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展望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展望
在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中,不论是主要目标和任务,还是软件和硬件建设,都有与信息化建设有关的内容。就学校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网站建设与维护、电子档案、网络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校园信息管理系统
1.1 华网的系统。起步早;教职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学生成绩管理上海领先;公告发布正常。
1.2 功能未充分发挥;有安全漏洞;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1.3 购买新的管理系统(二次开发、开放接口、电子签名)
1.3.1 集成办公(通知、发文、活动安排、协同办公)1.3.2 教务管理(学生进到出、教务常规、教材、远程教学)1.3.3 学生管理(考勤、违纪、宿舍)1.3.4 人事管理 1.3.5 财产管理
1.3.6 一卡通(胸卡、图书馆、校内消费、门禁)网站建设与维护
2.1 主页有特色;新闻更新正常;专题栏目有水平。
2.2 人员兼职;网站静态;很多栏目更新不及时;英文版不合格;部门主页更新周期太长。
2.3 至少一人专职;网站动态;栏目更新可考虑责任到人;内外网合一;英文版(要研究栏目、内容、发布流程等);BBS?。3 电子档案
3.1 刚起步,水平不高;有一些影像素材和电子文档;防磁柜已买。
3.2 归档制度细化不够;影像素材没进档案室;无平台。3.3 数码照片、音视频资料等进档案室;调档电子化;建立多媒体数据库,2005年后的档案阅档电子化(PDF);增强建立电子档案的意识。网络建设
4.1 网络服务器端设施先进;功能较全;信息点全覆盖。4.2 出口带宽不够;楼层交换机进入报废期;电子阅览室名不符实;学生宿舍没开放。
4.3 接入上海教科网(不小于34MB);增加UPS功率和供电时间;提供网络硬盘服务;学生宿舍开放(收费)。
第二篇:全省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2018
市场监管监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2018年8月3日
按照省局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部署和鞠波局长关于认真深入调研我省市场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示,应急管理处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意识,“走出去”、“下深水”、“沉下去”,赴江苏、广东等先进单位实地学习调研,深入基层走访多个地市州,分别与总局信息中心、中电科、航信集团、浪潮集团等具体负责同志开展深度交流,拜访省内信息化建设相关主管部门,对标先进、查找差距,深刻剖析原因,根据**省实际,提出关于加强我省市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全省市场系统在用信息系统有90多个,原市场总局及直属单位部署系统30个,省局建设部署系统11个,省局直属单位自建系统13个,市州局自建系统40余个。
省局信息化建设工作于2013年启动,总投资仅1100万元左右,其中省局综合平台建设约900万元。省局综合信息平台一期于2016年底验收交付使用,二期目前在建,建成后共有10个业务系统可用。
准规范编制,项目建设见子打子,标准混乱。缺乏顶层设计是造成“信息孤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
(三)经费投入不足。省局从2013年启动信息化建设以来,投入经费与发达省份和省内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厅局的投入存在数量级差距,广东省局近5年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达到1.92亿,江苏、山东等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的省份,近五年的资金投入都是上亿元的规模,重庆、海南、甘肃、内蒙等省市投入也是几千万或上亿元。
(四)信息化专业队伍力量薄弱弱。受体机构约束等多方面因素,我局信息化建设队伍力量不足,尤其是缺少既懂技术又擅管理、既熟悉电子政务又了解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现有体制机制也制约了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和更替,建设队伍难以支撑庞大的信息化建设任务。
(五)项目管理水平亟待提升。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欠缺,对项目承建商的约束和惩戒制度不完善,对项目建设单位、需求单位缺乏考核;系统集成项目与网络运营服务捆绑采购、项目转包分包等极大的影响项目建设效率,应用系统与基础数据库捆绑采购导致“巨婴系统”,加重了后期系统扩展成本;如何盘活整合原有系统资源和新建项目调研不够,既损失了数据资源又提升了后期建设成本。
三、外省经验
(一)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较为成熟
对内整合国家、省、市、区系统业务数据,向外与部分政府部门实现数据交互共享,各类数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初步实现“一企一档”、“一品一档”、“一人一档”目标。
(四)存量和新增资源有机融合,在信息化建设中利旧融新。江苏、广东两省都注重盘活原有老系统,与新建数据中心和业务系统实现合理整合,从根本上解决了纵向一致,横向互通的瓶颈问题,有效避免了系统建设构架上下不
一、互不兼容的问题。广东省目前最老的业务系统是2002年药监局成立后组织开发的,完整保留了历年的信息数据,为监管工作积累了一笔宝贵的数据。
(五)省市共建,试点带动,分步推进。江苏省局以常州市局作为江苏省局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单位,在资金、技术上予以支持。2015年以来,常州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段到信息化大数据阶段,历经了四个阶梯式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成功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江苏省以常州经验为范本,在全省范围进行推广,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山东省在2013年出台信息化重点项目规划时,也是把信息化重点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建设。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信息化建设是关系政府治理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工作,是一项涵盖所有业务领域、工作量浩大的系统工程,组织领导是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关键。强
建设目标。首先建设数据中心,解决系统内各类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归集和交互共享,消灭信息孤岛、数字鸿沟;同时,从满足基本业务需求出发,建急用系统,在行政审批(备案)方面查漏补缺,补齐日常监管、稽查执法、监管资源方面短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信息获取范围,实现跨部门数据交互共享,并试点接入企业数据;最后,在获得充分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大数据”风险分析、监测预警等决策功能。
