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麻疹疫情分析

时间:2019-05-14 06:2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安市麻疹疫情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安市麻疹疫情分析》。

第一篇:广安市麻疹疫情分析

广安市麻疹疫情分析

分析广安市2008-2010年的麻疹疫情,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2008-2010年广安市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年间共报告麻疹40例,3年平均发病率0.29/10万;男∶女=2.08∶1;病例主要分布于0~14岁儿童,占85.00%;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47.50%,其次是幼托儿童和学生,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7.5%、12.5%。免疫空白32人,占80.0%。结论 广安市儿童为麻疹的高发人群,应加强麻疹疫情监测,提高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降低麻疹发病率。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疫苗前时代,除新生儿短时期内受母传麻疹抗体保护外,人人易感,好发于儿童,发病率高,呈周期性流行,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一种疾病 [1]。为了解广安市麻疹疫情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订控制策略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现将广安市2008-2010年的麻疹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病例个案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广安市统计局。1.2 统计分析

用Excel 2003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

2.1流行病学特征

2.1.1 流行强度

按现住址统计,2008-2010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40例,年平均发病率0.29/10万。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1)。

2.1.2时间分布

病例主要分布在春季,全年均有发病,2008-05发病数达高峰,7月份后维持在较低水平。2009-2010年麻疹发病无明显规律(图1)。

2.1.3人群分布

2.1.3.1发病年龄及免疫史

40例麻疹病例中,以0~14岁儿童为主占85.00%,其中<8月龄8例,占20.00%;8月~1岁14例,占35.00%;2~4岁2例,占5.0%;5~9岁8例,占20.00%;10~14岁2例,占5.00%;≥15岁以上6例,占15.00%,见图2。

40例麻疹病例中,免疫空白32人,占80.0%,其中<8月龄8例,占25.0%;免疫1剂次5人,占12.5%;免疫史不详3人,占7.5%。

2.2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情况

2007-09-17/24全市范围内开展了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应种795 422人,实种787 561人,接种率99.01%。2010-09-11/20完成8月龄~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应种166 794人,实种161 723人,接种率96.96%。2次累计应种962 216人,实种949 284人,累计接种率98.66%,各种原因未种12 932人。2.3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

2.3.1监测敏感性

全市麻疹监测工作质量虽逐年提高,但监测敏感性不高,2008-2010年全市麻疹监测病例中的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未达到麻疹监测方案2/10万以上要求,仅2008-2009年华蓥市达标(表2)。

2.3.2监测系统评价指标

全市近3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疑似麻疹病例97例,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97.94%,达到了90%要求;血清标本采集82例,采集率84.54%,未达到85%以上要求(表3)。3讨论

3.1结果分析

通过对广安市2008-2010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发现,各区市县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发展不平衡,存在免疫空白人群:患者中有免疫史者12.5%,无免疫史和免疫种史不详者87.5%。广安市发病以散居儿童较多占47.50%,免疫规划工作管理难度大。由于免疫规划的实施和两次麻疹强免的开展,儿童麻疹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8月龄内儿童的发病率有所升高为20%,这些婴儿未到免疫起始月龄,不能通过接种麻疹疫苗获得麻疹抗体,只能从母体中获得。有资料显示,通过自然感染可获得高滴度的抗体,接种疫苗获得的抗体与自然感染获得的抗体相比滴度低、持续时间短,故婴儿获得的胎传抗体滴度低、水平弱,是8月龄内婴儿易发病的原因之一[2]。既往麻疹主要在儿童中流行,目前随着麻疹疫苗的接种,儿童发病率下降,成人麻疹发病率则逐渐增高[3],在发病的40例患者中,15岁以上占15%,这个年龄段以未免疫和不详为主。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一是未能接种疫苗而无免疫力,其次是即使接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力衰退,已达不到保护水平。

