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家庄市城市市区供水管理办法修正案
石家庄市城市市区供水管理办法修正案
2003-5-8 0:0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文
号: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令第128号
发布日期:2003-5-8
执行日期:2003-5-8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供水水源
第三章 工程建设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五章 设施维护
第六章 罚则
第七章 附则
一、第一条的《城市供水条例》前增加“国务院”。
二、第七条第一款的“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改为“城市管理局”,增加一句“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作为最后一句。删去第二款。
三、第八条的“地质矿产”改为“国土资源”。
四、第十二条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五、第十四条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建设主管部门依各自职责”。删去第二款。原第三款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并将此款作为第二款。
六、第十六条改为: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工程项目的选址、设计审查,建设单位应通知城市管理部门参加。
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监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并通知城市管理部门参加。
城市供水工程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七、第十九条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改为“或待新建供水设施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向供水企业无偿移交”。
八、第二十条“规划”后的“供水”改为“城市管理”。
九、第二十一条的“由供水主管部门按建设部有关规定进行资质审查认证”改为“必须具备相应资质”。
十、第二十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公共供水企业下达供水计划,应报城市管理部门备案”,原第二款作为第三款。
十一、第二十六条删去第三项。原第四项作为第三项。原第五项作为第四项,并删去“日用水一千立方米以上的用户立户、改变用水性质、停水后需恢复用水者,应先经供水主管部门批准,再到公共供水企业办理有关手续”。
十二、第二十七条的“应当经供水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水单位或个人”改为“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水单位或个人,并报城市管理部门备案。”,最后一句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
十三、第三十三条两款均删去“加压”。
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四条:
“建设、使用二次供水设施,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新建、改建、扩建二次供水设施,应当经城市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批准,并遵守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
(二)使用二次供水设施,应领取城市管理部门颁发的《二次供水设施使用许可证》和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许可证》。
(三)二次供水设施应按规定维修、清洗、消毒、防腐。”
十五、原第三十四条作为第三十五条,以下顺延。删去第一款的“未经消防部门和公共供水企业同意”;同时删去第二款的内容。
十六、第四十三、四十四条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
十七、第四十五条的“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
十八、第四十六条第一句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第二项增加一句作为最后一句:“尚无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对设计单位处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对施工单位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十九、第四十七条第一句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第四项的“一千元至三千元”改为“三千元至五千元”,第七项改为“使用二次供水设施未按规定领取《二次供水设施使用许可证》的,处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第二款的“经供水主管部门批准或授权,供水企业可停止供水。”改为“可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停止供水”。
二十、第四十八条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第二项删去“要求”。
二十一、第四十九条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
二十二、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一条:“被责令改正的违法行为人不按规定履行义务的,可由城市管理部门代为履行,所发生的费用由违法行为人负担。”
二十三、原第五十条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并将本条作为第五十二条,以下顺延。
石家庄市城市市区供水管理办法(修正)
(1995年3月24日市人民政府第二十五次常务会议通过,1995年3月30日市人民政府令第60号发布施行;1997年11日17日市人民政府令第90号决定修订;2003年3月25日市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修正案,市人民政府令第128号发布,自2003年6月15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城市供水事业发展,保障城市生活、生产和各项建设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河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石家庄市城市市区的供水及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市区供水,是指公共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市区单位或居民提供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以及自建供水设施单位通过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本单位提供生活、生产和其它各项建设用水。
本办法所称供水设施,是指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单位所属的专用水库、水源井(井群)、输水管道、渠道、取水口、泵站、输配水管网、净(配)水厂、公用水站、专用供电、通讯线路、消火栓、各类阀门、计量仪表等配套设施。
第四条 城市供水事业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有利于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城市供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供水的现代化水平,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第五条 城市市区供水应遵循合理开发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市区实行统一供水。已建的自建供水设施应当逐步纳入城市统一供水系统。
第六条 保护城市供水设施是公民的义务。对损坏供水设施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制止和举报。
第七条 石家庄市城市管理局是城市市区供水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第二章 供水水源
第八条 供水主管部门应会同规划、水利和国土资源部门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草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列入城市供水发展规划。
第九条 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草案,应符合下列原则:
(一)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与水资源统筹规划和水长期供求计划相协调;
(二)根据当地情况,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三)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它各项建设用水。
第十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会同供水、水利和卫生部门共同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跨区域的,环境保护部门应与该保护区域当地人民政府共同协商,并经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一条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质的行为。
环境保护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对饮用水水源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章 工程建设
第十二条 城市管理、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公共供水工程建设。
第十三条 直接开采地下水和引用地表水,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取水许可手续。
第十四条 新建公共供水工程,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由城市管理、建设主管部门依各自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自建供水设施单位改建用水设施,应报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供水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持有有关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按资质证书核定的资质等级承担设计、施工任务。
