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和展望

时间:2019-05-14 17:4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和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和展望》。

第一篇: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和展望

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和展望

南京市造价管理处 顾天宁 刊载:住建厅房地产促进中心2010第六期

人类社会已步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世界各国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本国首要的发展战略,美国更是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和“数字地球”的概念,从而引发了全球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新一轮改革和创新,南京市造价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历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设工程计价以工程预算定额作为计价模式。94定额针对当时建设市场的需要,提出了“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及“量价分离”的改革举措,材料价格管理首先从静态管理逐步转变为动态管理,对材料价格进行采集、分类、分析、确定、发布与使用等活动的管理。1996年开始,我处以主办《南京工程造价管理》内部资料为主要形式,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各方提供建材价格信息,为我市工程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03规范”和“08规范”更提出了“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社会全面监督”的改革目标,对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实行全面动态管理,对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设工程造价是按84定额为依据计价的,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计价模式,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基本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供求关系矛盾较为突出,其价格也相继出现了较为频繁的波动,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保护施工企业的合法经济效益,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经市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授权,着手收集、分类、分析、整理建材价格资料,用发布建设工程的材料差价调整系数等文件形式来调节、控制建设工程的造价,这是“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的雏形。

第二阶段,为逐步建立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国民经济和建筑业的持续发展,原有的建设工程造价计价和管理模式已明显滞后,迫切需要一种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计价和管理模式。1996年6月,我处联合市价格监测中心、造价管理协会创刊了《南京工程造价管理》期刊,每季度向社会发布建设工程市场指导价、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和三材价格指数,深受建设各方的欢迎。随着全球信息化高速公路、数字城市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运用的广泛普及,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已迫在眉睫。

第三阶段,为全面发展阶段。随着“03规范”的逐步推行,两种计价方式(工程量清单综合计价法和传统工料单价法)并存的现象将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社会各单位对建材价格信息的需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6年10月8日,我处选择了南京未来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来软件)研发开通了南京市工程造价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建立了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电子网络平台: 1、2006年12月率先在全国研发完成并实现了材料价格信息测报点网上“材料价格信息采集”测报信息系统。运用该信息系统,2007年1月实现了材料价格信息由季度发布顺利平稳过渡到双月发布,2010年1月再次缩短发布周期,实现了每月发布,使其更加贴近市场、贴近用户。

2、构建了南京造价网“咨询台”网上咨询解答互动平台,通过互联网受理解答了各类建设工程造价方面的提问咨询,与建设各方造价咨询从业人员“零距离”对接。

3、全力推进全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网站工作平台和互动平台的构建成效显著。《南京造价网》日点击率和浏览量目前已稳居江苏省13个省辖市首位,在全国造价网站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攀升。

第四阶段,为品牌创立阶段。2009年,随着住建部“08规范”和省“09费用定额”的贯彻实施,特别是“08规范”赋予造价管理部门招标控制价备查和竣工结算书备案二大重要职责,2008年12月,我处委托未来软件着手研发并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在“南京造价网”开通了招标控制价备查和竣工结算书备案管理信息系统,截至2010年3月31日,包括三区二县在内,网上共受理招标控制价备查和竣工结算书备案838件,已办结归档654件。这项工作既是造价管理部门积极参与政府(国有)资金投资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抓手,又是进一步提升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跃上新台阶的良机,更是创新南京市造价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新起点,也为打造提升南京造价网电子服务平台,创立造价品牌网站——南京造价网提供了一次绝好的锲机。

