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规划体制攻坚专项行动 -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时间:2019-05-14 08:0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创新规划体制攻坚专项行动 -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创新规划体制攻坚专项行动 -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第一篇:一、创新规划体制攻坚专项行动 -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附件

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

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形势,完善我省既有住宅使用功能,提高居住品质,方便居民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河北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7〕第1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字〔2018〕42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就进一步推动我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业主自主、政府支持、依法合规、方便办理、统筹兼顾、保障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原则,妥善有序开展好各项工作。

(二)遵循合法利益平等保护原则和当事人自愿原则,引导各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妥善解决相关利益关系问题。

(三)按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好邻里关系。

2隐患,是否影响建筑自身及周边现有住宅日照,既有住宅供电等配套设施是否满足电梯运行需求。

2.符合现行规范和标准要求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单位进行专项设计时应统筹考虑加装电梯对供水、供电、供暖等配套设施及消防安全的影响,确保加装电梯后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不受影响,必要时可以要求建设单位聘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原有建筑进行检测鉴定。

专项设计文件应按规定进行施工图设计审查。

(二)联合审查,办理规划审批手续。各级政府应在当地行政审批局建立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绿色通道,指定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受理窗口。建设单位应当持加装电梯可行性评估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加装电梯协议等相关书面材料,到当地受理窗口办理加装电梯手续。行政审批局负责召集规划、建设、质监、城管执法等部门和图审机构进行联合审查,签署审查意见;当场无法确认意见的,有关部门应当在会后7日内向行政审批局反馈书面意见。经联合审查通过的设计文件在加装电梯小区、单元范围内依规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0日。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审批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申请人应当与持异议的业主协商。确因加装电梯直接影响了持异议的业主房屋专有部分使用或房屋通风、采光和日照而不能达成一致的,审批部门不得审批。

原房屋建筑竣工验收时已预留了电梯井加装电梯的,不需要-4保养单位签订合同,对电梯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依法履行电梯安全管理责任,对电梯日常使用安全负责。

五、政策措施

(一)明确政策。既有住宅在原有小区用地范围内加装电梯的,在不增加与电梯无关的建筑功能和建筑面积情况下,不需办理占用土地等相关手续,容积率增加部分不再补缴地价款,也不需补缴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及其他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加装电梯后新增面积为加装范围内全体业主共有,不予按房屋办理不动产登记。相关房屋产权发生转移的,受让人自该房屋转移登记之日起,承接和履行转让人的权利和义务。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后最小建筑间距,仍按照原建筑外墙计算。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后的防火间距,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要求进行计算。

(二)优化服务。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加以推进和落实,制定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申报指南,明示办理流程、申报资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受理地点和电话等。规划、建设、国土、质监、消防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本着简便高效的原则,依法支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有关审批和备案工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要指定专人负责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充分发挥开展社区工作的优势,积极做好居民的政策宣传和相关协调工作,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活动给以支持和正确引导。

(三)健全管理。为有效控制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本指导意见出台后顺利实施,各地政府应加强舆论引导和政策宣传,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应急预案,稳妥处理既有住宅电梯加装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社会稳定风险。加装电梯服务范围内全体产权所有人应当遵守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受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应配备持证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确保电梯的使用安全。

各地根据实际,本着节约资源、确保安全、方便群众、便于操作的原则,制定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具体实施细则。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北省公安厅 河北省民政厅

河北省财政厅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年**月**日

第二篇: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建筑安全专项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建筑安全专项

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 甘建工〔2014〕189号

各市州建设局,甘肃矿区建委,兰州新区建管局:

近年来,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逐步增多,我省起重机械、深基坑(沟槽)、高大模板、脚手架事故也逐年增多,其中坍塌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已接近事故总数最多的高处坠落事故。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建筑施工预防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回头看”的通知》(安委办〔2014〕8号)要求,我厅定于2014年4至12月开展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对照《2013年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甘建工〔2013〕223号)部署,突出现场、盯住隐患,严查真改、深化整治,不留死角、补强短板,促进全省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施工起重机械、高大模板、深基坑、脚手架等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规范,严格施工现场生产组织和安全管理,减少“三违”行为,落实工程建设各方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努力实现2014年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同比有所下降,杜绝发生较大及以上起重伤害、坍塌事故。

