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方案(内政办字〔2006〕366号)(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08:3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方案(内政办字〔2006〕366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方案(内政办字〔2006〕366号)》。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方案(内政办字〔2006〕366号)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6〕366号 【发布日期】2006-11-03 【生效日期】2006-11-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方案

(内政办字〔2006〕366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

全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从2003年底开展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各部门密切配合,各级经办机构努力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试点地区的农牧民减轻了医疗负担,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有所缓解,基本形成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方针、目标和原则,2006年卫生部等7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农卫发〔2006〕13号),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在2007年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时,在我区全面推行和建立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开展新农合工作的旗县(市、区)达到100%。为了认真贯彻国家和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的有关要求,推动我区新农合工作顺利开展,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06年11月3日

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试点工作已取得的经验,修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方针、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方针

做好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周密部署;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牧民的意愿;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解决农牧区缺医少药和看病难的问题;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步伐;必须把农牧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改善服务,提高质量,确保农牧民受益。

(二)目标、任务

通过前三年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积极研究和探索适应我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牧民经济承受能力、医疗服务供需状况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政策措施、运行机制、服务体系和监管方式。2007年,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要求,在全区全面推行和建立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牧区医疗救助制度。减轻农牧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牧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和要求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牧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牧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推进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要遵循“自愿、互助、公开、服务”的原则。

建立这项新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认清和把握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新特点。一要坚持农牧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尊重农牧民意愿,不搞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和硬性摊派。二要在农牧民个人筹资的基础上,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必须按要求落实补助资金,并按时足额到位,逐步建立起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体现互助共济性质。三要突出以大病统筹为主,对农牧民的大额医药费和住院医药费用进行补助,重点解决农牧民因患大病而导致的贫困问题。四要以旗县为单位统筹,形成以旗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增强抗风险能力。五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和办事制度,赋予农牧民知情、参与、监管的权力,提高制度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六要把农牧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便民利民,让农牧民受益,得到比较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七要由政府负责建立协调机构、经办机构和监管机构,加强领导、管理和监督。八要建立医疗救助制度,通过民政和扶贫部门资助贫困农牧民参加合作医疗并解决因病致贫的再补助。开展新农合工作,一定要把握上述要求,从维护广大农牧民根本利益出发,精心组织,精心运作,注重工作质量,扎实推进,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主要内容

(一)组织管理

1.领导机构。自治区政府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区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指导和督查各地的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盟市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各旗县(市、区)及所属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牧民代表组成的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嘎查村要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小组。

2.办事机构。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卫生厅。负责制定政策、调查研究、督办检查、信息收集等日常工作,各盟市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上述同类工作。各旗县(市、区)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合作医疗的业务管理和日常工作。苏木乡镇要建立经办机构,根据当地实际,可设在苏木乡镇政府或卫生院,负责办理合作医疗日常业务。经办机构的人员一般按20万人口以上的旗县配备6至8人,20万人口以下的旗县配备4至6人。苏木乡镇配备2至3人,工作人员由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调剂解决。

3.工作经费。自治区、盟市、试点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为开展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安排工作经费。旗县、苏木乡镇级经办机构的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

(二)基金筹集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1.个人缴费。原则上农牧民个人每年每人缴费不低于10元,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在农牧民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农牧民收入水平及实际需要相应提高缴费标准。持有证件的农村牧区五保户、特困户参加当地的新型合作医疗,个人筹资部分可由民政部门从医疗救助基金中支出。苏木乡镇企业职工和外出打工人员(不含以农牧民家庭为单位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员)是否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由旗县人民政府确定。

2.集体扶持。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本地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给予适当扶持,扶持的集体经济组织类型、出资标准由旗县人民政府确定,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牧民摊派。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资助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

3.政府补助。中央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农牧民每人每年补助20元,自治区、盟市、旗县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元。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财政按10∶5∶5比例安排补助资金。农牧民人口在6万以下的牧区旗县,自治区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农牧民每人每年再增加5元的补助资金。经济情况较好的地区,地方财政可再增加投入。

