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干部随军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京政发[2000]35号 【发布日期】2000-11-28 【生效日期】2000-11-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
进一步做好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文件的通知
(京政发[2000]3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劳动保障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意见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本市实际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各区、县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做好随军家属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并监督检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落实情况。各区、县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民武装部及双拥办要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和驻军,把做好随军家属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行政调配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做好随军家属劳动就业工作。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下达接收安置计划,按计划调配随军家属;要积极协调用人单位,通过现场办公或组织招聘洽谈会等,促进随军家属就业。要教育和引导随军家属转变择业观念,鼓励其进入劳动力市场自谋职业或自找接收单位。
三、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都有接收安置随军家属的义务,应当落实接收安置计划,优先安置随军家属就业。随军家属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分配或不参加招聘洽谈的,视为放弃安置就业,不再列入接收安置计划。
四、用人单位每接收安置一名随军家属并与其签订两年以上劳动合同,在落实安置后给予一定的补助经费。安置补助经费由市财政局根据每年的接收安置计划酌情安排。随军家属进京后不要求接收安置,自己组织起来就业或自谋职业的,在办理就业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后,按同等标准予以补助。
五、用人单位领取安置补助费后,两年内不得安排随军家属下岗或解除劳动合同(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 二十五条第二、三、四款规定情形的除外)。
六、市及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随军家属职业培训纳入社会职业培训计划。随军家属进京后至就业前可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定点培训学校免费参加一次职业培训。
七、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新开办的企业,安置随军家属必须占企业总人数的60%以上,并有军(含)以上政治和后勤机关出具的证明;随军家属必须有师以上政治机关出具的可以表明其身份的证明,经市劳动保障部门和地税部门认定为劳服企业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从事个体经营的随军家属,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
八、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企业和实行社会保险的事业单位在领取安置补助费后,必须为接收安置的随军家属缴纳社会保险费用。随军家属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的,办理相应手续后,将档案存入市或区、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按存档人员现行参加保险办法参加社会保险,其存档管理费按正常管理费的50%收取。
九、随军家属的身份,原在外埠是工人的,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驻京部队干部家属(工人)调京工作申请表》确定;原在外埠无业或是农民的,按市公安局的《随军家属进京落户申请报告表》确定。持有上述经批准的申请表,随军家属可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十、本通知自2000 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中的有关问题,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北京卫戍区负责解释。
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劳动保障部等部门关于
进一步做好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发[2000]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武警部队:
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劳动保障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总政治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
(劳动保障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总政治部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
关于《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
退休的暂行规定》的实施细则
(民[1983]安56号[83]政干字第20 号
1983年6月21日发布自1981年10月起实行)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 《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三条所称“原工资(按照安置地区军队同职级干部的月工资额计算)”,包括职务(职称)工资、级别工资、地区工资补助(生活费补贴、地区津贴、地区工资性的林区津贴、矿区津贴、地区性生活补贴),不包括其它补助。未实行职务、级别工资的军队现役干部,其“原工资”应按照安置地区同类同级干部的月工资额计算,包括标准工资、地区工资补助,不包括其它补助。
