、改革、奋发向上”的赵文化精神。我被眼前壁画与奔马的美感与气势深深震撼了,不禁驻足流连,眼前仿佛浮现出赵武灵王策马奔腾的英姿与古赵国人民安居乐业的场景。
信步走向二楼,无意间发现馆内楼梯的姿态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建筑,而门内的剪影,实在别致有趣,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怀着这种感觉,我继续我的参观。
二楼西北厅布置有《磁山文化》陈列。陈列内容分为: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渔猎采集与饲养、原始艺术与信仰四部分。展厅中央放置“磁山文化”遗址沙盘。西北角有反映磁山人生活场面的半景画式的景观。陈列重点反映了8000年前邯郸先民种植粟、胡桃,饲养家鸡、家猪的四大创造。你看,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富有智慧,他们靠着勤劳的双手和团结力量创造了富足的生活。
说到邯郸,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赵文化。上学期带着极大的兴趣去蹭了几节范文华老师讲的赵文化选修课,并有幸得到了老师的赠书,更加深了我想要学习赵文化的兴趣。这次博物馆之旅,在二楼北大厅和东北厅,我就见到了《赵文化》陈列。陈列内容分为:赵国政治军事改革(胡服骑射)、赵国经济、赵国礼乐制度、赵王世系、赵国疆域、赵国城建、赵氏王陵、汉代赵地封国、汉代邯郸城建等几大部分。陈列的文物有青铜马、金牌饰、玉片、编钟、编磬、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等约200件。东北厅的东北角复原了邯郸齐村出土的战国殉葬东马坑。赵国为战国七雄之一,邯郸是赵国的都城,“赵文化”实在是邯郸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
赵文化,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承载了太多太多,它绝不仅仅是历史的复述,更是燕赵大地精神的载体。关于燕赵文化精神,汉代司马迁最早概括为“悲歌慷慨”,唐韩愈“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则一锤定音。此后,慷慨悲歌成为对燕赵文化精神的概括。燕赵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赵文化之中,它是我们燕赵人民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我们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燕赵大地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唏嘘感慨之后,在新建的后楼二楼我看到了茹茹公主墓,这里有出土的按盾武士俑、萨满法师俑、兵马俑、东罗马金币等珍贵文物标本约600余件,令我目不暇接,眼波流连。尤其是那兵马俑,气势恢宏,再加上灯光巧妙的照射,我仿佛看到了昔日北朝军队的威武气势,士兵的整装待发。
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跻身全国八大瓷区之列。《磁州窑》陈列通过现代艺术手段,全面展现磁州窑从北朝至今一千多年间产生、发展、繁荣的艰难历程,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之后,我又参观了《邯郸百年》陈列与《城市建设规划成就》展,深刻感受到了邯郸百年复兴之路的艰辛。现在的邯郸,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走向美好的明天。
邯郸市博物馆通过收藏文物、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了广大人民,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并发展成为邯郸的名片之一。
参观过邯郸市博物馆后,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是从博物馆开始的。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们的思绪可以飞到千里之外,可以穿越时空与历史进行对话。透过文物这个载体,历史的沧海桑田尽在眼前。博物馆往小里说,是一个地方历史的见证;往大里说,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它为各类人敞开大门,提供的知识也是丰富多样的。博物馆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它让记忆永存,它让历史芬芳。
阅历尚浅的我不敢妄谈历史,也无法写出具有厚重感的考察报告,但这一路行来,我闻过墨香,抚过铜锈,叹过文化,喜过瓷器。回去的路上,我意犹未尽,似乎什么都没带走,又似乎带走了很多„„
第二篇:博物馆考察报告
篇一:博物馆调研报告
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调研报告
专业班级 环艺《4》班
姓 名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2014年 10月
大河博物馆调研报告
一、调研题目:博物馆设计
二、调研目的:
1.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内的空间功能布局,实地的体验其内部 的空间感受,了解博物馆内部功能的布置方法。
2.加强了解多重空间与复杂功能之间的关系,学习和借鉴他 们的设计方法和原理。
3.加深了解周边环境对博物馆的影响和关系。
4.了解认知防火消防在博物馆建筑中的作用和处理。5.对基地和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和拍摄。
三、调研对象:
1、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展示博物馆。
2、基地及其周边环境。
3、关于博物馆的资料及规范图书等。
4、河南省博物馆。
四、调研成果:
1、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北12公里处,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从历次发掘的大量墓葬、房基等遗迹看来,这个遗址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文化层深达4-7米。引人注目的是残存的房屋。目前已发掘出房基30多座,建筑方式各异,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一号房基的墙壁高达1米,距今约有5000年,属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晚期建筑,为目前国内该时期仅存的房基。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红陶黑彩、白衣彩陶。彩陶片上绘有各种天文图像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日珥纹等。发掘表明,先民们曾在此延续居住长达3300多年,经历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父系氏族阶段和奴隶社会的夏、商时期,大河村遗址是郑州地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占地17亩,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馆内建有仰韶文化房基保护房、陈列室、陶艺馆、办公楼(兼文物库房)等。保护房为砖木结构的传统建筑,四面坡瓦顶,面积400平方米;陈列室为砖混结构的现代建筑,平面呈亚字形,面积800平方米;陶艺馆为砖混结构的仿古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办公楼为砖混结构的两层小楼,面积650平方米。大河博物馆给我的感受就是尽管此处的交通便利,但是没有好好的利用,可能是由于基金不够得原因,只有一条后来修建的水泥路可以到达博物馆,其后面的一条田间小道没有利用。其西面的仓库还有一些建筑可以说是把整个博物馆挡在了后面,在107国道上还有在其北边的路上很难发现这一个建筑,这就显得其价值一般。博物馆的路标也不明显,我们几个调研的问了周围的住户,他们很多的人竟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博物馆,问路找到这个博物馆的我们竟然发现我们是在博物馆绕了一圈才找到得,当我们走在那条博物馆后面的小路上的时候还不确定我们看见的四坡屋顶是博物馆的,太不可思议了。由于我们几个没有能进到博物馆里面,就算是馆的环境布置也没有办法看到,所以···太可悲了!
