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州银行业发展情况与2007年展望

时间:2019-05-14 06:1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6年广州银行业发展情况与2007年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6年广州银行业发展情况与2007年展望》。

第一篇:2006年广州银行业发展情况与2007年展望

2006年广州银行业发展情况

与2007年展望

中国银监会广东监管局

2006年,是银行业改革开放扎实推进的一年,也是金融监管改革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广州银行业坚持改革方向,贯彻金融政策,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内控管理,保持着平稳健康良好发展态势。

一、2006年广州银行业发展情况

2006年,广州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运行稳健,各项存贷款同比多增,不良贷款持续“双降”,改革和风险处置工作稳步推进,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盈利水平大幅提高。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完善,业务发展快,服务功能全 1.机构聚集密度高,服务功能完备。

截至2006年末,广州银行业共有各类机构2417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其中,中资银行机构2365家,占银行业机构总数的97.85%,从业人员达4.8万人。仅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总数就达1152家,占银行业机构总数的47.66%,从业人员近3万人。外资银行共有机构52家,其中:营业性机构31家,代表处21家。(见表1)

2.资产负债稳步增长,中小机构增速较快。

2006年末,广州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5590.30亿元,同比增长18.71%,其中,财务公司、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汇局资产增长较快,增速均在30%以上,但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增长相对较慢,信托投资公司为负增长。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达15329.55亿元,同比增长17.80%。从机构类别看,财务公司、广州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汇局负债增长较快,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增长相对较慢。(见表2)

3.各项存款平稳增长,金融产品选择增多。

2006年末,广州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350.97亿元,比年初增加1632.31亿元,同比多增341.49亿元。从存款结构看,各类存款的增长态势迥异: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4890.93亿元,比年初增加883.97亿元,同比多增384.30亿元;储蓄存款余额5956.52亿元,比年初增加504.32亿元,同比少增216.16亿元。主要原因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了对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加上基金、保险、国债等金融产品销售势头旺,对储蓄产生了分流作用。

4.各项贷款增长迅猛,中长期贷款成投放重点。

2006年末,广州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668.58亿元,比年初增加1155.73亿元,同比多增630.08亿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长期贷款重点投向交通、电力行业和个人住房按揭。2006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5112.71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8.98%。全年新增中长期贷款771.49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66.75%。短期贷款余额下降趋势得到扭转。全年新增短期贷款117.98亿元,与上年下降50.36亿元形成鲜明对比。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增长,推动了广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金融创新逐步活跃,资产质量明显提高。

目前,中国银监会批准第一批9家在国内注册的外资银行法人,在广州均设立了机构。广州银行业金融机构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大,利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优势,在业务流程、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上大胆创新,金融创新步伐逐步加快,呈现出较活跃发展态势,而金融创新的发展,又极大促进了金融资产质量的提高。2006年,广州银行业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贷款质量继续稳步提高。同年末,广州市中资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545.07亿元,比年初减少135.25亿元;不良贷款率6.57%,比年初下降2.7个百分点。从机构类别看,仅政策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出现反弹,其他各类银行机构均实现不良贷款“双降”。

6.经营指标持续改善,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2006年,广州中资银行机构实现利润总额106.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7.71亿元,增长54.7%。从机构类别看,各类机构的利润均实现增长,其中:广州市商业银行利润增幅最大,达到4倍多;政策性银行利润增幅最小,仅15.93%。(见表3)

(二)银行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本流动性过剩严重,经营压力较大。

近两年来,整个银行体系尤其是四大商业银行资本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末,广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差达4682.38亿元,存贷比64.93%,出现资金总量多而投入渠道少的矛盾,为此,银行分支机构(尤其是四大商业银行)多数将闲置资金上存,贷款盈利空间收窄。由于银行业资金运用渠道不畅,经营压力较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银行资本流动性过剩,增加银行信贷投放的内外部压力可能加大,信贷风险将会增大。同时,信贷投放力度的加大通过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又会造成系统流动性进一步过剩,并推动信贷持续扩张。

2.贷款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信贷管控压力增大。

广州银行业虽然积极采取措施,化解风险包袱,解决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问题,但是,深化地方金融企业改革需要有一个渐进过程。因此,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仍然面临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较大的难题。如个别银行出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上升的状况;部分银行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也比年初有所增加。由于一些银行重业务开拓轻风险管控,一些银行以流动资金贷款形式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甚至出现虚假按揭贷款,使贷款风险隐患加大。与此同时,部分集团客户的风险控制问题较突出。因大型集团客户通常存在跨行政区划、跨行业关联企业多、关联交易复杂、财务报表操作空间大的特点,并在银行议价对比中处于强势,银行对集团客户的风险评估、资金监控难度增加,从而导致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部分集团客户的贷款面临较大风险。