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供水设备的选用,必须符合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
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工程项目的选址、设计审查,建设单位应通知城市管理部门参加。
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监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并通知城市管理部门参加。
城市供水工程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七条 列入年度公共供水计划的工程,各有关部门和工程所在地的政府及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在涉及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工程开工前,应向公共供水企业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对影响公共供水设施安全的施工,应与公共供水企业商定保护措施,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并承担各项费用。因施工造成供水设施损坏或其它损失的,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予以赔偿。
第十九条 因工程建设确需改装、拆除、迁移或废弃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规划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批准,由建设单位予以补偿,或待新建供水设施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向供水企业无偿移交。
第二十条 新建消火栓的选址,由规划、城市管理、消防部门和公共供水企业共同确定,建设费从城市维护费中列支。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共供水企业和以自建供水设施对外供水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经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十二条 使用公共供水的单位,应在每年第四季度向公共供水企业提交下年度用水申请,由公共供水企业依据市有关部门编制的用水、节水计划于次年一月底下达公共供水计划。
公共供水企业下达供水计划,应报城市管理部门备案。
自建供水设施单位用水计划的制定,按《石家庄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公共供水企业应与用水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载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主要内容。
第二十四条 公共供水企业应按物价部门批准的价格征收水费。
对超计划用水的,按有关规定加价收费。
第二十五条 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单位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确保城市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管网测压点,实施水压监测,在正常状态下,保证供水管网的压力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
(三)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企业职工持证上岗制度。
第二十六条 用水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二)按规定的计量标准和水价标准缴纳水费,不得拖欠或拒付;
(三)禁止盗用或转供城市公共供水;
(四)立户、变更户名、过户、改变用水性质、变更帐号或终止使用等必须事先到公共供水企业办理有关手续。用户停水后需恢复供水者,应重新办理申请手续。
第二十七条 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对外供水的单位,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由于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确需暂停供水或降压供水的,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水单位或个人,并报城市管理部门备案。因发生灾害或紧急事故未能提前通知的,应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水单位或个人,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并报告城市管理部门。
停止供水时间超过三日的,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单位应采取临时供水措施。
第二十八条 用水单位或个人必须安装经技术监督部门认证合格的水表,否则不予供水。
用户分表与总水表出现误差时,以总水表为准计算水费。因特殊原因确实不能安装水表的,按定量和技术标准推定计算水费。使用公用水站供水的,由所在地居民委员会进行管理,按户口人数和用水性质核定水量,并代收水费。
第二十九条 不同性质的混合用水,应分别设置水表。不同意分设的,按其中最高水价标准收费。
第三十条 用户对总水表计量准确度有疑议的,可申请供水企业或报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校验。经校验的水表计量误差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其校验、拆装费由用户承担;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其校验、拆装费由供水企业承担。当月水费计算应以水表计量误差值折算收费。
第三十一条 因水表故障更换新表的,参照正常月份用水量计算水费。
第三十二条 用户因使用、管理不当造成总水表损坏的,应及时通知供水企业,并照价赔偿。水表损坏期间的用水量,按管径最大流量、生活用水每天按十六小时,生产经营用水每天按二十小时计算水费。
第三十三条 新建五层以上(含五层)建筑物,建设单位应当按有关规定同时安装二次供水设施,否则不予供水。
改建和已建的五层以上(含五层)住宅楼,由产权单位按有关规定建设二次供水设施。
第三十四条 建设、使用二次供水设施,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新建、改建、扩建二次供水设施,应当经城市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批准,并遵守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
(二)使用二次供水设施,应领取城市管理部门颁发的《二次供水设施使用许可证》和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许可证》。
(三)二次供水设施应按规定维修、清洗、消毒、防腐。
第三十五条 除发生火灾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消火栓。
第五章 设施维护
第三十六条 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单位应定期检查维修供水设施,确保安全运行。
第三十七条 用水单位自行建设的与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户外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必须经公共供水企业验收合格并交付统一管理后,方可使用。
第三十八条 公共供水设施的产权以入户总水表为界。
(一)总水表以外的供水设施,产权归公共供水企业,并由其统一管理、使用和维护;
(二)总水表以内的供水设施(不含总水表),产权归建设单位或个人,并由其负责维护管理;
(三)用户使用的总水表由用户负责保护。
第三十九条 消火栓由公共供水企业负责维护,其维护费从城市维护费中列支。
第四十条 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两侧一米以内,严禁堆放物料、种植乔木。在下列范围内,不准修建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
(一)一百五十毫米(含本数)以下口径管道两侧各一米;
(二)二百毫米(含本数)以上口径管道两侧各二米;
(三)水表井、闸门井周围二米。
在供水管道两侧埋设其它管道和地下设施时,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执行,不得危及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十一条 公共供水企业抢修供水设施,公安部门应当予以协助,紧急情况下可先进入施工场地,然后及时补办有关手续。
第四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擅自将自建供水设施管网系统与公共供水管网连接;
(二)产生或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单位的用水管网与公共供水管网直接连接;
(三)擅自在水表井、阀门井安装水管或穿插其他管道,以及倾倒垃圾或排放污水;
(四)擅自拆卸、启封、动用总水表及公共供水设施;
(五)在公共供水管网上直接装泵抽水;
(六)收购无产权单位证明的公共供水设施零部件。
第四十三条 自建供水设施管网系统确需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连接的,必须经公共供水企业同意,报经城市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批准。
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公民发现供水设施损坏,应即时报告城市管理部门或供水企业。
第六章 罚则
第四十五条 经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市管理部门可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组织,对违犯本《办法》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按以下标准处以罚款:
(一)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城市供水工程擅自投入运营或者使用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二)无证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或施工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尚无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对设计单位处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对施工单位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三)未按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四)违反城市供水发展规范及其年度计划兴建城市供水工程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责令改正赔偿损失,并按以下标准处以罚款:
(一)擅自变更户名、过户、改变用水性质、终止使用,不按规定办理手续的,处五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
(二)擅自将自建设施供水管网与公共供水管网连接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三)在规定的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四)盗用或者转供城市公共供水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无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处三千元至五千元罚款;
(五)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六)擅自拆除、改装、动用或迁移城市公共供水设施以及由用户负责维护的供水设施发生损坏、埋压、丢失的,处五百元至一千元罚款;
(七)使用二次供水设施未按规定领取《二次供水设施使用许可证》的,处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
(八)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与城市公共管网直接连接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九)未按规定缴纳水费的,按日加收所欠水费5‰的滞纳金。
有前款第(一)、(二)、(四)至
(九)项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可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停止供水。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对单位按以下标准处以罚款:
(一)未按规定对用户收取水费的,处二千元至四千元罚款;
(二)未按有关规定擅自停止供水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三)未按规定定期检修供水设施或者供水设施发生故障后未按规定进行校验或及时抢修,造成经济损失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四)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规定饮用水标准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第四十九条 建设工程施工危害公共供水设施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危害行为,造成损失的,由责任方予以赔偿。
第五十条 故意损毁公共供水设施或收购无产权单位证明的供水设施零部件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十一条 被责令改正的违法行为人不按规定履行义务的,可由城市管理部门代为履行,所发生的费用由违法行为人负担。
第五十二条 城市管理部门及供水企业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75年制发的《石家庄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章则》同时停止执行。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第二篇:石家庄市城市市区供水管理办法
石家庄市城市市区供水管理办法
(1995年3月24日市人民政府第二十五次常务会议通过,1995年3月30日市人民政府令第60号发布;1997年11月17日市人民政府令第90号决定修订;2003年3月25日市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修正案,市人民政府令第128号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城市供水事业发展,保障城市生活、生产和各项建设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河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石家庄市城市市区的供水及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市区供水,是指公共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 向市区单位或居民提供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以及自建供水设施单位通过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本单位提供生活、生产和其它各项建设用水。
本办法所称供水设施,是指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单位所属的专用水库、水源井(井群)、输水管道、渠道、取水口、泵站、输配水管网、净(配)水厂、公用水站、专用供电、通讯线路、消火栓、各类阀门、计量仪表等配套设施。
第四条 城市供水事业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有利于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城市供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供水的现代化水平,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第五条 城市市区供水应遵循合理开发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市区实行统一供水。已建的自建供水设施应当逐步纳入城市统一供水系统。
第六条 保护城市供水设施是公民的义务。对损坏供水设施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制止和举报。
第七条 石家庄市城市管理局是城市市区供水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第二章 供水水源
第八条 供水主管部门应会同规划、水利和国土资源部门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草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列入城市供水发展规划。
第九条 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草案,应符合下列原则:
(一)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与水资源统筹规划和水长期供求计划相协调;
(二)根据当地情况,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三)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它各项建设用水。
第十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会同供水、水利和卫生部门共同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跨区域的,环境保护部门应与该保护区域当地人民政府共同协商,并经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一条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质的行为。
环境保护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对饮用水水源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章 工程建设
第十二条 城市管理、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公共供水工程建设。
第十三条 直接开采地下水和引用地表水,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取水许可手续。
第十四条 新建公共供水工程,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由城市管理、建设主管部门依各自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自建供水设施单位改建用水设施,应报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供水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持有有关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按资质证书核定的资质等级承担设计、施工任务。
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供水设备的选用,必须符合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
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工程项目的选址、设计审查,建设单位应通知城市管理部门参加。
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监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并通知城市管理部门参加。
城市供水工程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七条 列入公共供水计划的工程,各有关部门和工程所在地的政府及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在涉及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工程开工前,应向公共供水企业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对影响公共供水设施安全的施工,应与公共供水企业商定保护措施,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并承担各项费用。因施工造成供水设施损坏或其它损失的,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予以赔偿。
第十九条 因工程建设确需改装、拆除、迁移或废弃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规划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批准,由建设单位予以补偿,或待新建供水设施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向供水企业无偿移交。