《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的“原工资”,是指退休时的工资额。《暂行规定》第二条所称“军龄(含参加地方革命工作年限)”按满年计算,半年以上的按一年计算,不足半年的不计算。军龄计算截止时间,以办理退休手续之日为准。
第二条 《暂行规定》第二条
(二)项所称“因战、因公负伤致残”,是指因战、因公负伤致残被评为二等乙级以上残废的。
《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已按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享受伤残退休费待遇的继续保留。低于《暂行规定》第二条
(二)项规定标准的,按规定标准予以提高。差额部分,一九七八年六月前退休的,从一九七八年六月起补发,以后退休的,从政府接收之月起补发。属于二等乙级以上残废或患二、三期矽肺病而未享受伤残退休费待遇的,经当地县以上民政部门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从《暂行规定》公布之月起,按《暂行规定》第二条
(二)项规定享受伤残退休费待遇。
第三条 符合《暂行规定》第二条
(二)项规定,需发给护理费的,应是特等残废,或一等残废中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并由师以上单位的医疗机构证明,军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其护理费,离队前由军队发给,移交政府后,由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发给。离队前不符合发护理费条件的,移交政府后,因公负伤致残或原在部队期间因战因公所致伤残或矽肺病加重,已符合享受护理费条件的,应由当地县属以上医疗机构证明,县以上民政部门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从批准之月起发给护理费。《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原享受护理费的标准低于《暂行规定》第二条
(二)项规定标准的,按规定标准予以提高,并按上述移交政府后报批程序办理。差额部分,一九七八年六月前退休的,从一九七八年六月起补发,以后退休的从接收之月起执行。符合享受护理费条件而未享受的,也按同样报批程序,从批准之月起发给护理费。凡享受护理费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后,由当地县属以上医疗机构证明,经县以上民政部门提出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停发护理费。
第四条 《暂行规定》第三条
(一)项所称“相当奖励”是指退休干部在一九五二年一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功与奖励工作条例(草案)》颁发以前荣立的相当于三等功以上的功。在衡量确定其等级时,一般情况下,甲等功可按一等功计算,乙等功可按二等计算,丙等功、中功、小功可按三等功计算。获得荣誉称号或立功的单位,其个人不提高退休生活费。由地方授予荣誉称号或予奖励的个人,按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暂行规定》第三条
(二)项所称“高原缺氧、特别艰苦的边防、海岛等地区”,是指海拔三千五百公尺以上的缺氧地区,沿陆地国境特别艰苦的县、自治县、旗境内的地区,驻岛部队按现行规定享有海岛生活补助的海岛,及当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为特别艰苦地区的地区。所称“连续工作”年限,不包括中间调离上述地区的时间。凡符合此项规定条件的干部,退休时无论在何地区工作,均应按此项规定提高退休生活费。
第六条 《暂行规定》第三条亦适用于《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他们当中,符合该条提高退休生活费条件的,由当地县以上民政部门和武装部门共同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从《暂行规定》公布之月起,享受提高退休生活费待遇。已按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享受“特殊贡献”待遇的,也按照《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条件重新评定,并按上述程序报批。评定后的退休费标准低于原标准的,仍按原标准发给。此项评定工作,原部队政治机关要予以积极协助。
第七条 接《暂行规定》第四条和第七条规定,退休干部及随迁家属的交接和安置工作,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安置地的民政部门要及早作出计划方案,劳动、人事、公安、教育、商业、粮食、卫生等有关部门,要积极负责的落实他们的落户、医疗、家属工作安排、子女转学等事宜。住房建成后,就地安置的,应抓紧办理交接手续;易地安置的,等退休干部随迁家属、子女的工作安排、转学等事宜基本落实后,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即将《军队退休干部进住通知书》发往退休干部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由团以上单位派人到安置地区的县以上民政部门办理交接。不需建房的,经军以上单位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协商同意后,由团以上单位派人(持不需建房的证明)到县以上民政部门办理交接。
军队退休干部的档案,由接收安置地区的县以上民政部门按照国家关于干部档案管理规定管理。
第八条 要求在城市安置的退休干部对于就地、回本人原籍、到配偶原籍或居住地安置的,一般应予接收。对于到父母、子女(不含现役军人、在校学生)居住地安置的,该地是中小城市(五十万人口以下)的一般应予接收;该地是大城市(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如父母身边无直系亲属、干部未婚或干部身边无子女的,一般应予接收。
第九条 《暂行规定》第六条对军队退休干部住房问题作了原则规定,现明确如下:①建房工作应在当地政府的主持下,由建委承担。具体分工按[81]建发综字528号和计基[1982]197号文件执行。
②住房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统建、分建、购买、自建(指回农村安置的)等多种办法解决。
③夫妻双方只给一方分配住房。夫妻双方由部队同时退休,按职务高的一方分配住房;夫妻双方一方离休,一方退休,一般情况下,职务高的一方退休可分配住房,职务相当或职务低的一方退休,应随离休干部居住。住地方公房(指分配给本人或配偶的住房),本人要求分配住房的,可以分配住房,但应将原住房交回,不得同时占用两处住房。对人口较多居
住拥挤的营职以下干部,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可酌情留用一部分原住房。
④自愿回农村建房安置的是指回本人或配偶的原籍农村(含城市效区的农村)。凡回农村安置的,须由本人申请,原部队团以上单位证明,安置地区县以上民政部门同意,并按国发[1982]29号文件规定,取得批准机关发给的宅基地使用证明后,方可办理建房手续。进住时,本人和配偶必须将户口迁到农村。退休干部的配偶系农村户口的,应尽量回农村安置。
