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基地建设总结2014.4

时间:2019-05-15 11:0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基地建设总结2014.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基地建设总结2014.4》。

第一篇: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基地建设总结2014.4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推动发展

——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2014年4月)

2012年9月,我校申报的“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被列入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培育项目。学校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及时对课程基地实施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并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了课程基地项目的建设,发挥了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逐步形成了以课程基地引领的学校发展特色。

一、贯彻指导思想,落实工作目标

坚持以“三个面向”、科学发展观及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了《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精神,以“青少年信息课程基地”为载体,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了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的建设、实践和研究机制,构建了以“五大中心”和“三类课程”为支撑的基地框架,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了信息技术科教研水平的提升,着力培养了学科特色,努力打造了学科品牌,从而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提升了办学品位。

二、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建设方案

组建了“青少年信息课程基地”建设领导机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徐天国为组长、副校长及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由南大等高校教授和盐城市教研员等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了以学校装备中心和信息教研组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小组,形成了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了课程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在领导小组与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修订了“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建设方案,并邀请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就建设方案进行了论证。最终确定了以信息技术学习中心、信息技能实践中心、NOI信息思维培训中心、基于录播系统的电子阅览中心、信息技术展示中心的建设为重点,通过基地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探索学习的欲望,把信息技术课当成是表现自己聪明才智的舞 1

台,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个体内在的潜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中能有兴趣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多样化地发展。

三、确保资金投入,加快硬件建设

在明确了建设方案后,学校多方落实建设经费,在2013年学校经费预算中列出专项,保证了课程基础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

根据建设方案,现已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也基本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工作。学校利用市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已投入160万元完成了三间配有高清图像跟踪摄像功能的录播系统的建设工程,本学期结束之前计划投入150万元对2003年采购的学生机房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更新,新增电子白板和投影设备,同时对网络中心的存储、服务器和核心交换机进行升级,以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在今后的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大对课程基地建设的投入,把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基地建设的根本方向,努力形成课程体系的特色框架、教学方法的有效路径、课堂教学的全新环境、学生发展的综合平台。暑假开始进入到第三阶段工作,着手投入100万元,实施“信息思维能力培养中心”的建设以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中心”的筹建工作。

年底开展第四阶段工程预算与规划工作,主要包括教师计算机更新、教室多媒体更新、信息技术基础学习中心、信息技能应用实践中心(网络技术实验室、智能系统创新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数据库应用技术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的建设,约需资金200万元。

四、建设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建设了“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专题互动网络平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自主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网络讨论,交流和协作的环境,不仅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达到提高信息技术教师教研水平的目标,使“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成为盐城市乃至江苏省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中心和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

五、实施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学校加强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坚持“大众化”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教学与“个性化”特色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使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成为实践性、体验性、自主性教学的“新课堂”,充分利用“多方位平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的作用,信息技术教研组正在开发编写“两能一专一特色”系列校本课程,预计今年暑假完成编写任务。课程体系内容如下:

1.基础应用类课程(“搜索技能”、“信息发布”、“博客应用”、“ Office系列软件应用”等)——培养学生“两能”,即“信息获取、集成、交流、发布于一体”及“信息办公数据管理”的能力,掌握信息技术基本应用能力。

2.知识拓展类课程(“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使得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技专长”。

3.兴趣特色类课程(“程序设计语言”、“基本数据结构”、“高级数据结构”、“数学与程序设计”、“基本算法导论”、“高级算法导论”等)——激发和保护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的兴趣,发挥其个性特长,以特色铸就学生的辉煌。

六.打造新型课堂,提升学生素养

以上已建德实验课程已全部展开教学,我们初步构建的基地课程的教学体系,力求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给学生虚席的一种可选择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求,在原有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创新的意识。而信息技术课程基地正是利用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固有的实践性、体验性等特点,创新课程项目,开设校本课程,构建集实践性、体验性和自主性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新型课堂”,这样传统课堂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迎刃而解。打造“新型课堂”实际上就是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学手段的新型、教学资源的新型、教学场地的新型。让学生在这种“新型课程”活动中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充分体验学习知识的快乐,努力激发学生对知识获取途径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自我成长的合理定位,并设计出自我发展的合理需求,确保学生在知识中成长、在探索中成长、在体验中成长、在快乐中成长,有效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