第二十条 新建消火栓的选址,由规划、城市管理、消防部门和公共供水企业共同确定,建设费从城市维护费中列支。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共供水企业和以自建供水设施对外供水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经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十二条 使用公共供水的单位,应在每年第四季度向公共供水企业提交下用水申请,由公共供水企业依据市有关部门编制的用水、节水计划于次年一月底下达公共供水计划。
公共供水企业下达供水计划,应报城市管理部门备案。
自建供水设施单位用水计划的制定,按《石家庄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公共供水企业应与用水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载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主要内容。
第二十四条 公共供水企业应按物价部门批准的价格征收水费。对超计划用水的,按有关规定加价收费。
第二十五条 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单位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确保城市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管网测压点,实施水压监测,在正常状态下,保证供水管网的压力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
(三)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企业职工持证上岗制度。
第二十六条 用水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二)按规定的计量标准和水价标准缴纳水费,不得拖欠或拒付;
(三)禁止盗用或转供城市公共供水;
(四)立户、变更户名、过户、改变用水性质、变更帐号或终止使用等必须事先到公共供水企业办理有关手续。用户停水后需恢复供水者,应重新办理申请手续。
第二十七条 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对外供水的单位,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由于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确需暂停供水或降压供水的,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水单位或个人,并报城市管理部门备案。因发生灾害或紧急事故未能提前通知的,应的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水单位或个人,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并报告城市管理部门。
停止供水时间超过三日的,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单位应采取临时供水措施。
第二十八条 用水单位或个人必须安装经技术监督部门认证合格的水表,否则不予供水。
用户分表与总水表出现误差时,以总水表为准计算水费。因特殊原因确实不能安装水表的,按定量和技术标准推定计算水费。使用公用水站供水的,由所在地居民委员会进行管理,按户口人数和用水性质核定水量,并代收水费。
第二十九条 不同性质的混合用水,应分别设置水表。不同意分设的,按其中最高水价标准收费。
第三十条 用户对总水表计量准确度有疑议的,可申请供水企业或报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校验。经校验的水表计量误差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其校验、拆装费由用户承担;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其校验、拆装费由供水企业承担。当月水费计算应以水表计量误差值折算收费。
第三十一条 因水表故障更换新表的,参照正常月份用水量计算水费。
第三十二条 用户因使用、管理不当造成总水表损坏的,应及时通知供水企业,并照价赔偿。水表损坏期间的用水量,按管径最大流量、生活用水每天按十六小时,生产经营用水每天按二十小时计算水费。
第三十三条 新建五层以上(含五层)建筑物,建设单位应当按有关规定同时安装二次供水设施,否则不予供水。
改建和已建的五层以上(含五层)住宅楼,由产权单位按有关规定建设二次供水设施。
第三十四条 建设、使用二次供水设施,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新建、改建、扩建二次供水设施,应当经城市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批准,并遵守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
(二)使用二次供水设施,应领取城市管理部门颁发的《二次供水设施使用许可证》和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许可证》。
(三)二次供水设施应按规定维修、清洗、消毒、防腐。
第三十五条 除发生火灾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消火栓。
第五章 设施维护
第三十六条 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单位应定期检查维修供水设施,确保安全运行。
第三十七条 用水单位自行建设的与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户外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必须经公共供水企业验收合格并交付统一管理后,方可使用。
第三十八条 公共供水设施的产权以入户总水表为界。
(一)总水表以外的供水设施,产权归公共供水企业,并由其统一管理、使用和维护;
(二)总水表以内的供水设施(不含总水表),产权归建设单位或个人,并由其负责维护管理;
(三)用户使用的总水表由用户负责保护。 第三十九条 消火栓由公共供水企业负责维护,其维护费从城市维护费中列支。
第四十条 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两侧一米以内,严禁堆放物料、种植乔木。在下列范围内,不准修建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
(一)一百五十毫米(含本数)以下口径管道两侧各一米;
(二)二百毫米(含本数)以上口径管道两侧各二米;
(三)水表井、闸门井周围二米。
在供水管道两侧埋设其它管道和地下设施时,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执行,不得危及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十一条 公共供水企业抢修供水设施,公安部门应当予以协助,紧急情况下可先进入施工场地,然后及时补办有关手续。
第四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擅自将自建供水设施管网系统与公共供水管网连接;
(二)产生或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单位的用水管网与公共供水管网直接连接;
(三)擅自在水表井、阀门井安装水管或穿插其他管道,以及倾倒垃圾或排放污水;
(四)擅自拆卸、启封、动用总水表及公共供水设施;
(五)在公共供水管网上直接装泵抽水;
(六)收购无产权单位证明的公共供水设施零部件。
第四十三条 自建供水设施管网系统确需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连接的,必须经公共供水企业同意,报经城市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批准。
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公民发现供水设施损坏,应即时报告城市管理部门或供水企业。
第六章 罚 则
第四十五条 经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市管理部门可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组织,对违犯本《办法》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按以下标准处以罚款:
(一)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城市供水工程擅自投入运营或者使用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二)无证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或施工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尚无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对设计单位处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对施工单位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三)未按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四)违反城市供水发展规范及其计划兴建城市供水工程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责令改正赔偿损失,并按以下标准处以罚款:
(一)擅自变更户名、过户、改变用水性质、终止使用,不按规定办理手续的,处五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
(二)擅自将自建设施供水管网与公共供水管网连接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三)在规定的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四)盗用或者转供城市公共供水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无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处三千元至五千元的罚款;
(五)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六)擅自拆除、改装、动用或迁移城市公共供水设施以及由用户负责维护的供水设施以及由用户负责维护的供水设施发生损坏、埋压、丢失的,处五百元至一千元罚款;
(七)使用二次供水设施未按规定领取《二次供水设施使用许可证》的,处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
(八)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与城市公共管网直接连接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九)未按规定缴纳水费的,按日加收所欠水费5‰的滞纳金。
有前款第(一)、(二)、(四)至
(九)项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可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停止供水。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对单位按以下标准处以罚款:
(一)未按规定对用户收取水费的,处二千元至四千元的罚款;
