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薄弱学校的发展管理以及学生的养成教育
“小学校、大管理”薄弱学校的发展重在学校管理
——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小学校、大管理”薄弱学校的发展重在学校管理》。【点击】大家都知道,我们柴家寨小学位于清源镇西面,地薄人穷,俗称“西北穷区”,学校生源、师资、设备均比较落后,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各位同仁的帮助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声誉一年比一年好,得到了上级以及全体村民的一致认可。我觉得: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有效的管理密不可分。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和大家交流、共享。
一、举好旗,带好头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作为一个薄弱学校的领导,面对着社会、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面对教师的埋怨、叹气,我深知,要想搞好工作,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信念与表率作用。【点击】我必须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必须具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能以身作则、为全体师生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其次,事实胜于雄辩,要获得社会、家长的认可,一定要实实在在做出成绩来。我将这一思想深入贯彻到每一位教师心中,与全体教师统一思想,制定目标,达成共识。确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为实现“培养优秀人才,创一流农村小学”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作为学校的带头人,我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事在人为”这些信念给了我无穷的动力,我不怕苦、不叫累,早出晚归,遇到困难 1
不退缩,这样不管是从信念上还是实际行动上都给了全体师生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为工作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队伍,树形象
一所好学校必须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而对于一所薄弱困难学校来讲,师资队伍也是薄弱的,既缺数量,又缺质量。要想建立一支有数量、有质量的师资队伍,我深刻了解,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靠自身的努力。
首先,我们想办法以情留人,凝聚柴校。
近几年来,由于没有新的师资补充,而老教师又陆续退休,只能靠请一些代理教师来任教。学校有一半以上是临时带教,由于学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费不足,请代理教师也有很大的困难。正式的年轻教师大都不安心在校任教,她们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可是显得不够成熟,工作方法简单,遇事不够冷静,经常会出现工作失误。此时学校领导的关心、爱护对教师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始终怀着一颗包容、心,及时对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肯干给予肯定,同时对她们工作中的失误,既坚持原则,又满腔热情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在生活上,想办法解决好教师的吃住问题,学校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补贴教师的伙食。既要保证年轻教师的安全,又要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面对一多半的代理教师,我们更是给他们制定了一套新的酬薪办法,除基本工资外,新增加了工龄工资加带教绩效,极大的激励了代价的积极性,让他们安下心来发挥自己长处,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
多次学校期末考核评奖中,得奖的教师占多数。以情动人,以“诚”来换取教师的心,这是学校管理中的成功之处。
其次,搭建平台,刻苦练兵。【点击】
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积极搭建平台,刻苦练兵。一是加强学习,不断“充电”。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社会自考及本科学历考试,努力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同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周画一张画简笔画,写一张钢笔字,以提高各位教师的自身素质。二是走出去开眼界,请进来抓提高。学校想方设法为教师创设学习提高的机会,每学期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听讲座、听课活动。同时邀请教研室的教研员来校听课、评课,实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指导。三是扎实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开学初制定计划,每人一节,定期活动。内容有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观看教学录象、教师基本功竞赛等,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获取理论知识、钻研教学业务、相互交流、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现在这些年轻教师已逐步成长为我校教育教学的骨干,成长为让社会、学校放心,让家长、学生安心,自己开心的优秀人才。
【点击】屏幕上这两张照片是今年四月份我校四年级的两位家长看他们的孩子不仅学习上有很大进步,更重要的是性格原来孤僻、自卑,现在开朗了能说会笑了,家长自发给学校送来了一份大大的感谢信和一面锦旗。【点击】这一张是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县国土局给我校180名学生和幼儿送来了没人一个书包和一个铅笔盒作为六一节礼物。等等这些足以说明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认可。他们的肯定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不竭动力,我相信,不仅是我,还有我们的全体教师都会更加努力投入工作。点击
三、重改革,促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学校同样如此。学校要生存必须要改革、要发展,我们与县城附近几所学校相比,起点低,基础差。但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走小步,不停步”的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对教 3
师的工作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用“教师一日常规”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督促他们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从而在家长、社会面前逐步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我们多次召开了家长会,【点击】选举了家长委员会,【点击】定期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点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体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学校面貌起了很大变化,由于我们积极参加各级各项比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竞争能力,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由于学校坚持了不停步,走小步,年年有进步的原则,学校声誉大为提高。
