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与对策(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08:5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与对策》。

第一篇: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与对策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89)[摘 要]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机构和干部开通了微博,政务微博已发展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为民服务、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亟需根据互联网发展和政务公开的实际情况,采取七个举措来促进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政务微博;政府信息公开;政民互动

[中图分类号] D630.1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习惯发生显著变化,包括新型即时通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兴互联网应用迅速扩散。据腾讯与新浪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两大微博平台用户数据已分别达到3.2亿和4.25亿。同时,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也变化明显,一方面,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目前有将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比例达到48.7%。另一方面,传统的交流沟通类应用则出现下滑:电子邮件使用率从2010年的54.6%降至47.9%,论坛/BBS则由32.4%降至28.2%,博客/个人空间从64.4%降至62.1%[1]。微博作为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平台,具有信息传递快、保真性强的特点,微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的生成演变机制和传播格局,对中国网络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伴随着微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开通了微博,政务微博网站已发展成为政府政务公开、为民服务、了解民意、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

一、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

(一)政务微博成为政府互联网应用的新渠道

从2011年开始,政务微博进入了爆发式发展阶段,据2011年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政务微博评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网站上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为50561个,较年初增长776%,其中党政机构微博32358个,党政干部微博18203个[2]。政务微博虽然发展比较快,但其总量相对还比较少。目前开通微博的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的总体比例还比较低,预计政务微博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目前已开通微博的部委和地方政府正积极在为公众提供服务、引导舆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公安系统微博已经发展成为政务微博的领跑者,目前公安微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集群效应,在维护社会稳定、案件侦破、改善警民关系等方面起到明显作用。外交部“外交小灵通”精心打造“外交动态”、“外交小知识”、“外交史上的今天”等栏目,分类发布权威外交知识和信息,充分发挥了政务微博信息公开平台的功能。“北京微博发布厅”在信息传达、民意沟通、发动动员等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微博发布厅”整合了北京市各大政府部门资源,除及时全面传达最新权威政令外,还直观地向市民展示工作进度和阶段效果;利于民意征集、调查工作展开;并可有效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全面宣传推广城市活动。

(二)政务微博发展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新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与政府工作的融合,政府网站成为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载体。[3]政务微博中的机构微博已经成为继政府网站之外公开信息和发布新闻的新平台。微博一方面为政府信息的及时发布、快速传播有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另一方面,一些热点事件信息不断聚焦,对政府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利用微博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如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于2010年6月开通其官方微博“成都发布”(http://weibo.com/xwfbc),受到了广大“粉丝”和媒体的较高关注。又如2011年9月新疆开通了“新疆政府信息公开”官方微博,主要发布来自新疆政府门户网站(www.xiexiebang.com)主动公开的信息,以实时动态类和关注度高的信息为主,包括政务动态、通知公告、新闻发布会等信息,丰富了传播渠道。

(三)政务微博为政民互动提供了新途径

政务微博凭借其实时交互性强的特点正在成为政民沟通的重要平台,使政民之间的交流变成“零距离”,在疏通政民对话渠道、塑造政府亲民形象方面,政务微博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例如2011年“7?23动车事故”中,微博成为了舆论传播的中心,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等,通过政务微博发布动员救人、协助寻亲、召集献血、凝聚爱心等信息,这种官民互动方式,与政府及民众的救援努力一起形成了对此次事故进行善后处理的重要合力。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蔡奇在微博上公开征集“两会”建议带到会上,并在参加两会期间利用微博及时传递网友的声音,短短十余天,其征集建议微博转发和评论13000多条,蔡奇最终“海选”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意见50条带上今年全国两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像蔡奇这样通过微博征集网民意见的政府部门、代表、委员还有不少。

(四)微博成为网络舆情引导新阵地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媒介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媒介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扩张,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和对舆论的控制格局被打破,信源主体从传统的媒介渠道逐步转移到公众个体。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工具,它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微博凭借其短、平、快等优势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微博舆论场”。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的转向微博,而且目前公众主动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表达,已经由个案发展成为普遍的观念和意识。微博对中国社会舆论生成机制、公众参与、社会生活带来的变革,无疑会给政府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政务微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政干部对微博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党政干部对微博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发展趋势及信息化发展对执政能力的影响缺乏正确认识,有的重视不够、认识不深,有的反应过度、防范过多。微博问政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使得政府和官员的言行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增加了政府透明度。一旦官员出现言行不当,就会引来网友的迅速围观和拍砖,因此,有不少官员认为微博可能迅速传播自己的负面信息,不敢触及微博问政,畏难情绪较重。目前,微博已经成为舆情的主阵地,政府应对微博舆论的压力上升。2011年就出现了多起党政干部由于微博应用不当造成严重后果事件,给个人和政府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大部分党政干部对微博应用保持警惕态度,对微博这个新工具存在恐惧和抵触心理,这就造成部分官员害怕微博问政。

广大党政干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微博发展势头已经不可阻挡,逃避和堵截微博舆论已经不切实际,如果大部分官员选择逃避,政府不能大张旗鼓的宣传政务微博,可能会导致政府失去微博话语权,加剧体制内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分歧,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负面舆论及网络谣言迅速积聚酿成严重后果。

(二)政务微博的功能和定位不明确

党政干部开通微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需进一步明确。目前开通政务微博的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处于自发状态,一般与本部门的工作性质及其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密切关系。目前政府和学术界对政务微博并没有给出了统一界定,特别是党政机构微博和党政干部微博之间的定位和功能不清,各微博网站对政务微博的界定范围也存在差异,对政务微博特别是对公务人员微博的实名认证过程存在有一定漏洞。公众对政务微博的认识也还处于模糊状态,虽然目前有很多党政干部微博是对政府机构微博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在现阶段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规范党政干部微博使用,容易让民众混淆党政干部的个人行为与职务行为,对政府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三)政务微博的运维机制不完善 微博问政作为新生事物,在日常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微博问政的管理机制还没有健全。首先,对于如何发布信息、发布内容、发布流程,如何答复网民、引导舆论等方面都缺乏制度性规范。有的政务微博账户由多人轮流维护,造成信息混乱、观点矛盾。第二、目前政务微博的命名存在不规范性,政府机构或公务人员微博的命名随意性比较大。有以机构名称全称命名的,有以简称命名的,有以地方名称加地方特点命名的,有的政务微博名称与机构名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公务人员的微博名称更是随心所欲,很多名称不符合公务员形象。虽然政务微博命名应具有亲民特性,但如果过于随意,会影响到其权威性,政务微博名称混乱现象不利于公众识别其真实性,不利于政务微博的推广和宣传。现实法规对微博管理相对滞后,既不能适应目前监管的要求,也不能适应其持续有序发展的要求。

(四)政务微博跟风现象严重

政务微博的发展在刚开始是滞后于微博的整体发展水平的,但是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党政机构比较迅速的意识到微博这一新媒体的重要性,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始使用微博,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还有很多政府部门的微博开通是一种跟风,并不是因为工作需求的主动开通使用。很多政务微博开通后,公众关注度低,即便是有些政务微博看似受众比较多,发文量大,但仔细分析这些微博的实际效果,发现其实际服务功能很少,之所以关注度高,是民众对政府和干部开通的微博好奇心高,对新事物的发展有比较高的期待,甚至存有看热闹的“围观”心态。目前政务微博的主要功能还是信息发布和互动,实际应用比较少,所以如果政务微博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势头,提升政务微博的服务功能,公众可能会对其失去兴趣,甚至对政务微博产生质疑,可能会重现目前部分政府网站不作为反遭质疑的现象,质量比较低的政务微博有可能会成为社会舆论的攻击对象。

