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时间:2019-05-14 23:1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第一篇: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

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在支撑业务发展、提高管理水平、拓宽服务领域、防范各类风险、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继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部门以“安全亚运、服务创新”为目标,共同确保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信息化环境安全稳定,保障全年各项业务顺利开展;通过加大信息化发展投入、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力度、提升技术支撑和服务手段、抢抓新型支付方式发展机遇,金融信息化不断为金融业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延续着信息科技在金融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一、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发展情况回顾

(一)高度重视,全力开展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信息安全工作

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召开是广州市2010年的一件大事,对金融行业来说,信息化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能否提供稳定可靠的金融服务,是广州市金融行业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在相关监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始终把信息系统安全生产放在科技工作的首要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全力防范、控制和化解信息系统运行风险,为亚运盛会创造一流的金融服务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总行的整体工作部署框架下,根据本辖区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信息安全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形成行业合力,实施共同防御”为主要思路,多管齐下组织实施金融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在横向协调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牵头组织辖区金融机构与广东省公安厅、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南方监管局、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广东分中心等单位建立了金融行业应急协调机制,发布了 《广东省金融业重要信息系统亚运应急协调预案》,确保在省内金融机构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发生重大事件、需要调用其他应急协调资源时可以得到相关行业的及时支持。在纵向强化防护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从推动内部审计、开展安全检查、加强应急演练,以及完善病毒防护、补丁分发、漏洞扫描、桌面管理等技术体系人手,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思路,强化自身的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水平。

广州地区各银行机构从维护金融稳定、树立服务形象的定位出发,高度重视重要时期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广州地区监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各银行机构从内部加强组织领导,均成立了相应的信息安全工作领导机构,通过开展制度完善、方案制订、人员培训、风险评估、应急演练、排查整改等多种手段,积极主动做好信息安全的预防工作。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各银行机构充分利用信息化监控手段,强化值班和巡检力度,切实做到防范意识到位、隐患排查到位、管理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各单位及时评估安全保障的工作效果,认真总结,将有益的经验制度化、流程化,使重要时期安全保障的工作成果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二)大力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作为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落脚点,信息系统的建设始终是各银行机构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为适应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的需求,各单位在存量系统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基础平台优化,新增业务系统陆续上线,银行业的信息化处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行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级数据中心全面进入规范发展和规模化推广阶段,在按计划有序推广典型应用,并积极开发新系统以支持业务发展创新的同时,广州分行着眼于省级数据中心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省级数据中心集约化发展成效渐显。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按照总行的工作要求和总行数据中心的标准规范,完成了省级数据中心应用整合与数据利用一期工程试点工作;在基础平台方面,对小型机、存储系统、集群平台等硬件设施

进行了升级;建设和优化了门户系统、数据下发平台等支撑性应用;通过对广东省科技管理平台等多个系统进行整合,初步尝试了多应用加载技术;为集中存储体系建立了配套的持续数据保护(CDP)备份体系,在应急演练中实施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在全国性应用系统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全年重点完成了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等核心业务系统的技术推广工作,并对反假货币信息系统、国库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对账系统、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等进行了升级维护,为中国人民银行和广州地区各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科技部门2010年共受理内部业务需求264份,完成开发项目222个:在中间业务特色产品研发和推广方面,重点完成亚运会票务系统专项开发和三个售票阶段全程技术支持和保障工作,亚运金融服务园地正式投产;在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建设及信息服务方面,开展报表集中工程及数据仓库应用工程,数据的集中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在支持业务营销及外围应用方面,为重点客户提供银企互联电子票据测试服务和技术支持。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在2010年将研发投入方向与“百亿利润”目标紧密结合,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积极调整研发方向,并对重大研发项目重点跟踪监控,全年开展重大研发项目40个,为各业务条线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在2010年共完成重点项目推广应用10多项,优化了系统功能,增加了业务品种,其中包括PBOC2.0标准金融lC卡系统的上线,后督系统省集中模式运行、身份证影像扫描系统推广、桌面管理系统上线等工作。开发和推广分行特色业务近20项,包括配合政府财政部门完成了省市区财政支付系统升级改造,进行银联2.0系统升级改造,开发了移动联通电信代缴费、粤通卡充值等一批代缴代付系统,进一步丰富了中间业务品种。

广东发展银行加快信息系统发展速度,2010年先后完成了多项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项目,对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有了重大提升:完成了核心系统的转型,大大提升了业务响应的效率;进行后台流程再造系统建设,支持后台集中运营;建立了一套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整合基本信息,建立统一客户视图;搭建投资理财与营销管理平台,支持业务部门拓展市场;通过为手机银行、新一代网上银行系统、黄金交易管理系统等项目提供支持,提升 了中间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在2010年度重点完成了广东省财政厅直接支付系统的新业务开发以及广州金融结算服务系统新版的升级改造;完成了广东省交通集团“银企通”项目、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网络缴费项目的开发测试工作。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开发,有力支持了分行特色业务的拓展。

招商银行广州分行积极发掘需求,强化开发管理,项目开发工作注重加强与业务和管理的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对产品和业务创新,以及经营管理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全年分行立项开发17个项目、总分行联合开发4个项目,其中包括多个内部办公和管理系统、RDS数据订阅与发布系统、广东金融结算服务系统、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等。

2010年是《中国邮政金融IT总体规划》推进的第一年,也是邮政金融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的关键一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围绕各项开发建设规划,全年完成了21个新系统和15个新增功能的推广建设工作,其中包括ATM银联前置系统改造、个人网银和门户网站系统上线、网点终端数据传输安全工程等,工程项目总量比历年的最高数量翻了一番。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推进新项目的实施进程,以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为代表的新系统、新功能陆续上线;同时,为了支持业务发展,投入开发了村镇银行系统、网上银行系统、新信贷管理系统等多个项目,信息系统对业务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三)完善信息化基础环境,优化资源配置