【点击】去年的教师节,我校特邀了清源镇政府、联校、以及党支部、村委会的各位领导,一起召开教师座谈会;各级领导肯定了学校的工作,奖励优秀教师、、确定新的奋斗目标,另外聆听教师心声、鼓舞了教师的士气。从而极大地加强集体凝聚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为我校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薄弱学校,也许有人认为能开展基本的教学工作足以了,但是我认为,再穷的学校,再简陋的设备,再少的学生,都不能剥夺孩子们快乐生活的权利,不能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机器。【点击】对此,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有拔河、广播操、跳绳、踢毽子、唱红歌等比赛,有安全讲座、师生演讲比赛,尤其是跳绳踢毽子比赛在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习惯,每月一次大比武,促进了师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课间活动。看到老师、孩子们阳光的笑脸,感受着他们飞扬的激情,陶醉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四、重养成,育美德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习惯的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体现。对于一个农村学校,尤其是一个农村薄弱学校来说,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我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入手,立足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等小习惯,致力于学校德育工作知行合一的大文章,一步一步将学生的养成教育推向深入,形成了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风景。
首先、以环境为依托,教育润物无声。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较强的情景性,对学生心灵的启迪、个性的陶冶、情感的激发、精神的升华意义重大。校园中大型版面、标语、黑板报,墙上的手抄报,楼道的各种知识贴画,安全知识挂图,每一个角落都发挥着文化育人的特有功能,折射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印记。
在楼梯间写着“轻声慢步靠右行”的标语,画着箭头,提醒学生按规则要求上下楼,有效地控制了学生行走不规范,吵闹拥挤的现象,学生相互礼让,楼梯保持通畅。花坛中由各班自己写的“花儿对你笑,请你身边绕。”“花儿好看我不摘”等具有人文性的标语,有效维护了学校美好的环境,培养了学生的文明习惯。
其次、以活动为载体,行为收获美德。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格;播种人格,收获命运。”所以,我们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培养习惯。
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每学期初,我们必然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活动,每学期都举行“好习惯伴我行”主题班会,“弯腰行动”大比拼,“好习惯,好人生”演讲比赛,“良好习惯陪伴美好人生”
知识竞赛活动,“养成良好习惯,建设美好校园”中队主题队会活动等,在活动中宣传养成教育,巩固良好习惯。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投入到养成教育工作之中。
在所有的活动过程中,用一条主线牵引着各项向着更高更好迈进,这条主线就是评价体系。我们的“红领巾监督岗”随时记录着学校的纪律和卫生情况,批评差的,表扬好的,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用“流动红旗”激励,同时也与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直接挂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最终明白了:评价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它会使我们端正心态、转变方法、优化过程,向着另一个高度迈进。
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我校在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走进课堂,我们发现,孩子们听得仔细,学得专注,读得投入,练得认真;走进活动,我们发现,孩子们安全第一,共同策划,互帮互助,礼貌相待;走进校园,我们发现,零食袋无影无踪,纸屑不翼而飞,水龙头安静无声;走过孩子们身边,我们会看到一张张童稚的小脸笑靥如花,听到一声声问候如天籁之音......学校的环境更美了,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了,学校的品位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五、小小报,创特色
“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以“小小手抄报、大大智慧园” 为主题的校园特色文化。每开展一个活动,同学们都会精心制作相关的手抄报,有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如《三八节,感恩母亲》《父亲节,父爱如山》《谢谢您,老师》《九九重阳节》。有以安全为主题的,如: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5.12防震减灾等;有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有以身心健康为主题的,如:爱牙护齿,远离毒品,文明上网等。有以综合实践为主题的,如:学雷锋,树新风;学胡兰;义务植树;争做环保小卫士等。这一特色文化把书法、美术等各个学科知识进行了有效整合;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激励了同学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一张张精美的手抄报中,展现着孩子们一颗颗积极向上的心灵,留下了他们成长中的串串足迹。更重要的是无形中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目前我校制作的手抄报已有30余种类型,共计2000多份。
六、齐奋进,创佳绩
我校教师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教师。【点击】马冬梅、罗文静老师被评为“县优秀教师”,马冬梅老师所带班级被评为县优秀班集体,她本人也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罗文静、马冬梅、边耀庭、张海云等老师多次撰写论文,荣获一、二、三等奖。在联校组织的跳绳、踢毽子比赛中,五位年轻教师积极参赛,并大获全胜。于五月份组织的“成长杯”青年教师新教学大赛中,我校的罗文静老师取得数学组第三名的好成绩。我校始终遵循“在改革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的办学思路,坚持“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学生成绩可喜。在今年3月份的七项技能竞赛中,我校有8名同学获得镇各项技能二、三等奖,我校荣获七项技能团体三等奖。县组织的第八届、九届新人新作创新大赛中,由张仙桃老师指导的刘紫薇同学两次荣获县一等奖。五月份全县组织的“信安杯”少儿书画大赛中,我校的康晨阳取得了优秀奖。体育工作近两年也是异军突起,去年乒乓球比赛男女取得第二三名,并代表联校参加县组织的比赛。越野赛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春季运动会也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学校管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我校所取得的成绩仅仅是个开端,“今后的路更长,任务更重,更艰辛”。7
回首走过的路,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今后我将与同仁们一起群策群力,共同进步。我也希望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将我校打造成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精神乐园。
谢谢大家!
