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桦皮川小学教育教学观摩交流汇报材料
白银区桦皮川小学汇报材料
一、高效课堂:
近几年来,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研室和学区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我校初步形成了“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环节教学流程,具体包括“五个基本步骤:1.自主学习——根据“预习学案”,明确学习目标,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2合作探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自学尚未解决的问题。3.展示提升——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与平台,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与自信,还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有必要时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延伸。4.质疑评价——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质疑和自评,使质疑有序和自评有效,促进活动进行。5.总结归纳——梳理课堂教学,形成知识体系;回顾课堂教学,加深学生记忆;揭示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五步。其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打造“以生为本”的“情感化、民主化、科学化”的课堂,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占地面积876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花园占20%,校内大量种植松柏树、槐树、三叶草等,布局合理,校园干净整齐。学
校坚持“德育立校、环境育人”的办学理念。我校还长期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设有大小宣传栏六个,内容以学生作品和学校各类活动掠影为主;还装设了以名言警句、文明礼仪、国学经典文化为主题的展板26块,建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德育教育。各个教室设有图书角、展示台、卫生角等,展示师生作品及教育成果,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校园环境。
三、大课间活动
学校认真贯彻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坚持上好“两课”、“两操”。不仅以“小小呼啦圈,摇出金色童年”为主题,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而且全面实施大课间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主动积极参与体育、艺术活动,培养道德情操,增强体质健康。还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一步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每周由少先队和值周教师牵头对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评比,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篇: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 汇报交流材料
“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汇报交流
2017年5月20日,我在榆林高新一中有幸聆听窦桂梅老师的单篇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清华附小的校长、特级教师、全国名师,窦桂梅老师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她亲自执教的示范课,她的课堂,一串串妙语连珠的话语,一场场妙趣横生的课堂表演,引得观摩的老师掌声不断。我觉得听窦桂梅老师的课,不仅仅是一节课,更是对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
这次的听课,我的关注点是生成的课堂是什么样子?这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相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篇课文是有点难度的,但是在窦老师的带领下,我亲眼看到生成课堂的原形。我感触最深有以下几点:
1、让我震撼的是窦老师充满激情的驾驭课堂,行云流水般带领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感受到了课堂中成长的乐趣。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真正的做以了“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课堂理念。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的走进教材。
2、这节课的课堂设计非常独特,每个环节都紧密相扣,质疑开启本节课,如出示课题时:先板书阿长,然后让学生从文本中快速找出阿长其它的5个称呼都是什么?然后写《山海经》,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目的,在于训练高段学生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接着又抛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利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文本的第二次阅读,然后对关键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接着进行汇报。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学生的汇报的过程中,老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点拔,使学生有条理的完成汇报任务,而当学生没有勇气登台时,她富有煽动性的语言,点燃了学生表达的激情。从最初的胆怯羞涩不敢表达,慢慢的主动积极的表达,我的确看到学生在慢慢的成长。但在窦老师循序善诱的引导下,学生的内心求知的小火苗在慢慢的点燃。整个环节围绕“阿长”的故事,找出少年鲁迅对阿长的印象或感受。紧扣文本,提取鲁迅对此印象或感受的依据。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窦老师强调的效率,1分钟,30秒钟等这些时间的指令,让我想到了高效的课堂。在学生汇报时,窦老师时而等待,时而善诱,她所有的技巧,仿佛巧夺天工,看出设计好的痕迹,此时,我不得不佩服窦老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快速的提炼出“切切察察、摆成“大“字、逼吃福橘、买《山海经》、谋害隐鼠等等几件事,然后在相应的事件后面,让学生找到少年鲁迅对阿长的态度:不太佩服、无法想象、不耐烦、敬意、麻烦等。我原以为到这个环节,课堂已进行三分之二,但是没有想到,她在黑板上画一个坐标,坐标点的上方为正(我对阿长的态度喜欢),下方为负(我对阿长的讨厌。让学生通过事件的感知判断鲁迅对阿长的态度,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学生只把买《山海经》这一件事摆在正方,其它的几件事摆在了负方,在这个时侯,窦老师看到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我写人时,都写优点,为什么鲁迅在写阿长时,却写了这么多的缺点呢?(学贵有疑)这些事件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我们应抓住重点事件来讨论?再次利用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围绕(1)逼吃福橘;(2)摆成大字,为什么是无法想像?任选一件事,寻找依据。然后小组分享汇报。此过程通过人物扮演的对话,用情的读对话,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朗读,在用情的读中品悟阿长在每件事背后真的用意。引导学生欲扬先抑的人物描写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观摩,我发现窦老师在教一篇课文的时侯,不仅仅要找到“这片树叶,这要找到这片树叶所在的枝条及大树,还得去寻找这棵大树所在的森林,这样的教学才会避免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或许这就是真正”生成课堂”的魅力!
