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机制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7:4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建立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机制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建立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机制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建立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机制的通知

关于建立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机制的通知

为有效预防和处臵医疗纠纷,化解医患矛盾,促进医院健康发展,根据灵卫转[2012]42号灵综治文【2012】21号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为完善院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机制,经医院投诉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成立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调解室,并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切实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

有效预防和正确处臵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平安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机制,就是要运用人民调解等手段,有效预防和化解医疗纠纷,保护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强组织建设,完善联动机制

责,从医教科、保卫科、驻院民警(或辖区派出所民警)中抽调专兼职人员,负责院医疗纠纷的预测预防、信息收集、事态控制、说服沟通、化解处臵等工作,并积极配合市医调办调处医疗纠纷。

三、完善工作制度,促进公平公正

院接诊医务人员在患者就诊和住院时发放《入院告知书》,将医调办有关信息预先告知患方,向患者说明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由专门的调解室负责调处,调解不成的;可向卫生局行政调解中心申请调解、市调解办申请调解;也可通过司法途径依法解决。

四、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建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机制,是化解医疗纠纷、创建平安医院、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要提高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机制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

(二)要形成合力。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各成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搞好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局面。调解室要在市医调办指导下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在具体工作中严格遵循客观、公开、公正和平等自愿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等办法,积极化解医疗纠纷。

(三)要严格责任。院将把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纳入平安医院建设责任目标,作为平安医院建设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确保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落到实处。附件:院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张维雄

副组长:杨葵花 许新峰 李东辉

成 员:郭菊花 焦 昱 付桂芳 王社丽 吴国华 建广学 王双恩及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调解室),许新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焦昱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2年11月26日

入院告知书

各位患者、患者亲属、患者亲友:

首先感谢你们对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信任。

若你们的亲人、亲友在我院就医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等),作为医疗机构,我们与你们一样,深感同情、惋惜和悲痛。若你对你们的亲属、亲友在我院就医发生意外有疑虑,请到院医教科等部门进行反映、咨询或投诉。为了方便你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现将医疗纠纷处理有关知识和规定介绍、告知如下:

一、向医院提出医疗纠纷投诉或处理时,由患者本人或委托代表2-3人(持患者授权委托书),或聘请委托律师到医院进行投诉或参与处理。

二、医患双方应在团结、互谅、互让的前提下,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医疗纠纷,也可申请灵宝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三、在口头提出医疗纠纷投诉之后,应抓紧时间(12小时内)提交详细书面医疗纠纷投诉处理申请(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详细住址、患病就医经过和情况、对诊疗工作的意见、处理要求等)。

四、在口头提出医疗纠纷投诉的同时,按规定有权向院方提出双方共同封存患者病历(也可以是复印件)和被疑致病的医疗用品,封存的病历资料依法由医疗机构保管(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第十六条规定)。

五、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殡仪馆太平间(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

六、若仅凭临床资料不能确定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尽快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患者家属有同意或不同意尸体解剖的权利。如果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

七、医患双方在医疗纠纷协商处理中,对医疗纠纷的认识意见不一致时,可以共同申请三门峡市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八、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生效后(或医患双方无异议),如果属于医疗事故的,医患双方可根据鉴定结论继续进行赔偿协商;协商不成时,有权申请申请灵宝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或卫生局进行调解;也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九、医疗纠纷投诉索赔金额5000元以下的一般医疗纠纷由医院沟通调解室负责调解。高于5000元(含5000元)的,3万元以下的医疗纠纷当由卫生局进行行政调解。对于高于3万元(含3万元),5万元以下的医疗纠纷,由市医调办负责调处,责任医院配合。对于高于5万元(含5万元)的医疗纠纷,通过司法途径依法解决或当事人申请医患双方同意调处的也可由市医调办进行调处,调解成功达成协议的,签订调解协议书;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不属于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予赔偿(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四十六条、四十九条规定)。

十一、参与人员要依法、理性处理医疗纠纷,做到有理、有节、有据,避免过激语言和做法,减少无谓损失和危害。

201 年 月 日

关于建立灵宝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

工作机制的意见

灵综治文[2012]21号

为有效预防与处臵医疗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经市综治委研究,决定建立灵宝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机制,并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切实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