(五)公务人员微博应用和应对能力不足 微博表达平台门槛较低、自由度较高、信息发布便捷,使得民众表达意见更为直接和情绪化。这种情绪化可能带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少数人的激烈言论以及“网络水军”的介入,网络暴力现象日益增多,这些都是微博传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缺陷。此外,表达意见者是否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一旦真实的民意受到扭曲或掩盖,则可能影响政务微博所起到的收集民意、判断舆情的作用。

目前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对网络媒介信息的辨析能力、应对和承受能力还比较弱,与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微博问政面向社会大众、直面舆论监督,强调的是互动和对话。党政机构和干部与网民进行交流,其一言一行都受到公众随时随地地关注。但是,部分官员不具备与网民对话交流的能力与技巧,存在打官腔、说空话的现象。有的官员在微博上发表蹊跷言论、做出怪异行为,受到公众质疑和攻击,甚至被“人肉搜索”。有的政务微博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舆论视而不见,不主动解决微博舆论反映的突出问题。有些官员害怕与网民交流对话,关闭微博评论功能,招致网民质疑和炮轰。互动交流是微博问政的最基本形式,没有对话的微博问政,必然会失信于民。不善于用微博引导舆论,不善于与网民互动交流,会使党和政府面临群众对微博问政失去信任的风险。

三、政务微博发展对策

(一)创新工作理念,引导政务微博科学发展

目前微博的发展势头已不可阻挡,如果党政干部不了解、不使用微博,如何引导微博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通过堵截舆论的方式来管理微博,而是应该通过积极应对,鼓励党政机关开通使用微博。引导公安、工商、税务、交通、卫生、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的政府部门开通使用微博,通过微博为民众提供服务,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促进政府职能转型。只有更多的党政机构和干部积极运用微博,才能有效的管理微博,才有可能形成微博健康发展的环境。逐步改善网络环境,有效扭转目前政府被动的舆论应对现状。

(二)强化统一管理,规范政务微博应用

目前政务微博还处于分散和无序发展状态,政府应引导政务微博向集中式、一站式方向发展。目前“北京发布”、“上海发布”等地方微博已经逐渐集中了本地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微博,在政府形象集中宣传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种集中主要是形式上的集中,在内容管理和实际应用还处于分散状态。同时应该强化政务微博认证机制,确保政务微博真实可靠。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与新浪网、腾讯网、新华网、人民网等相关微博运营企业的合作,建立严格统一的政务微博申请流程及实名认证标准。参考党政机关网站设置专有标志的做法,统一政务微博认证标识,方便广大网民识别政务微博。此外,还应关注以政府机构命名的“虚假”官方机构,从源头上控制“虚假”政府微博的产生。规范党政干部使用微博,处理好网民身份和公职身份的关系,避免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混淆,不得发布危害公共利益和侵犯他人权益的信息。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政务微博长效发展机制

加强政务微博管理的制度建设,各级政府和部门应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政务微博管理办法和相关细则,主要包括政务微博开通的审核登记、信息发布审核流程、民众提问反馈应答流程、使用指南等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防止政务微博的短期做秀行为,促进政务微博的长效发展,将政务微博与政府网站和政府实体工作有机结合、整合信息资源管理,建立统一管理机构、统一信息发布审核机制,统一互动信息处理,统一信息结果反馈,实现政务微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运作。开通政务微博的单位应该组织建立微博维护队伍,精心维护政务微博,保障微博内容的及时更新,积极回应公众提问,把握引导微博舆情。目前英国政府已经出台Twitter指南规范,以帮助公务人员使用Twitter。南京市已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制定了《北京市微博发展管理若干规定》。

(四)拓展功能应用,提升政务微博公共服务能力

微博为政府的电子化服务提供一个新的选择,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推动政务微博与已有电子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政府信息系统与微博之间的信息共享。微博运营商应该加强对政府业务的理解与梳理,根据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实际和民众的需求,开发更强的微博应用功能,提高微博的服务能力。这不仅仅能促进政府更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同时对微博的发展也将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五)重视舆情引导工作,优化微博信息环境

微博舆情应对是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密切关注收集微博舆论,了解民情、民意,通过微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同时政务微博应该充分发挥权威言论窗口作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疏导舆论压力。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积极培养意见领袖,占领网络传播制高点,引导网络话题向良性方向发展,巩固网上主流舆论,改善优化微博的信息环境。通过倡导网站和网民营造绿色网络空间、号召各大网站签署抵制“网络水军”的自律公约、建立辟谣联盟机制等方式有序引导网络舆情,打击操控舆情微博推手行为。

(六)加强公务人员培训,提高微博应用能力

一是要加强对政务微博运维团队培训,明确信息发布管理的规则和流程。二是要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政府官员网络互动沟通交流能力,掌握网络舆情应对技巧和方法,既要克服因官气太重而致微博言论多空话、套话,也要防止偏于油滑或者情绪化、偏激化表达,要学会个性化、人性化表达。三是加强公务人员心理培训,提高公务人员对微博等新媒体的驾驭能力。开设政务微博后,党政干部将更加贴近地接触民意,但很难保证舆论的完全理性,网络上出现一些抱怨、批评都很正常。由此,需要加强心理培训和疏导,使党政干部始终保持淡定、从容心态,尽量避免与网友激烈争辩,防止陷入舆论漩涡。对于网友带有一定情绪性和主观性的观点,可以通过适当的态度和方式与之沟通,尊重并努力理解和排解其不良情绪。

(七)建立政务微博监督、评估机制

应该把政府机构微博应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鼓励引导政府机构应用微博,规范党政干部使用微博,建立政务微博的运维绩效评价机制。同时应该积极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开展政务微博评估工作,2011年底,由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开展的政务微博评估报告的发布,通过宣传正面典型有力的引导了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政府应该鼓励类似的微博评估工作长期化、制度化,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及实际可行的政务微博考核机制,促进政务微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中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与对策

目前,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习惯发生显著变化,包括新型即时通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兴互联网应用迅速扩散。据腾讯与新浪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两大微博平台用户数据已分别达到3.2亿和4.25亿。同时,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也变化明显,一方面,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目前有将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比例达到48.7%。另一方面,传统的交流沟通类应用则出现下滑:电子邮件使用率从2010年的54.6%降至47.9%,论坛/BBS则由32.4%降至28.2%,博客/个人空间从64.4%降至62.1%。微博作为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平台,具有信息传递快、保真性强的特点,微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的生成演变机制和传播格局,对中国网络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伴随着微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开通了微博,政务微博网站已发展成为政府政务公开、为民服务、了解民意、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

一、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

(一)政务微博成为政府互联网应用的新渠道

从2011年开始,政务微博进入了爆发式发展阶段,据2011年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政务微博评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网站上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为50561个,较年初增长776%,其中党政机构微博32358个,党政干部微博18203个。政务微博虽然发展比较快,但其总量相对还比较少。目前开通微博的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的总体比例还比较低,预计政务微博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目前已开通微博的部委和地方政府正积极在为公众提供服务、引导舆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公安系统微博已经发展成为政务微博的领跑者,目前公安微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集群效应,在维护社会稳定、案件侦破、改善警民关系等方面起到明显作用。外交部“外交小灵通”精心打造“外交动态”、“外交小知识”、“外交史上的今天”等栏目,分类发布权威外交知识和信息,充分发挥了政务微博信息公开平台的功能。“北京微博发布厅”在信息传达、民意沟通、发动动员等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微博发布厅”整合了北京市各大政府部门资源,除及时全面传达最新权威政令外,还直观地向市民展示工作进度和阶段效果;利于民意征集、调查工作展开;并可有效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全面宣传推广城市活动。

