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沪府发(2005).37
上海市旧住房综合改造管理暂行办法
沪府发〔2005〕3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推进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工作,进一步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旧住房综合改造是指对城市规划予以保留、建筑结构较好、但建筑标准较低的住房进行综合改造并完善配套设施的行为。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城镇旧住房综合改造及其管理。
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保留建筑、经市政府批准的优秀历史建筑及其保护范围、建设控制范围内的改造,按照相关法规执行。
第四条(改造原则)
旧住房综合改造应当遵循业主(公房承租人)自愿、政府扶持、因地制宜、分类改造的原则。
第五条(改造内容)
旧住房综合改造内容包括:
(一)将厨卫不独用的旧住房通过改造使其独用成套;
(二)对涉及扩建或加层的旧住房进行“平改坡”综合改造。
旧住房综合改造实施中,可以根据本办法规定的规划技术要求,增加居住小区停车场(库)、物业管理用房、小区公共配套设施等内容。
第六条(管理机构)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地资源局”)是本市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的管理部门。区县房屋土地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实施的具体管理。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是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规划管理的主管部门。区县规划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实施的规划管理。
各区县政府统筹协调推进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旧住房综合改造工作。
第二章 改造程序
第七条(计划立项)
区县房屋土地部门负责编制本辖区内的旧住房综合改造实施计划,经市房地资源局批准后,列入全市旧住房综合改造年度项目计划,并抄送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交通委和市规划局。
第八条(征询意见和委托改造)
旧住房综合改造年度项目计划下达后,区县房屋土地部门应当告知公有房屋产权单位或居住小区的业主委员会,由公房产权单位或业主委员会征求全体公房承租人或业主的意见。在征得三分之二以上公房承租人或业主同意后,公房产权单位或业主委员会可以委托建设单位具体实施有关改造工作。
第九条(编制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建设单位应当向区县规划部门申请核提规划设计要求,并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和消防、环保、卫生、民防等其他有关技术标准,编制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应当明确改造项目的范围、建筑改造和环境改造内容、相关技术指标等。
第十条(编制改造实施方案)
建设单位应当依据综合改造项目计划、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该项目的综合改造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当包括主要改造内容、改造资金的承担方式等。
第十一条(听取意见和签订协议)
建设单位应当将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综合改造实施方案在改造项目范 2 围内进行公示,听取意见。
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综合改造实施方案征得改造范围内三分之二以上业主或者公房承租人同意后,建设单位应当与相关的房屋所有权人签订改造协议;改造协议的房屋属公有房屋的,还应当由公房产权单位与公房承租人签订改造协议。该协议可依照本市房地产登记有关规定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规划审批)
改造协议签订后,建设单位应当将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报经区县规划部门审批,并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涉及消防、环保、卫生、民防等其他技术标准的,应当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改造项目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部门申请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十四条(竣工验收)
改造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规划、房屋土地等相关部门申请竣工验收。
改造项目的工程质量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进行验收。
建设单位应当将改造项目的竣工档案报送城建档案馆(办)存档。
第十五条(房地产登记)
改造中属加层的房屋、新增小区停车场(库)、物业管理用房、小区公共配套设施等,应当办理初始登记。根据协议归建设单位所有的部分,由建设单位申请登记;归公房产权单位的部分,由公房产权单位申请登记;归全体业主共有的部分,可由建设单位一并提出登记申请,由登记机构在房地产登记中记载,不颁发房产证。
除第一款情况外,改造后的房屋建筑面积发生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测绘资质的机构进行重新测绘,并按照本市房地产登记的有关规定申请办理建筑面积的变更登记。整个项目变更登记后,原房屋所有权人根据协议办理相应的建筑面积变更登记。加层部分出售后,按规定办理相关的房地产登记手续。
第三章 有关技术规定
第十六条(建筑间距)
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的建筑间距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改造范围内建筑与改造范围外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应当符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划技术规定》)的标准;改造前的建 3 筑间距不符合《规划技术规定》的,改造时不得再减小原建筑间距;
(二)改造范围内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按照《规划技术规定》中有关浦西内环线以内地区的规定标准折减10%执行;
(三)改造后的建筑底层改为非居住用途的,计算建筑间距时可将底层高度扣除,但不得再按照第(二)项的规定进行折减;
(四)改造后的建筑间距不得低于消防间距标准。
第十七条(建筑退让)
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的建筑退让,按照《规划技术规定》中有关建筑退让的规定执行。改造前的退让距离不符合《规划技术规定》的,改造时不得再减小原退让距离。
第十八条(高度控制)
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需要加层的,一般只能在原建筑上增加一层。确有特殊情况,经市规划局、市房地资源局和项目所在地区县政府共同审核,在符合相关技术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增加两层。
加层部分的建筑层高应与原建筑标准层层高一致。
旧住房综合改造范围内,24米以上的建筑不得进行加层、扩建。
第十九条(结构安全)
