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镇景家口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07:2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凤翔镇景家口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凤翔镇景家口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篇:凤翔镇景家口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凤翔镇景家口村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农民需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安定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景家口村位于凤翔镇南部,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省道209线纵贯南北,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全村共辖8个自然村,259户,农业人口1192人。一直以来,我村坚持把发展马铃薯全膜垄侧种植和玉米全膜覆盖为主的旱作农业作为推动我村经济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提高粮食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细化目标,狠抓落实,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落实马铃薯全膜垄侧种植面积500亩,落实玉米全膜覆盖种植面积2300亩,成为我镇旱作农业项目的重要示范点之一。

二、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以强荣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成立景家口村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专业服务队、农机专业服务队,不断优化“支部+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使景家口村马铃薯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着力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科技示范户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自我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配套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三、基本目标

以满足农民群众服务特别是马铃薯生产性服务需求为目标,结合我村产业实际,积极创新服务机制,着力健全服务组织,系统整合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服务产业,努力形成马铃薯产业以公益性服务为主,其他产业以市场化服务为主,公共性服务、合作型服务、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经过2-3年的试点,使我村基本形成以公共服务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科技示范户为骨干,农业综合服务站为补充,公益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实施内容

(一)成立体系机构。成立景家口村农业综合服务站。

1.人员配置。确定镇包村干部兼任服务站主任,选聘技术服务人员两名。

2.阵地建设。依托村委会,将所需的办公室、咨询室、设备室、科技阅览室进行整合,交叉使用。一是设立主任室兼服务大厅,配置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网络设施、展示柜、报刊架、LED电子屏、照相机、宣传版面等设施;二是设立培训室,并进行布展,配置电脑、投影仪、桌椅、音响设备等设施。三是设立农业服务室,在村委会利用1间办公室存放防治病、虫、草、害的药品及小型农机具。

(二)队伍建设

1.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专业服务队。负责监测预报,准确掌握病情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马铃薯病虫害情(警)报,帮助指导村民开展防控工作。

2.农机专业服务队。从事农业生产和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机械化生产,收割和农产品初加工,提供信息、技术、维修、培训、咨询等服务。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为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服务。

五、人员聘用与管理(一)技术人员的选聘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由镇“村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项目”领导小组组织应聘人员进行笔试、面试、实践考核,择优录取2名技术人员负责责任区内农户的管理服务工作,并签订劳动合同。同时,确立镇包村干部为“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站”主任。具体要求如下:

1.事业心强,热爱农村工作,热心为群众服务,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2.熟悉农民的基本情况,有熟练的业务技能;

3.身体健康,年龄在55周岁以下;

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较高的农村政策理论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熟悉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5.持有国家农业部或省级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者优先;

(二)技术人员的责任

1、负责马铃薯产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负责马铃薯病、虫、草、害的防治指导。

3、负责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宣传推广。

4、负责田间技术指导,作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5、负责测土配方施肥指导。

6、负责搜集及宣传马铃薯销售信息。

7、负责专业服务队的管理。

8、负责农机安全管理及技术推广。

(三)技术人员的管理及考核

采取“政府组织,村级引导,群众监督”的方式对选聘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乡“村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领导小组通过技术人员的工作汇报、考试、入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技术人员进行分月、季度、年终考核,主要从服务水平和质量、服务记录、访视记录、自身技能提升、掌握及推广新技术数量、解决技术难题能力、入户现场指导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兑现服务报酬的依据。年终对服务好的技术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对合格的技术人员继续聘用,对服务差的技术人员进行调换。

六、技术培训

搞好农业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唯一途径。要搞好农业技术培训,除采用“讲授法”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讲座、现场示范、座谈会、个别指导、参观考察等多种有效教学方式,才能较快地提高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积极性。

(一)培训对象:科技示范户20名。

(二)培训内容:全膜黑膜马铃薯种植技术;马铃薯标准化种植配方施肥技术;马铃薯种薯处理技术;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马铃薯收获期管理技术;玉米、马铃薯出苗期及苗期田间管理;耕地实施机械全方位深松技术的好处等。

