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4 07:2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情况汇报》。

第一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情况汇报

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

感谢各位领导在新春后不久亲临我州检查指导科技工作,这充分体现了省科技厅领导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现在我就**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科技创新总体情况

科技创新工程成效显著。目前,全州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6万人,拥有科研机构7个、企业技术研发机构76个,农技推广机构1217个,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组建了**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州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23项,研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400余项,开发新产品、新品种150多项。申请专利1038件,获得州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0项。

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我州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绿色健康食品等高新技术产业。“十一五”以来,实施高新技术项目70余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2%。2010年6月国 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延长产业链搭建了一个高端发展平台。同时,充分利用武陵山区丰富的药材资源,开展了杜仲、黄柏、厚朴、百合、青蒿、虎杖等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GAP规范化栽培和有效成分提取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了一系列传统名药、民族药和现代中药的新品种,初步形成了以现代中药、植物提取和民族医药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

科技对农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重点开展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选育出杂交水稻、玉米、茶叶等新品种12个,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194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猪、牛、羊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70%、30%和45%。在水稻、柑橘、猕猴桃、百合、高山反季节蔬菜等优势农产品领域,推广了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食品生产等技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围绕发展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在柑橘、梅花鹿、猕猴桃、百合等领域,开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提升了具有**传统特色食品的品质。例如,国内首次开发出纯天然食用香辛料无盐陈酿技术,开发的**果醋系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柑橘、百合综合利用和皮渣利用水平大幅度提升,开发了橙皮苷、果胶、百合多糖胶囊等新产品。围绕先进适用技术向广大农村辐射,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2 探索出“6+1”工作模式,成为了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新标杆。

政产学研结合走向深入。我州以优势资源、特色产业为依托,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了厅州科技工作会商制度,州人民政府与省科技厅签署了《科技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形成了州校科技合作长效机制,在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和积极推动下,州政府与中科院、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11所高校建立了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实施科技合作项目160多项;完善了州政府专家顾问工作制度,聘请了26名专家为州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开展科技咨询、难题攻关和成果转化。

二、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与科技合作项目情况近年来,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局针对我州及各县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基本情况,给予不同方式的支持。****、****和国家锰精深加工及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管理中心联合组建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拥有创新服务场地4100平方米,各种实验、检验设备仪器1000多台(套),总值达4000多万元,参与平台建设的科技人员约60余人,近2年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600余项次,信息检索100余次,产品检测服务200多项次,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分析服务120多项次,为36家企业110名技术人员开展了技术培训,提 升了我州中小企业的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科技局对各县市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给予支持。

二是加强特色产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锰资源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针对低品位锰矿高效富集技术、锰合金生产节能减排技术、电解锰高效清洁生产技术以及锰渣资源化利用与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等技术的创新与集成,通过网络技术、科技文献服务、产业竞争情报服务手段,实现全州锰业资源的信息互动和资源共享,申请了独立互联网域名,开通网站,组建了“**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召开了联盟年会和产业论坛。*****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培育孵化,采用中温氮化烧结技术和低温高压渗透技术共同开发出高氮氮化锰合金等高新技术产品,年产值达到9000多万元,并获得高企认证。

三是支持以重点实验室为主体的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林产化工重点实验室、生态旅游重点实验室是我州拥有的两个省重点实验室,州科技局对重点实验室与企业联合、通过产学研合作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给予优先推荐,充分发挥两个重点实验室在我州产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林产化工重点实验室为杜仲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的新药开发和****公司的绿原酸等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科技合作方面,一方面认真组织申报国家、省国际科 技合作项目,先后有******获得国家项目立项,金优217在孟加拉的推广应用、环保型水性铝银浆、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到项目获省厅项目立项。****与***有限公司合作,利用中方焙烧还原法开发**二氧化锰矿粉生产无硒电解锰,在国外锰矿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稳定的锰矿供应基地,每年获得加蓬12万吨廉价的高品位二氧化锰矿粉供我所用。目前第三期工业试验已完成,在加蓬建成了年生产能力5000吨生产线;中日合作开发环保型水性铝银浆国际合作项目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日本立邦涂料有限公司提供生产场地和其他相关基础建设。项目已在日本进行产业化试生产,建成了年产1000吨环保型水性铝银浆生产线。另一方面,支持州政府科技顾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与州农科院、**罗汉果合作社和专业户,在育苗、种植和深加工全面合作。

