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时间:2019-05-14 06:5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一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一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第一篇:七一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垣曲县七一小学(2016年10月30日)

一、课题概述:

探索“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内容、目标体系及与之对应的评价体系。探索、评估方法及规范化细则,探索适合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易于操作、简便易行的新型德育管理模式。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中小学教育德育方法途径新形式,发挥各要素独特的功能,达到学生成长环境的不断优化,促进道德内化,真正实现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课题来源:七一小学德育课程实验研究课题组 起止时间:2016年7月---2016年12月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七一小学特色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的课题,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德育实效对策研究为目标,努力把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德育模式,地方乡土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等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学校

德育特色,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德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注重树立和提升教育新理念,引领学校破解德育难题、创建德育特色,促进学校德育创新发展,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未成年人的德育管理水平,一是为教师寻求一条教育好学生的方式与方法,二是教师要利用道德实践这块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受教育中明理,在实践中提高,创设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把德育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具有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2016年7月份,我校向县实验办申请了“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这一课题,并于2016年9月顺利开题,在学校及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中,课题研究以最佳的效果顺利进行着。

(一)、进行课题组成员分工,各负其责。

1、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目标和任务。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如下:

组长: 安炜刚 副组长:贾海霞

成员: 鲁二飞 范小娟 周田田 闫咏玲 陈洁 李杨

及全体师生

2、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安炜刚----负责对课题方案审查、研究过程疑难问题进行指导。

贾海霞----负责组织课题组成员拟定实验计划,负责组织实施课题方案,负责召集课题实验人员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与协调管理工作,负责课题组学习研究活动统筹安排并组织实施课题组具体活动。

周田田----负责组织课题组成员拟定实验计划,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做好会议纪录。

李杨、范小娟------负责整理并管理课题相关资料和数据。

课题组全体人员------积累案例,成果展示。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具体实验内容、计划,并在实验班级组织实施。

(二)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1.开展问卷调查。我们组织进行了“七一小学学生德育现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学生的德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了一些共性问题,比如:高年级学生思想相对复杂,有的学生开始进入叛逆期,平日里正面教育活动开展相对不多,在某些方面我们面对的德育教育工作还是很艰巨的。

2.组织并参加课题开题会

2016年9月12日组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会上课题负责人刘小爱做了《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在本次开题报告会上,校长安炜刚对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作了强调,要求大家熟知学校研究的课题,并向课题研究小组积极提供相关资料,同时对课题研究给予肯定。

3.组织并参加课题培训。

自本课题立项后,本课题组成员就紧锣密鼓按计划开始进行研究相关理论的培训,大大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以及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功训练,为更好的进行本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4、课题研究中期成果

(1)、开学第一天,我们组织了新生入学及开学典礼活动。

(2)、开学第一周,进行了开学第一课践行“三爱三节”、争做美德少年升国旗仪式。

(3)、为提高小学生保护文化遗产意识,普及文化遗产知识,9月9日组织我校五年级学生赴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参观文化遗产、以实际行动保护文化遗产”。

(4)、开学第一周是养成教育教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并进行了调查问卷。

(5)、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对全体师生进行系列爱国教育活动。

(6)、十月份是学生卫生行为习惯教育月,对学生进行系列卫生行为习惯教育并进行了教育测试。

(7)、10月13日,建队节到来之际,我们组织了“红临近相约中国梦——听党的话、做好少年”新队员入队仪式。

(10)、十月份,分别组织了“城实守信”、“讲宪法、学宪法”演讲比赛活动,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级比赛。

(11)、重阳节之际,按年级分别组织开展“我为长辈端杯水”、“我为长辈洗一次脚”、“我为长辈做家务”主题班队会活动。

(12)、组织全体师生观看“神舟十一飞天”实况,并开展“学习英雄航天员景海鹏,练就过硬本领,立志报效祖国”主题班队会活动。

(三)建立课题研究微信群,搭建研究平台。由于参与研究的老师不在同一办公室,为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课题组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方便快捷的优势,专门建立了七一小学课题研究微信群,有关课题研究的大事小事都可以在网上交流,有关课题活动的文件可以在群共享里发布下载,为高效且踏实的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方便。

四、存在的问题。

1、作为课题负责人,对于就如何做好课题研究感到迷茫。担心“摸着石头”是否能过河。

2、调研不够到位。自课题开展以来,除了我们开展的

两个问卷调查以外,我们很少深入到实验班级的学生中进行调研,课题小组成员之间也缺乏交流与磋商。

五、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和可预期效果。

1、指导思想

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加强交流和指导,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推向高潮,为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努力。

2、主要措施

⑴、全面有效落实课题研究方案。

加强交流研讨,推进实验班级经验共享。主动进行课题组成员间的交流与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⑵、进行课题收集、整理成果,迎接鉴定验收。⑶、接受专家组的鉴定、验收。并最终形成结题报告。

3、可预期成果

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份。⑵、研究实践过程中形成个案分析、研究论文编辑成集。⑶、活动资料集(文字、照片等)。

七一小学德育课题研究组 2016年10月

第二篇:小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郎溪县实验小学题组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课例研究》是我校在全国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中立项的子课题,2010年申报,20011年通过论证开题。有孙如意校长领衔,李爱国校长负责,教科室主任吴艳翎监督,陈芬组长主持。历经四年,现将有关工作向大家做如实汇报。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价值

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它与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作为当前的教师不可以离开信息教学,不能不善于提炼信息,不能不运用信息,必须在运用和加工信息的同时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当前多媒体与教育教学的整合,使学习和娱乐融合;“网络”更是突破了传统的教室,突破了校园的束缚;“通信”解除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教育工作者全球的信息都可以检索,并可以通过“通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交流活动等;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变单向的、平面的、乏味的教学方式为互动、立体的、开放式教育方式。新的平台给教育教学工作赋予了新的生机,在它的推动下让传统的教学、课程开发、以及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

信息技术为教学教学资源提供了开放式选择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使我们获得极其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为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而欣喜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准确有效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目前网络上信息有“内容量巨大”“获得简单”等优势,但是也存在着“难以处理”的特点。为此,就需要我们科学的、有效的、富于创造性的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和锻炼并积极的进行研究,才能驾驭信息时代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才能不在纷繁的信息海洋中迷失。因此,我们选择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课例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具体细致的研究方法,且通长时间的积累,把信息技术架构下的课堂展现出来。通过课例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优点,推广致用。

本课题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从课例入手,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该课题既与现实教育教学紧密联系,又有开拓的前瞻性,它的研究对于教育教学有着无可限量的作用。

