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IBM公司治理结构与启示—赴IBM考察报告
关于IBM公司治理结构与启示—赴IBM考察报告
一、ibm公司治理结构概况 ibm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被称为美国的“蓝色巨人”,20**年ibm员工31.6万人,税前收入115亿美元,公司市值达到了2030亿美元,销售收入884亿美元,销售收入在美国it行业排行第一。ibm公司也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之一,在创办80多年的历史中,ibm一直被视为美国 “历史上最成功的公司”。即使在美国经济景气不再的2001年,ibm首季营业额和利润仍然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9%和15%,继续保持领先势头。(一)ibm公司股权及治理结构 ibm是一个股权高度分散的上市公司。公司全部18亿股股份,除小部分为散户所有外,主要由各种基金机构所有,但最大股东所掌握的股份也不超过 0.3~0.4%。这样分散的股东结构决定了股东大会只能局限于选举董事会成员和董事长,审查公司业绩和经理人员薪酬,批准任命独立会计师等影响最终控制权的重大事项。董事会一旦成立,就全权负责公司经营事宜,股东不再干预董事会的工作。董事会不直接参与公司日常管理和决策,也不直接处理公司资产和任免公司部门以下管理人员。董事会主要是任免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战略指导和重大决策,并通过其下设委员会的审计、业绩评估、和薪酬奖励等活动实现对公司的监控。从而实现了股东——董事会——经理层这个三角关系中的权力制衡和利益协调。从ibm的历史看,这样的治理结构比较好地解决了公司有效监督和灵活经营的难题。(二)董事会组成及作用 ibm现任董事会共15名董事,其中12名是外部人员担任的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多数是管理专家,由非同业公司的经理人员和大学校长、教授等兼任。董事任期 1年,可连选连任。董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在董事会闭会间代行部分董事会职能)、“董事和公司法人治理委员会”(推荐董事人选,制定董事会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审计委员会”(审查公司财务审计报告,推荐会计师)及“薪酬和管理资源委员会”(审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推荐执行官人选)等4个委员会。其中后两个委员会是董事会最活跃的两个机构,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董事由原董事会成员推荐,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因此董事长对董事会人选影响很大。现任董事长郭士纳上任后曾一举撤免9名董事,并将董事会董事由19名减为15名。ibm首席执行官(ceo)通常都由董事长兼任,且没有任期限制,这样的董事会构成必然形成ceo高度集权的局面。在公司运转和业绩考核正常情况下,董事会更像ceo的助手和参谋,但在特殊情况下董事会则发挥重要作用,直至罢免 ceo。(三)经理层及公司管理组织结构 ibm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由以ceo为首的管理体系负责进行,ceo为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全权负责人。在ibm公司的机构组织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职务系列,一个是总裁、高级副总裁、副总裁等职务系列;一个是首席运营官(coo)、首席财务官(cfo)、首席技术官(cto)、首席信息官(cio),甚至首席隐私官(cpo)等具体明确业务领域和责任范围的职务系列。前一个系列似乎主要是表征身份和级别的高低,有一定的数量限制;而后一个系列则主要是界定工作职责和业务权利,不一定有数量限制。高级管理人员通常是两个头衔俱有,而身份较低者通常只有后者。ibm总部设若干部门分别管理公司各种事务和产品,如市场部、人力资源部、策划传播部、租赁业务部及软件集团、服务器集团等。适应全球跨国管理的需要,还按地区设立了地区公司。对于一项具体业务,有关部门和地区依据矩阵原则由销售部门进行组合与分工,并整合整个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一些综合性的事务,如公司战略、技术与制造、信息管理等则由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牵头进行,例如副董事长thompson就具体负责公司技术战略。这样的组织机构责权明晰,有利于整合和调动ibm公司的全部资源和潜力。(四)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ibm公司财务管理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在整个管理系统中明显的居于中心地位。财务主管负责提出包括收入、利润、股票收益和现金流的公司财务目标,制定年度预算,参与全公司业务的执行、业绩预测和评估,通过资产并购与剥离、股票回购与抛出、制定融资与税务策略等途径参与资本结构优化、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显然,ibm的财务管理已远远突破会计的概念,渗透到公司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是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也是公司管理的审查和监控、业绩评估和协调部门。ibm公司除了进行独立的内部审计和业务监控外,还聘请权威会计事务所进行外部审计,确保公司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的真实与客观。(五)人事管理与激励制度 ibm作为一个跨国公司,如何凝聚和激励全体员工敬业的工作,是公司一大任务。这一点从公司的成本结构中也可以看出来,2000年ibm公司用于薪酬和福利支出高达270亿美元,几乎是当年销售收入884亿美元的1/3。ibm对经理层、技术人员和一般雇员的考核、选拔、任用和激励办法虽然有所差别,但都坚持了业绩第一的标准。公司50名高级经理和3000名主管级管理人员是公司人事管理和激励的重点,他们的薪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与公司盈利情况直接联系的工资和奖金,二是由认股权、业绩股票等构成的长期激励奖励。按照ibm的说法,“建立股份持有方针的目地是为了提高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股东利益相关,使其利益同股东利益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这些方针规定:“根据个人职责范围,5年内高级经理对ibm的股票投资所得应达到每年基本工资每年激励目标总和的两到4倍。”出于同一目的,公司也鼓励员工持有ibm股份,公司给与15%的价格折扣。对于技术人员,除了薪酬和奖金外,公司还授予内部“院士”等称号。
二、对ibm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和评价 ibm公司的治理结构与绝大多数美国公司相近,在成立80多年的历史中,公司治理结构几经调整和改革。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反映了美国近十几年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和实践动向。(一)ibm公司治理结构的几个特点 1.权力的制衡。现代公司的一个基本标志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越是大型公司这一分离越彻底,美国公司的这一特点尤为明显。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提供一个架构或平台,在投资者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情况下,能够保障所有者权益,解决董事会、公司经理层、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制衡问题。ibm公司经理层尽管具有相当大的授权,几乎可以对公司的所有经营活动进行全权处置,但前提是董事会的授权和所有的活动必须要符合股东的利益,董事会要及时准确地披露公司经营的所有重大问题,包括所有权状况、财务状况和公司管理状况,董事长和经理层的薪酬需经过一定程序的认定,要经过股东大会批准。 2.市场约束为主。ibm公司的股东高度分散,任何一个股东都不可能控股,也没有任何一个股东图谋担任董事长以代表自己的权益。股东选择董事会考虑更多的是董事会的经营管理能力,而不是董事对个别股东的忠诚程度。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董事会除了受到股东大会有形的约束外,更大的制约来自无形的市场。董事和经理层的业绩直接体现在股票的市值上,股民通过股票的抛出或购入,即“用脚投票”的办法实现了对公司的评价和取舍。也就是说,董事会尽管不代表任何一个具体的股东,但却总的代表了所有股东的经济利益,也正是通过市场这一枢纽,董事会切实地承担起了对股东和公司双重的责任。 3.有效的制度规范。无论是股东权益的体现,还是公司经营活动健康的进行,都离不开一定制度的规范和制约。从ibm公司治理结构的运行中,可以看到这样几个特征,首先是各种制度全面而系统,公司对可能涉及到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各种活动都制定了详尽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的行为准则;其次是各种制度的运行透明而规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制度执行的坚决而彻底,这一点不仅表现在所有制度都包含了相应的监督和评估办法外,还表现在制度的权威性上。一些关键制度,如财务活动和投资决策,还特设了必须有外部或独立人士参与的规定和程序。 4.在可制约条件下充分授权。ibm公司eco不仅兼任董事长,而且对董事会董事及各委员会成员的提名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当董事或经理人员与ceo发生不协调或矛盾,被“炒鱿鱼”的往往是董事或经理人员,而不是ceo。这样的授权使ceo可以放手大胆地进行经营管理,不会受到掣肘和干预。其他各级管理人员也类似,责、权、利十分确定,每一个工作人员只对一个上级负责,也只有一个上级有权对他的表现和薪酬做出评定。这样一种类似军队的严密组织和行事程序,显然是提高公司运转效率,降低公司协调成本,调动公司资源和潜力,应对剧烈的市场竞争所必须的制度安排。 5.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在一个竞争的社会里,只有制衡和约束机制并不能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是所委托的公司经营必须良好。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经理层大多是管理专家,一般与股东没有利益上的必然相关性,要充分调动经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必须辅以强劲的利益机制,使管理者与所有者结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共同体。ibm公司突出的体现了这一思想。ibm公司的ceo郭士纳2000年年薪高达数千万美元,年度奖金高达800万美元,还有数倍于年薪的股权激励。ibm公司还规定经理层必须强制性持股,使经理层的个人利益紧紧地与公司业绩绑在了一起。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ibm 公司通过高额工资、优厚福利、鼓励购买ibm股票等措施增强公司凝聚力,还将“员工满意度”视为考核公司各级主管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二)ibm公司治理结构的环境条件 ibm公司的治理机构能够取得成功,与其所处的高度成熟的美国市场环境及社会环境密不可分。ibm公司的ceo和经理层虽然大权在握,但并没有发生“内部人控制”现象,所有者的权益依然得到充分保证,一个根本原因是市场对他们形成了巨大的制约。任何无视或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都会使经理层付出巨大的代价和风险;而努力搞好企业,保证了所有者的利益,经理层也就同时获得了地位、荣誉和财富。美国社会形成了这样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五个环境因素实现的。