(二)政务微博发展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新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与政府工作的融合,政府网站成为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载体。政务微博中的机构微博已经成为继政府网站之外公开信息和发布新闻的新平台。微博一方面为政府信息的及时发布、快速传播有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另一方面,一些热点事件信息不断聚焦,对政府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利用微博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如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于2010年6月开通其官方微博“成都发布”(http://weibo.com/xwfbc),受到了广大“粉丝”和媒体的较高关注。又如2011年9月新疆开通了“新疆政府信息公开”官方微博,主要发布来自新疆政府门户网站(www.xiexiebang.com)主动公开的信息,以实时动态类和关注度高的信息为主,包括政务动态、通知公告、新闻发布会等信息,丰富了传播渠道。

(三)政务微博为政民互动提供了新途径

政务微博凭借其实时交互性强的特点正在成为政民沟通的重要平台,使政民之间的交流变成“零距离”,在疏通政民对话渠道、塑造政府亲民形象方面,政务微博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例如2011年“7.23动车事故”中,微博成为了舆论传播的中心,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等,通过政务微博发布动员救人、协助寻亲、召集献血、凝聚爱心等信息,这种官民互动方式,与政府及民众的救援努力一起形成了对此次事故进行善后处理的重要合力。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蔡奇在微博上公开征集“两会”建议带到会上,并在参加两会期间利用微博及时传递网友的声音,短短十余天,其征集建议微博转发和评论13000多条,蔡奇最终“海选”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意见50条带上今年全国两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像蔡奇这样通过微博征集网民意见的政府部门、代表、委员还有不少。

(四)微博成为网络舆情引导新阵地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媒介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媒介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扩张,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和对舆论的控制格局被打破,信源主体从传统的媒介渠道逐步转移到公众个体。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工具,它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微博凭借其短、平、快等优势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微博舆论场”。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的转向微博,而且目前公众主动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表达,已经由个案发展成为普遍的观念和意识。微博对中国社会舆论生成机制、公众参与、社会生活带来的变革,无疑会给政府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政务微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政干部对微博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党政干部对微博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发展趋势及信息化发展对执政能力的影响缺乏正确认识,有的重视不够、认识不深,有的反应过度、防范过多。微博问政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使得政府和官员的言行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增加了政府透明度。一旦官员出现言行不当,就会引来网友的迅速围观和拍砖,因此,有不少官员认为微博可能迅速传播自己的负面信息,不敢触及微博问政,畏难情绪较重。目前,微博已经成为舆情的主阵地,政府应对微博舆论的压力上升。2011年就出现了多起党政干部由于微博应用不当造成严重后果事件,给个人和政府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大部分党政干部对微博应用保持警惕态度,对微博这个新工具存在恐惧和抵触心理,这就造成部分官员害怕微博问政。

广大党政干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微博发展势头已经不可阻挡,逃避和堵截微博舆论已经不切实际,如果大部分官员选择逃避,政府不能大张旗鼓的宣传政务微博,可能会导致政府失去微博话语权,加剧体制内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分歧,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负面舆论及网络谣言迅速积聚酿成严重后果。

(二)政务微博的功能和定位不明确

党政干部开通微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需进一步明确。目前开通政务微博的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处于自发状态,一般与本部门的工作性质及其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密切关系。目前政府和学术界对政务微博并没有给出了统一界定,特别是党政机构微博和党政干部微博之间的定位和功能不清,各微博网站对政务微博的界定范围也存在差异,对政务微博特别是对公务人员微博的实名认证过程存在有一定漏洞。公众对政务微博的认识也还处于模糊状态,虽然目前有很多党政干部微博是对政府机构微博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在现阶段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规范党政干部微博使用,容易让民众混淆党政干部的个人行为与职务行为,对政府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三)政务微博的运维机制不完善

微博问政作为新生事物,在日常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微博问政的管理机制还没有健全。首先,对于如何发布信息、发布内容、发布流程,如何答复网民、引导舆论等方面都缺乏制度性规范。有的政务微博账户由多人轮流维护,造成信息混乱、观点矛盾。其次,目前政务微博的命名存在不规范性,政府机构或公务人员微博的命名随意性比较大。有以机构名称全称命名的,有以简称命名的,有以地方名称加地方特点命名的,有的政务微博名称与机构名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公务人员的微博名称更是随心所欲,很多名称不符合公务员形象。虽然政务微博命名应具有亲民特性,但如果过于随意,会影响到其权威性,政务微博名称混乱现象不利于公众识别其真实性,不利于政务微博的推广和宣传。现实法规对微博管理相对滞后,既不能适应目前监管的要求,也不能适应其持续有序发展的要求。

(四)政务微博跟风现象严重

政务微博的发展在刚开始是滞后于微博的整体发展水平的,但是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党政机构比较迅速的意识到微博这一新媒体的重要性,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始使用微博,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还有很多政府部门的微博开通是一种跟风,并不是因为工作需求的主动开通使用。很多政务微博开通后,公众关注度低,即便是有些政务微博看似受众比较多,发文量大,但仔细分析这些微博的实际效果,发现其实际服务功能很少,之所以关注度高,是民众对政府和干部开通的微博好奇心高,对新事物的发展有比较高的期待,甚至存有看热闹的“围观”心态。目前政务微博的主要功能还是信息发布和互动,实际应用比较少,所以如果政务微博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势头,提升政务微博的服务功能,公众可能会对其失去兴趣,甚至对政务微博产生质疑,可能会重现目前部分政府网站不作为反遭质疑的现象,质量比较低的政务微博有可能会成为社会舆论的攻击对象。

(五)公务人员微博应用和应对能力不足

微博表达平台门槛较低、自由度较高、信息发布便捷,使得民众表达意见更为直接和情绪化。这种情绪化可能带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少数人的激烈言论以及“网络水军”的介入,网络暴力现象日益增多,这些都是微博传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缺陷。此外,表达意见者是否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一旦真实的民意受到扭曲或掩盖,则可能影响政务微博所起到的收集民意、判断舆情的作用。

目前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对网络媒介信息的辨析能力、应对和承受能力还比较弱,与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微博问政面向社会大众、直面舆论监督,强调的是互动和对话。党政机构和干部与网民进行交流,其一言一行都受到公众随时随地地关注。但是,部分官员不具备与网民对话交流的能力与技巧,存在打官腔、说空话的现象。有的官员在微博上发表蹊跷言论、做出怪异行为,受到公众质疑和攻击,甚至被“人肉搜索”。有的政务微博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舆论视而不见,不主动解决微博舆论反映的突出问题。有些官员害怕与网民交流对话,关闭微博评论功能,招致网民质疑和炮轰。互动交流是微博问政的最基本形式,没有对话的微博问政,必然会失信于民。不善于用微博引导舆论,不善于与网民互动交流,会使党和政府面临群众对微博问政失去信任的风险。

三、政务微博发展对策

(一)创新工作理念,引导政务微博科学发展。目前微博的发展势头已不可阻挡,如果党政干部不了解、不使用微博,如何引导微博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通过堵截舆论的方式来管理微博,而是应该通过积极应对,鼓励党政机关开通使用微博。引导公安、工商、税务、交通、卫生、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的政府部门开通使用微博,通过微博为民众提供服务,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促进政府职能转型。只有更多的党政机构和干部积极运用微博,才能有效的管理微博,才有可能形成微博健康发展的环境。逐步改善网络环境,有效扭转目前政府被动的舆论应对现状。

