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情况与展望(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6:4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5-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情况与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5-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情况与展望》。

第一篇:15-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情况与展望

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1

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情况与展望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办公室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2010 年基本建成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要求,近两年来,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加快了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道路轨道建设不断改进,富力·卡尔顿和富力·君悦酒店两家五星级酒店先后开业,多座商务写字大楼陆续建成并投人使用,越来越多的中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人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逐渐走向成熟,其聚集效应和示范效应不断增强,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不断凸显,并肩负起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要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光荣使命。

一、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规划建设情况

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坐落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是广州市21 世纪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原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包括广州大道以东、黄埔大道以南、华南快速干线以西、珠江以北的区域。2008 年,市政府对珠江新城进行重新规划,中央商务区的范围和功能延展至琶洲-员村地区(该地区总体规划范围共计23.6平方公里,相当于珠江新城的3.5 倍),扩容后,广州21 世纪中央商务区的规划面积将达到30平方公里,珠江新城-琶洲-员村地区也被整体定位为广州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地区、国际化大都市最核心区域。

金融商务区是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核心,东起冼村路,西至华夏路,北起黄埔大道,南临珠江,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规划有39 个建设项目,以高档商业、酒店、商务写字楼为主,总建筑面积约460 万平方米,提供总就业岗位超过18 万个。目前,所有项目已确定业主,32 个建设项目进人开发建设阶段。其中,第二少年宫、省农业银行大厦、富力盈隆大厦、富力中心大厦、富力君悦酒店、富力卡尔顿酒店、合景国际金融中心大厦7 个项目已竣工投人使用;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歌剧院、省博物馆、图书馆、西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省移动大楼、省烟草大厦、广晨国际大厦、省交通大厦等20 个项目

正在施工;雅居乐大厦、侨鑫大厦等5 个项目计划2009 年上半年开工;其余7 个项目尚未启动(维家思广场为永久性临时建筑)。

随着商务楼宇的加快建设,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内的交通设施也得到很大改善。南北走向的地铁三号线已开通,东西走向的地铁五号线、跨越珠江的猎德大桥、连接新电视塔和林和西路的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珠江新城核心区二层空中步行连廊、海心沙市民广场、珠江新城核心区集中供冷系统、珠江新城核心区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等8 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10 年前全部建成并投人使用。

二、金融机构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为加快推动形成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促进广州金融业快速发展并形成集聚效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金融机构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优惠政策。设立了广州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进行奖励,并对在金融商务区购置、自建或租赁办公用房的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进行补贴,以“真金白银”吸引金融机构进驻,推动该区域成为广州未来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地区。在2006 年发放12 %万元、2007 年发放2161 万元奖励和扶持资金基础上,2008 年,市政府继续拿出约3732 万元对新进驻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进行奖励。奖励力度的逐年加大,既说明了市政府推动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加快形成的力度和决心,也说明了金融商务区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相信2009 年发放的奖励和扶持资金将会更多。

随着珠江新城建设的推进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金融商务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区域建设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外资企业选址珠江新城,香港周生生珠宝广州公司、中国联通等已人驻,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市政务中心、市财政局等已落户,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功能正在不断显现。同时,中外资金融机构人驻金融商务区的热情持续高涨,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三井住友银行广州分行等12 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等10 家保险类金融机构,珠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广晨期货经纪

公司、大连商品交易所广州发展与服务总部等5 家证券期货类金融机构,以及南方电网财务公司1 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等,截至2008 年末合计28 家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纷纷选址落户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在这里扎堆集聚,生根发展。此外,还有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不少金融机构计划在近期内进驻落户金融商务区。

三、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2009 年展望

作为21 世纪广州市中央商务区(21GCBD)核心组成部分的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是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文娱、行政、酒店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于一体,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是广州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之一。随着广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加快建立,特别是喜迎2010 年第十六届亚运会,广州的城市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这必将推动作为百业之母的金融业快速发展。应该说,2009 年是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的关键年。

(一)加快基础设施商务配套建设,打造一流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按照“统一规划、协调建设、分项实施、综合配套、资源共享、高效管理”的原则推进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内的各项建设工作。

一是完善珠江新城内外部交通网络。加快推动建设花城大道、临江大道东延长线、猎德大桥和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等一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确保珠江新城进出交通畅顺。建设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海心沙市民广场等交通系统工程,整合区内各种设施和建筑,形成有机统一的公共空间体系。建立人行、车行和地下轨道交通等多层次立体交通体系,实现人、车分流,实现过境交通、内部交通不交织,确保内部交通顺畅。完善静态交通体系,努力解决停车难问题。

二是加快推动珠江新城商务区商务楼宇的开发建设。协助已启动的项目按计划推进,督促未启动的项目抓紧开发建设,严格要求迟迟不开发的地块,考虑采取收地等措施敦促动工。推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顺利建设完工,保证其2009 年底投人使用,使其成为广州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集中地,进一步提

升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推进广州最大“城市客厅”― 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和以珠江新城超高双塔为代表的高档商务办公建筑群的建设,推动省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项目和烟草大厦、广晟大厦、交通大厦等高档写字楼建设,构筑完善的企业发展空间和载体,促使更多的中外资企业落户,从而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客户资源。三是完善金融商务区内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珠江新城垃圾收集、集中供冷、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环保能源系统,实现节能减排,优化空气,提供优良办公环境。完善道路绿化整治,形成花园式中央商务区优美环境。

(二)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形成强大政策推力

一方面,加快推进金融监管部门人驻。突出重点,在成功争取广东证监局落户金融商务区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保监局和广东银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通过“一行三局”的进驻,使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管理中枢。同时,借“一行三局”的进驻带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陆续进驻,推动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