⑤在安置地点(指城镇)原有私房(指本人有房产权)的,一般不再分配住房,如需维修、扩建,可由本人申请,原部队团以上单位证明,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酌情一次拨给本人一部分经费和建筑材料。所拨经费和建筑材料指标,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维修或扩建后,产权不变,以后维修自理。
⑥从退休干部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接到《军队退休干部进住通知书》之日起,三个月无正当理由不报到的,或因其他原因不进住的,其住房由民政部门安排以后退休的军队干部居住。
⑦住房建成后,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分配、房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维修,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由民政部门管理;退休干部进住前,所需住房看管费,由地方财政解决;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挪用和侵占住房。退休干部的房租费按当地机关干部住公房的标准收缴,所需补贴,按当地国家机关相当职级干部有关规定办理。
⑧已经确定接收并已拨款建房的,其安置地点原则上不再变动。
⑨《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不补发家具费。
第十条 《暂行规定》第七条所称随迁人员,应包括干部退休前经批准随军供养的其他亲属;所称“无子女照顾的”,是指无成年子女(未满十六周岁)或虽有成年子女,但因残疾等原因而不能照顾的;所称“准许调一个已工作的子女随迁”,应当包括随迁子女的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
干部退休前已随军供养的现有部队服役的子女,退伍后可到退休干部安置地区落户,并与当地城镇退伍军人一样安排工作。
对退休干部随迁的待业子女,应和城镇待业青年一样(到农村安置的优先),由劳动人事部门安排就业。
第十一条 《暂行规定》第八条所称“按当地标准供应”,是指按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粮、油标准供应。《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其粮、油标准低于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粮、油标准的,应予提高;高的可不降低。
第十二条 《暂行规定》第九条所称“前往居住地点途中所需的车船费、旅馆费、行李托运费和伙食补助费”,包括搬进住房前的上述费用。
第十三条 《暂行规定》第十条所称“退休当年的生活费”,是指退休当年剩余月份的退休生活费。除退休当年剩余月份的医疗费(按国家规定的标准)一次拨给安置地区的公费医疗管理部门外,当年剩余月份的退休生活费和副食品价格补贴、粮价补贴、本取暖补贴、护理费(均按安置地区规定的标准计)、福利费及残废金等,均由军队一次拨给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退休当年所需的其它经费,由安置地区民政部门按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标准,向同级财政部门编造预算列支。
军队退休干部从交给政府安置后的下一年起,所需各项费用,按财政部(82)财事字第111号文件规定办理。其中医疗费用,由安置地区的公费医疗管理部门编列预算支付,超支部分按国家机关相当职级干部有关规定办理。
军队退休干部交政府安置后,应同当地国家机关中的退休干部一样,享受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以及安置地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各种优待。
第十四条 《暂行规定》第十二条所称“供养直系亲属”,是指必须依靠退休干部供养的下列人员:
(一)父(含抚养退休干部长大的抚养人)、夫年满六十周岁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母(含抚养退休干部长大的抚养人)、妻年满五十周岁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子女(含遗腹子女、养子女、前妻或前夫所生子女)弟妹(含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弟妹)、年未满十六周岁或满十六周岁尚在普通中学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其他必须依靠退休干部供养的无生活来源或其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
第十五条 县以上民政部门,应按《暂行规定》第十四条精神,会同组织、人事、卫生等有关部门,对军队退休干部阅读文件、听报告、组织生活、医疗和物质、文化生活等各项待遇提出安排意见,报当地党委和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六条 《暂行规定》第十五条所称“本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是指《暂行规定》公布前已经按照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一九六六年《国务院关于修改军队退休干部生活费标准的通知》、一九七五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出现役暂行办法》办理退休的军队干部。所称“退休生活费”,是指上述文件中规定的退休生活费基本部分。
第十七条 现由民政部门管理的军队退休干部中,凡符合离职休养条件的,由民政部门会同组织、人事和财政部门,按照《暂行规定》第十五条和国发[1980]253 号及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1号、16号文件的规定办理。改办离休后,由干部、人事部门管理。
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和省军区政治部,可根据《暂行规定》和本实施细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贯彻意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并报民政部、总政治部备案。
第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暂行规定》颁发之月(一九八一年十月)起实行。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做好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做好
2004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内政发〔2004〕88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 现将《国务院关于做好2004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1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全面落实取消和减免涉农税收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减轻农牧民负担
