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同志在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XX同志在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两会”刚刚结束,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主要是贯彻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市十三届人大一次全会精神,总结过去,表彰先进,研究部署2008年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推动全市企业掀起踊跃冲击资本市场的新浪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上市工作。市委书记XX同志在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的讲话中指出,“要抓住当前国家积极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性机遇,推动更多的民营企业上市”。市委副书记、市长XX同志会前专门听取上市工作情况汇报,并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把企业上市作为当前组织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进一步创新思路,优化服务,一着不让地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同时希望全市广大企业“弘扬'三创'精神,通过上市推动制度机制创新,加快做强做大步伐”。罗书记、丁市长对上市工作的重要指示,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这里,我谈两点意见:
一、全市企业上市已经步入健康持续的发展快车道
去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紧紧把握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机遇,高度重视、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不失时机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主要表现为“三个翻番、一个提高”:和2006年相比,2007年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呈现总量、增量、储量全面翻番的良好态势。一是总量翻番。这一轮国家资本市场回暖以来,我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从2006年10月东源电器成功上市到去年8月通富微电成功上市,仅用了不足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上市企业总量翻番;2007底全市上市企业总量已达11家,实现了赶超常州,跃居全省第4位;二是增量翻番。2006年全市新增上市企业2家,2007年全市新增上市企业4家,实现了年度增量的翻番;三是储量翻番。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后备资源的培育,2007年底全市进入上市轨道的企业数达30家,其中已向证监会提交首发申请的企业有2家,入轨企业数和2006年底相比实现了翻番,形成了梯次冲击资本市场的格局。和2006年相比,证券化率有了大幅提高。2007年底我市证券化率达46.1%,比2006年底提高了29.3个百分点。
成绩来自于艰辛的工作。2007年,全市企业上市的工作思路在探索中不断明晰,工作重点在推进中不断突出,工作举措在落实中不断创新,有效实现了“四个转变”:
一是组织领导从一般号召为主向健全体系和具体协调并重转变。各级党委、政府从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高度来认识企业上市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年初,参照市里模式,各县(市、区)纷纷建立了上市工作领导机构和上市工作班子,迅速形成了上下衔接、沟通顺畅的企业上市工作组织体系。市上市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正常,按季度召开例会,分析形势,部署工作。通州、如皋、海安等地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召开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动员会,对上市工
作亲自关心、亲自过问、亲自发动,真正做到了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各地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对上市工作一抓在手、具体协调,有的领导深入一线,对进入上市轨道企业的上市计划逐家把脉,现场摸排问题,为企业上市排除障碍、化解矛盾。
二是工作方式从压力传导为主向压力传导和政策引导并重转变。年初,市县两级政府从早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制订了考核评比办法,及时把工作压力传导到基层和企业。在此基础上,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研究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激励办法,引导企业主动上市、加快上市。继《关于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若干政策》之后,去年11月,十二届市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对新申报并于2008年底前成功上市的企业,在执行通政发[2006]67号文的同时,实行税收补贴、垫付前期费用、奖励有功人员、保障项目用地等阶段性的特殊政策和措施,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加快工作进程,力争早上快上。去年以来,市政府兑现了对东源电器等6家新上市企业的奖励政策。同时,大部分县(市)参照市区的做法,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出台了相关政策,有的力度比市里还要大。这些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兑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反响,进一步调动了企业上市的积极性,加快了我市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的步伐。
三是推进策略从面上发动为主向全面发动和突出重点并重转变。一方面,针对社会上特别是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的情况,继续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度、多层次开展了宣传发
动。市上市办多次邀请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等一批权威专家来通,为政府部门负责同志和企业家讲授企业上市相关业务知识,扩大了对企业上市政策和意义的知晓面,形成了有利于企业上市的良好社会氛围。通州市举办了以“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做大做强企业规模”为主题的企业家沙龙活动;如皋市开办了“拟上市企业负责人复旦培训班”;海安县组织对近30家企业负责人进行资本市场与企业发展专题培训;启东、海门等市通过座谈会、培训班、上市工作推进会等形式,激发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发展壮大的热情和决心。另一方面,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发动的同时,后续工作逐步向盈利好、品牌好、产品好、成长性好、有意向等“四好一有”企业聚焦,重点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提高上市的积极性,不少企业从一开始的被动甚至抵制的态度转变为目前的积极主动要求上市、全力以赴筹备上市。海门市有1家企业主动放弃原来享受的福利企业的优惠政策,果断地开始做上市。各地对进入上市轨道的企业,通过落实专人跟踪或派驻工作小组等形式,开展点对点服务,帮助企业按照程序扎实推进上市工作,取得了很多突破。
四是工作力量从单兵突进为主向专门队伍和部门联动并重转变。上市工作专业性强,过去工作推动主要以上市办为主。随着上市工作的全面推进,指导服务企业上市的任务越来越重,仅凭上市办有限力量显然不能解决问题,迫切需要相关部门的整体联动。市各相关部门特别上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把服务企业上市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条主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企业上市排忧解难、献计献策,形成了部门服务企业上市的工作合力。市财政局、国土局、外经贸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主动对企业上市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及时为企业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市地税局、环保局等部门专门制订了支持企业上市的有关措施,助推企业上市。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良好进展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市上下特别是在座各位的大量心血。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高点定位,狠抓关键,奋力实现企业上市工作新突破
2008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企业上市工作乘势而上、强势突破的关键之年。我市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把握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企业上市工作“321”的奋斗目标,鼓励、扶持条件成熟的企业改制重组,推动优势企业、高科技企业尽快与资本市场接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不断提升企业素质,努力扩大直接融资,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劲的资金支持和有力的制度保障。
围绕上述要求,今年全市企业上市工作要做到“三个聚焦”:
一是目标要聚焦。2006年底我们提出了全市企业上市工作的近期目标是“321”,即通过3年努力,全市上市公司总量确保
