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
编者按:山东省邹平县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2000年经济实力在山东省140多个县市区中排名中游偏下。近年来,邹平县立足实际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强县、统筹城乡、跨越崛起之路,连续8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稳居山东省第一经济强县。驻郑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邹平县“工业强县、统筹城乡”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供领导参阅。
山东省邹平县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一、基本情况
邹平县隶属山东省滨州市,东接淄博,西邻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濒黄河,辖1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858个行政村,人口73万,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
(一)经济发展情况
邹平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2000年经济实力在山东省140多个县市区中排名中游偏下。近年来,邹平县立足实际,解放思想,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强县、统筹城乡、共建共享、跨越崛起之路,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连续8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先后超越山东省的寿光、滕州等经济强县(市)稳居山东省第一经济强县。
经过多年跨越发展,邹平县基本建立了以家纺服装、新型材料、食品医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高档用纸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培养壮大了以魏桥集团、西王集团、长星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邹平先后被授予全国 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荣誉称号,2011年,邹平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第15位、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11位、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第3位。
(二)城乡统筹发展情况
近年来,邹平县以建设生态园林型现代化鲁西中等城市为目标,坚持城乡一体、区域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实现大变化。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4平方公里,人口39万,基本搭起了中等城市发展框架,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城镇化水平达到62%。加快推进新农村和社区建设,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2个、省级3个,7个镇通过省级环境优美环境审核。2008年获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邹平县注重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共同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教育投入34.3亿元,新增校舍面积31.8万平方米,幼儿园入园率达到98.36%。投资5000多万元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211取暖、“三免惠民”工程,对全县初中、小学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对经济困难学生免除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每年投入400多万元实施农村小学生乘校车补助工程,收益学生近2万人。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深化创新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达到了每个镇办有一处规范的卫生院、每3000人左右有一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每500人左右有一处卫生室的标准。实施农村卫生普惠工程,为农村群众提供家庭保健式医疗卫生服务,被评为山东省唯一的县级“两好一满意”服务品牌,经验在全国推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一级定点医院住院报销最高达到85%,2011年被评为全国最具创新力医改示范县。2011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县城。
(四)文化发展情况
邹平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历史上有名的齐鲁上九县之一。拥有文化景点80余处。近年来,邹平在科学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基础上,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抓手,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2009年,邹平获得“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五)民生发展情况
邹平县坚持实施“民心工程”,切实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山东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5%以上,城乡低保分别提高到3840元和1600元,达到山东省最高水平。2009年,邹平获得“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称号。
二、经验与启示
邹平能够仅用十年时间,实现产业的“接二连三”,完成从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县到经济强县的转变,主要得益于坚持不懈抓解放思量,凝聚了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主要得益于坚持不懈抓工业强县,壮大了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主要得益于坚持不懈抓企业培育,引领了产业集群发展;主要得益于坚持不懈抓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了科学发展水平;主要得益于坚持不懈抓环境建设,全力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一)坚持解放思想,拉高坐标、明确定位,形成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邹平能够实现从全省末席到经济强县的巨变,首先体现在其永不停留、永不止步的发展境界和唯旗是夺、永争一流的精神风貌上。通过不断“确立标杆,实现目标,跨越发展”,在不断超越中创造出奇迹。