“小学校、大管理”
薄弱学校的发展重在学校管理
——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
柴家寨学校 2012.7.1
第二篇:薄弱学校重在学校管理
薄弱学校重在学校管理
南浔区善琏中学王阿胜
善琏中学处于南浔区桐乡县德清县的交界处,是南浔区的边缘学校,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落后,老百姓的观念陈旧落后,尊师重教氛围不浓。由于一直以来学校的教育质量不高,学校的社会声誉不好,导致家庭好重视子女培养的人,千方百计把自已的子女转到外地学校,使学校好生源大量地流向外地学校,而且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一定的气候,特别是近年来民办学校兴起,且都通过升学选拔考试,选拔优秀学生入学,使得原本薄弱学校的生源更差,我们每年流失的初一新生约在百分之三十以上,小学毕业生中的优秀学生几乎全部流失。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新教师分不进,骨干教师留不住,师资必然不尽人意。学校生源、师资都比较差,面对学校的困难,如何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改变学校落后面貌,是学校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积极的尝试。
一、建设好学校领导班子是核心。
1、振奋精神,树立信心。
改变学校落后面貌的关键是学校领导班子,薄弱困难学校的领导班子必须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着社会、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埋怨、面对着教师的自卑、叹气,关键在于学校领导要有开拓进取的决心和信心,破难创新的勇气。首先学校领导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有具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私奉献,不计名利的精神,校领导能做到早到校、晚回家,与全体教职工同甘共苦,能做到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为群众带好头。其次,要使社会、家长承认你,必须实实在在做出成绩来,社会对学校评价是一把公正的尺子,只有用真实的成绩才能得到社会对你的信任。学校领导将这一思想向全体教师宣传,使教师接受,形成共识。工作中,团结协作、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补台、互相通气、形成了良好风气。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现在的学校领导班子被教师称为是历年来最团结最有管理能力的领导班子,为改变薄弱学校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2、加强管理、优化校风。
要提高办学效益,必须要提高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而作为学校领导如何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是关键。要尊重教师、相信教师,这是前提。学校每学期召
《薄弱学校重在学校管理》
开教代会,请大家出谋划策,经过努力,学校建立了一套适合本校实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整个学校有章可循,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工作量津贴制度》,鼓励教师多干多得,不少教师积极主动争取多上课、超课时,工作中勇挑重担,解决了学生高峰时师资紧缺的困难,四位语文教师都任教了三班语文,其中一位任教了三班初三语文。在学期中途因病有四位教师请假,请假教师的任课都由其他教师挑,其中二位英语教师跨初二与初三年级,任教了四班英语,不少教师能超负荷工作。学校制定的师德要求,教师一日常规要求,各部门岗位职责,质量考核要求,每学期均通过自评自报,组内互评、学校考核小组评定,评出学期工作中的优秀者。教师中逐步形成了业务上积极钻研,质量上精益求精,敬业爱生、积极向上的良好校风。现在“整洁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不断提高的办学效益,”已成为全校教师的共同目标。
3、不断改革,推进工作。
发展是硬道理,在学校同样是如此,学校要生存必须要改革、发展、提高。在改革上,主要围绕经济分配做文章,打破教师福利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制订了《学科质量奖》和《教学效果奖》,体现了优质优酬,使教师的福利拉开档次,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在班主任管理中,把招流生工作、收费工作、高中段升学率与奖金挂钩,谁干得好谁就多得。改革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根据这个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走小步,不停步”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用《教师一日常规》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从而在家长、社会面前逐步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赢得了社会的信任。使学校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中段升学率同步提高,二00三年的百分之六十六,二00四年的百分之八十六,二00五年的百分之八十九,二00六年的百分之九十一,一年一个进步,一年一个台阶,中考综合指数连续三年在练市小区名列前矛,在各级各类竞赛中从无到有,获奖学生不断涌现。由于学校做到了不停步,走小步,年年有进步,学校声誉大为提高,凡进入我校的学生不再离开我校,未进入我校、小学毕业后考进民办学校的学生中已经有学生由它校回归我校,甚至有它校的学生转入我校,学生开始由单向流出到有流出,有回归,有转入,生源相对稳定,学校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一所好学校必须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而对于一所薄弱困难学校来讲,师
资队伍也是薄弱的,由于初中入学高峰的到来,学校师资队伍既缺数量,又缺质量,而要建立一支有一定数量、又有一定质量的师资队伍,唯有靠自身的努力。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主要基地,其教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激励和发挥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对学校集体的奋斗目标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主人翁使命感,使学校集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这就涉及到学校领导者如何用人的问题了。这里,笔者认为,理解、尊重教师是学校领导者用人的关键。因为教师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个体,具有比较强烈的自尊心。他们不仅具有人类一般的生理和安全等方面的需要,而且有更强烈的追求被理解、受尊重的需要,他们可以在某些方面蔑视利益,但绝不允许自己的人格不受尊重;他们渴望自己所做的工作能够得到领导和社会的认同与肯定,具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要求被理解和尊重的强烈渴望,这是广大教师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理解和尊重教师,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范畴,它应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了解教师的需要,是理解和尊重教师的基本前提
在一个学校里,由于教师的年龄、性别、性格、爱好和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异,他们的需要也不可能是单调划一的。男教师具有较强烈的竞争心理和参与意识;女教师更希望自己能得到领导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希望得到领导的表扬和肯定;工作或生活遭到挫折的教师渴望得到领导的安慰和帮助。在教师形形色色的需要中,既有正当的、合理的,又有不正当和不合理的,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者要深入调查了解,善于体察,并认真分析教师各种需要的正邪当否、轻重缓急。对教师急切的合理的需要,应尽可能予以优先和适当的满足:对于那些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暂时难以满足的需要,领导者应实事求是地向他们说明原因,讲清道理,表示对他们的关心,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谅解。对教师那些不正当的甚至是错误的需要,学校领导者不能姑息迁就或盲目怂恿,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否定拒绝,更不能以势压人,而应以和风细雨的方式,认真做好细致的思想说服工作。
