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践行强村惠民举措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践行强村惠民举措
昆山泾河村区域面积2.3平方公里,16个村民小组530户,常住人口1960人,外来人口2.2万人。2011年,村集体资产达2.4亿元,完成村级经济收入2700万元,连续两年保持昆山第一。我们泾河村紧紧围绕“构建民主强村,实现法治惠民”的主题,提出“以人为本、法爱泾河”的口号,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落实,以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为目标,以提高百姓幸福感为最终落脚点,不断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实施法治惠民措施,落实民主公开制度,为农村和谐、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创建工作有保障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建立以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并制订创建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二是责任机制到位。构建村委会、家庭、个人三级创建网络。通过召开创建工作会议,邀请村民代表座谈,研究民主法治的实施细则,探讨创建工作的具体部署。按照上级设定的创建目标,明确创建任务,将工作落实到每个人。通过有力的组织保障、广泛的参与网络,动员全村力量积极投入到创建活动中;三是制度落实到位。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依法决策,民主管理,村民自治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二、科学决策,接受监督,民主公开有落实
坚持以“四民主四公开”为着力点,强化村级民主管理。一是抓好民主选举环节,让群众真心推荐、大家广泛认可的人纳入班子选举,让百姓选出自己放心的干部;二是抓好民主决策环节,五年来,泾河村就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举行听证会38次,做到群众需要的事坚决去落实,群众反对的事坚决不实施。三是抓好民主管理环节,村两委通过召开各类会议讨论评议,让百姓参与修订与完善村民自治章程、议事规则、村规民约、财务管理制度;四是抓好民主监督环节,成立两大监督小组:党务政务监督小组,在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基础上,及时反映意见,并对村两委干部履行监督职责;建立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每季度进行财务审查和监督,并向全村公示。扎实推进民主评议工作,积极实施勤廉指数测评、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做到干部的工资让百姓说了算。五是实行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四公开。我们严格按照“事前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公开、民主讨论;结果公开、接受监督”的程序,将民主公开工作贯穿于各项事务的酝酿、决策、实施的全过程。并且加强专门管理,定期进行“制度是否健全、责任是否明确、公开是否规范、效果是否明显、村民是否满意”的“五核”自我测评和民主测评。与此同时我们不断的创新公开载体和方式方法,除了利用村务公开栏张贴政策信息之外,还开展“百户家庭网上行”活
动,开通“泾河人家”QQ群,建立健全泾河网站和三资平台,联合蓝卓公司成立泾河短信信息平台,通过这些网络平台,突破公开栏的大小局限,让泾河信息公开内容更充实,发布更及时,干群互动更有效,真正做到“抖明集体的家底、亮明干部的箱底、明白群众的心底”。
三、形式多样,注重实效,法制宣传有特色
泾河村坚持不懈地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和载体,全方位、多渠道普及法律知识,显著成效。一是注重自律,强化廉洁从政。以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开展“讲原则、重品行、做表率” 各项活动,不断适应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基层组织,大力推进村两委作风建设,全面提升整体形象,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五年来,没有一名党员干部违法乱纪。二是注重教育,打造法治载体。先后投入530万元,打造富有泾河特色的十大法治载体,全面提升法治文化氛围:1.法治一条街;2.法治公园;3.普法宣传栏;4.绿色法宣长廊;5.法律图书角;6.法制文艺宣传队;7.法制文艺大舞台;8.电视法制窗口;9.农民法制学校;10.法制宣传电子显示屏。三是注重实际,开展系列普法活动。举办“法律进农家,服务你我他”、“万家学法”、“法在泾河”等三大系列活动,党员干部送书送法到农家活动,法制电影周、法制文艺专场和法律咨询活动,青少年法制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十大新泾河人评比活动,法爱泾河家庭板报展,泾河法
宣书法、农画展览,“六五”普法茶友会,年度法治感人故事评比等活动。五年来,泾河村共举办法制讲座43场,法律咨询15场,散发资料18300份,黑板报、橱窗刊出图片58期,法制文艺、电影41场,法律知识竞赛演讲5场,受教育人数58600人次。