二、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的书面载体《南京工程造价管理》期刊 《南京工程造价管理》期刊作为我市造价管理部门对外宣传、交流和联络的窗口,是我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又一信息载体。自1996年6月创刊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建设者的厚爱和支持,无论是奋战在城市建设一线的造价咨询从业者,还是从事理论研究、教学和培养造价管理人才的理论工作者,都为本刊的成长、发展和不断创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南京工程造价管理》期刊是全市各造价咨询企业、建设单位、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设计院所、监理单位、建材企业、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城乡建设相关单位,及时掌握国家造价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浏览借鉴国内外新鲜工程建设造价管理信息,了解业界发展动态的一个信息交流平台。期刊内容丰富、殷实,除每月刊载工程建设材料市场信息指导价、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和三材价格指数外,建设、审计、财政、物价等相关部门和造价咨询从业者撰写的工作经验、教训、实例成果和典型工程的案例分析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的理论文献也时有发表、刊载。

三、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近况及今后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处加大了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力度,无论人员和资金安排都给予了充分的保障和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构建了“南京市建设工程材料价格信息测报点”。全市已建立并发展了68家测报点和64名的信息测报员队伍(其中:市区33家测报点和34名信息测报员;江宁区25家测报点和20名信息测报员;浦口区10家测报点和10名信息测报员),目前队伍基本稳定,工作扎实,绝大多数都能按时保质地完成全年材价信息采集和上报工作。2、2008年9月我处出台了《南京造价网入网办法》,网上注册会员可免费浏览全市工程建设材料市场信息指导价,拓展了价格信息网上服务新领域。2009年1月,南京造价网又研发开通了商情价登录发布和免费查询专栏,意在进一步拓展建设工程材料价格信息来源的多渠道、跨行业和宽领域,并为构建南京市材料价格信息的动态化管理,全面、及时、准确的查询本市材料价格市场商情信息开创了一条新路。

3、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网站互动栏目不断深入。2006年以来,网站先后研发开通了造价动态、材价信息、建设动态、造价园地、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区县专栏等10余个主要栏目;研发开通了咨询单位信用管理、文明工地考核管理、材料价格信息采集、计价手册登记管理、定额测定费收缴管理、定额咨询和解释管理、招标控制价备查和竣工结算书备案管理系统等八大信息化立交桥建设工程的网上办公系统。2008年8月,网站月浏览量达64556人次,日平均访问量历史性突破2000人次,2010年3月,日平均访问量已达4600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紧密结合住建部“08规范”和省“09费用定额”出台的契机,结合已研发开通的“材料价格信息采集测报信息系统”、“招标控制价备查和竣工结算书备案管理信息系统”和“计价手册暨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措施费考评系统”所收集、积累的相关信息和数字,用5至10年时间规划建立南京市建设项目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和智慧型材价信息发布系统。

第二篇: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及展望_乔晓梅.

172

《商场现代化》2006年8月(中旬刊总第476期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对改变管理思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已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已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我国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我国传统的制造业上。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总产值约占全国GDP 的一半,而且由于近几年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会越来越强。如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加快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历程

经过“八五”、“九五”两个阶段的建设,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已经比较普及,但是各个企业的建设情况各不相同,处于不同的阶段。总结起来,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MIS系统阶段(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该阶段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用来记录大量原始数据、支持查询、汇总等方面的工作。我国企业MIS的应用可以追溯到70年代中期,主要是以单机操作为主进行单项业务的数据处理辅助管理为主。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诸如人事、工资、库存、生产调度、计划等管理子系统。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系统集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纷纷把过去

独立存在的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2.CAD/CAPP 推广应用阶段

目前我国全国大中型制造企业已基本普及了二维CAD 技术,建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其中一些企业开始应用三维CAD和CAPP产品。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不需要过多的资金和专业人员投入,同时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深受企业的欢迎。

3.MRP/MRPII/ERP推广应用阶段A.MRP阶段(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构成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库存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B.MRPII阶段(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在MRP 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系统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流程设计的功能,同时也将财务的功能囊括进来,在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已能动态监察到产、供、销的全部生产过程。

C.ERP阶段(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进入ERP阶段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更为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业实现JIT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及辅助决策的功能。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

