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技术规程 讲解

时间:2019-05-14 06:4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技术规程 讲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技术规程 讲解》。

第一篇: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技术规程 讲解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16解析

一、基本规定

1、城镇燃气供应单位(1)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抢修人员应24h值班(3)设置向社会公布24h报修电话

2、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过程中,应设置安全标志。

3、城镇燃气供应单位

(1)制定燃气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送有关政府部门备案(2)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3)组织实施演习每年不得少于1次,并应对预案及演习结果进行评定(演练方案—演练过程—演练总结—演练评估)

4、人员进入燃气场所(调压室、压缩机房、计量室、瓶组气化间、阀室、阀门井和检查井等)先检查所进场所是否有燃气泄漏

人员在进入地下调压室、阀门井、检查井内作业前:(1)检查其他有害气体及氧气的浓度,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2)专人监护(3)轮换操作

5、进入燃气调压室、压缩机房、计量室、瓶组气化间、阀室、阀门井和检查井等场所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穿戴防护用具,进入地下场所作业应系好安全带;

维修电气设备时,应切断电源; 带气检修维护作业过程中,应采取防爆和防中毒措施,不得产生火花; 应连续监测可燃气体、其他有害气体及氧气的浓度,如不符合要求,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

6、进入场站生产区机动车辆(1)在排气管出口加装消火装置(2)限速行驶。

7、设置专人负责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管理、检查、维修和保养等工作,(1)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补充,(2)消防设施周围不得堆放杂物

(3)消防通道的地面上应有明显的安全标志,应保持畅通无阻。

8、防雷、防静电装置每半年不得少于1次。

检测时间:宜在雷雨季节前进行,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9、压力容器、安全装置及仪器仪表等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运行维护、定期校验和更换。储罐检验三年一次,安全阀一年一次 压力表半年一次

10、燃气供应单位定期对燃气设施进行安全评价 运行与维护 4.1 一般规定

4.1.1 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事故统计分析制度;

隐患排查和分级治理整改制度;

城镇燃气管道及其附属系统、厂站内工艺管道的运行、维护制度和操作规程; 4 供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制度和操作规程;

用户燃气设施的报修制度及检查、维护的操作规程; 6 日常运行中发现问题及事故处理的报告程序。

4.1.2 进入厂站内生产区,不得携带火种、非防爆型无线通信设备,未经批准不得操作。

4.1.3 站内装卸软管及防拉断阀应定期进行检查、检验和维护保养,软管有老化或损伤时应及时更换。

4.1.4 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车辆应符合国家有 关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规定。4.1.5 装卸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车按要求停车入位,并应采取静电接地措施。连接软管前,运输车应处于制动状态。装卸作业过程中,应采取设置防移动块等措施防止运输车移动。装卸完成后,应关闭阀门,在卸除连接软管后,运输车方可启动。

4.1.6 高压或次高压设备进行维护时,应有人监护。

4.1.7 施工完毕未投入运行的燃气管道应采取安全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采用惰性气体或空气保压,压力不宜超过运行压力,并应按本规程第4.2节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和维护;

未投入运行的管道与运行管道应采取有效隔断,不得单独使用阀门做隔断; 3 未进行保压的管道,通气前重新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合格可通气运行。4.1.10 用户室内外公用阀门应设置永久性警示标志。4.2 管道及管道附件

4.2.1 同一管网中输送不同种类、不同压力燃气的相连管段之间应进行有效隔断。

4.2.2 运行、维护制度应明确燃气管道运行、维护的周期,并应做好相关记录。运行、维护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并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4.2.3 燃气管道巡检应包括下列内容:

在燃气管道设施保护范围内不应有土体塌陷、滑坡、下沉等现象,管道不应裸露; 2 未经批准不得进行爆破和取土等作业;

管道上方不应堆积、焚烧垃圾或放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种植深根植物及搭建建(构)筑物等; 4 管道沿线不应有燃气异味、水面冒泡、树革枯萎和积雪表面有黄斑等异常现象或燃气泄出声响等;

穿跨越管道、斜坡及其他特殊地段的管道,在暴雨、大风或其他恶劣天气过后应及时巡检; 6 架空管道及附件防腐涂层应完好,支架固定应牢靠; 7 燃气管道附件及标志不得丢失或损坏。

4.2.4 在燃气管道保护范围内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向城镇燃气供应单位申请现场安全监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影响燃气管道安全运行的施工现场 1.1 加强燃气管道的巡查与现场监护 1.2 设立临时警示标志;

施工过程中如有可能造成燃气管道的损坏或使管道悬空等,应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 临时暴露的聚乙烯管道,3.1防阳光直晒 3.2防外界高温 3.3防火

4.2.5 燃气管道及设施的安全控制范围内进行爆破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

4.2.6 地下燃气管道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下燃气管道应定期进行泄漏检查;泄漏检查应采用仪器检测,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和检查周期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管网泄漏检测技术规程》CJJ/T 215的有关规定。

对燃气管道的阴极保护系统和在役管道的防腐层应定期进行检查;检查周期和内容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CJJ 95的有关规定;在土体情况复杂、杂散电流强、腐蚀严重或人工检查困难的地方,对阴极保护系统的检测可采用自动远传检测的方式。

3理。维护和检修应在确认无燃气泄漏并正常点燃灶具后,方可结束作业。

4.7.6 用户燃气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应由具备燃气维检修专业技能的单位及专业人员进行。4.7.7 发电厂、供热厂等大型用户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用和备用燃气设备应定期进行轮换使用,过滤器应及时进行清理及排污; 燃气设施出现损坏或漏气等异常情况需要停气时,燃气用户应及时与城镇燃气供应单位沟通协调,共同配合进行维护和检修工作; 对于供热厂等周期性用气的用户,停止用气时,宜对停气的用户设施进行保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燃气保压时,应定期监测压力,不得有燃气泄漏;

2)采用空气或惰性气体保压及不采用保压方式时,应将停气用户的燃气设施与供气管道进行有效隔断。恢复供气前应对用户设施进行置换,置换作业应符合本规程第6.2节的有关规定。

4.7.8 燃气用户使用燃气设施和燃气用具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正确使用燃气设施和燃气用具;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或已达到判废年限的燃气设施和燃气用具; 不得擅自改动燃气管道,不得擅自拆除、改装、迁移、安装燃气设施和燃气用具;

安装燃气计量仪表、阀门及气化器等设施的专用房间内不得有人居住和堆放杂物;

不得加热、摔砸、倒置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得倾倒瓶内残液和拆卸瓶阀等附件;

严禁使用明火检查泄漏; 连接燃气用具的软管应定期更换,不得使用不合格和出现老化龟裂的软管,软管应安装牢固,不得超长; 正常情况下,严禁用户开启或关闭公用燃气管道上的阀门; 发现室内燃气设施或燃气用具异常、燃气泄漏、意外停气,在安全的地方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严禁动用明火、启闭电器开关等,并应及时向城镇燃气供应单位报修,严禁在漏气现场打电话报警; 应协助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对燃气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抢修。应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 5 抢 修 5.1 一般规定

5.1.1 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应制定事故抢修制度和事故上报程序。

5.1.2 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应根据供应规模设立抢修机构和配备必要的抢修车辆、抢修设备、抢修器材、通信设备、防护用具、消防器材、检测仪器等装备,并应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5.1.3 接到抢修报警后应迅速出动,并应根据事故情况联系有关部门协作抢修。抢修作业应统一指挥,服从命令,并应采取安全措施。

5.1.4 当发生中毒、火灾、爆炸事故,危及燃气设施和周围人身财产安全时,应协助公安、消防及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抢救、保护现场和疏散人员。

5.1.5 当燃气厂站或管线发生较大事故处理完成后,应对燃气厂站或管线及存在类似风险的燃气设施进行全面安全评价。评价内容及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5.2 抢修现场

5.2.1 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后,应根据燃气泄漏程度和气象条件等确定警戒区、设立警示标志。在警戒区内应管制交通,严禁烟火,无关人员不得留在现场,并应随时监测周围环境的燃气浓度。5.2.2 抢修人员应佩戴职责标志,进入作业区前应按规定穿戴防静电服、鞋及防护用具,并严禁在作业区内穿脱和摘戴。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严禁单独操作。

5.2.3 当燃气设施发生火灾时,应采取切断气源或降低压力等方法控制火势,并应防止产生负压。

5.2.4 当燃气泄漏发生爆炸后,应迅速控制气源和火种,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5.2.5 管道和设备修复后,应对周边夹层、窨井、烟道、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等场所的残存燃气进行全面检查。

5.2.6 当事故隐患未查清或隐患未消除时,抢修人员不得撤离现场,并应采取安全措施,直至隐患消除。

5.3 抢修作业

5.3.1 燃气设施泄漏的抢修宜在降压或停气后进行。

5.3.2 燃气浓度未降至爆炸下限的20%以下,作业现场不得进行动火作业,警戒区内不得使用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器、仪表等。

5.3.3 抢修时,与作业相关的控制阀门应有专人值守,并应监视管道内的压力。

5.3.4 当抢修中暂时无法消除漏气现象或不能切断气源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应做好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

5.3.5 处理地下泄漏点开挖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抢修人员应根据管道敷设资料确定开挖点,并应对周围建(构)筑物的燃气浓度进行检测和监测;当发现漏出的燃气已渗入周围建(构)筑物时,应根据事故情况及时疏散建(构)筑物内人员并驱散聚积的燃气。应对作业现场的燃气或一氧化碳的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当环境中燃气浓度超过爆炸下限的20%或一氧化碳浓度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强制通风,在浓度降低至允许值以下后方可作业。

应根据地质情况和开挖深度确定作业坑的坡度和支撑方式,并应设专人监护。

5.3.6 钢质管道、铸铁管道的泄漏抢修,除应符合本规程第5.3.1~5.3.5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质管道泄漏点进行焊接处理后,应对焊缝进行内部质量和外观检查。

钢质管道抢修作业后,应对防腐层进行修复,并应达到原管道防腐层等级。当采用阻气袋阻断气源时,应将管道内的燃气压力降至阻气袋有效阻断工作压力以下;阻气袋应采用专用气源工具或设施进行充压,充气压力应在阻气袋允许充压范围内。5.3.7 当聚乙烯管道发生断管、开裂等意外损坏时,抢修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抢修作业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的产生和聚积;

应在采取有效措施阻断气源后进行抢修; 进行聚乙烯管道焊接抢修作业时,当环境温度低于—5℃或风力大于5级时,应采取防风保温措施; 使用夹管器夹扁后的管道应复原并标注位置,同一个位置不得夹2次。5.3.8 动火作业应符合本规程第6.4节的有关规定。5.3.9 厂站泄漏抢修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低压储气柜泄漏抢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使用燃气浓度检测仪或采用检漏液、嗅觉、听觉查找泄漏点;

2)应根据泄漏部位及泄漏量采用相应的方法堵漏;

3)当发生大量泄漏造成储气柜快速下降时,应立即打开进口阀门、关闭出口阀门,用补充气量的方法减缓下降速度。压缩机房、烃泵房发生燃气泄漏时,应立即切断气源和动力电源,并应开启室内防爆风机。故障排除后方可恢复供气。调压站、调压箱发生燃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泄漏点前后阀门,打开门窗或开启防爆风机,故障排除后方可恢复供气。

5.3.10 当调压站、调压箱因调压设备、安全切断设施失灵等造成出口超压时,应立即关闭调压器进出口阀门,并应对超压管道放散降压,排除故障。当压力超过下游燃气设施的设计压力时,还应对超

78.1.1 城镇燃气供应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应收集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资料,并应建立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宜采用电子文档管理,并宜建立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8.1.2 城镇燃气供应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运行、维护和抢修工程的要求,提供图档资料。8.1.3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管理部门应向档案管理部门提交运行、维护记录和抢修工程的资料。

8.2 运行、维护的图档资料

8.2.1 燃气设施运行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巡查时间、地点或范围、异常情况、处理方法、记录人等;

违章、险情的处理情况记录; 配合城市其他施工工程对燃气管线的监护记录;

燃气设施运行参数记录;

气瓶充装、槽车装卸记录。8.2.2 燃气设施维护的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维修、检修、更新和改造计划;

维修记录和重要设备的大、中修记录; 管道和设备的拆除、迁移和改造工程图档资料。

8.3 抢修工程的图档资料

8.3.1 抢修工程的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事故报警记录; 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管道管径、压力等;

事故类别、级别; 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

参加抢修的人员情况; 抢修工程概况、修复日期及恢复供应日期。8.3.2 抢修工程的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抢修任务书;

抢修记录; 事故报告或鉴定资料; 抢修工程质量验收资料和图档资料。

第二篇:城镇燃气设施运行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

安全技术规程

Safety Technical Spicification for Operation, Maintenanceand Rush-repair of Urban Gas Facilities

CJJ51-2001 J11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主编单位:中国城市燃气协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1年7月1日

2001北京

总 则 1 2 术 语 运 行 与 维 护 4 抢 修 停 气、降 压、动 火 及 通 气 液 化 石 油 气 设 施 的 运 行、维 护 和 抢 修 图档资料

条文说明 总 则

1.0.1 为使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符合安全生产、保证供气和保护环境的要求,以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城镇燃气管道及其附件、门站、储配站、灌瓶站、气化站、混气站、调压站、调压箱、瓶装供应站、用户设施和用气设备所组成的城镇燃气供应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抢修。

本规程不适用于城镇燃气的汽车加气站的运行、维护和抢修。1.0.3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单位及部门应逐级建立相应的安全目标责任制。

1.0.4 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应设立运行、维护和抢修的管理部门并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设置并向社会公布24h报修电话,抢修人员应24h值班;运行、维护、抢修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1.0.5 对重要的燃气设施或重要部位必须设有识别标志。对燃气设施进行运行、维护和抢修时,必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装置。1.0.6 城镇燃气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抢修,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术 语

2.0.1 城镇燃气 urban gas

符合燃气质量要求,供给居民生活、(商业)公共建筑和工业企业生产作燃料用的公用性质的燃气。城镇燃气主要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

2.0.2 城镇燃气供应单位 urban gas supply fims

城镇燃气经营企业和城镇燃气自管单位。2.0.3 城镇燃气设施 gas facilities

用于燃气储存、输配和应用的场站、管网及用户设施。2.0.4用户设施 coustomer facilities

指用户燃气管道、阀门及计量器具。2.0.5 用气设备 gas appliances

使用燃气作为燃料进行加热、炊事等的设备,如燃气工业炉、燃气锅炉、燃气直燃机、民用燃气用具等。2.0.6 运行 operation

从事燃气供应的专业人员,按照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对燃气设施进行巡视、操作、记录等常规工作。2.0.7 维护 maintenance

为保障燃气设施的正常运行,预防事故发生所进行的检查、维修的作业。

2.0.8 抢修 rush--repair

燃气设施发生危及安全的泄漏以及引起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时,采取紧急措施的作业过程。

2.0.9 降压 pressure relief

燃气设施维护和抢修时,为了操作安全或维持部分供气,将燃气压力调节低于正常工作压力的作业。2.0.10 停气 interruption

在燃气输配系统中,采用关闭阀门等方法切断气源,使燃气流量为零时的作业。

2.0.11 明火 flame

外露火焰或赤热表面。

2.0.12 动火 flame operation

燃气管道和设备进行焊接、切割等产生明火的作业。2.0.13 作业区 operation area

燃气设施在维修或抢修作业时,保证操作人员安全作业所确定的区域。

2.0.14 直接置换 direct purging

采用燃气置换燃气设施中的空气或采用空气置换燃气设施中的燃气的过程。

2.0.15 间接置换 indirect purging

采用惰性气体(水)置换燃气设施中的空气后,再用燃气置换燃气设施中的惰性气体(水)的过程;或采用惰性气体(水)置换燃气设施中的燃气后,再用空气置换燃气设施中的惰性气体(水)的过程。2.0.16 吹扫 purging

燃气设施在投产或维修前清除其内部剩余气体和污垢物的作业。2.0.17 放散 relief

将燃气设施内的空气、燃气或混合气体安全地排放。2.0.18 防护面具 protection mask

用以隔离燃气和保障操作人员呼吸的防护用具,一般有防毒面具和供氧面具等。

2.0.19 监护 supervision and protection

在燃气作业区作业时,对作业人员进行的监视、保护;或在燃气设施运行中,由于其他工程施工可能引起危及燃气管线安全而采取的监督、保护。运 行 与 维 护

3.1 一般 规 定

3.1.1 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对城镇燃气设施的运行与维护应制定下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定,管理制度应包括工作内容和范围,明确责任人。

1.人员和车辆进入门站、储配站、灌瓶站、气化站、混气站和调压站的安全管理制度;

2.城镇燃气管道及其附件、门站、储配站、灌瓶站、气化站、混气站、调压站、调压箱的工艺管道与设备的巡查、维护制度和操作规定;

3.用户设施的检查、维护、报修制度和操作规定: 4.用户用气设备的报修制度;

5.日常运行中发现问题或事故处理的上报程序。

3.1.2 城镇燃气管道及其附件、门站、储配站、灌瓶站、气化站、混气站、调压站和调压箱的工艺管道与设备的巡查和维护制度,应综合考虑设备工艺参数、管材、工作压力、输送介质、防腐等级、连接形 式、使用年限和周围环境(人口密度、地质、道路情况、季节变化)等因素。

3.1.3 用户设施的检查和报修制度,应综合考虑管材、工作压力、输送介质、连接方式、使用年限和周围环境(使用者、房屋结构)以及职责划分等因素。

3.1.4 日常运行中发现问题或事故处理的上报程序,应综合考虑供气区域划分、部门职责和管理体系等因素。

3.1.5 进入调压室、压缩机房、阀井和检查井等燃气设施场所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入前应先检查有无燃气泄漏,在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2.地下调压室、阀井、检查井内作业,必须穿戴防护用具,系好安全带;应设专人监护,作业人员应轮换操作;

3.维修电气设备,应切断电源;

4.进行维护检修,应采取防爆措施或使用防爆工具,严禁使用能产生火花的铁器等工具进行敲击作业。

3.1.6 供气高峰季节应选点检测管网高峰供气压力,分析管网的运行工况;对运行工况不良的管网应提出改造措施。

3.1.7 安装在用户室内的公用阀门应设永久性警示标志。

3.2 管道及其附件的运行与维护

3.2.1 地下燃气管道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管道安全保护距离内不应有土壤塌陷、滑坡、下沉、人工取土、堆积垃圾或重物、管道裸露、种植深根植物及搭建建(构)筑物等;

2.管道沿线不应有燃气异味、水面冒泡、树草枯萎和积雪表面有黄斑等异常现象或燃气泄出声响等;

