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汇报赵勇副省长
磁
县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进展情况的汇报
一、基本情况
磁县古称磁州,隶属河北省邯郸市,迄今有1700多年历史,辖19乡(镇),376村,人口63.5万,总面积1014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75.3亿元,为“十五”末的2.1倍,全部财政收入20.59亿元,为“十五”末的3.1倍,全县综合实力位列全省29位。今年1至9月份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9.3亿元,预计全年GDP可完成192.1亿元,全年财政收入25.73亿元。全县共有乡镇卫生院19所,正式职工476名,临时人员258名。
二、目前进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今年以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医改工作,并调整了医改领导小组,由政府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明确医改办为常设机构,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置了独立的办公场所。同时,抽调38名副科级以上干部、38名医改领导小组成员部门工作人员,成立了19个医改包保工作组,到乡镇指导推动基层医改工作。目前,五项医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一)基层综合医改工作已近尾声
1、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全面推行
乡镇卫生院药品实行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零差率销售。
去年8月份,按照对配送企业进行二次议价的思路,县卫生部门开展了乡镇卫生院药品的招标,并于10月15日开始统一采购、配送。
在配送企业遴选上,一是资质审验。19家企业报名,经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确定为15家。二是现场考察。对配送企业规模、配送能力和信誉度进行现场考察。三是报价竞标。筛选了80种卫生院用药金额较大的药品,由县纪检监察人员参与,召开公开竞标大会,现场开标。由各申请企业分别报单价,按照配送企业报价及卫生院1-3月份用药量,核算各企业报价总金额。15家配送企业中3家弃权,12家报价,报价最高75万、最低33万。四是公开选定。通过配送企业公开报价和评委投票(药品报价占80分,评委投票占20分),现场打分,根据得分高低,公开选定了6家药品配送企业。
在配送价格形成上,一是统一竞价。6家配送企业对列入《乡镇卫生院用药目录》的399个药品品规进行公开竞价,价位低者列入配送候选。二是重点药品市场调查。对62个超省采购价的品规、18个未报价的品规和17个明显高于市场最低价的大输液,组织六家配送企业二次竞价。超省采购价的药品,全部降到了省采购价之内;大输液比第一次议价平均降低40%,如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5%葡萄糖(500ml、塑料瓶),由第一次议价时的3.15元/瓶降到1.78元/瓶。三是谈判议价。对最低价虽低于省采购价,但略高于市场价的56种药品,与报价企业进行谈判议价,最终确定了各品规药品的配送企业和配送价格。通过药品配送权的竞争,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采购价格。据统计,基本药物采购价比按省挂网采购价低21.5%,比卫生院原采购金额低7%;增补的非基本药物,较卫生院原采购金额低8%,药品价格明显下降。
在配送管理上,一是明确要求乡镇卫生院全部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一律不得自行采购药物。目前,我县卫生院用药目录521种,其中基本药物目录271种,省增补药物目录250种。二是控制使用比例。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不低于70%,纳入新农合报销的基本药物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10%。目前,基本药物使用量已从改革前的59%提高到85%。三是分类动态管理。根据卫生院使用情况,分为心脑血管类、抗生素类、大输液类、使用量较大类、价格波动较大类等五类,重点对药品价格进行监测,并根据市场变化、生产及配送企业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建立食药监、卫生部门联合监管机制,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卫生院住院次均药品费用降低88.17元,下降17.22%;门诊次均药品费用降低8元,门诊量提高1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始发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药品安全性、减少过度用药、引导群众基层就医等作用。
村级药品统一配送和收费方式改革全面启动。
在乡镇卫生院药品统一配送同时,我县于去年11月份,首先在辛庄营乡开展了村级配送的试点。药品目录使用的是卫生院的目录,价格上执行的是卫生院采购价,由配送企业送到卫生院,卫生室定期到卫生院取药。由于卫生室对药品品种、价格、配送方式等
方面存在较大意见,我县自今年元月份开始在辛庄营乡进行了新的探索。
在村级药品目录遴选上,一是了解村医用药习惯。我们对25个试点村卫生室和全县山区、丘陵、平原地带10个村卫生室的常用药品进行了调研和摸底。二是认真执行上级目录。根据省《基本药物目录》、《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目录》、《新农合基本药物目录》,兼顾村级用药习惯,确定了我县《村级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共326个品规,供村卫生室和新农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使用。
在配送企业确定和配送方式上,考虑到村级配送点多、面广、单点采购量少的特殊性,从配送企业资质、配送能力、配送网络、市场信誉等整体考量,确定我县唯一一家进入省配送平台的磁县鼓楼药材公司作为我县村级配送企业。配送企业承诺,将药品直接配送到村,配送及时,价格按村卫生室自采最低价,质量绝对保证。
在药品配送价格确定上,将试点村卫生室药品进价、其它村卫生室药品进价、配送企业报价进行比较,本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定了村卫生室配送价格。据测算,统一配送药品的价格与原村卫生室自采价持平略低,较乡镇卫生院配送价低10个百分点。
在收费方式改革上,我们在4个乡镇、36个村卫生室,6次召开座谈会,抽取处方270张,经过反复论证、调研和测算,4月22日,出台了我县村级医疗机构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在药品收费上,统一加成率,西药及中成药15%,中药饮片30%。诊疗项目收费上,参照卫生院收费标准,本着“群众负担要降低、村医能接受”的原则,探索确定了“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
经过4个月的试点,今年5月1日,我县在678家村卫生室和新农合村级定点机构,实行了药品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销售和收费方式改革。目前已完成配送5次,配送药品价值110余万元。村级药品配送的开始和收费项目的出台,开始收到积极作用。
(1)配送企业进货渠道正规,存储条件完备,保证了药品质量。一旦出现问题,追溯方便。
(2)配送企业专门拿出16位配送员、9辆车,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每10天配送一次,将药品直接配送到村卫生室,保证了药品及时供应,降低了村医的采购成本。
(3)村级药品采购价格总体上低于村医自采价格,得到了村卫生室的认可。目前,非新农合定点的村级机构也纷纷要求配送。
(4)新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出台,规范了村医的合法收费,在群众的就医负担有所降低的同时,村医收入不会有大的下降。
(5)为强化新农合门诊统筹的监管和下步村卫生室零差率销售奠定了基础。