二、中期研究成果

2011年本课题开题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与指导下,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下,我们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1、学校的公开课成为交流研讨的重要场所。新设备的使用促进一批优秀信息技术员的产生。

学校的公开课成为交流研讨最重要场所,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教育教学实施所在,因此我们从学校的教育教学这块入手,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确实通过针对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这一基本点展开研讨。教育不是单一的教,而是让孩子也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研究中,我们研究中对孩子做了调查,通过对孩子们的课堂接受效果考察,通过孩子们的参与互动性来评判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作用。于此同时,我们转变观念,不再是简单的通过几个专家来评析课例,我们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孩子们学习的帮助做出了整理。让孩子发表意见,帮着出谋化策,对孩子提出的好建议好想法要积极采纳并加以表扬和鼓励;对课堂的教育教学研究我们提出了明确的分工,例如每节公开课主授课人应当做什么,记录人保证记录的完整性,调查员搞好孩子们的调研,整理员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课题组长对课题组每个成员的进行监督等等。在研究的经历中确保每个研究的学员能够学到了许多,能够提高了许多,每个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的责任感增加了,研究的意识和目标也更加明确。

“树木的繁茂归功于土地的养育。”我校为了使研究工作有良好的“土壤”,花巨资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设备的添置必然涉及到使用,所以我校展开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员。利用这批优秀的信息技术员,我们带动了全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热潮。在这种交流中增进教师的学习,触发了教师研究的热情,真正的实现了“科研兴教,以教兴研。”的初衷。

通过研究,我们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积累课例研究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课例研究的骨干教师队伍。

2、在互助式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围绕“课例”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经验与模式,让授课教师得到提升,也为其他同行教师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在前期与中期的研究中,我们把优秀的课例进行了整理。有针对性的就课例进行评价与探讨。例如:“我们在朱兆勇老师的课堂中发现了过分依赖课件,对于学生提出

生的想法和老师的课件不一致时就会让老师的教学被动起来„„”

“在张云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中,我们研究发现,该让学生动手的部分,老师也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直接给了学生结果。缺乏动手去操作得到的答案,不能给孩子深刻印象。使孩子缺少了自主探索的乐趣,信息化课堂有各种优点,但是过分依赖它也会造成教学中的遗憾„„”

在课例中明确了优缺点,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根据问题的成因我们分析总结并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将我们的研究汇编成册。这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也是向各兄弟学校、向主课题组展示研究所得的依据。

3、借助校园网、校园论坛、县教育信息网等信息化途径,扩大课题研究的范围,提升研究的层次。

在我课题组对课题的研究中,为了更好的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我们将研究的方向扩大到网络,在网络中将研究的所得公布,让有识之士看到我们的研究。利用网络我们得到了各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为我们的研究打开了新的途径。

例如:在《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例中,我们将老师们的课堂实录上传到我校网站,在网络上听各方面的评价,针对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我们收到了一百多条意见。正是这些研究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使我们的研究得以提升。

我们的研究虽然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课例研究,仿佛该研究拘泥于课堂,但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将它超脱于课堂。真正的做到了将研究进行到底。

4、将研究扩展到学生与家庭中,让学生和家长深入课堂,让学生和家长对我课题组的研究提出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深度。

在课例研究中,我课题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做到了将家长请进课堂,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深入课堂,让家长们看到我们的教学。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提出对我们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不足与优点。从请入家长到研究中这一研究方式中,我们整理了八个班级家长对我们课题做出的评价,将他们的评价汇总反馈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

这一研究方式直接促进了家校联系,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最终实施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

5、研究成果斐然,课题组老师在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获得各种荣誉。例如:课题组老师朱兆勇,在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在全国信息技术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刘贤丽(课题组老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在省级优质课中获奖;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宣城市汉字录入大赛获得市级二等奖;张云老

并利用信息技术应用特长在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市级电脑设计大赛中获得较好名次„„

面对众多的成绩,我们深知不能懈怠,不能骄傲,我们肩负的使命越发沉甸,这越是能激发我们研究的兴趣。我们将更加投入,更加坚定的融入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去。

6、中期研究经历汇编成册。

我们已经将前期的研究整理汇编成册,现将我们的中期研究汇编,我们调动各方面力量将所有研究材料提取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汇编,一方面是将研究资料做到了合理的归纳与整理,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好的方式方法。最后,我们的汇编材料也将成为各个学校的研究工作的范本。

7、问题探讨

纵观前一阶段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我们的研究中也遇到了三大类问题——依赖症(过分的依赖信息技术导致教学的偏执)、浮躁症(研究中对某些问题仅仅只能停留在表面,难激发教师投入深入研究的潜心性)、和疲塌症(除了用制定的规章去约束外,是否可以找到应付疲塌的新方法),面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各种解决的方法与方案,也进行了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研究的路还长,要走的路依然崎岖,所以还希望各界领导,各界人士给予我们再次深入的指导。

我们真诚感谢上级领导和专家对我们的帮助,特别鸣谢刘雍潜教授对我们课题组做出卓绝指导。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界领导的关心下,在我课题组的努力下,我们学校的课题研究必将迈出新的步伐,必将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必将结出累累的硕果。我们的教育教科研工作将成为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三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中期报告[范文模版]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由我校承担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系合肥市立项课题(编号为HJG11110),该课题2011年6月进行立项申请,2012年1月立项,2012年2月举行了隆重的课题开题报告会。开题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全体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努力下,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的要求,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经过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回顾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校老师对新课程标准下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解决学生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学生高效学习率为抓手,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全面提高。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我们倡导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追问“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我的课堂高效吗?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现在更高效的课堂?有没有比现在更有效的教学?”。因此,研究和探索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揭示高效课堂和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对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是指通过对初中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透视,发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无效、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寻找克服这些无效、低效教学行为的策略,积极构建个人研究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教研氛围,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的生态课堂,形成适合我校的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教学的核心命题:学生可持续发展与教学质量。然而,既然名为“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其重心就必然在于一个“效”字。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质量,做到教学效率高、教学效益优、教学效能强,摒除无效以及低效,实现有效进而高效,是本课题所研究的目的所在。

三.课题阶段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可具体化为以下几点: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办学水平。3.让学生想学习,会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使课堂教学良性发展。

5.形成适合我校各学科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二)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初步形成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各学科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9.各学科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五.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以往研究是多以在阶段学习后的考试成绩为唯一教学目标,以单一的知识掌握来衡量教学的有效与否。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所有行为(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组织、教学评价等)是否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与以往只从教师层面进行研究相比较,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师生之间寻找协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身心特点研究入手,关注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创设课堂民主氛围和教师对课堂控制的统一,激活师生双方的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六.课题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2年2月):成立课题组,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采用调查法,对全校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完成阶段研究总结。