(二)未按有关规定擅自停止供水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三)未按规定定期检修供水设施或者供水设施发生故障后未按规定进行校验或及时抢修,造成经济损失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四)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规定饮用水标准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第四十九条 建设工程施工危害公共供水设施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危害行为,造成损失的,由责任方予以赔偿。
第五十条 故意损毁公共供水设施或收购无产权单位证明的供水设施零部件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十一条 被责令改正的违法行为人不按规定履行义务的,可由城市管理部门代为履行,所发生的费用由违法行为人负担。
第五十二条 城市管理部门及供水企业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75年制发的《石家庄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章则》同时停止执行。
第三篇:石家庄市城市市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石家庄市城市市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1998年5月18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第93号令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控制城市市区噪声,减少噪声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内区(不含矿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生产经营和社会生活以及交通运输中所产生的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周围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噪声。
第四条 保护声环境是公民的义务。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制止或举报。
第五条 各单位应鼓励和支持环境噪声防治的科研工作,推广和应用噪声污染防治的先进技术。
第六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对全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管理。
公安部门对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实施具体监督管理。
文化、工商、建设、规则小交通等部门应当按本办法的规定,协同环保部门实施管理。
第二章监测与管理
第七条 环保部门应会同规划部门划定城市市区环境噪声级别区域,经市政府批准后颁布实施。
第八条 环保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管辖范围组织环境噪声质量常规监测和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第九条 环保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布市区不同区域的环境噪声值,并督促超标责任者限期治理污染源。
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的噪声监测数据,是评价环境噪声状况、实施噪声管理的依据。
第十条 环保和有关部门有权依据各自职责对管辖范围内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十一条 超过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并按有关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第三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
第十二条 进行建筑施工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十三条 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选用先进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技术。建设招标单位应将投标方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技术作为中标的重要内容。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十五日前,携带施工合同等有关资料到当地环保部门申报《建筑施工环境保护审批表》,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第十五条 在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在12时至14时、22时至6时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除外。因生产工艺和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需在施工前三日内,由施工单位报经环保部门批准,并向附近居民公告。
第十六条 市区中心区域内的施工现场,不准设置混凝土搅拌设备。市区中心区域的范围由市环保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
第四章生产经营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
第十七条 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有噪声污染及振动危害的工厂企业、机械或手工加工点。已经建立的,其噪声排放应符合国家标准。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应限期治理。
第十八条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动力机械设备的锅炉房、冷却塔和其它产生噪声的固定设施,必须配备有效的隔音、减音设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场所的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生产经营场所没有明显边界标志的,以规划红线或两个场所之间的中心线为界。第二十条 人民防空部门进行防空警报试验、其它单位或个人进行产生强烈偶发性噪声的活动,应向公安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公告48小时后,方可进行。
第二十一条 未经公安部门批准,市区二环路以内的单位或个人禁止在室外安装和使用高音喇叭(含广播宣传车),禁止在商业经营中采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徕顾客。
第二十二条 在市区内申请开办有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商业、饮食、服务、文化娱乐等经营项目,申请人应当采取防护措施,经环保部门办理了审批手续后,有关部门方可核发证照;已经开办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后三个月内到环保部门补办手续。
第二十三条 住宅区内不准开办经营性露天舞场和露天卡拉OK;组织非经营性的群众娱乐活动,开设地点应征得当地房民委员会同意。禁止在22时至6时之间在住宅区开展产生噪声污染的一切活动。在非住宅区的露天公共场所开设经营性的舞场、卡拉OK或从事其它产生噪声的活动,应避开噪声敏感建筑物。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室内使用音响设备、乐器、开展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噪声,不准干扰他人。
第二十五条 居民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应有效地控制噪声,禁止12时至14时和22时至6时之间从事装修施工。在室外安装空调器的,应避免噪音对他人的影响。
第五章交通运输噪声污染的防治
第二十六条 公安、交通部门应把机动车辆的噪声指标列入机动车辆年检和技术等级标准评定内容。对超过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的,不予办理行车执照和年检合格证。
第二十七条 从事机动车辆维修的经营者,必须具备噪声检测手段,维修后的机动车辆,必须达到噪声排放标准后,方可出厂。
第二十八条 公安、环保部门应根据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止机动车辆行驶、禁鸣喇叭的路段和时间,设立标志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九条 在非禁鸣喇叭的地段,行驶的机动车辆,必须使用低音喇叭,在车前二米、离地面一点二米高处监测的喇叭声级,不得超过一百零五分贝。每次按鸣不得超过半秒钟,连续按鸣不得超过三次。严禁用喇叭唤人。第三十条 未经公安机关批准,拖拉机(包括农用机动三轮车)不得在二环路(含二环路)以内的路段行驶。
第三十一条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等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的时候,不得使用报警器。第三十二条 机动车辆安装的防盗报警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在非盗状态下不得鸣响扰民。机动车防盗报警器的有关规定由公安、环保部门]另行规定。第三十三条 火车行驶必须执行铁道部颁发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进入市界(北起柳辛庄,南到高迁;东起土贤庄,西到大郭村)的机车,除遇紧急情况外,一律使用风笛。
第三十四条 在城市市区上空飞行的一切航空器,其噪声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由环保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万元至三万元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环保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环保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或使用,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至三万元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百元至五百元的罚款。第三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交通部门处以五百元蚤一千元的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和在禁鸣喇叭地段、时间鸣放喇叭的,由公安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对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的,由公安机关对使用者处以五十元至一百元罚款。