机房、网络、服务器等各类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发展的物理基础,是整个机构信息系统运行的载体,2010年,各银行机构持续对基础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规划、整合和升级,不断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利用率,采取各类技术手段,实现监控和预警的自动化,基础环境的运行效率不断提高。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按照总行的统一安排和省级数据中心的发展需要,稳步实施“两网分离”工程,通过对现有网络进行拆分,进一步提高工作信息的保密性;通过更换UPS和新增精密空调等具体措施,逐步改善机房运行的物理环境;通过整合内部局域网和升级更新网络设备,为省级数据中心的连续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传输平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全省范围内配置了机房预警监控系统,对机房环境动力系统的UPS、供配电、消防、温湿度监测、漏水监测、门禁设备等指标和IT系统的网络设备、服务器等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同时通过短信、电话、声光、监控端屏幕显示等方式进行报警,便于及时发现并排除各种故障,有效确保全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以亚运保障为契机,提前谋划,实施重要设备滚动更新计划,优化关键技术平台架构,加强核心系统维护和管理;优化全省网络系统,健全网络运行监控和管理;评估全省各级机房环境设施运行管理风险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全省机房的集中监控和安全管理。

广东发展银行全面实施基础设施整合,建立了服务器、存储资源池机制,实现了服务器资源的统一规划、动态分配和统一管理,从而降低了整体建设和维护成本,提高了系统投产上线部署的效率,以此支持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建立了集中备份系统平台,实现重要信息系统的集中备份,实现存储和数据的统一、自动管理,提高备份操作效率。

华夏银行广州分行新中心机房于2010年上半年施工建设,于2010年8月7日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旧的中心机房投入使用时间过长、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提高了机房基础环境安全性。同时配合新中心机房建设,对核心网络设备进行了更新,对网络系统进行了优化,解决了核心网络设备老化和网络安全区域划分的问题,所有核心网络均实现了热备份。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机房管理,实现了对大部分主机、应用和数据库等关键对象的深层次的监控与报警,并在内部推广综合网管监控系统,加强了对系统的主动监控和备份管理。不断推进全省网络的改造和优化,在省中心推进安全整治工程,优化了系统运行环境。

(四)支付清算环境稳定高效,业务量稳步提升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清算中心以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和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广东金融业科学发展为契机,围绕“运行服务”和“建设发展”两条工作主线,保亚运支付安全、促支付清算发展,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2010年,广州CCPC大额支付系统业务量6956万笔,金额101万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4.6%和39%;日均业务量27.8万笔,居全国第一位,日均金额4056亿元。小额支付系统

业务量10430万笔,金额17837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71%和75%;日均业务量29.3万笔,日均金额50亿元。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量505万笔,金额1948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30%和51%;日均业务量1.4万笔,居全国第一位,日均金额5.5亿元。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业务量1.6万笔,金额414亿元;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量26万笔,金额25亿元。全年广州CCPC新增大小额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5个、总数达98个,新增间接参与者266个、总数达6047个;新增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直接参与者1个、总数达112个,间接参与者总数达3115个。

(五)联网通用质量持续提高,标准金融IC卡应用初见成效

2010年,各银行机构银行卡与电子支付在技术管理及服务水平方面不断提高,银行卡联网通用质量稳中有升,银行卡与电子支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各银行机构抢抓机遇,围绕

亚运支付环境保障和金融lC卡应用推广等,开展了大量工作。

为保障广东省银行卡跨行交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促进跨行交易质量持续提升,协力打造安全、顺畅、优质的亚运支付服务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自2010年8月起组织广东省内各级人民银行和银联分支机构、33家银行业发卡机构,开展了“广东省2010年度ATM跨行交易质量月”活动。通过技术交流与服务、受理环境现场检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全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相关监管机构和运作机构对ATM跨行交易质量、系统安全运行、受理标识规范、持卡人服务宣传、终端返回码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检查和广泛交流。最终根据各单位的活动表现评选出7个奖项,其中:中国民生银行广州分行、兴业银行广州分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招商银行广州分行位列“综合奖”前五名;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位列“发卡交易质量进步奖”前三名;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东莞银行获得“受理质量优秀奖”;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获得“安全运行奖”;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获得“持卡人服务优秀奖”;深圳发展银行广州分行、中国光大银行广州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州分行获得“优秀组织奖”;广州银行、佛山顺德农村商业银行获得“终端标准化贡献奖”。本次活动是继“广东省2009年度POS跨行交易质量月”活动圆满举办之后的又一精彩延续,“广东省银行卡跨行交易质量月”系列活动目前已成为不断深入推进全省银行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传统特色盛事。

金融lC卡发展及多行业应用推广工作是2010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组织协调下,各银行机构及银联广东分公司从加强“货币流通统一性、公众用卡安全性、社会成本节约性”的高度,多点着力开展了大量工作,推动广东省金融lC卡良性发展。一是加快受理环境优化改造,截至2011年1月末,广东省发行PBOC 2.0标准金融lC卡逾78万张,完成对公传统存量POS接触式支持PBOC 2.0改造188245台,改造率达100%,完成对公传统存量POS非接触式改造和新增布放非接触式POS受理终端9.4万台。二是各商业银行积极抢抓地方城市信息化建设和广州举办亚运盛会的难得机遇,积极发行符合PBOC 2.0标准的特色银行卡,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发展银行以及兴业银行广州分行均显著推动了本单位标准金融lC卡的发卡工作,广东省金融lC卡发卡规模日益壮大。三是城市金融lC卡项目取得新突破。目前,广州市“羊城通银通联名金融lC卡”项目、“梅州市民卡”项目以及“韶关市金融lC卡手机支付”等项目已 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2011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发展展望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金融业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支撑和手段,广州市金融信息化将以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稳步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增强技术对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和融合程度,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力争再上台阶。

(一)扎实开展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

201 1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工作将继续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立足本行业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扎实稳步推动业务处理的信息化进程,金融业务的信息化基础不断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继续推进省级数据中心基础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进一步完善与总行之间的数据下发与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在合理评估现有软硬件性能并优化调整的基础上,加大全省集中门户系统与全省集中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力度;初步建立与业务信息化相适应的包括通用工作流引擎、统计分析平台、数据上报等在内的业务核心支撑平台,并以之为基础,对现有业务信息化流程进行整合,增强信息化建设规范性和科学性。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将以经营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建设、阶段性中心工作为导向,积极挖掘潜力,动态调配资源,强化项目全流程管理,加大应用产品创新支持力度,通过大

力推进省行特色科技产品信息发布工作和中间业务的研发工作,推动和促进业务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将继续落实“科技立行”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开发理念,抓好产品创新开发,不断提高软件研发的效率和质量;加大产品开发整合力度,不断推出新产品,创新电子支付结算手段,整合完善自助业务渠道,支持电子支付业务创新,推动新兴支付工具的普及,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带动全行各项业务发展。

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201 1年将进一步加大IT新架构建设力度,解决技术短板,夯实IT基础,工作重点包括:完善统一文件交换平台和WEB整合平台,继续推进服务器整合,完善备份资源池的规划与建设,提高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水平。

