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如何创新发展提升为农服务层次

时间:2019-05-14 08:1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供销社如何创新发展提升为农服务层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供销社如何创新发展提升为农服务层次》。

第一篇:供销社如何创新发展提升为农服务层次

在全县供销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刚才各单位汇报了今年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总的看,各单位都已进入本职角色,融入发展潮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工作进展不平衡,工作重心本末倒置,工作态度消极应付,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应该说当前我们供销社发展之路依旧面临重重困难,形式不容乐观。

一、当前咱们县基层社和社属企业的基本现状及原因: 基层供销社和社属企业属企业性质,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其启动和发展必须走实体经营的道路。与之相反的是,基础设施差、经营能力不强却是大部分企业普遍存在的现状。这一顽疾直接导致企业在经营性收入甚微,又无其它生存方式的情况下,只能借助租赁经营设施获取收益。在权衡经营、租赁两种收入态度上,企业呈现出三种形式:

一个是不干事,靠租金度日。主要表现为:基层供销社组成人员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将服务“三农”的宗旨和职责抛至脑后,日夜期盼专营权的恢复,以维持原有资产为主,依靠小额租金勉强度日,甚至变卖部分资源换取阶段性收入。对于上级社启动和发展基层供销社的要求,总以条件差、基础弱,人员紧张、资金短缺为由,一筹莫展的样子,碌碌无为,安于现状。

第二种是想干事,但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影响。这是全系统普遍存在的现状,对客观条件有一定的认识,但是面对基础较差,家底不厚等困难,办法不多,为农服务的能力弱化甚至丧失。几番波折筹措资金建设起来的经营设施,由于自身经营能力不强等原因,尚不具备组织经营活动获取收益的实力。外加缺少合作伙伴、缺乏项目支撑及经营人才等因素,导致建成的经营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只得向其他经营主体或个人完全出租经营设施获取租赁收入。

再一个就是能干事,并且已经快速启动的基层供销社。比如说今天我们现场会的宋家社。这样的基层供销社认真研究了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政策,采取发展项目、参与两区同建和小城镇建设、组织专业合作社以及农资、日用品等传统经营业务,将自身经营业务渗透到为农服务的各个环节,助农增收的同时,自身获得了快速发展。

上述三种表现,说明要想求突破、谋发展,必须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就目前来说,导致企业启动缓、发展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资金短缺,顽疾缠身。“最大的困难就是缺钱”,这是咱们负责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资金对于供销社系统来说可谓是活鱼之水,救命之草,资金短缺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资金从哪里来?首先要有发展项目支撑,有符合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支撑,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母鸡要下蛋也得先有窝。缺乏项目的支撑,扶持资金不会主动“空降”,没有质押物银行也不敢贷。在获取资金途径不广、办法不多的情况下,基层供销社只有被动等待。二是人才缺乏,人员老化。长期以来,基层供销社人才缺乏、人员老化也是制约发展的一大问题。企业无人可用,有人无法用是现实表现。同时,收入微薄,经济来源渠道窄,糊口难是系统人员面临的又一现状。因此,基层供销社中的大部分人员只是扛着供销社这块传统招牌,利用供销社长久以来在农民心中遗留下来的消费情结,搞个体经营。人员思想僵化,经济基础缺乏吸引力,前途一片迷茫,使得工作人员对供销社感情有余,但激情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人员的缺失,实际上是新观念、新举措的思想缺失。三是宗旨忽视,能力弱化。长久以来,供销社之所以能够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它时刻思考的问题应当是如何替政府分忧、为农民解愁。实现广大农民的利益最大化是供销社恒久不变的宗旨,基层供销社作为供销社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更应该体现并实践这一重要工作。然而,现阶段下,基层供销社自保尚难,服务能力的弱化也导致基层供销社无法履行新时期党和政府承担赋予供销社的使命。“心中无农”、“无能为力”是基层供销社职能丧失的直接表现。

