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手术后腹胀患者护理体会
连云港市 qiaof [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微创技术日趋成熟,腹腔镜已广泛应用于妇科,因为腹腔镜手术中需灌入二氧化碳以造成气腹而方便操作,术后容易有残存的二氧化碳在腹腔内,引起腹胀并发症。因此术后腹胀的护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腹腔镜;腹胀;护理。
在外科手术向微创方向发展的今天,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在妇科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展。其中有宫外孕、子宫肌瘤、畸胎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这种技术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而且缩短了住院天数,腹部不留蚯蚓状瘢痕,有美容效果等。但是腹腔镜毕竟也是一种手术,也存在一些瑕疵,如术后普遍存的腹胀及肩背痛,这也是由于腹腔镜手术的特性决定的。因为腹腔镜手术中需灌入二氧化碳以造成气腹而方便操作,术后容易有残存的二氧化碳在腹腔内,引起腹胀,同时二氧化碳被腹膜吸收后在腹膜局部造成的酸性环境会对膈神经产生损伤,造成术后膈神经牵涉性疼痛,如肩膀及肋骨的疼痛,腹胀及疼痛的程度还与手术方式、手术体位及手术时间有关[1]。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07月至12月共开展腹腔镜手术48例,年龄最大47岁,最小20岁。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听从患者的倾诉,耐心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引起腹胀、肩背痛的原因,消除患疑虑,使期以良好的心理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2鼓励患者尽早排小便,减少因尿潴留引起的腹胀。
2.3指导患者合理进食,术后6小时可少量饮水,术后省量多步,多吃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增强肠蠕动,不吃产气食物,如豆制品、奶制品、含高淀粉的食物和甜品等
2.4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麻醉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可鼓励患者多翻身活动,也可让患者取半卧位,次日可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肛门排气,减轻腹胀。2.5对肩背痛、腹胀明显的患者,可以协助进行按摩;腹部腹胀明显者可给予热敷,轻轻按摩。
2.6体位:可行排气位,如膝胸卧位或利用气体往高处走的原理,让患者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的姿势,臀部抬高超过胸部,让腹部的残留的二氧化碳往下半身,右以有效地缓和肩膀、后颈胀痛的现象。
2.7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腹胀的程度、腹部体征,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处理,减轻患者因腹胀引起的不造症状。2.8严重者遵医嘱予新斯的明肌注。2.9可使用开塞露等缓泻剂,肛管排气。3.讨论
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与病人沟通交流,病人中有47位于术后1-2天排气,腹胀明显减轻,只有1位患者使用开塞露肛塞,于术后第3天排气后腹胀好转,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陈建利,张向宁,江森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及防治对策,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98,25(2):79-80
第二篇:100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100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杨
杰
许
凤
王玉平
七台河市中医医院,黑龙江七台河
154603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男性仅次于肝癌,女性仅次于子宫癌和乳腺癌[1]。目前,手术是治疗直肠癌最重要的手段。直肠癌不同于其它恶性肿瘤有其特殊性,除癌症本身带给病人巨大的压力和痛苦外,病人还要面对身体形象及生理功能排便方式的改变,术后的造口护理也是临床护理的重点难点之一。因此,做好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我们对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我院100例直肠癌病人加强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护理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直肠癌病人100例,其中男65例子,女35例,年龄40-76(平均52.5)岁,临床症状以便血、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其中行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68例,因直肠癌无法切除而行桥式造口32例。
2.护理
2.1密切观察病情
2.1.1生命体征的观察
予以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每15—30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一次,直至平稳,监测静脉血电解质。
2.1.2加强呼吸道护理
防止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是定时翻身扣背,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护理过程中我们对痰液粘稠者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利排痰。本组100例患者中有4例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2.1.3观察腹部切口情况
监听肠鸣音,注意有无腹痛,腹肌紧张等现象,及时发现出血、感染、肠瘘等并发症,指导患者尽量左侧卧位,注意避免粪便污染腹部切口。