近年来,邹平针对不同时期发展定位和不同阶段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先后开展了“远学江浙、近学魏棉,干事创业、跨越发展”、“学赶全国前十强、争当全省排头兵”、“弘扬三敢精神、推进跨越赶超”等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县上下始终保持了心齐风正劲足、团结和谐稳定、干事创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在不断解放思想的同时,邹平实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阶段性发展目标。2000年,提出了“奋战三年,跨入全省经济30强”的奋斗目标,两年时间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上升了24个位次,居全省第24位;2002年,提出“奋战两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百亿元”的奋斗目标,2003年GDP超百亿,达到110亿元;2007年,提出“学赶全国前十强、争当全省排头兵”、建设全面小康邹平的奋斗目标;2010年,提出“奋战两年,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前十强”,2011年,又提出“全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前十强”,成为引领邹平新一轮赶超跨越的强大动力。
(二)坚持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邹平通过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和第一推动力,按照“抓投入、上项目,培 植大企业、建设大园区”的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千方百计增投入、扩总量、优结构、提质量,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用10年时间完成了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的跨越,工业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第一,坚持不懈推进项目建设。邹平坚持每年都筛选和确定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第二,坚持不懈建设经济园区。坚持工业项目园区化,大力加强县域经济开发区和镇办园区建设,实现集约发展。第三,千方百计招商引资。通过强化项目跟踪、协调与服务,确保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形成了鲜明的投资“洼地”效应,十年来累计引进县外资金997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9.3亿元。同时扎实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全县上市企业达到9家,融资总额达到176亿元,上市企业个数和融资总额均居山东省第一。全县银行达到11家,小额贷款公司达到4家,担保公司达到12家,被评为全国金融生态县。经过十多年的迅猛发展,邹平整体上培植起了“三个一批”:一是培植了一批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了家纺服装、新型材料、食品医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高档用纸等六大主导产业,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糖都”和“中国玉米油城”;棉纺织产业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二是培植了一批骨干企业。全县新口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5家,其中利税过千万元的达到70家,过亿元的15家。魏桥创业集团、西王集团分别列中国企业500强第69位和第384位。三是培植了一批知名品牌。现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 5个,山东名牌产品30个、山东著名商标16个。2011年,邹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10亿元、增加值426亿元、利税2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9.4%和27.3%,分别是2000年的37倍、23倍和37倍,2006年的3倍、2倍和2.7倍。
(三)坚持大企业引进、大集团带动,以“群像”撑起经济“龙骨”
邹平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和第一推动力,由大型企业来担当具体发展重任,通过大型企业集团带动了园区发展、产业发展,引领了企业上市。通过加快培植规模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了全县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形成了规模经济的强大竞争力。
(四)坚持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植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邹平在经济总量扩张的同时,始终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生命线,突出自主创新、高新技术、节能减排等重点,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推动全县经济进入存量提升、增量优化、创新驱动、节能低耗的科学发展轨道。
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强县建设。全县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172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达到16个,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五年保持在50%以上,连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荣誉称号。
第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努力 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三、抓好节能减排。先后关停非法“土小”企业和“两高一资”企业500余家,全县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42万吨,市级以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12家,被评为全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
(五)坚持软环境建设,全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邹平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立县之本、发展之策,不断创新优化发展环境,以优越的环境赢得人气、赢得优势、赢得发展。
第一,推进平安邹平建设,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集中整治,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和下访制度,创新实施农村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和百名干警驻百村“双百”民心工程,有力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二,推进文化强县建设,营造文明开放的文化环境。大力弘扬“先忧后乐、创新超越”的邹平精神,扎实开展“统筹城乡学张家港、外向型经济学昆山、民营经济学萧山、现代服务业学东莞、现代农业学寿光、企业上市学江阴、体制创新学顺德、社区建设学诸城、市场建设学常熟、文化产业学长沙”的“十学”活动,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县城。
第三,推进效能效率建设,营造快捷高效的服务环境。深入开展“三优三满意”提升年、“三优三满意”巩固年、“行风评议”等活动,大力推广实施电子政务监察,规范效能监察连心网运行,设立50个优化发展环境监测联系点,营造出快捷高效的服务环境。2010年,邹平县被评选为全国最具投资 潜力百强县第3位、全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县(市区)第4位。
第二篇:镇域经济发展经验
镇域经济的“兖州模式”兖州市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依托镇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培育了一批经济发展强镇,形成了产业鲜明、独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一、产业集群聚集发力