3.2建议

切实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和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和有效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保护广大儿童身体健康。同时做好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及时开展漏种儿童的疫苗补种工作,切实降低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主动接种意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免疫规划管理,及时补证、补种。在保持高质量常规免疫同时,适时的强化免疫对提高免疫覆盖率、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和控制麻疹流行有显著作用 [4]。为搞好麻疹控制工作,在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包括初免、复种)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麻疹专病监测系统收集的信息资料,对本辖区内麻疹疫情进行分析,找出薄弱地区、薄弱环节,适时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做好麻疹监测,提高血清标本采集率,为消除麻疹做好扎实工作[5]。4参考文献

[1]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0-186.[2]阿布力克木,阿布都克力木,米那完吐来克.2008年麦盖提县麻疹疫情调查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8):28-30.[3]梁晓岳,向华,周加新.224 例成人麻疹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和病毒学杂志, 2005,19(1):99.[4]伍稚梅,徐天强,张金芳,等.上海市中小学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效果评价[J].中国计划免疫,2000,6(1):11-13.[5]王美花,阮师漫,王广青,等.济南市1999~2002年麻疹疫情分析[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3(8):12-13.

第二篇: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等处引起暴发。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2l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

为及时发现我区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麻疹病例定义

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

2.1.1疑似病例:

(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发热(38"C或更高)。

(3)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具备(1)加(2)条者,或同时伴有(3)条者。

2.1.2临床诊断病例:

(4)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

(5)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6)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

疑似病例加(4)条或(5)条或(6)条。

2.1.3实验室确诊病例:

(7)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

(8)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9)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附录A),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疑似病例加(7)条或(8)条或(9)条,以及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1)至(5)条中任一条加(7)条或(8)条或(9)条。

2.2暴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的规定,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必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开展麻疹的相关信息报告。

2.3监测病例定义

在麻疹疫情发生后,为了及时发现和掌握新的麻疹病例,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辖区范围内开展麻疹的主动搜索等有关监测工作,期间发现的病例称之为监测病例。而其搜索的范围按现场实际、疫情波及地等情况,由疾控中心具体确定。

3、部门职责与组织保障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县卫生局、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对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监督检查等工作,提高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

3.1部门职责

3.1.1县卫生局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麻疹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3.1.2县卫生局应急办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3.1.3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麻疹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

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标本的采集;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3.1.4县卫生监督局应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3.1.5县疾控中心负责对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医学观察和疫苗应急接种;指导收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麻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开展对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小学校、幼儿园的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落实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工作;进行有关样本的采集,并在3日内完成实验室检测工作(有条件地区);负责疫情个案报告的审核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

3.2组织保障

3.2.1制定应急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

根据全市麻疹防制的总体要求,科学分析的疫情发生趋势,制订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对主动搜索发现的病例应由疾控中心负责进行网络直报。

3.2.2开展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

在疫情高发季节之前以及在流行期内,疾控中心应对辖区内卫生管理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强化麻疹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的意识,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学、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培训,推广有效控制疫情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根据本街道实际情况,适时开展麻疹防制工作的应急演练,锻炼出一支疫情意识强、行动迅速、处置高效的善战队伍。

3.2.3配备各类所需物资

县卫生局均应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储备足量的疫苗,配备必要的治疗药械,必要的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

4、应急准备

4.1组织准备

根据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事件的级别,疾控中心向县卫生局提出成

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组织机构的建议。应急指挥机构应迅速组织现场调查工作组到达现场,必要时,地区和市级相关单位和部门也要派人协助调查与处理。现场调查组一般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现场调查组应设立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4.2物品与器械准备

现场调查组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应包括:

(1)调查和资料分析用品:麻疹个案调查表以及其它相关表格、记录本;

(2)标本采集和现场检测用品:标本采集记录表、标本采集用拭子(注意用于PCR检测标本采集的拭子,应使用灭菌人造纤维拭子和塑料棒)、自封式塑料袋、标签纸、油墨耐水的记录笔等。