我感动于窦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她不仅仅是教授单一的语文知识,她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敬畏与尊重。窦老师允许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的问答中,急中生智生成各种智慧性的回答,但总能回到课的预设中去。这样的课堂,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授课老师自身的一种成长与飞跃。
我感动于窦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每一堂教学实录中,我能看出窦老师提倡的是多角度、多元化、创新化的深度解读与挖掘课文;强调的是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的是课堂的“文化含量”、“思维含量”和课程资源的整合,力求“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的。“教育的理想,在坚持中追寻”、“教育的理想,在思考中前行”。窦桂梅老师渊博的知识广度,根植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的教学深度,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都将成为指引我前行的力量。
窦老师就这样,一点点激发学生的信心,一点点点燃学生的激情,引着孩子渐入佳境,使课堂高潮迭起,学生萌发出智慧之花,洞开了思维的空间。正如她所说:“课堂要有温度,要像一堂流动的小河。我和学生的生成,我自己是饱满的。我必须要用我的这根火柴,点燃学生,让学生燃起熊熊大火。我加大声音、动作力度,对学生既有力量的抚摩,也有大幅度夸张的表情。我指导、引导、鼓励学生,很爽,很舒服。老师时时有温度,堂堂见温度,才能让孩子有温度。”
最后我想用窦桂梅老师的经典语录做结尾:“让语文有激情,让语文有生命,对待孩子要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露珠。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真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给老师。
第三篇:观摩个人汇报发言稿(交流材料)
以质量为保障,以创新求发展
——红山窑中学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红山窑中学
二OO八年十月
以质量为保障,以创新求发展
——红山窑中学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红山窑中学是一个有教学班18个,近900名在校生(其中寄宿生770名),70名教职员工的独立性初中,其中59名专任教师中有中级职称教师14名,本科学历教师51名,学历达标率100%。学校占地面积4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12000多平方米,硬化面积20000多平方米。现学校有平房14栋,师生餐厅1栋,教学楼1栋。
近几年来,红中人坚持走“以质量立校,教研兴校”之路,形成了励精图治、争创一流的校训,营造了勤学务实、艰苦自立的校风,崇德敬业、求知奉献的教风,团结竞争、勤学善思的学风,学校教学质量逐年稳步上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教育理念影响教育行为,教育行为决定教育效果,正是在不断创新中我校才得以不断发展。
一、大爱无言,艰苦创业
(尽管新建了教学楼和师生餐厅,但办学条件还是比较艰苦,具体表现在:
1、地处偏远,交通不便。
2、没有理化生实验室,试验药品、器械不足,只能基本保证演示实验,而分组实验更本无法进行,实验教学空白很多。
3、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无法满足18个教学班的教学需求。为增大课堂容量,充实课堂教学,老师们每天都在抄写小黑板。
4、没有像样的图书室,且现有藏书陈旧,无法满足学生阅 读的需求。)
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我们却有“三苦”(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其一、领导苦抓。
1、抓管理。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学校领导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实施全员管理和属地管理,从一点一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人说,寄宿制的校长是没有白天黑夜的,确实如此。
2、抓教改。没有前瞻的理念,如何指导教师?这些年我校领导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对新理念、新方法的借鉴和学习,积极投身于课改之中,力求课改提高教学质量。
3、抓课堂。我校领导都能深入课堂,指导教师成长。和教师一起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设计课堂。
其二、教师苦教。这些年我校教师大量外流,师资力量略显薄弱,然而在校教师更是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正因为如此,才使质量没有减退,反而稳中有升。其敬业精神感人肺腑:
1、在校时间长,披星戴月,学生还未起床,教师已经起床,学生休息之后教师才休息。从星期日下午到校到星期五下午离校,既不能回家,也无丰富的娱乐活动,枯燥的三点一线生活并没有使他们感到乏味,而是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钻研教材和辅导学生以及和学生交流上。
2、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敬业精神,感染了全校师生,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学校光荣我光荣,我为学校争光荣。学校教学质量好,我不好也好,学校教学质量不好,我好也不好。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就是红中人的精神。新分配或外校调入的老师,都 会被这种精神所感染,同时也感觉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认识到自己必须努力工作,才能融入到这个集体之中,才不至于掉队。
