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5年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方案
编者按: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自2003年以来组织实施了“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受到了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广大中小企业的热烈欢迎。各地在银河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狠抓基础工作,大力开拓创新,在培训机构选择、培训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手段和培训产品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广东省制定和颁布师资和培训机构的选择标准、河北省建立卫星远程培训系统、黑龙江省资助民营企业家上中央党校以及浙江省对西部企业家进行学习与挂职锻炼相结合的综合培训等作法有明显的创新特色。现将广东省《2005年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方案》刊出,供各地在工作中参考。以后我们还将陆续登载一些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培训工作的经验或作法,供大家交流学习。
2005年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为落实《广东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2004年工作情况及2005年工作意见》(粤中小企〔2005〕3号),扎实开展中小企业(含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下同)培训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广东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2004年工作情况及2005年工作意见》的要求,2005年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要以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现代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员工劳动技能为重点,以推动中小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目标,为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推进做强做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和原则
(一)主要目标:
——通过整合社会专业培训资源,初步构建起全省中小企业培训体系,形成财政支持与市场资源有机结合的中小企业培训运行机制。
——通过培训,使广大中小企业管理者了解国家相关经济政策,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广大员工掌握岗位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劳动技能。
(二)基本原则:
——按需施教、务求实效。要根据广大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分层次、分类别、有重点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间灵活的培训,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面向市场、服务企业。要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在培训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积极培育和规范中小企业培训市场,为开展管理者和员工培训提供有效服务。
三、工作重点
(一)继续实施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银河培训工程”的要求,在去年取得较好效果和影响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中小企业充分意识到经常参加培训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广大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广大员工主动参与并接受培训,推动中小企业形成自主培训、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和师资库。要根据中小企业的普遍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培训师资队伍(培训师资人才的招聘细则见附件一),为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提供丰富的课程和师资资源,确保培训质量。
(三)整合社会专业培训资源,初步构建起全省中小企业培训网络。要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的积极作用,通过认定一批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引导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中小企业培训(培训示范机构的认定细则见附件二)。要充分发挥社会现有培训设施的作用,通过设立一批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推动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培训示范基地的认定细则见附件三)。通过培训示范机构的认定和培训示范基地的设立,逐步建立健全全省中小企业培训网络,使培训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市场化。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设中小企业网上培训平台,使广大中小企业从业人员随时可得到培训,从而扩大中小企业培训覆盖面和受益面。
(四)推进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个性化培训。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制定出适合中小企业实际的培训工作计划,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员的实际需要,多形式、分类别地开展培训。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碰到的融资难、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不高、宏观经济政策不了解、财税知识缺乏等突出问题,重点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宏观经济政策、财税知识以及专项劳动技能等培训,满足中小企业急需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需求。
(五)加强与省外、境外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一是要分批组织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人员以及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中小企业发展较好的兄弟省市或地区参观学习,实地了解学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增强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要积极拓展境外培训渠道,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及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开展与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合作,探索选派优秀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及中小企业经营者到境外培训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四、组织领导
省中小企业局主要负责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重点组织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向社会公开招聘师资,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和师资库;开展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认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全省中小企业培训网络;实施好出省、出境培训项目,抓好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各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参照本方案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的中小企业“培训计划”,在本辖区内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的普遍需求开展培训。各培训示范机构和培训示范基地要根据本方案和各自的优势制定适合培训市场需求的“培训计划”,积极为中小企业开展个性化培训服务。其他培训机构和培训基地也应积极参与中小企业培训工作。
