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典型经验材料_1范文

时间:2019-05-14 08:4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典型经验材料_1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典型经验材料_1范文》。

第一篇: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典型经验材料_1范文

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典型经

验材料

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典型经验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将山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村书法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情况做以简要汇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全局,谋划长远

为使全市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市专门制定了《永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把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日月湖、芒砀山风景区和茴村书法文化产业园区纳入总体规划。芒砀山风景区规划建设起步较早,在原有景点的基础上

进行了大汉源旅游小镇规划,确立了“一心两轴三圈层”村镇体系规划结构,“一心”即中心镇区建设,包括新镇区建设和老镇区汉式改造,“两轴”即南北发展主轴、东西发展辅轴,把整个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三圈层”,即镇区、景区、农区。茴村书法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则是刚刚起步,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易同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参与规划设计,目前总体设计方案已经完成,市规委会即将研究批准。

二、抓特色,提升品位

综合分析芒山的交通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把芒山的园区发展定位为“汉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产业定位在“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生态农业”上,把文化园区建设和城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着力营造浓郁的特色文化氛围,着力打造具有浓郁汉风汉韵格调的风情小镇。一是建“汉”城。把汉代风格作为城镇建设出发点和着力点,大力推进旧镇区改造和新镇区开发。二是造“汉”园。开工建设了富有汉文化气息和艺术品位的景观大道,主要干道全部进行绿化,增设了仿汉路灯,建成汉式小游园三个,引资建设了3000亩生态园,环山各村基本取消传统种植,形成生态产业基地近万亩。三是塑“汉”风。成立芒山镇汉兴文化挖掘与“慈爱贤孝和睦村”建设科研攻关项目组,深入整理发掘了汉兴文化与汉礼仪文化资源,向广大游客陆续推出“祭祖”、清明节“开山礼”、端午节“祭奠礼”、汉家射礼、宴礼、成童礼和揖礼等汉礼仪体验与感受活动,发掘了唢呐等民间艺术,推进了父慈子孝、邻里相敬、充满古朴民风的“礼仪之乡”工程建设。目前,雨亭社区和汉风街二期建设。社区一期工程新增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二期工程汉兴家苑小区完成0平方米主体工程,明德雅苑小区完成10000平方米主体建设,预计到10月完工,民生花苑小区和戏山名苑小区在5月份启动。其他项目。四星级

悬崖酒店已经举行奠基仪式,开始进入建设阶段。汉兴佳苑、先帅广场等其他招商项目均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景观大道绿化工作基本结束。

为突出茴村书法文化产业园区书法文化这一特点,方案设计引入笔墨纸砚及书法艺术传统文化为总体规划的灵感构思,以“砚”为总体布局结构中心,一心,两轴,四区、一公园为功能结构。目前,永城市规划、土地部门已经完成项目建设用地的地籍图和土地现状图测绘工作。土地附属物的测量和登记工作也已完成,与群众之间的赔偿合同已经基本签订完毕,等项目建设设计规划批准后,即可进行附属物清理工作。同时,我们已向省财政厅、文化厅等上级部门提交了文化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争取资金扶持。

三、抓改革,激发活力

为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在抓好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加强了文化体制改革。按照上级精神,我市撤销了市文化

局、广播电视局、文物旅游局,组建了永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整合了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网吧管理办公室、新闻出版办公室,组建了文化市场稽查大队,理顺了执法管理体制。对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和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对影剧院、电影公司等经营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隶属永城原广播电视局的有线网络经营事业改制为企业已完成。市剧团的转企改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关键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保证6月10前完成改革任务。“四馆两中心”投入使用后,成立了文化科技体育艺术发展管理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提高了场馆使用率,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之,文化产业园区正在抢抓机遇,乘势而为,争取尽快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深入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使园区建设出效率,建成后出效

果,投入使用后出效益,成为拉动永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建设文化改革先行区的新亮点。

第二篇:全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发言提纲

全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发言提纲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将芒砀山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茴村书法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情况做以简要汇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全局,谋划长远

为使全市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市专门制定了《永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把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日月湖、芒砀山风景区和茴村书法文化产业园区纳入总体规划。芒砀山风景区规划建设起步较早,在原有景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大汉源旅游小镇规划,确立了“一心两轴三圈层”村镇体系规划结构,“一心”即中心镇区建设,包括新镇区建设和老镇区汉式改造,“两轴”即南北发展主轴、东西发展辅轴,把整个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三圈层”,即镇区、景区、农区。茴村书法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则是刚刚起步,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易同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参与规划设计,目前总体设计方案已经完成,市规委会即将研究批准。