(三)基金管理

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基金专户储存,实行收支两条线专项管理,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1.管理方式。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由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及其经办机构进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旗县级综合管理,家庭帐户以苏木乡镇为主的核算办法。采取统一招标方式,选择网点覆盖面广、信誉好、服务质量高、提供优惠支持条件的商业银行作为合作医疗基金的代理银行,所有合作医疗基金全部缴入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开设的财政专户。做到银行见钱不见帐,经办机构见帐不见钱,真正实现新型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分离,封闭运行。

2.收缴方式。农牧民个人缴费可在自愿参加并签约承诺的前提下,由经办机构或苏木乡镇有关部门代收,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门收据;集体经济的扶持资金,由旗县(市、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及其委托经办机构收缴,个人和集体缴费应及时转入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各级财政支持资金,由当地财政部门根据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实际人数,按标准及时划拨到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可探索成本低、方便利民的收缴方式。不设家庭帐户的牧业旗县,也可采取一次性收缴3年或5年的个人基金。

3.收缴期限。农牧民个人缴纳的下一年度基金要在当年12月底前收缴完毕,规定期限,集中缴纳。每个旗县(市、区)要在当年一月底前上报参加合作医疗的农牧民人数,逐级核准后,下拨补助资金。

(四)补助原则和方式

1.补助原则。合作医疗基金实行大额医疗费用统筹补助为主,建立大病统筹基金和家庭帐户。各旗县(市、区)可结合当地实际,将农牧民个人缴纳的基金拿出一定数额划入大病统筹基金,增强大病统筹力度。划入大病统筹基金比例,由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合理确定。家庭帐户基金用于支付个人门诊医疗费用。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全部划入大病统筹基金,农牧民人口少的旗县原则上不设家庭帐户,其他旗县(市、区)逐步向取消家庭帐户过度。所有农牧民缴纳的基金全部划入大病统筹基金。大病统筹基金用于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农牧民的住院和大额医疗费用报销。非住院医疗费用不得使用大病统筹基金(如:婚前医学检查费用、结核病治疗费用等)。凡一次性交纳了3年或5年个人基金的牧民要在报销比例和其他规定上给予优惠。各地可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牧民意愿和筹资情况,确定补偿范围和方式。

2.补助比例和额度。各旗县(市、区)根据筹资总额,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合作医疗基金的家庭帐户和大额医药费用补助的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助比例。既要防止补助比例过高而透支,也不能因补助比例太低使基金沉淀,影响农牧民受益。每年合作医疗基金结余不得超过年度基金总额的15%。各盟市要根据当地实际建立3%的合作医疗风险基金。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大额医疗费用补助的起付线和封顶线可按农牧民上年人均纯收入测算。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费用,可按比例采取分段支付的办法,费用越高,支付的比例越高,具体补助办法由各地自行确定,但原则上要求各盟市内要统一执行标准,分段不宜过多。结合全区的试点经验,10万人口以上的旗县参合率在75%以上的,起付线苏木乡镇卫生院定为100至200元,旗县级医疗机构定为200至300元,旗县外医疗机构400至600元。各地结合实际可上下浮动。报销比例苏木乡镇卫生院可按40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94号 【发布日期】2013-02-20 【生效日期】2013-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94号

《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1月2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自治区主席 巴特尔 2013年2月20日

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农牧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维护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人员(以下简称参加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牧民自愿参加,遵循公开公正、公平享有、便民惠民、保障基本的原则,按照个人缴费、集体扶持、政府补助等方式筹集资金,为农村牧区居民建立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第三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自治区实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盟市级统筹制度。

第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协调机制,多渠道筹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资金。

第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日常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审计、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牧业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组织、筹资、宣传、公示等相关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

第八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参加人

第九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农村牧区户籍居民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户籍地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