3、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曾有教师为备好一堂课而查阅数十种资料,甚至牺牲双休日来备课,对工作的分配从不挑三拣四。近几年来,教师外流严重,接班是最头疼也是最平常的事。不管是好班还是问题班,只要接过来,就是我的班。有一名英语老师接了两个班,基础都很差,这位老师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从最基础的单词开始辅导,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这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名列全县前列。朱发礼老师二十几年如一日,对工作一丝不苟。不论是课堂上,还是校园里,总能看到他和学生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有一个毕业了的学生感慨到:“对不起老朱啊!那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化学课”。就是如此的亲和力、感召力,影响了一批批青年教师和一批批莘莘学子。夫妻俩共同在我校执教的也比较多。孩子无人看管,找个人看管;无法让孩子上城市的幼儿园,小学,就在当地上学,可他们仍然恪尽毫无怨言。
其三、学生苦学。有人说,红中是培养骨干教师的摇篮,也有人说,是红中的学生成就了红中的教师,我要说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敬业的教师,就没有苦学的学生,真因为有敬业博学的教师,学生才能够苦学、乐学,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毕业班的学生晚自习之后学校非强迫不会休息,老师非领导协调不会停止对学生的辅导,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
二、建章立制,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一)德育管理
我校一贯坚持“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并举,建立、健全了德育管理制度,特别是实行“1663”德育管理模式,狠抓学生养成教育。新生入校第一周军训的重要内容就是了解《红山窑中学学生养成教育系列化规范》,以此来消除他们良莠不齐的坏习惯,形成新的行为习惯,并让其深刻体会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内涵。
(二)教学管理
1、建立健全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特别是《红山窑中学教师目标管理责任书》的签订,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此责任书是全体教师共同商讨制定的,其考核细则科学公正,且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因此,我校教师都能对照此责任书,将学校对其德能勤技诸方面的考核内化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以此来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2、切实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工作检查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质量检测考试等方面全面检查、考核教师。教导处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教学工作全面检查;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教研工作等情况,并及时做好考核评估和教学指导工作。
三、从严从细,向管理要质量
以“计划目标——工作过程——质量检测”一体化管理的工作基本思路,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实现了由随意性向目标性、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全面实施“2631”教学工程:即贯彻落实“两个标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90%的学生必须掌握本节课90%的教学内容;“六项能力” ——即教师必须具备备课、讲课、批改、辅导、检测、反思的综合能力,学生必须具备自学、听课、做题、纠错、总结、延伸的长效能力;“三款要求”——教学任务必须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一个目标”——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备好每一堂课。首先,要求教师独立备课。每个教师在通读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学情、优选教法、精编习题的基础上写好教案,根据课程及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教案、学案相结合的方式,养成了反复修改教案后再执行授课的习惯,坚持撰写教后小记和教学反思。其次,坚持教师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主要研究总的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和重难点以及在教学中发现的突出的共性问题和教研课题进行,同头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要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质量测验。第三,教案编写要求体现课程改革诸理念:三维目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教学反思。(教案设计见附页)
2、课堂教学精讲精练,及时反馈。精讲精练与及时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是相辅相成必不可分的。光讲不练或无效的练,无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无法反馈。做到精讲精练,教师必须做到精心设计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和课后练习,竭力避免教学时间、资源的浪费,实现教学任务堂堂清。
3、分层布置作业、练习,提高效能。作业布置精心合理、批改及时正确、反馈纠错即时显效。大力提倡分层练习,并作一些个案研 究,实现教学任务天天清。
4、质量检测扎实有序。质量检测采用月考或单元考的形式,同头课统一试题、统一时间、统一阅卷,考后有质量分析;建立培优扶差档案,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做到教学任务周周清。
