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培养初中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

时间:2019-05-14 06:3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题:培养初中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题:培养初中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

第一篇:开题:培养初中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

《培养初中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开 题 报 告

沂南县大庄中学 刘海雷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126策略的深入开展,我们惊喜地发现数学课堂上,学生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然而,“热闹非凡”的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爱说话的学生多,认真倾听的学生少;很多同学喜欢自己说,不喜欢倾听别人说;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谁在说,怎么说的,而往往忽略了说的内容,大大影响了交流的质量,成为新策略课堂教学中的一大弊端。

尤其是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思考性逻辑性大占上风之时,老师在高效课堂中占用的讲课时间越来越少,而仍有为数众多的学生不会倾听,这成为了阻碍学生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课题依据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而对初中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

那么什么是倾听呢?倾听就是用心的听。倾听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人类文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借助语言来交流思想、吸收经验。“倾听”又比“听”要更深一个层次:它不但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日本教育界称这种能力为基础学力。现代社会对倾听的要求是: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倾听组合力。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

在小学的数学课标里曾明确规定了要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倾听”的技能,可是初中的现行教材中却未专门设立倾听练习。特别是数学课堂主要以书面练习为主,倾听技能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里是被遗忘的角落,它的后果甚重。尤其是高效课堂的引入更加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老师传授的知识通过倾听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所以倾听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正确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使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课堂或课外)时的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2、通过培养初中学生倾听习惯的研究,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师生、生生交流,“听”的习惯一旦养成,浮躁的课堂气氛也就不复存在了,而且会倾听的学生“说”起来就容易了,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强烈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潜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研究更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四.研究主要概念的含义及分解

初中生: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指初中七、八、九年级的在校学生。数学课堂:班级授课制下的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某些行为方式和心理特点。从行为方式来看,主要包括听、说、读、写、思、问、做等方面。从学习心理状况来看,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感、注意力的指向、持久及集中程度等。

常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

倾听:就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是一种礼貌,也是表示对说话者的人格尊重。倾听习惯:是在教学活动中对来自外界的信息围绕一定的主题(问题)进行思考,并对其做出初步的自我评判的一种隐性心理活动,具有较明显的自主意识和批判精神。

五.研究内容的具体化

1.当前初中生课堂听课状况的调查研究

主要是调查分析初中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听课活动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听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对初中生听课习惯培养的针对性。

除此之外我还要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辅助调查: ①学校因素;②家庭因素;③社会因素。

2.初中生良好听课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听课习惯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对教师来讲,也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渗透的教育目标,对学生来讲,也就是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和创新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这一目标必须全面、具体,就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讲课、看书、说话、交流等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

3.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策略研究

①使数学学习内容贴近生活,使之生活化。②向学生提出数学课堂倾听的要求。③指导学生数学课中正确的倾听姿势。④教给学生数学课堂倾听的正确方法。

⑤对学生的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和能力进行及时评价。⑥增加学生对数学课堂的调控。⑦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⑧利用专项训练使学生倾听能力得到了提高。⑨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的倾听习惯。六.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把我校七、八、九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以七年级阶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听课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将针对这些学生作连续的追踪调查,进行听课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教师把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及对策运用到这部分学生身上,观察所取得的效果,最后运用到全体同学。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的框架必须高屋建瓴,找到课题中最有价值的研究点,制定可操作的研究策略。因此,要求教师要广泛查阅文献,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他们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

②行动研究法:通过实地调研、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获得学生在实验前、中、后的各种差异数据,通过分析整理,对学生的倾听习惯养成进行研究分析。逐步增强教师实施日常倾听习惯教育的能力,形成倾听习惯教育的理想途径、方法与模式,提高倾听习惯教育的实效性。③个案研究法:学生个体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采的,他们彼此间又是有显著差异的。因此,必须重视个体差异,才能有利于进行分层指导,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倾听习惯的优化和发展。实验中要对倾听习惯良好的学生和比较差的学生进行对比,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学生个案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为“培养目标”的达成积累有价值的案例,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④经验总结法:首先,在研究实践中,教师要及时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纠正实验中的偏差,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其次,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使总结出的经验条理化、系统化,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再者,还可以通过参与学校专题讨论会、研讨会、交流会或传、帮、带等活动进行经验的传递和交流,获得反馈信息,再进行反复实践,才会使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七.研究过程

