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滞纳金的收取,这四种情况应分别处理
滞纳金的收取,这四种情况应分别处理
2015-11-20 07:26:01来源:会计网 作者:【 大 中 小 】添加收藏
加收滞纳金是对纳税人未按时缴纳税款和扣缴义务人未按时解缴税款所实施的一种经济上的补偿性与惩罚性相结合的措施,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作法。
加收滞纳金是对纳税人未按时缴纳税款和扣缴义务人未按时解缴税款所实施的一种经济上的补偿性与惩罚性相结合的措施,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作法。我国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滞纳金的规定比较原则,实际执行中难以准确掌握,尤其是在税务稽查中,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不能一概而论,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一律加收或不加收滞纳金。笔者认为,税务机关应区分四种不同情形,分别作出相应处理。
一、因税务机关责任的
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对因税务机关责任造成的未缴少缴税款,《实施细则》第八十条规定,“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所称税务机关的责任,是指税务机关适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不当或者执法行为违法。”税务机关的责任,在税务实践中可归纳为两种情况:一是税务机关履责不完整,即不充分、不准确。由于税收政策复杂、变化较快,加之税法规定与会计核算存在差异,为了增强税收的确定性,税法明确了税务机关的审核责任,如《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国税发〔2009〕91号)第十五条规定,“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清算资料后,应在一定期限内及时组织清算审核”;《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79号)第二十条规定,“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年度纳税申报后,应对纳税人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逻辑性和有关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审核”;《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3号)第五条规定,“纳税人享受核准类减免税,经依法具有批准权限的税务机关按本办法规定核准确认后执行”。“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应当具备相应的减免税资质,并履行规定的备案手续”。税务机关若没有按规定充分履责,对纳税人的无主观过错责任的申报及时纠偏,使应申报的税款一直处于不确定状态,此期间则不应加收滞纳金。二是执法错误。如越权征税、滥用职权、征税不作为、事实与证据上的错误、适法错误、程序违法等,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少缴税款的,也不应加收滞纳金。以上两种情况均涉及税收的行政确认问题,应自相关税收获税务机关的行政确认之日起,考虑滞纳金的加收。
二、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责任的
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还规定,“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进一步明确,“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所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是指非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以及明显的笔误”。根据上述规定,对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过错责任,应区分两种情况,一是过失过错。即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致使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应追征应缴未缴或者少缴税款,还应加收滞纳金,但不予行政处罚,并限定了追征期。此规定体现了对按期纳税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引导和激励。二是故意过错。即明知会发生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结果,而追求或放任结果的发生。对此,不仅应追征税款、滞纳金,还应按规定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还应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双方都有责任的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既有税务机关的责任,又有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责任,应按孰先原则判断,如果税务机关的责任在先,不应加收滞纳金。如税务机关为调节收入进度,授意纳税人暂缓缴纳当期应纳税款,则不应加收滞纳金。如果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责任在先,应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如果二者责任同时发生,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按规定缴纳滞纳金,税务机关或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四、双方都无责任的
此种情形主要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申报缴纳税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税务机关对未缴或者少缴税款都无责任,当然不应加收滞纳金。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战争,自然灾害,通讯、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大规模中断等,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缺乏赖以申报纳税的基本条件。如《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有关税收征管问题的通知》(税总函〔2013〕197号)明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地震灾害不能按期缴纳应纳税款,申请延期缴纳而核准延期缴纳税款的期限届满,仍需延期缴纳该笔税款的,省税务机关可依法按次审批至2013年12月31日。延期期间,纳税人的应纳税款不加收滞纳金。对因地震灾害遭受损失的纳税人,在2013年4月20日以前被税务机关查处需要补缴税款的,其所涉及的滞纳金从税款滞纳之日起计算,自2013年4月20日起中止计算。
