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动律师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推动律师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李贵轩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不可分割,律师做为专业的法律服务者在其中起着不或缺的作用。【全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不可分割,律师做为专业的法律服务者在其中起着不或缺的作用。濮阳律师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把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作为已任,大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努力为构建和谐濮阳做出贡献。为进一步推动律师服务新农村建设,现谈一点粗浅的建议:
一、律师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成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要让农村达到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司法部《二00六年中国律师业发展政策报告》明确提出“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服务,研究制定律师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见和措施,引导律师努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服务。”根据这个要求,濮阳律师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律服务。
一是为新农村建设依法进行服务,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难免有不和谐的地方。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多家律师事务所与村委会建立了法律服务点,有的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帮助村委会科学规划土地征用、土地调整、安置补偿、环境保护等法律问题,帮助村委会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实现依法治理,推进农村法治发展。如清丰县某村是远近闻名的管理混乱村、上访村,原有的村级组织名存实亡,村民各行其是,打架斗殴时常有之。2004年底,河南金谋律师事务所主任兰社春律师在信访接待室值班时,就碰到了该村的一起纠纷。原来新选出的村委会实施管理时,个别村民长期非法占据集体土地使用权不予归还,发生了土地使用权争议,再加上好事者从中捣乱,致使事态越发严重,新村委班子有畏难情绪想甩手不管,群众意见很大,动辄就集体上访,有一触即发的危险,兰律师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就向村委干部讲解国家法律规定,告知其通过诉讼解决问题。立案后,兰律师又及时和法庭取得联系,通知广大村民旁听审理,既教育了村民,又在无形中对那些侵犯集体利益的村民施加了压力,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并切实进行纠正,从而稳定了广大村民的激动情绪。这个案件的有效解决,使村民们认识到通过诉讼要比动辄上访闹事更有效。2004年7月,南乐县近德固乡农民因濮信高速公路征地补偿费分配发生纠纷:一方面被征地户土地被征用近一年,尚未领到应得的征地补偿款;另一方面未被征地户则是要将征地补偿款平均分配后再调整土地。双方剑拔弩张,对立情绪很大,被征地群众代表找到了马英杰律师,马律师详细了解了案情,经律师事务所分析研究后认为纠纷可以通过法律程序缓解冲突、化解矛盾。马律师多次奔走于南乐县法院、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部门和当事人之间,在法院及相关部门的协调下该纠纷妥善解决,从而避免了一场群体事件的发生。
二是开展法律宣传,提高了农民法律素质,促进了乡风文明。河南法衡律师事务所六年前在杨村乡设立了“法律服务广播站”,由郭占稳律师主持,每周进行一次法律服务。几年来,通过此项活动,村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普遍提高,村风村貌有了很好改善。今年6月份河南忠义律师事务所开展了“送法进村,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心连心” 活动。律师们到范县辛庄乡韩庄村进行法制宣传,为村民讲解了农民进城务工所涉及的法律知识,现场解答了村民提出的婚姻家庭、宅基、土地承包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使村民关心的法律问题得到释疑,对有关法律有了清楚全面的了解、准确的理解。在“法律宣传进万家”活动中,河南众孚律师事务所在戚城村开展便民服务,解答咨询上千人次,散发传单3000多份。
三是关心留守儿童,为未成年人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今年6月份河南忠义律师事务所深入学校,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线,结合典型案例,给全校师生讲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同时为留守儿童送去书包等学习用品。董彦军律师自筹资金建立了濮阳市青少年维权中心,自费维护“12355”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为青少年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实施法律援助,先后开展了“12355青工维权”、“法制进校园”、“关注在校学生犯罪——法制教育课宣讲”、“家有少年、送法到家”、“关爱希望、远离犯罪,探视少年犯”、“青少年维权在行动”等活动,还连续两年自费为濮阳县百户困难少年投入医疗保险。
四是参与农民工维权,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益的法律援助。2004年河南金谋律师事务所免费代理的清丰县李占斗等154名农民工维权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清丰县供销社第二轧花厂1999年停产,企业拒绝支付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李占斗等154名农民工多次与厂方交涉未果,上诉到清丰县法院。一审败诉后,他们就寻求到河南金谋律师事务所,在田华刚、罗燕律师的努力下,在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时获胜,维护了154名农民工迟来的合法权益。
