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储备成品粮管理办法(试行
【法规名称】浙江省储备成品粮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颁布文号】浙政办发〔2010〕107号 【颁布时间】2010-08-16 【实施时间】2010-08-16 【正 文】
浙江省储备成品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储备成品粮管理,保障粮食应急供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浙江省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和参与储备成品粮承(代)储、经营管理、监督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储备成品粮,是指省、市、县(市、区)政府用于调节所辖行政区域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并纳入地方储备粮规模总量的成品粮储备。
第四条 储备成品粮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省政府下达计划。各市、县(市、区)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适当增加成品粮储备数量。
第五条 储备成品粮的品种应当适合当地居民口粮消费习惯和应急需要,一般为国家标准三级及以上的晚粳米或中晚籼米,不得以原粮或半成品粮折合顶替储备成品粮。
本省区域内国家指定的重点城市,储备成品粮的品种、规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
第六条 省政府下达的储备成品粮计划由市、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储备成品粮的行政管理。
第七条 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以下简称承储企业)按照《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承担储备成品粮承储业务和日常管理工作。承储企业仓容不足的(包括不适宜存储成品粮造成的仓容不足),可以委托具有一定规模、具备相应储存条件、诚实守信的粮食加工、批发经营企业或经营户(以下简称代储企业)代储储备成品粮。
第八条 储备成品粮的调用权归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启动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并作出应急调用决定时,承(代)储企业应当执行同级粮食安全应急指挥机构的指令,按政府指定的价格组织应急供应。
第九条 承储企业应当落实应急调用所需的运输车辆、人力物力。
第十条 储备成品粮所需资金由承(代)储企业向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解决或企业自筹解决。农业发展银行提供的贷款应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并接受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监督管理。储备成品粮所需的各项财政补贴费用由当地财政部门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商定。启动粮食安全应急预案所发生的必要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解决。
第二章 代储管理
第十一条 承储企业委托代储成品粮,应当向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报告,并提交储备成品粮代储方案,经书面同意后实施。承储企业对委托代储的成品粮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二条 承储企业应当按照自愿、平等、有偿的原则,择优选取代储企业,并与代储企业签订《储备成品粮委托代储协议书》,明确代储品种、数量、质量等级标准、资金、费用补贴标准、包装规格、轮换、动用、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基本内容。《储备成品粮委托代储协议书》自签订之日起15日内报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备案。
第十三条 代储企业常年经营的粮食最低库存量不得少于《储备成品粮委托代储协议书》确定的储备成品粮数量和本企业正常周转库存之和,并符合相应品种要求。
第十四条 储备成品粮应在当地存放,库点应当符合交通便利、易于购销调等条件。
第三章 仓储管理
第十五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以及各项仓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储备成品粮防火防盗、防汛防台等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第十六条 用于储存储备成品粮的仓房应保持完好,符合基本储粮功能要求,并且卫生、整洁、无污染。承(代)储企业应定期对储备成品粮的仓房进行安全检查和仓储设施维护。
第十七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积极应用绿色、生态、无公害的科学储粮技术,特别是低温、准低温等保鲜储粮技术,保证储备成品粮储存安全。
第十八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按规定建立储备成品粮库存实物台账,并于每月底报送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各县(市、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后于次月3日前报送设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设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后于6日前报送省粮食局。
储备成品粮库存纳入地方储备粮统计,由承(代)储企业按统计制度规定和统计折率折算为储备原粮统计上报。
第十九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成品粮储藏的有关要求,定期检查分析粮情,及时做好粮情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生储粮安全责任事故,应当按照仓储管理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十条 储备成品粮的运输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粮食储备局粮食运输管理规则(试行)》。
第四章 质量管理
第二十一条 储备成品粮按照“包装完整、码垛整齐、数字准确、堆桩安全”的要求,采取仓内包装储存。
第二十二条 储备成品粮一般采用小包装方式储存,包装物、标识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标签标准等有关规定,注明品种名称、等级、净含量、执行标准、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等内容。各项标签应当清晰、齐全、准确。
第二十三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成品粮质量、卫生标准,制定储备成品粮质量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检化验仪器和设备,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储备成品粮的质量和卫生抽检,确保储备成品粮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卫生符合食用卫生标准。
第二十五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储备成品粮的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和质量档案管理制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质量等级和卫生标准要求的成品粮,不得作为储备成品粮。
第五章 轮换管理
第二十六条 储备成品粮轮换应当遵循有利于保证数量、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有利于保持粮食市场稳定,以及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则,做到保持规模、先储先轮、均衡有序,不得轮空。