坐落于兖州市新兖镇的华勤集团,企业生产的钢丝绳刚一下线就被送进了输送带车间。此外,该企业在为宝马、奔驰、兰博基尼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配套生产轿车子午胎的同时,其尾气过滤器填补了国内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空白。同一产业的上下游及关联产品,在一家企业内部实现了高度聚集。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发挥区位、产业、资源等基础优势,推动镇域经济结构转型,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关联度高、分工专业、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特色品牌撑杆助跳
山东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坐拥 “国字头”和“全球级”的“身份标识”已经成为兖州企业发展的特色品牌。兖州市紧扣镇街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经济,实施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带动一批骨干企业进行新技术引进、新工艺采用和新产品开发,打造引领镇域经济的旗舰团队,主导产业对镇域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金龙鱼”、“今麦郎”等一批产业品牌脱颖
而出。
三、城乡一体拓展空间兖州市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的原则,对中心城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合理布局,构建了以城市为核心、以小城镇为依托、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城镇体系,通过统筹城乡,为三次产业的发展拓宽空间。全市85%的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和二、三产业就业,镇域内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聚加快了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和经营规模化进程,城镇化实现了与工业、农村发展的有效互动。
邹城
立足镇域实际和工作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财”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将调整农业结构、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加快载体建设,实现镇域经济的大提速。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中之重,积极引导农民根据本村实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以壮大民营经济为根本出路,积极实施“大户带动、政策驱动、效益拉动”战略,引导民营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专业加工园区;以培育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通过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特色农业种植区,多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小城镇建设为优势载体。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标准,对镇驻地进行综合整治。
沭阳、沛县
一、借“势”发展,强化招商引资。重点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充分发挥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人文优势,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从扩大内需中争取基础设施项目、从改革决策中争取产业培育项目、从改善民生中争取事业发展项目、从外引内联中生成招商项目、从全民创业中启动民资项目。
二、借“鸡”下蛋,实现“无中生有”。加速村级经济发展和“三来一加”项目推进,引外地项目,搞“无本经营”;用“留守劳力”,办“家庭工厂”,形成铺天盖地的全民创业态势,推动全民创业纵深发展。充分利用闲置旧校舍、厂房,新办企业或实行租赁承包,增加财源。对经营不善、发展粗放企业实行“腾笼换鸟”,采取“低出高进”,局部淘汰,为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三、借“台”唱戏,宣传推介自我。充分利用“老乡会”、“同学会”、“项目洽谈会”等各种形式展示自身的政治、历史、文化、底蕴,发布和采集各类信息,着力宣传推介,吸引外商眼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外商投资兴业的“选点”。
四、借“题”发挥,注重连锁效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延伸产业链条,不断促其做大做强。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就是要按照园区化提升产业、社区化提升功能、职业化提升素质的“三化三提升”思路,通过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岗位职业化,培育镇域竞争优势,增强镇域发展活力,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镇域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立足资源共享、错位竞争,着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区域经济板块。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中心镇创建带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要把中心镇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坚持以“三化三提升”为统领,把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第三篇:推进工商所依法行政经验做法
坚持“高、细、严、实” 扎实推进工商所依法行政
我们城区工商所现有工作人员15人,平均年龄39岁,其中党员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93%。主要承担着县城4个集贸市场,142户企业和959户个体工商户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
经过多年来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我所先后被省工商局命名为全省工商系统“五好工商所”,被市政府授予市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被团市委授予全市“青年文明号”,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和“先进基层党支部”。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始终不渝地把依法行政当作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生命线,不折不扣、实实在在地在“高、细、严、实”上作文章、下功夫,抓落实,才能真正体现依法行政的内涵,才能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才能全面推进工商所的规范化建设,加快工商“四化”建设的步伐。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突出“高”字,狠抓思想统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统一,依法行政就没有根基,工作就会迷失方向。要打牢这个基础,就必须突出“三高”。
