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
语文阅读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新坍初中的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我校的基本情况及课程基地建设的相关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始建于1956年,校园占地32640平方米。现有8个教学班,316名学生,教职工66人,专任教师55人,其中骨干教师8人。学校各种教育教学设施配套齐全,环境整洁优雅。近年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先后多次获得县初中教学质量进步奖、县“凤凰杯”课外阅读大赛团体奖、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市“平安校园”、省“平安校园”等光荣称号,赢得施教区干群的普遍赞誉。在教学教研上,我校老师刻苦钻研、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教研强校之路,多位老师在市县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奖;在德育管理上,“三时”教育和“十爱”教育深入学生心灵,学校跻身盐城市德育特色学校行列;在内涵建设上,学校以阅读为切口,以“让农村孩子的梦想从阅读开始”为目标,精心谋划,并于2015年成功申报为江苏省初中语文阅读课程基地。
二、基地建设工作
原国家教育总督学柳斌曾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为了让阅读成为我们校园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我校以“书香伴随成长 经典浸润人生”为口号,围绕着“让农村孩子的梦想从阅读开始”的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提升办学品位。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成功申报课程基地后,我们在校长办公会、班子会办会、周前会、业务学习会、各班级班会等不同层面的会议上多次向全校师生灌输“通过阅读课程建设,丰富人文积淀,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综合素养”的课程建设理念,为课程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我校专门成立以程彧校长为组长、王冠亚、王克修、朱爱善三位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及全体语文老师为成员的“语文阅读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将创建“语文阅读课程基地”活动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并邀请市县教育局的专家以及射阳县实验初中陈洪校长、施云康校长、路仁宏主任和海河初级中学的戴建国校长到校指导基地建设及老师培训工作。
(二)确保资金投入,加大硬件建设。
我校课程建设申报成功后,省市县项目配套资金90万陆续到位,学校也自筹了近9万元资金,确保课程基地建设顺利进行。通过招标,对原有的实验楼进行改造装修,作为课程基地的主要活动场所。目前为止,硬件建设基本完成,布置了语文老师工作室、吟诵吧、实践吧、悦读吧、影视阅读厅、名师工作室、情景剧场、浅阅读区等师生活动阵地以及新建一条百米长廊和一座文化廊亭,购置了会议桌椅、杂志架、图书架、电脑、电子白板、学生阅读书桌、方凳等相关物品,同时为了缓解阅读资源短缺的窘状,我们还订购了一批图书、杂志投放在基地楼的每个楼梯口和每个班级,让每位学生都能伸手可得、触手可及。
(三)加强方法指导,让阅读有的放矢。
语文阅读非一朝一夕之功,多读多思多关联,就会发现语文阅读其实是有章可循的。一方面,我们紧扣文本,分析教材,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组织安排教师按照文体类别将洪氏教材不同年级的篇章进行整合汇总,仔细研究,找出其中规律,并将不同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各自特点编印成册,在平时授课过程中逐步灌输,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胸有成竹。另一方面,我们根据学生所处年级的不同,对其阅读的内容进行引领,三个年级除了安排课标指定的篇目外,还按照学生的身心、认知特点、学习状况推荐一些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名家篇目、期刊杂志让学生阅读。
(四)营造阅读环境,全方位统筹安排。
1.积极发挥阵地效能。我校以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滩涂文化走廊等为阵地,整体规划,优化阅读环境,让校园弥漫书香气息。学校阅览室和图书馆从周二到周四都定期对学生进行开放,同时还精心布置了教师文化长廊、“滩涂文化”长廊。学校的电子屏幕,每天播放一则国学经典语录。学校教学楼的每一个楼层都布置了语文分类阅读资源,或者是名人简介,或者是名著推荐,或者是名言解读。教室里面,我们在每个班级都开设了读书角,布置了图书架,摆放着可满足学生借阅的各类图书,并明确阅读制度,做好阅读记载。在基地楼的每一层都建立图书漂流站,学生自行挑选图书,并在“诚信借阅登记簿”上面留下自己的签名。
2.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我校每周都安排不同班级走进图书馆借阅图书,然后到悦读吧进行团体阅读,并要求学生完成阅读手册,定期举行读书心得展评活动。另外,每周二、四早读课安排学生进行语文经典诵读,每天下午活动课时间安排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相关活动,确保每位学生在完成其他学科任务的同时,有充足的时间安排语文阅读。3.组织老师广泛参与阅读。要让学生热爱读书,首先要老师热爱阅读,为此,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一本读书笔记本,定期组织老师进行业务学习,鼓励老师自行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文学作品,并撰写阅读心得或读书笔记,让老师们广泛开展阅读活动。
(五)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大语文”活动。在校内广泛开展“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诵读活动。通过辩论会、吟诵比赛、春联大比拼、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赛、古诗词回顾、课本剧改编和表演等活动,吸引了更多学生的参与,也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了语文阅读的大流中来。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得以扩大、文学修养得以提高、思想情操得以陶冶。
2.“任务式”阅读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文本结合,引领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让他们摘抄妙词佳句,名人名言,或者写读后感。每隔一段时间,组织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畅谈阅读的体会、感受。有计划、有安排、有任务的阅读活动,才会避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性,督促他们积累更多对学习有帮助的知识。
3.亲子阅读活动。为了落实这种阅读方式,我们印发了《给家长的一封信》,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通过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为家长创造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带给孩子更多的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六)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语文阅读课程基地建设期间,我们依据地域特点和学生实际狠抓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如《鹤乡风情》系列、《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芷萱剧社课本剧选编》等。这些材料拓宽了学生的阅读渠道,增加了学生阅读量,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帮助。
依托校本课程开发,加大教师培训,以点带面,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2015年3月到2015年4月,学校先后多次组织老师到南京莲花中学、雨花台中学、苏州24中、盐都区北蒋中学、射阳县海河初级中学、黄沙港初级中学等学校学习观摩,既拓宽了学习渠道,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又更好地促进了基地的建设工作。
三、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
(1)通过课程基地建设,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积淀了学生文化底蕴,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去年我校达到四星级高中射阳中学统招线只有2人,今年中考达线4人,而明年中考有望达线15人左右。
(2)创建工作使我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得到了根本的好转,促进了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现在我校基本上实现了“校风正、学风浓、正气足、社会声誉好、群众满意度很高”理想目标。
(3)学生的人文素养快速提升。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很大,又有扎实细致的管理措施,学生的阅读速度明显提高,阅读感悟也明显增强。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我们看到了学生做人坦诚、谈吐风趣、举止文明、礼貌有加、温文尔雅。