2.深入实践阶段(2012年3月—2013年7月):各子课题组初步形成本学科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完成中期报告。

3.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对各组课题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4.总结深化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学案及教案专集,出台学校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

七.课题研究开展的工作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分组进行研究的方式,由每个学科组进行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并从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教师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对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研究,并适时对各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与改进。学校积极为老师们的研究搭建平台,强化校本培训,开展了以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为载体的多种多样的交流研究活动,实施课堂展示,构建有效高效课堂。

1.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有序开展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是合肥市立项课题,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为启动阶段。课题工作组专门召开了课题组工作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初稿形成后,我们再次召开组长会议,在会上各位组长发表了对实验方案的意见,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会后我们结合各位组长的建议,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构建了实施目标体系。本课题共设置了《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政治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七个子课题,分别由学校中层领导或骨干教师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校长室.教导处全员参与。本课题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一子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学期至少二次课题组全体人员参与的研讨会制度,总结各阶段的研究情况,以指导后期的课题研究工作。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2012年2月23日下午,我校隆重举行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市教育局教研室梁华明主任、孙寅生等老师参加了开题报告会,对课题进行了鉴定论证,他们充分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课题的立意、研究的重点以及操作的可行性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课题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2.强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各种因素发挥整体效能的过程,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有效教学理论,通过交流培训深化本课题的理论观念。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课题组先后推荐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论有效教学的特征》、《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有效教学的十二个基本原理》等学习文章,使课题组成员有了可广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了解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课题的管理网络和课题研究例会,组织教师学习.交流这些理论,统一思想,切实做好课题实验的前期理论准备。

3.营造交流氛围,扎实开展研究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学校积极为老师们的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了以有效教学为载体的各种教育研讨.教学研究及每周听评课活动,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营造多种交流氛围,进一步掀起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

2012年3月22日.10月17日二天学校举办教学开放日,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探讨如何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构建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的模式。2012年11月26日,我校组织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八年级物理同课异构活动,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都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广泛搜集资料,深入研讨教材,整合资源,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高效点的把握各有风采,让人领悟到课堂的艺术性,在研讨中大家在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改进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物理课堂。

为扩大我校课题研究活动的成果,展示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激发全校教师钻研业务和投身课改的热情,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我校主办或参加了多次市级以上的教研活动。2012年4月11日,巢湖市2012年中考物理复习研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讨会在黄麓镇中心学校召开。参加2012年中考物理复习研讨会的有市教研室蒋家锁主任、物理教研员邵俊老师和全市三十余位初中毕业班物理老师。首先我校张文革、孙传翠老师给参会者上了复习观摩课,随后参会老师积极参与了评课活动并就中考物理复习进行了经验交流,邵俊老师高度评价了两位上复习观摩课的老师准备充分给大家献上了精彩的复习观摩课,最后蒋家锁主任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这次中考物理复习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希望各位物理老师要瞄准中考方向做好复习工作。中考物理复习研讨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全市中考物理复习工作,提升全市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质量。这样的研讨交流,让更多的教师欣赏了名师的风采,领悟了课改的真谛,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对如何构建生态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多的思考。同年4月,我校许正林老师参加了巢湖市初中思想品德课优质课评选活动,荣获一等奖;吴银芳老师参加了巢湖市首届初中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荣获一等奖,并在进入合肥市的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2年10月23日,我校张文宏老师在安徽省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同时获实验技能操作单项一等奖。2012年12月21日,我校组织了以课题组成员为主的课题研究工作沙龙活动。活动由张文宏主持,要求大家畅所欲言。我校部分中层干部.教研组组长和各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沙龙活动,大家围绕“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这二个核心畅说欲言,气氛相当热烈。杨四清校长希望广大教师要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站在一定的高度,观察教育教学的问题。这次沙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育智慧与教育智慧的碰撞,通过沙龙活动,大家对适合我校的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解决了一些课题研究过程中困扰大家的问题,特别是对导学案的制定、课堂学生活动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间的分配、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行为及有效评价的重要性及作用的认识、课堂中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学习情况重要性、当堂检测的重要性以及课堂中必须想方设法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4.加强科研制度管理,有序推进课题研究。

(1)切实开展教研组和备课组研讨活动,是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我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研讨活动为每周一次。

(2)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载体。依托学校课题研究,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我校每学期组织二次校本课题研究交流活动,主讲人就是一线教师,每人根据自己承担的子课题任务,依据自己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自己实践活动的反思,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习心得,这种活动解决了部分课题研究工作中的困惑,拓宽了大家课题研究的思路,提高了大家学习的主动性。

(3)做好“青蓝工程”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校妥善合理安排“师徒结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对”,做到有计划、有仪式、有过程、有总结。引导青年教师自我设计成才计划,积极开展“青蓝工程”活动。并通过教研沙龙,将校级名师和青年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互动式的专题研讨。并通过听评课,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5.开展课堂实践,构建有效课堂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形成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实施课堂展示,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

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如张文革主任首先带头上课题研究课,一次在全市开设示范课,一次在校内开展同课异构。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围绕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骨干教师的引领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杜绝了低效课堂的出现,不但促进了课题的研究,同时促进了教师群体的集体成长。

6.开展校本调研,研究有效策略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避免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脱节,每学期都开展了全校性的校本调研活动,调研侧重于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分别对各年级进行随堂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通过集体听课保证研究的落实。

2012年12月7日,八年级全体老师在八(2)班召开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会议围绕课堂有效教学,就期中考试成绩及半学期以来的各方面工作情况展开讨论。会议由教导副主任王跃青主持,全体八年级任课老师参加,张文宏副校长出席会议。

2012年12月28日,九年级组全体教师在九(2)班召开了第二次阶段检测质量分析会。会上首先由各科学科带头人对本次期中考试考试成绩进行了数据分析,并以周边学校的成绩进行参照比对,查找问题和不足及下阶段的主要措施,大家纷纷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想法和措施。

八.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大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大提高。近年来,我校教师共发表或获奖论文上百篇,其中合肥市骨干教师谢玉荣《分析中考试题,提高复习效率》在2012年巢湖市中考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论文《中考复习中化学教师如何做》获“全国新课程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征文活动一等奖,《2012年安徽省巢湖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发表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网主办的人教网刊《滴定化学》第38期(2012年第6期)。市级以上展示课、评优课5节,其中张文宏老师在安徽省初中物理实验技能大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获实验操作一等奖、许正林老师获获巢湖市政治评优课一等奖、吴银芳老师获合肥市首届初中数学综合素质大赛二等奖。

