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设置汇报材料
新课程设置汇报材料 海 洪 中 学
2011.11 新课程设置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海洪中学的全体师生员工,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课程设置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海洪中学始建于2001年,学校总占地面积40多亩地,有教职工数184人,专任教师174人。建校以来,学校就确立了“科研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学的发展思路。新课程设置标准颁布后,我们本着“积极贯彻,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
我校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方面我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组织保障,顺利实施。为确保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学校及时建立了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机构。成立课改工作领导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加强决策和部署,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要求以教导处为主体,协调各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工作。其中,教导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政教处负责开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好活动基地;信息中心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保证各门课程的顺利实施。
二、合理调配师资,科学安排课时课程。
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最大难度是师资的搭配不够,每个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项项全能,总有长有短。这就极大的制约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我校为了克服这方面的缺陷,将现有教师的各科能力定值排序。本着统筹兼顾的原则,数次集体讨论,确定扬各教师之长,避各师之短,合理调配现有师资,较好地调配了师资力量,保证了开全课程的需要,同时科学地安排开足课时。使所有课程尽可能地得到全而有优,所开足课时足而有恰。
三、加强培训,更新理念。
1、健全学习制度,让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学校一贯重视学习,每学期有理论学习计划,每月有学习主题,每次有具体安排,使广大教师加深了对新课程的理解。
2、外出学习等形式,及时全面地从多渠道开放式培训。学校通过各种会议、校报、校园网、家长会等渠道,通过专家报告、宣传课程理念及讲课技巧。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项课程实验培训活动,如北师大、华师大、太原实中、太原36中、太原37中等,仅2010年就有60多人次教师到外地考察、参观、学习。
3、开展校本培训,提高学习意识。学校开设了教师论坛,全校教师参与论坛,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发表演说,谈经验、说感受、诉疑惑。
在不断学习和思考之后,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提出了“人本管理,优质高效,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贯彻“让每个学生都成功”的教育思想,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真正办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让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学校。
四、完善课程设置,培养综合素质。
1、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音、体、美等课程,没有随意增减任何一门课程及课时数的现象。高度重视并认真上好这几门课程。
2、学校成立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深挖课程资源和师资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3、学校实施“1+1”工程。提倡、鼓励并支持教师在带好自己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能够胜任第二或更多课程,以确保地方课的顺利实施。想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全部按照课程设计要求配齐、配足各门课程专(兼)职教师。
4、配置先进设施,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作用,培养综合素质。学校定时开放图书馆、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学生图书角,并开展学生读书征文活动、读书心得交流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校为每一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并都能上网。学校健全理化生实验室使用规章制度,使每学期理化生实验开出率达100%,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加强科研,提高水平。
“以教研为基础,以教改为契机,发挥科研先导作用,开辟科研强校之路”,这是我校的共识。
1、学校由教导主任负责教研工作,开展课堂教学交流与研究活动。一是坚持进行集体备课制度,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由组内成员轮流主持,研究本周的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二是进行课堂交流,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堂教研课。此外,还举行课题实验教师执教课题实验课、“学校能手”评选课等不同形式的课堂交流活动。三是进行“同课异构”即同一课内容同校不同的教师讲或同一课内容不同校不同的教师讲。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教导处定期开展备课检查、作业检查,实行作业量审批汇报制度。并组织举行了教师优秀教案、学生作业展览。必须布置地方课、实践课、英体美课的家庭作业。
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更新观念,办规范学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海洪中学课程设置具体安排表
初一
初二
初三
科别
课时
具体分类
科别
课时
具体分类
科别
课时
具体分类
政治
政治
政治
语文
含作文2节
语文
含作文2节
语文
含作文2节
数学
含2节自主学习课
数学
含1节自主学习课
数学
含2节自主学习课
英语
含3节自主学习课
英语
英语 4
地理
物理
物理
含1节自主学习课
生物
含1节自主学习课
地理
化
含1节自主学习课
历史
生物
含1节自主学习课
历史
音乐
历史
音乐
美术
音乐 1
美术
体健
含健康1节
美术
体健
综合实践
研究性学习1节
体健
含健康1节
综合实践
研究性学习1节
信息技术2节
综合实践
研究性学习2节
信息技术1节
地方课
学法2节
信息技术1节
劳动技术1节
民族常识2节
地方课
学法2节
地方课
学法1(英语)1节
安全与法制1节
民族常识2节
国学诵读1节
安全与法制1节
安全与法制1节
民族常识1节
学法2(化学)1节
总课时
总课时
总课时
第二篇:小学执行新课程设置
小学执行新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自 查 报 告
