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目前,农村尚有不少乡镇没有综合性文化站,有的也大多被挤占、挪用;没有自己的专职文化干部,临时兼职的较多;无法做到财政拨款,兴建专门办公场所。此外,不少行政村还没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宣传栏、政务公开栏和阅报栏。
(二)农民文化活动有待丰富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民文化生活并没有显著改善,农民文化活动还停留在贫乏和枯燥的基础上。电影电视、文体活动、报纸杂志、网络传播等离大部分农民似乎还很遥远。
(三)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
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求知求学的欲望不强,致使他们的子女也过早脱离了学习,走上外出务工的道路。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无法推进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设施建设。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投入欠缺,先进文化难以普及
资金困难是制约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农村图书室、阅览室因缺乏购书经费,不能满足科教兴农的需求。只依靠上级文化部门或大企业送书、赠书。目前的各类文化活动大部分仅限于城镇,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众很难享受到文化服务。村级书刊报纸受经费限制每年订得较少,而且大多是党报党刊,适合农民口味和需求的科技报或书籍少之又少,并且投递后,或无人管理流失,或被放置在村部,一般村民很难看到,大多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基层文化部门因条件差、待遇低,难以营造招揽人才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受人员编制所限,需要的人才进不来,不需要的人出不去,使得队伍老化严重,结构不合理,缺乏生机和活力。文化专职干部偏少,人员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加之各项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渠道过窄等问题,形成了农村文化工作内容贫乏,方法简单,缺乏新意,难于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三)发展不平衡
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差距很大。总的来讲,经济发达的地方要好于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有的乡文化站建有高标准的电影院、文化广场、活动室,功能全,经常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而有的乡镇文化站却很少开展活动。有的村建有高标准的活动室、图书室,可有的村还没有文化活动室。
三、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对策
(一)建好农村文化设施,提高利用率
对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陈旧落后、服务功能不健全的设施,要及时修改和调整,保证其正常的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近年来,我省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完成了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新建和改建工作,对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正加大投入力度,有望年内实现全覆盖,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早已纳入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考核内容,对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和添置的文化设施设备,要充分提高其利用率,让农民真正能享受到文化设施带来的服务和切身感受到应得的收益。
(二)加强队伍建设,调整从业人员素质结构
采取有效途径吸引人才,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中来。加强对文化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考核力度,把考核的内容与他们的工资待遇挂钩。为能力强、业务精的同志搭建平台,努力培养本土人员和骨干,尤其要重视在专业、技术等方面突出者。
(三)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吸引力
组织农民适时地观看电影,关注科教片和反映农村题材的故事片,从而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活跃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积极举办适合农民口味的吸引农民自己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借助外力,整合社会文化资源,搞好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多多利用文化站的活动室,组织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活动,举办业务培训班等,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步伐。
(四)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拓宽投资渠道
农民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经费作保证,农村文化设施的改善也需要资金的运转。众所周知,农民的经济收入有限,而农村用于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国家、省市县要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兴办文化事业或产业,加大各项经费的投入力度,拓宽投资渠道,是改进农村文化设施和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势在必行的举措。
(五)建立健全文化服务网络
要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院、电影院等的重建、改造,使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影响和带动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此外,还要逐步建立健全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实用,适合农民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丰富群众生活。
第二篇: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13届 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以洛阳市孟津县为例
院(系)名称 专 业 名 称 学学指导
教生
姓
名 号 师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 090314017 …… 副教授 2013年 4月 11日
完 成 时 间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以洛阳市孟津县为例
……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号:090314017 指导老师:……副教授
摘 要: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建设和利用直接影响新农村文化的建设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文化设施建设越来越迫切。基于对洛阳市孟津县个别行政村的调查发现,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如供给量不足、利用率不高、科技含量低等一些问题。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任重道远,其发展和健全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介于目前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状况,党和政府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来建设农村文化设施,提高村民的满意度,推进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孟津县;农村文化设施;现状分析;对策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设施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为搞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农村文化设施是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是开展文化宣传和知识教育的阵地,是传播科技知识、推动经济发展的载体,是满足农村人民精神需求的物质载体,也是农村走向文明的标志。然而,相对日益发展的农村经济而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仍然还是十分薄弱。因此,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由于目前我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仍是村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薄弱的环节。为了深入了解孟津县的文化设施建设状况,本次调查采用了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的方式,对孟津县村镇的文化设施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涉及15个问题,主要是针对文化设施现状包括现有文化设施的数量、质量、利用率和村民满意度及需求度进行的全方位的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农民、及文化管理者。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80份,回收率为80%,78份有效,有效率为78%。