一是成熟的商品竞争市场,促使所有的企业只有通过严格而科学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成本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激烈竞争形成了巨大的刺激和压力,促使经理层不断改善经营。因此,企业经营的目标变得十分清晰而具体,评价标准简单而明确。二是成熟的资本市场,使企业经营的业绩直接而及时的反映在公司股票的涨落上。华尔街形形色色的投资分析员、各种新闻媒体以及各种机构投资者都和股民一起密切注视着公司的每一个得失成败。他们的每一项评论和意见都会影响公司股票行情,这些力量直接影响和左右着公司经理层的行为,成为无形的制约力量。三是活跃的人力资源市场,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经理层人选,市场也为每一个经理候选人评定了身价。现任ibm公司首席执行官郭士纳就是ibm公司董事会从一家大型零食和香烟公司聘请来的。郭士纳并不具备管理技术公司的直接经验,但他具有扭亏增盈的名声。就是说,一个经理人员的业绩直接决定其生涯和价值,任何的失败也会给经理人员带来极大的风险。一个经理人员的信誉就是他安身立命的全部资本,一般情况下,任何一个经理人员都不会拿信誉作为代价换取私利。四是严密的司法环境,不仅提供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也进一步增大了经理人员渎职的成本和风险。例如,对于公司任何的虚假报告和误导,以及导致股东利益损失,股东可以对公司和公司主要负责人提起诉讼。五是种类齐全、信誉和能力俱佳的各种中介机构,可以对公司做出客观而准确的评价。这些机构不仅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公司经营和披露信息的高度可靠性,较好地防止了股东因“信息不对称”而可能导致的利益损失。(三)美国与日本、欧洲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 由于经济体制、发展阶段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各个国家公司治理结构有很大差别。即,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评价一种公司治理结构优劣的唯一标准是看其是否有效。大致划分下来,国际上主要有两类公司治理结构:一类以德国、日本、韩国为代表,一类以美国、英国、法国为代表。但无论哪一种类型,它们的基本原则都是相近的,主要包括:在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现代企业里,接受委托管理企业的经理层必须确保股东,特别是小股东的权益;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制约、监督和激励制度,必须确保企业信息披露的及时和可靠,必须建立股东利益的风险和保障机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的作用居于关键的地位,德日和英美两大体系的差别主要在于董事会的不同。德日体系设立了监事会行使监督权,英美体系没有监事会,代之以独立董事制度。发展到今天,美国公司的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和作用越来越大。近10年由于美国公司在新经济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别活力,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也受到了格外的青睐。但这是否就意味着英美模式优于德日模式,目前尚无定论。(四)ibm公司治理结构的评价 总的看,ibm公司的治理结构是成功的,保证了公司持续的发展和良好的业绩,保障了大大小小股东的利益,也没有出现“内部人控制”的迹象,在遇到挫折或危机时,也表现出了必需的自我调适能力。90年代,ibm公司陷入利润连续下降,不断亏损的经济困境。ibm通过更换董事长、裁减员工、改革管理、变换经营战略等重新站了起来。当然,ibm公司治理结构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经理层收入过高,3000名高级经理人员的年薪高达30亿美金,几乎占公司全体30 万员工年薪170亿的1/5。而且公司管理有过分倚重ceo个人能力之嫌,这样的制度设计固然有利于ceo能力的充分发挥,但同时也潜伏着巨大风险。ibm公司80年代末期即已出现经营管理失误的先兆,但由于ceo权高位重,一直拖了五六年才得以撤换。
三、ibm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企业要从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企业制度,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从ibm公司的治理结构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一)分权分责的制衡关系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 我国一些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不佳,一些企业领导人或者积极性不高,或者出现“59岁现象”,与我国尚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不无关系。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是既要保证所有者的最终控制权,又使公司能够适应市场,灵活经营,为股东创造价值。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是分权、分责的层级制衡关系。传统企业制度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但前提是必须创立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企业为谁负责,由谁控制,风险和利益如何在各利益集团之间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公司治理结构要建立经理层和内部人的利益机制及其与投资者和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解决如何保证外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解决如何保证企业领导层的管理能力和企业内部领导体系的架构问题,以及保证企业重大决策正确与及时问题。没有这一系列的保证,企业难以健康地经营和发展。(二)董事会在履行受托责任中具有关键作用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居于特殊的地位,董事会的存在及其活动使股东和公司之间架起了一座制衡和利益相关的桥梁。一方面董事会受股东信托管理公司资产,决定公司法人事项,聘用和监督经理层;另一方面,董事会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决策机构,但又不管理公司日常经营活动。这样的制度安排,既保证了股东的最终控制权,使公司经营目标集中于创造价值和股权权益,也杜绝了股东对公司经营的直接干预和无序影响,使公司管理层得以放手经营管理。董事会完成所有者受托责任的前提,是要建立合格有效的董事会体制,为此,各国采取了各种制度设计。ibm公司规定董事会中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外部董事,还规定董事会一些职能必须由独立董事负责,就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和程序。(三)利用多种机制充分发挥经理层的作用 优秀的管理人员即使在美国也是稀缺的资源。因此,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中,如何保证在一定制约条件下,充分发挥经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创造力就成为一项重要考虑。股东、董事会与经理层既有制约问题,还必须考虑利益激励问题。对企业经理层的基本约束包括直接的监督(如监事会、独立董事)和制度的约束(包括人事和审计制度,重大决策的审查和评估等),还包括基于市场机制的间接监督。从ibm的经验看,这种市场的监督比直接监督更为有效,直接监督只是抬高了经理层渎职的门槛,而市场制约则增大了经理层渎职的成本和风险。对经理层的激励除了物质和地位的奖励外,还应该包括充分的授权,必需的信任和充足的活动空间,不是监督越严越好,也不是年薪越多越好。(四)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ibm的公司治理结构根植于美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与美国的发展阶段及历史背景密不可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所以存在种种不足之处,除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只有短短的20年,不可能一下子建立完美的现代企业制度。更重要的是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社会经济大背景就存在不完善之处,包括完备的市场体系、法制环境、信用制度、企业制度等等的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决定开始,党的历次会议,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都使我国对现代企业的认识不断丰满,从理论上、政策上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四中全会决定所提出的产权多元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许多问题的论述,都是创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石。应该说,我国已具备了完善大型企业治理结构的基本条件。 探索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当前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对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而言,更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1994年以来,我国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都进行了公司化改制,但股权结构大多数是“一股独大”,与ibm分散的股权结构,以及所处的经济、法律环境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别,不可能照搬ibm的做法。但全世界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又是相通的,因此,完全可以依据我国国情将这些原则具体化为我国的法人治理结构。首页12尾页
第二篇:案例:联想与IBM公司
案例:联想与IBM公司
2004年11月,联想公司收购IBM公司的PC业务,在中国引起轰动。那么,为什么IBM公司要将连同笔记本电脑在内的PC业务转让给联想公司呢?
“在这十年里,服务业将会步入产业的前沿”(引自IBM公司CEO路易斯·V·郭士纳)。IBM公司一向被人们认为是计算机制造业的巨头,但是许多曾经被视为制造业巨头的企业已经开始把它们的注意力转向服务业。郭士纳断言:在未来10年,信息技术产业内服务会成为市场的主导,而不是硬件和软件。在一定程度上,“硬件和软件都是在服务的包装霞进行销售的”。
一本IBM公司的小册子上写道:“IBM”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服务就开始成为公司成长战略的主导。公司通过其全球服务分部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产品支持服务、专业咨询服务和网络计算服务。许多公司开始向IBM公司外购整套服务职能,因为IBM公司提供的服务比其它公司都要好。
2000年,公司的全球服务销售额达到331亿美元,在2001年的第一季度,服务和零部件第一次占道公司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许多公司(惠普、SUN微系统和思科)都注意到IBM公司的成功,并尝试着进行相同的向服务业的转变。当然,从一个制造行企业转向服务和以客户为中心是一种挑战。例如:服务营销与一般产品营销真正的不同在哪里?服务内容是什么?从客户角度看有那些好处?如何向客户描述服务?如何是公司提供的服务不同于其他竞争者?销售、服务和配送人员
在构建和维持客户关系方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没有足够的业务该如何?当需求超过了供给会怎样?如何确认和提供质量一致的服务已实现重复业务?当一个服务解决方案非常复杂如何为单个客户定价?
