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召开全市就业创业工作调度会汇报6.7)
薛城区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汇报提纲
薛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今年以来,在市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支持下,薛城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建全省创业型城市为契机,以全民创业促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力度,放大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全区就业创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416人,同比增长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09人,同比增长3%;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20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30人,同比增长4%;各类培训2968人,同比增长4%;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7万元,同比增长106%。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思路,扎实开展创业促就业三大工程 积极破解“资金难、项目难、服务难”等问题,我们进一步实施了“三大创业工程”。一是以加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失业人员创业工程”。建立了薛城经济开发区、浙江产 业园张范区块和鲁南小商品城3个创业孵化基地和20个创业示范基地,为700多名创业人员提供了创业平台和优质服务,对每个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免费提供1-2年的帮扶服务,对孵化成功的继续提供1年的跟踪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在城区临山路集中选择部分店铺,建立了鲁南小商品城创业一条街,由政府提供创业租赁补贴、一次性创业开业补贴,每个创业店铺给予5至10人的就业岗位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人员从事以小商品批发、零售为主的个体经营活动。通过扶持丽姿园商贸公司、枣庄金穗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枣庄金纺印染机械有限公司、巧姐柳编合作社等成功创业,直接带动就业1200余人。二是以创业意识培训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的“大学生创业工程”。建立了三大类102个创业项目库,汇编成册、对外发布,在城区皇冠购物广场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同时通过扶持枣庄仁和职业培训学校、薛城正大计算机培训学校、枣庄德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发挥知识和技能优势,吸纳1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入园创业,实现了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科技型创业。大学生张鹏创建的枣庄德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吸纳30多名大学生和50多名农民工就业。三是以返乡农民工为主的“农民工创业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业,在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来料加工专业村领导 工作小组,实现了区直各部门包镇、包村,目前已与义乌、东阳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带动3000多人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同时积极扶持农村小能人就地创业,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2850余人就业,实现了就地创业带动就业。通过以上工作开展,两年多来全区新增个体经营户1000多个,带动就业2.2万余人。农民工华振在上海松江大学城成功创业,带动200多人就业;农民工赵秀梅创办的“巧姐柳编合作社”,带动本地村民1300多人就业。
(二)落实政策,突出大学生创业引领就业
今年以来,面对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区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狠抓“五个强化”:一是强化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落实。先后建立了张范工业园和皇冠花苑购物广场两个大学生创业园,认定了一批大学生见习基地,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力度。今年以来已为符合条件的18名创业大学生发放一次性开业补贴和租赁补贴9万元,为5名大学生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4万元。三是强化了大学生创业服务。组织126名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建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档案和服务热线电话,举办了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定期走访创业大学生并进行上门服务。四是强化“六个一批”,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今年我区通过机关事业单位招考56名大学生就业一批,向区 内企业推荐60名大学生就业一批,扶持18名大学生创业一批,开展“三支一扶”招聘大学生村官帮扶一批正在组织中,拟组织150名大学生进入见习基地见习一批,向外地企事业单位推介80名大学生就业一批。五是强化大学生就业见习计划的落实。区制定了大学生就业见习方案,确定了10个企事业单位作为大学生见习基地,拟安排150名大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今年以来,我区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3场、采集毕业生就业岗位300多个,通过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共帮助204名毕业生实现了创业就业。
(三)突出重点,积极搭建就业创业载体
一是抓好创业店铺的补贴和扶持。为帮助低收入家庭更好地就业与创业,我区对创业人员租赁店铺进行了全面调查登记,对符合创业补贴条件的及时发放了一次性开业补贴和租赁补贴共计9万元,并对承租户减免了摊位费和物业管理费等相关配套优惠政策。二是完善了创业见习基地。在全区20个创业基地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了2家创业见习基地,提供创业见习岗位105个;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将区仁合职业培训学校等9家民办培训基地纳入大学生创业实训和创业孵化基地,满足了各类创业人员实习要求。三是实施了就业创业场地开发。我区将临山路“鲁南小商品城“和皇冠购物广场确定为失业人员创业一条街和大学生创业园,累计吸引1300多人入园创业和就业。