(3)应急用麻疹疫苗。

5、疫情报告

5.1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对于获得麻疹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局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2报告内容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辖区内麻疹病例报告后,在以最快的方式向同级卫生局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病例确诊后于6小时内填写基本信息(见附表2麻疹个案基本信息表),以传真形式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于个案调查(见附表卜l麻疹个案调查表),疫情结束后5日内上报有关部门。

麻疹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1)初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己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初次报告要快,应在调查后2小时完成。2)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进程报告要新,需按日进行。3)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结案报告要全,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6、应急处置

6.1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核实诊断可通过查看病例、访问病人和能够提供较详细的病人发病与发病前生活信息的人、查看病人的检查信息甚至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等,同时还要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同时还需要分析临床采样的准确性,必要时重复采样进行检测。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6.2流行病学调查

掌握麻疹暴发的流行规律,查明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疫情波及的范围,阐明流行因素,为及时制定暴发疫情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调查方法主要有个案调查与暴发调查两种。

6.2.1个案调查:主要为了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疫源地现况,以便控制疫情蔓延,积累资料,作为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对疫点、疫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及时开展病原检索工作。

6.2.2暴发调查:暴发调查的对象,应该是发生病例的整个地区(单位)及与之有关的地区。暴发疫情调查目的是确定暴发的原因。要迅速摸清发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确定可能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6.3病人隔离治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严格执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中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麻疹预检、分诊工作;在发现疑似患者时,应立即进行诊治,并及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登记,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防止麻疹在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内的交叉感染。医务人员要加强培训,掌握麻疹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时发现病人;同时要掌握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知识和措施。麻疹病例应当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就地隔离治疗,收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病例的转归情况。要尽早采取规范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

6.4密切接触者的调查与处理

密切接触者是指家庭成员、病人看护人员以及任何可能暴露于病人口腔、鼻咽分泌物的人员。对密切接触者必须进行医学观察随访,时间至少为2l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一旦其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主动申报,并及时就诊。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等负责医学观察工作。

6.5样本采集、运送和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应与流行病学调查密切结合,由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要求在对病人进行抗生素治疗前采集咽拭子和血液等标本,及时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采集标本时应详细填写标本送检单。病人或疑似病人标本送检单应包括标本编号、姓名、地址、发病时间、临床诊断、标本种类、采样地点(住院时填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病房名称)、采样时间等内容。

6.6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

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

6.6.1疫点、疫区的划定

(1)疫点:指发生病人、疑似病人的地方。要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来划定疫点。一般指同门户出入的地方或与病人、疑似病人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

(2)疫区:为了防止疫点外污染造成续发感染和向外传播,要根据疫点的地理位

置、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疫区。一般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划为疫区。

6.6.2疫点消毒处理和个人防护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指导开展和指导社区、学校等定期开窗通风。对物体表面可用适当浓度含氯制剂擦拭。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治疗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及时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同时注意避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交叉感染与传播。

6.6.3免疫预防

麻疹暴发或流行时,应根据疫情的动态,在县疾控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儿童和高危人群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预防接种工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技术管理规程及国家对麻疹疫苗使用的有关规定实施,要特别注意掌握预防接种禁忌症。

6.7加强区域联防

疫情调查处理时要加强不同部门或机构间的协作,如疫情发生在街道与街道交界地区,由县卫生局负责协调处理该区域疫情;如属不同区,由市卫生厅负责协调处理该区域的疫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及时将有关疫情信息向相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

6.8加强部门合作和健康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1)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流行季节前,铁心桥街道可通过各种媒体宣传防治麻疹的科普知识,增强广大群众预防麻疹的意识。教育群众搞好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勤扫地、勤洗手、淡盐水漱口;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引导群众加强营养和室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2)在卫生部门与各有关部门参与或监督下,托儿机构、中小学校、厂矿、工地、商场和影剧院等公共场所要搞好环境卫生,保证空气流通。

(3)发生麻疹疫情后,卫生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适时公布疫情,做好与媒体的沟通,避免处置过度造成社会恐慌。当疫情严重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有关规定,启动应急预案,实行群防群控。