有效预防和正确处臵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平安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医疗服务能力与医疗保障水平滞后,导致医疗纠纷呈现高发态势,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建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机制,就是要运用人民调解等手段,有效预防和化解医疗纠纷,保护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坚持独立原则,构建组织体系

全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遵循独立第三方原则,按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具体运作,相关部门和医院整体联动”模式,建立三级组织网络:一是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领导小组。市成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领导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以下简称医调办),作为独立于医院、患者之外的第三方专业调解机构,具体负责重大医疗纠纷直接调处职能。市医调办设在市委群工部(其组成人员名单附后)。二是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疗纠纷调解组织及其办公室。三是医疗纠纷沟通调解室。在全市一、二级医院设立医疗纠纷沟通调解室,明确1名副院长具体负责,从医务、保卫、驻院民警(或辖区派出所民警)中抽调专兼职人员,负责本院及本乡镇辖区医疗机构医疗纠纷的预测预防、信息收集、事态控制、说服沟通、化解处臵等工作,并积极配合市医调办调处医疗纠纷。

三、完善工作制度,促进公平公正

为确保全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的公平公正和社会公信力,建立如下六项制度: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听取医疗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建立联络员制度,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确定1名股级以上干部为联络员,负责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的联络协调等事宜。

(二)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疗机构要加大宣传力度,客观宣传医疗行业高科技性和高风险性,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各医院在患者就诊和住院时发放《入院告知书》,将医调办有关信息预先告知患方,向患者说明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由专门的调处机构负责调处,调解不成的,可通过司法途径依法解决。

(三)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按照《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要求,由公安机关在全市一、二级医院设立警务室,派驻1至2名正式干警开展工作,以确保医疗机构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公安机关要建立应急处臵机制,对因医疗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分管医调工作的负责人要按照“第一时间现场控制、第一时间移离医院、第一时间启动调处程序”的要求,统筹协调,快速处臵,坚决防止事态扩大。

(四)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市医调办要会同卫生、司法、法院等部门,聘请医学专家、律师、法官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建立医疗纠纷专家咨询库,在医调办予以公示,当发生医疗纠纷需要调解时,由患方从中随机抽取3至5名专家组成咨询组,为医疗纠纷调解提供医学、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意见,确保性质认定、医疗责任划分客观公正。

(五)建立分级调解机制。凡全市一、二级医院发生医疗纠纷的,对索赔金额5000元以下的一般医疗纠纷由医院沟通调解室负责调解。对高于5000元(含5000元),3万元以下的医疗纠纷由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对高于3万元(含 3万元),5万元以下的医疗纠纷,由医调办负责调处,相关医院配合。医调办对每一起纠纷,由卫生、司法等部门人员组织医疗纠纷专家咨询组进行调处。对高于5万元(含5万元)的医疗纠纷,通过司法途径依法解决或当事人申请医患双方同意调处的也可由医调办进行调处。调解成功达成协议的,签订调解协议书;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引导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他医疗机构发生的医患纠纷由所在乡镇、管委会负责调处或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六)建立理赔机制。由市卫生局按照《河南省医疗责任风险金管理办法(试行)》(豫卫医[2012]8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征收医疗责任风险金。二级医院按照年医疗收入的千分之三收取,一级医疗机构按年医疗收入的千分之五收取,由市卫生局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医疗机构实行分户管理、专款专用、财政监管。按照“谁筹集谁使用、谁出事谁赔偿,余额归己、不足补齐”原则,医疗机构因医疗纠纷产生的赔(补)偿,从医疗责任风险金中予以支付,因支付赔(补)偿款致使风险金余额不足的,由市卫生局责令相关医疗机构及时补足。对连续两年医疗纠纷赔(补)偿金额达医疗责任风险金50%以上的单位要提高筹集基数20%,对连续三年医疗纠纷赔(补)偿金额达医疗责任风险金50%以上的单位要提高筹集基数30%。从医疗责任风险金中提取6%的比例用于医疗纠纷案例调查、专家会商及技术咨询等费用(不包括医疗事故鉴定、司法鉴定等费用)。

