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有效提升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关于有效提升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思考
与对策建议
南充市粮食局局长 杨明君
2006年9月至今,国际粮价飙升、国内粮价持续大幅上涨,带动了新一轮的价格普涨,日益严峻的“粮荒”使许多贫穷国家民众面临饥饿威胁,不少国家也因此面临社会动荡的风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再一次成为了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话题,事实再一次充分证明了“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稳天下安”的重要性、正确性、长久性。因此,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粮情出发,对待国家的粮食安全,一定要居安思危,处丰虑歉,保持清醒头脑,怀有忧患意识,这绝不是把粮食安全问题扩大化,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必须长期正视的困难与挑战。当前,粮食安全面临新的变化、存在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思考、重新审势,积极探索新对策,才能有效提升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确保粮油流通规范有序、宏观调控有力、市场保障有效,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一、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变化
进入“十一五”时期以后,我国粮食形势继续保持良好局面,粮食产量增加,供应充足,市场稳定,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出现的一些新变化:
1(一)粮食供求进入新时期。自1993年全国粮食市场第一次放开到2004年重新全面放开,政策几经调整,终于走上市场化改革的新阶段。市场放开后,这几年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大体在9800亿斤至10000亿斤之间,实现基本平衡。这几年总供给赶不上总需求的增长,供需出现一些缺口,主要靠挖库存和适当增加进口解决。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供求矛盾出现偏松的时期已经过去,事实上已进入紧平衡的阶段。
(二)粮食生产面临新周期。在1998年粮食生产达到一万亿斤高峰以后,本世纪初逐步下降,2003年最低降到8600多亿斤。从2004年开始,中央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惠农政策,粮食产量逐步回升,2007年达到10030亿斤,四年共增产1296亿斤,平均每年增产324亿斤,这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过去的经验看,往往在增产高峰以后出现波动,产量下滑,以此推算,今年明年有可能出现粮食产量曲线开始下降的现象,进入一个新的生产周期。
(三)粮食价格水平上升到新消费期。从2006年9月起,世界粮价一直呈上升势头,保持在高位运行。到2007年末,国际市场小麦价格飞涨112%;大豆飙升75.1%;玉米猛升47.3%;大米上扬3.1%。今年头两个月,世界粮食价格又上涨了9%。国际粮价飙升我国粮价和粮食安全产生了明显的冲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月份国内粮食价格同比上涨5.7%,2月份上涨6%,相对于国际粮食价格,我国粮价上涨表现出温和性、合理性、结构性和可控性的特点,粮价涨幅仍在合理区间内。由于土地资源有限、种粮成本增加、供给增长缓慢、消费涨势迅猛,加之经济持续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粮食价格已由低位运行向中高位过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也预示着低价食品消费时代的结束。
(四)粮食企业改制重组试行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全国粮食职工下岗分流XXX万人。国有粮食企业正处在改制重组的紧要关头,多种经济成份的企业也还在积累力量。为计划经济服务的旧的运行体制结束了,但新的粮食流通服务体系还在不断健全完善中,这是粮油供求必须解决的任务。企业改制的关键是要重新整合各种资源,构建起新型的粮食流通服务网络,以确保在新形势下粮食流通的良性循环,正常运转,送到千家万户手中,而不是变卖资产,一改了之。当前既要健全完善市场条件下新的粮食流通体系,又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难度相当大。
(五)全球粮食生产处于波动期。纵观世界粮食形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粮食产量在19亿吨至20亿吨之间已经徘徊了几年,全球粮食的贸易在2.5—2.6亿吨之间波动已有十多年,而大米贸易量仅占其中1/10。国际市场上回旋余地并不大,想主要依靠进口粮食或到国外去垦荒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不现实的。
同时,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耕地和水资源较为稀缺的国家之一,这使我国农产品的供给在先天环节上便具有较大压力,加上后天基础设施脆弱,生产力水平也不高,其压力也就更为明显。粮食安全方面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土地边际效益递减。今后我国粮食供给的增长是在粮食单产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基础上的再提 高,这其中的难度会愈来愈大。随着我国粮食单产逐步接近甚至超出产出边界,土地的“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变得强烈起来。如果没有新技术尤其是品种技术的突破,我国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将会愈来愈慢,其艰巨程度也会愈来愈大。
二是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我国粮食生产的外部环境也正在日益出现危机。各种自然灾害,包括病、虫、旱、涝、雹等频繁发生,殃及相当一部分农田,严重影响到粮食增产的前景。粮食生产的总体生态环境也趋向恶化,土壤沙化、盐碱化以及工业三废都影响到粮食的增产和品质的改变。另外水的后备资源短缺,以及科技力量薄弱,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缓慢等也构成影响粮食生产的外部环境限制因素。据预测,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北方干旱区缺水量达XXX至XXX亿立方米。我国耕地面积特别是粮食种植面积逐年不断减少,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抛荒现象。据披露,在某省XXX多个县、市中,有XX%的县市放弃的耕地面积超过6%。另外,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和超大规模的工业园区(集中区)的兴起,必然以家用耕地的非农业化为代价。据预测,我国如有二分之一的农民“农转非”,将有X亿亩以上农用地同时“农转非”;而目前可供开垦的土地资源只有两亿多亩,且几乎都分布在开垦难度大的地区。再加上生态环境的超负荷承载,至使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盐碱化致使大量草原和耕地被毁,酸雨、水污染、草原退化、森林遭破坏等都引起耕地大量减少。
三是饮食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种什么吃什么”的传统观念逐步被打破,现在讲究的是吃营养、吃高档,粮食的生产、消费品种结构矛盾逐渐突出,粮食的转化(养殖、加工、酿造、生物能源等)耗费、损失愈来愈大,供需缺口将增大。今后几年国家粮食安全将处在一个新的考验期。粮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商品,在粮食安全上决不能出任何问题,这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决不能掉以轻心。当然,并不是说,当前粮食安全就会出现什么问题,因为国家的储备粮是充足的,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新高,有较为雄厚的物资基础,完全可以应付各种紧急状况。但是,必须看到,由于我们耕地的递减,水资源的不足,主产区积极性不高等等,如果再遇到较重的自然灾害或其它突发事件,就会产生极大的冲击波,对国家粮食安全形成威胁,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新问题