(二)强化统一管理,规范政务微博应用。目前政务微博还处于分散和无序发展状态,政府应引导政务微博向集中式、一站式方向发展。目前“北京发布”、“上海发布”等地方微博已经逐渐集中了本地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微博,在政府形象集中宣传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种集中主要是形式上的集中,在内容管理和实际应用还处于分散状态。同时应该强化政务微博认证机制,确保政务微博真实可靠。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与新浪网、腾讯网、新华网、人民网等相关微博运营企业的合作,建立严格统一的政务微博申请流程及实名认证标准。参考党政机关网站设置专有标志的做法,统一政务微博认证标识,方便广大网民识别政务微博。此外,还应关注以政府机构命名的“虚假”官方机构,从源头上控制“虚假”政府微博的产生。规范党政干部使用微博,处理好网民身份和公职身份的关系,避免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混淆,不得发布危害公共利益和侵犯他人权益的信息。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政务微博长效发展机制。加强政务微博管理的制度建设,各级政府和部门应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政务微博管理办法和相关细则,主要包括政务微博开通的审核登记、信息发布审核流程、民众提问反馈应答流程、使用指南等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防止政务微博的短期做秀行为,促进政务微博的长效发展,将政务微博与政府网站和政府实体工作有机结合、整合信息资源管理,建立统一管理机构、统一信息发布审核机制,统一互动信息处理,统一信息结果反馈,实现政务微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运作。开通政务微博的单位应该组织建立微博维护队伍,精心维护政务微博,保障微博内容的及时更新,积极回应公众提问,把握引导微博舆情。目前英国政府已经出台Twitter指南规范,以帮助公务人员使用Twitter。南京市已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制定了《北京市微博发展管理若干规定》。

(四)拓展功能应用,提升政务微博公共服务能力。微博为政府的电子化服务提供一个新的选择,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推动政务微博与已有电子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政府信息系统与微博之间的信息共享。微博运营商应该加强对政府业务的理解与梳理,根据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实际和民众的需求,开发更强的微博应用功能,提高微博的服务能力。这不仅仅能促进政府更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同时对微博的发展也将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五)重视舆情引导工作,优化微博信息环境。微博舆情应对是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密切关注收集微博舆论,了解民情、民意,通过微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同时政务微博应该充分发挥权威言论窗口作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疏导舆论压力。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积极培养意见领袖,占领网络传播制高点,引导网络话题向良性方向发展,巩固网上主流舆论,改善优化微博的信息环境。通过倡导网站和网民营造绿色网络空间、号召各大网站签署抵制“网络水军”的自律公约、建立辟谣联盟机制等方式有序引导网络舆情,打击操控舆情微博推手行为。

(六)加强公务人员培训,提高微博应用能力。一是要加强对政务微博运维团队培训,明确信息发布管理的规则和流程。二是要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政府官员网络互动沟通交流能力,掌握网络舆情应对技巧和方法,既要克服因官气太重而致微博言论多空话、套话,也要防止偏于油滑或者情绪化、偏激化表达,要学会个性化、人性化表达。三是加强公务人员心理培训,提高公务人员对微博等新媒体的驾驭能力。开设政务微博后,党政干部将更加贴近地接触民意,但很难保证舆论的完全理性,网络上出现一些抱怨、批评都很正常。由此,需要加强心理培训和疏导,使党政干部始终保持淡定、从容心态,尽量避免与网友激烈争辩,防止陷入舆论漩涡。对于网友带有一定情绪性和主观性的观点,可以通过适当的态度和方式与之沟通,尊重并努力理解和排解其不良情绪。

(七)建立政务微博监督、评估机制。应该把政府机构微博应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鼓励引导政府机构应用微博,规范党政干部使用微博,建立政务微博的运维绩效评价机制。同时应该积极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开展政务微博评估工作,2011年底,由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开展的政务微博评估报告的发布,通过宣传正面典型有力的引导了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政府应该鼓励类似的微博评估工作长期化、制度化,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及实际可行的政务微博考核机制,促进政务微博健康可持续发展。(王益民 丁艺 胡红梅)

第三篇:当前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当前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信息中心 崔学敬)发表于2011年11月《党政干部学刊》

【摘要】微博以其特有的传播特点在我国仅有两年的时间迅速吸引了4亿多用户,成为广大网民工作、生活、学习和交往的重要网络工具,同时政务微博也得以蓬勃发展,仅就新浪网2011.7.7日统计,就有8869个政务微博。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微博实现国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沟通?本文从微博的特点、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望为我国的政务微博发展和使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关键词】微博 政务微博 特点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11-0051-03

一、微博是什么

微博就是微博客,是博客的精简化版本,是基于web2.0技术及人际关系间的网络信息传播工具。其基本特点是只能记录片段化语言,只限140个字符,同时可以插入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传播的途径是基于用户关系网络,即微博用户发布一条原始信息,不仅显示在自己的微博界面上,同时还显示在他的所有关注者(各个粉丝)的微博界面上,粉丝可以再转发到自己的粉丝微博中。在浏览帖子、转发帖子的过程中,粉丝可以对帖子直接进行评论和附加自己的转发内容。

二、微博的特点

一是门槛低,使用设备要求简单、便宜,同时对用户文化水平要求低,只要认识字一般都能发布信息。二是速度快,微博用户能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发布帖子,同时帖子自动转发到其所有用户。7.23甬温线动车撞车事件,最初发布信息的是新浪网友“袁小芫”20:38分发出的微博信息。三是交互性强。微博交互手段多种多样,用户可以使用多种数字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地实现交互。既可用电脑交互,又可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操作(如手机、上网本、IPAD、平板电脑等)。四是集成度高。微博可以直接连接用户的博客、网站、邮箱、交往社区等。同时在博客、网站、邮箱、交往社区、IM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等也可以一键进入微博,同时在它们页面上发布的信息可以直接自动同时发布到微博中。五是应用方式多样。微博可在电脑上使用。有两种方式:一是传统浏览器界面方式,二是微博电脑客户端界面方式。微博也可在移动终端上使用。在手机上使用微博,有以下五种方式:①手机短信方式,②手机彩信方式,③手机上网WAP浏览方式,④手机HTTP://WWW上网方式,⑤手机微博客户端程序方式。

三、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

(一)政务微博的定义

什么是政务微博,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义,结合众多政府部门及众多政府官员的微博,本人认为政务微博就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开设的主要用于倾听人民心声、诉求,排解与政府管理有关的实际问题,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公布相关数据和事件,从而进行网上知晓、网下解决问题的相关微博。

(二)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

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 2011.7.7日发布的《2011上半中国微博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7月6日,仅新浪微博上,政府机构微博数达4920个,政府官员微博数达3949个。其中,地域分布上,广东、山东、河北位居前三;职能部门上,公安部门微博以75%的绝对优势位居第一;行政级别上,县处级政府机构微博以53%居首位。官员政务微博的比例中,以政府和党委系统的官员微博占总数的前两位。官员微博的行政级别分布呈“金字塔”型,县处级官员微博的规模最大。

四、当前我国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微博命名混乱

目前微博命名总的来说处于自由、无序、随心所欲状态。政府机构或公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所好命名,其所取的微博名字只要不与别人微博名重名即可通过审核,各微博运营商也基本上不加以规范、限制。政务微博名称中,有以机构名称全称命名的,有以简称命名的、有以地方名称加地方特点命名的,有的政务微博名称与机构名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公务人员自己的微博名称更是随心所欲,意马行空,叫什么的都有。政务微博名称混乱的结果是不利于用户识别,真实性、权威性大打折扣,用户无法查询和搜索,不利于政务微博的推广和宣传。

