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噪声作业3
前言:隔音墙(noise barrier),又称作声障墙,声屏障等,指的是为减轻行车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而设置在公路侧旁的墙式构造物。隔音墙是减少公路,铁路及工业噪声的最有效的办法。声屏障使声波在传播途径中受到阻挡,从而达到在某特定位置上的降噪作用。隔音墙不能全部阻挡噪声,但可以降低噪声等级5-10分贝以上。
人对噪声的感应程度特点:人耳对声音比较敏感的频率在500频率-3000频率之间。声音变化1分贝时人耳没有感觉,变化2分贝时有感觉,变化3分贝时有明显感觉。室内声环境在35分贝以下时,一般人会感觉比较舒适。
一、声屏障按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五类:
1、单侧直板式:保护公路、高架桥一侧的居民点、学校等人口集中区。保护面积与隔声屏障的高度、长度有关;
2、双侧直板式:保护路桥两侧的居民、学校等人中集中区,为提高隔声效果,屏障内侧往往加吸声结构;
3、带折檐式:屏障内侧加衬吸声结构。隔声效果好,保护的范围比直板式的大;
4、全封闭式:用于向空间发展的居民区穿越高层建筑群的公路上,隔声效果>25dB,保护面积可以覆盖整个居民区,但造价较高。
5、生态隔音墙:传统的声障墙常用的材料有金属板、玻璃板、混凝土板、木板和塑料板等。这类刚性的、表面平滑的声障墙,隔音效率一般都较差,只2~5分贝。
二、采用改进措施:
1、为了提高其隔音效率,常用的方法是将其表面加糙(如将表面加工成“破碎形状”),或采用粗糙的“木材混凝土”等措施。采取这些改进措施之后, 声障墙的效率可提高30%~50%,即隔音效率可达7分贝左右。
2、对于结构整体性较强的民用建筑,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传声源部件采取防止结构声传播的措施.在平面设计时,应使毗连的房间和楼板上下的房间属于同一类型;
在声源处抑制噪声,是最根本的措施,即积极处理。包括降低激发力,减小系统各环节对激发力的响应以及改变操作程序或改造工艺过程等
3、在声传播途径中的控制,采取声学控制手段,即消极处理。这是噪声控制中普遍技术,包括隔声、吸声、消声、阻尼减振等措施。当建筑物受到外部声场的作用或受撞击而发生振动时,声音会透过围护结构传进来。由于围护结构的作用,传进来的声能总是有所减少,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所以,增加围护结构的厚度是提高房屋隔声效果的比较通常的做法,而玻璃可采用中空玻璃。
应该注意:由于吸声材料是多孔、疏散的材质,故采用吸声材料可提高音质,但对降噪能力效果不好,隔声则是以密质材料为。
三、分析总结
1997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建设经过居民小区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轻轨道路,有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应当设置声屏障或者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根据实地考察,学校靠近公路,天天大车小车工程车渣土车,轰轰轰、轰轰轰,汽车喇叭声,汽车轮子磨地声等等一切与路有关的声音,采用的是单侧直板式或者是带折檐式,原理类似(二、采用改进措施点第三点)
第二篇: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定稿)
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搞好本单位噪声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安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企业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生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
5、对易产生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技术部门设计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资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音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6、当班工人每天对噪声进行日常监测,并做好记录,企业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7、新、改、扩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及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三同时”评查,没有评查或者评查不合适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产。
8、对于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在无法彻底消除噪声的情况下,必须给员工发放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减少或减轻对员工的听力损害。
9、企业应安排解除噪音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0、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第三篇: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四川旺苍西南水泥有限公司 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搞好本单位噪声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各处室、分厂及外来施工人员。
二、职责与分工
主管处室:生产处。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相关处室:各处室、分厂。为本制度的执行部门。
三、内容与要求
1.公司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生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
3.对易产生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技术部门设计时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4.当班工人每天对噪声进行日常监测,并做好记录,企业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5.新、改、扩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及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执行职业危害“三同时”审查,没有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产。
6.对于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在无法彻底消除噪音的情况下,必须给员工发放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减少或减轻对员工的听力损害。
7.企业应安排接触噪音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8.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第四篇: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搞好本单位噪声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企业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生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