(四)贴近服务,营造浓厚的就业创业工作氛围 一是开展“春风行动”和每月15日的招聘会推动城乡统筹就业。从元月份开始,先后组织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创业项目、送岗位、送技能、送补贴、送温暖”六送为主要内容的“春风行动”,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和失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就业搭建平台,组织举办了7场大型的就业专场招聘大会,67家用人单位提供工作岗位7420多个,为用人单位招聘各类人员800多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服务。二是围绕全区“城市新门户、物流新枢纽、煤化工新园区、制造业新基地”四新目标,与区委组织部共同组织了企业高技能人才调研活动。先后发放调查问卷1200多份,组织召开座谈会8场,采集了全区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情况,为抓好今后的就业创业服务提供了准确资料,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保障。三是为全区7个镇街和6个社区按优质服务要求配齐了微机等信息化设备,开通了劳动99.3版管理系统,建立了创业就业服务窗口,为各类创业就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咨询、开业指导、税费减免、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创业,截止目前,我区已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64万元,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累计直接扶持创业766人,带动就业3480多人。四是完善 5 创业就业服务机构支持创业就业。对区创业专家专家队伍进行了补充,新增了34个创业项目。
(五)培育主题,着力实施就业创业培训
一是以枣庄市薛城技工学校为载体,大力实施品牌技能培训。枣庄市薛城技工学校于2008年经省人社厅批准成立,为使技工学校发展壮大,我区于2009年开展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建设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名学生在校培训。目前新校区已基本建成,实习车间于年初已投入使用,拟于9月份将学校全部迁入新校区。为展示新校风貌,学校于今年四月份承办了全省“鲁商杯”技能大赛,并在新校区实习车间完成了全部比赛,我校师生一举夺取六个技能单项第一,为我区技能培训争得了荣誉。二是规范创业培训制度。建立了就业创业培训办班计划报告制度、完善了就业创业培训教学质量评估等制度,规范了就业创业培训教学管理。三是在全区开展了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目前,我区已认定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8家。四是组织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自主创业培训和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
(六)开发就业创业项目,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以“用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模式为主,积极开发以“巧姐柳编”和手工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创业就业项目。区成立了来料加工专业村领导小组,建立了包镇、包村工作组,组织各镇街分管领导和20名有创业意愿的人员去浙江考察创业项目,免费组织来料加工专业村经纪人和技术人员培训400多人,并与义乌、东阳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3000多人。目前已形成了来料加工专业村等为代表的一批独具特色的就业创业典型,形成了创业指导与服务相结合,自主创业与就地转移就业相补充,政策与措施相配套的创业就业工作格局。
三、下步打算和措施
下一步我们的就业创业工作将围绕“打牢基础、服务创业、促进就业、加强培训”的思路开展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力度。完善基层劳动就业平台管理功能,打牢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基层平台要按照“促就业、抓保障、搞服务、保稳定、强基础”职能定位开展工作; 二是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主要抓好来料加工专业村项目后续服务工作,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和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三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规范灵活就业形式,拓宽就业渠道,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 的公共就业服务,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高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抓好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见习和自主创业。五是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发挥劳动99.3版就业管理功能,实现公共服务、信息网络的全覆盖。六是服务创业。进一步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进一步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营造鼓励自主创业、帮扶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七是促进就业。继续做好购买公益性岗位工作,优先安排符合岗位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并给予一定的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积极帮助和扶持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且积极求职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八是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继续健全完善培训项目,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培训什么,实行培训补贴方式,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九是抓好劳务品牌建设,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动力转移就业。
二〇一一年六月七日
第二篇:就业工作调度会汇报提纲
薛城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薛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按照《关于召开全市就业工作调度会的通知》要求,下面由我将薛城区劳动就业服务工作汇报如下:
一、就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我局按照年初制定的就业服务工作计划和任务目标,通过抓重点,求创新,造亮点,超额完成了预定的各项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任务,薛城区被山东省确定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区。1至8月份,我区城镇新增就业584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4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220人;劳务输出452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0%。再就业培训148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3%,其中:创业培训38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7%;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32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完成BRT客运专线30名交通协管员公益性岗位的招聘上岗,落实发放就业资金50多万元,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1659人次,累计发放和拨付失业保险基金119万元;为51名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计209万元,发放就业失业证1650本。