(三)培训方式:依托示范基地,以培育农村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主要采取讲座、现场实训、成果示范、参观考察等方式。

六、工作措施

(一)整合为农服务资源,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需求。组建以马铃薯为主的专业服务队,实行耕、播、防、收、藏、销一条龙专业化作业服务,实行“无偿+有偿”服务模式。广泛开展信息网络服务、农村保险服务、订单种植服务、农民科技与技能培训等服务,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二)发展电子信息化建设,加快我村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以电信天翼惠农通和移动农信惠农查询平台为依托,安装大型电子显示屏,建成集金融、农资、农产品、农业科技、电子商务为一体的数据交换、信息交流、资金结算的电子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获取和使用各类信息提供及时快捷的服务。

(三)依托农民合作组织,加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运作市场化”要求,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逐渐由单纯的生产环节服务向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加工、销售、管理等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扩展,降低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加大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纯收入。

(四)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马铃薯种植大户等主体共同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农业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成效和创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篇: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河畔镇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总结2013年4月上旬,我镇按照《**县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选择河畔、两迎水、中滩、冯堡、车川五村为我镇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村,运行四个月以来,已经充分发挥其在农业发展,农民培育转型,推进农业技术进村入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贯彻落实试点工作,镇上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副组长,农业中心主任、农技站、农机站、林业站、兽医站、财政所及试点村村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于四月下旬研究制定了《河畔镇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启动会议,强调了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的重要意义。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镇长、副镇长、中心主任先后六次深入村站检查指导工作,协调办公场所,并对试点村制定三项规划、包抓10户示范户指导计划、各类制度、技术人员的职责、考核办法等,召开政府办公会讨论审定后装框上墙。二是提高人员素质。根据村级农业服务站建设的要求,一方面严把人员选聘关,杜绝村干部兼任,杜绝优亲厚友,公开推荐,严格考察,把热心为农业服务的、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农业科技能人选聘到队伍中,先聘用的19人中,22—30岁3人,均为大专文化程度;30—45岁16人,均为高中文化程度。

第三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和中央、省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部署要求,促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满足农业农村生产需求,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功能定位,坚持公益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和综合性服务相协调,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规范农业市场主渠道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全程、城乡互动、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服务保障。

二、指导原则

(一)“顶层设计”和群众的首创精神相结合。

从全局的角度,对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并以农民群众作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体,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对体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对“顶层设计”完善优化。

(二)宏观指导和市场经济规律相结合。

深化对当前农业农村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业生产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农业数量效益和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农业技术创新,形成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三)公益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相结合。

以农业公益性服务促进社会性服务发展,以社会性服务发展反哺公益性服务,补齐公益性服务资金短板,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四)尊重实际和创新发展相结合。

正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方向和需求,与时俱进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建立综合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任务目标

到20xx年,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建设完成,区、乡、村三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网络平台达到273个,全区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综合服务率达到80%。社会化服务中心职能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管理规范,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进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进程,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20万亩。解放农村生产力,农村劳动力转移5万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3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规范。多元化服务组织发展到450家,工商资本和技术服务充分进入农业领域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形成农业三产融合配套的服务体系,实现外向型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四、建设重点

(一)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平台。

打造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网络,立足于“推一扇门,办百家事”服务理念,启动区、乡、村三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区级建设一个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以政府为建设主体。27个街道(乡镇)各建设一个服务站,以规模化、规范化的合作社为建设主体。246个行政村各建设一个服务点,以合作社、农资商店或农村超市为建设主体。形成区、乡、村三级联动,一体化建设的网络格局。

(二)实现公益性和社会性二大服务功能。

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心要实现公益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两项功能相结合。区级服务中心下设八个服务窗口,包括:

公益性服务窗口:

1、涉农政策法规咨询窗口。承担政策法规咨询服务职能,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政策法规咨询、农民合作社指导、政策性保险等咨询服务,对全区农业农村工作进行政策引导、解答。