2.1.4加强会阴部伤口处理
术后会阴部垫以一次性尿垫,吸水性好,卫生方便,及时更换,6小时后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予半卧位,有利于盆腔引流。病人术后拆除会阴部填塞纱布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本组4例病人出现会阴部伤口渗血较多,立即报告医生后,采用纱垫压迫止血,加快输液速度,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会阴部伤口渗血明显减少,得以控制。
2.2造口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2.2.1造口处出血
本组出现5例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引起造口处出血。处理方法:可用干棉球或纱布按压止血,也可用1:1000肾上腺素药棉或云南白药敷在造口肠管上,效果较好出血得到控制。如因结扎线脱落,则配合医生找出出血动脉分支结扎止血。
2.2.2造口部位缺血坏死:
如坏死区浅表局限,一般不需要处理,坏死常自行脱落,造口不会受影响。在实际护理过程中,通过我们严密观察坏死情况,补充肠外营养,应用抗生素,如不向深扩展,待分界明确后,清除坏死组织,靠肉芽组织填充代替。坏死在筋膜以下需立即进行手术。本组1例病人出现造口部位缺血坏死。
2.2.3造口脱垂:
是众多造口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由于患者本身的因素如肥胖,结肠冗长,筋膜薄弱,也可能由于造口过大,位置不当造成,正常情况下适当的切口直径恰容2指,直径2—2.5cm。处理方法:给病人心理支持密切观察脱垂肠管颜色的变化,有无坏死的发生,用高渗盐水进行脱水,水肿清除后可复位。复位失败进行手术治疗。本组病人出现5例造口脱垂,未发生坏死,用高渗盐水脱水后复位成功。
2.2.4造口旁疝: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指肠造口有关的腹壁切口疝,本组3名70岁以上男性病人出现了造口旁疝,是因为肺部疾病咳嗽腹压增强引起,我们为其加戴腹带保护和支持腹壁,治疗肺部疾病[2],造口旁疝复位,患者康复出院。
2.3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及处理
2.3.1刺激性皮炎:
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发生湿润疼痛,原因,可能造口定位不良,造口周围回缩等原因,造口粪便。处理方法:护理过程中我们为患者去除原因,清洁皮肤,使之干燥,使用皮肤保护粉,选用合适的造口工具。本组3例病人出现刺激性皮炎。
2.3.2过敏性皮炎:
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疼痛出血。处理方法:去除过敏原,尝试不同造口袋,作过敏试验,使用皮肤保护膜,可暂时使用不粘贴的造口袋。本组2例病人出现过敏性皮炎。
2.3.3物理损伤:
原因:造口袋使用不当,用力撕脱底盘造成损伤;造口用具质地硬,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缺损。处理方法: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造口袋,使用皮肤保护粉,皮肤保护膜。
2.4健康指导
2.4.1饮食指导:
术后3-4天肠蠕动恢复,造口排气后,可进流食逐渐过度到半流食、普食。一次不能进食过多,饮食要定时,少食多餐,不吃难以消化食物,如干果、油煎食物等,减少食用洋葱、鸡蛋、大蒜、啤酒等产气太多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2.4.2自我护理造口指导:
作为护理人员,不仅要使疾病康复,还要帮助病人适应术后排便方式的改变,正视自己的情况,重新在家庭社会生活中进入正常角色。因此,应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术后根据病人身体恢复情况,正确处理,指导病人自我护理造口,有的病人在开始时,拒绝观察造口或表现冷漠态度,护士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当患者对此表现出兴趣时,这是指导的良好时机。为病人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选择合适的造口用具,指导患者正向病人详细讲解并发症出现的原因表现及处理方法,并指导患者重建定时排便习惯。通过对病人的正确指导及有效护理,10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2.4.3日常生活指导:
淋浴:待伤口完全愈合后可以淋浴。衣着:选择对造口无直接压迫的正常衣着,避免穿紧身衣裤。工作:待患者体力恢复后,可以恢复以前的工作,但要避免重举等增加腹压的工作,剧烈的运动及粗暴的接触性运动也要避免。外出时注意将造口用具随身携带。
通过我们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健康指导,提高了护理质量,使直肠癌病人积极地接受治疗,积极地面对手术,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2014年10月与2011年10月相比减少了80%,同时也使住院时间与2011年相比缩短了5-8天。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1.吴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5.[2]闫莉.老年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医学,2010(12):106-107.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三篇: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护理干预
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护理干预 刘怡,***1,护理13级(2)班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明显,但同时术后也会出现如肋间部疼痛等非切口疼痛现象,引起患者的焦虑情绪,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一定影响。通过近几年的临场护理研究,发现了许多针对此类疼痛的干预措施,且经过临床应用证明效果良好,讨论其各种疼痛机制,干预措施,措施的局限性以及护理研究进展,为以后研究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提供参考。关键字:妇科;腹腔镜;非切口疼痛;护理