2、基地及其周边环境
基地位于现在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的西边,临近老107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现在是农田,基地的西边是一些公司的仓库,很多的货车等在此过,就我感觉而言可以说是噪声污染很实严重,而且很多粉尘污染,再加上老107国道上的交通状况后,在这里,我的感觉简直太乱了。基地的南边是几户农家和大面积的农田还有一条泥泞的田间小道,我们就是在这条小路上来到基地的。基地的北边是高速公路的缓冲带,绿化带,整体上感觉还行在我们累的时候我们几个还在这个绿化带的草地上好好的休息了一番。如果在这里建成了博物馆的话,我感觉这个缓冲带是可以好好利用的。在缓冲带的东边是一个倒闭了的娱乐场所,我们进去了,里面可以进行钓鱼等娱乐活动。这个地方我感觉也是可以好好利用的。如果博物馆建成开放,一定会给这里带来很多的经济效益的。基地的东边是现在的大河博物馆,已经7年的时间没有对外开放了,对基地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大的,因为我们是在老馆基础上设计的,在望东边是几个墓地和一大片的树林,树种单一。
3、河南省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历史上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一。现在位于郑州市农业路8号,占地10 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历时5年建成。主体展馆位于院区中央,呈金字塔形,后为文物库房,四隅分布有电教楼、综合服务楼、办公楼、培训楼等。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气势宏伟,造型古朴典 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按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新馆内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内有自动消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文物保护系统、电教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等设施。
4、资料整理
阅读了博物馆设计规范图书,和查阅了设计资料集的博物馆部分,做了部分的记录和整理。了解了博物馆的功能分布,及其空间布局,加深了对博物馆设计特殊方面的要求,如防火疏散,安全等问题。
五、调研总结:
1、深刻了解了基地周边的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2、通过对河南博物馆的调研了解到了展览空间、大厅空间等 的功能布局以及空间体验和防火疏散的要求布置等。
3、了解了历史文化对博物馆造型等的影响。
4、规范对博物馆设计的特殊要求。篇二:博物馆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1年12月18日 考察地点:浙江省博物馆 文物名称:弦纹瓶 文物年代:南宋 文物器形:梅瓶 文物用途:贮酒器 所属窑口:龙泉窑
器物介绍:此次博物馆考察中,重点考察的文物是图中的 南宋龙泉窑弦纹瓶。从器形看,属于梅瓶,在宋时为贮酒 器。器物外施梅子青釉,是薄釉发展成多次上釉的实物例 证。
一、龙泉窑龙泉窑是我国历史上一大名窑,其主要产区在浙江西南部的龙泉,故得名龙泉窑。龙泉窑烧制的历史始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其间共经历1600多年,故龙泉窑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瓷窑系。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其出产瓷器的总体风格以两宋交替时期为分水岭:北宋早期以前,龙泉窑瓷器的风格受到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影响,表现出与这三窑相似的特征,即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龙泉窑在北宋中晚期有了较大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具体表现为胎体较厚重,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用刻花、划花和蓖纹装饰。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的烧制成功使南宋龙泉窑扬名中外,并达到瓷器艺术的顶峰。
此次考察的这件南宋龙泉窑弦纹瓶就是龙泉窑的鼎盛时期的典型代表。可以看出,生产此器物时,龙泉窑已由从越窑、瓯窑和婺州窑承袭下来的薄釉风格转变成为多次上釉形成的梅子青釉。
二、器形
梅瓶之所以得名,是因其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从整体器型来看,梅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正如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所说,“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i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梅瓶的起源于契丹民族有密不可分的渊源。“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畈,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ii陶瓷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具,在民族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契丹人运用制瓷技术,生产出一种储水器——鸡腿平。鸡腿瓶瓶身细高如鸡腿,小口、短颈、圆肩、收腹、上粗下细。契丹人在与汉族的交流中将鸡腿瓶传入中原地区,鸡腿瓶也逐渐演变成宋时的经瓶,即我们所说的梅瓶。到了南宋时,梅瓶器型变得短矮,瓶身没有早期梅瓶修长,肩部也不如北宋时期饱满丰润,总体上看此时的梅瓶给人以浑圆感觉。梅瓶从起源时的鸡腿瓶起作为储水器一直流传下来,在宋朝,梅瓶作为实用器主要用于盛酒。在上海博物馆中,就有两件宋朝带的磁州窑梅瓶,其中一件上有铭文“请沽美酒”,另一件上有铭文“醉乡酒海”。梅瓶作为酒器的功用一直延续到元明时期,桂林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出土于明墓的梅瓶,肩部堆雕了“天长地久”四字,隐含了“天藏地酒”谐意,这就从侧面表明了梅瓶储酒功能在明朝的存留。除此之外,梅瓶也兼具陈设装饰的功能,明中晚期以后直至清代,梅瓶的装饰功能越来越明显,其中清代梅瓶传世甚多,其中以景德镇青花梅瓶为甚。在浙江博物馆展出的这件藏品是南宋龙泉窑的作品,体现出典型南宋梅瓶特点,即模仿古风,在器形上追求温厚典雅,具体则表现为瓶身不再如北宋时修长,肩部亦不似北宋时丰满圆润,整体体现出浑圆的特点。
三、弦纹
弦纹是古代陶瓷中最为常见,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纹饰,其纹样是在器物表面刻画出的单一的或若干道平行的线条,排列在器物的颈、肩、腹、胫等部位。用弦纹做器物装饰的做法在原始陶器上就有体现了,弦纹的出现与原始制陶中轮制方法的产生有关,工匠利用转轮在陶器表面旋刻出来平行的纹路,故弦纹又称旋纹。弦纹有细弦纹和粗弦纹两种。细弦纹像一条细长的带子平缚于陶器之上;粗弦纹作宽带状,中间呈凹槽状,犹如板瓦,亦称瓦纹。两种纹饰有的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有时弦纹与其它纹饰配合使用。
这件器物通体使用弦纹装饰,属于粗弦纹、凸弦纹和单线弦纹,弦纹质朴的特点体现出泉州窑简洁、雅致的神韵,而弦纹作为从新时代时期就出现并沿用至后世甚久的纹饰,也体现出南宋瓷器“仿古”的倾向。
四、梅子青釉 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南宋龙泉窑的艺术巅峰,它们被共同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而二者之中,梅子青釉釉色,浓翠莹润,如青梅色泽,可与高级翡翠媲美,故在很多人眼中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