(4)卫生局和卫生监督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学校、建筑工地和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的麻疹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7、疫情控制效果评价

疫情控制期间,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动态分析麻疹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疫点和疫区在实施控制暴发流行应急处置预案后21日内再无新病例出现时,可视为暴发流行已得到初步控制,可转为常规防制和监测。

第三篇:疾控中心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xxx市疾控中心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中心各科室: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全身皮疹、咳嗽、结膜炎、口腔粘膜斑等为主要特征。麻疹容易引起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并发症,并且年龄越大,危害越严重。为了控制麻疹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发生麻疹病例或爆发疫情时,我中心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

三、组织管理

为做好我市的麻疹防控工作,加强麻疹监测管理和疫情报告,疫情发生后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应急措施,控制麻疹疫情的传播蔓延,中心成立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xx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疾控科,xxx兼任办公室主任

职责:组织领导中心麻疹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监督检查及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处置组

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小组依据我中心下发的《xxx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xxx发〔2012〕59号)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1)流调组

组长:xxx成员:xxxxxxxxx

(2)消杀组

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

(3)检验组

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

(4)保障组

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

(5)网络报告:王爱龙

四、监测与报告

1、监测

(1)实验室监测:中心检验科应对送检的疑似麻疹血清标本及时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疾控科,以便采取及早的防控措施。

(2)流行病学监测:流调组对所有报告的发热、出疹性病例或麻疹病例和中心检测的阳性病例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3)主动监测:疾控科要定期到全市各综合医疗机构,对发热、出疹性病例进行主动搜索,督促各综合医疗机构对可疑就诊者进行样本采集,以早期发现疫情,及时开展控制措施。

2、麻疹相关定义

(1)麻疹定义:发热、出疹或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

症状之一者,或经过培训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疑似病例。

(2)麻疹疑似病例暴发:麻疹疑似病例暴发是指一定地区一定人群中,在短时间内(一般指麻疹的最长潜伏期)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其强度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平。暴发的定义是相对的,随麻疹控制各阶段目标的不同可随之改变,只要麻疹发病超过期望水平即可认为是暴发。具体定义如下:村(街道居委会)或一个集体单位10内发生2例或2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10内发生5例或5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即为暴发。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屯、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的麻疹病例。

3、疫情报告

(1)中心疫情管理人员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对信息进行审核,及时通报疾控科进行核实,确认是麻疹病例或麻疹疫情后,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中心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进行现场调查处置。疫情网络管理人员在24小时内通过麻疹/风疹疫情专报系统进行专门报告。

(2)在麻疹疫情发生后,为了及时掌握疫情发展趋势,可建立临时的疫情报告制度,如实行疑似病例日报或零报告等疫情动态报告等。

五、现场疫情控制

1、隔离病人

(1)检查指导全市医疗机构对发现发热、出疹性病例时及时诊断。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居家或安排在单独房间进行治疗,并详细登记报告我中心。

(2)病人出疹5天内要隔离,28天内不参加集体活动,不进入公共场所。

2、调查密切接触者

(1)对散在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调查随访,对发病者要及时督促就医。

(2)检查指导学校或托幼机构对密切接触者要实行每天晨午检制度,对发现异常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就医并了解详细情况,必要时上报疾控中心。

3、指导各学校、单位等公共活动场所的通风换气环境。

4、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学校或托幼机构发病的实际情况提出停止集体活动范围,尽可能减少与发病班级学生的接触,尽量避免全校或较多人员集会。为了有利控制疫情发展为原则,根据疫情规模,必要时报请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等紧急措施,来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护意识。教育公众打喷嚏、咳嗽用纸巾掩着口鼻,用过的纸巾妥善处理勿乱扔,在打喷嚏、咳嗽或擦鼻子后要洗手;保持居家教室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病人,接触病人及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看护患者时戴口罩;有病及时就医并在家休息,通过良好的饮食规则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建立良好的机体免疫;