5、分层辅导,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有老师埋怨说:这道题我讲了不知多少遍了,学生就是记不住。我们的理解是:不是你讲了多少遍,而是你让学生做了多少遍,怎么做的。尤其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差距,如果教师再给学生一样的练习与一样的教学内容,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感到乏味不堪,而另一部分人依然是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而感到迷茫而失去信心。我们只能因材施教,既要让有时间有能力的学生能够冒尖,又要让学习吃力的学生能够不影响学习的成绩,我们的复习教学中推行分层教学,如数学教师把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按优良和中差分成两批分别集中到一个教室,让优良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的速度较快的内容,中差学生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这样就会达到各得其所、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前瞻理念,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兴教办学的根本,是学校最可宝贵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学校实际就是“办教师”。怎样提高教师的业务综合素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学校一项常抓不懈,而又不断创新的工作。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实现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随着全县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教师外流严 重,青年教师逐年增多的现状,如何培训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成为教育教学骨干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的要求是:一年入格,两年合格,三年形成自己的风格。为此,结合学校实际,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一)三大模块和两个层面的校本培训 三大模块即:
1、“我与教材和会考”
A、各任课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自己所授教材,分析历年来的中考试题,备课时要求每课、每章、每节都与中考题、会考能力相结合、相对应,并以此做出会考题型预测,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将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B、各任课教师提前一学期自学完本学年教材,做完本学年教材的全部例、习题,并分析做完当年全国各省市的毕业会考试卷。每学年参加一次新课标考试,并顺利通过新课程标准、教材过关考试。
2、“我与课改及课堂”
A、学校领导实行“推门听课”,不事先向任课教师打招呼,教研组长参与听课,每学期应听完各任课教师的一节课。
B、教导处收集最新教科研信息,定期发放给各教研组,使他们及时了解最新教学态势,把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C、各教研组每学年应确定观摩研讨课题。一是从学科教学理论中寻找课题;二是从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教改热点中确定课题;三是从教学中难以把握的教学内容确定课题;四是从常见的教育现象中选 择课题。针对研讨课题精心设计课例,要求教师围绕研讨课题带着问题上课、听课,把握得失。先请执教者围绕研讨课题以说课的形式介绍课例设计的依据,然后组织同组其他教师结合课例进行研讨,最后由组织者归纳,执教者实施,力争使教师一课有一得,一课解决一个教学疑难。
D、各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最新教科研信息每周写出“课堂自我反思”、“先进课改经验”各一篇。
E、学校给每位任课教师订一份教学杂志,每位教师还必须自订一份与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教学研究杂志。
3、“我与学生和师德”
由学校在每周例会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学习,学习内容为当代名师、名德、及其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几年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蔡伟森、李镇西、魏书生、钱梦龙、程红兵等名人名师的先进教育教学思想,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写出了心得体会,通过汲取先进经验,自觉树立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
两个层面即:
第一层面指——顺利通过新课程标准、所教学科教材过关考试。第二层面指——对教材教法、新的教育理念及更高层面知识的考查。
通过上述措施,“创学习型学校、做学者型教师”的意识也逐渐渗透至学校每位教师的心中。教师每人一本课程标准,坚持订阅教学教研书刊,坚持写读书笔记,坚持进行课后反思,并能在教研活动中 进行读书笔记、课后反思交流,坚持开展帮学结对活动。
(二)拓宽渠道,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一是学校领导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制,听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再查,以课堂效果的测评加强对授课质量的监控。跟踪听课是培养青年教师和薄弱学科教师成长比较有效地途径之一,其做法是:执教教师自己备课上课,教研组其他教师及学校主管领导听课评议,指出不足,协商整改方案,再由此教师执教,在不断评议指导整改中,一点一滴提高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直到成型为止。此后在不间断的敦促指导下形成此教师自己的风格。同时落实教师听课制度,要求侧重听骨干教师和同头课教师的课,取长补短,以此达到提高自己课堂效果的目的。二是按“教什么、学什么”、“哪项不行练哪项”的原则,从数量、质量两方面抓好教师的课堂基本功及技能训练。三是加大教师业务学习力度,开办好学校图书馆,拓宽教师业务学习渠道,转变学习方式,讲求学习实效。四是通过开展上岗试教课、优质课竞赛、观摩课、说课活动、同头课教师集体备课等形式的教学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五是积极争取向外学习,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获取现代技术教育知识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向研究型、信息化教师迈进。六是要求教师制定学历达标规划,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逐步实现学历、学科、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和谐发展。