旧住房综合改造项且涉及加层、扩建或改变主体承重结构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房屋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房屋结构和使用功能改变的检测。检测结果作为房屋改造设计的依据。
第二十条(房屋面积要求)
旧住房综合改造除与住户有约定的外,不得减少原住户房屋居住面积。加层部分的房屋参照本市《住宅设计标准》执行。
第二十一条(厨卫基本条件)
旧住房成套改造应当按户配置独用的厨房间和卫生间。
厨房间可采用封闭式或通过式,应当具备通风条件,并预留设置燃气灶、水斗、热水器的位置。
卫生间应当敷设上下水管,设置地漏,并预留坐厕、淋浴位置。卫生间不得设置在厨房上部。
第二十二条(屋顶水箱)
旧住房综合改造中,应当对有条件的屋顶水箱进行改造,以提高用水质量。
第二十三条(电表)
旧住房综合改造应当按户设置计量电表,每户配电标准不低于4千瓦。
第二十四条(防火抗震要求)
旧住房综合改造不得降低耐火等级,并不得将闷顶作为居住、储藏等使用空间。应当使房屋建筑的防火条件、抗震性能有所改善。
第二十五条(环境整治要求)
旧住房综合改造应当统筹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有条件的项目应当增设停车位、户外活动场地等设施,并实行围墙透空透绿。空调室外机及所附滴水管、晾衣架以及其他附着于外墙的设施应当统一设置。
第四章 其他规定
第二十六条(租金调整)
经改造后的成套公房,公房承租人应当按照独用成套公房的租金标准支付租金。
第二十七条(调整安置)
旧住房综合改造后,由于原居住部位调整使用功能,原公房租赁关系无法继续履行的,公房产权单位可以另行安置原公房承租户,重新建立租赁关系;也可以进行货币补偿,终止原租赁关系。选择货币补偿的公房承租户在同等价格条件下,可以优先购买该改造范围内的增量房屋。
第二十八条(改造经费来源)
旧住房综合改造费用应当采取多方筹资的办法予以解决。
公有住房改造的费用可从房屋租金、改造后新增房屋出售收入、改造范围内公有住房出售后的净归集资金等中列支。
第二十九条(新增房产权属)
旧住房综合改造增加的物业管理用房、小区公共配套设施归全体业主所有;小区停车场(库)及加层增量部分权属由建设单位与业主协议约定。
第三十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房地局关于加快旧住房成套改造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发〔1997〕12号)同时废止。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二○○五年十二月八日
第二篇:沪府发〔2010〕45号上海市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办法范文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办法》的通知
沪府发〔2010〕4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上海市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办法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多渠道筹措文化事业建设资金,加快本市文化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征收范围)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缴纳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为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缴纳义务人(以下简称“缴费人”),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第三条(征收部门)
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地方税务部门在征收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时一并征收。
第四条(计征标准)
文化事业建设费的费率为3%。
文化事业建设费按缴费人应当缴纳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的营业额和规定的费率计算应缴费额。计算公式:应缴费额=应纳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的营业额×3%。
第五条(缴纳和划转)
缴费人应当在缴纳营业税时,一并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对中央直属单位及其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征收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全额上缴中央金库;对地方单位和个人征收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全额缴入市级金库。
第六条(文化事业建设费的使用)
文化事业建设费用于发展本市的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建设费的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制订,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应用解释部门)
市财政局、市地税局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对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解释。
第八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7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上海市文化教育事业建设费征收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上海市关于本市加强拥军优属工作的若干规定(沪府发〔2004〕5号)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沪府发〔2004〕5号 【发布日期】2004-01-29 【生效日期】2004-01-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上海市
上海市关于本市加强拥军优属工作的若干规定
(沪府发〔2004〕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关于本市加强拥军优属工作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一月二十九日
关于本市加强拥军优属工作的若干规定
为了进一步做好本市拥军优属工作,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促进国防建设,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国务院《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优抚对象,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
本规定所称家属,是指军人的父母、配偶、子女,以及依靠军人生活的18周岁以下的弟妹、军人自幼曾依靠其抚养现在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
本规定所称随军随调家属,是指驻沪部队军官、高级士官的随军随调配偶。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的有效证件,是指国务院、中央军委,武警总部、各类军事院校、民政部和省级以上民政部门制发的证明个人身份的有效证件。
第三条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和公民,依照本规定履行拥军优属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条第四条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拥军优属工作的领导,把拥军优属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保障拥军优属工作得到落实。