6、应急免疫

中心应该指导麻疹暴发的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要求,密切配合,根据发病情况确定应急免疫的目标人群,及时对未发病人群进行疫苗应急免疫,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

六、应急终止与处理

经疫情应急处理专家组对疫情控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疫区内最后一例确诊病人恢复后7天内无新发病例出现,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请市卫生局和市政府批准,可终止疫情应急响应,转入常规监测和防控工作。

七、后期评估

麻疹疫情结束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防控工作进行评估,总结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指导今后的应急处理工作。

八、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广安市卫生局关于加强麻疹监测与控制工作的通知

广市卫发„2008‟136号

广安市卫生局

关于加强麻疹监测与控制工作的通知

各区市县卫生局,市直医疗卫生单位:

2007年9月,我市完成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接种工作,因此,我市近几年麻疹发病率将会显著下降。为了巩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胜利果实,保持麻疹的低发病水平,实现2010年消除麻疹,同时为制定强化免疫后的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按照卫生部《关于加强以麻疹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通知》(卫发明电„2008‟13号)的要求,以及“全国春季卫生防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加强麻疹初始强化后的监测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川疾发„2008‟11号)有关要求,请各区市县进一步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完善麻疹监测方案,提高监测 1 工作质量,现就有关事项提出以下要求。

一、加强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一)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性。

各地要保证适龄儿童两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95%,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提高8月龄第1剂次和1.5岁第2剂次接种的及时性,减少小月龄病例的发生。不得以强化免疫代替常规免疫。

(二)加强边远山区、城区等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切实加强城关镇及城乡结合部等流动人口多、免疫服务难度大的地区的预防接种工作,避免出现免疫空白人群,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利用春节等长假机会,开展针对返乡人群的查漏补种工作,减少因流出儿童返乡所造成的免疫空白;针对边远山区、民族地区等常规免疫较难覆盖人群,根据疫情形势,因地制宜地开展成人、散居儿童等特定人群的高质量查漏补种、应急接种或者局部强化免疫,短期内迅速提高目标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

二、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

(一)加强麻疹调查和监测工作。

各区市县疾控中心务必对每一例疑似麻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完整填写和上报调查表,并将调查表各项内容及时录入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各级医疗卫生保健单位应主动与疾控中心配合,做好强化免疫后麻疹的主动监测工作。各级疾控中心应结合AFP主动监测,每月对辖区内医院开展一次主动监测,在医院搜索病例后,记录监测情况,并将监测结果通过网络进行报告。

(二)提高血清标本采集率。标本的采集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病例标本的采集由病人就诊的医疗卫生保健单位负责,就诊时立即采集2-3ml血标本,无溶血,无污染;分离的血清在2-8℃条件下保存;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立即通知并在24小时内送达本地县级疾控中心。县级疾控中心在收到标本后48小时内,将血清(2-8℃)和标本送检表送达市级疾控中心的麻疹血清学实验室。市级麻疹实验室在收到标本后3天内出具检验报告。各区市县疾控中心在收到检验报告后要及时将实验室结果录入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应将检验报告反馈一份给大疫情系统管理员,以便及时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对麻疹病例进行订正,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灵敏性。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IgM阴性或可疑的病例,应采集第2份血标本。各地务必提高散发病例个案调查率和血标本的采集率、检测率。48小时内调查率应≥90%,血清采集率应≥80%,血清检测率应≥85%。

(三)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分析和暴发疫情控制。

各区市县疾控中心要对本辖区内麻疹疫情进行分析,找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使防控措施更有针对性,并提高对暴发疫情处理的及时性。对所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暴发疫情要开展血清学检测,每起暴发需至少采集5~10例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以核实麻疹暴发。麻疹IgM检测阴性的暴发疫情,须进行风疹IgM检测。同时,暴发疫情还需采集咽拭子或尿液及时送省疾控中心。县级疾控中心应提高应急反应的速度,及时进行现场处理,迅速开展应急接种,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