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供销社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14号,全市供销社工作现场会在我们县召开,市政府黄金忠副市长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会议的规格、出席的人员、达到的效果都超出以往。当前,国家对供销社的改革发展高度重视。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在构建新型农村经营体系部分专门就供销社下一步的改革发展提出了要求:“发挥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稳妥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同时,在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部分,要求“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刚刚出台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第19条专门提到供销社,“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优势和作用。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利用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渠道,深化行业合作,推进技物结合,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推动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网络终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鼓励基层供销合作社针对农业生产重要环节,与农民签订服务协议,开展合作式、订单式服务,提高服务规模化水平”。我建议大家也找找这个文件,深入研究。总书记在去年12月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生力军,要积极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并几次脱稿讲到供销社工作。而在此之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总书记还谈到:“在农村能把农民组织起来,提供社会化服务,看来看去最主要的还是供销社”。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全国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这也是供销社工作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汪洋副总理去年10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议,就供销社的改革发展下一步应遵循的思路和原则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在2014年 2月20日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又专门强调:“加快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要注意通过深化供销社改革,使之成为一些区域、领域中社会化服务的主渠道,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在今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就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专门作出重要批示,鲜明指出了供销社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新时期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与任务。强调供销社是各级政府主导的、以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中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汪洋副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各级党委、政府不支持供销社就是不支持农业,不扶持供销社就是不扶持农民”。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供销合作事业的高度关心和重视。省委、省政府对当前全省的供销社改革发展更为关注和重视,省委1号文件通篇多次对支持供销社的改革发展提出具体要求;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郭树清以及分管的王军民副书记、赵润田副省长都对供销社的改革发展高度重视,并多次批示、调度、指导全省的供销社改革发展工作。应当讲,当前供销社的改革发展面临着不可再生的历史发展机遇,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前所未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舆论环境前所未有,供销合作社自身改革发展积累的物质基础和成功经验前所未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珍惜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凝聚共识,积极作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进一步深化供销社的改革发展,更好地在服务“三农”工作全局中发挥生力军和主渠道的作用,开辟供销合作社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当前重点做好的几项业务工作

(一)开展土地托管。“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是山东省供销社打造的亮点,也是中央、总社认可的做法,供销社划归农口管理后,开展土地托管就是我们的职责,事实上开展土地托管还是有很大收益的,关键是规模是否适度,服务是否到位,管理是否规范。要继续按照“供销主导、多方参与、统一运作、合同管理、政府支持”的运作模式,在创新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领域、规范托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上面做文章,大力培育壮大农资、农产品等各类龙头企业和各类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联合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其它经营主体,整合农资、农机、技术等生产要素,从关键环节和部位起步,积极开展为良种育繁推、耕种、浇水、植保、收割、烘干、储存、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保姆式”全托管或针对一个或几个环节的“菜单式”半托管服务,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

(二)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把网络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层供销社新建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农村流通网点整合力度,提高网络覆盖面。市社计划在陵县、临邑、禹城、齐河四个县进行实施“政府放心农资工程”试点,对现有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进行整合、改造、提升,打造让政府放心、让农民满意的农资连锁配送经营服务网络;同时通过建立高毒农药储备管理使用制度,实行供销社统一储备、归口经营、专业服务、直供直施的方式,规范高毒农药经营使用。整合推进日用品、农产品、烟花爆竹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积极推进“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综合服务。

(三)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重点是按照市场化发展和公益化服务并重的原则,通过产权联结、牵头领办、业务合作、项目扶持、服务带动等方式,着力在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龙头带动功能的农民合作社方面下功夫。基层社至少自己成立一家专业社,做出示范,早日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对社会上已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可通过建立规范的合作社服务体系,对加入供销社网络的合作社实行服务优惠、融资优惠、商品优惠、荣誉激励,免费开展技术支持和社员培训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农民合作社主动加入我们的供销合作社网络。要进一步完善合作社内部利益分配制度,实施利润返还、股金分红等“二次返利”分配方式。在创办和发展合作社方面要研究政策,按照具体标准规范发展。

(四)积极参与“两区”同建和城镇化建设。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到哪里、供销社的服务就跟到哪里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主体多元、功能完备、惠及百姓的乡镇为农服务中心、供销商贸中心及村级综合服务社(中心),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积极开展科技咨询、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物业管理、劳动就业指导等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综合服务。推进存量土地全部确权,通过出让、置换等方式在“两区”同建和小城镇建设中优先开发基层供销社现有的土地资源,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合作等方式建设城镇综合体,发展大市场,参与大流通,确保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五)开展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供销社、村“两委”、农民合作社和资金互助组织“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把供销社的服务优势与村“两委”的组织优势、农民合作社的经营优势和资金互助组织的资本优势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服务共建、项目共建、基地共建、干部队伍共建,实现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的多赢局面。

做好下一步的供销社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关系供销社深化改革,关系全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我们来说,这是一场非赢不可的硬仗。希望同志们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有所作为,靠我们大家的智慧和实干做出亮点,干出成绩。