3.不应有因其他工程施工而造成管道损坏、管道悬空等,施工单位应向城镇燃气主管部门申请现场安全监护;

4.不应有燃气管道附件丢失或损坏;

5.应定期向周围单位和住户询问有无异常情况。

3.2.2 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3.2.3 地下燃气管道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泄漏检查可采用仪器检测或地面钻孔检查,可沿管道方向或从管道附近的阀井、窨井或地沟等地下构筑物检测;

2.对设有电保护装置的管道,应定期做测试检查;

3.运行中的管道第一次发现腐蚀漏气点后,应对该管道选点检查其防腐及腐蚀情况,针对实测情况制定运行、维护方案;管道使用20 年后,应对其进行评估,确定继续使用年限,制定检测周期,并应加强巡视和泄漏检查。

3.2.4 阀门的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定期检查阀门,应无燃气泄漏、损坏等现象,阀井应无积水、塌陷,无妨碍阀门操作的堆积物等;

2.阀门应定期进行启闭操作和维护保养;

3.无法启闭或关闭不严的阀门,应及时维修或更换。3.2.5 凝水器的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凝水器应定期排放积水,排放时不得空放燃气;在道路上作业时,应设作业标志;

2.凝水器护盖、排水装置应定期检查,应无泄漏、腐蚀和堵塞,无妨碍排水作业的堆积物;

3.凝水器排出的污水不得随地排放,并应收集处理。3.2.6 补偿器接口应定期进行严密性检查及补偿量调整。

3.3 设备运行与维护

3.3.1 调压装置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调压装置的巡查内容应包括调压器、过滤器、安全放散设施、仪器、仪表等设备的运行工况,应无泄漏等异常情况;

2.调压器及附属设备的运行、维护:

1)清除各部位油污、锈斑,管路应畅通;

2)检查调压器,应无腐蚀和损伤;当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处理;

3)新投入运行和保养修理后的调压器,必须经过调试,达到技术标准后方可投入运行;

4)停气后重新启用调压器时应检查进出口压力及有关参数;

5)过滤器接口应定期进行严密性检查、前后压差检查、排污及清洗。

3.3.2加臭装置的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定期检查储液罐内加臭剂的储量;2.控制系统及各项参数应正常;

3.加臭泵的润滑油液位应符合运行规定;4.加臭装置应无泄漏

5.加臭装置应定期进行清洗、校验。

3.3.3 低压储气柜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压储气柜应定期检查,并符合下列规定:

1)塔顶塔壁应无裂缝损伤和漏气,水槽壁板与环形基础连接处应无漏水、气柜基础应无沉降,并应做好记录;

2)导轮和导轨的运动应正常;3)放散阀门应启闭灵活;

4)雨季前应检查气柜防雷接地电阻,并应做好记录;5)冬季应检查保温系统;

6)应定期、定点测量各塔环形水封水位或活塞密封油位。2.低压储气柜的运行、维护:

1)储气柜升降幅度和升降速度应在规定范围内;2)储气柜运行压力,不得超出所规定的压力;3)发现导轮与轴瓦之间发生磨损应及时修复;

4)导轮润滑油杯应定期加油,发现损坏应立即修理;

5)维修储气柜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具,所携带工具应严加保管,严禁以抛接方式传递工具。3.3.4 高压储罐运行与维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执行。

3.3.5 压缩机、烃泵的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缩机、烃泵的检查内容:

1)压力、密封、润滑、冷却和通风系统;

2)阀门开关应灵活,连接部件应紧固,运动部件应平稳,无异响、过热、泄漏、振动等;

3)指示仪表应正常、各仪表参数应在规定范围内;4)各项自动、连锁保护装置应正常;

2.当有下列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停车处理:r 1)自动、连锁保护装置失灵;

2)润滑、冷却、通风系统出现异常;3)压缩机运行压力高于规定压力;

4)指示仪表损坏或仪表显示数值不在规定范围内;

5)压缩机、烃泵、电动机有异声、振动、过热、泄漏等现象。3.3.6 压缩机、烃泵的大、中、小修理,应按设备的保养、维护标准执行。

3.3.7 仪器、仪表、安全阀的运行维护、定期校验和更换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4 用户设施运行与维护

3.4.1 燃气供应单位应施行对燃气用户设施每年至少一次的检查,并应对用户进行安全用气的宣传。

3.4.2 入户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并做好检查记录:

1.确认用户设施有无人为碰撞、损坏;

2.管道是否被私自改动,是否被作为其他电器设备的接地线使用,有无锈蚀、重物搭挂,胶管是否超长及完好;3.用气设备是否符合安装规程;4.有无燃气泄漏;

5.燃气灶前压力是否正常;6.计量仪表是否正常。

3.4.3 在进行室内设施检查时应采用肥皂水检漏或仪器检测,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3.4.4 进入室内进行维护和检修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入室内作业应首先检查有无燃气泄漏;当发现燃气泄漏时,应开窗通风,切断气源,在安全的地方切断电源,并应采取措施;

2.燃气设施和器具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及专业人员进行。

3.4.5 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应告知用户遵守下列规定:

1.正确使用燃气设施和燃气用具;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或已达到报废年限的燃气设施和燃气用具;

2.不得私自改动燃气管线和擅自拆除、改装、迁移、安装燃气设施和燃气用具;

3.在安装燃气计量仪表、阀门及燃气蒸发器等设施的专用房内不得堆放杂物、住人及使用明火;

4.不得加热、摔砸、倒置液化石油气钢瓶及倾倒瓶内残液和拆卸瓶阀等附件;

5.严禁使用明火检查泄漏;

6.发现室内燃气设施或燃气用具异常、燃气泄漏、意外停气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在安全的地方切断电源,严禁动用明火,并应及时向城镇燃气供应单位报修;严禁用户开启燃气管道上的公用阀门;

7.连接燃气用具的胶管应定期更换,严禁使用过期胶管: 8.应协助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对燃气设施进行检查、维护、抢修工作。

3.4.6 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应向用户宣传使用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抢 修

4.1 一般规 定

4.1.1 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应制定事故抢修制度和事故上报程序

4.1.2 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应根据供应规模设立抢修机构,并配备必要的抢修车辆、通讯设备、防护用具、消防器材、检测仪器等装备。

4.1.3 城镇燃气设施抢修应制订预案,并报有关部门备案。抢修预案应定期进行演习。

4.1.4 接到抢修报警后应迅速出动,并根据事故不同情况可联系有关部门协作抢修。抢修作业应统一指挥,严明纪律,并采取安全措施。

4.2 作业 现 场

4.2.1 抢修人员应佩戴职责标志,到达作业现场后,应根据燃气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并设立警示标志;在警戒区内严禁明火,应管制交通,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4.2.2 抢修人员到达作业现场后,必须及时救护受伤人员。

4.2.3 进入警戒区的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具,作业时应有专人监护,严禁单独作业。

4.2.4 警戒区内未经批准不得使用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器、仪表。

4.2.5 管道和设备修复后,应作全面检查,防止燃气窜入夹层、窨井、烟道、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等不易察觉的场所。

4.2.6 当事故原因未查清或隐患未消除时不得撤离现场,应采取安全措施,直至查清事故原因并消除隐患为止。

4.3 抢 修 作 业 4.3.1 抢修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应立即控制气源、消灭火种,驱散积聚的燃气。在室内应开启门窗通风,严禁启闭电器开关。地下管道泄漏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排除聚积在地下和构筑物空间内的燃气。4.3.2 处理地下泄漏点开挖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抢修人员应根据管道敷设资料确定开挖点,并对周围建(构)筑物进行检测和监测;当发现漏出的燃气已渗入周围建(构)筑物时,应及时疏散建(构)筑物内人员并清除聚积的燃气;

2.作业点应根据介质成分设置燃气或一氧化碳浓度报警装置。当环境浓度在爆炸和中毒浓度范围以内时,必须强制通风,降低浓度后方可作业;

3.应根据地质情况和开挖深度确定放坡系数和支撑方式,并设专人监护。

4.3.3 燃气设施泄漏的抢修宜在降低燃气压力或切断气源后进行。当泄漏处已发生燃烧时,应先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后再降压或切断气源,严禁出现负压。4.3.4 当抢修中无法消除漏气现象或不能切断气源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作好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

4.3.5 修复供气后,应进行复查,确认不存在不安全因素后,抢修人员方可撤离事故现场。

4.3.6 液化石油气管道泄漏抢修,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液化石油气泄漏抢修时,应备有干粉灭火器等有效的消防器材。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方法消除泄漏,当泄出的液化石油气不易控制时,可用消防水枪喷冲稀释泄出的液化石油气。

2.液化石油气泄漏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液化石油气聚积在低洼处或其他地下设施内。

4.3.7 场站泄漏抢修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压储配站泄漏抢修

1)检查和抢修人员宜采用燃气浓度检测器或采用肥皂液、嗅觉、听觉来判断泄漏点;

2)根据泄漏部位及泄漏量应采用相应方法堵漏;

3)当发生大量泄漏造成储气柜快速下降时,应立即打开进口阀门、关闭出口阀门,用补充气量的方法减缓下降速度;

4)需动火进行修补泄漏点时,应按本规程第5.3节中有关条款执行。

2.压缩机房、短泵房燃气泄漏时,应立即切断气源、电源,开启室内防爆风机排气通风。故障排除后方可恢复供气。

3.调压站、调压箱泄漏抢修

1)调压站、调压箱发生泄漏,应立即关闭泄漏点前后阀门,打开门窗或开启风机加强通风,故障排除后方可恢复供气;

2)调压站、调压箱由于调压设备、安全切断设施失灵等原因造成出口超压时,应立即关闭调压器进出口阀门,并放散降压和排除故障。当压力超过下游燃气设施的设计压力时,应对超压影响区内燃气设施做全面检查,排除所有隐患后方可恢复供气。

4.3.8 用户室内燃气设施泄漏抢修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到用户泄漏报修后应立即派人检修。进入室内后应打开门窗通风、切断气源,在安全的地方切断电源,检查用户设施及用气设备,准确判断泄漏点,严禁明火查漏;当未查清泄漏点和泄漏原因时,应按本规程第4.2.6条执行;

2.漏气修理时应避免由于检修造成其他部位泄漏,应采取防爆措施或使用防爆工具,严禁使用能产生火花的铁器等工具进行敲击作业。

4.4 火灾 与 爆 炸

4.4.1 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危及燃气设施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时,应协助消防部门抢救。

4.4.2 当燃气设施发生火灾时,应采取切断气源或降低压力等方法控制火势,并应防止产生负压。

4.4.3 火势得到控制后,应按本规程第4.3节的有关规定进行抢修。4.4.4 燃气管道及设备发生爆炸后,应迅速控制气源和火种;应保护好事故现场,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4.4.5 火灾与爆炸灾情消除后,应对管道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消除隐患。停 气、降 压、动 火 及 通 气

5.1 一般规 定

5.1.1 燃气设施的停气、降压、动火及通气作业应建立分级审批制度。作业单位应制定作业方案和填写动火作业报告,并向主管部门申报;经审批后应严格按批准方案实施。紧急事故的抢修除外。

5.1.2 燃气设施停气、降压、动火及通气作业,必须设专人负责现场指挥,并应设安全员。5.1.3 燃气设施停气、降压、动火及通气作业必须配置相应的通讯设备、防护用具、消防器材、检测仪器等。

5.2 停气 与 降 压

5.2.1 停气与降压作业时间宜避开用气高峰和恶劣天气。

5.2.2影响用户用气的停气与降压作业应事前通知用户,紧急事故除外。

5.2.3 停气与降压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停气作业时应能可靠地切断气源,并将作业管段或设备内的燃气安全排放或置换合格;

2.降压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降压速度;

3.降压作业应有专人监控管道内燃气压力,严禁管内产生负压;4.降压作业时管内燃气压力宜控制在300~500Pa范围内。

5.液化石油气管道停气或降压作业时,应采用防爆风机驱散在工作坑或作业区内聚积的液化石油气。

5.3 动 火

5.3.1 运行中的燃气设施需动火作业时,应有技术、生产、安全等部门配合与监护。

5.3.2动火作业时,应划出作业区并设置护栏,作业区应保持空气流通,无燃气聚积。

5.3.3 停气动火作业前,应置换作业管段或设备内的燃气,并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直接置换法时,应取样检测混合气体中燃气的浓度,经连续三次(每次间隔约5min)测定均在爆炸下限的20%以下时,方可动火作业;

2.采用间接置换法时,应取样检测混合气体中燃气或氧的含量,经连续三次(每次间隔约5min)测定均符合要求时,方可动火作业;

3.燃气管道内积有燃气杂质时,应充入惰性气体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

4.停气动火操作过程中,当有漏气或窜气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待消除异常情况后方可继续进行;

5.当作业中断或连续作业时间较长时,均应重新取样检测,符合本条1、2款时,方可继续作业。

5.3.4 带气动火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燃气浓度检测器;当确认操作环境不会发生燃气爆炸时,方可带气动火作业;

2.带气动火作业时,管道内必须保持正压,其压力宜控制在100——500Pa,应有专人监控压力;

3.新、旧钢管连接动火作业时,应先采取措施使新旧管道电位平衡;

4.动火作业引燃的火焰,必须有可靠、有效的方法随时将其扑灭。5.3.5 设置临时燃气放散火炬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放散火炬的管道上应设置控制阀门和防回火装置;

2.放散火炬应设置在带气作业点的上风向,并保持安全距离;3.火炬应高出地面1.5m以上;

4.放散火炬现场应备有干粉灭火器等有效的消防器材。

5.4通气

5.4.1 通气作业应严格按照方案执行。用户停气后的通气,严禁在夜间进行。

5.4.2 燃气设施维护、检修或抢修作业完成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置换作业。

5.4.3 置换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管线情况和现场条件确定放散点数量与位置,管道末端必须设置放散点:

2.应在起点段安装压力表,在每个末端放散管上安装取样管;3.置换放散时,应有专人负责监控压力及取样检测: 4.放散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放散管应避开居民住宅、明火、高压架空电线等场所,当无法避开居民住宅等场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2)放散管应高出地面2m以上。

5.用燃气直接置换空气时,其置换时的燃气压力宜小5000Pa。

5.4.4燃气设施置换合格恢复通气前,应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运行要求后,方可投入运行。液 化 石 油 气 设 施 的 运 行、维 护 和 抢 修

6.1 一般规定

6.1.1 本规程所指液化石油气设施包括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灌瓶站、气化站、混气站、瓶组站及瓶装供应站、管道及其附件以及压缩机、短泵、灌装设备、气化设备、混气设备和仪器仪表等。不包括低温储存基地及火车、汽槽车及槽船等液化石油气专用运输设备。

6.1.2 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应根据各站的工艺设备系统的结构、性能、用途等,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6.1.3 液化石油气设施运行、维护的管理制度应按本规程第3.1.1条的规定制定。

6.1.4 站内防雷、防静电装置每年检查不得少于两次。

6.1.5 生产区进行动火作业的申报程序,应按本规程第5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6.1.6 在生产区内因检修而必须排放液化石油气时,应通过火炬放散。火炬放散时应设专人监护。

6.1.7 液化石油气灌装、倒残等生产车间应通风良好。车间内应设置燃气浓度报警器,报警浓度应小于爆炸下限的20%。

6.2 站内 设 施 的 运 行、维 护

6.2.1 贮罐及附件的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贮罐及附件的运行、维护和保养,应根据站内设施的工艺特点及国家现行标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2.站内值班操作人员必须定时、定线进行巡回检查,并记录贮罐液位、压力和温度等参数。贮罐进出液时,应检查液位和压力变化情况;

3.液化石油气贮罐的充装量,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执行;

4.应根据在用贮罐的设计压力和贮罐检修结果制定相应的降温喷淋措施;

5.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应对贮罐的排污、阀门及液位汁液相管采取保温防冻措施,贮罐应定期排水;

6.贮罐设有两道以上阀门的,第一道阀门为常开,阀门应经常维护,保持其开启灵活;

7.贮罐检修前后的置换可采用抽真空、惰性气体、充水等方法进行,如采用充水置换方法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C。

8.地下贮罐应定期检查贮罐的防腐及腐蚀情况。

6.2.2 压缩机、短泵的运行、维护应按本规程第3.3.5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6.2.3 液化石油气钢瓶(以下简称钢瓶)灌装设备的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灌装设备的不同,可采用相应的运行管理方式; 2.灌装前应对灌装设备进行下列检查:

1)各灌装系统连接部位应紧固,运动部位应平稳,无异响、过热、振动;

2)自动、连锁保护装置应正常;

3)气路、油路系统的压力、密封、润滑应正常;4)灌装秤应校正。

3.灌装设备的运行、维护宜按本规程第3.3.5条的有关规定执行。6.2.4 灌装前应对在用钢瓶进行检查,发现下列情况时不得灌装:

1.未取得国家颁发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厂生产的钢瓶;2.外表损伤、腐蚀、变形严重以及被判废的钢瓶;3.超过检测周期的钢瓶;

4.新投用的未经置换或抽真空处理的钢瓶。

6.2.5 钢瓶灌装后应对其灌装重量和气密性进行逐瓶复检。合 格的钢瓶应贴合格标识。

6.2.6 气化、混气装置的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力、温度、热媒应正常,并应填写运行记录。当发现泄漏或异常时,应立即停车处理;

2.应保持气化、混气装置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3.电磁阀应定期清洗,并及时排水和添加防锈剂;4.气化器、混合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检修,同时开启备用设备,防止中断正常供气。

6.2.7 消防系统的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管理、检查、维修和保养等应设专人负责;2.消防水池的储水量应保持在规定的水位范围之内,并保持池水的清沽,消防水泵的吸水口应处于工作状态;

3.应定期检查并启动消防水泵、消防栓及喷淋装置。寒冷地区在冬季试运转后,应将水及时排净;

4.站内的消防器材、消防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补充;5.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消防栓周围不得堆放杂物。

6.3钢瓶运输及储存

6.3.1运输钢瓶的车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必须符合运输危险品机动车辆的要求,牌证应齐全;

2.必须办理化学危险品运输准运证和化学危险品运输驾驶证 3.车厢应固定并通风良好;4.随车应配备干粉灭火器。6.3.2钢瓶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运输车辆上码放钢瓶时,不得超过两层(50kg钢瓶只能单层码放),并应固定良好,不滚动、不碰撞;

2.钢瓶装卸应做到不摔砸、不倒卧、不拉拖;3.钢瓶运输应遵守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