(6)原来村卫生室药品加价在80%—100%之间。通过设置“一般诊疗费”,肯定了医生的医疗技术价值,降低了药品加成。5月24日,我们又在原来4个乡镇、36个村卫生室抽取了270张处方。同改革前相比,村门诊次均费用由原来的15.91元降到11.69元,降低26.5%。次均门诊药品费用由原来的11元降到8.89元,下降19.2%。随着村级药品零差率的实行,必然引导村医在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服务态度、改善诊疗环境上下功夫,减少过度和不合理用药。
(7)就医费用的降低,促使群众及时就医,避免小病拖成大病,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
同时,我县县级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已经制定。下步将启动县级医疗机构药品的统一招标采购配送。
2、财政补偿完成前期测算
按照县医改领导小组安排,我县于去年9月份,由县财政局牵头,纪检监察、审计、卫生等部门参加,成立了财务核查小组,共同对乡镇卫生院的收支状况和债权债务情况进行了核查;近日,我们又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进一步进行了测算。
对乡镇卫生院收支差额,按照多渠道财政补偿的原则,除上级以奖代补资金、绩效工资补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补助外,县财政将予以兜底。对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院和卫生室设备配置、村级药品零差率销售补贴、重点项目等县级配套资金予以足额保障。关于卫生院债务的处置,目前上级还没有明确规定。我县准备在对逐笔债务进行严格审计的基础上,由县财政分三年予以偿还。
3、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去年9月份,按照县医改领导小组安排,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编委办、纪检监察和卫生等部门参加,成立了乡镇卫生院人事核查小组,对全县19家乡镇卫生院476名职工逐人进行了审核,对人员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258名临时人员进行了学历、资格审查,理清了乡镇卫生院人员等基本情况。
目前,各乡镇卫生院编制已经确定,总编制为612名;制定了《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选聘工作方案》、《乡镇卫生院岗位设置方
案》、《乡镇卫生院全员聘用实施方案》、《乡镇卫生院分流安置方案》、《乡镇卫生院公开竞聘补员方案》和《磁县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工作方案》、《磁县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
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选聘和全员竞聘工作已经完成。19名原院长中有2人落聘,竞聘产生了新的院长。去年9月份人事核查476名正式职工中,到今年6月份正常退休23人,422人通过竞聘上岗,落聘人员中提前退休18人,自谋职业10人,其它3人。整个人事改革期间,做到了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未发生一例上访告状,保证了正常的工作和诊疗秩序;通过分流安置,卫生院人员结构得到优化,整体工作能力得到增强,为下步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条件。
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已经制定,将从7月份开始实施。
(二)新农合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自2007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我县建立健全了农合网络管理系统,实行经办人员统一招聘、交叉使用的管理办法,严格落实“三级两线公示”制度,加强稽查检查力度,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全面实现了市、县、乡、村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确保了农合基金的封闭、平稳运行。目前,新农合基本制度已经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已经形成,监管体系日臻完善,农民就医和互助共济意识明显增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参合群众医疗负担明显减轻,群众得到了实惠,为党和政府赢得了民心,参合群众满意率达到99%以上。
群众互助共济意识明显提高。2007年参合人数45万人,参合率83%,到2011年,参合人数达到53万人,参合率95%。
保障水平不断加强。随着参合率和政府补偿标准的提高,基金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筹资总额2217万元,2008年4352万元,2009年5321万元,2010年达7400万元,2011年达到1.2亿。封顶线由2007年1.5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6万元。门诊统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参合群众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已经实现就诊即报。
补偿水平逐年提高。四年多来,累计向158.1万人次的参合农民补偿近2亿元,其中补偿1万元以上的2024人。
参合农民就医需求得到极大释放。2006年全县住院12000余人,仅农合住院2007年就达到16000余人,2008年达到24400余人,2009年达到24688人次,2010年达32595人次,农民过去小病扛、大病拖的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
(三)公共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去年,我县已为18.6万名农村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农村居民建档率34%,孕产妇、新生儿、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重性精神病等6类重点人群建档率全面超过上级要求。今年以来,又完成了5.5万人的健康档案,到今年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将达到50%以上。
在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方面,根据上级安排,已为1万余例农村住院分娩妇女补助600余万元;完成15岁以下乙肝疫苗补种;免费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503例,为孕早期孕产妇发放叶酸17701人份,完成改厕1800座。此外,我县县财政还每年投入资金300余 8
万元,自主开展食管癌、妇女两癌、新生儿两病、眼病免费普查,分别完成35773例、23661例、42649例和15.6万例。
(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
近年来,我县着力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一是强龙头,加强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总投资2.4亿元的县医院迁建项目列入了今年的十大城建和十大民生工程,主体二层基本完工,整体预计2012年完工;投资2亿元的肿瘤医院迁建项目已经县规委会通过,正在征地,今年将完成前期准备,明年动工。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的改扩建项目正在统筹规划,县级医疗机构的改造全面启动。
二是强枢纽,加强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2007年至2009年,投资1400万元完成了卫生院改造,成为“河北省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示范县”;2010年起又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进行了五个中心卫生院的改扩建。
三是强网底,加强村卫生室能力建设。经过几年的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了标准化要求。为375个村卫生室分别配备了价值5000元的设备;在村卫生室配备了200台心电图机,将逐步实现村村拥有心电图机的目标。以“六统一”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在全县全面推行。