二、抓特色,提升品位

综合分析芒山的交通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把芒

山的园区发展定位为“汉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产业定位在“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生态农业”上,把文化园区建设和城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着力营造浓郁的特色文化氛围,着力打造具有浓郁汉风汉韵格调的风情小镇。一是建“汉”城。把汉代风格作为城镇建设出发点和着力点,大力推进旧镇区改造和新镇区开发。二是造“汉”园。开工建设了富有汉文化气息和艺术品位的景观大道,主要干道全部进行绿化,增设了仿汉路灯,建成汉式小游园三个,引资建设了3000亩生态园,环山各村基本取消传统种植,形成生态产业基地近万亩。三是塑“汉”风。成立芒山镇汉兴文化挖掘与“慈爱贤孝和睦村”建设科研攻关项目组,深入整理发掘了汉兴文化与汉礼仪文化资源,向广大游客陆续推出“祭祖”、清明节“开山礼”、端午节“祭奠礼”、汉家射礼、宴礼、成童礼和揖礼等汉礼仪体验与感受活动,发掘了唢呐等民间艺术,推进了父慈子孝、邻里相敬、充满古朴民风的“礼仪之乡”工程建设。目前,雨亭社区和汉风街二期建设。社区一期工程新增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二期工程汉兴家苑小区完成20000平方米主体工程,明德雅苑小区完成10000平方米主体建设,预计到10月完工,民生花苑小区和戏山名苑小区在5月份启动。其他项目。四星级悬崖酒店已经举行奠基仪式,开始进入建设阶段。汉兴佳苑、先帅广场等其他招商项目均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景观大道

绿化工作基本结束。

为突出茴村书法文化产业园区书法文化这一特点,方案设计引入笔墨纸砚及书法艺术传统文化为总体规划的灵感构思,以“砚”为总体布局结构中心,一心,两轴,四区、一公园为功能结构(一心--墨池文化广场;两轴--书法艺术产品贸易街轴、书法艺术景观大道景观轴;四区--书法艺术入口展示区、书法艺术居住区、农贸交易中心区、行政管理中心区;一公园--书法艺术主题公园等)。目前,永城市规划、土地部门已经完成项目建设用地的地籍图和土地现状图测绘工作。土地附属物的测量和登记工作也已完成,与群众之间的赔偿合同已经基本签订完毕,等项目建设设计规划批准后,即可进行附属物清理工作。同时,我们已向省财政厅、文化厅等上级部门提交了文化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争取资金扶持。

三、抓改革,激发活力

为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在抓好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加强了文化体制改革。按照上级精神,我市撤销了市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文物旅游局,组建了永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整合了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网吧管理办公室、新闻出版办公室,组建了文化市场稽查大队,理顺了执法管理体制。对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和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对影剧

院、电影公司等经营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隶属永城原广播电视局的有线网络经营事业改制为企业已完成。市剧团的转企改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关键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保证6月10前完成改革任务。“四馆两中心”投入使用后,成立了文化科技体育艺术发展管理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提高了场馆使用率,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文化产业园区正在抢抓机遇,乘势而为,争取尽快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深入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使园区建设出效率,建成后出效果,投入使用后出效益,成为拉动永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建设文化改革先行区的新亮点。

第三篇:市环境保护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市环境保护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市

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市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环保厅和地区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八届党代会,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自治区

环保工作会议和地区环保会议精神,以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为根本,聚焦经济发展“三大战场”,全面推进市经济开发区建设。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防治力度,有效的控制了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持了环境质量的总体稳定,改善了区域环境,促进了市经济、社会及生态建设的可持续。

一年来,市紧紧围绕加快经济特区的发展目标,以促进污染减排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突破口,创新机制,扎实工作,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高,环保基础进一步夯实。吐曼河总体水质达到国家ⅴ类水标准;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区域噪声环境平均值为60.7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7.9分贝,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一、坚持把环保优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环保牵头、部门配合、舆论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始终坚持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在,市跨越式发展的首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环保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增加环保目标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中的比重,扩大环保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和内容,坚决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增加财政投入比例,落实环保专项资金“以奖代补”政策,建立环保投入与辖区gdp增长相协调机制。严格执行环保干部双重管理,切实加强环保机构队伍建设。建立环保“一票否决”制,把环境保护作为评先选优的首要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舆论导向和氛围。