2013.10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省有关《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我校按照市、县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积极行动起来,本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活动并力求规范操作。根据上级的要求现对我校的新课改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现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一、课程设置、实施情况
我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认真贯彻落实了学科课程方案,具体做法是,每学期由学校教学部门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学校课程计划,报校行政会讨论研究,最后定形课程方案、人事安排方案、落实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1、认真执行课程设置方案,践行课改,开足开齐品德、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等学科,学校在人员不整、师资力量较困难的情况下,精心安排兼职教师进行上课,本学期,我校安排了品德生活(社会)、美术、体育、音乐、科学、等兼职教师,平时的课堂上决不挤占技能学科的课务。
2、开齐开足学科课程,合理安排地方课时和综合实践课的内容,要求综合实践课以本校特色茶艺天地、乡土风情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主要内容,地方课程以毒品知识、环境教育、公共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社区、等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努力建设校本课程。
3、强化活动课程
确保每天学生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制度,制订了锻炼措施,计划每天第一节课后安排20分钟大课间活动,当天无体育课的再安排20分钟体育活动时间,做到计划、措施、活动、教师、课程、内容、检查等七落实。
4、开发隐形课程
我校对隐形课程的开发每学期都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逐步在隐形课程中强化育人环境,各教室的室内宣传布置到位,特别是教室布置及板报等都纳入班主任管理细则中。因此我校将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和美育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了生动活泼、和谐共处、开拓进取的教育氛围。
二、常规管理情况
1、常规教务管理
根据每学期年级组长、班主任和教师可聘任的原则,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课程设置文件精神,合理的进行课时分配,由教导处负责教师课程表的安排,在每学期正式上课之前分发到各任课教师手中,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每月底,由负责人统计上报教师课时,纳入学校量化管理中。
2、教学过程管理
我校历来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工作,在过程管理中,有计划、有方案、有检查、有落实、有兑现、有奖惩。教学部门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检查和管理规定,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考察、教研活动等各个方面实行量化管理,比如每学期有两次教案检查,并分等级进行评比。对上课情况结合学生的评价进行登记划分。对教学效果结合区、校的质量检测进行目标责任管理。
3、课业负担管理
确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我校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规定了教师从上课开始一直到作业的布置都有时间和内容限制,确实执行市、县教育局关于学生教辅资料的征订工作的要求,切实保障减负规定得以认真执行。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社区、家庭教育资源馈乏,教育者素质偏低。
2、教师专业素质不高,配备不合理难以胜任各专业学科的教学,教师配合很不合理,虽然依据课程方案设置课程,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3、学校资金短缺,设施的配备、维修等不能到位。
4、当地的人文、历史、经济特色不明显,较难彰显特色教育。我们的特色教育正处于刚起步阶段。
四、整改措施:
1、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
2、向课堂要质量,把活动时间还给学生。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
4、加强教学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实践中改进,逐步完善课程方案的实施。
第三篇:新课程建设汇报材料
葫芦岛市第六初级中学课程建设汇报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所以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2017年9月份,六中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常规工作的重点,理清了课程建设与中考成绩的正相关联系,树立了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扎实开展的新时代理念,迈开了以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步子。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学校背景:葫芦岛市第六初级中学创办于1954年,是新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高潮中,市政府兴办的第一批公办中学。目前学校共有63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505人。
2.硬件设备:学校占地面积30839 m2;学校建筑面积19061 m2;运动场地22706m2,有篮球场2个,体育器材室1个人。其中教学楼有学生固定教室64间,机房、音乐及美术专用教室各3间。所有教室均安装了固定联网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5间,分别用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校图书馆2间,目前阅览室和图书馆能满足师生借阅的需要。教学用计算机教室3间,计算机已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
3.师资队伍现状与水平:全校教职工292名,教师275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14.5%;中青年教师总数达到64%以上。高级职称教师有173人,占 63%;中级职称教职工79人,占29%。学校各级各类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有60人,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骨干4人,市级名师4人,市级骨干24人,区级名师3人,区级骨干21人。
(二)学校的办学思想
六中的办学理念是:师生共进、幸福成长。2010年六中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规范办学、效率优先、稳中求进。办学目标是质量、队伍、师德、建设幸福六中。在此基础上2018年1月我们把它简约为师生共进、幸福成长。其核心内涵没变,只是更为关注教师生活关注教师成长,因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第一位的,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六中的今后必须有坚定的教师立场,温暖的集体氛围,向上的成长环境。六中以此办学理念为根基,有逻辑地推动课程建设,避免其碎片化或拼盘式,达到上升为课程文化、学校文化的高度。
二、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情况 1.国家课程