已经参加其他基本医疗保险的,不得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

第十条 未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居住在苏木乡镇的城镇户籍居民可以自愿选择参加户籍地或现居住地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

第十一条 具有自治区农村牧区户籍但在自治区内非户籍所在地居住一年以上,且未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人员,可以自愿选择在现居住地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

第十二条 农村牧区户籍的入托儿童、在校中小学生应当随其父亲、母亲或者其他监护人以户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

第十三条 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人员按照规定缴费后,经办机构应当将其登记注册为参加人,享受缴费期内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待遇,不按规定缴费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四条 婴儿出生当年免缴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个人费用,随其父亲或者母亲一方共同享受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待遇。

第十五条 参加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按照规定享受医疗费用报销;

(二)查询、核对缴费以及获得报销情况;

(三)了解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与使用情况;

(四)参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监督;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六条 参加人履行下列义务:

(一)按时足额缴纳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个人费用;

(二)遵守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规章制度;

(三)在就医和获得医疗费用报销时如实提供本人相关资料和信息;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 基金筹集与管理

第十七条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来源包括:

(一)参加人个人缴纳费用;

(二)财政补助资金;

(三)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扶持资金;

(四)社会捐赠资金;

(五)利息收入;

(六)其他来源。

第十八条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应当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筹资标准,并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

第十九条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个人缴费实行预收制,当年筹集下一个人缴费资金,每年筹集一次,个人集中缴费时间截止到当年12月20日,特殊原因未能在规定时间缴费的可延长至下一2月份最后一天。

第二十条 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受其委托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为个人缴费收缴单位,经办机构可以委托金融机构代收代缴。收费后应当向缴费人出具自治区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缴费票据,资金转入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专户。

第二十一条 农村牧区五保对象、孤儿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个人缴费由民政部门医疗救助基金全额资助。

农村牧区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个人缴费由民政部门医疗救助基金按照不低于人均50元的标准资助。

第二十二条 除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外,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财政补助资金应当由自治区、盟市、旗县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共同承担。

第二十三条 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应当按照规定时间及时、足额划拨到统筹地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

第二十四条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户储存、单独建账、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侵占。

第四章 基金使用与医疗待遇

第二十五条 盟市、旗县级人民政府建立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和核算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

第二十六条 统筹地区应当按照规定在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风险基金,提取的风险基金不得超过当年筹集基金总额的百分之三,历年累计不得超过当年基金总额的百分之十。

第二十七条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当年基金(含风险基金)结余不得超过当年筹集基金总额的百分之十五,历年累计结余不得超过当年筹集基金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超出部分应当对已获得住院医疗费用报销的参加人进行再次补偿。

第二十八条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分为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两部分。住院统筹基金使用比例应当不低于当基金的70%,门诊统筹基金使用比例应当不低于当基金的20%,并根据筹资情况及有关规定适时调整。

第二十九条 纳入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支付范围的住院医疗费用最高支付限额不得低于国家规定标准。

第三十条 纳入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支付范围的住院医疗费用起付线以上部分按照规定比例报销,起付线以下部分由参加人自行承担。

第三十一条 参加人在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基金支付范围内的门诊费用按照规定比例予以报销。

第三十二条 参加人支付住院医疗费用自付部分后,报销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经办机构定期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垫付资金。

第三十三条 经办机构可以为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预付资金。

第三十四条 按照医疗分级就诊原则,参加人可以自主选择统筹地区内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第三十五条 参加人因病情需要转院到统筹地区外住院治疗的,应当由经办机构指定的二级及其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出具转诊证明,并到所属地区经办机构办理转诊手续。

第三十六条 参加人因病情急、危、重或者急救等特殊原因,在统筹地区外或者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参加人或者其委托人应当在五日内,告知参加人所属地区的经办机构。

第三十七条 属于本办法第三十五条、三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参加人可以按照规定到所属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报销医疗费用,经办机构应当在30日内予以审核结报,存有异议核实有一定难度的,可延长至60日内审核结报。第三十八条 农村牧区医疗救助对象经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补偿后的个人自付费用,由当地民政部门按照规定比例给予救助。