2.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成型,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在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深度与效度。这就要求教师在预设教学时,必须留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学习方式与生成状态,必须极力营造民主和谐乐学的教学氛围,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实施当堂练习,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旧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新理念倡导的生命化的课堂。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初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步:指导预习。课前由学生根据教师事先出示的预习案进行自学;通过阶梯性导学达成目标要求;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能提出问题,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提前备课,要精心编制预习案(可以提供自学目标、自学提示、简单练习或材料搜集等)。

第二步:学情反馈。课前教师要抽查了解学生预习中存的问题,了解学情,课前悟课。本阶段的学习活动主要放在课内,即在学生个体活动的基础上集体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个体活动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教师在学生活动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近共性的问题,以学定教。

第三步:互动解疑。师生、生生平等对话,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想方设法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达和表现机会,善于发现学生预习中思维的偏差,重在思维方法的点拨。并灵活调整教学安排,增减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将课本题拓展、引伸,围绕核心知识、主干知识选编补充题。教学要求是: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先学后教,会的不教,以学定教。

第四步:当堂训练。以适量的不同梯度的练习来检测反馈当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按教师提供的课堂练习或作业进行自测自结。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紧张地独立完成,教师视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可安排能力强的学生辅助个别学困生完成训练。

第五步:归纳巩固。师生共同回顾课堂所学内容要点,特别是方法总结。针对反馈情况,布置相应的巩固练习。学生课后整理预习案。

3.提升了校本教研的档次,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我们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开拓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制度建设三位一体的校本研训新途径,建立以“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为中心载体的校本研训制度,增强校本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调动了广大教师参加研训的积极性。

各教研组每周定期安排公开课、听课活动,执教者课后自评反思、听课者点评、骨干教师精评引领,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研究模式。引导教师在课例教学观摩研讨中,使用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工具,进行自我反思、同伴点评、学科带头人引领等研讨活动,促使教师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对教材教法的钻研,促进了教师形成对理论学习的重视和专业成长的紧迫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师适应新课改形势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素质,为学校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课题研究的几点启示

课题研究实施到中期阶段,取得了一些经验性的积累,我们认真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正确的认识和积极地参与是研究开展的动力

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改变传统教学行为的束缚,以积极的态度置身于研究中,才能使课题的研究顺利进行并积极推进。

2.加强管理是课题研究的保证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保证,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制度,加强了管理,使各项研究能得以落实,稳步进行。

3.物质条件的保证是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基础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保证了资金的投入,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为教师配备硬件设施等等,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它对于减轻师生的身心负担,提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基层教师要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挖掘出更多的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来推动有效教学的开展。

今后,我们的努力方向是:

1.进一步丰富、积累研究性学习课例,多出精品课例,做好理论分析,力求出思想、出成果。

2.加强技术指导,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现代教学媒体手段的应用。

3.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策略,尽量减少其局限性。

4.围绕课题,多做些调查研究,争取多出一些有质量的论文。

5.开展课题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建立和完善课题研究的评价方法。

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这一课题定会顺利结题,圆满完成任务,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服务。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2012/12/31

/ 10

第四篇: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德育课题实验方案

一、实验背景

(1)我校位于广东粤北山区,注重以广东特色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班级自主特色活动、主题队会、德育课程活动、课程育人、德育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队伍建设、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阳光30分活动等加大学生道德行为教育,开展德育综合实践教育,效果显著。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现代社会变化加速,缺乏沟通,如师生关系的对立、父母长辈和子女之间的对立,同学之间的对立,再如教育者的道德立场和道德观念受到他们的生活时空的限制,在许多方面确实不适合或不能帮助今天的学生顺利地解决他们的道德难题。在实践中可以看到,有些道德难题对于教育者来说也是新问题,故不能依赖于过去的观念和经验,而应和学生们一道去学习,一起体验尝试解决。现代道德教育应关注受教育者的地位和需要的变化,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否则就会导致道德教育价值的失败。

因此,我们提出“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课题,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广东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地方乡土文化古诗乐韵、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融入体验感恩、关爱、心理健康教育、劳动实践等活动融入德育教育里,加强升华思想品质和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二、实验目的

“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的课题,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韶钢四小德育实效对策研究为目标,努力把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德育模式,地方乡土文化与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榜样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少先队员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关爱教育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古诗乐韵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等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学校德育特色,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德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注重树立和提升教育新理念,引领学校破解德育难题、创建德育特色,促进学校德育创新发展,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未成年人的德育管理水平,一是为教师寻求一条教育好学生的方式与方法,二是教师要利用道德实践这块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受教育中明理,在实践中提高,创设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把德育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具有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意义。

三、实验的理论依据

实现德育的有效性,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目标仍然是我们小学教育需要探索的。本课题借助“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地方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相结合,贫困山区小学与少先队员手拉手关爱活动相结合,古诗乐韵与阳光健康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创新研究为载体,进行教育的方式,阐述教学理念、育人思想和价值观念,使受教育者达到求真求实、学会做人、求知的一种教育方式。又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化自己的行为,实现无痕的德育教育,达到有痕的影响。

同时在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中,探讨、创新、积累提高小学德育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品德等学科课堂教学、学校各项活动和建设德育校园文化等为抓手,开展相应的德育实践研究工作,并对德育的评价进行研究,达到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目标。具体表现为:

1、通过对德育实效的内涵、特征的辨证研究,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对德育实效性的独特认识。

2、通过实践研究,逐步确立和形成一个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符合小学德育规律,具有一定特色的,具有实效的学校德育途径方法体系。

3、在研究进程中,进一步探索德育合力工程,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育人文德育和促进德育人才队伍建设。

四、研究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和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学校为主体,依靠广东特色文化、地方乡土文化、社区相关组织和人才,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改进学校德育教育模式,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扩展地方文化的影响,为我校学生的成长发展创建积极的社会环境,从中探索建构一个学校、家庭、地方社区协同进行学生积极德育教育模式的实践途径、方法和策略,以及在理论上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提供参考,在实践上为科学、规范、有效地推进学校德育教育提供实证依据。努力协调学校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教育,构建学校、家庭、地方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使社会各方面从不同角度都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1、学生目标—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沟通,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有审美情趣的、智能发展好的、有德性的等多方面都有所发展的人,为四有好少年奠定基础。

2、教师目标—教师有专业成长水平和德育创新管理能力,丰富教师人文修养,让工作充满创新,通过实践研究,涌现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