四、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建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机制,是化解医疗纠纷、创建平安医院、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机制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二)要形成合力。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搞好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医调办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在具体工作中严格遵循客观中立、公开公正和平等自愿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积极化解医疗纠纷。

(三)要严格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完善机制,提供保障,力争在今年11月15日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规范运行。市综治委将把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责任目标,作为平安建设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确保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

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胡家群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副组长:曹丽华 市政府副市长

吴英民 市委群工部部长 成 员:赵青霞 市信访局局长

杜 宇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李成群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程运泽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知恒 市司法局局长

张彦文 市卫生局局长

蔺淑华 市人民法院副院长

胡海峰 市财政局副局长

辛中祥 市民政局副局长

刘占强 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泊年 市信访局副局长

赵学珍 市卫生局纪检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医调办),办公室设在市委群工部,市信访局局长赵青霞兼任办公室主任,刘占强、刘泊年、赵学珍兼任办公室副主任,从市卫生局、司法局、群工部各抽调1名工作能力强、业务熟练的股级以上干部长期驻医调办开展日常工作。抽调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由市委群工部、市医调办负责组织实施,考核结果通报其所在单位。

灵宝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2012年10月23日

第二篇: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机制

医疗纠纷防范与化解机制

当前,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已成为影响医疗卫生单位正常工作秩序的主要因素,不仅损害了医院的形象,影响了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阻碍了医学的创新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甚至已经威胁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医务人员在抢救病人时再不愿冒99%的危险去争取1%的希望,医疗纠纷猛于虎。

为了预防和处理好医疗纠纷,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实践,摸索出了一套防范与处理医疗纠纷的方法和措施。在医疗纠纷的防范上狠抓医护质量管理,健全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就医环境等,从根本上铲除发生医疗纠纷的内部因素;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上,我们因事制宜,采取依法处理、协调解决和说服解决等多种形式的解决途径,使医疗纠纷都得到及时妥善地解决,没有发生大的事件和造成恶劣影响。

一、医疗纠纷的防范

医疗纠纷重在防范,这是我们防止和处理医疗纠纷的最深体会。几年来,我们在防范纠纷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狠抓医疗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坚持实行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责任管理。每年年初医院与各科室签订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书,每月进行检查考核,凡发生一起医疗纠纷,按其责任大小,分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进行内部经济追偿。

2、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建立医疗纠纷的长效防范机制 即用“三严”来规范医疗质量的管理,一是严格制定制度。针对医疗质量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容易出现医疗安全隐患的重点环节,如妇产科、手术室、供应室、急救室,逐一排查医疗安全隐患,逐条落实到人进行整改;二是严格考核制度。每月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等职能科室人员组成的质控小组对各科室进行检查考核;三是对考核结果、严格按制度兑现,决不姑息迁就。同时,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对近年来单位或外单位发生过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讨论,找准主、客观原因,并从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性的经验教训,有针对性的对相关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长期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制度,确保在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纠纷的处理中做到有章可循。

3、把脉诚信,加强医患沟通 加强医患沟通是确保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增加患者对医疗技术局限性和高风险性的了解,加深对医生的信任,还可以疏导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促进疾病的转归。如何做到有效沟通,我们一是对职工强化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宗旨教育,在全院推行“微笑相迎、主动问候、首诊(问)负责、出院相送”的服务模式,从病人需求入手,主动送服务,通过召开病人座谈会,进行满意度调查等形式,及时听取病人的意见,了解病人需求、改进工作,维护患者的消费权。二是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建立与病人“五谈话”制度,即入院时;手术前;发生危、重急症时或创伤性损伤时;使用毒、副作用较大或贵重药品前;出院时。规范了谈话签字内容、完善病情同意书、医患道德责任书,同时教育医务人员戒除“以医为尊”的思想观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履行告之义务,为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改善服务环境,方便病人康复 我们推出了“宾馆式服务”的创建活动。一是对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整建,病房全部安装空调,配置电视机,让病人就医尤如在家的感觉;二是各科室根据自身特点,提供4~5项便民措施,满足病人的不同需求。

二、以防为主,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虽然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医疗纠纷仍不可避免,我 们对医疗纠纷的解决原则是:正确认识,坦然面对,缓和矛盾,妥善解决。

