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州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征求意见稿)
***区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市***区委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区地处千里河西走廊腹地、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辖1个工业园区、18个乡镇、245个村、2007个合作社,5个街道办事处、17个社区;总户数167235户,人口52.04万,其中城市人口19.11万,有汉、回、蒙、裕固等22个民族。1997年率先在全省实现小康,并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省文明市、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
一、“十一五”期间我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西部欠发达县区,近年来,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抢抓历史机遇,不断深化区情认识,创新完善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重点,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推动三大战略,积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构建和谐***,在挖掘内在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外源性经济,统筹对外开放与对内搞活,走上了一条激活内
房开发项目,新区框架初步形成,建城区面积达26.5平方公里。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北大街延伸段、张火公路、张平公路拓建和***南苑、中心广场西区扩建任务,新建城市垃圾处理厂和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工程,实施村镇公建项目151项,城镇化率达40.5%,比“十五”末增长4.77个百分点。坚持以生态建设引领城市发展,大力推进以***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的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加大退耕还泽、植被恢复、水系疏浚工作力度,完成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市生态屏障,城北湿地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加快润泉湖公园建设步伐,完成湖区开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配套完善游乐服务设施,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全面完成黑河流域近期治理任务,顺利通过国家水利部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大力实施“三北”四期、封滩育林、退耕还林及日元贷款风沙治理等重点生态保护工程,稳步推进农田林网改造和绿色通道建设,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深入开展“环境友好〃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城乡环境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3.打造工业园区平台,工业经济较快发展。以***工业园区为主体,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修订完善园区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园区规划总面积由原来的23.5平方公里增加到了73.27平方公里,要素聚集能力和产业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先后建成黑河流域梯级电站、巨龙建材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一期等重点项目52项,形成了电力能源、有色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化工、建筑建材主导产业群体,工业化率达21.8%,比“十五”末增长1.4个百分点,台建设,深入实施“万村千乡”、“新网工程”和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新建改造乡镇集贸市场、新合作超市、标准化农家店,商贸物流经济持续繁荣,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亿元,是“十五”末的2.28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新兴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围绕祁连山腹地环线旅游建设,依托特色旅游资源,积极挖掘“皇家寺院”、湿地公园、丹霞地貌等旅游资源,启动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大佛寺景区建设,开工建设***沙漠地质公园,积极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产品,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累计实现旅游收入6.2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4倍。
6.推进改革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乡镇职能转变,整合乡镇站所资源,合理配置机构人员,推行一单式办结制,区乡(镇)村建成完备的服务体系。依法实施土地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农村改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巩固“乡财区管乡用”改革成果,推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科学理财能力进一步提高。落实“两推一选”、凡进必考、竞争上岗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稳步推进丝路春酒业集团等企业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有序推进教育、卫生、社保、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综合配套改革,着力创优发展环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7.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和谐社会建设成果丰硕。坚持把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确保稳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民承诺办理的实事全面落实。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
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二是必须坚持深化区情认识。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不断变化,我们只有正确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新的视角深化区情认识,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三是必须坚持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欠发达地区,更要注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抓住关键,全面推进,才能顺应历史规律,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必须坚持创新务实。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务实是成功的保证。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冲破思想禁锢,革除工作弊端,破解发展难题,创造新的业绩;只有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才能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和争创一流的旺盛斗志,为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五是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只有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才能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才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力,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进步。