第二篇:园林绿化 企业变更应分别提交以下材料
园林绿化 企业变更应分别提交以下材料:
1、变更企业名称:
(1)企业所在地县(市)、扩权县(市、区)建设(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行文上报,并经设区市建设(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
(2)企业申请变更的文件;
(3)企业新申领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4)企业修正后的章程(复印件);
(5)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原件。
2、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
(1)企业所在地县(市)、扩权县(市、区)建设(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行文上报,并经设区市建设(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
(2)企业申请变更的文件;
(3)企业新申领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4)企业董事会关于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决议或企业任命文件(复印件);
(5)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职称证书、本人社保凭据、工作简历(复印件);
(6)企业资质证书副本原件。
上述两项涉及企业权属变更的,还应提供企业有职称 技术人员原、现名单及相关证明材料。
3、变更企业技术负责人:
(1)经设区市建设(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的企业申请变更的文件;
(2)企业任职文件;
(3)本人身份证、职称证书、学历证书、工作简历(复印件);
(4)本人社保凭据及经劳动部门鉴证的劳动合同(复印件);
(5)企业资质证书副本原件。
4、变更企业地址等:
(1)经设区市建设(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的企业申请变更的文件;
(2)企业已变更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企业资质证书副本原件。
以上变更提交书面申请材料的同时需经网上(浙江省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系统)申请变更
第三篇:改革要溶解这四种集团式
改革要溶解这四种集团式“中梗阻”
扫描到手机
2015-04-02 07:12:0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正文
我来说两句(26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保存到博客
想必大家对改革不缺少决心和勇气是充分认同的,“壮士断腕”的提法早就妇孺皆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80余次提及“改革”;也不是没有“施工图”,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已列出80类500多项改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改革章节列出简政放权、投融资体制、价格、财税体制、金融、国企国资、非公经济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养老保险、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等改革清单。
那关键之年什么最关键?大家也不会陌生,就是消除“中梗阻”导致的改革胶着局面。形象点说,就是媒体整天传播的“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中梗阻”“肠梗阻”等。
高层最头痛的问题是改革方案“落地”。全面深化改革启动以来,抓顶层设计与抓改革落地始终相伴而行。2月27日,在深改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改革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改革,一定会遭遇梗阻的,否则就不叫“改革”。“改革”一词,源远流长。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因胡人服饰多为皮革所制,故有“改革”一词。自古至今,改革从来非易事。中国历史上历次“变法”“维新”,不无终成大功之先例,但更多是中道崩颓,或昙花一现。原因不复杂,改革是在给定的时间段中,针对既定目标对复杂利益格局进行深度调整,被调整者,特别是利益被做减法者,反弹情绪、掣肘动作,甚至阻挠设障,都在意料之中。
新时期开启的改革大业,“梗阻”一直就有,想必也将继续存在。只不过每个时期的“中梗阻”不一样。要对症下药,就很有必要把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中梗阻”摸清搞透。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梗阻”,更多是思想、观念特别是意识形态上的“梗阻”,包括改革前景不确定性导致的“消极梗阻”。而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利益变化巨大,利益格局集团化特征明显,直观表现在以“阶层认同”为纽带的利益集团分化。这种“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分歧、对立、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利益集团为着某种“共同目标”临时联手也
对于深水区的“啃骨头”改革之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早有准备,习近平曾多次强调,推进改革,需要“更多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以及“壮士断腕”般的决心。
细说起来,“中梗阻”并不必然来自于既得利益集团。不仅有既得利益集团形成的“中梗阻”,也有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利益驱动导致的“中梗阻”,还有分众化小团体组成“民意集团”导致的“中梗阻”。各类“中梗阻”虽然诉求不一,但在阻滞改革的后果上,可能殊途同归。比如,针对国资国企改革,政府决策部门、国企高层管理者、国企职工、民间资本、社会公众以及国外势力,都会认为是“利益攸关方”,都有强烈的诉求表达,但动机各异、指向不同、要求不一,且都可能借助各种手段搞“统一战线”,在互相掣肘中胶着,导致改革步履维艰。
这些部位的“中梗阻”,往往不是单发性的,而是有影响改革设计的能力、有把控改革施行的渠道、有制造舆论的本领、有挟持“民意”的办法,呈现出集团式的“利益共同体”特征。要撕裂这种盘根错节的“利益共同体”,专攻某个部位的“中梗阻”未必完全奏效。
干扰改革推进的“中梗阻”“肠梗阻”不会少,但尤其需要下力溶解的是集团式“中梗阻”。这样的“中梗阻”有哪些?
