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信息技术第六单元 第5课网络世界有新物
第5课网络世界有新物
教学目标:
1.了解“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2.在军事领域的作用,电子对抗。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 难点:了解“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了解“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
二、新授课 1.云计算
<1>云计算[1](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2] <2>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2.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三、想一想做一做
1.云计算特点如下:
(1)超大规模
“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虚拟化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3)高可靠性
“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4)通用性
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5)高可扩展性
“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6)按需服务
“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你按需购买;云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7)极其廉价
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经常只要花费几百美元、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数万美元、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云计算可以彻底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但同时也要重视环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为人类进步做贡献,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提升。
(8)潜在的危险性
云计算服务除了提供计算服务外,还必然提供了存储服务。但是云计算服务当前垄断在私人机构(企业)手中,而他们仅仅能够提供商业信用。对于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特别象银行这样持有敏感数据的商业机构)对于选择云计算服务应保持足够的警惕。一旦商业用户大规模使用私人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无论其技术优势有多强,都不可避免地让这些私人机构以“数据(信息)”的重要性挟制整个社会。对于信息社会而言,“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云计算中的数据对于数据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户云计算用户是保密的,但是对于提供云计算的商业机构而言确实毫无秘密可言。所有这些潜在的危险,是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选择云计算服务、特别是国外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前提。[5]2.云计算在军事中的应用
“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比如导弹防御体系,比如雷达,比如云计算。众所周知,军事领域是先进理念、尖端科技与最新装备的舞台。云计算,有军事专家形容其为新时代中没有硝烟的信息战略博弈;也有专家预言,云计算将主导新信息时代的战争。
云计算在军事中应用领域更广。具体来看,其可以为情报共享、信息融合、战场态势分析以及辅助决策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通过建立云计算策略,构建快速存取计算环境(RACE),以便在需要时将服务器资源分配给国防信息系统局的各个客户。其目的是保证国防部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向用户提供快捷的、定制式自助服务。自2008年10月1日RACE运行以来,已有数百个军事软件如指挥控制软件、卫星计划软件等通过RACE提供的虚拟服务器进行了开发和测试。
2010年2月初,IBM公司与美国空军签订了一份试验性合同,开始为美国空军构建一个足以保护国防和军事资料的“云端计算网络系统”。IBM将为其9个指挥中心、100座军事基地和散居全球的70万军队所使用的USAF网络,设计和建立一个云端的计算环境,目的是更好地保证军方的网络安全,建设一种能让空军持续监看和分析所有网络资料,以寻找任何威胁或故障迹象的技术。
美国陆军通过对联合作战指挥平台(Joint Battle Command-Platform,JBC-P)历时两年的附加测试和调整,新一代“蓝军跟踪系统”(Blue Force Tracker,BFT)的开发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该系统将用于监视战场上车辆的位置。新型号的蓝军跟踪系统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并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加密)。新的控制设备操作起来就像一部智能手机,而且也易于学习使用。该产品还包括1个相关程序、战术地面报告系统(Tactical Ground Reporting,TIGR),允许部队报告数字化情报数据(包括图片或视频)并迅速发往指挥部和附近作战单位。新型蓝军跟踪系统研发已有10年,期间经历了数次软件升级,但联合作战指挥平台主要是进行了硬件升级。
据悉,美军现装备了超过10万套蓝军跟踪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从卫星获得最新数据的时间延迟(通常长达5分钟),用户屏幕上用于指示敌军或者危险(如雷区、路边炸弹等)的静态图标不能准确及时地更新等。2011年美军通过升级软件解决了大多数问题。例如,卫星数据更新延迟时间缩短到10秒(或者更短),且新软件有助于及时清除表示敌人实际或可能位置的不准确图标。一种经过改进的蓝军跟踪系统网络使用户间能够发送附件等更多信息。蓝军跟踪系统的运用使自动化指挥与控制系统变得更加有效,因为它们可以在总部和部队间更加迅速地传递更多信息。现有的蓝军跟踪系统笔记本电脑(包括卫星通信硬件)正在被一种与其相似,但更加强大的设备所取代,而且价格约为原来的50%。其他国家也纷纷投入了云计算的信息化建设中。我国也不例外。国内军事云计算推论
在空军装备研究院通信所第十四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王子刚与空军95801部队,助理工程师陈菊红2011年发表的《云计算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析》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军事在云计算方面一些现状。文中指出,“我军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全面发展的起始阶段,在利用云计算上,重点要发挥其‘两大能力’以实现‘两大优势’。”