第三篇:联想IBM组织结构分析
联想与IBM组织结构比较
一. 公司介绍
1.联想
联想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机板、手机等商品。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04年4月1日,联想集团的英文名称由“Legend”改为现在的“Lenovo”。“Lenovo”是个混成词,“Le”来自“Legend”,“-novo”是一个假的拉丁语词,从“新的(nova)”而来。同年,联想以17.5亿美元(12.5亿美元以及IBM的5亿美元欠债)的价格收购 IBM PC事业部,并获得在5年内使用IBM品牌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联想的总部设在纽约的Purchase,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联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联想和 IBM 宣布达成协议,联想将收购 IBM 全球个人电脑(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业务。新联想将成为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第三大供应商。
2007年加入了idea品牌
2008年联想总营收达到167.88亿美元,首度进入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排名第499位。2.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简称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公司网址:www.xiexiebang.com。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公司,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 30万多人,业务遍及 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IBM 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 914亿美元。该公司创立时的主要业务为商用打字机,及后转为文字处理机,然后到计算机和有关的服务。
在过去的九十多年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IBM 始终以超前的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保证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行业用户对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众所周知,早在 1969年,阿波罗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肩负着人类的使命,首次登上了月球;1981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又成功地飞上了太空。这两次历史性的太空飞行都凝聚着 IBM 无与伦比的智慧。
IBM创始人为老托马斯·沃森,后来公司在他的儿子小托马斯·沃森的率领下开创了计算机时代。
IBM现任CEO为Samuel Palmisano,音译萨缪尔·帕米沙诺, 他的中文名叫彭明盛。
IBM中国, 也即 IBM(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现任董事长是周伟焜(Henry Chow), 2007年初由钱大群担任CEO。
IBM 为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机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为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被不断的沿用和发展。
另外,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主要代表有深蓝和蓝色基因),UNIX,服务器方面领先业界。
软件方面,IBM软件部(Software Group)整合有五大软件品牌,包括Lotus, WebSphere, DB2, Rational, Tivoli,在各自方面都是软件界的领先者或强有力的竞争者。99年以后,微软的总体规模才超过IBM软件部。截止目前,IBM软件部也是世界第二大软件实体。
IBM 还在材料、化学、物理等科学领域有很大造诣。硬盘技术即为IBM所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铜布线技术,原子蚀刻技术也为IBM研究院发明。
IBM目前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地位。自 1993年起,IBM连续十三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到2002年,IBM的研发人员共累积荣获专利22358项,这一记录史无前例,远远超过IT界排名前十一大美国企业所取得的专利总和,这11家IT强手包括:惠普、英特尔、Sun、微软、戴尔等.IBM在2005年提出了2,941项专利申请,虽然少于2004年的3,248项专利申请,但是仍旧将第二名甩开很大的距离。
二. 组织结构分析
IBM IBM公司作为备受世人尊重的公司。受人尊重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能够在近百年的历史过程中,多次领导产业革命,尤其是在IT行业中,制定多项标准,并努力帮助客户成功。另,该公司一直在世界500强中位居前列。最最重要的是,其受人尊重的原因在于,IBM公司近百年的历史当中,一直坚持遵守“沃森哲学”,而IBM的组织结构同意是通过时间考证。
IBM 并不把自身定位为一个服务于低端,大众市场的,以低成本见长的企业,它的组织结构和运作特点符合其为高端高利润市场服务的特点。PC 部门作为一个分支机构,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了这种“高贵血统”。IBM 的整体组织结构如下,是一个典型的网状结构:
IBM 通常以横向和纵向来组织营销,在纵向上,所有销售组织以行业(如金融,制造,运输,中小企业,石油化工等等)为纵向组织销售,强调客户关系和行业的深入,因此,包括 IBM PC在内的所有产品分横向排列,称为产品组。包括硬件(大型机,高端服务器,IBM PC),软件,服务,等等。每一格有两个汇报体系,即纵向汇报到行业销售,横向汇报到产品线上。可见,该网状的组织结构在管理复杂度,汇报关系,沟通成本,运作效率,管理成本上都要求很高,同时,部门之间的权责定义要非常明确,主和次的汇报线要定义的非常明确,否则会引出许多沟通的成本。正是由于这个复杂的网状组织,IBM的反应迟缓,被行业戏称为“大象“。为了加强有效管理,IBM不得不采用了泰勒式的管理方式来加快组织运作和沟通。
1.管理层次很深。在中国,据我所知,从一个普通工程师到IBM中国总经理大概有9层管理层。由于管理层次很深,IBM部门中有许多高级经理在IBM已经工作了15年以上,因循守旧,深受IBM“深蓝”文化的影响并对此深信不疑。这可能是新联想文化整合的一个难题。
2.每一个位置上的权力和责任被清楚的定义,因此,IBM的员工在流程创新上是缺乏主动的。这点在IT行业里都有共识。IBM的员工往往离开IBM到其它公司以后,缺乏主动意识和创新动力,工作上“等,要,拿”的思想比较严重。同时,由于工作职责定义关系,往往一个大的销售案子中有7,8个不同的角色,如产品销售,解决方案顾问,销售经理,服务销售经理,等等,这样庞大的销售组织带来的是流程的复杂,时间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但是对于特别大的单子却十分有效,显示了一个公司的实力和完善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该销售的组织方式是对大不对小,对高(端)不对低(端)。
3.尽管对外宣称尊重个人,实质上IBM不鼓励权力下发。实际上IBM是采取集权方式。各个地区在标准合同的修改,合同条款的本地化,以及价格的审批上的权限是有限的。尤其在合同主要的条款上各个地区是没有修改权力的。同时,各个阶层的老板都有明确的审批权限,越权处理是会造成严重处分的。笔者之一经历过一个案例,一个普通的合同审核大概要有至少7个部门以上的主管同意才能够拿给客户讨论。在审查阶段会有许多职能部门提出各种问题,来规避风险。该管理方式对于大的风险型项目特别有效。笔者之一在IBM几年工作经历中,较少发现项目在实施中出现重大问题的情况,就源于合同的完善管理。但是,该流程放在 PC 行业,就成为了不利因素。该行业技术成熟,风险较低,如果采取该种方式,就会运作效率下降。对市场反应迟钝。这是戴尔电脑取胜 IBM 的主要原因之一。4.IBM 人员有较高的薪水水平。在中国,平均工资大概在年薪 20 万元左右,而且,由于福利非常好,公司在人员的费用方面支出很大。这一点上与中国 PC 行业的平均工资差别很大。旧联想大概平均工资在 7 万元左右。两个组织合并后,尤其联想承诺不降工资,不裁员,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年 IBM 收购普华永道,由于两边的工资有差异,就引起了很多内部矛盾。
从IBM中国公司网站可以查到以下文字“IBM 中国公司,正秉承“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客户共同走向随需应变的转型之路。”,其引号中的内容,正是“沃森哲学”对客户态度的表述。
联想集团