另一方面,用足用活各级政府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发展金融业、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精神,推动《关于进一步推动广州金融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出台,用足用好用活相关奖励。认真落实《天河区关于支持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发展的配套办法》和《天河区关于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对进驻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和补贴,提供包括给予优惠医疗服务和办事优先卡等在内的优惠政策。在市政府为进驻珠江新城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进行奖励和补贴基础上,认真落实天河区政府对新落户天河并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银行、保险、证券类金融机构一次性给予100 万元人民币奖励,对市级以上(含市级)金融机构地区总部一次性给予50 万元人民币奖励等相关政策。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商务发展环境

加强服务,协调人民银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诚信体系。加大保护金融债权和打击金融犯罪行为的力度,完善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法律教育,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创新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管理

方式,采取社区化、信息化管理,为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提供舒适便捷的综合服务。

(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搭建良好公共服务平台

利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等重要载体,通过招商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金融商务区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动市内现有金融机构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努力争取来穗新设立的金融机构落户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加强与落户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了解企业信息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协助解决。建立金融机构基本资料数据库和金融商务区内土地开发、写字楼租售等信息库,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中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强与计划进驻和尚未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及相关后台服务中心的沟通联系,协助办理工商登记等手续,促成其早日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

(林志云朱 苑潘华玲朱志刚梁沛强陈 强)

第二篇:15-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情况与展望

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1 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情况与展望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办公室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2010 年基本建成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要求,近两年来,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加快了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道路轨道建设不断改进,富力·卡尔顿和富力·君悦酒店两家五星级酒店先后开业,多座商务写字大楼陆续建成并投人使用,越来越多的中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人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逐渐走向成熟,其聚集效应和示范效应不断增强,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不断凸显,并肩负起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要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光荣使命。

一、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规划建设情况

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坐落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是广州市21 世纪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原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包括广州大道以东、黄埔大道以南、华南快速干线以西、珠江以北的区域。2008 年,市政府对珠江新城进行重新规划,中央商务区的范围和功能延展至琶洲-员村地区(该地区总体规划范围共计23.6平方公里,相当于珠江新城的3.5 倍),扩容后,广州21 世纪中央商务区的规划面积将达到30平方公里,珠江新城-琶洲-员村地区也被整体定位为广州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地区、国际化大都市最核心区域。

金融商务区是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核心,东起冼村路,西至华夏路,北起黄埔大道,南临珠江,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规划有39 个建设项目,以高档商业、酒店、商务写字楼为主,总建筑面积约460 万平方米,提供总就业岗位超过18 万个。目前,所有项目已确定业主,32 个建设项目进人开发建设阶段。其中,第二少年宫、省农业银行大厦、富力盈隆大厦、富力中心大厦、富力君悦酒店、富力卡尔顿酒店、合景国际金融中心大厦7 个项目已竣工投人使用;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歌剧院、省博物馆、图书馆、西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省移动大楼、省烟草大厦、广晨国际大厦、省交通大厦等20 个项目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2 正在施工;雅居乐大厦、侨鑫大厦等5 个项目计划2009 年上半年开工;其余7 个项目尚未启动(维家思广场为永久性临时建筑)。

随着商务楼宇的加快建设,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内的交通设施也得到很大改善。南北走向的地铁三号线已开通,东西走向的地铁五号线、跨越珠江的猎德大桥、连接新电视塔和林和西路的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珠江新城核心区二层空中步行连廊、海心沙市民广场、珠江新城核心区集中供冷系统、珠江新城核心区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等8 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10 年前全部建成并投人使用。

二、金融机构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为加快推动形成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促进广州金融业快速发展并形成集聚效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金融机构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优惠政策。设立了广州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进行奖励,并对在金融商务区购置、自建或租赁办公用房的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进行补贴,以“真金白银”吸引金融机构进驻,推动该区域成为广州未来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地区。在2006 年发放12 %万元、2007 年发放2161 万元奖励和扶持资金基础上,2008 年,市政府继续拿出约3732 万元对新进驻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进行奖励。奖励力度的逐年加大,既说明了市政府推动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加快形成的力度和决心,也说明了金融商务区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相信2009 年发放的奖励和扶持资金将会更多。

随着珠江新城建设的推进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金融商务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区域建设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外资企业选址珠江新城,香港周生生珠宝广州公司、中国联通等已人驻,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市政务中心、市财政局等已落户,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功能正在不断显现。同时,中外资金融机构人驻金融商务区的热情持续高涨,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三井住友银行广州分行等12 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等10 家保险类金融机构,珠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广晨期货经纪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3 公司、大连商品交易所广州发展与服务总部等5 家证券期货类金融机构,以及南方电网财务公司1 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等,截至2008 年末合计28 家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纷纷选址落户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在这里扎堆集聚,生根发展。此外,还有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不少金融机构计划在近期内进驻落户金融商务区。

三、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2009 年展望

作为21 世纪广州市中央商务区(21GCBD)核心组成部分的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是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文娱、行政、酒店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于一体,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是广州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之一。随着广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加快建立,特别是喜迎2010 年第十六届亚运会,广州的城市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这必将推动作为百业之母的金融业快速发展。应该说,2009 年是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的关键年。

(一)加快基础设施商务配套建设,打造一流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按照“统一规划、协调建设、分项实施、综合配套、资源共享、高效管理”的原则推进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内的各项建设工作。

一是完善珠江新城内外部交通网络。加快推动建设花城大道、临江大道东延长线、猎德大桥和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等一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确保珠江新城进出交通畅顺。建设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海心沙市民广场等交通系统工程,整合区内各种设施和建筑,形成有机统一的公共空间体系。建立人行、车行和地下轨道交通等多层次立体交通体系,实现人、车分流,实现过境交通、内部交通不交织,确保内部交通顺畅。完善静态交通体系,努力解决停车难问题。