一、孟津县文化设施建设成就
孟津县目前有10个乡镇,227个村民委员会,46万左右的居民。在新农村建设以来,各个乡镇的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目前全县已建成230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和147个农家书屋,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致富信息。“十一五”期间,孟津县投入建成了麻屯、白鹤、小浪底等8个标准的乡镇文化站,建成孟津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3个乡镇基层服务点、227个村级基层服务点,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建成67个农家书屋,建立了10个乡镇文化广场,126个村级文化广场,使孟津县的基层文化设施有了极大的提高。孟津县“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推进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孟津县文化馆、图书馆、人民剧院和乡村流动图书站建设,全面提高文化资源的共享效果。到2015年末,乡镇文化站全部达标,村级文化大院达标率80%以上,推进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这些为孟津县文化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政策性的支持。
二、孟津县文化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孟津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这些成就也掩盖不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孟津县文化设施建设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在文化设施建设的方面,存在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对文化设施建设只重应急,轻视长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投入明显不足,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仍然薄弱。” [1]孟津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一)文化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1.现存文化设施简陋短缺,总体水平低。从总体调查走访结果来看,孟津县文化设施短缺现象是很严重的。51.2﹪以上的行政村没有文化广场,个别行政村几乎没有文化设施,一些必备的健身器材就更谈不上。大部分行政村只有一些比较简单的设备,如戏台、广播、文化活动中心等一些设备。此外,调查也显示,现有农村文化设备也是很简陋的。村里的乒乓球室、报刊阅读室、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活动场所里的设备也是极其简单。这些场所也只是仅有一两张桌子,几个 凳子而已。乡镇文化中心的图书数量不仅少,而且相当陈旧,很少有新书,更少一些当前农村实用科技类书。
2.文化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调查表明,孟津县县城附近以及洛阳市周边的几个行政村的文化设施比较完备;而较偏远、交通不便的村落就相当落后,文化设施建设差异明显。偏远地方的文化设施严重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实际需要,活动无场所,娱乐健身无设备等问题严重。此外,仅存的一些设备也是落后陈旧,年久失修。文化设施建设依托经济的发展,经济可以带动周围设施的更新换代。
3.文化设施利用率低也是农村文化建设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调查显示,孟津县各个乡镇村已有的文化设备利用率是很低的。例如,每个村里都有的戏台,87.2﹪的行政村的戏台每年也只有一两次的使用机会,其他时间都是闲置起来,周围杂草丛生,无人问津。村里的宣传栏也没有发挥其功能,破旧不堪,字迹模糊不清,周围粘贴的有关卫生、安全、教育等的宣传页大都残缺不整。文化活动中心常年大门紧闭,门可罗雀。村级图书馆包括县城图书馆在内,来借书的人寥寥无几。已建的文化设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对现有文化设施的亵渎。
4.文化设施急需加强建设。调查显示,94.9﹪以上的村民都认为加强建设农村文化设施十分必要,并且对现有的文化设施很不满意,认为其不能满足当地人的实际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广播、以及邻里之间的聊天已经不能满足村民对信息的需求。引进更多合民意的设施急需解决。就目前状况来看,多媒体及网络设施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现有的文化设施来看,其只能会导致村民精神生活空虚,思想观念落后,不利于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
1.经费投入不足,是目前文化设施建设不健全的主要原因。“目前乡镇重视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而且历年来国家对农村文化设施的经费投入力度不大,[2]使得有些地方的文化活动的开展由于经费不足而终。”孟津县文化设施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也不大,以2010年为例,孟津县文化事业的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1.17%,仅1542.7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地方文化设备的更新及文化活动的开展。又因为财政支出对各个地方的分配不均,较偏远的地方投入较少,文化设施建设是有心无力,捉襟见肘。行政村财政得不到充裕的供给,设施更新、活动 3 开展就有了极大的局限性。导致了文化设施短缺,设备闲置,文化设施使用之后无力保养和维修,这样恶性循环的发展下去,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岌岌可危。
2.乡镇领导对文化设施建设认识不足,这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目前,各个乡镇的文化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进程,文化发展氛围不浓。乡镇领导更重视眼前利益,而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则是循序渐进的,不能立竿见影,因而,文化设施一直不能得到领导干部的重视,经济投入上不去,建设上没有规划,严重导致全县文化设施因循守旧,停滞不前。
3.文化设施缺乏有效的管理。农村文化工作者普遍存在人员不到位、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馆等管理者大部分管理员一人多用、身兼数职,缺乏专业知识,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农家书屋管理员很多由村干部兼任,书屋不能按时开放,致使文化设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文化建设不受重视,农村发展重经济轻文化现象严重,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人,不愿投入到文化设施建设中来。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缺乏组织开展文化工作的创意和能力。” [3]另外,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利用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及时的保养和维修。在本次调查访问中发现,农村现有设备缺乏有效的管理,很多设施都是年久失修,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文化室、图书馆的藏书也是很久都没有更新过,孟津县的文化馆多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修建的,设备老化,十分陈旧。这些状况,严重阻碍了文化建设的步伐。
三、加快文化设施建设的对策及途径