大概可分为四种。简而言之,在上,政商联手,动摇干扰改革的顶层设计;于中,本位主义,搞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甚至利用手中权力直接设障阻挠改革推进;在下,为官不为,消极抵制,甚至借改革之名直接侵害群众利益;于侧,群体性盲动,甚至借虚假“民意”破坏改革环境、影响发展稳定。
第一种,强势的特殊利益集团干扰或“误读”改革顶层设计。
自上而下的改革,其首要在于凝聚共识、确定方向。但从古至今,利益集团对于改革顶层设计的干扰阻挠,屡屡出现。
先秦商鞅变法,旧贵族即高呼“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阻挠改革。北宋神宗年间,“百年之积,惟存空簿”,改革迫在眉睫,但王安石熙宁变法,外有旧党魁首群起而攻之,内有后宫诸人高喊“王安石乱天下”。改革一派左支右绌,也不可避免新法渐废、人亡政息的结局。晚清百日维新更为血腥残酷,以慈禧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砍掉了“戊戌六君子”的头颅。
发端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30多年来从未一帆风顺过。一路披荆斩棘走到今天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样经历了来自“左”右两种思潮的干扰和阻挠。所幸领导改革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自省并有强大执行力的政党,这成为中国赢得今日举世瞩目之改革奇迹的根本原因。
也因此,我们会对习近平所言“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以及改革需要以“更多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有更深的体悟。
在当前的改革中,利益集团对于改革顶层设计的影响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高级领导干部搞“非组织政治活动”、团团伙伙、小圈子,往往政商勾连、上下其手,政治势力与经济实力一起发力,既有“上层建筑”的谋划能力,也有“经济基础”的保障实力,其干扰改革方向和重点的力量不可小觑。
3月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大会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到,“在反腐斗争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绝不封顶设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其背后深意,即是要以反腐促改革,“老虎”再大也要打,“集团”再厉害也要破,保证改革方向不被政商联手的强势利益集团所左右。
第二种,部门本位主义的“选择性执行”。
一些部门和地方在落实中央有关改革的决策部署中,囿于部门利益和局部利益,甚至出现不顾大局、向内部“利益捍卫者”妥协的情况,搞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
比如,一些部门和地方在制定改革实施细则时,有的不积极作为,转发文件了事,使基层找不到改革的抓手和方法;有的塞私货、搭便车,把对本部门有利益有好处的东西巧妙添进去,借机为部门甚至小集团牟利;有的大玩折衷主义,遇到对本部门有削权减利的改革方案,在制定细则或执行中做“调和”处理,使改革成效大打折扣;有的上推下卸,脱离实际和群众需求,生搬硬套,改革没释放红利,反而让老百姓添堵;等等。
第三种,基层干部群体的“雁过拔毛”行为和畏难、抵触情绪。
“最后一公里”的梗阻往往出现在这里,“苍蝇”也多产自这里。
据媒体透露,在一些地方,中央下拨农村危改款,有的农民获批一万元到手只有五千,有些村民连房都住不上,还有干部索要“好处费”。如此“雁过拔毛”的事,恐怕不在少数。“苍蝇”大行其道,再好的改革措施也会大打折扣。
在推进改革上,当前,仍有少数县乡以下基层干部无心部署和落实改革,或是担心风险大,会激化不同群体的利益矛盾;或是担心得罪人,搞得不好惹火烧身;或是担心没好处,反而削了自己的权、动了自己的奶酪。在中央实行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之后,“为官不易”的喟叹,在县乡以下基层干部群体中很有市场。
对县乡以下基层干部的乱作为、不作为的深层原因和社会环境,要予以特别关注,加以深入研究。这是决定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枢纽,也是决定群众能有多少“获得感”的关键闸门。改革方案能不能落地,改革措施能否不折不扣得到执行,这个群体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所谓“千仞之山,功亏一篑”,县乡以下基层干部一旦遇到问题绕道走、赶上矛盾就躲着走,碰到利益不撒手、少了利益不作为,改革的航船怎能不搁浅?