各地级以上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以及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和培训示范基地应于2005年5月底前将“培训计划”报我局备案。我局将加强对“培训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和指导。实施“培训计划”取得的培训效果作为财政给予资助的依据。
附件一:
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师资人才招聘细则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粤发〔2003〕4号)精神,扎实推进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培训师资库,特向社会公开招聘有志于为中小企业培训事业服务的专家、学者以及职业培训师资人才,组建一支高水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一、师资条件
有志于为中小企业服务,愿意积极参加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项目;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比较了解,能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课程,或者为中小企业员工提供专项技能培训课程,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在MBA或EMBA课程任教2年以上的。
(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已积累并建立企业发展案例库,并从事企业管理专业教学5年以上的。
(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含同等学历)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关职业从业资格证书,在相关专业有一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
(四)从事某特定行业10年以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能根据行业实际编制课程的。
(五)相关行业高级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才,且具有较高知名度的。
(六)熟悉国家、省现行经济政策的。
师资资格以师资人员授课课程的特色、授课技巧、沟通能力、案例分析水平、互动程度、授课效果等为主要依据,每三年重新确认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二、招聘程序
(一)应聘人员以文字形式,将个人简历、专业特点以及主要业绩向省中小企业局报名。
(二)省中小企业局对应聘材料进行真实性、完整性审查,其中通过初审的,提交由有关部门领导、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专业人士组成的工作小组复审。复审通过的,取得师资资格证,归入省中小企业培训师资库。
三、师资待遇
(一)省中小企业局颁发《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师》证书。
(二)课酬按实际上课课时计算,标准参考市场价格,由主办方与培训师商定。课酬包括培训期间市内交通费,赴外地培训的食宿费、差旅费由培训主办方负责。
四、授课要求
(一)为了保证培训质量,省财政资助的培训项目,原则上从师资库中选择老师。
(二)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安排的培训任务,各培训师应全力支持配合,无特殊情况,不得无故推辞。
(三)企业或其他培训主办方可根据需要从师资库中聘请相应师资人员。
(四)每场培训将进行课程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培训师资格重新确认的考量标准之一。
附件二:
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认定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粤发〔2003〕4号)精神,扎实推进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引导社会培训机构有序地开展中小企业专业特色培训,构建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网络,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培训示范机构的认定工作由省中小企业局组织有关部门领导、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专业人士组成的培训示范机构认定工作小组负责。
地级以上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当地培训示范机构的申报初审工作。第三条 对认定的培训示范机构,采取每三年重新认定一次的办法,实行动态管理。第二章 申报条件与申报材料
第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培训机构均可自愿申报认定为省培训示范机构:
1、独立法人单位。
2、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财务状况稳定。
3、开展某项专业特色或专项技能培训工作2年以上,近2年培训超20场次,受训人数超1200人次。
4、根据专业特色或专项技能培训的要求,拥有高水平的专业师资资源。
5、培训运作规范,收费合理,受到所在地中小企业的良好评价。
6、积极配合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开展论坛、讲座、公开课等公益性服务。
7、在开展中小企业培训服务中接受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第五条 申报材料
1、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申请表。
2、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推荐表。
3、可行性论证报告(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定、收费标准、师资状况等资料)。
4、本机构为中小企业培训服务的主要师资人员的构成情况。其中申请中小企业培训师资资格的按《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师资人才招聘细则》办理。
5、上年度财务报表复印件。
6、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资格证或社会团体法人资格证复印件。
7、从事培训业务资格资质证明文件或证书复印件。
上述材料属复印件的,须由所在地级以上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在复印件上加盖公章。
第三章 推荐要求与认定程序 第六条 推荐要求
1、申报机构提供5家中小企业培训服务对象或3个社会团体或1个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价推荐意见。社会团体可以是省级以上中介服务行业组织或市级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
2、同一家中小企业、社会团体或行政主管部门每年推荐培训示范机构一般不超过2个。
3、推荐单位须出具有实际考评依据的文字材料,并对所出具文字材料的真实性承担责任。第七条 认定程序
1、符合申报条件的培训机构向所属地级以上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省培训机构直接向省中小企业局申报。
2、地级以上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真实性、完整性审查后提出初审意见,填写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推荐汇总表,连同申报材料报送省中小企业局。
3、省中小企业局组织示范机构认定工作小组对申报材料、申报机构的经验、业绩、效果以及申请机构实地设施等状况进行复审。
4、复审合格的由省中小企业局发文公布培训示范机构名单。第四章 权利、义务与管理 第八条 权利
1、有权优先获得中小企业培训计划相关项目的举办权。
2、优先申请省扶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资金补助。第九条 义务
1、原则上按企业要求或年度培训计划举办相关培训。
2、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举办的个别免费培训、公开课或论坛时,各培训示范机构应全力支持配合。
3、协助建立中小企业案例库或完成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任务。第十条 管理
1、省中小企业局颁发牌匾,并在媒体上公布认定培训示范机构名单,提高知名度。
2、开展中小企业培训过程中必须接受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3、培训示范机构每年要撰写年度书面总结,于当年12月底前报当地地级以上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后报省中小企业局。
4、培训示范机构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由省中小企业局取消其培训示范机构资格,并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信息平台上公布。(1)经查实申报材料虚假的;(2)被司法机关处罚的;
(3)受到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处分的;
(4)多次被中小企业投诉,经查实有服务质量问题并整改无效的;
(5)一年内无正当理由多次不参加由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为中小企业服务活动的。附件三:
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认定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粤发〔2003〕4号)精神,扎实推进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引导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特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培训示范基地认定工作由省中小企业局组织有关部门领导、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专业人士组成的培训示范基地认定工作小组负责。
地级以上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当地培训示范基地的申报初审工作。第三条 对认定的培训示范基地,采取每三年重新认定一次的办法,实行动态管理。第二章 申报条件与申报材料
第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培训单位均可自愿申报认定培训示范基地:
1、独立法人单位。
2、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财务状况稳定,发展前景良好。
3、拥有独立开展培训工作的办公场地、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室、会议厅、餐厅、住宿等场地。
4、拥有相关行业专业人员,以及整合相关师资力量的能力,专业师资队伍及管理人员本科学历以上的超过30人。
5、具有科学的中小企业培训模式、丰富的培训经验,设有相关资格认证课程。
6、已积累丰富的中小企业发展案例,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能根据企业需求编制相关培训课程,组织多种单项或综合性培训项目。
7、经常性开展论坛、讲座、公开课等公益性服务。
8、已建立自己的网站,并能与广东省中小企业服务网链接,构成我省中小企业网络远程培训平台体系。
9、在开展中小企业培训服务中接受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第五条 申报材料
1、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申请表。
2、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推荐表。
3、可行性论证报告(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定、收费标准、师资状况以及教学设施、办公、教学、宿舍、食堂等场地的图片资 料)。
4、为中小企业培训服务的主要师资人员及工作人员的构成情况。其中申请中小企业培训师资资格的按《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师资人才招聘细则》办理。
5、上年度财务报表复印件。
6、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资格证或社会团体法人资格证复印件。
7、从事培训业务资格资质证明文件或证书复印件。
上述复印材料由所在地级以上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在复印件上加盖公章。第三章 推荐要求与认定程序 第六条 推荐要求
1、申报机构提供5家中小企业培训服务对象或3个社会团体或1个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价推荐意见。社会团体可以是省级以上中介服务行业组织或市级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
2、同一家中小企业、社会团体或行政主管部门每年推荐培训示范基地名额一般不超过2个。
3、推荐单位须出具有实际考评依据的文字材料,并对所出具文字材料的真实性承担责任。第七条 认定程序
1、符合申报条件的培训基地向所属地级以上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省培训机构直接向省中小企业局申报。
2、地级以上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真实性、完整性审查后提出初审意见,填写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推荐汇总表,连同申报材料报送省中小企业局。
3、省中小企业局组织培训示范基地认定工作小组结合行业特点、产业分布、区域经济等方面对申报材料、申报基地的硬件、管理、经验、效果以及申请基地实地设施等状况进行复审。
4、复审合格的由省中小企业局发文公布培训示范基地名单。第四章权利、义务与管理 第八条 权利
1、有权优先获得承办省中小企业培训计划的各类培训项目。
2、优先申请省扶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资金补助。第九条 义务
1、原则上按企业要求或年度培训计划举办相关培训。
2、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举办的个别免费培训、公开课或论坛,各培训示范基地应全力支持配合。
3、协助建立中小企业案例库或完成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任务。第十条 管理
1、省中小企业局颁发牌匾,并在媒体上公布认定培训示范基地名单,提高其知名度。
2、开展中小企业培训过程中必须接受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导。
3、培训示范基地每年度要撰写书面总结,于当年12月底前报当地地级以上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后报省中小企业局。
4、培训示范基地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由省中小企业局取消其培训示范基地资格,并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信息平台上公布。(1)经查实申报材料虚假的;(2)被司法机关处罚的;
(3)受到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处分的;
(4)多次被中小企业投诉,经查实有服务质量问题并整改无效的;
(5)一年内无正当理由多次不参加由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为中小企业服务活动的。
第二篇:广东省群众体育工作方案
广东省群众体育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新时期体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发展群众体育,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我省体育发展方式的意见》(粤府„2012‟58号)和省委办公厅《关于近期重点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工作的通知》(粤委办„2011‟66号)要求,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宗旨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将发展群众体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加大体育惠民力度;以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幸福为本,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引导人民群众进行高雅、时尚、休闲的体育运动;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群众体育大发展,形成广覆盖、可持续、充满活力的群众体育工作局面。
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粤府„2011‟138号),将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载体。到2020年,全民健身场地、活动、组织、服务四大网络基本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群众体育工作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场地现代化、组织网络化、活动体系化和促进群众科学健身、强化体质的工作目标。
第一阶段(2011-2015年):重点加强全民健身四大网络建设,提升群众体育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全省各类体育场地设施达到96万个以上(相关标准按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等九部委联合开展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口径,下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以上。省主要公共体育场馆建成多功能体育中心。各地级以上市均建有公共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全民健身中心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广场(公园)。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达到《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相关标准和要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体育后备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各类体育设施开放率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每万人15名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水平以上的城乡居民比例超过90%.第二阶段(2016-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总体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全省各类体育场地设施达到1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各县(市、区)均建有公共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全民健身中心和1万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广场(公园),实现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城乡居民体育健身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每万人30名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水平以上的城乡居民比例超过95%,国民体质水平居全国前列。