第二十七条 承储企业自行保管的储备成品粮,由承储企业根据质量、保质期和市场供应等情况提出轮换方案,报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由承储企业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委托代储企业保管的储备成品粮,由代储企业在保证库存数量的前提下,结合粮食加工、批发经营等业务自行组织轮换。具体轮换时间和轮换次数视质量、保质期等情况与委托方协商确定。
第六章 监督检查与处罚
第二十九条 各级粮食、财政、审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加强对储备成品粮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储备成品粮库存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承(代)储企业储备成品粮库存进行检查,每月检查1次以上,并不定期随机抽查1—2次,确保储备成品粮库存落实到位,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十一条 农业发展银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储备成品粮贷款的信贷监管。承(代)储企业对农业发展银行依法进行的信贷监管,应当予以配合,并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
第三十二条 承(代)储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按照《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未规定的事项,按照《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各市、县(市、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储备成品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储备成品粮管理办法(试行)
【法规名称】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储备成品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颁布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颁布文号】浙政办发〔2010〕107号
【颁布时间】2010-08-16
【实施时间】2010-08-16
【正 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储备成品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储备成品粮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0年八月十六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储备成品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储备成品粮管理,保障粮食应急供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浙江省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和参与储备成品粮承(代)储、经营管理、监督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储备成品粮,是指省、市、县(市、区)政府用于调节所辖行政区域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并纳入地方储备粮规模总量的成品粮储备。
第四条 储备成品粮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省政府下达计划。各市、县(市、区)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适当增加成品粮储备数量。
第五条 储备成品粮的品种应当适合当地居民口粮消费习惯和应急需要,一般为国家标准三级及以上的晚粳米或中晚籼米,不得以原粮或半成品粮折合顶替储备成品粮。
本省区域内国家指定的重点城市,储备成品粮的品种、规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
第六条 省政府下达的储备成品粮计划由市、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储备成品粮的行政管理。
第七条 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以下简称承储企业)按照《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承担储备成品粮承储业务和日常管理工作。承储企业仓容不足的(包括不适宜存储成品粮造成的仓容不足),可以委托具有一定规模、具备相应储存条件、诚实守信的粮食加工、批发经营企业或经营户(以下简称代储企业)代储储备成品粮。
第八条 储备成品粮的调用权归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启动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并作出应急调用决定时,承(代)储企业应当执行同级粮食安全应急指挥机构的指令,按政府指定的价格组织应急供应。
第九条 承储企业应当落实应急调用所需的运输车辆、人力物力。
第十条 储备成品粮所需资金由承(代)储企业向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解决或企业自筹解决。农业发展银行提供的贷款应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并接受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监督管理。储备成品粮所需的各项财政补贴费用由当地财政部门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商定。启动粮食安全应急预案所发生的必要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解决。
第二章 代储管理
第十一条 承储企业委托代储成品粮,应当向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报告,并提交储备成品粮代储方案,经书面同意后实施。承储企业对委托代储的成品粮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二条 承储企业应当按照自愿、平等、有偿的原则,择优选取代储企业,并与代储企业签订《储备成品粮委托代储协议书》,明确代储品种、数量、质量等级标准、资金、费用补贴标准、包装规格、轮换、动用、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基本内容。《储备成品粮委托代储协议书》自签订之日起15日内报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备案。
第十三条 代储企业常年经营的粮食最低库存量不得少于《储备成品粮委托代储协议书》确定的储备成品粮数量和本企业正常周转库存之和,并符合相应品种要求。
第十四条 储备成品粮应在当地存放,库点应当符合交通便利、易于购销调等条件。
第三章 仓储管理
第十五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以及各项仓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储备成品粮防火防盗、防汛防台等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第十六条 用于储存储备成品粮的仓房应保持完好,符合基本储粮功能要求,并且卫生、整洁、无污染。承(代)储企业应定期对储备成品粮的仓房进行安全检查和仓储设施维护。
第十七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积极应用绿色、生态、无公害的科学储粮技术,特别是低温、准低温等保鲜储粮技术,保证储备成品粮储存安全。
第十八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按规定建立储备成品粮库存实物台账,并于每月底报送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各县(市、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后于次月3日前报送设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设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后于6日前报送省粮食局。