四、为民着想,加强安防,综合治理有成效
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为社会稳定筑起了一道铁壁铜墙。一是泾河村党委与城西派出所联手,建立“泾河村4S警务室”。以警务室为依托,扎根农村,每周在辖区工作时间不少于20小时,每周召开一次治保干部例会,每月9日定期开展一次“警民恳谈活动”,通报各小区发案情况、社会治安情况,征求各阶层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推进“红袖标”工程,全面整合治保会、联防队、治安积极分子等群防群治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治安巡逻,严抓保安教育管理,指导保安开展巡逻守防、义务消防、登记暂住人口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警务室“红袖标”队伍扎根群众的优势,深入辖区开展走访,及时发现、掌握涉稳重点人员动态,对可能引发、激化矛盾的苗头做到早发现、快处理、稳民心,切实维护辖区稳定。三是实施安防全覆盖,投入资金372万元,在辖区内设置监控探头23个,巡更点152个,覆盖辖区3个小区的视频监控室,基本消除监控盲点,并且配备电动巡逻车、摩托
车、对讲机等专业装备,有民警带班,12名辅警32名保安,24小时在辖区内巡逻;四是加强综治、警务、调解、安保和外来人员管理五位一体的综治办建设,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五是建立防灾减灾警示厅,强化预警预案应急管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六是加大村容村貌建设投资力度,推进泾河花园小区综合改造进程,投资300万元实现“五化”工程: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小区绿化、垃圾净化、环境美化。投入580多万元,对200多个后阳台进行统一改造,彻底解决了阳台渗水问题,并重新粉刷墙面,使整个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为了使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村里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对全村的硬件环境进行“升级换代”:投入5万元改造了小区公厕、增设了垃圾箱;投入数万元改造小区道路,在道路两旁建绿化带,增设6面凹凸镜方便安全出行等。经过改造,道路更平坦,环境更优美、生活更方便。
五、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法治惠民有措施
树立“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需我办、民求我应”的思想,让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一是注重新农村建设,安居百姓。加大村容村貌建设投资力度,实现“五化”工程,建立“房源超市”,实行房屋出租一站式管理,方便群众租房,也在一定程度上扎紧外来人口的管理。二是注重平台搭建,方便百姓。建立了市民活动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社区医疗服
务中心等八大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公益服务平台。在立足综合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依托各条线服务站发挥优势,来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开展便民利民的综合服务。三是注重落实措施,帮扶百姓。落实“助民就业、扶民创业、帮民培训”的措施,与昆山商厦等爱心企业结成联盟开通就业通道,农村劳动就业率达99.5%;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投保率达100%。四是注重合理支出,反哺百姓。村每年拿村级收入的10%的资金反哺百姓,2011年每人分红500元,并对全村老年人除了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外,送一份生活补贴,60岁以上老人每年600元补贴,70岁以上700元,80岁以上800元,90岁以上每年5000元,让老人们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五是注重社会救助,关爱百姓。建立全市首个村级“爱心救济”、“爱心助学”两大基金和博爱超市,现已累积拥有65万元善款,用于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学生享有助学补贴、学费报销和奖学金;对五保户、生活困难户送出爱心慰问,为七大疾病患者雪中送炭;六是注重文化投入,怡乐百姓。泾河村以文化引领村风民风,以文化促进和谐农村,投入数百万元,建设公共文化硬件设施,建好五个活动场所,先后开展了全民健身工程、农村远程教育信息工程等,建造了健身房、棋牌室、图书室、篮球场、门球场、农民课堂、戏台等,全天对村民免费开放。积极培养农村文体骨干,组织农村业余文艺演唱队、戏曲队、篮球队、腰鼓队、秧歌舞队等文体队伍,以此来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在昆山提振精气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之际,我们决心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奋努力,扎实工作,以绚丽诗篇开辟现代化建设新纪元,以浓墨重彩续写民主法治新篇章!