第五条第五条 各级政府和各单位要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为重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维护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风尚。
第六条第六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要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警备区关于推进驻沪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意见》(沪府〔2003〕2号)的要求,支持驻沪部队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
第七条第七条 各级政府及其土地管理部门要依法及时办理因国防建设需要征用土地及进行项目建设的审批手续。
第八条第八条 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协助部队管理和保护国防设施,维护营区安全。
第九条第九条 公路和市政部门要做好通往部队驻地道路的修建和养护工作。
第十条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组织不得向部队集资、摊派。地方公益事业或建设项目确需部队支持的,必须报经市或区(县)双拥办统一协调安排。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科教拥军工作。
要积极支持驻沪部队开展官兵学历教育和人才培养;为部队的科技练兵提供技术指导和器材、设备等方面的帮助;组织拥军志愿者队伍为驻军部队及其官兵服务;对驻沪部队的科研立项等给予支持,并将其纳入地方科研成果评比范围。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各级政府要落实和完善征兵工作责任制,动员和鼓励适龄青年履行征兵义务,并确保兵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落实维护国防利益的责任。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指导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服务;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增设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法律援助中心,会同驻军单位法律顾问处、各区县人武部法律咨询站为本辖区内涉军案件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对军用机动车通过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路(含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渡口(轮渡)以及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公共收费性停车场停放,由有关部门制定具体政策给予优待。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民航、铁路、水运和公路长途客运等部门要坚持设立军人售票窗口,开设军人候车(船)室。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优先购票、优先乘车(船),并享受国家规定的优待。对革命伤残军人、革命烈士家属乘坐市内公共交通车辆,由有关部门制定具体政策给予优待。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本市各类向公众开放的收费观瞻场所对持有效证件的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革命烈士家属实行优待;各类文化和体育场所对上述人员观看电影、演出和体育比赛实行优惠。各类观瞻场所和文化、体育场所需张贴优待、优惠告示,简化接待手续。非国有资本投资经营的观瞻场所和文化、体育场所接待上述人员,可参照本款有关规定办理。
政府部门出资兴建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场所,应对部队有计划组织的军事训练给予支持。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市公安、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为准予进沪的随军随调家属办理落户等相关手续。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做好随军随调家属的就业、培训和生活保障工作。
(一)坚持以市场就业为主导、政府安置重点对象为辅助、保底就业为基础的原则,为随军随调家属的首次就业创造条件。同时,鼓励随军随调家属通过市场推荐方式实现就业。对驻沪部队中的飞行员、潜艇干部、从事舰艇工作满10年的军官或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军官或因战因公致残(二等乙级以上)、牺牲等军官的配偶,每年由市政府下达计划给予安置;对经过培训及二次推荐仍无法实现就业、但本人有就业需求的随军随调家属,给予就业帮助,安排其参加公益性劳动。
(二)本市出台的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均适用于随军随调家属。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安排专人,为随军随调家属开展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要为随军随调家属安排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各级政府要对驻岛及驻扎在市外监狱、劳教场所等处和其它艰苦地区的部队在当地的随军随调家属的就业给予帮助;各有关部门要对随军随调家属从事个体工商经营、创办非正规劳动组织、创立微小型企业给予支持,并按本市有关规定予以优先办理开业指导及小额贷款的担保贴息。
(三)凡有用工需求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优先录(聘)用随军随调家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鼓励企事业单位主动接收军官配偶就业并与其签订两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为随军随调家属参加本市的人才引进、人才招聘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并鼓励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随军随调家属。
(四)对未实现就业的随军随调家属,可按照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对户口已报入本市的军队随军随调军官配偶享受失业保险若干问题的通知》(沪劳保社〔1999〕1号)的规定,予以享受相应的失业保险待遇;失业救济期满后仍未实现就业且生活确有困难的,由民政部门参照本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其实施最长不超过一年的临时生活困难救济。