第三十九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药品报销目录和诊疗项目报销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条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报销条件、报销范围、报销比例由统筹地区卫生、财政部门根据筹资情况适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费用不纳入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报销范围:

(一)使用的药品、诊疗项目未列入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药品报销目录、诊疗项目报销目录的;

(二)应当由第三人负担医疗费用的;

(三)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

(四)境外就医的;

(五)因故意犯罪造成自身伤害发生医疗费用的;

(六)因美容、整形等非基本医疗需要发生医疗费用的;

(七)未按有关规定办理转诊相关手续到统筹地区外就医的;

(八)国家和自治区规定不予报销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定点医疗机构

第四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方便就医、布局合理、技术适宜、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定点医疗机构。

第四十三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提供的医疗服务符合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要求;

(三)医疗服务收费符合有关规定;

(四)配备必要的专职或者兼职工作人员以及用于结算医疗费用的设备。

(五)医院HIS系统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系统实现无缝对接。

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应当向社会公布,有效期二年。

第四十四条 经办机构应当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定点服务协议,明确权利义务。

第四十五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及时诊治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患者;

(二)核实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就诊患者的真实身份;

(三)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政策咨询、诊疗项目问题解答等服务;

(四)执行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本药品报销目录和诊疗项目报销目录;

(五)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制定的医疗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六)公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收费项目及价格、报销条件和程序、报销范围、报销比例等。

(七)遵守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其他管理规定。

第四十六条 定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将非参加人的医疗费用列入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报销范围;

(二)将参加人应当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列入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报销范围;

(三)超出患者病情需要进行检查、用药、治疗;

(四)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

(五)弄虚作假套取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

(六)其它违反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规定的行为。

第六章 保障与监督

第四十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纳入工作考核目标。

第四十八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经办机构的基本服务条件、人员配备、业务经费等,使其与承担的职能和业务相适应。

第四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定点医疗机构考核评价标准,实施信用等级考核评价,并将考核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条 审计、财政、监察部门应当对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管理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一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对定点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五十二条 经办机构应当设立并公布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监督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受理投诉和举报。

第五十三条 经办机构应当每年至少公示一次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筹集、使用情况。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个人缴费收缴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代收参加人缴费的;

(二)未按照规定为参加人出具缴费票据的;

(三)未按照规定将参加人缴纳的费用转入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专户的;

(四)截留、挪用、侵占参加人缴纳费用的;

(五)违反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缴纳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五条 骗取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

第五十六条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定点医疗机构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无正当理由拒收参加人住院治疗的;

(二)为参加人提供与所患疾病无关的检查、治疗和用药服务的;

(三)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药品报销目录或者诊疗项目报销目录内的费用转嫁参加人个人负担的;

(四)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药品报销目录或者诊疗项目报销目录外的费用列入报销范围的;

(五)未经参加人同意,使用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药品报销目录外的药品或者实施诊疗项目报销目录外诊疗项目的;

(六)限定参加人住院费用的;

(七)将不符合转诊条件的参加人转诊或者未及时为符合转诊条件的参加人办理转诊手续的;

(八)其他违反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

第五十七条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退还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将非参加人的医疗费用列入报销范围的;

(二)销毁、隐匿、伪造医疗文书的;

(三)其他违法行为。

第五十八条 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为参加人办理实名登记的;

(二)未在规定时间内为参加人报销医疗费用的;

(三)截留、挪用、侵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的;

(四)违反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使用管理制度,造成基金损失的;

(五)违反规定报销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费用的;

(六)其他违法行为。

第五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处分。

第六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内政办字〔2003〕114号)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3〕114号 【发布日期】2003-04-01 【生效日期】2003-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

(内政办字〔2003〕114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促进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建设,将高新区建成具有自治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高新区或自治区级高新技术工业园。