3、学校目标—学校有特色,形成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的鲜明办学艺术,创新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教育的模式,建设新型的书香校园,亮出创新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办学品牌。

五、实验变量

1、实验的自变量:1)组织学生开展有广东特色的活动,并使德育活动与课题密切的联系。2)引导学生参加与德育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在探索德育创新模式。3)鼓励学生从类似的主题出发,班级个人独立进行相关活动。

2、实验的因变量:学生的德育活动、班级德育主题教育、学校组织德育教育活动,学生个体转变。

3、实验的控制变量:同一年级的实验班和对比同一个德育教育主题、年级与年级比,其它年级全面展开。

4、实验对象:。

我校确定全校30个班1445余学生全部参加实验,每一个年级又确定一个班为重点实验班。这种“群体探究”模式,让参与者互相学习、创新德育思路,给师生一个全新的感觉。再者,因为我校的办学条件,学生的家庭环境,师资队伍状况和教学质量均偏上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体教师参与研究。

实验班级三年级(3)班 对比班级三年级(1)班 实验年级一年级 对比年级一年级

实验班级五年级(1)班 对比班级五年级(2)班 全校学生参与实验。

5、课题负责人:校长熊芳梅 肖田(全体教师参与研究)

6、实验时间:2011年3月—2013年7月

六、研究内容:

1、研究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运用学校德育模式创新提高实效性的辨证研究。把“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或学生自主从本地的人才文化、人文历史、设施环境、德育基地、人文社会资源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掘与利用本地区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

2、研究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德育模式---如了解韶钢的生产流程,社区绿化美化环境、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绿色钢城环境卫生、社区拉丁舞、书画、摄影文化艺术活动协会等方面和谐之音也会让学生倍加关注。因此,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家庭社区德育课程资源,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些都将有利于增强学校创新德育的实效性。让学校德育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社区联系起来,直面变化着的生活,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鲜活的德育资源,充分调用家乡的各种德育要素,激活家乡家庭社区德育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使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真正收到实效。

3、研究地方乡土文化与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积极开发乡土德育资源实践创新模式,挖掘本地物产、经济发展等自然、具有乡土性.可开发性、人文性等特点。家乡有秀美山川,如马坝梅花河、韶关浈江、武江、北江、梅花山、马鞍山,朴风情、经济腾飞能让学生津津乐道,倍感自豪;收集马坝客家、乳源瑶族的乡土文化,如,收集客家山歌与瑶胞山歌曲调有什么不同,客家攘豆腐、客家糯米酒的制作方法,乳源瑶族生活文化习俗,学会瑶族舞蹈、会做瑶族吉祥物,及象征的意义。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具有可接近、可感受的特点等。

4、研究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榜样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榜样教育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研究,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把劳模“东元”的精神教育与自我教育实践和常规行为训练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内容。目标是在于培养学生优良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增强道德意志,培养品德践行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锻炼加深思想道德准则的理解,丰富道德情感。请劳模罗东元作事迹报告,把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的榜样教育相结合,找出差距,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开展英语角、我是金话筒、阅读小名星、体育小名星、信息小名星、制作小名星,开展“群星璀璨明星争辉”评价活动。

5、研究关爱教育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关爱教育实践活动中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研究。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实践和常规行为训练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内容。目标是在于培养学生优良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增强道德意志,培养品德践行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锻炼加深思想道德准则的理解,丰富道德情感。

6、研究古诗乐韵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德育模式---校园文化建设中整合因素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研究。例如:“古诗乐韵与阳光健康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是指应用诗情画意的教育方式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千人竖笛与古诗乐韵相结合,试图用这种韵律明快美感,文字流畅自然,内容健康活泼,情趣生动盎然,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优秀诗作形式,从而开展对学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的一种德育教育方法。并且旨在通过大量的普及的诗歌吟诵,把德育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教育目的。以校园人文环境的陶冶、才艺熏陶作为提高德育实效的研究内容。

七、拟解决问题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方式、方法的浅薄单一,我们的德育教育有时只停留在某个点,没有落实到行动,实效性不高。教改实践迫切要求整合多种教育因素,创新德育多途径教育模式,进行德育发展的研究。课题“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对广大教师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将为广大教师整合多种德育元素,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开展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在教育观念、理论指导、途径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思路。我们开展的创新模式德育研究,主要目的是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和途径,构建有效实施学校教育的模式,促进学校德育的深入有效开展,培养学生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关爱,更为培养道德高尚、行为文明的高素质的人才作努力。

八、创新德育模式

构建“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地方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相结合,贫困山区小学与少先队员手拉手关爱活动相结合,古诗乐韵与阳光健康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创新研究为载体,千人竖笛与古诗乐韵相结合进行创新德育教育的模式,努力避免以关注问题为主的消极心理教育的影响,可以较快改变教师的德育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形成一支德育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形成新的办学特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通过探索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教育,学生自主从本地的人才文化、人文历史、设施环境、德育基地、人文社会资源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掘与利用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瑶族风土人情、韶关德育资源、马坝人文历史的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它是在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的一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它除了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乡土性.可开发性、人文性等特点。它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具有可接近、可感受的特点。

九、研究方法

我们进行的多途径创新德育方法的实验,主要采用德育实践实验法、历史文献资料收集法、按照德育体验法模式,劳动实践、运用学校德育模式创新提高实效性的辨证研究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挖掘法、积极开发乡土德育资源实践创新模式、榜样教育中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的研究法、,活动德育渗透教育法、整合元素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的研究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等颁发的有关文件和有关德育教育理论,夯实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基础;调查、收集地域人文教育资源,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筛选、整合,为利用本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打好素材和文字基础。

2、故事演讲法:写广东名人感动人物、讲广东名人故事、说广东乡土特色文化,利用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瑶族风土人情、韶关德育资源、马坝人文历史的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

3、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开展开发和利用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实践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并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指导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分阶段总结开发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具体经验,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以获得可供应用和借鉴的操作性经验和教育理念。

5、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学生德育发展效果进行分析。

6、主题活动法等。本课题研究本着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坚持主题活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生活”的原则,力求充分开发校内外德育资源,努力使“生活处处皆德育”,让德育理念服务于生活、指导生活、提升生活的质量。

十、实施步骤方法 分为四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实验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申请立项,做好实验有关准备工作。搞好思想发动,强化社会参与意识,制定实验方案,调整配备实验教师。建立实验组织是进行实验的保证,提高认识是进行实验的思想基础。我们组织实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请韶关市德育科专家指导,学校熊方梅、郭凤英、肖田、何燕君、十大教研组长等研究人员,使课题研究一开始就置于专家理论指导之下,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编制出实验方案。开展主题教育,接着,学校组织力量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课题组根据意见反,臻于完善,变粗为精。

