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增斌副厅长在全省林改办主任工作会上的讲话
罗增斌副厅长在全省林改办主任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林改办主任工作会议,是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省林业厅决定召开的,是我省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召开的第三次林改办主任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总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全面分析研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估价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我省自2007年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通过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11月底,全省已累计确权林地16289.9万亩,占集体林面积16441万亩的99.1%;颁发林权证15861.9万亩,占集体林面积的96.2%,累计颁发林权证1416.8万份;调处林权纠纷50955件,调处面积345.2万亩,调处率96%。至此,全省涉及林改的21个市(州)176个县(市、区)均已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其中成都、内江、资中、巴中、广元、德阳、眉山、凉山等市(州)已通过省级抽查验收。与此同时,各项配套改革积极跟进,全省已开展林权抵押贷款139万亩,贷款金额9.2亿元,成立林权交易机构39个、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7个,建立农村林业专业合作社1728个,涉及农户284.8万户,经营林地面积398万亩。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各级林业部门,特别是各级林改干部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省林业厅向大家表示感谢和慰问!
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年以来,国务院、省政府和省林业厅先后组织开展了林改督查和抽查工作,反映出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针对农户的宣传不到位。改革启动初期,各地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对于推动改革发挥了很大作用。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一些地方宣传力度有所减弱,多数宣传仍然停留于表面,深入的、有针对性的宣传不多,效果不很明显,尤其是针对农户的宣传不到位。很多林农对改革的政策不完全了解,有些林农虽然参与了林权勘界,并且拿到了林权证,签订了林地承包合同,但对自己究竟享有哪些权利、应尽哪些义务不太清楚,对改革可能产生的收益不明确,甚至完全不知晓这项改革。
(二)改革政策把握有偏差。上世纪80年代,全省大多数地区在实行“林业两制”时划定了自留山和责任山,后来又开展了“两山并一山”工作。这次改革主要是将集体经营的林地划分到农户,属于承包经营。此次改革中,中央和省上文件明确规定,已经划定的自留山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可见自留山和责任山、承包山是有政策区别的。但是一些地方将两种不同性质的林地混合,在发放林权证时对自留山设定了使用期限,有的地方将农户的自留山划成责任山,甚至个别乡镇还将自留山收回归村集体统一经营。也有个别地方将公益林与集体林对立,未将集体公益林纳入改革范围。
(三)部分操作环节不规范。一些地方没有村(组)林改方案,林改方案表决达不到法定人数要求;勘界工作不实,面积不准确,林权四至界限标注不清,林权申请、林权勘验表格填写不规范;承包合同填写不规范,承包合同缺乏重要条款,甚至个别农户没有承包合同;林权权利人和相邻权利人填写不规范或未填写;林权证附图标注不明或未附图;林权档案中印章、手印不清晰甚至没有;林档案严重涂改、涂改后未标注,林权档案未按要求“一式三份”;股份制经营的集体林地没有向林农发放股权证。
(四)部分地区分山到户比例低。一些地方工作怕麻烦,顾虑多,方法简单,较多地实行分山不分林,以换证代替分山,林改工作仅仅停留在纸上。阿坝、甘孜、凉山州集体林地面积比重大,占全省集体林地总面积的35%。三州地区因长期形成的林地界线不清、民族传统习俗不同、维护稳定压力大等区域特殊情况,不少地方采取集体股份经营方式确权,集体统一经营比例较大,占已确权面积的84%,分山到户率仅为15%,没有很好地体现以分为主的原则。
(五)一些地方林权流转不规范。由于对改革的宣传不到位,林农对林改政策了解不多、理解不深、认识不足,在省内部分地区已出现“低价格、长周期、大规模”的流转林权现象。除个别地方外,目前我省流转价格普遍偏低,林权流转价格地区差异较大,流转规模较大的市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如广元、雅安、凉山流转林地占全省的38%,平均流转价格仅为每亩120多元。一些地方林权流转程序不规范,操作不公开,客观上存在着纠纷隐患。而现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对机构要求太高,评估机构少,评估人才缺乏,制度还不健全,严重制约林权流转中的资产评估工作的开展。
(六)历史遗留问题处理难度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集体林落实产权难,特别是落实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难,保障收益权就更难。部分林权纠纷调处困难,林业“三定”时工作较粗放,分山不勘界,指山为界,留下了大量林权纠纷隐患,尤其是个别民族地区行政区划尚未完全确定,纠纷调处困难。
(七)个别地区重视程度不够。客观地讲,多数地区的领导,不管是党政领导还是林业局的领导,都对林改工作很重视,但也有部分地区的领导,特别是林业局的领导,对林改重视程度不够,开会不到、工作进展缓慢,要求的工作要多次催促,工作应付了事。一些地方将林改等同于主体改革,止步于确权到户,主体改革完成后工作有所放松,部分地方林改工作机构不稳定、人员减少、经费无保障。
二、切实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
各地要在进一步总结主体改革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扎实开展“回头看”工作。要集中一段时间、集中一定精力,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认真梳理,采取有力措施整改完善,确保改革不出现偏差,努力巩固改革成果。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凝聚宣传部门和各种媒体的力量,多渠道、多方式加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宣传力度,以正确的舆论为导向,广泛宣传林改的重大意义、先进典型和法律法规,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林改是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好事。尤其要通过进村入户、入脑入心的政策宣传,消除群众对改革的疑虑,调动林农对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改革信心,变群众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让农民真正享有林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使改革真正成为德政工程、民生工程。
(二)进一步把握执行好林改政策。林改是一项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林业主管部门要有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技术服务的思想准备,要对政策有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了解。各级林改办干部尤其是负责人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熟悉和掌握国家的改革政策,成为林改政策的行家,在本地区、本单位具有最高的业务话语权,具有指导基层工作的政策水平。对集体公益林未确权勘界的,要及时按改革政策明晰产权。对自留山设定了经营期限的,要予以修正;将自留山收归村集体所有的,要按照政策退还给农户,保证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要对主体改革进行全面排查、认真清理,对操作不规范的,要认真整改。对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要按要求完善承包合同,落实管护责任。实行集体统一经营的,要以均股、均利等方式落实农户的收益权,将股权证发放到户。已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工作的,要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做好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移交等工作,加强林改档案管理,为巩固林改成果落实承包关系提供保证。
(四)进一步落实家庭承包制度。林改的核心是明晰产权、承包到户,股份制仅仅是一种经营方式,不能简单地“以股代改”。必须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基本原则,在政策宣传到位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能够确权到户的一定要到户。自留山是在集体统一经营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与现行承包经营林地相比,具有很大的政策局限性,法律上规定既不能抵押,也不能流转,现有集体林不能统一划定为自留山。要进一步研究建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纠纷调处工作。既要坚持“尊重历史、兼顾现实,依靠群众,依法依规”的原则,又要合情合理,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对历史遗留问题做认真调查梳理,妥善加以解决,维护林区稳定。
(五)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健全完善林权流转管理办法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省林业厅也制定了相关规范性文件,执行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作进一步修改完善。要尽快搭建和规范林权交易平台,为交易各方提供公开、平等的交易服务。对于流转中的“三过”问题,可通过协商等途径,进行利益调整。用材林原则上以轮伐期确定流转期限,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林地流转期限尽可能短,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林地流转期限可适当延长。统一经营的集体林进行流转必须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确定,保证林权流转公开、透明。对集体林已合法流转的,要进一步完善林权流转合同,流转收益仍然要落实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三、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工作