四、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课程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各条块负责同志的反馈以及对相关教学研究成果的分析,目前,我校初中语文阅读课程基地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部分教师、学生对语文阅读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认识不足。许多学生对语文阅读的认识停留在认知层面上,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里实际上还是重理论、轻实践。如在开展读书笔记展评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督促不够、指导不力。
(2)语文阅读成果转化还不够明显,特别是写作方面极其薄弱,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课程基地的辐射作用尚未发挥,不同学科的渗透还需要进一步研讨。
五、今后的打算与设想
在今后一阶段内,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解决好以上已发现的问题,保证课程基地建设的质量,更好地服务学生和发展学生,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特色发展。
(1)继续完善硬件建设。为了进一步丰富学校的阅读文化,增建一个150平米的多媒体视听中心和文学社活动中心。
(2)开展文学社团活动,实现文学社团活动的常态化。按照实施方案,定好计划定期进行各个级别的写作竞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成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3)在项目建设中,打造专业型、研究型教师团队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把专业发展考核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考核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聘请专家指导,积极吸纳、整合专家意见,对项目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方面修正,为学校项目课程建设做好理论指导,对建设内容进行科学规划。
总结近一年来课程基地建设情况,我们提高了认识,强化了能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学校的学科建设、教研能力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作用。我们将在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建设方案,继续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课程基地的建设,使它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提高我校的社会知名度。
第二篇:新坍初级中学创建汇报
扎实推进 和谐发展 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创建教育现代化汇报材料
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始建于1956年,学校占地面积3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334平方米,学生人均占地84.78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29.44平方米,生均操场面积15.58平方米。现有10个教学班、385名学生,100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89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64人(中级48人、高级16人),占全校教师总数71.91%,本科学历达标率77.53%。
近几年以来,学校努力把握住所有能改善办学条件的机会,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对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运动场地和校园绿化等进行了大改建,按教育现代化的标准配置了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改造和建造了物理实验室1个,化学实验室1个,生物实验室1个, 多媒体教室10个,音乐教室1个,美术教室1个,图书室1个。学校图书馆拥有图书12000多册,生均31.68册。另有教师配用电脑60 台,师机比接近1:1,学生用机107台,生机比为 2.78 :1。设有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和网络系统。学校建有3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标准篮球场2 个, 排球场1个,乒乓球活动场1片。校园建筑错落有致,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划分清晰,分布合理。
在学校办学硬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学校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优质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树立“以人为本,重在发展;崇尚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目标,并科学提出了“以物质文化为载体,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管理文化为抓手”的面向全体办学理念,用智慧构建和谐校园,用质量提升办学形象。多年来学校办学成绩斐然,在教学教研上,我校老师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新路,有100多篇素质教育论文
在省以上刊物上发表,有30多位老师素质教育论文在市、县交流获奖,走出了一条科研强校之路。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也是捷报频传:在“国际和平周”青少年科技大赛中,我校先后有20名同学获奖;在江苏省初中生数理化竞赛中,我校先后有60多名同学获奖;在市、县作文竞赛中,有40多名同学获奖,并有10多位同学文章在省以上刊物上发表;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我校先后有30多名同学获奖。
2009年以来,学校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奖励,先后被授予县初中教学质量进步奖、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市“平安校园”、省“平安校园”、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一、明确办学方向和目标,规范办学行为 1.用明确的目标引领学校发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情况下如何提升办学质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课题。面对实际,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团结一致,率先垂范,认真学习,走访先进学校,剖析自我,认清形势,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提出了“以德立校、民主理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重在发展;崇尚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目标。一方面尽力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的指导关心和扶持,争取更多的投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不等不靠练内功,抓好质量求发展。开源节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上,用到激励和调动教师积极性上。
2.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构建和谐氛围
在工作中,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学校工作畅通高效。各项制度的建立、实施、监督和考核增强了全体班子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重大事项经过教代会民主讨论、表决决定;重要事项经校长会办、支部例会讨论决定。学校广开言路,通过座谈会、电话、问卷等途径,听取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建议和意见。实施校务公开,举办开放周活动,开展家长评议教师、评议学校活动,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建立和完善教师岗位目标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教学质量和教科研考核奖惩制,努力做到依法治校、民主治教,努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学校制定了《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学校严格执行《江苏省中学学籍管理规定》,健全各类手续,转入、转出、休学,复学制度健全,手续齐备,档案完整。每学期初,教导处组织统计学生学额,做好各类台帐资料,并上报县局。档案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收集整理、保管运用好各类资料。后勤工作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完善的后勤服务制度,各类物品采购、保管制度健全,定期检查、清点。学校财产分类造册,帐物相符、专人管理,专人负责。
3.用规范的办学行为传播先进的育人理念