三、实施范围 全省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四、重点内容

(一)建筑安全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贯彻落实有关建筑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上级各项工作安排的情况;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查处督办、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建筑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等三项制度的实施情况;在建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勘察、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依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情况。

(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情况

1.建筑起重机械:建筑起重机械的备案登记、安装、拆卸、顶升、验收、使用和维修保养等情况;起重机械司机、信号工、司索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2.高大模板:方案编制、审核论证、验收管理、施工管理等情况; 3.脚手架工程:施工现场的各类脚手架搭设、使用、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尤其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备案、搭设、升降、使用、检验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情况;

4.深基坑工程:方案编制、审核论证、基坑支护、临边防护、变形监测等情况。

五、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取得良好成效,我厅成立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马育功 省建设厅副厅长 副组长:胡松涛 省建设厅总工程师 组 员:张天军 省建设厅建筑业管理处处长

王光照 省建设厅工程建设管理处处长

姜显明 省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局局长

罗兴荣 甘肃省建设稽查执法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对“回头看”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

六、时段安排

(一)部署启动阶段:4月底之前,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建筑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安全生产现状,查找问题,提出对策,制定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实施方案,并做好相应的部署、落实工作。

(二)自查自纠阶段:5月至9月,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指导、督促本辖区内的建筑施工企业和在建工程项目学习宣传及贯彻落实专项整治“回头看”的有关工作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建筑施工企业和在建工程项目要建立隐患及整改情况台账,自查自纠阶段要有专项整治“回头看”落实情况报告。

(三)检查督导阶段:10月至11月中旬。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在企业、项目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本地区企业和工程进行检查,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辖区内所有在建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不少于30%比例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的,要立即监督、指导企业进行整改。我厅将在各地开展的基础上,适时对部分地区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四)总结分析阶段:11月下旬。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对本地区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根据督查的有关情况,研究提出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总结报告。

七、问题及隐患处理

检查过程中,对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隐患的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下发《安全问题整改通知书》,要求相关责任单位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进行检查的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八、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开展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成立相应机构,明确牵头单位和负责人,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扎实做好本地区、本行业专项整治“回头看”各项工作。

(二)细化实施方案。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按照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总体要求,制定本辖区建筑施工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回头看”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明确企业自纠、行业专项检查、地方重点督查各阶段“回头看”的重点内容、标准和要求。请各市州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于4月28日前将专项整治“回头看”实施方案报送省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局。

(三)强化督查检查。在各企业开展“回头看”的同时,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插基层、直奔现场)的方式,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暗查抽查力度,强化过程监督,推动工作深化。

(四)加大处罚力度。要把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和问题,提高到企业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高度,对不符合条件、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限期责令改正,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要强化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考核,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相关人员要给予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责令停止执业,直至吊销其相关资格证书。

(五)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依法履行职责,尽快形成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地位,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依法保证必需的安全投入,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从根本上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完善安全培训体系,提升培训质量,严把企业从业人员安全资格准入、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提升我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请各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于12月1日前将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总结及统计报表(见附件)报送省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局。联 系 人:张立国 联系电话:0931-8463500 联系邮箱:18093372@qq.com

附件:专项整治“回头看”检查情况报表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4

年4月18日

第三篇: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规范建设项目选址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国家规定需要办理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含技改和外商投资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选址,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选址审批,应当遵守本办法。

风景名胜区内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管理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山西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建设单位在向投资主管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应当依法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以下简称选址意见书)。

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向投资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后,依法向项目所在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选址意见书。

第四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批准的城乡规划,对建设单位提交的建设项目选址材料进行审查,依法确定是否核发选址意见书,同意的,核发选址意见书;不同意的,书面说明理由。第五条 实行审批和核准制项目的选址意见书,按照建设项目审批或者核准权限实行分级核发。