二是加快推动珠江新城商务区商务楼宇的开发建设。协助已启动的项目按计划推进,督促未启动的项目抓紧开发建设,严格要求迟迟不开发的地块,考虑采取收地等措施敦促动工。推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顺利建设完工,保证其2009 年底投人使用,使其成为广州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集中地,进一步提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4 升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推进广州最大“城市客厅”― 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和以珠江新城超高双塔为代表的高档商务办公建筑群的建设,推动省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项目和烟草大厦、广晟大厦、交通大厦等高档写字楼建设,构筑完善的企业发展空间和载体,促使更多的中外资企业落户,从而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客户资源。三是完善金融商务区内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珠江新城垃圾收集、集中供冷、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环保能源系统,实现节能减排,优化空气,提供优良办公环境。完善道路绿化整治,形成花园式中央商务区优美环境。

(二)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形成强大政策推力

一方面,加快推进金融监管部门人驻。突出重点,在成功争取广东证监局落户金融商务区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保监局和广东银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通过“一行三局”的进驻,使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管理中枢。同时,借“一行三局”的进驻带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陆续进驻,推动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

另一方面,用足用活各级政府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发展金融业、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精神,推动《关于进一步推动广州金融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出台,用足用好用活相关奖励。认真落实《天河区关于支持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发展的配套办法》和《天河区关于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对进驻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和补贴,提供包括给予优惠医疗服务和办事优先卡等在内的优惠政策。在市政府为进驻珠江新城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进行奖励和补贴基础上,认真落实天河区政府对新落户天河并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银行、保险、证券类金融机构一次性给予100 万元人民币奖励,对市级以上(含市级)金融机构地区总部一次性给予50 万元人民币奖励等相关政策。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商务发展环境

加强服务,协调人民银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诚信体系。加大保护金融债权和打击金融犯罪行为的力度,完善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法律教育,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创新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管理2009 广州金融白皮书——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 5 方式,采取社区化、信息化管理,为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提供舒适便捷的综合服务。

(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搭建良好公共服务平台

利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等重要载体,通过招商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金融商务区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动市内现有金融机构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努力争取来穗新设立的金融机构落户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加强与落户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了解企业信息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协助解决。建立金融机构基本资料数据库和金融商务区内土地开发、写字楼租售等信息库,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中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强与计划进驻和尚未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及相关后台服务中心的沟通联系,协助办理工商登记等手续,促成其早日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

(林志云 朱 苑 潘华玲 朱志刚 梁沛强 陈 强)

第三篇: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

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在支撑业务发展、提高管理水平、拓宽服务领域、防范各类风险、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继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部门以“安全亚运、服务创新”为目标,共同确保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信息化环境安全稳定,保障全年各项业务顺利开展;通过加大信息化发展投入、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力度、提升技术支撑和服务手段、抢抓新型支付方式发展机遇,金融信息化不断为金融业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延续着信息科技在金融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一、2010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发展情况回顾

(一)高度重视,全力开展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信息安全工作

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召开是广州市2010年的一件大事,对金融行业来说,信息化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能否提供稳定可靠的金融服务,是广州市金融行业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在相关监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始终把信息系统安全生产放在科技工作的首要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全力防范、控制和化解信息系统运行风险,为亚运盛会创造一流的金融服务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总行的整体工作部署框架下,根据本辖区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信息安全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形成行业合力,实施共同防御”为主要思路,多管齐下组织实施金融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在横向协调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牵头组织辖区金融机构与广东省公安厅、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南方监管局、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广东分中心等单位建立了金融行业应急协调机制,发布了 《广东省金融业重要信息系统亚运应急协调预案》,确保在省内金融机构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发生重大事件、需要调用其他应急协调资源时可以得到相关行业的及时支持。在纵向强化防护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从推动内部审计、开展安全检查、加强应急演练,以及完善病毒防护、补丁分发、漏洞扫描、桌面管理等技术体系人手,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思路,强化自身的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水平。

广州地区各银行机构从维护金融稳定、树立服务形象的定位出发,高度重视重要时期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广州地区监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各银行机构从内部加强组织领导,均成立了相应的信息安全工作领导机构,通过开展制度完善、方案制订、人员培训、风险评估、应急演练、排查整改等多种手段,积极主动做好信息安全的预防工作。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各银行机构充分利用信息化监控手段,强化值班和巡检力度,切实做到防范意识到位、隐患排查到位、管理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各单位及时评估安全保障的工作效果,认真总结,将有益的经验制度化、流程化,使重要时期安全保障的工作成果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二)大力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作为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落脚点,信息系统的建设始终是各银行机构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为适应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的需求,各单位在存量系统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基础平台优化,新增业务系统陆续上线,银行业的信息化处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行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级数据中心全面进入规范发展和规模化推广阶段,在按计划有序推广典型应用,并积极开发新系统以支持业务发展创新的同时,广州分行着眼于省级数据中心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省级数据中心集约化发展成效渐显。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按照总行的工作要求和总行数据中心的标准规范,完成了省级数据中心应用整合与数据利用一期工程试点工作;在基础平台方面,对小型机、存储系统、集群平台等硬件设施

进行了升级;建设和优化了门户系统、数据下发平台等支撑性应用;通过对广东省科技管理平台等多个系统进行整合,初步尝试了多应用加载技术;为集中存储体系建立了配套的持续数据保护(CDP)备份体系,在应急演练中实施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在全国性应用系统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全年重点完成了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等核心业务系统的技术推广工作,并对反假货币信息系统、国库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对账系统、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等进行了升级维护,为中国人民银行和广州地区各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科技部门2010年共受理内部业务需求264份,完成开发项目222个:在中间业务特色产品研发和推广方面,重点完成亚运会票务系统专项开发和三个售票阶段全程技术支持和保障工作,亚运金融服务园地正式投产;在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建设及信息服务方面,开展报表集中工程及数据仓库应用工程,数据的集中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在支持业务营销及外围应用方面,为重点客户提供银企互联电子票据测试服务和技术支持。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在2010年将研发投入方向与“百亿利润”目标紧密结合,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积极调整研发方向,并对重大研发项目重点跟踪监控,全年开展重大研发项目40个,为各业务条线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在2010年共完成重点项目推广应用10多项,优化了系统功能,增加了业务品种,其中包括PBOC2.0标准金融lC卡系统的上线,后督系统省集中模式运行、身份证影像扫描系统推广、桌面管理系统上线等工作。开发和推广分行特色业务近20项,包括配合政府财政部门完成了省市区财政支付系统升级改造,进行银联2.0系统升级改造,开发了移动联通电信代缴费、粤通卡充值等一批代缴代付系统,进一步丰富了中间业务品种。