七、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为保证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各个课程项目的正常实施,学校

加大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开设讲座、组织考察、自我研修、学历提升,多渠道、多层面提高广大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一是请高教专家来校为师生做讲座辅导。我们先后邀请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立新教授、东南大学沈军教授、盐城教科院教研员曹恒来等专家来我校为老师和学生开设讲座、举行座谈及召开研讨会。李立新教授为信息教师“如何培养信息科技尖端人才”所作的指导,为学生所作的“高级算法编程学法点金”讲座使得我校师生颇为受益。

二是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学校由施晓峰、陈鹏领衔的“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建在课程基地,承担相应的课题研究以及教学培养任务。工作室引领教师团队开展扎实研究,使得教师团队加深对课程基地的认识,增强良好的课程开发意识与开发能力,进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从而将项目建设向纵深推进。

三是制定鼓励政策,推动教师学历提升。学校制定了“教师学历提升奖励条例”,鼓励年轻教师报考研究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学历层次。近两年有四位信息组教师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在读研究生课程。

四是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学校多次组织基地建设项目组成员外出考察学习,和兄弟学校开展相关课程基地建设的经验交流,认真听取他们在基地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取长补短。

八、建设中的不足与今后的举措

(一)不足之处:

课程基地作为基础教育原创性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学习,及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在课程基地的理念认知、方式创新等方面仍有不足。

2.建设项目实施不能按计划进度完全到位。

3.教学环境、教学研究、课程开发还没有形成很强的合力。

4.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发挥不够。

(二)改进措施:

在今后一阶段内,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解决好以上已发现的问题,保证课程基地建设的质量,更好地服务学生和发展学生,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特色发展。

1.注重项目建设的整体设计,要把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项目建设的根本方向,多与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

2.积极主动争取市财政和市教育局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到位,按时序进度,科学实施并合理使用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3.建立健全地区、项目之间的合作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组织研讨,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加强地区与项目间的合作,借鉴先进地区优秀项目学校的经验方法,提升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教学设施设备、课程资源和师资等要素有机整合,体现项目的整体效益。

4.要继续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真正实现校际间交流借鉴,起到辐射带动薄弱学校的作用,利用优势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互补,放大学科优势,形成学校特色,促使课程基地建设水平跃上新台阶。

课程基地,这是一个新生事物。总结近一年来我校课程基地的建设情况,我们不断提高认识,强化了能力,促进了我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学校的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特色创建等方面发挥了作用。我们将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建设方案,继续筹措资金,不断加快课程基地的硬件建设,继续强化实践研究,不断提升课程基地的使用效益,使“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成为实践性、体验性、自主性教学的“新课堂”。

第二篇: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有关材料摆放顺序要求

一、3年材料合订本材料摆放顺序:

1.封面。

2.目录。

3.上级文件:如国家、省、市、县关于基地建设与开展实践活动的要求、标准、细则等。

4.组织网络、规章制度等。

5.基地建设基本情况登记表。

6.2013年的全年活动资料。

7.2012年的全年活动资料。

8.2011年的全年活动资料。

说明:

一、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每年的材料准备要求:

1.全年活动计划、方案(其中包含领导小组、活动计划表)。

2.活动过程性资料,即每次实践活动讲话稿、图片等材料。

3.全年活动总结材料(其中含活动情况登记表)。

二、友情提醒:

1.三年的活动材料不能完全相同。

2.上报材料(三年合订本)一式两份,一份报局勤俭办,一份自存。(10月15日前上报)

3.自建、联建基地(每单位只要自建或联建一个基地)都要挂牌,且规章制度、组织网络图等都要上墙。

4.凡做资料的学校都要准备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的材料。

2013-9-29

第三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专题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答辩材料