(一)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不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粮食综合生产力的提高和供应能力的改善。我国权威机构警告,农民种粮积极性持续下降。随着可供选择余地的扩大,农民对于粮食生产的热情已日趋下降。粮食生产作为一项弱势产业,其劳动产出率比较低,投入多而经济效益不高,所以除了少数种粮大户以外,欲通过粮食价格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不明显。由于工农产品比价不合理和农业生产收益过低,使得农民愈来愈普遍感到种田“不划算”,因而我国农村中大批有较高文化和素质较好的青、中年劳力纷纷离开土地流入城市;而留在耕地上的多是素质相对较差的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的结构性素质下降和老龄化趋势加大了粮食增产技术推广难度, 结果导致土地经营不力,耕地抛荒严重。国务院提出了耕地要保住18亿亩这条红线,并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这是必要的。但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对稳定粮食生产不利。此外,多年来主产区为粮食生产供给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其效益甚微,对抓粮食感到吃亏、有怨言,积极性不高,目前粮食的调出省,已由九十年代的XX个减少为XX个左右,将来会难以为继。因此,不仅要给种粮农民以应得的利益,而且要考虑从财政上给这些主产地、县以更大的实惠,才能使粮食生产得到可靠的保证。
(二)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为主的粮食流通服务体系市场化后,多成分、多渠道、多方式经营使有效安全供给受到影响。象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需要构筑起适合市场经济的新型粮食流通服务体系,也绝非易事,现在已具备了雏形,但要真正适应紧急状况,调得动,供得上,满足这么多人口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而粮油零售服务,在大中城市除少量超市外,其余基本上靠集市贸易,靠小作坊、小企业、小商贩、个体户营销,供给基础是不牢固的,加之商品粮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若以当前年均增加转移农村劳动力XXXX万人,人均消费粮食XXX公斤测算,则每年需增加商品粮XX亿斤)。真正发生突发事情以后会怎样,谁也说不准。
(三)粮食品种结构性不合理、粮食库存锐减、购销渠道不畅,影响了粮食调控的效力。在品种结构上,小麦由前几年产不足需转变为产 大于需;稻谷由前几年的产不足需转变为产需基本平衡;玉米工业消费增长较快,将由以往供需平衡有余逐步向基本平衡转变;大豆产需缺口扩大,需要通过进口来解决。粮食库存不容乐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粮食储备已减少到历史最低的53天。而据了解全省商品粮库存为X亿斤,同比下降XX亿斤,我市商品粮库存仅为X.XX亿斤,同比下降X.XX亿斤,降至历史最低点,不利于粮食经营的开展和市场主导作用的发挥。加之储备布点不平衡、粮油市场不健全、产销衔接不紧密、购销渠道不畅通,影响了余缺调剂,削减了调控能力的发挥。
(四)种粮、爱粮、惜粮、节粮的观念日益淡薄,导致粮食损失浪费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种粮效益缓慢而不明显,致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加之综合补贴简单地与土地亩数挂钩,种与不种补贴照领,没有真正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土地撂荒现象存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爱粮、惜粮、节粮意识日益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加之收粮环节、储粮环节、加工环节等因为设备、技术、工艺等因素,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我国每年大约有数以万计的粮食在不经意间白白流失。
(五)家庭粮食安全、营养安全等新概念的出现,对粮食安全工作提出更全面、更科学的要求。从粮食安全到营养安全是必然的历史进程,营养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对日常膳食结构的关注,目前正处于过渡阶段,必须加以重视,积极 而又谨慎地对待在粮食供应相对充足,农业多样化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提出营养安全问题是必然的。必须因势利导,做好有关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从目前实践中看,新开发的粮食、饲料及其加工产品,多种食物原料的合成品,经过生物技术处理后的产品,相应地带来营养安全要求、质量标准、安全监测、储存运销以及如何上市定价等一系列新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六)环境气候的多变,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变暖引起气候变化,干旱、洪涝、农作物和家畜疫病增加,也影响着食品供应。从世界范围看,20%的可耕地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正在变得盐碱化,土壤的生产力正在下降,而最近一项科学研究表明,水稻由于全球性温室效应在未来几年内产量会急剧下降。在美国一些地区,肉类价格提高了15%,部分原因就是旱灾导致牲畜出栏率降低。在农业大州加利福尼亚,2006年的反常炎热使农业蒙受很大损失。预测表明,由于全球变暖使气温上升、山区积雪消融过快影响地区水源,加州农业在今后几十年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而我国今年春节前后南方发生的历史罕见的大范围、大规模、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X.XX亿亩,绝收XXXX亩,增大了粮食供给的压力和风险。此外,专家认为,生物能源产业方兴未艾,一旦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于种植某几种作物以生产生物能源,也会引发一些负面效应,如生物多样性遭破坏、乱砍滥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这些因素最终会影响到粮食稳定生产和安全供给。
三、我国粮食安全应有的新对策
我国实行粮食市场化改革后,粮食生产、销售、储备以及管理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使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探索粮食安全体系的构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现实意义。国务院采取十项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是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看到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增强预见性,提高自觉性,积极探索有效提高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新途径、新方法。笔者认为,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应做到坚持一个原则、建立和完善“六大体系”。
第一,坚持 “立足国内、偏紧平衡、适量储备,市场运作,宏观调控、引导消费、搞活流通” 原则。立足国内:我国的粮食安全主要依靠自力更生、稳定生产来解决,争取粮食的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力争国内的粮食生产保持X万亿斤至X.X万亿斤左右。偏紧平衡: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之间基本实现平衡,大体维持在X万亿斤水平上求平衡并适当利用国际市场做一些调剂。适量储备:储备粮食的数量保持在供应量4个月为宜,主要由中央储备、地方储备组成,企业储备现在大量减少,要采取措施逐步恢复。在储备结构上也要加以调整。市场运作:运用市场机制形成市场价格,刺激粮食生产,引导粮食消费,实现产销平衡,供需接轨。宏观调控:改进、完善、加强宏观调控,包括储备粮的吞吐调节,最低收购价的实施,进出口的调剂等。引导消费:中国人均粮食只有XXX公斤左右,要创造适合我国国 情、有利于人民健康的膳食模式,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粮食之风。搞活流通:要着力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带动粮食产业化、流通现代化的发展。要形成以大型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依托、分工合作、布局合理的企业群体,构筑新型收购网和销售网,为粮食的有序流通服务。总之,国家粮食安全体系是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握以上原则,不断改革创新,才有可能走出一条适合我国粮食安全实际情况的新路。