4.钢瓶运输车辆严禁携带其他易燃、易爆物品,人员严禁吸烟。6.3.3瓶组站及供应站的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空瓶、实瓶应按指定区域分别存放,漏气瓶或其他不合格钢瓶应及时处理;

2.钢瓶码放不得超过两层(50ltg钢瓶只能单层码放),并应留有通道;

3.钢瓶应周转使用,实瓶存放不宜超过一个月;4.站内灭火器每年应定期检查和补充。

6.4抢修

6.4.1液化石油气设施的抢修除应按本规程第4章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内出现大量泄漏时,应迅速切断站内气源、电源、火源,设置安全警戒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泄漏点,防止事故扩大;

2.因泄漏造成火灾后,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对未着火的其他设备和容器进行隔火、降温处理。图档资料

7.1一般规定

7.1.1城镇燃气供应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应收集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资料,建立档案并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宜建立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7.1.2城镇燃气供应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运行、维护和抢修工程的要求,提供图档资料。7.1.3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管理部门,应向档案管理部门提交运行、维护记录和抢修工程的资料。

7.2运行与维护的图档资料

7.2.1燃气设施运行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巡查周期、时间、地点(范围)、异常情况、处理方法和记录人等;2.违章、险情的处理和上报记录;

3.配合城市其他施工工程对燃气管线的监护记录(包括管位、管坡等保护措施),在管位上方违章搭建的处理记录: 4.燃气管网运行压力记录。

7.2.2燃气设施维护的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维修、检修、更新和改造计划;

2.维修记录和重要设备的大、中修记录;

3.管道和设备的拆除、迁移和改造工程图档资料。

7.3抢修工程的图档资料

7.3.1抢修工程的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报警记录;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等;3.事故类别(中毒、火灾、爆炸等);4.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5.参加抢修的人员情况;

6.抢修工程概况及修复日期。

7.3.2抢修工程的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抢修任务书(执行人、批准人、工程草图等);2.动火申报批准书(记录);3.抢修记录;4.事故鉴定记录;

5.抢修工程质量鉴定记录。

本规程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

CJJ 51--2001

条文说明

1总则

1.0.1城镇燃气具有易燃、易爆和有毒等特点,一旦供用燃气设施发生泄漏,极易发生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害。确保燃气安全供应,是城镇燃气供应单位的重要职责。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加强对燃气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抢修工作,防止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发生。在发生事故时应有切实可行的抢修措施,将危害限制在最小程度内,并杜绝次生灾害的发生。基于上述目的,制定《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1.0.2本条规定了本规程适用范围。气源种类及设计应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要求,液相液化石油气输配管线不包括在本规程适用范围内。工作对象规定为管道及附件、门站、储配站、灌瓶站、气化站、混气站、调压站、调压箱、瓶装供应站、用户设施和用气设备。与燃气管道连接的附件包括:阀门、凝水器、补偿器等。适用管材规定为目前已广泛采用的铸铁管、钢管及聚乙烯管。

1.0.4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应根据供气规模、用户数量、地理环境、供气设备、管线技运年限及事故发生量等因素综合考虑配置相应的专职人员,负责燃气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抢修工作。

对配置人员的要求:从事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应掌握燃气专业知识,具备燃气管理工作经验,熟悉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具有一定处理事故能力,遵守本岗位规定,服从指挥等。对于在岗人员应定期培圳考核,只有考试合格者才能继续留岗工作。

1.0.5对重要设施或重要部位必须设有识别标志,主要是为了防止意外损伤和防止火种接近,并禁止周围堆放危险物品,以保证紧急抢修和日常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运行与维护

3.1一般规定

3.1.7安装在居民住宅内的公用阀门,为防止非专业人员擅自动用而发生意外事故,要求燃气管理部门在该阀门处设置永久性警示标志。

3.2管道及其附件的运行与维护

3.2.3市区内埋地敷设的燃气管道,宜采用牺牲阳极法,在运行、维护中应定期对保护电位进行检测,达不到保护要求时应及时更换。对于燃气管道应分不同的使用阶段制定相应的检测周期。

3.3设备运行与维护

3.3.3低压储柜运行、维护内容既规定包括低压湿式气柜干式气柜。

4修抢

4.1一般规定

4.1.1燃气泄漏可能引起中毒、火灾、爆炸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事故。为保证城镇燃气供应单位接到事故报告后,能立即组织抢修,应制定事故抢修制度和事故上报程序。

4.1.2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应根据供应规模设置专职抢修队伍,配齐抢修人员,防护用品、车辆、通讯设备、消防器材、检测仪器等。4.1.3为保证事故发生时,可迅速组织抢修和控制事故发展,应预先制定各类突发事故的抢修预案,并报有关部门备案,抢修预案应定期进行演习。

4.2作业现场

4.2.2抢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应迅速将中毒和受伤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区或送医院治疗。

4.2.3为保证抢修作业人员的安全,应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具,作业时必须有人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4.2.5如果是燃气泄漏事故,可能会有燃气窜入地下建(构)筑物等不易察觉的地方,因此事故抢修完成后,应在事故所涉及的范围内做全面检查,避免留下不安全隐患。

4.3抢修作业

4.3.2为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本条规定作业点必须设置一氧化碳浓度报警装置,并设专人监护,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能迅速协助或救护作业人员离开现场。

4.3.6当泄出的液化石油气不易控制时“主要是指泄漏液化石油气液体,此时应及时将聚积的液化石油气用消防水枪喷冲稀释。

4.3.7第1款第2项是指低压储气柜发生泄漏时,可根据泄漏部位和泄漏量采用粘接、焊接等不同的方法堵漏。

第3款第2项如果调压站出现出口超压时,应检查是否超过下游燃气设施的设计压力,如已超过就有可能对燃气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则应对超压影响区内燃气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排除隐患后,方可恢复供气。

4.3.8在处理用户泄漏报修时,”准确判断泄漏点"是指当在室内找不到漏点,可又确实存在漏气迹象如气味等,应扩大查找范围,以防从其他地方窜入,排除一切隐患才可离开现场。

4.4火灾与爆炸

4.4.1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不仅危及燃气设施的安全,而且也可能危及居民及建筑物的安全,燃气抢修部门应积极协助消防部门共同抢救。

4.4.2在火灾事故抢修中降低压力控制火势时,应注意维持燃气有一定正压,防止因燃气设施产生负压,造成次生灾害。

4.4.5在火灾与爆炸灾情消除后,为彻底根除隐患及防止次生灾害,应对管道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5停气、降压、动火及通气

5.1一般规定

5.1.1本条规定依据《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制定。

5.1.2燃气设施的停气、降压、动火及通气作业危险性大,涉及施工安全和供气安全,因此应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指挥作业,并由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工作,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严禁 违章操作。

5.1.3燃气设施的停气、降压、动火及通气作业时所需的通讯设备、防护用品、消防器材和检测仪器的配备应与作业要求相适应,以能满足工程安全要求为准。

5.2停气与降压

5.2.1~5.2.2为了将停气与降压给用户带来的不便降至最低,保证停气与降压置换和放散的安全,选择停气与降压的时间宜避开用气高峰和恶劣天气,并在事前通知用户。

5.2.3停气作业时应能可靠地切断气源是指关断阅门不得有渗漏和窜气现象,严禁在作业管段和设备内有混合气体聚积。

在降压过程中为防止气体流速过快,因静电产生火花造成危害,应严格控制降压速度。为使降压作业时管道内压力处于正压范围内,应有专人控制管道内压力,根据各地燃气公司的经验其压力宜控制在300~500Pa范围内,严禁管内产生负压,以免由于混合气体引发爆炸事故。

5.3动火

5.3.3采用直接置换法时,规定取样检测混合气体中燃气的浓度,需经连续三次(每次间隔5min)测定结果均符合要求,是为了使气体能够充分混合均匀,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采用间接置换法时:用惰性气体置换燃气时,检测混合气体中燃气的浓度应在爆炸下限的20%以下。用惰性气体置换空气时,混合气体中氧含量的数值可根据当地燃气成分换算结果而定。

燃气管道内常有各种杂质的沉积物,即使置换合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挥发物的产生和聚积,因此动火作业时应在管道内冲入惰性气体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

5.3.4新、旧钢管动火作业时,应先平衡两管电位,防止由于电位差而产生火花。

5.4通气

5.4.1在停气过程中用户有可能开启阀门、燃气用具开关,通气时就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规定直接对用户的停气后的通气,严禁在夜间进行。

5.4.2燃气设施维护检修或抢修作业完成后,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各作业点是否按要求完成,避免因遗漏作业发生事故。5.4.3用燃气直接置换空气时,如果燃气压力过高,则燃气流速快,易产生静电,据各地燃气公司的经验,其压力小于5000Pa为宜。

5.4.4燃气设施置换合格恢复通气前,应对置换范围内所有操作过的设施进行全面复查,确认符合运行要求才可通气运行,以免因误操作造成事故隐患。

6液化石油气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抢修

6.1一般规定

6.1.1本章适用范围是依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中6.1的规定提出的。

6.1.2由于全国各地燃气供应单位场站所采用的工艺不同,设备不同,所以应根据各站的工艺设备系统的结构,性能,用途等技术条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6.1.7液化石油气灌瓶、倒残等生产车间内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泄出液化石油气,为保证生产安全必须设置燃气浓度报警器,报警浓度应小于爆炸下限的20%。

6.2站内设施的运行、维护

6.2.1贮罐及附件和管道的运行维护

1.液化石油气贮罐及附件的运行维护和保养,应根据工艺设计要求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2.站内值班操作人员必须定时、定线巡视检查。强调定时、定线巡视检查是为了能够更全面的掌握站内工艺管道和设备的运行工况。贮罐进出液时,液位压力变化较大,应随时观察变化情况,确保贮罐安全运行。

4.降温喷淋措施是为保证贮罐的运行压力,不超过其规定的工作压力。

5.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应对贮罐的排污、阀门及液位计液相管采取保温措施,贮罐应定期进行排水,防止冻堵现象发生。

6.贮罐的第一道阀门为常开并保证其开启灵活,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关闭阀门。

7.对贮罐进行置换,如采用充水方法置换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是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98条要求提出的。

8.地下贮罐检修较困难,设计规范中规定贮罐应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在运行维护中应定期检查这些防腐措施的有效程度及罐壁腐蚀情况。

6.2.3目前国内各城市采用的液化石油气钢瓶灌装设备分为手动、半自动、自动等几种形式,因此要求根据不同的灌装设备制定不同的运行管理制度,以确保安全生产。

6.2.4该款要求是参照《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8334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有关内容提出的。

6.3钢瓶运输及储存

6.3.1运输钢瓶的车辆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运输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机动车应有危险品标牌或旗帜;3.应有固定并通风良好的车厢,密闭车箱不得运输钢瓶;4.必须配备8kg的干粉或卤代炕型灭火器。

6.3.2钢瓶运输的要求是参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有关内容而提出的。

6.3.3瓶组站及供应站的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空瓶、实瓶应按指定区域分别直立存放。漏气瓶或其它不合格钢瓶应及时处理,不得在站内存放;

3.钢瓶应周转使用,防止实瓶长时间存放发生渗漏。

6.4抢修

6.4.1液化石油气设施的事故抢修可分为两类。当站内出现大量泄漏但还未着火时,应迅速切断站内气源、电源、火源,设置安全警戒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泄漏点,防止事故扩 大。如果因泄漏已造成火灾,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对未着火的其它设施及容器进行隔火、降温处理。

7图档资料

7.1一般规定

7.1.1鉴于城镇燃气设施中有许多属于隐蔽工程,维护和抢修后的变动情况应进行系统的搜集、记录、存档工程,便于竣工后在运行中进 行有效的管理,如对重点检修部位监护,一且有问题可根据图档资料了解现场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预防为主,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因此明确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应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该项工作。7.1.2规定城镇燃气供应单位的档案部门应负有向维护和抢修等工程部门提供图档资料的责任。

7.1.3规定城镇燃气设施的维护和抢修部门负有向档案部门主动提交工程资料的责任。

7·2运行与维护的图档资料

本节条文规定了燃气设施的运行记录、维护资料和监护记录的内容。

根据许多城市的经验,发生事故的原因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在燃气设施附近进行其他工程施工时,对燃气设施未采取充分保护措施而使其受到损坏或留下隐患。所以应重视在其他地下工程施工时,对燃气管道和设备的保护,并详细记录,以供维护时参考。

7.3抢修工程的图档资料

本条文本节条文规定了抢修工程记录和资料的内容。

第三篇: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3.基本规定

3.0.1 城镇供水管工程应采用先进施工技术、运行维护技术、信息技术等,提高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水平。

3.0.2 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对管网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应制定下列制度:

管道并网运行管理制度;

运行调度管理制度; 管网水质管理制度; 管道、阀门和管网附属设施的日常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制度,;;

S 管道、阀门和管网附属设施的资产管理和更新改造制度;

管道维修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监控制度;

管网信息与档案管理制度。

3.0.3 从事管网运行维护的人员应经过培训,取得相应资格后方能上岗。

3.0.4 城镇拱水管网的服务压力,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后确定。城镇地形变化较大时,服务压力可划区域核定。

3.0.5 供水管网中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应符合现行圄家标准《生活钦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有关规定。

管道并网

4.1 一般规定

4.1.1管道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的有关规定。

4.1.2 管道的管材、管件、设备、内外防腐材料的选用及阴极保护措施的选择等,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4.1.3 阀门选用及其阀门井结构设计应便于操作和维护。4.1.4 消火栓、进排气阀和阀门井等设备及设施应有防止水质二次污染的措施,在严寒地区还应采取防冻措施。

4.1.5架空管道应设置进排气阀、伸缩节和固定支架,应有抗强和防止攀爬等安全措施,并应设置警示标识,严寒地区应有防袭措施:

4.1.6 穿越水下的管道应有防冲刷和抗浮等安全措施,穿越通航河道时应设置水线警示标识:

4.1.7 柔性接口的管道在弯管、三通和管端等容易位移处,应根据情况分别加设支墩或采取管道接口防脱措施。

4.1.8输配水干管高程发生变化时,应在管道的高点设置进排阍,在水平管道上应按规定距离设置进排气阀,进排气阀的型号,规格和间距应经设计计算确定。

4.1.9在输配水干管两个控制阀间低点应设置排放管,其位置设置在临近河道或易排水处。4.1.10 自备水源的供水管网及非生活饮用水管网不得与城镇供水管网连接

4.1.11 与城镇供水管网连接的,存在倒流污染可能的用户管道,应设置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要求的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

4.1.12在聚乙烯(PE)等非金属管道上应设置金属标识带或 探测导管

4.1.13设置在市政综合管廊(沟)内的供水管道位置与其他管 线的距离应满足最小维护检修要求,净距不应小于0.5rn;并应 有监控、防火、排水、通风和照明等措施。供水管道宜与热力管道分舱设置。4.2并网前管理

4.2.1管道在并网前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4.2.2管道并网前应清除渣物,进行冲洗和消毒,经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允许并网通水和投人运行。

4.2.3管道冲洗消毒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制定管道完工后的冲洗方案,内容包括对管网供水影 响的评估及保障供水的措施,应合理设置冲排口、铺设临时冲排 管道,必要时可利用运行中的管道设置冲排口进行排水; 2管道冲洗应在管道试压合格、完成管道现场竣工验收后 进行.管道冲洗主要工序包括初冲洗、消毒、再冲洗、水质检验 和并网;

3初冲洗可选用水力、气水脉冲、高压射流或弹性清管器等冲洗方式 4初冲洗后应取样测定,当出水浊度小于3.0NTU时方可进行消毒; 5消毒且选用次氯酸钠等安全的液态消毒剂,并应按规定浓度使用;

一 6消毒后应进行再冲洗,当出水浊度小于1.0NTU时应进行生物取样培养测定,合格后方可并网连接。

4,2,4管道并网前施工单位应向供水单位提交并网需要的相关工程资料。

4.3 并网链接

4.3.1管道施工单位应在冲洗消毒和进行水质检验合格后72h 内并网,并网时应排放管道内的存水。

4.3.2管道并网连接前,管道上的各种阀门设备应由施工单位 操作和管理;并网连接后,连接点的阀门和原有运行管道上的阀 门等应由供水单位负责操作和管理。' 4.3.3管道并网连接时宜采用不停水施工方法,需要停水施工 的,.应在停水前24h通知停水区域的用户做好储水工作,停水宜 在用水低峰时进行。

4.3.4管道并网运行后,原有管道需废除时,不应留存滞水管 段。停用或无法拆除的管道,应在竣工图上标注其位置、起止端和属性。

4.3.5输配水干管并网前,宜通过管网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并网 后水流方向、水质变化等情况进行评估,如对管网水质影响较大 时应对原有管道进行冲洗。

4.3.6管道施工单位应在管道通水后60d内向供水单位提交竣 工资料。

4.4并网运行

4.4.1管道并网运行后,新建管道及其阀门等附属设施都应由 供水单位统一管理,并负责日常的操作和运行维护。

4.4.2输配水干管并网过程中应加强泵站和阀门的操作管理,防止水锤的危害。4.4.3接入城镇供水管网的大用户应在核定的流量范围内用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时变化系数较大且超出核定流量范围的大用户应加装 控流装置,使其用水量控制在核定流量范围内;

2对直接向水池、游泳池等进水的大用户,在采取控流措的同时,进水前应制定进水计划并征得供水单位同意 4.4.4 二次供水设施接入城镇供水管网时,不得对城镇供水网水量和水压产生影响,宜采用蓄水型增压设施

5运行调度

5.1 一般规定

5.1.1供水单位应配备与供水规模相适应的管网运行调度人员、相关的监控设备和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等。

5.1.2管网运行调度工作范围为整个输配水管网和管道附属设 施、管网系统内的增压泵站、清水库及水厂出水泵房等。

5.1.3管网压力监测点应根据管网供水服务面积设置,每 10km2不应少于一个测压点,管网系统测压点总数不应少于3 个,在管网末梢位置上应适当增加设置点数。

5.2调度管理

5.2.1管网调度管理工作应包括编制调度计划,发布调度指令,协调水厂、泵站和管网等管理部门处理管网运行突发事件,编写 突发事件处理报告等。5.2.2调度计划应包括月调度计划和日调度计划^ 5.2.3管网运行调度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日调度计划,发 布日调度指令,合理控制管网供水压力,对当天启闭的干管阀门 进行操作管理。

5.2.4应根据用水量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分II分布和管网 压力分布情况,建立用水量和管网压力分析系统。

5.3优化调度

5.3.1供水单位应进行管网优化调度工作,在保证城镇供水服 务质量的同时降低供水能耗。5.3.2优化调度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零水量预测系统,采用多种不同的算法,综合气象、社会等诸多外部因素产生的影响,确定最适合本供水区域的水量预测方法和修正值;