(1)开足开齐。对照辽宁省课程设置方案,七八年级基本上符合设置标准。课节不足的是体育学科应该3节开2节,努力做加法;七年级英语、数学、地理多一节,坚决做减法;八年级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地理各多一节,坚决做减法。
(2)综合实践活动课。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七年级开设了劳技、信息技术各一节。在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三个内容上,要更加关注。
(3)学科实践活动。在不增加总课程时量的前提下,各学科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学科实践活动。七、八、九年级各学科都要在学科教学计划中有安排,在各科教案上有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有落实。先以学科内容为主,在此基础上要求每年级两至三名骨干教师尝试上好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课突破主题。
(4)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抓底线:必须备课,充分备课,个性化备课。打造课堂:建培养双基,提升认知能力的有效课堂;建学科本位,提升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高效课堂。抓长远:教师即课程。给教师以足够的权限,鼓励教师对学科内容进行跨年级学科的整合,对教学形式进行实践课堂教学与学科实践活动整合
2.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体现地方特色,拓展和延伸国家课程的相关内容,是必修课程。按照地方课程综合性建设的指向,七年级开始,确保课时足:每学年9节省情课,21节主题教育课。确保内容全。四本教材:魅力辽宁、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确保备课教案中有体现,将地方教材里的涉及到与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相近关联密切的知识点融合到不同学科中,争取打破教材界限,跨学科融合穿插的方式进行实施。未来设想,教务处专人负责管理地方课程,负责内容的切割整合,课时的设计,实施的评价等。
3.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目标,以学校为基地,以本校教师为主体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可必修可选修。六中的校本课程很薄弱,目前仅有七年级的硬笔书法,每周一节,基本符合课程主要素(计划、目标、内容、形式、评价)。准备筹建古诗词赏析,时间、内容以确定,囊括中考必考篇目,适当拓展补充。
4.社团活动
社团:是为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建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兴趣小组,是第二课堂,也是校本课程的初级阶段。
六中将积极筹建学生社团,搭建平台,让其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目前有:合唱、舞蹈、器乐、书法、绘画(三队两组)、足球。今后要规范化:社团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形式、有评价,符合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学校课程建设的保障 1.课程建设管理
在课程管理上六中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由校长牵头成立课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通过德育处、教务处执行,保证课程建设得以正常、有序、有效、科学开展。
教务处是“三类”课程的核心管理部门。要参与编制《六中课程建设三年规划》,要统筹好三级课程的真正落地,尤其是地方课程的整合和校本课程的开展。
2.课程建设保障
(1)教研制度。刚性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人定主题,尽快将常规教研与主题教研相结合,确保教研实效性。(2)培训制度。结合“十三五”师训要求,制定教师学期校本培训计划,将课程理论学习与师德培训,教改实践,信息技术运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必修项目,做到有培训,有反思,有评价。更新课程观念,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确保课程管理的有效性。(3)课程研究制度。学校科研处关注教师课程的执行力,提高课程的研究力,开展学科学术研讨、课程评议研讨。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义工资源,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给予家长代表对学校课程实施的知晓权、参与权和评价权。
(4)经费保障。学校加大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强化在日常管理中的使用率,提高使用效益,满足课程的需要。开辟课程实施专项经费。对校本教材的编制,社团活动的竞赛,专家指导引领,课程特色项目的评比,课程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展示,家长、社区资源的利用等,都提供经费,确保学校课程建设持续发展。
四、存在问题
(1)管理团队的课程意识不强。校长对课程建设的关注度不高,态度不端正。面对部分存在的客观困难不能积极想办法,缺乏时代感。副校长对课程建设的执行力不强,缺理念支撑缺理论指导,缺乏专业感。
(2)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一线教师理论素质不高,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引领也存在着不到位的现象。因此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教材、师生评价等方面缺少规范,不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及研究方法。有很多课程的开发是建立在教师自身特长的基础之上的。比如硬笔书法、剪纸等课程。虽然我们建立了一级培训制度,即对教师的培训,但是教师无法将自己在培训中习得明显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因此在大规模开发的课程中各班级之间将存在差异,很难有统一的保证。
(3)学校活动场地的严重不足和专业教师的结构性缺编,制约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总之,我们要认清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在“师生共进,幸福成长”上下功夫,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齐开全开好,力争内容深入进去,形式丰富起来,为学校新的课程建设积累经验,夯实基础,为即将到来的中考做好准备。
葫芦岛市第六初级中学课程建设汇报
2018年3月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引领师生成长,共享幸福人生
—湘纺中学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汇报材料
2002年秋季以来,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岳塘教育这片沃土,为全区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我校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紧扣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一中心,抓住转变教学方式这一关键,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在校本培训、课堂教学研究、教研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不断开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我校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汇报如下:
一、校本培训——强化教师课改理念 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能基本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培训工作为新课程改革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全员培训,共享学习成果
2003年暑假,学校安排了20多位教师参加了湘潭市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培训,而后又多次组织了校内培训,并多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又以教研组为单位就如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学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还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优质课评比、教学基本功、观摩教学、教学研讨会达余人次。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进行学习情况汇报,及时开展二级培训,让全体教师共享学习成果。几年来,我校教师100%参加了新课程培训。
通过不断的培训与学习,老师们都深切的领会到新课程标准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对教和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和目标,它与过去《教学大纲》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少老师纷纷撰写论文,发表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如谭立辉老师的《认真学习新课标,切实搞好新课程教学》和罗书玲老师的《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李国莲老师的《新课程理念下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获得省一等奖,贺新来老师的《学习新课程,进行新的角色定位》获得省二等奖,此外还有30多篇论文在省、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
2、转变观念,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第一,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每门学科都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第三,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第四,特别突出了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五,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转换自己在教学行动中的角色与地位,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应该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如何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首先,我们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其次,我们要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再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得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常常了解学生得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查,随时修正。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在是知识传授着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道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二、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过去,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备课本上讲台,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言堂”或“满堂灌”,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常常是教师讲得唇焦口燥声嘶力竭而收效甚微,每一堂课总会有不少学生思想开小差,睡觉者、做小动作者、“身在曹营心在汉”者应有尽有。在学习新课标以后,老师们都更新了教学理念,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要能在课堂上收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必须把课堂交给学生,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充分地培养和发挥学生内在的巨大潜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大家都不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诱导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来解答问题,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加以启发和指导。不仅如此,老师们更注重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并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如语文教研组不仅要求在平常的教学中都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还要求所有的自我阅读课程内容都由学生轮流担任“小老师 ”组织全班学生学习,并由“小老师 ”当堂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解决课文中的一些感到疑惑的问题,只有在学生自己无法解决某些困惑问题时才能由任课老师进行指点和帮助;数学教研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依据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更要结合生活中的数学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就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得出解决的途径和办法;文科教研组(含史地政三科)则要求课堂上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和标新立异,同时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等。为了动员学生积极大胆地展现自我,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生活,老师们都采取各种办法给学生提供机会,如语文组开展各种征文活动和演讲活动,外语组开展与外教老师的交流活动,文科综合组开展历史、地理手抄报活动、历史故事会竞赛活动、思品课辩论赛活动,艺体组开展书法、绘画作品展示活动、校园艺术节活动,理科综合组开展科技小发明制作活动等等。由于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都展现了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优势并得到了奖励和表彰,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对其他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和激励,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都不再把自己当成是被动学习的人或教学活动中的局外人,而是意识到自己应当成为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上,他们都积极响应老师的号召,积极投入到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中去。大家都能在课堂中积极提出和思考问题,常常为了某一个有争论性的问题而大胆辩论,互联网也不再只是他们玩游戏或聊天的平台,而成了他们找寻有关学习资料的快捷而方便的工具。课堂外,他们则经常与同学或老师交谈学习的经验与方法,交流探究式学习的体会,并经常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三、强化教研管理——提升教科研质量和水平