第二,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粮情的粮食生产体系。粮食生产能力的安全,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首要条件。随着农业和粮食结构的调整,我国粮食生产愈来愈向粮食主产区集中,粮食主产区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政府要采取必要措施来提高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保护粮食主产区利益,维护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此,一是建立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开发商品粮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保持适度规模,使其生产能力与粮食需求相适应,确保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同时,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粮食品种结构、优化粮食区域布局,提高粮食质量和种粮效益。要转变传统的粮食安全观念,树立食物安全的观念,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粮食生产向优质化和营养化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扶持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龙头企业,与粮食生 产者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四是保护农业资源,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力度,实现资源优化配臵,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市场贸易体系。建立和规范粮食市场贸易体系是促进粮食流通、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粮食市场越开放,市场交易越规范,粮食就越安全。一要培育国内粮食贸易市场。立足全国粮食大市场,规范产销区市场衔接,减少流通中间环节,稳定和拓展粮食供给渠道。要重点抓好省级粮食批发市场和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的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市场功能,把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结合起来,使流通渠道多样化、效率化、竞争化,形成高效有序的粮食市场网络体系。二要建立国际粮食贸易市场。入世以来,我国不仅保持了粮食的供求平衡,而且在粮食进出口上呈现出有进有出的新态势。在确保国内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进行品种调剂,弥补部分粮食缺口,搞好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第四,建立和完善健全规范的粮食市场管理体系。一是根据新形势下粮食安全和供求平衡的要求,改变粮食市场管理办法手段,由过去以行政命令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进一步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进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粮食市场管理体系。二是建立健全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市场交易制度、价格管理制度,完善对粮食市场的监管。三是进行粮食立法,把粮食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制定旨在保护 基本农田、规范耕地管理、保护粮食主产区农民利益的法律,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另外还要按照市场要求,制定粮食流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法管理粮食流通。同时,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减少行政干预。
第五,建立和完善高效灵活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粮食越是走向市场,越需要建立储备粮制度,以加强对市场的调控。而政府对粮食市场能否有效控制,关键在于政府是否真正掌握了充足、随时可以动用的储备粮。建立高效、灵活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是政府调节粮食供求关系,平抑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手段,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必要手段。一是合理确定粮食储备规模与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储备网络。除中央战略储备、地方储备外,还要建立社会储备,包括生产者余粮储备和经营者经营储备等,对粮食安全多加一道保险。二是建立合理的储备粮收购机制。可直接向出售粮食的农民收购,也可按实际情况向粮食批发市场收购,确保储备粮源。三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储备粮管理机制。在储备粮的收购、经营、轮换上,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既做到储备粮保值增值,减少财政负担,又起到调控粮食市场,保持市场稳定的作用。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入库把好质量关,应充分发挥粮食部门在检验技术、设备上的优势,对入库粮食严格按照国家粮食质量标准要求进行鉴定,车车抽样检验,依质论价,确保质量良好,杜绝不符合储备粮标准要求的粮食入库,这是确保储粮安全的前提,也是确保储粮安全的基础,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储存把好科技关,努力提升科学保粮水平,坚持利用一切现代科 学手段改善粮食储存环境,制约库存粮食的变劣因素。采用机械通风、自然降温和适时地密闭隔温等防护措施抑制粮食品质变劣,同时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储粮先进技术,做到延缓粮食陈化、确保储粮品质安全。
第六,建立和完善快捷准确的粮食应急预警体系。粮食安全应急预警体系是在出现粮食安全问题时,能立即启动调控措施,使粮食市场和社会保持稳定的重要保障。粮食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粮食市场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人心不稳定等方面。在我国,确保粮食安全应包括三项具体目标:一是保护和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基本自给水平;二是通过进出口调剂、库存吞吐,最大限度地保证粮食市场供求平衡;三是保障特殊群体的食品安全。目前我国农村还有xxxx万贫困人口,城市还有不少收入低的居民包括下岗职工,而且几乎每年我国都有一些地区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除此之外,有的是身体残缺缺乏劳动能力,有的是严重疾病丧失工作能力等等。必须把保障这些特殊人群的粮食安全问题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要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为需要救济的低收入人口提供粮食援助,使其维持正常的生活。因此,应建立健全分布合理、存储安全、加工有力、供应畅通的粮食安全应急网络。同时还要重点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控和管理,跟踪和把握市场粮食变化趋势,及时把国内、国际粮食生产、市场供应、储备等各种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开展粮食产、供、销、存环节的跟踪调查,加强对粮食播种面积的调查与核实,对农户存粮的情况进行动态监控。要逐步建立权威的粮食生产、消费、库存 信息发布制度,以利于政府有关部门准确决策,化解和防范市场风险,做到需要时有粮可用、有粮可调、有粮可供,确保粮食市场安全。