1.认识高。随着工商事业的深入发展,很多同志的思想认识不能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仍然习惯于用老观点、老经验来看待依法行政工作,有的认为依法行政是虚事,没有实际意义,更有人认为依法行政可有可无,无关大局。这些错误认识,曾在我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严重阻碍了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开展,对此,我们及时组织全所人员认真学习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开展了“依法行政是不是生命线”的大讨论,在讨论中,以“潼关事件”、“阜阳奶粉”事件,进行深刻反思。通过学习教育,大家感到:照不能乱发,费不能乱收、案不能乱办,不依法行政不仅是个人背处分、丢饭碗、受刑罚的事情,更是关乎千阳工商事业荣辱兴衰的大事。
2.起点高。在认识统一后,全所同志深深体会到,我们的依法行政工作处在一个低水平、低层次、低效能的状态,工作按部就班,凭经验执法监管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及时组织人员学习借鉴高新分局石鼓工商所的网格化监管、陇县城关工商所的农资市场监管、凤翔城区工商所的内务管理、扶风天度工商所的执法办案、户县城区工商所的食品安全监管等先进经验,结合我所实际,找准了提升依法行政工作的突破口,理清了工作思路,提出了在食品安全监管、无照经营查处、经检办案、内务管理在全局领先,在全市争优的跨越式发展目标,使依法行政工作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3.标准高。高起点要有高标准。我们按照县局统一部署,对我所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确定了新的工作标准。在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方面,要求名称核准正确率、登记用语准确率、限时办结率、登记资料齐全规范率、机式书式资料同步率均达100%,辖区内无照经营得到彻底查处取缔;在执法办案方面,要求案件查处正确率、结案率、罚没款入库率、网上同步录入率、案卷材料完整率均达100%,无复议被撤销或败诉案件;在收费方面,要求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正确率、集体定费率、集中缴费率、收费公示率、降费落实率、手续完备率、规费上解率均达100%;在食品、汽车配件、儿童玩具、家用电器等重要商品安全监管方面,要求经营主体合法率、索证索票率、台帐填写完整率、不合格商品下架退市率均达100%。高标准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我所工作质量整体提高。
二、坚持“细”字,规范执法行为
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坚持“三细”,才能解决工商所工作头绪多、监管责任重的问题,促进执法行为规范。
1.任务细。针对以往岗位职责不清,工作任务不明,干工作一哄而上,没有头绪的问题,我们对照工作标准,把工商所承担的所有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为八大类四十六项六十八条,按时间进度制定月计划、周安排,落实到各个岗位、具体人员,作为“周督查、月考核、季评议”的依据,实现了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夯实了工作任务,形成了“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工作格局。
2.程序细。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程序是依法行政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针对以往执法工作中出现的“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为贯彻落实国家总局28、29号令,我们制定了《关于规范案件办理有关事项的规定》、《查处经济违法案件审批程序规定》和《关于适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进行行政处罚的规定》等文件,对案件办理流程、案件的审批权限等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违反程序办案的人员,暂停其办案权1至3个月。通过细化行政执法操作程序,彻底解决了未立案先调查、调查取证不规范、网上核审不同步等执法办案中的通病。上半年全所查办的206起案件经所法制员核审,局法制股评查,全部定性准确、程序合法。
3.考评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真正富有成效,防止流于形式,关键还在于对执法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细致的考核评议。针对以往重安排部署,轻检查考核的弊端,我们在考核内容上,突出
“四查”,即查执法形象、查考核手册、查业务资料、查监管对象,改变了以往“只听不查、查而不细”的做法,使所长掌握了真实的工作情况,为下一步查漏补缺,调整工作思路奠定了基础。在考核方式上,实行“周督查、月考核、季评议”。一是每周由一名所长带队,深入经营户查访,重点查找日常监管、执法办案、规费收缴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纠正,并在周例会
上通报批评,月考核中扣分;二是每月由所考评小组逐岗位、逐人、逐项进行量化考核打分,并将考核结果在全所公布,作为年终评优的重要依据;三是每季度邀请相关部门、经营户代表对监管人员评议,对“评议”不合格的人员责令写出书面检查、提出整改措施,取消年终评优资格。
三、落实“严”字,促进职能到位
实践证明,严格执法是促进工商职能到位的重要途径。如果执法不严,工作出现随意性,监管就会出漏洞,形象就要打折扣,最终阻碍工商事业的健康发展。要避免执法不严,就要落实“三严”。
1.巡查严。工商所巡查是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途径。只有巡查严,才能体现严管理,才能促进工商所职能到位。针对日常监管中长期存在的“巡而不查,查而不清、查而无果”等问题,我们以《工商所条例》和《工商所工作规程》为依据,制定了《市场监管巡查要点》,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将辖区划分为“三片八段”,所长包片、组长包段、监管人员包户,实行“六查六看”,让大家明白“看什么、查什么、解决什么”。重点加强对食品安全和无照经营巡查,增加了巡查内容和频次,由原来的一月一次加强为每周一次,特别对鲜活商品做到了每日巡查,确保了食品安全不出问题。
2.处罚严。行政处罚是我们在依法行政中保护合法经营,打击违法行为的重要手段。对无照经营、食品安全自律制度落实不到位等违法行为,坚决重拳出击,从严处罚,绝不姑息迁就。上半年,取缔无照经营16户;对不按规定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台帐制度的89户经营户进行了处罚,有力地促进了食品经营户“七项自律制度”的落实,维护了市场秩序,树立了依法行政的权威和形象。
3.追究严。行政机关有权必有责、违法必追究是依法行政“权责统一”的重要内容,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必然会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为了防微杜渐,关心保护干部,我们对工商法规中涉及追究执法人员法律责任的条款进行摘录,集中学习,展开讨论,改变了学法对人不对己、用法管人不管己的错误做法,及时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办法》和《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责任追究办法》,在执法人员面前拉起了一道警示线。由于措施得力,认识到位,截至目前,在行政执法中没有发生一起越位、缺位、错位和滥用权力事件。
四、力求“实”字,提高执法效能
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规范执法行为,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努力建设法治工商的需要,也是实现“四个统一一”,推进“四化”建设的需要。要满足这个需要,只有力求“三实”。