三、推进十项重点工作
(一)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利用8月8日“全民健身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示范性、引导性强的全民健身活动,延伸和拓展健身活动空间,强化活动的延续效应。办好“体育节”等系列活动,以广泛组织开展面向基层、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逐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化、生活化。结合“南粤幸福节”,积极开展全民健身项目大汇演等大型体育主题活动。根据地方特色和群众需求开展“一市、一县、一乡(镇)”等形式多样的“一地一品牌”全民健身活动,提升活动品牌化程度和影响力。加快群众体育新优项目的创编、推广,推出适合不同人群、地域、季节的体育健身新项目、新方法,开展各类体育休闲活动。大力扶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发展。依托高校和社会资源,建立非奥运群众体育项目培训基地。
(二)创新群众体育竞赛模式。加强群众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策划,合理设置竞赛项目,按制订和公布全省群众体育竞赛活动计划,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群众体育竞赛。每四年举办一届全省体育大会和面向大学生、少数民族、农民、职工、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的运动会。定期举办“万村农民篮球赛”、“千镇百街乒乓球赛”、“百县足球赛”及传统项目和现代项目单项竞赛,组织举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群众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竞赛活动。行政村、社区、自然村根据各自的特点,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竞赛活动。发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体育组织的优势,鼓励其举办本单位、本系统群众性运动会和体育竞赛活动。积极组织举办国际、国内和粤港澳单项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
(三)组织开展各类人群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各类人群体育协会组织的作用,推动各类人群健身活动多样化、经常化。定期组织省内外、国内外群众体育专题交流展示活动。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针对不同人群特点,组织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等人群常年不断地开展形式多样、参与面广的体育健身活动。指导和督促机关、企事业单位坚持工间(前)操制度,不断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
(四)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城乡规划为先导,统筹安排公共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加强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场地设施。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建设体育场地并配置相关
设施,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制订出台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提高各类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单位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管理,防止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
(五)加强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加强市、县(市、区)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点,明确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工作,积极提供公共体育服务。逐步将体育管理工作延伸到行政村(社区),探索通过聘用文体协管员协助开展日常体育工作。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体育总会、单项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以及各类人群体育协会,加强乡镇(街道)相关人群和项目体育协会、全民健身指导站、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建设,吸收社会体育骨干开展日常工作。推动学校、社区、体育场馆建立各类体育俱乐部,健全覆盖行政村(社区)的体育站(点)、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健身气功指导站、文体活动站及晨晚练点。发挥行业体协在开展职工体育方面的作用,倡导各行业创办符合行业特点的“一行一品”活动。利用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契机,进一步推进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其在推动群众体育社会化方面的作用。
(六)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登记、上岗制度,加大对公益性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为群众提供科学、优质的健身指导服务。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全民健身指导“公益性岗位”,积极推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向基层延伸。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培训与管理制度,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优秀运动员等参与志愿服务,举办健身讲座,传授健身技能。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标准和规范,推进省、市、县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建设,按标准配备测试设备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立“卫生+体质测试”站,整合医院等医疗卫生资源,推行“一站式”服务。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公布国民体质测定结果,并将测定结果纳入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辅导咨询,出版全民健身科普读物,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对群众体质水平和运动健身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科学研究。加快省、市、县三级群众体育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在校学生每天有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开发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教授科学健身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要求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大力开展学校课余训练,完善训练制度,丰富训练内容,加强训练指导,充分发挥课余训练在增强体质、磨砺意志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配齐专(兼)职体育教师,提高课余训练水平。推进各级、各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工作,增加数量,强化管理,逐步形成水平高、管理严和衔接紧密、各具特色的学校体育训练网络。