追求有色语文课程 涵养生命诗意成长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地建设背景

1.语文现状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育教学虽然出现了新的起色和亮色,但是,因为应试教学目前仍有较大的市场,一些老师仍以固有的思维习惯、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热情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开发,语文学习处于比较浮躁和功利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急需建设一个能传递正能量的语文课程,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为学生精神发展奠基。

2.发展机遇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信息化和开放化更加凸显,语文课程改革到了关键期和转型期,亟待创建一种适应这种变化的课程模式。恰逢常州市正在大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我校申报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二、项目建设基础

1.学校独特的地域环境

学校地处常州名巷——青果巷,巷内有各个朝代的民居建筑、有一百多位名人曾居住于此(李伯元、吴祖光、赵元任、周有光、盛宣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史良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校开展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学校悠久的文化积淀

学校九十多年办学历史,文化精髓一脉相承,青果满园竞秀。目前,正处于着力推进三年主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致力于“彰显‘青果’特色,追求本真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成功、幸福的成长环境,引领学生规划人生、发展自我、提升生命质量。在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语文课程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3.实力雄厚的语文师资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答辩材料

我校语文组是学校示范教研组,曾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常州市优秀教研组、常州市青年文明号,在常州语文界有较大影响力。由语文组主办的“青果文学社”曾获常州市优秀文学社团。组内现有教师10人,其中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人,市语文骨干教师2人,市语文教学能手、新秀3人。语文学科教学教育硕士4人,曾主持或参与8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研究。

三、项目建设核心追求

综合以上考虑,我们确立了建设的语文课程基地的核心元素,即充分利用校园“有色”的语文课程基地。具体来说,有如下几层涵义:

有生命底色——语文课程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是生命流淌的印记,涵养学生生命,是具有生命底色的课程。

有个性亮色——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意在提升师生语文素养,发展师生能力特长,让学生和教师在语文课堂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彰显独特个性。

有校本特色——青果巷百年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学校地处青果巷内,本身就是古巷文化的一部分。九十年办学历史,培养了无数精英,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风格,基于青果巷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语文课程,将充分彰显这一特色,使学校发展再展辉煌。

有自然本色——语文即生活,拒绝浮躁,追求宁静自然。课堂教学应具有自然本色,即“行”如流水,“魂”然天成。构建朴实、本真、自然、和谐、美好课堂教学,方能真正体现语文滋味,累积语文正能量。

四、项目建设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语文学习室

录播教室、E学习教室、数字化教学研究中心等。

(二)语文环境建设

青果名人题字碑、文学社专栏墙,文学长廊,书法展厅、读书角、语文课程基地网站等。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学习。

(三)语文课程体系建设 1.构建了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着眼学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答辩材料

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拟定并完善本校三年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性语文达成目标,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2.完善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依据教育部对语文教学的指导建议,结合现有国家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的地域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精髓,开发适宜的语文校本课程,完善现有语文课程的内容体系。

(四)推进了语文实践活动建设

1.青果古巷寻访活动

学校地处青果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学校将充分开发并利用这一资源,着力推进语文教学重点项目,即“畅游古巷,徜徉语文”语文实践活动。该活动将按照主题,开展系列项目,如:古巷语文寻访项目、名巷名人演讲项目、名人传记写作项目、古巷民俗研究性学习等等。

2.文化名人寻访活动

学校青果文学社是常州市优秀文学社团,在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的同时,将完善制度,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成为具有古巷元素的市级示范文学社团。

3.青果社团活动

4.举办校内语文教学互动论坛

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内语文教学主题观摩答辩活动,一次不同学科的主题互动论坛活动,并汇集思想,总结经验。

5.构建区域语文教学合作模式

在成功举办2012初中语文区域合作论坛的基础上,更新思想,创新模式,继续举办区域合作论坛系列活动,并逐步扩大范围,扩大影响。

6.策划高校研学联合发展机制

通过牵手上海师大、南师大、江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名师,策划“研学”一体的发展机制,开展高校参与下的“研学”联动发展项目。

(五)构建了语文数字平台

1.建设语文数字化教学平台

第四篇: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建设情况总结

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建设情况总结

淮安市楚州中学

近年来,我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不断更新观念,扎实落实措施,努力使课程基地建设工作迈上新的台阶。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办学硬件投入