自2004年起,除烟叶外,全面取消其他农业特产品的农业特产税。根据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将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定的“十五”期间暂缓征收牧业税的政策,改为从2004年起全面取消牧业税。2004年,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农业税附加随正税同步降低,国有农场农业税税率同时降低3个百分点。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则确定在三年内全部取消农业税,2004年在锡林郭勒盟进行全部免征农业税的试点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总体要求,周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确保减免农牧业税政策落实到农户。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对各地取消农业特产税、牧业税以及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减少的收入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给予补助。2004年已经征收的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牧业税,以及多收取的农业税,要在2004年底以前退还给纳税人。降低农业税税率试点工作,应按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稳步进行,各地不能盲目攀比。自治区确定的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地区和自主决定免征农业税的地区,要抓紧制定配套改革方案,积极探索和积累经验;其他降低农业税税率的地区,要如实核定农民应缴税额,并得到农民认可。要注意做好政策解释工作,避免毗邻地区因负担不均衡引发新的矛盾。
二、加快推进苏木乡镇机构、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体制三项改革(一)全面开展苏木乡镇机构改革。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新形势的要求,科学合理界定苏木乡镇职能。改革后苏木乡镇党政机构主要职能是:维护农村牧区社会稳定,负责农村牧区社会管理、公共事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发展农村牧区社会公益事业。根据新的职能界定,重新调整苏木乡镇机构设置,重新核定苏木乡镇行政编制,积极进行苏木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大力整合苏木乡镇站、所。一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设立的站所,已不适应变化了的农村牧区形势需要,该撤并的撤并,该转为企业的要转为企业。苏木乡镇一律不得新设事业单位。
规范上级派驻苏木乡镇的机构。派驻苏木乡镇的公安派出所、法庭、工商行政管理所、地方税务所等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经费的核拔由派出单位负责。派驻机构的设置要从实际出发,不受一乡一所的限制。旗县(市、区)主管部门可根据经济区域的划分、辖区的规模和业务量的大小设置中心所。积极稳妥地精简分流人员。在第一步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苏木乡镇行政事业编制要进一步精简。自治区对苏木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编制一经核定,五年内不得突破。苏木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总量的调整,由旗县机构编制部门报上一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核,自治区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分流人员不能简单地推向社会,要探索多种安置分流人员的方式。坚决清退机关、事业单位超编、借调、临时聘用人员。
根据税费改革后嘎查村级组织工作职能发生的变化,其管理人员要进一步精简,一般控制在3~5人,提倡嘎查村干部交叉任职或兼职。
自治区和盟市任何部门都不得干预苏木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要把苏木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列为对旗县(市、区)和苏木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对不按规定设置机构、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超编制招聘人员的,要严肃处理。
(二)积极推进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继续巩固和完善“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旗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各地区要在今年内全部完成撤消苏木乡镇教育管理机构的工作。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教师聘用制度,自治区要认真核定各旗县(市、区)农村牧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做好农村牧区中小学教职工定岗、定员和超编人员分流工作,坚决清退不合格教师。加快推进农村牧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结合“两基”攻坚目标和危房改造工程,统筹规划学校布局,避免先建后撤,浪费资源。有条件的边远地区要积极推行寄宿制办学。
改革经费管理办法。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基础上,确保农村牧区义务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水平,并逐年有所增加。教育经费实行部门预算管理,教师工资由旗县级财政统一发放。
(三)继续进行苏木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嘎查村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乡财县管”的苏木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村财民理乡代管”的嘎查村财务管理制度。在坚持苏木乡镇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以苏木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由旗县财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