本课题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先期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2月)

提出课题研究申请,成立课题组,确定成员分工,编写实验研究方案,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倾听习惯培养研究,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提高研究水准。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调研(形成数据),通过广泛搜集有效资源,自制、交流、购买、共享扩大我校资源。为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1、问卷调查:建立问卷调查机制,分阶段、分时间、分层次向学生发出调查表。

2、教师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此类课题的学习与培训,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基础,通过“校本培训”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实现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建立有效的课题管理制度:通过研究计划——交流研究——优秀案例——推荐文章——研究成果等流程,落实研究工作。及时记录过程及经验,成果和反思,通过网络,便于教师交流互动,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第二阶段 中期实验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综合开展有效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倾听习惯素养

1、组织实验班,培养倾听习惯良好的的“文明使者”,让他们在全体学生中起示范作用,激发更多的学生加入这个行列。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促进学生倾听素养的提高。

2、成立“倾听习惯培养小记者站”,组织学生收集各种学习资料,经过筛选,宣传,扩大影响。

3、结合学校的调查评比,组织一支公正能干的学生劝导小组,对不文明的言行举止给予及时指正。

4、实验班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和观摩研讨。(注重信息的查找、整理、筛选、应用、交流与共享。)实验班教师研究制定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目标,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全面启动本课题的研究,在这过程中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并不断总结,修正研究思路,推进典型倾听习惯培养经验交流,进行定性评价,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5、运用社区资源开展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链,共同加强倾听习惯教育。创建“家校通”联谊小组,与家长及时沟通。开办“教育沙龙”,促进教师互帮互学。创设多元机制,促进学生倾听习惯健康发展。

6、学校继续开展学习习惯教育活动,重点抓研究管理与评价。研究制定初中学生倾听习惯素养的评价标准及相应的个体行为规范,形成对初中学生的倾听习惯进行实时测评和综合评价。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

研究成果展示,含学生的习惯养成日记、学生作文、习惯养成活动汇报等,教师的书面汇报、论文总结、课堂教学展示等。课题组总结结题,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终结性成果,申请课题成果鉴定,将成果以常规的形式汇编成集,并将研究成果、经验在一定范围内交流、推广。

八.预期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①阶段性成果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的现状调查报告,一份;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的课堂案例,若干份;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的教师论文,每位教师不少于一份; ②最终研究成果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实验报告,一份;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的学生习惯养成心得汇编成册,一份;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档案,若干盒;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一份。2.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实效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在学校内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指导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此课题的研究工作,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打下基础。

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学习品质得到养成,会学习,会主动学习,会创新学习,会合作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得到明显提高,并把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论层次,为兄弟学校提供可行性的经验。

九.人员分工

刘海雷,负责课题研究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及时学习并传达上级及学校的教育科研动态,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形成结题系列材料。

王德现、陈续霞、高夫义、范希涛对课题研究进行具体实施,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现象,用研究的眼光反思教学,形成过程性材料。

第二篇:小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中期报告

小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中期报告

课题组成员:刘辉

实验班级:四年级

一、我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景: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不是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 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失望的叹气,而没有注意别人发言的内容,或者是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同学们在回答问题,他思绪飞扬,心早已飞出课堂;做作业,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他却根本没听进去,依然我行我素。合作学习时,老师的要求还没有说完,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老师的后半句话已经淹没在一片声浪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但是前提是学生的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是教学交流的起点,没有倾听作为保障,交流只是一种空中楼阁,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没有倾听,教学表达就失去了交流中思维的碰撞,反思和融会的所有渠道,交流变成了声音的一种很可怕的事情。

这就让我们教师把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作为重点,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作为课题组的一名成员就要努力在实践过程中寻找适合有效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方法,逐渐端正学生以往不良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以来开展的工作

1、精心做好试验前的调查问卷工作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的前提。为了具体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倾听表现及其原因和动机,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心理,为制定研究计划提供参考,让培养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我在四年级开展了问卷调查,并收回有效问卷51份,收回率100%。

二、统计和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了8个问题。

1、课堂上,你认真听讲吗? 有80%的同学基本能听讲,但偶尔会开小差,而认真听讲的同学只有5%,其余同学则是不认真听讲。

2、课堂上,你什么时候最认真听?