事实上,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处理的需求是相当突出的。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作战指挥,大量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处理工作都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极高要求。我军传统上采用的增加大量昂贵的服务器的方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也严重阻碍了数据的合理共享与流动。采用云计算显然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实现信息共享和处理,因其建设难度远低于超级计算机,规模可动态调控,便于在军事网络系统中广泛部署,使之形成一个个超能核心结点,高效处理海量数据并快速反馈到各级网络,实现战场态势、武器系统与作战人员的实时、无缝结合,极大地提高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另一方面是发挥其强大的数据计算和信息处理能力以实现“决策优势”。应用云计算构建作战指挥云,将传统的金字塔式树状结构改变为“端—云—端”的指挥方式,可以大大缩短作战指挥流程,减少作战信息流动环节,提高指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能力,加强各军兵种的横向联合,加快部队的反应速度和作战能力,真正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同时云计算具有极好的可扩展性,采用云计算,在战场上建立指控节点的时间可能仅需几分钟,因为所需要做的工作仅仅是将终端接入战场网络节点,按需定制各职能云服务,然后生成对应的系统即可。
不过,缺乏战略规划,建设水平低;缺乏统一标准,云安全受约;核心技术受限,创新能力弱等困扰业内发展的问题也一样在军事方面有所体现。而与民用不同的是,军事在这些方面要走的更为深远。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一些零星资料中获得相关信息:2012年4月新华网一个视频“【时代先锋】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尖兵”中明确表述“总参某信息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率先提出了‘一体化设计,构件化改造、标准化交链、系统化整合’的技术构想(作者解读:这是云计算最核心技术要点),并先后突破数百项关键技术,为我军战斗力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目前,就是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年轻团队,又把目光投向了云计算,信息栅格等新概念、新技术,为加快我军战斗生成模式转变寻找新的途径。” 不止如此。从院校与作战部队联合演练,到空军多几种千里奔袭联合作战,再到与外国军队联演联训,凸显出强调信息化、联合作战等特点。“超越-2012A”指挥对抗演练在南京举行,这是解放军首次由部队与院校展开的指挥对抗演练,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原有指挥训练“自导自演”的不足,真正实现指挥机构、模拟“蓝军”和导调机构三方分立,提高了部队首长机关运用信息系统指挥打仗和组织训练的本领。据悉,成都军区某红军师师长胡中强曾感慨:“平时引导百次、批评百回,也不如真打实抗打上一仗。网上指挥对抗演练好似孵化器,加快催生了先进作战理念,推进了首长机关训练转变向纵深发展。”
我军一直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战略目标,在日常军事训练与演习中不断强调信息化作战与联合作战。导弹、火箭、战车、迫击炮、高射机枪、数十种装备齐上阵,北斗、卫星、无线电台、一体化指挥平台信息化也亮相“战场。此次演习,指挥实现从依靠电台话音指挥,向数据传输转变;在情报处理上,单批目标处理速度提高80%;而发现目标到炮弹发射时间缩短70%。而在初夏时节,中国空军多支部队演练多机种千里奔袭联合作战,在此次演练中,蓝方编队多机种千里奔袭,突破红方6个批次的层层拦截,抵达未知空域便展开精确打击。
科技强军,军强则国强。要将现有的战场传感器网、军用计算机网和武器平台网联为一体,实现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分发的网络化与智能化,为建立陆、海、空、天、电一体化信息作战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加速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型,尽快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都离不开云计算。我们将密切跟踪近期的军事演习中能够看到的新技术,更多代表云应用的方向。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六年级音乐第六单元彼岸新潮声教案
六年级音乐第六单元彼岸新潮声教案
彼岸新潮声
一.
教学内容:
听:密西西比河蓝色探戈蓝色狂想曲TheBattleferih
唱:啊,苏珊娜红河谷
采集与分享露一手
二.
教学目标:
.在欣赏,演唱,演奏等多种音乐活动中,感受多元融合的北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2.通过欣赏歌曲《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了解黑人历史和美国音乐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欣赏管弦乐《蓝色探戈》,《蓝色狂想曲》感受布鲁斯,爵士乐特有的韵律和节奏特色,了解“蓝调”的相关知识。
3.通过学习美国民歌《啊,苏珊娜》和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从情绪,内容以及音乐本身特点进行对比,感受两个国家民族音乐风格的异同。
4.能积极参与节奏听辩活动,并能通过演奏乐器表现出自己对北美音乐风格的理解。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北美音乐的风格,了解北美音乐与其它音乐文化之间的联系。
四.
教学过程:
第一时: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教学导入
发声练习,复习歌曲
二.听《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
.欣赏无伴奏合唱《捷瑞克之役》
说说演唱形式
介绍无伴奏合唱“静中有动,动中有序”的特点。
进行简单的摹唱。
2.欣赏男声齐唱《密西西比河》
介绍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
听赏歌曲
从这首美国黑人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密西西比河是黑人的母亲河,它的哀愁和呜咽是黑人心灵的旋律。歌曲带有明显的“布鲁斯”色彩,情感压抑,悲伤。)
观看美国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片段。
在影片中,这首歌曲配合画面一共出现了几次?
听赏
说出演唱形式:无伴奏合唱。
体会歌曲强烈的动感,关注节奏,和声特征。
摹唱。
讨论
说说对歌曲的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特别的感受。
出现四次,每次出现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加深学生对歌曲特征的感受,体会黑人音乐中丰富的节奏变化。
二.听《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
.欣赏无伴奏合唱《捷瑞克之役》
说说演唱形式
介绍无伴奏合唱“静中有动,动中有序”的特点。
进行简单的摹唱。
2.欣赏男声齐唱《密西西比河》
介绍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
听赏歌曲
从这首美国黑人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密西西比河是黑人的母亲河,它的哀愁和呜咽是黑人心灵的旋律。歌曲带有明显的“布鲁斯”色彩,情感压抑,悲伤。)
观看美国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片段。
在影片中,这首歌曲配合画面一共出现了几次?