高新区泾河村 2012年6月15日
第二篇:民主法治村建设
坚持依法治村、促进民主法治建设
—记xx镇xx村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
一、村情基本概况
xx村地处xx镇西部山区,村委会所在地海拔1800米,为典型的半山区。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14.36平方公里,有411户1647人,男女劳动力1029人,劳动力输出350人。“两委”成员9人,党员41人,村民代表28人,各配套组织齐全。截止2009年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0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66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2万元,有固定资产25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活动,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村内道路硬化工程扎实推进,交通状况显著改善。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441人,参合率89.5%;享受低保95人。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3335平方米,拥有教师7人,在校学生185人,距离xx中学9公里。目前整个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56人,其中小学生185人,中学生71人。
二、创建措施
2010年,我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司法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参与“四民主”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村干部依法治村水平得到了提高,确保法律法规在我村的实施,努力促进我村稳定和经济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深刻开展民主法治村的创建工作 首先,成立了以村党支书李有清为组长,村主任杨顺文为副组长的郎等村民主法治示范村领导小组,把依法治村工作列入村两委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领导。其次是制订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实施方案和责任制,在村、组、户之间建立共创民主法治示范村网络,村干包片、包组,组干包户,形成了共创共建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依法治村的其他配套组织建设,即抓好村综治工作办、治保会、调解委、帮教小组、治安联防队建设,加强其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保证依法治村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明确思路,把握重点,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村”的创建工作
1、抓普法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在普法的内容上,着眼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其次,在普法的形式上,对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采取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法进行;对普通村民则可由村干部带动学法,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并利用广播、宣传栏、印发法制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形象化的法制宣传教育,使普法教育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再次,落实相关的普法教育保障措施,建立村干部定期学法制度,建立固定的普法教育场所,如村民法制学校,设置固定的法制宣传栏,确保了一定的普法经费投入等。
2、抓建章立制,促进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建章立制是创建民主法治村的核心环节,建章立制的中心是“四个民主”、“三个公开”。在创建过程中,着重围绕“四个民主”、“三个公开”,抓好制度建设:一是民主选举制度。健全党支部、村委会按期换届选举制度,确保选举严格依法定程序进行,保障党员、村民的民主权利;二是民主决策制度。普遍建立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三级决策机制,重大决策先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党员大会讨论,再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决定,让群众参与村务的决策;三是民主管理制度。制定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做到内容上合法,程序上依法,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小宪法”;四是民主监督制度。建立村民主监督小组或村务监督小组,全面实行村务、财务和公共事务公开制度,建立党支部、村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务管理、财务审计制度,征地带劳、土地流转等重大事项民主讨论、决策、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民主监督制度。
3、抓综合治理,维护我村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开展创建民主法治村活动中,针对我村存在的如土地承包及流转,征地拆迁,等影响正常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予以妥善解决,努力为群众办实事。首先,深入开展民间纠纷和不安定因素的排查调处工作,防止“民转刑”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其次,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管理。加强村级治保调解组织建设,选配好治保、调委主任及成员,落实群防群治的责任制,使家家户户都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工作和责任,做到“一般矛盾不出村”,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以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让群众有一个安全感。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的有效实施
1、高度重视,齐抓共管。把开展民主法治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2、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民主法治村的创建活动是融政治文明、社会管理、经济发展于一体,涵盖于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为此,我村制订切实可行的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抓好落实。
3、强化组织建设,形成创建工作合力。为达到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一是明确职责,理顺关系。村党支部对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创建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二是要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自身建设,包括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其治保调解组织、团支部、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的建设,健全工作制度,调整充实力量,努力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为依托,共青团为助手,治保调解、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相互配合、协调高效的工作合力。
二、创建“民主法治村”活动取得的社会效果
(一)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善了农村基层工作环境。通过开展“四民主,两公开”为核心内容的创建活动,农村基层民主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不仅增强了基层干部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而且理顺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的工作关系。既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又约束了村干部的行为,消除了干群之间的隔阂,融洽了干群关系。通过创建活动,我们村干部的威信提高了,号召力增强了,工作也比以前好做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使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得以有效地贯彻落实,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通过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加强综合治理,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围逐步形成,既享受权利又自觉履行义务的观念逐渐树立,一些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大幅减少,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广大农民群众要求生活安全的愿望得到了实现,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三)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民主法治建设为广大农民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本村村容风貌和治安况状况明显好转,民主法治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考