(二)政务微博的建立处于无序状态 无序状态表现为如下方面:一是建与不建的问题。我国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一定要建立政务微博,建立与否没有限制,更没有考核的要求。目前建立政务微博的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是处于自发状态,一般与本部门的工作性质及其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密切关系。那些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和广大企业服务的职能部门,为了更好、更快、更高效地为服务对象服务、通过微博及时收集信息、发布服务信息和政务公开信息,使用短平快的微博可以大大减轻其劳动强度,这种性质的部门建立微博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如全国公安系统政务微博、宣传部门的微博、交通旅游、教育部门的微博就比较多。对于公务人员建立的私人政务微博,一般都与其拥有熟练的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水平,同时又有较高的服务意识有关。二是政务微博注册时,所选择的门户网站处于无序状态。目前我国公开向用户提供微博注册服务的门户网站有80多家,比较大的门户网站有新浪网、腾讯网、网易、人民网、CCTV网等等。政务微博在哪一个网站上都可以注册,没有限制。然而目前各个网站的微博是相互独立的,如腾讯网上的微博用户只能与腾讯网上的用户进行各种信息联通,与其他网站上的微博用户是物理隔离的,无法实现任何联系,无法实现政务微博向全体国民服务。同时一个部门的分支部门在不同的网站上注册政务微博,不利于政务微博的互联互通,不利于各部门信息的共享,更不利于统一管理和统一地对外提供服务。

(三)政务微博缺乏运行机制

目前的政务微博运行处于自发状态、无法可依状态,没有法律、纪律对其运行加以约束和限制。其主要表现一是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发布数量不均。二是对用户提出的评论、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有效地回复和解决。三是互动功能不足,没有充分利用微博的各种交互工具来完成应有的功能。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政务微博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就无法完成向广大用户提供及时、可靠和的报务,同时也不利于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四)政务微博缺少必要的营销手段

缺少营销理念的后果是政务微博的粉丝数和关注对象数不足、发帖数量不足。发帖数量包括原创发帖、转发发帖和评价发帖等。发帖数量不足,将会直接导致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量不足,这不仅不会吸引更多的微博用户关注从而成为政务微博的粉丝,同时已经成为其粉丝的用户也会因为没有新的内容而取消关注,从而造成已有粉丝自然流失。有人认为政务微博以其政府特有的功能建立起来,好像没有关注其他用户的必要,这一认识也有不妥之处。政务微博只有充分关注别人的微博,才能及时知晓别的微博用户发帖内容,这是一个收集关注对象信息的好方法,这也是一个了解民情、倾听民众呼声、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政务微博关注的对象分为二类:一类是关注其他省市自治区的相同部门的微博,及时获取同行的信息,充分借鉴经验、做法为自己所用,来改进本部门的工作。二是关注与自己所分管业务和行业相关领域的意见领袖的微博。相应领域的意见领袖微博一般都拥有大量粉丝,具有深厚的相应领域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部分是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其言语和行为对其粉丝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政务微博只有充分关注自己分管领域的意见领袖微博,才能及时知晓行业动态、存在的问题,甚至从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进本职工作的方式方法等。

政务微博粉丝数量不足。作为中国“政府微博第一人”云南红河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皓在个人微博里这样写到:“话语权决定主动权,透明度决定公信度,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正常情况下政务微博的粉丝是为了从政务微博上获得政务或服务方面的信息而主动加入的,但自然情况下增长缓慢。其实粉丝数量的多少无论对明星、普通人乃至政务微博都至关重要。阿里巴巴超级理查德说:“我的观点就是要积累粉丝。粉丝过百,相当于班级黑板报;粉丝过千,相当于学校布告栏;粉丝过万,相当于行业内刊;粉丝过十万,相当于时尚杂志;粉丝过百万,相当于地方电视台;粉丝过千万,相当于中央级报纸;粉丝过亿,相当于卫视;粉丝过十亿,就是全国性电视台。”可见粉丝数量的多少,微博的影响力是不同的。粉丝越多,影响力越大,说话越有权威和份量。客观地说,一般情况和条件下,政务微博粉丝数的多少不是至关重要的,政务微博不能以追求粉丝数为终极目的。然而粉丝数越多,影响力越大是不争的事实。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需要在第一时间播报事态发展情况时,粉丝数的多少至关重要。粉丝数越多,政府的声音传达越迅速,便于争取主动权,是防止流言和谣言的最好办法。

五、规范政务微博的措施和对策

由于目前政务微博存在着上述四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大大削弱了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和作用,如何更好地建设政务微博、使用好政务微博,使其更好地为成为党和政府与国民和企业沟通的工具和手段?

(一)规范政务微博名称

不规范的政务微博名称,不仅影响其可信度,使广大用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同时不利于用户搜索加入,更谈不上为用户提供服务。规范化命名规则,本人建议采用如下格式:XX省XX市(厅)XX县(区)XX局(科);或者采用机构全称+二级机构+三级机构命名。如果是政务人员的私人微博,在上述命名规则后加姓名的方式。这样的政务微博命名好处是可信度高,直观明了,便于用户搜索加入。在注册时一定要进行认证,只有经过认证的微博,才有更高的可信度。目前有些表面上是政务微博的用户发布了一些不真实的政务信息,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政务微博经过认证,权威性、真实性才能得到保证。在政务微博简介栏目,一定加上本单位的简介、主要业务范围、联系电话和E—mail地址,同时加上本部门的标志性建筑的照片作为形象标志(个人用户要加上自己的真实照片),以增加可信度。

(二)规范政务微博组织建设

由于目前各个微博门户网站是物理隔离的,不同网站上的微博用户原则上是不能通信的。如果同一部门的不同分支机构在不同门户网站上注册微博,将无法给用户提供完整的服务,同时部门之间的密切业务往来也被阻隔,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所以政务微博的系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建议,同一部门的微博应该建立在同一微博门户网站上,按照当前各政府部门的自然组织结构建立微博结构,同时各部门之间添加链接,方便自己和用户从本部门向别的部门微博跨越。也可以用建立微博群的方法,一个大部门建立一个微博群,群中成员是本部门的二级机构,二级机构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微博群,其群内成员是其所分管的三级机构,三级机构所建立的微博群,其成员是自己的工作人员。这样不仅方便微博用户按机构名称逐层找到所需政务微博,同时也大大方便机构内部之间信息的上传下达。

(三)规范政务微博的运行机制

由于微博的发展仅就近两三年的事情,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也就是两年时间,制度建设和管理方法无法跟上,从而造成政务微博不能更有效地运行。

1、政务微博的定位 政务微博的定位问题在建立微博之时就应该明确下来的事情,但有些政务微博定位不明,出现跟风、赶时髦现象,没有太多关注本部门的功能、业务范围,从而造成既不能促进本部门业务、管理服务的提升,也无法满足广大微博用户的诉求。所以政务微博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政务微博,应该定位在如何利用这一先进的工具和管理手段来促进、改进、调整、梳理本部门的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同时利用政务微博更好更快地响应微博用户提出的各种诉求,根据本部门的业务范围及时有效地公布各种政务信息。