听赏
说出演唱形式:无伴奏合唱。
体会歌曲强烈的动感,关注节奏,和声特征。
摹唱。
讨论
说说对歌曲的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特别的感受。
出现四次,每次出现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加深学生对歌曲特征的感受,体会黑人音乐中丰富的节奏变化。
三.唱《啊,苏珊娜》
学唱歌曲
初听
学唱歌曲
蓝色块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难点处理
完整演唱
集体舞表演
说出歌曲情绪
用整体听唱法学习歌曲。
试着在书上写一写。
进行简单的队形变换,表现出诙谐,乐观的情绪
三.唱《啊,苏珊娜》
学唱歌曲
初听
学唱歌曲
蓝色块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难点处理
完整演唱
集体舞表演
说出歌曲情绪
用整体听唱法学习歌曲。
试着在书上写一写。
进行简单的队形变换,表现出诙谐,乐观的情绪
四.采集与分享
交流美国黑人的历史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时: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教学导入
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复习歌曲《啊,苏珊娜》
演唱歌曲
练习用竖笛为歌曲伴奏。
分组表演。
二.听管弦乐《蓝色探戈》
介绍“布鲁斯”
(19世纪末,在美国南方的黑人中流传着一种速度缓慢的“哀歌”,人们称之为“布鲁斯”,布鲁斯的内容主要是表达黑人被贩卖到美国后痛苦,忧郁,哀伤的心情。)
初听歌曲
听辩主题
复听歌曲
听辩,说说主题音乐重复了几遍。
体验,理解,判断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风格和美感。
三.露一手
介绍探戈:
(探戈是19世纪末发源于阿根廷的一种民间舞蹈,后发展为一种社交舞蹈。探戈的旋律多位二拍子和四拍子,中速,强调切分节奏,音乐情绪多位惆怅,哀伤的。)
在《蓝色探戈》中探戈的基本节奏一共出现了几次?
找出节奏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爵士乐”探源
介绍“爵士乐”的起源和相关知识。
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分组讨论,总结。
教学后记:
第三时: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
注
一.听赏管弦乐《蓝色狂想曲》
介绍作者,创作背景:
《蓝色狂想曲》是格什温的重要作品,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爵士钢琴家,流行音乐和通俗民族歌剧作曲家之一。他成功将爵士乐和管弦乐相结合。这部作品是他在列车上酝酿的,乐曲中爵士乐节奏起了特殊作用,黑人音调在交响乐中不断出现。
初听
听辩,比较本中列出的两个乐句,找出不同之处,说说《蓝色狂想曲》中用的是两句中的哪一句。
聆听乐器音色
听辩钢琴和管弦乐队配合的音响特色
再听
说说在这首爵士乐曲中你还听到了其他哪些乐器?
二.唱《红河谷》
初听歌曲
学唱歌曲
完整演唱
两声部合唱
说说歌曲情绪
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高声部
学唱低声部
两声部演唱,提醒学生注意控制音量。
对歌曲进行进行强弱变化处理。
在演唱时恰当地表现出歌曲感伤缠绵地情绪。
三.小结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案新人教版
《孔乙己》教案
教学目标
1.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
2.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社会环境的描写。3.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重难点
1.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社会环境的描写。2.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教学设计:
(一)一、解题
《孔乙己》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小说,并亲自翻译、介绍到日本去。
本文写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又一篇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的战斗檄文。
二、简介社会环境
问:文中有一句话表明了孔乙己独特的身份,哪一句?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问:“唯一”说明孔乙己区别于酒店中的哪两种人? 长衫主顾和短衣帮
问:“长衫主顾”和“短衣帮”在喝酒的方式上有哪些不同?
“短衣帮”靠柜台站着喝,“长衫主顾”“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问:“踱”、“慢慢”写出了长衫主顾怎样的特点? 表现长衫主顾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特征。
——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环境,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份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
问:开头两段从容地勾画了清代末年江南小镇以酒店为中心的社会风俗画,然后再写孔乙己出场的热闹场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这样安排,可以先把后面的故事有关的地点、人物交代清楚,可以很自然地引出故事,可以展示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个社会的不平等,人心的自私,预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可以用冰凉的气氛为前奏,使孔乙己出场的热闹场面显得哄然而起,行文更有波澜。
三、分析孔乙己的肖像
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这说明了什么?