三、请求支持的内容

区域创新服务平台是我省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基层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是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更显重要、更显紧迫。以平台为载体,实现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推动区域科技合作。为此,提出以下请求:

(一)支持组建武陵山片区特色植物资源开发技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山片区特色植物资源丰富、蕴藏量大,是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代表性区域之一。**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达400多万吨,素有“水果之王”的猕猴桃基地,种植面积全国最大,达12万亩,鲜果产量达20万吨;虎杖、五倍子、百合、葛根、杜仲等特色药用或药食兼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在15万吨以上。在产业化开发方面,生物制药产业初具规模,拥有**公司等龙头企业,生物制药产业年产值在10亿左右。

为进一步促进**山片区特色植物资源开发,搭建武陵山区特色资源产业化开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对武陵山区特色植物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取得达到国际先水平的特色资源高效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成果。请科技厅给予支持并推荐为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

(二)请求支持区域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根据我州科技基础和产业需求,我州规划在锰精深加工、电解行业节能减排、椪柑等大宗产品开发、中药材开发、旅游产业提质等领域分期分批地搭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近两年,组建锰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搭建电解行业企业节能减排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开展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和引进、推广;搭建椪柑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椪柑产 业提供从种苗繁育、栽培技术推广、精深加工和残果、落地果综合利用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以上三个平台请省科技厅给予优先支持。

(三)请求支持**自治州科技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建立与国家和省科技基础平台相衔接的区域科技公共信息平台,构建以“一网九库”为核心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我州的公共科技资源的开放度和有效利用率显著提高,科技资源的信息采集、分析、综合加工和利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州科技局计划在两年内建成以州信息所为中心、8县市科技局为分中心的信息网络平台,请省科技厅给予支持。在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请省信息所加大对州信息所科技查新、文献检索、项目论证服务、竞争情报等业务的培训指导,加大省资源共享平台对我州的支持力度,需要办证的请支持办证,能够委托的请给予委托。

(四)加大对州、县市科技管理部门基础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

我州、县市基础条件普遍较差,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弱,难以适应现代科技管理的需要。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去年**、**市、**县、**县和**县科技局申报了省厅条件建设项目,且**市科技局率先获得了省厅的立项支持。**、**、****和**四县科技局因机构问题未进入条件建设的笼子。现四县科技局已按要求恢复机构,请求省厅同意将四县纳入条件建 设的范围,并给予州、县市科技局倾斜支持,加大支持的力度。

(五)加大对我州区域科技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 根据2012年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以承接广州产业与技术转移为目的,我们拟以**经济开发区内的广州工业园为载体,申报国际与区域科技合作项目,请科技厅给予指导和支持。

第二篇:科技创新汇报材料

弘扬创新精神打造科技特色

-----株洲县育红小学创建湖南省科技创新教育基地汇报材料

株洲市株洲县育红小学

我校创办于1909年,现有教学班32个,在校学生1800人,在校教职工97人。在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校一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自学·引导·发现教学”实验获株洲市科学进步奖,受到时任国家教委常务副主任柳斌的高度评价。学校于2003年被录入《中国名校600家》之列。2004年,《思疑展合教学》实验研究获湖南省教研成果一等奖。除此以外,我校另有其它6项实验研究,均获得省、市和中央教科所的表彰奖励。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认定为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株洲市示范学校、株洲市科普文明大院、株洲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株洲县科普特色学校。

教育科研的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教师的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索、主动思考的习惯。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五年来,有汤宇轩等63名学生在省、市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奖项达90次,其中县级59次,市级26次,省级5次,申请国家实用专利12项,已有7项获得国家专利证书。有陈潇等同学在市、县科幻画比赛中获奖,市级44次,县级60余次。有蒋鑫森等同学在电脑制作中获奖,市级24次,县级14次。科技教师袁兴台设计的《听话的气球》等四个实