第二篇:大力发展商品基地建设提升为农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商品基地建设提升为农服务功能

——通渭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黄土高原边缘地带,总面积290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3.1万亩,农业人口44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压小麦、稳玉米、扩洋芋、增药材”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基本思路,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供销社围绕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重点工作,一手抓企业改制,全面完成了企业改制工作;一手抓商品基地建设,既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又密切了供销社与农民的关系,提升了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功能。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选准发展商品基地建设的切入点。

我们在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后,把大力发展商品基地建设与恢复重建基层网络摆在同等的重要位置,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

一是深入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围绕政府的工作重点。自觉地把供销合作社放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盘子中,放在农村产业化的盘子中,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盘子中,抓住政府的着重点、市场的热点和农民的难点,尽其 1

所能,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解难,在扶持商品基地建设中为自己找位。

二是深入调查当地产业状况,围绕市场的供求热点。结合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选择和培育具有特色的、区位优势的中药材、马铃薯和草辫等主导产业和骨干产品作为重点扶持。同时,还围绕市场供求热点,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和预测,尽力做到扶持产品能够最大增值。

三是研究农民群众的需求,围绕农民群众的难点。扶持农产品生产,产后的销售是最大难点,帮助农民把产品卖出去,且卖个好价钱是商品基地建设的着力点。同时,产中的技术服务、产前的农资供应、技术信息服务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切入点。

二、结合实际,选准发展商品基地建设的途径。

发展商品基地建设是一项与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打交道的工作。因此,必须结合实际,选准途径。

一是资金扶持型。坚持扶持优势,以点带面的原则,按照省社+县社+自筹的扶持资金使用模式,充分利用省社的商品基地建设资金,把省社的扶持资金按照农户种植面积无偿分配给种植农户,并确定农户自筹比例,从而调动种植农户的积极性。县社印发扶持产品的选种、种植面积、管理办法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宣传册子,引导农户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种植农户选好种植地块,自筹余缺资金,自筹劳力,自我耕种,自我管理,共同交流,联合销售。通过这种方式,共扶持党参基

地3个,柴胡基地2个,草辫基地1个,扶持农户710户,发展商品基地面积2174亩,省社扶持资金18万元,农户自筹165万元,县社印发宣传册子1850本(页)。

二是基层社带动型。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层社基础较好的乡镇,由基层社负责调查本乡镇的劳动力状况,种植结构情况,区域优势和市场行情等情况,尽量将区域种植优势和市场空白点对接,引导农户种植市场紧缺的、供不应求的品种。基层社在整个过程中广泛性宣传,建议性管理,跟踪式服务,订单式销售。鸡川供销社采取这种模式,2009年以来,利用自己经营农资农药和农机具的优势,扶持本镇刘埂和上店村种植优质党参、许堡村种植优质柴胡等中药材,并无偿提供悬耕机松耕土地,并供应专用化肥,引进优良品种,印发宣传单,介绍选种,田间管理,产后保管和销售等环节相关知识,三年来共扶持刘埂、许堡、上店3个行政村520户农户,种植党参520亩,柴胡450亩,带动农户900户,带动种植面积6000亩,实现产值380万元,为农民解决卖难430万元,农民增收50万元,户均增收961.53元,供销社赢利12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合作社参与型。由专业合作社负责引进种植品种,提供化肥农药和信息技术服务,农户提供种植土地或劳力,相互交流,共同管理,销售返利。碧玉农副农资专业合作社引进台湾红皮、陇薯3号等两个专用型马铃薯品种51吨,配供无公害

矿物肥“胞尿”25吨,先无偿提供给社员和农户,成熟后由专业社负责收购,专业社和农户代表共同跑市场销售,扣除种籽、化肥、农药等成本后,再按比例二次返利给社员和农户。这种做法一是社员和农户不愁种什么,不愁卖不出去。二是还能得到先赊后种和二次返利的好处。因为做法公平,过程透明,农民心里有底,就恢谐地称为“两不愁,两好处”。同时,该专业社在小麦成熟季节,大量收购附近乡镇的麦秸,再分发给附近的农户和入社社员,掐成草辫后由专业社统一负责收购加工或销售,既付加工费,又二次返利,达到了互利双赢的良好效果。2010年,该专业社共收购洋芋2508吨,草辫158包,实现销售收入567.3万元,利润28.3万元,为农民返利12.5万元。