1.作风实。作风是一种风格,是一种特征,是一种养成,是一个单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的本质体现。针对以往基层所人员纪律松散、工作飘浮、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不良现象,我们从一点一滴抓起,通过抓仪容仪表、抓考勤纪律、抓会风学风,形成了重形象、守纪律、讲修养的良好风气;通过树立样板、典型引路、争先创优,激发了大家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热情;通过建章立制、强化措施、奖勤罚懒,达到了有章可循、落实有力、奖罚分明的目的。经过作风整顿,讲困难讲条件的人没了,谋实事干实事的人多了;发牢骚讲怪话的人没了,钻业务争先进的人多了,在潜移默化中同志们养成了求真务实、讲求奉献、埋头苦干的过硬作风,为执法效能提高奠定了扎实基础。作风实,则队伍强。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全所干部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无一人退缩,危难之际,证明了我们这支队伍经得起考验。
2.服务实。高效便民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衡量执法效能的标准,也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工作原则。为了把服务工作做实做好,让群众满意,我们在年检验照工作中,主动上门发送年检验照资料,现场指导填写,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对办事的群众,始终坚持微笑服务、一次说清,不让群众跑冤枉路,对于手续齐备、符合条件的经营户,当场就可领取执照,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为了帮助辖区个体工商户的提高创业技能,经多方联系,争取国家创业扶植优惠政策,组织个体户参加免费微机技能培训。目前,第一期培训报名已结束,即将开课。优质服务赢得了经营户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依法行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成效实。依法行政要讲求实效。上半年,通过继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克服冰雪、地震灾害的影响,我所各项工作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重点工作有了新突破。食品、汽车配件、儿童玩具、家用电器等重要商品经营主体合法率、索证索票率、台帐填写完整率、不合格商品下架退市率均达到标准要求;全面查处取缔了辖区内的无照经营行为,罚没7800元;在收费方面,不超收、不漏收、应收尽收;在执法办案方面,查处案件206起,占全局案件数的四成以上,充分展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成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回顾过去,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单位相比,做得很不够。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为工商“四化”建设增色添彩!
谢谢大家!
二○○八年九月
第四篇:纸坊镇五项措施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纸坊镇五项措施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纸坊镇紧紧围绕“ 科学发展观、跨越崛起”这一主题,凝心聚力,团结奉献,开拓进取,镇域经济取得了新的发展。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行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和“一线工作法”制度,领导在一线指挥,部门在一线服务,干部在一线出力,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倒排工期和时间表,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嘉祥恒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新上年产15万立方的加气环保砖项目,嘉祥龙腾皮革制品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皮革加工项目,济宁恒昌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投资投资1000万元墙体防火保温材料项目,为纸坊镇镇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投资1.5亿元的嘉祥宏祥牧业孵化和饲料加工园正在建设中。
二是强化跟踪服务,大力优化投资环境。严格落实镇班子成员联系包抓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责任制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联络员、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同时,镇里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民营
企业发展,努力营造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谐发展的舆论环境,积极建设产业聚集园区。
三是狠抓招商引资增后劲。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思想认识,切实把招商作为第一工作目标。山东博瑞通有限公司拟投资2.2亿元的矿用PE管加工项目,上海益海嘉里集团拟投资1.2亿元的优质面粉加工项目,利乐(中国)有限公司拟投资8000万元的饮料及高端饮用水项目,正在洽谈中。
四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产业。我镇的万亩观光林果采摘园和金银花基地已初具规模,为广大群众的未来收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加快生态旅游建设,打造休闲宜居亮点镇。结合我镇旅游乡镇的发展定位,整合青山寺、法云寺、武氏祠、普兴寺、钓鱼台等旅游景点,搞好旅游开发,切实把我镇变成休闲、旅游、观光的亮点镇,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旅游强镇。
第五篇:XX镇立足“三围绕”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XX镇立足“三围绕”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一是围绕工业企业壮大镇域经济。坚持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结合环境保护,鼓励引导企业改技扩能,调优松德铜业、万利康制药、茂恒机械等投产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做大做强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等现有主导产业;强化企业跟踪服务,力促迈瑞司密肋复合板、潘东棕垫厂等企业今年投产达效;优化投资环境,精简行政审批程序,纵深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企业,进一步破解经济发展瓶颈,借势壮大镇域经济。
二是围绕特色农业做强生态经济。紧抓生态涵养的发展定位,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因地制宜,突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建设蔬菜水果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鼓励2家龙头企业和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科学运用品牌效应,引导经营主体注册特色葡萄、西瓜商标;不断扩大苗木、平菇、莲藕、中药材种植和波尔山羊、土鸡养殖规模,以华运农业油用牡丹育苗基地为依托,推广油用牡丹种植,延伸牡丹产业链,提升牡丹附加值。
三是围绕第三产业增强经济活力。立足区位条件和自然优势,以培育新业态为突破口,大幅提升商贸旅游集聚能力,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切实增强全镇经济发展活力。积极开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加快推进华运农业精品牡丹观赏园开园,创建一批葡萄产业基地和生态主题农庄;逐步改善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环境,力争创建市级农家乐示范镇,新培育县上法人企业2户,在县城新建社
区直销店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