(八)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络,按照“资源整合、优化布局”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市、县体校建设,改善青少年体育训练条件,提高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将青少年运动员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确保学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逐步构建符合青少年体育人才成长和教育规律的体育竞赛体系。推动省运会改革,从2015年开始,将省运会和省中学生运动会合二为一举办,统称“广东省运动会”,由省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联合主办,赛制由四年一届改为三年一届,并压缩项目和规模,调整结构和奖项,增加能力测试、文化测试和系列嘉年华等活动。市、县(市、区)综合运动会参照省运会举办模式对主办单位、竞赛形式、项目结构等进行相应调整。加快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创新,完善各级、各类单项体育竞赛衔接机制,以社会效益为主,提高竞赛的综合效益。
(九)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群众体育精品。加大珠江两岸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建设一批功能齐全、满足体育运动休闲需求的国家级或省级群众体育精品示范工程。发挥“环珠江体育圈”体育场地设施优势,定期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运动会和单项体育竞赛。依托全省绿道网,建设集体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绿道体育带,不断完善绿道体育带的健身设施配套建设,合理设置绿道休闲体育驿站、生态体育活动站点。积极开发绿道体育活动项目,组织健步走、健步跑、健身展示等绿道体育健身活动,打造绿道自行车拉力赛、越野挑战赛等品牌赛事,将绿道体育带打造成为具有广东特色、国内领先的群众体育示范基地和全民健身休闲基地。
(十)推进群众体育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群众体育,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文体活动室及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所建设,到2015年实现全省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以增强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实施政策倾斜和投入支持,逐步健全以县(市、区)为中心、乡镇(街道)为基础、方便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网络。力争到2020年,各地级以上市均建成“十分钟体育圈”,农村建成“十里体育圈”。在广州、深圳市加快构建具有现代化特征、惠及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有辐射带动力的体育中心城市。加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构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公共体育设施,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影响全国的群众体育示范区。在健全东西北地区全民健身四大网络基础上,大力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群众体育活动项目。完善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东西北地区的群众体育帮扶政策,建立对口帮扶协调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交流,建立地区间“点对点”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继续加大对县级体育的扶持力度,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县级体育投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切实加强对群众体育工作的领导,把组织落实本工作方案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落实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列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预算等相关工作要求,并不断延伸和拓展纳入内容。将群众体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确保落到实处。各地要根据本方案要求,拟订具体实施方案,细化落实群众体育各项工作,落实体育惠民任务。
(二)加大经费投入。调整优化体育经费使用结构,加大对群众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扶持群众体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留归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使用的体育彩票公益金,要根据国家规定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扩大公共财政对县级群众体育工作的保障覆盖范围,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群众体育活动的经费投入,支持行政村(社区)和贫困地区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对贫困落后地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给予经费补贴。引导社会力量出资兴办群众体育事业,多渠道增加对群众体育的投入。
(三)强化体育部门职责。市及市以下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突出以群众体育工作为中心,加强组织协调,研究制订群众体育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要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拓展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和范围,加强对群众体育工作的指导及群众体育组织管理。要建立健全群众体育工作统计指标,优化、规范统计科目,推进统计网络建设。制订出台群众体育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完善群众体育工作评价体系,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落实工作责任制。
(四)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快建立群众体育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加强对群众体育工作的督促检查。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等部门要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项目选址、立项、投资、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文化、教育、旅游、卫生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与体育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促进体育与文化、教育、旅游、卫生等事业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各行业、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
(五)加强群众体育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讲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理念,引导群众科学锻炼,努力营造科学健身、形式多样、深入持久的群众体育活动氛围。
整理油漆
第三篇: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问卷
湛江市企业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
情况调查问卷
一、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企业法人: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传
真:
电子邮箱:
企业员工总数
人,其中从事信息化工作人员数
人; 企业上产值
万元,上缴税金总额
万元; 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投入资金
万元。
二、企业信息化现状
1、企业已应用信息系统有(可选多项)()
A、财务管理(EFM);
B、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 C、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
D、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E、办公自动化系统(OA);
F、业务流程管理(BPM);
G、管理信息系统(MIS);
H、人力资源系统(HR);
I、供应链管理系统(SCM);
J、没有;
2、贵单位上述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是:()
A、相对独立应用;
B、部分之间已实现集成应用; C、相互之间都可集成应用;