通过近几年的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创建经验,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开展创建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对创建活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村没有积累,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工作合力不强,负责创建业务的人员工作精力不足,对创建活动资料不够完善,只负责一些面上工作,不能反映该村开展创建活动的情况等等,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对创建活动的认识,多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将创建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加大人、财、物力投入,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推进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和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xx镇xx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日
第三篇:村民主法治村建设情况
村民主法治村建设情况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村两委积极参与民主法治村建设活动,全面深入地开展依法治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加强村级组织,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村现有总人口959人,13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共有党员13人,村两委干部7人。村两委是村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其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村民的行为,经过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选出了能为村民办实事、带领群众走致富道路的新一届班子。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其调解、治保等配套组织健全,村两委充分发扬民主,将那些肯说话、肯说实话、肯干实事的村民充实到村两委配套组织中,创建了一个有人做事,做事有人充满战斗力的集体。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各项决定。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村两委班子平时注重理论学习,注重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吸收优秀年青同志入党,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农村工作指导员派驻后,更进一步加强了村两委班子建设工作。
二、加强团结协作,强化民主建设。村两委班子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坚持民主决策、村务公开,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一般事项由村两委班子讨论通过,充分体现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在村里形成一个 良好的良性循环,村民有事愿意找村两委,村两委也一心一意为村民利益着想,村民过着平安和蔼的生活。
三、加强法制宣传,强化阵地建设。投资1千多元,在村中心地带建了一块法制宣传窗。为使宣传窗内容经常更新并丰富多采,请村里的退休老教师当村里的宣传窗编写员,定期刊出国内外新闻、健康信息、法律法规等内容,为村民学法用法提供了方便。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生公开栏、村务、财务两公开栏,根据镇里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如森林防火期、计生宣传活动月等,积极利用广播、标语等对村民进行深入的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加强综治建设,强化社会稳定。一村两委重视平安建设工作,积极打造平安村,成立了护村治安巡逻队,坚持每夜巡逻,在近两年里,村内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有利地发挥了警务室和治安巡逻队的作用,大大减少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也确保了村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二是成立了村级护林扑火队。挑选村里身体健康、素质好的50岁以下的男性村民为村里的护村队员,积极参加镇里组织的扑火常识和扑救技术的培训,两年来先后参加了全镇范围内的30余场森林扑火,得到了镇领导和广大村民的好评。三是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室。村民有纠纷需村里解决的,均在村调解室进行,排除了外界的干扰,使纠纷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顺利得到解决。规范了村级调解工作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促进了平安建设和社会稳定。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良好的村风村貌。一是村两委坚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村里多年来一直提倡和坚持移风易俗、崇尚文明,邻里关系和睦,婚丧、生育、建房等事项中,没有铺张浪费和盲目攀比现象;在生态墓区建设和殡葬改革中,得到村民的现解和支持,走在全镇的前列;重视村民文化生活,开展了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多次邀请戏班子到村里唱戏,邀请放映员到村里放电影。二是美化村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两年来,村两委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为努力方向,对村民建房进行了统一规划,为建设新村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通过多方筹资,投入了近10万多元,对村内主要道路进行了路面硬化;投入1万多元安装了35盏照明路灯;投入12万元改装了村民居户的自来水。还充分利用2003年春夏防非典情势,清除了村内的所有露天粪坑和简易厕所,投入2万多元建立了一座由专人清扫的公厕;同时聘用了一名卫生保洁员每天对村中的主要街道进行清扫,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定时清运。
XX村委员会
XXXX年XX月XX日
第四篇:民主法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一、加强民主法治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重点任务。
1、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政治体制改革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既要坚定不移实施,又要积极稳妥推进,特别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全会《决定》从三个方面提出和部署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二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三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2、人民民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
全会强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三个更加”意味着,今后国家会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通过制度保证人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3、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会《决定》鲜明地提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就是推动两个方面的创新,一个是理论方面的创新,当然也包括实践层面的创新,目的就是要更好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们国家根本制度的作用。
全会《决定》强调:“完善人大工作机制,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近年来,我们辽宁省人大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去年以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就教育经费支出、大气污染防治、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进行了专题询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
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的论断。协商民主的推进有利于人民民主权利的实践,从而更好地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那么其次就是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有就是协商民主的推进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从而确保各级党委和政府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最后就是协商民主的推进还有助于我们推进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转变。
全会《决定》对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明确提出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
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系统阐述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制度要求。“法治中国”将作为治国基本方略的依法治国思想进行了重大提升,释放出强烈的改革信号。
1、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法治中国”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版”、“综合版”和“升级版”,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和法治基本精神的“具体目标”,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平台。
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法治中国建设,应当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意味着“法治中国”建设将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建设系统工程。
2、行政执法体制:权责统一、权威高效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两大支柱。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是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全会《决定》针对权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提出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要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3、司法体制改革:公正、高效、权威