明晰农村林业产权,让林农拥有法律上的凭证,这只是林改的第一步,农民得到的也仅仅是纸上的财富。要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关键要在制度上进行探索和创新,确保千千万万农民真正共享改革成果。这需要多部门和多行业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特别是各级林改办责无旁贷。要在做好主体改革收尾和“回头看”工作的基础上,围绕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服务,规范管理,特别要着力制定和完善以下政策措施:
(一)改革完善林木采伐流通管理制度。为适应林改后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和林农增收致富的需要,今年11月,省人大修订通过了《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调整了木材运输管理范围,取消了木材运输总量控制,将原省级、市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办证权限下放到了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合理调整了木材检查的方式,建立以“固定检查为主、流动检查为辅”的木材检查新机制,明确了木材检查站的职责和经费保障,规范了其执法行为,确立了严管与放活相结合的木材运输管理体制。新的木材运输管理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各地要认真执行,尤其要做好下放后的木材运输证明办理工作,确保既依法保护好森林资源,又切实方便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二)建立健全林权流转制度。要创新林权流转机制,特别注意防止产生新的流转面积过大、流转期限过长、流转金额过低的问题,鼓励林农以合资、合作、入股等不产生权属转移的方式参与林业经营,防止农民过早失山失地,切实维护林农长远利益。加强林权流转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咨询服务和流转登记管理,规范林权流转行为,确保林权流转依法有序。省林业厅最近对林权流转办法进行了评估,发现林权流转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完善林权流转管理办法,同时积极争取省政府能在适当的时候颁布《四川省林权流转管理条例》。
(三)建立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四川省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有力地促进了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降低贷款条件,延长贷款周期,降低贷款利率,简便贷款手续,是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省林业厅将进一步协调人行成都分行、银监局等部门,修改完善《四川省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改善林权抵押贷款环境,解决长期制约林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
(四)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历经多次修改,最新修改并以财农〔2009〕381号颁发的《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我省有2.45亿亩的国家公益林,1400万亩省级公益林。按照《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10元。按照国家二期天保工程思路,我省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中的国有林的中央补偿标准将为每亩5元,国家级公益林中的集体林的中央补偿标准为每亩10元。地方级集体公益林的中央补偿标准为3元,与国家级公益林之间形成了一定差距,我们将尽力协调做好补足工作。各地也要加大协调力度,积极探索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公益林补偿基金,确保公益林补偿制度落到实处。
(五)深入研究相关政策措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多项政策,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一要研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把资产评估和资产评估咨询有机结合,为林权流转林权和林农抵押贷款服务,逐步建立森林资源评估和评估师制度。二要研究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争取将森林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畴,尽快开展试点。引导保险公司、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农积极参与森林保险,探索银行信贷和森林保险结合方式,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增强林业经营主体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三要研究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鼓励企业、业主和林农参与或自发组成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家庭合作林场、股份制林场等合作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降低成产和流通成本,提高森林经营效益,开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试点,逐步建立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政策制度。
当前,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步入十分重要的阶段,深化改革任务艰巨而复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把林权制度改革摆上重要的位置,纳入议事日程,落实人财物,及时研究解决推进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继续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不能因为主体改革完成就放手不管。要配备精干务实的技术人员,充实林改队伍,在资金和物资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保证林改机构正常运转。要加强与宣传、发展改革、财政、金融、保险、司法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密切配合,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服务效率,营造全社会办林业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之年。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主动转变职能,积极谋划,深入探索,努力工作,全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实现我省林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罗增斌调研我市卫生工作
罗增斌调研我市卫生工作
10月21日上午,市委常委、副市长罗增斌在市政府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任峰,市卫生局局长杨利民、副局长刘俊和纪检组长彭俊才同志的陪同下,对我市卫生工作进行了调研。罗常委先后深入市中医院、市中心血站、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执法支队和市疾控中心等单位了解当前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听取了市卫生局关于全市卫生工作情况汇报。
在座谈会上,罗常委指出,医疗卫生事业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历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逐渐加大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同时,人民群众对我市卫生工作充满着期待。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医药卫生体系基础;二是要切实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三是要不断强化食品安全工作,为全市人民营造出良好的饮食环境;四是要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力度,确保医疗卫生安全;五是要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快人才引进步伐,要制定落实“引得进,留得住”的人才管理机制。