第七,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政策激励扶持体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立足国内发展粮食生产,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加大“三农”和粮食生产力度,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油生产稳定发展,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引导和鼓励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保障粮食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按照适合国情、着眼长远、逐步增加、健全机制的原则,坚持和完善粮食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加大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补贴力度,认真落实好国务院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十项措施。根据保障粮食供给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需要,统筹研究粮食补贴政策。根据粮食产销格局的变化,进一步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稳定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粮食自给水平。还应研究制订限制粮食出口、增加粮食进口补贴、限制粮食用于转化能源的政策措施,真正建立起长效、长久的扶持激励机制,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改革开放30年,我们在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有过深刻的教训和沉重的代价。面对新的、多变的粮食形势,我们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举 一反三,标本兼治,坚持改革创新,在解决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上走出一条新路,把国家粮食安全这篇大文章做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
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
行政管理作为办公室日常工作开展的重要管理内容,是保证办公室上下沟通顺畅的管理基础。本文从办公室岗位与职责平衡、优化行政管理流程、创新行政管理模式等角度探究办公室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的意义,并对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的原则进行总结,提出其面临的困境,探究其提升路径,以推动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发展。
一、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行政管理作为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办公室行政管理内容的逐渐丰富,对于行政管理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新时期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对于办公室工作开展有着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促进办公室岗位职责平衡
办公室日常工作开展中,工作人员岗位与职责对等关系的建立是保障办公室日常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基础。而行政管理作为协调办公室岗位与职责关系的管理实践内容,通过对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与强化,为办公室工作岗位的职责设定严格的规定与要求,并加以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对办公室人员的能力进行考核,对于办公室工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这一过程本身就对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有着严格要求,需要全面提升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才能够为办公室岗位与职责平衡的实现奠定管理基础。
(二)优化办公室行政管理流程
行政管理作为管理范围广、管理内容复杂的综合性办公室管理内容,在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实践中,行政管理流程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决定了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效性。而通过对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与强化,就能够在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保证其能力的全面发挥,推动办公室行政管理流程优化,全面提升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办公室工作发展。
(三)创新办公室行政管理模式
随着新时期行政管理工作内容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办公室行政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办公室日常工作开展中对行政管理的实际需求。因此,就需要对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进行提升和强化,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时代发展与办公室行政管理新内容,创新办公室行政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和强化办公室行政管理作用,为新时期的办公室工作开展提供行政管理保障。
二、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的原则
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作为新时期办公室行政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在期实际开展过程中,也必须遵循其原则,保证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推动办公室行政管理发展。目前阶段,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的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协调性和沟通性原则。协调沟通是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过程中,首要原则就是保证行政管理的协调性和沟通性,在办公室不同职能岗位、不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在行政管理实践过程中对不同的岗位进行有效协商和沟通,保证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情绪,以保证办公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其二,组织性和策划性原则。在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对办公室各岗位部门进行全面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办公室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对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性的保证,为办公室工作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基础,激发办公室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中面临的困境
(一)行政管理制度建设不足