三、认真分析,总结发展商品基地建设的效果。

自2008年以来,在省、市、县联社的指导和支持下,共扶持党参、柴胡、草辫等特色商品基地6个,扶持农户710户,扶持面积2174亩,带动农户1800户,带动面积9000亩,实现产量450吨,产值700万元,为农民增加收入70万元,户均

1.1万元。取得了调结构、连市场、塑形象的较好效果。

1、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农民能否增收,农村能否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能否贯彻落实好。特色商品基地是一条很好的路子,而有力的组织,宽阔的思路,深入的调研,严格的管理和创新式发展是做好商品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必须条件,县级供销联社应有所作为,主动作为。

2、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探索出了一条农户与市场有效对接的路子。服务“三农”是供销社人的永恒主旨和追求,如何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最大化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所在。特色商品基础建设,不管是资金扶持型、基层社带动型、专业社参与型,都或能以点带面,或能以面促点,“特”字特出了高价位,特出了农民的高收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能够因市场而变,随市场而入,领市场而动,增强了农民融入市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

3、增强了供销社与农民的相互依赖和信任,重塑了供销社的良好形象。各级供销社的积极参与、指导和扶持,使农民在商品基地建设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所以,农民说“商品基地好,商品基地是供销社的,供销社和农民又连在一起了”。这既是农民的评价,也是供销社的出路。当然,由于资金的短缺,宣传的缺失,管理不到位,总结不及时,创新不大胆等原因,使得商品基地建设仍存在欠缺和不足,一是数量少,二是带动力不够强,三是建设模式比较单一,四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在今后的发展中,首先要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其次要把商品基地争取办成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促进商品基地建设。第三要加强领导,争取扶持,促进商品基地建设的规模和规范化建设。

第三篇:提升为老水平助力公司发展

提升为老水平助力公司发展

摘要:近年来,中石化胜利油建工程有限公司老年管理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文化养老,为企业营造平安稳固的大后方,重点突出一个主题,创新丰富活动内容,积极适度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宣传信息工作水平,推动文化养老深入人心。

关键词:创新;居家养老;文化引领

近年来,中石化胜利油建工程有限公司老年管理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恪守服务为先,强化教育引导,推进文化养老,保障待遇到位,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老年群体,为实现企业有力的思想保证,营造平安稳固的大后方。

一、突出一个主题,创新丰富活动内容。

突出一个主题:即突出“为公司和谐稳定发展传递正能量”这一主题,在全体离退休职工和家属中广泛开展“聚力传递正能量,助力公司新发展”主题教育,不断创新加强老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广大老同志凝聚正能量,添彩夕阳红。

一是要创新活动方式。以各基层管理站和基层党支部为单位,突出发挥老年大学的主渠道作用,建立“阳光讲堂”,动员和邀请身体好、威望高、能力强、影响大的老同志当教官、唱主角,讲故事、办讲座、比健康、晒幸福,教育引导更多的老同志争做和亲睦邻的模范长辈和“阳光老人”。以组织举办参观考察、访谈座谈、有奖征文、书画摄影、文体展演等各类活动为载体,搭建“快乐看台”,教育引导更多的老同志体验美好生活,点赞多彩油建,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在职干部职工多鼓励、多鼓劲、多鼓掌,争做感恩油建、回报油建、奉献油建的“快乐老人”。以党小组或邻里街坊为主体,以“小马扎”谈心教育活动为主要方式,以读、讲创业故事为基本内容,开设“幸福话吧”,组织和吸引老同志常在一起拉家常、谈变化、忆传统、讲感受,回想激情岁月,畅谈公司成立5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教育引导更多的老同志感受幸福晚年,争做与公司党委和公司同心同向的“幸福老人”。

二是要丰富活动内容。突出抓好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重点是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级政策文件、中石化离退休人员行为规范以及公司四届二次职代会精神,加强公司“战寒冬、求生存、谋发展”时期的形势任务宣讲教育,教育引导老同志保持思想常新和良好心态。全面启动“助老上网”工程,动员和吸引老同志学网、懂网、上网,让更多的老同志了解网络、运用网络。组建政治思想坚定的非在职党员网宣队伍,引导他们积极发声,做正面舆论的引导者、主旋律的推动者、正能量的传播者。利用中心网站作为发声平台,办好各类讲坛、讲堂,教育引导老同志了解新形势、掌握新知识、开阔新视野。重视发挥基层党支部组织、凝聚和引导功能,加强老年社团组织的培育和管理,创新学习活动阵地建设,努力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增添正能量的“发动机”,把老年社团建设成为增添正能量的“放大器”,把学习活动阵地建设成为增添正能量的“精神乐园”。坚持开展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面向老年群体,增强主动意识,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创新加强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活性和实效性。