1998年的联想集团采用的是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按企业的产出将业务活动组合起来,成立专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即事业部。如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都能形成各自市场的大企业,可按产品设置若干事业部,凡与该产品有关的设计、生产、技术、销售、服务等业务活动,均组织在这个产品事业部之中,由该事业部总管;在销售地区广、工厂分散的情况下,企业可按地区划分事业部;如果顾客类型和市场不同,还可按顾客(市场)成立事业部。这样,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全过程,为企业贡献出一份利润。
联想事业部制是总公司下面按产品、地区、业务范围划分事业部分公司。事业部分公司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其特征是:决策权并不完全集中于公司最高管理层,而是分权给事业部,有利于它们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公司最高管理层摆脱了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进行重大决策的研究;公司的适应性强;适于规模大,产品种类多,经营范围广,分地区经营,技术上,生产上可以相互独立进行的企业; 管理层次多,管理费用高,各事业部协助比较困难,易产生各自为政、本位主义的倾向。
现在的联想组织架构图
联想实现收购 IBM PC事业部后组织结构发生了转变,以类化的形式与IBM相似的联想式的矩阵型组织结构,结合了职能型组织和项目型组织的优点,克服了二者的缺点。主要表现为:
★有了直接对项目负责的人
★能够以项目为导向
★有了客户问题处理中心
★协调工作由项目管理队伍承担
★能够明确责任
★资源来自各职能部门,并且这些资源可在不同项目中共享
★专业人员在技术上可相互支持 ★各专业员工组织上仍归属其职能部门,因此项目结束后,员工“有家可归”
项目组织与职能部门同时存在,既发挥职能部门纵向优势,又发挥项目组织横向优势。专业职能部门是永久性的,项目组织是临时性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参与项目组织的人员有组织调配和业务指导的责任,项目经理将参与项目组织的职能人员在横向上有效地组织在一起。项目经理对项目的结果负责,而职能经理则负责为项目的成功提供所需资源。
钜阵型组织是一种混合体,是职能型组织结构和项目型组织结构的混合。它既有项目型组织结构注重项目和客户(业主)的特点,也保留了职能型组织结构的职能特点。这种结构将职能与任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既可满足对专业技术的要求,又可满足对每一项目任务快速反应的要求。对于现在IT行业快速发展提高了适应能力。
三.总结
一个公司是否成功,关键看文化是否支持公司的目标方向。由于 IBM 面对的复杂的企业解决方案市场,客户差异程度大,人员要求高,因此,我们认为这种网状的组织和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方案队伍的方式非常适合该行业特点。目前,恐怕还没有哪一家在面对高端高利润市场上能够有 IBM 强大的竞争能力。在微软公司目的之一就是建立在企业级用户市场上和 IBM 抗衡的能力,但目前客观来说,两家公司在这个市场上还是有较大差距。但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该文化和组织方式放在大众化的低端消费者的 PC 市场上,就成为了不利因素了:反应迟钝,运作成本高昂,人员负担重,缺乏进取精神和市场创新意识等,反之都是戴尔电脑的强项,因此,可见联想和IBM结合如果想成功,新公司的文化必须进行变革,组织结构的机动性与灵活性与应变能力成为成功的踏板,充分发挥组织结构的优势进行新一代的电子商务革命。
第四篇:IBM公司的企业管理
IBM公司的企业管理
IMB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CORPORATION),中文译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其公司总部地址在美国纽约州的OldOrchardRoad,Armonk。在全球拥有307,401名员工。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办公设备制造公司。在电脑行业中位居世界第一,人们也经常把IBM看作是电脑的标志,它生产的产品如磁盘驱动器、软件、外设和半导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9年的营业收入是875.48亿美元,利润77.12亿美元。位居2000《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的第16位。
一.IBM公司的企业文化
IBM公司做为IT行业的佼佼者,其企业文化也一直被视为业界的楷模,它的企业文化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察:第一、公司价值观
IBM公司经营的宗旨是尊重人、信任人,为用户提供最优服务及追求卓越的工作。这一经营宗旨就是IBM的价值观,它指导IBM公司的经营活动。尊重人是尊重职工和顾客的权利和尊严,并帮助他们自我尊重;信任是信任职工的自觉性和创造力;追求卓越就是尽力以最优的方式达成结果,但并不是要求完美、无缺。卓越不仅指突出的工作成就,而且最大限度地培养追求杰出工作的理想和信念,激发出为企业尽忠竭力的巨大热忱、IBM公司的价值观曾经具体化为三原则,即“为职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后又发展成为三信条,即“尊重个人、竭诚服务、一流主义。”第二,权变的组织形式
IBM公司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失时机地改变经营战略和不断地改变组织机构。如50年代中期由集权转变为分权,废除蓝领劳动者与白领劳动者的区别,实行工资制,使IBM公司从古老质朴的时代转变为技术专家领导的科学经营时代;随着80年代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公司于1982年实重大改组,将所有的销售部门归并到信息系统联合部,尽量了解顾客、用户的多种特殊要求,让技术专家直接参与市场营销。IBM拥有一批乐观、正直、开明,具备了进取精神、实干能力和必胜信念的管理者。他们能跟人交流、沟通,能尊重人、理解人,能使员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制造出亲密、友善、互助、信任的组织气氛。
第三,以销售为中心
IBM公司强调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销售。从总裁到各制造厂的工人,都要接受严格的训练,确保他们与用户保持一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想销售之所想,从而创造一个以销售为中心,以用户为动力的工作环境。IBM公司倡导“服务至上”的原则,要求全体员工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必须在24小时内给予落实或答复。
第四,提高绩效与培养人才
IBM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公司的报酬决策有三个要点:
1、重视职工需要安全感和职业保障的心理需求;
2、报酬必须有很强的刺激性和鼓励性;
3、对特别值得嘉奖的职工一定要锦上添花。
公司建立了一个自下而上了解职工工作情况,并结合职工工作性质、职位、工作经验等合理作出正确评价的系统。这个系统用于衡量职工的工作绩效,然后据此给予适当报酬。公司不但注重物质鼓励、还注重精神鼓励手段,如对那些在部门中刷新纪录的市场营销代表给予“鹰奖”、“百分之百俱乐部成员”资格等奖励。
IBM公司注重物质加精神相结合的报酬方式和激励手段,与美国文化中注重物质性、重视人性需要、重视人的价值的特点完全相适应。IBM从不会因钱而失去一位好职工,每一位付出了劳动的员工都不会因为得不到适当的物质将赏而感到失望。
IBM还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制度。公司的教育渗透到各个阶层,从经理到职工,每人每年必须接受40小时的正规培训。同时公司还准备了种类繁多的必读刊物、直接关到员工家中以代学习,不仅如用户来参加多种多样的讲演和交流活动,引导公司走向有益于社会的道路。
二.IBM公司的工资管理
“蓝色巨人”IBM从1910年建立以来,虽有过波折,但直到今天依然是IT界的翘楚。多年以来,它的各项管理在公司发展中不断完善,形成了许多值得我们参考的特色,以下简要介绍它在工资管理方面的经验。
一、工资要与职务的重要性、工作的难度相称
IBM根据各个部门的不同情况,根据工作的难度、重要性将职务价值分为五个系列,在五个系列中分别规定了工资最高额与最低额。假设把这五个系列叫做A系列、B系列、C系列、D系列与E系列。A系列是属于最单纯部类的工作,而B、C、D、E则是困难和复杂程度依次递增的工作,其职务价值也愈高。A系列的最高额并不是B系列的最低额。A系列的最高额相当于B系列的中间偏上,而又比C系列的最低额稍高。
做简单工作领取A系列工资的人,如果只对本职工作感兴趣,那么他可以从A系列最低额慢慢上升,但只限于到
A系列的最高额。
领取A系列工资的许多职工,当他们的工资超过B系列最低额的水准时,就提出“请让我做再难一点的工作吧!”,向B系列挑战,因为B系列最高额比A系列最高额高得多。
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一边对照工资限度,一边建议职工“以后你该搞搞难度稍大的工作,是否会好一些?”从而引导职工渐渐向价值高的工作挑战。
二、工资要充分反映每年人的成绩
职工个人成绩大小是由考核评价而确定的。通常由直属上级负责对职工工作情况进行评定,上一级领导进行总的调整。每个职工都有进行总结和与他的上级面对面讨论这个总结的权利。上级在评定时往往与做类似工作或工作内容相同的其他职工相比较,根据其成绩是否突出而定。评价大体上分十到二十个项目进行,这些项目从客观上都是可以取得一致的。例如“在简单的指示下,理解是否快,处理是否得当。”
对营业部门或技术部门进行评价是比较简单的,但对凭感觉评价的部门如秘书、宣传、人事及总务等部门怎么办呢?