第四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二条 环境保护执法人员不履行职责,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保持安静的建筑物;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城,是指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机关或以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
第四十四条 县(市)、矿区的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1998年6月1日起生效。1988年6月14日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石家庄市环境噪声管制暂行规定》(市政「1988]54号)和1990年4月13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石家庄市城区交通噪声管理办法》(第18号令)同时停止执行。
第四篇:2018最新石家庄市城市管理办法
石家庄市城市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规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实行城市化管理区域内的城市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区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法律、法规、规章对适用范围有明确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管理,是指市政府确定由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的城市道路、桥梁、照明、排水、垃圾处理等市政管理、城市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数字化城市监督指挥管理、火车站区域管理、城市供水节水、污水处理、供热、燃气的管理、民心河河道管理、便道非机动车停放管理等事项及相关综合执法活动。
第四条 城市管理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权责一致、效率优先、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五条 城市管理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实行属地管理,建立权责明晰、部门联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城市管理体制。
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城市管理工作,增强公众文明意识,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市管理经费保障机制,将城市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城市管理公用经费、装备配备等保障并与城市发展速度相适应。
第二章 城市管理事项
第十三条 道路养护单位应当定期对道路进行养护维修,保障城市道路完好。维修施工中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保障行人和车辆安全。
第十四条 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验收移交前,养护维修责任由建设单位承担;验收移交后,由接收单位承担。
第十五条 经批准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按照批准的时间、范围作业施工,并及时恢复原状。
城市地下管线应当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同步实施。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五年内,大修道路三年内禁止挖掘。确需挖掘的,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六条 设在城市道路上的各类管线、检查井、箱盖或其他城市道路附属设施应当符合城市道路养护规范。因缺损影响交通和安全时,产权单位应当及时补缺及修复。
第十七条 在城市道路、桥梁上架设各类管线、杆线,应征得养护单位同意后,由行政审批局办理审批手续。
管线、杆线架设单位(个人)应当按照养护单位提出的
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投入,依据城镇污水处理规划,合理确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统筹安排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
城镇新区的开发和建设,优先安排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未建或者已建但未达到国家有关标准的,应当按照改造计划进行改造,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
第二十五条 污泥处理设施应当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处理污泥应当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行业标准,避免二次污染。
已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未达标的,应当提标改造,产生的污泥按国家要求的技术规范处理。
第二十六条 城市街道两侧建(构)筑物应当整洁美观。严禁依附现有建(构)筑物私搭乱建,保持城市天际线、腰线、地平线轮廓清晰、端庄大气。
第二十七条 沿街商户、店铺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门前三包”有关规定,维护好责任区内的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和外立面整洁。
第二十八条 各类非机动车辆应当在城市管理部门施划的专用停车区域内整齐摆放,不得影响市容观瞻。
励企业、科研院所研发建筑垃圾利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实现建筑垃圾处置的资源化和减量化。
第三十五条 医疗废弃物应当统一收集、规范运输、集中处理,严禁将医疗废弃物与其他垃圾混合,确保得到无害化处理。
第三十六条 本市倡导通过净菜上市、改进加工工艺等方式减少餐厨垃圾产生量。
餐厨垃圾的产生单位应当将餐厨垃圾集中收集,交由政府指定的处置企业进行处理,不得擅自处置。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就近处置、安全卫生”的原则,规划建设粪便垃圾处置场,实现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可循环利用。
第三十八条 城市公厕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功能完善、方便群众的原则,充分利用城市空地、道路两侧和其他公共场所,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设置。城市公厕应当标志清晰、干净卫生。
在城市公厕严重不足又难以新建的路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与有关单位签订服务协议,对单位内部厕所对外开放。
第三十九条 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设置封闭式围挡,按要求安装红外线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做到文明施工。拆除建(构)筑物的施工现场应严格按标准设置围挡,严禁敞开式拆除,作业应采取湿法作业,使用专用喷淋、喷雾等设备降尘。
建筑拆除等行政处罚权;
(六)食品药品监管方面,对户外公共场所食品销售和餐饮摊点无证经营的行政处罚权。
第四十三条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主要行使下列职权:
(一)负责火车站站前区域(石家庄站、北站、东站)纳入综合执法范围的全部行政处罚权;
(二)负责城市供水、排水、污水、燃气、供热、照明的行政处罚权;
(三)负责跨区域、重大复杂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
(四)负责对全市综合执法工作的政策制定、业务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
第四十四条 市内四区(长安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主要负责辖区内以下具体执法工作:
(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规划管理、市容市貌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城市夜景管理、机动车洗车场管理、节水管理、园林绿化管理、市政设施管理的全部行政处罚权;
(二)环境保护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商管理、公安交管等方面纳入本次综合执法范围的行政处罚权;
(三)市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指定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事项。
其他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负责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执法事项。
记保存时,应当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证据物品进行登记、制作物品清单并在指定地点存放。
第五十二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对查封、扣押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截留、损毁或者擅自处置。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应当依据《行政强制法》及有关规定予以拍卖或变卖,所得款项冲抵罚款;拍卖、变卖所得超过处罚数额的,应当返还当事人。
查封、扣押的物品属非法物品的,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第五十三条 对违法建(构)筑物、设施的行政执法文书,采取直接、留置、邮寄等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在公证机构的见证下,将相关法律文书张贴在违法建(构)筑物或设施的显著位置,十日后视为送达。
第五十四条 依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构)筑物或者设施进行拆除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下发《限期拆除通知书》,根据建(构)筑物或者设施体量,责令违法行为人或管理责任人在7日内自行拆除;
(二)逾期不拆除的,填写《强制拆除审批表》,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下发《强制拆除通知书》,《强制拆除通知书》应当写明强制拆除的时间、地点并通知当事人到场,《强制拆除通知