(五)对来沪后有工作的随军随调家属,所在单位要按本市规定,及时为他们办理各项社会保险等接续手续。对其中年龄偏大、在本市实际缴费年限满5年、已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其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连续工龄)不满15年的,可按照市劳动保障局、市人事局、市公安局、市医疗保险局《关于外省市转移进沪人员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沪劳保社发〔2003〕9号)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3〕102号)精神,做好随军随调家属的社会保险工作。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企事业单位在改制、改革中,对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现役军人配偶就业岗位要保持相对稳定,并确保优抚对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上岗;各有关部门、主管单位和街道(镇)对下岗失业的优抚对象要优先进行技能培训、职业介绍,为他们重新就业创造条件。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对分居两地的现役军人配偶,其所在单位在安排工种、班次等方面应予照顾;对按规定探亲的,应安排假期,准予报销路费,并按公休假处理其工资、福利待遇。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革命伤残军人、复退军人(复退一年内)、现役军人(含其子女)报考本市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在录取时分别给予适当的优待。革命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子女,长期在边海防、高山海岛、舰艇部队、特殊艰苦岗位工作的军人和军队飞行员子女报名就读和报考本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在录取时分别给予不同类别的优待。现役军人工作调动,其未成年子女随调转学的,由区(县)教育部门及学校及时予以妥善安排。
按国家有关规定,对革命烈士子女入国家办的托儿所、幼儿园,托费中由家长承担的部分予以免除。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给予优抚对象适当的房租及购房优待。优抚对象申请廉租房时,对其认定标准可适当放宽。对涉及动拆迁的优抚对象,给予购买中低价商品房等的优待。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有关部门要采取带编分配、先进后出、按规定增加非领导职数等方法,安排好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的职务;机构编制部门要按照党和国家机关安置军队转业干部计划数,相应增加行政编制,主要用于安排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招聘录用公务员时,经考试合格后,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已被安置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军队转业干部。
对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创办企业、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部门要优先核发营业执照、行业经营许可证,优先办理开业贷款;其日常服务管理工作纳入街道、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各类医疗机构要对重点优抚对象和现役军人就医实行优先、优惠服务。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各级政府要着眼于双拥工作的发展,按照编制合理、协调有力的要求,加强本级双拥办的机构建设。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支持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的发展。本市各级“拥军优属社会保障金”按市、区(县)、街道(镇)三级进行管理,专项储存,用于支持部队建设,解决优抚对象的特殊困难。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对在拥军优属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本市过去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有关职能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实施细则(沪府发〔2004〕41号)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沪府发〔2004〕41号 【发布日期】2004-10-25 【生效日期】2004-10-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实施细则
(沪府发〔2004〕4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第一条 根据《 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第二条 市土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房地资源局),负责本市土地储备计划、土地储备的日常管理和重大问题的协调。
第三条第三条 由市房地资源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编制本市土地储备三年计划,作为编制土地储备计划的依据。
第四条第四条 本市新增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供应,原则上应当从储备土地中选择,并优先列入土地利用计划。
第五条第五条 本市的滩涂围垦,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按照《上海市滩涂管理条例》以及国家和本市土地开发整理的有关规定实施。
滩涂围垦成陆并经验收合格的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实施储备。
第六条第六条 市土地储备中心和区县土地储备机构联合储备土地的,除市政府另有规定外,按照下列规定确定投资比例:
(一)储备拟依法征收后实行出让的原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市土地储备中心与区县土地储备机构所占比例各为50%;
(二)储备第(一)项以外土地的,市土地储备中心所占比例为30%,区县土地储备机构所占比例为70%。
市土地储备中心与区县土地储备机构经协商一致,可以对前款规定的投资比例进行适当调整。
市政府批准的土地储备专门机构可以在相关批准文件规定的区域范围内单独实施土地储备,或者联合市土地储备中心、区县土地储备机构实施土地储备。
第七条第七条 土地储备机构应当于每年10月底前,提出下一的土地储备计划建议,并报送市房地资源局和市发展改革委。其中,本实施细则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所列土地的储备计划建议,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提出、报送;本实施细则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所列土地的储备计划建议,由区县土地储备机构提出,经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并经区县政府同意后报送。
市房地资源局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计划以及房地产市场状况,在对报送的土地储备计划建议进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全市土地储备计划,并于每年11月底前,提交市土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经市土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分解下达。
第八条第八条 土地储备机构拟实施储备的地块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的,应当向市房地资源局提出申请;市房地资源局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上述地块经审核同意并列入土地储备计划后,土地储备机构方可按规定实施储备。