二、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认真贯彻国务院33号文件精神,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做到环保评估结果不明不批、防治方案不行不批、项目选址不当不批。严格执行“先算、后审、再批”的环保审批程序,在项目受理之前先算清项目建设是否影响市污染减排刚性任务的完成,再对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查,通过审查后再批复。重点做好市工业园区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督查钢铁、热电、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建项目落实污染防治设施,完善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制度、承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严格环保、援疆、民生、政府投资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通道”审批,积极做好市重点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环评和前期工作。强化工业园区环境监管,突出一源实业有限公司水处理建设,加快工业园区供热、供电、供气、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入园企业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

三、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严格落实《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减排)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倒排计划,加强督查。保障市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正常,推进华电分公司热电联产项目,抓好市空心砖隧道窑生产线建设项目,扩大城镇污水管网收集率,确保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置率;重点督促华兴供热公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工程建设。继续加快市红旗水泥厂新厂建设,推进天山多浪水泥厂安装脱硫设施建设。强化减排项目环境监测监察,严格治污设施稳定运行,挖掘污染减排潜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市小砖厂实行限期关停、改造。

四、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污染综合防治

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与管理,定期对3个集中式饮用水地开展水质分析,将水源地环境整治、恢复和建设纳入深圳援疆和民生重点建设项目。深入开展无黑烟控制区环境整治行动,加快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建设步伐,加强市七里桥、飞机场片区大气环境污染整治,进一步推进市“蓝天工程”取得实效。

五、加强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加大荒漠林的保护力度和公益林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落实“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政策,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对市夏马勒巴格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进行申报指导,加强部门联动督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绩效评估和考核,积极做好项目筛选申报工作。全面加强六乡两镇环保工作站能力建设。

六、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管能力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和处置救援建设,提高市环境急监测处置能力,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装备能力建设,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完善环境执法合作机制和部门联动执法机制,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深化并落实约谈、预警等制度。

加强市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重点提高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有效性审核通过率,在国控企业全面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测第三方运营。提高市大气和噪声自动监测能力。扎实推进环保系统对口援疆工作。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四篇:教育改革发展典型经验

传承文化遗产 深化多方合作 服务区域经济 “政、企、校、所”共建陶瓷学院之办学体制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典型经验汇报材料

湖南陶瓷产业生产历史悠久,为我国对外贸易和世界文化交流谱写了辉煌的历史,被列为湖南省十大标志性产业之一。醴陵的陶瓷产业是湖南陶瓷产业的“领头雁”,素有中国“瓷城”的美誉。但如今,醴陵的陶瓷产业却遭遇到发展“瓶颈”。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面对国内外陶瓷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醴陵陶瓷产业人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发展壮大醴陵陶瓷支柱产业,振兴区域经济,必须把人才培养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加以解决。为此,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与醴陵市政府、醴陵陶瓷科技工业园内主要企业、醴陵釉下五彩瓷国瓷研究所共建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醴陵陶瓷学院”,探索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学校紧密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

该项目获批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后,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反复研讨,梳理思路与问题,明确具体目标,找出具体关键问题,制定了详实的实施计划,运行一年以来取得的主要经验如下:

第一,创新了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成立了由醴陵市政府、华联瓷业等醴陵陶瓷产业园内主要企业、醴陵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和学院共建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醴陵陶瓷学院”,初步探索了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科研院所、企业、学校紧密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与醴陵市政府在土地、职教经费安排、招生宣传、学生奖助学金,科研院所和企业在设备投入、共同培养学生、接纳学生就业、共同开展研发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2011年12月16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醴陵陶瓷学院董事会在醴陵市成立。该董事会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科研院所和我院组成,明确组织机构与各方职能与责任,制定了《董事会工作章程》等相关制度与文件,实现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在该办学模式下,醴陵市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运用政策手段和经济杠杆调动合作各方的积极性,在土地、职教经费安排、招生宣传、学生奖助学金上给予支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动力机制建设,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建立了校企合作的新机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了参与各方面的“多赢”目标。