我国企业引入MRP和MRPII 开始于80年代中期,从一些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始,掀起了一阵MRP 热潮。近年来,国内制造业的一些领头企业也开始了建设ERP的尝试。

4.CIMS推广应用阶段

CIMS是由工程设计自动化分系统、制造自动化分系统、质量保证分系统等组成。在工程设计自动化方面,将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现代化工程设计手段,以提高产品的研制与生产能力,便于开发技术含量高和结构(或成分复杂的产品, 保证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周期,从而加速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满足用户的需要;在加工制造上,应用柔性制造单元(FMC或分布式数控(DNC以提高制造过程的柔性与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产品制造周期,增强生产能力。我国在80年代中期就制定了CIMS 发展计划,有关部门作了大量本地化的工作,CIMS已被列为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的主题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成功应用CIMS的企业还不多,比较典型的企业有北京第一机床厂、宝钢集团等。

5.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始于90年代,是指利用电子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近年来各类企业利用Internet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在金融、外贸、民航等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在制造业,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就很少了。

二、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对制造业企业而言,近几年将是信息化理念大跳跃的时期,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将更加清晰,关注的焦点将从以往重视硬件忽视软件,转变为根据自身需求确定软件。从单纯关注产品的功能,转变为关心企业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产品选型和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企业仅仅通过观看产品演示就购买软件已经成为过去,企业将更多地通过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总体方案,再以招标的形式来选择软件供应商,再经过试用、实施和二次开发,来将信息化软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及展望

[摘 要]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制造业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本文探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建设历程和现状,同时探讨制造业信息化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 制造业 信息化 网络经济 电子商务

173《商场现代化》2006年8月(中旬刊总第476期

件应用到企业实际当中。制造业企业将不再以软件产品“看上去很美”来确定软件产品,而以如何能更好地解决企业问题来评价软件。企业选型日趋理性的另一个特点是,企业往往需要参观和拜访软件供应商及其成功典型用户,了解供应商的实力和实际案例,来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以避免实施失败,并规避风险。

制造业企业的需求将由技术信息化向技术和管理信息化并举发展,在CAD、CAPP 企业对PDM、ERP、CRM 的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管理软件方面的投资将大幅增加,对于一些比较大的制造业企业信息化项目,企业将走“成熟软件+管理咨询”的路子,将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改革相结合,使得信息化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总的说来,在当前的网络经济时代,由于制造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制造模式已与之不相适宜,需要建立一种市场驱动的、具有快速反应机制的网络化制造模式,这将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我国制造企业摆脱困境,赢得市场,掌握竞争的主动权的关键。网络化制造模式以数字化、柔性化、敏捷化为基本特征,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竞争力。由于网络化制造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对全球分布的制造资源的快速调集与利用,通过动态联盟或虚拟企业的形式,实行制造企业的快速动态重组,通过异地并行设计和虚拟制造方法跨越时空,因而能提高制造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降低企业生产调整的时间、实现客户化大生产。

但是,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仅以实现网络化制造为最终目的,从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必须重视并逐步实现电子商务。由于信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全球信息获得前所未有的跨地区、跨国界流动。信息的流动创造了无限商机,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给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费与开拓市场的机会,使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使企业能迅速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促进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研究

与开发活动,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因此,我们要大力推动行业电子商务的建设。当前,电子商务是

各个国家和各大公司争夺的焦点,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决定在我国制造业在今后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当中的命运。

众所周知,我国的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长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整体水平很低,造成我国的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低下,尤其是在大型的、关系国民经济的制造业上,如汽车制造上,更是如此。所以我国的制造业必须抓住信息化蓬勃发展的这一契机,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积极进行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道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跳跃式发展。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业呈现出全面的信息化趋势。而传统的基于Client/Server(C/S结构的售楼管理系统已不适应发展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设计了基于B/S模式的售楼管理系统,不仅使客户可以通过浏览网站及时了解楼盘的动态销售信息,而且,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检索,方便、快速的掌握有关销售楼盘的各种详细的资料,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售楼管理系统的B/S 结构