第二阶段:(2011年7月——2012年7月)实验的初步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开展实验。联系德育活动实践基地,学习本土文化,以本地的人才文化、人文历史、设施环境、德育基地、人文社会资源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以此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掘与利用本地区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它是在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的一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它除了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乡土性.可开发性、人文性等特点。它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具有可接近、可感受的特点。到马坝狮子岩了解历史文化,运用调查、网络文献查阅等方法,辨证研究当前我校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实际效果,提炼、概括德育实效性内在特征。收集广东名人资料,并了解他们的丰功伟绩,分年级段重点进行、感恩教育、关爱教育、礼仪教育,低年级的入学基本礼仪,中年级的孝亲敬长礼仪,高年级的社会交际礼仪等。,从小施以礼仪教育,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乃至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他们将来成人,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最起码的条件和素质。

第三阶段:(2012年7月——2013年2月)实验的深入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德育工作,把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之中,使德育落到实处。这一阶段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地方乡土文化与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榜样教育相结合,少先队员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关爱活动相结合,古诗乐韵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等德育模式的创新,千人竖笛与古诗乐韵相结合,把德育系列活动,培养规范化的行为习惯;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实现环境优化;加强少先队职能工作的力度,实现自身教育的优化;加强社区网络教育,实现育人优化;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实现德育评价的优化。落实完成汇报德育途径方法的实验与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2013年2月——2013年7月)实验总结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成果阶段。一方面继续完善第三阶段的实验,另一方面验证总结、推广成熟经验,扩大实验面。再就是要撰写实验报告,进行系统总结,上报总课题组,请领导、专家评审鉴定,使之能推广应用。

十一、组织分工

课题负责人(校长熊芳梅、肖田、):负责课题申报、策划、培训和研究活动的开展、课题的结题及交流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活动设计::(熊芳梅、肖田、何燕君)课题结合德育少先队活动,设计每一个德育小主题活动实践方案,要有主题、时间、人员、活动目的、活动准备工作、活动过程、活动小结。

课题指导组(书记郭凤英、李群、温洪、):提供课题研究理论保障;策划组织课题培训;研究制定课题方案、计划及活动开展;课题成果的提升;指导督促专题研究等。

课题研究成员(主要研究成员是全校30 名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积极学习课题理论知识,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按时参加课题活动,活动中尽己所能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制定不同学段德育研究计划,撰写个人研究总结、报告。

资料整理组(邹红苗、王莉敏、黄惠莲、顾燕芳、梁斌、吴燕清、李冰):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材料收集:如课题研究计划、总结;教师撰写的德育课例、德育主题案例、德育教育精品教案、典型德育课例、德育教育教学故事;课题培训、活动资料;教师读书活动情况;学生作品、活动;课题获奖情况等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课题活动照片的拍摄、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

十二、预期成果、1.预期成果1)课题开题报告2)论文集3)教案集;4)校本教材5)德育教育主题班会设计选集6)德育模式创新主题活动方案选集7)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方案选集;8)多种因素整合的德育教育模式理论活动研究照片9)德育有效性情况分析报告;10)课题结题报告11)广东乡土文化历史资料与乡土实践活动照片。10)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体会集。11)课题活动成果汇报

2.进度安排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 月)建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组内成员,落实研究任务,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2)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3年3月),依据方案全面实施,对各子课题展开研究。依据研究进展情况,及时组织研讨,注重资料积累。3)总结阶段(2013 年3 月--2013 年 6 月),分析整理实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完成课题总结;构思下阶段的研究,推广研究的成功经验。.十三、经费保障

为了保障学校德育实践健康有序进行下去,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研究意识,扎实创新的开展德育活动,使教育真正收到实效。我们为此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建立德育有关制度:请专家主导课题组人员,各班劳动实践交流计划。及时记好学校德育教育课题实践大事记,收集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感恩教育,到家庭社区德育环境参加体验活动,到地方乡土文化基地劳动实践,请钢城全国劳模罗东元讲努力拼搏、刻苦专研的事迹,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关爱活动相结合,古诗乐韵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等德育模式的创新实施落实,把实施活动的情况定期在书香德育教育电子期刊出,并及时报道,经常通报研究情况。

2、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人员定期与不定期的召开各种类型的研究会议,分析学校前阶段课题研究的情况、总结成绩、商量下阶段工作,及时出台有关实践措施,引领全体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工作。

3、学校还利用校本研训以及各种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学习,如开好行政会、课题组研究会、教师培训会、经验介绍会,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实践、撰写德育教育体会、写论文,多开展了征文比赛活动。

4、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

5、德育活动实践基地的保障,如韶钢关心下一代协会、关爱教育基地、老干科活动中心感恩教育实践基地、绿化园林公司劳动实践基地、马坝狮子岩人文历史考查基地、安全消防实践基地、马鞍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德育教育基地、马坝龙归养老院体验关爱教育基地等。韶关岭南文化考察基地、瑶族风俗实践基地、贫困山区小学关爱教育活动基地的保障。建立完备的档案,有齐全的教育资料,包括图片、影像资料等。

6、每年向韶钢普教中心申报一次课题活动经费,我校的市课题每年每个课题都有一定的活动经费保障,因此,韶钢四小课题组能确保广东省课题的研究经费。(3600元)

7、课题的经费筹措及管理 1.经费筹措:1)教研室和学校重视。教研室和学校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和活动经费,为课题组成员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提供保障;2)领导关心。各级领导为课题组成员参加相关学习和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3)社会支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接受来自社会各届的各种支持。

郧西县实验小学生本教育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德育为首,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德育队伍建设;狠抓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内容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守纪律、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学生,在家做一个有孝心、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明礼仪、知荣辱、守公德的好公民。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着力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身心健康;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巩固和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

(一)强化德育意识

全体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育人意识,各项工作都要以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作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学校生本教育搞好德育工作。

1、注重师德。教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注重师德修养,言传身教,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全校教师要时时实践“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老师是学生的道德书籍”。做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朋友,全心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师爱。

2、加强渗透。除了重视班队会、品德课这一德育主渠道外,要十分重视各学科的渗透教育。学科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丰富的德育因素,做好“两备”(备渗透目标,备渗透过程)、“三结合”(结合学科特点、结合年龄特点、结合年级特点)工作,方法上要讲究科学性,要精心设计。