(四)加大保障力度。一是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化重点项目投入力度。要多方筹措资金,坚持省、市、县配套联动,统一规划、分级投入;可考虑通过政策引导、合作共建等方式,在确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动员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公众服务类信息化建设;二是着力建设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尤其要重视培养一批掌握信息技术、熟悉监管业务,愿干事能干事的复合型人才。
五、建设步骤
信息化项目建设步骤可在新的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后,按照五年时间规划为四步走,第一步实施顶层设计;第二步建设数据中心工程;第三步实施业务系统工程;第四步大数据运用。四个步骤可以前后交错推进。
第一步:顶层设计(2019-2021)。
顶层设计工作量巨大,尤其是标准规范需要分类分批分期完
和总局标准制订一套统一的监管数据标准规范。
管理体系(2019)。也叫管理架构,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制、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监督管理)等。
编制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2019)。通常在上一年完成项目编制,获得发改委批准立项后才能实施工程建设。
第二步:建设数据中心(2019-2022)
数据中心是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工程,按照数据供给侧改革的任务要求,将数据中心逻辑划分为4个分中心,分别为:数据资源中心、数据资产中心、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应用中心。
数据资源中心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等模块,主要涵盖各类基础数据库,包括产经营主体数据库、从业人员数据库、信用信息数据库等;按照数据所有权划分,分为内部数据区和外部数据区;按照数据类型划分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等。
数据资产中心是对数据资源中心的源数据进行“提纯”将大量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分类、加工等操作后形成可以使用的数据资产,此过程称之为数据资产化过程;该中心主要包括数据分类、主体数据、行业数据等模块。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跨部门、跨业务系统数据共享交换的核心,在该区域内涵盖数据交换系统、数据共享系统、数据调度服务等模块,通过各系统和数据调度服务的支撑形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该平台是实现不同数据库、不同数据格式之间进行数据
统建设可以通过购买已经运用成熟的系统来快速建成,优点是可以缩短建设周期,节约资金,但是往往会带来系统版本升级所带来人工维护成本、跨业务系统数据接口调用、业务系统并发访问性能瓶颈、机构改革业务融合等诸多问题。利用新一代微服务架构可将现有业务系统进行元服务化拆分,通过拆分形成业务系统的各个微模块,跨业务系统通过微模块的API调用方式实现,系统自动完成数据调用,避免传统数据接口调用耗费大量人工维护成本的问题;同时,我省具备创新性、实用性、推广性的业务创新微模块(容器)可申报国家局进行全国推广、复制,无形中带动行业发展与业务的创新。
第四步:大数据运用(2021-2023)
大数据技术较为复杂,工程投入大、周期长,目前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还缺乏成功案例或成熟模型,但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省局已经在先行先试,到2021年启动大数据工程,时机较为合适。
大数据运用主要是建设风险分析、应急管理方面的大数据分析模型,为监管工作提供预警研判和决策参考,提升监管的预见性、靶向性、时效性。
提升监管的预见性,就是通过数据自动采集、自动汇集、自动清洗、自动计算,从而自动产生预警信息,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提升监管靶向性,就是要建立“一品一档”“一企一档”“一人一档”,开展数据画像,实现靶向抽检、靶向检查、精准打击,把有
第三篇:学校现状分析及工作规划与展望
四小教学总体总做现状分析
及今后工作规划与展望
我校位于县城关喜峰南路东侧,2006年8月开始筹建,200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是县委、县政府为实施教育资源整合而兴建的一所国办寄宿制小学,兴城镇南部照燕洲、台头、北观、城西峪、西庄、南观、三十二岭等7所村办小学撤并至迁西县第四小学。学校服务于兴城镇14个村以及城区内丰泽家园、锦绣家园、鑫凤家园三个居民小区。学校的投入使用,改变了迁西兴城镇南部农村小学布局分散、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状况,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
学校占地45.3亩,建筑面积10456平方米,总投资3200万元,绿化面积3300平方米。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468名在校生,其中住宿生1218名,教职工108名。学校分为教学区、运动区、餐饮区、住宿区、园林景区五大功能区域,布局科学、合理。
建校伊始,我校就确立了“一年求规范、两年谋发展,三年创特色”的办学目标,确立了“立足山城,拥抱世界”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与创新共求,博爱与严谨共融”的办学原则,以“引领成长,奠基未来”为校训,“勤勉、励志、笃学、向上”为校风,“严谨、务实、求真、创新”为教风,“乐学、勤学、活学、博学”为学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把双语教学作为办学特色,并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学生素质,打造自己的品牌。
学校教育教学装备精良,各类专用教室一应俱全。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设备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达到省级一类标准,能够满足学生分组实验要求;数字化实验室配备了数十几台笔记本电脑和先进的教学仪器,能让实验数据在电脑上立即呈现,使一些困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微机室装备了72台计
算机,能够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校园网、校讯通已全面开通,促进了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设备,实现了“班班通”;多功能教室能容纳300人开展活动;各年级办公室的电脑、打印机一应俱全,给教育教学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体育设施设备齐全,有一个运动场,两个篮球场、30多个乒乓球台和20多组健身器材,能够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学校以人为本,不断强化阵地建设。名人诗词、警句、书画作品在走廊、墙面都能得到欣赏。学生自己的绘画、诗词也可以张贴在墙上,学生时刻处于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使同学们的文化修养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我校不断强化少先队阵地建设,天天坚持红领巾站的广播,新闻动态、好人好事、名人故事、学习方法等等,这里成了学生了解社会、掌握知识的窗口,同时开展队会,国旗下演讲等活动,让同学们明辨是非、积极进取,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学生。