二、就业工作具体进展情况
(一)以精细化就业服务为载体,认真开展就业援助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精细化就业服务活动要求,一是克服我区就业服务大厅搬迁带来的影响,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1-
“六台一区”服务标准和“一站式”服务要求,在“快全细优”上下功夫,完成了人员调配和服务岗位设置,努力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和质量。我区全面落实了就业免费服务制度,对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援助进行了实名制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与管理,确保了全区就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二是认真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创建就业服务品牌。1至8月份先后组织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送岗位进镇街招聘会”、“全民创业促就业政策咨询宣传”“技能扶贫招生宣传”等各类就业专项服务活动14场,提供就业岗位8千多个,免费介绍5000多求职者实现了就业,招收50名技能扶贫学生入学,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10800余人次,职业指导、职业介绍5800余人次。三是拓宽就业宣传渠道,在区电视台、《薛城周讯》、政府网站开辟了劳动就业专栏,及时发布就业信息,进一步增强了就业服务的引导、带动和辐射能力。四是积极实施了“三个一千工程”的就业援助。我区加大了推行“一对一帮扶,手挽手消零”的援助服务模式,注重“三类群体”就业援助;购买30个BRT客运专线交通协管员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退伍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推荐26名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到仁合职业学校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把50名“双零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子女招入技工学校免费学习;安置57名在棚户区改造中新出现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在拆迁期间实现了就业,确保了“双零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巩固了动态消零成果。
(二)实施“三大创业工程”,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开展 为推动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我们重点实施了以“三大
创业工程”为主题的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即:一是以服务业和加工业进行创业为主的 “失业人员创业工程”。建立了薛城工业园区、陶庄工业园区、张范工业园区3个创业孵化基地和20个创业示范基地,在区临山路上划出一段沿街店铺,打造了鲁南小商品城“创业一条街”,并设立了鲁南小商品城创业服务办公室。重点扶持丽姿园商贸公司、枣庄金穗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枣庄金纺印染机械有限公司、巧姐柳编合作社等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的创业企业。二是以创业意识培训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的“大学生创业工程”。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发挥知识和技能优势自主创业,重点扶持枣庄仁和职业培训学校、薛城正大计算机培训学校、枣庄德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三是以劳务输出和返乡农民工为主的“农民工创业工程”。围绕我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升级,促进农民工实现就地型创业,重点扶持薛城清华循环农业、枣庄锦山湖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枣庄捷利木业有限公司等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创业企业。通过发挥“三大创业工程”创业带动就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带动全区近万人稳定就业。
(三)加大投入,提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
为提高我区基层平台信息化建设水平,按照市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我们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顺序,上半年对区内4所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改造和升级,为每个平台投资3万元配备了电子显示屏、查询触摸屏、微机、传真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安装了劳动99.3版管理服务软件,将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服务标准、业
务流程和规章制度实施了“三统一”,实现了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网络畅通,提升了就业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在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检查验收中,我区临城街道办事处、陶庄镇、邹坞镇、常庄镇四所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市首批劳动保障机构规范化建设服务平台。
(四)拓宽“两大渠道”,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 我们把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劳务输出规模和经济效益的新突破。一是巩固现有劳务输出基地。薛城区驻沪装卸运输总公司是我区在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发展壮大,每年招用农民工500余人,截止目前已招用区内农民工近5000余人。借鉴驻沪装卸运输总公司经营管理模式,今年又成立了薛城鲁沪港务有限公司、枣庄永成劳务有限公司,以此为依托联系用工单位,多次组织劳务输出考察,洽谈用工意向,有效缓解了我区的就业压力。二是开拓新的劳务输出基地。发挥区劳务输出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关系,带领劳务输出工作人员主动外出寻找市场,东进日照,南下江浙,广泛搜集信息,联系用工单位,开辟了无锡、烟台劳务输出基地,近期已成功为富士康(烟台)公司成功输送30名学生就业。目前已与全国50余家用工单位建立稳固的劳务合作关系,形成了机械加工、电子、服装、工艺、物业管理、汽车运输、装卸、保安等行业劳务大输出格局,全年平均输出劳务人员5300余人,就业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五)突出创业培训,落实好就业培训规划