1、依法处理 对那些当事人比较理智,提出通过正当渠道解决的,我们及时进入程序,深入调查,客观分析,明确责任,公正处理,取信于民;属医疗缺陷造成的,该赔偿的赔偿,对责任人该经济追偿的追偿,并组织全院职工进行讨论,从中吸取教训。

2、协调处理 主要是针对那些无理取闹或患者不按正当程序解决的,严重影响单位正常工作秩序的医疗纠纷。一是对通过初步调查分析,医疗过程中确有过错,患者及家属不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而是谋略通过取闹解决的,我们积极给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汇报,请他们出面帮助协调,并处理好与公安、司法部门的关系,请他们维护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同时,做好患者单位或村组领导的工作,用行政干预的方式合理解决,既不回避问题,也不夸大问题,给患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对当事人予以严肃处理,促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免矛盾扩大化,造成不良后果;二是对那些责任一时难以分清,但患者及其家属拒不申请或拒不接受鉴定结果,仍采取闹、上访等办法试图达到个人目的的,我们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不急 于立即解决,而是通过“拖”一段时间,让他们冷静下来后再商议解决措施;三是对纯粹无理取闹的,即病人出现的后果完全是病情发展的正常过程,医疗诊断治疗无任何过失,患者家属完全是无理取闹,这种情况我们请公安部门坚决制止,对给单位或人员造成损害的,要坚决要求赔偿道歉。

3、说服解决 对那些医院没有过失,只是由于患者或家属缺乏基本医学常识,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不理解造成的医疗纠纷,我们耐心地向他们讲解有关医学知识,讲解一些诊疗的科学性、风险性及其采取诊疗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赢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防处并举,效果显著

几年来,我们坚持按照“防处并举,以防为主”的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原则,狠抓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及时解决和处理医疗纠纷,防止医疗纠纷的恶化和扩大,使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医疗纠纷逐渐减少,医疗纠纷的处理日臻成熟规范。

第三篇: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物资处置工作职责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资产处置工作职责

资产处置是资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医院资产的完整和使用效益。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医院资产管理制度等有关资产处置要求和规定,制定资产处置小组工作职责。

一、资产处置由物管科、财务科牵头组织,医学装备部、总务科、信息科配合,审计科、监察科全程参与。参加人员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较强专业业务素质的人员组成,是加强医院资产的科学管理, 提高资产的完好率和使用率的重要保证。

二、资产处置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和熟悉医院资产管理制度及物资处置相关规定程序。

三、资产处置工作应依据拟处置物资类别,物资处置工作须经院领导签署意见后方能进入处置。

四、资产处置工作成员要履行职责、行使权利,在资产处置鉴定过程中要客观公正、为医院资产处置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估鉴定意见。

五、在资产处置工作中,各主管部门应详细介绍待处置物资的相关情况,包括:详细参数、购置年限及使用情况、使用单位报废理由等。

六、资产处置小组负责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处置资产实物进行查看、鉴定,做出处置物资的判断。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四篇:蚌埠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

蚌埠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

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

蚌埠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

政府令第27号

《蚌埠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已经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周春雨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蚌埠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和准确处置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疗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司法部、卫生部、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司发通〔2010〕5号)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护理行为和结果及其原因、责任在认识上产生分歧而引发的争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

第四条 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预防为主、依法处置、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指导医疗机构做好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置工作。

第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机构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第七条 患方的生命健康权、知情权等权利依法受法律保护。

患方应当尊重医务人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和解决医疗纠纷,维持医疗机构正常的医疗秩序。

第八条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医疗场所的治安管理,切实维护正常的诊疗和办公秩序,明确现场处置工作程序和方法。

第九条 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恪守职业道德,力求客观公正,正确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第十条 市和县设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负责医疗纠纷的调解工作。

调委会的组织和工作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患方所在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医患纠纷处置工作。

第二章 预 防

第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规范医疗机构执业准入,加强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督促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利益。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安全责任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患方接待场所,接受患方咨询和投诉。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纠纷处置预案,并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 医务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一)遵守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规范;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三)在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及医疗费用等情况,并及时解答其咨询;

(四)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书写病历资料,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第十六条 患者及其家属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维护医疗秩序;