(四)加强督查和指导。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经常对麻疹监测情况开展规范化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方法,采取有效 措施,保证工作任务的落实。市疾控中心加强对县级疾控中心的指导,特别是指导和协助县级疾控中心对接种率低、流动人口多、医院感染等可能的危险因素开展流行病学专项调查,分析流行原因、不同年龄组发病原因,并对措施落实情况及防控效果进行评估。

(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理。

各区市县疾控中心和基层防保组织加强对麻疹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对麻疹病例进行在家或医院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加强对医务人员和高危职业人群进行个人防护指导,必要时对医护人员接种麻疹疫苗。

三、加强信息交流

为加强麻疹防控工作的信息交流,市疾控中心近期将每周通过电子邮件发布一期全市麻疹疫情监测周报,并向省疾控中心上报,请各县市区疾控中心每周一上午十点前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报告上周监测简报,将本地针对麻疹控制工作所开展的活动、专项调查、工作进展、新发病例信息等情况汇总上报至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以便使周报信息充分反映全市麻疹防控工作状况。

电子邮箱地址:gaw2352002@sina.com

二〇〇八年五月四日

主题词:疾病

麻疹△

工作

通知 抄送:省卫生厅。

广安市卫生局

2008年5月4日 印

(共印14份)

第五篇:2013年四川省广安市农民收入分析

2013年四川省广安市农民收入分析

2013年广安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强化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一、全年农民收入和支出特点

据广安市74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广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492元,同比增加1018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52元,同比增长7.6%。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1、工资性收入增势强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2013年,广安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084元,同比增加542元,增长15.3%,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8.1%,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率达53.2%,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2个百分点。其中农民人均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为964元,同比增加136元,增长16.4%;农民人均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为2929元,同比增加386元,增长15.2%。

增收因素:一是广安市委、市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在广安市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增加投入力度,争取中央、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开展多途径、多形式、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采取强化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强化劳务引导输出等措施,广安市劳务收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成为广安市农民工资性收入支柱。据相关部门统计,2013年,广安市劳务输出人员同比增长2.2%,劳务收入同比增长18.3%。二是随着广安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园区建设蓬勃发展,招商引资企业纷纷落户,企业用工需求量大增,农民在本地务工机会增多,促进了本地农民务工收入增加。三是用工价格上涨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2013年农民工在本地务工的日工资比上年明显增长(15-20%左右),技术工种的涨幅更大。

2、家庭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2013年广安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691元,同比增加357元,增长10.7%,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3.5%,对农民纯收入贡献率为35.1%,拉动农民纯收入增长4.8个百分点。从家庭经营收入结构看,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达3313

元,同比增加290元,增长9.6%,其中,种植业纯收入1889,同比增加144元,增长8.2%,牧业纯收入1335元,同比增加137元,增长11.4%;第二产业纯收入为82元,同比增长20.3%;第三产业纯收入为296元,同比增长22.3%。

增收因素:一是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及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2013年广安市粮食产量增长2.5%,主要农产品价格处于上扬态势,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较为明显;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2013年,广安市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村专业合作协会、农技协会,提高产业化农户覆盖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营销环节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支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旅游服务业,鼓励农村个体、私营、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农村流通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乡村商贸业和餐饮业,增加农民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

3、财产性收入增势明显,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2013年广安市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10元,同比增加15元,增长16.3%,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

1.3%,对农民纯收入贡献率达1.5%,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2个百分点。其中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同比增长61.7%。

增收因素:主要是利息收入、资产租金收入、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收入的增长,特别是农村承包经营耕地规模化流转收入提高了广安市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

4、转移性收入逐步增加,强化了农民增收的基础。2013年广安市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607元,同比增加104元,增长20.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

7.1%,对农民纯收入贡献率达10.2%,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个百分点。

增收因素:一是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民的各种补助、补贴力度;二是随着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完善,农村居民在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补贴逐年增长;三是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带回收入、离退休金、养老金收入、报销医疗费收入等增长拉动了广安市农民转移性收入增加。