2建立调度指令系统,对调度过程中所有调度指令的发送、接收和执行过程进行管理,同时对所有时段的数据进行存档,用于查询和分析; 3建立管网数学模型,作为优化调度的技术基础;

4建立调度预案库,包括日常调度预案,节假日调度预案,突发事件调度预案和计划调度预案;

5建立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包括在线调度和离线调度两部分。

5.4调度数据采集

5.4.1供水单位应建立满足调度需求的数据采集系统,对下列 参数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1管网各监测点上的压力、流量和水质;

2水厂出水泵房、管网系统中的泵站等设施运行的压力、流量、水质、电量和水泵开停状态等;

3调流阀的启闭度、流量和阀门前后的压力; 4大用户的用水量和供水压力数据。

5.4,2应根据不同需要建立关键数据、日常运行数据的采集系统,供水单位宜增加建立生产分析数据的采集系统。

6管网水质

6.1 一般规定

6.1.1供水单位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对供水水质和水质检验的规定,结合本地区情况建立管 网水质管理制度,对管网水质进行监测和管理。

6.1.2阀门操作不应影响管网水质。当可能影响管网水质时,应错开高峰供水时间段,宜安排在夜间进行阀门操作,并采取保 障水质的措施。

6.1.3应保证管网末梢水质达标,并应在管网末梢进行定期冲 洗,排放存水。

6.1.4当新增水源、水量变化或其他原因引起管网水质出现异 常时,应根据需要临时增加管网水质检测采样点、检测项目和检 测频率,并应根据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查明原因,采取处理 措施。

6.2水质监测

6.2.1供水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在管网末梢和居民用水点设立一 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管网水质检测采样点,对管网水质实施监 测,检测项目和频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GB 5749、《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40和《城市供水 水质标准》CJ/T 206的有关规定。

6.2.2供水单位宜建立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管网水质实 施在线监测。

6.2.3应建立管网水质检测采样点和在线监测点的定期巡视制 度及水质检测仪器的维护保养制度。

6.3 水质管理

6.3.1管网水质出现异常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置;发生重 大水质事故时应启动应急预案,并应采取临时供水措施。

6.3.2供水单位应制定管道冲洗计划,对运行管道进行定期 冲洗。6.3.3管道冲洗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水管可与消火栓同时进行冲洗;

2用户支管可在水表周期换表时进行冲洗; 3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节水高效的冲洗工艺; 4高寒地区不宜在冬季进行管道冲洗;

5运行管道的冲洗不宜影响用户用水。干管冲洗流速宜大于1.2m/s,当管道的水质浊度小于1.0NTU时方可结束冲洗。

7管网维护

7.1 一般规定

7.1.1供水单位对管网中不能满足输水要求和存在安全隐患的管段,应有计划地进行修复和更新改造。

7.1.2更新改造和维修施工项目应编制施工方案及实施计划,并应经批准后实施。7.1.3管网运行维护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实施管网系统的运行操作,并建立操作台账; 2管网巡线和检漏; 3阀门启闭作业和维护; 4管道维护与抢修作业; 5运行管道的冲洗;

6处理各类管网异常情况。

7.1.4爆管频率较高的管段应采取下列措施:

1应缩短巡检周期,进行重点巡检,并应建立巡检台账; 2在日常的管网运行调度中应适当降低该管段水压,并应制定爆管应急处理措施; 3应加强暗漏检测,降低事故频率。

7.2维护站点设置

7.2.1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网服务区域设置相应的维护站点,配置适当数量的管道维修人员,负责本区域的管线巡查、维护和检修工作。

7.2.2维护站点的分布应满足管道维修养护的需要,站点应符 合下列要求:

1办公和休息设施应满足24h值班的需要;

2工具、设备及维修材料应满足24h维修、抢修的需要; 3应有相应的维修、抢修信息管理终端; 4应有管网维护的文字记录和数据资料。

7.3管网巡检

7.3.1供水管网的巡检宜采用周期性分区巡检的方式。

7.3.2巡检人员进行管网巡检时,宜采用步行或骑自行车进行 巡检。

7.3.3巡检周期应根据管道现状、重要程度及周边环境等确定。当爆管频率高或出现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等情况时,可缩短巡检周 期或实施24h监测。7.3.4巡检应包括下列内容P 1检查管道沿线的明漏或地面塌陷情况;

2检查井盖、标志装置、阴极保护桩等管网附件的缺损 情况; 3检査各类阀门、消火栓及设施井等的损坏和堆压的情况;

4检查明敷管、架空管的支座、吊环等的完好情况;

5检查管道周围环境变化情况和影响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安 全的活动; 6检查管道系统上的各种违章用水的情况a

7.4维修养护

7.4.1供水管道发生漏水,应及时维修,宜在24h之内修复。

7.4.2发生爆管事故,维修人员运在4h内止水并开始抢修,修复时间宜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直径DN小于或等于600mm的管道应少于24h;2管道直径DN大于600mm,且小于或等于1200mm的管 道宜少于36h;3管道直径DN大于1200mm的管道宜少于48h。

7.4.3供水单位应组织专业的维修队伍,实行24h值班,并配备完善的快速抢修器材、机具,可配置备用维修队伍。

7.4.4管道维修应快速有效,维修施工过程应防止造成管网水 质污染,必需临时断水时,现场应有专人看守;施工中断时间较 长时,应对管道开放端采取封挡处理等措施,防止不洁水或异物 进人管内。

7.4.5因基础沉降、温度和外部荷载变化等原因造成的管道损 坏,在进行维修的同时,还应采取措施,消除各种隐患0 7.4.6管道维修所用的材料不应影响管道整体质量和管网水质。7.4.7管道维修应选择不停水和快速维修方法,有条件时应选 择非开挖修复技术。7.4.8明敷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裸露管道发现防腐层破损、桥台支座出现剥落、裂缝、漏筋、倾斜等现象时,应及时修补;2严寒地区在冬季来临之前,应检查与完善明敷管或浅埋 管道的防冻保护措施; 3汛期之前,应采取相应的防汛保护措施;

4标识牌和安全提示牌应定期进行清洁维护及油漆; 5阀门和伸缩节等附属设施发现漏水应及时维修。7.4.9水下穿越管的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河床受冲刷的地区,每年应检查一次水下穿越管处河岸 护坡、河底防冲刷底板的情况,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2因检修需排空管道前应重新进行抗浮验算;

3在通航河道设置的水下穿越管保护标识牌、标识粧和安 全提示牌,应定期进行维护。7.4.10对水下穿越管,应明确保护范围,并严禁船只在保护范 围内抛锚。7.4.11对套管、箱涵和支墩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7.4.12作业人员进入套管或箱涵前,应强制通风换气并应检 测有害气体,确认无异常状况后方可入内作业。

7.5 附属设备的维护

7.5.1管网附属设施的维护可分为日常保养、—般检修和大 修理。7.5.2供水单位应建立专门的阀门操作维护队伍,阀门的维护 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阀门的启闭应纳入调度中心的统一管理,重要主干管阀 门的启闭应进行管网运行的动态分析;

2阀门的启闭操作应固定人员并接受专业培训;

3阀门操作应凭单作业,应记录阀门的位置、启闭日期、启闭转数、启闭状况和止水效果等

4阀门启闭应在地面上作业,阀门方榫尺寸不统一时,应 改装一致,阀门埋设过深的应设加长杆。凡不能在地面上启闭作 业的阀门应进行改造。

7.5.3作业人员下井维修或操作阀门前,必须对井内异常情况 进行检验和消除;作业时,应有保护作业人员安全的措施。

7.5.4供水管网设施的井盖应保持完好,如发现损坏或缺失,应及时更换或添补。

7.6修复和更新改造

7.6.1供水单位应建立管网及附属设施的运行维护记录,对 管网运行参数进行检测与分析,对爆管频率高、漏损严重、管网水质差等运行工况不良的管道应及时提出修复和更新改 造计划。

7.6.2编制管网修复和更新改造计划时,应综合分析下列因素: 1五年或十年以上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 2管网安全运行 3管网水质的改善;

4严重漏水和爆管较频繁的管道; 5管网布局的优化

6原有管道功能的恢复。

7.6.3在实施管道修复和更新改造之前,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选择切实可行的修复和更新改造方案。

7.6.4新建及更新改造的管道宜进行管网模拟计算,优化方案,减少滞水管段,避免流向和流速发生变化时影响管网水质。

8漏损控制

8.1 —般规定

8.1.1供水单位应使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计量器具,对用水量进行计量。8.1.2计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经专业认证机构检验 合格。

8.1.3供水单位应建立计量管理制度。绿化、市政道路喷洒等 用水应装表计量,消火栓用水宜装表计量。

8.1.4应合理控制供水管网的服务压力。供水区域内地面标高 差别较大时,宜选用分压供水方式。

8.1.5管道引接分支管时应选用不停水接管方式。

8.1.6管道冲洗水量应计入用水量统计中。

8.1.7管网漏损率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 及评定标准》CJJ 92的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8.2计量管理

8.2.1供水单位应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对不同性质用水进行分 类,并对各类用户用水进行计量管理。

8.2.2应建立分区域计量系统。在管网的适当位置应安装流量 计,对区域供水量进行综合监测和水量平衡管理,流量监测点应 根据管网供水区域内分区计量需要而设置。8.2.3计量器具的选型应综合分析下列因素:

1计量器具的流量特性与实际运行流量间的关系; 2水质因素; 3环境条件; 4安装条件; 5通信方式; 6经济性。

8.2.4水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直gDN15〜DW40水表应选用R80量程比;有条 件的宜选用大于R160量程比; 2管道直径DN大于或等于50mm水表应选用R50量程 比;有条件的宜选用R160量程比; 3远传水表和预付费水表的选用宜从经济成本、技术性能 和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后确定;

4水表使用压力不得大于水表耐压等级。8.2.5流量计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v 1基本误差不应超过士 1%,有条件的不应超过士0.5%;2应满足输水特性和水质卫生要求 3连续计量应准确,安装环境适应性强;.4维修和校验方便。

8.2.6水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满足直管段长度的安装要求;

2应安装在抄读、检修方便不易受污染和损坏的地方; 3居住小区宜按单元集中布设;4严寒和存在冰冻环境的地区应采取保温措施;

5当采用水平安装方式时,安装后的水表不得倾斜。8.2.7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满足直管段长度的安装要求;

2应水平安装,位置不得高于来水方向管段; 3应有接地、抗干扰和防雷击等装置。

8.2.8用于贸易结算的水表必须定期进行更换和检定,周期应 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直径DJV15〜DJV25的水表,使用期限不得超过6a;2管道直径DN40〜DN50的水表,使用期限不得超过4a;3管道直径大于50或常用流量大于l6m3/h的水表,检定周期为2a。8.2.9供水单位应对大用户的计量器具进行专门管理,应根据 流量特性的变化适时调整计量器具的规格和计量方式。

8.2.10对在线计量器具的计量误差应进行定期跟踪和分析,并 应建立相应的档案,对未到定期更换年限,但计量器具巳超过误 差标准且无法校正的,应及时更换。8.2.11对大用户的用水量应进行跟踪分析,发现水量异常等情 况应及时处理。

8.3水量损失管理

8.3.1无收益有效用水量主要内容和水量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 要求: 1计划停水管道排放的水量,应按管道口径、长度计算;

2管道维修损失的水量,应按维修停水范围内各管段管道 口径、长度计算;

3突发水质事件等情况下,管网临时排放的水量,应按临 时停水范围内各管段管道口径、长度和排放时间计算;

4新建管道并网前灌注和冲洗的水量,应按新建管道各管 段口径、长度及冲洗时间计算; 5消防演练和灭火用水量,应按实际使用次数、规模和时 间计算。

8.3.2供水单位应对无收益有效用水量进行统计,并应建立相 应的水量管理台账。8.3.3不得擅自开启消火栓、排放阀。

8.3.4供水单位应加强对计划和应急停水的管理,控制停水范 围,减少水量损失。

8.4管网检漏

8.4.1供水单位应对区域内的供水管网开展漏损普査工作,通过主动检漏降低管网漏损。8.4.2应结合本区域管道材质和管网维护技术力量等实际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检漏方法。

8.4.3应配备相应的人员和仪器设备,有计划地开展检漏工作,没有条件配备专业检漏人员的单位,可委托专业检漏单位检漏。

8.4.4检漏周期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的有关规定,经经济技术分析后确定,当暗漏检出率发生变化时可适当调整检漏周期。8.4.5每月应进行一次管网漏损数据统计和分析,用于制定管网维护计划。

9信息管理

9.1 一般规定

9.1.1管网信息管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1管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纸质档案及数 字化档案; 2资产管理信息;

3各管段及附属设施的基础信息;

4流量、流速、压力和水质检测等运行信息; 5爆管及各类事故发生后处理的信息; 6运行维护管理的相关信息等。

9.1.2供水单位应制定管网信息资料收集制度,有专门机构管 理管网信息资料,配备专业的信息维护人员,承担管网信息收 集、整理和保存等管理工作。

9.1.3宜建立供水管网综合信息数据库,包括管网数据采集系 统、运行调度系统、堆理信息系统和管网数学模型。

9.1.4应根据管网及附属设施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更新管网 信息O

9.2资料和档案管理

9.2.1管网资料应包括管网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运 行维护产生的图纸及文字资料,分长期保存的档案资料和应用性 技术资料。需要长期保存的资料,应作为档案保存和管理,执行 国家档案管理的法律及法规的规定。

9.2.2竣工资料的编制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文件 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28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供水单位的使 用要求。竣工资料中的坐标、高程等测量成果也应满足相关勘测管理部门的要求。

9.2.3供水单位且采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建立管网图档数据库 健全安全保密措施和配置相应设备。

9.2.4管网信息档案和数字化图档数据应备份,重要档案的备 份宜异地保存。9.2.5供水单位在收到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资料并经验收合格 后,应及时输入城镇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并编撰和修改 相关管网应用性技术资料。

9.2.6供水单位在拆除、新建和改建管道时,应建立资产管理 台账,标注管道的名称、起止地点、管材及设备、设施的规格、材质和数量等。

9.3管网运行数据采集系统

9.3.1供水单位应采集管网运行过程中的压力、水质、流量、漏损、阻力系数、阀门开启度及大用户等的用水变化规律数据。9.3.2管网压力监测应采用在线监测设备和实时数据传输技术,应每5min〜15min保存一次监测数据。

9.3.3水质监测应采用在线监测设备和实时数据传输技术,应 每5min〜15min保存一次监测数据。

9.3.4流量监测应采用在线监测设备和实时数据传输技术,应 每5min〜15min保存一*次检测数据。

9.4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9.4.1供水单位应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对区域内供水管网及属性数据进行储存和管理。9.4.2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 18578的有关规定。

9.4.3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包括管网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地 下管线、阀门、消火栓、检测设备和泵站等图形、坐标及属性数据。

9.4.4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宜分层开发和管理。

9.4.5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与管道辅助设计系统间所用图例应 统、9.5管网数学模型

9.5.1供水单位宜采用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建立管网数学模 型,包括水力和水质模型。9.5.2管网水力模型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1水力平差计算和多工况运行校核计算; 2管网运行状态在线模拟; 3管网运行状态评估。

9.5.3管网水力模型可根据管网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进行校核,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90%的节点压力模拟计算结果与压力监测点数据平均误 差应小于26kPa;2 90%的管段流量模拟计算结果与流量监测点数据平均误 差应小于10%。

9.5.4在水力模型的基础上可建立管网水质模型,可选择余氯、水龄为管网水质模拟参数,并定期进行相应水质参数的模拟与校 核,模拟时段宜为24h,周期宜与水力模拟周期一致。9.5.5管网数学模型与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无缝连接。

9.5.6管网数学模型应定期进行维护,与管网新建、修复和更 新改造保持同步。供水单位应根据模型精度和管网建设情况,制 定相应的管网数学模型维护更新制度。

10管网安全

10.1 一般规定

10.1.1供水单位应编制管网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 确不同类别的管网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置办法及处置流程和责任部 门,并纳入供水单位的总体应急预案。

10.1.2供水单位应对管网系统进行安全和风险评估,并制定和 完善相关安全与应急保障措施。

10.1.3根据管网安全和突发事件可能造成影响的程度应建立分 级处置制度。当管网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时,在应急处置的 同时,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10.2安全预警

10.2.1对管网水质、水量和水压的动态变化应进行定期检查和 实时掌握,对可能出现的供水管网安全运行隐患进行预警。10.2.2根据本地区的重大活动、重大工程建设和应对自然灾害 等的需要,应对重点地区管线的风险源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 工作。

10.2.3安全预警管理应建立管网事故统计、分析和相关档案管 理制度,依据管网事故的统计分析数据,提出安全预警方案。10.2.4应通过管网在线监测,及时发现管网运行的异常情况,提出安全事故进行预警。

10.2.5应运用管网数学模型,对管网运行状况、水质污染源位 置及影响区域进行模拟分析,优化预警方案。

10.3应急处置

10.3.1当出现重大级别以上的管网安全突发事件时,供水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当地供永行政主管部门。

10.3.2管网水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迅速采取关阀分隔、查明

原因、排除污染和冲洗消毒等措施,对短时间不能恢复供水的,应启动临时供水方案。10.3.3当发生爆管、破损等突发事件时,应迅速关阀止水,组 织应急抢修;当影响正常供水时,应及时启动临时供水方案。

10.3.4当发生供水压力下降的突发事件时,接到报警后应迅速 赶到现场,查找降压原因,了解降压范围及影响状况,及时处 置,恢复供水。

10.3.5因进行管道维修、抢修实行计划停水后,如工程未能按 时完工,应启动停水区域应急供水方案。

10.3.6各类管网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进行相关善后处置工作。重大突发事件还应对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处置情况进行评估,并应提出评估和整改报告。

本规程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总则

1.0.1本条为编制本规程的目的。对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 及安全管理制定技术规程尚属首次,编制人员在调研各地区城镇 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制 定的《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58及《城 镇供水服务》CJ/T316,编制了本规程。

1.0.2本规程的适用范围,系城镇供水管网覆盖的范围。包括 水厂出水计量设备、输配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设备等;总表后 的埋地管网、自备水源的供水管网、农村集中式供水管网的运行 管理亦应按本规程执行。本规程没有制定有关加压泵站、高位水 库(水塔)方面的规定,相关内容参考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 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58。

3基本规定

3.0.2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包括《城市供水条例》、《城市 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和《城 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_ GB 50788等。