(一)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二)省有关部门审批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及设立开发区,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三)市、县有关部门审批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同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第六条 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应当经项目所在县(市)和设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由设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应当经项目所在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初审后,报设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第七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的建设项目,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经项目所在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初审,报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抄送设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不需要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由试点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抄送设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建设单位申请办理选址意见书,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两份):

(一)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应当由项目所在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的,初审意见应当明确是否同意项目选址,并有单位负责人的签名和日期,加盖单位公章。“项目所在县(市)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意见”中,除依据法律法规规定涉及其他主管部门职责需加注意见外,不需填写。(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从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www.xiexiebang.com下载。)

(二)建设项目选址方案。一般应有两个以上方案。

(三)需要编制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的,应当提交经过论证的选址研究报告。

第九条 建设单位申请办理下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时,应当提交选址研究报告:

(一)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二级(含)以上公路、铁路、机场、电厂、220KV(含)以上高压输电线路及变电站、输气管道及门站、区域性防洪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引水工程;

(二)化工、天然气、煤层气等易燃易爆危险性项目;

(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项目;

(四)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地质公园、水源保护区等的建设项目。

(五)因选址需要对城乡规划进行修改的建设项目。

第十条 建设项目选址方案应当说明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对建设条件的要求、对周边区域的影响、不同方案的优缺点以及推荐的方案。拟选址位置应当在城乡规划图上标示。

按照第八条规定编制选址研究报告的,不再提交专门的选址方案。第十一条 选址研究报告应当按照《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编制导则》编制。

选址研究报告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编制。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选址研究报告应当委托具有乙级(含)以上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编制。

第十二条 选址研究报告应当重点对项目选址方案与城乡规划的关系、选址方案的安全性等进行分析论证。项目选址方案的安全性分析包括项目建设对周边区域和相邻城乡居民点及有关设施的安全性、项目自身安全性等内容。选址研究报告报送时应当附选址研究报告结论书。第十三条 编制选址研究报告的项目负责人应当为注册城市规划师。编制单位技术人员应当进行现场踏勘,详细收集分析有关资料,使用的有关规划、标准规范和地形图等应当合法有效。

编制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对选址研究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四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收到选址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条件的,向建设单位发放受理通知书;不符合的,一次性书面告知建设单位需要补正的有关内容或者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十五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进行选址审查时,依据法律法规规定涉及其他主管部门职责的,应当征求同级主管部门的意见。相关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文件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未反馈书面意见的,视为无意见。第十六条 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选址研究报告进行审查;需要进行现场踏勘的,应当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

第十七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下列条件对建设项目进行选址审查:

(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

(二)符合城乡规划;

(三)符合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四)符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

(五)符合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

(六)不会对公共利益和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第十八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项目选址申请后,应当通过门户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对项目的基本情况和拟选址方案进行公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公示中接收的公众意见进行汇总研究,需要召开听证会的,召开听证会。

第十九条 选址意见书自核发之日起,有效期为2年。需要延期的,建设单位应当在选址意见书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向原核发机关申请延期,经批准可以延期一次,延长期限为1年。

建设项目在选址意见书有效期内未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或者项目核准文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或者项目核准文件过期失效的,选址意见书自动失效。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申请办理选址意见书延期,应当提交选址意见书延期申请(一式两份)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原件。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申请对选址意见书的内容进行变更,应当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要求同第七条,一式两份)。

原核发机关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是否同意变更的决定,或者要求其重新办理选址意见书。

第二十二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选址意见书工作中不履行本规定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

2006年4月12日印发的《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建筑节能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3号)及《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0号)等有关规定,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桂政办发„2010‟46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能源形势与建筑能耗现状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区能源形势相当严峻:能源自给率仅为1/