验被入选省编《科技活动》教材,撰写的论文《三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获全国一等奖,并在《华夏教育教学》杂志公开发表,袁兴台老师被省市教育系统评为“优秀科技教师”、“科技教育精英奖”。胡敏老师执教《压缩空气》被评为湖南省教育规则“十一五”重点课题示范课。罗文娟、苏俊等10来名教师在科幻画、科技制作比赛中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具体获奖情况附后。)

为了打造我校的科技特色,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创新精神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我校科技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明确两个奋斗目标

近期目标-----每年申请3~5项国家专利,每年有3~5件作品获省、市级奖励,力争成为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

长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生活和未来需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牢固树立“科技兴国”的信念,培养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三、实施六个具体措施

(一)队伍强劲

我校现有教师97人,其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94人,中、高级职称的8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

师4人。学校领导坚持改革创新,科研兴校的理念,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带头参加课题研究活动。学校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教研,通过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每期一次的校级展示,每年一次的课堂验收,着重培养教师基础教育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课程到位。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科学、科技活动课程,在教学中细心捕捉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常年开设了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渴求。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科研基地参观学习,让学生的奇思妙想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

(三)设备齐全。

学校设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多功能室、科技制作室、科技展览室。科技制作室里配有电脑、背投电视机、投影机、照像机、DVD、摄像机和空调,总价值达60000余元。仪器室按国家一类标准配齐。图书室有藏书20000余册。多功能室(美术室、音乐室、体形室、阅览室、电脑室)各一间,配置电脑50台。展览室新添置展览桌25张,有学生科技作品30多件。每间教室配备背投电视机。

(四)活动系统。

1、定期举办科技节,利用多种形式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并进行“四小”(论文小作家、发明小博士、制作小能手、多彩小画笔)评

比,表彰和奖励科技小明星。

2、设立科技角、编写科技小报等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动脑过程中,培养科学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3、充分利用学校橱窗和廊壁形成科技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各类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经费支持。

为保证各项科技活动的顺利进行,我校提供了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专项经费。近两年来,学校自筹和政府资助资金达15万余元。

(六)激励得力。

为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工作,我校设立了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奖。

1、凡获得国家专利证书,每个项目奖励人民币1800元。

2、凡参加教育、科协等部门组织的各级科技创新、科幻画等比赛,获县级一、二、三等奖以实物奖励为主;获市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人民币150、100、50元整;莸省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人民币300、200、100元整;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人民币500、400、300元整。

3、对获奖同学在第一时间内,在全校给予通报表扬并予以张榜公布,能进行媒体宣传的,学校负责向媒体投稿。

4、对获奖同学,给其所在班级在文明班队评比中加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分3、2、1分;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分5、4、3分;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分8、7、6分。

5、对指导老师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视贡献大小,优先评先评优、提前晋级。

弘扬创新精神,创建特色学校,意义重大,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积淀、思考和探索。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使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再上台阶。

第三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共山东省滕州市委 山东省滕州市人民政府

滕州市地处山东省南部,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156万,是“科圣”墨子的故里。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立足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努力构筑经济和科技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70.7亿元,增长20.1%;财政总收入14.6亿元,增长23.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第三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一、坚持实施“科技兴市”战略,优化科技事业的发展环境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发挥科技进步在引导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坚持不懈地把“科技兴市”作为重大战略,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科技长入经济的良好环境。一是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科技目标责任制。成立了市主要领导挂帅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以一把手为主的科技工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实行党政领导科技成果推广联系点制度,35名市级领导和65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建立了1—2个村或企业作为科技帮包对象;同时强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二是大力营造良好的科技政策环境。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财政扶持资金、技改投入和技术创新奖;实行领导干部重大科技项目帮包责任制,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效 1