2、知人善任,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是理解和尊重教师的基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对于竞争意识和自尊心很强的教师来说尤为强烈。它表现在工作中就是才能的发挥和劳动成果的获得肯定和赞扬。因此,学校领导者应对每一位教师的性格特点、能力状况、工作效果以及其它方面的优劣长短心中有数,做到知人善
任,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工作安排上要尽可能地寻找出每一位教师能力、兴趣与工作任务的最佳结合点,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教师的每一分聪明才智都有充分的用武之地。对于那些能力出众、工作成绩突出、德才兼备的教师,要大胆推荐、委以重任,甚至应以宽广的胸怀主动让贤。这不仅对于获得信任的教师是一种巨大的鼓舞,而且对于其他教师也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对于那些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较差的教师,学校领导应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当他们的工作取得哪怕是点滴成绩的时候,应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强化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当他们的工作出现困难或挫折时,领导者要及时加以帮助、扶持和鼓励,使他们体会到受关心的温暖,获得一种被理解的愉悦和满足。这样,就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一视同仁、不偏长护短,是尊重教师的基本原则
不患寡,只患不均,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积淀起来的一种民族心理,这种心理体现在具体的利益或情感关系上,就是上级对下级的态度应该是公正的,在任何事情的处理上都应一视同仁。学校领导者如何妥善地协调、处理好教师与各方面之间的矛盾和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发挥。因为学校领导者解决学校发生的各种问题的态度,实际上就是对待教师的态度的间接反映,而对待教师的不同态度归根结底就是对教师的不同理解、信任和尊重。因此,学校领导者在处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各种矛盾,特别是教师较敏感的利益和情感问题上,应不徇私情,以公正无私、一视同仁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不应因为自己的利益、或者自己与不同教师情感或利益关系的轻重而偏长护短。以一视同仁的基本原则去处理学校中发生的一切矛盾和问题,才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尊重;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心服口服、心舒气畅,保持健康的群体心理和高涨的工作热情。
4、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是尊重教师的根本保证
要正人,必先正己。学校领导者是学校的中心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处于教师的监督之中。因此,学校领导者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对于涉及利益关系的事情,要先人后己;对工作中的过失,要勇于承担责任„„只有这样,学校领导者才能在教师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也只有这样,尊重教师才能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5、让教师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决策与管理,是对教师信任和尊重的民主作风体
现
管理心理的研究表明,让每一位教师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学校各项工作决策与管理,对于树立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改善心理气氛,使学校集体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完善学校的工作目标都具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学校的各项工作方针的决策,都应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请教职员工参与,让他们参加讨论计划、制订方案、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学校领导者应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对教师提出的合理的意见或建议应予以采纳。当学校集体取得成绩时,领导者应把成绩归功于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使教师体会到学校是自己的学校、工作是自己的工作,学校集体的一切活动都与自己息息相关,自己是学校的真正主人。如果学校的各项决策只有几位领导参与,学校领导又独断专行,不能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教师就会产生一种被冷落、被轻视的感觉,长此以往,教师与学校领导必然形成一种隔阂,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这对于增强学校内部的团结、搞好学校的各项工作也是十分不利的。
6、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是尊重教师人格的体现
在某种意义上说,学校领导是学校的权威,他们的言行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学校领导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对于学校的大政方针、规章制度,要令出必行、令禁必止,不能朝令夕改。不要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轻许诺言,对于说出的话,必须付诸于行动,并要让教师看到一定的结果。对确因各种条件限制而无法实现的诺言,应诚恳地向教师说明原因,争取教师的理解和谅解。轻诺寡信、夸海口、“开空头支票”等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不利于自己威信的建立,而且也是一种不尊重教师的表现。长此以往,教师会在情感上产生一种被戏弄的感觉,从而对领导失去信心。
7、宽容大度、不计得失,是理解、尊重教师的风格体现
学校领导者与教师的关系,无时无刻不处于矛盾之中,各种冲突时有发生,如教学工作的安排、经济利益的分配、情感的纠葛等等都可以导致教师和学校领导之间产生矛盾。有些教师因某些原因与学校领导发生冲突、顶撞甚至辱骂领导,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学校领导应首先对自己的言行作实事求是的反省,若错误在于己方,应以较高的姿态主动诚恳地检讨自己,承担责任,并向教师赔礼道歉,以争取教师的理解,这样就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同时,教师也能体会到学校领导的宽宏与大度。若认为领导向教师承认错误,赔礼道歉有损于自己的权威和形象,这种观念本身就没有把教师与自己置于平等的地位加以尊重,这样的结果只能使
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倘若错误在于教师一方,作为领导者不能耿耿于怀,更不能想方设法加以报复,要不计得失,并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用教师容易接受的方式向对方作耐心的解释工作,使教师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体会到自己被谅解和尊重的情感温暖。如果领导者面对教师的顶撞,不冷静加以对待,意气用事,耿耿于怀,并希望用自己的权力去压服甚至报复对方,那是对教师人格的极大蔑视,最终必然导致领导与教师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加深,影响团结,影响学校的工作。
8、坚持原则、严格要求是尊重教师的最高表现
尊重教师并不是对教师的错误言行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在现实中,有些学校领导以为坚持原则、对教师严格要求,会得罪教师,因而对有些教师的错误言行睁只眼闭只眼,不敢管、不愿意管,不敢坚持原则,处处以老好人的面孔出现,并以为这就是尊重教师。殊不知,这种不敢坚持原则、对错误思想和行为不敢批评抵制的学校领导,是对自己、对学校工作,更是对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最终必将给教师、学校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在工作中,学校领导要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坚持正义,对教师严格要求,在学校中弘扬正气,营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这对于学校的工作和教师的健康成长,都是十分有利的,这才是尊重和爱护教师的最高表现。