三是要强化活动的组织运行。紧扣工作实际,加强活动的宣传,抓好思想动员,让广大老同志充分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普遍知晓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真切感受活动的浓厚氛围,激发兴趣点,提高积极性,扩大参与面。认真研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安排,细化活动措施,增强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既有抓手也有新意,确保活动落在实处。注重选树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身边典型,善于捕捉亮点,深入细致挖掘,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推动典型引路,让广大老同志学有榜样、比有标杆、做有方向,努力营造人人争当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的生动局面。明确责任界定,制定考核细则,加强检查督导,及时总结提高,不断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坚持文化引领,积极适度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推动文化养老深入人心。

干老年工作,既要有心,也要舍得必要投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老同志的思想阵地。这里的关键是一个“度”的问题。必须引导和树立文化养老理念,坚持积极适度的原则,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扬长避短,把控风险,努力做到活动经常化、生活化、覆盖广、有特色。

一是要抓“短平快”和接“地气”的活动。结合老年特点,多组织开展一些时间短、运动量小、趣味性强、参与面广的老同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老同志能够真切地感到身边常有活动,随时可以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寻求乐趣、放松身心。

二是要坚持以居家养老为主,进一步落实“三个一”工作制度。争取“每月一课”、“每季一赛”、“每年一演”是中心上下深入落实“文化养老”理念之有效手段。要针对不同群体,满足不同需求,开设养生保健、家庭急救、花鸟虫鱼、计算机操作以及防电信诈骗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并重视发挥老年大学的作用,择机举办书画、剪纸、合唱、太极拳剑等一些层次较高的培训班,点面结合,长短结合,老有所学,陶冶情操。以基层管理站为单位,按季举办门球、柔力球、棋牌、空竹、太极拳剑等群众基础较好的项目比赛,丰富老年生活。继续组织好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文艺展演活动,集中展现文化养老成果。

三是要坚持就地就近原则,抓好基层管理站日常活动的开展和保障措施的落实。限于多方面因素,中心今后原则上不再组织举办大规模、群体性活动。各基层管理站在日常文体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因不同群体而异,并且要讲计划性,要有周密安排,要严格活动申报制度,要同步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不可贪大,更不能盲目,切实降低活动风险。

四是要抓好优势项目,有所选择地参加上级组织的全局性文艺活动和体育赛事。目前,油田离退休职工和家属文体活动项目较多,形式多样,我们既无可能也无必要通盘而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巩固传统优势项目,精选新兴文体赛事,多方降低风险存量,尽量减少费用支出。坚持从严管理,重视加强老年工作队伍建设,展现为老工作新面貌。立足现有基础,坚持问题导向,以赢得老同志更高满意度为目标,抓“三基”,强管理,提素质,上水平。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从中心机关入手,坚持从严治室,研究制定《关于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老年工作队伍的实施意见》,制定部门工作标准和干部行为规范,加强考核,评选模范办公室,构建见贤思齐、向我看齐的浓厚氛围。从全员日常工作写实抓起,切实增强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整治不良行为,尤其是要在下基层、控风险、办实事、解难题上多下功夫,促进作风转变。探索实行在职工作人员派驻基层站点制度,将基层站点在职工作人员统一纳入中心管理,定期上报工作写实,定期进行工作述职,定期参加中心的重要活动和政治学习,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五是要进一步提高宣传信息工作水平。增强主动意识,发挥网络平台主渠道作用,借助媒体工具,把握舆论导向,凝聚群体心气。加强中心网站维护和优化完善,扩大宣传阵地,提高网络化办公水平,实现“互联网+老年管理服务”有机结合。坚持适度可用原则,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以不发生明显投入为前提,调研中心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的可行性,规避老同志交通安全风险,提高办事效率。

第四篇:我国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

我国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

据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27日,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制定的背景和过程。

答: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我们研究编制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今年年初,由中宣部牵头成立的调研组,研究起草了《规划(初稿)》。7月22日,《规划(送审稿)》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近日以国务院文件正式下发执行。

问:国家此时出台《规划》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国家已经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一项国家战略。

首先,出台《规划》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要求我们加快推动改革和发展。

第二,出台《规划》是适应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在我国初步形成,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关键就是要科学规划,增强产业发展的科学性。