认真贯彻《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严格执行省市素质教育十项基本要求和规定。每个教师均与学校签订了《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育行为,遵守师德规范、确保学校安全教育承诺书》。学校各年级不分快慢班、重点班,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禁教师进行有偿家教,并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学生学籍管理严格,入学率100%、巩固率历年达99.9%以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坚决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全天不超过7小时,学生每天作业总量控制在1.5小时;认真、全面执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节假日不组织补课、复习;学校严格按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选用和订购教材,并且制订严格的管理审核制度;学校每学期只举
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对考试成绩不排名,保证施教区内学生全部免试入学。还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每天的大课间及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在确保每天一个小时体育锻炼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二、强化培训和引领,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1.用先进的理念和民主的管理带动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队伍建设的关键是领导班子建设。因此我们首先按德才兼备配置领导班子,班子成员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都比较合理。其次是健全管理机构,确保行政管理网络有序高效运行。学校领导班子在加强管理中,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和谐统一,改变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在合理合法、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感情、利益、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原则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如合理的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方案、教改方案、教育质量奖励方案等。围绕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如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财务收支等,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健全和落实教代会、校务公开制度,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从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在校内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学校抓队伍素质,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用真诚的奉献和高度的责任来铸造高尚的师魂
提高教师素质,首先应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使每个教师能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我们主要抓了三个方面:一是抓思想教育,通过每周例会,组织教师
学习各种教育法规政策,学习师德规范,增加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抓师德考核,每学期都要进行师德考核,在考核中,讲究考核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即时性。三是抓典型引路,结合各级各类先进评比,在全体教师中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开展“学先进赶先进”活动,组织教师观看先进教师事迹介绍录像片,让每个教师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用爱去实施素质教育,用理想的教育去塑造学生。
3.用和谐激励的措施来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工作中用辨证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公平调控差异,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支持教师进行学历提高和业务培训,给老师乐业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一)是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与研究。
学校围绕新课程改革,立足本校实际,抓好校本培训工作,以教学研究和教学科研来提高全体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抓好新课程理念培训。培训内容重点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的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撰写教学案例,学会教学反思等展开;其二抓好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更新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再者抓好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积极承办片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我校教师提供开拓教育视野,展示学习提高的舞台。学校要求教研组活动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指导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教师走上了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为学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积极为教师搭建网络教研平台,保证每个办公室的宽带都畅通无阻,每位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方便教师通过网络查寻资源、搜集信息,开展网络教研;学校还不断加大教科研成果奖励力度,对教师在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参与各级各类竞赛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奖励,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学校保证教师培训进修和参加教学研讨活动的经费投入,对于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我校基本上是对口学科的全部教师都参与,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
(三)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全力打造骨干教师队伍。最近几年来,学校加强了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我们把培训骨干教师作为推动“名师工程”的着力点,由此来带动师资素质的整体提升。在骨干教师培养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提高能力为关键,学校从理论、方法辅导和经费上给予支持,为他们的研究工作创造条件。目前,我校有教学能手2人,教坛新秀2人,今年又有1人申报县学科带头人,2人申报县教学能手,多人申报县教坛新秀。
三、强化对新课改的领导,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任何一支撑点、接合处都来不得半点松懈。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用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来实施新课程
根据“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典型引路、示范引导”的工作原则,奏好“课前培训,转变教育观念;课堂实践,转变教学行为;课后反思,寻求实践的合理性”的新课程实施三部曲。一是加强新课程培训的制度化、经常化、多样化建设。保证培训内容、时间、人员三落实,使培训有针对性,避免空洞,增强可操作性。二是坚持抓好课堂教学常规检查、观摩教学、示范教学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学校改革了原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课堂教学侧重建立师生平等对话,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建立课后反思制度。要求每个老师每2周写一篇反思,学校定期汇编成册,相互借鉴学习,从中寻求实践的合理性。实践证明,反思既是行动研究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过程的开始。正是在这种从反思到问题到计划制定,到采取实行,到观察,再到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提升着,教学质量在提高着。
2.用目标管理强化争先意识,全面提高质量