改变一所薄弱学校的面貌,根本问题在于管好人。“所谓管理得好,就是做好人的工作。”这是邓小平讲的。管理学上说:“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从心理学角度讲,管理的对象是教职工,但教职工首先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参加者,是管理的主体,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是否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在善琏中学的一年多来,始终贯彻以下几个词:振奋人,关心人,信任人,凝聚人,培养人,使用人,满足人,要求人,导向人,鞭挞人和激励人,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今,积极向上、乐于奉献、振兴善琏中学已成为全校教师共同的心愿。
第三篇: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01
《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
一、填空题
1、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_②教育资源___,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_①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2、20世纪40年代的《联合国人权宣言》即规定“不论什么③阶层,不论_②居住地,也不论父母的__①经济条件_,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3、薄弱学校明显存在以下几个共同特征:③办学条件_ 较差、②内部管理__低效、___④教学质量__较低、_①社会声誉__不佳。
4、学校改造与发展自我诊断,是指学校管理者,即校长和其他管理干部针对学校中出现的某种现象或面对某种挑战提出诊断要求,依照正确的_①教育思想,采用③科学方法_,按照科学的._②操作程序进行诊断,并领导学校改革和促进学校改造与发展的工作过程。
5、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为了完成各项常规工作任务,要求教职工共同遵守的_①规则规定_,它包括③工作规程_和__②行为规范等。它是常规工作实现规范化、程序化的保证。
6、学校组织制度,包括组织的_①管理规章、教学科研的_④规章制度_学生的②行为准则和要求以及习惯礼仪等,体现了一所学校的③文化标准。
7、在学校这个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相对独立的教育组织中,校长以_①教育者的身份确定学校组织的性质及核心价值观,又以③领导者的身份引领学校教育目标的确立与共同愿景的创建,协调校内外的各种复杂关系,同时还以_②管理者的身份组织、决策和经营学校的各项工作。
8、衡量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有健康广泛的①兴趣_;有轻松愉快的_③心境有昂扬振奋的②精神_;有积极稳定的④情绪;有豁达开朗的_⑥心胸;有坚忍不拔的_⑤毅力。
9、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这样写道:“对于校长来说,一个最主要又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地热爱孩子,有跟孩子在一起的:_①内在需要,有深刻_③人道精神_,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征特点的_②能力。
10、孔子“有教无类” 的主张,体现了我国古代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在西方,_②柏拉图_被认为最早提出实施初等义务教育,_①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民的教育权利。
11、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 作出了经典的界定: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①信仰_、艺术、_④道德_、法律、_②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__③能力和习惯_。
12、学校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基调是_①人,内容是 _②文化_ , 核心是 _④价值观_,法则是_③软性管理,目标是_⑤校园人的发展。
二、选择题
1、“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出自:
A.《义务教育法》 B.《教师法》 C.《共同纲领》 D.《宪法》
2、“薄弱学校”一词最早出现在:
A.1983年 B.1984年 C.1985年 D.1986年
3、薄弱学校明显存在以下几个共同特征:一是办学条件较差;二是内部管理低 效;三是教学质量较低;四是:
A。校长管理不善 B.经费投入不足 c.政府重视不够 D.社会声 誉不佳 4、1979年把组织文化定义为“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神话的聚合体”的人 是:
A.比特格瑞 B.桑代克 C.泰勒 D.杜威
5、现代学校制度最核心的问题是:
A.体制问题 B.经费问题 c.管理问题 D.办学自主权问题
6、提出校长具有三种职业角色: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人是:
A.斯佩克 B.西塞罗 C.罗杰斯 D.布鲁姆
7、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的核心是:
A.教育机会均等 B.升学机会均等 c.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D.就 业机会均等
8、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的:
A.人力资本 B.社会资本 C.金钱资本 D.关系资本
9、提出:“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它的校长”的我国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李大钊 D.魏书生
10、“君子至德,默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这是出自: A.《论语》 B.《中庸》 C.《大学》 D.《苟子·不苟》,三、简答题 简答题题目:
1、辽宁省界定薄弱学校的三条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①校舍未达到省《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要求,教学设施未达到省《中小学办
学设施标准》规定的二类水平要求;②学校拥有区级(含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不足 教师总数的10%,近3年没有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生来校任教;③学区内新生入学到 位率:初中未达到80%,小学未达到90%。
2、确定学校改造与发展目标及方案诊断需要做哪些工作? 需要做四方面的诊断:一是校长对学校改造与发展的“前理解”的自我诊断;二
是学校改造与发展客观需求的自我诊断;三是学校改造与发展起点的自我诊断;四 是学校改造与发展优势与资源诊断。
3、简要回答学校管理制度诊断内容?
①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③管理者既是制度的制 定者又是制度的践踏者;④制度异化。
4、学校管理者的有效成因包括哪几个方面?
(1)对教育方针的正确理解;②相信和依靠教师办学;③具有激励能力;④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⑤有管理欲望;⑥有影响力。
5、薄弱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三种能力?
基本生活能力、基本活动能力和自觉行动能力。
6、办学特色的特征是什么?
(1)优质性:就是对学校教育教学不断优化。②独特性:就是学校办学的独特个性。③稳定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特征。④发展性: 是着眼于学校发展前景与规划。
7、一般情况下,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能力?
全国掌握和善于运用教材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学习情况的能力;敏感、迅速而准确的判断能力;组织领导课内外活动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等等。
8、提升学生校园生活质量的策略与目标是什么?
(1)唤醒学生的主人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带给学生应有的成就感;③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④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⑤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问题意识;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构建体现学生存在的课程体系;⑦改变考试作为惟一评价工具的模式,建立立体的、人性化的评价模式。
9、学校规章制度制定的原则是什么?
(1)科学性原则;②人文性原则;③公平性原则;④发展性原则;⑤系统性原则。
10、监控与评估在薄弱学校改造中起到哪些作用?