3.0.3按国家有关规定,所有从事管网运行维护的人员(包括 临时用工人员)均应在上岗前接受职业道德、业务技术和安全知 识培训,经考核取得相应资格后方能上岗。3.0.4供水管网的服务压力值,应通过综合核算和技术经济分 析论证确定,使管网运行符合低碳和节能的原则。城镇地形变化 较大时,最低供水压力值可划区域核定,并应满足管网最不利点 供水压力需要。

3.0.5供水管网中使用的设备和材料是指与生活饮用水接触的 输配水管、蓄水容器、供水设备、机械部件(如阀门、水泵)等;防护材料是指管材、阀门与生活饮用水接触面的涂料、内衬 材料等。

4管道并网

4-1一般规定

4.1.1管道的设计、施工执行的国家相关标准是通用标准,供 水单位根据国家标准可制定具体技术要求,为了便于实际操作,满足供水单位的使用和管理需要。

4.1.2由于各地供水管网敷设环境、水压、水质和用户需求等 条件不同,管道的管材、管件、设备、内外防腐材料的选用及阴 极保护措施的选择,在符合国家通用标准的基础上,可制定符合 各地区实际需要的具体技术细则,以满足各地供水管网实际运 行、维护管理工作的需要。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包括:《生活饮 用水管道系统用橡胶密封件》GB/T 28604、《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 1366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 材》GB/T 10002.1和《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GB/ T 21448 等。.' 4.1.3供水单位在选用阀门时,除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外,应考 虑供水管网的具体运行工况条件、水力学特性、密闭性和便于操 作维护等实用性能。阀门井的结构设计应考虑维护人员出入便 利,并有一定的井内操作空间,有利于井内设施的维修养护和维 护人员的安全。4.1.4消火栓和进排气阀等设备在严寒地区要考虑防冻问题,同时这些设备内的水又有机会与空气直接接触,特别是进排气阀 吸气时,阀门井设施应考虑防止管道二次污染问题。4.1.6由于水下穿越管道上覆土较少,易被冲刷和发生上浮事 故,为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防冲刷和抗浮可采取管道混凝土包 封、河床混凝土护底或混凝土压块等安全措施。穿越通航河道等 水下管道,为防止船只在管道附近拋铺造成管道破损,应在两岸设置水线警示标识。

4.1.7柔性接口的管道,应在易位移处加设支墩,但限于管道 施工现场的铺设条件,在大口径管道的易位移处加设支墩难度较 大,因此可考虑采用防脱卡箍或防脱密封胶圈等措施减小支墩 尺寸。

4.1.8管道内部由于各种原因会积聚气体,排气不畅会形成水 锤,甚至造成爆管,严重时会影响供水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在管道造当位置设置结构形式合理、技术性能优良的进排气阀是 解决管道存气问题的有效办法。在空管注水过程中,由于排气不 畅会形成水锤,也应合理设置进排气阀,并采取减缓注水速度等 技术措施

4.1.9在管道两个控制阀间低点设置排放管及排放阀门,既可 以用于管道并网前的清洗冲排,还能用于管道维护时或出现水质 事故时冲洗,又有利于管道维修、爆管抢修和引接分支管时排清 管段内积水少

4.1.10当用户内部管道有多种水源连通时,该管道再与城镇供 水管网连接,会产生因压力差或虹吸形成的倒流,致使其他水源 流入城镇供水管网,威胁城镇供水管网的供水安全。我国现行国家标准有下列规定: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中第7.1.9条系强制性 条文,规定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连 接,严禁与自备水源供水系统直接连接。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明确规定:“各单位自 备的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不得与城市供水系统连接'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中第3.2.3条系强 制性条文,规定城市给水管道严禁与自备水源的供水管道直接 连接。

4.1.11为了确保城镇供水管网的安全,对于存在倒流污染可能 的用户管道,有必要在用户管道和城镇供水管网之间设置物理隔 断,对化工、印染、造纸、制药等一些特殊用户应采取强制物理隔断措施。

从供水管网上接出用水管道时,应在以下用水管道上设置满 足《减压型倒流防止器》GB/T 25178和《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 CJ/T 160等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的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 1从城镇供水管网多路进水的用户供水管道;

2有锅炉、热水机组、水加热器、气压水罐等有压容器或 密闭容器的用户供水管道; 3垃圾处理站、动物养殖场等用户供水管道; 4其他可能产生倒流污染的用户供水管道。

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应选择水头损失小、闭性好、无二次 污染和运行安全可靠的装置。4.1.12为便于非金属管道的物理探测,需要在管道上增设金属 标识带;在采用水平定向钻进等非开挖施工技术时,在拖进聚乙 烯(PE)等非金属管的同时,可拖入一根DJV40的塑料管作为 探测导管,且两端做好探测导管的导人出井,导人出井间距最大 不超过200m,内穿金属标识带或粗铜线,也可空置,用于日后 物理探测。

4.1.13设置在市政综合管廊(沟)内的供水管道,除应满足上 述条文要求外,还应具备维护检修人员通行、维修设备和材料运 输的条件。

4.2并网前管理

4.2.1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中第9.1.10条系强制性条文,规定给水管道必须水压 试验合格,并网运行前进行冲洗与消毒,经检验水质达到标准 后,方可允许并网通水投人运行。

水压试验是管道施工质量最直观和必需的检测手段。当设计 有要求时可按设计要求实施,其试验结果应满足规范及设计 要求。

4.2.3由于新建、改建管道的冲洗消毒与并网连接需要停水作业,不仅影响城镇居民的用水,而且对周边环境影响也很大,可能发生各种意料不到的状况,因此要求在停水作业前应有施工方 案及应急预案。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应取得设计部门的核定,还 要征得供水单位调度部门的同意。管道完工后的冲洗是施工方案 的重要内容。

4.2.4为便于供水单位实施并网前的各项操作和管理,施工单 位应将施工管道的相关结构、阀门位置及数据等图纸资料提交供 水单位,工程全部竣工后应向供水单位提交全部竣工资料

4.3并网连接

4.3.1管道冲洗消毒后,因检测水质需有一定时间,被检管道 内的水滞留时间如过长,并网时水内消毒剂已失效,故应排放 去除。

4.3.2为明确施工和供水单位的责任,保障城镇供水管网的安 全运行,管道并网连接前,新管道尚未纳入城镇供水管网,其管 道上的阀门设备等由施工单位负责操作和管理,并网连接后,并 网管道已纳入城镇供水管网,其阀门设备等应由供水单位负责操 作和管理。4.3.3为了减小停水施工给城镇居民带来的影响,管道并网连接 B寸有条件的应尽量采用不停水施工的方法;没有条件的也应在停 水24h前通知停水区域的用户,提前储水;停水最好安排在夜间 进行;施工单位要认真组织,确保在停水时间段内完工;供水单 位管网管理部门也应有应急预案,配合施工单位按时完工;对由 于各种原因不能在原定停水时间段内完工的,要有紧急应对措施。

4.3.4管道并网运行后,拆除原有管道的工作十分重要,既要 保证原有用户的用水,又不能给今后的管网管理带来隐患,同时 还要做好管网管理图档或竣工图的标注工作。

4.3.5输配水干管并网连接后,其连接处周边管网由于流向发 生变化,极易出现黄水等水质问题,因此并网前应进行评估,如 对管网水质影响较大时将原有管道冲洗后实施并网作业,这是确保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4.3.6管道的竣工资料是供水单位管网管理的基础,及时提交' 竣工资料是对管道施工单位的基本要求。

4.4并网运行

4.4.1管道并网后,该管道已经纳人城镇供水管网,其安全可 靠运行关系到管网的安全,责任主体已经转移到供水单位的管网 管理部门,其他部门和单位(包括施工单位)未征得管网管理部 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操作管道上的各种设施。

4.4.2泵站和阀门操作中应注意启闭速度,力求缓开缓闭。输配水干管阀门启闭速度过快可能造成管网部分或较多管段 出现负压,产生管道水柱中断,发%生水锤,易引起爆管。合理控 制阀门的启闭速度,可获得更好的安全运行效果。

4.4.3大用户进水管与城镇供水管并网运行后,有些用户的用 水量变化幅度较大,甚至大幅度超出水表核定的常用流量,会直 接导致附近管网供水压力的下降,进而对周边区域的用户用水产 生影响,因此对大用户的用水方式应有一定规定。大用户可自建 蓄水装置,恒量进水,调蓄用水。控流装置主要是指加装控流阀门和控流孔板等,供水单位可 通过在线检测设备进行远程测控。住宅建筑二次供水系统的水池、水箱在设计时应考虑将注水 口径缩小以实现控流^对游泳池等大口径注水,由于注水端形成自由水流,流量较 大,容易使附近城镇供水管网压力陡降,因此有必要在进水量控 制的同时,对进水时间加以控制,避开用水髙峰时段。

4.4.4 二次供水设施不设蓄水池,直接从城镇供水管网抽水或 大口径进水并增压,易造成供水管网系统局部压力下降,影响供 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二次供水应在节能的基础上采用带蓄水 池的增压设施,避开用水高峰时段注水,既满足用户的供水需 要,又不影响城镇供水系统的安全运行。

5运行调度

5.1 一般规定

5.1.2供水单位管网运行调度工作包括日常调度计划的制定,发布调度指令,控制干管阀门启闭,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网压力控 制点要求调整水泵的运行,调控调流阀的启闭度,处理管网突发 事件,全面负责管网运行调度管理,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工作。5.2调度管理

5.2.2供水单位的月调度计划主要内容为水量安排、用电量安 排、影响管网运行的水厂和泵站维护安排和管网设备的维护安排 等;日调度计划的主要内容为水厂出水泵房和管网系统泵站工作 安排、调控调流阀门的启闭和阀门操作安排等。5.2.4用水量和管网压力分析系统可进一步按以下分类:

1用水量的空间分布可按行政区域、城镇功能区域、水厂 和泵站的供水区域进行分类分析; 2用水量的时间分布可按气候季节、月周日、节假日、事故时进行分类分析;

3应合理划分城镇的用水分类,对各个用水量分类按空间、时间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要特别重视用水量大的特殊行业;

4管网的压力分布可按供水区域、总体压力分布、压力控 制点与出厂压力的关系、压力控制点与最不利点压力的关系等进 行分类分析。

5.3优化调度

5.3.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中第3.4.8条的规定,供水管网应进行优化设计、优化调度管 理,降低能耗。

5.3.2在线调度运用复合型的供水调度决策模型,管网数学模 型(包括微观模型和宏观模型)、水量预测和分配系统、泵站优 化运行系统、预案库、人工经验和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协同工作,根据当前供水工况进行在线优化调度决策,以指导供水调度工 作。离线调度在离线的情况下编制各类调度方案,通过多方案比 较,选出优化调度方案。

5.4调度数据采集

5.4.2采集的数据根据不同需要分成三个层次,内容如下:

1关键数据:水厂、泵站出厂压力数据,控制点测压点数 据,这些测压设备必须配备电池可以实时工作,不依赖于外供交 流电;在供水系统发生特大型事故时如地震、大面积停电及恐怖 事件等时,它可以通过有限的几个数据基本掌握管网运行状况;

2日常运行数据:水厂、泵站主要生产数据包括出厂压力、流量、水质、关键配电数据,管网监测点数据包括压力、流量、水质(余氯、浊度),实时要求高,从而可以全面掌控管网运行 状态实施调度运行工作;

3生产分析数据:水厂、栗站全面生产数据,大量各类测 压、测流、水质数据,大用户远传数据,实时性要求不高,供数 据处理和分析用,为生产运行、优化调度服务。

6管网水质

6.1 —般规定

6.1.1生活饮用水包括人的日常饮用和生活用水。供水系统的 水质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规定。

6.1.3管鉍较长,管网末梢余氯不达标,要考虑适当提高水厂 出厂水余氯,当出厂水余氯已经较高时,应选择输配中途适当的 地点补充加氯,并在管网末梢进行定期冲洗,以保证管网末端余 氯达标。

6.2水质监测

6.2.1水质监测取样点是指人工采集水样并进行检测的管网点 位。水质检测采样点的设立应考虑水流方向等因素对水质的影 响,应设置在输水管线的近端、中端、远端和管网末梢、供水分 界线及大用户点附近,检测点的配置应与人口的密度和分布相 关,并兼顾全面性和具有代表性。

6.2.3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点应按照选用水质仪表要求制定维护 计划,并建立定期巡视制度,包括校准、清洗及定期更换检测药 剂等。

6.3水质管理

6.3.1管网水质直接关系到供水的安全,当管网水质出现异常 时,应及时采取复验措施,一方面应查明原因,另一方面可启动 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关闭部分阀门和排放水措施,防止扩散;同 时报告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

6.3.2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网布局、运行状态、铺设年限、管材内衬状况及管道水质事故资料等,编制管道冲洗计划,冲洗计划 应包括冲洗方式、冲洗线路和冲洗周期等•,内衬较好,流速较大 的管段,可适当延长冲洗周期。

6.3.3管道清洗水排出管上应安装计量设备记录清洗用水量,计入用水量统计。计量设备可采用便携式流量计,也可在排水口 前安装压力计,根据压力进行流量估算。在管道冲排支管阀井内设压力计,当冲排阀门全开时,按下式估算排水量:.q = 10000TD2 7 H(1)式中:Q——排水阀门排出的总水量(m3);

T——开启排水阀门排水的小时数(h);

D一~"排水口的内径(m);

H——排水口前管道的水头值(m)。

注:该算式是按管孔出流公式推算而得,在排放阀门后安装一压力表,实测水头值。

7管网维护

7.1 一般规定

7.1.1供水单位应检测管网运行中的节点压力、管段流量、漏水 噪声、管段阻力系数、大用户用水流量等动态数据,并作好管网 维护检修的记录,从而对管网运行工况进行分析,逐年对爆管频 率高、漏摘严重、管网水质差等管道提出修复和更新改造计划。

7.1.4爆管频率较高管段系指位于被建筑物或构筑物压埋、与 建筑物或构筑物贴近的管段,管材脆弱、存在严重渗漏、易爆管 段、存在高风险等隐患的管段以及穿越有毒有害污染区域的管 段。高危管段应单独设档,附照片,标明地址、管线名称、规 格、材质、管长、附属设施及设备内容、内衬外防腐状况、造成 隐患的原因、危险程度、应急措施预案和运行维护记录。

7.2维护站点设置

7.2.1维护站点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km,宜选在交通方便,有 通信及后勤保障的区域内。维护站点的人员宜按照每6km〜8km 管道配维修维护人员1名的数量配备。维护站点服务半径与范围 内的管网密度、服务人口数量有关。

7.2.2由于管道维修工作的特殊性,维护站点除满足日常工作办公的需要外,还需具备值班人员在岗的生活条件和相应的各类 设施:

1维护站点应对维修工作进行统一调度指挥,及时、高效、优质地完成维修及抢修工作。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调度指挥平台可配备相应的信息和通信系统。

2维护站点内配备的常用设备有工程抢险车;破路及挖土 机械;可移动电源;抽水设备;抢修用发电机、电焊、气焊设备及供千箱;起重机械;管道抢修的常用工具;照明及必要的安全 保护装置;管道通风设备;必要的通信联络工具等。其中大型装 备如破路及挖土机械,起重机械等的配备可采用多个站点共用或 租赁等其他方式。

3维护站点所进行的阀门操作,维修记录,管网损坏情况 调查处理结果,水质水压数据,水表换修记录等,均应有文字 记录。

4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宜采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 积累管网运行数据。

7.3管网巡检

7.3.1管网的巡检周期各地供水单位可结合单位自身规模、管 网特点、管线的重要性及城市建设的现状等情况来合理制定,巡 检周期越短越有利于管道的安全运行,通常情况下对一般管线巡 检周期不宜大于5d〜7d,对重要管段巡检周期以Id〜2d为宜。

7.3.4巡检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管道安全保护距离内不应有根 深植物、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开沟挖渠、挖坑取土、堆 压重物、顶进作业、打桩、爆破、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 放或堆放有毒有害物质等,巡检中发现的问题越早,处理得越及 时,越有利于管网的安全运行和管网维护检修费用的降低,在巡 检过程中发现有偷盗水、人为故意损坏和埋压供水管道及设施的 行为,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核查处理。

7.4维修养护

7.4.1修复时间指从停水到通水之间这一时间段,为了保障供 水,应尽量缩短修复时间,有条件时应力求采用不停水的维修 方式。

7.4.3为了提高管道维修、抢修水平,应充分发挥一线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研发和逐 步推广成熟的快速抢修技术,从而达到本条文的要求。7.4.5爆管抢修的同时,应对引起爆管的外因进行分析判断,及时进行处理。否则修复的管道有再次损坏的可能。

7.4.6管道修复所用的管材应不影响管道的修复质量。对于金 属管材的焊接,若材质不一,易产生电化学腐蚀;而化学管材则 将影响粘接、熔接的质量。

7.4.7管道维修的材料、设备和工艺在不断发展创新,为不停 水维修和非开挖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减少停水维修对供水 服务的影响以及开挖维修对环境交通的影响,宜优先选择不停水 维修工艺和推广非开挖修复技术P 7.4.8明铺管道系指裸露在道路旁的管道、沿桥明铺的过河管 道以及架空穿越障碍物的管道。'明铺管道应单独设档,附照片,标明地址、管线名称、规格汐材质、管长、附属设施及设备内 容、内衬外防腐状况及运行维护记录。7.4.10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穿越通航河道的水下管在竣工后,按国家航运部门有关规定 设置浮标或在两岸设置水线标识牌,严禁船只在保护范围内抛 锚,确保水下穿越管的安全。不通航河道及干河沟、洼地等的水 下穿越管竣工后,可在两岸或坎边设置标识桩。水下穿越管应单 独设立档案,附照片,标明地址、管线名称、规格、材质、管 长、附属设施及设备内容、内衬外防腐状况、河岸护坡、河床护 底资料和运行维护记录等。7.4.12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进入套管或箱涵进行检查时,应先进行强制通风,检测有害 气体,外面有安全观察人员,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作业 人员的安全。穿越管应单独设立档案,附照片,标明地址、管线 名称、规格、材质、管长、附属设施及设备内容、内衬外防腐状 况、套管或箱涵资料和运行维护记录等。

7.5附属设施的维护

7.5.1三级维护制度内容如下:

1日常保养:对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的保养和清洁。供 水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日常保养周期。一般检修:对设施、设备部件进行停水维修更换。编制 设施及设备安装操作维护说明书,应按照说明书要求的周期进行 检修,或者根据设施及设备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检修周期。