广东发展银行加快信息系统发展速度,2010年先后完成了多项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项目,对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有了重大提升:完成了核心系统的转型,大大提升了业务响应的效率;进行后台流程再造系统建设,支持后台集中运营;建立了一套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整合基本信息,建立统一客户视图;搭建投资理财与营销管理平台,支持业务部门拓展市场;通过为手机银行、新一代网上银行系统、黄金交易管理系统等项目提供支持,提升 了中间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在2010重点完成了广东省财政厅直接支付系统的新业务开发以及广州金融结算服务系统新版的升级改造;完成了广东省交通集团“银企通”项目、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网络缴费项目的开发测试工作。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开发,有力支持了分行特色业务的拓展。

招商银行广州分行积极发掘需求,强化开发管理,项目开发工作注重加强与业务和管理的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对产品和业务创新,以及经营管理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全年分行立项开发17个项目、总分行联合开发4个项目,其中包括多个内部办公和管理系统、RDS数据订阅与发布系统、广东金融结算服务系统、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等。

2010年是《中国邮政金融IT总体规划》推进的第一年,也是邮政金融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的关键一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围绕各项开发建设规划,全年完成了21个新系统和15个新增功能的推广建设工作,其中包括ATM银联前置系统改造、个人网银和门户网站系统上线、网点终端数据传输安全工程等,工程项目总量比历年的最高数量翻了一番。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推进新项目的实施进程,以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为代表的新系统、新功能陆续上线;同时,为了支持业务发展,投入开发了村镇银行系统、网上银行系统、新信贷管理系统等多个项目,信息系统对业务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三)完善信息化基础环境,优化资源配置

机房、网络、服务器等各类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发展的物理基础,是整个机构信息系统运行的载体,2010年,各银行机构持续对基础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规划、整合和升级,不断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利用率,采取各类技术手段,实现监控和预警的自动化,基础环境的运行效率不断提高。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按照总行的统一安排和省级数据中心的发展需要,稳步实施“两网分离”工程,通过对现有网络进行拆分,进一步提高工作信息的保密性;通过更换UPS和新增精密空调等具体措施,逐步改善机房运行的物理环境;通过整合内部局域网和升级更新网络设备,为省级数据中心的连续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传输平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全省范围内配置了机房预警监控系统,对机房环境动力系统的UPS、供配电、消防、温湿度监测、漏水监测、门禁设备等指标和IT系统的网络设备、服务器等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同时通过短信、电话、声光、监控端屏幕显示等方式进行报警,便于及时发现并排除各种故障,有效确保全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以亚运保障为契机,提前谋划,实施重要设备滚动更新计划,优化关键技术平台架构,加强核心系统维护和管理;优化全省网络系统,健全网络运行监控和管理;评估全省各级机房环境设施运行管理风险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全省机房的集中监控和安全管理。

广东发展银行全面实施基础设施整合,建立了服务器、存储资源池机制,实现了服务器资源的统一规划、动态分配和统一管理,从而降低了整体建设和维护成本,提高了系统投产上线部署的效率,以此支持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建立了集中备份系统平台,实现重要信息系统的集中备份,实现存储和数据的统一、自动管理,提高备份操作效率。

华夏银行广州分行新中心机房于2010年上半年施工建设,于2010年8月7日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旧的中心机房投入使用时间过长、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提高了机房基础环境安全性。同时配合新中心机房建设,对核心网络设备进行了更新,对网络系统进行了优化,解决了核心网络设备老化和网络安全区域划分的问题,所有核心网络均实现了热备份。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机房管理,实现了对大部分主机、应用和数据库等关键对象的深层次的监控与报警,并在内部推广综合网管监控系统,加强了对系统的主动监控和备份管理。不断推进全省网络的改造和优化,在省中心推进安全整治工程,优化了系统运行环境。

(四)支付清算环境稳定高效,业务量稳步提升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清算中心以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和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广东金融业科学发展为契机,围绕“运行服务”和“建设发展”两条工作主线,保亚运支付安全、促支付清算发展,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2010年,广州CCPC大额支付系统业务量6956万笔,金额101万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4.6%和39%;日均业务量27.8万笔,居全国第一位,日均金额4056亿元。小额支付系统

业务量10430万笔,金额17837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71%和75%;日均业务量29.3万笔,日均金额50亿元。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量505万笔,金额1948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30%和51%;日均业务量1.4万笔,居全国第一位,日均金额5.5亿元。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业务量1.6万笔,金额414亿元;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量26万笔,金额25亿元。全年广州CCPC新增大小额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5个、总数达98个,新增间接参与者266个、总数达6047个;新增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直接参与者1个、总数达112个,间接参与者总数达3115个。

(五)联网通用质量持续提高,标准金融IC卡应用初见成效

2010年,各银行机构银行卡与电子支付在技术管理及服务水平方面不断提高,银行卡联网通用质量稳中有升,银行卡与电子支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各银行机构抢抓机遇,围绕