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发展。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没有质量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所以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时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认真遵循新课标精神,重视教学过程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提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教学开放,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广泛,师生交流充分,课堂气氛自由、宽松、平等、和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多种方法主动学习,“满堂灌”、“死记硬背”现象减少。正是由于学校能够审时度势,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国际和平周”青少年科技大赛中,我校才能有20名同学先后获奖;在江苏省初中生数理化竞赛中,才有60多名同学先后获奖;在市、县作文竞赛中,有40多名同学获奖,并有10多位同学文章在省以上刊物上发表。
3、用评价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发展性评价是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根据新课程方案“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多种方式,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评价。(1)改革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根据新课程结构特点和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等,灵活选择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考试命题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努力做到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作为校本评价的重要方式。成长记录档案根据新课程目标和育人目标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表现通过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以及在课堂回答问题的频率、思维品质、在小组中的合作意识、探究行为、学习的兴趣、主动性、积极性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价。在对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记录,为过程评价提供依据。
四、强化德育工作,共建和谐校园
1.用过硬的德育队伍来推动和创新德育工作
在教育观念转变中,最难转变的是教师是否具有“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服务意识。如果缺乏了这一大前提,任何的教育教学的活动就缺乏了真谛,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因此建立好一支优秀的高素质队伍,必须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发展,在科研中成才。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领导小组,扎实抓好德育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体会是:一是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必须成为德育的核心力量,每个人都能在学校德育工作、联系社会家庭、处理德育疑难问题方面成为行家里手,独挡一面。二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挑选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实行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布置工作,研讨方法,提高工作实效。积极开展德育研究,落实德育措施。对班主任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内
容包括德育资料记录与研究、班级建设与学生管理等多项内容。政教处不定期抽查各班的纪律、卫生和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及时处理不良现象。三是建立全员育人工程。要求每个教师有“不管是你班的还是我班的,都是我们的学生”、“不管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一样有责任教育”的齐抓共管意识,要有“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一样都是祖国的下一代”公平教育观念和行动。要求教辅人员结合岗位特点,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2.用丰富的德育活动来教育感化学生
依据学生成长和德育教育的规律,我们紧扣文明礼仪教育主线展开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常抓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安全教育。积极开展特色教育,通过德育校本教材学习、思品素质报告、“晨宣誓、午静思、暮三省“、”十爱教育“系统工程等系列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常规管理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我们将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安全劳动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基地教育活动等作为主要内容,并加以分解细化。通过分解细化,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认识到位,措施扎实,德育实效明显。近几年来,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合格率、师生遵纪守法率均为100%。
3.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学校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改理念,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每天都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原有单一的集体活动形式为年级、班级、项目、场地等多种形式并举,进一步丰富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在活动中体现合作互助精神,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
貌。
4.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锻炼学生的才能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首先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使校园处处见德育。我们在教室、宿舍、走廊都进行了文化布置,做到无论是谁、无论何时,只要走进坍中校园,就能立刻切身感受到文化的熏陶。的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我们每年都要开展法制教育报告会、安全日、演讲比赛、科普宣传、体育节、校园文艺会演等活动,锻炼了学生才干,陶冶了学生情操,丰富了学生生活,开展“文明礼仪标兵”、“十爱”月度人物、“十爱”学期明星评比活动,来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五、加强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1)加强综合治理和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设平安校园,进一步抓好综合治理和安全工作。明确责任,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校长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
(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建立健全确保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重点防范危及师生安全的食物中毒、传染病、交通、溺水、用电、楼道等安全事故。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演练,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使学校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乐园。
(3)加强对师生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加强对重要部位的安全检查和对学校治安的安全防范,认真做好饮食卫生管理和防疫工作,加
强消防安全,校园安全、根除事故隐患,维护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强化学生的交通法规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4)严格门卫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禁止闲杂人员和外来车辆进入校园,实行门卫和值周值班人员工作岗位责任制和责任事故追究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深知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全体教职工将以创建为契机,认真听取验收评估专家组的建议,认真总结反思,加倍努力工作,在研究中实践创新,在反思中开拓提高,扎扎扎实实地打造教师队伍,进一步用智慧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和谐的校园文化,进一步用质量提升学校形象,创出农村初中鲜明的办学特色,使学校真正成为和谐、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现代化初中。