3.贷款集中度增强,风险聚集系数增大。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有“三集中”。一是贷款集中大额客户。亿元以上的大额客户贷款约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0%。二是贷款期限集中于中长期。中长期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达58.98%,易产生一些潜在风险:其一,当前存款活期化与贷款中长期化现象,导致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问题突出,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其二,中长期贷款多数为项目贷款,而一些交通、能源类项目贷款,由于期限较长,风险虽在短期内不易暴露,但潜在风险值得关注;三是贷款集中于过热行业,各家银行对交通、能源、通信等行业的贷款投放力度都不同程度加大。

4.房地产调控对信贷风险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

由于近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房地产行业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房地产业目前已成为银行信贷投放的重点行业之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业贷款余额约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0%,一旦房地产市场形势逆转,对广州银行业信贷质量影响甚大。因此,须密切关注房地产企业资金和效益的变化,积极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

二、2007年广州银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广州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的关键之年。由于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为加快广州金融产业发展,形成开放度高、创新活跃、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广州银行业将以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托,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持续稳健发展。资产负债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各项存款也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随着政府部门政策扶持和银行业监管部门有效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投入将继续加大,资产继续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虽然中长期信贷投放仍将是拉动贷款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将会进一步改善。受资本充足率硬性约束,商业银行风险意识增强,信贷结构和高风险客户清退调整步伐将有所加快;而资金运用则更多向经济资本节约型业务领域发展,票据贴现、零售贷款和中间业务发展也将有所加快。与此同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银行业将在注重风险防范、及时了解和把握“三农”金融需求、创新产品、改进服务的基础上,使信贷资金投放在解决“三农”金融服务不足、竞争不充分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而通过政府部门和银行业监管部门大力支持银行业积极开拓创新,并适时把支持银行业发展的着力点转移到协调服务上来,同时,以更快的速度引入外资银行的竞争,进一步改变银行业经营体制,促使银行业积极创新金融业务,不断寻找新的盈利点,实现小企业贷款制度、个人理财产品、衍生产品、中间业务等业务创新,提升银行的综合竞争实力。

2007年是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年,银行业监管部门将继续以推进合规建设、风险为本的监管和自身监管能力建设为主要抓手,在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坚持合规监管与风险监管相结合,加强宏观调控下的风险管控工作,大力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改革、开放与创新,全面推进问题机构风险处置工作,启动金融服务充分性建设,促进广州银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执笔:周 文 雷雪苏)

第二篇:广州城市规划发展回顾与展望

日新月异南大门

——广州城市规划发展回顾与展望

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也 是华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对外开放的南大门,是一座具有历史魅力和现代色彩的中心城市。

50年风风雨雨不停步

广州市自1949年10月14日解放以来,在不同的经济社会 背景下,先后14次编制过城市总体规划。这些总体规划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发挥过巨大作用。特别是 1984年经国务院审批的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对促进广州市改 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与城市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起到十分重 要的作用。通过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城市经济社会得 到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城市面貌得到 较大改观。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广州市沿珠江组团式发展,重点 向东向南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的格局已基本形成。1986年至 1998年,广州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70平方公里发展到276.4平方公里,现代化大城市已初具规模。

首先,按照总体规划,大力发展新区,使第二组团(天 河)、第三组团(黄埔)已基本形成。按照规划将大型建设 项目主要安排在新区,在天河区建设体育中心、火车第二客 运站,并对天河机场一带5.2平方公里用地按规划统一进行 综合开发,按规划控制了珠江新城的用地。目前,6.6平方 公里的珠江新城已按规划逐步实施。天河地区已初步形成广 州市文化体育、商业办公、居住服务中心。在黄埔区按规划 安排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沙港、云埔工业区,这些项 目的建设,使黄埔区已基本成为广州市工业、港口业基地。

其次,在旧城改造中,坚持“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 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旧城区的城市功能有了进一步 加强,旧城区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水平有了 一定的提高。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取得长足 进步。近十年来,广州市新建改建了一大批城市道路、立交、桥梁,完成了北环高速公路,地铁1号线已建成。自1988年至 1998年,道路长度由545公里增长到1887公里,道路面积由6 51万平方米增长到223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6.82平方 米。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由156条增长到292条,全市拥有营运 的公共汽(电)车4632辆,万人拥有公共汽车16标台,居全 国十大城市前列。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1980年至1998年建 成区人均公共绿地由3.51平方米提高到6.3平方米,绿化覆 盖率由23%提高到28.06%。

城市市政基础建设也得到大力发展。自来水普及率达98 .66%,日供水能力达到382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达93%,按规划建成大坦沙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污水处理厂(日处 理污水33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6.7%;日处理66万 吨的猎德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进展顺利。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也取得巨大成就。城市文化、教育、体育、卫生设施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大力改善和提高了城市 的生活工作条件。

长期以来,广州市坚持以房地产住宅建设为中心,带动 城市建设,先后兴建了300多个住宅小区,建设了一批经济适 用的住房,1998年底,经抽样调查,广州市人均居住面积已 接近13平方米,是1978年3.82平方米的3.4倍。