第三,出台《规划》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去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冲击,文化产业的特性决定了文化领域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宏观上是危中有机。出台《规划》将会极大地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做出贡献。

问:《规划》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确定了怎样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答:《规划》确定振兴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关于基本原则,《规划》提出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二是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三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四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五是坚持内外并举,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明确:到2011年末,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较大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具体讲就是实现五个“进一步”,即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

问:根据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规划》提出了哪些有针对性的举措? 答:《规划》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做好的工作:一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二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三是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促进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提高产业集中度。四是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五是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扩大文化消费。六是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和出版物发行的跨地区整合,繁荣城乡文化市场。七是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运用现代科技抢占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八是落实鼓励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的政策,办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重点会展,扩大对外文化贸易。问:为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规划》制定了怎样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 答:《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四个方面的保障条件。在政策措施方面:一是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二是加大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大幅增加中央财政 “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三是落实支持文化产业各项优惠政策,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四是加大金融支持,支持文化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鼓励发行企业债券;五是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推动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

在保障条件方面: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规划》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职责;二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塑市场主体,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三是要培养人才,继续抓好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四是要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问:《规划》的落实如何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答:第一,要以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为重点,打造新型文化市场主体。要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使更多有条件的文化单位走向市场,形成一批真正有实力、有活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

第二,要以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为重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按照“做优做强一批、整合重组一批、停办退出一批”的思路,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第三,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积极推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工作重心转到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上来。

第五篇: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推荐]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

副院长

(415100)潘能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的任务目标,作为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怎样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湖南同德职业学院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探索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学院内涵发展方向

对每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发展就是硬道理。但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学院党委、院委就此问题组织大家进行过多次的讨论,最终统一了如下认识:

1.在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上,坚持质量优先。教育质量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数量的递增。我们注重每年招生不盲目追求数量的增多,每年招生2500人左右,有效避免了学生过于拥挤的现象。

2.在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上,坚持软件促硬件。办学既要重视硬件,更要看重软件。学院硬件的提升离不开资金,但软件(如管理、校园文化、校风、学风)的提升不仅是靠资金,更是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几年来,我们始终注重了抓软件不放松,使学院避免了过多负债,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3.在有形与无形的关系上,坚持无形变有形。办学既要见物,更要见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凝练学院教职工团队的精神和作风。团队的高素质和凝聚力是无形资源。这种无形资源能创造出有形的财富。通过多年努力,我院基本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强、比较稳定、素质较高的教职工队伍。

4.在机遇与挑战的关系上,坚持直面挑战、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的主动进取精神,使我院拥有了一个崭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校区(2100亩),为建设成为一所规范的高校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根本,夯实内涵发展基础

办好一所学校,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些好的发展思路,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近两年来,为了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院出台一系列措施,概括起来是“二个六”。

一是教师“六过关”。①学历过关,每位教师必须具有“本科”学历,青年骨干教师要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②教师资格证过关,每位教师必须获得大学教师资格证;③普通话过关,每位教师必须获得“二乙”普通话等级证书;④教师上符合职业教育理念的课要过关;⑤教师说自己所教的专业课要过关;⑥教师掌握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对应的一技之长要过关。

二是实施“六个一”工程。

1、一批教授进课堂 我校引进教授19人,副教授47人。教授在专任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超过30%。为了充分发挥教授的作用,学院规定,我校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一律要进课堂上课。

2、一批高工上讲台

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管理和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程(主要是实践课程)兼职教师,充分利用他们的丰富实践经验和娴熟操作技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就业能力。兼职教师在专任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已超过20%,从而有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3、一批骨干拜名师

随着教授、高工人员的大量增加,各系启动了传帮带工程。遴选30%的青年骨干教师,向本校教授或高工拜师学艺,做好传帮带工作。

4、一批教师进企业

企业是教师成长的大课堂,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是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路径。我校除选送一批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外,各系制定了专任教师企业实践分实施计划,专任教师进企业实践学习的时间一般是两个月。

5、一批教师驻基地

中央财政支持我校建立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电子方向)》的实训基地。在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建立我校万亩油茶实验基地。相关教学系要分期分批组织专任教师进驻这些基地,进行专业调研、专题研讨和实践,构建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具有前沿视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凸显高职教育特色。