“村财民理乡代管”是在村级资金权属不变、村级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村级收入统一由苏木乡镇财政或相关机构代管,统一实行预决算,村级支出实行报账制度。坚持实行村级财务公开,接受村民、村民理财小组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各旗县应当继续按照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办法核定村级三项财政资金,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不得挤占挪用,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五项涉农政策,巩固农牧民减负成果,维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一)探索和完善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的具体办法。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认真开展乡村债务清理工作。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分阶段化解乡村债务的目标和步骤,选择部分苏木乡镇进行试点。要切实加强乡村两级财政、财务和资产的管理,坚决制止通过苏木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举债和担保贷款。兴办乡村公益事业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准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未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对苏木乡镇部署下达各种达标工程。严格禁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
(二)理顺和完善农村牧区社会公共事业和集体公益事业投入保障机制。支持农村牧区社会公共事业建设,进一步调整政府支出结构,重点向农村牧区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倾斜,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牧区。支持嘎查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村级集体公益事业建设要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执行。完善村级“一事一议”内容、程序和方法,按照“群众自愿、群众受益”的原则,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筹资筹劳,不准固定变相筹资筹劳,不准强行以资代劳。允许和鼓励农牧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自己办事。
(三)加强和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牧区五保户、伤残人员供养、救济救助、优待抚恤、医疗救助等制度。加快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改善农村牧区卫生条件,完善农村牧区卫生防疫体系。搞好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尽快建立农村牧区贫困农牧民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农村牧区公益事业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农村牧区土地和草牧场承包制度。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承包合同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在法定承包期内,不得收回、调整承包土地和草牧场,不得违背农牧民意愿强行流转承包土地和草牧场。保持农村土地和牧区草牧场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妥善处理当前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保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五)健全和完善涉农涉牧收费和价格制度。各类涉农涉牧经营服务性收费,必须坚持谁受益谁负担和自愿互利的原则,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得利用行政权力强行服务、强制收费。清理并逐步取消不合理的涉农涉牧收费。今后,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依法审批收费项目,任何部门不得出台无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项目。继续开展农牧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整治农村牧区教育、订阅报刊、用水用电、道路修建、计划生育、农牧民建房、农牧民经商务工等方面的乱收费。
四、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深化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强化对农村牧区税费改革的组织领导工作,明确由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各有关部门从全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支持,主动配合,搞好改革。要配备责任心强、熟悉税费改革的同志从事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级农村牧区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力量。
深化农村牧区税费改革的核心是减轻农牧民负担,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三项配套改革。自治区编办、教育厅、农牧业厅、地税局、财政厅等部门要分别牵头,会同自治区税费改革办公室抓紧研究制定苏木乡镇机构改革、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政策,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2004年年底以前完成各项配套改革方案,2005年上半年在全区全面推开改革工作。各盟市、旗县也要摸清情况,抓紧部署,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提出深化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关键研究三项配套改革,改革的目标可以适当超前,改革的步骤和方法要稳妥。自治区要建立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改革力度较大、行动较快、工作扎实的地区,通过转移支付等途径给予支持和奖励。