在就业培训工作中,我们以创业培训为重点,在区就业服务大厅设立了专门报名和培训登记窗口;对报名人员及时组织培训;同时积极抓好职工岗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等就业培训规划的实施,做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今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36期,培训各类人员1485人,其中创业人员386人。为满足我区多层次培训需要,我们在抓好枣庄薛城技工学校培训的同时,联合了枣庄市仁合职业培训学校等多家培训机构,使之成为我区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残疾人等技能培训基地,今年已联合培训2600多人。
(六)抓好四项失业保险政策落实,促进就业工作开展 在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和促就业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四项失业保险政策”的落实。一是协调财政及时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由355元提高到430元;二是做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工作,使用80余万元失业保险基金加强了全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落实了失业保险促就业补贴政策;三是积极做好援企稳岗工作,为区内7家失业动态监测企业和监测人员分别配备1台高性能电脑,发放500元工作补贴;为12家困难企业落实了缓缴社会保险费6万余元,为3家企业900多名职工落实社保补贴48万元,稳定了企业职工队伍并保证了不裁员或少裁员。四是全力抓好区内7家企业失业动态监测的组织工作,构建了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建立了失业动态监测报告制度,为上级业务部门和政府部门全面掌握企业用工有关情况及时提供了真实监测数据。
(七)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提高就业资金使用效率。为确保就业资金发挥促就业的作用,全面发挥政策促进
就业的效应,我们对每个享受就业政策的人员进行了实名制管理,先后为163名职工落实社保补贴51.62万元、为5户名创业职工落实创业租赁补贴1.5万元、为51名职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9万无、累计减免各类税费0.24万元。在落实就业政策时,我们加强对补贴对象的审核、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实行公开公示制度,畅通政策落实渠道,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下步工作打算
尽管我们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步我们将以全省创建创业型城市和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区为契机,按照“2334”就业服务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各项就业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就业服务任务目标。
(一)进一步推动全省创建创业型城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区的“两项”工作。一是按照创业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有创业意向者提供集创业项目、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和后续服务“四位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充实完善“两库一网”服务内容,认真开展创业助推1+3活动,抓好3个创业孵化基地、20个创业示范基地和“创业一条街”工作的落实,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对创业带动就业的推动作用,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二是进一步健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四个转变”,实施品牌战略,继续做大做强“薛城轮胎吊司机”劳务品牌,培育“薛城巧姐柳编”等新的劳务品牌,加快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普通型”向“品牌型”的转变。
(二)实施“三大创业工程”,推动全民创业促就业。抓好“失业人员创业工程”、“大学生创业工程”“农民工创业工程”的实施,打造鲁南小商品城“创业一条街”,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三)做好“三类群体”就业帮扶。抓好高校毕业生、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三类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安置,通过政策扶持稳定就业,确保“双零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巩固动态消零成果。
(四)突出“四项工作”重点,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一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一站式”服务,加快基层平台建设,升级联通全区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服务标准、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三统一”,使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网络畅通。二是全力做好就业培训工作,强化培训与就业的结合,实现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三是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和促就业工作,抓好失业动态监测的组织工作,用好援企稳岗政策,做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工作,确保全区企业职工就业稳定。四是保持就业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做好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创业补贴、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的申报审核,加强对补贴对象的审核、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实行公开公示制度,畅通政策落实渠道,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四日
第三篇:纪检监察工作调度会汇报材料
中共化稍营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谋划
一、2007年工作情况和主要做法
2007年,我们化稍营镇纪委在县纪委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全镇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1、坚持不懈抓好“两提一优”、不断强化机关效能建设镇党委制定印发了化稍营镇“两提一优”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纪检、组织、宣传、农经、“两办”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三个专门工作小组,即提高工作水平组,提升服务质量组和优化发展环境组。同时制定了周督促、月调度、半年总结制度。