益显著的科技项目,领导精力和财政优先支持,并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市财政拿出500多万元对实施好、进展快的帮包责任人及法人重奖。三是实行专家科技顾问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按照“一个专家建立一个基地,一个基地形成一个优势产业,一个产业搞活一片经济、带动一方群众致富”的思路,先后聘请中国科学院、山农大的两位教授担任科技副市长,两位院士和10多位专家学者担任市科技顾问。通过优化环境和服务,把专家的教学、研究、试验、示范基地吸引到滕州。山东农科院研究员孙慧生二十年如一日帮助指导我市马铃薯生产,建立形成了省级科技特色园;工程院院士余松烈多年来在我市进行小麦精播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全市87万亩小麦单产达931斤。银丰化工公司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技术支持下,先后开发新产品16项,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6项,成为我市利税大户。同时我们还聘请市内110位专家学者组成科技顾问团,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四是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为主、多元参与的新型科技投入体制。市财政坚持优先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增长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科技三项经费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以上。

二、突出科技的现实转化,构筑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

1.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立足构筑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载体,强化科技引导,对农业影响大、效益明显、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给予连续重点支持。为把马铃薯产业培植成为强势产业,先后实施科技计划26项,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投资1650万元,建立了生物组培中心和配套完善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今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50万亩,产值达12亿元以上,主产区农民纯收入4602元。为发展壮大粮食产业,加强科技项目的后备培养和龙头企业的持续技术开发,先后9次立项,扶持资金60多万元,筛选出白硬冬2号等优良品种,我市被列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山东省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示范县(市)。投入技改资金1.3亿元,培植壮大农副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形成了东谷面粉、益康食品、春藤肉制品等一批工艺先进的骨干企业。国家级星火外向型企业山东盈泰食品公司,去年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发展标准化养殖基地216个,养殖户年纯收益万元以上。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对科技发展的反哺和推动能力。一是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选择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新材料、精细化工、环保节能等产业重点发展,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发

展活力的骨干高新技术企业膨胀规模,带动相关企业尽快形成产业化。全市发展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2.5%,有5个项目列入国家技术创新基金计划。二是实施“科技联姻”工程,加速孵化高新技术成果。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与200余家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技术合作关系,近年来实施科技项目75项,其中国家、省级科技项目16项,取得科技成果86项,获得省科技奖励12项。三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严格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开发体系建设。对新建国家、省技术开发中心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5万元的科研开发补助。全市建立厂办科研机构9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自主科研经费占销售收入的2.76%,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投入达3.2亿元,占销售收入的3%,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以上。

3.完善示范带动机制,大力构建科技发展示范平台。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规划建设高科技示范园,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项目39个,完成投资7亿余元。积极培植科技“高税”示范,选择基础好、潜力大、技术创新度高的企业,重点培育扶持,发展形成26家技术实力较强、产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示范企业。建立完善党员科技帮带机制,在农民党员中评选出万名政治觉悟高、具有专业特长、技术能力较强的“党员科技示范户”,从中优选出千名“科技明星”,给予表彰奖励。全市1.3万名有技术优势的党员,与16万户农民结成了帮带对子。农民党员薛冰利用养殖新技术致富后,与周围16户农民结成帮带对子,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使农户年均收入增加6000元。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突出科技人才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的核心作用,坚持引进、培养、使用并举,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立完善人才开发的政策,鼓励技术、成果等生产要素以30%以上的股份参与资产、收益分配;实行重奖突出贡献科技人才,市财政投入20万元重奖科技人员,对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有功人员,优先推荐为劳动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享受政府津贴;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造的良氛围。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开发工程,启动了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设立了学科带头人培养专项资金。加强技术人才引进,先后引进日本、荷兰、以色列等20余名国外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开发;聘请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20多位专家进行科技合作。强化人才教育培训,全市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8520人。目前全市具有专

业技术人才达到47672名,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18人;培养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5名。同时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人才培训的重点,建立了集科技服务、现代远程教育与党员电教于一体的市、镇(街)、村(居)、家庭四级科技培训网络,建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受站点1169处。先后培训农民30余万人,其中有1.07万人考取了国家农民专业技术资格“绿色证书”。

第四篇:加强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精选)

加强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在当前环境和资源约束越来越严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推进科技创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实现建设“绿色石台、皖南茶乡”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完成发展工业、旅游和重点项目三个重点突破的任务。

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加展经济发展,我们从分析本县区域内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优势所在、现有的技术基础和制约科技创新的瓶颈等因素入手,探讨一下今后的加强县域科技创新的思路和对策。