1945年10月25日,根据党中央指示,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在淮安成立,统一领导华中73个市县党政军工作。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正位于楚州中学南校区校园内,作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到解放战争爆发这一历史转折时期,我党、我军在华中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的一处重要革命旧址与实物见证,分局旧址已经成为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阵地。

为进一步发挥华中分局旧址的教育功能,2009年,我校向市、区政府申请专项资金600多万元、自筹资金20多万元,积极开展对华中分局旧址的修缮、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的布展以及周边环境布置工作,并于2010年建成包含4个展厅、8个陈列室等在内的占地约1600平方米的现代化展馆;2014年,在省教育厅帮助、支持下,我校进一步加大投入,斥资100万元,兴建了占地900多平米的多媒体报告厅,为进一步研究、推广、传播红色文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近年来,我校先后增设电教、安保、照明、宣传展板等多种配套设施设备,已经构建形成了以校内“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为主题,以校园雕塑、“一训三风”牌示、名人名言警示录、宣传橱窗等为补充的文化底蕴深厚、地方特色浓郁的和谐人文环境。

二、进一步强化红色资源建设

1.加强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机制,科学制定活动计划。同时,通过招聘引进、校内培训等渠道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一名播音主持专业教师为主、多名语文教师和学生代表为辅的讲解员队伍。

2.挖掘内涵,开发红色校本教材。组织校内外专家,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华中分局革命史实中的革命精神,并结合当下时代背景,赋 予其新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的校本教学研究,开发了《华中分局在淮安》《华中分局在淮安革命历程》《光辉的历程 永恒的纪念——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等系列红色校本教材。

3.实施联动,整合区域德育资源。旧址纪念馆开馆伊始,我校积极谋划与区域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多馆联动。2012年12月,经过多方协商同意,我校与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纪念馆等基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动”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拟定,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或特定教育主题,组织师生到各基地开展党、团组织活动;把基地有关的历史事件、英烈事迹编入党课、团课和学校的校本教材,贯穿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去。

4.借助网络,拓宽红色育人平台。自主设计、精心打造了包含“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网上纪念馆(http://www.xiexiebang.com/hzfj/)”子网站在内的“红色德育(http://www.xiexiebang.com/hsdy/)”网络育人平台。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网上纪念馆分为“分局简介”、“新闻动态”、“史海钩沉”、“展馆介绍”等七个版块,介绍了华中分局中楼的四个展厅、东楼陈列室和北楼生活区旧址,以及华中分局26位领导人伟人的生平事迹,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便捷的互动渠道。

三、进一步发挥基地教育功能

1.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我校进一步加大校内外红色宣传力度,积极造浓红色育人氛围。成立“校园之声”广播站和小记者站,改版升级校园网站,在《青春》校刊开辟“红旗飘飘”专栏,大力宣传华中分局发展历程和革命先辈英雄事迹,教育广大师生胸怀人民、热爱祖国。先后邀请并接待了许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参观学习,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邓小燕、刘延宁、陈小鲁等,老红军戴清,市委、市政协领导,区内外多家单位的同志,区教育局全体党员,淮安市、区多校校长,淮安市外国语学校学生和淮安区实验中学学生等等。

2.组织活动,提高育人实效。邀请粟裕大将秘书鞠开、区关工委余鸿鲁、老红军戴清等来校举办常胜将军粟裕报告会、党史报告会和淮海战役报告会;组织学生 2 参观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园;组织学生参观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和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及车桥战役纪念馆;组织开展“忆革命先烈 颂爱国情怀(12.9演讲比赛)”活动;组织开展以“从华中分局革命精神谈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组织开展“读红色书籍、看红色影片、唱红色歌曲”活动;组织开展华中分局革命精神主题班会和主题板报评比;组织革命传统知识竞答和红色征文比赛;在班级设置“党史学习角”等等。并组织学生观看《周恩来》、《鞠躬尽瘁的周恩来》等历史纪录片,组织学生开展“传承长征精神,践行总理风范”主题演讲比赛,举办“丰碑永存”周恩来生平知识竞赛,组织召开“缅怀总理,学习总理”主题班会,撰写“学周知周”心得体会文章等。