(一)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经费投入是关键。只有为文化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经济保障,各项文化设施正常才可能真正做到实处。文化设施建设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理念。政府“利用财政税收等手段,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小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经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上倾斜,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设施的经费投入。” [4]另外,政府也可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流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上来,打破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上领导干部的“等、靠、要”思想。对向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资的企业个人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奖励政策,如“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资金投入,税收减免,社会捐赠、公益赞助提供优惠和便 4 利。” [5]另外,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利益,作为村民每个人都义不容辞为文化设施建设添砖加瓦,尽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政府在资金的投入使用上也应该充分发挥其杠杆的调节作用。应充分考虑的各个乡镇的历史、地理条件,资金应向文化设施较薄弱、较偏僻的地区倾斜;经济较发达,设施较齐全的地方可依靠社会力量来完善其设备。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文化活动院的建设、扩建,力求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各地区间的平衡发展。这样,逐步建立一个由政府、社会、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再加上政府的调节作用,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资金就会转动起来,必将推动文化设施建设向前发展。
(二)将文化设施建设状况纳入到当地领导者的考核机制中。目前,农村文化活动更多的是应对市县布置的硬性任务,很大一部分乡镇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处于随意和应景状态。一些文化设施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要调动乡镇文化干部的主动性,就需要有一套比较健全的考核机制。将文化设施建设归入地方官员的重要工作之中,归入干部考核晋升的指标之中,归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尽快出台各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配套政策,要建立起农村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对文化事业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做定期考核。” [6]这样,地方领导干部建设文化设施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就会想方设法改变当地的文化设施,丰富本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文化设备也就会逐步完备。
(三)加强对文化设施的管理,提高其利用率。目前,孟津县是文化设施从总体上来看是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文化设施建设迫在落实。然而,更让人遗憾的是,调查发现,农村现有的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乡镇文化馆,图书馆利用开放度不够,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现有的戏台、广场也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方面,政府有着不可推卸是责任,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文化设施建设是前提条件,充实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最终目的。文化设施空于建设,不被充分利用是不正常的现象。乡镇文化中心应扩大器对外开放的程度,政府应在节假日送戏、电影、演出到农村,使设备能尽其所用。
(四)文化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切实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需要,急百姓之所急。孟津县各个乡镇的文化设施建设除了必备的体育建材设备,图书馆,文化 5 大院等设备之外,每个行政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可以有其自身的特色,建设一批有自己风格的文化设施。
1.文化设施建设突出当地特色。如孟津县平乐镇是牡丹画的创意园,平乐镇的农民画师层出不穷,在洛阳享有盛誉。平乐镇的文化设施建设可依托牡丹画而展开,建设牡丹画文化馆,牡丹画历史馆、展览馆,牡丹画文化交流中心,甚至可以组建牡丹画义务培训班等,在这个有浓厚牡丹画的园区,居民对其有着独特的情感,有兴趣了解牡丹画。这样,这里农民的业余生活就丰富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情感寄托,精神文化生活也就丰富了,而且,在无形中还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
2.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要了解农民的需要。农民多以农副业为主。农家书屋、图书馆要挑选农民感兴趣的,且通俗易懂的科学致富的书籍为主,如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农业管理和健康文化宣传等类的图书应占据重要部分。图书馆要长期开放,以满足不同时期,农民的不同的需求。另外,村里的报刊栏,黑板报也可用来向村民宣传一些健康养生等方面的内容。当所有的设备都对村民有吸引力,就不用花精力去考虑如何使村民参与到文化事业中来。
3.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要考虑其服务的对象。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的常住人口实际是以老人和孩子为主。孩子上学之后,家中就只剩老人,由于目前农村文化设施不健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是贫乏、空虚的,村子里常见的就是三五成群的老人在聊天。新农村建设目标是使老年人不仅老人,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乐,但目前的状况实现老有所乐是不切实际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要突破这个瓶颈。在农村老年人中,不乏有一些多才多艺的人才,可在农村组建吹拉弹唱班,老人们在一块互相学习,相互做伴。老人在一块有人弹有人唱,其乐融融。此外,在农村建设棋牌室也是必不可少的,各个村里,不乏有一批棋牌爱好者,然而由于条件有限,村民多在街头巷尾下棋打牌,条件很艰苦,尤其是冬天和下雨天。因此,在农村建设棋牌室是顺民心,和民意的。除了老人,村里另外一批人则是儿童。在农村,孩子们的世界是很简单的,除了近亲,就是村里的伙伴,没有安全舒适的游乐场所,这是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的。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中,也应该有孩子的“一席之地”。在每个行政村里建设游乐场,6 场内配备必须的设备,提高设备中的科技含量,使孩子们在游乐的同时,智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能有所提高,使儿童既能有所玩,也能有所学,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 张秦.陕西省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J].当代图书馆,2007(1)
[2] 刘志成,谭英,翟新倩.村级文化设施建设与利用问题刍议——基于湖南1395个村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6)
[3] 邵艳,邓尧.河北省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2012(1)
[4] 黄莹莹,蔡传斌.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途径研究——基于合肥周边农村的调查[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1)
[5] 市经规院,课题组.对我市文化设施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经济丛刊,2007(1)
[6] 李锡鹏.云南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问题探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6)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Facilities in Rural
Areas and Countermeasures ——Taking Mengjin County of Luoyang city as an Example