(五)县医院综合改革积极试点
今年,我县县医院被确定为邯郸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我们根据上级有关要求,起草了《磁县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一是建立县级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采购配送制度。目前已经制定了《县级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共有1996个品规,其中国家基本药物955个,非基本药物1041个。招标采购的前期准备基本就序。县级5家医疗机构将实现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销售。二是改进县医院服务和管理。县医院选定了食管癌等6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药费用。在内二科和内三科2个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三是完善协作机制。对上,县医院分别与解放军301、307医院、省四院等建立起了技术协作关系,上级医师来磁定点帮扶,并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提高了县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对下,将选派县医院主治医师常年到乡镇卫生院对口支援,并免费接受卫生院医生到县医院进修,进行“师带徒”,切实提高卫生院的技术水平。四是全面建立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五是探索建立理事会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落实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强化经营管理责任。
三、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关于人才培养问题
我县乡镇卫生院编制612人。此次改革前,我县乡镇卫生院共有476名正式人员,其中初级职称216人,占45%,中级以上职称9人,占2%;具备执业资格的152人,占3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95人,不足20%。可以看到,卫生院既存在“人多”的问题,也存在“人少”的问题。
在此次改革及人员分流安置的基础上,我们本着“马上能管用、长远有后劲”的原则,计划通过以下5种途径解决人才问题。
1、实行县乡对口支援。每年从县级医院选派10名以上主治医师,真正到对口卫生院工作1年。
2、在县内外(包括卫生院)退休人员中,返聘20名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声誉的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上述两类人员不占卫生院编制。下乡工作期间,在原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的同时,由县财政给予专项补贴。
3、在全县乡村医生中,通过公开招聘,正式录用20名45岁以下、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地方名医”,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4、制定足够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学生,实现每个卫生院至少具备“1名本科生、2—3名专科生”的目标。
5、加强人员培养。在做好上级组织的日常培训基础上,开展“师带徒”项目。乡镇卫生院选派具备一定水平、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医生,到县级医疗机构免费进修,指定副主任医师带教半年到1年。
县财政将在资金上予以倾斜和大力支持。一是设立乡镇卫生院人才扶持基金。每年100万元,专项用于县乡对口支援人员、返聘人员的经费开支。二是设立“卫生拔尖人才县长特别奖”。每年50万元,用于奖励5名优秀院长、10名医生、10名护士、10名乡村医生。三是设立乡镇卫生院“首席医师”津贴,在分配机制上予以倾斜。
(二)关于改革后人员积极性问题
改革到位后,只有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才能充分调动起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当前,乡镇卫生院收入最低的30多万元、最高的300多万元,卫生院职工收入最低的300元、最高的3000元,相差10倍。改革之后,如果依据当前省定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7:3的比例,容易形成“大锅饭”,我县已决定将其比例调整为5:5,拉开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三)关于基本药物制度问题
1、在乡镇卫生院药品网上招标采购方面。第一,省级药品招标招的是生产企业,再由生产企业确定配送企业;而县级二次议价招的是配送企业,我县招标确定的配送企业与省交易平台药品对应的配送企业存在不对接的问题,对网上集中采购工作造成了影响;第二,目前我省挂网价格较我县中标价偏高,还有一定的降价空间。如果取消二次议价,建议省有关部门进一步把价格降下来,以免出现实行零差率销售后的价格比零售药店价格高的尴尬局面。
2、在村级药品配送上,不能照搬乡镇卫生院的采购配送模式。特别是在价格上,虽然我县卫生院招标采购价比省挂网价又下降了21.5%,但乡村医生还是难以接受;我县目前的村级采购价格较卫生院采购价格低10%,得到了广大乡医的认可。我们感到,只有采取切实措施将药价压到最低,才能在村级真正推行开来。
(四)关于基本公共卫生问题
1、近期省里出台了基本公共卫生任务乡、村分配比例,但取消了县级公共卫生机构10%的经费。在公共卫生工作日益繁重的情 12
况下,县疾控、妇幼、监督等工作经费不到位,必然会影响工作的开展。
2、县城主城区公卫机构的设置和财政补助问题。今年,我县在城镇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打破市民、农民界限,由户籍管理为主转变到以居住地管理为主。县中医院成立公共卫生科,全面负责主城区各街道社区、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市场等主城区居民的公共卫生工作。相关工作经费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基本公共卫生资金中支取。但这一做法,特别是经费补偿方式上,还有待上级政策的明确和支持。
(五)关于村卫生室有关资金统筹使用问题
目前我县共有村级医疗机构965家,其中纳入一体化管理、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村卫生室425家,其它卫生室540家;新农合定点机构678家,非新农合定点287家。卫生室间存在身份、待遇等方面的差别,管理难度很大。
1、省政府提出,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为“村卫生室配齐5万元设备”。鉴于经过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和近几年上级的配备,村卫生室设备基本到位,财政用于卫生室设备配备的资金,能否统一调配使用,用于新建村集体卫生室。新建卫生室作为国家所有,设置岗位,公开聘用乡村医生到室服务,同时明确其权利和义务,通过绩效考核发放工资。
2、关于村医养老问题。在当前新农保的基础上,上级政府能否再给予村医一定的补助和政策上的优惠。
虽然我县在医改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正逐步显现,在政策和操作层面还有