(二)如实向医务人员陈述病情,配合医务人员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

(三)按时支付医疗费用;

(四)发生医疗纠纷后,依法表达意见和要求。

第三章 报 告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建立健全医疗纠纷报告制度,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第十八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处置,同时要积极组织力量,开展先期工作。

第四章 处 置

第十九条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当启动医疗纠纷处置预案,并按下列程序处置:

(一)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及时将医院专家会诊意见告知患方,并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辖区政府。同时告知调委会;

(二)在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封存和启封现场实物及相关病历资料;

(三)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应当立即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医患双方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进行尸检;

(四)告知患方有关医疗纠纷处置的办法和程序,答复患方的咨询和疑问,引导患方依法解决纠纷;

(五)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医疗机构专用接待场所进行。患方来院人数在5人以上的,应当推举代表进行协商,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名;

(六)处置完毕后,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医疗纠纷处置报告,如实反映医疗纠纷的发生经过及调查、处理情况。

第二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纠纷的报告后,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处置:

(一)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必要时派人赶赴现场;

(二)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教育疏导工作,引导医患双方依法妥善解决纠纷;

(三)当事人申请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进行。

第二十一条 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患方拒绝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劝说无效的,现场处置民警应当立即依法移放尸体。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就医疗纠纷与患方自行和解的经济补偿、赔偿最高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患方索赔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应选择调委会调解或诉讼渠道解决;索赔金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的,必须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明确责任后再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三条 符合受理条件的医疗纠纷,调委会应当及时受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调委会应当自受理调解开始之日起1个月内调结,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自鉴定结果出具后1个月内调结;到期未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双方当事人同意延期的除外。调解不成的,调委会应积极引导医患双方进行民事诉讼。

第二十四条 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医疗纠纷发生后,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六条 承担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机构应当依据保险合同的规定及时理赔。

第二十七条 医患双方协商达成协议,经济补偿、赔偿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调委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调解或作出生效判决的,保险机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协议或者判决支付经济补偿、赔偿费用。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按其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未制定有关医疗纠纷处置预案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患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采取封门、堵路、聚众占据医疗机构诊疗或办公场所,干扰正常诊疗和办公秩序经劝说无效的;

(二)停尸闹丧,拒不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或在医疗机构拉横幅、烧纸、设灵堂或张贴大字报,劝说无效的;

(三)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的;

(四)故意破坏或窃取医疗机构财产、设备和病历、档案等重要资料的;

(五)其他扰乱医疗秩序、办公秩序的行为,经劝说无效的。

第三十一条 人民警察在处置医疗纠纷过程中,应依法积极履行职责和法定义务,并及时依法处置。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第三十二条 新闻机构或新闻记者对真相未明、调查结果尚未公布的医疗纠纷作严重失实报道,或在报道中煽动对立情绪,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所指患方,包括患者、患者亲属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三十四条 驻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可参照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四川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

四川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四川省公安厅 四川省民政厅 四川省司法厅 四川省卫生厅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

联合发布

四川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与处置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因医疗行为引发的争议。

第三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置,适用本暂行办法。

第四条 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置,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及时妥善、依法处置”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建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健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理赔工作机制,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协调解决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司法行政、公安、民政等部门和保险监督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在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中的相关职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促进医疗纠纷及时妥善化解。

第七条医患双方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村(社区),以及患方所在单位,应当积极参 1 与和配合做好医疗纠纷的处置工作。

第二章预防

第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严格监督和管理,健全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督促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实现把矛盾解决在源头、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等工作规章,建立完善医疗工作全程质量监控、考核评价、责任追究、风险评估等制度,制定医疗纠纷应急、处置、调解工作预案并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设立患方投诉服务接待室工作窗口,公布投诉电话、公示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纠纷处置、调解程序,接受患方咨询、投诉和医疗纠纷协商调解,做好医疗纠纷源头防范和调处工作。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医患沟通,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第十条 医务人员应当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业务素质,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等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避免和减少医疗事故或工作过错发生。