Xieyuanyuan College of Politics Law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o.090314017 Tutor:Zhaoshemin
Abstract: The rural cultur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cultural undertakings important symbol, its construction and use process directly affecte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cultur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requirements more and more intense, cultur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s more and more urgent.Based on the found of luoyang Meng Jinxian individual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the village cultur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n a certain achiev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supply, utilization rate is not high, low cont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me other problems.To shake the rural cultur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its development needs the whole society's care and help.Between the current rural cultur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o take advantage of all available power to rural cultur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villagers' satisfaction,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cultural facilities.Key words:Mengjin;the rural cultural facilities;situation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致 谢
为期两个多月的毕业论文已接近尾声。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都一一克服了。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赵老师,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赵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我向老师致以我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并向老师说一声:“您辛苦了!”此外,我要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帮助。由于我的经验不足、理论水平有限,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 2013年4月
第三篇:宿州市农村中小学防雷设施现状及对策
摘要 介绍了农村中小学校舍内部、外部防雷设施现状,分析了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合理布线、浪涌保护器安装等环节存在的防雷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防雷现状;防御对策
中图分类号 p42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200-03
countermeasure and statu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f suzhou city
(suzhou meteorologic bureau of anhui province,suzhou anhui 234000)
宿州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中纬度多雷地区,年平均雷暴日32.8 d以上,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农村中小学校舍的防雷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安徽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目标考核内容之一,要求所辖区域内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等公共防雷设施建设比率达100%。根据2007年以来对全市各学校防雷安全检查的情况,以及新建校安全工程项目施工跟踪服务、竣工验收的实际经验,总结了农村各学校防雷项目施工技术上普遍存在的防雷安全隐患,针对遇到的问题逐一梳理,并按规范要求,提出安全可行、经济合理整改意见。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校舍外部防雷设施状况
1.1 2009年校舍
2009年《安徽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办法》发布前,农村中小学的防雷工程做法五花八门、合格率极低。笔者从2007年就会同当地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对辖区25个乡镇340所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防雷安全普查,发现只有14%的学校直击雷防雷设施符合规范要求,且均是3层楼以上乡镇中心学校。46%的农村中小学低层校舍根本就没有防直击雷装置,主要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校舍。40%的农村中小学校舍虽然楼上安装直击雷防护,但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材料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1.2 引下线。农村校舍防雷引下线95%以上都是明敷引下线,引下线材料、规格不符合要求的较为常见。有的用普通钢筋取代镀锌钢筋,钢筋规格不一;有的用钢绞线代替引下线;有的10 m长引下线用3种以上材料或规格焊接,热镀的、冷镀的,钢筋、扁铁交替焊接在一起,搭接长度不符合要求;有的建筑物引下线固定不牢固或间距不够,甚至有的没有支持卡固定,引下线直接挂在墙上;有的引下线锈蚀断掉;有的引下线在人员经过或停留接地体连接处没有采取改性塑料管等加以保护,没有设立护栏或警示牌[1-2]。
1.1.3 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检查发现,部分接地线使用不规范,使用钢筋、钢绞线、铁丝连接,甚至部分工程不用接地线。而接地体常常埋深不够,轻轻一拨就能拽出,有的用普通钢筋做接地体,有的接地体直接抛在地面,用土掩埋地下。
1.2 2009年后新建校舍
2009年《安徽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办法》发布后,新建农村中小学防雷设施状况得到改善,但形势依旧严峻。从2009年开始,宿州市新建校舍的安全工程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要求都办理了防雷装置设计技术审查。据统计,至2015年12月,宿州市??桥辖区含教学楼(综合楼)、宿舍、食堂等报建单体超过900件。约有20%的新建校舍图纸设计防雷设施而施工单位未按图施工。有的施工单位自作主张,认为2层楼后面杨树高于教学楼,杨树就起到防雷作用,可不按图纸要求设接闪装置;有的学校防雷安全意识淡薄,认为防雷设施有没有无所谓,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约有300件单体正在施工或已竣工待验收。市级防雷技术服务部门参与跟踪服务及验收的单体约400件,校舍接闪带、引下线普遍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
1.2.1 接闪器规格、材料与设计不符。农村学校安全工程使用普通钢筋代替镀锌圆钢做接闪带约占80%。有的天面上接闪带用多种规格材料施工;有的不按设计要求采购国标钢材,设计规格φ10或φ12的镀锌钢筋作接闪带,验收时用游标卡尺测量相差约15%。1.2.2 焊接工艺存在诸多问题。有60%接闪带施工焊接不到位,尤其是拐角处。如焊接不饱满,焊接点凸凹不平、焊接有气孔,出现生焊、漏焊、错焊,焊接长度不够。伸缩缝不做u形弯度,出现倒伏、脱落现象,接闪带不闭合、网格尺寸不够。
1.2.3 突出屋面的金属广告牌、水箱、空调外机、旗杆等没有就近与接闪带连接。女儿墙、创意造型等无接闪带保护。
1.2.4 柱内主筋作引下线需选用对角2根主筋常常被忽略,引下线规格偏小,施工现场与设计图纸不符时有发生。2根相邻引下线之间间距达不到图纸设计的要求,边角拐弯处未施工引下线。在柱内主筋引出屋面或女儿墙时,出现用柱内主筋(螺纹钢)直接与接闪带焊接,还有将螺纹钢弯曲成直角直接焊接。在引下线引出柱主筋与接闪带构筑件过渡中,其构筑件很少有用大一级别的镀锌材料与接闪带焊接,且焊接处都缺少防腐处理[3]。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校舍内部防雷设施现状
2.1 现场施工与规范、图纸设计不相符
等电位接地扁铁或圆钢不合格,用普通钢筋代替热镀锌钢材使用较普遍。预留接地体尺寸较短导致接触不到端子板,有的埋在墙里找不到。总等电位用局部等电位盒子替换,等电位端子板、接地线规格不规范,不压铜鼻和不上垫片情况占90%以上,有的直接缠绕或挂在等电位端子板上。等电位接地电阻大于设计要求,部分局部等电位施工电气不连通,接地线与电源插座不连接。