孔乙己“站着喝酒”,在柜外,表明他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是穷人;“穿长衫”则表明自己是读书人,不肯脱下长衫,不愿与“短衣帮”为伍,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孔乙己既不属于富人,又有别于穷苦百姓。他喝酒的方式和衣着的矛盾,正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这就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奠定了基础。
问:第4段哪些语句描写了孔乙己的肖像?表明了什么? “身材很高大”,表明他体质好,有力气,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 “青白脸色”,说明他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也是不肯劳动的结果; “皱纹间常夹些伤痕”,表明他饱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
“皱纹”、“花白胡子”点明他已经衰老,精神萎靡颓唐,正是风烛残年。
“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破”,表明他穷困不堪;“脏”,表明他四体不勤,懒得出奇。孔乙己总要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说明他死要面子,不肯脱下这作为读书人身份的标志。
问:“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这说明了什么? 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
文中对孔乙己肖像的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生活遭遇、社会教养、年龄特点乃至精神世界,使一个穷困潦倒、迂腐落后的封建社会下层读书人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分析故事情节 1.买酒受嘲笑
问:孔乙己到酒店买酒喝,哪一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他付钱买酒的动作?这表明了什么?
排。表现出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既对酒店表示分文不少,自己是个规矩的读书人,又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来,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这里写孔乙己买酒受嘲笑。问:短衣帮嘲笑孔乙己偷东西,说了哪几句话?这几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新伤疤”,“偷东西”,“吊着打”。“新伤疤”是由于“偷东西”被“吊着打”留下来的。短衣帮的嘲笑由表入里,由浅入深。
问:对短衣帮嘲笑的几句话,孔乙己分别有怎样的反映?表明了什么?
①对于别人“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的取笑,孔乙己“不回答”。这表明他既有难言的痛苦,又有很强的自尊心乃至虚荣心,用不屑理睬的沉默回避他人的嘲笑。
②对于别人“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的嘲笑,孔乙己“睁大眼睛”否认。事实上并不清白却想要清白的名声,死要面子,竭力掩饰自己的劣迹。
③对于别人“亲眼见”偷书而“吊着打”的揭短,孔乙己只好“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这反映出他内心的极度惶恐,无比羞愧。但是,他依旧“争辩”,真是又恼又羞,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窃书不能算偷”——他还满有理呢。如果孔乙己是一个惯偷,他就不会“涨红了脸”,说明他偷东西是为生活所迫。“窃书不能算偷”的争辩,表现了他这位“读书人”死要面子的维护自己尊严的心理。其实,“偷”、“窃”同义。他认为“窃书”比别的“偷盗”行为“高尚”,可见他受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毒害之深。
问:酒客嘲笑孔乙己虽识字却“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没有进学)”时,孔乙己有什么反映?
对“当真识字么”不屑置辩,表现了读书人的高傲;对“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没有进学)”而颓唐不安,反映了难以掩饰的痛苦。“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一个“笼”字,描绘出孔乙己在灵魂深处的伤疤被戳痛时一下子在脸上表露出来的神色。
以上写了“买酒受嘲笑”的两个片断。①嘲笑“偷东西”,额头上的伤疤,肉体上的伤疤,孔乙己“争辩”;②嘲笑“没进学”,心灵上的伤疤,孔乙己“颓唐”不安。
五、布置作业
(二)一、复习提问: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2.文中写了孔乙己买酒受嘲笑,受什么人嘲笑?他们嘲笑什么?孔乙己有怎样的反应?
二、继续分析故事情节
1.“买酒受嘲笑”两个片断之间的第5段是插叙,交代了哪些内容? 交代了孔乙己的身份、境况、脾气、品行,即孔乙己的身世。
问:孔乙己穷到“将要讨饭了”,为什么不学营生,像短衣帮那样干活吃饭? 这反映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毒害之深。“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孔乙己是中毒极深的一个读书人,因此,即使穷到要讨饭,还是不会去营生的。他是至死也不会放下读书人的架子的。
问:“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好,就是从不拖欠。”孔乙己这样的品行该怎样理解?
一方面要顾及“读书人”的面子,维持与酒店的联系;另一方面,他确有善良而诚实的一面,要不是受了封建教育的毒害,他是不会穷困潦倒一生的,至少不会“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这段插叙,概括地介绍了孔乙己的身世,揭示了孔乙己穷困没落的过程及性格形成的根源。在孔乙己生活的封建社会里,他读的书,自然只能是维护封建制度和宣扬封建文化的书。孔乙己在科举道路上向上爬的过程中,屡考屡败,消磨了一生最旺盛的精力。他的这种生涯,必然使他养成一种好喝懒做的脾气,既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又不甘心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封建文化的毒害使他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性格、心理被扭曲。这被是他走向没落的根源。
2.向孩子们说话
孔乙己受尽了成人(短衣帮)的取笑,感到孤苦寂寞,只好向孩子们说话。问:小说写了孔乙己向孩子们说话的哪几件事? ①教小伙计识字
问:怎样看待“教小伙计识字”这件事?其中哪一个动词用得最形象?
“敲”,表明他心地善良,同时也是为了夸耀自己的学问,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但见小伙计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这又表明他的迂腐,竟把毫无实际用处的东西看作宝贝。
②给小孩子吃豆(分豆)
问:小孩还要吃豆,孔乙己怎么办?哪一个动词用得最形象?