4、石油和天然气几乎100%依赖区外、自治区人民政府每年从区外调入近6000万吨煤,节能任务异常艰巨。我区建筑能耗已经从2000年约290万吨标准煤快速增长到2009年超过1470万吨标准煤,占广西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也从2000年的13%快速增长到2009年的21%。“十二五”期间,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仍将处在快速、持续推进的阶段,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促使建材业、建筑业快速发展,由此造成的能源消耗,包括建筑材料生产用能、建筑材料运输用能、房屋维修建造和拆毁、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用能,预计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20%~30%。

在建筑50~70年的使用生命周期中,建筑材料和建造过程 所消耗的能源一般只占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的20%左右,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在建筑物运行过程中,如建筑物照明、采暖、空调和各类建筑内使用电器等耗能。建材和建造能耗伴生于工业生产过程,其节能主要依靠技术水平的更新和发展,而建筑运行直接由人控制管理,除技术水平和能源使用效率外,人的行为对能源消耗高低有很大影响。“十二五”期间,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建设规模增大,建筑用能还将持续增长。因此,通过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照明节电技术和建筑运营管理等手段推进的建筑节能工作,是实现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十一五”建筑节能工作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区在建筑节能工作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战略决策,确定了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推进目标、组织体系和实施措施,并通过完善节能机制、节能配套技术标准、抓好节能试点示范项目的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等一系列措施,初步建立了建筑节能工作的框架,为我区在建筑节能领域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明确目标,完成任务

我区于2006年制定了“十一五”建筑节能累计节约142万吨标准煤的目标任务,陆续出台了《广西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具体工作方案》、《广西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百日行动”工作方案》、《广西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实施细则》、《广西壮族自治区2009~ 2011年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2010~2012年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关于从规划阶段开始加强我区新建建筑节能全过程监管的通知》(桂建科„2009‟45号)、《关于加强我区新建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桂建科„2009‟1号)、《广西建设厅2009年建筑节能工作要点》及《关于做好2009年9-12月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桂建科„2009‟31号)、《关于公布2008年各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中建筑节能有关内容评分结果的通知》(桂建科„2009‟36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表彰和奖励制度》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以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加强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等措施为重点的工作目标。截至2010年年底,我区累计完成建筑节能161.05万吨标准煤,完成“十一五”建筑节能总目标任务的113.42%。

2.成立领导机构,编制技术标准

“十一五”期间,成立了广西建设厅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转发了《建设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下发了《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节能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财建„2008‟192号),编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5/221-200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45/T392-2007)、《民用建筑节能检验规范》(DB45/T393-2007)、《通风与空调系统性能 检测规范》(DB45/T394-2007)、《广西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建筑外保温构造图集(一)》(桂06J301)、《广西建筑防水构造设计图集》(桂05J201)、《非承重轻质条块构造》(桂06TJ501)、《自隔热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型及墙体结构构造图集》、《屋面隔热保温构造》、《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B45/T586-2009)、《预拌砂浆生产及应用技术规程》(DB45/T569-2009)、《广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45/T567-2009)等二十余项相关的地方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图集,为我区建筑节能工作提供了标准依据和技术支撑。

3.加强新建建筑监管,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十一五”期间,我区对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建立了行政审批责任制和问责制,要求新建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根据《关于加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管理的通知》(桂建科„2008‟26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管的通知》(桂建科„2008‟36号)等文件精神,要求全区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并开展建筑节能专项验收。截至2010年年底,我区执行建筑节能要求的城镇新建建筑面积8000多万平方米,设计阶段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100%,施工阶段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为95.2%,完成了全区设区城市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设计阶段达到100%和施工阶段达到或超过95%以上的“十一五” 目标任务。