行政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办公室管理内容,其管理工作开展中涉及了對办公室岗位与职责的匹配与协调,还要保证办公室不同岗位人员之间的沟通,以保证办公室日常工作开展的有序性和规范性。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有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为行政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以保证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这也是提升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然而,政管理制度建设不足就给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着管理流程混乱、管理模式陈旧的现实问题,给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埋下了制度缺失的严重影响。
(二)行政管理定位清晰度不足
行政管理是协助上级工作指示要求,在保证办公室日常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同时,以上级工作指示为基础,发散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办公室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的管理办法。但是在目前阶段的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行政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行政管理定位清晰不足问题给行政管理能力提升造成了不利影响,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发挥,缺乏管理责任意识,严重影响了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行政管理理念有待革新
管理理念的先进性与否直接决定了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然后目前阶段,办公室行政管理理念还较为落后,难以与社会发展对行政管理提出的要去相匹配,这就给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埋下了隐患,不利于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四、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完善行政管理制度,规范行政管理流程
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办公室行政管理制度,并以办公室行政管理制度为基础,对新时期办公室行政管理内容进行明确,并对办公室行政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在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结合办公室岗位与职责划分的实际情况,以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流程为基础,全面开展行政管理内容。例如,在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管理人员对行政管理办法进行公开明示,对办公室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进而由行政管理人员根据不同岗位职责要求,落实差异化的行政管理办法,充分保证行政管理与办公室岗位职责的协调统一。
(二)构建科学化的行政管理体系,保证办公室行政管理职责清晰性
在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中,构建科学化的行政管理体系是解决其行政管理定位清晰性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化的行政管理体系构建,就能够在新时期愈加广泛的行政管理内容中给予办公室工作人员更加清晰的行政管理职责定位,通过明确的办公室行政岗位职责划分,全面提升和强化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例如,在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开展实践中,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职责划分,不同的管理者负责不同的管理内容,既避免了管理职责重复的情况发生,又能够保证每一方面的管理职责都相应的责任人,做到办公室行政管理的有责可追。
(三)革新办公室行政管理理念,创新行政管理模式
办公室行政管理理念的先进性与否直接决定了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因此在新时期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就要把办公室行政管理理念革新作为提升其行政管理能力的必然过程。例如,加强办公室行政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提升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意识。并且在行政管理工作开展时,要结合办公室岗位职责实际,对行政管理办法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对办公室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提升行政管理实效。
(四)强化管理人员的综合职业素养,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落实强化培训计划,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职业素养以及责任意识,才能够为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和条件。例如,建立月度总结培训会议,以月度为单位,对过去一个月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公开研究与讨论,以不断强化办公室行政管理能力。并進行季度总结会议,对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研究,并不断提出行政管理新办法,提升办公室行政管理质量。
五、结语
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新时期办公室岗位与职责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在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过程中,要从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构建、管理理念革新以及管理责任落实等角度出发,全面提升和强化办公室有效行政管理能力,保证办公室日常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三篇: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施意见
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意见》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意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精神,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升我县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全面落实粮食收购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建立健全粮食收购工作协调机制,早稻及中晚稻上市前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开展稻谷产销情况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前做好收购仓容和收购预案等准备工作。积极推进粮食市场化收购,指导粮食收储企业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订单式生产和收购。按时启动粮食收购工作,早稻及中晚稻收获后,及时启动地方储备粮及最低收购价粮收购政策,根据仓容规模,做到应收尽收,保障种粮农民利益。
(责任单位及股室:行业指导股、县粮食收储公司)
二、巩固提升县级储备粮和县级应急成品粮油储备
做好地方储备粮轮换工作,根据省级储备粮和县级储备粮轮换计划,完成今年省级储备粮1115吨和县级储备粮500吨轮换工作。做好粮食去库存工作,网是竞拍粮食10000号,确保省级储备粮保持3000吨规模,县储备保持5000吨规模,动态粮储备保持1100吨规模,县级动态油100吨规模。