一、优势

作为一个区域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小县,我们的科技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对科技人才的吸纳能力等都处于弱势,因此,要加强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站在整个县域产业发展的高度,寻找科技工作的准确定位,寻找有利于推进科技创新的优势所在,以此作为科技和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我县推进科技创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自然环境优势。我县属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和安徽省生态农业示范县。境内风光秀丽、景色优美、真山真水、原汁原味,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87.6%,大气、水源、土壤质量非常优越,是一个天然的绿色宝库,“绿色石台,皖南茶乡”广为人知,已成为石台对外开放的一张绿色名片,不仅为发展旅游产业提高了极佳的生态环境,而且也是发展生态科技和生态经济的优势所在。

2、资源优势。优越的自然环境必然决定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县山场广阔,还拥有国家级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牯牛降,保存有大面积的中亚热带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其中木本植物有松类、彬类、槠类、栎类等5000多种、野生动物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246种、中药材有山茱萸、苡仁米、厚朴等562种,此外还有竹类、食用菌等其他资源,牯牛降被被生态学者誉为“绿色的自然博馆”,“动植物基因库”,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值。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代,无化是技术还是产品甚至人才都可以复制和替代,然而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是无法复制和替代的,环境和资源是引吸外面投资推进科技创新的基础优势。

3、特色优势。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决定我县的产业物色,我县现已形成了富有生态特色的茶叶、中药材、竹制品、高山蔬菜、出口速冻蔬菜、山野菜等绿色或有机农业产业,还有仪表、机械、制药、药品包装等工业产业。有13个农产品通过了省无公害产品认证,4个农产品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天方”、“仙寓”、“佛霞”牌茶叶,“七井山”牌山茱萸、红辣椒,工业上的“鸿陵”仪表已闻名遐迩,成为石台特色产品的代名词。

二、基础近年来,全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科技工作本着为经济服务的方针,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一些科技与经济给合牵动性强的重点领域和行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推进县域科技创新打下了较好的技术基础。一是组强实施了一批关系到县域经济重点特色产业发的生大科技项目,“十五”期间,我县共承担了2项国家级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5项省级星火计划项目、2项省级科研计划项目、1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和1项省级重点科技专项,争取各级科技资金扶持310多万元。二是取得了一批有富有特色的科技成果。先后有“富硒有机茶”、“中药材山茱萸规范化种植”“轴轴流式家用燃气仪表、”“出口果糖山芋”等7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其中获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此外,还申请获得了12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三是培育了一批富有特色民营科技企业,先后申报批准了鸿凌机电仪表集团、天方茶业集团、九华药业、山园食品、牯牛降竹炭制品有限公司等10家安徽省民科技型企业。其中,获得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2家。,2004年民营科技企业累计销售收入为20894.4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86.2%,累计实现税金774.8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上交税金的83.5%。四是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建立了科技研发机构,如鸿凌集团在合肥组建了鸿凌智能研发中心,天方集团成立了茶叶技术研究中心,安排一定的科技投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研究开发新的科技成果。五是建立了以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技术培训为主的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了七井山茱萸、高山蔬菜、横渡经果林、珂田富硒茶等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六是初步开始了农村科技信息化平台建设。

三、瓶颈

1、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全县科技三项费用支出6万元,占全县财政支出的0、05%。企业科技投入除了鸿凌机电仪表集团、天方茶业集团等极少数企业有研发经费安排以外,大多数企业仅仅维持企业的生产资金运转,无力拿出经费从事研发活动。只有靠申报上级科技项目争取资金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没有科技经费支持,科技创新活动有如无米之炊,难以取得成效,因此缺少科技经费成为制约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之一。

2、人才匮乏。由于我县城小地偏,经济生活文化相对落后、人才难引进,进来留不住,本地人才外留严重。全县总人口111281人,其中大专学历人员993人,本科学历643人,研究生学历3人;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665人,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仅为149人,远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2000年全国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已达242人)。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工程、农业、科研、卫生行业仅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36、3%,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在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等非科研工作,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影响我县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我县企业多次在人才市场上招聘,效果不理想。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推进科技创新的根本因素,人才匮乏制约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