亚运支付环境保障和金融lC卡应用推广等,开展了大量工作。

为保障广东省银行卡跨行交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促进跨行交易质量持续提升,协力打造安全、顺畅、优质的亚运支付服务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自2010年8月起组织广东省内各级人民银行和银联分支机构、33家银行业发卡机构,开展了“广东省2010ATM跨行交易质量月”活动。通过技术交流与服务、受理环境现场检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全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相关监管机构和运作机构对ATM跨行交易质量、系统安全运行、受理标识规范、持卡人服务宣传、终端返回码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检查和广泛交流。最终根据各单位的活动表现评选出7个奖项,其中:中国民生银行广州分行、兴业银行广州分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招商银行广州分行位列“综合奖”前五名;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位列“发卡交易质量进步奖”前三名;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东莞银行获得“受理质量优秀奖”;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获得“安全运行奖”;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获得“持卡人服务优秀奖”;深圳发展银行广州分行、中国光大银行广州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州分行获得“优秀组织奖”;广州银行、佛山顺德农村商业银行获得“终端标准化贡献奖”。本次活动是继“广东省2009POS跨行交易质量月”活动圆满举办之后的又一精彩延续,“广东省银行卡跨行交易质量月”系列活动目前已成为不断深入推进全省银行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传统特色盛事。

金融lC卡发展及多行业应用推广工作是2010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组织协调下,各银行机构及银联广东分公司从加强“货币流通统一性、公众用卡安全性、社会成本节约性”的高度,多点着力开展了大量工作,推动广东省金融lC卡良性发展。一是加快受理环境优化改造,截至2011年1月末,广东省发行PBOC 2.0标准金融lC卡逾78万张,完成对公传统存量POS接触式支持PBOC 2.0改造188245台,改造率达100%,完成对公传统存量POS非接触式改造和新增布放非接触式POS受理终端9.4万台。二是各商业银行积极抢抓地方城市信息化建设和广州举办亚运盛会的难得机遇,积极发行符合PBOC 2.0标准的特色银行卡,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发展银行以及兴业银行广州分行均显著推动了本单位标准金融lC卡的发卡工作,广东省金融lC卡发卡规模日益壮大。三是城市金融lC卡项目取得新突破。目前,广州市“羊城通银通联名金融lC卡”项目、“梅州市民卡”项目以及“韶关市金融lC卡手机支付”等项目已 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2011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发展展望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金融业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支撑和手段,广州市金融信息化将以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稳步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增强技术对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和融合程度,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力争再上台阶。

(一)扎实开展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

201 1年,广州金融信息化工作将继续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立足本行业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扎实稳步推动业务处理的信息化进程,金融业务的信息化基础不断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继续推进省级数据中心基础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进一步完善与总行之间的数据下发与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在合理评估现有软硬件性能并优化调整的基础上,加大全省集中门户系统与全省集中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力度;初步建立与业务信息化相适应的包括通用工作流引擎、统计分析平台、数据上报等在内的业务核心支撑平台,并以之为基础,对现有业务信息化流程进行整合,增强信息化建设规范性和科学性。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将以经营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建设、阶段性中心工作为导向,积极挖掘潜力,动态调配资源,强化项目全流程管理,加大应用产品创新支持力度,通过大

力推进省行特色科技产品信息发布工作和中间业务的研发工作,推动和促进业务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将继续落实“科技立行”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开发理念,抓好产品创新开发,不断提高软件研发的效率和质量;加大产品开发整合力度,不断推出新产品,创新电子支付结算手段,整合完善自助业务渠道,支持电子支付业务创新,推动新兴支付工具的普及,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带动全行各项业务发展。

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201 1年将进一步加大IT新架构建设力度,解决技术短板,夯实IT基础,工作重点包括:完善统一文件交换平台和WEB整合平台,继续推进服务器整合,完善备份资源池的规划与建设,提高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水平。

广东发展银行将在现有已开展的规划项目基础上,继续采用分批建设、突出重点的方式,全面推进各业务条线所需的应用平台的改造和建设,重点支持基于电子渠道的业务创新和基于商业智能的数据营销。

招商银行广州分行2011年紧扣“抓管理,强队伍,保运行,助转型,促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努力构建先进、稳健、可持续发展的、用户体验良好的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工作紧扣业务和管理,形成IT与业务的互动;发挥IT优势,加强各类电子交易渠道的建设、推广工作;进一步拓展空间,创造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加强数据营销模型的开发建设,辅助业务部门更加精准高效地开展营销;强化流程优化、客户评价等方面的需求挖掘和展现。

广州银行计划在调研国内外先进银行的做法以及新的核心系统体系的基础上,对核心系统重新定位,进一步实现核心系统体系一定规模的集中化和IT平台升级;搭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个人及对公客户营销管理应用;建立个贷系统、对公信贷、影像审批流、CA认证中心等系统,从多方面推动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

(二)大力推进金融IC卡应用推广

201 1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全力推进广东省金融lC卡试点应用向纵深拓展,全面完善广东省PBOC 2.0受理环境建设,不断扩大发卡机构数量和卡片发行规模,力争实现金融支付与移动通信、信息管理等多行业应用推广取得阶段性突破,积极探求粤港澳金融lC卡产业合作方向与发展模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将大力推进lC卡业务系统的项目建设,该系统是建设一套符合PBOC 2.0标准的金融lC卡系统,完成包括ATM、POS、网点等受理渠道的改造,实现受理全国范围各银行发行的金融lC卡。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继续推进PBOC芯片卡特色应用的开发推广工作,完成芯片卡在市民卡、公交卡、电信行业等方面的推广使用;组织广东省汽车公务卡、速汇金系统批量汇款业务系统的开发、投产,以及标准多渠道缴费平台的推广工作。

(三)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伴随着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巨大的交易量、频繁的产品投产上线、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都将给信息系统生产运行的安全性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方面面临的不足之处越来越多,加之信息系统和基础环境日益复杂,也使得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难度日益增大。因此,在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宽而不断丰富信息处理系统的同时,根据银行自身的技术架构特点,进一步深化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在不同层次保障系统、银行、客户的利益和安全,依然是广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继续加强省级数据中心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和业务连续性;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和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建设,完善全省信息安全技术骨干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安全队伍建设,强化信息安全员、部门计算机安全员和一般用户的安全防范能力;完善信息安全监测体系和应急响应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安全综合监测、快速响应能力;建立风险评估与安全技术审计体系,实现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取证的全过程管理;建立辖区金融业信息安全沟通协调