1第五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市本级执法人员配备按照所承担的行政执法任务,由市编制部门和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协商确定;市内四区执法人员按照常驻人口万分之十的比例配备;其他县(市、区)按照不低于城区常驻人口万分之八的比例配备。
第五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一线执法队伍的业务培训。市级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执法骨干培训,增强执法人员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整体素质。
第六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和回避等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做到语言文明、举止庄重、着装整齐、执法规范。
第六十一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采取招用或者劳务派遣等形式配置城市管理协管人员,协管人员的数量不得超过正式执法人员的数量。城市管理协管人员配合行政执法人员从事宣传教育、巡查、信息收集、违法行为劝阻等辅助性事务,不得从事具体行政执法工作,协管人员从事执法辅助性工作产生的法律后果,由配置部门承担。
协管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辅助性执法工作。
第六十二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创新执法模
3书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回复材料;情况复杂需要延期的,不得超过五个工作日。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向行政审批机关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定期通报单位(个人)行政处罚执行情况,对纳入城市管理“黑名单”的管理相对人,行政审批机关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诚信建设的有关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实现联合惩戒。
第六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执法联动机制。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管理的突出问题,由本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整治。
第六十八条 不再行使有关行政处罚权的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自身管理范围内的事项进行日常巡视和检查,发现违法行为需要进行行政处罚的,应当及时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移交。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在日常执法中发现所查处事项有其他违法行为,不具有法定管辖权的,应当及时向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移交。
第六十九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和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相互移交案件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违法主体已查明,初步证据材料已固定;
(二)移交案件的情况说明;
(三)由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并填写《案件移送通知书》。
第七十条 其他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因行政处罚权的相对
5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对运营企业进行约谈,经约谈仍不整改的,记入其信用档案。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除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外,应当要求当事人限期恢复原状,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拒不恢复原状的,应当依法予以封堵或采取其他改正措施,由此产生的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七十四条 对擅自在城市建(构)筑物或其他设施上张贴小广告、宣传单、喷涂电话号码等进行经营活动的,经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核实电话号码后,函告电信、联通等相关运营商,相关单位在接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的函告通知书后,应当配合执法对违法当事人依法做出处理。
第七十五条 土地、房屋或建(构)筑物出租人未尽到管理责任,致使出租土地、房屋或建(构)筑物发生违法建设行为的,土地、房屋或建(构)筑物出租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十六条 按照本办法负有执法协作和其他行政监管责任的部门、单位未履行相应行政责任,导致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不能发现或者难以查处违法行为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相关责任人员可以减轻或免于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七十七条 本办法对城市管理及行政执法程序性事
第五篇:石家庄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模版)
石家庄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规范公共汽车客运市场秩序,保障营运安全,提高服务水平,维护乘客、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是指在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区域内,利用公共汽(电)车及有关设施,按照核定的线路、站点、时间、票价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客运服务的交通方式。
本办法所称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设施,是指为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服务的停车场、保养场、枢纽站、首末站、换乘站、站务用房、候车亭、站台、站牌等配套设施。
第四条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统一规划、优先发展、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的原则,鼓励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经济、舒适、环保的公共交通服务。
第五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落实各项补贴、补偿等政策,及时拨付有关费用。
第六条 市、县(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汽车客运监督管理工作,并委托其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规划、国土、建设、财政、城管、公安、物价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公共汽车客运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七条 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发展改革、规划、财政、国土、公安、城管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确定的公共汽车客运设施用地及空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擅自改变其用途。
第八条 市、县(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和公众出行的需要,合理设置公共汽车客运线路和站点。需要调整客运线路和站点设置的,应当在调整前将调整方案向社会公布,征求公众意见。
第九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依据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建设综合枢纽站,并配套建设相应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配备指向标识、线路图、时刻表、换乘指南等服务设施。
第十条 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大型项目建设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城市客流量和已有设施的布局,合理配套建设公共汽车客运设施。新建、改建或扩建城市道路时,同步规划、建设港湾式停靠站台等客运设施。
第十一条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设施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按照规定配建或设置无障碍设施。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设施的义务,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占用公共汽车客运设施。
第十三条 因城市建设、道路施工、交通管理等需要,确需迁移、拆除、占用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设施的,相关单位应经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照规定予以恢复、补建或补偿。
第十四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组织交通运输和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在城市主干道及其他有条件的城市道路,合理设置城市公共汽(电)车专用车道及优先通行信号系统,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
第三章 经营管理
第十五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公共交通运力资源和公众出行需求等因素,依法确定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和经营线路。