储备成品粮库存纳入地方储备粮统计,由承(代)储企业按统计制度规定和统计折率折算为储备原粮统计上报。
第十九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成品粮储藏的有关要求,定期检查分析粮情,及时做好粮情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生储粮安全责任事故,应当按照仓储管理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十条 储备成品粮的运输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粮食储备局粮食运输管理规则(试行)》。
第四章 质量管理
第二十一条 储备成品粮按照“包装完整、码垛整齐、数字准确、堆桩安全”的要求,采取仓内包装储存。
第二十二条 储备成品粮一般采用小包装方式储存,包装物、标识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标签标准等有关规定,注明品种名称、等级、净含量、执行标准、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等内容。各项标签应当清晰、齐全、准确。
第二十三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成品粮质量、卫生标准,制定储备成品粮质量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检化验仪器和设备,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储备成品粮的质量和卫生抽检,确保储备成品粮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卫生符合食用卫生标准。
第二十五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储备成品粮的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和质量档案管理制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质量等级和卫生标准要求的成品粮,不得作为储备成品粮。
第五章 轮换管理
第二十六条 储备成品粮轮换应当遵循有利于保证数量、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有利于保持粮食市场稳定,以及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则,做到保持规模、先储先轮、均衡有序,不得轮空。
第二十七条 承储企业自行保管的储备成品粮,由承储企业根据质量、保质期和市场供应等情况提出轮换方案,报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由承储企业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委托代储企业保管的储备成品粮,由代储企业在保证库存数量的前提下,结合粮食加工、批发经营等业务自行组织轮换。具体轮换时间和轮换次数视质量、保质期等情况与委托方协商确定。
第六章 监督检查与处罚
第二十九条 各级粮食、财政、审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加强对储备成品粮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储备成品粮库存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承(代)储企业储备成品粮库存进行检查,每月检查1次以上,并不定期随机抽查1—2次,确保储备成品粮库存落实到位,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十一条 农业发展银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储备成品粮贷款的信贷监管。承(代)储企业对农业发展银行依法进行的信贷监管,应当予以配合,并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
第三十二条 承(代)储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按照《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未规定的事项,按照《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各市、县(市、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储备成品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三篇:厦门市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厦门市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排污权储备和出让行为,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的意见(试行)》(闽政[2014]24号)、《福建省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管理办法(试行)》(闽环发„2014‟15号)、《福建省环保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的意见》(闽环发[2015]6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排污权储备,是指市、区政府通过无偿收回、按投资比例收回、回购等形式,将排污权指标纳入政府储备的行为。
本办法排污权回购,是指由市、区级政府财政出资,由市、区两级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机构通过排污权交易市场购买排污权指标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排污权出让,是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以拍卖、挂牌和竞价、协议出让等形式,将政府储备的排污权出让给排污单位的行为。
第三条 现阶段实施排污权储备和回购、出让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
第四条
环保部门负责排污权的储备和出让管理。财政主管部门负责排污权储备和出让资金收支的监管。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排污权储备和出让价格的监管。
第五条 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负责排污权的储备和出让。排污权储备和出让实行市、区两级账户管理,通过管理账户级别确定储备排污权权属。市级账户储备排污权由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管理,储备排污权出让收入归市财政;区级账户储备排污权由区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管理,储备排污权出让收入归区财政。
(在区级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机构成立之前,市、区两级账户暂时由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统一监管。区级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机构成立后,市、区级排污权储备账户实施分级管理。)
第六条 排污权储备和出让应符合区域总量控制要求,必须将排污权储备和出让工作纳入福建省排污权储备综合管理系统管理,并与污染减排核查核算、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排污许可证等制度相结合。
第二章 排污权储备
第七条 政府排污权储备来源和方式:
(一)排污单位破产、关停、淘汰、取缔的,其无偿取得的排污权,无偿收回;有偿取得的,通过交易或者协议出让的方式由政府回购收储。属于厦门区域内异地搬迁的,其排污权不纳入收储,优先用于搬迁后项目建设,多余的部分由迁出地所在区政府收储。
(二)“十二五”以来至《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实施之日(2014年5月23日)前排污单位关停部分生产线获得的富余排污权,无偿回收政府储备;《意见》实施之日后排污单位关停部分生产线获得的富余排污权,在缴纳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后,可申请政府原价回购或通过市场交易出让。