IBM公司设法把感觉换算成数字,以宣传为例,他们把考核期内在报刊杂志上刊载的关于IBM的报导加以搜集整理,把有利报道与不利报导进行比较,以便作为衡量一定时期宣传工作的尺度。
评价工作全部结束,就在每个部门甚至全公司进行平衡,分成几个等级。例如,A等级的职工是大幅度定期晋升者,B等是既无功也无过者,C等是需要努力的,D等则是生病或因其它原因达不标准的。
从历史看,65-75%的IBM公司职工每年都能超额完成任务,只有5-10%的人不能完成定额。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人中只有少数人真正遇到麻烦,大多数人都能在下一年完成任务,并且干得不错。
三、工资要等于或高于一流企业
IBM公司认为,所谓一流公司,就应付给职工一流公司的工资。这样才算一流公司,职工也会以身为一流公司的职工而自豪,从而转化为热爱公司的精神和对工作充满热情。
为确保比其他公司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IBM在确定工资标准时,首先就某些项目对其他企业进行调查,确切掌握同行业其他公司的标准,并注意在同行业中经常保持领先地位。
定期调查选择对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应当是工资标准、卫生福利都优越的一流企业;2.要与IBM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员的待遇进行比较,就应当选择具有技术、制造、营业、服务部门的企业;3.应是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为了与各公司交换这些秘密的资料,根据君子协定,绝对不能公开各公司的名字。
当然,IBM所说的“必须高于其他公司的工资”,归根结底是要“取得高于其他公司的工作成绩”。在提薪时,根据当年营业额、利润等计算出定期提薪额,由人事部门提出“每人的平均值”。因此,要提高提薪额,就必须相应地提高工作成绩。
三.IBM的薪酬管理
薪酬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效硬件,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情绪,但是每一个公司都不轻易使用这个精确制导的武器,因为使用不好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企业制定激励机制的共识。
许多企业拿薪金作为管理员工的利器,在有些企业里有一种负向的薪水管理方式,就是扣薪水,通过经济制裁来达到管理员工的方式在工厂里还普遍存在。比如迟到、旷工、自己负责的岗位出现责任事故等等,一般都会让员工填表挨罚。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通过外企大量引入中国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薪资管理规则——激励文化,对员工基本上没有惩罚的方式,全是激励,工作干得好,在薪金上就有体现,否则就没有体现,这样就出现了一种阐述惩罚的新话语:如果你没有涨工资或晋升,就是被惩罚。
这种激励文化是建立在高素质员工的基础上的,员工的自我认同感很强,高淘汰率使大部分人都积极要求进步,如果自己的工作一直没有得到激励,就意味着自己存在的价值受到忽视,许多员工会在这种情况下主动调整自己,或者更加努力工作,或者辞职另谋发展。
如何让员工相信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合理的,并完全遵从这种机制的裁决,是企业激励机制成功的标志。IBM的薪金管理非常独特和有效,能够通过薪金管理达到奖励进步,督促平庸的作为,IBM将这种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了高效绩文化。
每年年初IBM的员工特别关心自己的工资卡,自己去年干得如何,通过工资涨幅可以体现得有零有整。IBM的薪金构成很复杂,但里面不会有学历工资和工龄工资,IBM员工的薪金跟员工的岗位、职务、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有直接关系,工作时间长短和学历高低与薪金没有必然关系。在IBM,你的学历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但决不会是你获得
更好待遇的凭证。
在IBM,每一个员工工资的涨幅,会有一个关键的参考指标,这就是个人业务承诺计划——PBC。只要你是IBM的员工,就会有个人业务承诺计划,制定承诺计划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和你的直属经理坐下来共同商讨这个计划怎么做切合实际,几经修改,你其实和老板立下了一个一年期的军令状。到了年终,直属经理会在你的军令状上打分,直属经理当然也有个人业务承诺计划,上头的经理会给他打分,大家谁也不特殊,都按这个规则走。IBM的每一个经理掌握了一定范围的打分权力,他可以分配他领导的那个Team(组)的工资增长额度,他有权力将额度如何分给这些人,具体到每一个人给多少。IBM在奖励优秀员工时,是在履行自己所称的高效绩文化。
1996年初IBM推出个人业绩评估计划(PBC)。具体来说,PBC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员工工作的情况。第一是Win,致胜,胜利是第一位的,首先你必需完成你在PBC里面制定的计划,无论过程多艰辛,到达目的地最重要。企业在实现目标时无法玩概念,必须见结果,股市会非常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懂事会对总裁也不会心太软。第二是Executive,执行。执行是一个过程量,它反映了员工的素质,执行能力需要无止境的修炼。PBC不光是决定你的工资,还影响到你的晋升,当然同时也影响了你的收入。所以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监控量。最后是Team,团队精神。在IBM埋头做事不行,必须合作。在IBM采访时有一个强烈的感觉:IBM是非常成熟的矩阵结构管理模式,一件事会牵涉到很多部门,有时候会从全球的同事那里获得帮助,所以Team意识应该成为第一意识,工作中随时准备与人合作一把。一言概之:必须确实了解自己部门的运作目标,掌握工作重点,发挥最佳团队精神,并彻底执行。
IBM的薪资政策精神是通过有竞争力的策略,吸引和激励业绩表现优秀的员工继续在岗位上保持高水平。个人收入会因为工作表现和相对贡献,所在业务单位的业绩表现以及公司的整体薪资竞争力而进行确定。1996年调整后的新制度以全新的职务评估系统取代原来的职务系统,所有职务将按照技能、贡献和领导能力、对业务的影响力及负责范围等三个客观条件,分为十个职等类别。部门经理会根据三大原则,决定薪资调整幅度。这三大原则是:
一、员工过去3年“个人业务承诺计划”(PBC)成绩的记录;
二、员工是否拥有重要技能,并能应用在工作上;
三、员工对部门的贡献和影响力。员工对薪资制度有任何问题,可以询问自己的直属经理,进行面对面沟通,或向人力资源部查询。一线经理提出薪资调整计划,必须得到上一级经理认可。
四.IBM的销售培训
IBM决不会让一个没有经过培训或没经过全面培训的人员到销售第一线。人员录用后要进行一年的培训。其中75%的时间在各地分公司进行现场实习,25%的时间在公司的教育中心接受课堂教育。
销售培训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期课程:IBM公司的经营方针与销售政策、市场营销实践、计算机概念、IBM公司的产品介绍。
2.第二期课程,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如何销售。
这种销售培训的特色是:
1.时间长、压力大:这是一段令人“心力交瘁”的课程:紧张的学习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而附加的课外作业常常要使学生们熬到午夜。学员们在艰苦的培训过程中,在长时间的激烈竞争中迅速成长。每天长达14~15小时的紧张学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然而,却很少有人抱怨,几乎每个人都能完成学业。
2.模拟销售角色。方法是,让学员们在课堂上经常扮演销售角色,教员扮演用户,向学员提出各种问题,以检查他们接受问题的能力。这种上课接近于一种测验,可以对每个学员的优点和缺点两方面进行评判。另外,还在一些关键的领域内对学员进行评价和衡量,如联络技巧,介绍与演习技能,与用户的交流能力以及一般企业经营知识等。对于学员们扮演的每一个销售角色和介绍产品的演习,教员们都给出评判。
3.阿姆斯特案例练习是IBM公司为销售培训所发展的具有代表性、最复杂的技巧之一。它集中考虑一种假设的,由饭店网络、海洋运输、零售批发、制造业和体育用品等部门组成的,具有复杂的国际间业务联系。
通过这种练习可以对工程师、财务经理、市场营销人员、主要的经营管理人员、总部执行人员等的形象进行详尽的分析。这种分析使个人的特点、工作态度,甚至决策能力等都清楚地表现出来。由教员扮演阿姆斯特朗案例人员,从而创造出了一个非常逼真的环境,在这个组织中,学员们需要对各种人员完成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拜访。面对众多的问题,他们必须接触这个组织中几乎所有的人员,从普遍接待人员到董事会成员。
由于这种学习方法非常逼真,每个“演员”的“表演”都十分令人信服,所以,每一个参加者都能像IBM公司所期望的那样认真地对待这次学习机会。这种练习的机会就是组织一次向用户介绍发现的问题,提出该公司的解决方案和争取定货的模拟用户会议。
六.IBM的一般培训
小沃森负责管理IBM之后,公司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随之产生了许多问题。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是,许多相对来说缺乏经验的IBM员工正在被提升到管理岗位。在提拔人才时,一个分部经理只需把一个推销人员叫
到办公室,对他说:“现在正式提升你为助理经理。要管好你的手下,说话不要带脏字,要穿白衬衫黑西装。”
由推销人员走上助理经理的过程实在太过于简单了。小沃森决心改变这一现状。他知道,对这些年轻的管理人员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习其工作的专业或技术知识,而是学习对待其下属的适当方式。如果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关系不密切,互不合作、互不信任的话,IBM公司迟早将会成为一个战场。
IBM是最早拥有自己的销售培训学校和技术培训学校的企业。刚开始的时候,学校的培训方法是不完善的,连一本关于怎样把IBM人训练成优秀管理人员的教材都没有。培训班把哈佛大学商学院讲课的实例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小沃森对此颇为不满。他对负责培训的下属说:“如果我们公司真想独一无二,我们就必须教些独一无二的东西。我希望你用IBM的管理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会交往、做好销售和服务工作、看望生病的员工妻子并给予帮助、对员工家属进行慰问等。”