D、部分之间已实现数据交集;
3、企业生产过程是否有数字化控制()A、全部
B、部分
C、无
4、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是否纳入本企业信息管理系统()A、全部
B、部分
C、无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与需求
1、企业未来3年信息系统部署计划是(可选多项)()A、财务管理(EFM);
B、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 C、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
D、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E、办公自动化系统(OA);
F、业务流程管理(BPM);
G、管理信息系统(MIS);
H、人力资源系统(HR);
I、供应链管理系统(SCM);
J、没有;
2、对于信息化建设企业投资期望是(可选多项)()A.节约人工,提升效率;
B.更加有效沟通;
C.规范企业业务流程,实现内部资源共享;
D.辅助及支撑决策,提高个人和团队生产力;
3、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最看重的因素是(可选多项)()A、企业品牌;
B、行业成功案例; C、产品可靠性;
D、服务质量; E、产品性价比;
F、其它;
4、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哪些支持与服务(可选多项)(A、推广同行业标杆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
B、信息化能力评估和价值评估;
C、企业总体架构设计; D、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E、运维技术支持; F、信息化建设的培训;
G、其他;
5、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对政府的期望是(可选多项)()
A、完善企业电子商务环境;
B、制定企业信息化相关标准,推广行业示范解决方案; C、建设信息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及服务网络;D、对企业信息化项目给予资金/税收支持;
E、举办信息化服务活动(如培训、举办论坛与成果展); F、推动产学研合作; G、其他;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问题
1、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内部主要问题是(可多选项)())
A、高层领导对信息化重视不够;
B、信息化体制机制没有理顺; C、信息化建设思路不清晰;
D、资金投入不足; E、缺乏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F、业务集成难度较大; G、其它;
2、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外部主要问题是(可多选项)()A、信息化服务支撑环境不完善;B、过去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效果不明显;
C、信息化服务商缺少专门针对中小企业需求产品; D、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性价比不当; E、其它;
3、当前信息化产品与服务最急需改进的是()
A、建设周期问题;
B、价格问题; C、易用性问题;
D、个性化问题; E、可靠性问题;
F、其它;
第四篇:中小企业培训工作总结
二00九年上半年中小企业创业培训
工作总结
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局
我们“陈仓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在省、市中小企业局大力支持和扶助下,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民创业,家庭创业和自主创业”以及《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为指南,以我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为依托,以增强群众创业技能为目的,以现场教学培训为手段,进一步加大创业培训工作力度,积极实施“以基地促培训,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创业培训工作新格局,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们在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的项目建设、项目管理及创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不断完善创业培训项目的建设与规划。从去年积极实施“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工作以来,为了积极有效地全面落实和完成我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及其工作任务,局领导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及时制订出了《陈仓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项目计
划书》、《陈仓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陈仓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工作计划》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全区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产业布局、用工需求、人才信息以及青年农民就业,创业需要之实际,经过多方努力,共筹措资金20.37万元(其中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项目建设专项资金8.4万元),对现有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进行维修、配备、装修和完善。现已建成60m的多功能电教室一座,购置电脑、投影仪、扩音设备等电教器材6台套,添置课桌椅60套,并完善了相关培训设施。到目前为止,我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已初具雏形。
在积极完善“基地”各项硬件设施的同时,为了使理论教学更好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我们还分别在全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食品、化工、轻纺、机械等五大行业中通过筛选并最终确定宝鸡华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宝鸡惠民乳品集团公司、宝鸡美宝集团公司、宝鸡恒升包装有限公司、宝鸡秦峰机械有限公司等五户有培训需求并具备教学培训条件的企业作为现场培训实习基地。通过以上建设、规划与完善,从而使我区的“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为全区的创业培训工作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二、切实加强创业培训项目的组织与领导。在创业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后,为了扎实、有序、有效的全面展开我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工作,使《创业培训项目计划书》及《创业培训实施方案》既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我局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为组长,三名副局长为副组长,局机关各股室负责同志及有关业务人员为成员(共十人组成)的“陈仓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全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项目的建设、资金管理和业务培训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及组织领导工作。并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将项目建设、项目管理、项目实施、业务开展等工作任务责任明确落实到领导小组每位成员。
各现场教学培训点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也成立了由局机关一名股长和企业一名主要领导共同负责,并抽调局机关一人、企业两人为专(兼)职业务员(共五人组成)的“创业培训项目实施工作组”。工作组具体负责现场培训教学点创业培训工作的业务开展和组织实施工作。各设点企业根据各培训班培训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分别聘任班主任、辅导员、班长各一名,协助“培训项目实施工作组”搞好本现场教学培训点的教学和实习培训工作。通过以上由局机关
到企业、到培训点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夯实任务、有效地保证了我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全面开展。
三、认真搞好创业培训项目的实施与管理。为了切实有效地将创业培训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不流于形式,我们在中小企业创业培训项目建设工作启动之初,就把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计划的制订完善工作放在首位,严格按照省市文件及《项目合同书》要求和规定的内容,逐一比照,并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并完善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我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并相继在培训项目实施工作过程加以修订、完善和提高。