4.完善组织机构,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十一五”期间,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关于推广绿色建筑实施意见》(桂建科„2009‟43号)和《广西绿色建筑评价》,并专门成立了广西建设厅绿色建筑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一名正处级领导专职负责绿色建筑推广工作。我区在全国率先成立的绿色建筑分会—“广西建设科技协会绿色建筑分会”于2009年被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评为“先进机构”。2007年,南宁“裕丰〃英伦”房地产项目成为我区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试点项目,被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美国能源基金会联合评选为“绿色建筑十佳设计项目”;2008年,我区第一个绿色星级物流园项目—凭祥物流园,被住房城乡建设部评为2009年科学技术试点示范项目、绿色建筑与低能耗建筑“双百”示范工程项目;2009年,我区首批获得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可以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召开了“广西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咨询会”,组织了2010年广西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评选出华蓝奕园等12个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确定了南宁市“裕丰〃英伦”住宅小区和北海“止泊园”住宅小区达到了广西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评价标准,并在项目公示后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绿标办备案。我区对上林、田阳等40多个县的现有路灯照明设施进行节能改造,节电率达到22%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绿色照明示范县建设。5.加强试点示范,推广建筑节能

根据我区实际,因地制宜地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以政府机构节能运行管理和改造为突破口,率先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具备条件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开展节能改造试点示范工作,带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2008年至2009年,自治区财政安排了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项目以奖代补资金4200万元及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400万元等用于建筑节能示范改造;2010年,自治区财政安排了2600万元的建筑节能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组织了广西建筑节能试点工程项目申报工作,共有78项建筑节能试点项目通过专家评审。

6.加强能耗监管体系建设,试点大型公共建筑

2007年以来,我区先后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700多万元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调查、统计、审计、公示和分项计量工作。至2009年底,共完成1079栋建筑能耗统计、187栋建筑能源审计、181栋建筑能效公示、33栋建筑分项计量楼宇的安装、自治区和南宁市两级数据监测中心和平台建设、9项配套制度编制的工作。2010年,完成了全区50栋建筑能源审计、20栋建筑能效公示及20栋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7.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化成果丰硕

根据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建„2009‟305号)、《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建„2009‟306号)和《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和农村地区县级示范的通知》(财办建„2010‟34号)精神,我区及时组织了项目申报工作。钦州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分别获2009年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和农村地区县级示范,共获得国家0.68亿元资金支持;南宁市、柳州市和岑溪市、灵川县分别获2010年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和农村地区县级示范,共获得国家1.96亿元资金支持。

8.结合实际情况,推广节能新技术

“十一五”期间,我区组织相关技术力量,结合广西夏热冬暖的气候特点及经济实际,重点推广技术成熟、经济适用、适合广西气候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建筑节能技术。自2007年以来,在建设领域重点推广了地源热泵、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空调节电、自隔热混凝土砌块、页岩烧结多孔砖、空心无梁楼板、新型建筑防水、新三级钢、高性能混凝土、照明节电等10项建筑节能技术,打破了技术研究与推广严重脱节的状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社会节能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区建筑节能工作侧重于研究推广节能型建筑材料和设计建造节能建筑,对建筑节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宣传力度不够,建筑节能先进技术、绿色建筑理念还没有得到公众认知,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关注建筑节能的舆论氛围,全社会节能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2.既有公共建筑改造难度大

我区既有公共建筑多是能耗大户,节能潜力大,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其改造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对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有待加强。

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较低

由于技术、成本、政策、宣传等方面的原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使用尚处于试点阶段,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建筑用能中比例偏低,需要继续加强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工作。

4.建筑节能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我区的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技术人才缺乏,建筑节能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产品开发及推广使用、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等都跟不上节能工作迅速发展的需要,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验收等环节尚有很多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十二五”建筑节能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全面实施建筑节能、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为重点,把建筑节能作为提升建筑业技术水平、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靠科技、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加强宣 传,努力开创我区建筑节能工作新局面,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原则 1.气候适应性

针对广西大部分地区属于夏季漫长冬季短暂,太阳辐射较强烈,长年气温高的“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特点,“十二五”期间开展建筑节能所采用的技术措施主要考虑建筑选址及朝向,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技术,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及空调、照明及其他用电设备的节能等。

2.经济适用性

针对广西总体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经济特点,开展建筑节能的关键要以节约为主,开发并重,充分依靠科技进步,研究开发符合广西实际的高效节能、经济适用的用能设备与产品,大幅度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3.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