五是筹建农民工维权队伍,形成了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长效机制。农民工群体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日益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参与者,他们为城市建设流汗、流血,但是他们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的时候却得不到应有的救济,解决农民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根据豫律协[2006]13号文件精神,河南省律师协会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面向全省征集志愿者,我市有37名律师报名参加。他们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进家庭等活动,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2005年6月刘泽华律师为本县在青岛打工被打死的农民工葛喜军(范县辛庄乡田辛村)家人提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帮助,帮他们打赢了官司,不仅使凶手得到了法律的制裁,并争取到180000元的赔偿。2007年7月刘泽华律师参与调解本县在威海打工的孙景臣一案,当事人打工时,由于施工方没有给安全带,不慎摔倒,当场昏迷,后抢救无效死亡,此案正在调解中。在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方面,2006年河南优诚律师事务所主动和市劳动监察大队、市清欠办等单位联系,询问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并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共办理50多件,服务100多人次,解决工程款200多万元,农民工工资80多万元,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二、律师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几点作法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法制宣传教育要继续坚持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积极开展针对农村、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大力开展以农业生产、农村市场经济为重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法律秩序的健全;大力开展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内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民群众依法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和激励社会各方面依法积极支持、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人人关注新农村建设、人人支持新农村建设、人人参与新农村建设、依法进行新农村建设良好局面的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几点建议.doc
建设新农村,首要的问题是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尽快实现由农业哺育工业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农业占财政支出的“两个比重”。同时要改变目前财政支农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的现状,探索资金整合使用的有效途径。新农村建设还需要从多种渠道向社会筹集资金,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局面。
提高“两个比重”
要保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能够稳定增长,就要改变农村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实现由剥夺农业向保护农业的政策转变。应进一步提高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和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在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并要依法加大农业部门基金和预算外支农资金的筹集力度,积极开拓农业发展资金的筹集渠道。首先,提高预算内农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严格按照《农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努力增加预算内支农资金,确保预算内支农支出按法定比例增长。要采取有效措施,使新增财力向农业倾斜,改变预算内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的状况,使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总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其次,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比重。目前支撑农业投资的主要是国债资金,中央农业基建投资中的国债资金比重很大,而正常的预算内基建投资较少。今后一旦停发国债,农业投入就将大幅度下降,容易引起间的波动,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目前,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农业所占的比重已增加到近30%。可考虑与中央财力增长基本相适应,逐年增加一部分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建设,确保中央农业基建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
再次,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业是增加农业投入的一条现实可行的重要渠道。“以地生财”已成为地方政府增加财力,筹集城镇建设资金的重要途径,为新时期“以农养工,以乡养城”的一种新形式。国土资源部征地制度改革课题组的估计是,政府在农地转用中大致可以获得60%以上的收益。虽然国家已经要求,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不低于15%用于农业,但在各地执行得并不好。要在法律或政策上明确从集体土地的出让金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农业发展。
另外,应完善国家农业投入法律法规体系,硬化农业投入约束机制。目前,我国除了《农业法》中有“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原则要求外,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条例和细则。应抓紧研究制定更加具有约束力的法律。尽快以《农业法》为基础,专门制定《农业投入法》。在农业投入法中,应当明确各级政府在农业方面的事权和财权,并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按照职责的划分对农业进行投入。
整合使用支农资金
“十五”以来,政府新增财力的使用在逐步向“三农”倾斜,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绝对量在大幅度增加,但支农资金的使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目前最突出的是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和农口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机构之间分配管理的财政支农资金在使用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资金使用分散和投入交叉重复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支农资金挤占挪用现象普遍,到位率低。支农资金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各级农口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支出,“搞农业吃农业”的现象严重,使真正用于农业、农民和农村的资金大为减少。