超过20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力争超过100亿元,同时,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今年是实施三年计划的第二年,也是实现“321”目标的关键阶段,必须从早部署,从紧落实,从快推进。我们反复研究提出了自我加压的目标,就是今年全市上市企业力争新增9家,总量达到20家,提前一年实现上市企业总量的既定目标。为此,今年全市企业上市工作要紧紧围绕上市企业总量提前一年突破20家的奋斗目标不放松,以县(市、区)为单位努力实现企业上市工作“123”,即每个县(市、区)确保新增上市企业不少于1家,除此之外新增提交首发申请的企业2家,并动态保持进入上市轨道的企业达到3家的常数(不含提交首发申请的上报企业)。之所以提“123”的目标,一是着眼于在国家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新形势下引导企业更好地开辟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去年以来国家频繁调整利率和准备金率,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今年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产生的乘数效应,必然会加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但是,与此同时国家从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出发,继续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不断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针对国家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面一放一收的政策导向,我们要立足于应对国家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新挑战、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新机遇,坚持趋利避害,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在银行信贷政策从紧的环境下开辟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新渠道,为区域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不竭的资金来源。二是着眼于为实现我市企业上市
工作加快融入苏南积聚后劲。推动企业上市不仅是一种融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推动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企业成功上市改善的不仅仅是资金供给状况,同时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在素质。因此,企业上市工作能不能率先融入苏南,是我市经济素质和区域竞争力能否融入苏南的重要因素。目前,从存量看,苏南南京、无锡、苏州已有上市公司数分别为50家、38家、27家,和我市相比优势明显;从后劲看,这两年苏南很多地方和我市一样,高度重视拟上市企业的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充足,发展的后劲十分强劲。仅镇江丹阳一个县级市目前进入上市轨道的企业就已达10多家。对此,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在稍纵即逝的机遇面前埋头苦干,力争创造出更好的成绩,加快培育资本市场的“南通板块”,加快上市工作率先融入苏南的步伐。三是着眼于为如期或提前实现“321”目标夯实基础。围绕“321”的奋斗目标,去年全市上市工作开局良好,上市公司数、资本市场融资额实现了总量过半,但是,全面实现“321”目标,意味着2009年底全市上市公司数、资本市场融资额要在2007年底的基础上实现翻番,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今年提出“123”的目标,既和“321”的大目标相衔接,又立足于现有工作基础,体现2008年的阶段性要求;既强调即期效应,确保每个县都有1家企业上市,又强调持续发展,对提出首发申请和进入轨道的企业数提出要求,为明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推动企业上市工作持续突破打好基础。各地各部门
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把目标聚焦到“123”,并根据各自实际,进一步细化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真正做到干有方向,做有标准,查有依据。围绕年度目标,要进一步加强考核,今年上市工作考核在具体操作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一是考核的目标更加细化,由简单考核进入上市轨道的企业数细化为分阶段的工作进度考核,根据工作推进的实际情况计分;二是考核的重点更加明确,在进度考核中增加对通过首发审核和提交首发申请的企业的分值;三是考核的办法更加严密,在“123”中实行梯度“一票否决制”,就是说尽管提交首发申请的企业超过2家,但如果没有1家企业上市,不能得分;尽管进入轨道的企业超过3家,但在通过首发审核和提交首发材料上没有突破,也不能得分。
二是重点要聚焦。围绕“123”的年度目标,各地各部门要把上市工作的推进聚焦到抓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群体上来。一是聚焦重点企业。要把进入轨道的企业作为第一梯队,通过点对点的工作,全力以赴组织推进、谋求突破。特别是对20家条件较为成熟的企业,确保今年6月底、个别企业确有特殊情况须于8月底前提交申报材料,各县(市、区)一定要由专人跟踪,督促企业和中介机构抓紧推进,确保按序时顺利完成上市目标。要密切关注国家开通创业板的相关政策信息,研判创业板与中小板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差异,排摸我市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在创业板开通后取得区域性率先优势。按照“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梯次推进的要求,继续加大对盈利好、品牌好、产品好、成长性好、有意向等“四好一有”企业的动态管理,不断壮大上市后备资源。二是聚焦重点环节。各地各部门特别是上市办要通过细化流程、挂图作战,扣节点、抓序时、轧进度,突出股改、辅导备案、中介机构进场、编制申报材料、券商内核、辅导验收、提交申报材料等七个重点环节,推动工作一项一项突破。要坚持好中求快,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力求加快节奏,相关的环节能够并联推进的就并联推进。三是抓重点群体。要高度重视资本运作人才队伍特别是重点群体的教育、培训和监管。继续通过沙龙、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创造性地开展拟上市企业董事长的培训,帮助他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熟悉和掌握资本市场的规则,加快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和工作创新。切实抓好拟上市企业董秘这支队伍建设,提高董秘的职业化水平。同时,加强与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联系,通过组织拟上市企业对中介机构服务情况的调研性评比等方式,争取他们在力量安排上对南通企业给予倾斜。
三是服务要聚焦。从本质上讲,企业是上市的主体;但是从现阶段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水平看,政府要当好服务企业上市的工作主体。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服务,支持好、辅导好、推动好企业上市工作。一要提供完善的政策服务。把握政策导向,完善政策体系,狠抓政策落实,促进要素资源向上市企业倾斜。针对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征,要立足于从早从紧,加快上市,抢占先机,赢得主动,避免因政策收紧而出现
不必要的折腾。市里近两年来两次出台了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总体上的导向是鼓励企业尽快上市。这些政策含金量很高,各地各部门一要宣传到位,让企业特别是有冲刺可能的企业知晓政策,熟悉政策,激发他们抓住机遇,奋力冲刺,力争早上快上;二要落实到位,对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及时兑现政策,发挥政策的示范带动效应。对面向市区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通州等县(市)已明确参照执行,其他各县(市)根据条件,认真研究,尽可能也要参照执行。二要提供精细的过程服务。要从过会这一上市终端环节“回头看”,全面分析和梳理影响过会的主要原因有哪几类,推进企业上市过程需要重点把握的环节有哪些,哪些环节的工作可以统筹安排、同步推进,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制订上市计划,设计上市流程,以精细化的过程性服务帮助企业避免盲目、避免反复、避免走弯路,提高企业上市工作的效率。针对企业和券商之间不对称的关系,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对券商和中介机构的引导,切实解决好当前有些保荐机构因业务繁忙造成首发申请保荐材料质量不高,因制作粗糙造成审核速度慢、过会率下降等问题。三要提供高效的联动服务。切实加强市县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整体联动,建立良好的工作制度和服务机制,在季度例会的基础上,由上市办为主建立月度例会制度,定期分析形势、研究情况、解决问题;对在手推进的相关工作要建立周会办制度,每周都要听取相关企业推进情况的动态汇报,对推进过程中的问题,相关部门现场会办、现场解决。对拟上市企业在改制设立股
份有限公司及进入辅导期阶段涉及的税收、土地、产权界定、有关服务收费等问题,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服务,妥善解决,创造企业上市的良好环境。坚持管行业就要管上市,努力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上市工作推进机制,发挥县(市、区)和部门两个积极性。这一次我们对上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目的就是请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各自条线企业上市工作的服务和指导,市工商联要通过行业商会加强对相关行业上市工作的宣传和指导,争取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全面实现上市工作的新突破。四要提供有力的后续服务。已上市企业是我市参与和利用资本市场的宝贵资源,也是制度相对完善和规范的公众公司。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像服务拟上市企业一样,全力支持上市企业的后续发展,在战略规划、项目筛选、要素配置、形象塑造等方面持续不断地加强对上市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帮助企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壮大主营业务规模,提升资产质量、核心竞争力和投资回报水平,树立南通板块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要充分释放上市企业资本营运潜能,鼓励企业通过增发新股、配股和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再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做强做大步伐。