(三)自环评批复之日起超过五年未开工建设的新(改、扩)建项目,以及停止建设放弃使用的已购排污权指标,属政府储备排污权出让的由政府按照出让价格70%回购;属市场交易获得的,由排污单位在排污权市场上出售,出售价格高于原价部分作为排污权有偿使用收入收归国库。
(四)对新(改、扩)建项目环境评价文件批复的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低于原估算买量,或在建设期间因适用污染物排放标准更新而必须进行提标改造,形成的富余排污权,无偿取得的由当地政府无偿回收。有偿取得的,属当地政府出让的部分,由原出让的当地政府原价回购;属通过排污权交易市场取得的。可由企业自愿出售,出售价格高于原价部分作为排污权有偿使用收入收归国库。
(五)在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的前提下,由政府投入集中式污水治理设施、工业污染深度治理设施获得富余排污权,按政府投入比例收回排污权,纳入储备。
(六)排污单位自愿放弃的可交易排污权指标,或排污单位直接出售给政府的排污权指标。
第八条 按照责权对等和储备排污权效益最大化原则确定储备排污权权属:
(一)根据《厦门市工业区布局规划图》(见附件)确定储备排污权权属,市规划图中没有规划工业区的行政区排污权储备量全部纳入市级账户管理。
(二)市规划图中有工业区规划的行政区,政府投资建设的集中式治理工程产生的储备排污权,按照5:5分成纳入市级账户和区级账户。
(三)政府回购的储备排污权,属市财政出资回购的,划入市级账户管理;属区财政出资回购的,划入区级账户管理。
(四)无偿回收的储备排污权,按照储备排污权来源审批级别确定权属,来源于市级审批项目的储备排污权,划入市级管理账户;来源于区级审批项目的储备排污权,划入区级管理账户。
第九条
当交易市场排污权价格低于上季度我市相应排污权指标加权平均价的50%时,市、区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应启动排污权回购程序。
第十条 排污单位可申请政府回购排污权指标。排污单位申请政府回购排污权指标时,须提供排污许可证和获得排污权指标交易凭证,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机构按不高于上季度我市相应排污权指标加权平均价的70%实施回购,并按照回购出资方确定储备排污权权属。
第十一条 按照《福建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逾期未申请重新办理的,核发排污许可证环保部门应当依法注销排污许可证,并通知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机构收回其排污权指标作为政府排污权储备。
第三章 排污权出让
第十二条 按照权属确定储备排污权出让对象范围。区级账户储备排污权原则上只能出让给本行政辖区建设项目,市级账户储备排污权可出让给厦门行政区域所有建设项目。当市级账户储备排污权不足时,区级账户储备排污权应服从市政府调配。
第十三条 储备排污权出让遵循以下原则:
(一)建设项目所在行政区区级储备排污权先行出让保障,不足由市级储备排污权补足。
(二)工业企业减排、破产、关停、淘汰、取缔形成的储备排污权,应优先投放市场。
(三)先储备的排污权先出让。
(四)跨区级行政区出让的,需符合受让区域环境功能达标要求。
(五)来源于火电、造纸、印染、皮革、合成革、水泥、建筑陶瓷等实行行业总量控制的储备排污权,按照该行业所重点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只出不进”的原则进行出让。
第十四条 储备排污权出让优先保障厦门市重大项目建设。主要包括:
(一)市级以上重大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含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项目)、民生工程;
(二)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
(三)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污染物产生指标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一级水平的建设项目
第十五条 发改部门应及时将重点建设项目通报给同级环保部门,环保部门应根据项目建设新增排污权指标需求和排污权交易市场供需情况,制定储备排污权出让计划。
第十六条 为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在市、区排污权储备量有富余的前提下,可采用协议出让方式投放储备排污权。协议出让价格要求如下:
(一)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民生工程、污染物产生指标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一级水平的建设项目等有利于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建设项目,协议出让价格按照福建省初始排污权指标有偿使用费收费标准执行。
(二)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市政府发改部门发布产业目录为准)、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协议出让价格按照上季度我市相应排污权指标加权平均价的50%执行,但不得低于福建省初始排污权指标有偿使用费收费标准。
第十七条 当交易市场排污权价格比上季度我市相应排污权指标加权平均价高50%以上时,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应协调各区储备机构向排污权市场投放储备排污权,确保我市排污权价格相对稳定。
第十八条 储备排污权禁止出让给印染、化工、合成革和人造革、造纸、电镀、建筑陶瓷、燃煤火电、水泥、合成氨、平板玻璃等重污染行业建设项目。
第十九条
储备排污权不得用于《厦门市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准入特别措施(负面清单)》中规定的限制发展类、禁止发展类建设项目。
第二十条 区级储备排污权出让程序如下:
(一)区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拟定排污权储备出让计划,经同级环保部门审查后,报设区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
(二)设区市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审查后,经设区市环保部门同意后,反馈给区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并报省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备案。
(三)区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委托交易机构出让储备排污权。
第二十一条 市级储备排污权出让程序如下:
(一)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拟定排污权储备出让计划,经设区市环保部门审查后,报省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备案。
(二)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委托交易机构出让储备排污权。
第四章 实施与监督 第二十二条 市、区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应将排污权储备、出让信息及时录入全省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管理信息系统。
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应加强排污权交易数据的维护管理,逐月汇总排污权交易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示,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第二十三条 各级环保、财政、发改部门应建立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的联动监管机制。环保部门负责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的监管,财政部门负责排污权储备和出让资金收支的监管,并根据排污权回购的需求提供资金保障,纳入预算管理。排污权回购资金超出预算时,由环境保护部门向财政部门申请追加专项资金。发改价格部门依据《福建省物价局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我省初始排污权指标有偿使用费收费标准核定及有关事项的复函》相关条款规定,负责对排污储备和出让价格实施监管。