机制,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定期开展现场检查;完善跨部门应急协调机制,整体辖区金融业应对突发信息安全事件处置能力;加强和互联网监测机构合作,继续完善信息安全监测及预警机制;加强和公安机关合作,联合推动辖区金融业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201 1年着力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重点包括:加强全省互联网访问技术控制,严控非法外联、病毒、非法软件对生产应用的影响;实施用户集中管理系统升级,组织总行VPN系统推广使用,按季度组织对所有生产服务器、网络设备漏洞扫描及整改工作;关注数据信息安全问题,严格做好数据查询权限、数据保密、传输加密的设置;积极配合实施各项信息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要求,加强全行用户办公安全知识宣传、培训,强化部门计算机管理员专业化培训,加强科技与业务部门间交流沟通,共同努力做好全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将按计划开展信息系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组织信息系统应急演练;推动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建立适用于本行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级别;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落实各项信息系统风险管控工作,强化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和信息技术部门合规检查工作;按照计划在全省推广桌面管理系统建设;完成生产网防病毒系统推广和防病毒网关部署,结合办公网防病毒系统的部署,实现对全行计算机病毒的监控和防治。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将根据监管机构及总行的相关制度为参考,进一步完善邮政金融计算机系统风险管理办法,强化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利用更加先进、有效的技术,加强对金融信息系统重点部位、薄弱环节的管控,不断提高金融数据的保密度和安全性,严防数据泄露、被截获和破解,提高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建立安全考核制度,加大信息技术部门与审计、合规等风险控制部门的联动,强化监督、管理和执行的力度,完善全面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信息系统应急处理流程,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理流程演练和业务应急演练,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正确应对各项风险。

招商银行广州分行2011年着重加强系统安全和运行管理,确保系统安全、稳定、可持续运行;对运行信息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主动进行应急处置演练,确保覆盖全部关键系统,切实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做好各应用系统的健康检查及交易分析,有针对性地提高各系统的交易质量;探讨加强客户端安全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终端的安全水平。

(曾庆光)

第四篇:广州城市规划发展回顾与展望

日新月异南大门

——广州城市规划发展回顾与展望

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也 是华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对外开放的南大门,是一座具有历史魅力和现代色彩的中心城市。

50年风风雨雨不停步

广州市自1949年10月14日解放以来,在不同的经济社会 背景下,先后14次编制过城市总体规划。这些总体规划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发挥过巨大作用。特别是 1984年经国务院审批的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对促进广州市改 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与城市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起到十分重 要的作用。通过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城市经济社会得 到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城市面貌得到 较大改观。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广州市沿珠江组团式发展,重点 向东向南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的格局已基本形成。1986年至 1998年,广州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70平方公里发展到276.4平方公里,现代化大城市已初具规模。

首先,按照总体规划,大力发展新区,使第二组团(天 河)、第三组团(黄埔)已基本形成。按照规划将大型建设 项目主要安排在新区,在天河区建设体育中心、火车第二客 运站,并对天河机场一带5.2平方公里用地按规划统一进行 综合开发,按规划控制了珠江新城的用地。目前,6.6平方 公里的珠江新城已按规划逐步实施。天河地区已初步形成广 州市文化体育、商业办公、居住服务中心。在黄埔区按规划 安排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沙港、云埔工业区,这些项 目的建设,使黄埔区已基本成为广州市工业、港口业基地。

其次,在旧城改造中,坚持“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 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旧城区的城市功能有了进一步 加强,旧城区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水平有了 一定的提高。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取得长足 进步。近十年来,广州市新建改建了一大批城市道路、立交、桥梁,完成了北环高速公路,地铁1号线已建成。自1988年至 1998年,道路长度由545公里增长到1887公里,道路面积由6 51万平方米增长到223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6.82平方 米。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由156条增长到292条,全市拥有营运 的公共汽(电)车4632辆,万人拥有公共汽车16标台,居全 国十大城市前列。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1980年至1998年建 成区人均公共绿地由3.51平方米提高到6.3平方米,绿化覆 盖率由23%提高到28.06%。

城市市政基础建设也得到大力发展。自来水普及率达98 .66%,日供水能力达到382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达93%,按规划建成大坦沙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污水处理厂(日处 理污水33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6.7%;日处理66万 吨的猎德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进展顺利。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也取得巨大成就。城市文化、教育、体育、卫生设施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大力改善和提高了城市 的生活工作条件。

长期以来,广州市坚持以房地产住宅建设为中心,带动 城市建设,先后兴建了300多个住宅小区,建设了一批经济适 用的住房,1998年底,经抽样调查,广州市人均居住面积已 接近13平方米,是1978年3.82平方米的3.4倍。

广州城市规划启示录

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必须基于规划的科学性和超前指导 性。由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广州市城市发展的客观实 际,从而保证从宏观上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促进了城市经 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天河新区的建设和黄埔、芳村新区的建 设实践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珠江新城6.6平方公里 用地的长期规划控制,更充分说明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 超前指导性。

有效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总体规划。近十几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在这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 作。在旧城改建、新区开发建设、道路交通、环境保护与园 林绿化等方面,都科学地编制了更详细、更具体的专项规划 和实施性规划。