B/S 模式是在C/S 模式基础上的技术拓展,通常具有以下三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1表示层,是用户与系统间交互信息的窗口。售楼管理系统的表示层是指Web浏览器。买楼方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售楼信

息、预定楼房和购买楼房等在线操作。售楼方通过网络可以对楼房情况、客户情况和销售情况等进行管理。(2功能层,是系统的核心,由Web 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构成,用于存放系统的功能模块和应用程序,主要是对来自表示层和数据层的请求进行分析、处理及反馈。

(3数据层,它是指数据库服务器SQL Server,负责对售楼管理系统中数据的定义、访问、维护和更新等数据服务。

三、基于B/S 的售楼管理系统的设计1.系统结构和功能 本系统的模块主要分为:客户管理、售楼管理、楼房管理

[摘 要] 针对传统C/S结构的售楼系统存在的缺陷,设计并实现了基于B/S 模式的售楼管理系统,该系统方便了操作,促进售楼的自动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 B/S 售楼管理系统

第三篇: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历程

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历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和人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我国的医院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经验,医院信息化建设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未来我们还需做哪些努力?对此我们采访了北大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马靖翔,他详细介绍了北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以及未来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HIS和PACS并行发展

医院信息系统是今后各级医院必备的系统,HIS和PACS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HIS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PACS是用于医院的影像科室,经过近几年的发展,PACS已经从简单的几台放射影像设备之间的图像存储与通信,扩展至医院所有影像设备乃至不同医院影像之间的相互操作。

北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其他医院中还是比较早的。北大医院IT的建设可以追溯到1993年,到了1995年门诊系统和住院系统两大系统就开始有一个大发展。马靖翔详细介绍到:“从1995年以后就开始规范化,包括住院和门诊系统的合并,到了2000年左右HIS就初具规模了,LIS也开始投入使用了。”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数据量也是不断的在增长。“HIS系统最早是基于财务的信息系统,在当时建这个系统也有它的局限性。北大医院最近做了一个统计,HIS每年的数据量增长在七八百兆左右。PACS的数据量增长比较大。PACS系统是从2008年开始启动,到2009年每天的增长差不多是3到4个G,盘阵当时的总容量是26T,能坚持3到4年。LIS的数据量相对来说比较少。”马靖翔说到。

现在医院使用信息技术,改造许多传统的做法,并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系统。马靖翔指出,现在北大医院的PACS就已经铺到全院这个系统,它跟HIS也有接口,通过HIS也可以调PACS的信息。“医院的HIS和PACS还没有达到完全一体化的地步。但是已经有接口,一体化也是未来的趋势。”

加强各方面建设 促业务发展

我国前几年主要还是基础网络,网络负载非常大。在病人就诊集中的时段会造成网络拥堵。“随着现在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有就是现在交换机的性能也提高了,比以前要增了好几倍,这样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北大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当中还是存在不足。像HIS稳定性还存在问题。”马靖翔说到。

为保证业务连续性的发展,北大医院也做出一些应急措施。马靖翔详细介绍到,“比如网络的停,网络的阻塞,或者服务器的当机,在恢复这段期间,比如住院的时候,像收费划价,还有医生工作站,他们都马上起他的本地机器,起单独的机器的话会使病人可以看病,当网络恢复的时候,或者比如服务器从新起它已经恢复正常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回传的功能,把数据同时就回传回去,这样就保证数据库信息的完整,药库药房信息的完整。”

现在系统的更新很快,而软件更新速度也可能成为我们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是很大的挑战。马靖翔指出:“北大医院HIS系统现在面临一个新的更新,我们又需要跟老的系统融合,这也会成为问题。”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在大部分的医院都提倡数字化医院。在马靖翔看来,真正的数字化医院应该是“把内门户建立起来,数据得到真正的应用。HIS和PACS作为非常重要的两大系统能走向一体化,而不是单独的,应该是联动的。”整体的信息化才是真正的信息化。