三是政府投入重农业“大动脉”,轻“毛细血管”。在取消农业税以后,由于基层政府的财力有限,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进程非常缓慢。支农资金对农民急需的水利和道路等小型
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就必须探索资金整合的有效途径,并且切实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
首先是要统筹安排来自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突出重点,集中使用。要根据财政支农的目标和重点,逐步改变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多,分类不合理的状况,适当归并设置支农资金,突出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性。初步考虑分设为六大类: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类资金、抗灾救灾类资金、生态环境建设类资金、结构调整类资金、管理服务类资金、农村发展类资金。在适当归并资金分类的基础上,对现有财政支农资金进行整合。近期考虑是通过打造“项目”或“产业”平台实现资金整合。在目前机构和职能还不能进行大调整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个比较有效的资金配置途径。比如,可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整合载体,把农业基建投资、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基金、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方面的资金,按照统一的规划投入到重点区域,统筹安排使用。
长远的政策选择是通过调整机构和职能实现农业资金整合。按照“减少交叉、强化协调、适应市场、增加服务”的原则,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尽量减少职能的交叉。初步的设想是,综合职能部门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不再具体分配农业财政资金、审批涉农项目,将预算的具体执行、项目的具体审批、项目的组织实施等职能划归相关职能部门。
除此之外,实行直接集中支付方式,也是保证财政支农资金足额、安全、及时到位的重要措施。
目前财政涉农补助资金由不同部门发放,往往存在着相互掣肘、推诿扯皮的现象。由于资金管理程序不到位,虚报、冒领等问题常有发生。实行财政涉农补助资金发放方式改革,将彻底改变过去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思路是:凡是财政安排、直接发给农民的补助资金,都采取直接集中支付的方式,减少资金的中间运行环节。通过金融机构作为支付的桥梁,形成财政——金融——农民的“一条线”资金运行轨迹。目前全国财政支农资金挤占、挪用的90%以上发生在县乡两级,在县乡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直接集中支付可以有效避免县乡政府和职能部门截留、挤占、挪用支农资金的现象。
政府主导多元投入
在整个农业投入中,虽然近年来政府财政支农资金不断增加,但所占比重不大,因此,需要发挥政府财政支农的引导作用,利用多种形式集聚农业资金。
首先是要继续完善农业信贷体系,逐步增加农业信贷规模。信贷资金是农业投入的重要来源,在这方面,应充分挖掘潜力。具体可采取这样一些措施:
提供财政贴息或支持贷款担保,鼓励商业银行向农业提供贷款。通过税收等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把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业。
建立政策性农业信贷体系。政策性金融是世界各国普遍运用的基本符合WTO协议要求的重要支持手段,其本质是准财政,是财政与金融手段的有效结合。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应列出一部分预算用于补偿性财政支出,即向有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机构提供贴息资金和呆账损失的弥补,用少量的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将农业发展银行从单纯的“粮食银行”转变为支持农业开发、农村基础实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的综合型政策性银行。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农村信用社向农业贷款;发展民间信贷,鼓励民间信贷资金投入农业。
将主要来自农村的邮政储蓄用之于农。全国邮政储蓄1.3万亿,其中约90%来自县以下农村地区。邮政改革中拟建的邮政储蓄银行应本着“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思路,考虑与信用社合作,利用信用社在农村的网点和资源,积极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
同时,应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以分担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
另外,应完善政府支持方式,采用政府财政补助、财政贴息、税收和贷款优惠等方式,引导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农业,鼓励和扶持各类工商业进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采用财政投资补贴的方式,吸引农民和其他社会主体投资农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比较通行的、也是比较有效的做法。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既能发挥财政投入的主导作用,吸引社会投资,引导全社会投资方向,又可以避免政府直接投资造成的产权不清、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既有一定公益性、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建设项目,这种方式优点尤为突出。2004年,江苏省财政厅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其中,4119万元用于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支持企业184户,利用银行贷款62.6亿元,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议尽快制订和出台有关政策和办法,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和推广等方面的建设项目均可实行财政投资补贴政策,吸引和鼓励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主体增加农业投入。
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来看,则应当按照坚持“谁投资、谁管护、谁收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韩俊)