土地储备机构拟储备原划拨的国有建设用地的,应当持与原土地使用权人达成的收购储备意向或者与区政府指定机构签订的有关协议,向市房地资源局备案,列入土地储备计划后,方可按规定实施储备。
土地储备机构拟储备的地块在土地储备计划中已经确定的,不再按照前两款的规定办理审核或者备案手续。
列入土地储备计划的储备地块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在土地利用计划内,优先安排其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
第九条第九条 土地储备机构确需调整土地储备计划实施储备的,应当经市房地资源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审核后,报市土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第十条第十条 储备地块的前期开发立项,参照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办理。市和区县投资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土地储备机构提交的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其中,下列储备地块的前期开发立项由市发展改革委审批:
(一)市土地储备中心和市政府批准的土地储备专门机构实施储备的地块;
(二)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所列土地地块。
土地储备机构申请储备地块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市和区县规划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按规划管理权限审核办理。其中,储备地块有经批准的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应当载明该地块基础性建设的规划要求。
土地储备机构申请储备地块的建设用地批准文件的,市和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按建设用地管理权限审核办理。但储备地块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土地储备机构收购储备原划拨给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的,应当持收购储备协议、列入土地储备计划的证明和原土地使用者的房地产权证等有关材料,向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申请收回原土地使用权;经批准后,由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注销原房地产权证。
土地储备机构可以持收回原土地使用权的批准文件等有关材料,向市或者区县房地产登记机构申领房地产权证。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土地储备机构经规划管理部门批准,临时利用储备地块的,应当按规定向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本市建立统一的土地储备信息库,对土地储备实行动态、全程管理。
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按照土地储备信息统计制度的要求,将储备地块的基本情况、前期开发情况和临时利用情况等,定期报送市房地资源局。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按批准的投资、规划、建设要求实施基础性建设的储备地块,经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会同规划等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按土地供应计划交付供应。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储备地块交付供应时,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按照本市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的有关规定,配合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做好向规划、投资、环保等有关部门书面征询意见,编制招标拍卖文件,组织现场踏勘,接受地块情况咨询等前期准备工作。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市和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检查土地储备计划的执行情况。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和市房地资源局应当定期检查土地储备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定期对土地储备的成本、开支以及土地储备机构的财务状况进行核查、审计。
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储备地块的临时利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土地储备机构应当定期将机构的基本情况、变更情况等向市房地资源局报告;有重大变动事项的,应当及时报告。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市土地储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和市房地资源局另行制订。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沪府发[2011]76号上海市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办法
沪府发[2011]76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制订的《上海市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政府同意市发展改革委制订的《上海市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办法》,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上海市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本市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促进项目有序建设,维护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规范项目稽察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0〕54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稽察制度。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项目稽察,是指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行为。
第四条项目稽察范围,主要包括使用本市各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上级部门授权或委托稽察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及其他使用政府资金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第五条项目稽察工作应遵循“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防范在先”的原则。第二章组织机构和管理