不过,仅仅简单批判不足以溶解这个集团式“中梗阻”。县乡以下的基层干部,实际上是有一些特别特征的群体,笼而统之地以“党政干部”来对待未必精准。他们直面一线群众、承受的压力大,工作强度大、工作条件艰苦,地位不高、收入偏低,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群众,工作方式、工作作风不是想象中那般简单,也不是一句“依法行政”就能解决各种难题和矛盾的。有些“一刀切”的政策,他们常有自己的看法;对于有些不切实际的措施,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面临两难。
因此,要溶解这种“中梗阻”,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就要考虑到位,不单要解决给群众的“含金量”问题,也要考虑给基层干部“可激励”的问题。
第四种,分众化小团体汇成“民意集团”的冲击。
我们常常看到,每逢政府举行听证会,总会引起一波汹涌舆情;每遇推进一项重大项目,或强或弱变成社会热点。而参乎其中的,总少不了有关无关人员以及民间舆论场的支持。
互联网时代,朋友圈隆盛,“人以类聚”更加凸显,也更加便利随意。以地位为纽带如高管群,以“身份”为纽带如二代农民工,以职业为纽带如出租司机,以友情为纽带如同学圈,以兴趣为纽带如登山爱好者„„甚至一次集体活动就能组建一个朋友圈,林林总总,随时随地。这种“圈群社会”,在一面强烈要求打破户籍、地域、职业、身份等各种“歧视”的同时,一面又在不断渲染各种甚至是牵强附会的“身份认同”,需求就是随时可发起强大的情感支援、舆情呼应。
“三教九流”已远不能刻画当今时代的“人以类聚”,阶层式的社会结构划分也不能精准描述分众化的社会群体。利益分化越来越呈现分众化、碎片化特征,同一蓝天下,农村人、城里人、农民工、非户籍常住人口等,改革诉求指向不同,利益期望未必重合;“同类”中,存在诸如有车族、有房族与无车族、无房族之分,有工薪族与“食利”族之别;同一人还有多个细分“身份”,多“身份”、多面性、多诉求集于一身,不停“游走”在多个类别中,改革诉求在同一人身上甚至表现出冲突性背离。
不同“类”、不同“身份”之间,利益未必交集,联系未必紧密,但即使利益不相干,联系松散,往往也能产生瞬时聚合效应。而串联这些无交集“利益”的红线,常是借助炒作某一事件某一个案而引发社会关注,利用网络、朋友圈“一呼百应”,组成“民意集团”,孤立事件甚至是假新闻也可能演变为群体性事件,冲击改革方案施行。
由分众化、碎片化小团体汇合成的“民意集团”,对改革的梗阻影响常表现为“失落情绪”的无厘头宣泄,而这种“失落情绪”主要源自改革期望值的不满足。比如国企下岗职工、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二代农民工,他们最盼望解决再就业、彻底打破“户籍歧视”、农民工市民化等,如果迟迟得不到解决或者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值”,就会对改革“心灰意冷”,容易产生“被抛弃感”,改革焦虑情绪就会上升,“任性”爆发,甚至不加思考地对良好改革举措都打问号。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之所以“围观”者众、“助威”者多,大都出自这种情绪性宣泄。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因改革期待满足感不高造成的“群体性盲动”,会被其他一些有意阻挠改革的利益集团以“民意”之名加以利用,混淆社会舆论,影响改革推进。
对这部分群体,应按总书记强调的,“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一定要注意把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让普通百姓、弱势群体、“失落群体”,实实在在成为改革增量的“受益群体”,在不断增强“获得感”过程中,溶解梗阻因素。
全面深化改革启动以来,“抓落实”“抓到位”成为习近平强调最多的“关键词”。消除梗阻、解决问题,将成各级领导必然面对的常态。在去年12月30日举行的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对已出台的具有重大结构支撑作用的改革,要抓紧出台细化实施方案,坚决消除“中梗阻”“肠梗阻”。对已经出台的重大方案要排队督察,及时跟踪、及时检查、及时评估、及时整改,重在发现问题。春节前夕,习近平在同陕甘宁部分市县委书记座谈时再次指出,市县一级领导干部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积极作为。
第四篇:河南省中招享受照顾的考生应分别提供如下材料
享受照顾的考生应分别提供如下材料:
1、少数民族考生出具其父母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无效)和户口本原件、公安派出所证明原件和相应复印件。
2、归侨、侨眷考生出具省人民政府部门颁发的侨属证书原件、县级侨办证明原件和相应复印件。
3、台湾省籍考生出具《台湾同胞投资证书》及南阳市对台办公室的证明原件及相应复印件。
4、驻境内外现役军人、驻豫武警部队现役军人、平时荣获二等功或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现役军人子女,出具军官证原件、户口本原件、所在部队团级以上政治机关的证明原件和相应复印件。军人烈士、因公牺牲军人、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出具军官证原件、证书原件、户口本原件和市民政局证明原件和相应复印件。
5、人民警察烈士、因公牺牲人民警察、一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出具证书原件、户口本原件、市公安局证明原件和相应复印件。
6、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的子女出具户口本、父母身份证、独生子女证原件、乡镇人民政府证明原件、县区人民政府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证明原件和相应复印件。