从我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项目建设工作启动到现在,局机关创业培训项目领导小组先后修订并完善了陈仓区《创业培训项目建设方案》、《创业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创业培训项目教学计划》、《组织领导机构》、《管理人员职责》、《管理制度》、《管理资料》、《培训管理台帐》、《培训管理卡》等共计9大项100余条。各教学培训点亦根据各自负责培训项目的专业要求、行业特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在项目工
作组的统一安排下,制订并完善了“项目管理制度”、“培训教学制度”、“学员学习制度”、“学员考勤制度”、“学员登记制度”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职责”、“项目负责人职责”、“工作人员职责”、“学员登记表”、“培训台帐”、“培训卡”等共计10余项130余条,并做到“制度”和“职责”的及时上墙工作。通过以上各项管理制度和职责的制订和不断完善,从而真正地使我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工作向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坚持确保创业培训项目的效果与质量。在创业培训业务工作全面开展的过程中,局领导始终要求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和各教学培训点及相关企业,正确处理企业生产与现场教学培训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规范教学行为。各教学点、授课老师、学员三者之间要及时沟通,相互反馈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效果,以确保教学培训工作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培训与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以及教学内容要实际、实用、实效、实在的教学原则,教师要把企业实际需要、市场实际需求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大家,学员要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准确把握学习专业,明确学习目标,把自己
真正需要的知识技能学到手,努力使教学双方达到双赢,努力使教学培训工作做到扎实、有序、有效、到位、达到最佳效果,为广大学员在今后的创业、竟岗、就业、竟聘提供强有力的理论知识保障和实际操作技能保证。
我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工作开展以来,我们采取分期、分批、分区域、分专业及基地集中培训与企业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曾先后对全区中小企业员工、新型青年农民、农村经济带头人、中小企业管理者等人员,分别进行了在岗及岗前技能、科技知识、政策法规、项目信息、经营管理、创业知识等内容的培训工作,已先后累计培训学员5000多人次。
以上就是我们在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项目建设、项目管理、项目实施及业务培训工作开展方面的几点做法,回顾近两年的我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工作,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培训工作经验,但这与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要求及与兄弟县区的工作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加之 “5〃12”地震,也给我们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损失,使我们的业务培训工作受到极大影响,这些均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完善和提高,随
着我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项目建设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区中小企业及全民创业培训工作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二00九年七月二十日
第五篇:浅议中小企业如何做好培训
浅谈中小企业如何做好培训
浅谈中小企业如何做好培训
姓名:程玲
单位:陕西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培训是企业持续的动力源泉,本文从加强企业培训的意义出发,提出了观念转变、受训学员选择、培训方式灵活、课程设置是做好企业培训工作应该关注的因素,分析目前我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详细说明了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即如何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丰富培训内容、科学地选择受训者以及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
【关键词】转变观念培训效果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培训的重要性与意义
1、众所皆知,21世纪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力资源的造就与开发,而培训又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个)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来提升自己,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2、目前我国(社会)各界正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任职资格考试、多种多样的上岗资格证书制度、再就业工程培训等等都从不同角度传达出明确的信息:培训(工作)将是今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之一。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小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更广泛,更具理论性、综合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培训成为企业开发培训的方向。
二、目前中小企业培训现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选择培训模式的时候(,)一方面必须依据公司的总体战略规划,一方面又需与员工的职业生涯相结合。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企业在培训的流程、制度、管理上都不同程度的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制约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那么)中小企业在培训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不重视培训
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为转变,对企业培训的认识不重视。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使 1
得培训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仅当管理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经营业绩不好时,临时安排安排培训工作,仅仅满足短期需求和眼前利益。
2、培训观念陈旧
一个企业好比一个木桶,中小企业中受培训经费所限,只对生产工人进行培训,忽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更忽视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忽视对管理人员、经营者、老职工的培训将使这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企业这个木桶上最短的木板,从而制约了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3、培训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大部分企业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
系统性差表现在企业培训没有考虑到每次培训之间的互相协调和补充,员工绩效方面出了问题,也不分清楚是系统的原因还是员工个人的原因, 立即开展培训。
针对性差表现在企业培训一直出现统一的培训路线。就是说把有的员工不分各方面档次的混在一起培训。这样就造成了培训上的很大困难。水平较高的员工接受程度快,浪费了时间在原点,对待培训只是一种被动接收。水平较低的员工,接受培训比较困难,在吸收上也比较差。培训的效率低,达不到就要去参加培训的效果。
4、培训教师的问题