第三篇:副厅长在全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首先,我代表省建设厅对获得“2003全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优秀单位”的管理中心表示祝贺,对能在百忙中参加会议的建设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的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对与会的省有关部门及各市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欢迎。本次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会议是全省机构调整工作基本完成以来,我省住房公积金系统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也是我担任分管厅长以来第一次与各位见面,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研究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下面,我主要就全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我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前段时间,在建设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的指导下,在省及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在财政、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建设部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严禁在住房公积金机构调整工作中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意见》、《关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决策制度的意见》、《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一年多来,各市紧紧围绕“健全决策体制、调整管理机构、强化监督工作、规范发展业务”四个关键环节,建设、财政、人民银行、审计、监察、编办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指导和监督力度,经过各市、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特别是机构调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全省17个设区城市机构调整工作完全到位的有济南、青岛、滨州、临沂、威海、济宁、泰安、聊城、东营、日照等10个城市;基本到位的有枣庄、菏泽、潍坊、莱芜等4个城市;淄博、烟台、德州等3个城市基本没有实质性进展。应该说,我省住房公积金机构调整工作进展基本顺利,有效地发挥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促进职工住房消费、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中的作用。
(一)决策体制基本确立各市成立了由市长或分管市长亲自挂帅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绝大多数设区城市及时召开了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办公会议,加强组织和协调,分管领导靠上抓。目前,17个设区城市和8个单批房改方案单位积极工作,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工作很有成效。各市在筹建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过程中,根据国家规定,严格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要求选聘委员,保证委员的组成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委员的选举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各管委会认真履行职责,传达落实国家和省里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本市调整工作方案和详细实施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住房公积金机构调整工作。各市按照《条例》规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要求,拟订了管委会章程,健全了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初步形成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自主决策的机制。截止到目前各市已全面完成管委会建立工作,管委会的日常工作大多由房改办(房管局)承担。
(二)管理机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各市采取有力措施,稳步积极推进机构调整工作。省直机关带头执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不影响住房公积金正常业务的前提下,全省17个设区城市按照“冻结、清理、审计、移交”四个环节,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调整工作。冻结、清理、审计工作进展较快,16个市完成了冻结、清理和审计;济南、青岛、滨州、临沂、威海等10个市已经完成移交工作。其它市也在积极进行移交工作。由于各市客观情况不同,因此,调整工作进度有快有慢。目前,我省17个设区城市全都向省政府报送了调整方案并已得到省政府批准。其中14个设区城市已经开始实施。根据业务开展和合理布局的需要,我省已经批准成立分中心26个,管理部107个。各管理机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新的管理中心开始履行统一管理职责,充分体现了精简、效能的原则,各市对未留用人员,进行了妥善的分流安置,过度平稳,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机构调整中不少部门和单位表现出较强的大局意识,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住房公积金业务稳步发展全省住房公积金归集和使用情况良好。住房公积金业务在管理机构调整中努力做到工作不乱、不断。住房公积金使用也按规定有序进行,基本没有违规现象发生。各市在机构调整工作中,能保持稳定,把业务开展放在首位,全省没有一个市因调整工作中断住房公积金的归集和使用,并且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量较调整前有大幅增长。截止到目前,全省住房公积金实际缴存人数为455.2 万人。应缴人数为492.1万人,覆盖率92.5。济南、青岛、济宁、泰安、东营市覆盖率较高,达90 以上。德州、枣庄、菏泽、临沂、潍坊等市覆盖率低于60。全省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为358.5亿元,归集余额为253.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07.2亿元和80.5亿元,增长34.2 和28.3。济南、青岛、淄博、东营、济宁等市归集总额超过20亿元,余额超过10亿元。全省共计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62.8亿元,余额为47.6亿元。济南、青岛、淄博、枣庄、烟台、潍坊、泰安、威海、临沂、聊城个人贷款余额超过1亿元。其中青岛市达30.2亿元。全省个人贷款余额占归集余额的16.8,其中青岛、淄博、枣庄、泰安、威海、聊城、滨州等市超过20。全省个人贷款逾期额为329.1万元,逾期率0.04。全省住房公积金购买国债余额为39.4亿元,较去年底增长30.8,国债余额占住房公积金余额的15.5。
(四)住房公积金清收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市加大力度,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等多种手段,加快清理回收项目贷款、单位贷款和违规资金,缓解了住房公积金管理风险。《条例》颁布前,全省发放项目贷款和单位贷款46.4亿元。新《条例》实施后,我省各市及时停止发放项目和单位贷款,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追缴,加大工作力度依法清收。各地对回收工作非常重视,也都相应制定了还款计划,有关责任人还签订了还款责任书,但由于贷款时间长,数额大,因此回收难度极大。一些市的项目贷款达到甚至超过了归集余额的10,限制了住房公积金业务工作的开展。这是目前我省住房公积金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我省17个设区城市中有10个市没有项目贷款和违规资金。
(五)监督体系逐步完善在强化同级横向监督、社会监督的同时,全省已建立起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督机制,依法加强对全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及法规、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财政部门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加强了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加强了受托银行承办住房公积金业务的监督,审计部门加强了审计监督,建立了审计报告制度。同时,强化社会监督工作,完善了社会公告制度,丰富了信息披露内容。确保了住房公积金的安全运营,有效地防范了资金风险。目前,各市市域范围内的监督体系都基本建立起来,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有力地承担起对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监督责任。
(六)监管信息系统进展较好建立住房公积金监管系统,是履行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监管职责的重要举措,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是防范住房公积金风险的有效措施。建设部十分重视住房公积金监管系统建设工作,从2002年6月以来,连续下发了三个文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布置要求抓紧建立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省建设厅把建设住房公积金监管信息系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及时转发部里的文件并提出贯彻意见,并于2002年7月下旬,召开了全省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座谈会,传达了全国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全省住房公积金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今年2月份,我省按部里的要求建成住房公积金监管系统,并与部监管系统实现联通。要求各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尽快实现与省监管系统的联通。
二、当前我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尽管我省住房公积金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
(一)部分城市机构调整至今还没有到位。淄博、德州、烟台3市,还在等待观望,机构至今未动;莱芜、菏泽、潍坊等市,虽然已经开始调整,但是编制没下达,人员无法到位,进展不明显;个别(县)级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至今没有移交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住房公积金管理存在漏洞,使用中操作不规范或打“擦边球”。个别市在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时,不严格审查贷款人资格或不按规定办理,没有防范风险的意识,甚至有个别城市发放个人贷款不免规范。