小沃森的这些要求,的确是任何一种教材中都没有谈到的问题。这是IBM多年以来逐渐形成的惯例。IBM的新经理们不仅要懂技术,还必须知道这些惯例。培训负责人接受了小沃森的建议,改变了培训方法,用IBM特有的管理经验来培训IBM的高级管理人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后,小沃森明文规定:如果不进管理学校,就不能在IBM从事管理工作。培训课程一般为2~6个星期。小沃森确保他自己或其他高级经理去看望每一批接受培训者,因为让他们看到他们在为谁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七.IBM非同一般的激励
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公司,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员工的创新性。该公司为了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欲望,促进创新成功的进程,在公司内部采取了一系列的别出心裁的激励创新人员的制度。
该制度规定:对有创新成功经历者,不仅授予“IBM会员资格”,而且对获有这种资格的人,还给予提供一年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支持,从而使其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创新活动。
这是一种非同一般的激励制度,它对于那些优秀的创新者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报酬,一种强有力的促进剂,也是一种最经济的创新投资手段,它使创新者获取了实物形式的自主权,有了这些时间与奖金支持,该员工就能自由地选择怎样行动,而不必等待公司批准。
八.IBM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IBM、HP等著名的外国企业都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其中,IBM的矩阵组织是一个很特别的环境。IBM是一个巨大的公司,很自然地要划分部门。单一地按照区域地域、业务职能、客户群落、产品或产品系列等来划分部门,在企业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前的IBM也不例外。而采取矩阵组织形式之后,IBM公司把多种划分部门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组织结构形成了“活着的”立体网络——多维矩阵。IBM既按地域分区,如亚太区、中国区、华南区等;又按产品体系划分事业部,如PC、服务器、软件等事业部;既按照银行、电信、中小企业等行业划分;也有销售、渠道、支持等不同的职能划分;等等,所有这些纵横交错的部门划分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对于这个矩阵中的某一位员工而言,他可能是IBM大中华区的一员,同时也是IBM公司AS/400产品体系中的一员,当然还可以按照另外的标准把他划分在其他的部门里。
IBM公司这种矩阵式组织结构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矩阵组织能够弥补对企业进行单一划分带来的不足,把各种企业划分的好处充分发挥出来。显然,如果不对企业进行地域上的细分,比如说只有大中华而没有华南、华东、香港、台湾,就无法针对各地区市场的特点把工作深入下去。而如果只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对某一种产品比如AS/400而言,就不会有一个人能够非常了解这个产品在各地表现出来的特点,因为每个地区都会只看重该地区整盘的生意。再比如按照行业划分,就会专门有人来研究各个行业客户对IBM产品的需求,从而更加有效地把握住各种产品的重点市场。
如果没有这样的矩阵结构,要想在某个特定市场推广产品,就会变得非常困难。比如说在中国市场推广AS/400这个产品,由于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存在,公司内有华南、华东等各大区的队伍,有金融、电信、中小企业等行业队伍,有市场推广、技术支持等各职能部门的队伍,以及专门的AS/400产品的队伍,大家相互协调、配合,就很容易打开局面。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矩阵组织在增强企业产品或项目推广能力、市场渗透能力的同时,也存在它固有的弊端。显然,在矩阵组织当中,每个人都有不止一个老板,上上下下需要更多的沟通协调,所以,IBM的经理开会的时间,沟通的时间,肯定比许多小企业要长,也可能使得决策的过程放慢。其实,这也不成为问题,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好的,IBM的经理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决定应该是怎样的。另外,每一位员工都由不同的老板来评估他的业绩,不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评估的结果也会更加全面,每个人都会更加用心去做工作,而不是花心思去讨好老板。同时运用不同的标准划分企业部门,就会形成矩阵式组织。显然,在这样的组织结构内部,考核员工业绩的办法也无法简单。在特定客户看来,IBM公司只有“惟一客户出口”,所有种类的产品都是一个销售员销售的;产品部门、行业部门
花大气力进行产品、客户推广,但是,对于每一笔交易而言,往往又是由其所在区域的IBM员工最后完成;等等。问题是,最后的业绩怎么计算?产品部门算多少贡献,区域、行业部门又分别算多少呢?IBM的解决策略是,设定三层销售——产品、行业和区域,同时也采取三层评估,比如说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华南区卖给某银行10套AS/400,那么这个销售额给华南区、AS/400产品部门以及金融行业部门都记上一笔。当然,无论从哪一个层面来看,其总和都是一致的。比如从大中华区的立场来看,下面各分区业绩的总和,大中华区全部行业销售总额,或者大中华区全部产品(服务)销售总额,三个数字是一样的,都可以说明他的业绩。
在外界看来,IBM这架巨大的战车是稳步前进的,变化非常缓慢,这其实是一种误会。对于基层的员工,对于比较高层的经理,这两头的变化相对比较小,比较稳定。比如说一名普通员工进入IBM,做AS/400的销售,差不多四五年时间都不会变化,然后,可能有机会升任一线经理。再比如亚太区的总经理,也可能好多年不变,因为熟悉这么大区域的业务,建立起很好的客户关系,也不太容易。所以,外界就觉得IBM变动缓慢。但是,在IBM矩阵内部的变化还是很快的。中间层的经理人员差不多一两年就要变化工作,或者变化老板,变化下属,这样就促使整个组织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前发展。矩阵组织结构是有机的,既能够保证稳定地发展,又能保证组织内部的变化和创新。所以,IBM公司常常流传着一句话:换了谁也无所谓。
九.IBM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
伟大的预见成就伟大的企业
IBM光辉的成长历程源于创始人沃森的超凡预见能力。沃森毅然走下国家收款机公司就任CTR总裁,是因为他清楚看到霍氏机器在计算机发明与应用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1914年的美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的科技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商业活动也处于大发展时期,他认识到,高度依赖计算机的时代即将来临。沃森对自己的预见充满信心,并努力地实践。事实证明了沃森的预见的无比正确。IBM正是在打孔卡片机的基础上开发一系列新产品,为美国和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个好汉三个帮
背靠美国金融界IBM与华尔街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14年。当时沃森刚任公司总栽,面临的是一败涂地的经营局面:公司成立时发行的1000万美元股票只有300万美元的价值;以年400万美元的经营规模却背负着600万美元的长期负债。公司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决定性时期,最大的困难是能否筹集到一定数额的资金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以公司当时的状况,没有哪一家银行愿意冒这个险借款。但当沃森走房摩根·可兰迪信托银行时却顺利地获得了申请的贷款。摩根说:“此一融资不是给您的公司,而是给您那诚实的人格。”到60年代,在摩根·可兰迪麾下同时有两家电子公司:一家是IBM,另一家是通用电子公司(GE),两家公司竞争十分激烈。后来,GE在竞争中败北,IBM便成了摩根在电子产业唯一的宠儿,得其百般爱护。
背靠美国政府在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艾森豪威尔况选美国总统过程是中,IBM主动提供竞选资金及其他方面与洛克菲勒家族共同行动。艾森豪威尔竞选成功,IBM是大功臣之一。IBM老板与历届政府基本上都保持密切关系。正是与政府的联姻使得IBM获得无可比拟的实力。
消费者利益至上IBM早在20世纪初的卖方市场条件下就明确提出并认真贯彻了消费者利益至上这一经营准则。1914年,沃森调任IBM的前身CTR总裁后就推行企业必须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这一观念。当时CTR的所有的董事都同时是公司的股东,他们历来都强调股东利益优先。因此,实际上是公司股东们自我操作来保持较高的股利,毫不顾及公司的长远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他在极端孤立的情况下,国排众议,在董事会上坚持必须把消费者利益摆在第一位。于此,公司特别强调,每一项开发成果,无论是小型开发项目还是大型开发项目,都必须先交使用者使用并听取评估意见后,才允许实用化。
“当地人主义”的巨大成功
跨国公司在拓展海外事业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获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而能否获得支持是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法国,IBM坚持“当地人主义”的策略因而获得了巨大成功,美国通用电子公司则不注意尊重当地人民的民族情绪因而全面失败。IBM公司在法国采取“当地人主义”的策略主要有:一尽量雇用当地人员,可能的话,将经营权都交给当地人;二是注意尊重法国人的民族性和传统观念;三是实施利益均沾;四是分出一部份股份给当地人;五是亲近社会上层人物,支持并协助当地政府的各项政策。IBM的口号是:为世界经济发展作贡献,致力于世界和平。这口号在整个西欧都赢得了好感。