2、管理条例。

管理条例应该明确本部门政务微博的的总负责人,明确信息发布的具体人,信息浏览、收集负责人,及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发布时效、接收用户诉求的响应时效,既要有明确的责任,又要有明确的惩罚措施。英国是推动政府微博规范化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国家。英国政府早在2009年就发布了《政府部门Twitter使用指南》,供各级政府部门参考。虽然这份指南不具有强制性,但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该指南共有20页,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政府微博管理及使用的方法,正文包括四个部分:使用Twitter的目的及评价方法;Twitter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有效管理和使用Twitter;推广Twitter。2011.6.27日南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的1小时内或获得信息的第一时间进行微博发布。伍皓举例说,“平安红河”微博只要遇到需要反映的问题或求助,就马上会启动一套机制,真正去解决这些问题。

3、政务微博的用语机制。由于我国长期受封建制度的影响,政府部门被称为各级衙门,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说话的用词、语气、语调明显具有官腔官调特征,霸气十足,这将会严重影响政务微博的作用和形象,不仅不会吸引更多用户成为其粉丝,就是已有的粉丝也会离开!没有粉丝的支持,政务微博就等于零。所以制定政务微博的用语机制十分重要。政务微博用语应该多用生活用语、网络用语、口语等,少用 “?”和“!”。

(四)制定切实可靠的营销手段

政务微博要想对其粉丝及全体网民乃至全体社会成员产生影响,其前提是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粉丝数,没有粉丝数一切无从谈起。那么怎么才能吸引更多的粉丝呢,可采取如下措施。

1、发布及时、准确、全面、高质量的政务信息。政府拥有对全体国民和企业以及所有社会成员产生全方位影响的重要管理、服务、监督信息,其中有的是统计信息、实时信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和生产都有密切关系。政务微博只有准确、全面高质量地发布一定数量的政务信息,才能吸引广大用户前来观看并成为其粉丝,否则政务微博上信息少、陈旧、质量不高、不及时,必然不能吸引广大微博用户。

2、及时与粉丝互动。政务微博担负着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连接桥梁和工具作用,广大粉丝必然有众多的生活、工作和生产方面的各种问题通过微博向政府提问,甚至是建议和意见等一些参政议政的信息,政务微博只有及时与用户的诉求互动,才能使他们的问题得以解决,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促使全社会的更加和谐。用户的事情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好之后,用户得到心理满足,会对政府产生好感及好的评价和肯定,其定会向网上、网下亲朋好友宣传政务微博的作用,从而会增加政务微博的粉丝数量。粉丝与政务微博的互动,有多种方式,包括直接给政务微博发帖子、直接对话和对政务帖子进行评论等。

3、传统媒体宣传。发帖和互动是增加粉丝数的核心方法,但在传统媒体上对政务微博进行宣传也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目前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的许多栏目都直接显示出其栏目微博地址的方法,以便于收看用户与其联系。政务微博也要在一定的传统媒体如广播、报纸、杂志、电视以及自己的网站上、博客上、门户网站上宣传自己的微博名称和地址,也可以直接采用做广告的方法,在相应的栏目、文章中嵌入自己的微博名称和地址。

4、吸收、重视本领域意见领袖的微博。网络上的所有用户没有级别、地位和财富的差别,所有用户一律平等。有的用户是用真实姓名,有的用户是用昵称,具有匿名性。无论是真实姓名还是昵称,其背后都是对应一个活生生的人,每一句话,每一个帖子都是其真实心灵的写照。在自由、平等和开放的网络上要想成为某一领域、行业的意见领袖实属不易。这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帖、回帖、参与讨论,而且帖子数量众多和意见、建议质量高且被广大网络用户所接受,从而心悦诚服地跟随之而形成的。多数意见领袖基本上都是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行家里手,具有较高的威望和知名度,影响力深远。政务微博要多关注本行业的意见领袖,多转发他们的帖子,多与他们沟通、协作,让他们在自己的粉丝范围内多宣传政务微博,从而间接吸引其粉丝前来关注我们的政务微博,从而实现政务微博的粉丝数增加。(五)整合微博资源,实现政务微博用户访问的一站式报务 在微博的特点中我们提到微博具有集成性,即微博能整合博客(BLOG)、实时通讯工具(IM)、网站链接等,随着微博功能的拓展,微博将会逐渐增加文件传输、音频视频直播功能,这样一来微博将可以成为政府机构的信息资源中心。然而微博也有缺点:语言碎片化受140字的约束、无法实现复杂、高深信息的传达和表示,而且信息量大,新信息放在已有信息之前,从而造成信息“沉底”现象明显,从而失去关注。如何通过微博集成博客、政府网站、QQ及E-MAIL,使各种网络工具各司其责、扬长避短,协调发挥功能,使这些工具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呢?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要想讨论、传播复杂、深层次的问题,可以采用在博客上显示文章原文,在微博上显示其标题及摘要的方法,并加上链接。这样既发挥了微博信息发布快捷、面广的优点,吸引粉丝用户关注这篇文章,同时也发挥了博客便于发布深层次、大块头文章的优势,而且还增加了博客的访问量。然而博客文章也有“沉底”现象,不利于相对固定信息的长久显示和存放。对于那些相对来说长期不变的信息如部门职能、业务范围、规章制度、行业规范等信息,可以将其放置在政府网站上。这样一来,微博、博客、及政府网站各有分工、各有工作重点,三个信息工具协调发挥功能,从而确保政府部门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如公安机关,就是这样组织架构的。在微博上实现用户的意见、建议、咨询、反馈和处理结果的发布,而对于为什么有这样的处理结果,过程曲折、依据复杂等大块头文章,则在微博中无法说清楚、讲明白,可以写成文章将其放在博客中,用户可以从微博中直接进入博客中对应的处理过程文章一看究竟。而具体的处理过程中所依据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可以从其对应的政务网站上去找到具体依据。

第四篇: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与对策[范文模版]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与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存环境危机和公共意识危机逐渐为公众重视。为缓解或解决这些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公益广告应运而生。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公益广告不仅仅是帮助公众认知社会问题,也是政府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为更好发展公益广告,解决公益广告在我国发展不平衡性,特从公益广告的特点进行阐述,政府企业联手合作,探求新的方式,为公益事业的发展开创新局面获得双赢。

1公益广告的概述

1.1公益广告的定义

公益广告是指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直接目的的广告形式,是面向社会大众,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以倡导或警示等方式传播某种观念,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非商业性广告。

公益广告的目标人群是所有社会关系内的人,公益广告是影响范围最为广泛的广告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广告内容思想性较高,主要是呼吁人们关注共同的问题,并敦促人们在社会行为中遵守社会准则,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风尚。无论是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公益广告的创作要求都不低于商业广告,有时甚至更高。从创作动机上看,公益广告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是出于唤醒公众注意某些社会性问题,根据某些社会公益性主题来创作的。

1.2公益广告的产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为追求经济利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后果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及社会公益意识的淡化,出现道德滑坡,引发生存环境危机和公共意识危机,现代意义的公益广告应运而生。20 世纪40 年代公益广告首次出现于美国,目的是增进一般公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缓解或解决。日本的广告机构成立于1971年,由企业作主导,重点从关注民生、回馈社会出发,诉求主题与社会热点问题息息相关,研究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我国,贵阳电视台于1986年首次播出了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公益广告;1987年10月中央电视台首次在黄金时间开辟《广而告之》栏目专门播放公益广告,这种由政府主导、被称为“公益广告”的广告开始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而后,各种类型的公益广告开始在电视、广播、平面媒体中广泛传播。2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的现状