第三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专题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答辩材料
追求有色语文课程 涵养生命诗意成长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地建设背景
1.语文现状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育教学虽然出现了新的起色和亮色,但是,因为应试教学目前仍有较大的市场,一些老师仍以固有的思维习惯、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热情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开发,语文学习处于比较浮躁和功利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急需建设一个能传递正能量的语文课程,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为学生精神发展奠基。
2.发展机遇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信息化和开放化更加凸显,语文课程改革到了关键期和转型期,亟待创建一种适应这种变化的课程模式。恰逢常州市正在大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我校申报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二、项目建设基础
1.学校独特的地域环境
学校地处常州名巷——青果巷,巷内有各个朝代的民居建筑、有一百多位名人曾居住于此(李伯元、吴祖光、赵元任、周有光、盛宣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史良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校开展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学校悠久的文化积淀
学校九十多年办学历史,文化精髓一脉相承,青果满园竞秀。目前,正处于着力推进三年主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致力于“彰显‘青果’特色,追求本真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成功、幸福的成长环境,引领学生规划人生、发展自我、提升生命质量。在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语文课程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3.实力雄厚的语文师资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答辩材料
我校语文组是学校示范教研组,曾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常州市优秀教研组、常州市青年文明号,在常州语文界有较大影响力。由语文组主办的“青果文学社”曾获常州市优秀文学社团。组内现有教师10人,其中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人,市语文骨干教师2人,市语文教学能手、新秀3人。语文学科教学教育硕士4人,曾主持或参与8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研究。
三、项目建设核心追求
综合以上考虑,我们确立了建设的语文课程基地的核心元素,即充分利用校园“有色”的语文课程基地。具体来说,有如下几层涵义:
有生命底色——语文课程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是生命流淌的印记,涵养学生生命,是具有生命底色的课程。
有个性亮色——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意在提升师生语文素养,发展师生能力特长,让学生和教师在语文课堂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彰显独特个性。
有校本特色——青果巷百年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学校地处青果巷内,本身就是古巷文化的一部分。九十年办学历史,培养了无数精英,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风格,基于青果巷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语文课程,将充分彰显这一特色,使学校发展再展辉煌。
有自然本色——语文即生活,拒绝浮躁,追求宁静自然。课堂教学应具有自然本色,即“行”如流水,“魂”然天成。构建朴实、本真、自然、和谐、美好课堂教学,方能真正体现语文滋味,累积语文正能量。
四、项目建设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语文学习室
录播教室、E学习教室、数字化教学研究中心等。
(二)语文环境建设
青果名人题字碑、文学社专栏墙,文学长廊,书法展厅、读书角、语文课程基地网站等。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学习。
(三)语文课程体系建设 1.构建了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着眼学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答辩材料
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拟定并完善本校三年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性语文达成目标,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2.完善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依据教育部对语文教学的指导建议,结合现有国家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的地域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精髓,开发适宜的语文校本课程,完善现有语文课程的内容体系。
(四)推进了语文实践活动建设
1.青果古巷寻访活动
学校地处青果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学校将充分开发并利用这一资源,着力推进语文教学重点项目,即“畅游古巷,徜徉语文”语文实践活动。该活动将按照主题,开展系列项目,如:古巷语文寻访项目、名巷名人演讲项目、名人传记写作项目、古巷民俗研究性学习等等。
2.文化名人寻访活动
学校青果文学社是常州市优秀文学社团,在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的同时,将完善制度,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成为具有古巷元素的市级示范文学社团。
3.青果社团活动
4.举办校内语文教学互动论坛
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内语文教学主题观摩答辩活动,一次不同学科的主题互动论坛活动,并汇集思想,总结经验。
5.构建区域语文教学合作模式
在成功举办2012初中语文区域合作论坛的基础上,更新思想,创新模式,继续举办区域合作论坛系列活动,并逐步扩大范围,扩大影响。
6.策划高校研学联合发展机制
通过牵手上海师大、南师大、江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名师,策划“研学”一体的发展机制,开展高校参与下的“研学”联动发展项目。
(五)构建了语文数字平台
1.建设语文数字化教学平台
第四篇:景阳新集镇特色民居建设汇报材料
景阳新集镇特色民居建设汇报材料
一、现状
景阳新集镇总体规划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2万人,现已建成区域1.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特色民居户377户,详规区域内还需建特色民户300户,今年正在建设的有120户,原已建成的户户平投资约2.5万元。
二、具体做法:
(一)高度重视、强化督导,确保民居建设进度。
成立领导小组,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镇直单位为成员,组建常设工作专班,精心谋划、抓好落实。
(二)搞好三个统一,提升民居建设水平。
实行统一设计风格:即采用湖北省林勘院设计的特色民居图纸进行施工;统一标准:必须建成灰墙、青瓦、坡屋顶、飞檐、翘角、花格窗等民居特色,坡屋顶、花格窗、马头墙、垛子、花瓶柱、包柱、外墙漆(正立面或临街面)、雨檐板等八大指标必须严格按标准完成;统一规划:所有同区域、同街的居民户必须同类型、同标准,并严格控制层高。
(三)建好样板户,树立典型,大力推广。
以何以权等几户样板户为标准,积极推广特色民居建设。
(四)采用综合控管的办法,积极推进特色民居建设。
供水、供电、国土、规划及建设等部门通力协作、综合控管,积极推进特色民居建设。
(五)多措并举、认真谋划,强力推进特色民居建设。
1.解决居民建特色民居的思想认识问题,组织一部分人到湖南凤凰古镇考
察、参观学习,提高认识。
2.提高建设水平。
以培训专业施工队与自主找能工巧匠建设相结合,确保建筑质量,提高建设水平。
3.实行专业施工项目承包制:即包材料、包建设。
4.建立安全防护体系,确保不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实行岗前培训、建立防护网、安全保险绳、购买意外人身伤害保险等制度,确保民居建设有序推进。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今年计划完成特色民居建设户120户。
(二)统一规划、严格标准(户平控制在2万元以内)。
(三)精心组织、通力合作高质量完成特色民居建设任务。
第五篇: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正式稿)
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
“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上午好!