2、“三资”代理窗口。由区农经站承担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监管服务职能,以村财乡管、土地流转合同由区农经站负责监督和审核为原则,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加强服务,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管到位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合作社建设与指导窗口。由农业产业化协会承担合作社推荐服务职能,向上争取政策支持、推荐合作社示范典型、项目申报等,规范审查合作社财务、决策、利益分配模式,并与会计事务所第三方审计部门联合,确保申请项目的合作社达到规范社要求和标准。

4、“四品一标”办理窗口。由绿色食品办公室承担“四品一标”认证申请服务职能,“四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娃品牌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区凡是符合认证标准的农产品,经过审核,按照申报流程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加快推进我区农产品认证工作,深度挖掘、培育和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品牌,保护各街道(乡镇)独特的产地环境,提升独特的农产品品质,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发展。

5、农产品质量检测服务窗口。由农产品质量管理办公室承担检测服务职能,配套农产品检测设备,增加速检功能服务,并与省市检测中心进行服务对接,开展全区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宣传培训。推行农业行业标准实施,指导农业质量校准体系认证管理。

社会性服务窗口:

6、土地流转窗口。承担农村土地流转服务职能,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机制,利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成果,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登记数据库,建立全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与东北网合作和运用微信平台等方式,搭建土地流转信息宣传平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产权交易平台鼓励和引导农户,采取租赁、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吸引工商资本,采取承包、租赁等方式流转土地,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7、金融保险窗口。承担办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服务职能,对接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流转土地抵押业务,土地经营权证明由区农经站审核开具。开展农业保险和特种种植业险业务,择优选择保险公司合作提供保险服务支持,符合参保的合作社、农户可自行提出申请。

8、生产服务中介窗口。承担全区各级涉农信息资源整合集成、发布职能,对信息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增强为农服务的及时性、实用性和准确性,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各类供求信息服务。同时,设置乡级分支机构,严格筛选指定农资企业,通过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对接,提供“安全农资、放心农资、质优价廉农资”下摆服务。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一批跨区域、专业化的农业特色商务网站和交易平台,形成以批发市场、商贸中心、物流调度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为依托覆盖全区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网上销售。

(三)选强配齐专业服务人员。

加强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定期组织学习政治理论、涉农法律法规,开展相关业务培训等,定期进行业务考核,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高标准、高素质的专业化团队。

(四)加强资金综合管理。

遵循科学论证、合理安排、专款专用和追踪问效等原则,合理利用政府投资成本,明确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益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涉及资金的实施目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及用途等,加强成本和利润预算管理,将资金实现最优配置和转化,保障服务中心持续健康发展。

(五)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按照“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渠道共用”的原则,打破原有的服务组织机构框架,整合服务资源,以创新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形成固化、可复制推广模式,实现“一个中心、两项功能、三方建设、四方受益、五个统一”。“一个中心”,即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两项功能”,即公益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三方建设”,即由政府引导、引进涉农企业参与、合作社具体承接,形成“政府+企业+合作社”三方建设模式;“四方满意”,即实现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合作社满意,农民满意。“五个统一”,即“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运行机制”。先行启动区级服务中心和7个街道(乡镇)分中心建设,以点扩面,逐步完成服务中心全区覆盖。

(六)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规范。

制定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指南、服务流程图、宣传手册。明确规范服务目的、意义、目标、内容、功能职责和工作流程等,进一步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化,调动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服务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全面提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质量。

(七)稳步推进业务开展。

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利用农业产业化协会和微信平台等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对外宣传,对内形成内业档案。组织召开农业服务组织对接会,确定服务体系承接主体。沟通协调农经、银行和保险等部门,逐步整合畜牧、林业等部门,扩大服务范畴,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八)规范社会性服务财务管理。

成立现代农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社会性服务以公司为经营主体,对土地流转订单、金融保险代理、生产农资、技术服务中介对接提供有偿服务,支撑公益性服务建设,实现服务中心持续健康发展。

(九)树立窗口单位服务新形象。

以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完善工作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加强学习引导,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强化人文关怀,延伸服务触角,坚持纠建并举,完善监督机制,提升窗口服务满意度。