超凡的研究开发工作
电脑,有时代主角之称,各电脑公司无不以未来作赌注,致力于研究开发工作,为此,研究开发工作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IBM公司始终把研究开发作为公司的首要任务,并将并数的利润用于研究开发,并设立追求所有可能性的基础部门。
第五篇:IBM公司战略转型与文化变革的经验与启示
IBM公司战略转型与文化变革的经验与启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大改组的时期,也是企业制度创新、资产重组、管理变革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期,可以说,许多中国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转型期。战略转型需要文化变革的支撑。这方面,国外一些优秀企业的经验值得借鉴,如IBM。
在20世纪50年代初,IBM生产出了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计算机。由于IBM计算机的性能优越,公司的年收益和利润迅速增长,奠定了它在计算机行业的领先地位。其成功持续了整个20世纪70年代。
70年代末期,尽管当时个人计算机方兴未艾,但IBM却对此熟视无睹。在很长一段时期,不再重视新技术的研发,某些研发人员想用新的低成本微型芯片来取代传统的大型机处理器,却被IBM的管理层否定。即使当个人计算机已然成为20世纪80年代的热门新产品时,IBM还是固执地坚持过去的做法。由于IBM狭隘地专注于大型机,它最终失去了增长的机遇。到1994年底,公司累计亏损达150亿美元,市值也从1 050亿美元暴跌至320亿美元。
就在IBM陷入机构臃肿、步履蹒跚、颓势显现的局面时,1993年,郭士纳临危授命担任IBM首席执行官,开启了IBM战略转型与文化变革之旅。
IBM的战略转型
转型是企业对业务和管理进行结构性改变,从而获取经营绩效大幅度提升的变革。IBM曾经历了被动转型,后来开始转向主动转型。
郭士纳时代的战略转型
1993年郭士纳开始了IBM的转型之路,将这家曾经的信息产业硬件巨头转型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并开启了信息产业的电子商务时代。1995年,IBM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电子商务为何物的情况下,提出了“电子商务”的战略理念。IBM所提供的“电子商务”包含硬件、软件的信息架构构建和企业流程改造,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模式不同于卖硬件的价格战,也不同于卖软件的版本升级,它的内涵是替客户进行信息架构、企业流程的重新改造。这一理念的提出驱使IBM实现硬件厂商到“软件+硬件”的转型。
在服务转型的历程中,IBM开发了很多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比如说基于IBM硬件产品的优化调试、系统整合、存储系统的设计,乃至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设计,甚至包括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机房建设、运营维护系统、安全系统等。
到2000年,IBM公司40%的利润已来自服务业务,软件利润占比达到25%,硬件业务利润下降至24%,全球融资业务占比11%。到2001年,IBM已成功转型为一家完全与众不同的IT解决方案提供商。
彭明盛时代的战略转型
2002年彭明盛接替郭士纳担任IBM的CEO,适时提出了“随需应变”的战略。IBM从收购普华永道的咨询业务、剥离PC业务到同时收购多家软件公司,IBM全面转向服务,力求通过打包齐全的软件产品,向客户提供从战略咨询到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彭明盛将IBM的全球工作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设计和分配自己的资源和运营体系,使得IBM运营成本极大地降低,资源的分配尽可能得到了优化。到2009年,IBM公司42%的利润来自于软件,另外42%的利润来自于服务业务(包括全球业务咨询、全球技术咨询);硬件的利润进一步降至7%;融资租赁利润占比9%。
罗睿兰时代开启的战略转型
2012年,罗睿兰接替彭明盛担任IBM的CEO。他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将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综合管理服务作为IBM公司战略转型的重中之重。这次转型被业界认为是IBM具有颠覆性的一次产业转型,使IBM一脚跨出IT领域,不仅提供IT服务解决方案,也提供商业和战略咨询。彭明盛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和战略,将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的“物联网”。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
IBM的文化变革
传统价值观及其蜕变
IBM传统的企业文化包括三条准则:
第一条准则:必须尊重个人。沃森家族都知道,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不是金钱或其他东西,而是员工。自从IBM公司创立以来,公司就有一套完备的人事运用传统。老沃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保证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岗位,促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企业碰到了困难,环境发生了变化,对每一个员工也都尽量继续留用;员工工作中发生了差错,公司也尽量不开除,而是创造机会使其得到改正,以将功补过。在日常管理中IBM公司注意尊重员工人格,启发员工自己尊重自己。正是这些政策,使大多数员工都有一种忠于企业、献身企业的精神。
第二条准则:为顾客服务。为顾客服务是IBM文化的精髓。IBM的成功也归功于它是一个“顾客至上”的公司,公司的行为都以顾客需要为前提,公司鼓励员工竭尽所能地提供给顾客最佳的服务。老托马斯?沃森所谓要使IBM的服务成为全球第一,不仅是在他自己的公司,而且要使每一个销售IBM产品的公司也遵循这一原则。他特别训令IBM将是一个“顾客至上”的公司,因此,IBM公司对员工所做的“工作说明”中特别提到要对顾客、未来可能的顾客都要提供最佳的服务。为了提高服务的品质,IBM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员工的训练和教育,对于业务人员的密集训练以及各种培训也是围绕以服务为中心的企业文化而展开的。
第三条准则: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任何事情都能办到,都可以成功”――这就是IBM的“追求卓越”原则,凡是进入IBM的员工,都会被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气氛所感染。在IBM,所有的事物都力求以最理想的方式出现,因此,每位员工都被要求以最优的方式达成目标。优异不仅指突出的工作成绩,更是最大限度地培养杰出工作的信念和理想,激发出为企业尽忠竭力的巨大热忱。IBM公司对任何事物都以追求最理想的观念去对待,无论是产品或服务都要永远保持完美无缺。沃森父子坚信,任何事情都有最佳的操作方法。产品和服务“无差错,无次品”是公司永恒的目标。公司设立一些满足工作要求的指数,定期抽样检查市场以设立服务的品质。
IBM传统价值观的蜕变。因为长期的成功,IBM逐渐形成了一种固步自封的市场态度,开始忽视客户的需要和市场的变化,眼光只是看着自己的内部,从而一度使公司强大并且获得普遍尊重的IBM文化在那个时候也开始发生了蜕变:“必须尊重个人”开始演变为封闭与保守,“为顾客服务”开始演变为对现实利益的满足,“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开始演变为以自我为中心;进而形成一种衰退的文化特征:(1)僵化和千篇一律的风格。(2)客户是次要的。(3)有害的官僚机构。(4)“不”文化。在IBM文化中,公司中任何人、任何团队及任何事业单位都喜欢说“不”。“尊重个人”在这里已经演化成一种对不合作行为的制度性支持。在这样一种文化中,IBM的各个部门之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互相倾轧、互相隐瞒及互相争夺地盘等,他们不是去帮助各个部门实现协调,而是操纵着各个部门的纷争和保护各自的势力范围。公司内各个事业部之间的争斗,似乎要比整个公司和外部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还要激烈和重要。
郭士纳领导的文化变革
IBM成功转型的真正核心是文化的转型。郭士纳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变了公司内部那种保守、封闭、呆板的文化传统。
1993年9月,郭士纳起草了八项原则,作为IBM新文化的核心支柱,并将这八个原则以挂号信的形式邮寄给了IBM遍布全球的所有员工。这八个原则是:(1)市场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原动力。(2)从本质上说,我们是一家追求高品质的科技公司。(3)我们最重要的成功标准,就是客户满意和实现股东价值。(4)我们是一家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司,我们要尽量减少官僚习气,并永远关注生产力。(5)绝不要忽视我们的战略性远景规划。(6)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要有一种紧迫感。(7)杰出的和有献身精神的员工将无所不能,特别是当他们的业务得以开拓时更是如此。(8)我们将关注所有员工的需要以及我们的业务得以开展的所有社区的需要。
随后,郭士纳意识到以上内容太多,不适合迅速推广,就立即提出了更加简洁的、适应转型时期特点的核心价值观:赢(win)、团队(team)、执行(execute)。这三个关键词就像冲锋的号令,迅速传遍了全公司,唤醒了IBM员工对成功的渴望,并明确强调了成功执行的方向。(1)赢。郭士纳要求IBM员工重新焕发出赢的渴望,就是眼光朝外,在市场上获取成功的那种激情,并为此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2)团队。那时的IBM因为以自身产品为导向,条块分割,彼此之间无法协同,在郭士纳手里他将IBM重新整合为以客户为导向,从而组织内部资源,并将各种产品整合成客户需要的解决方案,带向市场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最为迫切的就是团队合作。(3)执行。有了赢的目标,赢的渴望和团队的支撑后,剩下的便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把事情做成功。