建筑节能是建筑物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包括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等各个环节,应注重短期经济投入与长期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以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地改善建筑居住舒适度和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4.城乡统筹发展

充分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抓好村镇的建筑节能工作,提高城乡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加强新型建筑材 料、太阳能、浅层地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村镇建筑中的应用,统筹城乡建筑节能发展。

5.政府的强制与激励措施并举

充分发挥政府对节能的宏观调控作用,用政策、法规和标准推动建筑节能市场和节能产业化的发展。对新建建筑,通过严格的节能设计和验收标准,引导建设单位自觉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对高耗能的既有公共建筑,要求进行节能运行管理和改造,通过采取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引导建筑节能的发展。

(三)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在巩固“十一五”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新建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与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措施,实现“十二五”建筑节能总目标:累计实现节约22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其中,新建居住建筑节约112万吨标准煤,新建公共建筑节约64万吨标准煤,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约16万吨标准煤,采取其他措施如推广使用节能型照明、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和一体化应用等节约28万吨标准煤。

2.工作目标

(1)到2015年底,新建建筑全部按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和验收,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8%,5年内新建建筑争取实现累计节能176万吨标准煤。(2)创建一批节约型校园、节能型宾馆、节能型住宅小区,到2015年底,累计组织实施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绿色建筑示范小区)30个以上。

(3)以既有办公楼、商场、宾馆等类型的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和改造为重点,以广西建筑节能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为平台,鼓励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争“十二五”期间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约16万吨标准煤。

(4)以既有办公楼、商场、宾馆等3种类型的公共建筑为重点,普及中央空调节电技术、照明节电技术以及其他设备节电技术,力争“十二五”期间普及建筑用能重点单位的能耗监管。

(5)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创建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农村地区示范县。

(6)在酒店、商场、医院、学校等以照明为主要负荷单位的公共设施中,大力推广照明节电技术的应用;在城镇化示范县建设的基础上,普及应用路灯照明节电技术。

(7)引导农民自建住宅采用建筑节能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组织太阳能、浅层地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村镇建设中的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积极支持在农村与偏远地区发展太阳能综合应用技术。

四、“十二五”建筑节能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一)主要任务

1.监督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 督促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严格审核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检测、节能专项验收、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

加强对新建公共建筑的用电分项计量装置,室内温度监测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审核。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对公共建筑的用电分项计量装置、室内温度监测和控制系统的设计专门提出审查意见。在新建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时,空调房间均应具备温度控制功能,在可自主调节室内温度的房间和区域,应设计安装带有温度显示功能的室温控制器。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村镇建设节约用地,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在农村地区开展建筑节能的宣传、培训,组织太阳能、浅层地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村镇应用技术中的研发及示范推广,积极支持在农村与偏远地区发展太阳能综合应用技术。

2.促进低成本绿色建筑技术的规模应用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构建和完善广西绿色建筑的标准与技术保障体系、建筑结构体系、部品与构配件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在全区范围内继续开展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及评审工作,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建设,鼓励打造低成本绿色建筑。引导建设方由被迫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向自觉建设低能耗建筑转变,争取到2015年底,累计组织实施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绿色建筑示范小区)30个以上。3.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

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专项实施方案,明确改造对象、进度计划、资金筹措方案和保证措施。积极推动既有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管理和改造,率先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具备条件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开展节能改造的试点示范工作,带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管理和改造。加强节能运行管理,督促有关部门定期对建筑物供能系统进行维护、检修、监测、保养及更新置换,保证供能系统的运行符合相应的标准,切实降低运行能耗。

4.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 建全和完善广西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积极推进我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和能效公示等工作进展,促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和改造。研究并制定针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效公示办法,逐步建立健全能效公示制度,研究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用能标准、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