3、不断总结。加强德育教育研究,学习和创新德育新思路、新方法。特别是针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激活学生主体,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学科教师要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多研究、多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收集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代表性材料,丰富养成教育经验。

(二)规范德育管理

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德育领导,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常规管理工作,坚持家校联系,拓展社会教育。

1、加强队伍建设

⑴、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感,规范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要有责任感,班级管理工作要结合生本教育,认真填写班主任工作手册,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展示、有成果,促进班级建立分组机制、评价机制。

⑵、加强常规检查,完善考评机制。本学期要引导、督促班主任在业务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尽快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同时抓好班务管理工作的考核,采用日检、周检、月检和采用自查、互查、抽查的方法,健全班级管理考评机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2、加强家校联系。不定期举办校级或年级组的家长会。本学期要完善和健全家长学校的工作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从而赢得学生家长更为广泛的信任和支持。

3、加强社会教育。以班级或中队为单位,强化生本德育理念,分年级开展:纪律行为习惯教育(一年级)、卫生行为习惯教育(二年级)、安全行为习惯教育(三年级)、礼仪行为习惯教育(四年级)、学习行为习惯教育(五年级)、“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活动(六年级)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并做好记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活动方式,确保活动时间、人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拓展德育活动 学校德育工作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中。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本学期低学段将从卫生、安全、健康三方面入手,高学段将从礼仪、学习、“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三方面入手,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培育一代新人。

各年级生本德育主题为:

一年级:懂规章、守纪律 二年级:爱环境、讲卫生 三年级:惜时间、守秩序 四年级:明礼仪、讲诚信 五年级:善合作、会学习六年级:守公德、献爱心

1、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⑴、“国旗下的讲话”活动。继续做好每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加强主题教育,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升旗仪式一定要做到服装整齐、精神饱满、举止端庄,唱国歌做到声音响亮。

⑵、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国情教育活动。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同时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好专题教育活动。

⑶、节日活动。利用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小广播等阵地,开展主题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养成教育活动

以班级生本德育活动为载体,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突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内化、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⑴、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学生养成教育以“学生校内、外常规”为内容,要从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站好路队、唱好歌、做好操、扫好地、爱班级、有礼貌等最基本方面抓起。结合学生特点分年级制订阶段目标,通过学习、示范、训练,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⑵、自我教育活动。要让学生成为小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并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

⑶、校园文化教育活动。结合书香校园活动,各班教师要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用好班级、学校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法制教育活动

⑴、普法教育活动。全体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教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促进他们自觉遵纪守法。特别禁止学生进网吧,要与家长联系,每学期不少于10次家访,相互交流,共同配合,做好学生的普法教育工作,坚决杜绝一切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⑵、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教育应警钟长鸣,教师要加强校内、校外的安全教育。校内,教师要防止一切安全隐患,杜绝意外事故发生,学生的学习工具使用、课前准备活动、课堂组织安排、课间活动护导、放学清校、季节性食物中毒及传染病防治等环节要高度重视,责任到人、到位。校外,教师要加强交通法规教育,使学生懂得基本的交通法律法规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人身安全。

(四)养成好习惯,争当十星少年。具体活动要求:

(1)学会生活——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1.热爱祖国,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远大理想。2.爱惜粮食,节约水电,不损坏公物。

3.注重环保,讲个人卫生,每天坚持打扫学校、家庭卫生,不吃零食、不乱丢乱扔废物。

(2)学会求知——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守纪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写字姿势正确,作业认真工整。

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于自主学习,能采取多种方法阅读,善于总结。

3.每天坚持认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多读课外书。

(3)学会做人——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1.诚实,不说谎话,守规则,讲信用,有责任心。

2.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不追逐打闹,遇到挫折不灰心。3.有爱心,懂感恩,尊老爱幼。

(4)学会健体——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做好两操,在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中表现得好。

2.课外不做危险性游戏,不进入危险区。

三、主要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开学安全教育大会

2.开展争当十星少年活动

3.开学常规教育

4.“文明礼貌月”教育活动

5.校外实践活动(啄木鸟行动)6.心理健康教育 四月份:

1.清明节教育活动 2.安全法制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 4.校外实践活动 五月份: 1.跳绳比赛 2.踢毽子比赛 3.心理健康教育

4.校外实践活动(感恩活动)5.心理健康教育 六月份:

1.安全法制讲座 2.学生运动会

3.“六一”儿童节活动 4.心理健康教育 5.校外实践活动 6.各项资料汇总

7.部署“暑期十个一”活动

第五篇:小学数学类活动课内容的开发与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小学数学类活动课内容的开发与研究课题中期评

估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因此,在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数学实践活动课。而且新课程标准中对“实践与综合运用”提出具体要求: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且具有一定挑战和综合性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新的活动课程理念,关于数学活动课内容的开发只有少量的,不成体系的活动方案和教学辅导,没有形成一至三年级的序列。关于教学模式,大多沿袭以前课外活动的形式,活动形式单一,并存在严重的学科化倾向,只重视知识,轻视实践,但到目前为止,对数学活动课教学模式还未得到更大的进展。在实践中优化活动内容,形成一至三年级小学数学活动课完整而科学的活动体系,使我们学校的数学特色更鲜明。教师在这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不断作出调整,并编写相应的学生辅助学习材料,成为数学活动课内容的开发者、参与者和实施者。通过对小学数学类活动课内容的研究,为“小学数学活动课程设置提供系统科学的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即形成一至三年级小学数学活动课完整而科学的活动内容体系和相匹配的活动课方案。从而更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宗旨。

二、研究方法和策略

本课题在研究中综合运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科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数学经验,了解教师的活动课内容的开发意识和水平,为课题深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学习、了解有关活动课内容的开发的最新动态和改革经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出更高的成效服务。

3、行动研究法:在计划—行动—反思--改进—行动的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解决研究中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个案研究法:在内容开发过程中选择一些案例进行个案研究使其不断优化,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将选取一些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三、研究内容和思考

内容是原材料,如何选择内容,选择什么内容?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第一难题,这种课究竟上什么呢?首先我们就不同的阶段结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进行

了多次活动课内容开发的研讨,慢慢找到了感觉,能够把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放在生活的世界来考虑,牢固树立“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活动课的范围”的理念。“在一次沙龙活动时”有人说:数学是游戏,扑克牌、二十四点、骰子、七巧板、魔方„„让学生游戏于数学乐园之中,让他们体验其中的奥妙。于是我们有了《骰子的学问》、《玩数字卡片》、《有趣的七巧板》、《切切拼拼》等活动课。