梅子青釉所配的胎是白胎,采用的瓷土是龙泉境内的细如粉、白如雪的白粘土,同时为了使胎色深沉而不致过分显露,又在白粘土中掺入少量的紫金土,达到白中带灰的程度。iii之所以龙泉窑可以将薄釉改进为多次上釉,是因为南宋时龙泉窑采用了石灰碱釉。石灰碱釉在高温下粘度大,避免了石灰釉在高温时易于流釉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将瓷器的釉层上得更厚,使器物外观更为饱满。粉青釉的烧制过程中,工匠通过控制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使瓷器获得一种柔和淡雅,犹如青玉的艺术效果。这是因为粉青釉的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它们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从而使粉青釉与普通玻璃釉有完全不一样的艺术效果。而梅子青釉的烧成温度比粉青釉要高,釉的玻化程度也比粉青釉高。比粉青釉更强的还原气氛和比粉青釉更厚的釉层使得梅子青釉的釉层略带透明,光泽度亦较高。梅子青釉确实是这件藏品最重要的特色,但这也是笔者的困惑之处。根据已阅读的文献资料及网络上梅子青釉的照片,南宋龙泉窑的梅子青釉应该是釉质光亮,釉层厚而透明的,而浙江省博物馆的这件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弦纹瓶符合釉层厚的特点但釉色并不透明,而且釉层中似乎有未熔的石灰,这是为什么尚有待继续考察 i 《饮流斋说瓷》,许之衡
《辽史》卷三十二《营卫志》 iii 《略谈古代龙泉青瓷的形成条件及烧造工艺》,胡省三,1989 ii篇三:考察报告范文
安阳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 考察报告
专 业: 艺术设计(产品造型方向)班 级:0 9产品造型2班 姓 名: 林丽群
学 号:200910030037 指导教师: 吴杰 实习地点: 华东地区 报告日期:
时间:2012.11.01——2012.11.09 地点:华东地区
一、考察主题
华东之行,艺术之旅,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设计修养
二、概述
(一)调查目的。
此次考察的目的使我开阔了视野,让我们的遵守法纪,文明礼貌的作风得到发扬。不为辛苦的长途跋涉精神得到提高,让集体更加团结有爱。更让我明白了艺术要多思多想,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不断从身边提取艺术元素,艺术离不开生活。考察是一种学习,一种享受,一种经历,更是一种回忆设计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一个有创意的设计师一定是一个懂得欣赏美、懂得发现美、懂得创造美。我未来学习的方向就是学会观察身边一切美的事物;学会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将美好的事物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
考察时间:2012.11.01——2012.11.09 考察地点:南京、杭州、苏州、上海等
考察对象:古典园林、艺术园区、博物馆、画展等 考察范围:产品造型设计
调查要点:产品造型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和表现,表现技巧、表现形式等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考察研究方法:实地考察、摄影、报告分析
三、正文 考察第一站,我们到了无锡,位于长三角中心区域,是华东地区主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据上海、南京各约1.5小时车程,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无锡由于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而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步入无锡工业园,真的是受益匪浅,获取了不仅在视觉里的精华,更为我们做毕业设计作了准备。考察第二站,苏州博物馆 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 年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 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 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 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 绘,入口处侧门,有 文征明手 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
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新馆正门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小广场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为集书画、工艺、茶楼、小吃等于一体的公众服务配套区。
该馆地块分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而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忠王府将恢复成原貌。由于忠王府难以在现有的结构下提供合适的展览空间,它将被用作展示其丰富建筑遗产的橱窗以及那些通常无需高档展示空间的艺术品,诸如家具和雕塑等
苏州完后,我们来到了大都市——上海。上海是个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地方,来到上海的第一站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左图是上海艺术博物馆一大亮点,为什么说是亮点?主要是一个平常很不起眼的东西—脏兮兮的拖鞋居然被悬挂在房顶上。因此,垃圾、脏兮兮的东西摆放好了位置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所以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没有无用的东西,只有你不能创作和表达出内心感受的事物。右图是上海老街《田子坊》有着老上海特特的风土人情和设计来源,感受着上海的文化发展变化、同时上海也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吸收着国内外优秀的文化和艺术作品。
东方明珠塔位于上海黄浦江畔、浦东陆家 嘴嘴尖上,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 望,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1994年2 月,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了东方明珠广播电 视塔的塔名。现已成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 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位于黄浦江西岸的 外滩南北全长4公里,是上海的重要象征。主 要是在上海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 路,这一段是外滩建筑群的精华所在。鳞次栉
比地矗立着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北楼、原汇丰银行大楼等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种风格的大厦。
之后来到杭州,到杭州的第一印象就是西湖,西湖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坐上西湖游船感受其气息和韵味,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白娘子和许仙,怎能叫人不动容,不生感
怜惜。自然、人文、历史、艺术 巧妙融合,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 受。杭州周边的景色非常之美丽,西湖的水面宁静的设计者、设计 师、艺术家等心灵也十分的宁静,艺术的创造需要的就是这种心灵 的宁静,灵感的源头就需要这样的环境。凉亭、楼阁、小桥都是西湖的特色,都是设计者创造的灵感。雷峰塔里面关于“白娘子爱情”的场景塑造十分之逼真和
形象,都一些很细致很漂亮的雕塑。人物神态活灵活现、生动有趣、雕刻的特别的细致。这种细致的雕塑可见大师们的辛勤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大师们的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最后一站是南京,南京第一景点
夫子庙,夫子庙古建筑群,周围茶肆、酒楼、店铺等建筑也都建成明清风格,夫子庙有很多特色小吃,传统食品和 风味小吃不下200种.每年农历正月初 一至十八,这里举行夫子庙灯会,热
闹非常.夫子庙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夫子庙已成为闻名遐迩的“美食中心”。夫子庙独特的布局和建造给人留下深远的映象。
四、结论与建议