(1)培训教师的自身素质影响。无论是外聘还是内部培训教师都肩负着企业人才培养的重任,目前我企业培训教师的素质有好的一面,(即)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源源不断地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但也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①思想陈旧;②知识贫乏、过时;③道德规范存在着(一些)问题。
(2)培训教师不了解受训者。一些培训教师往往按照公司给的培训大纲,或自己想象一些培训内容,常与员工需求不符,也背离了公司培训的目标,从课程方案设计上也较少考虑员工的知识层次和实际工作内容。
(3)培训方法存在失误,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大部分培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很少结合公司实际岗位需求给予员工实践的机会,情景模拟游戏、行动学习、小组讨论等增加实感的方法采用较少,这样就是学到一点理论知识也难以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
5、受训者方面的问题
(1)靠不住的员工忠诚。
培训可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但伴随着素质的提高,某些员工过分追求物质回报,再加上公司之间的人才流动,这时受训员工若对本公司不满,经过权衡就有可能“炒老板的鱿鱼”。
(2)受训员工的投机心理。
所谓投机心理是指某些员工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正确。他们乐意参加培训是为了“镀金”,为了拿个文凭,为自己(以后工作)晋升捞些资本,至于能学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则很少关心。
(3)培训成果转化难。
受训员工的惰性是员工难以摆脱固有的、已成定式的行为模式,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用新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原有行为模式;受训员工在培训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在实际工作转化为习惯性的行为,也就无法对公司产生效益。
6、缺乏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
中小企业中有27%的企业没有培训效果评估体系,这种情况下培训效果是好是坏一个样,这就容易形成将培训当作“走过场”的形式。同时缺乏培训的反馈信息,也就难以根据培训的进行方式、内容上改进,这也极易导致培训经费和员工时间上的浪费。
三、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针对目前培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企业实际情况,我建议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企业的培训状况,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性格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要想做好员工培训工作,首先从企业管理者角度必须对企业培训的意义予以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培训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把企业培训看成是关系企业未来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企业管理者要有人才的忧患意识,要明白今天的培训决定着明天的企业竞争力、信誉度和员工素质结构,培训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证。
2、企业应转变对培训的认识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好比一个大木桶,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是组成组织这个木桶的木板,任何一层知识能力的落后都将变成三块木板中最短的一块,因此,也就决定了进行(上述这些)全员培训的必要。
即企业培训就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企业全员的学习,不论管理者或者员工,都需要不断地的学习。培训对象应该全员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则是对员工最好的报偿。在对员工的培训中,企业根据不同的人员、不同岗位、不同阶段的特点为每位员工设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从而规划员工不同的发展方向,大大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激励员工努力奋斗,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3、建立健全培训体系,规范培训流程,进行有效的培训,首先得具备完整的培训体系,完整的培训体系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培训的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的设计;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这四个步骤构成一个闭环的流程。要使培训有效果,这四个步骤缺一不可。
一旦培训需求确定,就可以进行编制培训计划。计划的内容要做到尽量细致、全面、具体、明确。培训计划包含培训应达到的目标和培训课程设计。培训目标要尽量具体、可度量,但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制定虚空的、无法实现的目标。对于在企业内部开展的培训,除了“师带徒”这种在岗培训外,培训组织者都要进行培训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对于激发受训者的学习欲望十分重要,其重要内容包括教材选定和课程时间安排。有效的课程设计,首先教材内容是针对培训的真实需求,而且是以受训者具有掌握这些教材和其他课程材料的基本阅读水平和认知能力为前提。课程时间安排上也应考虑到受训者的精力,让他们能够消化吸收而不是疲惫应付。
4、培训教师选择
我企业结合自己的发展优化企业培训资源。建立企业内部专兼职教师队伍,培训师对于保证培训质量至关重要,强化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使其真正成为业务上精通、教学上过硬的专业骨干,既节约了外聘教师的费用,也确保了授课内容更能符合企业自身特点。
另外,企业培训的方法要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成人学习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成人是通过干而学的;二是成人是通过与原有知识的联系、比较来学习的;三是成人学习带有鲜明的实用性。因此培训的内容应具体、真实,与学员有关,并凸显学习的目标。在培训方法上,除讲授外,要更多采用学员的自身参与、亲身体验、实用训练和行动学习等方式,注重引导、启发和多样性,调动学员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5、员工的筛选
一些企业在选择培训对象时,通常只考虑员工的潜质、培训后对组织的预期贡献和岗位的重要性等,而忽略了对员工组织承诺的考察。对于硬性的专业技能的培训,由于所学通用性高,能在不同企业间有效转移,如果员工的组织承诺度低,受训后往往容易跳槽。因此,在选择培训对象时必须考虑员工的组织承诺或者忠诚度。另外,在试用期内,员工和企业间的心理契约尚未建立,员工的组织承诺度很低。而且,根据我国当前的劳动法规,在试用期内,员工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处在试用期内的员工接受培训后离职,企业不得要求员工支付该项培训的费用。因此,除了一些必要的培训外,企业应尽量不给处于试用期的员工安排投资额度较大的培训。
6、定期回顾培训知识
定期回顾知识,防止培训降温,我企业现在是通过这几种形式温故所学知识:
(1)板报:通过板报让大家的思绪回到课堂上;
(2)小报:通过小报内容,把老师所讲再发给大家;
(3)老师卡:通过老师发贺卡的形式让学员记起培训内容;
(4)总结:总结一定是固定模块,其中模块就是我对培训知识的运用等。
7、建立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培训评估起着一种特殊的信息反馈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查受训者和有关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受训者培训后态度行为的变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培训对企业的整体绩效的提高是否与培训目标相吻合。通过对现状与目标之间距离比较,有效地促进受训者不断逼近预定目标,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总之, 培训是一项必须长期开展的工作, 应引起企业的重视。21世纪组织学习将变得非常重要,企业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这是因为管理者对于未来的掌控感取决于以下两种能力:在别人都没有看到方向的时候,你看到了方向;在别人都为看不到方向而迷茫的时候,你对你的反应速度有信心,上述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学习。
因此,各企业应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做好企业培训,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更好,从而更好为企业服务,进而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使本企业发展的更强,在行业中具强大竞争优势,在现代激烈竞争中发展的更稳更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