要保障城市的各项建设按照《城市规划法》实施,除了 要有权威的规划外,还必须有维护规划的法规。早在1984年,广州市便开始制定《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 则,广州市是全国最早编制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城市之一。经过3年的努力,《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经市人大审议 并于1987年1月1日起实施。《实施细则》经市政府批准从19 88年1月1日起执行。《城市规划法》颁布实施后,广州市结 合实际,历时6年草拟了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的第一部地方性 法规———《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于1997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近年来,广州市还先后制定和 实施与《城市规划法》相配套的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 广州市分区规划编制办法》等共约88项,为依法编制规划、依法建设、依法管理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近十几年来,广州市不断探索强化规划管理的方法,取 得了突出的成效,广州市城市规划局连续3次被国家建设部评 为“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单位”。广州市早在1987年就率先实 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通过土地有偿使用和综合开发,不但 提高合理利用土地,而且能为城市基础设施筹集资金。如芳 村花地湾、天河体育中心、恒福路等一些建设项目,均采用 此法筹集建设资金。

广州市自1989年开始,改革建筑管理方式,实行建筑报 建特许人制度、专业管理审批制度、建筑管理竣工验收制度,加强建筑规划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保证规划管理适应新形势的要 求,广州市把依靠科技管理作为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的必备条 件。一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吸收和培养人才。1987年,广 州市便从美国引进国内第一套城市规划地图信息系统,后又 聘请美国有证规划师协会前副主席卡罗尔·托马斯夫人和日 本世界知名建筑专家丹下健三为城市规划局的高级技术顾问。近十年来,广州市规划局和规划院从全国10多所院校吸收了 大学生近200名,共20多个专业,其中有60多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生;二是健全科技管理机构。为了适应科技管理的需 要,先后批准市规划局成立了交通规划研究所、规划自动化 中心、广州航空遥感指挥中心等科技管理机构,并配备了专 业的技术人员;三是利用科研成果管理。目前,市规划局建 立的“广州市城市地图和总体规划信息库”、“广州市地下 管线信息系统”、“广州市城市规划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 和“居住区详细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已在规划管理 工作中广泛应用,这些系统经国内外专家评审认为具有“国 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 灵魂,是城市管理的依据。实施城市规划的实践证明,各级 领导除了要认真按城市规划的要求布局各项建设外,还必须 带头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支持规划部门开展工作; 只有树立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才能使规划得以实施 和落实;只有充分发挥城市规划部门依法行政的职能作用,才能保证一切用地和建设活动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新形象步入新世纪

党的十五大期间,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讲话时指

出,广东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1998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把广州建设成为现代化中心城市,充分发 挥广州作为全省经济发展重心和龙头的作用。围绕建设现代 化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广州市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建设和发 展新的指导思想,调整了广州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思路,确立 了在高起点上发展的思路,着眼于50年不落后,强调城市规 划的科学性和超前性,进一步调整了城市发展布局,明确城 市的功能分区,合理规划布局城市新轴线,从瘦狗岭到火车 东站到河南赤岗一直延伸到洛溪大桥的新客运站,将规划一 条12公里的城市新轴线,通过国际招标选择最佳方案。进一 步明确划分城市功能分区,对城市各大组团和中心商务区、中心商业区、旅游休闲区、科学体育区、工业开发区、居民 住宅区等各种功能分区进一步调整完善,确定下来后就作为 长远的发展战略分步实施。确立了“新区先行,拉开建设,突出重点,以新城区建设带动旧城区改造”的思路,坚决把 城市结构拉开并有序地配套建设,重点向东向南发展。沿珠 江轴线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逐步完善向南联系番禺、向东 联系东莞、向西联系佛山的经济发展轴线规划,从而强化中 心城市的功能,加强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辐射力。确立 了构建交通道路主体骨架,完善城市交通路网的思路,以内 环路、环城高速公路及7个方向联络道和若干条快速路构成道 路主骨架,完善高速路网、快速路网和主干道路网三大交通 路网系统;确立了城市建设的精品意识,积极规划建设广州 新国际机场、广州大剧院、广州艺术博物馆、新广州体育馆 等一批跨世纪的标志性形象工程。在此基础上,广州市按照 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提出了城市建设实现“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的奋斗目标。“一年一小变” 重点在管理,以整治脏乱、拆除违章建筑为突破口,整治市 容环境,迎接建国50周年;“三年一中变”重点在建设、完 善城市交通道路网络,完成“迎九运”工程、“城市形象工 程”和标志性工程,整治白云山和珠江“一山一水”,建设 新的旅游观光带,迎接“九运会”;“2010年一大变”重点 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调发展,完善城市布局,形成合 理的功能分区和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布局,形成合理的 功能分区和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完善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市政、环卫等公共配套设施,基本实现 城市现代化。按照这些新的思路,广州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 规划,经过历时4年的努力,全面编制完成了79个地块的分区 规划,去年又完成了20个文明示范村镇、16个中心村镇、50 条自然村的规划,城市立体交通路网进行了全面规划。配合 “城市形象工程”建设,对珠江两岸景观、城市主干道路、绿化广场、主要“窗口”地区和商业街区等进行了城市设计。规划部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园林绿化、环境整 治、道路交通、“迎九运”工程等方面的109项“城市形象工 程”,经过努力,1998年已完成了32项。

为了实现广州市城市环境面貌“一年一小变”的目标,广州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了这方面的领导工作。首先全市 上下统一认识。要求全市各级党政领导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要 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心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以 赴,千方百计确保实现“一年一小变”的目标。二是学习先 进。广州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组织学习考察团,分别赴上 海、中山市,认真学习他们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先进 经验。成立了广州城市建设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了市创 建文明城市联席会议制度,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协 调、指挥。各区也迅速成立推进“一年一小变”工作领导小 组及办公室,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迅速推进这项 工作。广州市市长林树森同志和各区、市各有关部门的主要 负责同志签订《广州市城区整治脏乱,实现城市环境“一年 一小变”目标责任书》,将“一年一小变”目标分解为10大 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市容卫生、整治占道经营和乱摆乱卖、清拆违法建筑和违章搭建、整治机动车辆乱停乱放、整顿违 章户外广告、整顿建筑工地、整治市区道路进出口、治理市 内河涌、清理收容遣送“三无”人员、落实除“四害”工作),限期到今年国庆节前完成。市创建文明城市联席会议办公 室每月都对全市整治情况进行抽查,市人大、政协代表也不 定期参与检查。由于市委、市政府决心大、抓得紧,目前,全市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已经全面发动起来,全市性整治 脏乱大行动已经展开,并初见成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望新世纪,广州,这座中 国的南大门,经过广州市人民的齐心协力,一定会营造一个 高效、舒适和美丽的城市环境,将以崭新的形象雄步21世纪。