①导向作用;②鉴定作用;③调节作用;④诊断作用;⑤激励作用,充分肯定所取得的进步,使学校和社区进一步树立起学校改造的信心,更好地实施学校改造。
四、论述题
学校改造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假如您新调入一所薄弱学校,该学校地处郊区,校舍陈旧,设备老化,优秀师资外流严重,生源质量较差,人心涣散。作为刚刚到任的校长,请您制定一个个人行动方案,这个方案包括(一、了解情况并确定目标【什么时间?怎样了解?了解什么?确定目标?】
二、采取行动【什么时间?谁来参加?什么行动?哪些措施?】
三、预期效果)
一、了解情况并确定目标: 什么时间:到任伊始。
怎样了解:要对这所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诊断。
了解什么:找出制约发展的症结,对学校的优势资源,发展机遇进行系统诊断,找出改造与发展的切入点。确定目标:提出学校发展目标和管理策略。
二、怎样了解:诊断的步骤与方法
1、进行诊断的相关理论的学习。
《现代汉语词典》对“诊断“的定义为:在检查病人的症状之后判定病人的病症及其发展情况。
学校改造与发展自我诊断,是指学校管理者,即校长和其他管理干部针对学校中出现的某种现象或面对的某种挑战提出诊断要求,依照正确的教育思想,采用科学方法,按照科学的操作程序进行诊断,并领导学校改革和促进学校改造与发展的工作过程。
(定义,范围,主体,内容:管理包括常规管理与常见问题,学校制度,管理人员状况;资源包括制度文化
资源,硬件资源,人员资源;校长角色与职能包括优势、问题、理念与思想;师生主体包括教师工作能力,学生素质。)只有在学习之后,校长、班子才能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条件。
2、确定学校改造与发展自我诊断的内容(校长应根据实际需要来具体确定是全面诊断还是具体某个方面的诊断。)
3、制定诊断工具
在调查前,要结合本校实际选择、修改、编制出《学校改造与发展自我诊断》调查问卷。(问卷由校长个人反思问卷、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管理人员和职员调查问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调查问卷、社会人士调查问卷几部分构成。)
4、进行校长“前理解”的自我诊断
“前理解”那么,校长要根据问卷的内容逐一填写自己的看法,呈现自己的主观认识。是每一位校长都会有对自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看法,包括对学校改造与发展需求的看法、对学校发展水平和优势的看法、对学校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的看法。但有的是有意识的,有的是潜意识的,有的是系统的,有的是不系统的,有的比较稳定,还有的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校长要静下心来,认真系统的整理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比较稳定的看法。
5、实施调查研究
①.进行问卷调查:师生调查覆盖面不低于学校师生总数的2/3,调查内容涵盖发展诊断的全部内容。②.座谈与访谈(分别召开干部、教师、学生座谈会,补充调查问卷的内容。)
③.有一定覆盖面的随即听课:目的在于在行为上了解问卷上的内容,以避免言行不一致而导致诊断内容的不客观。
④.观察学校(看校园环境。师生的关注点和精神风貌),以了解学校改造与发展的起点,认识自身资源。⑤.借助外力(邀请专家及同行参加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6、整理自我诊断,撰写诊断报告。
在实施了调研之后,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了解校长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和差异,了解师生、管理人员、主管领导的需求和观点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最终对学校改造与发展的需要、起点、优势和资源等做出具体的分析和初步诊断。
7、在确定目标和策略的过程中继续进行诊断,直到制定出明确的学校改造与发展规划。
三、采取行动:
什么时间:初步确定学校改造与发展的目标和策略之后。谁来参加:全体教职工。
什么行动:参与目标和策略的讨论和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能提出各种问题,需要就某个方面或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诊断。因此,诊断将伴随整个决策过程,直到形成一个得到大家认同的学校改造与发展规划。
哪些措施:
1、确立学校的理念和目标。
学校理念是指学校内部统一的兼具外部特征的主导思想和观念,实质上是学校的“自我定位”,是学校独立形象的核心,也是学校意欲使社会公众广泛认知并接受的学校独立品格,它以一种共同信仰作为学校成员共同追求的目标。
学校办学目标是学校发展前景的形象设计,是学校未来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标准。(要素:方向,程度,时间。)基本格式为:…把学校办成…类型学校。
如:上海曹杨中学的目标定位:“文理兼通,以文见长”,在人文修养方面有高度素质,3年成为上海市一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示范性和实验性中学。
2、选择适合发展和改造的途径和策略(选择特色学校策略、错位发展策略、横向联合策略)。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学校发展的能力(精神领袖)(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2)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3)加强学校后备干部和各层面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只有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内涵发展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得到保证。1)、调动教师工作的主体性,促进教师的技能发展
一是自我教育策略:教师由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实践、完善达到自我管理。二是转变观念策略:通过学习研讨,转变教师的工作观、岗位观。三是激励策略:要尽可能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教师的经济需求)。尽管教师的物质待遇已有很大改善,但在市场经济下,学校管理者必须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更好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四是尊重教师劳动,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和业绩,体现教育的公平。2).用科研引领成长,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学校应从组织机构上给予保障,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要求教师广泛阅读,自觉反思。
3).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创设各种平台,供教师展现风采,让教师获得成功。(教师的“自我造血”包括学习,校本培训等;“不断输血”的方式,借助外力,有效整合外部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培训(聘请专家、学者、名师以师带徒),使得教师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快速地成长起来。)
5、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就是服务。
一是服务教学(课堂教学以及之前备课教案的各环节上)。二是服务学生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帮助学生克服主体性发展的障碍(心理障碍、情感障碍、思维障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其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主渠道。第三,以德育活动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三是服务社会家校共建,打造公信教育品牌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开放的。因此,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参与、共建,让家长和社会拥有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乃至决策权。
教师还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了解家长的需求与愿望,提高服务意识(万名教师进家庭、家长委员会等)加大学校办学的透明度,接受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监督和评价。
四、预期效果
1、改善了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提高了校园生活质量(物质、精神)。
2、确立了办学理念,找准了办学特色,规范了办学行为。
3、制定了适合本校发展实际的改造与发展规划。
4、提高了管理水平,培养一支理念新颖、业务精良、结构相对合理的干部队伍。
5、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了责任制。
6、激发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7、培养了学生成为品学端正、身心和谐、行为规范、学有所长的合格中学生。
8、提升了学校教学成绩的综合排名位次。
9、形成了优良风纪,有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10、有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望。
第四篇:抓养成教育促学生发展
抓养成教育促学生发展
——城关小学举办养成教育现场观摩会11月30日,我校举办了养成教育现场观摩会。县委加天山书记、县委常委及各党总支书记共计20余人参加了观摩会。
结合县委开展“三德教育”活动方案,我校把“养成教育”确定为2013年“三大工程”之一,落实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和文明素养的养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打造特色学校。与会者参观了学校的校园特色文化、班级特色文化,观看养成教育专题片、看档案资料,深入课堂观看了学生们班队会活动,欣赏了学生的“三字经”韵律操。尤其是六(4)班表演的班队会《光盘行动》受到加天山书记的称赞,并现场做了详细地指导。最后范校长为大家做养成教育汇报:学校的养成教育工作的突出特点是“重在训练、贵在坚持”,我校一定会把养成教育 “进课程、进课堂、进活动”这三项基础性主渠道工作做得扎实做得持久。