广东发展银行将在现有已开展的规划项目基础上,继续采用分批建设、突出重点的方式,全面推进各业务条线所需的应用平台的改造和建设,重点支持基于电子渠道的业务创新和基于商业智能的数据营销。

招商银行广州分行2011年紧扣“抓管理,强队伍,保运行,助转型,促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努力构建先进、稳健、可持续发展的、用户体验良好的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工作紧扣业务和管理,形成IT与业务的互动;发挥IT优势,加强各类电子交易渠道的建设、推广工作;进一步拓展空间,创造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加强数据营销模型的开发建设,辅助业务部门更加精准高效地开展营销;强化流程优化、客户评价等方面的需求挖掘和展现。

广州银行计划在调研国内外先进银行的做法以及新的核心系统体系的基础上,对核心系统重新定位,进一步实现核心系统体系一定规模的集中化和IT平台升级;搭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个人及对公客户营销管理应用;建立个贷系统、对公信贷、影像审批流、CA认证中心等系统,从多方面推动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

(二)大力推进金融IC卡应用推广

201 1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全力推进广东省金融lC卡试点应用向纵深拓展,全面完善广东省PBOC 2.0受理环境建设,不断扩大发卡机构数量和卡片发行规模,力争实现金融支付与移动通信、信息管理等多行业应用推广取得阶段性突破,积极探求粤港澳金融lC卡产业合作方向与发展模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将大力推进lC卡业务系统的项目建设,该系统是建设一套符合PBOC 2.0标准的金融lC卡系统,完成包括ATM、POS、网点等受理渠道的改造,实现受理全国范围各银行发行的金融lC卡。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继续推进PBOC芯片卡特色应用的开发推广工作,完成芯片卡在市民卡、公交卡、电信行业等方面的推广使用;组织广东省汽车公务卡、速汇金系统批量汇款业务系统的开发、投产,以及标准多渠道缴费平台的推广工作。

(三)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伴随着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巨大的交易量、频繁的产品投产上线、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都将给信息系统生产运行的安全性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方面面临的不足之处越来越多,加之信息系统和基础环境日益复杂,也使得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难度日益增大。因此,在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宽而不断丰富信息处理系统的同时,根据银行自身的技术架构特点,进一步深化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在不同层次保障系统、银行、客户的利益和安全,依然是广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继续加强省级数据中心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和业务连续性;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和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建设,完善全省信息安全技术骨干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安全队伍建设,强化信息安全员、部门计算机安全员和一般用户的安全防范能力;完善信息安全监测体系和应急响应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安全综合监测、快速响应能力;建立风险评估与安全技术审计体系,实现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取证的全过程管理;建立辖区金融业信息安全沟通协调

机制,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定期开展现场检查;完善跨部门应急协调机制,整体辖区金融业应对突发信息安全事件处置能力;加强和互联网监测机构合作,继续完善信息安全监测及预警机制;加强和公安机关合作,联合推动辖区金融业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201 1年着力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重点包括:加强全省互联网访问技术控制,严控非法外联、病毒、非法软件对生产应用的影响;实施用户集中管理系统升级,组织总行VPN系统推广使用,按季度组织对所有生产服务器、网络设备漏洞扫描及整改工作;关注数据信息安全问题,严格做好数据查询权限、数据保密、传输加密的设置;积极配合实施各项信息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要求,加强全行用户办公安全知识宣传、培训,强化部门计算机管理员专业化培训,加强科技与业务部门间交流沟通,共同努力做好全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将按计划开展信息系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组织信息系统应急演练;推动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建立适用于本行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级别;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落实各项信息系统风险管控工作,强化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和信息技术部门合规检查工作;按照计划在全省推广桌面管理系统建设;完成生产网防病毒系统推广和防病毒网关部署,结合办公网防病毒系统的部署,实现对全行计算机病毒的监控和防治。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将根据监管机构及总行的相关制度为参考,进一步完善邮政金融计算机系统风险管理办法,强化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利用更加先进、有效的技术,加强对金融信息系统重点部位、薄弱环节的管控,不断提高金融数据的保密度和安全性,严防数据泄露、被截获和破解,提高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建立安全考核制度,加大信息技术部门与审计、合规等风险控制部门的联动,强化监督、管理和执行的力度,完善全面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信息系统应急处理流程,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理流程演练和业务应急演练,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正确应对各项风险。

招商银行广州分行2011年着重加强系统安全和运行管理,确保系统安全、稳定、可持续运行;对运行信息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主动进行应急处置演练,确保覆盖全部关键系统,切实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做好各应用系统的健康检查及交易分析,有针对性地提高各系统的交易质量;探讨加强客户端安全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终端的安全水平。

(曾庆光)

第二篇:15-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情况与展望

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1 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情况与展望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办公室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2010 年基本建成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要求,近两年来,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加快了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道路轨道建设不断改进,富力·卡尔顿和富力·君悦酒店两家五星级酒店先后开业,多座商务写字大楼陆续建成并投人使用,越来越多的中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人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逐渐走向成熟,其聚集效应和示范效应不断增强,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不断凸显,并肩负起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要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光荣使命。

一、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规划建设情况

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坐落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是广州市21 世纪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原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包括广州大道以东、黄埔大道以南、华南快速干线以西、珠江以北的区域。2008 年,市政府对珠江新城进行重新规划,中央商务区的范围和功能延展至琶洲-员村地区(该地区总体规划范围共计23.6平方公里,相当于珠江新城的3.5 倍),扩容后,广州21 世纪中央商务区的规划面积将达到30平方公里,珠江新城-琶洲-员村地区也被整体定位为广州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地区、国际化大都市最核心区域。

金融商务区是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核心,东起冼村路,西至华夏路,北起黄埔大道,南临珠江,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规划有39 个建设项目,以高档商业、酒店、商务写字楼为主,总建筑面积约460 万平方米,提供总就业岗位超过18 万个。目前,所有项目已确定业主,32 个建设项目进人开发建设阶段。其中,第二少年宫、省农业银行大厦、富力盈隆大厦、富力中心大厦、富力君悦酒店、富力卡尔顿酒店、合景国际金融中心大厦7 个项目已竣工投人使用;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歌剧院、省博物馆、图书馆、西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省移动大楼、省烟草大厦、广晨国际大厦、省交通大厦等20 个项目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2 正在施工;雅居乐大厦、侨鑫大厦等5 个项目计划2009 年上半年开工;其余7 个项目尚未启动(维家思广场为永久性临时建筑)。