70%的同学老师讲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时候会认真听讲,30%的同学则是老师提问的时候最认真。

3、你认真听的主要原因是:

96%的同学是为了考高分而认真听讲,4%的同学是因为喜欢这门课程而认真听讲。

4、你不专心听老师讲的主要原因是:

70%因为不能控制自己而不专心听讲,有22%的同学是因为自己不喜欢这门功课而不专心听讲。还有8%的同学是因为老师讲的知识自己已经懂了而不听讲。

5、你不专心听同学发言的主要原因是:

有68%的学生是因为自己搞小动作分神而不专心听,有30%的学生因为同学发言声音太小而不认真听。看来,学生发言的表达效果影响了同学听讲的效果。

6、讲评练习或作业时,你的表现是:

讲评练习或作业时,93%是有时听有时不听,7%的同学是不愿意听。

7、小组合作交流时,你的表现是:

只有14%的学生愿意配合参与交流,80%的同学是很少发言,更有6%的同学是不愿意参与。

8、旁边同学上课不专心,你会:

92%的学生会提醒旁边的同学,但还有8%的学生是不理会。

三、调查结论

综合上述问卷调查情况和本班孩子们上课情况,我认为我们四年级的倾听习惯是大多数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有些孩子上课一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从头到尾一刻不停,铅笔弄弄,橡皮玩玩,一节课不知在干什么,班上的祁丽鑫、王明辉等个别孩子就有这一现象。有的学生在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所以就干起了别的事情,还有的学生课堂上举手踊跃,“我……”“我……”声此起彼伏,站起来却一再重复别人的表达,甚至语无伦次、颠三倒

四、答非所问。

二、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一副专心听讲的样子: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其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当老师提问他时,他一句也答不上来,我们班的陈卫生同学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例子。

三、我们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这一现象,在班里较为普遍,当你在课堂上看到有虽然说这是是自然的正常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但如果我们能让孩子尽量避免这一现象频繁性,不是更好吗?

四、调查分析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状?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三条: 其一,学生自身的原因: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顾及别人,不懂得尊重理解别人,也不会吸纳别人的意见。也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自己的学习基础薄弱,有时自己努力认真在听了,听完之后还是一头雾水,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学生就失去信心,害怕去学。其二,教师方面的原因:在平常的听课中,总能发现老师不能倾听学生的发言:有的是学生刚刚说出一部分内容,老师就立刻顺着学生的话说下去;有的是学生发言不够流畅,老师为了赶时间,就打断学生,让其他学生回答,或自己说出答案。其三,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注重让孩子思考、表达,忽视对学生倾听的要求和方法上的指导,与孩子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孩子既不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不会与人合作,不会与人交往。

五、个人今后整改方向

1、由于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的表现欲望比较强,总喜欢自己说,或是和别人抢着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善听者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并且要教给学生一些倾听的方法。如:耐心细致地听完同伴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嘲笑;补充同伴的意见要举手。

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倾听,学生并不买账。教师只有要求明确,孩子才会有目标地听。每个教学环节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带着任务,才会做到用心倾听,去思考别人发言的内容,在听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

3、小学生模仿性强,老师要求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自己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耐心听完学生的回答,并及时指导、评点,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4、及时恰当评价学生和采取激励措施。及时地、正确地、适当地评价学生的倾听表现,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

5.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也要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注意观察学生在家里的倾听情况,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第三篇: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现实背景

我国数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着严重问题,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经过调查发现在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教师对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重视不够,主动开展数学应用教学的意识淡薄,不可否认,在当前的中考、高考制度之下,数学教学无法回避“应试”的要求,不能不考虑学生和家长的现实需要。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学中,沉浸于缜密的几何逻辑推理和代数精妙的运算技巧,热衷于学生打好基础而面对标准化、选择性测试,不关心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发展。但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学生总有一天要离开课堂,走出校门,除了数学工作者(或从事涉及数学知识的工作)之外,绝大部分人都不会与数学专业知识打交道.这样一来,对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最有帮助的就是数学应用意识。