(三)项目贷款回收难度依然很大。我省过去发放的项目贷款和单位贷款46.4亿元。经过各方努力,现已回收40.1亿元,占应回收额的88.3%。余下的5.7亿元,主要发生在青岛、潍坊、枣庄、烟台、泰安、临沂等市。
(四)住房公积金业务发展不均衡。部分城市个人贷款发放少,归集覆盖面不大,影响我省住房公积金发展的总体形象。菏泽市除东明县,其他县均没有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城市归集覆盖面也偏小。多数城市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率仍不高,大量资金沉淀,未能发挥住房公积金支持职工购房的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汪光焘部长在2003年12月全国住房公积金工作电视会议上,对今后一段时期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提出六点要求。《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明确今后一段时期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政策措施,把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设作为深化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搞好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事关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工作的许多方面。各市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维护群众利益高度,树立大局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起来,与认真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结合起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对如何做好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姚司长还将做重要指示。下面结合我省实际,就进一步做好我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我谈几点意见。
(一)深入做好机构调整后的工作。切实推进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调整,是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基础。机构调整没有到位或进度缓慢的,政府分管领导要靠上去做工作,要按照《条例》和《通知》要求以及有关规定,加强领导,加快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调整方案的组织实施,加快完成机构调整工作。
(二)采取得力措施,纠正出现的问题。建设部门要会同财政、人行、监察、审计、编制等有关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淄博、德州、烟台市应高度重视,抓紧机构调整工作。继续停滞不动的,我们要组织力量重点督办;对严重挪用、挤占住房公积金的违法违规案件要重点查处。
(三)强化归集工作,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各市要采取措施,督促各单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做到应建尽建,提高住房公积金归集率。加强执法工作,督促不缴、欠缴单位按规定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重点做好城镇个体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各类社团组织的在职职工住房公积金的归集工作。凡用人单位招聘职工,单位和职工个人都必须承担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义务。要加强归集住房公积金工作的考核,落实责任。对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不办理住房公积金帐户、逾期不缴或者欠缴的单位要责令限期办理、处以罚款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业务培训,塑造过硬素质。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住房公积金行政监督办法》,开展业务知识学习,省建设厅准备会同财政、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银监局等部门,根据《条例》和《通知》精神,在今后几年不定期的举办住房公积金业务知识培训班,争取几年内把住房公积金业务人员轮训一遍,达到业务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
(五)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积极发展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扩大归集量和提高使用率是今后公积金工作的重点,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又是我省住房公积金工作的薄弱环节,我省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低于全国40%的平均水平。因此广泛宣传《条例》和《通知》精神,使住房公积金有关政策深入人心,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各市要研究政策,降低门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作考核,大力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切实改变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不高的状况。要清理和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减轻贷款人负担。
(六)认真负责地做好挤占挪用住房公积金和逾期贷款的回收工作。各市应制定有效措施,摸清底数,分析回收困难的原因,采取积极的有效的行政、经济、法律的手段和措施,加大清理回收力度,尽快收回资金,确保住房公积金的安全。防止借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调整之机逃避债务、回避责任。提高管理中心防风险意识,建立风险控制制度,加强贷款风险管理。
(七)继续推动住房公积金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根据《条例》和《通知》要求,各市要研究相关政策,积极出台配套制度文件,努力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各地要规范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行为,建立住房公积金收支业务,中心费用预决算审批制度和相关财务报表报告制度。要严格按照《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办法》,加强对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及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结余的管理。尚未与省住房公积金监管系统联通的城市,要按照建设部修订的《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实施方案(修订简本)》要求,狠抓落实,加快监管系统建设的实施工作。
(八)努力开展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作用,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各市要全面认识住房公积金制度面临的形势,研究对策,创新制度,促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要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加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宣传,宣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重大意义,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权利和义务,使住房公积金制度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培育职工维权意识,引导居民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改善居住条件。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和群众基础。同志们,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是关系缴交住房公积金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各市要本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切实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副厅长在全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全面加强新时期资源林政管理工作
——在全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林业厅副厅长 XXX
(2006年7月7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会议,是在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厅党组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2005]41号文件精神,总结去年我省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研究新形势下资源林政管理的任务与对策,部署今年的主要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坚持“严管林”方针不动摇,2005年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省坚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严管林”方针,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全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理顺资源林政管理关系