时间转瞬即逝,考察就在美学的享受中结束了,给我的影响很大。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直观的观察了这些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建筑和城市文化内涵。结合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我觉得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效果,让我明白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巧妙结合。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重要关系。
第三篇:博物馆考察报告格式
考察时间:2011年12月18日
文物名称:弦纹瓶
文物年代:南宋
文物器形:梅瓶
文物用途:贮酒器
所属窑口:龙泉窑
南宋龙泉窑弦纹瓶。从器形看,属于梅瓶,在宋时为贮酒
器。器物外施梅子青釉,是薄釉发展成多次上釉的实物例
证。
一、龙泉窑
龙泉窑是我国历史上一大名窑,其主要产区在浙江西南部的龙泉,故得名龙泉窑。龙泉窑烧制的历史始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其间共经历1600多年,故龙泉窑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瓷窑系。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其出产瓷器的总体风格以两宋交替时期为分水岭:北宋早期以前,龙泉窑瓷器的风格受到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影响,表现出与这三窑相似的特征,即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龙泉窑在北宋中晚期有了较大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具体表现为胎体较厚重,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用刻花、划花和蓖纹装饰。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的烧制成功使南宋龙泉窑扬名中外,并达到瓷器艺术的顶峰。
此次考察的这件南宋龙泉窑弦纹瓶就是龙泉窑的鼎盛时期的典型代表。可以看出,生产此器物时,龙泉窑已由从越窑、瓯窑和婺州窑承袭下来的薄釉风格转变成为多次上釉形成的梅子青釉。
二、器形
梅瓶的起源于契丹民族有密不可分的渊源。“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畈,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ii陶瓷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具,在民族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契丹人运用制瓷技术,生产出一种储水器——鸡腿平。鸡腿瓶瓶身细高如鸡腿,小口、短颈、圆肩、收腹、上粗下
细。契丹人在与汉族的交流中将鸡腿瓶传入中原地区,鸡腿瓶也逐渐演变成宋时的经瓶,即我们所说的梅瓶。到了南宋时,梅瓶器型变得短矮,瓶身没有早期梅瓶修长,肩部也不如北宋时期饱满丰润,总体上看此时的梅瓶给人以浑圆感觉。
三、弦纹
弦纹是古代陶瓷中最为常见,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纹饰,其纹样是在器物表面刻画出的单一的或若干道平行的线条,排列在器物的颈、肩、腹、胫等部位。用弦纹做器物装饰的做法在原始陶器上就有体现了,弦纹的出现与原始制陶中轮制方法的产生有关,工匠利用转轮在陶器表面旋刻出来平行的纹路,故弦纹又称旋纹。弦纹有细弦纹和粗弦纹两种。细弦纹像一条细长的带子平缚于陶器之上;粗弦纹作宽带状,中间呈凹槽状,犹如板瓦,亦称瓦纹。两种纹饰有的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有时弦纹与其它纹饰配合使用。
这件器物通体使用弦纹装饰,属于粗弦纹、凸弦纹和单线弦纹,弦纹质朴的特点体现出泉州窑简洁、雅致的神韵,而弦纹作为从新时代时期就出现并沿用至后世甚久的纹饰,也体现出南宋瓷器“仿古”的倾向。
四、梅子青釉
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南宋龙泉窑的艺术巅峰,它们被共同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而二者之中,梅子青釉釉色,浓翠莹润,如青梅色泽,可与高级翡翠媲美,故在很多人眼中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梅子青釉所配的胎是白胎,采用的瓷土是龙泉境内的细如粉、白如雪的白粘土,同时为了使胎色深沉而不致过分显露,又在白粘土中掺入少量的紫金土,达到白中带灰的程度。iii之所以龙泉窑可以将薄釉改进为多次上釉,是因为南宋时龙泉窑采用了石灰碱釉。石灰碱釉在高温下粘度大,避免了石灰釉在高温时易于流釉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将瓷器的釉层上得更厚,使器物外观更为饱满。粉青釉的烧制过程中,工匠通过控制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使瓷器获得一种柔和淡雅,犹如青玉的艺术效果。这是因为粉青釉的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它们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从而使粉青釉与普通玻璃釉有完全不一样的艺术效果。而梅子青釉的烧成温度比粉青釉要高,釉的玻化程度也比粉青釉高。比粉青釉更强的还原气氛和比粉青釉更厚的釉层使得梅子青釉的釉层略带透明,光泽度亦较高。i 《饮流斋说瓷》,许之衡
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调研报告
专业班级 环艺《4》班
姓 名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2014年 10月
二、调研目的:
2.加强了解多重空间与复杂功能之间的关系,学习和借鉴他
们的设计方法和原理。
5.对基地和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和拍摄。
三、调研对象:
2、基地及其周边环境。
四、调研成果: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北12公里处,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从历次发掘的大量墓葬、房基等遗迹看来,这个遗址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文化层深达4-7米。引人注目的是残存的房屋。目前已发掘出房基30多座,建筑方式各异,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一号房基的墙壁高达1米,距今约有5000年,属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晚期建筑,为目前国内该时期仅存的房基。出土的文物主要
有红陶黑彩、白衣彩陶。彩陶片上绘有各种天文图像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日珥纹等。发掘表明,先民们曾在此延续居住长达3300多年,经历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父系氏族阶段和奴隶社会的夏、商时期,大河村遗址是郑州地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
2、基地及其周边环境
4、资料整理
五、调研总结:
1、深刻了解了基地周边的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的功能布局以及空间体验和防火疏散的要求布置等。-------09级建筑学 黄亮 杨丹荔
关键词:社会实践、科大、建筑、对比
言。
现有固定展览——《中国朝鲜族民俗展》,是引进境外资金和技术,投资500余万元成功打造的精品陈列。展览由序厅、第一民俗展厅、第二民俗展厅组成,总展览面积为1286平方米,展出民俗文物500余件,分开辟新生活、生产方式、民间游艺、日常生活、民间礼俗、朝鲜族的现在和未来六大部分。该展览呈现了民俗展品的最大阵容、引进使用了世界先进的展览技术,动态现代化的展示效果赋予了传统文物鲜活的气息,令人耳目一新。
延边州庆五十周年成就展(1)延边州庆五十周年成就展(2)延边州庆五十周年成就展(3)2012.3.25 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土木10—4班
姓名:
学号:
简述 位于京市复兴门外大街16 号,05 年建成。建设用地面积2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680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筑物(地面以上)东西长152米、南北宽66米左右,建筑高度41米。