第三篇:推动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推动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的主题调研报告
——吴起县吴起镇姚沟门村官安鹏 姚沟门村简介:
吴起镇姚沟门村位于吴起县东南部,距县城5公里,全村五个村民小组,共103户525人。可耕地面积1250亩,林地面积2725亩。全村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自1998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当地政府及村民以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为主,林草间种,完成退耕2000多亩。林草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效地遏制了濒临崩溃的恶劣生态环境。
通过此次“百名大学生村官进世园”活动的参加,就如何将世园会的绿色理念与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生态新农村,结合本村实际,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群众意识,实现环保全民化
由于该村地处县城近郊,外来人口众多,小商小贩集聚,加之以石油工业的附带产业落脚于此,常常会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应注意生活垃圾的有序堆放与回收,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有效处理。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倡导弘扬生态文明,保护村庄的田园风光和山水美景。
二、完善体系建设,享受服务零距离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能力非常有限,环保监管能力薄弱,应加强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资融资机制和政策,加强农村环保经费投入、填补村、镇环保工作机构的空白,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保监管能力。
三、巩固退耕成果,实施林草全覆盖
以现有的林草地面积为基础,在保护退耕面积不减少的基础上,增加财力、人力,继续加大退耕还林面积的覆盖率,以沙棘、小叶杨为主要树种,加大洋槐的栽植,挖鱼鳞坑,保证树种的成活率。
四、借鉴王庄效应,谱写农村新篇章
“漫山遍野树常青,村落周围鲜花红;庄前屋后瓜果香,庭院经济富百姓”这是王庄新农村的真实写照.王庄是吴起镇建设新农村的成功典型与缩影,一直是很多省市领导参观调研的示范点。我们应借鉴王庄的成功经验,发现自身优势,挖掘文化特色,结合本村地势特点和发展规划,在过境道路沿线栽植行道树,屋后小山栽植枣树,庄前院落栽植3-5生苹果树等。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的新家园。
农村生态环境是关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乡镇等基层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做好农村环保工作,充分利用好各方的资源和力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从而扎实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
第四篇:特色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下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可持续性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许多地区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走上了发展乡村特色的道路。中山村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中山村乡村特色旅游可持续性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2009年五祖镇被湖北省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镇。五祖镇自2009年年初就确立“创建中国禅宗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乡镇,争当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乡镇”的工作主题,本着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自己家园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村级主抓、群众主体、上级补助、部门帮扶、社会赞助的建设举措”。按照“一年起好步,二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目标”,五祖镇从2009年9月起正式启动了“上上下下齐动手,全民共建新农村行动计划”,该计划紧紧围绕农村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着力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主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新农村。计划从全镇22个村中全面展开试点。镇委、镇政府结合镇情实际科学规划,将全镇建设划分为6种建村模式:古镇开发型、移民建村型、村改社区型、旅游观光型、避暑休闲型、旧垸整治型。中山村由于自身的优势在计划中被列为旅游观光型和避暑休闲型建设
试点。
一、现状及新农村建设下发展机遇
1.现状
中山村位于佛教禅宗圣地五祖镇北部山区,连接整个北部山川的向蔡公路横贯而过。是一个典型的山多人少居住分散贫困山村,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126户,518人。山林面积3600亩,水面面积12亩,荒山荒地面积500亩,耕地面积320亩。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气候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山下平均低5-7℃,即使盛夏白天最高也才28℃,夜里只有10℃而已,是夏季避暑休闲的最好去处。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中山寺因中山村而得名,寺内有八大景点:
1、庙前“月弓池”(即如一弯勾月的水池),池内有小船供游人游荡;
2、池下边流水有“飞虹桥”,桥上行人,桥下可随水漂流;
3、寺庙西边有座“古井”,内有泉眼喷泉,泉水甜润止渴;
4、井边山旁有一高约八米,粗约0.7米的桂花树,每到八九月桂花盛开香飘十里,沁人心脾;
5、庙南有一大石上刻“玲珑石”人站石上隐约可听玲珑之音;
6、“伏虎关”又称“虎跃关”顾名思义就是关老虎的;
7、“棋盘石”因石上刻有棋盘而得名;
8、“望江楼”石,站立石上吴头楚尾,庐山、长江云雾飘渺,水天一色,大自然美色尽收眼底,岂不快哉。除此之外中山村还是革命故地,大革命时期蕲(春)黄(梅)广(济)(广济今武穴市)三县秘书处便设在中山村。中山村距离五祖风景区距离适中,又具有优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2.新农村建设下发展机遇