随着商务楼宇的加快建设,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内的交通设施也得到很大改善。南北走向的地铁三号线已开通,东西走向的地铁五号线、跨越珠江的猎德大桥、连接新电视塔和林和西路的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珠江新城核心区二层空中步行连廊、海心沙市民广场、珠江新城核心区集中供冷系统、珠江新城核心区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等8 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10 年前全部建成并投人使用。

二、金融机构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为加快推动形成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促进广州金融业快速发展并形成集聚效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金融机构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优惠政策。设立了广州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进行奖励,并对在金融商务区购置、自建或租赁办公用房的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进行补贴,以“真金白银”吸引金融机构进驻,推动该区域成为广州未来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地区。在2006 年发放12 %万元、2007 年发放2161 万元奖励和扶持资金基础上,2008 年,市政府继续拿出约3732 万元对新进驻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进行奖励。奖励力度的逐年加大,既说明了市政府推动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加快形成的力度和决心,也说明了金融商务区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相信2009 年发放的奖励和扶持资金将会更多。

随着珠江新城建设的推进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金融商务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区域建设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外资企业选址珠江新城,香港周生生珠宝广州公司、中国联通等已人驻,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市政务中心、市财政局等已落户,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功能正在不断显现。同时,中外资金融机构人驻金融商务区的热情持续高涨,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三井住友银行广州分行等12 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等10 家保险类金融机构,珠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广晨期货经纪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3 公司、大连商品交易所广州发展与服务总部等5 家证券期货类金融机构,以及南方电网财务公司1 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等,截至2008 年末合计28 家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纷纷选址落户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在这里扎堆集聚,生根发展。此外,还有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不少金融机构计划在近期内进驻落户金融商务区。

三、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2009 年展望

作为21 世纪广州市中央商务区(21GCBD)核心组成部分的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是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文娱、行政、酒店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于一体,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是广州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之一。随着广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加快建立,特别是喜迎2010 年第十六届亚运会,广州的城市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这必将推动作为百业之母的金融业快速发展。应该说,2009 年是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的关键年。

(一)加快基础设施商务配套建设,打造一流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按照“统一规划、协调建设、分项实施、综合配套、资源共享、高效管理”的原则推进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内的各项建设工作。

一是完善珠江新城内外部交通网络。加快推动建设花城大道、临江大道东延长线、猎德大桥和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等一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确保珠江新城进出交通畅顺。建设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海心沙市民广场等交通系统工程,整合区内各种设施和建筑,形成有机统一的公共空间体系。建立人行、车行和地下轨道交通等多层次立体交通体系,实现人、车分流,实现过境交通、内部交通不交织,确保内部交通顺畅。完善静态交通体系,努力解决停车难问题。

二是加快推动珠江新城商务区商务楼宇的开发建设。协助已启动的项目按计划推进,督促未启动的项目抓紧开发建设,严格要求迟迟不开发的地块,考虑采取收地等措施敦促动工。推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顺利建设完工,保证其2009 年底投人使用,使其成为广州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集中地,进一步提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4 升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推进广州最大“城市客厅”― 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和以珠江新城超高双塔为代表的高档商务办公建筑群的建设,推动省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项目和烟草大厦、广晟大厦、交通大厦等高档写字楼建设,构筑完善的企业发展空间和载体,促使更多的中外资企业落户,从而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客户资源。三是完善金融商务区内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珠江新城垃圾收集、集中供冷、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环保能源系统,实现节能减排,优化空气,提供优良办公环境。完善道路绿化整治,形成花园式中央商务区优美环境。

(二)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形成强大政策推力

一方面,加快推进金融监管部门人驻。突出重点,在成功争取广东证监局落户金融商务区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保监局和广东银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通过“一行三局”的进驻,使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管理中枢。同时,借“一行三局”的进驻带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陆续进驻,推动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

另一方面,用足用活各级政府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发展金融业、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精神,推动《关于进一步推动广州金融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出台,用足用好用活相关奖励。认真落实《天河区关于支持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发展的配套办法》和《天河区关于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对进驻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和补贴,提供包括给予优惠医疗服务和办事优先卡等在内的优惠政策。在市政府为进驻珠江新城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进行奖励和补贴基础上,认真落实天河区政府对新落户天河并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银行、保险、证券类金融机构一次性给予100 万元人民币奖励,对市级以上(含市级)金融机构地区总部一次性给予50 万元人民币奖励等相关政策。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商务发展环境

加强服务,协调人民银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诚信体系。加大保护金融债权和打击金融犯罪行为的力度,完善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法律教育,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创新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管理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5 方式,采取社区化、信息化管理,为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提供舒适便捷的综合服务。

(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搭建良好公共服务平台

利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等重要载体,通过招商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金融商务区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动市内现有金融机构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努力争取来穗新设立的金融机构落户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加强与落户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了解企业信息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协助解决。建立金融机构基本资料数据库和金融商务区内土地开发、写字楼租售等信息库,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中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强与计划进驻和尚未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及相关后台服务中心的沟通联系,协助办理工商登记等手续,促成其早日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

(林志云 朱 苑 潘华玲 朱志刚 梁沛强 陈 强)

第三篇:广州市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展望-广州数字教育城

广州市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展望

张嘉志

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广东,广州

【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近年来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设目标与战略规划、重大举措与建设工程、实践探索与应用研究、绩效评价与社会影响等问题,以期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成功典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建设、展望

1研究的背景

作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广州市已发展成为国内信息技术应用普及最广、信息基础设施最好、信息消费能力最强、信息化成效最显著、信息产业发展最稳健的特大城市之一。据统计,2003年,广州市信息化指数达到8l%,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信息化不仅成为J。啪f人工作和生活的主要手段,而且成为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和谐广州的重要途径和动力。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计划》、《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02—2005年)》,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使信息技术在教育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04年10月,广州市政府正式启动了“教育e时代”工程,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全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未来几年广州市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创新教育思想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

自2001年1月到2005年8月,我市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为10.1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建设了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已经形成;网络远程教育快速发展;教育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设目标与战略规划

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5—2020年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我市将以全面推进广州市教育现代化、均衡化为目标,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教育信息化,使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层面、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成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信息化带教育 的现代化,实现我市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l 总体目标