外部特征
北边设计有倾斜的广场,广场起坡传承古代高台建筑风格,烘托出建筑的宏伟感、凝重感。
屋顶采用的是钢结构,屋檐长出,有种突兀而起,戛然而止的感觉,使建筑显得建筑显得简洁而高大。
内部布局
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即:矩形展馆(图示西区),椭圆形专题展馆(图示东区),条形的办公科研楼。三者之间的空间则为中央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朴的中式牌楼、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为观众营构了一个兼具人文、自然情调的环境。
内部布局图 篇五:考察报告范文
安阳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 考察报告
专 业: 艺术设计(产品造型方向)
班 级: 0 9产品造型2班
姓 名: 林丽群
学 号: 200910030037 指导教师: 吴杰
实习地点: 华东地区
报告日期:
时间:2012.11.01——2012.11.09 地点:华东地区
一、考察主题
华东之行,艺术之旅,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设计修养
二、概述
(一)调查目的。此次考察的目的使我开阔了视野,让我们的遵守法纪,文明礼貌的作风得到发扬。不为辛苦的长途跋涉精神得到提高,让集体更加团结有爱。更让我明白了艺术要多思多想,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不断从身边提取艺术元素,艺术离不开生活。考察是一种学习,一种享受,一种经历,更是一种回忆设计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一个有创意的设计师一定是一个懂得欣赏美、懂得发现美、懂得创造美。我未来学习的方向就是学会观察身边一切美的事物;学会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将美好的事物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
考察时间:2012.11.01——2012.11.09 考察地点:南京、杭州、苏州、上海等
考察范围:产品造型设计
调查要点:产品造型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和表现,表现技巧、表现形式等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考察研究方法:实地考察、摄影、报告分析
三、正文
考察第一站,我们到了无锡,位于长三角中心区域,是华东地区主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据上海、南京各约1.5小时车程,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无锡由于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而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步入无锡工业园,真的是受益匪浅,获取了不仅在视觉里的精华,更为我们做毕业设计作了准备。年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
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
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
绘,入口处侧门,有 文征明手
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
新馆正门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小广场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为集书画、工艺、茶楼、小吃等于一体的公众服务配套区。
房顶上。因此,垃圾、脏兮兮的东西摆放好了位置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所以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没有无用的东西,只有你不能创作和表达出内心感受的事物。右图是上海老街《田子坊》有着老上海特特的风土人情和设计来源,感受着上海的文化发展变化、同时上海也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吸收着国内外优秀的文化和艺术作品。
东方明珠塔位于上海黄浦江畔、浦东陆家
望,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1994年2 月,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了东方明珠广播电
视塔的塔名。现已成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
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位于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南北全长4公里,是上海的重要象征。主
要是在上海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
路,这一段是外滩建筑群的精华所在。鳞次栉
比地矗立着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北楼、原汇丰银行大楼等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种风格的大厦。
之后来到杭州,到杭州的第一印象就是西湖,西湖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坐上西湖游船感受其气息和韵味,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白娘子和许仙,怎能叫人不动容,不生感
怜惜。自然、人文、历史、艺术
巧妙融合,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
受。杭州周边的景色非常之美丽,西湖的水面宁静的设计者、设计
师、艺术家等心灵也十分的宁静,艺术的创造需要的就是这种心灵的宁静,灵感的源头就需要这样的环境。凉亭、楼阁、小桥都是西湖的特色,都是设计者创造的灵感。雷峰塔里面关于“白娘子爱情”的场景塑造十分之逼真和 形象,都一些很细致很漂亮的雕塑。人物神态活灵活现、生动有趣、雕刻的特别 的细致。这种细致的雕塑可见大师们的辛勤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大师们的工作态度,生活作风。
最后一站是南京,南京第一景点
夫子庙,夫子庙古建筑群,周围茶肆、酒楼、店铺等建筑也都建成明清风格,夫子庙有很多特色小吃,传统食品和
风味小吃不下200种.每年农历正月初
一至十八,这里举行夫子庙灯会,热
闹非常.夫子庙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夫子庙已成为闻名遐迩的“美食中心”。夫子庙独特的布局和建造给人留下深远的映象。
四、结论与建议
时间转瞬即逝,考察就在美学的享受中结束了,给我的影响很大。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直观的观察了这些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建筑和城市文化内涵。结合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我觉得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效果,让我明白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巧妙结合。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重要关系。
第四篇:博物馆考察报告
厦门博物馆考察报告
在学习媒体创意这个专业的过程中,我看过许许多多优秀的广告,外国的广告作品占了大部分,而且,生活环境里的电视、网络、户外的广告,留给我的印象就是繁杂,乱。久而久之,在我的潜意思里,总是有这样一个概念,中国是一个太过于保守的大国,思想圈子小,创意点子少,广告品质低下,不由得让人感觉中国的广告事业,不在辉煌。
在这学期的学习里,总是有做不完的创意广告,但自己的思维总是放不开,那一套中国式的广告思维总是把我禁锢的死死的。在视觉传达系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不仅学习简单的软件操作,更要学会如何思考,如何从所给的条件中,迸发出自己的创意。在创意思维训练课里也是要锻炼自己的创意思维。老师总告诉我们说,创意就是那么简单。简单的元素,简单的思考,创意总在不经意之间产生了。但,是什么让我们的思维复杂化了?是什么禁锢了我们的创意翅膀?