(责任单位及股室:县粮食收储公司、粮油应急配送中心)
三、推进县级粮食仓储设施改造提升
加快县粮食产业园粮食仓储设施项目建设和县粮食储备库智能化粮库升级改造进度,确保改造升级后实行电脑测温、智能安防、智能出入库、自动扦样等功能,提高粮食仓储管理智能化水平,确保储备粮储存安全。(责任单位及股室:局行业指导股、县粮食收储公司)
四、大力发展稻谷烘干设备设施建设
积极引导二个粮食烘干企业开展为农代办烘干业务,抓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全年为农户烘干粮食2万吨,减少粮食产后损失,避免种粮农民因天气原因而使稻谷受损,切实保障好种粮农民利益。(责任单位及股室:局行业指导股、县粮食收储公司)
五、做好粮食保供稳价工作
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我县粮食仓储管理实施意见,规范好季度仓储考核评分标准。做好粮油应急保障工作,进一步落实好地方储备规模和实物,加快地方储备轮换进度,按要求及时充实成品粮油库存,筑牢市场供应基础,确保地方储备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积极推动粮油加工企业复工达产,保证粮油供应数量充足、品种丰富、价格稳定,及时通知门点和超市补足柜台货架,确保米面油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市场运行平稳有序。(责任相关股室:调控和监督检查股、粮油应急配送中心)
六、加强粮食收储质量监督检查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粮食收购环节的监管,适时组织开展粮食收购工作专项督查,防范“转圈粮”事件的发生,对压级压价、虚报数量、哄抬价格等扰乱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坑农害农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确保入库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责任相关股室:调控和监督检查股)
七、强化宣传舆论引导
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平台、集中组织开展粮食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粮食安全形势、粮食政策法规、粮油科普知识等内容,引导广大群众关心粮食安全、支持粮食工作、参与粮食宣传,积极营造依法管粮、人人节约爱惜粮食的良好氛围。(责任股室:局办公室、行业指导股、粮食收储公司)
各责任单位和相关股室要根据任务进一步压实责任,落实落细工作举措,统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对因作风不实、工作不力,导致落实缓慢、效果不好的,对其进行严肃问责。
第四篇: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能力提升对策与思考(通用)
最新 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能力提升的对策与思考(通用)
一、坚持高点站位,能力提升为什么
一是破解本领恐慌,着力建设学习型纪检监察机关。
二是推进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团结和谐的纪检监察队伍。
三是认清整体形势,着力理清全年纪检监察工作思路。
二、以强化教育培训为切入点,能力提升怎么做
一是潜心学习,掌握真本领。
二是展示风貌,树立真标杆。
三是严格自律,守好真底线。
三、建设一支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队伍,努力方向是什么
一是忠于组织,做政治过硬的干部。
二是勤于学习,做本领高强的干部。
三是敢于担当,做履职尽责的干部。
四是严于自律,做清正廉洁的干部。
x 月 xx 日,在 xx 区第 xx 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选举了首届区监察委员会主任,表决任命了副主任和委员,区监察委员会正式成立,全区深化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工作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时隔两天,xx 区纪委、监委组织全体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赴 xx 大学进行学习培训,系统掌握纪检监 察理论和业务知识,提素质、强本领,充满电、加满油,一刻不停歇地投 入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 夺取全面从严治党新的胜利。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纪检干部能力提升需要 从“为什么、干什么、是什么”三个层面入手,处理好以下几点要素。
一、坚持高点站位,能力提升为什么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既有坚持巩固,也有深化拓展。坚持和巩固,体现为“五个不变”,即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目标不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原则不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不变,坚持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建党的思 路不变,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力度不变。拓展和深化,表现为“五个必须”,即讲政治的导向更加鲜明,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纪律的尺 子更加严了,必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败斗争的目标更加明确,必须 零容忍惩治腐败;纪检机关肩负的担子更加重了,必须全面履行党章赋予 的政治职责;对纪检监察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更加高了,打铁必须自身硬。
具体目标有三个:
一是破解本领恐慌,着力建设学习型纪检监察机关。回顾党的历史,每次大的改革都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都会给党员干部带来本领 恐慌,但党的事业都是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前进的,都是在破解干部本领 恐慌中完成的。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现在,我们正在推进的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也给干部带来了本领恐慌:有的懂执纪不懂 执法,有的懂执法不懂执纪,多数人对纪法衔接心中无数;有的习惯沿用 老思路老办法,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却事倍功半;很多同志干劲很足,但 缺乏知识储备,处理新情况、新问题捉襟见肘。解决本领恐慌,唯一的途 径就是加强学习、提高本领,用知识来有效化解各类新矛盾、新问题。十 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纪检 系统要加强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主动破解本领恐慌,打造学习型纪检监 察机关,建设高素质纪检监察队伍,进一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推进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团结和谐的纪检监察队伍。推进监察体 制改革,关键在深度融合。具体到我区实际,受办公场所限制,从事审查、案管、审理工作的干部要在区检察院办公,从事巡察、派驻工作的干部要 在凯贝特大厦办公,客观上给队伍融合造成了一些障碍。同时,由于过去 工作性质、工作方式的不同,加之对新环境、新岗位的不适应,造成彼此 间的沟通交流不够深入,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磨合到位。我们举办了集中 培训,把大家集中到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交流,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融合,激发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打造了 一个团结和谐、昂扬向上的有机团队。通过这次培训,大家树立了三个意 识:一是团结意识,充分认识到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自觉心往 一