公益广告在我国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也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繁荣的过程,一些耳熟能详的公益广告至今还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广告形式,自有它不可估量的特殊的社会价值,它发挥着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作用。可是,近几年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处于做做停停、时断时续、愿做就做应付差使的状况,除了以能引起全国震动、关注的重要事件和热点问题为素材制作的公益广告短时间内还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外,其他公益广告基本不被重视。

一方面,国内公益广告多是由政府指令、媒体制作播发的,正因为如此,我国公益广告的策划和制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行政手段的规定。媒体在公益广告的制作、播发中也不够自觉,表现得随意、分散。有硬性任务时,媒体为完成任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发布一定量的主题公益广告;没有任务时就可发可不发,或是有时段和版面空闲时用来填充。

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在进行中,企业尚未从再分配体制下完全脱离出来,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完整的社会身份还未最终形成,企业普遍缺乏对社会的热切关注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多数企业习惯认为发展公益事业是政府的责任,极少涉足公益广告。很多企业对公益广告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对商业广告的认识,有些企业只有在市场行销受到挫折以后,才会想到用公益广告来装门面。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和将公益广告视为企业的调节品的想法影响了公益广告的发展。

最后, 公益广告的制作是需要经济支持的, 一些重大的、优秀的广告制作更需要大的经济投入。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还未建立起政府、市场和社会领域三者间的协调关系, 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非赢利机构负责组织、策划、创意公益广告, 同时也缺乏借鉴、运用商业广告的传播技巧来推动公益广告发展的方法。所以, 不被重视和缺乏健全的公益广告运作机制, 是我国公益广告事业发展的现状。

2.2我国公益广告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的公益广告事业发展得比较快 但尚处在初级阶段 公益广告的创作仍停留在低层次 低水平的层面上 现在我国的公益广告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仍显得相对滞后 发展过程不均衡导致了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 同时 由于公益广告的制作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 人力物力消耗比较大 但是却没有诱人的利润 所以对于大多数广告公司来说 他们并不愿意制作此类广告 就目前情况而言 公益广告在我国的发展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益广告创意水平不高。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缓慢,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创意水平上也明显落后于我国的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对创意水平要求相当高,它不仅要求创作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底蕴,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唯有如此,才可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目前,国内公益广告作品大多创意平平,甚至没有创意,主要是没有摆脱说教的立场 教育人的口吻,把公益广告图解化、套语口号化,使得公益广告退回到一般宣传的层次上,其沟通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究其深层原因,在于忽视了公益广告的指导哲学。

二、企业公益意识不强。时至今日,我们许多企业家仍认为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营团体,没有认识到企业是社会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把自己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各种背景中剥离开来而单独运作,没有意识到社会环境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外部条件,所以企业普遍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热情缺乏,对企业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的认知缺乏。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商品经济与世界接轨的密合度更高,市场发育趋向成熟,企业行为和企业竞争将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展开,企业的规模经营集团化趋势更为明显,企业的竞争已从资源竞争、人才竞争、信息竞争、发展到企业的整体性竞争、企业形象竞争。一个企业能够服务于公众利益,认真塑造自己的社会公益形象,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求得社会的认同和好感,和社会产生共鸣,那么它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社会和消费者的好感,立于不败之地。

三、公益广告创作题材单一。由于对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内涵要素认识不全面再加上城市、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公益广告内容单一,不能满足社会全面发展和建设的要求。从公益广告创作题材看,普遍存在着城市题材多,农村题材少、儿童题材多、老人题材少、法规性宣传多、道德规范题材少等问题。

四、公益广告发布形式不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大众传媒已经形成了一个密布全国的大网络。截至目前,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已达90%,中央和地方有数不胜数的日报、晚报、周报、专业报及各类杂志。可移动的载体如公交车、火车、出租车、轮船、飞机等以及近年迅猛发展的电子网络系统,星罗棋布的各类广告发布媒体已经组成了一个有机网。但是综观各类发布媒体,好像公益广告只偏爱电视、报纸、路牌次之,其他媒体几乎与公益广告无缘。公益广告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发布较多,中小城市发布量较小,在县乡镇几乎觅不到公益广告的身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益广告的传播,也削弱了公益广告在受众中的导向作用。

五、公益广告资金保障不足。目前,我国公益广告与广告营业总额大幅增长的态势极不相符。与商业广告占广告总数的份额相比,公益广告的比重太低。而国外发达国家公益广告已占社会广告总数的10%以上。我国公益广告缺乏良性的资金保障体系,良性的公益广告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公益广告作为公益事业,必然需要资金保障其运行。而且和传统商业广告相比,公益广告制作更复杂,收益更少的特点使其在资金运作上有更大的风险性,更需要资金的有力支持。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公益广告的创作仍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支持,广告公司的“义举”或少数企业的短期投入,缺乏长期、良性的资金来源体系。企业作为最大的广告主,并未能从长远利益角度认识公益广告的效应,从而无法长期投入。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对策

一、应更加关注农村,关注民生公益广告应直面民生,如医疗卫生、防火防电、公民教育、交通安全等,要向农村和边缘地区倾斜,积极反映群众关心的问题。譬如

“希望工程”让更多的人大体了解了农村的教育现状。目前,公益广告应多关注公民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即教育和医疗卫生问题。

二、应求创意重情感,提高公益广告的情感魅力。公益广告应始终坚持思想性原则、情感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首先,公益广告推销的是观念,思想性原则是第一要旨,这就要求公益广告的品位要高雅,就是说要把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融思想性于艺术性之中。其次,公益广告应避免与商业广告雷同,要以超脱、含蓄、委婉的表现方式在“情”字上做文章。再次,电视公益广告的艺术美存在于运动和空间中,它以流动的画面和声音为载体,用光、影、声、色等作为表现美的元素。最后,由于公益广告是推行某种思想或观念,因此不会立刻见效,故必须持续进行。加强公益广告情感诉求的迎合意识。公益广告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是因为它能在情感诉求上与受众沟通、交流,产生共鸣。广告创意一定要考虑受众的情感需求,不能忽视情感迎合对于广告在理解和认识方面的作用;要冲破功能性解说的藩篱,关注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灵情感的变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焕发改造生活的激情和动力。只有这样,公益广告释放的信息才能可视、可读、可感。

公益广告要提高创意水平。如何让公众感到有趣、好奇、轻松、耐看,从而巧地使公众发自内心地接受,是公益广告制作者的首要课题。公益广告的创意,用幽默也好,亲情也罢,都要把人性表达出来。因此,在公益广告的创作中应始终保持一种朴素的感情,把质朴的情感融入到创作中去。创意应来源于生活,只有用心去观察和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保持对事物的敏感和较强的聚焦意识,才能挖掘出深刻的东西。

三、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强对公益广告的组织和管理,颁布有关公益广告的法律法规使公益广告进一步得到完善和规范。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不少有关公益广告的法律法规。如1995年颁布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媒体必须做一定数量的公益广告。在资金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发布。此外,我们要积极推动公益广告的理论研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整体创作水平,提高公众的公益意识,为公益广告事业创造一个发展的良好环境,相信公益广告的前景是乐观的。

四、转变企业营销观念,扩大公益广告主体,加大公益广告投入。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公益广告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出资做公益广告。企业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一员,有义务为公益广告投入资金。现代营销已经从传统营销转化为整合营销,树立起社会营销的思想观念对于企业尤为重要。企业不但要满足目标客户群的要求,还要考虑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和社会长远利益,主动承担社会这人,以长远的目光树立自身的企业形象,最终获益的还是企业自身。企业积极投身公益广告事业,不仅扩大公益广告的主体,而且为我国公益广告争取更多资金,企业和公益广告两者各得所需,相得益彰。