3大修:设施和设备整体或主要部件的更换。各类管网附 属设施及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或有故障预兆,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 时,应立即安排大修或更换。7.5.3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阀门井系密闭的空间,井内铁件锈蚀、渣物的存在,含有有 机物的地下水渗浸,会消耗井内残存的氧气,使井内原本就不充 足的氧气更加稀少,导致二氧化碳等含量增高。在现代城镇里,街道下面的管线错综复杂,燃气管道的漏气或有害污水的渗漏,都可能毒化阀门井内的作业环境。客观上,阀井内作业时发生窒 息等人身事故的事例常有报导,因此必须加强对下井作业的管 理。为此,强调以下措施: 1凭派工单下井作业,杜绝随意下井作业的隐患;

2应有检验井内有无异常状况的手段,可采用多种有害气 体的检测仪下井检测,但应注意探头容易失灵而引起的误报,亦 可采取其他易行可靠的检测方法; 3消除井内积水、滞留有害气体和井底渣物等安全隐患; 4监护、保护操作者的安全等。7.6修复和更新改造

7.6.1供水单位拟定管网附属设施、设备的检修计划及更新改 造计划时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设施及设备实际运行和维护的 记录是重要的依据;修复和改造方法的选择,应结合当地具体条 件,考虑经济性和社会效益,选用合理的修复和更新改造工艺; 管道修复技术是利用原有管道本体结构,对管道漏损点、内衬和 强度进行原位修复使之恢复功能,这类技术最太的特点是原有管道的本体可继续利用,避免了旧管道开挖拆除的工程,又可节约 大量的新管道,做到资源的最大利用。

7.6.4管道更新改造容易导致管网流向和流速的变化,首先对 受影响的管段提前进行清洗,在改造工程完工并网后,先使用小 流量使管道内满流,然后调控阀门开启度,使管道流速逐渐增 大,避免管道水质变化影响安全供水。•

管网滞水管段是指该管段中的水流停滞,水质发生恶化的管 段,一旦管网水压波动,滞水管段的水就会渗入到管网其他管 段,导致用户端放出的水浑浊、带黄色或黑色、有异味。因此在 管网改造过程中,应消除滞水管段,个别留存的滞水管段,也应 在末端设排水设施,如增设消火栓,定期进行人工排水,减轻滞 水管段带来的水质恶化。

8漏损控制

8.1 —般规定

8.1.1主要依据:

1出厂水计量应符合《城镇供水水量计量仪表的配备和管 理通则》CJ/T 3019的规定; 2用水计量仪表的性能应符合《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 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GB/T778.1〜GB/T 778.2、《冷水 水表检定规程》UG 162和《饮用水冷水水表安全规则》CJ 266 的规定。

8.1.2本条强为制性条文。

本条规定水表和出厂水流量计首次使用前须经计量行政部门 所属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强检,使用过程中也应进行周期检 定,首次强检和周期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8.1.3城镇绿化和市政道路喷洒用水应安装有计量表具的取水 装置,并按规定水价付费使用;城镇消火栓是专为城镇灭火时使 用,其功能是为城镇公共安全提供灭火用水,消火栓特意设计为 使用专用钥匙供非经常性开启,故法律规定不能移作非灭火所 用。非市政道路上的消火栓宜创造条件装表计量管理。_ 8.1.4供水服务压力和管网漏损率、爆管的发生频率成正比,将供水服务压力控制在满足规定服务需求的范围,可降低漏损率 和爆管发生频率。供水面积较大或地面高差较大时,采取分区分 压供水是经济而有效的技术措施。

8.1.5停水对供水服务影响很大,目前的引接分支施工技术完 全能满足各种口径的不停水接管施工,故应在行业中推广不停水 引接分支技术。

8.1.6管道冲洗水量与管道施工时的管道内清洁工序及施工现

场管理有关,将冲洗水量加以统计并收费,有助于提高施工质 量,控制工程成本和节约冲洗水量。

8.1.7建设部颁发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CJJ 92,严格要求供水单位将管网漏损率作为考核的指标。

8.2计量管理

8.2.2本条提出了开展分区计量工作的要求,分区计量有利于 漏损控制,也有益于供水单位的日常运行管理。为此,供水单位 应在编制供水系统扩大供水范围的规划及政府实施大规模旧城改 造时,逐步建立分区计量管理。制定分区计量实施原则和方案需 考虑的主要因素为:

1供水管网布置实际情况; 2管网压力的合理控制; 3经济实用性;

4先行试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等。

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应在本单位制定的分区计量实 施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工程项目的实施有计划地推进分区计量 工作。

在成片开发的小区宜安装水量对照总表,通过启、表和户表的 水平衡管理,达到发现差额、控制漏损的目的。各供水单位也可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小区规模,安装总表。' 8.2.3本条针对计量器具的特性,提出了有关选型要求。计量 器具选型是否合理,决定了其运行中的准确性。

8.2.4水表级别是根据《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 水表和热水水表第1部分:规范》GB/T 778.1的表示方法。

8.2.7计量器具的安装要求、安装方式虽有区域性特点,但总 体要求是一致的。流量计的安装应参照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 料的要求,如电磁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前后管道的直线段应符合流量计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需将流量计前后管段改装为变径管的,应在满足直管段安装距离要求外变径J 2管内水呈满流,不夹气;

3流量计、水、管道三者间应连成等电位接地;

4在垂直安装时,水流自下而上;水平或倾斜安装时,测 量电极不应安在管道的正上方及正下方;

5当流量计规格大于300mm时,应设专门支撑、宜装伸 缩节。8.2.8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对计量器具的更换是根据《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检 定的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计量器具应按她定时间 更换,特别是出厂水计量与大用户的计量,应视用户实际用水量 的变化选用合适的计量器具,减小计量误差。

8.2.9本条提出了对大用户的用水量进行专门的管理,是因为 大用户的用水量是供水单位水量管理的重点。

8.2.11大用户一般安装较大口径水表,由于不同季节、不同时 段以及不同用水规律的影响,一些大用户的大流量时段很短,水 表大部分时间处在“大表小流量”状态;还有一些大用户会出现 “小表大流量”状态,这都会影响水表的准确计量。通过跟踪发 现,及时处理有利于实现计量公平。

8.3水量损失管理

8.3.2目前部分供水单位未对爆管抢修、计划停水、定时排放 等有效用水量进行统计与分析,也未建立相应的水量管理档案,以致不能把握其供水区域内管网漏失的真实状况和原因。故针对 上述情况,对无收益但属有效的水量按不:同用途进行统计和1分析 估算,建立管理台账的规定是必要的。

8.3.3擅自开启消火栓、排放阀放水是非法用水行为,且容易 损坏公共用水设施,造成水资源浪费。因此应严格规范消火栓的 管理。

8.3.4加强管网日常运营管理是水量损失管理的基本要求。及时维修、控管停水和管网水排放等都是在日常运营管理中需重点 关注和控制的内容,也是控制水量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8.4管网检漏

8.4.1漏损普查是漏损控制的措施之一,是供水单位主动发现 漏损的具体做法,漏损普查的方法、周期可根据管网状态经过技 术经济分析确定。

8.4.2检漏方法的选择可参考《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 程》CJJ 159中各种漏水探测方法、使用条件和技术要点等内容。

1流量法是辑借助流量测量仪器设备,通过监测地下供水 管道流量变化推断漏水异常管段的方法,分为区域检漏法和区域 装表法(District Meter Area,简称DMA)。流量法适用于判断 探测区域是否发生漏水,确定漏水异常发生的范围,还可用于评 价其他方法的漏水探测效果。

2压力法是指借助压力测试仪器设备,通过监测地下供水 管道供水压力的变化,间接推断漏水异常管段的方法,适用于判 断漏水发生,确定漏水发生范围。

3噪声法是指利用相应的仪器设备,在一定时间内自动监 测、记录地下供水管道漏水声音,并通过统计分析其强度、频 率,间接推断漏水异常管段的方法,适用于漏水点预定位和供水 管网漏水监控。当用于长期性的漏水监测与预警时,宜采用固定 设置噪声记录仪方式;当用于对供水管道进行分区巡检时,宜采 用移动设置方式。

4听音法是指借助听音仪器设备,通过识别地下供水管道 漏水声音,间接探测漏水异常点的方法。采用听音法探测管道漏 水点时应根据探测条件选择使用阀栓听音法、地面听音法和钻孔听音法。

5相关法是指在漏水管道两端管壁或阀门、消火栓等附属 设备放置传感器,利用漏水噪声传到两端传感器的时间差,推算 漏水点位置的方法,适用于漏水点预定位和精确定位。

6检漏方法还有管道内窥法(CCTV)、探地雷达法(gpr)地表测温法、示踪法等 8.4.4随着检漏工作的周期性开展,管网漏点会逐渐减少,当漏损检出率降到一定程度,供水单位应考虑其检漏的成本效率和经济效益,可适当延长检漏周期,平衡管网漏损水量和检漏成本•

8.4.5管网漏损的数据是管网运行维护的重要依据,供水单位应根据其数据分析的结果幵展检漏和管网维护工作,制定管网更新改造计划.并对网资产状态作出评估,用于管网管理和发展规划等。

9信息管理

9.2资料和档案管理

9.2.1管道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运行维护资料 应作为长期保存的档案资料立卷归档,资料应完整准确,文件书 写和载体材料应能耐久保存,文件资料整理规格符合国家档案管 理规定,立卷归档的电子文档应有相应的纸质文件材料一并归档 保存。

9.2.2竣工资料的编制除满足国家现行规范、规程和规定的要 求外,应满足供水单位的使用要求(包括图、文档案和电子竣工 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1竣工报告;

2原设计图及设计变更图; 3规划红线图; 4设计交底报告;

5施工各主要工序的检查、监理报告;6管道水压试验报告; 7水质检验报告; 8平面竣工图; 9纵断竣工图;

10节点大样竣工图; 11征用地批文; 12预、决算文件;

13各种管材、设备的产品合格证及化验、检验报告;

14各种混凝土、砂浆、防腐材料及焊接的检验记录、试验 报告; 15特殊部位的管道大样图等。2.5管网应用性技术资料是指利用收集的新建、改建管网竣 工资料,经整理制作,形成日常管道维护所需要的技术资料,如 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供水区域管网现状示意图、消火栓分布示意图、等压曲线图等。

9.5管网数学模型

9.5.4管网水质模型是指建立管道内水质项目(如余氯、水龄 等)的数学模型,模拟上述水质项目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管网水质模型的建立,应遵循一定工作程序,包括分析软件与测 试设备的选定、管网拓扑结构的确立、模型参数的实验室和现场 测定及模型的校验等,供水单位应统筹规划,合理有序地开展管 网水质模型的建设工作。

10管网安全

10.1 一般规定

10.1.2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是供水管网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工 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就要做到预防与处置并 重,评估与控制结合,使应急处置管理能有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

10.2安全预警

10.2.1各种管网事故(水质、破损、爆管等)的统计和分析是 管网日常运行、维护、管网评估和管网更新改造的基础,做这项 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实行专人管理,针对每一次事故进行统计分 析,通过长期积累相关资料,形成历史档案;有条件的也可建立 管网事故的统计分析数据库,或管网事故分析系统,结合其他管 网管理系统,综合进行管网管理。

10.2.2供水管网风险源调查一般采用调查表调查、实地调查和事故致因理论分析法调查等方法,对管线历史事故资料进行分 析、辨识管线事故风险的影响因素,通过对风险承受力分析和风 险控制力分析,确定风险的大小。风险源调查就是对产生风险源 头的调査,可将调查的结果,运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树、系统 安全理论等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得出最后的结论,确定风险源。一般供水管网出现的风险由两部分组成:风险事件出现的频率和 风险事件出现后,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和损失的大小。

10.3应急处置

10.3.1国家一般将各种突发事件都分为四个级别,各城市、各 地区的突发事件分级也分为四个级别,是各级别的程度和影响范围不同。各地区供水单位的供水管网突发事件分级也应根据当地 的实际情况,按照影响范围的大小、影响用户和人口的多少、突 发事件的性质、管径的大小、突发事件处置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划分本单位管网突发事件的四个级别。

10.3.2当出现水质突发事件时,供水单位应将出现水质问题的 管道从运行管网中隔离幵,隔断污染源,防止污染面扩大,并及 时通知受影响区域内的用户和上级主管部门,尽量减少危害程 度。同时应尽快查明原因,迅速制定事件影响范围内的管网排水 和冲洗方案,及时采取措施排除污染源和受污染管网水,并对污 染管段冲洗消毒,经水质检验合格后,尽快恢复供水。当冲洗、消毒无效时,应果断采取停水及换管等措施。

10.3.6突发事件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2过程处置是否妥当;

3执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及时和正确; 4宣传报道是否及时、客观和全面; 5善后处置是否及时;

6受突发事件影响的人员和单位对善后处置是否满意; 7整个处置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损失的报告; 8应吸取的教训等。

第四篇:天津市城镇燃气供气设施运行管理标准

天津市城镇燃气供气设施运行管理标准

1.总则

1.1 为规范本市燃气供气设施的运行管理,保证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供气,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1.2 本标准规定了本市燃气供气设施运行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管理标准。1.3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单位。1.4 本标准不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居民用户使用的燃气器具。

1.5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单位必须具有燃气运行设施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或管理权。

1.6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依据本标准对燃气供气设施的运行管理实施监督检查。

1.7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管理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执行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标准。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所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1)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1(2)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2002年版)(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4)液化石油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例GBl7267-1998(5)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规定SY5985-94(6)《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1999-154号)(7)城市燃气供应服务管理标准DB/T29-99-2004(8)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 2.术语

2.1 城镇燃气(urban gas):

符合燃气质量要求,供给居民生活、(商业)公共建筑和企业生产作燃料使用的公用性质的燃气。城镇燃气主要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

2.2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单位(operating unit of urban gas):

指城镇燃气供应单位和城镇燃气设施使用单位。2.3 城镇燃气供气设施(gas faculties):

指用于燃气储存、输配和应用的场站、管网及用户设施。2.4 用户设施(customer faculties):

指安装在用户内的输气管道、阀门及计量器具。2.5 用气设备(gas appliances):

指用燃气作为燃料进行加热、炊事等用途的设备。2.6 运行(operation)指燃气供气设施通过专业人员按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实施巡视、操作、记录等常规工作维护正常运转的过程。2.7 燃气供气设施场站(gas supply station)

燃气供气场站包括储配站、门站、气化站、灌瓶站、混气站、调压站、燃气汽车加气站、瓶组供气站、天然气橇装供气站等。

3.燃气供气设施的运行管理制度

3.1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单位必须建立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规定定期检查的时间要求。必须明确各级管理部门职责,确定责任人,并采取逐级备案制。

3.2 使用燃气供气设施必须制定下列运行管理制度:

3.2.1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各类人员岗位规范。必须明确界定岗位范围对各类岗位操作人员的文化水平、职业技能、身体条件等基本要求。

3.2.2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各类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必须明确对各类岗位操作人员的操作程序、步骤及方法等要求。3.2.3 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必须明确各级部门、单位对燃气供气设施实施管理的内容、职权和职责。3.2.4 安全运行责任制度。必须明确规定各级职能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运行操作人员职责范围内的责任。

3.2.5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必须明确抢修、救援工作的指挥组织、程序、安全措施、通讯、必备的交通和机具、备品备件。并应定期进行演练。

3.2.6 燃气供气设施安全运行教育培训制度。必须明确职工教育考核办法和严格执行持证上岗要求。3.2.7 燃气供气设备管理规定。必须明确各类设备、仪表的维护及检定管理要求。

3.2.8 重大事故和隐患报告制度。必须明确燃气供气设施运行故障、异常,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及因燃气泄漏引发的火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事故分级报告的内容和时限。重大事故必须在2小时之内上报。3.2.9 其他保证燃气供气设施正常运行的管理制度。

4.燃气供气设施的运行管理

4.1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单位应定期对燃气供气管道进行分级、选点检测,每提出解决管道腐蚀漏气问题的实施意见。4.2 对运行二十年以上的燃气供气管道应进行管网安全运行状况评估,同时编制更新改造计划和保证安全措施。4.3 对燃气供气管道私接、占压,安全间距内违章施工的清理工作应逐级定期检查。4.4 对燃气供气管道及其附件发生损坏或丢失的及时修复、补充工作应逐级定期检查。

4.5 对埋置在环境复杂区域的燃气供气管道和设施必须重点监护、定时检测,适时有针对性的修订操作规范,加强保护措施。4.6 燃气供应单位与燃气用气户必须以签订合同方式界定燃气供气管道、设施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职责。4.7 燃气供应单位应绘制燃气供气管道区域管网配置图,并适时进行调整。4.8 燃气供气埋地管道,必须按照燃气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设置统一警示标识。

4.9 燃气供气设施场站应公示入场须知,入场须知应说明禁止事项、注意事项和遵守事项。4.10 对燃气供气设施的点检、口检、巡查、校验、记录等工作应逐级定期检查。4.11 每必须将燃气供气设施运行情况建档立卷。

4.12 燃气供气设施计划性更新、检修或者停止运行并影响向社会供气时必须提前向上一级报告。

4.13 运行中的燃气压力容器及附件的运行管理,应符合天津市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1999-154号)。必须由持证的专业人员管理。

4.14 燃气供气设施场站应配置工艺流程图。4.15 燃气供气设施场站内的设备、阀门应标明运行状态标志。

4.16 按照不同季节,燃气供气设施场站必须对保温、降温、排污、防雷击等措施进行相应的检查。

5.燃气供气设施运行专业人员管理

5.1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5.2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应每两年进行一次培训考核。

5.3 燃气供气运行调度人员,应具备中级职业资格以上水平。必须每两年进行一次培训考核。5.4 班组以上燃气运行单位必须设专职或兼职安全员。

6.燃气用户设施的运行管理

6.1 企事业用气单位应设经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人员管理用户设施,人员调整应事先进行培训。6.2 各类用户严禁擅自拆改、移动燃气设施或变更燃气用气性质。6.3 燃气供应单位必须对燃气用户设施每年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6.4 燃气供应单位应负有安全用气宣传责任,使用户能够正确使用燃气设施。

7.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图档资料管理

7.1 燃气供气设施运行图档资料管理须符合《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1)中第7章的规定。7.1.1 燃气供气设施单位对图档资料必须实行专人负责,动态管理。7.1.2 燃气供气设施单位对图档资料必须有备份,并制作电子文档储存。7.2 燃气供气设施图档资料管理必须实行逐级备案。7.3 燃气供气设施单位应每年对图档资料进行自查。7.4 燃气供气设施图档资料应建立保密制度。