七是对年轻教师开展课堂“听-说-授-评”的“锻炼模式”,给他们压担子、接对子、搭台子、引路子,帮助其尽快成长。八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荐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坚持开展多层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九是对全体教师进行班主任培训。教育专家曾说,不能担任班主任的教育是有缺憾的。我校利用例会或教研活动对教师进行班主任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五、以研助教,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研究做到了大课题与小专题的相结合,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在教研组内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进行教学反思与教学案例分析,撰写教研论文,不断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各教研组还组织同头课教师广泛进行“同课同教”和“同课异教”活动,课前共商,课后评议,做好个案分析,及时总结经验,以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几年来“一研、一说、一讲、一评”的教研活动已成为我校教学研究的常规,并在不断的发展。一研即研究课题措施;一说即对交流课进行评说;一讲即示范讲课;一评即前“三个一”的综合评价。通过这项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也使教师素质得以提升,达到了以质量求生存,以教研求发展的目的。如我校语文组开展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古诗文教学》课题研究(现已通过省教科所评审鉴定),经过研究总结出在新课程背景下,古诗文教学可依据以下环节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即高声诵读,体会语言美;理解诗意,再现意境美;感悟形象,诠释人格美;比较鉴赏,透视文化美。理化组展 开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理化的兴趣》、《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化理的兴趣,增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待续发展。分层教学、分层评价更是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内容的分层、学生学习内容的分层、学生的分层、作业的分层、练习的分层、辅导的分层、检测的分层,使学生学有所长,各得其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六、务实分析,提升学科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为此,我们非常重视考试质量分析,把质量分析作为改进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托,认真组织期中、期末以及八年级史、地、生检测考试和九年级毕业会考的质量分析。学校领导和每个学科教师做到五结合,从主客观两方面谈经验、找差距,磋商整改措施,科学合理地把培优扶差工作落到实处、细处,即做到:课任教师分析与学生分析相结合,教研组分析与个人分析相结合,个人分析与领导点评相结合,经验交流与整改提高相结合,纵向分析与横向对比相结合。同时,各学科教师建立好后进生转化档案,结合班主任、学校领导,师生组成互助组。互助组组成后,互助学生提出对教师的期望,互助教师帮助学生制定进步的具体措施。互助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谈话,教会学生超越自我、管理自我、学会学习,并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达到转差的预期效果。通过质量分析还可以打造品牌学科,强化优势,敦促劣势,形成竞争机制。
七、开发校本,提高学生素质 根据我校实际针对农村学校学生阅读量少,见识面窄的情况,我校开发了《课间古诗词背诵与欣赏》的校本课程,所选古诗词涉及了叙事写景、咏史抒怀、怀古说理等方面,每首(段)诗文老师都附了简要赏析,每周利用两个课间背诵欣赏2首或2段古诗文,初中三学年下来学生要背诵近200首(段)古诗文。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视野,而且使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文学涵养,提升了学生素质,滋养了学生品格。
还利用第二课堂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各教研室及学科教师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每学期要举行1~2次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余生活。二是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拔河、跳绳、踢毽子等传统活动项目,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三是进行音、体,美等专业特长生的培养。
经过不懈地努力,学校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是突飞猛进,教学成绩连续几年名列全县前茅:2004年全县毕业会考中,我校六科合格率达76.5%,位居全县第二;2005年全县毕业会考六科合格率我校达79.05%,荣登全县榜首,其中孙晓霞同学跻身全县第四名;2006年全县毕业会考我校再创辉煌,有81名同学考入永昌一中(其中重点班28人),71名同学考入永昌四中;2007年全县毕业会考中,我校有108名同学考入永昌一中(其中重点班59人),66名同学考入永昌四中,董开斌、王淑萍同学高居全县第三、第五名;2008年全县毕业会考我校再创佳绩,有150名同学考入永昌一中(其中重 点班64人),90名同学考入永昌四中,李曰健、蔺婕同学跻身全县第三、第十一名;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赞誉。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金昌市先进学校”、“永昌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永昌县教学质量优胜单位”、“永昌县‘三化’建设先进学校”、“金昌市十佳学校”等光荣称号。一名教师被评为“金昌市教学十佳”,二名教师被评为“金昌市优秀教师”,一名教师被评为“县级师德标兵”,多名教师在市县级优质课竞赛中获奖。