(二)农民消费支出情况

1、生产费用支出增速加快。随着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费用不断攀升。2013年,广安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2125元,同比增长11.5%。其

中,农业生产费用支出524元,同比增加81元,增长18.26%,农业生产雇工工资支出同比增长136.0%。

2、生活消费支出增速放缓。受收入提高的拉动和物价指数回落的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速放慢。2013年,广安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52元,同比增长7.6%,比2012年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人均消费支出2246元,同比增长2.9%,比2012年下降5.1个百分点;衣着人均消费支出267元,同比增长11.3%;居住人均消费支出631元,同比增长16.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371元,同比增长17.9%;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315元,同比增长15.5%;医疗保健支出348元,同比增长0.9%;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258元,同比增长16.4%。

二、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

(一)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是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尽管多年来,国家、省、市、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但广安市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丘陵和山区尤为凸显,广种薄收和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没有改变,已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约农民增收。

(二)农业比较效益低。据调查,2013年广安市肥料价格上涨,尿素和复合肥价格分别为2650元/吨和3350元/吨左右,较上年同期分别上涨280元/吨和320元/吨左右,分别增长12.6%和15.4%。养殖用猪配合饲料及养殖场人工费也上涨,其分别为2.6元/公斤和1600元/月人左右,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9%和6.7%。农资、饲料及人工工资价格上涨,影响种养业效益提高。目前本地大米价格在2.8-3.2元/斤,稻谷3.2元/公斤左右。农民种一亩地,扣除劳动力投入后年纯利润约500-600元,农民外出务工每月按照1500元工资计算,一个劳动力一年至少收入1万元左右。

(三)劳务输出面临的困难。广安作为劳务输出大市,充分发挥劳务输出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积极与输出地开展对接活动,有组织有规模转移输出劳动力。2013年,广安劳务输出152.6万人,同比增长2.2%,劳务输出人员占总人口的32%左右,依靠增加劳务输出拉动农民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抢占先机,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注重发展广安特色产业,加快名、特、优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加农民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最终要靠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实现。合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和拓宽增收渠道。

(三)监管农资价格上涨,降低生产成本。一是要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成本和市场定价,防止农资价格过度上涨。充分发挥农村价格监督网络作用,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查处举报案件。二是工商、质检、农业等部门要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净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哄抬农资价格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遏制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

(四)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资金、场地、技术、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重点建设项目为依托,吸纳本地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下载广安市麻疹疫情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安市麻疹疫情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分析2004-2009年安岳县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安岳县麻疹监测系统确诊的632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

    浙江省麻疹疫情处置技术指引

    浙江省麻疹疫点处理技术指引 作者:管理员 发布:2012年7月10日 浏览次数: 6435 为切实做好麻疹疫情控制,科学、规范、有效开展疫点处理工作,遏制疫情扩散,达到并维持消除麻疹的目......

    疫情下,再话麻疹防治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李靖 2015年1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东城区某大厦发生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由于该大厦人员与相邻两座大厦存在一些工作交流,相邻的......

    二道区远达小学一起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二道区远达小学一起麻疹疫情的 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周长滨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0031)【摘要】目的 试图查明该起麻疹疫情暴发的原因及通过对该起疫情的深入......

    32009年广安市岳池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广安市岳池2009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0年03月17日 来源:省统计局岳池:经济加快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GDP总量85.0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亿元,增长4.6%;第二......

    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

    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 了解成都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该市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年报告确诊病例2200例,200......

    麻疹强化免疫分析(最终5篇)

    麻疹强化免疫分析总结宁南县免疫规划工作开展经验。方法 对宁南县2011年麻疹强化免疫工作进行分析。结果 全县应接种儿童35 267名,实际接种34 759名,接种率98.56%,未接种儿童5......

    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麻疹疫情与防控措施分析(精选5篇)

    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麻疹疫情与防控措施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麻疹疫情流行病特征,寻找导致麻疹发生的原因,探讨消除麻疹的对策。方法: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