紧密围绕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立足“大教育”,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力争到2010年,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教育网络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部门,全市所有学校校园网络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而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研究的能力以及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创作的能力全面提升,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e时代”专网进入广大的社区和家庭,满足学习型社会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构建“教育e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我市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朝着标准化、规范化、常规化、动态化方向深入发展,形成广州教育信息化的新特色。

2.2 具体目标与规划

2.2.1 建成“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基本实现100%宽带互联。完善教育科研网,启动“教育e时代”宽带专网建设,经过三年努力,教育网络将覆盖全市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城镇中小学及绝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并延伸到家庭、社区,形成统一、快速、畅通、安全、可靠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

2.2.2 完善校园网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设备现代化。到2008年,我市的全部初中、城区所有小学、农村地区的乡镇中心小学将全部建成“校园网”,城区所有小学、农村地区的乡镇中心小学80%的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所有中小学完成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配置;到2010年,全市所有学校建成“校园网”,小学80%的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

2.2.3 完善基于教育专网的“教育e时代”应用中心,推动优质资源的广泛应用,并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通过整合市内各级各类已有的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并加大基于本地教育需求下本地原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建设一一个综合的教育资源平台,构筑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类教育受众的“教育e时代”应用中心——教育管理与电子政务中心、学生学习中心、成人学习中心、学生课外活动中心,使“教育e时代”工程渗透到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层面,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成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2.2.4 进一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大力推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体系建设,全面完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教育、社区群众的终身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老龄人学习等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与服务,促进“教育e时代”工程各种优质资源在社会教育各环节的广泛应用。

2.2.5建成覆盖市、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的三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网上办公和公共教育信基的社会共享,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深入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深化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进一步推进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的建设,完善《教育管理综合业务平台》及全市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健全教育行政及业务管理、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教育评估与质量管理等体系,为教育决策及规划提供支持,使全市教育管理工作向深层次、高效能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建立辅助决策系统,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加强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政务信息和公共教育信息服务。

2.2.6 深化信基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的创新。大力推进“教育e时代”工程项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继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整的深层次整合,促进教育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的变革,构建素质教育新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对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全市中小学普及网络德育活动,建立和完善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提高学生正确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信息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道德素养。

2.2.7 完善教师网络远程继续教育体系及“网上教研中心”的建设,提高教师培训及教研活动的绩效。进一步推进教师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系统的建设与应用,2008—2010年,完成教师网络远程继续教育课程的开发工作,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基于教育网络进行。完成市、区两级“网上教研中心”的建设,并在教研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2.2.8 推进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应用研究。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课题研究,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和应用水平。成立“教育e时代”专家委员会,与相关高校合建“教育e时代”博士后工作站及研究基地,加强理论研究和指导的力度,同时建立“教育e时代”网络教学研究员队伍,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举措与建设工程

为推动以“教育e时代”工程为核心的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整合;需求拉动,应用主导;全面推进,注意实效;联合共建,分工协作;信息互通,安全可靠”的原则,采用以行政部门推动、业务部门推进的策略,开展了系列的建设工程。

3.1 高标准建设“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

依托我市现有的基础信息网络体系,利用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和电信网等其它网络基础设施资源,高标准高要求地建设全面覆盖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教育宽带计算机专用网络。

3.1.1 建设农村校园网络。加大对农村教育基础网络建设和其它薄弱地区投入,逐步实现农村100%学校有校园网络及2个以上多媒体专用课室的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大对农村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指完全小学以上中小学)的教育基础网络建设投入,逐步实现农村地区“校校通”,完成农村数字化校园的工程建设,包括学校校园网主干建设、网络教室和远程通信网络,通过接入“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实现与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市、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相互连通和资源共享。

3.1.2 加强和完善区级教育网络。己建设区(县级市)级教育网络的各区,继续加强和完善各区级网络的基础建设,接入“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实现区(县级市)级教育网络最优化运行。

3.1.3 利用和整合现有的各级教育网络。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校园网络、区(县级市)“校校通”网络、市和区(县级市)教育行政网络、各级信息中心网络等各级教育网络,以多种方式接入“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发展延伸覆盖到社区、家庭的网络教育应用。

3.2 共享共建广州市教育教学资源中心

建设广州市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加强市、区(县级市)、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统一规划、丌发、建设和管理,促进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核心的各种面向教师和学牛的网络教学的应用,推动教育深化改革。

3.2.1 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和整合我市教育教学资源库群。建设符合国家资源厍标准,按《国家资源元数据标准》规范资源的描述,以实现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管理为目的,以促进教育发展为动力,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应用效益为根本的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和应用的开放平台,实现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我市与外地市之间的最大区域范围的资源共建、共享和交换。有训‘划、有步骤地整合和利用市、区(县级市)、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群,纳入市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管理和应用,由市局教学管理和研究部门统一规范资源的组织结构,结合本地优质资源,建设围绕学科和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库。3.2.2构建市、区两级“网上虚拟教研中心”。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统一规划和建设市、区两级“网上虚拟教研中心”,开设市、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研专区”,鼓励市、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网上教研活动,形成网下的教研培训和网上的多种形式学术交流、教研资源共享的互动模式。

3.2.3 构建广州市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门户网站和个性化虚拟教学环境。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素养为目标,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系统,与教学应用、教学研究、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有机融合的门户平台。建设以网络教学功能为核心的个性化虚拟教学系统,提高教师教学、教研工作和继续教育的效率,扩展教学手段,利用现代网络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以区(县级市)和学校为单位,依托“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利用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实时智能检索、网上备课、网上作业和测试、网上考试、在线辅导、虚拟课堂、网络教学过程反馈、教学效果多元评估等教学功能。

3.3 全面推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工程

根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建设《教育管理综合业务平台》及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本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统一标准及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3.3.1 建立全市教育管理信息数据中心。根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建立包括全市学生、教师及各种教育管理业务需要的统一的教育基础数据库。

3.3.2 建立全市统一的教育管理综合业务平台。

通过网络化手段,整合各种教育管理业务需求,建立教育管理业务流程化的市、区两级部署的教育管理综合业务平台,实现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

3.4 建设有本地特色的广州教育电子政务工程

我市教育电子政务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实现教育系统内部(教育行政部门内部、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之间)、教育系统与社会公众之问的业务往来、联系、教育政务公开、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3.4.1 完善具有广州市教育特色的教育电子政务各项标准规范。以国家《电子政务标准》的指导,根据广州市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广州市教育特色的教育电子政务体系标准,包括《教育行政办公系统电子信息交换标准》、《业务应用管理标准》、《电子政务公文系统标准》、等。通过以上标准规范的建立,保障广州市教育电子政务体系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级各类学校等不同层级上实现数据及业务的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政务公开透明。