我想,在这次的博物馆考察里,我知道了答案。
知道的太少
其实,不是我们比不上人家,只是我们知道的东西太少。
博物馆考察的第一站是印刷博物馆,是厦门日报社印务中心下设的展览馆,由中国印刷博物馆负责策划与布馆的。2005年就开馆了,但我在厦门呆了那么长时间,却没有去过一次。只是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些相关的报道。这一次,是我第一次到这个博物馆来参观。印刷博物馆分为古代印刷术与近现代印刷术两大展区,用精辟生动的文字和图片以及各种珍贵的实物,展现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厦门日报社印刷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与印刷生产线连成一体的印刷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呈“回”字形,中间是厦门日报社印务中心先进的现代化印刷生产线。从印刷博物馆的走廊可以看见高速运转着得印刷机器,速度快得令人目不暇接。
看过高速的现代化印刷生产线之后,再仔细欣赏博物馆的时候,恍若步入时间的隧道,徜徉在我国印刷术的历史中。
博物馆第一部分为古代印刷术展区。步入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活字印刷始祖——毕昇的全身雕像。展区以翔实的图文展板和生动的实物展品,展示了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历史和成就。一排排铜、木、仿泥活字;一幅幅中国年画,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中,诉说着中国古代印刷术的辉煌成就。
步入近现代印刷术展区,最引人注目的是床边一排印刷机器。近现代印刷术的主要标志是采用机械生产方式,而各式各样的印刷机器证实印刷术不断发展前进的证明。
近现代印刷术展区里展有的印刷机器包括:印刷机、铸字机、圆盘机、手动名片印刷机等,这些陈旧的机器向人们展示了近现代印刷术发展的历程。
转了几圈博物馆,每走一趟,心灵都要受到冲击。小小的博物馆,几百米的走廊,却带领着我们走过了好几个世纪。我们该感叹,假如没有印刷术的发明,没有一代又一代的研究改良,那么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该将如何传承下去呢?我们该乖乖的臣服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从自己的根源了解起,从深刻的历史发展点滴学习起。
一项文明发展的产物,从古代到现代飞跃性的进步,让我深深感受到,时代变迁的速度,与人类对文明进程的追逐,是我们这个专业的人应该深刻意思到的。媒体、媒介的快速变更,是我们无法追逐得上的,但我们应该了解它的过去、现在,更应该预知到它的发展未来。我们该关注的东西还很多,该学习掌握的东西也很多。或许,当我们停下休息的一秒钟,它又有了个质的飞跃。加入媒体这一行,我们就要冲在最前,了解得最深,知道得最透彻。
想得太多
其实,不是我们没有创意,只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太过于繁杂,我们想得太多了。
博物馆考察的第二站是福建源古历史博物馆。我一开始以为,我们要去的博物馆是有什么恐龙化石、什么古人猿生活的遗迹的“远古”博物馆,直到后来下了车,看见醒目的招牌之后才知道,我们这一趟是要来找源头的。我们的目的地是“源古”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是2010年底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文化厅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博物馆的展览以中国古玉和中国龙的起源为线索,以浓郁的闽南风情为特色,沉淀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等你来领略。展览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楼展厅,主要展出馆藏大量精美文物,包括陶器、石器等,二楼展厅主要展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家具和民俗用具,还有少量精美的唐宋元明清石雕即其他文物。
博物馆的建筑具有鲜明的闽南风格。它大门就是典型的闽南式家庙大门,展馆一楼的大厅地面是闽南随处可见的花岗岩大石砖,二楼地面是闽南民居常见的红砖。展厅内的隔离木柱和围绕的隔离绳索,是闽南渔船上使用过的系缆柱和缆绳。博物馆内所有的门扇、屏风、窗棂、廊 柱等,都是从闽南民间收藏得来。
博物馆还展示了我们最古老的信仰,中国龙文化的源头——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结合了中原文化和北方文化,以玉、龙、凤、坛、庙、塚为精华。博物馆则用文物展出和遗址复原的方式,将8000年前到5000年前龙的故事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博物馆的展品都具有“泥土”的味道,是人类最原始的、最熟悉的味道。因为土地养育了我们,等老了之后,我们会自然的回归到土地的怀抱。所以“泥土”的味道是亲切的。在充满亲切感得环境里,欣赏着源古的文化,在浓厚的文化气息里,找到了最淳朴的归属感,那就是“源头”。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让我们的生活不单调,但也正是大千世界的万千变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失去真实。当一个人累了的时候,他最需要的就是宁静,一份心灵上的宁静,一份思绪的宁静。但这个世界却让他没有了机会回归。紧凑的脚步是时代快速发展的证据,越来越没有想法的世界却是人类思维受禁锢的最佳体现。因此,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源”,不能忘记回归。
博大精深的中国五千年文化,宁静祥和的人类本源,其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元素,与时俱进的媒体与神秘的本源文化,将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值得让人期待。
现在想想,当自己愁于没有创意的时候,我们该问问自己,自己装满了么?自己的颜色干净了么?