以醴陵陶瓷产业园内主要企业为代表的陶瓷企业对陶瓷学院进行了必要的设备、资金和新工艺、新技术的投入,与陶瓷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配合陶瓷学院实施“1+2”教学组织方式,与陶瓷学院共建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团队。与陶瓷学院进行“订单”人才培养合作,承担了陶瓷学院学生顶岗实习、项目实训、双师素质教师培训、接纳学生就业。同时,陶瓷学院为企业培训职工,参与企业的技术更新,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投入方面主要承担了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特困生助学金以及为鼓励本地生源的其他奖励基金的资金任务。企业奖学、助学金的设立,帮助贫困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让优秀学生产生企业文化认同感,进而也激励更多的优秀学生进入到企业的“用人订单”中来,最终实现“优单输出”。这样的良性循环模式,企业在本合作模式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利益,必然强化其与学院长期合作的动机与动力,进而为更深层次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作为本模式中的核心者——办学主体,从政策争取、资金投入、教书育人、实训拓展等多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观念,以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寻求合作对象,在产学研合作中面向市场准确定位,坚持以“三个适应”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即专业设置适应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需要,教学内容适应于职业岗位需要,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于企业行业用人需求。通过积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集中一切力量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尤其是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尽快形成对合作企业的人才、技术“小高地”,以“研”为纽带,将“产”“学”紧密结合起来,带动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2012年5月18日,我院与醴陵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全方位合作协议仪式正式签约。本合作协议将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中高层技术管理人员轮训、专业建设、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合作申报、新产品开发、专利技术转让、合作建设湖南省“绝缘子材料研发中心”以及在醴陵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学院教学实习实训和科研试验基地等方面达成了全面的合作协议,该协议的签署将对陶瓷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作为合作方中的另一员——科研机构,以醴陵釉下五彩瓷国瓷研究所为代表,为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提供“研”的纽带作用,与学院、企业一起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共同研究确定教学计划与安排,这样不仅强化了为合作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为科研所的技术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使本合作模式各个环节更加有效、紧密地结合起来。陶瓷学院与湖南醴陵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共同举办的2012年“国瓷杯”陶瓷创新设计大赛于2012年5月份在醴陵举行。本次大赛以“传承与创新” 为主题,意在通过创意设计引领陶瓷设计领域的新理念、新品位,让陶瓷不只是陶瓷,赋予陶瓷作品一定的时代文化内涵、艺术品位和时代审美感,增强它的艺术感染力。本次大赛一方面营造了良好的国内日用陶瓷与陈设陶瓷的文化艺术氛围,提高当代陶瓷产区在产品造型和花面上的创新设计水平,树立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陶瓷设计新理念,另一方面也为国内优秀设计师、业内知名院校师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更是对陶瓷学院的一次全方位的宣传与推广。

第二,建立了基于职业活动的职业能力系统化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为相关院校同类专业构建课程体系提供了借鉴。到醴陵市50多家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岗位群知识能力要求进行了调研,与湖南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醴陵骨干陶瓷企业就陶瓷行业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技能考核标准设置进行了研讨,研究制定了陶瓷工程、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训标准,建立了兼职教师库。

(1)、完善了基于职业活动的职业能力系统化专业项目课程体系 依托醴陵陶瓷产业的优势,在董事会的指导下,与湖南醴陵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有限公司、湖南华联瓷业集团等董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共同分析陶瓷产业人才需求,明确陶瓷学院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为陶瓷造型设计师、陶瓷艺术装饰美工、陶瓷雕塑师、釉下五彩工艺师。进而对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过与企业专家一起对工作过程分析和项目课程工作遴选,将企业设计生产标准融入项目导向的核心项目课程,并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课程标准。

(2)、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

利用董事会成员单位在生产技术与工艺方面的优势,与其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等专业教学资源。同时,将企业具有可操作性的生产项目、生产资料素材、技术、管理文件等逐一收集,补充实训教学和双证书教学资源库。

根据陶瓷工艺生产过程,与董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开发了基于3Ds max的陶瓷成型三维制作软件和在线案例演示教学平台,共建专业教学网站和课程,包含项目发布、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成果验收及项目展示的适时互动网络系统。

(3)、建立了兼职教师库

为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国家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并建成兼职教师库和校企人员交流平台,实现师资共享。现在,陶瓷学院专兼职教师质高量增,已达25名,其中教授5人,省以上艺术大师6人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主持的省级以上项目30多项,获奖产品20多项。

第三,“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相关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作用。教育教学中贯彻“手脑并用、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思想,在湖南醴陵陶瓷研究院引入了企业规范的管理模式,健全设计工作室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了真实项目来源网络,按照“课程结构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训指导个性化”的原则,与董事会成员单位共同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完善了“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对接陶瓷产业,与企业合作完善“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入企业真实的设计项目,在教师的带领下成立项目工作组,按照企业项目设计的规范流程和管理模式组织设计创意与方案推敲,形成若干个满足企业要求的提案。企业采纳提案后,项目工作组全程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市场推广。通过不断践行“项目制作——企业采纳——市场推广”人才培养过程,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符合湖南陶瓷设计产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建立项目实训管理机制,践行真实项目教学