一个“罩”字,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还要吃他的豆时的慌张,反映他善良、诚恳以及迂腐的性格。
向孩子们说话的两件事,进一步说明孔乙己受封建教育毒害很深,进一步揭示他迂腐的性格。孔乙己即使向孩子们说话,遇到的也是无情的鄙弃。可见这个社会对不幸者是多么冷 酷;但也只有在年幼无知的儿童面前,他才能得意忘形地乐一乐。这两段文字,写孔乙己和孩子,更足以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
以上几个生活片断,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和发展。3.研究第9段的作用
这句话,从内容上看,它概括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深刻说明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没有地位,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从结构上看,它承上启下:前一句承上,和“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相呼应;后一分句暗示了孔乙己无人关心,很自然地引起下文,把情节推向高潮。
4.被打折了腿
问:哪一件事,把孔乙己的悲剧推向了高潮? 课文第10段告诉我们:孔乙己被打折了腿。问:“忽然”与“也才觉得”有什么含义?
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多余人,没有人关心他的去向、生死,他的全部身价还不如十九个钱。
问:“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句子中加点词语透露出丁举人是怎样一个人?
是一个有权有势、凶狠霸道的人。
问:“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句子中加点词语突出了丁举人的什么特点?
突出了丁举人心狠手辣、非常残忍的特点。
问: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设计这样的情节,尖锐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科举制度造成了两种读书人。少数爬上去的,成为残酷的压迫者,(就能仗势欺人,为所欲为,把只偷了他家一点东西又写了服辩的孔乙己打折了腿。)多数爬不上去的,成为悲惨的牺牲品。(只能受人嘲弄鞭打,最后孤寂地死去。)读书人为追求功名而苦读经书,不过是拿经书作为敲门砖,一旦爬上去,就根本不讲仁义道德,就是残酷的统治者。
三、布置作业
(三)一、复习提问: 小说写了孔乙己的哪几个生活片断?哪一件事将孔乙己的悲剧推向了高潮?
二、继续分析故事情节:
孔乙己“许是死了”,然而孔乙己又在凄凉的秋风中最后一次在酒店中出现了。第11段开头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添了悲凉的气氛;写“靠着火”,穿棉袄,反衬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夹袄的凄凉。
问: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与文中最后一次出场在肖像、动作、语言方面有什么变化? 肖像。“盘着两腿”,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身材很高大”的孔乙己成了半截人,连“站着喝酒”也不可能了,只能盘着断腿。穿“破夹袄”,——长衫呢?难道我们不能设想:这件在孔乙己眼中视为读书人身份标志的长衫,是被丁举人以所谓“辱没斯文”的名义,从他身上剥下的吗?孔乙己失去了长衫,再也不能以读书人身份自居了。这里,以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对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横行霸道的罪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动作。问:哪几个动词,准确地表明了孔乙己此时的处境?(他是怎样付钱的?又是怎样来到咸亨酒店的?)
“摸”,写出动作的迟钝,表示在衣袋里搜寻,说明已尽其所有,生活已到了末路。孔乙己的钱越来越少了,要想买一碗酒喝都困难了。
用手“走”,照应上文“打折了腿”,反映了孔乙己的遭遇的悲惨;(他的手用来“走”路了,还会有人找他用这手抄书吗?)也说明孔乙己好喝(酒)成性,即使腿断了,还要用手“走”来买酒喝。封建教育就是这样毒害了无数个读书人。
语言。在孔乙己处于生活末路的时候,掌柜和酒客们仍以取笑为乐。而孔乙己对于别人的取笑,“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由于精神和肉体遭受严重的摧残,已无法再“之乎者也”地摆架子,只是敷衍一句,以下更是低声恳求,“跌断,跌,跌……”(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心情的矛盾)分明是封建统治者残害了他,他却还要口口声声辩解说是“跌断”,这揭示了孔乙己痛苦、懊丧、酷爱面子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他穷困落魄终生的原因,这正是他性格中最可悲的东西。
问:孔乙己的结局怎样?——分析末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句中的“大约”表估计,表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这个被作为笑料的可有可无的人早被人遗忘了。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酒店的悲苦情况看,在那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必死无疑。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推 6 测,孔乙己的确死了。“的确死了”,这是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结局。黑暗的封建社会早已吃掉了他的灵魂,最后又吃掉了他的肉体:孔乙己就这样被黑暗的封建社会吃掉了。
这是故事的结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三、分析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 问:孔乙己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是既可悲又可笑,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喝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又不免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问: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总的来说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①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那样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迂腐不堪,成为废物笑料,任人践踏的对象。②封建文化的糟粕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而且使他不只不能成材,相反成为不能谋生的可怜虫。③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的奴隶地位,反而以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为能事,为乐趣。④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向了死路。
问: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含义?
小伙计的笑是解脱的笑,掌柜的笑是没有人性的自私而卑劣的笑,短衣帮的笑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的笑是天真无邪的笑。
问:为什么那些人对一个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 封建统治者自古以来就把封建社会的秩序宣扬成天经地义,封建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使民众麻木不仁,剥削阶级损人利己的本质使人们都变得自私冷漠,这样,在短衣帮的心目中也以为既然“学而优则仕”,那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当然是劣货,只值得奚落和取笑。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在他们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问:以哄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问:“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两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各有什么效果?