我校申报的《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被列入江苏省薄弱初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在泰州市文明办、团市委、文联、泰州报业集团和泰州学院等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结对支援学校的倾力帮扶之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规划、论证、设计和建设,课程基地初具规模,各项前期活动顺利开展,课程基地的作用日趋显现。现在将我校课程建设的背景、内涵以及基础建设等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校长汇报如下:
一、课程情况简介
㈠《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确立的背景
我校地处泰州主城区的城郊结合部,由于诸多的原因,生源流失严重,学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需要找到合适的载体。我们抓住省提升薄弱学校建设工程契机,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建设《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目的在于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泰州古称海陵,处于长江尾闾、淮河下游、大海之滨。长江上游泥沙的下泄、淤涨,淮水汛期漫溢带来的浮土、有机质的沉淀、冲积,大海的潮汐相拥、推托,使泰州大地逐渐增高,浮出于三水之间。
几千年来,自然的赋予和泰州人民为创造良好水环境而作出的奋斗,形成了泰州独特的水文化。
课程基地建设探究内容涵盖了以下四个方面: 1.河荡文化
水利文化:泰州“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双水绕城,水城一体”,街河并行,城市特色文化明显。
城河文化:泰州城外的护城河,是抗击金兵的产物。新世纪以来,城河两岸重建望海楼、文会堂、清风阁、桃园等,修建了古城墙,新辟了三水湾,使城河成为国家4A级景区,被誉为全国城河治理的经典样板。
湿地文化:麋鹿、红粟、淮盐,都产生于江、淮、海这个特定的环境,垛田则是因地制宜的创造。如今,溱湖湿地、垛田菜花、水上森林等都是精彩的水乡风光。
遗址文化:泰州发现单塘河新石器遗址、天目山商周时期的古城遗址,为良渚文化去向的研究找到实物佐证;南荡临时性居住遗址,揭示了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迁徙的轨迹;最近又发现蒋庄大型良渚中晚期遗址„„
泰州的桥,几乎每桥必有一典,桥文化因水而得。2.盐税文化
淮盐文化:黄海西岸的泰州,拥有广阔海滩生长的大量芦苇柴草可供煮盐,所以是临海煮盐的最佳地点。
漕运文化:西汉初年,吴王刘濞开挖了运盐河,明永乐二年开挖了泰州通往东台连接淮南盐场的泰东河。
盐税文化:从唐朝开始泰州是全国十大盐税征集地之一。明朝洪武年间,泰州两淮都转盐运司是全国六个运司中最大的一个。
盐商文化:泰州的盐商大多是晋商、陕商和徽商,他们的活动在泰州
的戏曲文化、庭院文化、饮食文化、起居文化等中都有呈现。
3.教育文化
泰州的文化在观念上体现了 “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类型呈现出平民倾向。宋代教育家胡瑗坚持“安民之道”,成为一代宗师;范仲淹在这里率民筑堤,形成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明代思想家王艮在这里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是泰州学派的核心;清代思想家魏源在这里著作《海国图志》百卷,促进了整个东方的思想解放„„
4.红色文化
泰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沈毅发动“五一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姜堰大地上最先建立起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泰州为新四军东进的桥头阵地,黄桥决战威震华中;国内战争初期苏中战役首战告捷;人民海军建军于泰州白马„„
目前,研究泰州水文化的机构多,成果也多,但是适合青少年参与探索,体验感悟,学习传承的文化活动、文化产品不多,我们希望通过《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建设,弘扬泰州特色文化,借助基地建设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老师充分参与进来,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助于对地方历史文化学习和传承。
㈡《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的效能
1.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在工作坊的学习、生活、活动,让他们感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
多,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亲身体验感悟到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有趣的、生动活泼的,学习,获取的知识更有趣、牢靠。
2.真正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
现在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就是获取分数,考上好学校,大部分是在被动学习,要我学。通过泰州历史文化课程基地的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天赋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3.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工作坊成员的宣传、实地考察、走访以及老师的讲座,开展的各项比赛、征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述、沟通、组织协调等综合实践能力。
4.正向储蓄学生爱家爱国情愫。
学习传承泰州历史文化,是落实泰州市委提出的建设“三个名城”即:医药名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建设的需要。尤其,我们医药高新区的教育,更要发挥地域优势,为“三个名城”建设作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5.推动转变教师教的模式。
变满堂灌为探究性学习,变一言堂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生态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地理泰州·三水文化》基地建设为契机,让教师和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四个工作坊的活动中去。如:发动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收集、研读泰州的历史、地理、文化等资料,撰写随笔、随感。带领学生游览泰州