四、对策

1、明确目标和任务,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科技突破。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石台、皖南茶乡”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和实现“三个突破”的任务要求,选择一些有影响、有牵动作用的领域和行业开展科技创新,尤其要在茶叶、中药材、高山蔬菜、出口蔬菜、竹制品、机制竹炭、竹醋液、果蔬等农副产品加工、储藏及运输等特色农业产业化领域和机械仪表、农村能源、矿泉水开发等工业领域取得新的科技突破,依靠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培育一批以资源节约型、清节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主要特征的区域特色支柱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竞争力。

2、认真组织好科技项目的实施,建设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聚焦861计划,重点组织实施富硒有机茶和出口果糖山芋等国家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机电一体化轴流式燃气仪表等国家新产品开发项目、智能化燃气仪表等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万吨生态茶和中药材山茱萸GAP规范种植等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竹材加工、竹废料制炭、竹炭废气回收竹醋液的循环经济项目,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发中心,开发特色产品,培养科技人才,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培育一批有富有特色的竞争力强的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3、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县内环境资源和县外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实行产学研结合,对于科技经费不足、科研人员缺少、科研资源贫乏的县极其以下地区加快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创新是一条捷经,也是科研院所人才优势与我县环境、资源和特色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利益互惠的双赢举措。面对我县人才匮乏的现实局面,只有通过引智借外脑的途径,运用市场机制,做好我县企业和高等院所的产学研对接,力争做到每一个企业联系一个以上高校院所,以多种形式共建研发机构、中试基地和产业化联合体。要注重探索产学研结合的经济领域重大技术联合攻关的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为全县产业发展建立完整有效的技术依托体系,有效地加强县域科技创新的能力。

4、加大科技招商的力度,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改变以往的依靠资源和低廉劳动力招商的思路,加大对科技含量高项目的招商力度。科学分析全县投资环境的比较优势和不利条件,有针对性地与那些需要扩张规模或产业转移的科技含量高、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高、附加值高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企业、集团联系,在我县建立产品或配件科研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产业聚集,建立富有生态特色的科技工业园区。促进资本要素与技术、环境、资源等要素的结合,以达到快速拉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突破的目标。

5、建立长效机制,为县域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一是建立科技创新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 逐年提高科技三项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要引导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补充,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二是建立人才培训机制。科技创新需要一支敢于创新的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和吸引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设好一支专业精、能吃苦、善攻关的科技队伍。要建立系统完善的科技培训体系和培训机制,加强对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全面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农民技术人才,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三是建立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要制定科技创新奖励政策,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在生产实践中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完成人,予以重奖。四是建立科技创新的政策保障机制。要积极完善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把促进科技创新、培养优秀人才、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作为科技工作的基本目标,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承包和科技创新风险补偿等优惠科技政策体系。认真执行政策,用足用活政策,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石台县科学技术局

2005年11月17日

第五篇:纳税服务创新汇报材料

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诚信融洽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和社会基础。两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依法治税、优化纳税环境上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有效沟通,税务机关可以更好的了解纳税人,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了解他们对税务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同时得到纳税人的理解与合作,使“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的观念深入人心,变“要我纳税”为“我要纳税”,促进纳税人诚实申报,诚信纳税,主动配合税务机关的征管,真正做到“同心汇聚”。一分局在建立两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妥善协调双方关系上不断探索,利用“第一现场、实地现场、网络现场、辅导现场”建立了多角度的沟通模式,促进了税收管理的不断规范,提高了纳税服务水平,也充分调动纳税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一现场,营造沟通氛围

依托办税服务大厅、提供“载体化”沟通模式。分局以创建“阳光大厅”为目标,进一步规范纳税服务场所的功能分区和环境布臵,力求通过各种硬件载体与纳税人实现现场沟通。填单区内提供所有涉税表单的填写样本,按审核审批类、行政许可类、税收证明类、备案类装订成册,供纳税人在办理相关业务时比照翻阅,为纳税人省去了反复咨询的麻烦。资料区内提供各种涉税汇编手册,分局不定期对政策法规、涉税资料及操作流程进行梳理、汇总,编制《税费政策及涉税事项辅导一本通》、《现行涉企主要财税政策汇编》、《新办企业办理手续需知》、各《地方各税费结算辅导手册》等,放臵于资料区供纳税人取阅。自助办税区配备了电子触摸屏、服务评价器、自助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施,目前分局正着手准备配臵税票自助打印机的相关事宜,来年有望实现纳税人个人所得