六是必须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始终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主线,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常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为经济社会持续全面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经济、工业经济发展已成为历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搭建了更大的舞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把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的决策部署,为我们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县域经济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立足“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区域发展定位,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的目标要求,坚持发挥区域优势、推动三大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全力推进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1.以生态建设引领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用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滨河新区发展,全力打造集教育科研、商务会展、旅游休闲、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城市新区,努力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支撑。把***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科普教育、生态体验、生态产业及保育封育区域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搞好旅游项目开发与经营,全力打造集观光、生态、娱乐、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按照保
3.以发展新型产业为突破口,培育壮大通道经济。围绕工业园区扩区升级,加快生态科技产业园、循环经济示范园、冶金建材产业园建设步伐,力争把开发区建成新型工业示范区和全市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加大经济通道建设力度,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产业,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构建优势突出、布局合理、成长性高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全力打造新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煤化工、钨钼加工、生物医药化工基地,努力在全省“西翼”发展战略中占据有利位置。依托***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大力实施循环利用项目,发展以新能源、生物化工、食品加工、新型建材、金属冶炼为主的特色产业,加快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建设,推进节能减排,构筑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循环经济产业群。
4.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着眼于做强文化产业,全面推进文化创新,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着眼于做响旅游产业,以建设全省旅游示范区和河西走廊“生态旅游大区、文化旅游名区和旅游产业大区”为目标,整合全区旅游资源,启动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加快景区创A升级步伐,大力开发生态旅游、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切实增强***旅游吸引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省内和跨省区合作机制,推进区域资源整体开发、整体策划宣传,推动旅游区域联合,着力构建大旅游格局。着眼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具有文化底蕴、时代气息和发展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切实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经济强县(区)的投资力度,特别是我区已被省上确定为全省六大片区之一,建议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允许其利用自身或全省的一切有利资源“先富”起来,形成实力强的示范区域。
2.坚持工业强县(区),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工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应牢固树立“工业兴县(区)、工业强县(区)”的思想,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加强与大中城市经济的联系,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别是要坚持“突出特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思想,大力扶持县域工业园区发展,支持园区扩区升级,培育产业集群,着力在增强工业园区聚集、辐射功能上下功夫,力促县域工业园区上规模、上水平。如在我区开发建设的平山湖200万千瓦风电项目,目前,省发改委已将该项目列为我省“十二五”新能源重点项目之一,并于2010年12月批复龙源***新能源公司在平山湖开展5万千瓦试验风电场前期工作,使项目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目前压覆矿产资源审批手续直接影响到项目的顺利推进,经调查核实,规划区现设置有探矿权4个、地质调查项目1个,涉及风电项目勘查区398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的64%。请求省上相关部门支持解决平山湖风电开发和探矿权设置问题,帮助风电项目取得压矿手续,为加快平山湖风电项目开发提供有力条件。
3.发展现代农业,大力繁荣农村经济。我省绝大多数县是农业县,县域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基础作用尤为突出。应把繁荣农村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发
第二篇:关于加快瓜州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瓜州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工业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和前提,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实现强县富民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瓜州工业经济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周边县市和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发展水平较低的问题。研究如何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与日增强,基本形成了以稀贵、有色、黑色金属采选冶炼和石材等非金属开发为主的矿产品加工业,以风电开发及配套产业为主的新型能源和装备制造业,以棉纱精纺、棉仁蛋白、番茄加工、牛羊屠宰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等三大支柱产业。一是结构更趋合理。全县三大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40:19:41调整优化为目前的29:33:38。二是发展态势良好。全县现有工业企业134户(含个体加工业),总资产达34.9亿元,其中: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16户,超5000万元的6户,超亿元的5户,从业人员5379人。近五年,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年均27.7%的增长速度。三是效益稳步提升。2008年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1亿元,同比增长