5.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规模化

大力推进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推进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城乡建筑领域的应用,开展一批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立自治区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监督管理机构,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自治区级能力建设。整体考虑 城市的节能工作,以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建筑领域大规模应用为总体目标,开展广西主要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基础研究,科学分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在我区主要城市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研究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城市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应用专项规划的指导意见,加强技术人员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知识的培训。

6.推广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应用

建立和完善我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应用的相关政策体系,大力推广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再利用,加大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应用研究的工作力度,建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应用标准体系文件,建设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应用试点示范工程。

7.继续推进绿色照明工程

督促新建公共建筑执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照明功率密度(LPD)目标值,鼓励既有建筑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灯具。政府机关率先更换使用节能灯,逐步安装照明自动控制开关;在酒店、商场、医院、学校等以照明为主要负荷的单位大力推广照明节电技术的应用;继续在全区开展照明节电技术城镇化综合应用示范县工作。

8.做好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研究

围绕“广西发展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广西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的基础性研究”等重大(重点)项目,以广西建设科技行动计划和广西建设 科技试点示范项目为载体,开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和既有建筑节能低成本改造技术研究,进行建筑门窗综合节能技术、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空调等设备节能技术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9.加快能效测评及标识管理机制建设

按照《广西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测评和标识,推广实施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通过编制相应的标准、规范和能效检测技术研究,完善能效测评技术体系,建立和完善广西能效测评及标识管理机制。

10.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国家工商总局、技术监督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相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落实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推广、限制、淘汰公告制度,加强对我区建筑节能材料、产品及技术的监督管理。同时,引进第三方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由第三方的建筑节能监督机构参与到建筑节能材料、产品、技术及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中,扩大建筑节能监管范围,促进我区建筑节能的发展。

(二)重点项目 1.全面推进绿色建筑

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建设,鼓励打造低成本绿色建 筑,争取到2015年底,累计组织实施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绿色建筑示范小区)30个以上,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执行,推进绿色建筑在我区的规模化发展。

2.加强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

“十二五”期间,积极推动既有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管理和改造,率先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具备条件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开展节能改造的试点示范工作,带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管理和改造。改造重点一是增强建筑物围护结构(含墙体、屋顶、门窗等)的隔热性能,加强遮阳措施;二是提高中央空调、照明、电梯和热水供应等系统的效率;三是适当考虑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改造形式一是增加屋顶隔热和窗户遮阳设施,采用优化系统运行、安装系统调节、安装用电分项计量装置;二是加强节能运行管理,定期对建筑物供能系统进行维护、检修、监测、保养及更新置换,保证供能系统的运行符合相应的标准。

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化

大力推进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推进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城乡建筑领域的应用,开展一批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并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太阳能、浅层地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强有力的建筑节能领导机制

建筑节能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成立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协调配合、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要对全区的建筑节能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提出重要政策建议,制定实施意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的建筑节能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

根据国家建筑节能有关政策法规,结合广西的实际,出台有利于绿色建筑推广、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建立并完善能效标识与节能认证制度、绿色能源制度、合同能源管理等有关制度,建立和完善《广西节约能源法实施条例》、《广西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广西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制度》等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我区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

(三)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激励和约束机制

有效的建筑节能激励和约束政策机制,是引导和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利用自治区人民政府统筹用于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用于建筑节能标准的编制、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绿色照明和新能源推广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工作。引进第三方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由第三方的建筑节能监督机构参与到建 筑节能材料、产品、技术及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中,扩大建筑节能监管范围,促进我区建筑节能的发展。

(四)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宣传和培训

把建筑节能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在主要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媒介进行系列报道,宣传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建筑节能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大力弘扬“节能光荣”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在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建筑节能知识培训,通过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熟练运用建筑节能标准、熟练应用建筑节能技术的能力,为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提高建筑节能的能力建设

创新机制,尽快形成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体系,整合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和实践经验的建筑节能科研单位和教学机构等各方面力量,鼓励各地有能力的建筑节能中心、科研院所、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节能服务企业成立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和完善广西建筑节能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学(协)会的作用,协助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

第五篇:关于印发《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的若干制度》的通知

附件: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的若干制度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机关,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河北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结合我厅实际,制定以下制度:

一、厅常务会议学法制度

厅常务会议议题涉及新法实施问题的,在研究议题之前,由提出议题的处室(单位)或厅法规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组织学习的处室(单位),应当在会前辑印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文本,并由专人在会议上对有关内容进行解读。学习情况应当在会议纪要中予以记录。

二、法制讲座制度

结合住房城乡建设中心工作,厅每年至少组织2次专门的法制讲座。

法制讲座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着或者法律、法规、规章的起草人主讲,内容为住房城乡建设专门法律、法规、规章或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法规、规章,地点设在厅机关三楼会议-1-

厅,参加人员为厅机关公务员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直属事业单位行政执法人员。法制讲座向全系统免费开放,各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参加。

法制讲座由法规处或相关处室负责组织。讲座视频或录音由信息中心负责录制,并在厅局域网公布。

三、干部任职前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 拟提拔任用为厅内设机构和厅直属事业单位的副处级(含)以上干部的,在任职前将其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察内容之一,并对其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测试。考察或测试不合格的,本次不予提拔任用。

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内容为拟提拔任用人员近三年在原岗位履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监督检查等职责情况。依法行政情况考察结果,根据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情况作出。

法律知识测试内容为住房城乡建设专业法律知识和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知识。法规处应当建立法律知识测试题库,并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改废及时更新。法律知识测试采取书面形式,现场答题,开卷考试。

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由法规处负责组织,并将考察结果和测试成绩书面告知人事教育处。

四、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

-2-

厅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要求参加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的法律培训;鼓励厅执法人员参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协(学)会组织的法律培训。厅机关和厅属各单位组织的专门业务培训,应当安排相应的法律知识培训内容。

厅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档案,将每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的内容、学时和渠道记录在案。法规处负责具体档案管理。

五、接受社会监督制度

主动向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协报告本单位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主动配合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协的视察、检查和调研,对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协在听取报告、视察、检查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对有关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并在具体工作中积极采纳其意见和建议。

积极应诉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厅法规处和原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处室(单位),应当按法定时限提交答辩状和有关证据,厅领导和委托代理人按要求出庭。认真履行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认真落实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

六、接受群众举报投诉制度

在厅信访办设立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投诉举报中心,受理群众的投诉举报。在省建设监察办公室设立行政执法举报中心,受理全省违法案件和行政主管部门违法行政的举报。-3-

对接到的投诉和举报应当登记在案,并及时交有关处室(单位)依法调查处理,并在30日内予以答复。情况复杂、在30日内不能完成调查和提出处理意见的,也应当将有关情况告知投诉人或举报人。

七、科学民主决策制度

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组织听证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项,应当依法组织听证。对听证意见应当认真研究,并作为厅常务会议、厅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策的重要参考。

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应当在草案起草阶段深入调研;在草案完成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充分吸纳,进行社会风险评估和制度廉洁性评估。涉及专业知识或者专门领域的,还要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决策发布后,应当适时进行后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是否调整或者停止执行的决定。

八、行政调解制度

对厅职责范围内的管理事项,在下级机关与管理相对人之间出现行政争议和管理相对人之间出现民事纠纷时,由具体行使相应职责的处室(单位)主持或主导,以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依据,按照自愿、合法、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说服劝导等方法进行行政调解,促使各方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消除矛盾。对涉及人数较多、社会影响较大、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行政争议,应当主动进行调解。

-4-

通过调解达成协议的,可以制作《行政调解协议书》。《行政调解协议书》应当包括:当事人姓名或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争议的案由及主要情况;当事人协议的内容和调解结果;履行协议的方式、地点、期限;当事人和调解人签名。

当厅机关作为行政争议一方时,由原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处室(单位)参与行政调解或与管理相对人达成和解。

本若干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法规规章草案的起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政府信息公开等仍按照现有规定执行。

-5-

下载一、创新规划体制攻坚专项行动 -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创新规划体制攻坚专项行动 -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