税、社保费的完税凭证的自助打印。

规范办税服务制度,提供“面对面”沟通模式。人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关键因素,“面对面”的接触为办税服务人员提供了与纳税人零距离沟通的有利条件,分局充分发挥大厅创建文明岗位和党员示范岗的作用,实行“一句话承诺、一句话提醒、一次性告知”制度,做到“公开承诺、有效提醒、全面告知”,“面对面”地为纳税人释疑解惑,扫除涉税业务盲点。针对年底“4050”人员集中报销社保费的情况,分局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开设“绿色通道”,安排专人为“4050”人员提供涉税服务。此外,分局十分重视服务人员沟通技巧的培养,不定期地组织各种心理知识和礼仪规范培训,促进礼貌用语的使用和肢体语言即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姿态、声音等的正确运用,培养准确的发送信息和聆听信息,并积极做出反馈的习惯。

实地现场,倾听企民心声

针对重点纳税户,提供“个性化”沟通模式。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涉税问题各式各样,当“大众化”的服务模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时,“个性化”的沟通就显得弥足珍贵。按照按照市局“四进”活动和“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部署,分局积极走访、定期联系重点税源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及困难企业,结合分局征管实际,分小组开展走访活动,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实地,与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深度沟通,听取各类涉税问题和需求,并及时采取各项措施给予解决和反馈。

针对社会大众,提供“生活化”沟通模式。广泛的税法宣传是提高纳税遵从度、和谐征纳关系的有效手段,由于受众是平民群体,税务机关进行大众化宣传时必须采取“生活化“的沟通模式。分局以“生活化、贴心化、实用性”为要求,组织开

展纳税服务志愿者活动、送税法进社区、进车展活动,根据受众的特殊需求,紧密贴近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编制税收“宣传手册”免费发放,取得良好的效果。

网络现场、扩展沟通平台

推广“企税通“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点对点”沟通模式。分局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平台支撑作用,建立并开通“税法无限聊QQ群号”,实行管理科在线值班制度,每天在固定时段进行在线沟通,同时提供远程协助功能,以直观的演示、指点,远程操作对方电脑,解决纳税人在报税操作过程难题。随着网络不断升级,目前QQ群成员达到180多名。

利用《税友龙版》的网税系统,提供“点对面”沟通模式。分局 “借网造平台”,不断探索构建网络沟通平台,通过《税友龙版》的网税系统功能,提供(1)主动服务,即分局根据工作需要,对日常税务管理中特定对象通过短信、自动语音、人工服务和网络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服务方式开展通知、公告、事前涉税事项提醒和事后催办等服务;(2)定制服务,即分局针对纳税人自主定制的提醒、告知服务项目,主动发送信息;(3)预约服务,即纳税人通过网络、12366语音和办税服务厅提出预约申请,分局通过内部流转为纳税人提供的一项特定纳税便民服务。

辅导现场,健全沟通体系

依托实体课堂,提供“培训式”沟通模式。根据新办企业对税收基本政策、基本办税流程、税收优惠政策等税收基础知识及实际操作的需求,分局实行每月定期辅导日(每月25日左右)制度,采取现场集中授课的形式加强与新办企业的沟通,使其迅速进入“纳税角色”。自2007年开课以来,分局共举办课堂式辅导50余期,辅导企业达2000余户。此外,分局

还提供“点菜式、预约式、个性化”的授课服务,在收到辅导预约后,分局负责授课的工作人员会根据纳税人的规模大小、行业性质、业务范围等实际情况,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的方式给予演示、讲解,使企业更深入更贴切地掌握税收政策。分局先后走进移动公司、建设银行、行业协会、职业技术学院、空军某部队及社区等,通过“培训式”的沟通,不但了解了纳税人的税收管理诉求,也使企业充分理解税收工作,进一步提升纳税遵从度。