风雨和硕果同行,沧桑和凯歌同奏。无论昨天历尽风雨的课堂,还是明日生机勃勃的校园,弹奏的永远是青春的旋律,传颂的是一代代学人薪火相传的坚守与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现在全校上下正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教师成功,让社会满意为宗旨,团结一心,朝着“创一流管理,树一流校风,育一流人才”的目标努力奋斗。
第四篇:小学观摩汇报
2012-2013学年
2012-2013学年学校工作总结
现有6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25人,在职教师8位。本学期内,我校认真落实县局自主发展、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遵循中心校提出的“一校一品、一师一长”的工作理念,认真践行“一日一课一评”及“两个活动点将台”活动,发扬“开拓创新永图强,奋力争先铸辉煌”的创新精神,以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为重点,全面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石庙小学各项工作的具体情况予以汇报,敬请诸位领导多多指正和教导。
一、师德建设方面。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树立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1、树典型,塑师魂。
本学期,我校将师德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大力宣传师德先进典型,继续组织教师开展“学典型、找差距、订措施”的自我教育和测评活动,促进了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学期伊始,我校组织师德先进教师00老师进行了先进事迹宣传,通过深情的笔墨和真情的表达,叙述了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我校的一线教师,他们中有的刻苦钻研业务,有的爱生如子,有的廉洁从教多年······这些事迹感动着师生,感动着家长,更感动着整个校园。老师们深受教育和气氛,纷纷表示要学先进典型,继续发扬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此项活动的开展,让教师“学先进、赶先进”找到了楷模,营造了“敬业、奉献、关爱、和谐”的教育氛围,进一步深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2、放亮点,找自信。
罗曼罗兰曾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每个人不是没有闪光点,而是缺少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本学期,我校要求全体班子成员进一步走进每一位教师心里,走到学生中间,寻找全体师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在每周例会和晨会上进行表彰,帮助师生重新找回自信,挖掘自己的人格魅力,重塑人生的辉煌,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讲学习,明责任。
本学期以来,我校组织教师重点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并及时书写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依法执教,保证校园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德育工作方面。
1、学生的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我石庙小学依托养成教育传统,紧紧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工作。我们对学生会值日工作进行了创新,采取以学生管理学生为主的管理方法,要求监督员同学在检查工作的同时,将各班存在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映给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有的放失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坚持每周一在集体
晨会上公布夺得流动红旗的模范班级。每当此时,总能听见校园里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欢呼声中,我们能感受到学生极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热烈的爱班之心,护校之情。
2、感恩教育循序渐进
本学期,我们多次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让孩子们在感恩、幸福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3、谈心活动润物无声
我校根据上级的要求,以及校内的工作实际,本学期继续开展了与学生谈心活动。在活动中,要求语文、数学和英语教师与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定期的谈心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孩子的情感,了解孩子的心思。与此同时,我们还针对特殊的学生,多次与他们沟通,谈话,促进他们的进步,沐浴他们的成长。既做孩子的老师,更做了孩子的好朋友。
4、组织学生学常规,养好习惯教育活动。
开学初,我们石庙小学就印发并组织学生学习了《内乡县中小学生学习常规八条》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研究常规和规范中的细则和要求,并组织与之相关的演讲、辩论比赛等活动。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改掉了自己的众多不良生活习惯。相信,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对孩子们的终身受益。
三、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方面,我校认真践行中心校提出的“一日一课一评”及“两
个活动点将台”活动,以此为载体,不断增强教师的“常规意识”、“课堂意识”、“质量意识”的培养,努力打造“学习型班级、学习型小组”,并以踏实的工作态度,精细的工作过程,打造高品位的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意识。
本学期,我石庙小学进一步明确了“教学为中心”的观点,确定并全面落实了“十字”方针。即:备课“深”;上课“实”;作业“精”;教学“活”;手段“新”;活动“勤”;考核“严”;辅导“细”;负担“轻”;质量“高”。开学初,我们组织教师重温和研究了《内乡县中小学教师常规八条》,重点落实好“备课、上课、辅导、批改、测试”五环节工作。努力做到“认真做好课前备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选细批学生作业,科学实施课后辅导,训练测试科学有序”。