2.2 浪涌保护器不合格
承包或分包的施工单位对浪涌保护器概念及作用模糊,更不懂施工要求,个别安装的浪涌保护器不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部分偏远校舍,出于成本考虑,很难找到有资质企业为其施工,不安装、安装不合格产品的现象普遍,致使学校电器设备极易遭受雷电电涌的侵害。
农村中小学防雷对策
3.1 针对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3.1.1 接闪器。校安工程校舍往往高度较低,接闪带设计多使用φ10或φ12的镀锌圆钢沿女儿墙做接闪带,尤其注意接闪带的规格和材料,要按图纸设计要求采购国标钢材,并在校舍女儿墙外侧设接闪带。部分图纸未设计防雷网格的,在楼天面面积较大时须增设接闪带网格。屋面有金属广告牌、空调外机、光伏太阳能板等需和接闪带就近焊接,绝大部分学校在屋角处设摄像头、喇叭等装置,需要增设防护措施,烟道、女儿墙、老虎窗、创意造型要做接闪带保护。校园内旗杆须可靠接地,接地体处须考虑跨步电压的问题。
3.1.2 引下线。校安工程若设计明敷引下线,除规格、材料的要求外,敷设位置须严格限制。一般在建筑物拐角处设引下线,按照一类不大于12 m,二类不大于18 m,三类不大于25 m进行敷设。明敷引下线须远离校舍出口处和行人较易接触到地方,严格做好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的防护措施,并在显眼处设警示牌。暗敷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周围均匀布设,选用对角2根主筋作引下线,在引下线引出柱主筋与接闪带构筑件过渡中,其构筑件用大一级别的镀锌材料与接闪带焊接,且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3.1.3 接地装置。接地体须按照图纸设计施工,深度须满足要求,对于接地电阻达不到图纸设计要求的,须外加增补接地。增设接地桩须远离人员密集处,做好防跨步电压的措施。
接地线与引下线可靠连接,接地线不应明敷,须做好保护措施。对于接地线距离较远的,须做好标记,以便定期年检。
3.1.4 内部防雷措施。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对配电系统进行接地,严禁出现单项两线无地线的情况,同时匹配好电涌保护器的参数,鼓励有资质单位对偏远区域的校安工程进行spd安装改造。对于弱电系统,所有信号线须有屏蔽措施,严禁将信号线悬挂于接闪带上,必要时设信号电涌保护器[4]。
3.2 加强技术服务,总结工程“通病”
2009年《安徽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办法》发布实施后,市级防雷技术服务部门参与跟踪服务及验收的单体约400件。检查验收校安工程工作量极大,相当繁琐,2015年就有部分校舍进行了4次现场验收,最终才整改到位。为了严格把关防雷安全质量,节省时间,将校安工程出现的普遍问题总结成册,在前期跟踪服务时就告知施工单位,对重要节点要加强监督,避免造成返工、重做,给施工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验收时,通过网络手段,先查看施工单位提供的电子图片,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直观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先让其整改到位,尽量做到一次现场验收就满足规范要求。2009年以来,校安工程按图纸及规范要求整改的就有350个单体,验收合格后出具防雷装置验收意见书。所验收的400所学校未发生一例雷击事故。
3.3 联合各职能部门,确保学校防雷安全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宿州市教育局和宿州市气象局每年都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校舍防雷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按照文件要求,采取总体检查、分布实施的方案。2007年对汴河以北187所直击雷防护有隐患的学校逐校要求整改,2008年整改汴河以南153所学校,合格后出具检测报告。今后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国标、行标标准,对新建报审未验收的学校按照图纸设计要求保质保量逐一验收;对新建学校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其巡查力度,督促限期整改,完善图纸设计防雷防御措施;对验收过的农村校舍加大常规巡检力度,确保学校不留“先天性”防雷安全隐患[5]。
第四篇:我国农村流通设施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流通设施发展现状及对策
宋茂华
【摘要】本论文介绍了我国农村流通设施面临着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流通设施建设较城市流通设施滞后、重生产设施建设、轻流通设施建设的现状,论述了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的经济社会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发挥政府在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农产品零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对农村流通设施建设实行优惠政策。
【关键词】农村流通设施;现状;意义;对策
农村流通设施主要是指有关农业生产资料、农民消费品的供应服务和农产品销售的各种基础设施,大致分为农村交通设施、农村生产资料及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农产品仓储设施、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的设施、网络信息平台等。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有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降低农业生产和交易成本,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村流通设施现状
(一)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⑴农村普遍缺乏市场设施和仓储设施。农村缺乏超市,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缺少专业的储存场所,销售场所简陋,卫生条件不好。我国绝大部分农村没有建设农产品仓储设施。调查表明,目前只有41.7%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有冷库,11.1%的配备了冷藏车,12.9%的有陈列冷柜。据调查,目前我国只有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少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进入冷链系统,而欧美国家进入冷链系统的农产品比例为85%。⑵农村交通运输设施落后。传统的农村公路建设,以集体投资为主。由于投资不足,路面质量较差,使用年限较短,影响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挥。农村交通运输设施落后还表现在运输工具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农业专用运输工具极为缺乏、箱式冷藏车数量极少,蔬菜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韩美贵等,2005)。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使用的花卉专用运输车辆的运送条件落后10~20年。⑶农村信息网络设施缺乏。多数地方的农村网络建设还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虽然大部分农村都实现了通路、通电话,但是实际使用情况不容乐观。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山区较多,通讯设施建设费用很高。农民收入低,承担不起高额的使用费。农村通讯、信息网络设施不足,使用费高严重制约着农村市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农村流通设施建设较城市严重滞后
通过统计资料分析,农村流通类固定资产投资尽管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全社会所占比重不高。这与农村经济、人口等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比,极其不对称。从有限的资料来看,农村流通设施建设资金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份额偏低。农村人均商业面积仅约为城市的1/10。自2000年来,农村交通运输和仓储等流通设施在全社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所占比重通常情况下大约7%,最高年份的2003年也没有超过10%。批发和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村所占比重近年来呈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2005年不足11%。
(三)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