(十)提高网络信息化服务水平。

加强区、乡、村三级服务平台软硬件网络基础建设,农业物联网系统接入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信息数据库,快速、精准、全面整合涉农信息,实现全国联网,数据共享,保障服务中心业务开展,积极探索“互联网+社会化服务体系”新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坚持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区里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态农业开发区。建立区政府组织协调、部门指导参与、街道(乡镇)管理督导、村服务站运行服务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指导、协调、扶持和服务,确保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运转正常。各试点街道(乡镇)和相关部门也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实施计划,全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二)强化责任落实。

**生态农业开发区要切实承担起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体责任,明确各级部门领导干部具体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节点,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工作方式,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并认真总结工作推进阶段性成果、经验,建立长效的跟踪问效机制。

(三)加强资金保障。

坚持惠农、支农、补农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基层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公益性服务功能。保障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健康运行。加大对区、乡、村三级基层综合服务站扶持力度,加大财政的投入,积极寻求社会服务组织参与,最终实现社会化有偿服务支撑公益性服务。

(四)创新工作措施。

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和管理办法,形成工作指导意见方案,对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各街道(乡镇)加强调研,根据当地发展现状和农村现有经营服务网点分布情况,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站)发展规划。可采取召开培训会、观摩会等形式,尽快启动,加速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搞好试点示范。

(五)落实服务体系主体构架。

加快落实服务组织主体,明确参建合作社、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名单,强化服务组织服务意识,指导、管理和监督组织服务行为,形成规范、有序的服务模式,鼓励、支持和引导服务组织与经营主体、广大农户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第四篇: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文章力图从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出发,探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农业 社会化服务 三农 新农村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充分表明了中央在深刻分析我国农业的现状后,将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今后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相继建立了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科教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商业、金融组织。几十年来,这些机构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家农业服务网络。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初步建成了以各级农业服务机构为主体,以农科教培训中心为基地,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农民科技培训、农产品质量监管及农业信息、流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的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国县乡两级有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化、经营管理推广机构15.1万个;乡镇水利站3.6万个;乡级林业工作站3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8万个;农业产业化组织15万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万多个;以及数百万个科技示范户或示范场。全国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义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由专业经济部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服务实体组成的综合服务系统,主要包括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农民的合作服务体系和公司的经营性服务体系。从国内外经验看,通过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满足了农、林、牧、渔等产业发展中产前、产中、产后过程的各类需求,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其主要意义体现在:

(一)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普遍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分散经营”切实保障了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收益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在“统”的方面做得相对不足,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这一经营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弱点,“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的问题尤为突出,农业生产队统一服务的功能明显滞后,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较好地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经济的事,强化了集体的功能,真正实现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有利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二)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助于减小农民承受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我国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标准化水平低,产品交易成本高,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相当突出,不少农民在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市场的迅速变动中往往容易遭受很大损失。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生产经营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经营变为千家万户相互联结、共同行动的合作生产、联合经营,实现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幅度降低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

(三)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往往受限于家庭的需求以及其自身的经济能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农业机械变得无足轻重或者是没有必要,小农经济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会出现较大矛盾,同时,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也十分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市场的开发,会导致生产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全面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实现变得遥不可及。

三、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一定成效,已初步形成了包括政府、社区、公司、农协等几个方面的服务渠道,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现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要求

现有的乡镇农技推广网络缺乏财力支撑,机制不活,新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不能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要求,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服务的需求。农村土地使用和流转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尚没有完全到位,技术服务、信息服务、法律服务等尚未取得全面突破,对农村、农民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长期以来,乡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是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或责任状)和上级布置的中心任务,是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等行政命令来落实,针对性、适应性都不强。

(二)民间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目前,为农业提供服务的主要是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方位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要求。民办服务组织特别是各专业协会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应有的制度规范和政策引导,组织机构与服务功能不健全,经营行为不规范,普遍缺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机制与动力。还有一些合作组织仍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和农民建立产销联营关系为主,这种合作模式,虽然实现了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但对于农民来说,由于和龙头企业的地位并不对的,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从规模化经营的角度看,民间农业社会化组织规模普遍较小,整体实力不强,跨地区合作少,覆盖面窄,带动力弱。