广州城市规划启示录

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必须基于规划的科学性和超前指导 性。由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广州市城市发展的客观实 际,从而保证从宏观上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促进了城市经 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天河新区的建设和黄埔、芳村新区的建 设实践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珠江新城6.6平方公里 用地的长期规划控制,更充分说明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 超前指导性。

有效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总体规划。近十几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在这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 作。在旧城改建、新区开发建设、道路交通、环境保护与园 林绿化等方面,都科学地编制了更详细、更具体的专项规划 和实施性规划。

要保障城市的各项建设按照《城市规划法》实施,除了 要有权威的规划外,还必须有维护规划的法规。早在1984年,广州市便开始制定《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 则,广州市是全国最早编制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城市之一。经过3年的努力,《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经市人大审议 并于1987年1月1日起实施。《实施细则》经市政府批准从19 88年1月1日起执行。《城市规划法》颁布实施后,广州市结 合实际,历时6年草拟了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的第一部地方性 法规———《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于1997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近年来,广州市还先后制定和 实施与《城市规划法》相配套的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 广州市分区规划编制办法》等共约88项,为依法编制规划、依法建设、依法管理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近十几年来,广州市不断探索强化规划管理的方法,取 得了突出的成效,广州市城市规划局连续3次被国家建设部评 为“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单位”。广州市早在1987年就率先实 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通过土地有偿使用和综合开发,不但 提高合理利用土地,而且能为城市基础设施筹集资金。如芳 村花地湾、天河体育中心、恒福路等一些建设项目,均采用 此法筹集建设资金。

广州市自1989年开始,改革建筑管理方式,实行建筑报 建特许人制度、专业管理审批制度、建筑管理竣工验收制度,加强建筑规划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保证规划管理适应新形势的要 求,广州市把依靠科技管理作为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的必备条 件。一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吸收和培养人才。1987年,广 州市便从美国引进国内第一套城市规划地图信息系统,后又 聘请美国有证规划师协会前副主席卡罗尔·托马斯夫人和日 本世界知名建筑专家丹下健三为城市规划局的高级技术顾问。近十年来,广州市规划局和规划院从全国10多所院校吸收了 大学生近200名,共20多个专业,其中有60多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生;二是健全科技管理机构。为了适应科技管理的需 要,先后批准市规划局成立了交通规划研究所、规划自动化 中心、广州航空遥感指挥中心等科技管理机构,并配备了专 业的技术人员;三是利用科研成果管理。目前,市规划局建 立的“广州市城市地图和总体规划信息库”、“广州市地下 管线信息系统”、“广州市城市规划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 和“居住区详细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已在规划管理 工作中广泛应用,这些系统经国内外专家评审认为具有“国 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 灵魂,是城市管理的依据。实施城市规划的实践证明,各级 领导除了要认真按城市规划的要求布局各项建设外,还必须 带头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支持规划部门开展工作; 只有树立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才能使规划得以实施 和落实;只有充分发挥城市规划部门依法行政的职能作用,才能保证一切用地和建设活动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新形象步入新世纪

党的十五大期间,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讲话时指

出,广东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1998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把广州建设成为现代化中心城市,充分发 挥广州作为全省经济发展重心和龙头的作用。围绕建设现代 化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广州市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建设和发 展新的指导思想,调整了广州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思路,确立 了在高起点上发展的思路,着眼于50年不落后,强调城市规 划的科学性和超前性,进一步调整了城市发展布局,明确城 市的功能分区,合理规划布局城市新轴线,从瘦狗岭到火车 东站到河南赤岗一直延伸到洛溪大桥的新客运站,将规划一 条12公里的城市新轴线,通过国际招标选择最佳方案。进一 步明确划分城市功能分区,对城市各大组团和中心商务区、中心商业区、旅游休闲区、科学体育区、工业开发区、居民 住宅区等各种功能分区进一步调整完善,确定下来后就作为 长远的发展战略分步实施。确立了“新区先行,拉开建设,突出重点,以新城区建设带动旧城区改造”的思路,坚决把 城市结构拉开并有序地配套建设,重点向东向南发展。沿珠 江轴线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逐步完善向南联系番禺、向东 联系东莞、向西联系佛山的经济发展轴线规划,从而强化中 心城市的功能,加强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辐射力。确立 了构建交通道路主体骨架,完善城市交通路网的思路,以内 环路、环城高速公路及7个方向联络道和若干条快速路构成道 路主骨架,完善高速路网、快速路网和主干道路网三大交通 路网系统;确立了城市建设的精品意识,积极规划建设广州 新国际机场、广州大剧院、广州艺术博物馆、新广州体育馆 等一批跨世纪的标志性形象工程。在此基础上,广州市按照 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提出了城市建设实现“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的奋斗目标。“一年一小变” 重点在管理,以整治脏乱、拆除违章建筑为突破口,整治市 容环境,迎接建国50周年;“三年一中变”重点在建设、完 善城市交通道路网络,完成“迎九运”工程、“城市形象工 程”和标志性工程,整治白云山和珠江“一山一水”,建设 新的旅游观光带,迎接“九运会”;“2010年一大变”重点 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调发展,完善城市布局,形成合 理的功能分区和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布局,形成合理的 功能分区和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完善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市政、环卫等公共配套设施,基本实现 城市现代化。按照这些新的思路,广州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 规划,经过历时4年的努力,全面编制完成了79个地块的分区 规划,去年又完成了20个文明示范村镇、16个中心村镇、50 条自然村的规划,城市立体交通路网进行了全面规划。配合 “城市形象工程”建设,对珠江两岸景观、城市主干道路、绿化广场、主要“窗口”地区和商业街区等进行了城市设计。规划部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园林绿化、环境整 治、道路交通、“迎九运”工程等方面的109项“城市形象工 程”,经过努力,1998年已完成了32项。