(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争创中国禅宗文化旅游名镇的背景下,中山村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力图寻找一条解决经济增长路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搞休闲旅游效益不错。在立足村情实际的情况下,村决定对原有分散型的农家乐休闲旅游进行整合,积极围绕旅游资源做文章,着力建设好避暑休闲和旅游观光这一品牌。在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创4A的大氛围下,中山村的避暑休闲和旅游观光已经在部分地区为人所知,并且在逐步成为中山村的一项特色农业新兴产业。
(2)、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实施,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国家旅游局提出,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应当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让乡村旅游的成果惠及农民。必须遵照农村的实情和旅游经济规律来发展乡村旅游,确保乡村旅游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湖北省各级政府部门都提出了新的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和扶持乡村旅游建设,其中有些举措直接关系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湖北省旅游名村的评选和创建。所以,新农村建设时期的乡村旅游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新农村建设下中山村特色旅游发展战略
1.科学规划,有序发展
在立足村情实际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以市场为向导的作用,科学合理制定中山村避暑休闲和旅游观光的旅游发展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建设,避免盲目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充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及时考虑市场需求和消费特点,针对需求适时编制可持续发展规划。使新农村建设规划充分反映本地区特色,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适应乡村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使乡村旅游朝着有序的方向快速发展。
2.建设生态新村,追求和谐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任务就是培育新农民、拓宽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展示新风貌与建设新文明。乡村生态旅游就是新农村的新产业与新经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心态和谐、农村人际和谐、农村产业和谐。基于此基础上,新农村建设规划应着力突出环保经济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首先提升人员素质,为发展乡村旅游可持续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其次加强“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技术推广创建生态环保乡村为旅游提供优良环境,再次按照本地区的自然特色不人为加以破坏性发展。
3.发展旅游特色,培育特色新村
中山村在开发乡村特色旅游产品时,必须围绕自身主题避暑休闲
和旅游观光,要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积极走本土化、特色化道路,突出特色、提升品位、打造精品,培育有竞争力的富有本地特色的产品。中山村地处高山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茶叶、楠竹、山野菜是中山村旅游产品一大特色,尤其是中山山野菜具有较大的特色,为外人所称道。所以,要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重点培育农家山野菜这一
旅游精品。突出中山村与其他旅游休闲差异性,通过差异产生吸引力。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全村进行实地查看和走访调查,通过对已经开展农家乐休闲的农户进行调查分析,中山村发展特色旅游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目前中山村乡村旅游的发展仍处于起始阶段,难免存在问题,但问题归结下来,不外乎以下几方面有:
(1)宣传力度不够。中山村目前的知名度在黄梅还不是很大,远远不及挪步园,虽然有着自身最大许多的优越性,颇有一股藏在深闺无人识味道。
(2)客源相对单一,接待时间相对集中。目前中山村接待的游客大部分都是通过中山村本土的人士在外的亲戚介绍而来,很少一部分是慕名而来,并且来的客人相对较少,不具有集群化特点。再者大部分人都是在七八月份时到中山村进行避暑休闲,平时很少有游客。
(3)农户利益作祟,恶意竞争。由于是处于起始阶段,农户往往投入都希望马上得以回报,由于受客源限制,往往就会出现恶意竞争的局面,容易滋生矛盾而且不利于旅游的良性发展。
四、建议对策
中山村应积极开发属于自己的特色旅游产品,同时,通过网络、广告、媒体等形式加大对中山村的宣传力度,通过重点与特色的突出,努力提升品牌,创造品牌效应。拓展旅游服务项目,增加旅游的可玩可观性,积极调动游客的观光欲,让其有种留恋往返的意味,并且在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回去后起到活广告的作用。此外适时的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公司运作模式,引导农民开展自由竞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游发展模式。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种理性化的选择,事实证明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黄梅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3]《梅县志 五祖篇》
[4]湖北省黄梅县五祖镇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汇编2009
第五篇:浅析党建推动新农村建设
“交通杯”党建征文
浅析党建推动新农村建设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在这90年里,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不断的在发展前行中完善自己。学习型党组织一直以来是我们国家繁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一直带领着我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做了重要部署,强调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四中全会精神对党的建设具有长远指导意义,需要长期、持续不断地抓落实。突出研究特色,探索以研促学。重视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性工程,是着眼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离不开学习,要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加强各方面的学习。下面就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简陋探讨。