1.1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97亿元,同比增长56.8%,实现利税8000万元。四是贡献率不断增加。2008年工业对GDP贡献率达到 54.5%,拉动县域经济增长21.6个百分点,对县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9%。五是支柱产业逐渐形成。至目前,全县形成了100万吨铁精粉、100万吨铁球团、5万吨粗铅、35万千瓦风电、6万吨硫酸、1000套风机塔筒、1万锭棉纱、1万吨棉籽精炼油、4万吨棉仁蛋白、50万头只牛羊屠宰生产能力,工业布局、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初步形成了地方特色明显、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六是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五年来,全县建成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7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24亿元。截止今年8月底,全县新续扩改建工业项目54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6亿元,占到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77.7%。七是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引进中电国际、中广核能、酒钢集团等全国500强企业落户瓜州。近三年,共签约招商项目127项,签约金额71.6亿元,到位资金达32.56亿元。尤其是今年“兰洽会”期间,我县成功签约项目38个,签约金额231.8亿元,创历史新高。
二、存在问题
1、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一是工业经济占全县GDP的比重低。2008年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1亿元,仅占全县GDP的29%,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08%。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少。截止2008年,我县规模以上企业仅 32户,其余均为个体私营小企业,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大企业、大产业还没有完全培育壮大起来。三是金融危机对县域工业影响较大。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县矿产品加工,特别是有色黑色产业大部分停工停产,直接影响到预期目标的实现。
2、资源矛盾日益突出。一是后续资源勘探不足。目前我县境内已探明的金属矿藏资源由于长年超服务期开采,普遍存在保有量不足的困境。一些较大型企业没有自备资源,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二是周边地区限制资源外运,影响了柳园地区矿产资源特别是铁矿资源的供给。三是部分龙头骨干项目受资金制约,投产不达标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要素制约急需化解。目前我县已建的风电场全部依赖嘉瓜330kv输变电工程外送,虽然750kv输变电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到2010年年底才能并网发电,致使风电项目业主持等待观望态度,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柳园工业园区一直以地质裂隙渗水作为生产生活用水来源,水量小、稳定性差,2004年安北铁矿建设的供水项目因层层批发,水价较高,用户难以承受,急需彻底解决。由于我县货运站迟迟不能开工,柳园铁路货运车站车皮有限,致使大宗矿产品外运困难。
4、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县工业企业体系形成较早,在运营生产过程中,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再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目前县内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工业产品结构中原材料、初级加工产品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特别是我县矿产品加工业,基本上都是资源型的粗加工,在精深加工和产业链构建方面始终没有“破题”。
5、应对危机能力不强。一方面现有企业尤其是矿产品加工企业设备、工艺较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特色品牌支撑,受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用地控紧,运力趋紧,审批从紧的情况下,企业主动适应调控不够,应对措施不够有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生产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虽然这几年县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总体上贷款难的问题仍然突出。加之近两年运力紧张,造成企业产品积压,所需原料不能及时采购,对生产造成影响。
三、对策建议
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根本需要。要按照“调结构、上水平、延产业、扩规模”的思路,夯实工业发展基础,着力培育矿产品加工业、新型能源和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加速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
1、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扩张县域经济总量。项目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产业发展的支撑,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牢固树立“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带动战略,促进要素集聚,实现经济扩张和质量的有机统一。要充分利用风电、矿产资源、农产品加工有利优势,采取“重招商与重安商,重引进与重服务”并举的措施,把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放在增强生产要素的汇聚力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要把新上项目作为激活经济的着力点,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投资导向,增加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加大项目的挖掘、论证、包装、推介、储备和申报力度,建立集压力、动力、活力为一体的评价考核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夯实发展基础。
2、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企业内在发展动力。加大投入,扩张总量不仅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要扩大银企合作,帮助企业完善土地、环保等手续,筛选一批基础好、信誉好的企业向银行进行推介;鼓励金融部门创新金融服务和业务品种开发,对手续完备的项目尽快评估,贷款及时到位;对科学运筹的重大项目,提前介入,跟进营销;对已上报待核准的项目,尽快扩增授信额度,加大支持重点项
目的权重,真正实现银企双方无缝对接,形成双方合作的利益共同体。要抓住国家开放中小板市场的机遇,扶持引导西脉公司等骨干企业上市融资。要多渠道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探索以信用为支撑的民间借贷方式,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21.2亿元银行存款,培育具有较强实力的工业企业群,不断扩大企业影响力和产品市场份额,提高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3、加大技改力度,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技术改造具有投资小、技术新、消耗低、工期短、见效快等优点,是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高度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抓住国家安排150亿元专项资金推行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贴息等时机,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升级。要按照“改造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及时调整技改计划,加大对技改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原厂区内改建扩建的技改项目,在行政事业收费上给予减免。要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三大优势产业的主体作用,围绕增强产业配套协作能力引进项目,特别是突出抓好风电及配套产业的对外招商,努力在铁精粉、工业硅、石材深加工和硫酸综合加工利用上实现新突破。
4、破解要素制约,不断提高工业发展水平。要把要素保障作为促进工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扎实做好向上争取和报批工作,用足用活用好产业政策,尽快建设白墩子至柳园工业园区输水配套工程,解决好柳园镇居民用水紧张和工业园区缺水问题;坚持把网架制约作为破解电力输送难题的抓手,敦促750kv输变电工程及早建成并网发电。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建立运力协调调度机制,采取加强与铁路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公路运输作用、合理安排重点企业运量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运力紧张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搞好政策、信息和人才资源供需服务,坚持突出重点,向工业生产倾斜、向重点项目倾斜的原则,让有限的要素资源发挥出最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强力推进企业良性发展。