第五篇:中国银行2005年广州业务发展情况与2006年展望-广州金融工作局

中国银行2005年广州市业务

发展情况与2006年展望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

一、2005年业务发展情况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境内规模最大的分行之一,在广州市有222家分支机构、5000多名员工。2005年,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在总行一级法人的领导下,依托广州市政府的支持,紧密结合广州市经济情况和金融生态环境,以努力探索股份制改革条件下经营性分支机构科学发展和稳健经营的长效机制为指导思想,围绕“科学发展、稳健经营,以人为本、严密内控,忠诚服务、团队文化,改善流程、突出重点,效益优先、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扎根本土,服务一方,依法合规,开拓进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广州市的各项业务取得较大发展,为地方经济繁荣、金融稳定作出了贡献。

(一)立足地方,稳健经营,各项业务稳步增长

2005年,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继续以广州市为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广州市经济为依托,加大改革创新,加大资源投入,广州市业务发展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5年末,中行在广州市的资产总额1676亿元,负债总额1631亿元。存款方面,人民币存款余额合计129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799亿元、企业存款470亿元、金融机构存款30亿元;外币存款余额合计30亿美元,其中企业存款5亿美元、储蓄存款23亿美元、金融机构存款2亿美元。贷款方面,人民币贷款余额合计601亿元,其中公司贷款409亿元、零售贷款192亿元,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合计29亿美元。中行坚持依法纳税,全年在广州缴纳税款6.21亿元,对广州市财政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

(二)发挥优势,顺势而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2005年,中国银行一如既往地对广州市经济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努力推动广州市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

积极支持广州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建设。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加大了对广州市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2005年,在广州市累计发放贷款406亿元,重点支持交通基础设施、石化、汽车、电力能源、航空、教育等行业,参与叙做了广州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南沙开发区土地开发中心、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丰田整车及发动机项目、新白云机场、广州港、广州大学城、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广州造纸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或项目。

积极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繁荣市场经济。2005年末,中行对广州市中小企业的授信余额约为172亿元,占中行广州市授信总余额的20.6%。同时,还通过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组合和综合金融服务,提高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帮助企业成长。

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中国银行外汇业务和境内外机构联动的整体优势,利用中国银行全球统一的产品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通过全面提供贷款、存款、结算、资金业务等优质银行产品及服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支持广州市外贸持续增长,为广州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5年中行为广州市进出口企业叙办的国际结算业务累计162亿美元,同比增长14.42%;对公结售汇业务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75%;贸易融资业务7.3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1%,继续发挥国际结算业务的领头羊作用。

(三)加强创新,优质服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在巩固传统优势业务的同时,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积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发展消费贷款业务,促进家庭消费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按揭贷款业务,着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05年,累计在广州市投放房屋按揭贷款约55亿元;在广州市发放的教育助学贷款合计6700多笔约49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教育。

积极发展银行卡业务,方便人民生活。银行卡业务是中行优势业务之一,2005年,中行在广州市的长城信用卡有效卡量达27.12万张、当年新增2.70万张,中银信用卡有效卡量3.16万张、当年新增2.25万张。

不断推出金融产品,满足客户保值增值和规避风险的理财需要。近年来,除了深得汇民喜爱的中行品牌业务“外汇宝”外,还相继推出了“汇聚宝”、“黄金宝”、“债券宝”、“期权宝”、“两得宝”等中银理财产品,深受客户欢迎,2005年在广州市的“外汇宝”交易量47亿美元,“黄金宝”交易量2.2亿元。

加强网点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中行重视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继1999年在同业中率先推行了网点标准化服务后,2005年,以“中银理财”为品牌依托,升级改造网点硬件、加大自助银行和自动化设备投入,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中行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市民的认同和赞誉。在广州市企业评价协会对广州各服务企业的评比活动中,通过对企业竞争力、成长性、诚信度三方面12项指标,包括规模、质量、诚信、效益、品牌、创意、科技、精彩、影响、美誉度、特殊贡献、人气的综合评价,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被评为2003年“广州最具竞争力服务企业100强”第五名,2004年升至第四名,蝉联金融同业之首,同时在华南地区市民举行的“TOP V行业风云榜”评选活动中,荣获“广州市消费者最喜爱的银行”的称号。2005年,中行再次入围广州市纳税百强企业。2006年4月,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行在广东省银行系统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在众多金融同业中排名第一。

二、2006年展望

2006年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改上市的关键一年,也是广州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中国银行战略发展的重点城市,中行将紧密围绕广州市政府“十一五”规划,充分发挥中国银行整体优势,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广州市政府主导的大型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的授信支持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关注市场需求,坚持金融创新,提供专业的优质金融服务;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回报社会,为创建和谐广州、为广州市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针对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加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骨干项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生态环境的项目;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有利于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项目和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全民素质、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的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二是充分发挥中国银行粤港澳联动优势以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综合经营的优势,积极参与广州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促进广州市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协助企业上市和引资,拓宽企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沟通渠道。

三是充分利用海内外众多分支机构和代理行网络,以及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方面的优势,为广州“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四是协助广州市政府创新融资服务模式,引导社会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加快解决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问题,为广州市培育一批新的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五是强化银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地区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协作,促进区域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稳定,推动金融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

(黄维俭 秦伟娟 李 芳)

下载15-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情况与展望(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5-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情况与展望(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