(二)认识到数学教学应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师,又因缺乏足够的教学素材,难以选择数学应用教学的切入点而产生困难。困难在于怎样找背景材料,并做到数学应用教学与以学生基础知识为依托的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参加社会实践较少,生产、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以情境语言为主的数学应用性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四)应用性问题十分广泛,应用方法十分灵活,难以完全把握所有数学应用题的类型。正是因为这些,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感到数学枯燥,认为数学是考试时有用,考完试后无用的东西。有些学生则认为数学是某些成年人精心设计的看他们被绊倒后窃喜的障碍。不断有学生向教师抱怨,除了应付考试、生活中简单的算数及图形的面积和体积,学习数学几乎无用。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我国的中学生在竞赛中屡获金牌,在基础知识掌握、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我们的学生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差距,这反映了我们中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指出::我们现在数学教育不是吸引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而是使学生越学越害怕,感到数学很难。但是数学是可以吸引人的,既然游戏机可以吸引人一天到晚玩,难道我们教育就做不到这个吗?如果我们能做到让学生学一点数学知识,不仅仅是懂得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而且让他们在一定的地方能够用一下数学,在用的当中,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知识是有用的,而更多的是觉得要解决问题的话自己的知识是远远不足的,这样他会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就能更好地学习数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呼唤我们对数学教育进行改革———面向社会,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2、研究意义

传统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的现象。中学生的数学意识淡薄,数学意识亟待提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注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普遍认识到大多数人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领会或理解数学,更主要是为了使用数学,同时,为了培养具有数学化素养的跨世纪人才,当前数学教学正在从以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三大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到以培养数学观念,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培养广泛的数学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可见,发展学生数学意识与数学应用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1.数学学科的性质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成为必要 首先,数学的根本出发点并不是人类思维而是实践,数学是人们为了解决人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数学并不是人类知识殿堂里的空中楼阁,而是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每一次数学思想的突破不仅是人类思维方式的突破,更是人类对自然和自身认识的突破。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体会到人类思维的精妙以外,更应该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数学知识。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不应局限于通常所说的数学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要引导学生把数学学习的过程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的本质就是用数字和符号来描述人类世界,把人类世界中的各种相互关系转化为各个数字或符号之间的关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数学教学看作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对抽象的世界进行解读。抽象使学生难于理解,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抽象具体化,然后让学生学会把具体的问题抽象化,即是数学思维的掌握。具体化的过程就是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过程。所以教师只有先教会让学生应用数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思维。再次,数学作为一门主干课程,与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科学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各个学科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广泛应用性。能够运用数学作工具去解决这些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比如运用数学知识计算物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就成为了基本的工具。所以,教师在教授数学时应该增强学生充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新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2.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成为必要

第一,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活动,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且又有很强使用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视角去观察世界,运用数学知识去认识世界,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第二,数学素养是一个人能力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到其他能力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数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其核心在于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第三,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通过现实数学问题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通过对水资源如何最大利用的计算,促使学生思考人类所面临的水资源紧缺问题,进而联系到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不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解决人类社会问题中具有重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心。这表面看来是给数学教学赋予了太过沉重的任务,实际上却是数学效果的进一步体现和提高。3.教学相长的要求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成为必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己所教授的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进一步学习能力的提高;二是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数学这一门课程并取得好的学业成绩。这是学生们努力学生的结果,但也是教师辛勤工作的成就。另外,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教师也会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到数学的乐趣。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不但促进了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还同时促进了其他方面的提高。4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时代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数学已从幕后走到台前,在很多地方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已成为一种关键性的、普遍适用的、增强能力的技术。数学已渗透到各个领域,由其社会化逐步步入到技术化领域,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是今后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急需的任务。5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新课改的需要

新编《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这就决定了数学不仅是从事生产、生活、学习、研究的基础,而且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加强数学的应用是这场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数学是现实的科学,它属于客观世界,属于社会数学教育应该是现实的数学教育,应该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应该通过具体的问题来传授抽象的数学内容,应该从学习者所经历、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意识,才能显露数学、数学教育的本色。数学知识的应用是近几年数学教改的热点,新编高中数学教材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一,大部分章节的引入都是从实际中提出问题,并且在每节的例题、练习中增加了大量的联系实际的内容。