6、一批教师晋职称

根据我校原有专任教师具有高校系列职称人数少的现状,近三年我校高度注重教师晋升职称的工作。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三年后,全校教师都必须具有高校系列教师职务,40%的专任教师要晋升中级职务,10%的专任教师要晋升高级职务。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常德市中职文秘专业教师培训,省教科院通过考察后,决定由我校担任培训任务。我校生物工程系已有正副教授6人,其中国家二级教授就有二人。我校已有十多项科研成果在全国全省获奖。近二年,我校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在省里立项的近20项,每年编写的教材达到10多本,发表或获奖论文近100篇。教师参加全市,全省的教学比武一般都能获奖。2009年,我校刘丽、胡华、赵芳梅等三位教师参加全省说课比赛,二人获二等奖,一人获三等奖。2010年,全市举行说课比武,我校教师王红兵获一等奖;夏纯迅的创造发明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发的实用型专利证书。2011年,全省举行说课比武,我校王红兵一人参加,获二等奖。2009年我校周志伟老师被评为“湖南民办学校‘百佳’教师”。

三.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保证内涵发展落到实处

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将管理责任具体化,要求人人会管理,处处有人管,件件管落实。从最细微的事件入手,将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做好。

教学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各教学系进行量化考核。教务处对各教学系的课表、计划与总结、查堂、教学督查、考试考核、听课、评教评学、专业课教学质量分析或评估、教师安排、教师考核、教师教学比武与技能竞赛、教师例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教研论文、教材建设、学术讲座、专业技能竞赛、学生素质竞赛、召开学生干部会议等20个方面每月进行一次考核,一个学期一次评分,总分公开,对系部工作评价有根有据。根据量化考核得分情况,每年评选先进系部,给系主任颁发奖金1000元。

二是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量化考核,教师量化考核共14项,即学历、职称、专业技能证书、任教课程难度、任教科目数、接受任务、开会签到、上交材料、出勤、备课、作业批改、上课评议、听课、教研教改、教学效果、中心工作。年终教师岗位考核以此为依据。

三是每月对教师教案、作业批改、听课、上课,系部与教研室工作,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第二课堂等八个方面进行一次通报。近几年,共编发教学通报20多期。

四是每月对各班学生出勤,系部考核、实训中心与阅览室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各部门评价、教学督查等六个方面进行一次综合排名。每月班主任津贴以此为依据。

五是坚持督导。教务处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主管院长每年听课100多节。根据教师与学生当时的具体情况,经常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督查,查教师管教管导,查教师使用普通话,查学生迟到,查学生早退,查哪些学生没上课,查班主任登堂,查晚自习。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2009年我校参加冬季技能竞赛,18位选手16位选手获奖,有6位学生获二等奖,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第16位。2010年全省组织技能抽查,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17位考生参考,合格率88.24%,优秀率41.18%,在42所参赛学校中名列第15。2011年,全省大学生首届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全省共有108名学生进入决赛,我校有6名学生进入决赛,并有5人获奖,2011年11月,我校9名师生参加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在只有50%的选手能获奖的情况下,我校6名师生获奖,获奖比例达67%。在省教育厅举行的2008~2009学生园地栏目投稿的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大193班罗梓薪获一等奖;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大学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与祖国奋进“主题征文活动中,大216班何鑫霖获一等奖。2009年,大174班汤星参加全国统一举行的“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成绩名列全省第一,进入全国前50名,进入全省前20名的学生中我校占了10人。2010年参加全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大赛”,我校学生获三等奖,奖金3000元。2010年10月首次参加全省大学生运动会,有三个项目获得前8名的成绩,在全省民办高职学校中名列第一,学校获“优秀组织奖”。2011年,参加全国大学生二、三维软件网络大赛,全国三维CAD团队68个,我校获奖名列第17位,获团队二等奖。全国举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格言大赛”,我校267班卜永彬撰写的格言获一等奖(全国只设一等奖10名),我校毕业生朱德勇已成为全国知名的青年作家。四.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促进内涵发展取得成效

学院党委、院委特别注重将教育教学工作常抓不懈,明确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深化教学改革方面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实行学分制

实行学分制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学院下发[2006]10号文件:学分制试行办法,共八个部分30条。我院二年制学生修满110个学分毕业,三年制学生修满170个学分毕业。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务处下发了[2010]09号文件:《实践与技能学分计算方案》,对实践活动和职业技能考证计算学分办法进行了详细、具体规定。

二是推行多证书制度

为了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职业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通知》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就业适应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学院印发了《推行多证书的决定》,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考取两项以上相关职业资格证或水平等级证方可按时毕业。近二年职业资格证培训考证每年都是7000多人次,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三是“订单式”培养