第4段、第6段两段结句都是“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有力地渲染了哄笑的气氛,清晰地表现出人们麻木的嘴脸,强烈地透露出悲凉的意味,同时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节奏,文势跌宕有致。
“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一句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四次,极其鲜明地刻画了掌柜自私冷漠的卑劣嘴脸,同时也暗示孔乙己穷得再也过不下去了。孔乙己长久没有来,掌柜只是在中秋结帐时才想起孔乙己来,想起孔乙己只是因为他还欠十九个钱。第二次,被打折了腿的孔乙己已经惨不忍睹,可是掌柜见了孔乙己,开口便是讨帐,“你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一次反复更显得掌柜冷酷无情。篇末两次反复,更是把掌柜的市侩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四次反复,又让人想见孔乙己再没有钱路了。偷到丁举人家是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冒着危险去的,结果被打折了腿,终于悲惨地死去。
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小说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四、研究写作特点: 1.精巧含蓄的布局
问: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十二岁的小伙计的口吻来写,有什么好处? 好处很多。①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切亲切;使情节集中,内容简要;②增加悲凉的意味,连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③小伙计毕竟涉世未深,还不像掌柜等人那般冷酷,用他的眼光写被打折了腿的孔乙己,可以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④小伙计读过一点书,但不多,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就觉得半懂不懂,这样孔乙己的语言描写详略的处理可以恰到好处。
问:为什么用“我”回忆二十年前往事的口吻来写,而不用当时的口吻来写? 用“我”回忆20多年前往事的口吻来写,可以用20多年后的眼光看待当初的社会生活,可以用成人的语言来描叙故事。例如开头一句“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就不是阅历不广的十二岁的少年所能说出来的。
问:从“孔乙己一到店”(4)到“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8),写的是孔乙己无数次到酒店喝酒的情形,还是一次喝酒的情形?为什么这样写?
写的是孔乙己无数次到酒店喝酒的情形,用的是泛叙。泛叙可以综合经常的情形,使故事集中而凝练。
问:如果在“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之后,再用一段文字,写掌柜和喝酒的人的对话,侧面描写孔乙己的死,这样写与课文的写法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如果这样写,就意味着人们还关心孔乙己的生死,而且势必写得太实,不给人想象的空间;课文的写法更能显得人们的冷漠。
2.对比的写法:
①“短衣帮”与“长衫主顾”喝酒方式的对比。(作用略)②丁举人与孔乙己不同命运的对比。(作用略)
③孔乙己的不幸遭遇与“短衣帮”麻木的嘲笑的对比。(深刻地批判了一般群众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
五、布置作业
4.⑥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5.理解句子含义:
①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②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练笔
①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以后(原文续写)
提示:孔乙己会起来反抗,与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斗争吗?
提示:在那黑暗冷酷的社会里,会有人向孔乙己献爱心,帮助孔乙己过上好日子吗? ——人物性格、主题思想要与原作一致。②咸亨酒店的笑声(议论文)
提示:这笑声说明了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第四篇: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知识点和练习(含答案)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地表的变迁》知识点及练习
一、知识点
1、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米。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龙化石和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以推测很久以前这里是海洋。
2、我国的沈括是北宋时期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著作的《梦溪笔谈》中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并推断出太行山一带在远古时代是海滨,后来才发生了沧海桑田变化。
3、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大自然等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面貌。
石林是由于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海边礁石是由于受到海浪的冲击形成的;
火山口湖是在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
风蚀石是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
5、岩石在昼夜、冬夏天气冷暖反复的变化下会逐渐破碎。
6、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岩石逐渐风化。
7.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逐渐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8、流水、风、物体重力、人类活动以及其他动物活动都可以把岩石的碎屑带走。
9、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10、人类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等活动改变了地表。这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水平,另一方面对自然也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如容易发生泥石流、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滑坡、沙尘暴等。
二、实验与制作
1、实验名称:研究冷热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准备:酒精灯、装有水的容器、小石块、镊子、火柴
实验过程: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会发现石头开裂变碎了。
实验结论:冷暖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2、实验名称:研究流水的搬运作用。
实验准备: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水杯
实验过程:
(1)用木条将沙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
(2)把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
(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
(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
(5)往水杯中加水,在课堂上展示现象,学生描述结果。
实验结论:流水的搬运作用可以侵蚀岩石,使地表发生变化。
三、练习
一、填空题1、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了()的化石。同时,人们还在山体岩石中发现有()、()、()的化石。由此,可以推断出喜马拉雅山在很久以前是()。
2、北宋时期的()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在他晚年所著的()中就阐述了关于()、()的精辟见解。
3、沧海变桑田指的是()。
4、高山上的岩石由于()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过程中,受到水的()和相互(),形成了卵石。
5、大自然中能搬走碎石、改变地貌的力量有()、()等。
6、在长期的()、()、()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7、风化后的岩石被()、()、()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8、一小块石头,在火上()后,放到冷水中冷却;然后再加热,再冷却,反复做,最终小石块会()。