企业上市工作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清新形势,开拓新思路,采取新举措,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努力开创我市上市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在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充分肯定上市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在各企业的不懈努力下,我市上市工作势头良好。目前已有上市公司5家,募集资金55.7亿元,上市企业家数及融资额均居台州各县市首位,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这几年上市的时机相对较好,浙江省和台州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上市的政策举措,表明了上级政府加快发展证券市场的信心和决心。从我市情况来看,一是基础扎实。2011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就有多家,其中相当多的企业财务指标达到或超过上市门槛,上市工作空间很大。二是后续有力。列入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家,其中报会企业1家,有望今年上市,辅导备案企业有2家。三是氛围良好。2011年初重新修订完善了上市扶持政策,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办„2010‟11号)。根据企业上市后涉及再投资等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参考周边县市区一些新的做法,今年又出台了《关于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补充意见》(政办„2012‟11号)。同时,设立“拟上市企业直通服务工作小组”,在全市上下已形成“企业争取上市,政府推动上市”的浓厚氛围。
二、正视当前企业上市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企业上-1-
市工作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压力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企业上市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我市上市公司还
是以工业企业为主,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如何围绕服务业、海洋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资源挖掘和培育,是当前推动企业上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是上市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在上市培育过
程中存在涉及产权、环保、税收和发展空间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支持与解决。这是企业在上市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将直接延缓企业上市推进的速度。
三是上市公司募投项目外流。全市上市公司累计融资净
额亿元,在以外投资项目的有2家上市企业, 约占总金额的16%,其中在天津投资2个项目,投资额为亿元以上;在宁波投资2个项目,投资额亿元。占项目总数的%,涉及金额亿元。
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既有我市原有上市基础薄弱,起步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特色等客观因素,也有世界经济危机,外需萎缩,导致企业业绩滑坡等外部因素,还有一些地方与部门对企业上市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对扶持企业上市政策打折扣,上市机构及队伍建设滞后,人员不专职,精力不到位,难以独立开展业务指导等原因。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拟上市企业、上市公司的问题都不重视,都不能很好解决,那其他企业的问题就更不可能得到解决了。
三、强势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主要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千年古城新崛起”的奋斗目标,坚持“企业自主、政府引导,梯度推进、重点突破”原则,按照“上市一批、报会一批、辅导一批、培育一批”总体思路,强化资源培育,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推进企业多渠道、多形式的上市,力争今后五年新增上市企业5家,在全市经济体系中形成上市企业板块。
一是加大企业上市扶持的力度。近日出台的《 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上市工作的若干意见》,我市也应整合以前的扶持政策,加紧出台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几年我市企业上市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重点是完善了政策内容。一方面保留了原上市政策文件中仍在实施的有关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参考吸收了近年来上市工作先进地区好的做法,内容比较全面,扶持的力度明显加强。政策条款总共十二条,除了延用原文件7条政策外,新增了一些内容,同时,我们希望拟上市企业与上市公司在享受扶持政策前,应根据当地政府相关要求,对个人限售股股票(含股权激励股票)托管在本地、募投项目和超募资金投在、公司注册地不得迁出等事项,作出具体书面承诺,积极回馈地方,共同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是加强上市后备资源的培育。制订企业上市发展规划
和工作计划,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现代物流及金融等领域企业,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一定要把成长型和科技型的民营企业作为培育上市资源首要考虑目标,这也是我们今后上市的优势所在、活力所在、潜力所在。重点是改变民营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加快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规范运作,为下一步上市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各地要继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举办论坛、专题辅导、交流学习等多种活动,对不同企业分类指导,有侧重地开展相关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强企业对上市的认知程度,提高上市的自觉性。市金融办要跟踪服务好重点后备企业,要努力争取这些企业都能顺利登陆资本市场。
三是拓宽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根据我市企业的实际,当前仍然要以中小板为重点引导企业上市,同时积极推动符合“两高、六新”(即高成长、高科技、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条件的企业登陆创业板;也支持企业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或到境外或通过买壳方式或登陆未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平台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鼓励和指导企业通过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私募债和企业债等方式实现直接融资。要关心和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这个平台,积极通过配股、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公司债和可转债等方式实现再融资,支持股东将优质资产与核心业
务注入上市公司,提高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做优做强。同时,我们要高度重视融资项目的要素保障工作,切实解决好项目落地问题,必须避免把千辛万苦拓宽渠道融入的资金,白白流向外地,我们承担环保、资源的成本,却让人家享用资金,让人家通过我们的公司实现了“借壳上市”。
四是推进股权投资规范发展。股权投资工作有利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也有利于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提高企业治理和运营水平,加快我市企业上市步伐,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民营企业股权重构计划,为境内外知名创投机构服务临海企业提供便利,着力推动我市重点民营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实现股权重构与优化,进一步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市股权投资体系,有条件的地方都要设立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做大引导基金的规模,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增加股权投资的资本供给,引导民间资金转化服务于实体经济,加快企业资本社会化的进程。要建立股权投资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信息互动,筛选有意向引进股权投资的企业,纳入项目储备,优先推荐给实力强、口碑好、提供增值服务的股权投资企业。要将股权投资企业投资的本市企业,优先列入上市后备企业培育计划,支持其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五是加强对上市工作的领导。各地政府要继续把推进企
业上市工作作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要建立党委、政府班子领导联系拟上市企业制度,定期了解企业上市进展情况,督查有关政策的落实,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上市过程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健全上市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从制度上确保责任落实,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予以奖励、表彰。市金融办要配足配强人员,保障必要工作经费。要密切与省金融办、中国证监会和浙江证监局的沟通,及时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要加强与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各类中介机构的联系,要引导他们勤勉尽责,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与上市有关的发改、经信、科技、财政(地税)、人力社保、建设规划、商务、环保、国土资源、国税、工商等相关部门都要全力以赴为企业服务到位、支持到位,对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千方百计帮助协调解决,尽量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
同志们,企业上市工作周期长,任务重,情况复杂,但我相信,有了一支勇于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和一批质地优良的成长型企业,只要我们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统一思想,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必将推动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市长在全市企业上市推进会上讲话