一些不配套、不衔接的问题,具体工作中还面临诸多困难。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圆满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向省、市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第二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具有改革阶段性的鲜明特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的关键环节。五项重点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抓好这五项改革,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长期薄弱的状况,扭转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使其真正回归公益性,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指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目标,在2009-2011年需要重点抓好的五项改革。主要包括: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第三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档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中广网北京2月2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2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会议指出,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发布以来,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一是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逐步形成。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亿,覆盖95%以上的城乡居民。保障范围从大病延伸到门诊小病。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三是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200多所县级医院和3.3万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开始启动。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预防接种、健康档案等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体制机制创新稳步展开。
会议指出,当前医改还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改革持续推向深入。“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核心,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工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二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逐步扩大到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5万名以上全科医生。三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补偿机制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管办分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2015年要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会议要求在重点突破以上三项改革的同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改革。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15年达到40元以上。加快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业。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完善政策,积累改革经验。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行业、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会议要求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扩大和丰富全社会医疗资源。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进一步落实政策,改善执业环境,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
第四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汇报材料
紧抓重点 突破难点 力拓亮点 全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区人民政府 2010年9月17日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按照省、市总部署,坚定不移地执行医改政策,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以农村卫生改革为突破口,以卫生强区创建为载体,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力拓亮点,不断健全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完善八大支撑、推进五项改革,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改工作整体推进较为顺利,达到了“起步早、开局好”的效果,特别是基层医疗体系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正在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现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紧抓重点,“一主二辅三配套”医改文件谋新篇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关系到国家前途,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实践,没有理由不积极探索,没有理由不把工作干好。秉承着这种理念,**区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按照省、市总部署,坚定不移地执行医改政策,在医改过程中不断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
2009年9月21日,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发改、卫生、财政、人事劳动、社保和食品药品等12个部门为成员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医改工领导小组严格把握时间节点,按照省、市政府时间要求完成各项医改任务。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我们立足**卫生实际,出台了“一主二辅三配套”医改文件。“一主”是指《**区委 区政府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二辅”是指《**区创建省级卫生强区实施方案》、《**区农村医疗服务机构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三配套”是指《2009-2011》、《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医改资金安排使用方案》。医改方案明确了我区医改工作框架,两个实施明确**区近期医改重点,三个配套文件明确了具体工作安排与资金保障。
2010年4月7日,区委区政府召开医改动员暨创建卫生强区动员会议,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区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街道(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卫生分管领导,及区属医疗卫生单位班子成员参加了会议,做到全面发动、全面部署。据初步预算,在前三年区政府安排医改投入 1.92亿元的基础上,2009-2011年继续投入5.34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投入3.29亿元。2009年,我区级财政已投入医改资金5833.21万元,2010年已投入6546.09万元,两年共计1.24亿元。