借助平面课堂,提供“寄送式”沟通模式。每月的25日,一份油墨飘香的《直属地税》就会如期寄到所有的企业财务人员手中,企业财务人员对它最大的评价是“实用”。为了让纳税人全面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分局从2003年建局之初就创办,设臵了“纳税关注”、“最新文件”、“政策链接”、“直属动态”、“小李热线”、“税苑采风”等栏目。分局将它作为政策传达的有效平台,邀请媒体记者、专业人员、纳税人代表召开评刊会,及时听取、收集、采纳刊物改进建议。2006年又从纳税人的需求出发,全面进行刊物改版,实行栏目分工制与执行主编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刊物质量。同时根据税收业务工作及纳税人的需求,及时编发如“税收宣传月专刊”、“减免税费专刊”等专题性刊物。从2003年至今,分局已编发121期,累计发放24.2万份。

利用电子课堂,提供“下载式”沟通模式。为了弥补实体课堂和平面课堂受众的局限性,分局依托网络强大的沟通功能,将各类涉税辅导资料制作成PPT、视频等,通过网税系统发布电子课件,为纳税人提供“下载式”服务,包括不动产、建筑业项目管理软件操作视频、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视频、自由职业者“电子缴税付款凭证”培训视频等。

保证沟通顺畅的内控机制: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任何制度的实施都离不开有效的内控机制,为了保证征纳双方沟通顺畅,分局建立了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监管体系主要构成:常规考核+意见箱(簿)+评价器+特邀监察员+监督电话+网络评议

常规考核:纳税服务之星考评:纳税服务之星的考评实行百分制和一票否决制相结合的办法。百分制考核分为纳税人满意度评价和民主评议两个方面。主要考核窗口服务人员的规范用语、规范着装、规范行为和工作完成质量。考核评选产生月度、季度及纳税服务之星。

意见箱(簿):安排专人进行定期查阅、整理、跟踪、反馈。

评价器:通过评价系统每月整理出办税服务厅评价报表:针对每个窗口详细地从受理件数、平均等待时间、评价数量、满意率等方面进行反映。

特邀监察员:由企业财务人员和一般纳税人员组成,以常规体验、突击检查、暗访等形式对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进行监督,定期召开特邀监察员会议,进行总结通报。

监督电话:全面向社会公开,实行领导负责、专人接听登记、限时回复等制度,确保实时处理、取得实效。

网络评议:每年定期通过网税系统在网上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

主要成效

一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是现代社会最珍贵的资源,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社会成本的提高,通过多角度的沟通,税企双方互为输入输出信息,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畅通.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分局能及时掌握税收征管的不合理、不完善

之处,降低税收征管成本,纳税人也能及时将企业的经营运作与变化的税收政策结合起来,提高经营效率。

二是实现了纳税人需求的动态跟进。纳税服务不是一个僵化的过程,根据分局与纳税人日常沟通了解的情况,纳税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次需求,在政策多变期间最主要的需求是有一种快捷简易的方法让他们尽快了解税法、熟悉税法,确保交明白税,不交糊涂税、冤枉税;在政策稳定期最大的需求则是税务部门能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纳税人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沟通可以使分局动态跟进纳税人需求并及时作出反馈。

三是有利于构建和谐征纳关系。在纳税服务过程中,税企之间的很多冲突误解都是由于税企沟通障碍引起的,一分局利用“四个现场”建立的多角度沟通模式能保证冲突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有利于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下载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五篇范文)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作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

    如何因地制宜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如何因地制宜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工作水平的高低和成效的好坏。作为一名医务工作人员,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在工作中要苦练......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我来支招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也要靠社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共同合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那......

    浅谈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要从培养创新精神人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把握好创新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采用多......

    不断增强科技人才队伍创新能力

    不断增强科技人才队伍创新能力 上海科技2006年2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进程中,市科委坚持以邓小平理......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精选合集)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莱州市双语学校宋平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握好创新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汇报

    兴国县中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上午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实施江西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与《关于实施江西省基层中医药服......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汇报

    XXX县民族医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民族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我院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