明确目标 强势推进 努力开创企业上市工作新局面
□丁 一(2008年3月22日)
企业上市是促进企业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发展后劲的重要渠道。我们要牢固树立抓企业上市就是抓大项目、抓大品牌、抓大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企业上市工作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做到思想上重视,措施上得力,政策上落实,服务上到位,努力开创我市企业上市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认清形势,把握企业上市工作新机遇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迎来了发展史上的最好时期,证券市场空前活跃、持续向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资本市场。全省在过去五年,上市公司数量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递增,目前已有上市公司110家,2007年从境内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66亿元。扬州市最近也出台了《关于扶持上市后备企业若干政策意见》,计划到“十一五”末上市公司达到20家,实现融资200亿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建立了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1 了企业上市工作办公室,明确专门机构推进企业上市,我市的企业上市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来看,全市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已落在扬州其他县、市的后面,与我市的经济总量、对外形象极不相称。面对新形势、新机遇,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企业上市工作抓紧抓好。
一是从宏观形势看,企业上市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需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提出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我国近十年来首次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预计今年国家一系列经济目标的制定将会收紧控制,央行和相关监管部门将会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企业通过银行信贷融资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随着证券发行管理制度的变革,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发行门槛的降低,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逐步优化,企业通过上市直接融资,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一旦上市成功,可以有效破解资金制约的发展难题,为企业加快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是从企业自身看,推进上市是做大做强做优的需要。实践证明,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只从事产品经营,单纯依靠自我积累和自然增长,很难做大蛋糕、做优质态。通过上市可以为企业筹集大量的发展资金,并能在资本市场持续再融资,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 2 展的资金瓶颈。企业上市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在组织结构、资本运作、信息披露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和监管,可以促使企业脱胎换骨,建立起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上市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影响力。企业公开发行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过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广告,为公司吸引人才、商业合作、市场竞争和提升行业地位赢得新的优势。企业上市还可以实现资产的快速增值。公司股票发行上市后,实现股权货币化,企业价值在资本市场上得以重新发现,从而使企业资本实现快速增值。
三是从区域发展看,企业上市是提升整体实力的需要。只有企业发展快了,企业的活力增强了,地方经济的实力才会增强,才会有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资本运作,一个地区不仅可以取得产业升级换代急需的资金,构筑与国际市场和高新技术对接的操作平台,还可以带动市场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加速腾飞具有重要作用,为区域经济新一轮发展抢得先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很重要的是靠一批骨干企业的支撑和带动,政府通过推动一些骨干企业上市,再通过整合、重组、并购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手段,以资本为纽带,让这些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引领所在地区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企业上市不但 3 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区域发展的助推器,不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区域加速崛起的优选路径。
目前,我市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工业已基本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冶金、医药化工、船舶制造四大支柱产业,产销过亿元企业达120家,10亿元以上企业6家。长青、诚德、江佳、华伦、亚威等一大批优秀企业产生了上市融资加快发展的需求,也基本具备上市的基础条件。只要我们牢牢抓住资本市场繁荣发展和我市经济快速崛起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功能,拓宽资本运作渠道,就一定能推进全市企业上市工作迈出更快更大的步伐。
二、明确目标,推动企业上市工作新突破
今后几年,要通过打造好企业上市载体,选择好目标市场,构筑好资本经营平台,加大推进力度,加大组织程度,各类所有制企业、各种资本市场一起上,力争企业上市取得新突破。今后3-5年,要分层次、滚动培育上市后备企业18-20家,通过资产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8-10家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达到上市要求的辅导企业6-8家,力争有5家企业上市,募集资金超20亿元。
1、强化基础,形成梯队,培育上市后备资源。上市企业来源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越多,上市企业的选择余地就越大。要按照“优选一批、改制一批、规范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加快企业股改步伐,确定近期、中期培育对象,不断充实上市后备资源,4 形成梯次格局。一是重点企业努力上市。长青农化、亚威机床和诚德钢管是我市最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要加强领导,强化指导,集中各方力量,集聚优质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力争今年上市实现零的突破。二是后备企业提升质态。华伦化工、天雨环保等具有潜质的后备企业,要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力争尽快改造成符合上市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拟上市企业要高度重视资产重组和改制问题,力求与上市标准进行对接,不能把隐患问题遗留到上市前,这样才能少走弯路、节约成本。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其规范运作的引导,着重解决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控股股东行为不规范、“三会”议事规则不健全、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健全董事会集体决策制度等机制,帮助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盈利能力,完成上市辅导,实现申报上市。三是储备企业尽快成长。要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要求,重点将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主营业务突出的行业龙头企业,产品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营活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上市资源库。同时要拓宽视野,把具有一定规模和业绩的农业龙头企业、商贸流通企业,通过整合包装,纳入培育范围,使上市后备资源行业分布、产业结构更为合理。对排出的一批年利润在千万元以上的成长型企业,要抓好主体产业,引进法人资本、社会资本,加快增资扩股,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壮大企业实力,尽快进入上市轨道;对产品外向度 5 较高、获利能力较强的企业,要帮助引进境外战略合作伙伴,通过规范重组,赴境外上市。
2、加强整合,大胆创新,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要不断加大整合提升力度,把培植优质上市资源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来抓。一要推进企业内部整合。按照“术有专攻、业有所长”的要求,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做好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业、做强主业,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二要推进企业纵向联合。着力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研发、营销、品牌等优势,联合产品上下游企业及相关企业,申报组建企业集团,打造“无围墙车间”。三要推进企业技术、管理创新。大力培育企业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重视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企业技术水平。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大力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积极采用职业经理人办法,通过一系列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促进企业上层次、上水平。