二、因时顺势,突破难点,“一降二增三满意”基本药物制度添新绩 **区根据医疗卫生发展趋势,提前就基本药物采购工作进行前瞻性尝试和准备。2009年7月我区即在全市率先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由于起步早、准备足,与其他县市区相比,我们的优势在于不仅有比较完善的硬件和成熟的软件,还具备一定的实施经验,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从2010年2月25日零点起我区政府举办的2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9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准时、顺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各机构都按要求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我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采取销售补差的方式,2010年我区预算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额为1732.59万元。今后,根据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人员编制到位情况适时调整补助额度,确保人员增长幅度与财政补助额度保持一致,逐步向收支两条线过渡。由于我区前期准备充分,基础扎实,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非常顺利,目前全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覆盖率和使用率达到100%。
通过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一降二增三满意”现象。“一降”,是指就诊人均医疗费用下降。据统计,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人均费用为52.6元,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前相比下降18%;“二增”,一是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人次明显增加,3-8月份门诊人次将近38万人次,同比增加65%;二是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量增加,3-8月份药品收入1912.64 万元,同比增加61%。“三满意”:是指群众满意、医务人员、政府满意。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极大地降低了老百姓的就医负担,老百姓由衷地感谢政府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由于业务量的增加,医务人员的收入的收入也逐步提高,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扎实推进,力拓亮点,“一统二重三到位”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展新颜
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区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以**医院为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网底,加快建设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建设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做到“一统二重三到位”原则。“一统”,是指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我们制订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基本标准》和《村卫生室建设基本标准》。不同的投资主体,体现在色彩和装修等标准都有所不同,如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统一的绿色,村集体等非政府投资的村卫生室为蓝色,让广大老百姓在选择医疗服务时,一目了然。针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在管理上我们一律实行建设、行政、药械、财务、绩效考核等“六统一”管理;对于非政府投资举办的村卫生室,我们实行业务与制度、药品质量与使用目录、执业人员准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统一管理等四个统一管理办法。当前,我区卫生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全省同等领先水平;“二重”,是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并重、中西医并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既要开展好基本医疗服务,同时也 要做好公共卫生服务;既要不断提高西医服务水平,又要做好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了扶持发展中医,我们在财力非常紧抓的情况下去,率先尝试中医推广工作,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中医的推广和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得到辖区群众的高度好评,社会反响非常好;“三到位”,是指人员到位、硬件建设到位、财政补助到位。2008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性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首次核编**名,今年我们根据社区发展情况,又再次追加编制**名,总编制达到**名,基本满足了基层人才需求。硬件建设到位,是指我区**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调、租、建、买、修”的多种途径,目前基本上都解决了用房问题,新增面积达到2万多平米。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合理,“新六件”配备到位(彩色B超、血球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尿液分析仪和X光机),完全能够满足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为我区医改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财政补助方面,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等改革中,能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做到补助到位,认真完成各项医改任务。
虽然,我区在医改工作在整体上推进比较顺利,但也遇到一些困难,如社保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新建好、已经验收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及时纳入社保体系(由市社保局审批),从而影响服务开展等,群众意见较大。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加快医改步伐,针对医改责任制,保质保质地完成各项医改工作。
第五篇:平川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汇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满足人民群众卫生需求