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认真做好深化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试点的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统一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做好精简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促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消除疑虑,积极参与改革、妥善化解各种矛盾,保证改革工作平稳运行。新闻宣传部门要注意宣传税费改革的政策措施,宣传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为改革试点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要继续强化农村牧区税费改革的监督检查工作。自治区继续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督察组,指导和监督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督察组要加大对改革的指导和检查力度,每年至少组织两次督察。采取多种监督检查方式,建立健全群众信访及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加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使用,规范分配行为,确保乡村政权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正常需要。
自治区深化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另文下发。2004年10月中旬,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专门召开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的实施细则
民政部 总政治部关于《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的实
施细则
[日期:2006-03-06] 来源:北京民政信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文号:民[1983]安56号 [1983]政干字第20号
发布单位:民政部 总政治部
发布日期:1983-10-
1实施日期:1983-10-1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和各直属院校政治部: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 《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三条所称“原工资(按照安置地区军队同职级干部的月工资额计算)”,包括职务(职称)工资、级别工资、地区工资补助(生活费补贴、地区津贴、地区工资性的林区津贴、矿区津贴、地区性生活补贴),不包括其它补助。未实行职务、级别工资的军队现役干部,其“原工资”应按照安置地区同类同级干部的月工资额计算,包括标准工资、地区工资补助,不包括其它补助。
《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的“原工资”,是指退休时的工资额。 《暂行规定》第二条所称“军龄(含参加地方革命工作年限)”按满年计算,半年以上的按一年计算,不足半年的不计算。军龄计算截止时间,以办理退休手续之日为准。
第二条 《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所称“因战、因公负伤致残”,是指因战、因公负伤致残被评为二等乙级以上残废的。
《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已按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享受伤残退休费待遇的继续保留。低于《暂行规定》
第二条(二)项规定标准的,按规定标准予以提高。差额部分,一九七八年六月前退休的,从一九七八年六月起补发,以后退休的,从政府接收之月起补发。属于二等乙级以上残废或患二、三期矽肺病而未享受伤残退休费待遇的,经当地县以上民政部门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从《暂行规定》公布之月起,按《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规定享受伤残退休费待遇。
第三条 符合《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规定,需发给护理费的,应是特等残废,或一等残废中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并由师以上单位的医疗机构证明,军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其护理费,离队前由军队发给,移交政府后,由安置地
区的民政部门发给。离队前不符合发护理费条件的,移交政府后,因公负伤致残或原在部队期间因战因公所致伤残或矽肺病加重,已符合享受护理费条件的,应由当地县属以上医疗机构证明,县以上民政部门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从批准之月起发给护理费。
《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原享受护理费的标准低于《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规定标准的,按规定标准予以提高,并按上述移交政府后的报批程序办理。差额部分,一九七八年六月前退休的,从一九七八年六月起补发,以后退休的从接收之月起执行。符合享受护理费条件而未享受的,也按同样报批程序,从批准之月起发给护理费。凡享受护理费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后,由当地县属以上医疗机构证明,经县以上民政部门提出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停发护理费。
第四条 《暂行规定》第三条(一)项所称“相当奖励”是指退休干部在一九五二年一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功与奖励工作条例(草案)》颁发以前荣立的相当于三等功以上的功。在衡量确定其等级时,一般情况下,甲等功可按一等功计算,乙等功可按二等功计算,丙等功、中功、小功可按三等功计算。获得荣誉称号或立功的单位,其个人不提高退休生活费。由地方授予荣誉称号或给予奖励的个人,按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暂行规定》第三条(二)项所称“高原缺氧、特别艰苦的边防、海岛地区”,是指海拔三千五百公尺以上的缺氧地区,沿陆地国境线特别艰苦的县、自治县、旗境内的地区,驻岛部队按现行规定享有海岛生活补助的海岛,及当地省、自治区人民 政府规定为特别艰苦地区的地区。所称“连续工作”年限,不包括中间调离上述地区的时间。凡符合此项规定条件的干部,退休时无论在何地区工作,均应按此项规定提高退休生活费。