3、多管齐下,多头并进,拓宽企业上市渠道。要坚持“三管齐下”,切实加大引导和协调力度,推动企业多渠道上市。一要主攻国内A股市场。沪深A股市场是我国企业股票发行上市的主渠道,要选择一批发展前景好、条件较成熟的企业主攻国内A股市场,力争有新的突破。同时,抓住国家今年开通创业板的有利时机,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力争抢坐头班车,率先把我市科技含量高、成长性 6 好的中小企业推上创业板市场。二要瞄准境外市场。与内地市场相比,香港、新加坡等境外市场,有着发行审核便捷、上市速度快、发行费用透明度高等优势。实践证明,企业一时难以符合国内上市规范要求,境外上市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要针对境内外市场的不同特点,组织一批成长性好、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到香港、新加坡等境外市场上市,直接从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三要择机借壳上市。要深入研究、探索“借壳”上市、挂靠上市的途径,买壳上市虽然不能直接融资,但是通过注入优良资产和规范运作,当企业实现连续赢利并且符合配股增发其他条件后也可以进行融资。目前我市拥有一批有一定实力但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切实帮助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买壳上市之路,学会借梯上楼、借船出海。
三、强化领导,形成企业上市工作新合力
企业上市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各镇、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提供支持,建立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各方支持”的工作机制,努力为企业上市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制度推动。要建立协调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例会等形式,研究企业上市工作,及时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领导挂钩机制,对近期准备上市的3家后备企业(长青农化、亚威机床、诚德钢管),由市领导进行挂钩联系,帮助企业开展上 7 市准备工作。要建立培训机制,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企业上市推介会、专题研讨会、业务培训会、参观考察等形式,积极帮助企业掌握相关业务知识,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意识和能力。要建立宣传机制,广泛宣传企业上市工作的重要性,广泛宣传企业上市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及时报道上市工作动态和先进典型,努力消除企业不想上市、不敢上市的思想顾虑。
二是政策驱动。近年来,围绕鼓励和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国家、省、扬州市都出台了不少政策。我市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制订了《关于推进企业上市的工作意见》,对企业上市过程中涉及到的税收政策、房地产权证、历史遗留问题、资产重组、奖励政策等方面,加大了扶持优惠力度,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政策出台后,上市办要加强宣传,让企业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用足用活政策,激发企业上市积极性。
三是企业主动。企业上市,政府的角色在于引导、扶持和服务,起到的是一种辅助作用,真正的主体是企业。做好上市工作,对企业来讲关键是要解决好认识问题,企业要做大做强上市是必由之路,企业要实现名利双收上市就是捷径。因此,在企业上市方面,企业家的认识要深化、境界要提高、毅力要增强,要克服“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思想,要舍得放弃,舍得投入,舍得花精力,舍得下功夫,坚定不移,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四是服务促动。上市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问题不是企业自身能够解决的,也不是单靠上市办能够解决的。要树立“围墙内的事企业做,围墙外的事政府做”的观念,加强协调配合,强化主动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发改委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信息沟通,加强调度督导,搞好指导服务。对企业上市过程中,需要办理的土地房产过户、减免税金、项目审批、环境评价等有关手续和证明,市国土、房管、财政、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开辟“绿色通道”,明确专人负责,依法依规予以办理,真正形成推动企业上市的强大合力。
第四篇:郑克俭同志在全省《县级服务规范》推进会上讲话
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全面推进《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1.0版)》试运行工作
---郑克俭同志在全省国税系统《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1.0版)》推进会上的讲
话
(2014年9月19日)
同志们:
全省国税系统《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1.0版)》推进工作会今天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总局全面推行《纳税服务规范》的工作要求,研究安排全省国税系统《纳税服务规范》推行工作,动员部署全省国税系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纳税服务规范》10月1日起,在我省全面推行。
推行《纳税服务规范》是国家税务总局当前抓的一项重点工作。省局党组高度重视,刘勇局长在9月5日全省群教活动推进整改会议上,对此项工作专门做了强调,提出了要求;前不久,省局还派出督导组,对各地《纳税服务规范》推行情况进行督导。
今天,省局又专门召开《纳税服务规范》工作推进会,主要考虑这项工作是一项龙头工程、全局工程、系统工程、样板工程,非常重要。一是总局抓的很紧。国家税务总局于8月28日、9月9日、9月18日连续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1.0版)〕的通知》(税总发【2014】98号)、《关于印发〔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1.0版)〕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税总办发【2014】166号)和《关于印发〔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1.0版)〕相关表证单书的通知》(税总发【2014】109号)等三个文件,对推行《纳税服务规范》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做出了明确部署,并决定自今年10月1日起在全国县级税务机关试运行。前天,总局已派出督导组分赴各地进行专项督导,对贯彻落实不力的单位将严肃处理。二是工作要求很高。总局将我省与河南省国税局,列为全国《纳税服务规范》试运行的样板县建设单位。要在全国总结出经验,相对于其他省而言,可以说,这项工作对我省寄予的期望更高,要求更严,压力更大。三是落实任务很重。根据总局要求,到 10月1日起全面试运行,时间已非常紧迫,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任务很重。省局今天召开这个会议,就是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总局有关工作要求,对推行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确保《纳税服务规范》在全省顺利试行、有效落地。
下面,我就推进《纳税服务规范》试运行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大家讨论。会议最后,刘勇局长还要为我们作重要指示和部署,请同志们悉心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推行《纳税服务规范》的重要意义
推行《纳税服务规范》,是推动税务系统教育实践活动主题落地的具体体现,是推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常态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不断深化的有力举措。通过规范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工作,可有效解决服务纳税人“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因此,大家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准确把握推行《纳税服务规范》的重要意义。
(一)要深刻认识推行《纳税服务规范》,是实现税收现代化、提高税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纳税服务是税收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税务部门的核心业务。构建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是实现税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服务规范》有效借鉴了国际纳税服务先进经验,系统总结了我国纳税服务的实践创新,牢牢抓住了纳税服务基本业务,对当前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举措,进行了优化集成和统一规范,体现了“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的要求,是构建规范、优质、便捷现代化纳税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因此,全省推行《纳税服务规范》,将有助于我省加快实现税收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高税收治理能力。
(二)要深刻认识推行《纳税服务规范》,是助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举措。当前,全省国税系统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关键环节。推行《纳税服务规范》,将能有效解决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推进全省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走向深入。县级税务机关是税务部门的窗口,直接面向广大纳税人,通过抓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也就等于抓住了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整改的“牛鼻子”,将有效地促进“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和总局“三个三”要求在基层税务机关落地生根。