为了实现广州市城市环境面貌“一年一小变”的目标,广州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了这方面的领导工作。首先全市 上下统一认识。要求全市各级党政领导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要 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心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以 赴,千方百计确保实现“一年一小变”的目标。二是学习先 进。广州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组织学习考察团,分别赴上 海、中山市,认真学习他们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先进 经验。成立了广州城市建设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了市创 建文明城市联席会议制度,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协 调、指挥。各区也迅速成立推进“一年一小变”工作领导小 组及办公室,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迅速推进这项 工作。广州市市长林树森同志和各区、市各有关部门的主要 负责同志签订《广州市城区整治脏乱,实现城市环境“一年 一小变”目标责任书》,将“一年一小变”目标分解为10大 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市容卫生、整治占道经营和乱摆乱卖、清拆违法建筑和违章搭建、整治机动车辆乱停乱放、整顿违 章户外广告、整顿建筑工地、整治市区道路进出口、治理市 内河涌、清理收容遣送“三无”人员、落实除“四害”工作),限期到今年国庆节前完成。市创建文明城市联席会议办公 室每月都对全市整治情况进行抽查,市人大、政协代表也不 定期参与检查。由于市委、市政府决心大、抓得紧,目前,全市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已经全面发动起来,全市性整治 脏乱大行动已经展开,并初见成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望新世纪,广州,这座中 国的南大门,经过广州市人民的齐心协力,一定会营造一个 高效、舒适和美丽的城市环境,将以崭新的形象雄步21世纪。

第三篇:2014年银行业展望

2014年银行业展望:三座大山压顶 转型迫在眉睫

■ 净息差缩窄致利润增速下滑

■ 民资进军银行业推动全面竞争

■ 互联网金融冲击渐显

2014年,利率市场化、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这三个2013年银行业最火的关键词,仍将继续伴随银行业。

随着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推进、首批民营银行有望获批设立、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继续,2014年,银行业或将告别高利润、高增速、高息差的“三高”时代,转型迫在眉睫。

全行业净利增速或跌破10%

交通银行(601328.SH)金融报告中心1月8日发布的《2013—2014年中国商业银行运行分析与展望》(下称“交行报告”)预测,2014年,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速将进一步 放缓、流动性趋紧状态难以根本改观、不良贷款微幅增长、利率市场化将向纵深推进、互联网金融领域创新进一步加速。

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16家A股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增速为12.61%,较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下降了14.61和3.61个百分点;利润增速为12.99%,较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下降了16.19和4.37个百分点。

交行报告亦指出,预计2013年全年上市银行利润增速会下降至11.9%,而在2014年,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和营业收入的增速会较2013年 进一步下降,分别下降至9.0%和10.7%左右,银行会采取一系列盈余管理措施,包括压缩营业费用、控制信贷成本等来应对规模扩张放缓和息差收窄压力,但行业净利润增速仍可能下降至8.3%。

券商也多不看好银行业今年的业绩。其中,招商证券的判断是,2014年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率在9.4%左右;东方证券的预期相对悲观,该数值被拉低至5%左右。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除了竞争因素,2014年银行净利润增速可能大幅下滑,还来自于银行自身的资产质量和经营风险。

根据交行金融研究中心测算,2014年银行业不良贷款压力仍然较大,拨备压力可能进一步增加。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总体不良贷款余额为4590亿,较年初上升约569亿,增幅也较往年明显扩大;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87%,也较年初上升6个基点。

随着国务院107号文要求加强对影子银行业的监管,未来一段时间部分地区的银行业不良贷款和坏账率可能将上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如果2014年银行的坏账率延续去年的水平,预计今年银行业利润在10%左右;如控制不好,2014年在政府清理地方债务的过程中,银行将会有更多的不良资产显露,对于有些银行来说能不能保持增长都是一个问题。