我院与深圳智邦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单位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合同,对学生进行对接培训。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家长与企业反映良好,学生全部按时就业。如参加“SMT”新技术培训的学生参加工作一个月后工资就升到2500多元。近二年,开办的企业冠名班越来越多。

四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我院始终坚持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就业育人才。如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准涉农专业人才已经开始奇缺,于是二年前,我们成立了生物工程系。现在校内已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实训基地,下设三个开发中心,即水产畜禽养殖开发中心和木本粮油开发中心(以油茶为主)和园艺苗木开发中心。现已建立校外万亩油茶实训基地。生物工程系现开办二个专业:园林技术、水产养殖技术。与全省同专业相比,我校实现了四个第一,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第一,每年的投入经费第一,校内实训场地面积第一,校园实训基地面积第一。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掌握基础知识的课程教学,提高应用技能的实践教学,发展个性差异的课外活动,构建了产学研用相融合,“六业”(学业、行业、产业、企业、就业、创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融知识、技能、素质”于一体,能力培养融“公用、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发展迁移能力”于一体,培养途径融“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校园文化”于一体。我们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以项目为载体,以行为为导向,用任务来驱动引领教学教改,为学生创设适宜、有用、有趣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有价值、有活力,初步取得学生“求职有技能、发展有基础、创业有潜质”的教育成效。

实训产业园,引进与重点专业对口的企业入驻校园,运营方式是学校提供生产场地及必要的配套生产条件,入园的企业投入设备自主经营,把企业变成人才培养基地。6家企业进驻我校,学生上千人进车间,实践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已建立实训中心4个,实训室85个,校内实训基地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8个。已拥有SMP回流焊接生产流水线系统和工业PCB制作生产线两条。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仿真系统、汽车电控演示系统、机床维修与调试技术仿真系统。2012年新建10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而且技术工程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已经纳入中央财政部、教育部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习实训设备及多媒体教学设施平均利用率达98%,满足专业实习实训及实践教学的需要,初步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工学结合教育特色。

五是开展创建“传统特色”活动

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创造性的开展人文教育,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近几年,我们狠抓了学院“传统特色”活动的创建工作。现在,我校每年都要举行两次15公里越野长跑。教务处每年都要举行“四月文化艺术节”、“同德杯”辩论赛、“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等大型活动,每个教学系每年开展的“传统特色”活动至少都有两项,多的达到四项。

“传统特色”活动的开展,收到十分显著的成效。如在常德市2010年迎春活动长跑比赛中,我校大244班在万人长跑中夺得了第一的好成绩,全市60人获奖,我校占了13人。我校学生每年参加全省“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都能获奖。又如第14届艺术设计作品大赛,让大家久久不会忘记:800多幅作品,让人感到惊奇;大209班张娟手工作品《串珠时尚包系列》已卖一万元;大166班李丹一幅手工制作的“十字绣——雪夜”已卖一千元,大171班曾联星的一幅作品《冬释》在网上发布点击率已超过5万;大182班李梦侠3D作品《大汉集团厂区图》,已被大汉集团采用,已获报酬500元;还有不少作品在社会上已产生了很好的效益。

下载供销社如何创新发展提升为农服务层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供销社如何创新发展提升为农服务层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教学型大学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建设建设高 水平应用型教学型大学的关......

    创新服务三农工作总结

    创新服务三农工作总结 市农村商业银行 2012年,市农商行继续坚持立足三农的市场定位,把“金燕快贷通”的推广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抓基础,抓住了关键点......

    农合社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现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情况介绍如下,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推动和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

    服务三农发展(5篇模版)

    服务三农发展,建设美好家园之关注农民工子女“三农”作为一个概念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2000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

    金融服务“三农”发展

    金融服务“三农”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的蓝海战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确定金融服务“三农”发......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三农演讲稿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三农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朋友们:大家好!我叫方强,来自于作物林果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加强科技创新,更好服务’三农’”。今年是实施国家“......

    “服务发展,提质增效”活动材料

    肥师附发【2012】07号 师范附小“服务发展,提质增效”整改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服务发展,提质增效”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动员大会精神,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服务发展提质增效心得体会

    创新、实干,提质增效 ——深入开展提质增效活动心得体会 开展提质增效活动,是XX市XX系统,乃至全省质监系统的一项主要而紧迫的重大任务。XXX局长在全省质监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