第四篇:浅谈税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展望

浅谈税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展望

从1994年金税工程一期的实施到今天的金税三期,税收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税收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征管模式的变化和税收业务流程的重组,今天,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和税务工作融为一体,成为税务工作的有力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税收信息化发展简要回顾

(一)网络及硬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制度更加规范

1994年金税工程一期实施之前,全局仅有几台微机,只有几个人会操作,更谈不上连接市、区、分局联动的广域网,互联网更是个新鲜名词。金税工程实施以来,通过不断加大科技兴税力度,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税收征管工作模式。微机数量从几台到每人一台,截至2009年底,我局共配备服务器2台,工作站124台,其中笔记本4台。网络从DDN到帧中继再到现在的百兆光纤宽带网,从区局到市局和分

局的广域网连通节点各1个,形成了省、市、区、分局四级联动的广域网。先进的网络设备和硬件设施为税收信息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局还切实加大了对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信息化规范制度和管理办法,如广域网管理办法、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办法等,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理顺了信息化建设的日常性和基础性工作。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税收信息化建设管理质量和

水平的提高。

(二)软件支撑力度加大,与业务工作联系密切

税收信息化不但体现在硬件建设方面,还体现在对税收业务的支持方面。从手工征税到省局开发的单机版征管软件再到全省数据集中的网络版大型综合征管软件,信息化带来税收征管业务模式和工作流程的巨大变化。目前,全省已经建立了以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为主体的金税系统,以CTAIS为主体的税收征管系统,以数据综合利用分析平台为主体的数据增值利用,以公文处理系统为主体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说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申报征收到事后的预警监控和数据分析、综合利用,信息化渗透到我们税收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金税工程到综合征管系统再到数据综合利用分析平台,从邮件系统到公文处理再到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涵盖了我们业务工作和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今天,税收信息化已经成为

我们税务工作的重要支撑,成为我们工作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从金税工程一期开始,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税收信息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再先进的设备,再好用的软件也需要人来使用,用得好事半功倍,用不好还不如手工。十几年间,从县区局计算机应用普及培训到省局软件推行培训都极大的提高了应用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软件使用能力,为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税收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税收信息化建设和税收征管工作是相辅相成、协调共进的,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长足发展推动了税收征管工作的巨大发展,同时税收征管工作的发展必然给税收信息化建设提出新的需求。

(一)税收征管工作发展要求税收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和软件环境已经基本形成,但是仅仅实现了网络连接、硬件普及并不代表信息化的完全实现,目前我们的软件系统基本实现了数据信息的自动采集,但对后期的监控和分析还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面对海量征管数据无法按照业务要求灵活、自动地分类提取和综合分析利用,不利于利用数据找到征管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和盲点,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税源增长点,已经不满足税收征管工作的发展需要。目前省局推行的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中设置了数据挖

掘分析的相关模块,预计经过不断完善后,系统必将大幅度提高软件对数据的综合利用分析

能力,为税收征管工作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二)税收信息化建设要求更多的关注安全问题。当前人们在习惯网络带来的便捷时,也悄悄被网络带来的威胁包围着,病毒、黑客等让人防不胜防。过去网络、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没有如此频繁,病毒在单机爆发的情况比较多,极少形成网络攻击的,而现在企业主要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存储介质向税务机关报送数据,还有些科室需要通过互联网邮箱报送数据,同时内网自身数据传输量显著增大,病毒种类和危害性也几何倍增长,县区局网络缺乏防护和监控系统,防御能力较差,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病毒爆发、网络攻击等情况日益增多,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风险加大,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三)税收信息化建设需要税收业务和计算机技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一批既懂业务又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的人员配备情况还远不能满足需求:一是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比较滞后,定期培训和技术更新滞后,业务方面也比较欠缺;二是操作应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对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信息化是专业人员的事,与己无关,还有个别人员的软件操作能力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有待于培