第三条第三条 高新区所在盟市应将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快速发展。

第四条第四条 高新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是推动科教兴区战略、发展市场经济的综合改革实验区,是自治区科技创新示范、科技成果孵化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第五条第五条 高新区建设应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完善软硬环境建设,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六条第六条 高新区申报审批程序及期限

(一)所在盟市向自治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申请报告、高新区发展规划、可行性分析报告及其它附件材料。

(二)自治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及专家实地考察并予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三)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核批准。

(四)高新区审批期限为50个有效工作日(不包括申报材料修改时间)。

第七条第七条 高新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总体规划科学可行,功能分区合理,区域基础设施配套,主导特色产业突出,能够实现资源、技术、人才优化配置。

(二)按照精简、高效原则,实行封闭管理、开放运营的管理模式,具备科学、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

(三)盟市人民政府对高新区有明确的支持措施及政策保障。

(四)具有若干承担国家或自治区火炬计划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企业。

第八条第八条 高新区应当设立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归口指导下,负责管理高新区各项事业。

(一)作为高新区日常管理机构,高新区管委会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地方政府根据需要授予管委会相应管理权限,行使同级人民政府在土地、规划、建设、房管、建管、环保、计划、科技、财政、劳动、人事、工商、税务、项目审批等方面的管理权限,由高新区职能部门实施统一管理,并对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二)工商、税务、公安、金融、技术监督、社会保障等部门需在高新区设立派驻机构或分支机构,在高新区内行使相应管理权限。

(三)高新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及其它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与利用,并纳入所在盟市总体规划。

(四)高新区实行封闭管理,相关政策执行《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封闭管理办法》(内政发〔2001〕53号)有关规定。

第九条第九条 自治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新区的管理职责

(一)对高新区的发展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二)对高新区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评价,运行良好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予以表彰奖励。其中,一次考核不合格者,提出警告;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高新区资格。

(三)组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认定、审核。

第十条第十条 高新区所在盟市人民政府对高新区的管理职责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高新区建设与发展规划及措施。

(二)贯彻执行国家及自治区关于高新区开发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定本盟市扶持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协调解决高新区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四)组织协调本盟市相关职能部门支持、配合高新区管理机构工作,保证其高效、优质履行管理职能。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企业创办的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工作,可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内政字〔2006〕389号)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字〔2006〕389号 【发布日期】2006-12-20 【生效日期】2007-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试行)

(内政字〔2006〕389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

现将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组织制定的《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06年12月20日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预防和减少农村牧区火灾危害,保障消防安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所指农村牧区不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外的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工作做出规定的森林、草原地区。

第二条第二条 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嘎查村委会在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本规定负责农村牧区消防安全工作。

第三条第三条 农村牧区消防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实行消防工作责任制。各旗县(市、区)、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严格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并将农村牧区消防工作纳入政府任期目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范围。

第四条第四条 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将农村牧区消防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制定和完善所辖苏木乡镇消防规划,并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车通道和消防通讯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所辖苏木乡镇总体建设规划中。

第五条第五条 各旗县(市、区)、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于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消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和协调解决农村牧区消防安全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农村牧区消防工作的实施情况,对火灾隐患及时督促整改。

第六条第六条 农村牧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第二章 消防组织及工作职责

第七条第七条 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公安消防、民政、建设、林业、农牧业、教育、文化、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共同做好农村牧区消防工作。

第八条第八条 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建立由政府领导牵头,公安派出所、嘎查村委会、农村牧区有关单位等人员组成的防火安全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牧区消防工作的组织、督促、协调和管理。

各苏木乡镇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内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管理范围内的消防工作负总责,并确立专人具体负责消防工作。

第九条第九条 各嘎查村应建立由嘎查村委会主要负责人、村治保会、村民小组长、治安巡逻人员组成的消防安全工作组。嘎查村消防安全工作组在苏木乡镇防火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本地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消防安全工作组在易发生火灾季节或重大节日期间要加强防火宣传和防火巡查工作,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条第十条 无公安消防队的旗县(市、区)应逐步建立多种形式消防队,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需要,建立专(兼)职、乡镇企业自办等形式的消防队伍,各嘎查村应建立志愿或义务消防队。