第十六条 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城市公共汽车驾驶员进行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包括城市公共交通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安全运营、应急救护、运营线路等。
公共汽车驾驶员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十七条因市政工程建设、大型群众性活动等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变更公交线路或者站点的,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并向同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城市人民政府应组织交通运输、财政等部门定期对城市公共汽车运营成本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作为制定、调整票价或补贴的主要依据。
在制定或调整票价时,物价、交通运输等部门应按有关规定组织价格听证。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老年人、残疾人、革命伤残军人(警察)、军人和学生等免费或优惠乘车的规定。
第十九条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针对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影响城市公共交通正常运营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根据公共交通应急预案,制定本单位的应急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第二十条 发生突发事件时,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服从城市人民政府对车辆的统一调度、指挥,政府应当给予合理补偿。
第二十一条 城市公共汽车运营发生安全事故时,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第二十二条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是安全运营责任主体,负有下列职责:
(一)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二)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安全生产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
(三)在城市公交车辆和公交场站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疏散示意图,配备灭火器、安全锤、车门紧急开启装置等安全应急设施、设备;
(四)督导运营安全工作,对乘客携带物品采取必要的安检措施;
(五)落实安全教育制度,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二十三条 在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设施和运营车辆上设置广告的,应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不得影响城市公交运营秩序和安全。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应加强对客运车辆内的治安、公交专用车道的管理,依法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第四章 运营服务
第二十五条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加强对公共汽车客运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完好。
第二十六条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核定的线路、站点、班次及时间组织营运;
(二)不得擅自暂停或者终止营运;
(三)不得强迫从业人员违章作业;
(四)定期对运营车辆维护与检测,保持车辆技术、安全性能符合有关标准;
(五)定期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送经营信息等统计资料。
第二十七条 从事客运经营的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下列规定:
(一)技术性能良好,安全设施齐全完好;
(二)车容整洁、美观、卫生;
(三)按照规定设置线路营运服务标志;
(四)设置老、幼、病、残、孕专用座位和禁烟标志;
(五)安装投币箱、电子刷卡及电子报站设备。
第二十八条 城市公共汽车从业人员在营运中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携带有关证件,按规定佩戴服务标志、标牌;
(二)着装整洁,文明服务,安全行车;
(三)按照核定的票价收费,提供有效的票据;
(四)执行有关优惠或免费乘车的规定;
(五)及时报清线路名称、行驶方向和站名,提示安全注意事项;
(六)不得到站不停、拒载乘客、滞站揽客、中途甩客、站外上下乘客;
(七)运营车辆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行驶时,应安排乘客换乘;
(八)维护乘车秩序,为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乘客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二十九条 乘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共汽车从业人员有权拒绝提供客运服务:
(一)携带易燃易爆及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物品的;
(二)精神病患者无人监护的;
(三)酗酒者丧失自控能力无人陪同的;
(四)携带宠物(不含导盲犬)乘车的;
(五)饮食、吸烟或向车内外吐痰、乱扔杂物的;
(六)乞讨、卖艺和从事营销活动、散发宣传品的;
(七)妨碍安全驾驶、乘客安全和营运秩序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条乘客应依照规定足额购票、刷卡或主动出示乘车票证,不得使用过期、伪造或他人专用的乘车票证。
第五章 运营监管
第三十一条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制定科学、具体的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制度,落实运营服务岗位责任制度。
第三十二条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根据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编制五年经营计划并提交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五年经营计划应当包括公交线路的开辟和调整、运力投放规模、场站发展建议及公共客运服务的改善等内容。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在每年10月底之前,报送下运营服务计划。
第三十三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体系,定期对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的运营服务情况及其运营线路进行考核。考核体系应当包括安全生产、车辆设施、服务设施、人员素质、乘客满意度调查、司乘人员满意度调查、投诉处理、遵章守纪等方面内容。
第三十四条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及其线路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不合格的,经营者应当在结果公布之日起15日内提出整改方案和改善服务的承诺,进行整改。
第三十五条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对下列经营信息进行统计,并于每月10日前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一)每条线路的月客运量;
(二)车辆保有量;
(三)车辆的维修与保养情况;
(四)车辆安全运行间隔里程。
第三十六条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将司乘人员、管理人员、运营车辆等相关信息定期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实现信息共享。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第三十八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接受对违反本办法行为的投诉和社会监督。
投诉人应提供真实姓名、联系方式、投诉车辆号码、投诉事实和要求等资料。
第三十九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接受投诉后,应在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
第四十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实施检查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并说明理由和法律依据。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责任制和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
(二)未在城市公交车辆和公交场站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疏散示意图的;
(三)未在城市公交车辆和公交场站安装灭火器、安全锤、车门紧急开启装置等安全应急设施、设备的;
(四)运营中发生安全事故时,未及时报告有关部门的。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核定的线路、站点、班次及时间组织营运的;
(二)擅自暂停或者终止营运的;
(三)强迫从业人员违章作业的;
(四)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维护和检测运营车辆,车辆技术、安全性能不符合有关标准的。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设置线路营运服务标志的;
(二)未设置老、幼、病、残、孕专用座位和禁烟标志的;
(三)客运线路或者站点临时变更,未按规定提前告知公众的;
(四)运营车辆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行驶时,未按照规定安排乘客换乘的;
(五)运营车辆到站不停、拒载乘客、滞站揽客、中途甩客、站外上下乘客的;
(六)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占用公共汽车客运设施的。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 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1995年10月16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第68号令发布的《石家庄市城市公共客运管理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