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行为,一年来,围绕理顺资源林政管理关系,全省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首次对出省木材运输证的委托核发进行了认真清理,根据出省木材的流向和流量,合理布局运输办证点,在征求各地意见的基础上,签订委托书33份,依法完善了行政许可的委托手续。二是撤销了省厅在成都府河、富森美家居市场内设立的两个省内木材运输证办证点,按照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服务的原则,交由成都市林业局按属地原则确定其设立和管理。三是积极理顺都江堰、雅安两个省级木材检查站的执法关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雅安市林业局、阿坝州林业局、大渡河造林局、岷江水运局等单位,就人员安置、财产处置、工作衔接等问题进行协调,本着平稳过渡、有利于工作的原则,使两个木材检查站属地管理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强化基础工作,不断提高资源林政管理水平
去年,全省全面完成了二类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市(州)加快了成果汇总步伐,积极推进市(州)级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全省进一步强化了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全面分析2005年森林资源现状,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四川省2005年森林资源监测报告,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关切。省厅还及时收集整理林产品市场信息,每两个月发布一次森林资源流转价格、林产品交易信息,切实加强林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引导林产品市场规范发展。举办了“木材检查站站长培训班”,培训站长91名,对提高木材检查站执法人员素质,推动示范站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各地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1.4万名资源林政执法人员深入开展了林政执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林政执法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执法形象明显好转。
(三)推进林权改革,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及林产品交易行为,促进林产加工业的发展
按照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成都等地政府积极性高,林产工业发达的地区,指导当地政府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和大型专业市场建立,设立专门的林产品交易中心或专业市场,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进一步促进林产工业快速健康发展。针对我省川南等地人工林资源丰富,商品经济较发达的现状,积极开展了林业产权改革试点工作。沐川县在试点工作中,已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并通过互联网络等平台对外发布林业产权交易信息,公开交易,推进了森林资源产权流转合法有序地进行。通过试点和探索,为全面推进林业产权改革摸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为贯彻落实《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组织制定了全省林产加工业发展规划,筛选储备了一批林产工业项目,积极扶持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带动作用强的林产工业企业。一年来,全省的林产工业加工能力、产品产量都上了一个台阶。
(四)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零星盗伐林木的违法行为
为有效遏制“蚂蚁搬家式”的零星盗伐林木现象,全省开展了打击零星盗伐林木专项治理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省厅成立了以杨冬生厅长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打击零星盗伐林木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各地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在历时半年的专项行动中,全省出动执法人员35270人(次),出动宣传车4418台(次),查处盗伐、滥伐林木案件1766起,其它案件3200余起,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48人,特别是一批典型案件的查处,发挥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一些地方零星盗伐林木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五)坚持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科学编制“十一五”期森林采伐限额
一年多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把编制“十一五”采伐限额作为资源林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结合当地森林资源现状、农民增收和林业产业发展态势,经过科学测算,按期形成了全省的编限成果并上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去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下达了我省“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十一五”期间,全省年森林采伐限额为1324.0万立方米。按采伐类型分,主伐382.9万立方米,抚育采伐491.7万立方米,更新采伐102.4万立方米,其它采伐347.0万立方米;按消耗结构分,商品材414.7万立方米,非商品材909.3万立方米。与“十五”期相比,采伐限额有了较大的增加,能更好地满足我省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对木材的需求。
(六)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
去年,全省有19个市(州)83个县开展了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国家下达采伐蓄积量达110.4万立方米,出材56.4万立方米,这是我省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木材生产计划最多的一年,试点面广、单位多、采伐量大,在各试点单位周密部署和精心组织下,通过对各环节实施严格监管,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圆满完成了试点任务。据统计,去年全省采伐人工商品林蓄积量78.0万立方米,出材量44.0万立方米,分别完成年计划的70.7%和78.0%。开展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不仅有效地缓解了我省木材需求压力,而且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认真落实“严管林”各项制度,资源林政日常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全面加强了采伐管理。自用材、烧材、病虫灾害、征占用林地、火烧材等各类采伐政策执行良好,均未出现超限额、超指标采伐现象。
二是林地管理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加强依法行政和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单位依法使用林地意识明显增强,全年审核同意使用林地项目505个,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1.17亿元,面积审核审批率99.9%,均创历史新高。
三是林权补换发证稳步推进。基本完成退耕还林林权发证和补换发证试点工作,全年共发放林权证84万余份。
四是木材经营加工和流通秩序良好。在国务院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小组组织的检查中,我省木材检查站连续两年保持了无公路“三乱”现象。全年共发放省内木材运输证40余万份,出省木材运输证7万余份。进一步加强了红豆杉资源保护,健全了红豆杉加工许可证制度和原料来源、产品登记核销制度。对全省人工种植曼地亚红豆杉和经营加工进行了全面清理,组织专家对种植面积在500亩以上的4户培植企业、2户经营加工企业和5户培植代加工企业进行了认证,通过清理,摸清了情况,规范了管理。
五是进一步加大了林业行政案件的查处力度。继续保持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乱砍滥伐林木、违法占用林地、违法经营加工和运输木材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均及时依法进行了处理。全年全省发生林业行政案件8942起,查处8803起,查处率98.4%,没收违法所得678.4万元,行政处罚9194人(次),与上一年相比,林政案件总数减少6.9%,没收违法所得增加45.3%,罚款增加134%,补征林业费金增加50.2%,行政处罚人次减少12.7%。