的历史文化遗迹,参观现代科技展览,感受湿地文化,走访淮剧团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并形成文字,相互交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优良品质。促教师专业成长,建设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促学生全面发展,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让全校沐浴在我要科研、我要学习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
二、基地建设情况
㈠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宣传项目建设的意义
为了让全校每位师生都能充分认识课程基地建设的意义,积极投入到课程基地的建设与使用中去,我校组织了全体师生学习宣传《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启动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的通知》,宣讲《地理泰州·三水文化》省级申报时的演讲PPT,通过校报和校园网平台使全体师生知晓项目建设的内容和方式。发动全体教师研读泰州的地理、文化等相关资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游览泰州的历史文化遗迹,丰富课余生活。
成立了以医药高新区科教局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
2、专家指导,细化建设方案
《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省级立项后,局长带领学校领导联系上海研究单位,察看学校硬件设施,进行基地建设规划设计,拿出初步设计方案。经过精心准备,去年初组织召开了基地建设专家研讨会。专家们就“基地建设”展览馆的设计方案和校本教材的编写建言献策。2013年12月12日,省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检查视导专家组对我校课程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我校课程基地的特点是:一校建一馆,一室悟一城,一书知三水。我们又请南京的设计单位根据专家的建议再一次对一期设计方案进行定位修改形成最终的方案,目前该方案已经付诸实施正在施工之中。
3、筹措资金,加快硬件建设
根据设计方案,需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省拨30万元和医药高新区60万元已经到账,科教局和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目前投入已超过200万元。
4、加强管理,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
我们十分重视基地活动的软件资料管理,组织机构、工作坊核心成员网络、工作制度上墙,每次的专题会议有记录,活动及时报道;我们各工作坊授课有教案、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照片、有总结,并及时归档。
为了规范软件资料,我们统一印发了课程基地专用信签纸,所有的活动轨迹一律记载或打印在专用信签纸上。
㈡基地建设的内容
课程基地建设建筑主体位于我校综合楼三楼。这是建筑主体平面图,体验馆总面积达到880平方米。
1、泰州三水文化体验馆(结合PPT)
◆泰州三水文化体验馆分为六个展区为: “三水人文馆”、“会船馆”、“盐务馆”、“戏曲馆”、“名人馆”、“试院馆”,衔接6馆的参观主线铺装仿古火烧板,并且在主线两侧安排了民间艺人的街边操作台,再现了整个泰州历史三水的文化变迁。四个工作坊是:水文化探究工作坊、日用即道探究坊、戏剧演艺坊、泰州历史名人探寻坊。
◆这是我们体验馆的平面施工效果图、区域分布图。
◆本款设计以泰州历史为基调,馆内的整体设计偏向于传统中国风。入口处采用了木质镂空双开门屏风,一方面起到了遮罩和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增加了进口处的中国风元素。主引导线路的地面采用的是复古火烧板铺装,用简化版的泰州著名古桥“演化桥”做嫁接直接进入本馆主会场。
◆屏风前的地面也通过地雕的文字展示,点名本馆主题。
◆呼应入口处地雕,桥下也通过凤凰的图腾来凸显泰州凤城的概念。◆过完桥面,整体馆内墙面都采用青砖墙纸方案,让整体中国风的氛围更加浓厚,而每个主题馆外围的大幅画面都展现着每段关于主题馆的历史、人文。
◆这是馆铭表现处。
◆这是主参观线路的平视图。泰州古街道的感觉非常明显,两侧的老艺人摊位有很强的实用性,一方面学校将吸引民间老艺人来学校进行传承展示,而熟悉的街道和熟悉的货郎担的形式,让这种交流和传承更加有趣和生动。
◆这里采用了泰州老门槛的过渡设计,门槛外为历史展示(三水、盐
务、戏台),门槛内为人文荟萃(试院、名人),使得整个馆在参观线路中又巧妙的做了个分类。
◆对于承重柱的处理,我们也将泰州的各大著名景点融入柱上,使得承重柱也能体现出泰州的人文特点。
◆这是通往试院出口的最后一个展示面。这些都是三水体验馆的外围设计表现
◆这是会船馆内部,会船馆内部分成两个区域,该区域以历史展示为主,通过老照片和老文物的形式,展现了会船这段泰州当地有趣的历史风貌。
◆这是 主要以体验教育为主。舞台的设置可容纳10-20人的戏曲演出,看台的人数可达几百人。当排演的戏曲成型时,可完成家长及社区人员的汇报演出等接待任务。戏台的两侧分别是古戏服及传统乐器。使得戏曲馆基本可形成一个成熟小剧场。
◆这里同样重视文化的展示,展现了各个时代泰州的戏曲文化发展。◆这是各个角度的细节图。
◆这是名人馆的鸟瞰图,也分展示区和互动区。展示区分为物品展示和历史人物展示。体验区有两个触摸屏,犹如一所泰州当地名人历史博物馆,触摸屏的主机内录入了泰州有史以来的名人资料,虽然名人馆的物品和人物平面展示有限,但是加入的触摸屏电脑,使得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名人馆。
◆这里是著名历史人物展示 ◆这里是承重柱文化装饰 ◆这里是物品展示 ◆这里是触摸屏数据库
◆这是试院鸟瞰图,试院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公开课课堂,另一部分为书法工作室
◆这里是公开课课堂 ◆这里是书法工作室 ◆这里是休息室
◆我们还对体验馆南、北的两个阳台进行了景观设计
2、开发泰州历史文化课程校本教材
每个项目组都已经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感知社会,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探寻事物真相,学会收集资料,学会归纳整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质量和效率。
在专家指导下,编写两套具有泰州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地理泰州•三水人文》(上、下册),上册以史为线,介绍泰州的由来及泰州的地标;下册介绍泰州独特的民俗风情。
目前初稿已经形成,待定稿后付印。
3、工作坊活动情况
场馆尽管还在建设阶段,但是我们的活动并没有等,成立的四个工作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①“日用即道工作坊”组织全体语文组教师,立足七、八、九年级的学生,以七、八年级学生为主体,以对王艮思想感兴趣的同学为核心,请泰州学派研究领衔人蔡桂如教授指导,组织教师、学生对王艮这位泰州学派的创始人进行探究。在语文教师中开展活动,从各个侧面去思索,共收 到教师的各类文章 21 篇,学生收集、撰写的各类文章58篇。
在学生中开展了王艮的《乐学歌》硬笔书法竞赛,组织学生参观在建的基地,开展了“我为展馆添风采”的征文活动,发挥聪明才智,勾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展馆。组织学生参观了胡媛的安定书院。