1、夯实校本教研。
为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保证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评价的落实,学校依靠教师的力量,开展了以集体备课为主的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做到“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四统一”,“一个结合”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两个发挥”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长;“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四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个人备课做到“五要五备”,即要研究教学目标,注意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相结合;要研究教学规律,积极开展师生对话;要研究重点难点突破,做到胸中有数;要研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2、开展教学竞赛活动。
为了配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学校从2003年秋季开始,每年都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开展的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在2002年至2004年第一轮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学校连续开展了三届新课程优质课竞赛,竞赛规模逐年扩大,从七年级开始,然后扩展到八年级,最后扩展到全校所有三个年级的所有学科。以后每年都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教学竞赛或教学展示课活动,每次都有十五六位老师参加并获奖。2002年,我校举办了全区教学开放日活动,所有学科课程都向全区教师开放,2003年,我校四次接待来自湘潭市区、湘乡市、韶山市和雨湖区等地的教师来我校观摩新课程改革,2005年12月15日和2008年6月6日我校又先后面向全区开展了一次教学展示日活动,两次共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生物、化学、思品、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美术十一个学科46位教师向前来参加展示活动的区教育局领导和兄弟学校领导与教师162人及家长120多人展示了我校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风貌,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共收集到了180多份建议书和意见书。
四、师生共同成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自2002年我校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以来,我校广大师生由于都明确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当的角色与地位,各自发挥了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和主人翁的作用,我校教师与学生都在互相促进中得到了新的成长,教学质量也得到连年不断的提高。
首先是我校教师教学经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技巧和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实施新课标,我校教师越来越注重与外界交流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也有了深刻的教学体会,并努力利用各种平台展现自己。从2002年到2011年,我校共有教师30人次在国家、省、市、区组织的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2002年12月刘弦老师参加湖南省第三届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竞赛获得省一等奖,2003年11月杨赞老师湖南省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比赛获得省一等奖,刘弦老师参加湖南省初中化学课题研究优质课竞赛获得省三等奖,2009年12月贺红辉老师参加湖南省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竞赛获得省二等奖,2007年3月张裕玲老师参加全国第三届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获得教师组优胜奖,2008年言艳君老师参加湖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得省一等奖,2005年10月杨敏老师参加湘潭市初中语文教师说课比赛获得市一等奖。教师在实施新课标教学后也不断有教学经验论文或心得体会总结在省、市、区教学论论竞赛中获奖,2002年至2011年,我校共有135人次的199篇论文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市级与区级奖励,有罗书玲、谭立辉、李哲红等老师的5篇教育教学论文在湘潭市教育局主编的《教育与科研》杂志上发表。
其次是我校学生也越来也重视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并在这些竞赛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能。2002年至2011年,我校共有学生 620人次参加国家教育部、国家关工委及省、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给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有550人次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市级与区级奖励或表彰,其中省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奖励或表彰的有22人次,市级奖励或表彰的有145人次。
随着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段与教学艺术的不断进步和学生角色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我校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成绩也得到不断的提高。2002年至2012年,在历次湘潭市初中毕业会考和肄业年级期末测试中,我校的考试成绩一直都在岳塘区名列前茅,在湘潭市同类中学中均处于先进行列,多次获得湘潭市初中毕业会考质量综合评价一、二等奖和岳塘区教育教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一、二等奖。