农村牧区各类消防队伍应根据扑救火灾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灭火车辆、器材,开展经常性消防训练和演练,进行消防巡查,承担火灾扑救、社会救助、灾害处置工作。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农村牧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维护、保养经费及专(兼)职消防员、义务消防队员等的补助和消防办公经费由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保证专款专用。

开展农村牧区消防工作不得以任何形式增加农牧民负担。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义务消防队员进行扑救火灾、抢险救援工作,所在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给予补助;因扑救火灾、抢险救援而受伤或死亡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大力扶持农村牧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和鼓励金融、保险等部门增加消防设施投资贷款和农牧户财产保险,加强火灾防范和风险管理。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将农村牧区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内容,结合农村牧区实际,制定农村牧区消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消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任务,组织、督促、协调农村牧区消防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与行政区域内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单位、嘎查村委会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并组织考评,落实奖惩措施。

(三)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农村牧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农牧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定期组织嘎查村委会成员、消防管理人员学习消防业务知识,提高消防业务技能。

(四)制定落实农村牧区消防规划,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保障各项消防经费的落实。

(五)督促公安派出所落实农村牧区消防监管工作,定期组织防火安全委员会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六)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牧区消防工作档案。

(七)参与组织行政区域内的火灾扑救,维护火场秩序,保护火灾现场,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及公安派出所调查火灾原因,核查火灾损失。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嘎查村委会应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将消防安全工作列入日常工作内容,维护本地区消防安全。

(二)制定《防火公约》,对农牧民履行《防火公约》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完善消防档案,掌握消防安全基本情况。

(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组织消防灭火和疏散逃生演习,提高群众防灭火能力。

(五)组织人员对驻本地区的单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农牧民住户进行消防安全提示,发现和纠正消防违法违规行为。

(六)及时向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和公安派出所报告火灾隐患情况。

(七)发生火灾,立即报警,及时组织疏散周围群众,组织义务消防队伍扑救初期火灾,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及公安派出所保护火灾现场,调查火灾原因,核查火灾损失。

(八)负责义务消防队伍建设以及公共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保养,确保完整好用。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农村牧区公安派出所应履行下列消防监督工作职责:

(一)督促、协调嘎查村委会落实消防工作责任。

(二)对管辖范围内的单位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督促管辖范围内的单位开展消防工作,整改火灾隐患,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火灾多发季节应组织专项检查。

(三)配合消防业务指导部门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和消防法律法规知识。

(四)指导、督促嘎查村委会建立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检查和训练。

(五)受理群众举报,依法查处管辖范围内的单位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

(六)受理管辖范围内的公众聚集场所使用中或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七)发生火灾后,立即派员迅速到达火灾现场,并将火灾情况及时向主管公安机关及公安消防机构报告;组织人员进行火灾扑救、人员疏散、现场警戒、维持秩序、保护火灾现场等工作。负责对一般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并向公安消防机构上报调查报告、火灾统计等材料。

(八)掌握管辖范围内的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基本情况,每半年向苏木乡镇人民政府、主管公安机关及公安消防机构报告一次,提出消防工作建议。

(九)完成上级公安机关及公安消防机构部署的其他消防监督工作。

第三章 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各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在建设农村牧区给水管网时,应同时建设公共消火栓,并满足消防用水需要。没有给水管网的,可利用河流、湖泊、水渠等天然水源设置消防取水点等取水设施。