(三)要深刻认识推行《纳税服务规范》,是体现“便民办税春风行动”长期化、制度化的重要成果。自总局部署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以来,我省各地围绕为纳税人减负、方便纳税人办税和促进惠民政策有效落地等工作重点,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了一批看得见、措施实、效果好的举措,如同城通办、免费网上申报、“免填单”服务、集中审批、7个工作日办结制等,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推行《纳税服务规范》,将能更好地巩固全省前一阶段“春风行动”取得的成果,同时又能推进“春风行动”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全省国税系统纳税服务再上新台阶。
(四)要深刻认识推行《纳税服务规范》,是提升纳税服务水平、优化国税形象的重要手段。《纳税服务规范》以实现“流程更优、环节更简、时间更短、服务更佳”为目标,立足税务部门的前台服务,以纳税人依申请的服务事项为主,从管理制度到业务流程,从服务模式到技术标准,从办税环境到工作用语,都制定了统一的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优化了服务资源配置,使不同的区域、不同群体的纳税人,能够享受到在制度保障下的基本一致的标准化服务。据总局测算,《纳税服务规范》实施后,纳税人报送的资料、办税的环节和次数、办税的时间等平均减少30%以上,即办事项增加50%以上,纳税人的办税成本明显降低,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国税部门形象。
二、明确要求,切实抓好《纳税服务规范》各项工作落实
目前,全省国税系统推行《纳税服务规范》工作箭在弦上、迫在眉睫,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为确保此项工作有序推进,各地一定要根据总局、省局的要求,认真制定推行工作方案,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实行工期倒排、责任到人、任务到岗,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推行任务。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抓好学习培训,把基础打牢。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是推行《纳税服务规范》的关键环节。目前,省局已经组织完成了各市州的师资培训。下一步,各市州局要迅速开展《纳税服务规范》的全员全岗培训,培训要采取学习与演练相结合、培训与考试相结合等方式,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确保每名税务干部都能掌握《纳税服务规范》基本内容,确保每一位办税厅前台工作人员熟练各项业务基本操作,为试运行工作打牢基础。各地要于9月26日前,重点完成对所属单位办税厅前台人员的培训。《纳税服务规范》手册总局已发放到我局,各地要认真组织开展学习,迅速发放到前台人员和相关人员手中,便于干部自学;省局已将《纳税服务规范手册电子版》放在局域内网,各地要督促税务人员对照学习。同时,各地要加强《纳税服务规范》的宣传辅导,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纳税人学校、12366服务热线、微信微博等多种方式,向纳税人广泛深入宣传《纳税服务规范》,让纳税人体验到《纳税服务规范》带来的高效和便捷。
(二)抓紧修订完善文件,把标准统一。根据总局有关要求,按照“谁发文、谁负责”的原则,全省各级国税机关要在10月1日前,完成对现行制度文件清理比对。凡是与《纳税服务规范》不一致的,必须及时修订和完善。省局已经组织工作专班,对《纳税服务规范》所有业务进行了清理,目前,我省涉及基本规范有764条,已达标的有733条;涉及升级规范的有228条,已达标的有135条。按照总局的要求,今后,全省各级国税机关一般不再出台有关纳税服务规范方面的文件,若确需出台,一律要提前报省局备案。
(三)加强前后台业务衔接,把业务理顺。《纳税服务规范》对县级税务机关前台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在规范前台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前后台业务衔接,优化调整相关业务处理流程,注重后台处理对前台服务的支撑,保证业务流程通畅,工作有序开展。各单位对涉及本级权限的业务所涉时限、附列资料和流转环节,要与《纳税服务规范》进行差异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进行修改,为前台业务开展提供保障。
(四)及时跟进配套措施,把环境创优。《纳税服务规范》的推广实施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工作,各地国税机关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发放调整后的新的表证单书,及时调整和修改税收征管软件以及相关应用软件,做好信息化的配套衔接工作,以适应《纳税服务规范》的新要求、新变化。同时,各单位要为《纳税服务规范》的推行,在经费、人员、设备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确保《纳税服务规范》试行工作顺利开展。
(五)积极对接绩效管理,把工作落实。各地要加强对《纳税服务规范》试运行情况的协同指导和督促检查,将试运行情况纳入市、县级税务机关绩效考核范围。要根据各层级、各部门职责,制定分级、细化的绩效考核指标,同时,要加强对转办业务各环节的跟踪督办和绩效记录,根据业务运转情况实施考核,促进《纳税服务规范》顺利试行、有效落地。
(六)密切关注运行情况,把问题盯紧。《纳税服务规范》试运行初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各地要按照边试点、边改进、边完善、边提高的要求,密切关注运行情况,及时研究解决试运行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向省局反馈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按月总结试运行问题、意见建议和成效,于每月下旬前报送省局。
(七)打造全国试点样板,把标杆树好。黄冈市黄州区是总局明确的《纳税服务规范》先期试点样板单位,黄冈市红安县是总局汪康副局长的挂点单位。这两家单位是总局的样板县建设单位,11月底前要进行经验总结。两家单位要切实担负起样板建设的重任,按照《纳税服务规范》要求,认真实施,取得经验,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其它市州也要确定1-2个县市局,作为本地样板建设单位,认识组织实施,形成经验,在全省创出品牌。
三、强化措施,确保《纳税服务规范》工作顺利推行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要提高对推行工作的认识,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强化保障,确保《纳税服务规范》有序推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推行《纳税服务规范》是当前全省国税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一把手要亲自过问、亲自督阵,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要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纳服部门具体组织、其他部门大力配合的工作格局。为保障推行工作顺利进行,各地国税机关要成立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纳服、征管、税政、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做到全局“一盘棋”、上下“一体化”、拧成“一股绳”,保证《纳税服务规范》推行工作的落实。
(二)要细化责任分解,确保统筹推进。推行《纳税服务规范》工作,涉及到税收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工作头绪多,推进任务重。因此,在工作任务的安排上,各地要对照省局的工作任务分解表,迅速明确路线图、排出时间表,做到谁的责任谁负责,谁的任务谁认领,确保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要把握工作进度,严格按照时间的节点、按照责任的要求、按照任务的分工,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完成好。
(三)要注重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行《纳税服务规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项业务、多个部门,不仅仅是纳服一个部门的事,也不只是办税服务厅这个前台的事。因此,在推行工作中,各相关业务部门,尤其是征管、信息中心、税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积极作为、主动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要实施绩效考核,抓好督导检查。《纳税服务规范》推行工作,总局定了硬杠杠,不抓不行、非抓不可、必须抓好。各地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并将督导检查贯穿推行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程督导、跟踪督办,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督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省局将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地的推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督导检查。
同志们,抓好《纳税服务规范》推行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地务必充分认识推行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用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风,确保《纳税服务规范》顺利推行、全面落地,为加快推进全省国税现代化进程、让《纳税服务规范》在湖北国税落地生根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XXX同志在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XXX同志
在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0年8月19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会,是市委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交流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存在原因,研究如何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工作,全面推进全市农村基层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刚才,各地党委书记分别汇报了本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段工作思路和推进措施。下面,我就推进以“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