妇科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术程短、切口小、损伤少、恢复快等特点,已逐渐取代了开腹手术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是腹腔镜术后的病人往往会出现非切口之外的疼痛,如肋间刺痛、肩部酸痛、上腹部胀痛等,也有研究报道称之为腹腔镜术后疼痛综合征。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中,其发生为70%~80%。这类疼痛对患者的影响远远超过切口疼痛对之的影响。现如今,随着医学及护理学学科的不断进步,疼痛已经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将其列为了为人类第5大生命体征。疼痛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预后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了有效地减轻患者腹腔镜术后疼痛,平稳的度过围术期,临床上进行了大量研究来缓解术后的非切口疼痛,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篇综述就来讨论一下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各项干预措施。1.疼痛的发生机制
1.1.体位、气腹 妇科腹腔镜手术多采用头低臀高位,这种体位会增加下肢静脉回流,影响气体交换和肺通气功能。另外,腹腔镜手术中需人为灌注二氧化碳形成人工气腹,二氧化碳在腹腔内聚集刺激膈肌及膈神经引起疼痛。
1.2.充气的速度,温度及手术时间 充气的温度越低越快,手术的时间越长增加术后非切口疼痛的概率。
1.3.二氧化碳气体残留 腹腔镜术后腹腔内的二氧化碳气体一般7~9天可完全溶解,溶解的过程中,腹腔内形成一个酸性的环境,持续刺激腹膜,导致术后肩背部与肋部的疼痛。1.4.积血刺激 腹腔镜手术后腹腔内残留的血液也会对膈肌造成刺激从而引起疼痛。1.5.心理因素 患者术后精神紧张,对手术结果的未知与恐惧等不良情绪也容易造成术后非切口性疼痛。
1.6.其他因素 与个人生活环境,个体痛阈差异,受教育程度等影响因素有关。2.护理干预措施
2.1.体位干预 许萍萍,潘雨萍的研究表明,膝胸卧位对于缓解腹腔镜术后肩痛及上腹膈肌疼痛有着较好的效果。术后第一天起,上下午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由于二氧化
[6]
[5]
[4]
[3][2]
[1]碳气体相对较轻,半卧位时可加剧二氧化碳气体对于膈肌的直接刺激,而膝胸卧位时,二氧化碳气体向高处走积聚于盆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于膈肌和膈神经的刺激,缓解了术后患者的疼痛。但膝胸卧位对于妇科术后当天或术后第一天的患者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护理前,需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膝胸卧位的意义并教会其方法。在实施膝胸卧位时,护理人员应陪护在患者身旁,观察患者的血压,面色等变化,可同时与患者交谈以缓解膝胸卧位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2.2.呼吸训练 廉伟,吴艳等则对妇科术后疼痛患者进行了所唇腹式呼吸的训练干预,训练时间2次/天,一次30分钟,缓慢用鼻深呼吸,是膈肌下沉腹部隆起,停顿1~2秒后缩唇呈吹笛状缓慢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呼气频率为7~8次/分。经训练后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普通护理患者。缩唇呼吸可增加潮气量、肺泡通气量与呼吸的有效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残余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从而减轻疼痛。
2.3.氧疗法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可加速腹腔内对于参与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对膈肌的刺激,缓解肩颈痛,同时,持续的低流量吸氧有利于肺通气和气体交换,提高细胞含氧量,加速血液循环,有促进排气和排便的作用,减少术后胸闷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
2.4.手术结束前用灌洗法排出二氧化碳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结束之前,向腹腔内灌注液体,一般用生理盐水,可使腹腔内残留的二氧化碳被迫排除,有效预防术后肩痛的发生。2.5.术中不使用肩托,内收双上肢,降低腹压 肖丽华应用偱证护理的方法认为术后的非切口疼痛与术中体位,肩托的使用,腹压等因素有关。可在术中延长输液管路,是双上肢尽可能地内收,减少对臂丛神经的牵拉;手术过程中不可使用肩托,减少肩托对肩部的长时间压迫;在手术过程中建立气腹的时候,尽量减低腹腔压力,通过以上方法,均能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的疼痛。
2.6.药物镇痛 麻醉药物的应用是手术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内容,通常是芬太尼加布比卡因联合应用。腹腔镜术后于腹腔内应用局部麻醉药物是一种较新的术后镇痛方式,现常用的方法是腹腔内应用芬太尼加布比卡因,镇痛效果由于腹腔内布比卡因静脉芬太尼。目前,也有研究者认为氟比洛芬酯也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且超前镇痛效果更佳。2.7.中医疗法 江雯波认为芒硝敷脐孔可以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胃肠功能从而降低术后的非切口疼痛率。韩叶芬等
[10][9]
[8]
[7]
则认为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可以舒经活络,调理脏腑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并且艾灸还具有抑菌抗感染的作用,能够帮助神经的恢复。刘萍等[11]采用耳穴压豆的方法,取耳部相应穴位压迫,对术后非切口疼痛有明显降低作用且操作过程简便,易于学习。
2.8.物理疗法 有研究者使用低频脉冲仪对疼痛部位尤其是肩部进行低频脉冲,提高了患者的疼痛阈进而缓解疼痛
2.9.配乐康复操 有研究者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6小时开始,指导患者每日2次做配乐康复操直至自觉疼痛缓解或消失,很好的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
2.10.心理疏导 对于出现非切口疼痛的患者,要指导其认识疼痛的原因,缓解其因疼痛而引起的紧张情绪,充分得到患者的信任理解,配合各种止痛的干预措施,达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3.护理干预措施的局限性