训提高。

三、税收信息化发展展望

(一)整合、优化现有资源系统,打造全方位、一体化征管平台。金税工程三期进一步整合现有各类业务软件系统,并拓展深化业务功能模块,优化系统性能,将形成覆盖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等主要工作环节和覆盖国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个主要税种的一体化系统平台。从而,更大限度的发挥各类信息的应用价值,促使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为税收征管决策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决策辅助,促进税收

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建设安全运维体系,为税收征管工作保驾护航。随着金税工程三期的拓展,相关软、硬件设备逐步配备完善,网络系统对病毒和网络攻击的防御和监控能力必将进一步增强,网络运行的风险将逐步降低,稳定性增强,从而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

境。

(三)正规化、系统性培训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税收征管队伍。随着金税工程三期的发展,全省教育培训系统的推广完善等,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将逐步规范化和日常化,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促使其适应不断发展的税收征管工作,为税收征管工作

提供智力保证。

总之,金税工程三期的实施必将为税收征管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它是税收管理信息

化建设一个大的里程碑,也将是税收工作全面提升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五篇:南京市信息化工作汇报

南京市信息化工作汇报

——总结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唐建荣在副省级城市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

上的报告(节选)

南京市信息办

“十五”以来,南京市委市政府新战略目标是率先建成更高水准小康社会,进而初步实现现代化。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指标和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分析,现阶段南京市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在这个关键的历史阶段,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将由工业逐步过渡为服务业,信息化在这个阶段应该承担起应有的历史使命,在城市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而积极的角色。

南京信息化发展基本概况

经过“九五”以来的高速发展,南京市信息化建设已达到了相当水平,城市信息化基础条件日臻完善,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工业的重点产业,软件业等信息服务业发展势头也十分喜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应用不断深化。

信息产业重现生机

进入新世纪后,南京市信息产业开始加速发展。近年来,电子信息与软件、智能交通、新型光电等优势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移动通信、汽车电子、数字化视听设备、显示器件、通信设备、软件与系统集成、电力自动化、轨道交通等特色优势产品群,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中平板显示产品成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一支柱产品”,南京由此成为国内最大的平板显示类产品生产基地。

今年,江山省信产厅又与南京市签订了厅市合作协议,主要内容就是共同实施电子复兴和软件振兴的双兴计划。信息产业发展不仅成为信息化的重要支柱,也成为南京市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重要动力。

信息产品制造业。2007年南京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销售收入1313.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369.4亿元,实施重点技术开发项目343项,占全市工业技术开发项目52.3%。

软件产业。2007年南京市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达362.8亿元,软件出口达5亿美元,软件企业突破1000家,软件收入超亿元达到30家。软件名城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

信息服务业。南京信息服务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整体发展态势良好。2007年南京市信息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275亿元,实现增加值141亿元,占GDP比重达4.3%。全市共有各类信息服务业企业7500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南京是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也是国家通讯枢纽之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直名列全国先进行列。

2007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城域网传输带宽达到215G,宽带用户数达到67万户。通信业务方面,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35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488.3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137.1部/百人。广播电视网络方面,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183万户,入户率为74.87%,数字电视城区有67.7万户完成整体转换。城市信息化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信息化基本普及的要求,其中固定和移动电话人均拥有率已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今年开始推进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宽带接入网络建设,在宾馆、酒店、商务楼宇、政府机关和大专院校等需求热点地区完成布点建设工作。该项目被列为全市信息化五大工程之一,计划用两年时间实现“无线城市”全覆盖。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入

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破解“三农”问题、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改善市场环境和促进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

1、2005年以来全市电子政务的突出特点是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得到稳步推进。主要有权力阳光运行电子政务、综合政务平台、社区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基础数据和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系统等。