9、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和()。
10、地表的变迁一个原因是自然的因素,另一个原因是认为的因素。那么,人类的()、()、()、()等活动对地表有巨大的改变作用。
二、选择题
1、河流中的鹅卵石主要是借助了()搬运的。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重力作用
2、《梦溪笔谈》阐述了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见解,其作者是()。
A.祖冲之
B.沈括
C.徐霞客
3、自然界的岩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侵蚀作用
4、在下列人类改变地表的活动中,()造成的破坏最大。
A.砍伐森林
B.开山修路
C.植树造林
D.修筑梯田
5、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
A.安第斯山
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
D.昆仑山
6、()的做法是正确的。
A.向大海倾倒垃圾
B.乱伐森林
C.改造沙漠
7、“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层运动
B.填海造陆
C.房屋倒塌
8、人类的哪些活动不会改变地表()
A、拦河筑坝
B、围海造田
C、开采矿石
D、种植庄稼
三、判断题
1.地球表面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
()
2.云南的路南石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化作用。
()
3.温度变化不会对地表造成影响。
()
4.海边礁石是受海浪的冲击,日积月累形成的。()
5.流水能将岩石的碎屑带走。()
6.人们活动对地表的影响都是正面的影响。()
7.在一亿八千万年前恐龙时代,喜马拉雅山脉可能是海洋。()
四、连线题
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大自然等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面貌。下列地貌是怎样形成的?请用线连起来。
石林
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
海边礁石
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火山口湖
受到海浪的冲击形成的风蚀石
在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五、简答题
1、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变得千姿百态?
2、人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鱼龙、鱼、海藻、海螺、海洋;
2、沈括、《梦溪笔谈》、地球演变、地质变化;
3、地表发生的变化;
4、风化、搬运、冲刷、摩擦;
5、风化、侵蚀;
6、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
7、风、水、冰;
8、加热、炸裂;
9、风化、侵蚀;
10、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危害造田、开采矿石。
二、选择题
1、B;2、B;3、A;4、A;5、B;6、C;7、A;8、D。
三、判断题
1.正确;2.错误;3.错误;4.正确;5.正确;6.错误;7.正确。
四、连线题
石林
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
海边礁石
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火山口湖
受到海浪的冲击形成的风蚀石
在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五、简答题
1、答:由于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大自然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面貌。火山
口湖是在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石林是由于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海岸边的礁石是由于受到海浪的冲击形成的。风蚀石主要是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
2、人类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等活动改变了地表。这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水
平,另一方面对自然也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孔乙己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2.学习理解作者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3.认清科举制度下世态炎凉的吃人本质。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
2.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教学难点
1.把握分析孔乙己的矛盾性格。2.学习理解作者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呐喊》(板书),鲁迅为什么在20世纪初把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取名为《呐喊》呢?(学生各抒己见)是的,鲁迅写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唤醒沉睡的人们,并且是为前驱者添威助阵的,所以命名为《呐喊》。《呐喊》共收录了14篇小说,例如以前学过的《故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自己说过,在《呐喊》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板书)。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孔乙己》,看看现代文学画廊中的这个唯一的“他”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中,有着怎样坎坷的人生境遇。
二、简介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用意。(幻灯片显示)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进行猛烈的抨击。
本文最初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其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作成的。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
三、把握内容,整体理解。1.阅读思考。
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听读思考题:
(1)孔乙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中?(2)孔乙己具有怎样的特殊身份?(3)孔乙己在人们心中是怎样的社会地位?(4)小说中孔乙己的结局怎样? 设计说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有益于集中注意力思考,同时,几个问题又暗示了阅读本文的重点。
2.讨论。
(1)孔乙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中?
明确:小说前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在孔乙己出场前先勾画了一幅清代末年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面。细说酒菜的价钱,说明短衣帮的贫困;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富一贫,对比分明,等级森严;写明“我”——小伙计的职务,实质上勾画了趋炎附势、自私冷漠的社会风情:掌柜对长衫主顾唯恐照顾不周,对短衣帮则能欺就欺。
(2)孔乙己具有怎样的特殊身份?
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地位卑下,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不能享受“长衫主客”的待遇。可是他又是“短衣帮”中唯一“穿长衫”的人,因为“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标志,他不肯脱掉那件“长衫”,表明他思想上渴慕爬到上层,不肯甘居下层。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他是清末的一个虚荣心十足的无用的下层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他是一个畸形的“多余人”。
(3)孔乙己在人们心中是怎样的社会地位?
明确:“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文中第9自然段一个极为简洁的语句准确地表明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低下,境遇凄惨,他的存在只能作为供人取笑的对象,因此不可能有人关心他的死活。
(4)小说中孔乙己的结局怎样?