(三)一些基层政府在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中缺乏准确的定位

在目前的工作中,一些县、乡两级政府存在着“虚位”、“越位”、“错位”的现象。“虚位”,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力,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农业提供充足的公共用品、基础设施和服务等方面,工作不到位,仍习惯于一般号召的工作作风,开开会、发发文,布置一下工作,提出些措施要求的方式,并未把有关政策落到实处,工作措施乏力。“越位”,存在过度推动,对服务体系建设“揠苗助长”,不是循序渐进的支持、帮助其发展壮大,有的习惯用简单的行政命令干预服务组织内部事务。“错位”,仍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惯性,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分工不清,习惯于数量管理、项目管理而不是规则管理,习惯于直接的纵向控制而不是间接的横向协调。

(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费投入与保障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政比较困难,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十分有限。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直接减少了乡镇财政收入,进一步加剧了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导致乡镇机构运转更加困难,无力为农业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由于经费短缺,农业新技术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大多数农业科技人员得不到基本学习培训的机会,技术知识得不到新的补充,开展综合服务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此外,农村信用社资金只能满足农户的简单生产和一般生活需要,无法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服务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四、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深化改革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条件,通过建立新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有利于促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同时,可以有效地把各种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等注入家庭经营之中,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总体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进而促进农业实现集约化经营。各级政府需要充分认识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加强指导,做好协调,营造一个有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各级农业部门是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必须有正确的定位。一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转变行政职能,要抓整体规划、引导性政策的制定、农业执法等宏观调控职能,把一些微观服务职能如技术指导等剥离出去,努力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造公平合理和有序的政策与法制环境。二是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要强化服务职能。许多涉农部门和机构都可以改造成为农业服务部门,重点抓好技术攻关、技术咨询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繁育、推广等服务工作,不再接受委托执法和社会管理等行政职能。

(二)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政府要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稳定现有农业投入的基础上,加大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倾斜的比重,并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目前政府农业投入的重点应该是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科技,为此,可以考虑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中央财政应保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发展有必要的资金支持。二是通过立法完善农业投入体制,确保中央和地方财政将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投入农业基础设施。三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利用率,保障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四是制定财税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并帮助各类经济主体建立各种农业专业公司,由它们组成覆盖农业生产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农业服务部门,为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通过这种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这些专业公司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运作,实行有偿服务。

(三)营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良好发展环境

创造环境,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一是舆论环境。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辟专栏、开设专题等,扩大宣传,大力营造关心、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舆论氛围;同时,各级政府要广泛树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典型,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确立他们的社会地位。二是政策环境。在新型的合作组织发展的初始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会很多,需要各级政府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尤其是要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扶持资金。三是社会服务环境。工商、民政、税务、交通、银行等部门都要为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四是要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各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开办专门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加大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业科技成果、农村综合信息、科技人才、农业资源、农业企业、农业政策、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同时,要加快农村服务信息点和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尽早实现县乡联网,并逐步联网到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便更好地为农户生产提供系统的信息服务,指导农民尽量做到“以需定产”,帮助加工企业做到“以求定供”。五是加强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破了农业生产资料专营的体制,需要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变为基本自给、丰年有余,需要建立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面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需要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形成新型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六是加强农业保险体系建设。保险业要深刻认识农业保险面临的形势,推动农业保险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遵守惠农政策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结果公开、服务标准公开、监管要求公开和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的“五公开、三到户”服务规范,确保国家农业保险的惠农政策得以有效落实。只有不断提升保险公司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保险的功能作用,将有关支农惠农强农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四)多种形式实现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现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创办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经济中介服务组织为主要形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以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经营等为主要形式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已经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生产者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效衔接的中介,是农村社会化服务创新的主要形式。在发展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时要做好十个相结合:一是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去确定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式和方向;二是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相结合,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把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农民联结起来,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三是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通过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的引导,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同当地绿色、特色经济相结合,把绿色、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五是同解决农副产品卖难相结合,围绕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创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六是同开发当地资源相结合,通过社会化服务中心的作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七是同农民增收致富需要相结合,把农民的需要作为创办合作经济组织的重点;八是同培育当地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相结合,通过“龙头”带动,形成有地方特色并具强大活力的新产业链;九是同推进“三农裂变”相结合,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十是同基层农技改革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技体系的合作优势和网络优势,在农村起到引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兆怀.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国外借鉴和基本思路[J].当代经济研究,2002(08)