今天的观摩会是对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学生素质的一次检阅,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和做法,继续完善、继续坚守、不断拓展;在薄弱环节上,反思总结、查找不足、弥补不足。根据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发展德育工作方案,创造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引领、影响、陪伴孩子六十年”,做关注学生一生的教育。
第五篇: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特校教育科学课题示范
《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申报、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 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课 题 主 持 人: 王 玉 兰
所 在 单 位:
镇江市特教中心
申 报 日 期:
2006.04
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王玉兰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73.11
行政职务
副校长
专业技术
职务
中学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
镇江市宝塔山都天庙100号
邮政编码
212003
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
(1)现代社会要求每个社会人应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修养,应具备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文明素质。青少年时期正是这些文明素质形成的最基础、最关键、最有效的时期。国务院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任务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学校对养成教育虽然年年都在抓,但由于教师教育观念、落实措施的不到位,致使部分学生反复性较大。想办法减少反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良好行为习惯做基础,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我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教育尤其是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有其优秀的内涵和内容,也有已经不适应现代文明社会要求的内涵和内容,必须按照现代文明社会道德标准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
(3)学校的德育工作明显存在着对教育的客体关注较多,而对教育的主体认识不够。德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灌输、授予,而较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制约了道德品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养成教育转向分年级推进和学校常规教育紧密结合,开展有效教育体验活动,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德育实效性,为学生一生奠基。
(4)现时代的各种社会问题及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视文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学校德育面临着前所有的严峻挑战。
(5)道德品质必然外显为行为习惯,所以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进行研究性的实验不仅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而且必将具有坚实丰厚的(可操作性)和生命力(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相应的长效性)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残疾学生行为习惯差、缺乏自主性的问题,通过养成教育强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培养残疾学生自食其力、适应社会的能力。
(2)解决养成教育“堵”多,“疏”少,校内教育多,校外实践少的问题,探索特殊学校养成教育新模式,为德育工作者掌握教育技能和方法提供服务。
(3)解决养成教育缺乏目的性、科学性和随意性的问题,制定适合特殊学校发展的养成教育目标及评价体系,实现教育实效化、最优化。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当前国外中小学生品德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道德观念淡漠、精神空虚、贪图和追求个人物质享受等。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由此可见:对学生的德育过程是品德成分相互作用的过程,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是一个有序、逐步深化的过程,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习惯是最终的结果。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努力和继承传统,一个国家的公民才能成为一种修养高、行为规范,有教养的文明人,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国内:我国由于家庭、社会对养成教育的不重视,许多公民出现了与文明社会向违背的失德失范行为,究其原因就是青少年时期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不仅影响他人、也贻害自己。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我国特殊学校对残疾学生的教育大多仅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授予,缺乏教育的时代性和灵活性,致使不少聋生染上许多陋习,有的在校生离家出走学偷窃,还有的学生毕业沦为犯罪分子。这从表面上看像是学生道德败坏问题,但实际上是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小就没抓好。目前,特殊学校还没有一套较为科学的养成教育的模式、目标及评价体系,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其次,特殊学校德育队伍良莠不齐,德育工作能力欠缺,需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我校学生是由聋人和智障人组成的特殊群体,由于身心缺陷导致了这些残疾学生存在许多不良习惯。故这群残疾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深远意义。首先养成教育有利于矫正残疾学生不良的行为缺陷;其次通过强化训练学生行为习惯,可以帮助残疾学生树立自信,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最后是现代文明社会对公民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残疾人也是社会不可忽视的群体。对残疾学生加强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进步,可见,提高残疾人的文明素养,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德育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而人的行为习惯则是做人的核心,养成教育是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学校必须长期坚持把养成教育抓实、抓好。
2、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研究价值
(1)探索建立一条适合残疾学生养成教育新模式。此课题将本着“基于学校,从实际出发,发展特殊学生”的原则,实现“以学生为本、体现主体性;以生活为导向、体现综合性;以训导为手段、体现强化性;以活动为载体、体现实效性”的原则,开发、研究出:“体现学校本土特色,提升学校发展内涵,反映学校教育特点,展示学校育人成果” 的具有特殊教育个性和特点的养成教育目标,从而实现教育内容向生活渗透,教育方式向活动延伸,教育目标向多元综合的整体教育效果。
(2)制定一套适合特殊学校学生发展的养成教育目标,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填补学校校本教育的空白。
(3)建立一种科学的特殊学校养成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满足个性发展。为班主任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实践价值
(1)改变传统“高、大、全” 的灌输形式,从“近、细、实”着手,创新养成教育新模式,为德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
(2)制定出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养成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不仅使德育工作有可操作性,更具有推广价值,从而填补特殊学校养成教育的空白。
3、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都具有勤学上进、刻苦钻研的精神,大多教师还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这其中主持省、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的2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中层以上领导5名,校级骨干教师2名。
(2)在课题研究之前,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必要的研究资料。同时我们在设备、时间、经费、人力和相关理论作了充分的准备,保证了该课题研究任务的完成。
(3)本课题组将根据课题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和研究计划,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定期研究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完善课题研究相关制度,确保本课题如期结题。