第五篇:首都博物馆考察报告
篇一:首都博物馆调研报告
首都博物馆新馆建筑调研报告 简述:
位于京市复兴门外大街16号,05年建成。建设用地面积2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680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筑物(地面以上)东西长152米、南北宽66米左右,建筑高度41米。
首都博物馆作为北京新世纪的重要的文化建筑,它将集中体现首都特色--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突显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它将集中反映历史特色--古都千年的建城史和历代王朝传袭下来的灿烂民族文化;它将充分展示时代特色--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观念的更新,现代人类文化的成就将在这里留下足迹.外部特征:
博物馆坐北朝南,整体呈现方形,与北京市的总体设计相协调,而东西面的不对称不仅因地制宜呼应两条街的转角,而且脱离了建筑的呆板感。北边设计有倾斜的广场,广场起坡传承古代高台建筑风格,烘托出建筑的宏伟感、凝重感。博物馆的南北都是又玻璃墙面和灰色砖块以及嵌入墙体的青铜柱体组成。大量的玻璃墙面保证了室内大厅自然光线的充足,并且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感。灰色墙体并未采用落地砌筑的方式,而是悬空,避免了室内的封闭感觉,也增加了总体的厚重感,同时,外墙的色调与纹理让人想起中国古代城墙。嵌入墙体的青铜柱体,想一个半出土的文物,加上青铜的独有色彩,有着浓郁的历史韵味。屋顶采用的是钢结构,屋檐长出,有种突兀而起,戛然而止的感觉,使建筑显得建筑显得简洁而高大。综述: 倾斜广场,玻璃墙面,悬空墙体,全钢屋顶,青铜曲面柱体,无不体现出设计者尊古厚今的思想。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的‘会客厅’,首都博物馆做到了融入历史文化的同时不失现代化元素,突兀的屋檐也展现了中国的高瞻远瞩。总体做到典雅、大气、富有标志性和浓郁的时代气息等外部特征。应验了首都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为社会服务”,强调“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内部布局: 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即:矩形展馆(图示西区),椭圆形专题展馆(图示东区),条形的办公科研楼。三者之间的空间则为中央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朴的中式牌楼、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为观众营构了一个兼具人文、自然情调的环境。内部布局图
中央大厅和室内竹园:
中央大厅是结合东区和西区和办公区的枢纽,也是各种活动的主要上说,而宽广的大厅也正符合了大人流量的要求,大厅有南北两个大门,为消防和突发情况时的人流紧急疏散。紧接着西区和办公区的是室内竹园,竹园的绿色点缀了空旷的大厅,也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空间的封闭、沉闷的感觉,为市民营造了开放型的、温馨的、明亮的文化休闲环境。竹园
椭圆形专题展馆(图示东区): 位于展馆东南角斜面展厅,一个外形是平面呈椭圆形穿插五层楼并且在四五层楼处倾斜出北墙外形成上述的青铜杯状。周边长100米,展厅单体表面为青铜板饰面,而青铜饰面这一形式最终的目的我想是想通过它来表现中国传统青铜文化的魅力。展厅外观突破创新,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这个独立而独特的个作为专题展览馆很恰如其分。椭圆形展馆
矩形展馆(图示西区):
位于西南角的另一个综合展示空间是一个长方体,是首都布物馆的另一个重要展馆,作为主要展馆以长方形的形式以获得更宽阔的空间。据介绍展馆表面为实木板饰面,选用榆木复合板材作为的肌理的质感,不做任何装饰,没有传统木构建筑的彩画,斗拱,雕花。虽然没有采用任何传统的装饰手法,但仍会让人们体会到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它的质朴、简约与厚重的质感以及单纯的设计形式给人们强烈的感受。右侧为方形展馆 牌楼
值得一提的是一层大厅的牌楼,以这种古朴的装饰品给每个刚走进展馆的游客灌输着强烈的中国元素,表述一种中文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牌楼位于建筑的中轴线,沿袭中国历史上的中轴文化。复兴路 总结:
首都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
陈 阳 周 毅 2009年5月5日 调研报告为了体现“以人为本,以实物地质资料为本,为社会服务”的设计理念,为把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设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2009年5月5日,我中心一行33人在中心团委的组织下,参观首都博物馆及北京自然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着重了解两个博物馆的馆藏职能及及先进的办馆理念,结合本中心的馆藏职能及发展特点,调查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两博物馆概况:
首都博物馆新馆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新馆的展览陈列以首都博物馆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形成独具北京特色的现代化展陈。首都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行列。
首都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在国内外举办了许多颇受好评的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如:《北京历史文物陈列》、《元大都历史陈列》、《老北京春节民俗展》、《馆藏历代陶瓷、书画真伪辩识展》、《北京历史文化展》等数百项。内设: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文物库房、社会教育区、业务科研区、行政办公区、综合服务区和地下车库等。新馆以完善的功能,先进的设施,跻身于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博物馆行列。使文物收藏、展览、修复、研究、教育、交流融为一体。
首都博物馆新馆不仅是一座重要的文化设施,同时也是北京地区文物保护、文物研究、面向公众和广大青少年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历史及科学知识的基地,还是北京市举办礼仪和庆典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民群众旅游和休闲的理想去处。建筑设计重视博物馆的特定功能要求,力图以清晰的、简明的、富于逻辑的方法处理好各功能区间的关系。主要的功能区分为:展陈区、社会教育区、综合服务区、业务科研区、地下停车库、行政办公区、安全保卫区、藏品库区、设备区。
文物安全的环境监控:首都博物馆采用恒湿不恒温的先进、独特的智能化空调系统,将文物库房和展厅的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控制在2%以内,极大地保证了文物存放安全;同时又使展厅温度随外界自然气温有一定幅度的浮动,获得较好的对人舒适度。