IBM大力倡导高绩效文化,即在组织里面建立一种氛围和共同认知,组织里面的人员要对赢得成功有发自内心的渴望,对赢得成功的行为和事件给予赞扬和正面的鼓励,而对相反的行为不予接受和认同。在公司的薪酬制度、职业发展、职位升迁上也要为能够创造佳绩的人开辟更广阔的通道。
在领导IBM战略转型的过程中,郭士纳推动了以下重要方面的变革:
拥抱客户:以客户为导向。在上任的第一个月,郭士纳即要求50名直接向他汇报的高管,每个人都要在未来的3个月内,至少要拜访公司5个最大客户中的一个。他们的直接属下(总共大约有200名高级经理)也要做相同的事。在每一次拜访活动之后,高管们都要递交一份1~2页纸的报告给郭士纳,郭士纳与高管们一同感受客户的温度,让客户也感受到IBM的温暖。最终的目的自然是将IBM的“硬件+软件+服务”的盈利模式复制到尽量多的客户。
变革终身雇佣制度。郭士纳通过打破终身雇佣制度,使IBM的企业用人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才流动有了正常的、规范的渠道,同时也能留住和吸纳不断创新进取的优秀人才,从而使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灵活性和不断发展的能力。
废除固定着装制度。废除固定着装制度是变革保守企业文化、营造一种创新导向的企业文化的象征性行为,能够帮助IBM的员工深入了解公司将要塑造的精神文化,即不拘一格、灵活适应、不断创新。
改变传统习惯,实行有秩序授权与分权。IBM根据新的领导体制和地区子公司的改组情况,分层次有秩序地扩大授权范围和推进分级管理。
改善支持系统,提高领导体制的适应性。IBM健全了咨询会议和董事会下的各种委员会,聘请社会名流参加咨询,担任董事,组成有威望的咨询班子、工作班子和监督班子;严格执行业务报告制度,建立评价与指导系统,一切职员必须向直属上司报告工作。上级和下级要通过定期检查和总结评价方法改进工作;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建立直言制度。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变革措施,IBM公司最终成功地实现了从保守僵化的官僚文化到一种创新导向的、灵活适应的新的企业文化的转变。新型的IBM公司文化在企业价值观念上表现为:十分关注顾客、股东、员工等企业构成要素,重视对企业发展有益的改革人才和改革过程;公司员工普遍密切关注公司构成要素的变化,特别是顾客要素的变化。
彭明盛接力领导的文化创新
2002年,彭明盛接替郭士纳执掌IBM。当时正处在整个产业变革的时期,IBM的传统强项业务已经逐渐失去增长的潜力。彭明盛在继承中创新,IBM形成了“随需应变”的战略。
战略的转型促使IBM确立新的价值观。在新的转型道路上,传统的IBM价值观中,哪些还适用于未来的转型战略,哪些需要重新塑造呢?2004年,IBM通过互联网,在全球员工中发起了一次关于企业价值观的大讨论,被称为ValueJam。它使得IBM全球30多万员工,通过全程的参与和互动,来重新思考、重新提出这家公司新的价值观。经过72小时的激烈辩论、热烈讨论,最终IBM新的价值观被确立了,即“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
成就客户。IBM认为仅仅达到客户满意只能在市场上生存,不能在市场上领先。成就客户就是不仅让他们满意,而且要帮他们成功。IBM应当变成客户的委托人。
创新为要。当IBM的大部分利润都是靠软件和服务得来时,创新已不只是研发人员的责任,而是公司每一个人的责任。研发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与客户接触的人是否有创新能力,有没有新的方法帮助客户。
诚信负责。客户把很重要的事情委托给IBM来做,IBM的员工就一定要用诚信负责的精神让客户信任。另一方面在IBM这样庞大的公司,随需应变战略所需要的部门之间的协同也需要员工之间互相信任。
经过彭明盛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2006年公司盈利高达95亿美元,股价上涨了18%。随后,从重新设计IBM产品和服务组合,到全球业务整合,甚至在全球衰退低谷推出“智慧地球”计划,彭明盛一系列清晰的战略为IBM注入了蓬勃的生机。
IBM战略转型与文化变革的若干方法
IBM人的“童子功”
IBM公司在企业转型的阶段能够走得如此成功,员工的表现能够如此卓越,管理层的领导力能够如此出色,与所有员工入职时接受的“魔鬼训练”是有密切关系的。IBM入职培训的课程设计服务于公司战略转型的战略目标。以20世纪90年代的“魔鬼训练”为例,IBM将总结出来的最佳销售流程和模式等融入其中。经过三个阶段四个月的集中体验式的培训,使得受训人员建立起了一套终生难忘的思考和行为模式。在IBM内部有一句话叫作“不管你进来之前是什么颜色,经过这个培训都会变成蓝色”。
个人业绩承诺PBC与评价
在郭士纳时代,“赢、团队、执行”最终演变成IBM新的绩效管理系统。所有IBM的管理者和员工每年都要围绕这3个方面制定他们的“个人业绩承诺”PBC(personalbusinesscommitment),并列举出在来年为了完成这3个方面的任务所需要采取的行动。为配合每年个人业绩承诺PBC的设定,IBM公司还设计了一个相应的员工技能发展体系,称为IDP(individualdevelopmentplan),即个人成长计划。PBC和IDP是在年初同时做的,先有PBC,之后有IDP。IDP一旦得到经理的认可,员工就等于拿到了企业的支持承诺,可以获得时间的保障以及培训预算的支持。
领导力模型
在IBM,领导力可以宽泛地称为影响力,就是带领团队影响他人,一起向一个新的转型目标前进的综合能力。
1996年,IBM公司发布了第一套领导力模型,包括11项领导素质和62个具体的领导特质,希望能够用这套明确的领导力模型和指标描述,来衡量IBM高层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指导他们的领导力开发,从而使企业的变革得到强有力的转型人才支撑。IBM总结的这11项优秀素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必胜的决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行业的洞察力,要了解客户,而且要使客户取得成功。第二方面强调应有团队和协作的精神,以便更好地执行公司的策略,确保整个公司在IT行业保持领导者的地位。第三方面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传帮带的责任,如果只在乎今天领导者的培养,不在乎未来的领导者,公司很难生存下去。第四方面非常重要。作为IBM员工,必须热爱自己的事业,要感觉事业和个人是密不可分的,即要有“蓝色的血管”。1999年,IBM高层管理者希望这套模型能够用到更多的管理人员身上,于是将62个领导特质发展为72个。2004年,为了配合新的转型步伐,IBM将11项领导素质调整为10项。
IBM领导力模型的建立和运用,造就了一批乐观、正直、开明,具备了进取精神、实干能力和必胜信念的管理者。他们能跟人交流、沟通,能尊重人、理解人,能使员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并能够共同营造出亲密、友善、互助、信任的组织气氛。
IBM战略转型与文化变革的重要启示
构建学习型组织推进企业战略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也已步入新常态,也是企业制度创新、资产重组、管理变革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期,必然会对各企业的战略和文化传统提出变革的要求。
IBM公司在企业战略转型的阶段能够取得成功,与公司注重构建学习型组织密不可分。以所有员工入职时接受的“魔鬼训练”为例,IBM将总结出来的战略转型所需的知识和方法等融入课程。这种集中体验式的培训,使得受训人员在四个月内建立起了一套终生难忘的思考和行为模式,从而能够顺利地投身于公司战略转型的实践之中。
IBM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运用体验式的入职培训和针对性的在职培训等方式,较为迅速地在公司员工中建立起一种基于新商业模式的新文化,从而有效支撑着公司的战略转型。
运用绩效评价实现价值观管理
企业价值观从确立到转化为企业成员的普遍信念,是一个价值观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员工接受并能够去自觉遵循价值观的过程。在郭士纳时代,为促进IBM的战略转型,郭士纳为IBM确立了适应转型时期特点的核心价值观――“赢、团队、执行”,并将其演变成IBM新的绩效管理系统。所有IBM的管理者和员工每年都要围绕这3个方面制定他们的“个人业绩承诺”PBC,并列举出在来年中所需要采取的行动。彭明盛担任CEO后,一方面通过集思广益确立了“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的新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同样沿袭运用个人业绩承诺PBC将其纳入公司的绩效管理系统。可见,基于价值观的绩效评价和绩效奖励是价值观管理的重要且富有成效的途径。
通过文化变革驱动企业重返盛年期
企业就像生物体,其发展也有生命周期性。
当企业处于老化阶段时,企业会过度关注内部的控制。此时企业有大量的制度和程序,管理机构庞大,他们不愿承担风险,以企业安全为导向,讲究形式,如衣着、称呼等。公司内部变得依赖于传统的能力,而无法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丧失,内部弥漫着官僚式的组织文化。因此,处于老化阶段的企业要继续发展,进行文化的变革是当务之急。
企业进入盛年期以后,具有完善的企业制度和组织结构,并能充分发挥作用,企业的灵活性和控制性达到了平衡。企业既关注内部员工的需要,又关注外部顾客的需要和市场变化,盛年期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理想状态。
如前所述,1993年郭士纳接手IBM时,当时的IBM已步入企业生命周期的老化期,已经逐渐失去了它的战略重点和驱动力。为此郭士纳和彭明盛接力重新定义了IBM的业务,通过分析判断哪一块业务是合理的,并撤出不适当的业务。他们关注企业资源的配置,不断提升组织的灵活性。
IBM文化变革的实践表明,当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老化阶段时,主导文化往往会表现为强层级文化,企业此时应该朝着关注外部、提高企业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方向进行文化变革,从而驱动企业重返盛年期。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