在备课方面,我校做了初步尝试,要求教师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明确以后,直接围绕这些方面,运用“学·导·练”模式备出学案,每一节课学生人手一份,让学生课堂学习有的放失。从本学期实验情况来看,这样做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学期结束时,我们还将组织教师们对此项工作进行反思总结,争取今后做得更好,更全面。
2、课堂意识。
本学期,我们学校除了常规的“一日一课一评”活动外,班子成员继续听教师的推门课,在每听完一节课后,立刻要求老师反馈教学质量反思,和同志们进行交流评课,然后总结作出综合性评价。这样
做,切实提高了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流程规范化。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走出去,向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们请教学习,以名家课堂为实例,联系自己的课堂,谈感受,谈经验,谈心得,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质量意识。
在本学期里,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了补差工作,要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对学习有暂时困难的学生要给以更多的关爱,给他们鼓励,让他们自信。我校在对潜能生的补差工作,采取了集中分层次的方法,建立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档案,并且进行跟踪记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坚持正面引导,加强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特别是独立自主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努力,这些学生的思想品格和学习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我们要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4、打造学习型班级、学习型小组。
众所周知,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的各项工作必须通过班级来具体落实。那么,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提高班级管理成效,就至关重要。本学期我校在班级管理方面采取了以下做法:
㈠、营造优良班风,凝聚强大力量
首先,狠抓班集体的团结。班集体一成立,就围绕着这一班风建设的核心,向同学们提出“我们的班,我们的家”的理念。一个班集
体就是一个家,温暖与否要靠集体里每位同学的悉心经营。
其次,找准同学们的共性。如:相同的兴趣,相近的气质,相似的生活经历等。可以根据同学们的需要积极地开展一系列有益的活动,使学生们在积极活动中,增进了交流,加强了友谊,个性得到良好融合,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形成共同奋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再次,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班级制度来管理,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凝聚力。为此,我们要与学生共同讨论班级建设计划,发扬民主精神,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一起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之中。使班级成员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有发展。
(二)、拟定管理目标,促进竞争合作
有目标才有动力。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到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注重干部培养,实行民主管班
凡是集体,总有一个坚强的核心,没有一个核心的群体,不会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采取共同的行动,必然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四)、爱心感化学生,平等和谐交往
在教育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化作对学生的无限关爱,用无私的爱心温暖一个个学生。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总之,在本学期里,我们把“打造学习型班级、学习型小组”定为治班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安全、后勤方面。
(一)、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对师生生命负责。
1、我校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人人都有责”的思想,进一步健全了学校安全工作制度。组织教师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各班创建“平安班级”,利用升旗仪式、校园板报、电子屏等积极做好法制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我们高度重视学校食堂管理工作,重视饭菜质量和服务质量。凡是当天剩下的饭菜一律倒掉,确保第二天的饭菜绝对新鲜,以保证学生吃好吃饱,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另外,我们还特意监督食堂注意儿童饮食营养的搭配,在冬天坚决保证孩子们吃上热饭,一周改善学生的生活三次。
(二)、加强后勤工作,对教学一线负责。
1、开源节流,加强学校建设,不忘化解学校债务。
本学期,我们除了添加学校的一些必备设施之外,还继续加强学校资金开源节流工作,预计在本学年内将基本消除学校债务,不让债务问题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
2、对学生营养餐的细致化管理。
我校的营养餐工作有专门的人员管理,有专供的营养餐室,每天定时做好发放,回收的各个环节工作。在寒冷的季节里,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做好加热工作,确保孩子们能用到健康,热乎的食品。