第六条市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负责实施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的项目稽察工作,并指导区(县)项目稽察机构开展项目稽察工作。市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市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组织和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的项目稽察工作。
第七条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实行市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负责制,稽察特派员及其助理在市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的领导下开展项目稽察工作。稽察特派员及其助理应为国家公务员。
第八条各区(县)政府应明确承担项目稽察职责的机构,负责本区(县)政府投资项目的项目稽察工作。
第九条市、区(县)有关部门、开发区、功能区以及相关行业单位应配备相应的稽察联络员,联系和协助项目稽察机构开展项目稽察工作。
第十条市、区(县)有关部门和单位对项目稽察工作应予协助和配合。
第十一条稽察人员不得参与、干预被稽察单位的日常项目管理活动。稽察人员与被稽察单位和稽察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回避;稽察人员在执行公务中,应严格遵守廉洁自律、保密工作等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项目稽察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第三章项目稽察内容
第十三条项目审批制稽察,主要稽察项目各审批环节的审批主体及其权限、审批内容和审批程序,以及项目报批、报建手续办理的情况。
第十四条项目法人制稽察,主要稽察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第十五条项目招标投标制稽察,主要稽察项目招标、投标开展的情况。
第十六条项目合同制稽察,主要稽察项目合同订立和履行的情况。
第十七条项目勘察设计稽察,主要稽察项目勘察、设计单位开展勘察、设计工作的情况。
第十八条项目监理稽察,主要稽察项目监理单位开展监理工作的情况。
第十九条项目施工稽察,主要稽察项目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情况。
第二十条项目货物采购稽察,主要稽察项目单位采购关键货物(设备)的情况。
第二十一条项目质量管理稽察,主要稽察项目质量控制措施及落实的情况。
第二十二条项目进度稽察,主要稽察项目进度控制措施及落实的情况。
第二十三条项目概算执行稽察,主要稽察项目单位概算执行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项目财务管理稽察,主要稽察项目单位执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落实财务管理措施,以及项目资金来源、到位和使用的情况。
第二十五条项目竣工验收稽察,主要稽察项目竣工验收程序以及相关文档资料的情况。
第二十六条项目效益稽察,主要稽察项目实现预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投资政策稽察,主要稽察有关区(县)、市有关部门、相关行业以及项目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本市投资政策和规定的情况。第四章项目稽察程序
第二十八条开展项目稽察,应事先制定计划和工作方案。
第二十九条开展项目稽察,一般应提前3个工作日,书面通知被稽察单位;特殊情况下可临时书面通知。
第三十条被稽察单位在收到书面稽察通知后,应向项目稽察机构出具保证其所提供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承诺书。
第三十一条项目稽察机构应按工作方案,对项目实施项目稽察。被稽察单位应按项目稽察机构提出的要求,如实提供与项目相关的资料。
第三十二条项目稽察机构应就稽察中发现的相关问题,书面征求被稽察单位的意见。
被稽察单位应在7个工作日内,向项目稽察机构提出书面反馈意见。被稽察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反馈意见的,视作无异议。
项目稽察机构应对被稽察单位有异议的书面反馈意见进行核实。
第三十三条项目稽察机构应根据稽察证明材料、被稽察单位反馈意见以及核实情况等,作出项目稽察报告。
对于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市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应向市发展改革委提交项目稽察报告。市发展改革委根据项目稽察报告,向被稽察单位作出项目稽察意见并抄送相关部门。
对于项目稽察报告中提出的有关项目建设的重大问题,市发展改革委应向市政府报告。
第三十四条对于违反项目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项目稽察机构有权将有关证明材料移交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及时进行查处并将结果反馈项目稽察机构。
第三十五条被稽察单位对项目稽察的结果有异议,属于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的,可向市发展改革委申请复查;属于区(县)政府投资项目的,可向所在区(县)的区(县)发展改革委申请复查。
第三十六条被稽察单位应根据项目稽察机构、相关部门的处理意见进行整改,并在处理意见发出之日起60日内,向项目稽察机构、相关部门提交项目整改报告。
项目稽察机构、相关部门可根据项目整改报告,组织复查。
市发展改革委应向市政府报告市级政府投资项目重大问题的整改情况。
第三十七条项目稽察结束后,应按要求建立项目稽察档案。第五章项目稽察方法
第三十八条项目稽察工作可采用告知监管要求、跟踪项目进展信息、开展项目现场检查、复查整改情况等方法。
第三十九条项目稽察可就本办法规定的第十三条至第二十七条,开展单项或者多项稽察。
第四十条现场检查可采取下列方式:
(一)听取项目单位及参建各方关于项目情况的汇报;
(二)查阅项目相关资料;
(三)实地察看项目建设情况;
(四)向项目建设相关人员调查、核实情况。
第四十一条项目稽察机构可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及设备供应等参建单位以及项目建设管理相关单位进行延伸稽察。
第四十二条项目稽察机构可通过笔录、录音、复印、拍照或摄像等方式获取证明材料,也可通过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和鉴定等方式获取证明材料。
第四十三条项目稽察机构可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稽察,也可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稽察。第六章责任追究
第四十四条对被稽察单位违反项目建设管理规定的行为,市发展改革委可根据情节轻重,作出以下一项或多项决定:
(一)通知被稽察单位限期整改;
(二)对被稽察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三)暂停政府投资项目投资计划的安排。
涉及其他有关部门职责权限的问题,由有关部门依法作出相应处理。
第四十五条被稽察单位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被稽察单位应依照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或拖延提供、虚报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情况;
(二)毁灭、隐匿、伪造有关资料或证明材料;
(三)妨碍项目稽察正常进行的其他行为;
(四)项目稽察中发现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一一年十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