3.4.2 构建广州市教育电子政务三级安全的网络系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建设以“三网一库”为主要内容的政务信息系统的统一要求,我市教育电子政务信息网络系统以“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和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为基础,以“二网”并进,即市教育局、区(县级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的办公业务网(简称内网);市教育局、区(县级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的办公业务资源网(简称专网);以“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为依托的市教育局、区(县级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的公众信息网(简称外网)。内网与专网连接,形成市教育局的内部网络;外网是各局、各校与公众的网络沟通渠道,是对公众的电子教育服务窗口。

3.4.3 构建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广州市教育电子政务统一应用平台。以“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为基础网络,构建f一州市统一教育政务协作平台,构建联结市、区(县)、各级各类学校的统一办公平台。各区(县)、各级各类学校通过统一平台实施不同层级的教育业务,体现不同层级的职能部门之间教育政务办公的协作性、即时性和透明性,体现了教育系统内外部的纵向互联、信息共享及互操作,实现教育政务的“无纸化”向“智能化”发展。

3.5 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继续推进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各中小学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全面完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扩大以优质教学资源为核心的网络教育辐射面和覆盖面,进一步丰富远程教育教学和应用手段,积极努力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发展进程。

3.5.1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进一步拓展基础教育领域的资源共建共享和远程教学应用,基于教育专网提供区域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精品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基础教育学习内容管理子系统、适应性学习系统、本地原创精品教学资源库群,促进教学成果的充分共享、立体发展和全面普及。

3.5.2 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支持。充分发掘我市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师资和教研成果,发挥我市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发展形成一套符合现代远程教育本质特征的完整体系,逐步建立基于网络的立体化教材片、交换数据格式标准和开放式百科全书体系,推进我市高等教育向全社会开放。

3.5.3积极开展远程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入研究远程职业教育的学习策略、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充分“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及其信息资源和我市各类职业院校的资源,大力开展远程职业教育,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

3.5.4 推进教育拥军。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送教进部队。在“广州八一远程教育学院”已建成的6个部队学习中心的基础上,完成“八一远程教育学院”所有教学点的建设,全面推进“教育拥军”工作。

3.5.5 为社区教育提供服务。在2008年之前,把“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延伸到社区,利用“教育e时代”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教育、社区群众的终身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老龄人学习等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与服务,促进“教育e时代”工程各种优质资源在社会教育各环节的广泛应用,推进和谐社会。3.5.6 开展公众信息技术培训。深入实施信息技术培训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由点带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在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应用能力和水平。依托专网、面向社会,加强各层次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提供有力的人才梯队支撑。

3.6 构建“教育e时代”实验区和实验校

在“十一五”期问,在全市各区、县级市中设立3个以上的“教育e时代”实验区和300所左右的“教育e时代”实验校,在这些实验区和实验学校中,全面推进数字化环境建设,充分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学与教及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全面探索“教育e时代”应用在各级各类学校和不同地区的经验和规律,以典型应用带动周边应用,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践探索与应用研究

在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广州市政府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导向,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绩效为主线,在教学过程、教育管理、社区(家庭)教育等方面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探索与应用研究,大力推进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

4.1 开展中小学信基技术教育应用的课题砑究

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是推进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龙头,以应用研究为主,围绕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实践研究。一方面立足于教育决策层面,从大力推进教育信思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积极主动地为解决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宏观决策服务;另一方面立足于基础教育实践层面,面向中小学,深入探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认真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问题,努力为基层服务,为广大中小学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4.2 开展基于网络的各级各类教育培调实践活动

依托广州市远程教育中心,针对全市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的教师、部队官兵和社区人员等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开展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培训实践活动,实现各类优质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构造全民教育、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网络环境;探索面向不同服务对象的远程教育培训的模式与方法,为全市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 育、部队教育和社区教育等提供服务,全面完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方位的网络开放教育,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发展进程。4.3 开展《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的建设

2003年4月18曰,我市启动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的建设。通过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使全市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实现教育管理机构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5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绩效评价与社会影响

经过几年的发展,广州教育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较大成就,完成了《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02—2005年)》部署的各项任务,教育信息化总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居国内先进水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5.l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

5.1.1 硬件设施的建设完善。截止2005年8月,全市中小学校建成校园网数量达852个,全市大部分区、县级市中小学校基本达到“校校通”,学校教学资源总量由2002年的5TB上升到36TB;配备计算机总数达到14.5万台,其中学生用计算机数达到10.3万台,生机比为11.75:1,师机比为2.5:1,位居全国前列。5.1.2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形成规模。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由市教育局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并组织和协调市、区(县级市)、学校和社会力量进行开发和建设。形成具广州特色的、原创与引进相结合的、优质的、统一的、规范的、标准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包括课改资源库、学科资源库、专题学习资源库、教学素材库、教学积件库、教研资源库、师资培训和教师继续 教育资源库和学生网络辅导课程资源库,满足教育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求,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5.1.3 广州市教育科研网日趋完善。目前,共有近90个单位直接接入市教育科研网中心机房,12个区、县级市教育局已接入中心,通过二级节点接入市教育科研网单位达到800多个,覆盖率超过90%。建成的教科网已承担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信息化、远程教育、网上教研、网络考试与巡考等大型的应用项目,为全市性的教育教学应用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持。教育科研网的建成使全市的校园网络出口逐步得到统一,校园信息网络的管理更有序,信息更安全。该网络被评为2004年广东省信息化试点示范单位项目。

5.1.4 广州市远程教育平台建设领先。2002年底,我市成立了远程教育中心,建立了覆盖广州全境,为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受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现代远程教育(电信级公网)公共服务学习的平台。基于该平台已建设了“广州名师辅导网”、“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英语ee广场”、“学生学习城”、“成人学习城”、“网上少年宫”等应用系统。“广州名师辅导网,组织了全市百位教学专家和优秀教师在网上开展教学活动,开发了一批原创的特色课程资源,并初步建立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环境。目前,己有超过2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广州名师辅导网”的学习,社会反映良好。r。广州1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是国内首个基于互联网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网站,至今为止,共开设市级面授课程633门次,区级面授课程1488门次,网络远程教育课程138门次,总学时累计超过66万学时;281900人次通过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电子选课、报名、成绩查询、成绩打印、学分统计和认证,累计有45052人次报读网络远程课程和57085人次报读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其中已有约2.19万人次完成了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同时,我市还有3189名公务员通过该平台完成《公务员法》网络培训学习并通过了网络考试。,’砂l、l远程教育中心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学习体 系被评为2004年广东省信息化试点示范单位。