5、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民营经济是最适合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形态,是最具有潜力、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发达地区的经验充分证明,以民营为主,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是发展工业的关键所在。要坚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在思想上放开,工作上放手,政策上放宽放活,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在速度、规模、效益上实现新的突破。要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民间资本从消费领域转入生产领域,从储蓄存款转向生产性投资,形成投入——产出——再投入——再产出的扩大再生产的循环模式。要认真做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储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6、积极培养人才,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观念,高度重视工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地吸引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工人。要强化职业培训,培养一批高级技术工人、技师,造就一支专家型、智能型工业人才队伍,重点培养一批懂市场经济、懂现代经济管理、敢于抓工业、善于抓工业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工业管理水平。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适时选派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非公有制企业帮助工作。
7、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挑战,只有解决好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才能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创造凝聚力、形成吸引力、提升竞争力。要树立抓投资环境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意识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增强对优化投资环境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要深化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以规范行政审批和治理乱收费为突破口,建立依法有序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要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和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水平,全面落实工业经济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让企业放开手脚发展。
第三篇:关于南宁经济发展的区域思考(模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南宁经济发展的区域思考
作者:谷金明 张晨郁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0期
[摘要]随着南宁区划的调整,城市的范围和人口得以增加。南宁的城市经济发展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广西自治区的角度来看,把南宁放在区域中心的位置来进行发展,带动由南宁市、崇左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组成的桂南经济区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061.5;n27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和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和思考
近年来,**街道紧紧围绕全区建设富裕**、生态**、文化**、幸福**、平安**,打造“活力**、魅力山城”的目标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步伐,区域经济稳步发展。但要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街道必须针对空间布局有限、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路径。
一、对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分析
2012年,**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6.53亿元,同比增长4.02%、销售收入15.22亿元;批零住餐业销售总额17.87亿元,同比增长13.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3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进出口总值7350万美元,同比增长17%;实现入库税金8525万元,完成财政收入5096万元。总体来看,发展形势呈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传统机械装备制造业和化工业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内生动力不足,分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和基础设施、发展空间明显优越的先进地区相比,**街道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等矛盾日益突出。目前**街道辖区面积17.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达8万余人,人口的过于集中造成了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住宅面积、公共绿化面积明显偏低,使商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扩张受到严重限制。
(二)工业用地紧张。土地是工业发展的基础,缺少土地的有效承载,第二产业很难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工业发展对土地要素的需求日益增强,由于国家土地政策和区域面积的限制,**街道的土地制约因素矛盾突出,难以规划系统的产业园区,致使出现辖区工业发展仍然存在项目不多不大,缺乏旗舰企业,发展速度缓慢等诸多矛盾。
(三)交通瓶颈依然存在。由于**小街小巷、道路狭窄的特点,**街道辖区内的交通道路和基础设施的容载量也已达到极限,交通拥挤、停车难等问题突出,对辖区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正日益突出。此外,由来已久的城市结构和布局也限制了城区商业的集聚和密度,难以规划建设服务业龙头企业。
二、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路和途径分析
(一)以优化经济结构为目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当前总体经济形势处于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街道的经济要持续健康的科学发展,就必须从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结构改善和质量提升等入手,努力构建集约型、创新型和高端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因此我们要抢抓发展机遇,一方面立足辖区发展实际,在围绕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做精做强以工陶、鲁耐、强大、福颜、富安为龙头的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集中扶持新颖传感器、大通科技、绿源燃气、康贝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着力培育起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新型工业企业。另一方面,要积极突破发展空间狭小的瓶颈,不断寻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重点抓好**美食园、中心路沿路商贸圈以及珑山路商业集中区的提档升级,进一步加快大街古商业街建设步伐,努力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二)以调整产业布局为抓手,培育新的增长点。当前的**仍处于工业化升级、社会结构转型和现代化步伐加快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在加快转型发展中必须从大局出发,紧跟市、区经济整体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形成准确的功能定位和特色产业,实行差异化发展,规避同质竞争,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链。观察**街道目前经济发展格局,总体以五岭路为界较为清晰地呈现南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服务业集中区和北以五龙、后峪、良庄、安上四个社区工业园为重点的工业集中区两大板块。结合当前全区总体发展规划,可以规划两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北部要以莲花山森林公园为核心辐射发展,加快建设三泉山旅游度假区,积极发展餐饮、商住、休闲、娱乐等旅游配套产业,实现服务业的北向扩张,形成新的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以区东外环路建设为契机,以东规划新型工业园区,努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第二产业经济增长点。