通过校企共同监督,系部、专业、工作室及项目组的共同管理,形成企业规范化管理的真实工作环境。与董事会成员单位保持良好的项目合作联系,通过师生项目组完成大量的真实项目,形成良性循环的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企业化管理的小型艺术陶瓷公司,提供了若干个创业平台,建立作品应用推广奖励机制,扩展与企业技术服务合作,扩宽真实项目来源网络,使学生提前进入创业阶段和就业角色。

第四、筹建了全国首个研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南醴陵陶瓷研究院,已开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准备将实验室建成湖南陶瓷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中心和推广中心,充分服务于区域经济。

2011年7月,与醴陵市政府、相关企业一起建立了的全国首个研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釉下五彩瓷的醴陵陶瓷研究院。该研究院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陶瓷学院为依托,传承文化遗产,与企业合作开展了技术培训、研发、推广、咨询服务,为醴陵陶瓷产业的技术进步提供支撑,也使陶瓷艺术设计及其他相关专业充分融入产业,获得更为丰富行业发展动态、技术进步等资讯,促进了专业发展。近一年来,为醴陵市陶瓷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新技术培训1500人次,技能培训1300人次,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项目实施1年来,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下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完善实习实训基地设施、不断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二○一二年七月十五日

第五篇:课程改革典型经验材料

课程改革典型经验材料——

规范管理,引领课程改革稳步发展

社旗县饶良镇初级中学

2009年3月 课程改革典型经验材料——

规范管理,引领课程改革稳步发展

社旗县饶良镇初级中学

一、学校基本情况

社旗县饶良镇初级中学创建于1968年,位于饶良古镇文化路东端,东临饶良河。学校占地40亩,建筑面积9528平方米。学校拥有大型图书室三间,阅览室四间,藏书2万多册。有城域网计算机教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一个,设施齐全的远程教育教室一个,微机94台;体、音、美、劳和电教器材,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学校布局合理规范,校园内苍松翠柏掩映,花坛中一年四季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校训、人文性标语遍布校园,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82人,专任教师80人,其中本科学历19人,专科学历61人,学历达标率为100%。中学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17人,35岁以下专任教师31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比较齐全、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师队伍。

饶良中学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重视制度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多次获得“社旗县管理规范化学校”称号和社旗县学校管理综合考评一类学校,2007年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农村中学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的荣誉,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表彰。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

办学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水平。我校依据《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管理要求50条》等规定,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科学、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建立了《教学管理制度》,分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考评、作业批改、教学研究、考绩等十五项86条,对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做了明确细致的规定;制定了《德育工作制度》分教师部分、班主任部分、学生部 分、安全工作等四项56条;建立了《后勤管理制度》,保证后勤工作为教学一线服务。为适应教学评价新的要求,学校还制定了《教师量化考评细则》,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36小项,每学期以量化积分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评价,保证了对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适应了课程改革的需要,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学校还实行了教师聘任制,认真落实教师竞争上岗制度。每学年初由校长择优选聘班主任,班主任选聘任课教师。这些制度的认真落实,确保了我校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领教师成长与发展

1.加强师德建设。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好师德教育。学校成立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明确的工作细则,要求全体教师共同遵守,并且利用例会,由校长具体负责对全体教师进行教育,要求全体教师讲求奉献,不求索取。目前,我校教师都能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知荣明耻,爱生护校,教师师德受到了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的普遍好评。

2.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统一思想,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习《走进新课程》,促进了教师观念更新。2004年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新课程通识性培训和新理念培训,从2005年到2008年,我校坚持教师不培训不上岗,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暑期培训活动,培训率达100%。2007年至今,我校除数学外的其余各科教师全部参加了本学科的岗位培训。广大教师经过认真学习,转变了教育观念,较好地适应了新课程的教学。