70余家民营银行通过预核准

“2014年民营银行大门将开”几乎被写入各大机构的新年展望中。2014年,也被业内称之为存款保险制度和民营银行的元年。

国家工商总局网站显示,截至目前有77家以上的民营银行名称获得国家工

商总局预核准。其中,2013年有67家,2014年1月有包括汉江银行、天府银行等多家再获得预核准。

银监会于 1月6日召开的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对于民资办银行明确了新的监管要求,包括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和方式,试办由纯民资发起设立自担 风险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做好试点制度设计,强调发起人资质条件,实行有限牌照,坚持审慎监管标准,订立风险处置安排;试点先行,首批试点3~5家,成 熟一家批设一家。

一度有消息称,首批民营银行有望在今年3月前发放牌照。但这一消息未得到官方证实。

1月9日举行的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指出,存款保险制度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市场人士认为,一旦该制度完善,民营银行风险自担机制就能妥善设置,首批民营银行名单将很快出炉。

民营银行会对传统银行业带来什么影响?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坦言,如果监管、机制和激励得当,民营银行的设立将对推动银行业的良性竞争、利率市场化改革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这个过程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恶性竞争以及道德风险将导致信贷市场的波动,出现银行倒闭的情况或不可避免。”沈明高警示道。

息差收窄,银行转型之路何在自从去年7月央行取消贷款利率上限,市场一直在静待存款利率取消的消息。近期包括建行、工行将存款利率上浮10%的现象屡见不鲜。无论如何,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导致存贷款利息差缩小,银行负债(存款)资金成本不断上升,银行依赖存贷利差获得高盈利的时代将终结。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计,2014年上市银行净息差将会比2013年小幅下降7个基点,拉低净利润增速约3.05个百分点。不同于2013年,2014年净息差收缩的幅度放缓。

“如果说过去10年银行业是在制度红利的康庄大道中成长壮大,那么未来10年银行将迎来相对曲折的发展路途。”招商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罗毅在公开场合表示。

如何转型,是摆在所有银行面前的一道待解难题。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表示,2014年或将是银行业深化改革转型的元年,必须在战略和策略方面发生改变:一是差异化经营,二是多元化经营,三是国际化经营,四是网络化经营。

随着利率的完全市场化,银行业需要多方面有所创新与升级。

在资产负债的管理上,银行需要对风险计价和风险管理计量进行创新升级。民生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高级经理王照璐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未来利率市场化后,存款与贷款的利率每天都在波动,银行每天都会面临很大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银行需要对过去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进行创新,以适应利率市场化。此外,王照璐提醒道,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业需要对每个阶段的监管政策有准确的研判,以便提前做好风险管理。“比如,去年6月份银行间市场的‘钱荒’就是市场对央行政策没有足够的预期造成的。”王照璐说。

针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王照璐认为,现在余额宝等一些高收益的基金产品,对银行存款的冲击也很大,这就需要银行要主动地创造一些存款。比如银行可以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合作创造新产品,然后通过共享客户,帮助银行稳定客户,增加存款。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2—2013年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指出,随着利率逐步市场化,银行将从以拼贷款、拉存款为主要特征,过于注重规 模和速度的发展方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发展方式转变;从过度依赖利息收入和批发业务,向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转型。

总之比起2013年,2014年银行业可能面临更大的市场环境变化,如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民资进入金融领域所带来的新的竞争,银行业的转型已经到了必须动真格的时候。

第四篇:15-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情况与展望

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1 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情况与展望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办公室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2010 年基本建成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要求,近两年来,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加快了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道路轨道建设不断改进,富力·卡尔顿和富力·君悦酒店两家五星级酒店先后开业,多座商务写字大楼陆续建成并投人使用,越来越多的中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人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逐渐走向成熟,其聚集效应和示范效应不断增强,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不断凸显,并肩负起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要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光荣使命。

一、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规划建设情况

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坐落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是广州市21 世纪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原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包括广州大道以东、黄埔大道以南、华南快速干线以西、珠江以北的区域。2008 年,市政府对珠江新城进行重新规划,中央商务区的范围和功能延展至琶洲-员村地区(该地区总体规划范围共计23.6平方公里,相当于珠江新城的3.5 倍),扩容后,广州21 世纪中央商务区的规划面积将达到30平方公里,珠江新城-琶洲-员村地区也被整体定位为广州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地区、国际化大都市最核心区域。

金融商务区是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核心,东起冼村路,西至华夏路,北起黄埔大道,南临珠江,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规划有39 个建设项目,以高档商业、酒店、商务写字楼为主,总建筑面积约460 万平方米,提供总就业岗位超过18 万个。目前,所有项目已确定业主,32 个建设项目进人开发建设阶段。其中,第二少年宫、省农业银行大厦、富力盈隆大厦、富力中心大厦、富力君悦酒店、富力卡尔顿酒店、合景国际金融中心大厦7 个项目已竣工投人使用;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歌剧院、省博物馆、图书馆、西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省移动大楼、省烟草大厦、广晨国际大厦、省交通大厦等20 个项目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2 正在施工;雅居乐大厦、侨鑫大厦等5 个项目计划2009 年上半年开工;其余7 个项目尚未启动(维家思广场为永久性临时建筑)。