抓好“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1、要从执政的高度来认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党执政,最终要依靠基层组织来实现。没有坚强的基层组织,我们党的执政就 1
会失去根基。苏联共产党忽视自身的建设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最后失去了人心,导致政权垮台、苏联解体。贵州瓮安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也在于缺乏“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个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看到拆自己执政的台时麻木不仁、视而不见,连一个信都不报,那这个党的执政就不会长久了。当前少数地方对基层组织建设重视不够、思考不深、办法不多、投入不大、措施不硬、效果不好。这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强化执政意识,牢牢把握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要求,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基本检验标准,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任务。只有这样,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得到不断巩固和强化。
2、要充分认识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我们做任何工作,完成任何任务,都要靠人,特别是靠一支起带头、带领作用的党员队伍、干部队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关键在党”。党的建设实质是什么?说简单点,就是抓班子带队伍,就是武装人、组织人、2
激发人、调动人。面对各地抢抓机遇、各显优势、竞相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能不能科学发展、快速发展,主要看有没有一个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看我们的党员干部是否能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自觉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看我们的党员队伍和基层组织是否能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新实践中自觉地保持和体现先进性。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既是基层党的建设的全部内容,也是基层党的建设的根本措施。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始终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坚持不懈地夯实党建工作基层基础,切实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推动XX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巩固坚实基础、凝聚强大合力。
3、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中央、省委要求的差距。近年来,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去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党的建设作出了《决定》,强调要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今年6月21日,中央政 3
治局专门就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进行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党的组织体系”、“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活力”、“进一步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等四项重点任务。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就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门做出了决议,出台了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强“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总要求。省委组织部按照省委部署,采取超常规措施,从去年12月开始,先后在洪湖、赤壁、荆门、武汉等地召开了5次会议,开展1次专项督查来推进“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力度之大、措施之强、督办之频繁,前所未有。最近,省委又出台了2010-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和考评办法,从今年开始,对以“五个基本”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并全省排名。省委组织部将于11月开始对各市州(县市区)进行考核。对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要求,我感到我们的差距是明显的。刚才看了汇报片,听了大家的交流,我觉得,我市基层组织建设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地方和领导干部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党的建设,对 4
党建工作没有落实“书记抓、抓书记”,没有把党建工作责任真正落实到位,有的地方党委会没有专题研究全年基层党建工作,连一个全年工作计划都没有。二是投入不够。村级运转捉襟见肘,绝大多数村办公经费仅来源于转移支付,除去干部工资后所剩无几,难以维持基本运转;村级组织造血功能普遍较弱,发展集体经济普遍缺思路、缺项目、缺信心,无计划、无方法、无措施。三是抓基层基础不够。抓基层组织建设注重抓一些所谓能迅速出形象、迅速见政绩的面子上的工作,不重视硬件设施规范管理、功能发挥,不重视集体经济积累,不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重视软件规范、组织活动开展等一些基础性、长远性、根本性工作,影响了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四是考核督促不够。全市只有胡场、彭场、杨林尾、沔城、郭河、陈场等6个镇党委与村党支部签订了专门的党建工作责任状。72.1%的镇办党委与村党支部签订的是综合考核责任状,党建工作权重较小,与市委要求的20%权重相差甚远。大部分镇办党委没有建立党建工作定期督办检查制度。
对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审视我们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我们不能再以“老黄历”来对待基层组织建设,5
我们必须与中央、省委保持高度一致,以强烈的政治敏感性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折不扣地、创造性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把“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使党的基层组织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使党的基层干部都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使广大党员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实现我市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目标。
二、明确任务
当前要着重抓好五项重点任务:
一是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针对部分村没有村部或村部狭小不适用,不能满足需要的状况,下一步,要新建127个村部,改扩建144个村部,每个村部面积原则上不能少于180平方米。今年要完成71个新建村部和全部改扩建村部的建设任务。在建设过程中要按照省委统一部署,依托村部,逐村建设面积不少于180平方米,集“群众说事厅、文化娱乐室、远程教育室、农家书屋、信息服务室、卫生室、综合服务社、广播室、休闲运动场”等为一体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与镇办便民服务大厅、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对接,开展办理证照、维护权益、咨询政策、反映诉求等便民利民的服务活动,6
达到“强化党务、规范村务、拓展商务、优化服务”的目的。市直有关部门要围绕提升村部综合功能,加快推进农家书屋、甲级卫生室、农资超市、体育文化活动场、远程教育站点、文化共享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市卫生局今年至少要配合村部建设完成71个甲级卫生室建设任务;市文广新局今年要新建159个农家书屋、440个村文化共享工程站点,2012年实现全覆盖;市供销社今年要完成100家农资超市新建任务,2012年实现全覆盖;市体育局要加快体育活动场所建设,2012年实现全覆盖;市电信公司10月底前要完成剩余59个村级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在年内实现远教站点全覆盖,并保证所有站点播放图像稳定,声音清晰。
二是村级档案资料规范化建设。全面规范村级档案,重点做好制度落实和人力资源档案工作,统一建立“三个记录本、三本名册”,即支部活动记录本、村委会活动记录本、村务日志;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名册、后备干部名册、实用人才及在外工作人员名册,确保村级档案资料齐全,信息完整,活动有记录,工作有台帐。
三是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着眼于村支部书记的能力建设,开展以“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为 7
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业务培训,让村支部书记了解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着眼于明年的村级组织换届,对本村在外工作、务工经商的人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回归创产业、干事业,为村级组织换届储备人才,找准对象。加强后进村整顿工作,重点对35个无支部书记村进行整顿提升。
四是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在村级集体“三资”清查登记工作基础上,因地制宜,逐村分析发展现状,制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选准发展项目、落实发展措施,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五是基本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投入,全面保障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经费、村级办公活动经费、村干部工资报酬、养老保险、离任补贴等,切实满足基层组织运转的需要。