第五篇: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食品安全是目前全国上下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就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今后食品安全监管中应该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检测体系、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等一系列应对措施; 从而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使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质量管理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Food Safety in China

Food Science&Engineering,No.1Abstract:There are the hot issues about food safety causing attention of nation.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generating reasons infood safety of China are discussed.Therefore,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of putting forward that future food safety regulations and food safety legal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od safety regulatory system of the unified coordination and responsibilities clear should be set up and improve; perfecting our food safety risk assessment inspection system; improving the food safety standard system;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equipment;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detection and a series of respons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food safety in our country,to make people eating rest assured food.Key words:Food safety;Present situation;quality management;

0 引言

在我国食物供给体系和食品工业体系形成、建设过程中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监督检验部门等均注重了对食品质量的控制,其中包括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和控制。我国的食品卫生整体质量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保障人民生活和卫生健康需要方面有了长足进步,这是我们长期工作努力的结果。国家自九十年代初起相继颁布了《食品卫生法》等有关保障食品卫生质量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相关的规定和管理办法,比如,《粮食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生产管理办法》等。各地政府为贯彻执行相关法规也发布了一些实施办法。在实际食品生产和市场流通中,这些法规、条例和办法的实施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对食品质量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虽然我国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我国的食品生产和供给中还存在着食品制成品的合格率不高,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没有得到控制,一些中小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工艺和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较低,检验手段不齐,法律意识不够,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条例、标准的自觉性和力度不够,食品安全监督执法队伍

力量与所担负的工作量相比还很不足,执法水平还需提高等情况。这些问题在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导致了我国目前食品不安全状况的存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1.1 食品添加剂不符合标准规定。发酵性食品违规添加防腐剂苯甲酸的情况较多,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1.2 成分含量不符合要求。少数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掺入大量的代用品,经过极为简单的加工、调味、膨化等工艺过程配制而成,危害极大。

1.3 卫生指标不合格。在有些食品中,绝大多数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不合格,严重危及消费者的人身健康。

1.4 包装类食品标签不规范。

1.5 水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比较严重。保藏、运输、保鲜过程控制不严,造成新鲜度指标不合格,经营者往往使用重金属超标的营养液来保证新鲜度。另外,由于近年来海水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镉”超标是环境污染带来的结果[1-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高发的主要原因

2.1 食品生产经营者过度竞争。食品生产一般不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低技术产品的背后,是劳动密集型优势。生产能力过剩使价格成为食品的主要竞争要素,价格的相互压低导致了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巨大的竞争压力使生产者、销售者不惜挺而走险,以造假、售假追求利润。

2.2 政府监管问题严重。部分政府监管部门权力寻租现象严重。作为管制性行业,食品生产经营的行政审批手续较严,这成为一些部门寻租的筹码,一些部门热衷于建立实验室,名为加强监管,实际是为了有偿服务;还有的部门以罚代管,追逐小集体利益,放纵违法行为。从部门利益出发的管理,难免会变质,使食品安全监管目标难以实现。

2.3 消费者协会缺乏独立性。我国从1985 年开始建立消费者协会组织,挂靠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下,这种体制使消协在初期可以借助行政力量,迅速成长,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它也阻碍了消协作为民间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使其难以发挥独立的社会监督作用。

2.4 中介机构发育不良。食品的生产、销售乃至消费的知识越来越复杂,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终端受众,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鉴别食品的安全性,最便捷的方法是借助中介机构的专业知识,来保障自己的安全消费。我国建国后长达30余年的计划体制,使政府成为包办一切、包管一切的全能型政府,社会的自治能力完全退化,其表现就是中介机构的全面消失。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局面得到根本改变,但依然不能满足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需求[4-6]。食品安全发展的对策

3.1 应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提高全民安全消费意识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建立用科学的营养知识引导消费和用消费带动生产的新机制,使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和营养结构合理协调。开展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营养知识教育,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提高城乡居民的营养科学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引导居民的食物消费方向,提高全民科学、合理膳食的自觉性,把营养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内容。提高营养师的社会地位,逐步在医院、幼儿园、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公共食堂及餐饮服务业推行营养师制度。

3.2 加强法制建设.保护食物资源环境

保护食物资源环境,保障食物质量、安全与卫生。加大耕地、草地、水资源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逐步改善食物资源环境,保障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能型等食物生产技术,缓解耕地、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强化食物生产过程的环境保护,加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治污力度。大力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丰富的食物生产,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并逐步增加其市场供给。积极稳妥地发展高质量、高效能的保健食品,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加强对食物种植、养殖阶段农药、兽药的管理,完善有关农药、兽药安全使用管理规定[7]。

3.3 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我国大量的食品安全事故是恶性的造假,是人为故意的,所以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加强法律监管体系。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分10章104条,分别为总则、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明确了分工,参与者更多,包括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等[8]。

3.4 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按《食品安全法》规定,地方政府要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负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应承担起当地的食品安全责任,在以往出台的有关食品的法律法规中未曾明确。在该法相关的条文中还规定,地方政府要对本辖区内出现的食品安全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否则要承担失职责任。

3.5 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9,10]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含量低、不统一、不完善。据统计,我国共有食品标准约3500 项,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约2600项,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食品监督管理标准体系,但这些标准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原因在于:①标准分散于多个部门,使食品安全标准既有交叉重复,又有空白;②标准不配套,不仅表现在标准个体之间,更表现在从生产到流通过程中;③标准技术含量低,特别是与国际现行标准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

加大我国食品检测机构建设资金的投入,积极引进和研制先进的检测设备,积极提高检测能力,建立独立的、公正的、权威的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严谨的技术支撑。要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重点在关键检测技术、危险性评估技术、关键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组织科技攻关研究,为食品生产的全程监控提供快速、准确、全面的检测数据。

3.6 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

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国家对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的研究还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特别是对于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并尽快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具体应用。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开展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对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兰兰.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J].理论视野.2010,6.[2] 曾献东,罗双双,张晓敏.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观察.2009,11.[3] 汤云,朱云松.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7.[4] 王卫东.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做好食品安全工作[J].黑河学刊.2011,8.[5] 谢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1,24.[6] 张芳.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修正[J].东方法学.2009,2.[7]谢敏,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1):39—45.

[8]王选平.论食品安全危害性与卫生监督[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2):141—144.

[9]石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探讨[J].中国药业,2007,16(24):9一10.

[10]程建国.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4):16-17.

下载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与对策(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与对策(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的发展思考

    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的发展思考 2013-8-7 15:16:00 来源:国脉电子政务网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政务微博是政府机构及其公务人员因公共事务而开设的微博。自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王明伟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12期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蔬菜的播种面积呈逐......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生态旅游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国际上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龙之谷外挂论坛一种新兴旅游产业,它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和谐发......

    我国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我国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重生产、轻流通,对物流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物流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物流发展与管理对促......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作者:吴剑刚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3期 【摘 要】我国第三方物流潜力巨大,并形成一定发展规模,但仍处于产业......

    浅析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目 录 浅析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2 1 序论 4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2.1 国内研究现状 4 1.2.2 国外研究现状 5 1.3 研究的主要方向 5 2......

    我国旅游交通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旅游交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05-02-24一、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广义旅游交通是指以旅游、观光为目的的人、物、思想及信息的空间移动,它探讨的对象包括人、物、思想及......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杨曙辉,宋天庆 (云南大理州农科所,云南大理671005) 摘要:简述了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浅析了制约我国当前有机农业发展的5大方面主要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