第二十四条 政府储备排污权出让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由各级政府授权同级储备管理机构委托交易机构代为执收,资金通过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收缴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二十五条
排污权储备出让收入扣除省级分成后,按照储备排污权权属确定储备排污权出让收入归属。市级账户排污权出让收入归市财政,区级账户排污权出让收入归区财政。
第二十六条 排污权储备出让资金使用按照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环保厅《福建省排污权有偿使用收入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执行,专项用于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排污权监管能力建设、交易平台建设维护、污染减排项目等方面。
第二十七条 对存在以下情形的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及相关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分别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约谈告诫、暂停出让等:
1.未按规定及时上报储备和出让信息的; 2.未按规定收储、出让排污权的 3.拒不接受检查、弄虚作假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试行,有效期为两年。国家及省政府对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管理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篇:市市级储备粮应急成品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市级储备粮应急成品粮管理,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常储常新、调运高效,切实发挥应急调控作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7号)、《甘肃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甘粮调〔2013〕5号)和《甘肃省省级储备粮应急成品粮管理办法》(甘粮发〔2017〕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级储备粮应急成品粮(以下简称应急成品粮)是指市政府用于调节全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在市级储备粮、油规模总量内建立的成品粮和小包装食用植物油。
第三条成品粮品种为小麦粉和大米(粳米);小包装食用植物油品种为菜籽油和豆油。
第四条在本市从事和参与应急成品粮储备的承储、经营管理、监督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应急成品粮粮权和应急动用权属于市政府。未经市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第六条应急成品粮实行“政府委托、部门监管、企业运作”方式,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发改、粮食和物资储备、财政部门和农发行嘉峪关市分行各司其责进行管理。
市发改部门负责应急成品粮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负责应急成品粮的行政管理和市场应急供应,对数量、质量、储存安全、轮换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按照市政府决定,会同市发改部门、财政等部门和农发行嘉峪关市分行启动并实施应急预案。
市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应急成品粮的利息费用补贴和应急动用所发生的必要支出,并对财务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农发行嘉峪关市分行负责应急成品粮所需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并实施信贷监管。
承储企业承担应急成品粮的加工筹措、储存保管和经营轮换具体工作;
执行嘉峪关市粮食应急指挥部指令,组织应急加工、配送和调运。
第二章计划和落实
第七条应急成品粮储备计划,经市政府批准,由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会同市发改、财政部门、农发行嘉峪关市分行联合下达,承储企业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保质保量完成储备任务。
第八条为确保高温多雨、易发热霉变期和轮换销售淡季应急成品粮的储存安全,应急成品粮按以下方式管理。
(一)小麦粉。按季节以小麦粉和小麦原粮两种形态管理每年2月至9月,小麦粉库存为储备计划的50%--70%,其余部分以小麦原粮形态储存;10月至次年1月,小麦粉库存必须达到储备计划数量。
小麦粉以原粮形态储存的数量,折合小麦粉,与小麦粉库存数量相加,必须达到储备计划数量;且以原粮形态储存的数量,折合小麦粉,不得超过承储企业委托加工企业10天的有效加工量。
(二)大米。库存原则上不低于储备计划的70%,其余部分以确定的粮源和相应的运输能力作为保障。
(三)小包装食用植物油。以小包装和静态散装市级储备油两种形态管理,小包装库存必须达到储备计划的30%--50%。
小包装食用植物油以散装形态储存的数量,与小包装形态储存的数量相加,必须达到储备计划数量;且以散装形态储存的数量,不能超过承储企业7天的有效灌装能力。
第九条大米和小包装食用植物油,由承储企业直接储存,不得委托代储,不得擅自改变储存地点。
小麦粉按照“有利于加强调控、有利于应急保障、有利于企业轮换”的原则,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面粉加工企业代储,与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农发行嘉峪关市分行、承储企业签订委托代储协议。承储企业和代储企业储存小麦粉方式按照第八条规定执行。
第十条承储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保障预案,明确应急保障程序和办法措施,并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报送备案。
第三章质量管理
第十一条小麦粉质量为国家标准一级及以上;大米质量为国家标准三级及以上;小包装食用植物油为国家标准四级及以上。并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小麦粉以小麦原粮形态储存的,小麦质量要符合市级储备粮质量标准。
第十二条应急成品粮采用小包装方式储存,包装物、标识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标签标准等有关规定,注明品种名称、等级、净含量、执行标准、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等内容。各项标签应当清晰、齐全、准确。
第十三条应急成品粮包装规格,小麦粉、大米最大包装规格为25公斤/袋,食用植物油最大包装规格为20l/桶,并符合标准计量规定。具体包装规格由承储企业兼顾应急供应与轮换销售情况自行确定。
第十四条承储企业要建立健全应急成品粮质量检验制度和质量档案管理制度。要配备必要的检化验仪器和设备,严格执行质量和卫生检验,不符合国家标准质量等级和卫生标准要求的,不得作为应急成品粮。
第四章仓储管理
第十五条承储企业必须具备市级储备粮承储资格,并具备相应的成品储存条件和加工(灌装)、配送、销售能力。
第十六条承储企业要按照有关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以及仓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应急成品粮防火防盗防汛等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设施维护。
第十七条应急成品粮必须实行专仓管理,悬挂“嘉峪关市市级储备粮应急成品粮(油)”专牌。承储企业按照“包装完整、码垛整齐,数字准确、堆桩安全”的要求,采取仓内包装储存,保持仓房卫生、整洁、无污染。
第十八条应急成品粮必须实行专人保管。承储企业要按照成品粮储存要求,认真填报“市级储备成品粮专卡”,定期检查分析粮情,做好粮情检测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九条应急成品粮必须实行专账管理。承储企业要严格执行《甘肃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库存实物台帐,按期报送统计、财务信息,及时反映库存和收支动态情况。