6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需求 创新思维亦即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或对某种事物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其思维活动的方式不仅善于求同,更善于求异。表现在知识与概念的掌握与理解上,不仅能将新知识概念同化到已有的概念和知识系统中去,而且能利用新知识新概念去改造原有的知识概念;表现在解决问题上,不死套公式,而是融会贯通,善于用简捷适用的方法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表现在创造活动中,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有创新意识,有丰富的创造想像力。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之一。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发展其思维能力,如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和情推理和演绎论证等方面获得发展。特别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坚韧独立、机智果敢、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等创造性人才所具有的优良共性品质。

三、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从整个大范围来看,世界各国课程计划都要求在各年级或多或少的包含有数学应用内容。2.数学应用的教学在各国、各地区的具体做法存在着很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两分法、多分法、混合法、课程内并入法、课程间并入法。3.数学应用的教学,在理论研究与大规模实际操作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还确实存在着各方面的阻力。①来自教学观方面的障碍。很多来自中学和大学的数学教师担心没有足够时间去处理数学应用问题,一些人甚至怀疑,数学在其他科目的应用是否完全属于数学教学的范围。②来自学习者方面的障碍。就考试方面来说,学生习惯于通常的数学考试而不喜欢数学应用考试。这是因为,传统数学的日常任务,诸如计算,很容易被学生抓住某一些诀窍方法,学生能够在这种考试中获得高分数,而数学应用活动,很难把握与操作。③来自教师方面的障碍。数学应用的教学使得教学活动更加复杂,很多教师感到不能灵活自如的对付应用数学的例子,估价学生的成就更加困难。

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近年来,有关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的课题报告已层出不穷,把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于一体,这样就能把学生从封闭的数学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天地中去锻炼,去实践,从而实现数学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做到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学习与借鉴。

2、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清晰度较高,其可行性不容质疑。课题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等亦有一定的成功经验,这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基础。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之路。

3、学校的科研基础保证

我校历来重视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科研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奋斗目标,并完善了教育科研组织机构。几年来,学校先后承担过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已全部顺利结题。可以说,我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4、参加课题研究人员情况

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龙正兵:担任课题组组长,有较强的理论素养。

邓玉德:多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莫大庄: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勤于研究。张义兵: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勤于研究。潘政华: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勤于研究。石晓莉: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勤于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重点和难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犹如他的机体吸收营养,只有他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是不能替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能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只有具备对知识应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知识才可能真正化成学习者自身的素质和实践能力。也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实现数学的真正价值。

2.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源于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那么,数学教材就会变得具体、生动、直观,学生就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我们的数学教学又必将迈向一个新的天地。

3.以数学应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会团结协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合作的工作能力。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当一个生活问题摆在学生的面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数学教学的努力方向。丰富而生动的数学课外活动有助于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通过数学应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思想是对数学概念、方法和理论的本质认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更易于记忆,领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任何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概念的掌握,数学方法的应用,数学理论的建立,无一不是数学思想的体现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唯有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2、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建模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智力参与度,完善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数学。

3、课题研究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难点:通过数学应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预设研究计划,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在整理阶段,对学生实施第二次调查,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处理,便于形成研究结论。

2、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经验。

3、行动研究法 :实施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计划,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的认真预习的习惯。

2、专心听讲的习惯。

3、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4、善于求异和质疑问难的习惯。

5、合作学习的习惯。

6、学以致用的习惯。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以及创新之处

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1)论文集

本课题研究的课题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等的专辑。

(2)每个学期结束时,分别撰写阶段性试验报告,据此形成课题阶段性报告。

(3)上公开研究课,进行听课和评课活动,总结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学习能力的教学设计和教法。

(4)设置一些相关问卷和测试项目,评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得到阶段性成果和有关数据资料。

2、本课题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创新点预期有2处:

(1)在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中,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2)根据影响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因素,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是学生受到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双向转化训练,即:分析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式——解数学问题——回归原实际问题,通过“问题——讨论——探索——发现——应用——创新”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学习习惯。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以课堂为主的实践研究,为此我们将整个课题研究安排为半年,从2016 年 7 月至2017年3月,分三个阶段实施。研究准备(2016.7)

调查摸底,提出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研究实施(2016.8-2017.2)讨论修订方案,明确本实验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每学期初学习钻研、制定计划,探讨全学期实验目标及重点方法等。