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拍、行动上合力;二是 团队意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定位、去思考、去 把握,工作分工不分家,相互补台不拆台,凝聚起攻坚克难的整体合力; 三是一家人意识,进一家门成一家人,说一家话干一家事,主动敞开心扉、诚心接纳,主动抛开顾虑、全面融合,做到一个目标一条心,一个声音一 股劲。
三是认清整体形势,着力理清全年纪检监察工作思路。冲过终点线,就踏上了新的起跑线。20xx 年已经过去了,xx 纪检人又站在了新的时间 节点上,必须及早谋划新的战役。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打 胜仗必须认清形势。知己就是认清自己,明白工作环境的三大变化:一是 监察委成立,我们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面对既要执纪又要执法的 新形势新任务,谁融合的早,谁进入状态快,谁就能走在最前面;二是 xx、xx、xx 等五个街镇整体划归南部山区管委会,划走 xxxxx 名党员,接近全区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监管对象数量大幅下降;三是城市化进程 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村委会改为居委会,“三资”管理、惠农补贴等领域的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也会出现下降趋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己消 彼涨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及早谋划 20xx 年工作,打好有准备之仗。大家系统地总结 xx 年工作,把经验做法提炼出来,把问题不足查找出来,把突破方向明确出来,为做好 xx 年得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xx 届中央纪委 x 次全会明确了 xx 项重点工作,我们结合 xx 实际,研究出了抓落实的具 体思路和实践做法为更好地完成全年工作奠定了基
础。
二、以强化教育培训为切入点,能力提升怎么做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以更高要求、更高标杆推进全区纪检队伍建设,xx 区纪委在全区纪检监察机关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举办了 xx 大学·xx 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突出强调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潜心学习,掌握真本领。xx 区纪委转隶融合后地首次培训,有 三个特点:一是高,指的是层次高。浙大准备了最强的师资,参与授课的 既有浙江大学的资深教授,也有省委、市委党校的党建理论专家,又有省、市纪委富有实践经验的学者型干部,保证了培训的高层次、高水准。二是 优,指的是课程优。培训设置了十九大精神解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 律审查业务办案谋略等课程,课程信息量大、前沿性强,能够帮助大家拓 宽视野、提升能力。三是实,指的是内容实。培训班紧扣了基层实际,开 设了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干部阳光心态与压力调试等课 程,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面对宝贵的学习机 会,全体纪检监察干部沉下心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去,像海绵 吸水一样汲取知识养分,最大程度地增长自己的才干,真正成为纪检监察 的行家里手。同时,注重加强交流互动,对不懂的知识点和实践的难点,及时向老师请教,和同事探讨,做到了真正学懂弄通、学有所获。
二是展示风貌,树立真标杆。xx 区纪检干部在浙大培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纪检监察干部的形象,都代表 xx 党员干部的形
象。在浙 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有很多来自其它城市、地区的干部接受培训,我们 区纪委、区监委的干部牢固树立了接受竞赛的意识,在各个方面都与其它 地方的干部拼一拼短长、比一比高下,时时处处展示 xx 纪检监察干部的 良好风貌。在学习上立标杆,带着问题学习,积极主动学习,避免心浮气 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力争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在生活上立标杆,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校园秩序,积极帮助老师同事,把浙大的好 传统好风气带回去,把xx 纪检监察干部的好风貌好品牌留下来。
三是严格自律,守好真底线。xx 区纪委在杭州培训期间,特别强化 纪律意识,牢记“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严格自我约束,排除外界干扰,坚 决守好纪律底线。严格遵守培训纪律,不迟到早退,不交头接耳,不玩手 机游戏,切实保障课堂秩序和授课质量。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严格落实中 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搞同学战友聚会,不搞迎来送往,不组织大吃大喝,不参加娱乐活动,决不允许作风问题发生在纪检监察干部身上。
三、建设一支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队伍,努力方向是什么
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重大的政治责任,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都要认清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党中央、中纪委多次强调,要
建设一支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笔者理解,纪检监察 干部要做“四种干部”。
一是忠于组织,做政治过硬的干部。善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对
纪检干部第一位的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把对党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品质,任何 时候都不能含糊,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要在信仰上忠诚,深入学习马克 思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 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要在政治上忠诚,带头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带头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 地位和领袖权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行动上忠 诚,忠诚履行党章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苦与乐的关系,结合 xx 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 层落地生根。
二是勤于学习,做本领高强的干部。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 力。纪检监察干部重任在肩,只有加强学习、提高本领,才能胜任新时代 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首先,要在“专”上下功夫。紧紧围绕纪检监察业务需 要,深入学习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党纪条规,深入 学习监察法等法律法规,深入交流实践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实战能 力。其次,要在“博”上下功夫。可以学点哲学洞察大势,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可以读点历史开阔视野,以史为鉴,吸取 历史上兴亡成败的经验教训。可以懂点科学锤炼思维,以科学思维去认识 世界、分析问题、作出决策。可以看点国学涵养底蕴,学习为人之要、处 世之道、治理之策。最后,要在“恒”上下功夫。非志无以成学,学习贵在持 之以恒,最忌一曝十寒,大家要善于挤时间学习,每天挤出半小时多读几 页书,形成习惯、融入日常,做到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致千里。