7、派驻到南阳市范围内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队员,以市委组织部文件为依据,文件所派出的工作人员名单子女,出具父母户口本原件和身份证原件及相应复印件。
8、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子女,出具移入地户口簿、父母身份证、移民部门和移入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证明原件及相应复印件。
9、见义勇为死亡人员子女和获得国家级、省级、省辖市级、县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人员子女,出具证书原件、市公安局证明原件、户口本原件和相应复印件。
上述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均须加盖公章、签经办人姓名和移动电话。凡无证明材料、或证明材料内容不全、或相关材料不齐,各校各地均不能接受和审查。
分配生和照顾考生的资格经审核确认后,县区教育局要组织初中学校对上述两类考生的资格,在校园醒目处公示三天,学校和县区教育局要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接受考生和家长的监督。市教育局举报电话为:63137469,63167634。市、县区教育局要对农村初中学校的分配生资格,组织逐人审查;对照顾考生资格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核查,对核查或举报核实不符条件者,除取消相应资格外,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制。
八、奖励与照顾
按照省教育厅规定,对应享受政策照顾的考生,其资格经市县教育局审查确认合格后,报考普通高中者,按以下标准予以奖励和照顾:
(一)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少数民族学校的,照顾10分录取;报考其它学校的,照顾5分录取。
(二)依据《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办法》,归侨、侨眷考生照顾10分录取,台湾同胞投资者及随行眷属、所聘台湾管理人员凭《台湾同胞投资证书》,其子女报考普通高中的,照顾10分录取。
(三)根据《教育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的通知》(政联〔2011〕7号)精神和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印发的《河南省<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实施细则》(政联〔2012〕1号)规定,驻国家确定的三类(含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含二类)以上岛屿部队军人的子女,以及在飞行、潜艇、航天、涉核等高风险、高危害岗位工作的军人的子女,烈士子女,中考时可凭军人所在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经当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按照录取分值10%的标准,降低分数优先录取;作战部队、驻国家确定的一类、二类艰苦边远地区和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三类岛屿部队军人的子女和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以及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中考时可凭军人所在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经当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按照录取分值5%的标准,降低分数优先录取;驻一般地区部队的军人的子女,中考时可凭军人所在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出具的证明,经当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照顾15分录取。
驻豫武警部队子女的教育优待参照执行。
(四)根据《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关于印发人民警察优抚对象及其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的通知》(公通字〔2005〕78号)规定,烈士子女照顾20分录取;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照顾10分录取。
(五)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解决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子女回国后入学问题的通知》(教基厅〔2005〕16号),持有驻外使领馆出具的《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随任子女回国证明》的初中阶段回国的初中生,在初中毕业后参加我省统一组织的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
(六)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发〔2006〕22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意见》(豫发〔2007〕7号)精神,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双女家庭,其子女报考本县(市、区)高中时照顾10分录取。