随着商务楼宇的加快建设,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内的交通设施也得到很大改善。南北走向的地铁三号线已开通,东西走向的地铁五号线、跨越珠江的猎德大桥、连接新电视塔和林和西路的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珠江新城核心区二层空中步行连廊、海心沙市民广场、珠江新城核心区集中供冷系统、珠江新城核心区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等8 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10 年前全部建成并投人使用。

二、金融机构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为加快推动形成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促进广州金融业快速发展并形成集聚效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金融机构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优惠政策。设立了广州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进行奖励,并对在金融商务区购置、自建或租赁办公用房的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进行补贴,以“真金白银”吸引金融机构进驻,推动该区域成为广州未来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地区。在2006 年发放12 %万元、2007 年发放2161 万元奖励和扶持资金基础上,2008 年,市政府继续拿出约3732 万元对新进驻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进行奖励。奖励力度的逐年加大,既说明了市政府推动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加快形成的力度和决心,也说明了金融商务区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相信2009 年发放的奖励和扶持资金将会更多。

随着珠江新城建设的推进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金融商务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区域建设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外资企业选址珠江新城,香港周生生珠宝广州公司、中国联通等已人驻,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市政务中心、市财政局等已落户,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功能正在不断显现。同时,中外资金融机构人驻金融商务区的热情持续高涨,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三井住友银行广州分行等12 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等10 家保险类金融机构,珠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广晨期货经纪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3 公司、大连商品交易所广州发展与服务总部等5 家证券期货类金融机构,以及南方电网财务公司1 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等,截至2008 年末合计28 家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纷纷选址落户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在这里扎堆集聚,生根发展。此外,还有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不少金融机构计划在近期内进驻落户金融商务区。

三、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2009 年展望

作为21 世纪广州市中央商务区(21GCBD)核心组成部分的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是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文娱、行政、酒店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于一体,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是广州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之一。随着广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加快建立,特别是喜迎2010 年第十六届亚运会,广州的城市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这必将推动作为百业之母的金融业快速发展。应该说,2009 年是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的关键年。

(一)加快基础设施商务配套建设,打造一流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按照“统一规划、协调建设、分项实施、综合配套、资源共享、高效管理”的原则推进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内的各项建设工作。

一是完善珠江新城内外部交通网络。加快推动建设花城大道、临江大道东延长线、猎德大桥和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等一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确保珠江新城进出交通畅顺。建设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海心沙市民广场等交通系统工程,整合区内各种设施和建筑,形成有机统一的公共空间体系。建立人行、车行和地下轨道交通等多层次立体交通体系,实现人、车分流,实现过境交通、内部交通不交织,确保内部交通顺畅。完善静态交通体系,努力解决停车难问题。

二是加快推动珠江新城商务区商务楼宇的开发建设。协助已启动的项目按计划推进,督促未启动的项目抓紧开发建设,严格要求迟迟不开发的地块,考虑采取收地等措施敦促动工。推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顺利建设完工,保证其2009 年底投人使用,使其成为广州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集中地,进一步提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4 升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推进广州最大“城市客厅”― 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和以珠江新城超高双塔为代表的高档商务办公建筑群的建设,推动省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项目和烟草大厦、广晟大厦、交通大厦等高档写字楼建设,构筑完善的企业发展空间和载体,促使更多的中外资企业落户,从而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客户资源。三是完善金融商务区内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珠江新城垃圾收集、集中供冷、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环保能源系统,实现节能减排,优化空气,提供优良办公环境。完善道路绿化整治,形成花园式中央商务区优美环境。

(二)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形成强大政策推力

一方面,加快推进金融监管部门人驻。突出重点,在成功争取广东证监局落户金融商务区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保监局和广东银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通过“一行三局”的进驻,使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管理中枢。同时,借“一行三局”的进驻带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陆续进驻,推动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

另一方面,用足用活各级政府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发展金融业、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精神,推动《关于进一步推动广州金融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出台,用足用好用活相关奖励。认真落实《天河区关于支持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发展的配套办法》和《天河区关于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对进驻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和补贴,提供包括给予优惠医疗服务和办事优先卡等在内的优惠政策。在市政府为进驻珠江新城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进行奖励和补贴基础上,认真落实天河区政府对新落户天河并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银行、保险、证券类金融机构一次性给予100 万元人民币奖励,对市级以上(含市级)金融机构地区总部一次性给予50 万元人民币奖励等相关政策。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商务发展环境

加强服务,协调人民银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诚信体系。加大保护金融债权和打击金融犯罪行为的力度,完善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法律教育,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创新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管理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5 方式,采取社区化、信息化管理,为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提供舒适便捷的综合服务。