走进新课改,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我们肩上的担子显得沉甸甸的,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为新课改闯出一条新路,为我区的新课改实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襄城高中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我校从2008年8月开始实施新课程。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困惑。今天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关情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领导班子从学校未来发展着想,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将是学校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将是学校走出应试教育的必经之路。如果新课程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将极大地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学校把实施好新课程作为学校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来看待。因此,学校领导对新课程的实施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张绍康副校长和教务、教研、年级部主任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对高中新课程实施做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二、加强教师培训,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师资保障。
学校把针对新课程的教师培训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首要工作来抓。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分段实施”的方法,学校针对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组织教师参加由省市组织的集中培训。2008年担任新课程教学的高一全体老师都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各种新课程培训;
二是校本培训。我校组织参加过省级培训的各科教研室主任,结合我校实际,对各个学科组、备课组进行校本培训,提高对新课程的思想认识,并积极组织骨干教师上好观摩课、公开课。
三是外出学习考察,学校派出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外出学习,先后到济南、郑州、开封等地参加新课程培训,学习课改区经验。并组织骨干教师到山东兖州蹲点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经验。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对提高我校教师新课程的教学水平取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按照新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开设课程。
2008年实施新课程以来,学校根据《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按规定开设课程。学校目前开设的课程有: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体 1
育、美术、音乐、信息等科目,学校为了保证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购置了大量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施,基本上满足了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四、加强教研、积极推进“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我校借鉴课改区经验,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推进“学-导-练”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求任课教师落实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认真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六字教学原则,把每节课分为“学导练”三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避免“满堂灌”情况的出现,切实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上下功夫。在日常教学中,各学科组、备课组加强教研,备课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研究一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要求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师自主确定教案,组内统一制定学案,确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能力。
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包括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军训: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校内公益劳动:主要是开展校园卫生、校园环境整治活动和学校重大活动的青年志愿者服务。
校外公益活动:主要是指学校团委组织开展的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
社会调查活动:主要利用寒暑假由学生开展了“改革开发30年社会调查活动”,对自己的家乡和社区的风土人情等进行调研,并写出了调查报告。
六、问题和困惑。
我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虽摸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不可否认新课程的实施还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不少问题,存在不少的困惑。归结起来有如下几方面的困难和困惑。
1、关于教材
我校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人教版的教材,教材编排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学科之间的衔接问题,另外也还存在初高中内容的衔接问题。部分学科教材序列编排不合理,影响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语文学科采用的是语文版的教材,存在资料匮乏的问题。
2、关于教师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而各级教师培训部门对教师的培训中,针对教师教学实际的培训不够,许多教学行为仍处于摸索阶段。
3、关于考试
受高考制度和社会对学校评价的影响,很多老师的观念难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同时教学的难度和深度无法把握。
4、关于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师和教学设施,实验课程开设需要经费太多,有些实验限于学校条件,难以进行。
选修课程限于师资和学校硬件设施及高考模式的影响,无法满足学生要求。
5、关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等非高考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难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学校很难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社会环境中的诚信度问题,实践活动有些流于形式。
6、关于学分认定
学生成长档案、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繁杂,容易形式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009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