从农产品交易市场看,综合性市场多,产地专业性市场少,产地市场建设较为滞后。这有其历史的原因: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期,农产品供给处于短缺状况,产地市场建设未得到重视。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农产品的供求格局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农产品市场建设在丰富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上下了较大功夫,而对产地市场的建设相对比较滞后。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市场特别是集市贸易市场建筑简陋,大棚式市场、露天市场也不少。由于缺少大型的辐射力强的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信息对生产的引导作用明显不够。
长期以来,国家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农田水利、种子工程等直接增加农产品生产能力的领域,以及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保障农业生产能力的领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被排除在外。产地批发市场具有社会效益明显的特征,应将其界定为非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范围。
二、农村流通设施的重要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广泛开展了有关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一般认为,基础设施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需要的投资。基础设施资本只有当达到一定规模、档次和形成合理的结构时,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反之,则会起到制约作用(娄洪,200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生活、生产两方面。生活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与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放在路、电、水、环境等公共设施和居住配套设施上。生产方面的基础设施主要抓好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等一批工程和项目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一)农村流通设施是重要的基础设施
农村流通设施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农村流通设施的建设。美国在全国兴建交通运输设施,为农产品提供方便快捷的商品流通条件。在欧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已经扩展到广大农村,村镇几乎都有高等级的公路与高速公路相联结,交通设施的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商品流通;欧盟国家大都建有比较完善的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为农民提供交易场所;欧盟国家还建有发达的市场信息网络,这些都使欧盟国家间农产品贸易极其活跃。泰国通过建设完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时地传递价格信息,对稳定发展农业和实现农民增收发挥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印度加强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建立了农产品缓冲储备,加强了农业生产风险管理;加强乡村公路网建设,改善农村运输条件,确保农产品及时地运往消费地(廖红丰等,2006)。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基础地位,农村人口仍然占大多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流通设施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经济越是贫困的地区,流通设施越滞后。农村流通设施是影响农村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先决条件。斯密在《国富论》中曾指出运输等流通设施对市场交易规模起着决定性作用,认为专业化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专业化水平受到市场容量的制约,流通设施的建设对市场交易成本发生重要影响。改善农村交通运输设施,降低运输成本,加快农产品运输和农村消费品运输,对于解决农产品卖难,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流通设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农产品流通设施是否顺畅,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是我国“米袋子”和“菜篮子”建设的头等大事。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分布具有广泛性,但是粮食产量主要集中在13个主产省份。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分析,占全国粮食总产量一半以上由生产粮食最多的前8个省份提供,超过73%的粮食总产量由生产粮食最多的前13个省份提供。粮食生产区域化格局的逐步形成,与城镇化形成的人口和劳动力向城市和东部沿海集中方向相反,粮食物流量不断扩大,东北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粮食流出地区,东南沿海成为我国最大的粮食流入地区。据《中国物流年鉴》,2003~2005年跨省区粮食年物流量近1亿吨,其中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粮食外运量约2650万吨,出口量1170万吨;黄淮海地区小麦外运量1060万吨,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谷流出量为1670万吨,玉米流入量800万吨;东南沿海地区粮食流入量4500万吨,进口量800万吨;京津地区粮食流入量900万吨。北粮南运的大格局对物流设施要求越来越高。
(三)农村流通设施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村流通设施对现代产业支撑极其重要。以花卉为例,广东顺德陈村花卉世界是国内最大的花卉集散地,年交易额达10亿元。健全的流通设施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镇花卉交易中心建设面积达1.8万平方米,批发市场针对花卉产品的特点,配套有装卸区、临时储藏区等,花卉世界内主道路宽敞,周边的公路、航空、水运、铁路等交通设施完备。陈村花卉出口主要通过国通物流城,其投资达2.5亿元。
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城乡居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呈现更加多元化的特点,人们对农业的产出需求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对吃好穿好,美化生活的需求更加迫切。近年来我国奶牛和花卉等产业年均增长超过20%,是农林牧渔业增长速度的4倍多。农业中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流通设施的要求更高。鲜奶、鲜花易腐,由于流通设施跟不上,极易造成损失,最终导致售价高,压抑消费,影响这些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迫切需要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以提高物流效率,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扩大消费。现代农业对农产品运输及装卸搬运工具和仓储设施要求越来越高。很多鲜活农产品易腐烂、易受损伤,物流中对装卸和时间等要求极高,要求有配套的设施,包括储藏保鲜库、运输设备、专用货柜、专用码头、专用运输工具、装卸设备及其信息网络。如我国果品目前总储量约1200万吨,占果品总产量的20%左右,其中冷藏量大约800万吨,产地储量为销地储量的11倍多。
(四)农村流通设施关系到农民增收
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前提条件。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者数量多,规模小,卖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与农村流通设施落后有很大的关系。据资料,北京平谷县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地区,流通设施建设相对困难。该县镇罗营乡在国家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在山上种植几万亩果树,由于没有公路,大部分村的果品采摘和运输不得不依赖人背畜驮(昌忠泽,2006)。这种生产和流通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极其低下,无法依赖扩大规模实现增收。
农村流通设施影响农民交易效率和增收的长效机制。从1995年开始,我国开始“绿色通道”的建设。目前,基本形成了“五纵两横”的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网络,在“绿色通道”内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予以降低或免收通行费,以降低鲜活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有助于促进农村物流的发展,降低农产品销售的人工成本,减少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