7.5 行业管理部门对燃气供气设施单位的图档资料管理必须每两年进行一次检查。

第五篇: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规程摘要

水质监测 2.1 一般规定

2.1.1 城镇供水厂应设立水质化验室,配备与供水规模和水质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并负责检验原水、净化工序出水、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

2.1.2 城镇供水厂选用地表水或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其水质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和《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的要求。

2.1.3 当水源水质不符合要求时,不宜作为供水水源。若限于条件需加以利用时,水厂必须增加相应的处理工艺,并加强对相关指标的监测。

2.1.4 经净化后的出厂水水质必须能使管网水达到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的规定。2.2 原水

2.2.1 城镇供水厂必须按照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的规定并结合本地区的原水水质特点对进厂原水进行水质监测。当原水水质发生异常变化时,应根据需要增加监测项目和频次。

2.2.2 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城镇供水厂宜在取水口附近或水源保护区内建立水质在线监测及预警系统,原水水质在线监测及预警项目可根据当地原水特性和条件选择。未建立原水水质在线监测及预警系统的供水厂应在适当的范围内划定原水水质监测段,在监测段内应设置有代表性的水质监测点。

2.2.3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供水厂应在汇水区域或井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水源井、补压井(或全部井)作为原水水质监测点。2.3 净化水

2.3.1 城镇供水厂应在每一个净化工序设置水质检测点。当生产需要、工艺调整或者水质异常变化,可酌情增加工序水质检测点。2.4 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

2.4.1 城镇供水厂开展的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应符合表 2.4.1 的规定。

2.4.2 城镇供水厂水质检验工作可由水厂化验室单独完成或与其所属单位的中心化验室共同承担完成。

2.4.3 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可在表 2.4.1 的基础上根据条件和需要酌情增加。

2.4.4 对于部分检验频率低、所需仪器昂贵、检验成本较高的水质指标,无条件开展检验的单位可委托具有相关项目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2.5 检验方法 2.5.1 检验方法依次为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行业标准及国际标准。2.5.2 尚无标准方法的,可采用其它非标方法,但应经过方法确认。2.6 在线监测

2.6.1 城镇供水厂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浑浊度、余氯、pH 等水质在线监测仪表,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配置其它水质在线仪表。

2.6.2 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应达到所需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并符合相应检验方法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

2.6.3 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应及时传递到控制中心进行监控和处理。

2.6.4 在线仪表数据不能传递到控制中心的水厂,其运行管理人员应定期查看、记录并反馈在线仪表数据。

2.6.5 在线仪器设备要有专人定期进行校准及维护。当仪表读数波动较大时,应增加校对次数。2.8 质量控制

2.8.1 城镇供水厂应建立健全包括水质、净水原材料、实验室质控在内的质量控制体系。2.8.2 对水质可实行运行生产单位、职能部门两级管理,班组、水厂化验室和中心化验室三级检验。

2.8.2 各级化验室应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方式进行内部质量控制与管理,并贯穿于监测活动的全过程。

2.8.3 中心化验室应进行计量资质认证。

2.8.4 中心化验室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由国际、国内或地区有关机构组织的实验室比对或能力验证活动,不断提高实验室检验技术水平。

2.8.5 实验室所用的计量分析仪器必须定期进行计量检定,经检定合格,方可使用。计量分析仪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

2.8.6 凡承担城镇供水厂水质检验工作、报告数据的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2.9 水质安全保障

2.9.1 城镇供水厂应建立完善水质预警系统,制定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当出现突发事件时,水厂应按预案尽快上报并迅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2.9.2 当发生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尤其是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事故时,检验人员必须携带必要的检验仪器及安全防护装备尽快赶赴现场,立即利用快速检验手段鉴别、鉴定污染物的种类,给出定量或半定量的检验结果。现场无法鉴定或测定的项目应立即将样品送回实验室分析。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污染程度和可能污染的范围,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水质有关情况。

2.9.3 在水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期间,城镇供水厂必须加大水质检测频率,并根据需要增加检验项目。

2.9.4 对于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当我国颁布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使用国内外其它先进的分析方法。

2.9.5 城镇供水厂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或检修施工之前,必须制定水质保障措施;用于供水的新设备、新管网投产前或者旧设备、旧管网改造后,必须严格进行清洗消毒,经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9.6 城镇供水厂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其管理的供水设施定期巡查和维修保养。

2.9.7 城镇供水厂直接从事制水和水质检验的人员,必须经过卫生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并按照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持证上岗。3.3 制水生产工艺安全

3.3.1 制水生产工艺及其附属设施、设备应保证连续安全供水的要求,关键设备应有一定的备用量。设备易损件应有足够量的备品备件。

3.3.2 制水生产工艺应保证出厂水水质的安全,并符合下列规定。供水厂应根据各自的水源流域内可能的污染源,制定相应的水源污染时期的水处理技术予案和生产指挥预案。一般水厂均应具备临时投加粉末活性炭和各种药剂的应急设备与设施。

3.3.3 供水厂应针对突发事件,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大面积传染病流行期可能给水厂生产带来的影响,制定安全生产预案。

3.3.4 为保证制水生产过程的安全,对于有害气体、压力容器、电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及各专业的安全要求。5 供水设备运行 5.1 水泵

5.1.1 各种泵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泵工况点长期在低效区工作时,应对水泵进行更新或改造,使泵工作在高效区范围内。2 水泵运行中,进水水位不应低于规定的最低水位。在泵出水阀关闭的情况下,电机功率小于或等于 110kW 时,离心泵和混流泵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 3min;大于 110kW 时,不宜超过 5min。泵的振动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振动烈度 C 级的规定。5 轴承温升不应超过 35℃,滚动轴承内极限温度不得超过 75℃,滑动轴承瓦温度不得超过 70℃。除机械密封及其他无泄漏密封外,填料室应有水滴出,宜为每分钟 30-60 滴。7 水流通过轴承冷却箱的温升不应大于 10℃,进水水温不应超过 28℃。输送介质含有悬浮物质的泵的轴封水,应有单独的清水源,其压力应比泵的出口压力高 0.05Mpa以上。

5.1.2 离心泵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离心泵的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启动前应检查清水池或吸水井的水位是否适于开机; 2)检查来水阀门是否开启,出水阀门是否关闭; 3)应盘车检查其转动是否灵活;

4)检查轴承处油位,确保油量满足要求,油路畅通;

5)设计采用非淹没式进水时,用真空泵引水或向泵内注满水后开启电机; 6)水泵运行平稳,压力表显示正常时,缓慢开启出水阀。2 离心泵的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运转过程中,必须观察仪表读数、轴承温度、填料室滴水和发热及泵的振动和声音等是否正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检查进水水位,水位低于规定的最低水位时,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处理。3 离心泵停泵应符合下列规定: 1)停泵时,应先关闭出水阀;

2)环境温度低于 0℃时,应将泵内水排净,以免冻裂。5.1.3 立式混流泵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立式混流泵的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启动前,应盘车检查其转动是否灵活; 2)立式混流泵宜开阀启动;

3)检查轴承处油位,确保油量满足要求,油路畅通;

4)向填料室上接管引注清洁压力水,或向机械密封注入清洁压力水。2 立式混流泵的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运转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必须观察仪表读数、轴承温度、填料室滴水和发热以及泵的振动和声音等是否正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检查进水水位,水位低于规定的水位时,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处理。3 立式混流泵的停泵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虹吸式的出水管路,在停机同时,开启真空破坏阀,防止水倒流; 2)在冰冻季节停泵后,叶轮不应浸入水中,以免结冰损坏部件。5.1.4 轴流泵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启动前,盘车检查其转动是否灵活; 2)打开出水阀;

3)检查轴承处油位,确保油量满足要求,油路畅通; 4)向填料室上的注水管引注清洁压力水。2 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运转过程中,必须观察仪表读数,轴承温度、填料室滴水和发热及泵的振动和声音等是否正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检查进水水位,水位低于规定的最低水位时,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处理。3 停泵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虹吸式的出水管路,在停机同时应开启真空破坏阀,防止水倒流; 2)在冰冻季节,停泵后,叶轮不应浸入水中,以免结冰损坏部件。5.1.5 长轴深井泵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

1)起动前,检查电机润滑油油面高度,盘车检查其转动是否灵活;

2)用压力清水或用预润清水箱等容器向泵润滑水孔灌水,灌水超过 0.1m³后,方能启动电机。2 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运转过程中,必须观察各仪表读数、轴承温度、填料室滴水和发热及泵的振动和声音是否正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定期测量深井的静、动水位,第一级叶轮必须浸入动水位以下 3-5m。3 停泵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电机停止后,检查润滑油面高度,油量不足时及时补充。2)检查出水管路止回阀是否严密,如有回水现象应及时处理。5.1.6 井用潜水电泵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装或大修后首次启动时要对配电设备、继电保护、线路及接地线、远程装置和操作装置、电气仪表等进行检查、对电动机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检查电源三相电压是否在合格范围内、测量静水位并做记录;

2)启动后观测电流、声音、振动情况,开阀时注意电流变化,控制运行电流在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内;

3)新装或大修后第一次运行时,运行 4 小时后停机,并迅速测试热态绝缘电阻,其值大于 0.5МΩ时方可继续投入运行;

4)潜水电泵停机后如需再启动,其间隔应在 5min 以上; 2 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运行过程中,必须观察仪表读数、振动、声音、出水量是否正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定期测量动、静水位。3 停泵应符合下列规定:

出水管路无止回阀装置时,停机前应先将出水阀门关闭再停机; 5.1.7 水泵异常情况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运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机; 1)水泵不吸水,压力表无压力或压力过低; 2)突然发生极强烈的振动和噪音; 3)轴承温度过高或轴承烧毁; 4)水泵发生断轴故障; 5)冷却水进入轴承油箱;

6)机房管线、阀门发生爆破,大量漏水; 7)阀门阀板脱落; 8)水锤造成机座移动; 9)电气设备发生严重故障;

10)井泵动水位过低,形成抽空现象或大量出沙; 11)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危及设备安全。2 运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先开启备用水泵而后停机; 1)泵产生剧烈震动或噪音;

2)冷却、密封管道堵塞经处理无效;

3)密封填料经调节填料压盖无效,仍发生过热或大量漏水; 4)进水口堵塞使出水量明显减少; 5)发生较严重汽蚀,调节阀门无效。水泵发生异常情况,均应详细记录并及时上报。5.3 变压器

5.3.1 无励磁调压变压器在额定电压±5%范围内改变分接位置运行时,其额定容量不变。如为-7.5%和-10%分接时,其容量按制造厂的规定;如无制造厂规定,则容量应相应降低 2.5%和 5%。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位置容量按制造厂规定。

5.3.2 变压器的运行电压不应高于该运行分接额定电压的 105%。对于特殊的使用情况,允许在不超过110%的额定电压下运行。

5.3.3 变压器的工作负荷应符合下列规定: 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应监视最大一相的电流。接线为 Ynyno 的大、中型变压器允许的中性线电流,按制造厂及有关规定。接线为 Yyno(或 Ynyno)和 Yzn11(或 Ynzn11)的配电变压器,中性线电流的允许值分别为额定电流的 25%和 40%,或按制造厂规定。油浸式变压器顶层油温不超过表 5.3.3 规定(制造厂有规定的按制造厂规定)当冷却介质温度较低时,顶层油温也相应降低。自然循环冷却变压器的顶层油温不宜超过 85℃。变压器的报警温度为 80℃,冷却风扇在 65℃启动,55℃返回(制造厂另有规定除外)。3 干式变压器的温度限值应按制造厂的规定。变压器允许正常和事故过负荷情况下运行,变压器过负荷运行时应密切注视运行温度,当变压器过负荷或顶层油温达到报警温度时,应降低负荷,并做记录。变压器负荷达到额定容量的 130%时,即便运行温度未达到最高油温限值时,应立即减负荷。6 变压器负荷达到额定容量的 120%时,暂停有载调压操作(制造厂另有规定除外)。7 油浸风冷变压器的正常负荷为额定容量的 70%以上时,风扇应自动或手动投入运行(制造厂另有规定除外)。干式变压器的正常周期性负载和急救负载的运行要求,按制造厂的规定。9 强迫冷却变压器的运行条件:

1)强油循环冷却变压器运行时,必须投入冷却器。各种负载下投入冷却器的相应台数,应按制造厂的规定,按温度和(或)负载投切冷却器的自动装置应保持正常; 2)油浸风冷和干式风冷变压器,风扇停止工作时,允许的负载和运行时间,应按制造厂规定。油浸风冷变压器当冷却系统故障停风扇后,顶层油温不超过 65℃时,允许带额定负载运行;当顶层油温超过 85℃而风扇不能恢复运行时,应立即减负荷;

3)强油循环风冷和强油循环水冷变压器,当冷却系统故障,切除全部冷却器时,允许带额定负载运行 20min,如 20min 后顶层油温尚未达到 75℃,则允许上升到 75℃。但在这种状态下运行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 1h。若厂家说明书上有规定时,按厂家规定执行。5.3.4 变压器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有人值班变电站,应每班至少巡视一次;无人值班变电站,应每周至少巡视一次,并在每次停运后与投入前进行现场检查。在接班时,必须检查油枕和气体继电器的油面。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变压器进行特殊巡视检查,增加巡视检查次数: 1)新装或经过检修的变压器,在投运 72h 内; 2)有严重缺陷时;

3)气象突出(如大风、大雾、冰雹、寒潮等)时; 4)雷雨季节,特别是雷雨后; 5)高温季节、高峰负载期间; 6)按规定变压器允许过负荷运行时。4 变压器运行巡视检查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变压器油温和温度计应正常,储油柜的油位应与温度相对应,各部位无渗油、漏油; 2)套管油位应正常,套管外部无破损裂纹,无严重油污,无放电痕迹及其他异常现象; 3)变压器声响应正常;

4)冷却器温度正常,风扇、油泵、水泵运转正常,油流继电器工作正常; 5)水冷却器的油压应大于水压(制造厂另有规定者除外)6)呼吸器完好,吸附剂干燥;

7)引线接头、电缆、母线应无发热现象; 8)压力释放器或安全气道及防爆膜应完好无损; 9)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位置及电源指示应正常; 10)气体继电器内应无气体; 11)各控制箱和二次端子箱应关严,无受潮;

12)干式变压器的环氧树脂层应完好无龟裂、破损,外部表面应无积污; 13)变压器室的门、窗、照明应完好,房屋不漏水,室温正常; 14)变压器外壳接地应完好。变压器停运和投运的操作程序应遵守下列规定:

1)变压器的充电应在有保护装置的电源侧用断路器操作。35kV 及以下变压器停运时应先停负荷侧,后停电源侧;

2)在无断路器时,可用隔离开关或跌落式熔断器投切的空载变压器容量如表 5.3.4 规定: 3)强油循环变压器投运时按负载情况控制投入冷却器的台数,水冷却器应先启动油泵,再开启水系统;停电操作先停水后停油泵。冬季停运时应将冷却水放尽。6 新投运的变压器安装检验合格后,试运行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

1)新品变压器第一次投入时,可全电压冲击合闸,冲击合闸时,变压器应由高压侧投入; 2)新品变压器应进行五次空载全电压冲击合闸,应无异常情况。第一次受电后持续时间应不小于 10min,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作; 3)变压器并列前,应先核对相位;

4)带电后,变压器各焊缝和连接面不应有渗油现象。

5)接于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变压器在进行冲击合闸时,其中性点必须接地。新装、大修、事故检修或换油等情况下,重新注油后施加电压前,变压器静置时间不应少于以下规定:110kV 及以下:24h;220kV : 48h主变压器初次投入运行,应空载运行 24h,运行正常后,方可带负荷运行; 变压器停运半年及以上准备投入运行时,应做超期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在 110kV 及以上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变压器投入运行时,220kV 及 110kV 侧中性点必须先接地,如该变压器正常运行时中性点不接地,则在变压器投入运行后,须立即将中性点断开; 10 对于正常运行的中性点接地的 110kV 及以上变压器,在停电操作时:低压侧(中压侧)无电源的一律先将变压器一次侧中性点接地,再由高压侧拉开空载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当低压或中压侧无电源时按两绕组变压器操作;低压侧或中压侧有电源的(包括两台变压器并列的电源),停电操作应按当地供电局规定执行。11 气体保护装置的运行

1)变压器运行时,气体保护装置应接信号和跳闸,有载分接开关的气体保护应接跳闸;用一台断路器控制两台变压器时,如其中一台转入备用,则应将备用变压器重瓦斯改接信号。2)变压器在运行中滤油、补油、更换净油器和呼吸器的吸附剂时,应将其重瓦斯改接信号,此时其他保护装置仍应接跳闸,作业结束后,立即改回原运行方式;

3)当油位计的油面异常升高或呼吸系统有异常现象需要打开放气或放油阀门时,应先将重瓦斯改接信号。无励磁调压变压器在变换分接时,应作多次转动,以便消除触头上的氧化膜和油污。35kV 及以上变压器在确认分接正确并锁紧后,测量绕组直流电阻; 13 有载分接开关的操作,应遵守如下规定:

1)应逐级调压,同时监视分接位置及电压电流的变化;

2)有载调压变压器并列运行时,其调压操作应轮流逐级或同步进行;单相变压器组和三相变压器分相安装的有载分接开关,应三相同步电动操作;

3)有载调压变压器与无励磁调压变压器并列运行时两变压器的分接电压应靠近。14 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条件: 1)联接组标号相同; 2)电压比相等;

3)短路阻抗相等(允许误差±0.5%); 4)容量比不应超过 3:1(限于配电变压器)。新装或变动过内外连线的变压器,并列运行前必须核定相位。16 变压器并列运行后应检查负荷分配情况。5.3.5 变压器的不正常运行和处理 变压器运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运: 1)变压器内部有强烈的、不均匀的声响和爆裂声;

2)在正常负荷和正常冷却条件下,变压器温度不正常并不断上升; 3)油枕向外喷油或防爆管喷油; 4)变压器严重漏油;

5)套管上出现大量碎块和裂纹、滑动放电或套管有闪络痕迹; 6)变压器冒烟着火。当变压器附近的设备着火、爆炸或发生其他情况,对变压器构成严重威胁时,应立即将变压器停运。当发生危及变压器安全的故障,而变压器的有关保护装置拒动时,应立即将变压器停运。4 当发现变压器的油面较当时油温所应有的油位显著降低时,应补同牌号的新油,如牌号不一致,应做混油试验,补油时应遵守本规程 5.3.4.11 的规定,禁止从变压器下部补油。瓦斯继电器动作时,应立即对变压器进行检查,查明动作的原因,判断故障的性质,若气体继电器内的气体无色、无臭且不可燃,色谱判断为空气则变压器可继续运行,并及时消除进气缺陷;若气体是可燃的或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结果异常,应综合判断确定变压器是否停运。瓦斯继电器保护动作跳闸时,在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前,不得将变压器投入运行。变压器其他保护装置动作跳闸后,在未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前不得重新投入运行。5.5 低压配电装置