第五章轮换管理
第二十条应急成品粮轮换遵循有利于保证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有利于保持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则。
第二十一条应急成品粮的轮换实行成本不变动态管理。具体轮换次数和轮换时间由承储企业按照保持规模、保证质量、均衡有序、盈亏自负的原则自行确定。轮换不得有架空期。
第二十二条承储企业可结合应急加工(灌装)、销售需要,对本企业承储的应急成品粮(大米、面粉)、散装食用植物油进行适时轮换,以节约成本费用,确保常储常新。
第六章应急动用
第二十三条市发改、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按照《嘉峪关市粮食供应应急预案》规定,加强粮油市场监测预警,适时向市政府报警,并提出动用应急成品粮的建议。
第二十四条动用应急成品粮,由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会同市发改、财政部门、农发行嘉峪关市分行提出动用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动用方案应当包括动用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使用安排、运输保障以及费用结算等内容。
第二十五条出现应急状态时,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按照嘉峪关市粮食应急指挥部的指令,组织应急加工,运输和投放销售工作,确保市场不断档、不脱销。承储企业按照应急动用指令,及时组织生产、加工和运输,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动、用得上。
第二十六条应急状态解除后,由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会同市发改、财政部门和农发行嘉峪关市分行及时清算动用费用和相关支出,安排同品种、同数量补库。
第七章财务管理
第二十七条应急成品粮储备利息费用补贴列入市级财政预算,由承储企业包干使用。动用及减储应急成品粮发生的价差和费用支出,由市粮食和物资储备、财政部门审核上报市政府后予以补贴。
第二十八条嘉峪关市市级储粮备应急成品粮利息费用补贴标准按照《嘉峪关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小麦粉、大米、市级储备油库存成本由市粮食和物资储备、财政部门和农发行嘉峪关市分行按照加工、筹措成本和相应的费用联合确定。小包装食用植物油库存成本为原散装的市级储备油库存成本。以上入库成本一经核定,承储企业必须遵照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入库成本。
第三十条应急成品粮贷款按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地方储备粮贷款办法》执行,由承储企业根据相关部门确定的成本和实际需要,在符合农发行贷款条件的前提下,经农发行嘉峪关市分行核准同意后办理贷款业务。
第八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市发改、粮食和物资储备、财政部门和农发行嘉峪关市分行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加强对应急成品粮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必要时联合进行检查。
第三十二条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建立应急成品粮库存监督检查机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对承储企业储存的应急成品粮进行检查,确保数量真实、储存安全,质量、卫生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十三条承储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法予处罚。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未规定的事项,按照《嘉峪关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由嘉峪关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5年。
第五篇:浙江省托育机构管理办法(试行)(2019)
浙江省托育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托育机构管理,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托育机构登记和备案办法(试行)》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有关部门登记、卫生健康部门备案的,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托育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
托育机构应当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尊重婴幼儿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确保婴幼儿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成长。
第二章
机构设立
第四条
托育机构举办主体应当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且无不良征信记录。拟举办托育机构的应符合《托育机构基本条件告知书》(附件1)要求。
第五条
托育机构申请登记时,应当在业务范围(或经营范围)中明确托育机构服务内容。托育机构申请登记的名称中可包含“托育”字样。
登记机关应当及时将托育机构登记信息通过共享、交换等方式推送至同级卫生健康部门。
第六条
托育机构登记后,应当向机构所在地的县级卫生健康部门备案,登录托育机构备案信息系统,在线填写《托育机构备案书》(见附件2)和《备案承诺书》(见附件3),并提交以下材料扫描件:
1.举办营利性的,提供市场监管部门出具的《营业执照》;举办非营利性的,提供其他法人登记证书。
2.自有产权的提供不动产登记证,租赁的提供出租方的不动产登记证以及具有法律效力的租赁协议。
3.机构工作人员的资格证明、健康合格证明。
4.妇幼保健机构出具为“合格”的《托幼机构卫生评价报告》。
5.消防部门规定应出具的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明材料。
6.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提交《食品经营许可证》。
卫生健康部门在收齐托育机构备案材料后应当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机构提供备案回执(见附件4)。材料不全的应当在收到备案材料之日后一次性告知备案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不符合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应当自接收备案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通知备案机构,说明理由并向社会公开。
第七条
托育机构变更备案事项的,应及时登录托育机构备案信息系统向原备案部门办理变更备案。
第八条
托育机构需终止服务的,应妥善安置收托的婴幼儿和工作人员,并依法登录托育机构备案信息系统,向卫生健康部门办理备案注销手续。
第九条
县级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将备案的托育机构有关信息及时在县级官方网站公开,接受社会查询和监督。
第十条
托育机构应当在举办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法人登记证明以及备案回执。
第三章
收托管理
第十一条
婴幼儿父母或监护人(以下统称婴幼儿监护人)应当主动向托育机构提出入托申请,并提交真实的婴幼儿及其监护人的身份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托育机构应当与婴幼儿监护人签订托育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以及争议纠纷处理办法等内容。
第十三条
婴幼儿进入托育机构前,应当完成适龄的预防接种,经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入托;离开机构3个月以上的,返回时应当重新进行健康捡查。
第十四条
托育机构收托婴幼儿人数不应超过备案人数。应当建立收托婴幼儿信息管理制度,及时采集、更新,定期向备案机关报送。