数学是生活,红绿灯、人民币、包装袋、水票„„

于是我们有了《会说话的数》、《买东西》 等实践活动课,其中《会说话的数》获江苏省案例评比二等奖、常州市课堂比赛一等奖。

数学是艺术,让各种交通标志会说话,使维纳斯雕像令人扑朔迷离;使中国故宫的构图如此的壮观„„让学生们享受数学和艺术美,接受美的熏陶。我们有了《会说话的图形》、《拼出美丽的图画》。

数学是应用,是故事、是问题、是科学、是历史„„做数学 品文化。学生活动时不光需要综合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还用到其它学科知识。如《制作2005年年历卡》就用到了美学知识等。有时根据活动的需要甚至超越于学校现有各门学科课程之外,自然、社会、人,无所不在。例如:我们配合教材年月日设计了《走进年、月、日》,在这节课上学生了解了年、月、日的由来、划分、以及不同的年历的规定,并让学生根据现在社会的发展,假如我能改变历史,自己来定未来的年历,本课涉及了数学、天文、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的教育和能力的发展也是综合的

我们已经相信 哲学家兼数学家笛卡儿说:“对我来说,每一件事都变成数学。”这一句话了,教师已经逐渐树立“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活动的范围”的理念。

形成了内容开发的三个标准:

1、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2、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能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3、内容要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我们逐渐形成了部分科学的并和教材相匹配的一至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内容的系列方案。但现在还是粗糙的,有待精加工。

这里我要说明的是;我们开发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学期都有新开发的内容,使我们的内容更适合变化的学生,使学生和教师有更多的选择的余地,这样内容到现在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为学生在变,教师的观念更先进,资源越来越丰富。

我们的内容是在活动课教学中得到改进和完善的,也就是说我们边进行内容

开发同时边进行的,他们是不能分开的,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好的布料要加上好的样式,才能作成一件漂亮的服装,因此我们的内容要有与此相匹配的课堂教学形式。

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形式时强调活动形式适合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合作、去交流,去探索、去研究。每种活动形式都能反映活动课的特征,即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获得生活体验。一般的形式有:

①实践操作课――配合教材,制作教、学具或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活动。例如,三年级学生利用测量的知识,组织学生在活动课上测量篮球的直径、字典的厚度;利用测量的知识,组织学生在活动课上给同学量体裁衣、量脚买鞋等。

②小课题研究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课题进行研究,例如:一张白纸有多厚?

③阅读交流课――重在指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结合“小学生数学报”等阅读材料,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阅读后的思考、发现、感想和独特的见解。

由于我们对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的实施与研究,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课放任自流,无规范管理和形式单

一、呆板,依然把学生封闭在课堂的状况,使数学活动课深受小学生欢迎,成为小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一门课程。具体达到以下目标:

1、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3、带着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世界,体会数学于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因为数学实践活动只是学生数学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一并将实践活动的经验推广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建构满足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各方面需求的、生动活泼的大教材体系。

因此我们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运用1.增删内容。及时去掉一些失去时代意义的内容,增加、补充、提供一些生活化、科学化、综合化的内容。2.重组改编内容。为了学生能系统思考,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根据学生数

学习的实际情况,把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有时将不同单元相近的内容进行组合;有时改变教材现在的“例题→做一做→巩固→反馈→评价→作业”的编排形式。等方法,充分发掘数学教材本身所蕴含着的教育因素,并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和其他各学科相整合,走综合化发展道路。使教材潜在的、可能的创造力转化为学生显性、现实的创造力;真正使数学教材成为学生乐意学习的有效素材;使学生的数学课堂生活丰富多彩。

学生们用更多的形式表达着自己的思考,如数学日记、数学小报、数学作文等。

三、研究成果和反思。目前我们的成果有三个:

1、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的研究让一位老师参加省比赛获了二等奖,让一位数学老师成为金坛市第一名参加常州比赛获了一等奖,我成为了市学科带头人,他们也渐渐成了学校的业务骨干。

2、学生数学兴趣得到了培养,数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数学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学科课程的学习形式。这不仅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活动的时间灵活,活动的空间广阔,而且没有作业负担,学生完全摆脱了失败的阴影,不仅在活动取得收获和学习取得成功后欢欣鼓舞,单单参加活动本身就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愉悦。因此,学生兴趣很大,逐渐能主动地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主动将数学学习与其它学习结合起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这一年多来实验小学生自办起小报,养成写数学日记的习惯,学生的数学兴趣逐渐高涨。学生自发参加《小学生数学报》上的一些活动,有多位同学获了奖。

3、课题阶段成果推广初见成效。

我们在常州市和金坛市教研室领导的组织下重视了阶段成果的推广,课题组已面向全市开大型活动2次,送课下乡3次,在全市有了较大的影响。但我们也清楚意识到这不是结果,这只是我研究过程中的一个片段,一个符号,活动课内容的开发我们还刚刚起步,我们离活动课内容的开发目标还很远,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1、我们的开发水平还不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提高。

2、大班额实际存在,我们虽然取的了一些直接经验,但我们缺乏对大班额下进行活动课教学的专题研究。

3、继续研究在实践中优化活动内容,形成一至三年级小学数学活动课完整而科学的活动体系,使我们学校的数学特色更鲜明。

4、继续开发和教材相适应的一到三年级数学课外阅读材料。我们将根据教材的内容,组织教师、学生一起收集数学阅读材料,发动学生回去还要和父母一起收集,以便形成一到三年级的序列。

下载七一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一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创新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凌云县实验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基石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 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成立了课题组并加强学习、以此转变教师思想、提高素质。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结合我校实际确立了《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

    中小学动漫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中小学动漫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 中 期 评 估 报 告 临朐县龙泉中学 2013年7月我校申报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大课题的专项课题《中小学动......

    小学生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开题立项 稳步推进1、研究背景课外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习情感、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手......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我们如何给予我们的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的语文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些什么?我认为应该是:“语言习得,打好扎实基础;习惯培......

    农村小学和谐互助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农村小学和谐互助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根据市教科所《关于做好第四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中期调研指导工作的通知》(银教科函[2016]73号)要求,我们对第四届基础教育......

    四会城东小学德育评估报告(推荐)

    四会市东城中学 创建肇庆市小学德育示范学校评估意见 肇庆市“德育示范学校”评估组一行 5 人,于2012年11月9日对四会市城东小学进行“市级德育示范学校”绩效评估。通过听......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中期报告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中期报告 灵武回中 桂文娟 一、课题基本情况 2011年5月,我校语文组申报的中国语文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子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