5、对易产生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技术部门设计时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6、当班工人每天对噪声进行日常监测,并做好记录,企业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7、新、改、扩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及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执行职业危害“三同时”评查,没有评查或评查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产。
8、对于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在无法彻底消除噪音的情况下,必须给员工发放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减少或减轻对员工的听力损害。
9、企业应安排接触噪音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0、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第五篇:作业场所噪声管控制度
山西雄山振义煤业有限公司 作业场所噪声管控制度
为加强作业场所噪声防治,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特制定作业场所噪声管控制度。
一、本规定适用于井下及地面存在噪声危害的作业场所。
二、成立噪声危害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矿 长
副组长: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采煤副矿长 开掘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总工程师 后勤副矿长 经营副矿长 总会计师 多经副矿长
成 员:各科室科(区)长 办公室设在环保基建科
三、责任划分
(一)矿长是噪音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机电副矿长对全矿环境噪声防治管理负责; 各战线副矿长对分管战线的噪声防治管理负责。
(二)环保基建科对噪声管理业务负监察考核责任,委托有资质单位对厂界噪声进行监测。
(三)采煤区、开掘区、通风区、机运区、设备中心、防突区、后勤科、计划科等业务科室对战线矿长负责,对所管战线的噪声防治和日常管理进行监管。
(四)经营科负责作业人员个人噪声防护用品(耳塞或耳罩)的采购发放和更新。
(五)各业务科(区)长、基层单位队长是本科室、区队噪声防治第一责任人,本着“谁产生、谁治理,谁就是第一责任者”原则,对本单位范围内的噪声危害防治工作负全面责任。
四、各噪声源管理科(区)、队必须明确一名副职负责职业危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并报矿环保基建科备案。
五、各噪声源管理单位必须指定一名兼职噪声监测员,按照有关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监测人员按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六、质量办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价。
七、矿应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501)规定,为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从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
八、各噪声源管理单位必须在产生噪声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噪声警示标识和说明。
九、矿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岗前培训不少于4学时,在岗培训每年不少于2学时。
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应用低噪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各战线、单位应限制并逐步淘汰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产品。
十一、噪声危害判定标准:从业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时间达到或者超过8小时的,噪声声级限值为85dB(A);每天接触噪声时间不足8小时的,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照接触噪声时间减半、噪声声级限值增加3 dB(A)的原则确定其声级限值,最高不得
超过115 dB(A)。
十二、各噪声源管理责任单位必须对噪声进行日常监测,队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区)室分管领导签字并建立档案。并将当月检测结果一式两份上报战线科(区)室备份存档和环保基建科备份。
各单位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预防噪声危害。
十三、对噪声源采取消音、吸音、隔音等措施,降低职业危害。在通风机房室内墙壁、屋面敷设吸声体;在压风机房设备进气口安装消声器,室内表面做吸声处理;对主井绞车房内表面进行吸声处理,局部设置隔声屏;在巷道掘进中应使用液动凿岩机或凿岩台车;在采煤工作面应使用双边链条刮板输送机等措施控制噪声。
十四、煤矿作业场所噪声的监测地点主要包括通风机、压风机、风动凿岩机、煤电钻、采煤机、掘进机、输送机等地点。
十五、煤矿作业场所边界噪声每年至少监测1次。各单位在安装、改造、大修或噪声明显变化等情况下必须进行噪声监测;每6个月至少检测一次噪声。
十六、各单位配备兼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
十七、各业务科室根据实际情况每月安排噪声检测计划,责任单位按计划现场检测。检测时由战线业务科室和基层单位联合进行检测。在每个监测地点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
十八、现场配有声级计的单位,必须坚持日常监测。
十九、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降噪设施。
二十、环保基建科每月根据各单位的管理情况进行考核,优奖劣罚。考核标准如下:
(一)没有明确分管干部或兼职噪声监测员的,对责任单位、部门科(区)长、队长分别扣绩效2分,对责任单位罚款1000元,直接责任人罚款200元。
(二)噪声超标区域的作业人员不佩戴个人防噪用品的,每次对单位罚款300元。
(三)单位不按规定发放个人防护用品或没有设置噪声警示标识和说明的,每次(处)对责任单位正职扣绩效1分,对分管副职罚款200元,对单位罚款500元。
(四)没有按规定进行检测的,一次对责任单位正职扣绩效2分,对分管副职罚款300元,对单位罚款2000元。
(五)没有建立完整档案或分管领导没签字的,一次对分管副职罚款200元,对单位罚款1000元。
(六)破坏、擅自拆除降噪设施或仪器的,对单位正职和分管领导分别罚款300元,直接责任者罚款500元,对单位罚款5000元。
(七)由于管理原因给矿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的,按矿责任追究办法从重从严处理。
(八)矿每季度对管理优秀单位进行奖励。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环保基建科
2018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