(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搭建良好公共服务平台

利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等重要载体,通过招商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金融商务区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动市内现有金融机构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努力争取来穗新设立的金融机构落户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加强与落户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了解企业信息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协助解决。建立金融机构基本资料数据库和金融商务区内土地开发、写字楼租售等信息库,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中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强与计划进驻和尚未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及相关后台服务中心的沟通联系,协助办理工商登记等手续,促成其早日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

(林志云 朱 苑 潘华玲 朱志刚 梁沛强 陈 强)

第五篇:2010年广州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与2011年展望-广州金融工作局

2010年广州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与2011年展望

广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2010年,广州小额贷款公司依法设立、依法经营,顺应本地经济发展趋势,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创新,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为全市“三农”、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金融生力军。

一、2010年广州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

(一)公司数量持续增加,区域覆盖面广

在2009年2家小额贷款公司运营的基础上,2010年新增5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1家获准设立。8家小额贷款公司覆盖了我市10个区、2个县级市中的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花都区、增城市、从化市、萝岗区。总注册资本为8.5亿元,大部分由民营企业和自然人出资。同时,有4家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融人资金,总共2.25亿元。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合计账面利润为4962.41万元,缴纳税收1989.37万元。这些小额贷款公司运营后,通过发放小额贷款以及税收贡献,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二)贷款投放量大,贷款结构合理

2010年,广州小额贷款公司累计投放贷款1778笔,累计投放金额26.67亿元,平均每笔贷款金额150万元。

1.贷款期限以3个月以内的短期为主。2010年,全市小额贷款公司3个月以内累计贷款18.48亿元,占全部贷款的69.29%;3—6个月累计贷款3.90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4.62%;6—12个月累计贷款3.28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2.30%;1年以上累计贷款1.0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79%。

2.贷款对象以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为主。2010年,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自然人贷款1279笔,金额为11.0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1.28%;发放个体工商户贷款277笔,金额为9.0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3.78%;发放中小企业贷款222笔,金额为6.65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4.93%。

3.贷款用途较为广泛。主要投向农业、工业、服务业,累计贷款分别为5.08亿元、5.44亿元、13.09亿元。此外,投向消费领域的贷款为1.49亿元,其他类贷款为1.58亿元。

4.贷款方式多采用保证类贷款。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目前贷款采取信用、保证、抵押和质押等4种方式,其中保证类贷款累计为11.30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2.37%;质押、信用和抵押类贷款累计为7.5亿元、5.2亿元和2.7亿元,分别占全部贷款的28.12%、19.50%和10.12%。

(三)风险管理严格,资产质量高

广州小额贷款公司依法合规经营,不存在为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吸收公众存款、利用社会闲散人员收贷等违法违规行为;均制定了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内控、安全保卫等规章制度;在内部机构方面设置了信贷部、风险管理咨询部、综合保卫部和计划财务部等部门,具体负责业务贷前审查、贷款审批、风险控制及内部管理等职能。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全市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控良好。

广州小额贷款公司一直坚持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资产质量高。2010年末,广州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为8.19亿元,没有不良贷款,计提风险准备金486.71万元,资产损失准备充足。

(四)运作方式灵活,与商业银行合作良好

广州小额贷款公司运作方式灵活,在贷款利率、放贷程序、客户等方面具有自身特点,与商业银行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发展。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在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4倍以内,具备较大的弹性。

2010年,广州各家小额贷款公司加权平均月利率从10.14%0到16.14%0不等,低于民间借贷利率。

放贷手续简便,速度快捷。贷款业务按照客户申请、受理与调查、核实抵押情况、担保情况、贷款委员会审批、签订借款合同、发放贷款的程序进行运作,一般在贷款申请受理之日起7天内办理完毕,快的甚至可当天放款,比在银行贷款更加方便快捷。

面对可放资金有限等困难,广州小额贷款公司积极与银行加强合作,如越秀海印小额贷款公司、天河益建小额贷款公司与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开展联合贷款业务,一笔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发放20%,商业银行发放80%,通过联合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拓展了业务,商业银行提高了盈利水平,企业降低了资金成本,小额贷款公司、商业银行、企业实现了多赢。

(五)立足区域经济实际,坚持特色经营

广州小额贷款公司各处一区(县级市),所在区域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各异。花都区农业比重相对较大,皮革皮具、珠宝等产业发达;越秀区是传统的商贸业中心,民营经济发达,各类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总数超过8万家;天河区专业市场达1 12个,电子行业、软件行业的专业市场客户众多;增城市牛仔服装产业发达,民间资金缺口突出;荔湾区商贸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区内知名的广东塑料交易所的交易企业资金需求迫切;萝岗区高新技术企业聚集,需要支持资金;白云区民营科技园以及工业区具备规模,中小企业众多。