以学习、讨论、个人尝试、研究课、相互交流为主要形式,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研究总结(2017.3)

a 资料积累

b写总结报告

c 自测,讨论,总结。

十、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龙正兵:负责课题统筹,组织实施和课题方案、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撰写及资料汇编等工作。

课题组成员邓玉德: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实施阶段小结的撰写及资料汇编等工作。课题组成员莫大庄: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课题组成员张义兵: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课题组成员潘政华: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课题组成员石晓莉: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

十一、参考文献

[1]李建泉,提高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5年01期,P35-36.[2]卢佐康,对数学知识应用的一些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05期,P10-11.[3]陈宏瑶,数学知识应用的数学初探[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P25-26.[4]王重勋,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初探[J],中学数学教学,2001年01期,P17-18.[5]周建忠,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探索[J],江苏教育,1999年12期,P33-35.[6]薛跃波,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促进数学教学改革[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02期,P39.

第四篇: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 题 报 告

冀军平张霜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习惯,就是人和动物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这是相同的场合和反应反复出现的结果。对此,亚里士多德早有定论“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卓越的,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习惯也可理解为惯性,是无法阻挡的一股力量,一旦形成,极固稳定性,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方式,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决定人的命运,历数历代的成功人士,哪一个没有几个可圈可点的习惯在影响着其人生的轨迹,而培根在《论人生》中更明确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教育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必须伴随着老师的身体力行和不懈的强化教育结出硕果。

作为中学的一个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中学生更应重视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也就是习惯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结合自身的体会对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一步研究,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人更加关注,更加重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大店中学学生98.%都是来自于农村,“留守学生”达到了60%,父母中只有一人在家的学生也高达32%。很多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甚至根本无人看管。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无明确的读书目的,学习劲头不足,更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很多时候老师进教室开始讲课,学生才慢条斯理地拿出课本;老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玩得津津有味,至于上课时应该养成的正确习惯,无论老师讲多少遍,也都收效甚微。

通过调查了解,不少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家庭的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课堂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上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

(2)、上课前没有准备好下一节课用具的习惯。(3)、没有做好笔记的正确习惯。(4)、没有认真听讲,专心致志的习惯。(5)、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6)、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生活中不爱清洁卫生的比比皆是,或乱丢乱扔,或蓬头垢面。在思想方面虽继承了农民的朴实,但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影视的影响,性格孤僻暴躁,遇事冲动不计后果。隔代教育的低效性和无人看管学生的随意性,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但我们的老师也注意到,与大量学习习惯差导致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他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甚至有的智商还赶不上那些成绩较差一点的学生,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十分优秀,表现也十分的令人满意,使我们的老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生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及其终身学习,它起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的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我的一种方式,是在其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主动发展的一种保证。

3、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提出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包括一般的读写的习惯。新课程已赋予它更多的内涵,如提问的习惯;多角度思考的习惯;独立钻研、积极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评判教师、教材和他人意见的习惯;互相合作的习惯;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等等。这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新一轮课程实施的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学生上课时的行为心理,通过对学生上课时学习的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通过反复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方法,同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方法。

(2)、研究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的途径。

(3)、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习惯的方法。

(4)、研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的方法。

(5)、研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方法。

(6)、研究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的方法。

(7)、研究培养学生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的方法。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我们的研究思路是先确定研究目标,然后找准研究内容,运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的对本课题进行实地研究,总之,我们要通过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让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有明显的提高的改善,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通过问卷、座谈观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行为习惯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2、行动研究法。

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三﹚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7年3月——2017年4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展开课题论证,申报立项,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2、展开研究:(2017年4月

——2017年9月)一是展开理论研究,丰富、提高、完善对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认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深化实践活动,侧重对学生朗读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作笔记的习惯,大胆质疑的习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听讲的习惯等的研究。组织打印研究成果,在校区内推广。

3、总结阶段:(2017年10月——12月)主要成果是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养成研究报告和相关的论文集。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的概念,是多层面的,它包括传统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的学习习惯。传统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规范、书写整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等常规习惯。而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则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考、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随着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成熟、定型,最终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来提高其修养,完善其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以后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服务。为确保实验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1、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认识到小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对教师自身教学研究是一次提高的机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指导作用。

2、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在课题申请初,我和张霜就制定研究计划,并选定九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课标精神,分学层制定出了优、中、差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法。