三、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完善农村流通设施是保证农村市场充分发挥功能的基本条件。完善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主要应在投资渠道多元化,分市场类别、有序推进建设步伐等方面下工夫。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当前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迫切需要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尽管形成连结居民点、生产地和市场的道路网络;加强农村仓储设施建设,除了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外,还应加强蔬菜等保鲜性要求比较高的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市场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为此,迫切需要发挥政府在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中的投资主导和制定有效政策的作用。
(一)应发挥政府在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的投资市场化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地形地貌复杂,基础条件差,建设流通设施难度大,投资多,回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高,农村融资困难,农民投资能力有限。因此,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的投资应主要由政府承担。
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投资所需资金多,依赖市场力量,必然是投资不足。位于广州的华南粮食交易中心,通过建设专业的粮食物流中心、交易中心、加工中心、仓储中心、配送中心及粮食专用码头,实现从运输、仓储、加工、检测、交易、集散、配送的粮食物流一条龙运作,可以实现粮食年交易量达2000万吨,这个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中心共计投资了约23亿元。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从城乡统筹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应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建设范围,充实建设内容,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提高国债资金和预算内资金中用于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的比例。
各级政府应提高对农村商品流通重要性的认识,采取积极措施,对重要的农村商业基础设施如重要商品的储备设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社会性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市场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加大政府直接投入和财政扶持力度。将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列入各级政府支持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二)加强农产品零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对零售市场,尤其是农村农产品零售市场,当前的重点是加强水电系统、道路、场地设施等基础硬件的改造建设。加大力度规范和整合城市农产品集贸市场,在大中型城市基本消除露天摊挡式集贸市场。在条件成熟的大中城市,有条件地进行“农改超”试点。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
(三)加快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
农产品现货市场培育放在产地好,还是销地好?批发市场既可以建在中心城市,又可以建在农产品主产区。在产地建设批发市场,有助于减少农民的流通费用,降低经营成本,促进农民增收。更为重要的是,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有助于减少农民的信息搜寻成本,保障农民谈判能力。在产地建设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不但可以降低需要农民支付的农产品交易费用,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保障农民利益。因此,应重点培育产地农产品市场,加快市场设施建设。
我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与特色农产品基地正在不断形成,为了适应农业这一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基地的建设,急需要在优势特色农产品主产区新建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在产地建立规模化农产品市场,更有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农产品批发市场除了具有明显的交易和集散一般功能外,完善的批发市场还具有信息、仓储、运输、配送、结算等功能。
(四)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使处于分散小规模经营的农户通过信息网络了解市场需求,有助于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的解决。建立起信息系统,电子结算系统等,完善农产品市场行情信息网和供求信息网,完善市场信息收集与发布制度,提高农产品市场设施水平,强化服务功能并消除农产品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五)对农村流通设施建设实行优惠政策
农村流通设施落后,一个重要主要原因是缺乏有力的政策作用。我国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对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支持的力度明显不够。财政上除了国债有一部分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外,预算内建设资金对农村投入相当少。更不用说对农村流通设施的投入了。农村流通设施建设对资金需求大,回收周期长,农民没有投资能力,其他主体也没有投资的积极性。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金融机构少,没有融资市场。我国还没有出台过配套的支持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的金融政策。
因此,国家应对农村流通设施的投资和建设给予直接补贴和利息补贴,对于可营利的市场等设施经营,应给予税收减免,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在我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日益成熟的同时,应加大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的融资创新,可以考虑成立专门机构发行建设债券等方式融资,以建成的农村流通设施的使用权等标的物进行担保融资。
金融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农业的高风险性和低盈利性,很难吸引商业性信贷资金流向农业部门,且农业部门存在严重的资金外流现象。因此,要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资金问题,一要扩大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的信贷规模,依靠涉农银行,筹集和提供专项储备资金,包括专储收购资金、仓储设施建设资金、储备体系运行费用等,支持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工作;二要通过制定法律、政策,大力支持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使农村信贷合作社成为农业金融的主导。农业信贷规模与信贷结构方面的措施。农业信贷结构政策是国家为了保证农业信贷资金在农业生产各部门和各种生产之间实现合理配置而制定的原则。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商品化的发展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从长远看,农业信贷规模政策应当选择扩张性政策,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信贷规模也应该相应加大。在信贷结构上应该对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业、绿色产品和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流通方面倾斜。
作者简介:宋茂华,男,(1969年——),管理学博士,襄樊学院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组织与制度,企业战略。
第五篇: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现状及问题探讨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现状及问题探讨
——××镇水利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镇地处××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部群山环绕,北部丘陵平畈连绵,是一个典型的中南部小镇。