(七)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对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队员子女入学给予适当照顾的通知》(豫教基〔2004〕69号)精神,派驻各地进行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队员的子女,报考当地普通高中的可照顾10分录取。
(八)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优惠政策的通知》(豫政〔2008〕56号)精神,移民搬迁后5年内,移民考生在中招中照顾10分。
(九)6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3〕90号)精神,见义勇为死亡人员子女,按照录取分值10%的标准,降低分数优先录取;获得国家级、省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人员及其子女报考普通高中时,照顾15分录取;获得省辖市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人员及其子女,照顾10分录取;获得县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人员及其子女,照顾5分录取。
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照顾条件(含分配生),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加分,不得重复加分。除上述加分政策外,各地不得自行增加加分内容。三好学生、体育尖子、晨光杯体育活动等上述以外的优胜者,其奖励和照顾体现在综合素质评定之中。上述属于照顾的分数计入考生总成绩。
各地要制定具体严密的操作办法,切实加强对照顾考生的资格审查,确保符合照顾条件的考生,享受国家规定的教育招生政策,坚决抵制各种弄虚作假现象。
第五篇:别踩了这朵花 教案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从熟悉的作家及作品导入。(5分钟)
1、同学们,还记得去年暑假老师推荐你们读得《三寄小读者》吗?这本书里写到了哪些内容?谁能想起来,说一说?看来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三寄小读者》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于1978年至1980年,登载于著名的《儿童时代》上。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与少年儿童谈理想、谈生活、谈学习,回忆过去,讴歌新时代。这些文章文笔优美,言辞简练,影响了一代人。)(1分钟)
2、这部作品的作者是谁呢?课件出示冰心奶奶的照片。
师: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照片上这位慈爱的老奶奶是谁吗?(冰心奶奶)师:真聪明。
在课下,谁搜集到关于冰心奶奶或其作品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2-3名同学,不超过2分钟)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做得不错。
3、出示师搜集的冰心资料指生读。
4、课件出示本课课文的导语。
师读:冰心奶奶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伟大作家,她一生和孩子们有着不解之缘,始终保持着善良而纯洁的童心。她以纯朴的感情、丰富的知识、清丽的语言,同我们谈友谊、谈母爱、谈生命、谈如何初处事与做人„„听,冰心奶奶这样对我们说„„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对冰心这位著名作家有一个总体的印象。要突出冰心的文学创作中的“母爱、儿童、自然”这三大主题,突出冰心的仁爱思想。] 师:同学们,冰心奶奶在对我们说什么,在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一起用心来倾听。
二、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师配乐范读。(生听读后交流)
师:冰心奶奶在对我们说什么,在告诉我们什么?谁能用诗中的一个句子来概括回答?
生:别踩了这朵花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欣赏冰心奶奶的小诗《别踩了这朵花》。
2、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让学生对课题有不同的读法)
预设:(1)别踩了这朵花(学生读完后,师说我听出你强调了“别”字,意思是不要踩了这朵花)
(2)别踩了这朵花(问一问学生你在读时强调哪个字——(踩)意思是要小心,不能用脚踩花)
(3)别踩了这朵花(学生在读时强调“这朵花”)
三、朗读课文,品读冰心在这首诗中与小朋友交流的主要内容,理解“这到底是一朵怎样的花?”体会冰心对小花的爱心。
1、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小诗,把字音读准确,读书的时候要想象并体味富有爱心的冰心奶奶是怎样柔声细语地和小朋友交谈的。
2、学生自由读文。
3、指名读。指定六生分读六小节。(教师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正音,适当让学生评价。)
4、第一小节由老师引读作为过渡,冰心奶奶说了“小朋友,你看,你的脚边,一朵小小的黄花。我们大家绕着它走,别踩了这朵花。”
过渡语:通过读这首小诗我们很容易就知道冰心奶奶告诉我们——要爱护那朵小花。(读出恳切、劝慰的语气)为什么这朵小小的黄花引起冰心奶奶这样的关注?也值得我们去爱护?这到底是一朵怎样的小花呢?
5、幻灯出示思考题(学习理解2-5小节)
这到底是一朵怎样的小花?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自由读文,思考上面的问题,可以在诗中画一画,或在边上写出关键词。
6、读后交流问题: 预设:蒲公英(1)第二小节: 学生可以任意交流。教师要把握的是:
这是一朵蒲公英,从哪看出来的?