第十一条 患者应当配合医疗机构开展相关诊疗活动,依法遵守医疗秩序的管理规定。对医疗行为有异议或争议的,应当通过合法渠道和正常途径表达意见或诉求。

第十二条 公安机关要依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督促指导医疗机构健全安全防范制度,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各项措施。公安机关要与辖区医疗机构建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信息共享和接处警快速反应对接工作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医疗机构内设立警务室。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部保卫部门工作指导和内保队伍业务培训,及时协助排查和消除影响医疗安全的隐患,协助做好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医疗纠纷防范化解工作。

第十三条 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以及各部门、各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大对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制宣传,加强群众的医疗卫生工作常识教育。

第三章处置

第十四条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纠纷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进行处置:

(一)及时协调沟通。医疗机构预防与处置医疗纠纷相应机构或相关负责人应及时介入,认真倾听患方投诉及咨询意见,告知其处置医疗纠纷的法定途径和具体程序。患方要求协商解决的,推举确定不超过5名代表,按照法定途径和程序,同医方协商解决纠纷。

(二)组织专家会诊。医疗机构应及时组织院内专家进行会诊或讨论,并将会诊或讨 论的意见告知患方,答复患方提出的各种咨询和疑问。

(三)封存和启封相关证据。医疗机构应同患方代表共同参加,对与医疗纠纷及医疗行为相关的现场实物及相关病历资料及时进行封存或共同启封。配合相关行政、司法部门和医疗纠纷调解组织做好随后的调查取证工作。

(四)尸体处理。患者在医疗机构死亡后,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不进行尸检的,应按规定及时将尸体移放殡仪馆(太平间)。死者尸体在医院太平间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逾期不处理的,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规定进行处理。

(五)启动应急预案。对可能引发影响医疗机构正常秩序或出现不稳定事件苗头的医疗纠纷,医疗机构要迅速启动应急处突预案,及时将情况上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通报相关部门、单位,按照应急预案程序和协调联动措施组织实施,防止事态扩大。

第十五条 医疗纠纷发生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有关医疗纠纷报告后,要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应当责令医疗机构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依法处置;应当及时派人赶赴现场,指导、协调医疗纠纷处置工作。积极疏导医患双方当事人依法处理,做好相关调查取证和稳控、调处纠纷等协调工作。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接到医疗纠纷的治安警情后,应当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依法维护医疗公共场所秩序,妥善处置医疗纠纷。

(一)控制事态。对医患双方的过激行为,要依法进行教育疏导、耐心劝阻,引导双方当事人依照正常渠道、依法理性表达诉求,防止事态扩大。

(二)维持秩序。对在医疗机构内拉横幅、设灵堂、张贴标语、拒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殡仪馆)等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经劝阻无效的,公安机关有权责令其家属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殡仪馆)。

(三)依法处置。对发生影响医疗机构正常工作、扰乱公共场所治安秩序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调查取证。依法做好相关调查取证工作。

第十七条 医疗纠纷中,相关人员发生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医疗机构寻衅滋事,故意毁坏医疗设施及公私财物;抢夺、毁损病历、档案等重要资料的;

(二)侮辱、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

(三)利用医疗纠纷,通过组织、策划、煽动、串联等非法手段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四)其他严重影响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经劝阻无效且依法应当予以处理的行为。

第十八条 民政部门要指导、督促殡仪馆(火葬场)或殡仪服务站,严格按照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四川省殡葬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接运、保存和火化遗体,公安、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九条 医疗纠纷发生后,应当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照“调解优先,合法、自愿”的原则,由医患双方协商,可选择自行协商解决、申请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行政调解、医 疗机构所在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若医患双方不愿协商或协商、调解不成功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立医疗机构发生赔偿额在二万元以下的医疗纠纷,可以通过双方自行协商解决;赔偿额超过二万元的纠纷,原则上应当选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或司法诉讼途径解决。

第四章调解

第二十条 县(市、区)应当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会”),县(市、区)以下重点城镇,根据调解工作需要也可设立。市(州)所在地中心城区,可由市(州)司法行政部门统一协调,整合市、县两级资源,可建立市(州)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医调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有关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规定依法组建;依照法定调解程序,受理、调处辖区范围内发生的医疗纠纷。