今后,日用即道工作坊将继续在师生中对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进行普及性教育,引导教师对王艮的“简易快乐”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探究胡媛与泰州学派的关系。
② “历史文化探寻坊”组织部分历史老师,立足于七、八年级的学生,组成了五个探寻课题组(泰州历史文化、泰州历史名胜、泰州历史文化名人、泰州饮食文化、泰州红色文化),学生采用上网搜索、走进图书馆、走访,实地考察方式,收集、整理了相关材料。
我们通过组织宣传、走访、讲座,带领学生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纪念馆、望海楼、范仲淹纪念馆、黄桥决战纪念馆、高二适故居等地方,使学生对“泰州历史文化”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我们在课题组内开展了“我所了解的泰州历史文化”比赛活动。课题组老师认真填写了各次活动记录,并做好了课题活动的阶段性反思。通过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下一阶段,历史文化探寻坊将以课程基地为平台,带领学生参观基地名人馆,让所有学生了解、学习、宣传我们泰州的历史文化,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说泰州、讲故事、参观探访历史名胜、名人故居、走进红色文化区、品泰州美食、准备食材制作美食等),加深学生的认知,做到“知行合一”,让参观者和体验者都有收获。
③“水文化探究工作坊”组织部分化学、地理老师,立足于七、八年级的学生,组成了七个探寻小组,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带领学生参观、实地考察了望海楼、三水湾、溱湖湿地、桃园、主城区的桥、泰州古文化遗址等,充分利用泰州本土的教育资源,使师生对“泰州水文化”有了较为明确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让工作坊成员向同学介绍泰州的水文化,达到教育学生热爱泰州,热爱祖国的目的。
下一阶段,水文化探究工作坊将继续搜集和整理相关图片、图表和数
据,为充实校本课程和展示馆内容做准备工作;以工作坊为平台,让所有学生了解、学习、宣传我们泰州的三水文化,让学生在阅读校本教材以及参观展示馆的过程中了解家乡水文化的历史源头和现代发展,让学生在基地的会船体验馆里亲身体验动态投影设计的龙舟竞渡的激情,培养奋发争先的泰州精神,在不断进取中保持争先的状态,延续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既提高了组织课外活动的安全性,也让学生远离了无趣的课堂。
④“戏剧演艺工作坊”组织社团学生从京剧、淮剧的起源以及在泰州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探究。现阶段,我们主要对淮剧做了深入的了解。作为泰州地区的本土剧种——淮剧,如果能够走进泰州地区的中小学校,必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在学生对淮剧的起源、代表人物和代表剧目等方面了解的基础上,邀请了淮剧团的老师走进课堂教唱淮剧经典唱段、表演淮剧、指导化妆等,学生在边听边学边做中对淮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下一阶段我们戏剧演艺工作坊将重点开展两项活动:
一是走进京剧——邀请泰州京剧老师为学生进行戏剧指导,组建明珠实验学校“明珠京剧团”,响应教育部关于“京剧进课堂”的指示精神,将京剧这一国粹纳入学校初一年级音乐课程。课程基地中的戏曲馆设置了戏曲舞台,展示了泰州戏曲历史,再现了泰州戏曲文化的繁荣景象。我们将充分发挥戏曲馆的功能,让学生们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探索感悟,在表演中承继泰州千年的戏曲文化。在这里,每一个人可以静听戏曲大师的高雅之作,可以自己动手画出生旦净末丑的形象,可以登台献艺,传承悠久的戏曲文化。
一是走近号子——号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流传于祖国各地,尤其泰州兴化的茅山号子曾唱进中南海,入选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我们将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书本、走访兴化号子演唱者等方式对兴化号子的起源、代表号子等方面进行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形成书面和影像资料。
三、下一阶段我们的要做的工作
基地建成后我们准备在如何用好、管理好基地上下功夫,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完善课程基地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1.建立一套完整的展馆管理和使用制度
制定省课程基地管理章程,促进课程基地规范有序运行。成立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课程基地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办公场所设在基地,每学期制定展馆开展活动的计划,排出时间表,扎扎实实开展学生体验活动,办出特色,以期达到传承泰州的历史文化,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带动我校总体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放大基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的效应。
我们不仅要建成一个先进的基地,还要建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基地,要能影响一大批学校和学科反思教育教学,带动和引领更大范围教师加强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把基地办成一个对外开放宣传学校的窗口,吸引其他学校的老师同学到基地参观学习体验,促进学校教育向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3.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基地建成后,我们准备将劳技、音乐、地理、历史教研组等骨干教师工作室办公室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在基地开展,在全校进行课程基地的功能及使用理论学习,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外出参观交流,开展研讨活动,并认真学习和研究校本教材,继续开发课程资源,不断推动学科建设,增强课程基地服务于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综合实践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把课程基地建设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建成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实践基地。通过名师(骨干教师)工作室,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就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