5.2 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成果显著

5.2.1 全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教育各个领域中发展最突出的一个领域。到2005年,信息技术课程在全市中学的开课率为100%,在小学的开课率达到70%,居国内领先水平。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2.2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蓬勃发展。我市设立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重点课题,依托“教育e时代”构建的网络环境与优质资源,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进行研究。2002年,学校开展的学科应用信息技术研究课题354个,其中国家级研究课题42个,省、市级研究课题31个,共开发了12307个课件。到2003年,信息技术科研课题达到1458个,共开发了95163个课件。经过多年的培训和探索,全市能开发辅助教学软件的学校达352所,积累的教育教学资源量超过5000G。依托这些教育教学资源,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应用模式。教师通过网上教育教学环境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教学互动、网络辅导等活动;学生通过网上教育教学环境进行协同学习,研究性学习、主题资源学习、作业、测试和考试、学习交流互动等;从而实现资源与教学的深层次整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水平,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5.3 教育信息化管理直用水平全国领先

全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成为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最大、最规范的应用示范区,2005年8月,教育部授予了我市《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的牌匾。全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加快,极大地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效率的提高。目前,市、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基本实现了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和教育政务公开,管理决策网络化和公共服务电子化正逐步向深层次应用上发展。展望未来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为其他省市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今后,广州市政府、市教育局等部门将进一步巩固教育信息化已取得的成果,加快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向纵深方向整体全面发展。

6.1 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和谐发展

目前,由于广州市不同区域的经济条件和教育发展存在着非均衡性,使得城乡问、学校间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在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数字鸿沟仍然存在。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环境和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各学校之间资源的高度共建共享,倡导公平教育,关注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消除城乡数字鸿沟,促进 我市区域协调稳步发展。

6.2 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

继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教育管理、社区(家庭)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大力普及教育信息化的成果,提高社会公众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所有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转变其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师资队伍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依托信息化环境,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各行政部门人员和社区成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构建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体系。

参考文献

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广州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06--2010)))(初稿)(内部文件)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广州市“教育e时代”工程方案》(内部文件)

Practice and Expectation of EducationalInformationlization in GuangZhou Abstract:This article makes a systematic description about the goals and strategic plan,major measures and projects,applied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ocial effect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lization in GuangZhou in recent years,with an attempt to provide positive references and experiences to other citi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carry out educational informationlization.

Keywords:Educational Informationlization

第四篇: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展望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展望

在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中,不论是主要目标和任务,还是软件和硬件建设,都有与信息化建设有关的内容。就学校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网站建设与维护、电子档案、网络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校园信息管理系统

1.1 华网的系统。起步早;教职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学生成绩管理上海领先;公告发布正常。

1.2 功能未充分发挥;有安全漏洞;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1.3 购买新的管理系统(二次开发、开放接口、电子签名)

1.3.1 集成办公(通知、发文、活动安排、协同办公)1.3.2 教务管理(学生进到出、教务常规、教材、远程教学)1.3.3 学生管理(考勤、违纪、宿舍)1.3.4 人事管理 1.3.5 财产管理

1.3.6 一卡通(胸卡、图书馆、校内消费、门禁)网站建设与维护

2.1 主页有特色;新闻更新正常;专题栏目有水平。

2.2 人员兼职;网站静态;很多栏目更新不及时;英文版不合格;部门主页更新周期太长。

2.3 至少一人专职;网站动态;栏目更新可考虑责任到人;内外网合一;英文版(要研究栏目、内容、发布流程等);BBS?。3 电子档案

3.1 刚起步,水平不高;有一些影像素材和电子文档;防磁柜已买。

3.2 归档制度细化不够;影像素材没进档案室;无平台。3.3 数码照片、音视频资料等进档案室;调档电子化;建立多媒体数据库,2005年后的档案阅档电子化(PDF);增强建立电子档案的意识。网络建设

4.1 网络服务器端设施先进;功能较全;信息点全覆盖。4.2 出口带宽不够;楼层交换机进入报废期;电子阅览室名不符实;学生宿舍没开放。

4.3 接入上海教科网(不小于34MB);增加UPS功率和供电时间;提供网络硬盘服务;学生宿舍开放(收费)。

第五篇:15-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情况与展望

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1

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情况与展望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办公室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2010 年基本建成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要求,近两年来,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加快了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道路轨道建设不断改进,富力·卡尔顿和富力·君悦酒店两家五星级酒店先后开业,多座商务写字大楼陆续建成并投人使用,越来越多的中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人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逐渐走向成熟,其聚集效应和示范效应不断增强,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不断凸显,并肩负起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要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光荣使命。

一、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规划建设情况

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坐落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是广州市21 世纪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原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包括广州大道以东、黄埔大道以南、华南快速干线以西、珠江以北的区域。2008 年,市政府对珠江新城进行重新规划,中央商务区的范围和功能延展至琶洲-员村地区(该地区总体规划范围共计23.6平方公里,相当于珠江新城的3.5 倍),扩容后,广州21 世纪中央商务区的规划面积将达到30平方公里,珠江新城-琶洲-员村地区也被整体定位为广州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地区、国际化大都市最核心区域。

金融商务区是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核心,东起冼村路,西至华夏路,北起黄埔大道,南临珠江,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规划有39 个建设项目,以高档商业、酒店、商务写字楼为主,总建筑面积约460 万平方米,提供总就业岗位超过18 万个。目前,所有项目已确定业主,32 个建设项目进人开发建设阶段。其中,第二少年宫、省农业银行大厦、富力盈隆大厦、富力中心大厦、富力君悦酒店、富力卡尔顿酒店、合景国际金融中心大厦7 个项目已竣工投人使用;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歌剧院、省博物馆、图书馆、西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省移动大楼、省烟草大厦、广晨国际大厦、省交通大厦等20 个项目

正在施工;雅居乐大厦、侨鑫大厦等5 个项目计划2009 年上半年开工;其余7 个项目尚未启动(维家思广场为永久性临时建筑)。

随着商务楼宇的加快建设,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内的交通设施也得到很大改善。南北走向的地铁三号线已开通,东西走向的地铁五号线、跨越珠江的猎德大桥、连接新电视塔和林和西路的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珠江新城核心区二层空中步行连廊、海心沙市民广场、珠江新城核心区集中供冷系统、珠江新城核心区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等8 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10 年前全部建成并投人使用。