三是敢于担当,做履职尽责的干部。习近平总书记说,干部有多大担 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是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品质。
我理解,敢于担当要有三种气质。一是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锐气。面对 错综复杂局面和急难险重任务,大声喊出“让我上、我能行”,发令枪一响就 全力冲刺,冲锋号一吹就冲锋陷阵,不惧艰难险阻,圆满完成任务,展现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风采。二是狭路相逢、慷慨亮剑的勇气。
贾岛有首《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纪检监察干部是惩恶扬善的剑客,要认识到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就是 我们手中的宝剑,面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面对党员干部的 违纪违法行为,要慷慨拔剑、严格执纪、严肃执法,在沧海横流中尽显英 雄本色。三是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正气。我们选择了纪检监察这个神圣 事业,就要有一种境界,有一种精神。要有无私无畏、许党许国的境界,不计较个人得失和进退留转,勤勤恳恳干事,踏踏实实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要有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面对各种急难问题、繁重任务,不 推诿、不搪塞,主动承担下来,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完成,决不辜负组织 信任。
四是严于自律,做清正廉洁的干部。打铁必须自身硬。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牢记“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坚持严于自律、依规用权,做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干部。要强化纪律执行,把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 贯穿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触纪律“红线”,不碰带电的“高压线”,守住廉 洁从政的底线。要强化自我监督,严格约束八小时之外的生活,主动净化 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始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在私底下、无人 时、细微处保持纪检监察干部的操守。要正确行使权力,处理好权力和廉 洁的关系,把握好廉洁与腐败的界限,坚持秉公用权、依规用权、谨慎用 权,决不把把手中的权力变成变成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要严格执行监督 执纪规则,坚决杜绝执纪违纪、违法用权,坚决杜绝人情案、关系案和利 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坚决防止“灯下黑”。要严格队伍管理,对纪检监察干部 的违规违纪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的坚决查 处,对失职失责的严肃问责,对不适合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坚决调离岗位,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第五篇:提升运管局监管服务能力思考建议
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同时取消了公路运输管理费和公路客货运附加费等六种收费。因为我国现行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在市场的准入和调控方面主要依托于征收公路运输管理费和公路客运附加费等经济手段,所以取消了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将对运管部门的职能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是从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长远来看,这
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给深化运管体制改革和转变运管职能也带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毋庸讳言,多年来各地运管部门都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征收费用、增加收入上面,许多地方私设项目乱收费,“三乱”现象屡禁不止。这种重收费轻监管的行为,不仅弱化了运管部门的主要职能,而且严重阻碍了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费改税以后,可以促使运管部门从传统的“以收费代管理”向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尽快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监管与服务上面,不断提高监管和服务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保障旅客、货主和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执法力度。
第二、要提高办事能力、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运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对待客户要文明用语、态度热情、耐心细致、服务周到,积极为客户排忧解难。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办事原则,杜绝行业不正之风,树立运管部门良好的形象。
第三、要加强安全监管。督促运输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车辆、驾驶员的管理,确保运输安全。建立道路客运和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制度。加强汽车客运站安全源头管理。督促等级客运站推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
第四、要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加强车辆管理档案和车辆技术档案管理,严格执行《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大对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的监管,依法查处非法改装车辆。
第五、要加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重点投放在道路运输站场、农村客运、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运输安全管理和应急运输保障上。
第六、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促进道路运输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全行业的节能意识,建立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节能标准体系,积极推动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制度节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输的组织化程度,提高里程利用率和实载率。大力推广使用适合交通节能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强化驾驶员节能操作培训,推广节油驾驶经验,最终实现道路运输产业结构的升级。
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服务性产业。因此,运管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心,加快结构调整,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运输行业,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提供有力的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