三、强化措施
省委提出用3年时间实现“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全覆盖,但我们不能等到2012年。XX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排名靠前,我们的基层组织建设也不能落后。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的要求,8
针对当前我市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理清工作思路,设定工作进度,运用特别手段,采取特殊措施,集中时间和精力,强力推进到位。
1、强力推进村部建设。一是抓紧建设和改造。对没有村部的村,要抓紧时间在交通方便、村民集聚的村中心地带规划选址,抓紧时间开工建设。特别是列入今年规划建设的村部,要实施“国庆献礼工程”,10月1日前建成。对不适用的村部,要抓紧时间改造升级,10月底前使之规范达标。对没有办公活动场所的社区,要采取辖区内市直单位赞助、市民政支助、街道办事处补助的办法抓紧建设;对新建住宅小区,规划、房产部门要按每户0.5-1平方米的标准,帮助建设办公活动场所,无偿提供居民公用。二是加强资产管理。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属国有资产,产权统一归属镇办,使用权归村(社区)集体。国土、房产部门要在今年年底前免费为所有村(社区)办理土地证、房产证,交镇办统一保管。各地要加强监管,杜绝随意出售、出租、抵押等情况的发生。从现在开始,凡城区在建和新建住宅小区建成后,没有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的,一律由市规划局、市房产局各出一半资金负责建设。三是充分发挥村部综合功能。9
各地要依托村部,结合“党建主题月”活动,广泛开展党员群众教育培训活动、民主管理“说事议事”活动、信息服务活动、结对帮扶活动、文明创建和文化娱乐活动、便民利民代办服务活动等,不断提高村级组织联系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能力,切实把村部建设成为议事决策中心、管理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和医疗保健中心。
2、全面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村支部书记的实绩考核。要建立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镇办党委每年年初要与村干部签订目标责任状,年底组织村干部向党员、村民代表述职一次,并开展一次民主测评,严格考核结账。考核结果要与村干部工资待遇挂钩。二是加强村干部日常管理。要严格执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制度和轮流值班制度,每周一村干部集中办公,周一至周五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全天上班,其他干部应工作需要上班,星期
六、星期天至少保证有1名村干部值班。三是加快对35个无支部书记村的整顿提升。35个村的结对共建单位要下派素质高、能力强的“第一书记”,与原有工作完全脱钩,驻村开展整顿提升工作。镇办党委要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由一名党委班子成 10
员带队,在本月底前进驻到无支部书记的村,逐户开展走访调研,找出真正原因,拿出可行方案,及时寻找、培养一名合格的支部书记,实现整顿提升。对这35个村,市委组织部要重点跟踪,经常性检查督办,对达不到整顿提升标准的,“第一书记”不能走,工作专班不能撤,直到选出一个合格的支部书记。四是加强村干部后备力量储备。要着眼于明年的村级组织换届,大力实施“回归工程”,把那些有市场经营头脑、愿意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优秀人才请回来,请他们帮我们谋划新农村建设,请他们帮我们发展集体经济。各地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下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建工作专班,动员多方力量,以诚相邀,以情感人,想方设法把这些人请回来。
3、统一制定标准,系统规范阵地布置和软件建设。市委组织部要坚持精简实用、满足需要、兼顾各方的原则,对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涉及的上墙制度、记录本、名册、门牌、室牌、标牌、公开栏等,统一制定标准,全面规范村部内外布臵,避免各行其是,五花八门。标准一经确定,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落实。今后哪个部门要增加上墙内容,须报市委组织部批准。各地党委要集中2个月时间,由党委班子成员分片包村,对照“五个 11
基本”建设标准,逐村落实软件规范工作。市委组织部要及时准确掌握进度,强化指导,加强督办,力争10月底前,全市90%的村“五个基本”软件建设达标,到11月底全市所有村“五个基本”软件建设达标。
4、迅速开展以“五个基本”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市委组织部要着眼于提升村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能力,立即组建农村基层组织“五个基本”建设巡回宣讲组,逐镇开展以“五个基本”、“七个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业务培训,把村支部书记全部轮训一遍。要重点加强对能力较差的村支部书记的培训。近期,市委组织部将组织150名村支部书记到钟祥彭墩村的省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开展一次集中培训,这次排查出来的101个较差的支部书记要全部参加这期培训。各地党委也要加大工作力度,把所有村干部组织起来,开展集中轮训,采取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现场办公、讨论交流等方式提升他们推进“五个基本”建设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5、逐步加大对“五个基本”建设的投入。各地、各部门要多渠道、多途径破解瓶颈,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投入。当前的重点是落实五 12
项保障:一是村部建设补助资金。市财政对村部建设的3万元补助资金今年年底前落实到位,不足的部分由镇、村想办法解决。二是基层组织办公活动经费。各地要逐村如实核定村级办公活动经费,对于集体经济实力较弱、目前年办公活动经费不足2万元的,由市镇两级财政负责补齐。三是村(社区)干部工资报酬。镇办要认真落实、及时兑现村、社区干部工资,每年财政预算一定资金用于保障村干部工资,确保村主职干部工资不低于本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社区干部工资不低于本地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并实现稳步增长。四是村副职干部养老保险。这项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劳动、民政等部门参与,先组织专班开展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摸清底数,掌握情况,等条件成熟之后稳步推进。五是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各地财政要拿出专项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引导村级组织每年至少做一件多数群众受益的实事,达到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凝聚群众的目的。
6、认真履行“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帮扶职责。参与“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的单位特别是市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围绕建强一个好班子、制定一个好规 13
划、兴办一个好项目、建设一个好阵地、完善一套好制度的“五个一”帮扶目标,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五个基本”建设。“一把手”要亲自到结对村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完成“五个一”帮扶目标的具体措施。要安排领导班子成员到结对村认真落实帮扶措施,扎实完成“五个一”的工作任务。下派的“第一书记”要与原有工作完全脱钩,全身心投入到结对帮扶工作中。派出的工作队长要定期不定期到联系村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
7、大力实施领导示范工程。市“四大家”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把所联系镇、村作为基层组织“五个基本”建设联系点,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听取工作汇报与听取党员群众反映相结合等方法,经常深入联系点开展党建工作调研,掌握实际情况,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担负起领导、指导、督导责任,把联系点办成示范点,以点上经验指导面上工作。
8、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检查考核。省委已经把党建工作纳入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各级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了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绩的权重。各地党委要切实明确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每年年初 14
在下达工作目标时,要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列入目标考核,原则上所占权重不能低于20%。市委将结合实际,按照省委考核体系制定我市各级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方案,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检查考核。每年年底,市委将参照省委的做法,组织专班对各地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检查考核,考核结果排名通报,作为领导班子及成员工作实绩评定、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排名后5位的实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排名后3位的,领导班子成员不提拔重用,党委书记不调动;对严重失职、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对在上级检查考核中拖了全市后腿的,市委将采取组织措施,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同志们,推进农村基层组织“五个基本”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困难不少。希望各地各部门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振备精神,扎实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强力推进,不断开创我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