5.5.1 低压配电装置的运行应进行巡视检查,检查周期与高压配电装置相同,巡视检查情况和发现问题应记入巡视记录,检查内容如下: 配电装置应在额定电压以内运行,检查三相电压是否平衡,线路末断配电装置电压降是否超出规定。各配电装置和低压电器内部有无异声、异味。检查空气开关、起动器和接触器的运行是否正常、噪声是否过大、线圈是否过热。4 带灭弧罩的电器、三相灭弧罩是否完整无损、有无松动。电路中各连接点有无过热现象,母线固定卡子有无松脱,低压绝缘子有无损伤及放电痕迹。6 接地线连接是否完好。雨天,检查室外配电箱是否渗漏雨水,室内缆线沟是否进水,房屋是否漏雨。5.5.2 低压配电装置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低压母线和设备连接点超过允许温度时,应迅速停次要负荷,并及时对缺陷进行检修。2 各种电器触头和接点过热时,应检查触头压力或接触连接点紧固程度,消除氧化层,打磨接点,调整压力,拧紧连接处。电磁铁噪声过大,应检查铁心接触面是否平整,对齐,有无污垢、杂质和铁心锈蚀,检查短路环是否断裂,检查电压是否降低等。低压电器内发生放电声响,应立即停止运行。如果灭弧罩或灭弧栅损坏或掉落,应停止该设备的运行。6 三相电源发生缺相或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时,应立即停电处理。7 空气断路器等产生越级跳闸时,应校验定值配合是否正确。5.6 防雷保护装置

5.6.1 防雷保护装置巡视检查内容如下: 1 避雷器外绝缘及金属法兰应清洁完好,无裂纹及放电痕迹。2 避雷器引线连接螺丝及结合处应严密无裂缝。3 避雷器接地线不应锈蚀或断裂,与接地网连接可靠。4 避雷器周围 5m 范围内不准搭设临时建筑物。5 避雷针本体不得有断裂、锈蚀或倾斜。避雷针接地引下线是否完好,引下线保护管应完好无损。避雷装置的架构上严禁装设未采取保护措施的通信线、广播线和低压电力照明线。若排气型(管形)避雷器应检查管身有无裂纹、闪络和放电烧伤痕迹,排气孔上包盖的纱布是否完整,接地引下线是否完好。

5.6.2 防雷保护装置的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发现避雷器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处理:

1)内部有异常音响及放电声2)外瓷套严重破裂或放电闪络; 3)引线接触不良 运行中发现避雷器瓷套有裂纹时,如天气正常可将故障相避雷器退出运行,停电更换。在雷雨时,因避雷器磁质裂纹而造成闪络,但未引起永久性接地,在可能条件下,将其退出运行。3 运行中避雷器发生爆炸,但未造成系统永久性接地或危及系统安全运行时,可在雷雨过后更换合格避雷器,若已引起系统永久性接地,需将故障避雷器退出运行,但禁止使用隔离开关操作。4 避雷器内部有异常音响或瓷套炸裂,而引起系统接地时,工作人员应避免靠近,将避雷器退出运行。当发现避雷器动作记录器内部烧黑、烧毁或接地引下线连接点处有烧痕、烧断等现象,应对避雷器做电气特性试验或解体检查。5.9 室内配电线路、电器及照明设备

5.9.1 1kV 以下室内配线、配电盘及闸箱每月应进行一次巡视检查 5.9.2 巡视检查内容如下: 导线与建筑物等是否摩擦、相蹭,绝缘支撑物是否有损坏和脱落;

2.车间裸导线各相的弛度和线间距离是否符合要求,裸导线的防护网(板)与裸导线距离有无变动; 明敷电线管及槽板等是否破损,铁管接地是否完好; 4 电线管防水弯头有无脱落或导线蹭管口等现象; 5 各连接头接触是否良好,导线发热是否正常; 配电盘及闸箱内各接头是否过热,各仪表及指示灯是否正常完好; 7 闸箱及箱门是否破损,室外箱盘有无漏雨进水等现象; 8 箱、盘金属外皮应良好接地; 清除内部的灰尘,检查开关接点是否紧固,闸刀和操作杆连接应紧固,动作灵活可靠。5.12 变频器

5.12.1 变频器的工作电压(输入电压)一般应不超出额定值5%范围内。变频器不允许过负荷运行。

5.12.2 变频器不允许并列运行。

5.12.3 变频器的运行环境不应有腐蚀性气体及尘土。环境温度不应超过 40℃,湿度‹90%(不结露),必要时应采用降温、降湿设备。

5.12.4 对于长期未使用的变频器(半年以上)应每隔半年通电一次,通电时间 30~60min。5.12.5 值班人员每班至少对运行中的变频器巡检三次,在环境潮湿或湿度较高的夏季应增加巡检次数。

5.12.6 运行检查的项目及异常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详细记录变频器各运行参数(频率、电压、电流)。2 变频器有无异常的气味、异音。有变频变压器的变频器,其变压器应依照变压器的运行检查内容巡检。4 检查冷却风机是否运行正常,如风机停运,应立即停运变频器。检查冷却风道是否畅通,风冷过滤器是否堵塞而影响冷却效果。如不畅通,应及时清理或停运变频器。变频器除遇紧急情况外,不应使用直接切断输入电压的方式关断运行中的变频器。7 供水设备维护 7.1 一般规定

7.1.1 供水设备维护检修 , 应建立日常保养、定期维护和大修理三级维护检修制度。7.1.2 日常保养(属经常性工作)由运行值班人负责 , 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保养和清扫灰尘。7.1.3 定期维护(属阶段性工作), 由维修人员负责 , 每年进行 l~2 次专业性的检查、清扫、维修、测试。电气设备(包括电 力电缆)预防性试验可 l~3 年进行一次 , 继电保护装置的校验 应每年进行一次 , 接地装置和测接地电阻值的检查应每年春季进行 , 避雷器应每年进行检查和试验。

7.1.4 大修理(属恢复设备原有技术状态的检修工作)由专业 检修人员负责 ,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种类型机泵设备可自行制订大修周期标准。2 电动机应与主机大修同时进行。变压器大修周期应根据历年预防性试验结果经分析后确定。35kV 及以上的 , 应在运行 5 年后大修一次 , 以后每隔 5 ~10 年大修一次;1OKV 及以下的 , 可每 10 年左右大修一次。4 配电装置大修周期应根据开关存在的缺陷和实际运行条件来确定。新投入运行的高压断路器应在运行一年后大修一次 ,以后 ,35kV 及以上断路器宜每 5 年大修一次 ,3~lOKV 配电系统断路器宜每 1~3 年大修一次 3~lOKV 启动电机用断路器宜每年大修一次。故障掉闸 3 次或严重喷泊、喷烟 , 均应解体检修。高压架空线路大修周期 , 应根据其完好情况、电气及机械性能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来确定。7.11 低压配电装置

7.11.1 低压配电装置清扫周期每年至少一次.7.11.2 低压配电装置的检查、清扫,应符合下列规定: 刀开关的动静触头接触良好,无蚀伤、氧化过热痕迹,大电流的开关触头间可适量涂些导电膏;双投开关在分闸位置,动触头应可靠固定,不得使动触头有自行滑落的可能;铁壳开关闭锁正常可靠,速断弹簧无锈蚀变形; 熔断器的指示器方向应装在便于观察处;瓷质熔断器安装在金属板上时,其底座应垫软绝缘衬垫;无填料式熔断器应紧固接触点,插座刀口应涂导电膏;熔管内部有烧损时,应清除积炭,必要时应更换; 空气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的主触头压力弹簧是否过热失效,否则应更换备件;检查其触头接触应良好,有电弧烧伤应磨光,如磨损厚度超过 1mm 时,应 更换备件,动、静触头应对准,三相应同时闭合,否则调节触头弹簧使三相一致。分、合闸动作灵活可靠,电磁铁吸合无异常、错位现象,吸合线圈的绝缘和接头有无损伤或不牢固现象,若短路环烧损则应更换,清除消弧室的积尘、炭质及金属细末。自动开关、磁力起动器热元件的连接处无过热,电流整定值与负荷相匹配;可逆起动器连锁装置必须动作准确、可靠; 装有电源连锁的配电装置,必须做传动试验,动作正确、可靠; 6 电流互感器铁芯无异状,线圈无损伤; 校验空气断路器的分励脱扣器在线路电压为额定值 75%~105%时,应能可靠工作,当电压低于额定值的 35%时,失压脱扣器应能可靠释放; 8 校验交流接触器的吸引线圈,在线路电压为额定值 85%~105%时,应能可靠工作,当电压低于额定值的 40%时,应能可靠释放; 检查电器的辅助触头有无烧损现象,通过的负荷电流有无超过它的额定电流值; 测量布线的绝缘电阻,其值应符合当地现行行业标准<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测量电力布线的绝缘电阻时应将熔断器、用电设备、电器和仪表等断开。7.13 防雷与过电压保护装置

7.13.1 过电压保护装置检查清扫周期应与供配电装置或电力线路的检查清扫同步进行。7.13.2 过电压保护装置的检查、清扫,应符合下列规定: 阀型避雷器的瓷套有裂纹或密封不严应及时更换,表面有轻微碰伤者应进行泄露和工频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FZ、FCD 型内部并联电阻接触不良时,应及时更换; 管型避雷器的内部有污物或昆虫堵塞时,应抽出棒型电极用特制探针清除;外部间隙电极有放电、烧伤痕迹的,应及时磨光或更换电极;管子漆层有裂纹、发黑和起皱纹,避雷器有损伤及动作三次以上,应及时更换;清扫检查后,按其产品技术标准的规定或设计规定调整外部间隙; 3 避雷器动作记录器应完好,动作可靠,如内部烧黑烧毁,或接地引下线连接点处有烧痕、烧断等现象时,应对避雷器做电气特性试验或解体检查; 4 避雷针和架构应除锈防腐。

7.13.3 预防性试验应符合当地现行行业标准<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7.14 接地装置

7.14.1 变配电所的接地网、各防雷装置的接地引下线、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一般每年检查一次;车间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及中性线每年至少检查二次。7.14.2 接地装置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接地线应接触良好,无松动脱落、砸伤、碰断及腐蚀现象; 2 地面以下 50cm 以上部分的接地线腐蚀严重时,应及时处理; 明敷设的接地线或接零线(包括三相五线制的保护零线)表面涂漆脱落时,应及时补漆; 4 接地线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体被扰动露出地面,应及时进行恢复维修,其周围不得堆放有强烈腐蚀性的物质,对含有重酸碱、盐或金属矿岩等化学成分土壤地带以及面灰焦渣地带的接地装置,每 10 年左右挖开局部地面进行检查,观察 接地体腐蚀情况,对有电腐蚀地区的接地装置,不超过 5 年挖开检查,接地体腐蚀 1/3 时,应更换接地体; 测量接地电阻值,应符合本地区现行行业标准《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7.15

10KV 及以下架空线路 7.15.1 日常保养项目、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线路名称及杆号的标示应保持清楚。线路附近的树木与导线之间的距离小于规定时,应及时剪枝或伐树。电杆杆身的倾斜,使杆梢的位移大于杆高的 1%时,应正杆。偏离线路中心线(错位)不得大于100mm。钢筋混凝土电杆有露筋或混凝土脱落者,应将钢筋上的铁锈清除后补抹混凝土,严重时应换杆。5 拉线松弛应绷紧,戗杆不正者应调正并固定牢固。损坏的接地引下线与接地极连接的修复应牢固,接触必须良好。7 线路避雷器绝缘子等发生严重破损甚至炸裂均应更换。7.15.2 定期检修维护周期、项目、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查清扫周期每年至少一次。2 检查清扫项目如下: 1)架空线路登杆检查清扫,凡不符合本规程 5.8.3 规定的运行标准的均应及时处理。2)线路油断路器油面应正常,缺油应补充合格的绝缘油,渗油应处理。

3)线路配电设备、防雷装置及接地装置的检查清扫执行本规程有关条款,预防性试验应符合当地现行行业标准《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7.17 变频器

7.17.1 日常保养项目、内容: 带有变频变压器的变频器其变压器应遵从变压器的日常保养规定。2 应保持变频器室内的环境整洁。3 变频器的指示仪表应灵敏准确。4 及时清理更换防尘过滤网。7.17.2 定期检查维护内容: 每年应定期检查两次。其重点应放在变频器运行时无法检查的部位。冷却风机应定期进行清扫,保证出风口无异物,保证良好散热。冷却风机的轴承应根据厂方提供的运行小时进行维护、添加润滑油。

3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散热器应每年至少清洁两次。运行在污染较严重的场合,散热器的清洁工作 应频繁一些。当散热器不可拆卸时,请使用柔软的棉刷或风机进行清扫。接触器、继电器、充放电电阻、接线端子、数字接口插件、控制电源 :检查接触器、继电器触点是否粗糙,接触电阻值是否过大,冲放电电阻是否有过热的痕迹,检查螺钉、螺栓等紧固件是否有松动,进行必要的紧固;电子线路接插件及通讯接口是否松动,导体触点、绝缘物和变压器是否有腐蚀、过热的痕迹,是否变色或破损;检查绝缘电阻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确认控制电源电压是否正确。确认保护、显示回路有无异常。

5检查电解电容时需放电并核实无电后方可检查。查看电解电容安全阀是否胀出,外壳是否漏液和变形,一般寿命为 10000 小时(85℃),其容值应大于额定值 85%,因电解电容寿命与温度遵从指数关系,所以因运行温度下降实际寿命可延长。所以使用中注意控制电解电容的温度非常重要。大容量电容器在中间直流回路中使用,由于脉冲电流等因素的影响,其性能劣化同时受周围环境温度及尘土的影响,一般使用周期为 5 年.应检查熔断器接触是否良好,状态指示是否正确。熔断器更换时,要注意其类型。快熔与变通熔断器不应混淆。

8.2 电气安全

8.2.1 供水厂电气工作人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91)中第 1.5 条的规定。

8.2.2 变电站、配电室应建立岗位责任、交接班、巡回检查、倒停闸操作、安全用具管理和事故报告等规章制度。并应做好运行、交接、传事、设备缺陷故障、维护检修以及操作票、工作票等各项原始记录。

8.2.3 变电所、配电室应具备电气线路平面图、布置图、隐蔽工程竣工图以及一、二次系统接线图等有关技术图纸。

8.2.4 变电所、配电室安全用具必须配备齐全,并保证安全可靠地使用;试验周期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附录 E、附录 F 的规定。

8.2.5 变电所、配电室应设置符合一次线路系统状况的操作模拟板(模拟图或微机防误装置、微机监控装置)。

8.2.6 值班人员应定时进行高压设备的巡视检查;在巡视检查中应遵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91)第 2.2 条的各项规定。

8.2.7 倒闸操作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91)第 2.3 条的规定。

8.2.8 高压设备全部或部分停电检修时,必须遵守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91)第 3 节的有关规定。

8.2.9 高压设备全部或部分停电检修时,必须按要求在完成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等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后,方可进行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 4 节的有关规定。

8.2.10 供水厂高压设备和架空线路不得带电作业。低压设备带电工作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须经主管电气负责人批准,同时设专人监护。

8.2.11 架空线路进行检修时,供水厂变电所、配电室中的操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 5 节的有关(DL408-91)规定;检修人员必须按本规程 8.2.8 和 8.2.9 的有关规定,在完成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后,方可进行工作;遇有五级以上大风以及大雨、雷电等情况,应停止作业。

8.2.12 在继电保护、仪表等二次回路上的操作,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 10(DL408-91)节的有关规定。

8.3.13电气设备进行各项试验,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91)第11 节的有关规定。8.3.14电力电缆的维护检修或新电力电缆的敷设,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91)第 12 节的有关规定。

8.2.15 临时用电或施工用电,必须符合现行行业《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3-1997)的有关规定。

8.4 安全保障

8.4.1 城镇供水厂必须制定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当出现突发事件时,水厂应当尽快预警并迅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8.4.2 一般水厂应具备临时投加粉末活性炭和各种药剂的应急设备与设施。

8.4.3 当原水遭受严重污染,水厂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经处理后出厂水仍达不到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微生物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严重超标时,水厂必须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8.4.4 当发生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尤其是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事故时,检验人员应立即利用快速检验手段鉴别、鉴定污染物的种类,给出定量或半定量的检验结果。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污染程度和可能污染的范围,并及时上报水务、卫生、环保等政府有关部门。

8.4.5 对于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当我国颁布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使用国内外其它先进的分析方法。

8.4.6 城镇供水厂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或检修施工之前,必须制定水质保障措施;

8.4.7 用于供水的新设备、新管网投产前或者旧设备、旧管网改造后,必须严格进行清洗消毒,经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8.4.8 城镇供水厂的制水生产工艺及其附属设施、设备应保证连续安全供水的要求,关键设备应有一定的备用量。设备易损件应有足够量的备品备件。

下载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技术规程 讲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技术规程 讲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运行卫生管理制度 1、食品处理区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设备、设施,防止在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2、配备与生产经营的食品......

    燃气管网设施安全运行管理说明5篇范文

    燃气管网设施安全运行管理说明 一、管网输配系统简介 我公司目前建有门站4座、储配站2座、LNG应急气源2座、储气总量46万立方米,高中压调压站4座、中中压调压站4座、次高压......

    供暖、供排水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5篇范文)

    供暖、供水、排水、消防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规定 规定的目的 为使厂内各建筑物内及厂区的供暖、供水、排水、消防设施运行维护界限清晰,责任明确,管理到位,确保设施稳定、安全、......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马涧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目的和范围 第一条 为规范马涧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保障农村生活潜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切实改......

    三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 技术规程(CJJ93-2003) 1 总 则 1.0.1 为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科学管理、规范作业、安全运行,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效防治二次污染,......

    城镇燃气中压B管道提压运行方案

    城镇燃气中压B管道提压运行方案 摘要:分析了吉林市中压B燃气管道提压运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提压运行方案及提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压燃气管道;提压运行;应急预案......

    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暂行办法[精选]

    泰宁县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暂行办法 为切实加强我县农村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已建成使用的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次供水设施维护与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二次供水设施维护与安全运行管理制度1、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应有专门负责的人员。 2、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熟悉二次供水设施、设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