不得对外泄露婴幼儿及其监护人的个人信息。
第十五条
托育机构应当建立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议,接待来访和咨询,帮助家长了解托育机构的保育照护内容和方法。
托育机构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听取家长委员会有关婴幼儿重要事项的意见和建议。托育机构应当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
第十六条
托育机构应当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合作,面向社区宣传科学育儿及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的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
第十七条
托育机构应当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示收费项目和标准、保育照护、膳食营养、卫生保健、安全保卫等情况,接受监督。
第四章
保育管理
第十八条
托育机构应当遵循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养育环境,科学合理安排婴幼儿的生活,做好饮食、饮水、喂奶、如厕、盥洗、清洁、睡眠、穿脱衣服、游戏活动等服务。应当顺应喂养,科学制定食谱,保证婴幼儿膳食平衡。有特殊喂养需求的,婴幼儿监护人应当提供书面说明。
第十九条
托育机构应创设清洁卫生、安全温馨、便于活动的生活环境,提供数量充足的、安全的、能满足多种感知需要的玩具材料,提供给婴幼儿的玩具应当符合GB6675《玩具安全》系列国家标准。
设置的活动应当以照护为主,有利于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保育人员应当熟知婴幼儿的发展特点,观察了解婴幼儿的需要和情绪变化,给予关爱。
尊重、顺应婴幼儿生理节律,加强生活护理,培养婴幼儿的自理能力。
采取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鼓励婴幼儿操作、摆弄、探索和交往,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
将保护婴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时处理婴幼儿的常见事故,在危险情况下优先救护婴幼儿。
第二十条
托育机构应做好托育的组织和管理,建立业务档案、信息管理等制度。要根据婴幼儿不同月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科学安排婴幼儿作息时间,注意动静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结合。
托育服务应当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促进婴幼儿在身体发育、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活动应以个别、小组活动形式为主,集中统一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便于工作人员多与婴幼儿进行面对面、一对一地个别交流,体现情感关怀。
托育机构应当保证婴幼儿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寒冷、炎热季节或特殊天气情况下可酌情调整。
托育机构严禁开展违反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有损婴幼儿身心健康的超前学习或活动;严禁虐待、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损害婴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托育机构应当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日常记录和反馈制度,定期与婴幼儿监护人沟通婴幼儿发展情况。主动与婴幼儿家庭沟通合作,建立托育机构与婴幼儿父母日常联系制度,指导婴幼儿父母提高科学育儿能力。
鼓励托育机构开展婴幼儿与家长的亲子互动活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群体家长育儿互动活动。
第五章
健康管理
第二十二条
托育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障饮食饮水卫生及环境安全,做好婴幼儿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第二十三条
托育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卫生保健制度,做好婴幼儿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加强环境卫生工作。
1.健康检查制度。建立婴幼儿入托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晨午检以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婴幼儿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从业人员上岗体检、在岗定期体检和健康管理制度。
2.卫生与消毒制度。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和预防性消毒工作。
3.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制度。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对疑似和确诊病儿及时隔离,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婴幼儿健康管理工作。
4.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为婴幼儿提供的食品和饮用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保障饮食安全。
5.用药管理制度。婴幼儿患病期间应当在医院接受治疗或在家护理。未经婴幼儿监护人签字确认,托育机构不得给婴幼儿用药。
6.报告制度。发现婴幼儿身体、精神、行为异常时,应当及时通知婴幼儿监护人。发现婴幼儿遭受或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依法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7.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托育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经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
托育机构工作人员须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持有效的健康证明上岗。工作人员患有可能影响婴幼儿健康的疾病时,应当立即离岗,须持有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和病历,待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返岗工作。
精神障碍患者、有精神病史者、有犯罪吸毒记录者不得在托育机构工作。
第二十四条
预防控制传染病,保障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要依职责加强托育机构卫生保健服务的业务指导。卫生监督执法机构依法对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提供膳食服务的托育机构应根据婴幼儿的生理需求,制订科学营养的膳食计划,编制营养合理、平衡的食谱,提供安全卫生、易于消化吸收、清淡可口、健康的膳食。做好食物过敏婴幼儿的登记工作,提供餐点时应当避免婴幼儿食物过敏。饮用水和各类食物每日参考摄入量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卫生保健标准和规范。
提供膳食服务的托育机构应当每周向家长公示婴幼儿带量食谱,定期计算和分析婴幼儿的进食量和营养素摄取量,保证婴幼儿膳食营养。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六条
托育机构法定代表人是机构安全和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托育机构应当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防护措施和检查制度,配备必要的安保人员和物防、技防设施。
第二十七条