同时,创新活动载体,将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建设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合起来,定期、不定期组织学生进入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进入特殊教育学校献爱心、送温暖,发动师生为患重病而致贫的许某、曹某、陈某等多位校内外师生进行爱心捐赠,进入社区开展红色文化宣传,走上街道协助管理交通等等,以实实在在的公益行动践行先烈伟大精神。

3.开设课程,注重学科渗透。近年来,我校积极开设红色德育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如高一年级每学年开设校本课程《文明礼仪》和研究性学习课题《周恩来外交风云》;高二年级每学年开设校本课程《华中分局在淮安》等。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科教学中的红色文化理念渗透,如政治教师即利用课堂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让红色文化的精神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历史教师讲授华中分局革命史实,收集、宣讲红色革命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文化的种子埋入学生心田;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读红色诗词,开展红色征文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音乐教师教唱红色歌曲,举行红歌赛,让红色文化的声音响遍校园。

四、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建设初步取得成效

1.基地建设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在课程基地建设的带动之下,我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能建设,近年来,我校有一名教师获评特级教师、三名教师入选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库、两名教师获评教授级高级教师、12名教师获聘市学科带头人,30名教师获评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128人次获得区级以上荣誉表彰。

2.基地建设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课程基地建设助推了德育工作,近年来,我校有16人获评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3人获评市、区级优秀学生社团干部,并涌现出多名学生先进典型,如:勇救落水女子而不留姓名被评为淮安市精神文明新人新事、江苏好青年百人榜的高三学生周夕雷;不留姓名救助车祸男子的楚中学生刁科文;将数十万元财物归还失主被评为“淮安区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学生杨桐和拾金不昧的学生孙泽、葛越、黄蓉等。

3.基地建设促进了学校办学绩效的提升。随着红色德育成效的彰显,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取得突出成绩,连续七年荣获市、区两级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获评“淮安市教育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奖”,并先后获得“江苏省红色德育课程基地”、“淮安市师德建设示范学校”、“淮安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先后多次被《淮安日报》、淮安电视台、江苏教育新闻网等媒体专题报道。

五、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建设推动学校创新发展

红色德育课程基地的建设,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我校立足办学传统和办学实际,充分挖掘独具魅力的校内和校外教育资源,在回望历史和放眼未来的思索中,将“牢记使命,毅然前行”确定为学校的校园精神,形成了楚州中学特有的办学特色——“红色文化”。即以校内“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和周边“周恩来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纪念馆”等特有教育资源为依托,以华中分局革命史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周恩来总理的“无限忠诚、团结统一、谦虚谨慎、无私奉献”精神为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红色教材、课堂渗透、师生活动为主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爱国爱民、自律自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

经过全体师生几年的拼搏奋斗,在各级领导、各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德育工作已然向科学化、精细化、系列化、网络化方向迈进,并初步构建了包含红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模块在内的系统德育课程体系。今后,我校将一如既往坚持立德树人不动摇,继续坚持发掘好、利用好红色资源,进一步发挥“红色”品牌效应,为加快迈向优质特色发展的快车道,办人民满意教育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总结

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总结

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加强爱国主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年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市委九届六次会议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经过几年的发展,我校借用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均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未成年人近20000人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规范基地运作,健全管理体制。

走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发展的保证。一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制定加强教育基地建设的法规制度和实施意见,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

(一)、制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实施意见。2015年我校出台了《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权利义务以及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意见还明确规定,成立以团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组织和协调这项工作。