公平正义,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为了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司法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改革主要侧重于立法的审查、执法的监督和司法的独立,做到这三点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我们司法的公正,让老百姓在整个司法的过程中、执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对他们权益的保障,体会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有助于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全会《决定》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三个方面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做了具体明确的部署。
4、劳动教养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实行50多年的劳动教养制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胡建淼认为:“劳动教养制度在历史上对于维护社会治安、确保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应当看到它的弊端非常大。中央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的决心也体现了中央对人权的高度尊重。”
中央司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3月起,各地基本停止适用劳动教养,社会治安保持了平稳态势,社会各界也都认可。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起草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的议案,将按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第五篇:民主法治村建设工作总结
民主法治村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扎实开展以法制教育、建章立制、“四议两公开”、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民主法治村”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村在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作个总结。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为了更好开展创建活动,村两委在2011年初的就召开会议,做好动员工作并列入党支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村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依法治村领导小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村务公开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财公开领导小组等组织,每年召开两次以上的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了探索依法治理工作的经验,村两委在先后到先进村区进行学习取经,使创建工作有部署、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为使创建落到实处,村党支部对每年初制定的普法依法治村计划进行目标责任分解,将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位分管责任人,两委成员分工负责,并经常邀请有关部门进行阶段性检查,年终接受上级各部门的工作考核,保证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为使创建活动经常化,村委会每年都将普法、依法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我们还成立了“村民代表大会”等自治组织,坚持村民自治原则,村委会具有自主权、发展规划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不合理工作否决权、硬性摊派拒绝权等,体现村级的基本性质是自治(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二、坚持制度,推进民主
推进基层民主法治进程,靠的是坚持一系列制度。近年来,我村在以抓好“四民主两公开”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村级民主法治工作。一是村民选举规范有序。我村在民主选举工作中,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按照选举程序,选举产生议事监督委员会,通过公开、平等、竞争、评优的任选机制,选出具有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能依法办事,公道正派,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领导干部。之后,相继落实选好配套组织(调委会、治保会、共青团、妇代会、工会、民兵营、侨联、老年协会等组织)。二是民主决策落实到位。抓好民主决策,以重大事项决策机制为重点,建立民主议事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村里重大事项的决策做到能通过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议事监督委员会集体讨论研究决定,杜绝个人独断专行,使决策能真正地反映民心、代表民意,做到民主性、科学性、规范性的有机结合,使全村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及重大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做到村级重大项目的论证、批准、质量、监督、财务审批等工作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村议事监督委员会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切实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三是民主管理落到实处。依法建立健全基层自治组织,确实发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村民自治章程》、《村民公约》均涵盖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以及民间纠纷调解、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管理、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管理等内容,作为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村两委干部根据法律和《村民自治章程》管理各项事务,村务、财务帐目制度完善,定期公布,集体财产管理规范有序,做到集体财产无受损失和流失。四是民主监督推进有力。强化民主监督力度,让村民通过各种形式对村各项事务实施监督,村两委干部依法接受民主监督,以实行村务、村财公开为抓手,建立民主监督机制,成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理财小组、监督小组,定期向村民公布重大事务,推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建立健全村干部任期责任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制度,使干部切实受到监督和约束。五年来无发现干部违纪、违法的事,全村做到无发生因村级账目不清、村务、村财制度无规范化的案件,群众的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三、创新方法,强化宣传
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我村设立了法制宣栏,每月更新一期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制图片,平时还配合中心工作张贴部分法制宣传标语,对全体村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常识教育,以预防青少年的犯罪。通过有线广播,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宣传法律法规,同时经常开展“法律进千家万户”宣传教育活动,分发有关法制常识的各种宣传材料。加强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法律教育,做到“尊老、敬老、助老”,使老年人能够熟练寻求活动服务的渠道并能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综治,注重实效
近年来,我村始终坚持把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与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搞好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的的治安满意率为95%。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四抓”:一是抓防范。积极落实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实行两委成员夜间带班巡逻制度、综治联系户制度。二是抓重点。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大督查、大整治,按照“依法整顿、综合治理、巩固提高、务求实效”的要求,切实加强对重点地带、重点部位和企业厂房整治,消除了安全隐患。三是抓调处。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村民排解矛盾纠纷。同时对群众反映和关心的热、难点问题进行排查摸底,及时调解,将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两年来,无发生一件“民转刊”案件,为促进辖区经济繁荣、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抓帮教。认真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清理排查工作,做到清理排查不漏人,安置帮教不漏人。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广大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加大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力度,提高村民法律素质和村委会法治管理不平,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法治村环境,为推进我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而奋斗,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