广州小额贷款公司认真分析当地产业发展特点,明确发展定位,在小额贷款投向上,形成了花都区以三农为主,越秀区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天河区以大型市场为主,其他区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发展格局。2010年,花都万穗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农业贷款3.07亿元,占比51.48%;越秀海印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个体工商户贷款4.67亿元,占比50.70%;天河益建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服务业贷款2.46亿元,占比35.66%,经营特色鲜明。

(六)产品创新活跃,影响力不断增强

广州小额贷款公司牢固树立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宗旨,根据企业短期流动资金不足、银行审批额度限制等实际情况研究开发机制灵活的各类金融产品。各家小额贷款公司开发的信用金、及时达、实业宝、联银贷、应急贷、过桥贷、货押贷、组合贷、科技创业贷款、商铺通贷款、供应链贷款、过桥快捷通贷款、个人易贷通贷款等产品,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和好评。其中,“海印联银贷”品牌得到了省金融办的高度肯定,在广东省金融办主办《重要金融信息参阅》上作了专题介绍。

广州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参加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培训、研讨、论坛等活动,在业务开展及对外交流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首届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议高峰论坛上,花都万穗小额贷款公司被评为“2010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竞争力100强”,其董事长被选为首届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副会长。在2010年广东省“金融创新奖”评选中,花都万穗小额贷款公司和越秀海印小额贷款公司在100多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均获得二等奖(本次获奖的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共3家,另一家为三等奖)。花都万穗小额贷款公司成为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的会长单位,负责协会的筹建及制度设定等工作,该公司还对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相关机构及人员多次开展业务培训。随着全市小额贷款公司不断取得佳绩以及对外交流合作的深化,广州在省内乃至国内小额信贷领域的影响力逐步显现。

二、2011年广州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展望

一是继续推进试点区域广覆盖。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起申办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改善工作流程,加快报批进程,推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发动市里未申办小额贷款公司的区(县级市)向试点区(县级市)学习借鉴经验,把握试点政策要求,争取参与试点工作。继续督促试点区(县级市)认真总结前一阶段试点工作,加强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待各区(县级市)覆盖完毕之后,在条件成熟的区(县级市)争取设立第2家甚至更多的小额贷款公司。

二是继续强化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我市一直以来积极倡导小额分散的经营思路,避免贷款集中度过高引发金融风险。通过业务指导和劝告等方式,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平均每笔贷款投放金额从2009年的199.27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150万元。下一步将督促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强化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鼓励和支持小额贷款公司降低单笔贷款投放额度,扩大贷款覆盖面,不断满足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的小额资金需求。

三是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与协作。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搭建政府部门、小额贷款公司沟通交流平台,交流成果、学习典型、宣传先进、解决问题,为小额信贷改革和发展做好服务。探索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发展的惯例和规则,推动行业自律管理。

四是继续争取政策支持。继续就相关问题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将小额贷款公司列入办理贴息贷款金融机构的范围;争取将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资料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以便于查询企业及个人的信用状况,加强风险管理;争取将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列入有效的再担保范畴,防范信贷风险;争取对小额贷款公司发放“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按比例给予适当补贴,从而惠及更多“三农”和中小企业。通过争取支持政策,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是继续鼓励金融创新和对外交流。继续鼓励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根据产业结构、借款主体的不同特点,开发机制灵活的各类金融产品。继续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参加各类研讨会、成果推介等活动,不断提高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打造广州小额贷款公司优质品牌。

下载2006年广州银行业发展情况与2007年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6年广州银行业发展情况与2007年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银行2005年广州业务发展情况与2006年展望-广州金融工作局

    中国银行2005年广州市业务发展情况与2006年展望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 一、 2005年业务发展情况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境内规模最大的分行之一,在广州市有......

    创新与发展,思考与展望(范文)

    创新与发展,思考与展望 5月22日~25日,2014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 2014)暨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举行。该会议由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卫生部......

    生物质能的发展与展望

    选8)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中,应大力(优先)发展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的发展与展望 一、当前中国能源形势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要......

    中国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12.8亿人口大多数在农村,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发展农业在中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五年来中国......

    公司未来发展与展望

    公司未来发展与展望 未来展望: 其实就我现目前的工作岗位与职务,对整个公司发展的信息获取量是不够的,我没有办法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说出什么规划,但是我所能看到的就是股份公司的......

    模具产生,发展与展望

    模具产生、发展和展望模具作为一种特殊的机械产品,模具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机械行业,不能像其它机械行业&机械产品那样,所研发制造的机械产品生产出来零部件或机械产品本省仅靠设......

    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 )写作批次 王钰锡 学生姓名:王钰锡 用户名:wangyuxi103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河北省邯郸电大教学服务中心 指导教师:宋羽第 1 页......

    银行业的发展

    012年上市银行中报大幕徐徐开启,()和( 点)半年报首先登台亮相。报告显示,兴业银行净利同比增长39.81%,华夏银行净利增长42.36%。 在报告解读上,市场观点不尽相同。有机构认为,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