第六条 《暂行规定》第三条亦适用于《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他们当中,符合该条提高退休生活费条件的,由当地县以上民政部门和武装部门共同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从《暂行规定》公布之月起,享受提高退休生活费待遇。已按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享受“特殊贡献”待遇的,也按照《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条件重新评定,并按上述程序报批。评定后的退休费标准低于原标准的,仍按原标准发给。此项评定工作,原部队政治机关要予以积极协助。
第七条 按《暂行规定》第四条、第七条规定,退休干部及随迁家属的交接和安置工作,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安置地的民政部门要及早作出计划方案,劳动、人事、公安、教育、商业、粮食、卫生等有关部门,要积极负责地落实他们的落户、医疗、家属工作安排、子女转学等事宜。住房建成后,就地安置的,应抓紧办理交接手续;易地 安置的,待退休干部随迁家属、子女的工作安排、转学等事宜基本落实后,省、自治区、直 辖市民政厅(局)即将《军队退休干部进行通知书》发往退休干部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由团以上单位派人到安置地区的县以上民政部门办理交接。不需建房的,经军以上单位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协商同意后,由团以上单位派人(持不需建房的证明)到县以上民 政部门办理交接。
军队退休干部的档案,由接收安置地区的县以上民政部门按照国家关于干部档案管理规定管理。
第八条 要求在城市安置的退休干部对于就地、回本人原籍、到配偶原籍或居住地安置的,一般应予接收。对于到父母、子女(不含现役军人、在校学生)居住地安置的,该地是中小城市(五十万人口以下)的一般应予接收;该地是大城市(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如父母身边无直系亲属、干部未婚或干部身边无子女的,一般应予接收。
第九条 《暂行规定》第六条对军队退休干部住房问题作了原则规定,现明确如下:
①建房工作应在当地政府的主持下,由建委承担。具体分工按[81]建发综字528号和计基 [1982]197号文件执行。
②住房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统建、分建、购买、自建(指回农村安置的)等多种办法解决。
③夫妻双方只给一方分配住房。夫妻双方由部队同时退休,按职务高的一方分配住房;夫妻双方一方离休,一方退休,一般情况下,职务高的一方退休可分配住房,职务相当或职务低的一方退休,应随离休干部居住。住地方公房(指分配给本人或配偶的住房),本人要求分配住房的,可以分配住房,但应将原住房交回,不得同时占用两处住房。对人口较多居住拥挤的营职以下干部,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可酌情留用一部分原住房。
④自愿回农村建房安置的是指本人或配偶原籍农村(含城市郊区的农村)。凡回农村安置的,须由本人申请,原部队团以上单位证明,安置地区县以上民政部门同意,并按国发[1982] 29号文件规定,取得批准机关发给的宅基地使用证明后,方可办理
建房手续。进住时,本人 和配偶必须将户口迁到农村。退休干部的配偶系农村户口的,应尽量回农村安置。
⑤在安置地点(指城镇)原有私房(指本人有房产权的),一般不再分配住房,如需维修、扩建,可由本人申请,原部队团以上单位证明,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酌情一次拨给本人一部分经费和建筑材料。所拨经费和建筑材料指标,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维修或扩建后,产权不变,以后维修自理。
⑥从退休干部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接到《军队退休干部进住通知书》之日起,三个月无正当理当不报到的,或因其他原因不进住的,其住房由民政部门安排以后退休的军队干部居住。
⑦住房建成后,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分配、房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维修,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由民政部门管理;退休干部进住前,所需住房看管费,由地方财政解决;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挪用和侵占住房。退休干部的房租费按当地机关干部住房公房的标准收缴,所需补贴,按当地国家机关相当职级干部有关规定办理。 ⑧已经确定接收并已拨款建房的,其安置地点原则上不再变动。
⑨《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不补发家具费。
第十条 《暂行规定》第七条所称随迁人员,应包括干部退休前途经批准随军供养的其他亲属;所称“无子女照顾的”是指无成年子女(未满十六周岁)或虽有成年子女,但因残疾等原因而不能照顾的;所称“准许调一个已工作的子女随迁”,应当包括随迁子女的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
干部退休前已随军供养的现在部队服役的子女,退伍后可到退休干部安置地区落户,并与当地城镇退伍军人一样安排工作。
对退休干部随迁的待业子女,应和城镇待业青年一样(到农村安置的优先),由劳动人事部门安排就业。
第十一条 《暂行规定》第八条所称“按当地标准供应”,是指按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粮、油标准供应。《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其粮、油标准低于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粮、油标准的,应予提高;高的可不降低。
第十二条 《暂行规定》第九条所称“前往居住地点途中所需的车船费、旅馆费、行李托运费和伙食补助费”,包括搬进住房前的上述费用。
第十三条 《暂行规定》第十条所称“退休当年的生活费”,是指退休当年剩余月份的退休生活费。除退休当年剩余月份的医疗费(按国家规定的标准)一次拨给安置地区的公费医疗管理部门外,当年剩余月份的退休生活费和副食品价格补贴、粮价补贴、本取暖补贴、护理费(均按安置地区规定的标准计)、福利费及残废金等,均由军队一次拨给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退休当年所需的其它经费,由安置地区民政部门按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标准,向同级财政部门编造预算列支。
军队退休干部从交给政府安置后的下一年起,所需各项费用,按财政部(82)财事字第111号 文件规定办理。其中医疗费用,由安置地区的公费医疗管理部门编制预算支付,超支部分按国家机关相当职级干部有关规定办理。
军队退休干部交政府安置后,应同当地国家机关中的退休干部一样,享受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以及安置地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各种优待。