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课题界定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德育中最具社会继承性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德育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而人的行为习惯则是做人的核心。可见,养成教育是我们中、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
课题支撑性理论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2)《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作者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在中曾说:“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过不断训练和反复强化得来的,不是仅凭说教培养出来的。
(3)发展理论:发展理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使人身心发展,人的质量得到提高。本课题运用此理论旨在矫正残疾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4)行为主义的观点:行为主义者认为对学生的成功给予奖励是与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小组相依关系的概念相一致的。把学生放在集体中进行教育,通过不断强化好的行为,能培养学生定型性行为。
(5)“循环说”理论: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循环往复,使螺旋式上升的。低年级训练过的,到了中高年级还要经常重复训练,否则难以巩固。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理论假设
培养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符合现代文明社会要求的道德意识和观念,掌握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时代对学校德育的要求,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的要求,也是改变残疾学生实际道德现状的要求。本课题将依据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确定素质化的养成教育目标,并以素质化的养成教育目标为导向,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变革现有的养成教育和训练模式,使学生的行为和能力同步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研究目标
(1)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镇江市特教中心学生手册》的要求,明确阶段养成教育重点。其中低年级突出:文明礼貌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年级突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高年级突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勤奋向上,自尊自爱。
(2)贯彻教会学生做人一条主线,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当中。结合常规教育,从落实《一日行为规范》做起,培养学生好习惯。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训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
(3)以评价促养成,坚持每月、每学期的自评、互评和家长参评的形式,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形成好习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激励学生内在需要,减少教育的反复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子课题设计
(1)学生养成教育训导模式研究。
(2)学生养成教育目标分层研究。
(2)学生养成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重点
(1)在常规教育中,抓实养成教育各项要求。教育部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要求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自律、日查、月评”等常规教育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道德认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坚实基础。
(2)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训练。《教育学专题》强调,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和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实质就是教书育人。因此,课堂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严格教学常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使养成教育服务于课堂教学。
(3)在家校结合中,营造养成教育良好氛围。《若干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实效性。
(4)在“五小”公民实践中,增强养成教育效果。《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重要作用,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结合“五小”公民实践、助人为乐做好事、向有困难人献爱心等形式,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社会公德教育。结合学习身边学习榜样,如:区、校级三好学生,校园之星,营造比学习、比提高、知诚信的教育氛围,增强养成教育效果。
(5)在环境建设中促使养成教育“入脑入心”。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学校在注重课改的同时,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筑、营造育人文化的氛围,促使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养成,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
(6)在课题管理中,加大养成教育研究力度。在课题研究全程中,坚持“不求人人有课题,但求人人都参入”的原则,指导班主任开展子课题研究,让更多教师参入到课题研究中来,以此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并健全课题研究档案。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
实验准备阶段(2006.4~2006.8)
(1)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论证报告、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2)落实专题研究的实验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负责人:王玉兰 徐彬
实验研究阶段(2006.9~2008.12)
(1)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并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和成果交流、观摩汇报活动;
(3)参加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
负责人:王玉兰
徐彬
周燕 周光华
实验总结阶段(2009.1~2009.9)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2)汇编研究成果;
(3)举办课题现场观摩会,邀请专家鉴定。
负责人:王玉兰 徐彬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在每月班级阶段小结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每学期搞好经验总结,推广有价值的做法,使研究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2)个案研究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典型个案的追踪与分析,了解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养成教育中的发展特点与规律,丰富课题的研究内容。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研究小班化教育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边实践边修改,边总结边提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优化合作学习小组。
(4)问卷法: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对材料整理加工和分析综合,强化学生道德认识,扎扎实实落实养成教育阶段重点。
(5)观察法:在平日教学中,通过有计划、有组织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研究中存在问题。
6、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1、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或班队会实录4个 光
盘 2006.4~2008.12
2、可操作、推广的《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方案设计》一辑 文字资料 2006.4~2008.12
3、学校实验方案、工作报告、一套 文字资料 2006.4~2008.12
4、《学校养成教育目标及评价》一套 文字资料 2006.4~2008.12
5、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论 文 集 2006.4~2008.12
6、养成教育案例 案 例 集 2006.4~2008.12
7、实验研究总结 实验报告 2009.1~2009.9
8、实验成果汇编 实验成果 2009.1~2009.9
四、评审意见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所在县(市)、区教科室(所)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市教科所审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