同志们,全省资源林政管理工作量大面广,情况复杂,取得以上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特别是森林资源林政管理部门的同志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厅,向全省资源林政管理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二、充分认识新形势对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正由单一性、低标准向多功能、高质量、宽领域转变。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创建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已成为新时期林业建设的战略任务。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明确了新的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需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新时期林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对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当前,我省生态建设还处于“治理大于破坏”的初期阶段,要巩固和扩大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必须坚持“严管林”的方针,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建设,不断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确保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同时,要大力加强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调整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努力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生态消费需求。这些,都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着眼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全局、加强“三农”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林业是一项重要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林业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林农、林业和林区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生产发展、村容整洁”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另一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农村群众增收致富对森林资源和林产品的需求,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财源,为农民群众实现“生活宽裕”作出贡献。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我国森林资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稀缺资源,因此,必须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大力推进森林资源的节约利用,从严控制森林资源消耗,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制止浪费森林资源行为。要加快以木质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林产品的升级换代。要加强资源节约的政策研究,鼓励木材节约技术创新,支持节约技术的推广应用。
必须看到,当前,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全省的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资源质量不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不强;二是林权流转不规范,市场活力不足;三是林产工业欠发达,发展不平衡;四是资源管理技术水平不高,基础薄弱;五是破坏森林资源现象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案件总数仍然较高,特别是个别地方重大案件频发,引起媒体持续关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分析起来,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还不能充分适应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三是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责权不明;四是一些地方林政执法不严,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采取措施逐步解决,不断提高我省的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水平。
三、认真贯彻落实国发41号文件精神,全面完成“十一五”开局之年资源林政管理各项任务
今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全省林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以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为宗旨,以深化改革、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遏制林地逆转和乱砍滥伐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完善措施,狠抓落实,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2006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十一五”森林采伐限额政策
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文件,对资源林政管理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今后五年我们抓好资源林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抓紧抓好。
在“十一五”期间,国家森林采伐限额政策有两个突破:一是一般人工用材林采伐限额指标有结余的,经省林业主管部门认定后可以结转下使用;二是工业原料林采伐限额指标有结余的,经省林业主管部门认定后,可以结转到以后各使用。应当说,这两项政策的调整,是国家林业局推进分类经营改革、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我们要认真研究,用好政策。各地必须严格按照一般用材林、工业原料林界定做好结转和跨使用工作。一般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的确定,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造林作业设计为依据。限额减去当年实际采伐量,其差值可结转下使用。按照省厅下达的木材生产计划,当年林木采伐证发证数量原则上应与采伐作业设计数量一致。但在实际采伐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采伐数量没有完成采伐证发证数量情况的,经市、州调查设计单位逐个伐块进行核实,确定没有完成采伐的数量,作为结转的准确数量,并以市、州林业主管部门正式文件上报省林业主管部门认定。省林业主管部门将根据上报数量,派出专业队伍核实,确定其结转数量。
各地要加强采伐限额的落实和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林木采伐的“源头”管理工作,坚持采伐申请、伐区作业设计及审批、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伐区拨交、采伐公示、凭证采伐、伐区检查验收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加强采伐档案管理和采伐许可证专人管理,做好采伐台帐登记工作;加强对发证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认真落实执证上岗和专人发证制度。严禁超限额和分项限额发放采伐许可证,严禁越权发证,严禁将工业原料林的采伐限额用于非工业原料林的采伐。凡违反采伐管理相关规定的,要坚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和领导的责任。
(二)落实严格的林地保护政策,强化林地审核审批和森林植被恢复工作
今年,要进一步加强林地管理工作。在认真落实现行的林地管理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使用林地可行性成果专家审查试点,提高林地审核审批决策水平;二是积极做好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准备,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三是及时编报全省征占用林地总量控制指标,完善林地用途管制制度;四是开展对森林植被恢复工作的专项检查,抽查用地项目森林植被恢复情况,审计省、市(州)、县(市、区)级森林植被恢复费到位及使用情况,对不按规定恢复森林植被、违规使用森林植被恢复费等行为要严肃查处;五是结合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有关问题司法解释,严厉打击各类违法使用林地行为,保护好林地资源。
(三)加强林权管理,稳步推进退耕还林林权发证、林权补换发证工作
各地要认真总结林权管理经验,加快发证进度,力争在今年6月底前要完成2005年及以前退耕地的林权发证任务。在总结龙泉驿区、绵竹市林权补换发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林权补换发证工作的操作程序和办法,稳步推进林权补换发证工作。要切实加强林权发证工作的监管,坚决查处不按法定程序、不经依法登记造册、不经法定机关发放、不具备法定材料以及弄虚作假等违规发放《林权证》的行为,确保发证质量,切实保障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四)强化基础建设和机制创新,进一步规范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秩序
当前,木材流通、经营加工方面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各地要加强调研,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要严格执行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木材制度,加强与铁路、交通、工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认真清理整顿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和木材市场,维护木材流通和经营加工秩序。继续强化木材检查站示范站建设,提升木材检查站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窗口形象。结合各地森林资源特点和林业产业发展特色,合理布局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和木材交易市场。要认真研究制定木材经营加工的准入标准,对木材加工企业的规模、木材综合利用率、环保等指标提出严格要求,提高加工企业准入门槛,坚决淘汰规模小、资源消耗大、浪费木质原料严重的企业;同时,对市场前景良好、资源节约和环保型林产加工企业要积极支持,促进林产工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型转变。要抓紧招募四川林产工业协会会员,尽快将协会组建起来,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对全省林产工业行业的协调和自律作用。