2011年春天,湖北发生了罕见的干旱,××镇水资源丰富,但是在干旱面前显得毫无招架之力,部分地区的早稻无法播种,有的村庄甚至连吃水都成困难。紧接着在6月份,本市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镇又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陆水河沿岸一片汪洋,有的村子由于山体滑坡等原因,内外不能联络。这些灾害以前均有发生,而且还不止一两次,但是每次灾害过后,造成的损失都是难以估量。为什么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会经常发生旱灾,一个有着洪涝灾害经历的地区又会多次发生洪涝灾害呢?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对××镇的水利设施建设现状做了一些调查,以期能找到问题的所在。
一、××镇水利现状
1、水资源分布状况
(1)大型水库矗立本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在××镇南部山区建成了××镇第一座大型水库——××水库,蓄水量达4亿立方米。至此之后,××镇乃至××县便形成了以××水库为依托的大型蓄水供水系统。该水库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县城的吃水和××镇及周边乡镇的农田灌溉。
(2)两大河流贯穿全境。发源于××水库的××河和从上游××县发出的××河呈T字形贯穿××镇,两条河流常年水量充沛,保证了沿河居
1民和农田的用水。
(3)其他水资源丰富。据统计,全镇现有小型水库8座,塘坝一千余口,这些水资源是对××水库及河流供水的补充,为部分农田的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2、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水渠
××水库建成后,与之相匹配的水渠从该水库发端延伸至周边的农田和县城,输水渠道由东干渠和西干渠组成,如果说××水库是心脏,那么这两条水渠便是命脉,保证了××镇及其周边地区这个躯体的正常水利供应。主干渠沿线,建成的二支渠、三支渠星罗密布。近年来小农水的开展,一部分村建成了直达农田的水渠设施,保证了水田的正常供水。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一些水渠垮塌失修,有的涵洞堵塞,造成的水的浪费和灌溉的不畅。
(2)塘坝
××镇现有塘坝一千余口,基本上每个村庄都有,多的甚至多达一百余口。这些塘坝大部分都是在青山水库建成后由广大人民群众挖掘修筑而成,塘坝在蓄水保水,调节农田用水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泵站
××镇总共有大大小小的泵站五十余座,每座泵站都担负着几十亩的灌溉任务.但是对于××镇农田的需水量来说,这个数量远远不够,在一些需要建泵站的地方并没有建立泵站。而且一些泵站还处于荒废状态。
(4)堤防
××镇有两条河流贯穿而过,但是堤防工程却少之又少,很多的堤防都是几十年前修筑而成的,加上常年失修,而今已经面目全非,更别说起到防洪功效。
(5)自来水
××镇自来水的分布不是很广,全镇有自来水的村子还没有超过一半,有的村即使有了自来水,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供应到,在干旱的季节更是不能保证自来水的正常供应。
二、××镇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保护不到位,有的水库、塘坝,年久失修,很多的水白白流走,得不到有效利用。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没有节水意识,浪费现象严峻。生产生活污水得不到很好的处理,直接被排放到河流,造成一定的污染。
2、水利设施保护不力。沿河的泵站,在需要提水的年代修建,但是经过几年不需要提水的时间后,有的机器被偷盗或损坏,有的机房倒塌。一到干旱年份,这些设备不能够使用,不能起到灌溉的作用。
3、群众用水协调性不好。如水渠一般都是途经好几个村,而这些村子一般都只在乎本村的用水情况,当上游放水时,便尽量满足本村的农田供水,不管下游的村子是否能供应到水。在水渠的维修上也是如此,一些村子在本村能够供应到水的情况下不对水渠进行必要的护理和维修,即使是维修也只是负责本土的水渠,对上游的水渠也是放任不管,更别说是下游的水渠了。在水渠的维修上不能和其他村子产生共识,致使水渠垮塌、漏水。
4、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差,在一些经常发生水灾或旱灾的地方,应对灾
害时也是手忙脚乱,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在沿河两岸,堤防很少,在一些水容易漫过的地方也是没有相应的防御工事,在水涝发生时最终会造成大的灾害。对旱情的防御也是没有做相应的准备,一些容易发生旱情的地方也没有准备足够的流动泵站之类的抗旱设备。
三、对存在问题的分析
针对以上存在的几点问题,经过分析,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1、管理不完善。在用水方面,造成了需水的不管水,管水的不惜水,水的利用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在水利设施管理方面,没有落实好人员,造成设施无人管,即使安排有工作人员,也是人员在职不在岗,再加上资金的缺乏,造成了水利设施被损坏、被偷盗等现象的发生。
2、规划不合理。在全镇水利的管理上没有做到统筹兼顾,集中谋划。致使水利设施零零散散,在镇水利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台账。政府不能掌握具体全面的水利信息,也不能做出科学的规划,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只能临阵磨枪。
3、工程质量低。全镇的水利工程,有的是农民群众自发的投工投劳修建而成,有的是向上级申请项目,然后由专门的人员指导修建而成。由群众自己修筑的水利工程,受技术、资金的限制,配套工程不完善,工程完好率低,使用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而依托专项项目,由专业人员设计建造的水利工程,由于建造过程中的偷工减料,很多的质量指标达不到要求,使用寿命也是非常的短暂。很多设施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保险加固工程任务艰巨。
4、群众意识差。由于水资源丰富,这里的人民群众习惯于自流灌溉,平时没有应对灾害的意识,在水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他们便显得束手无策。在自来水方面,群众有偿用水意识淡薄,很多的群众还是习惯于使用人力井、机电井等免费水源,造成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也增加了不安全用水的隐患。
四、建议
是否抓好农村水利建设关系到重要的民生问题,直接影响到群众的衣食住行及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做好水利建设工作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根据实地调查和专家指导,本人对如何做好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做好宣传工作。水资源的短缺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引起了恐慌,但是在像青山镇这样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人民群众的水短缺忧患意识还是非常的淡薄,总觉得节约用水是其他地区的问题,自己的这个地方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是近几年来旱灾和洪灾连发,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了。在干旱时我们能够计划用水,度过水荒;在洪涝时我能够有效排水,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所以对水资源的保护,对水利设施的保护是关系到我们切身利益的事情,广大人民群众必须有这种思想。
2、做好水利建设整体规划。各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立足长远,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的立场出发,综合考虑生产、生活、生态、防汛、抗旱诸多因素,编制好以后一段时间的水利建设规划,并且上报乡镇水利部门。乡镇水利管理部门根据这些情况和灾害分布情况,统筹全镇的水利建设发展方向,科学地做好规划。在以后的水利建设过程中,各单位必须以
该规划为依托,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并且做好台账,做到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
3、积极探索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试点摸索出小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经验。借鉴外地经验,通过明晰产权,改变单一的产权制度,采用承包、特许经营、租赁、拍卖等方式,盘活工程存量资产,以工程经营权、所有权等置换资金,用于反哺水利工程的再建设与管理,走出一条以对外招商、卖旧建新、良性运作、良性滚动的水利发展之路。
4、加强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严格质量标准。县水利部门要强化水利设施建设质量监管主体责任。认真履行质量监督职能,督促各工程建设业主严格基建程序,规范建设行为,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五制”,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加强工程建设的全程技术指导、物资器材质量源头监管和工程建设质量全程监管,确保建设一处,合格一处,验收一处,发挥效益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