a大氅是什么意思?外套、大衣。
b、它妈妈给它披上一件绒毛的大氅,降落伞似的,把它带到马路边上。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这朵小花得到了妈妈的爱护。)C、指导朗读:体会妈妈对这朵小花的爱护之情。(先自由读,再指名读)(2)、第三小节:
A、当学生读到这小节时,可以问学生:从“冬天的雪,给它盖上厚厚的棉衣”体会出什么?(这朵小花得到了大自然的爱护)
B、带着大自然对这朵小花的爱护之情读这一小节。(自由读,指名读。)C、这朵小花得到了妈妈的爱护。这朵小花得到了大自然的爱护。(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打到幻灯片上)答案:
这朵小花既得到了妈妈的爱护又得到了大自然的爱护。这朵小花不但得到了妈妈的爱护而且得到了大自然的爱护。
师小结:这朵小花既得到了妈妈的爱护又得到了大自然的爱护。(你们能够参加旗操表演,而别的同学没有机会,这说明你们很——幸运)说明这朵小花真得很(幸运)(板书)(3)、第四小节:
a、当学生说到这小节时,让学生找到关键词“快乐”。(板书)这是一朵快乐的小花。
B、带着快乐的心情读这小节。(4)第五小节:
a、当学生说到这小节时,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勇敢”。(板书)这是一朵勇敢的小花。
B、带着对小花的敬畏之情读这小节。
(5)学生交流完以上内容后,教师进行概括总结:通过大家读书、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全面概括一下这到底是一朵怎样的小花?(学生概括)
教师总结:(指着板书总结)这是一朵幸运又快乐的蒲公英花,它在妈妈和大自然的关爱中成长着,在春天的滋润和期望中成长着。这又是一朵勇敢的花,它有着不畏艰险的坚强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力,难怪它博得了诗人如此热情的赞许。
(6)请你带着对小花的敬佩、赞许之情读读(2—5)小节这饱含情感的诗行吧。(自由读、指名读)
四、精读诗歌,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
1、师:就是这样的一朵小花,引起了作家的关注,牵动着作家的情思,她以自已博大的爱心写下了这充满童真童趣的诗句,冰心奶奶的心思你们读懂了吗?
2、交流:
预设:懂了(学生各抒己见)师:再把相关的诗句读出来好吗? 生读诗句,教师出示幻灯片。
师:假设你现在就是冰心奶奶,你在和在座的小朋友谈话,你会以怎样的语气读呢?(柔声细语,和蔼„„恳切,担忧,嘱咐)谁来读读最后一段。
3、师小结:冰心奶奶是在告诉小朋友要爱护小花,因为它也有自己的生命,它也为春天的景色做出了一份贡献,它和小朋友一样在创造着春天,也在享受着春天。所以,大家齐读课题 ——《别踩了这朵花》
从你们的齐读中我听出了诗人以恳切的语气向小朋友们提出一个希望。再读课题——《别踩了这朵花》 这是一种提醒!
三读课题——《别踩了这朵花》 这是一种嘱咐、要求!
4、冰心奶奶的心思只是告诉我们要爱护蒲公英吗?(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明确: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中的一切。(板书)
师:在这首诗里,“小黄花”其实也是一个象征物。诗人吁请小朋友们要热爱“小黄花”、保护“小黄花”,实际也是要大家热爱和保护一草一木,热爱和保护大
自然,推而及之,也是要大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使人类得以安身立命的生态自然环境不受人为的破坏。
5.结合课后题:有人说冰心的爱无处不在,在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吗?(连一朵小花都会倍加爱护,还有什么不会爱护呢?所以她的爱无处不自。从小黄花中可见一斑。)
生自由交流,谈感受。
6.请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再读全诗,去感受冰心奶奶流露在诗行中的博大却充满温情的爱吧!
学生配乐自读,再指名读。
四、师总结:因为有爱这世界才变得美好,因为有爱才使我们对生活满怀憧憬和希望,让我们人人都成为爱的使者吧,去播撒爱,去传递爱,让这世界因为有你、有我而更精彩!
五、拓展。激发学生去读冰心的其他作品。
冰心曾说过:“生命从八十岁开始。”为什么她能够永远保持着一颗善良而纯洁的童心?为什么她和孩子们有着不解之缘呢?让我们静下心来,去读读她的《寄小读者》、《繁星》、《春水》,听一听她的心里话吧!
六、板书设计
《别踩了这朵花》
幸运
蒲公英 快乐 爱护大自然中的一切
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