3.组织校本培训,关注教师发展。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面临着许多新的思考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充分认识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完善了校本培训机制,引领教师成长与发展。首先是认真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分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针指导课堂教学的改革。每个学期我校都会为全体任课教师订阅所教学科的新教材,督促教师学习新教材,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研讨新课改下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其次是重视教师教师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的发展,提倡教师终身学习,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条件,搭建平台。一方面要求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多读书看报,学习新课程,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苦练“三笔字”“普通话” 等教学基本功,参加计算机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另一方面,支持教师进行高学历进修,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凡是省、市、县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学校都积极派同志参加。通过学习培训,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明显更新,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保证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三是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我校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纳入了常规工作,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业务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组织教师进行网上学习,查阅资料,观看远程教育教学录像,制作教学课件。目前,我校教师全部通过了计算机高级培训,绝大部分教师能独立制作和使用教学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四、加强教学管理,形成良好校风

饶良中学张长山校长有一句话:一所学校就像一条河流,河水总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任何教师都要溶入河流,流向既定的目标。这话形象地道出了学校管理和校风建设方面深厚的积淀。多年来,我校狠抓教学管理,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校风。

1.抓好常规教学管理。我校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依据,狠抓了各项教学常规的落实,对备、讲、辅、批、考、评、补各个环节都有 明确的工作要求。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做到周前备课,储备教案不得低于4节,每周五任课教师需把教案上交教导处,由教导处人员检查后签字盖章,这样就避免了无教案上课的现象发生;课堂教学中积极学习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先进教改经验,突出新课改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每节课教师讲解不得超过20分钟;每期组织两次大型考试,监考、改卷、登分、汇总都做到组织严密、分工具体、责任到人;作业采取学校大型检查与各学科分散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每学期由教导处组织五次作业大检查,从数量到质量进行登记造册,评出A、B、C三个等级,以便于期末对任课教师进行量化考核。这些措施保证了我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形成了良好的教风,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开展校本教研,积极探索新教法。

实施新课程,就要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师霸占课堂的现象,以人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我校积极实施“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法指导”的校本教研活动。一是认真做好“四课”活动。四年来我校坚持分教研组坚持每周进行听评课活动,能力较高的教师讲示范课,能力较差的教师讲过关课,主讲教师要写出说课材料,听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记录,听后立即评课,写出评课材料,真正做到以课载研,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坚持每周一次教研活动,在教研会上,每周提出一个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作为教研议题,经过教研组全体同志讨论,研究解决办法。通过听评课和校本教研,我校不少教师很快适应了新课改,找到了新的教学方法。截止目前我校已有王振中、张金香等六位同志获得市级优质课、示范课奖励,在全县教学中树立了一面旗帜。

3.抓好教科研活动,走科研兴校之路。

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学校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理化生、史地、体音美劳信七个教研组,各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并针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 题进行立项研究。如语文组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渠道培养写作兴趣,全方位提高作文水平”的研究,于2006年顺利结题,其研究成果受到了市县教研机构的好评,好的经验在我县各初中迅速推广。再如,我校英语教研组针对新课程实施后,农村中学学生不适应新教材,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的问题,开展了“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能力发展”的研究并已顺利结题,获得了市级教科研组织的奖励。目前,我校已经有五个科研课题研究结题,仍有七个课题正在研究中,这些课题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校本教研和教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学校教学成绩在全县质量抽测与中招考试中连续五年位居全县前列。

多年来,我校在制度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不断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外地的先进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学校管理体制,使我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社旗县饶良镇初级中学 2009年3月30日

下载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典型经验材料_1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典型经验材料_1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改革发展学习心得

    以文化改革为契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高潮(学习体会) 最近,公司党总支组织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

    xxx市产业扶贫典型经验

    市产业扶贫典型经验做法×市紧紧围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这条主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以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劳务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脱贫产业......

    市人大信访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重民情解民忧求实努力开创人大信访工作新局面,市人大常委会认真按照全国人大信访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调整工作重点,狠抓落实,努力解决处理好我市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和困......

    市教育局发展改革工作总结

    市教育局发展改革工作总结 20**年是镇江教育全面完成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任务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积极弘扬“挑战现实,追求卓越”的镇江教育精神,切实瞄准教育“率先当强”的......

    集团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讲话

    集团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讲话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我们迎来了X集团成立10周年纪念日,上午大家观看了十年成就展,员工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大家畅谈集团十年来所走过的路程,回顾......

    市发展和改革委2022年工作要点

    市发展和改革委2022年工作要点2022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

    发展马铃薯产业典型经验材料

    发展马铃薯产业典型经验材料我们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西南麓,松嫩平原北缘,下辖5镇11乡,148个村,耕地面积318万亩。我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马铃薯最佳生产区,特......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典型经验材料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加快全面普及学前教育步伐 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我县把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解决"入园难"作为改善民生的大事来抓,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