(1)在逢会必学的同时举办副科以上领导培训班12次,一般干部和驻镇单位负责人培训班6次,培训人数180多人,参训率95%。培训内容主要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关于“八荣八耻”“八个良好风气”的论述。
(2)组织镇村干部到怀安县左卫镇、下花园区花园乡等先进乡镇参观学习2次,从而大大提高了镇村干部的工作水平。二村党支部书记张彦明在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投资38万元在奶牛场建起了奶站,成为蒙牛集团奶站收购点,奶牛由2006年的200头发展到278头,使奶牛场成为科学完整配套的生产线;土洞村投资32万元建起了占地50亩的蘑菇大棚,成为阳原东部最大的 1
食用菌栽培中心。
(3)建立健全了首问责任制,推出民政、土地、城建、有线电视、信访服务中心全天候接待群众制度,并设立举报箱,定期开启,对于群众不满意的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曝光,直至党政纪处理。经调查测评,群众对镇直各有关部门的满意率为98%,无一因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问题引起上访的。
(4)镇党委政府出台了《化稍营镇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化稍营镇外商投资兴业优惠办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年共引进外资300多万元,其中市外资金1450万元,招商项目22个。
2、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规范
一是在去年全面清理行政权力的基础上,对职权目录编制和流程图制定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对涉及人员调动、新增项目、不适应的或重叠的项目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整合,制作成1.5米×4米的4块大展牌。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二是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种粮直补、农村低保、合作医疗、公益事业投资、人事变动等热点、难点问题实行动态管理,在党务政务公开栏上随时公开。
三是制定了化稍营镇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预先审查制度、响应制度、考核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全镇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逐步走上了自我检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良性循环的轨道。
3、大力强化主题教育
根据阳办字(2007)20号文件《关于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的通知,结合全镇开展的“两提一优”活动,我们一是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专题集中学习,内
容是以文件中所列内容为主。二是抽调50名镇干部深入22个村开展“访民思勤廉,为民办实事”活动,为60名生活特困户办理了农村低保,抢修防洪防汛工程16处,调解邻里纠纷68件(起),为农民联系优质化肥540吨,除草剂、农药3600斤,咨询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难题268个。三是深入学习贯彻中纪委7号文件精神,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五是自下而上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评出镇先进个人5人,上报县级的1人。四是组织召开了镇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六是组织镇领导班子成员观看了《内蒙古第一贪》《居安思危》(苏联共产党的历史教训)等警示教育片并召开了座谈会,对领导干部开展了警示教育。
4、案件检查工作
全年完成案件2件,四村党员高德勇打架斗殴伤人意外致死触犯刑律,被开除党籍;泥河湾村党员陈福海无证生育二胎,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5、信访工作
进一步强化信访接待制度,强化信访服务中心建设,全年信访案件共接待33件,完成33件,结案率为100%。
6、专项治理工作
为了形成专项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我们专门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制定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群众积极参与、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组织的工作机制.2007年,共对农口扶贫资金、财政种粮直补资金、商业流通领域、中小学收费、农村低保五个主要项目进行检查、审计。督促财政所真正建立专项资金专户,专人负责封闭运行,从根源上杜绝了提现挪用等现象的发生。并纪正了个别村周转畜不到位的现象。对
中小学收费问题,镇组织有关部门组成活动团,采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走访学生家长等方式,建立教育明白收费政策提醒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各中小学的收费行为。
7、民主评议工作
2007年,我们围绕经济发展软环境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对两所中心校、一所中学、一所医院和各村书记、主任的工作开展评议,评议方法主要是服务对象评议、暗访评议、考核评议和公开评议。先后发放满意度问卷1300多张,随机打电话600多户,召开群众测评会3次,走访学生家长300多户,暗访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出院患者和有关农民群众800多人次,评出优等服务人员28人,优等服务单位、村24个。化稍营医院在建立农村医保制度后,业务大增,但个别医生为增加业务,给患者开好药、贵药,变相加重了患者负担。为扭转这一现象,我们督促医院实行了患者用药公开自愿制度、药价公示制度、低保患者用药不与业务挂钩制度等。总之,通过评议,促进了各参评部门主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两提一优”和“主题教育”活动需进一步加强和巩固;
2、在农村真正形成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制;
3、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需进一步科学化、实际化。
三、2008年工作计划和主要措施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做好2008年的工作,用反腐倡廉的丰硕成果迎接奥运会的到来,意义重大而非凡。为此,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
重预防的方针,为全镇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1、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利用以会代训、专门办班等形式,针对党员干部思想和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坚持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2、全面加强、领导干部和机关作风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协助镇党委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努力促进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3、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种粮直补、医疗保险、公益事业投资、人事变动等热点、难点问题继续实行动态管理,开通政风行风热线,电话为7306380.4、继续强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5、保持查办案件的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信访举报工作,拓宽案件线索渠道,努力完成县纪委指导任务。