回顾这几个月来,我们取得了不少的成绩,获得不少的经验,但我们还清醒地看到,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学校硬件建设力度不大,课改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后,我们将在中心校的领导下,进一步用科研教改锻炼老师,用教师魅力熏陶学生,努力办好开拓创新,奋力争先的00小学。
第五篇:与日本根川小学合作汇报交流材料
教育不分国界 交流致力共赢
——XX小学与日本根川小学合作交流汇报材料 全世界的教育共同特点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做好下一代教育培养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打造更好的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我校与日本根川教学确立了合作交流的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对增进和深化两国青年的相互理解、对于传承和发展中日友谊至关重要。通过中日交流引导学生掌握本领,提高素质,勇于担当,发挥聪明才智,为中日人民友谊与合作注入青春活力。
一、喜迎日本来客
2008年10月9日,日本根川小学的教师与学生代表在上级领导的带领下,来我校参观学习。他们与我校师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我校师生与日本根川小学师生在中日友谊、文化及教学层面的交流与合作。
当日,日本小学生为我校师生演唱了《茉莉花》、《小叮当》等歌曲,还表演了足球、少林拳和剑道等节目。为了让日本小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我校学生则进行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展示和古筝演奏。随后,两校还相互交换了各具本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礼物:日本的小学生和我校学生互送了卡片、风铃等礼物。最后,日本的学生与我校师生交流学习经验,增进了两国小朋友之间的友谊。活动结束后,日本的小学生兴奋的说,这次到中国参观使他们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及青海高原文化的独特与神奇,还感受到了中国小朋友的热情。日本的教师更是对我校的学生赞叹不已,说我们的学生淳朴善良、有礼貌、有自信、并且深爱着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得以在这些孩子身上传承。这次根川师生亲身体验了中国语言和教育文化,扩大师生的教育视野,推动了中日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本次交流活动也使我与根川小学在教育方面扩大了共识,增进了友谊,也促进了我校在教育领域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推动学校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走进根川 致力共赢
我校不仅接待了远道而来的日本客人,也派了两位管理者带领学生去日本根川小学学习。得以有机会了解了日本小学教育的一些情况,现汇报交流如下:
1、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措施具体 根川小学,特别注重三件事:一是每学年一开始,学校就把本身体健康检查的项目、要求、时间以重要通知的形式告知家长并要求配合。二是学校每个月都会将每天午餐的菜谱告知家长,以保证学生食物的营养和便于家长的监督。三是注重体育。日本小学有较完备的体育设施,以根川小学为例,学校有200米跑道的操场、百米的竞赛跑道,一个小游泳池和室内的篮球体操馆。当然还有一块供各年级学生种植花草树木的土地,各年级自己种植植物,自己浇水管理。学生的体育活动是有具体要求、有标准的。
2、鼓励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根川小学,基本上是上半天课,下午在校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课外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活动,如学习手工制作、学围棋、乐器及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些课外学习和活动,让孩子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促进了身心健康,在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三、文化交流 增进友谊
我校师生去日本交流学习的几天,住在了日本的当地民居里。虽是短短几日的借住,得到了日本民众的热情款待,让我们了解了日本的风土人情,也让我校师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日本文化。日本几乎所有传统习俗,如茶道、花道、书道、祭祀、陶瓷、织锦、古诗、古词、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国的影响,和服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了解日本文化的时候相对容易。中日之间的这种文化交流,其目的是增进两国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中日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
通过去根川小学交流,可以发现日本的小学教育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而且这样的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两校间教育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彼此的友谊,还扩大了两校师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这在西宁市对外教育交流中也是非常难得的。国际教育交流,不仅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与世界联系与交往的需要,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加强与中国在教育领域交流的需要。
中日两国之间的这种交流学习活动,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旨归的一种教育。或者说是为了培养具有善良、平等、公正、友爱、宽容、聪颖、诚实等优秀品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在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同时竞争的二十一世纪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