二、金融机构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为加快推动形成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促进广州金融业快速发展并形成集聚效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金融机构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优惠政策。设立了广州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进行奖励,并对在金融商务区购置、自建或租赁办公用房的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进行补贴,以“真金白银”吸引金融机构进驻,推动该区域成为广州未来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地区。在2006 年发放12 %万元、2007 年发放2161 万元奖励和扶持资金基础上,2008 年,市政府继续拿出约3732 万元对新进驻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进行奖励。奖励力度的逐年加大,既说明了市政府推动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加快形成的力度和决心,也说明了金融商务区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相信2009 年发放的奖励和扶持资金将会更多。

随着珠江新城建设的推进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金融商务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区域建设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外资企业选址珠江新城,香港周生生珠宝广州公司、中国联通等已人驻,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市政务中心、市财政局等已落户,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功能正在不断显现。同时,中外资金融机构人驻金融商务区的热情持续高涨,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三井住友银行广州分行等12 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等10 家保险类金融机构,珠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广晨期货经纪

公司、大连商品交易所广州发展与服务总部等5 家证券期货类金融机构,以及南方电网财务公司1 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等,截至2008 年末合计28 家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纷纷选址落户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在这里扎堆集聚,生根发展。此外,还有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不少金融机构计划在近期内进驻落户金融商务区。

三、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2009 年展望

作为21 世纪广州市中央商务区(21GCBD)核心组成部分的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是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文娱、行政、酒店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于一体,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是广州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之一。随着广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加快建立,特别是喜迎2010 年第十六届亚运会,广州的城市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这必将推动作为百业之母的金融业快速发展。应该说,2009 年是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的关键年。

(一)加快基础设施商务配套建设,打造一流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按照“统一规划、协调建设、分项实施、综合配套、资源共享、高效管理”的原则推进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内的各项建设工作。

一是完善珠江新城内外部交通网络。加快推动建设花城大道、临江大道东延长线、猎德大桥和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等一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确保珠江新城进出交通畅顺。建设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海心沙市民广场等交通系统工程,整合区内各种设施和建筑,形成有机统一的公共空间体系。建立人行、车行和地下轨道交通等多层次立体交通体系,实现人、车分流,实现过境交通、内部交通不交织,确保内部交通顺畅。完善静态交通体系,努力解决停车难问题。

二是加快推动珠江新城商务区商务楼宇的开发建设。协助已启动的项目按计划推进,督促未启动的项目抓紧开发建设,严格要求迟迟不开发的地块,考虑采取收地等措施敦促动工。推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顺利建设完工,保证其2009 年底投人使用,使其成为广州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集中地,进一步提

升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推进广州最大“城市客厅”― 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和以珠江新城超高双塔为代表的高档商务办公建筑群的建设,推动省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项目和烟草大厦、广晟大厦、交通大厦等高档写字楼建设,构筑完善的企业发展空间和载体,促使更多的中外资企业落户,从而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客户资源。三是完善金融商务区内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珠江新城垃圾收集、集中供冷、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环保能源系统,实现节能减排,优化空气,提供优良办公环境。完善道路绿化整治,形成花园式中央商务区优美环境。

(二)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形成强大政策推力

一方面,加快推进金融监管部门人驻。突出重点,在成功争取广东证监局落户金融商务区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保监局和广东银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通过“一行三局”的进驻,使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管理中枢。同时,借“一行三局”的进驻带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陆续进驻,推动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

另一方面,用足用活各级政府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发展金融业、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精神,推动《关于进一步推动广州金融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出台,用足用好用活相关奖励。认真落实《天河区关于支持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发展的配套办法》和《天河区关于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对进驻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和补贴,提供包括给予优惠医疗服务和办事优先卡等在内的优惠政策。在市政府为进驻珠江新城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进行奖励和补贴基础上,认真落实天河区政府对新落户天河并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银行、保险、证券类金融机构一次性给予100 万元人民币奖励,对市级以上(含市级)金融机构地区总部一次性给予50 万元人民币奖励等相关政策。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商务发展环境

加强服务,协调人民银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诚信体系。加大保护金融债权和打击金融犯罪行为的力度,完善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法律教育,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创新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管理

方式,采取社区化、信息化管理,为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提供舒适便捷的综合服务。

(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搭建良好公共服务平台

利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等重要载体,通过招商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金融商务区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动市内现有金融机构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努力争取来穗新设立的金融机构落户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加强与落户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了解企业信息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协助解决。建立金融机构基本资料数据库和金融商务区内土地开发、写字楼租售等信息库,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中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强与计划进驻和尚未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及相关后台服务中心的沟通联系,协助办理工商登记等手续,促成其早日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

(林志云朱 苑潘华玲朱志刚梁沛强陈 强)

下载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

    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 金融行业信息化现状金融行业的主要分成三大行业,即:银行、证券和保险业。所谓“金融信息化”,是构建在由 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四要素组......

    浅谈税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展望

    浅谈税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展望 从1994年金税工程一期的实施到今天的金税三期,税收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税收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征管模式的变化和税收业务......

    广州服务业信息化建设2[定稿]

    一、 摘要服装制造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长期以来,在保障人民服饰消费,增加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安排职工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

    2010年广州房地产金融运行情况与2011年展望-广州金融工作局

    2010年广州房地产金融运行情况与2011年展望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 一、2010年广州房地产金融运行情况 (一)房地产贷款增速先升后降,各月新增额波动较大 2010年12月末,广州房地......

    我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烟草行业急需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实力。而提高竞争力和实力的最好,就是运用信息技术,走信息化的道路来整合企业资源。1 引言自从2004年1......

    选煤厂信息化应用与展望

    选煤厂信息化应用与展望 现如今国内外选煤厂在建厂时就配套建立了PLC集中控制系统,其体系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现场设备层、PLC控制层和监控层。PLC控制层为核心,实现对下......

    广州城市规划发展回顾与展望

    日新月异南大门 ——广州城市规划发展回顾与展望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也 是华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对外开放的南大门, 是一座具有历史魅力和......

    2010年广州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与2011年展望-广州金融工作局

    2010年广州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与2011年展望 广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2010年,广州小额贷款公司依法设立、依法经营,顺应本地经济发展趋势,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创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