总之,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努力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深化源头治理工作,力促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12月10日
第四篇:2015第一季度工作调度会汇报材料
2015第一季度工作调度会汇报材料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市中医医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医院改革步伐,以精品化医院建设为统领,加快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人事制度、干部聘用、绩效分配等重点工作,制定计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具体如下: 一. 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科学制定本工作计划 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推进15年各项工作,医院相继召开了2014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职工代表大会、领导班子专题会等,全面回顾总结去年的工作,深刻分析医院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广泛听取广大干部职工民意,讨论审议本财务预决算计划,研究制定新一年医院工作计划等,确定以“加大改革力度,创新管理思路、突出学科建设、打造精品工程、转变营销理念,谋求跨越发展”为发展战略;以“强化全方位的内涵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以“全面综合目标责任 制绩效考核”为手段;以十一项重点工作为抓手,谋篇布局,开创15年工作新局面的总体工作思路。三月份,医院已全面启动各项工作,开启了全年工作的新征程。
(二)顺利完成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 根据《烟台市市直卫生系统领导(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等,经报请市卫计委同意,我院自本年3月5日开始,在全院开展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方案》草案经院党委会充分的酝酿讨论后,经医院第五届二十次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审议通过。竞岗前,经深入宣传发动,全院干部职工153人踊跃自荐,经审核共有143人参加此次138个中层职位的竞争上岗。通过划分评议组,召开民主测评会,推荐考评委职工代表,竞争演讲,无记名投票,市卫计工委派专人到会列席参加、现场指导、全程监督等,确保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民主推荐的结果公平、公正、真实、准确。本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行政职能科室共有31人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其中聘任正职15人;聘任副职16人。临床医技科室共有59人走上中层领导岗位,护士长23人;副护士长9人,其中有2名群众威信高、业务技术扎实、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并在民主推荐、谈话考察等综合评价中成绩优异的派遣护士被选拔为副护士长,这也是医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胆尝试与探索。这次竞争上岗工作,是在市卫计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开展的,经精心组织,精细管控,全程监督,得以顺利完成。其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推动了医院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为医院今后的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行,奠定坚实基础。二. 第二季度重点工作
第五篇:调度会汇报材料
宜春学院承办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排球比赛
场馆及设施改造工作情况的汇报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以下简称“七城会”)将于2011年在我省举行。经“七城会”执委会研究决定,宜春市人民政府和宜春学院承办排球(U20)比赛工作。宜春学院负责排球比赛场馆设施、器材及功能用房的准备工作。自宜春学院与江西省人民政府、“七城会”执委会签订委托承办工作责任书以来,先后做了一系列的工作。现将近期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承办这次比赛工作的重要意义,专门召开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多次研究部署工作责任书中的有关事宜,成立了以校长姚电为组长,副校长徐迪祥、校纪委书记彭外生为副组长,校总务处、审计处、财务处、保卫处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宜春学院承办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排球比赛工作领导小组,并落实具体工作职责。自成立工作小组以来,校领导多次召开专项会议研究讨论体育馆的维修及改造工作,并组织相关人员7次到体育馆进行现场办公,对体育馆内的地板、墙壁、灯光、音响、显示屏等比赛设施进行了逐一排查和论证。
二、制定周密的比赛场馆、设施及功能房的改造方案(附件2)。根据分工要求,场馆改造负责人首先对体育馆进行了先期的调研工作,然后组织人员进行细致地讨论,最后制定周密的体育馆改造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照时间表进行维修和改造工作。8月30日,完成了对体育馆、训练馆顶棚漏水、屋面漏水、卫生间渗水的维修改造;11月15日比赛场馆所需的灯光、显示屏、扩声系统等设备报请宜春市政府采购办进行招标;各功能用房已经得到确认,11月25日完成了媒体工作间、网络机房等功能用房的网络信息系统改造;11月30日完成了体育馆地板、墙面粉刷的维修改造。
三、筹措专项资金,保障场馆改造的如期完成。为了保障比赛场馆、设施及功能房改造的顺利进行,学校主要领导及领导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了多渠道的专项资金筹措工作。一方面努力争取以获得省、市政府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学校自身也拿出专项资金,填补场馆改造资金的缺口。尽管在改造工作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但在专项资金的保障下,整个工作并没有受到影响。
四、纳入学校督导工作内容,保障专项工作顺利进行。为保障比赛场馆维修和改造工作的落实,学校将比赛场馆改造工作作为一项专项内容纳入学校督导工作范畴,定期对比赛场馆的维修及改造工作进行检查,并在全校进行通报,确保改造工作按进度如期进行。
五、需要协调或解决的几个问题。
1)派专家对排球网柱的安装标准进行确认。
2)体育馆内电子显示屏是否需要配备排球专用软件。
3)由于承担比赛的特殊性(由宜春市政府和宜春学院两家单位共同承担),恳请执委会进一步做好两家单位的协调工作。
宜春学院
2010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