教师素质是一个学校的魂。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业务培训,分科分类进行学习,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现代化教学方面进行多媒体使用、制作幻灯片、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加强“一字两话”的培养,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以及教学座谈会等,使教师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定期进行学科、年级组研讨活动,教师各抒己见,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们的业务水平不断进步。同时学校还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分年级、分学科集体进行探讨,集中大家的智慧上好每一节课,课前集体备课,课中及时发现问题,课后反查找不足,分析自身存在问题。力争我校的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彩的公开课。
科学的管理制度为教育教学提供必要的保证。严格各种规章制度,制度始
终“公正、公平、公开”,严格考核方案和全面的评价机制,自觉接受家长、社会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
虽然我校在硬件建设、教育教学有了一定进步,但和一些名校还有很大差距。我校力争以后校园文化要有内涵、教师专业有提升、学生发展有特长、打造名师队伍,争创迁西的特色学校
具体规划如下:
1、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以校训、校风、学风为载体,形成我校特有的精神文化 ;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环境优美的校园文化。利用校园四周的墙壁建立名人文化长廊、科技长廊,励志长廊,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完善制度为载体,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使我校的校园文化,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的观念、言行之中,渗透在老师的教学、读书、做事的情感之中。
2、为教师提供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我校教师队伍年轻化,他们有活力,有激情,有创意。但缺乏从教的经验、缺乏职业自信,迫切需要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抓好以下工作。抓好教研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活动,提高教研水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一步强化教研组的基本功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坚持“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化教研组的基本功能,提升教学水平;教学研究焕发生机与活力,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利用现有条件,努力发展学生的特长。
今后广泛开展各类艺术教育活动,突出艺术教育的位置,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和专长,选拔骨干队员,成立田径队,坚持常年训练。继续开设特色课堂教育,学校增设书画、棋类、主持、科技创新等兴趣小组。给学生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荣誉感,增强自信心,让一些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示在学校文化长廊、班级展示栏中展出。除了组织学生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比赛外,在校内还要扩大宣传,激励学生,组织更多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4、打造名师队伍
近年来,学校的骨干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与学校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今后,我校将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积极为教师们搭建进步的平台,进行一帮一的活动.进一步打造一批校级名师、县级名师乃至市级名师,从而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为提高我校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我校将立足本土、放眼未来,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把学校建设成现代化的窗口学校。
第四篇: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现状与建设方案
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现状与建设方案
国土资源信息化有不同层次的内涵,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技术对本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保护、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各类基础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数据统计、检索、查询、分析和输出等服务,并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国土资源信息化是新时期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
当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已经结束,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即二调数据)也将陆续启用,同时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2006~2020)也将启用,以此为契机,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对提高县级国土基础数据服务能力和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 “金土工程”总体方案中对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及县国土部门的工作实际,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建立集基础数据管理、更新、处理和交换为一体的数据中心和建立集法律法规宣传、政务信息发布、业务咨询和在线反馈等栏目的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其中数据中心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核心。