(三)以载体建设为重点,努力拓展发展空间。目前,土地、资源、交通和环保等问题对辖区的经济发展制约将越来越明显,谁能够有效解决瓶颈,谁就能抢占发展先机。这就要求我们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立足**实际,通过“建、盘、引”等方式来破解制约难题:“建”是指积极推动路网建设,不断提升区域的承载功能。要围绕辖区三纵三横的交通格局,进一步加大与上级部门的协调力度,积极实施五岭路北延、东过境路南沿等道路建设工程,缓解城区的道路交通压力。对博矾路、马行街、北岭后街等20条辖区主干道及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提升,努力解决部分特色街区的交通拥堵问题;“盘”是指积极盘活动存量土地。采取分类不同的盘活方案,积极稳妥地对淄矿集团、后峪工业园、鲁耐窑业、珑山集团等企业近500亩闲置土地进行盘活,破解经济发展用地瓶颈制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引”是指要积极加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选资引进一些对地方财政贡献大、资源占用少、适合**发展的项目,使辖区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从而提高辖区经济实体的承载力和容积率。
三、关于今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些保障举措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加快内涵发展步伐。对于资源缺乏、发展严重受限制的老城区来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工陶、强大等现有省、市级研发中心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极引导企业通过打造自身科技研发平台、增加科研投入、争取优惠政策、加强载体建设等途径,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二)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强化职能服务。要不断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积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完善挂包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工作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要针对企业在发展中碰到融资、用地等困难和问题,定期开展工业集中服务活动,通过积极开展银企对接等活动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牢固树立项目为纲的理念,狠抓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一方面,要围绕工陶、强大等传统优势产业,迅速扩张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另一方面,要狠抓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既着眼于经济规模“量”的迅速增加,又致力于经济质量“质”的大幅提升,通过项目建设的实施,努力在实现高产出、形成好效益、做出大贡献上有新的突破。
第五篇: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推荐)
科学发展县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赵林君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近年来,宜宾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据调查宜宾县国内生产总值近五年来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2008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优化调整为31:40:29。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宜宾县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与全国先进县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低,经济活力不足;二是可用财力总量偏低,发展资金不足;三是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不强;四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五是制约发展的因素较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为此,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确立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原则
宜宾县要进一步正确审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谋划原则。坚持用科学的眼光审视发展、用科学的方法统筹发展、用科学的规律谋划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现有基础,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制定发展规划。
(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优势优先,依托资源优势,发掘区位优势,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引导,加快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比较优势向竞争与发展优势的转化。要重视市场细分和产业细化,各展其长、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三)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并举,充分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和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统筹产业发展,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依托资源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分工。
(四)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原则。坚持激活内力和借助外力相结合,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坚持体制创新,完善市场机制,统筹推进县域各项改革,不断激发内部活力。坚持开放推动、借力发展,通过开放加速破除发展中的观念约束、体制约束和市场约束,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廓清道路。
(五)坚持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因地制宜,选择可行的产业发展路子,实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全民创业。
二、科学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力措施
(一)继续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一是树立“工业强县”理念,集中力量建设具有产业特色和一定规模的工业集中区。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化发展路子,重点发展优势资源产业。充分发挥工业集中区作为项目引进窗口、项目建设
载体的作用,引导符合工业集中区产业规划的项目和县域工业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聚。工业集中区要突出产业特色,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要扶小放活,提速增效,提质扩量,培育发展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充满活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扶持培育一批区域性、全国性的优势品牌。二是调整优化县域工业经济结构,发展县域特色优势工业。大力发展能源、食品、物流、化工、畜牧、林竹等县域特色行业。提高特色优势工业行业的集约化水平。抓好一批工业投资项目,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引进、培育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竞争力较强的骨干龙头企业,推进县域企业的重组、并购和嫁接改造,扩大和提升县域企业的规模及竞争力。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出台扶持政策。加快特色产品的开发、特色产业的培植和特有资源的转化,着力培育1-2个主导产业、1-2个工业集中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要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结合向家坝移民工程,发展移民经济。