(五)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强化森林资源流转监管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土地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市场配置资源,解放林业生产力,增强林业活力的重大举措,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放活经营权,积极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合法流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林业,建立健全合法规范、高效顺畅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加快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的转变。要在对沐川县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对集体林经营现状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确保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规范流转、科学利用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此同时,要加强森林资源流转监管,加大对采伐利用政策、林木生长规律、林业经济指标、投资回报等情况的宣传力度,对各类侵犯林农合法权益、扰乱林权流转市场、在流转中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当前,特别要加强对森林资源流转中林权变更登记发证工作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发证程序,确保森林资源流转依法、有序进行。
(六)开展森林资源信息化建设,提高资源管理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要通过不断增加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今年要在已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积极性高、技术力量较强、森林资源丰富、基础资料齐全的单位,开展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要通过加强GIS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积极推广、运用先进技术,提高森林资源监测效率和准确率,使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结果更好地发挥宏观决策的支撑作用。
(七)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汇总,进一步完善分类区划工作,积极做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准备
去年,省厅就安排了市(州)二调成果汇总工作。省规划院要抓紧完善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汇总软件,各市、州要尽快收集所属调查单位的二类调查成果材料,今年底前,要完成二类调查成果汇总上报省厅。省林业规划院要认真总结前几次“连清”的经验,认真分析近五年来森林资源变动情况,完成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技术方案编制、资金筹措、人员组成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同时认真做好2006年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按期提交监测报告。目前,国家林业局正对我省重点公益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报告进行数据审查,部分地方界定工作还未开展,个别地方因对技术标准执行不严,把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中的未成林造林地错误划为重点公益林。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做好迎接国家公益林核查认定的准备。
(八)加强资源林政案件查处工作,继续保持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
当前,我省个别地方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对此,我们要高度警觉。必须清醒看到,在资源林政管理上,如果我们稍有放松,多年来取得的林业建设成果就可能毁于一旦。张中伟省长在不久前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上指出:“要对森林保护严格监控,对乱砍滥伐严厉打击,凡发现必须严肃查处”。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资源林政案件查处工作,继续保持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高压态势,加大执法力度,坚决遏制违法采伐、违法使用林地、违法运输和经营加工木材、违法批准采伐、违法批准使用林地、违法批准加工运输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各地要建立健全破坏森林资源重大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破坏森林资源的事件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处置,切实把握森林资源管理的主动权。要严格执行案件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对辖区内发生的大要案、新闻媒体曝光的案件,要及时上报,积极查处;对领导批示、上级交办的群众举报案件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查,依法处理,按时反馈信息;对反复举报、反复上访的案件,在认真查处的基础上,要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做好矛盾的化解工作。要分区域、分重点、分类型地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把依法治林和“严管林”的各项措施切实落到实处。
(九)加强调查研究,推进工作创新
当前,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各地、特别是分管领导和资源林政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善于从日常具体事务中摆脱出来,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勇于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措施,解决新问题,推进工作创新。各地要注意总结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作法,及时推广应用。要加强信息沟通与工作交流,对厅里安排的工作,要按期反馈工作信息,以便省厅及时掌握情况,指导全省的工作。
同志们,今年我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在“十一五”期开好局,起好步,为全面开创全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新局面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全市医改办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 Word 文档
在全市医改办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提纲
------------------
2010-12-
31【访问次数:470】
邹 世平同 志
在全市医改办主任座谈会上的
讲 话 提 纲
(2010年12月28日)
同志们:
2001年元旦就要到了。首先,我代表市政府、市医改领导小组,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祝福和慰问!在此年终岁尾,召开这次县(市)区医改办主任座谈会,一方面是感谢大家为推进我市医改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方面是交流情况,总结工作,进一步落实12月9日的全市深化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明年的工作任务,再接再厉,确保到明年3月底全面实现2010的各项医改工作目标。
对这次会议,市医改办十分重视,作了认真周密的安排,既学习了上级医改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也互相交流了经验。家滨和凡银同志都谈了下一步的工作意见,这些意见很具体、很有针对性,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落实。下面,针对医改办的工作特点和作用我再提几点要求:
一、切实提高认识水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病有所医”列为“五有”的重要内容之一。医改是落实“病有所医”的主要措施,而且也是目前国务院部署最早、各级领导重视程度最高、推进力度最大、人民群众最为关注且得到实惠最多最快的改革。
第一,医改工作,从上面看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我们推进医改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关注改善民生的具体实践;从下面看,是让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普遍得实惠、受益处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做的是行善积德的事情。一生之中,能有机会直接参与这样一项工作,应该感到光荣和自豪。
第二,我们这些医改办主任是深化医改的具体组织者、执行者,济南市的医改目标能否实现,与我们的能力水平、努力程度直接相关,可以说是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第三,通过大家的努力工作,我市的医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部分工作走了全省前列,得到姜大明省长等领导的充分肯定,为下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充分说明我们这班人是过得硬、能战斗的队伍,这让市委市政府对继续深入推进医改充满了信心!