天然水源缺乏的嘎查村,应结合农村牧区节水灌溉和人畜饮水工程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设置消防替代水源。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有森林、草原的苏木乡镇应把森林、草原防火与城镇防火工作结合起来,制定灭火联动方案,经常开展联合演练。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农村牧区学校每学期应安排两次以上消防安全教育课程,学生入学后和放假前各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农村牧区电网建设与改造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农村牧区的用电设备、设施、材料应符合质量标准,并应由持有岗位资格证的电工负责安装、检修和维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章用电。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住宅、庭院内禁止存放、销售、生产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禁止乱倒液化石油气残液,禁止倾倒有明火的灰土,禁止野外焚烧庄稼秸秆和垃圾等杂物,未经旗县级人民政府或旗县级人民政府授权单位批准,且未领取生产用火许可证的,不得烧荒。

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应存放在居室、公共场所,并严防高温及日光照射,钢瓶与炉具之间应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室内不得同时布置其他明火炉灶。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农村牧区打谷场和秸秆、柴草等易燃、可燃材料堆场的设置应符合《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39-90)规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禁止占用道路、林地;禁止在堆场内停放、修理机动车辆;禁止在堆垛50米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

(二)禁止在打谷场内吸烟。

(三)收获季节收获的秸秆不得大量进屯入户,应贮存于村外空旷地带,不得贮存于生产、生活建筑物附近及街道两侧,不得堆放于电力架空线、变压器下。

(四)在柴草较多、居住密集的城镇和村屯以及靠近林区的地方,应在烟囱或炉膛眼上加盖防火帽或设置防火挡板。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农村牧区集中建造的全封闭式牲畜棚应单独建造,并符合下列规定:

(一)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已经建造的低于三级的棚圈应逐步进行改造。

(二)电气线路应穿阻燃管或金属管敷设,其照明灯具要安装牢固。

(三)要设置直接对外出口,且门应当向外开启,铡草、饲料间及饲养员宿舍要与棚圈分开设置,如相连时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四)禁止在牲畜棚圈、饲料间、饲料堆场内吸烟或动用明火。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厂房、库房、堆垛、牲畜棚圈附近应设置消防水井或消防水池等消防取水设施。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农村牧区建造的火墙、炉灶、火炕不应靠近可燃墙壁砌筑,用砖砌筑的烟囱其内壁与可燃构件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4厘米;金属制作的烟囱周围70厘米范围内不得有可燃物质。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消防车通道不得被占用、堵塞、阻断,其路面宽度不应小于3.5米,转弯半径不应小于8米。管架等障碍物必须穿越道路上空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米。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在农业收获季节、森林草原防火季节、重大节假日以及那达慕、庙会等各种集会期间,苏木乡镇、嘎查村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房屋连片集中、火灾危险性大的嘎查村和集镇,应在规划治理时,根据消防安全需要有计划地实施拆迁、改造,改善消防安全条件,提高房屋耐火等级。对已经建造的成片密集木结构房屋和茅草房屋,应采取修建防火墙、开辟防火间距等防火分隔措施,并保证消防车通道畅通。

第四章 奖 惩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依法应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由公安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依据《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条例》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安派出所在实施行政处罚时,要严格履行公安行政处罚程序,将拟实施的消防行政处罚案件报当地公安(分)局审核后,加盖公安机关印章,以公安机关名义作出。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各旗县(市、区)每年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对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较好的苏木乡镇、嘎查村及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落实消防管理规定导致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认定工作程序(内政办字〔2005〕73号)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5〕73号 【发布日期】2005-03-21 【生效日期】2005-03-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认定工作程序

(内政办字〔2005〕73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认定标准》、《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认定工作程序》、《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跟踪管理办法》和《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评审规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认定工作程序

第一条第一条 为保证内蒙古著名商标认定的公正性、公开性、科学性和权威性,规范内蒙古著名商标认定工作,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政府令〔2004〕第136号,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第二条 著名商标的申请、受理、审核、初审公告、评审、认定、公告依照本规定程序进行。

第三条第三条 申请认定内蒙古著名商标实行自愿原则。

第四条第四条 申请人申请认定的商标,应填写《内蒙古著名商标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申请报告。主要内容:

1?鄙昵肴烁趴觥⑵笠捣⒄故罚?