(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走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做优做专粮食、畜禽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林竹(香料)、茶叶、蚕桑、蔬果、烟叶等特色产业,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努力把区域优势转化为产业比较优势。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按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占总产量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二是做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立足现有资源和加工企业,抓住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主导产品精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三大重点,拉长产业链。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加工体系,重点扶持粮食、畜牧、林竹、果蔬、桑蚕、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形成“小产品、大产业”的格局,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促进农产品增值。三是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龙头企业为重点、特色农产品基地为基础、专合组织为纽带、科技为支撑、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升级,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有产业优势、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到2011年,在全县形成20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
(三)重点发展商贸服务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一是培育城乡商贸流通业。充分挖掘我县区位潜力,以交通干线和县城、重点城镇为依托,规划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专业性综合批发市场,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农产品流通网络。重点抓好农产品专业市场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的改造。大力培育县域农产品流通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二是培育和扶持服务业发展。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专业农产品信息网络,基本实现“网络到镇、信息进村”,所有乡镇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农业服务业,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一批农村行业经济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科技、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信息等服务。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房地产、金融等服务业。三是拓展县域特色旅游业。发挥县域的旅游资源优势,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开发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投资建设石城山、越溪河、黄山、向家坝等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和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农家乐”等服务项目发展,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
(四)坚持统筹规划,加快城乡建设一是以交通建设为重点,完善县域路网结构。推进县域交通设施建设,提高道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加快对外主通道建设,提高进出宜宾县的便捷性、高效性和舒适性。二是以发展产业为抓手,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坚持产业
兴镇,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小城镇经济。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从数量扩张转移到质量提高,沿道路分布的城镇向纵深发展,形成块状城镇。县城建设要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并进,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引导二、三产业向城镇集聚,形成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步建设成为中小城市。加快观音、蕨溪、高场、永兴、白花、泥溪等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三是以路、水、沼气等为切入点,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和兴建沼气池三大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活环境,使新农村示范村做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
(五)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推动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形成充满活力的富民经济。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展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做大做强重点民营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县域民营企业,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中型企业。要健全完善企业家的培养、使用、激励、约束和保护机制。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以内部资源嫁接外来要素,以外部力量激活内部资源,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积极支持向家坝电站建设,扶持发展骨干优势企业,搭建起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优势产业平台,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更多的项目进入宜宾县。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加大劳动力输出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出国就业提供信息服务,积极搞好回乡农民工培训工作,促进其再就业。
(六)切实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建立协调机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职能部门要为县域经济发展“开绿灯”,尤其要从审批权限、项目安排、资金扶持、信贷投入、能源调度、人才管理和推动全民创业等方面给予县域经济更多的支持。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各部门要树立“全县一盘棋”观念,相互协调,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发展县域经济。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强化发展县域经济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四是完善奖惩制度。强化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考核办法,实行县域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把县域经济发展的实绩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主要指标列为考核、考评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作者系宜宾县委农工办副主任 赵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