医改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我们的医改工作已经进入了深水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此关键时期,大家要继续保持清楚头脑,继续提高思想认识,继续保持攻坚克难的昂扬斗志,要切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松劲、不懈怠,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继续深入扎实地推进医改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福祉,圆满完成医改工作任务。
二、切实抓好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准确把握工作定位。在整个医改工作中,各级医改办既是承上启下、左右沟通的工作中枢,又是出谋划策、身体力行的工作主力军。可以说,医改办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整个医改工作的顺利推进。一是要吃透政策。医改涉及到方方面面和深层次的利益调整,同时医改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对此必须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在各方面早做准备。国务院医改办朱之鑫主任曾经说过,“医改作为公认的世界性难题,比过去推进的国企改革还要复杂”。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我们这些医改办主任,一定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改政策规定,全面理解把握医改的总体目标、阶段性任务以及实施的方法步骤,紧密结合我市实际,认真做好推进落实工作,特别是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等几项当前的几项重点工作,努力做到“上级要求得到及时贯彻落实,本地改革取得积极实质进展,社会各界表示总体认可满意”。二是要当好参谋。我们这些人对医改情况最了解、政策最清楚,是医改工作的明白人。我们的意见建议,直接影响医改推进。当前的问题怎么解决、下一步的工作怎么做,特别是如何做好迎接明年3月底的考核评估工作,一定要向党委、政府汇报好,把我们的意见建议尽快变成政府决策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意见建议,要与三年目标、与“十二五”规划、与2020年的长远目标搞好衔接,做到当前和长远兼顾。三是要抓好落实。医改比较具体,确定的工作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这也是对我们执行力的实际考验。大家清楚,这是早做晚做都要做的工作,早做就会赢主动受表彰得资金,晚做就会陷被动挨批评受损失,所以一定要争主动,往前赶。省里明年3月考核后,要在资金方面实行“以奖代补”,我们从市到各县(市)区一定要全部通过考核评估,全部受表扬拿奖金。
第二,严格遵循任务时限。医改虽然是一项长期工作,但对于阶段性任务规定也十分明确,当前的任务就是完成2010年目标,时限是明年3月底。大家可以算一下,虽然看似还有3个月时间,但去掉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再加上受节日的影响,有效工作时间很少。会后,希望大家认真根据已经签定的《责任书》,逐项对照检查,缺什么补什么,特别是对重点问题,要迅速研究解决。一定要强化时间观念,把握好时间进程,不等不靠,提前做好工作,不出任何纰漏,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和省里的考核评估。
第三、超前筹划资金保障。资金保障对于各项医改措施能否顺利实施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一年财政预算结束,明年的预算盘子即将确定。我们一定要把明年的资金帐算好打足,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好,盯紧盯死,落到实处。这件事必须抓紧,错过时机就会影响一年。一要保证列入预算,二要保证预算执行,三要留有余地。特别是要留有余地,因为明年可能还有一些不确定的支出,必须未雨绸缪。如12月21日国家医改办会议透露:中央初步考虑明年明显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以及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如果对此不给予提前考虑,明年一旦确定执行,就会十分被动。
三、切实发挥中枢作用
我多次强调,医改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支持,需要得到群众的肯定认可。对此,医改办必须发挥好中枢作用。
第一,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这是关键,医改办要多汇报、多请示,让主要领导了解医改、重视医改、支持医改,协调解决资金、政策、人员编制等医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要强化部门配合。各级医改办要进一步发挥“综合、协调、指导、服务”职能,一方面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另一方面要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凝聚部门合力,共同推进医改。在考虑问题时,既要立足全局又要“解剖麻雀”,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谋划长远,既要指导帮助又要督促考核,既要定方案又要抓落实。要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供方和需方等各方利益,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地推进和深化改革。
第三,要搞好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各种有效形式,继续大力宣传医改的方针政策和重要意义,使广大群众了解医改、关心医改、支持医改。在制定政策时要注意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他们参与医改的积极性。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好典型引路作用,及时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要合理引导群众预期,让城乡居民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医改是逐步推进、实惠渐得的过程。要通过宣传,使改革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为深入推进医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在2010年各级医改办、各位主任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深化医改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也祝愿大家在新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