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清楚明晰地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那么,在这个概念里,不难看出,何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呢?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 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
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 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明灯,只有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才能更好的指引着自己在实践中少走弯路或是不走弯路。学习理论要注意四点: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要重点学习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重点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还必须要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二是要把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起来,只有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创新,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要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
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四是学习要务实,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要有“包容万象”的胸怀。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的学习就要有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心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别人先进的理念,学习别人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的好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党组织的建设,从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实践基础。
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强化深化“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这里主要以湖北的为例来加以阐述的。去年的“五个基本”第一阶段基本告罄,对“五个基本”的推行,各地褒贬不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的指导思想,他的组织建设意思是不可磨灭的。“五个基本”“七个体系”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了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要素。基本组织是依托,基本队伍是主体,基本活动是载体,基本制度是根本,基本保障是前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抓住“七个体系”建设这个关键,建立健全抓基层打基础的长效机制。以县、乡镇(街道)为主要区域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主要依托健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以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宣传媒介为主要载体健全基层党组织宣传教育群众工作体系,以“五议五公开”为主要内容健全党领导的基层民主自治工作体系,以“说事”、“恳谈”、“调解”为主要方式健全基层和谐稳定工作体系,以有领导、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制度”五有”为主要目标健全基层党建工作保障体系,以目标责任为主要依据健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工作体系。“五个基本”“七个体系”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充分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着。推进“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体现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作为党建工作重要任务的会议精神。“五个基本” “七个体系”建设的核心
理念就是抓基层、打基础,抓住了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矛盾,代表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方向,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抓好“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对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在立足实际,学以致用,务求实效。一是要在“武装头脑”上下工夫。学的目的就是应用于实践,因为任何学习最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问题,着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而在正确政治方向的指引下开展好工作,把工作完成得更好。二是要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工夫。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同研究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结合起来,提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往往能为我们工作省去许许多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也就提高了我们党组织在时间工作中高效性、实用性。三是要在“总结经验,创新突破”上下功夫。创新当然不单指学习工作上,还包括思维想法,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要有另辟蹊径的睿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为了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的创新,寻求突破,创造性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创新突破的基础是要把理论学好,要把理论恰当好处的用到实际当中,在工作实际中,不断地寻求创新,这样才更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