(二)、加强教育基地的内部管理。一年来,我校在狠抓教育基地硬件建设的同时,丝毫不放松对基地的软件建设,狠抓三支队伍建设。一是领导班子队伍。校长对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不适应的班子进行调整,把开拓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干部充实到基地领导班子里去。二是讲解员队伍。通过聘请有关学生到基地学习,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三是抓好“四老”队伍建设,即老党员、老干部、老八路、老民兵队伍。这些人员是亲历者,见证人,其口传历史,详实感人,战斗经历惊心动魄,使人油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通过颁发革命传统教育证书,请他们担任学校校外辅导员等形式,发挥他们的优势和长处,通过现身说法,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强化教育参观的保证制度。为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抓好以青少年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是对我校中学生有组织参观实行免票规定。二是建立双项考评制度。为了深入推进教育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了双项考评制度,对基地与学校进行双项考评。基地考评学校的组织程度和遵守社会公德的程度,学校考评基地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规范水准,相互促进、相互监督,使依托基地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扎实、有效。

二、整合教育资源,突显爱国情怀。

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一年来,我校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不断拓展教育内容,整合教育资源,突出“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主题,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合理规划,挖衡阳掘教育资源。抗日战争时期,衡阳保卫战举世闻名;夏明翰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革命烈士。他们光辉灿烂的事迹,不仅是我市的历史资源,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和材料。我们抓住这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以“弘扬革命传统,彰显革命精神”为宗旨,狠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规划工作。在教育基地的改造和修缮过程中,请军博专家对重新进行了高品位的总体规划。

(二)、广泛发动,共建教育基地。一年来,我校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模式,广泛发展社会共建,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

(三)、精心策划,开展教育活动。结合基地自身工作特点,精心组织开展了多次主题鲜明、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活动,定期举行“党团活动日”、“成人仪式”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基地成为中小学缅怀先烈,树立理想和“探索人生意义”的活动基地及第二课堂。各类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宣传活动的开展,受到广大参与者的好评一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三、突出主旋律,寓教于乐重“无声”。

工作中,坚持作到了“三贴近,三突出”。

(一)、贴近历史,突出革命传统教育。一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借鉴吸收外地先进经验,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改陈扩建,丰富教育资源,使之更加贴近历史,突出革命传统教育。

(二)、贴近主题,突出爱国情感教育。一年来,我校充分利用基地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主题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每逢“五一”、“五.四”、“七.一”、“十.一”等节日,组织团员举行入团宣誓、重温入团誓词、主题班会等活动,结合相关纪念日举办“学雷锋”、“祭先烈”、“党在我心中”等活动,突出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感教育。

(三)贴近现实,突出理想信念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坚持贴近现实生活,突出未成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每年组织学生开办革命英烈讲座,作专题报告、国旗下讲话。

下载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基地建设总结2014.4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基地基地建设总结2014.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实践基地学习心得★

    青少年实践基地学习心得 青少年实践基地学习心得(一) 五年三班 邓淋天 指导教师 杨萍 今天,我非常高兴,因为是我盼望已久的日子到了——我们终于可以去官港青少年实践基地了。......

    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计划

    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计划沽河办中心小学 2011.9沽河办中心小学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计划 一、积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在教......

    基地总结

    灌南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总结 灌南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于2010年由原花园中学改建而成,地处乡村,自然条件优越,占地105亩,建筑面积9605平方米。总投资1503万元,是我县中小学综合......

    基地建设总结(5篇范例)

    深化工商合作 共建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单元 [摘要]:为全面提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实现原料保障,国家局提出了开展烟叶基地单元建设工作,并制定基地单元建设工作规范。在此背景......

    基地建设总结(合集5篇)

    大川寄宿制小学 2015年度勤工俭学既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我校以基地建设为中心的勤工俭学工作一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劳动中学生不但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技术,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培......

    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总结

    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总结 4.5.3(一)实验室的建设1.滨江学院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是学院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在学院(系、所)的领导下,根据教学、科研的要求制定......

    竹林基地建设

    联合苗族乡七项举措推进雪山方竹竹林基地建设 去冬今春以来,联合苗族乡高度重视竹林基地建设工作,结合实际,采取“七项”措施,强力推进2011年竹林基地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落......

    再就业基地建设

    打造专业化社区服务实验基地 开创社区建设新局面 XX街道XX社区成立于2002年8月,辖区面积0.85平方公里。下辖5个居民委,84个居民小组。常住居民2,382户,人口7,995人。党员47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