明确:“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的结局,只可猜测,没有确凿的消息,文末用猜想结尾,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
四、布置作业。
细读文章,仔细体会文本,分组完成“人物形象分析”书边笔记。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分析,孔乙己已经在我们心中刻下了这样的印象:这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境遇凄惨的小人物,但我想孔乙己在每个同学的心目中的形象肯定还要丰满,还要独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明确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分析人物。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并明确作者的描写方法。(在分析过程中,穿插学生的朗读,并适当板书。)
1.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2.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性格。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长期不补不洗,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 2 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
3.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揭示孔乙己自视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个性化语言表现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4.通过对人物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恰如其分地透视了孔乙己的内心世界。
“睁大眼睛”到“涨红了脸”:人们取笑孔乙己偷窃挨打时,他先是故作镇静,置之不理,继而“睁大眼睛”。被人证实时,还要“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为自己辩解,充分表现了孔乙己被人嘲弄时企图掩饰自己偷窃劣行的困窘心理。
“不屑置辩”到“笼上了灰色”:当别人戏弄他:“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表现他因自己读过书而得意非凡,大有“有眼不识泰山”的神气。孔乙己是自尊的,可是别人故意去刺痛他:“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热衷于功名科举,这是封建社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没有进学,就成了他们最大的隐痛。这浮现在孔乙己脸上的“颓唐不安”和“灰色”形象地表现了孔乙己灵魂深处的这块疮疤被戳痛时的痛苦。
“极高兴的样子”到“极惋惜的样子”:教小伙计写“茴”字四样写法时显出“极高兴的样子”,活画出了孔乙己落魄时不忘炫耀的心理。见“我”毫不热心,他便叹了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小伙计对他表示看不起的态度,不仅没有使他意识到自己地位卑下,反而“叹”气,为小伙计感到“惋惜”。这说明他对自己卑下的地位和知识的陈腐毫无认识,麻木至极。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那“低声”的“恳求”之状,形象地表现了他在穷途末路时仍然不能正视现实,死爱面子,自欺欺人。他对自己的悲惨遭遇没有痛恨,只有掩饰的心理。
“便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这慢吞吞的“排”的动作,既掩饰了内心的不安,同时也表示他是付现钱从不拖欠的规矩人的心理。
三、小结:孔乙己形象。
明确:鲁迅塑造的孔乙己是一个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却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却又好喝懒做,很想清白做人却又不免偷窃,被人嘲笑欺凌却又自视清高、死要面子,于国于家无用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书报告:《孔乙己悲剧原因之我见》
要求:再读文章,深入探究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乙己是这样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但他的悲剧命运却是在众人的哄笑中惨淡收场的。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二、讨论交流。
1.小说中哪几处写到众人的笑? 2.众人因何而笑?众人的笑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明确:
1.小说有四处写到众人的笑:一处是第4自然段,一处是第6自然段,一处是第8自然段,一处是第11自然段。
2.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的笑;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活中的片刻快活,这是“病态社会”所致,反映了当时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冷漠无情;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的笑,这是等级不同所致。
“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苦人,作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
三、深入探究。
孔乙己在众人的哄笑中“粉墨”登场,在众人的笑声中强自表演,又是在众人的笑声中惨淡谢幕。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对弱者的笑声中蕴蓄着一股悲凉的意味。下面请同学们多角度地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
明确:
1.社会原因:以求取功名为读书目的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
小说中对孔乙己的所有描写都足以显示出他对自己读书人“身份”近乎疯狂的固守与痴迷。而这一价值观念的形成对孔乙己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十年耳濡目染的教育,早已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渗入到孔乙己的心灵深处。但孔乙己却没有丁举人那样的幸运,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而长期为应试科举而埋头苦读的生活已使他手无缚鸡之力,不知孔乙己本人是否意识到,他实际上连加入“短衣帮”的本钱与资格都已丧失,成了人人轻视与耻笑的对象。
2.社会原因:冷酷的病态社会中的悲剧人生。
我们可以看到,孔乙己完全生活在一个敌对的异己环境中。想当年丁举人原本也是读书人,但考中了举人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其身份与地位自然就与孔乙己有了天壤之别。读书人对读书人下手又是那么毒辣凶狠;我们还可以想象到,施暴者该是何等的理直气壮与冠冕堂皇:因为他们是在惩罚“坏人”。而咸亨酒店里的所有的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孔乙己作为嘲弄与取笑的对象,专以揭开他的心灵伤疤为乐。孔乙己唯一被掌柜记起的理由,就是他还拖欠了酒店老板的十九个铜钱。
作者以一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让人体会到,连这样一个小孩子都这样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作者通过一个孔乙己就写出了一个社会。鲁迅说,他是在写“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3.直接原因:因偷窃而遭丁举人的毒打。4.自身原因:好喝懒做,鄙视劳动。
四、对联小结。
设计意图:根据阅读小说的整体感受用一组对联作结,恰到好处地再现小说的阅读重点。(适当板书)
1.周树人半夜疾书显冷漠世界
孔乙己终身潦倒殉八股文章
2.迂腐可怜孔乙己苦中作乐
麻木无聊短衣帮笑里酿悲
3.人情冷漠终身落魄贪人笔墨纸砚
等级森严一心科举开口者也之乎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呐喊〉自序》,深入了解鲁迅的内心世界。板书设计: 孔乙己 鲁 迅 笑声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