2?逼笠倒婺!⒆什?、主要经济指标和行业排名、发展趋势等情况;

3?鄙瘫晁?指主要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情况;

4?鄙唐分柿亢褪谐⌒庞?、社会公众认知程度的情况;

5?鄙瘫曜⒉帷⒐芾砗痛蚣傥?权、广告宣传等情况;

6?鄙昵肜碛傻取?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其他有效资格证明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等。

(三)《商标注册证》或同等有效的商标注册证明的复印件。

(四)商标最早使用情况和国内外注册情况等证据材料(包括实际使用商标的标识或照片)。

(五)前三使用该商标的商品或服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包括出口商品)等指标的材料,并提供前三年该申请人所在地区综合经济管理和税务部门盖章的相关报表。

(六)商品销售区域相关材料。

(七)前三年该商标所指商品在质量监管部门组织的统检、抽检、定期和日常监督检查中的检测结论。

(八)商标市场信誉与自治区级以上获奖材料。

(九)企业内部商标管理机构、人员和商标管理情况及材料。

(十)打假维权情况及材料。

(十一)与商标有关的企业形象和广告宣传材料。

(十二)申请认定的组合商标,该商标的文字、图形、字母等又分别注册的,该几件商标可以一次申报,但都必须在同种类商品或服务上使用。

(十三)其他相关材料。

上述材料按顺序(一式两份)连同《申请报告》、《申请表》和商标标识(5cm×4cm)装订成册。

第五条第五条 注册商标所有人申请认定内蒙古著名商标,可直接向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交申请材料,也可将申请材料交其所在地的盟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盟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转送,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收到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备。符合规定的,予以受理,并核发受理通知书,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在10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并退回有关材料。申请材料需要补正的,应当一次性书面通知申请人限期补正;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第六条第六条 申请人申请确认延续内蒙古著名商标的,应在著名商标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续展申请,按照本工作程序第四条规定报送有关材料。

第七条第七条 内蒙古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对申请材料审核、有关认定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日常事务等工作。

第八条第八条 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后,由内蒙古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审核,并征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意见,查证相关资料。也可委托自治区消费者协会对提名商标进行公众调查和征询意见后,并整理书面材料交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

认定委员会办公室于认定委员会会议前十五天将书面材料送交认定委员会委员审查。

第九条第九条 认定委员会委员因故不能参加认定会议的,经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同意,从认定委员会委员中补充,不得委托他人代为出席会议并表决。

第十条第十条 认定委员会会议由认定委员会办公室介绍被认定商标及审核情况;委员的认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投票表决,并现场公开表决结果,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投票情况不对外公开。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认定过程中,有关情况有待调查核实的,或有关问题争议较大的,可表决或暂缓表决。对初审公告提出异议的,由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查核实,并将调查结果报送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申请人要求申辩的,认定委员会应听取其陈述和申辩。根据陈述、申辩的理由和调查核实的真实情况,认定委员会可通过现场表决或分别书面表决方式进行再表决。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认定驰名商标有关规定,可以采用“个案认定”的方法认定内蒙古著名商标,即认定委员会办公室根据申请人的要求,简化工作程序,将书面材料送交认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场表决或分别书面表决方式进行表决。但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两项条件:

(一)符合认定内蒙古著名商标的条件;

(二)申请人在本内提出驰名商标认定的请求。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认定委员会会议的认定情况及表决结果,由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形成书面报告递交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内蒙古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表决结果,依据《办法》规定予以认定内蒙古著名商标。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被认定的内蒙古著名商标由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著名商标的认定决定后,在自治区级新闻媒体予以公告;颁发内蒙古著名商标证书,不予认定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依照《办法》认定的内蒙古著名商标期满后申请确认延续的,由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确认并公告,每次续展有效期为三年,逾期未申请续展或者经审查不符合条件的,该著名商标失效,由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公告。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工作程序由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工作程序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方案(内政办字〔2006〕366号)(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方案(内政办字〔2006〕366号)(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