第十四条 《暂行规定》第十二条所称“供养直系亲属”,是指必须依靠退休干部供养的下列人员:(一)父(含抚养退休干部长大的抚养人)、夫年满六十周岁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母(含抚养退休干部长大的抚养人)、妻年满五十周岁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三)子女(含遗腹子女、养子女、前妻或其前夫所生子女)、弟妹(含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弟妹)年未满十六周岁或满十六周岁尚在普通中学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四)其他必须依靠退休干部供养的无生活来源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
第十五条 县以上民政部门,应按《暂行规定》第十四条精神,会同组织、人事、卫生等有关部门,对军队退休干部阅读文件、听报告、组织生活、医疗和物质、文化生活等各项待遇提出安排意见,报当地党委和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六条 《暂行规定》第十五条所称“本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是指《暂行规定》公布前已经按照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一九六六年《国务院关于修改军队退休干部生活费标准的通知》、一九七五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出现役暂行办法》办理退休的军队干部。所称“退休生活费标准”,是指上述文件中规定的退休生活费基本部分。
第十七条 现由民政部门管理的军队退休干部中,凡符合离职休养条件的,由民政部门会同组织、人事和财政部门,按照《暂行规定》第十五条和国发[1980]253号 及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1号、16号文件的规定办理。改为离休后,由干部、人事部门管理。
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和省军区政治部,可根据《暂行规定》和本实施细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贯彻意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并报民政部、总政治部备案。
第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暂行规定》颁发之月(一九八一年十月)起实行。
第五篇:[1993]60号文 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劳动局、人事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安置工作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劳动局、人事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干部随军家
属安置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总公司:
市政府同意市劳动局、人事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安置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附件:北京市劳动局、人事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安置工作的意见》
附件:
北京市劳动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安置工作的意见
市人民政府:
多年来,本市各级政府及各接收安置单位为接收安置驻京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做了大量工作,对于稳定部队干部队伍,促进部队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为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安置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1993〗43号),在新形势下继续做好随军家属安置工作,现结合本市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好军队干部随军家属进京安置工作,不仅是支持军队建设,巩固和加强国防的大事,也是当前做好“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区、县、局(总公司)都应指定一名领导负责,精心组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接收安置军队随军家属的任务完成好.二、各区、县、局(总公司)的劳动、人事部门一定要把安置随军家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行市场调节和行政调配相结合,拓宽安置渠道.随军家属中年龄较轻、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可到人才交流中心或劳务市场,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安置;年龄偏高、文化水平较低、又无技术专长的,根据合理负担的原则,劳动、人事部门可采取分配指标的办法予以安置.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应克服困难,积极安置.三、为进一步提高军队干部随军家属的业务技术素质,各级劳动、人事部门要把这部分人员的培训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并在收费上给予适当照顾.培训的专业应适合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力求做到培训与安置相结合.四、对随军前没有正式工作的干部家属,企事业单位招工时,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并按国家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五、各单位在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过程中,对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应给予照顾.凡在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企业工作的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应给予他们不低于一年的适应期,使其有学习技术和适应工作的机会.经过考核,符合条件的优先安排上岗,确定是能上岗的,在企业内部安排适当工作.对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且接近退休年龄的,经本人申请可提前离岗退养.六、各单位对新接收调入的部队干部家属要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特别是在他们的子女入托、入学等具体问题上给予照顾和帮助.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