3、细化工作措施,扎实开展工作。

(1)查阅文献,网上学习、培训。

为使我们明确课题的目标和任务,在网上观看专题讲座,进行专业引领;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培训。

(2)召开课题现场研讨会,及时交流各自的进展情况。

我们始终以课堂为阵地切实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我们每周组织1-2次常规性教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经验的交流,发现问题,调整计划,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每次活动做到有主题,有记录,有互动,有提升。

(3)细化落实,持之以恒,课堂操练常态化。

学习习惯的训练点多而广,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效果自然不好。我们在进行课题实验时,采取突出重点、齐抓共管、专人巡查、定期汇报的策略,月月有训练重点,科科有训练专项,堂堂有评价反馈,教育者有的放矢,教育效果明显。

同时,我们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还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从认识行为的转化和向行为习惯的转化。其基本过程为:

正确认识——严格训练——形成正确行为——强化训练——形成良好习惯

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我们还突出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及错误的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其过程为:

不良习惯错误——说服教育、适当训练——正确认识——严格训练——正确行为——强化训练——良好习惯

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他们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既需要提高认识,又需要行为矫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

第五篇:开题报告___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楚雄师范学院化生系化学一班王慧2010105110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总量为5万字,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总量为40万字,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才能够达到阅读数量,并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我校教师积极探索课外阅读指导之路,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和问题。一方面大家积极研究和实践如何进一步通过课外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受教育教学时间及空间、家庭教育环境、教师指导策略等方面原因的影响,教师们对如何保持学生的长时阅读兴趣和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一方面寻找更切合“农村小学”实际、更利于让师生接受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形成一系列的指导策略,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摆脱目前的种种制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及能力形成的不利因素,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是探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致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是学生学习的“后勤部”,只有充分补充后勤资源,我们才能在主阵地上操控自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从心底里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是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 “阅读指导策略”、“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活动与阅读习惯”这些重大命题,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三是通过有效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1、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重视提高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符合农村小

学的阅读指导策略;

3、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

4、通过课外阅读策略研究,以点带面,探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5、根据调查,针对实际,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向全校推广试验,营造书香校园。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策略。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对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实效、有推广价值的阅读指导策略。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围绕:

(1)围绕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3)探索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策略;

(4)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阅读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

(5)建设研究型、创新型的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

(一)本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时,研究教师如何在阅读指导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原则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

3、发展性原则。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渗透性原则。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阅读指导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5、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教学规律、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最有效的作用。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我们将组织好科研力量,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以工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全面把握近几年学校课外阅读指导教

学改革的历史进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经验与不足,从而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立论点。

第二、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对学生阅读兴趣、水平的现状调查(涉及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第三、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阅读指导策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推广。

总之,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相结合,实证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研究相结合,强调重点,突出特色,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及实践效益。

(三)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

1、课题申报、审批阶段

学校向课题组提交申请报告,经专家组审查批准后,立项,开始课题实施。

2、研究准备阶段

组织队伍;确立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理论培训;现状调查。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将分别举行多次专题性学术研讨会,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同时不断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并将根据学校课题进展情况,邀请专家对学校的课题开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交流、总结和推广优

秀成果。

4、结题阶段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总课题结题大会。

——经验成果在课外阅读指导实践中推广应用。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

2013年9月—2014年12月

五、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1.在校长直接领导下,教科研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组人员具体操作,发挥教师开拓性,创造性。

2.课题研究的教师要经常进行情况、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并互相交流学习。

3.课题由组长何开富负责,课题组教师参加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成果将以论文、教案、课堂实录的光盘等形式呈现

2013年9月

下载开题:培养初中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题:培养初中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宁城办晗子希望小学 孙圆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

    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开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初中生厌学情绪研究开题报告101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0908938A)《初中生厌学情绪研究》 《开题报告》伊春市西林区第一中学初中生厌学情绪研究开题报告 伊春市西林区......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1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于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

    初中数学课堂《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6321”教学模式》开题报告 贵州省瓮安三中“6321”教学模式课题组 一 、问题的提出 教与学是新《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它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

    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培养和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培养和研究开题报告荣昌初级中学初二语文课题组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并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的心......

    初中生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初中生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组张梅梅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初中生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是经沂南县教育局教科室批准......

    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1一、研究背景初二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成因: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