托育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门卫、房屋、设备、消防、交通、婴幼儿接送交接、活动组织和婴幼儿就寝值守等各项安全防护制度。
1.安全责任制。加强对举办场所、活动场地和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执行日巡查制度,做好安全巡查记录,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婴幼儿接送制度。婴幼儿应当由婴幼儿监护人或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
3.环境安全检查制度。托育机构的房屋、设施设备、装修装饰材料、用品用具和玩教具材料等应当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严禁设置、放置威胁婴幼儿安全的设施、设备和物品;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的教具、玩具。
4.信息保护制度。托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婴幼儿的个人信息以及隐私予以保护。
第二十八条
托育机构应当制订重大自然灾害、传染病、食物中毒、踩踏、火灾、暴力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经常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并定期进行演练。
托育机构应当明确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及管理职责,加强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确保用火用电用气安全。
托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掌握急救的基本技能和防范、避险、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在紧急情况下优先保障婴幼儿的安全。
第二十九条
托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关注婴幼儿日常生活和活动安全,掌握预防婴幼儿伤害的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应当预防幼儿跌落、摔伤、碰伤、烫伤、窒息、气管异物、异物入体、同伴咬伤、触电等意外伤害的发生,防止婴幼儿走失和被拐骗。
第三十条
托育机构应当设立照护服务和安全保卫的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确保24小时设防,活动区域、生活区域应当全覆盖,监控录像资料保存期不少于90日。
第七章
人员管理
第三十一条
托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婴幼儿,身心健康,无虐待儿童记录,无犯罪记录,并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要求的资格条件。
第三十二条
托育机构应当建立人员培训、职级评定等制度,建立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并按规定组织和支持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进修活动,通过集中培训、在线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十三条
托育机构应当加强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对虐童等行为实行零容忍,一经发现,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追究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
托育机构应当依法与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
托育机构应当加强党组织建设,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开展活动。
第三十六条
托育机构应当制订工作计划,每年年底向卫生健康等部门报告工作,必要时随时报告。
第三十七条
托育机构收费和财务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终端设备,对托育机构的申办过程、综合监管、信息公开、诚信记录、人员信息以及业务数据等进行信息化管理。
第三十九条
按属地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综合监管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对托育服务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日常检查发现、归口受理和分派、违法查处等各环节分工牵头负责、共同履职的机制。
各级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机构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咨询服务和监督检查。
建立托育机构信息公示制度和质量评估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加强社会监督。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20年2月14日起施行。
附件:1.托育机构基本条件告知书
2.托育机构备案书
3.备案承诺书
4.托育机构备案回执
附件1
托育机构基本条件告知书
托育机构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开展服务活动,并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2.应当符合《浙江省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浙江省托育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要求。
3.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应食品安全标准。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附件2
托育机构备案书
________卫生健康委(局):
经________(登记机关名称)批准,________(托育机构名称)已于____年___月___日依法登记成立,现向你委(局)进行备案。本机构备案信息如下:
机构名称:
机构住所:
法人登记机关: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机构负责人姓名:
机构负责人身份证件号码:
机构性质:□营利性
□非营利性
服务范围:□全日托
□半日托
□计时托
□临时托
服务场所性质:□自有
□租赁
机构建筑面积:
室内使用面积:
室外活动场地面积:
收托规模:___
人
编班:□乳儿班
□托小班
□托大班
□混合班
联系人:
联系方式:
请予以备案。
备案单位:(章)
****年**月**日
附件3
备案承诺书
本单位承诺如实填报备案信息,并将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准确报送后续重大事项变更信息。
承诺已了解托育机构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承诺开展的服务符合《托育机构基本条件告知书》要求。
承诺按照诚实信用、安全健康、科学规范、儿童优先的原则和相关标准及其他规定,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不以托育机构名义从事虐待伤害婴幼儿、不正当关联交易等损害婴幼儿及其监护人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行为。
承诺主动接受并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承诺不属实,或者违反上述承诺的,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备案单位:(章)
机构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附件4
托育机构备案回执
:
编号: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报我委(局)的《托育机构备案书》收到并已备案。
备案项目如下:
机构名称:
机构住所:
机构性质:
机构负责人姓名:
________卫生健康委(局)(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