2、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成为改善经济和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信息化也催生出许多新兴行业,既改善了居民的就业状况,又提高了社会生活质量。

(1)积极推进市民卡工程。为综合改进全市公共服务事业信息化水准,融会社会事业、商业服务和金融等领域信息化成果,我市今年开始组织实施市民卡工程。该项工程也是今年五大工程之一。

(2)劳动保障信息化实现广覆盖。劳动保障城域网覆盖率达到100%,全市71个街道劳动保障所、632个社区劳动保障站实现联网。实现社会保障卡“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建设目标,正式发行了劳动保障部颁发的标准社会保障卡(CPU卡),全市累计制发社会保障卡262万张,其中市本级累计制发社会保障卡215万张。

(3)社区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开发完成全市社区管理信息系统,785个社区居委会实现100%入网,已完成317万人的基础数据采集。全市农村村委会入网率达到60%,农村社区信息化硬件达标率和数据采集、录入率均达70%。

(4)金融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南京地区已发行银联标识卡2000余万张,发展特约商户11558户,布放POS终端22529台、ATM终端2294台,2007年刷卡消费金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3.7%。

(5)农村信息化建设逐步拓展。全市目前农村有线电视用户89.0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4.48%,实现514个20户以上自然村有线电视联网,实现自然村“村村通宽带”。全市共建有20个农业特色网站,引导农户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通过建设信息化示范镇工程,对村镇工作人员、农业大户及普通农民开展各类信息化培训,通过农林时空节目、农业信息服务手机短信平台、12316热线等途径实现信息咨询服务“进村入户”,并建成数百个农村信息服务站点。

(6)制造业信息化向全过程延展。南京以列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为契机,开展制造业信息化“5511”示范工程,有效地提升了企业设计开发和制造能力、及综合管理能力。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新突破,政府信息公开成绩显著。初步实现“五个公开”即政府文件公开、政务信息公开、参政议政公开、审批服务公开、建议提案公开。社会基础数据库轮廓逐渐清晰,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开发利用进入新阶段。

信息化机制渐具雏形

为促使南京市信息化发展环境的优化,我市在重点项目推进实施的同时,着力进行营造良好信息化机制的探索。

1、通过构建全市公共信息交换平台,促进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共建。

2、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的并行实施,促进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机制形成。2007年出台了《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意见》,提出用三年的时间,构筑起全市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体系。在本奥运期间网络重点防范工作中,这套机制发挥了比较明显的工作效果,全市重点网站全部落实了相关制度和措施,无一出现责任事故。

3、通过组建专项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形成全市信息服务业推进机制。结合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指示,我们提出南京市服务业发展要突破一般意义上的软件外包等概念,要和传统经济中工业、商业、物流、金融等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下载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和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京市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和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机构信息化历程(定稿)

    金融机构信息化历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项业务到综合业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

    会计信息化历程

    试阶段(1983年以前):少数企业开始了会计电算化的试验工作,做一些理论研究和实验准备。在某些单项会计业务上实行电算化,最为普遍的就是工资核算的电算化。自发展阶段(1983-1989年):......

    近代民主历程和展望

    论题:昨天 今天 明天——中国民主的历程及展望 一 民主内容和价值 1 民主的内容 民主,最初的意思是人民的统治,民主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政治概念。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民主是一种公民......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展望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展望 在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中,不论是主要目标和任务,还是软件和硬件建设,都有与信息化建设有关的内容。就学校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网站建设与维护、电子......

    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与展望

    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与展望 (文辉)我们公司是一家物流公司,从经营的业务产品来看,我们经营的是以运输为主的物流服务性公司。近年公司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 首先,营运部承担公司......

    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

    【关键词】信息化 [摘要]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需要我们从各方面予以重视,从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设、目录数据库建设以及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等......

    南京市人防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 宁政发〔2004〕55号 各区县人民......

    南京市“城中村”改造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南京市“城中村”改造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宁政办发〔2006〕7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