【2】 卢良恕,孙君茂.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J].中国工程科学,2004(01)【3】 王洋,郭翔宇.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博弈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10(14)【4】 王国敏.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9(05)

第五篇:2015选调生申论热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为方便广大考生备考选调生申论考试,申论部分不仅要多关注社会热点,更重要的是勤动笔练习,并使用适当的教材提升自己,也是掌握申论热点的基础和前提。现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为大家收集了最新最热的申论热点预测,供广大考生学习参考。

【背景链接】

自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社会化服务”的概念以来,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历了八十年代的服务内涵拓展期、九十年代的服务体制机制调整期和新世纪以来的战略地位全面提升期等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基本格局。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要求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新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面临新的复杂环境,亟待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014年11月,中央出台《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指出,要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深度解析】 [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制度创新不充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

在思想认识上,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明晰的思路。在支持措施上,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相关扶持不多,尤其缺乏针对经营性服务主体的补贴种类。从政府层面来看,条块分割严重,为农业服务资源缺乏统一整合。从市场层面来看,伴随着基层服务机构改制,公益性组织从事经营性活动而丧失公共服务功能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社会化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高。

二,供求结构不合理,多元化需求尚难满足。

从服务内容上看,农户对综合性社会化服务需求度最高的前三项分别为:信息服务、金融服务、销售服务;而农户接受外部服务最多的前三项分为:技术指导与培训、农产品销售服务、农资购买服务。可见服务的供给并没有与需求的优先序相匹配,特别是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从服务主体上看,公益性服务主体因管理体制不顺、队伍素质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ln.offcn.com/?wt.mc_id=bk6403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不高、工作经费缺乏等问题越来越无法满足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农业服务的个性化、全程化和综合性需求。

三,村集体服务能力弱,区域供给能力不平衡。

我国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实力薄弱,组织机构涣散,难以有效承担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职能。此外,由于我国不同区域间农业资源配置、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因素相异,各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成本不同,服务能力差异也较大。

四,农民职业化程度不高,采纳现代农业服务的积极性偏低。

农户经营规模普遍较小,限制了采用新型农业服务的经济动力。部分农民固守传统的农业理念,主动采用新的技术或经营模式的意愿不强,接受起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农村的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低质化现象突出,部分农户即便有接受现代农业服务的主观需求,也缺乏相应的实际能力。

[重要意义]

首先,是“三农”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三农”发展亦呈现出农业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农村劳动力有限剩余、农业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收入双增长等阶段性特点。特别是农业投入和产出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增长动力更多地来自农业外部因素等趋势日益突出。这必然要求农业社会化服务须紧紧围绕这些新特点和新趋势,不断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

其次,是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一届党中央提出要“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实践中,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业生产经营在多个层次上交织融合。因此创新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本身就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将有利于强化农业双层经营中“统”的功能,为农业突破分散经营的局限提供多种可能。

最后,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当前,伴随我国“四化”进程的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然绕不开亿万农户分散经营的基本事实,以服务的规模化来弥补经营的细碎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取向。

[对策建议]

首先,要强化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在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工夫,使公益性服务机构真正做到全覆盖、有保障,切实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其次,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农机作业、抗旱排涝、统防统治、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ln.offcn.com/?wt.mc_id=bk6403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产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提供、沼气维护等各项生产性服务,满足不同经营主体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最后,要着眼于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积极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整合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发展多种形式、便捷有效的服务模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

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ln.offcn.com/?wt.mc_id=bk6403

下载凤翔镇景家口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凤翔镇景家口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