——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2010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化医改工作会议和《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银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市政发„2010‟70号)精神,严格按照《白银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着力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落实工作责任,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全面形成整体合力,确保了医改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我区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领导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千家万户的幸福,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利益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解决医药卫生领域深层次矛盾,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目标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我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整体上水平,努力向中心城市靠拢,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为“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营造和谐的卫生环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先 后召开多次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关于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把解决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重点,摆上区委、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将其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领导,区上成立了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医改各项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抽调3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研究制定了《白银市平川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配套方案,对医改重点工作进行了细化、量化,逐条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安排。各有关部门从改革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明确各自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医改工作经费保障,专门安排了6万元的医改工作办公经费,足额落实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配套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确保了医改各项工作任务按进度保质保量实施。同时,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了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要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增强群众信心,为深化改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
二、巩固成果,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一)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今年,我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了 98 %、92 %和95.18%。城乡低保 对象中的一二类人员、农村五保户、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等个人缴费部分均由相关部门和组织代缴。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已全部纳入了城镇职工医保。
(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我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为个人交工资基数的2%、用人单位交6%,大病保险费为个人每月每人3元,单位每人每月5元,人均筹资额达到了36 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分别提高到了每人160元和150元。
从前11个月的运行来看,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了 85%、75%和55.68%以上。我们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纳入了门诊报销范围。将中医诊疗服务项目列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降低中医药起付标准20%以上,提高报销比例10%以上。
继续加强基本医疗保障管理能力建设,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截至12月底,已救助724 人,发放救助资金150.05 万元。
三、稳步推进,坚决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今年,省上将我区列为第一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区。为了抓好此项工作,我们研究制定了《平川区国家基本药物管理办法(试行)》和《平川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与采购配送试点暂行办法》,成立了基层药品配送中心,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实行招标采购、统一配送。自4月16日起,7个乡镇卫生院和2个政府办社区卫 生机构全面开展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并在醒目位置对服务价格、药品价格进行了公示。8月初,为了进一步规范此项工作,我们研究制定了《平川区基本药物二次议价集中招标采购配送实施方案(2010年)》,对省上集中招标采购的3734种国家基本药物、未经省上集中招标但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常用且价格较低的17种国家基本药物进行了再次议价,并增补了38种卫生院常用、价格低廉、老百姓需要、疗效确实的非基本药物。为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医药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区内各医疗卫生单位自9月中旬开始开展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受培训114人次。在财政补助政策尚不完全明了的情况下,为了让利于群众,自6月底开始,我们要求区内所有村卫生室一律实行药物零差率销售。截至目前,全区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基层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了100%,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价比省级招标价平均降幅达到了15%,全区药品零差率销售让利患者80多万元。