医调会应当具有必要的工作场所、调解室和工作保障条件,原则上专职调解员不得少于3人。聘请担任专兼职人民调解员中应当有法律、医学方面的专业人员。

第二十一条 医调会应当建立由相关医学、药学和法律等专家组成的特邀调解员专家库,负责为医疗纠纷的调查、评估和调解提供技术、法律咨询服务,必要时可特邀参与调解。

医调会调解医疗纠纷时,与医患双方有利害关系的专家及特邀调解员应当回避。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划的医调会工作,将医调会组织、调解员队伍、工作运行机制和调解室规范化建设纳入“大调解”工作体系规范管理。

第二十三条 医调会调解医疗纠纷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医调会工作所需经费、调解员工作补贴、个案奖励、工作场所和设施等纳入“大调解”工作体系保障渠道,由财政统筹安排解决。

第二十四条 医调会接到医疗纠纷当事人申请,应当及时指派人民调解员受理调解;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人民调解员调解,医调会也可以主动介入调解。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受理调解的医调会人民调解员提出回避要求的,应当予以更换。双方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参与调解活动,委托人应当向医调会提交授权委托书。

第二十六条 医调会应当自受理医疗纠纷调解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调结。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医调会和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延长的期限;超过约定期限仍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第二十七条 依法达成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自觉履行。医调会应当督促当事人依法履行约定义务。

经医调会主持调解达成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共同申请法院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第五章医疗责任保险 第二十八条 全省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第二十九条 医疗责任保险应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推行。

第三十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督促指导。在坚持“保险自愿”原则基础上,组织公立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和支持其他医疗机构参加。

第三十一条 各市(州)应严格按照招投标方式确定医疗责任保险的责任范围、保险费率、赔偿限额,并择优选择承保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参保的医疗机构及承保公司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规范实施。

第三十二条 医疗责任保险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费率。费率应依据精算规则并结合医院规模、不同临床专业等风险系数制定,并根据风险的大小建立浮动费率制。保险到期续保时,保险费可根据以往赔付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第三十三条 保险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保险公司承保医疗责任保险及理赔工作的监管,依法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

第三十四条 保险费用实行个人缴纳与单位缴纳相结合,由医疗机构按统一缴纳。医疗机构承担的部分,按规定计入医疗机构成本,但不得因参加医疗责任保险而提高医疗收费标准或变相增加患者负担。

第三十五条 医疗机构和医调会应当与保险公司建立工作衔接制度,对承保责任范围内的医疗纠纷,保险公司应当早期介入调解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调查核实,并根据医疗责任保险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六条 保险机构应当将依法达成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作为保险理赔的依据之一,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的,保险公司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赔偿。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本暂行办法相关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患方违反本暂行办法第十一条、十七条规定情形之

一、扰乱正常医疗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司法行政、公安、民政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中,违反本暂行办法相关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由相关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人民调解员违反相关规定的,由其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予以撤换、解聘;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违反相关规定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四十一条 新闻媒体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暂行办法第十三条相关规定,对真相未明、调查结果尚未公布的医疗纠纷作严重不实报道,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国家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医疗机构,是指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

第四十三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医务人员,是指在医疗机构中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卫生技术专业人员,以及为医疗服务提供管理、辅助与支持等相关服务的人员。

第四十四条 本暂行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一日

下载关于建立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机制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建立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机制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模版)

    关于印发《河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 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辖市和有关扩权县(市)卫生局、司法局、公安局,省直各医疗机构,各产险分公司: 为进一步维护医疗秩序,保护患者、医疗机......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 (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省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建设[范文大全]

    我省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机制建设 zhzhdy 2014年9月18日 为维护医疗秩序,构建安全稳定的医疗环境,进一步推进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下,在各级党委、......

    滁州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5篇可选)

    滁州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 滁府规备字„2012‟3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有效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

    医疗纠纷预防、调解工作机制[共5篇]

    医疗纠纷预防、调解工作机制 为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切实做好纠纷发生后处置工作,有效保障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机制。一、医疗......

    学校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置机制

    学校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置机制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

    龙门中心卫生院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预案

    龙门中心卫生院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预案 一.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 第一条 为加强本院对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事故......

    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探索与

    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改革逐步深入、法制日臻完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各种社会成份日趋复杂化,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继涌现。因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群众观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