观众现场服务:在博物馆各大门内、大厅均安装参观导览系统,让公众自由地浏览、查询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参观信息。售票验票系统出售本馆的全价、优惠价等各种参观券,能够自动识别参观券的真伪、面额,并允许观众当天即使中途临时出馆、仍可返回继续参观。信息化服务:信息技术将以往历史的音视频数据数字化所建立音视频节目数据库和点播系统,可让观众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电话拨号自由地点播想收听、收看的曲艺、戏曲节目。多功能报告厅:通过数字化网络、电台、电视网(有线/无线)和现场视频直播、数据网络交互式播发、后期电子出版物制作,实现现场会议与网络会议的相结合。互联网用户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浏览本馆局域网的方式实时地参与现场学术讨论。展厅——不同类型展厅相对独立,既便于观众有选择地参观、缩短参观路线,又便于安防管理。宽阔的展厅面积和充足的高度,也为丰富多样的展陈设计提供了理想空间。3000余平方米的临时展厅将为国内、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一流的展示平台。智能化温湿度控制系统、安防消防系统,为举办最珍贵级别的文物展提供了条件。
数字放映厅——超宽视角弧形银幕,可播放高清晰数字影片,该设备分辨率为国内外目前最高;目前第一部影片是《辉煌的北京》;今后将制作立体数字影片。
为每一位参观的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完善先进的设备设施为基础,以人性化服务理念为原则;
接待服务——拥有多语种服务咨询、物品寄存柜、公共饮水台、休息座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等。并为残障人准备了残障人电梯、轮椅、残疾人电话;为婴儿准备了婴儿室、童车等。同时配备了6台为残疾人士或不方便行动的人使用的触摸屏。导览与讲解服务——为观众免费提供多语种导览图、展览的中英文版展览彩页;提供多语种讲解员讲解、专家讲解专场;触摸屏查询电脑、多语种智能化语音导览机,以及在全国率先采用的多语种个人掌上电脑(pda)导览。休闲经营服务——餐厅、咖啡厅、茶室、纪念品商店、书店、自动取款机、邮筒、公用电话等设施对观众开放。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面对现代化的天桥剧场, 具有特殊的文化环境。北京自然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自然博物馆有四个基本陈列和一个恐龙世界博览。馆藏文物、化石、标本10余万件,大型整体古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居世界第二,黄河古象化石、恐龙化石名扬海内外。“动物陈列”按系统发育顺序展示了现生主要动物类群,反映了动物界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历程。“植物陈列”展示了原核生物的细菌、蓝菌,真核生物的藻类、真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的大量标本及生态照片,展现了诸位的多样性,再现了植物演化的历程,反映了植物对动物、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古生物陈列”踏着史前生命的足迹,通过大量的化石标本展示了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由变温到恒温、由卵生到胎生的演化历程。“人之由来陈列”展示了由猿到人的历史进程,以及个体的人十月怀胎的诞生过程,勾画出人类自身的发展轨迹。“恐龙世界”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恐龙复原,配以声光电,让观众仿佛回到了亿万年前的远古生态环境中,因而成为孩子们篇三:中国国家博博物馆考察报告
《中国工艺美术史》博物馆考察报告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1年10月27日、11月10日这两天,班级组织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本来我们只决定10月27日下午去参观的,可是没想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内收藏如此丰富,只能让让我们将“古代中国”展草草看完,同学们都意犹未尽,所以经由和老师商量,我们决定11月10日这天再去参观一次。
中国国家博物馆坐落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它的外形不同于首都博物馆的充满现代感,而是有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它的厚重感来源于其本身磅礴的体量,更来源于博物馆本身的设计造型。现在的国家博物馆是由旧馆扩建、整修而成,新建筑嵌入到老建筑之中,使新老建筑能够形成有机的结合,这样不仅保持了改扩建部分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的协调,同时更增强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
新国博建成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两轴”,是指观众从西门进入博物馆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建筑由南北长330米的艺术走廊和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场、学术报告厅(兼作数码影院)、演播室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这一区域的建成大大拓宽了博物馆的业务空间,将更好地用于发挥博物馆在非物质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作用。馆内设有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复兴之路、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钱币、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和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交流展:启蒙的艺术;临时展: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展、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其中“古代中国”展让我收获最多!
“古代中国”展位于博物馆的地下一层展厅,该展览系统的展示了我国从远古时期一直到清朝末年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之前课上老师课堂中讲的文物,在看书中有关的图片和投影中所放的照片时,我并没有觉得它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当我在博物馆里看到它们的实物后,我才真正感受到我国古代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感受到古人的双手是多么的灵巧,制作出来的艺术品又是多么的巧夺天工、充满着灵气、灵魂。例如老师课上经常会提到的“人面鱼纹盆”,它整体颜色为红色,在口沿处绘有间断的黑彩带,它的内壁上以用黑色画有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是圆形的,头上有像发髻一样的尖状物和鱼鳍形状装饰,人面前额的右半部涂成黑色,而左半部则画成黑色半弧形。眼睛细长,像是闭着。鼻子挺直,形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各有一条变形的鱼纹,鱼头和人嘴的外轮廓相互重合,如同人面口内同时衔有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两个耳朵的位置也各有小鱼,形成了一个形象奇特的人和鱼合体,还有两条大鱼像是相互追逐似的在这两个人面中间。整个“人面鱼纹盆”的画面构图极为自由,动感十足,图案也简洁、充满奇幻色彩。而在我今后的设计中也可以借鉴上面的纹样和构图。
通过此次参观,使我了解了许多关于“中国工艺美术史”中的知识,也为我在今后的艺术创作带来了灵感、打开了思路,在今后的设计制作中我会借鉴前人的东西来与我自己的创作相结合,争取让我的作品更有内涵。这次参观使我受益良多,今后有类似的展览我还回去参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