当前,县级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基础数据存放分散,各有关股室如地籍股、规划股、事务所(测绘队)、整理中心、耕保股和估价所等管理各自数据;数据格式多样,有文档数据,测绘数据和MAGPIG等数据格式,这使得各基础数据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访问;数据更新被动,由于基础数据更新涉及多个业务股室,目前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更新工作;缺乏数据应用,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无法做到数据间的分析和数据挖掘,使得数据应用程度不高,没有发挥各基础数据的最大价值。
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核心是建立基于统一规范的数据库平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数据库(即“数字国土”工程)。基础数据库包括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1:1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土地整理规划库、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库、城镇地籍数据库等。在此基础上,实现县级国土资源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使之直接服务于土地管理的日常业务中,如建设用地项目选址分析、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分析、地质灾害预警等。
按照“金土工程”中对县级基础数据建设和整合的要求门户网站 机关、所(分局),县级国土部门应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以实现对基础数据进行集中管理、集中更新和综合分析。数据中心的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建立统一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建库软件(ArcGis 9.x平台),将各类基础数据平移到该平台中,实现对基础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对接相关股室的业务,对基础数据进行实时更新;通过局门户网站发布有关信息,并接受有关基础数据的查询;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为机关、所(分局)提供数据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第五篇:两岸关系现状与展望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国际社会也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国、共内战和美国的介入,1949年以后两岸一直处分离状态,两岸治权统一成为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一件大事。50多年的两岸关系有两大重要变化,一是两岸人民由老死不相往来发展到相对自由的交往,二是台湾当局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转变为否认“一个中国”原则。21世纪的今天,两岸人民往来十分频繁,两岸经济与文化趋向融合,虽突破了诸多政治僵局,但很多政治难题仍然存在,但是我们坚信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终将归于祖**亲的怀抱。
一、两岸关系现状观察
现状由历史发展而来,解读现状必须从历史开始。胡锦涛是这样描述的:“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这是对两岸关系现状的客观解说,也是实行维持两岸关系现状政策的基础。
事实上,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直是两岸人民的共识。
据台湾媒体报道,岛内有关方面最近曾就两岸关系进行
108项民调,主张两岸维持现状的占64.9—,肯定两岸关系目前缓和趋向的占52.2—。两者,一是对两岸维持现状的肯定,一是对当前缓和趋向的认可。
从目前看,各方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至少表面上是比较一致的。中国政府是最坚定的,不会有任何退让;美国政府也一再重申坚守“一个中国”政策;现台湾当局,既承认“九二共识”,也坚持说它是“一中宪法”,两者本质上都是认同“一个中国”的。但实质上要求确实不同的。
台湾方面要求的现状,是“不统、不独、不武”;美国方面要求的是“不统、不独、不战”; 两者基本上一致。而中国大陆方面要求的,则必须是 “一个中国”。因为,两岸虽然还未统一,但“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并无任何改变。还有,两岸实行的也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因而,“一国两制”实际上也是两岸的现状。尽管民进党千方百计把“一国两制”污名化、妖魔化,但就是无法驳倒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总之一句话,我的两岸“现状观”,就是要把两岸“客观存在”的现状,也就是“一国两制”,转化为“主观认同”,即通过两岸平等协商,使之共识化,合法化,完善化,正常化,从而使两岸关系持续的和平发展和共创两岸人民的永久福祉。
三、两岸关系未来展望
多年来两岸各方面的交流不断增强,随着两岸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往来,两岸人民更加的相亲相爱,两岸关系趋向融合。
在一个有关海峡两岸问题的学术会议上,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辛旗,就两岸关系未来发展与他进行了交谈。
海峡两岸的对话不仅仅是学术对话,更是历史的对话、民心的对话、未来的对话”。辛旗先生做专题发言“登高望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所谓“历史的对话”就是两岸在中华民族近代史悲情方面要有设身处地的体谅;所谓“民心的对话”就是相互理解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以民为本,遂民所愿;所谓“未来的对话”就是根据两岸现状,寻找实现现代化和国家统一的交集点,保证稳健、和平地推进这一进程。
辛旗先生说,“天下太平”是中国历代追求的政治理想,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和平是根本,和平是百年大计,和平统一应当成为两岸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而维护统一首先要推心置腹地理解中国这一丰厚的历史、现实、文化、政治多面向的观念,承认各地中国人取得的正面成就,无论政治观念的差异有多大,祖国大陆和台湾取得的成就都是中国人的成就,都是中国人的经验。
最后,我坚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只要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两岸关系终将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台湾问题一定能够早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