四、强基固本,继续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继续加强。列入2010年国家扩大内需的平川区人民医院建设项目,5月15日开工建设,现主体工程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800万元。平川区电力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8月底开工建设,现新建工程已完成主体,改建工程正在进行,累计完成投资130万元。平川区复兴乡李沟村、王家山镇大营水村、种田乡百 丰村、共和镇小水村、水泉镇下堡村5个村卫生室已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30万元。
(二)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入。做好2010年乡镇卫生院招考4500名大学生有关事宜。我区公开招聘的30名医学专业毕业生通过岗前培训后于今年11月底全部到乡镇卫生院上岗工作,充实了乡镇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为提高区乡两级医疗单位人员业务素质,区卫生局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培训制度,今年,已有5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参加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7名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14名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7名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人员、7名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和60名乡村医生参加了市、区组织的岗位培训;已派11名医务人员到省内医院进修、4名医务人员到外省医院进修。加强了基层医务人员学历教育,有25名乡村医生和28名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正在接受中专和大专、本科学历教育。卫生支农工作进展顺利,派出支农的7名队员全部在岗,支援效果良好。靖煤公司职工总院和区人民医院分别与7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逐步形成了区、乡之间的传、帮、带业务平台。
(三)基层卫生管理进一步加强。在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了卫生办公室,强化了乡镇、街道对辖区卫生工作的管理职能,进一步健全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机制;在去年完成卫生院院长竞聘上岗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们结合全区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 行了人员编制核定、岗位结构比例核准和竞聘上岗,对超编人员向缺编的区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分流;另外,在省上“关于在县区卫生局设立基层医疗机构核算中心”的政策尚未正式出台的情况下,我们对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财务独立核算逐步进行了规范。研究制定了《平川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和《平川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财务管理办法》。自9月份开始,全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开展了绩效考核工作。
五、统筹兼顾,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结合平川实际,我们研究制定了《平川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办法》及量化考核方案,成立了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委员会,定期指导、定期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和服务量核拨经费补助;规范开展了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截止目前,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38030份,建档率达37%,建立城镇居民健康档案94760份,建档率达92%;以“健康教育进家庭”工作为抓手,把健康教育贯穿于卫生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全方位进行推进,组织开展了“健康教育巡讲”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了群众的卫生保健意识。全年共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宣教等活动达到了250场(次)。从今年7月开始,推行了卫生系统全面禁烟活动;完成了对农村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工作,体检人数15460人次。加强了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截止目前,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3019人、糖尿病患者428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208人,管理率均达到85%以上;继续巩固和扩大基础免疫,稳步提升我区免疫规划发展水平,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9%以上;做好了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实际接种18518针次,接种率为99.81%;结核病防治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病人631例、确诊病例 124 例,全部实现了免费治疗和督导管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以加大甲流防控工作为重点,继续加强手足口病、霍乱、不明原因肺炎和禽流感等传染病监测和控制,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和疾病谱排序工作。充分利用全球基金艾滋病控制项目,全面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按期完成了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终期评估工作,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加强了鼠疫防治工作,取得了连续48年无人间鼠疫暴发流行的优异成绩;全面做好包虫病防治项目,筛查出包虫病病人60人,完成手术病人4例;继续抓好“降消”项目,做好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补助工作。2010年,全区共补助农村孕产妇948人,发放补助资金38.3万元。继续实施为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完成率91.22%;全面开展了农村改水改厕项目,共建成1700多座新型农村无害化厕所,完成率56.66%。
总之,今年以来,我区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市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需求相比,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今后,我们要继续深入落 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把这项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改革抓紧抓好,为不断提高我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