对于妇科腹腔镜术后的非切口疼痛存在诸多的干预措施,每种的干预效果都有研究文献提供支持,但是,每种措施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上述中的膝胸卧位,该体位对于术后患者来说较为困难,在止痛的同时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并且该体位只适用于卧床时,一旦下床行走则疼痛又会出现。药物镇痛在止痛的同时也会引起恶心、呕吐、胸闷等并发症的发生,维持时间也较为短暂。康复操起效慢,预防疼痛的作用大于止痛的作用。4.护理研究进展
在术后疼痛的干预上,膝胸卧位法,呼吸法,氧疗法等等措施都是在临床工作中被创造出来的,都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也获得了较大的推广。对于护理人员本身来说,应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新的干预手段,熟悉临床上各类镇痛药物的应用,并且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结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经验,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探索创造出更加便捷,效果更好的疼痛护理干预方法。5.小结
随着医学的进步,腹腔镜手术不止应用于妇科的领域,以后腹腔镜技术也会扩大到更多的患者,对于术后疼痛的问题,临床上,从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多个方便都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现在能够做得到是止痛,相信以后完全可以做到从手术前就开始,预防疼痛。
参考文献:
[1] 姚启娥.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21(2):7-9 [2] 丁荣英,姜慧萍,陆美英.早期下床活动和膝胸卧位对宫外孕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11(5):458~459.[3] 孙建华,牛菊敏,史玉林.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6):35—36.
[4] 王晓雯,车淑艳,石晓丽.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4)179.
[5] 姚启娥,张广侠畅体位改变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36):38.[6] 许萍萍,潘雨萍.膝胸卧位缓解腹腔镜妇科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3,1(12):53-54.[7] 廉伟,吴艳,胡芳.呼吸训练缓解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膈下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0,10(45):904-905.[8] 肖丽华.循证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痛中的应用[J].当代护理,2010,6:60-61. [9] 江雯波.芒硝外敷神阙穴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66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4(11):54-55.[10] 韩叶芬.赖丽娟.李砺.吴树芬.叶桦穴位按摩联合艾灸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2):43-44.[11] 刘萍.王健宏.包正英.施丽娟.杜宁娜.耳穴压豆对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4(4)5-7.
第四篇: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整体护理干预体会
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整体护理干预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抽选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2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整体护理干预)两组,每组各3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时间,评估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34例(94.4%),并发症发生2例(5.6%);对照组护理满意27例(75.0%),并发症发生8例(22.2%)。试验组患者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确切,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手术; 整体护理;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4-0101-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4.053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手术具有微创、痛苦小、安全性高的特点,表现出独特的治疗优势,临床应用广泛[1]。实践表明,护理措施的应用会关系到患者的恢复情况,不同的护理方案会带来不同的预后效果。对此,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2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20例(55.6%),女16例(44.4%);年龄21~75岁,平均(46.8±1.6)岁。试验组中,男18例(50.0%),女18例(50.0%);年龄22~73岁,平均(45.6±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积极配合医师工作。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依据《外科学》[2],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CT检查显示胆囊增厚,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水平增高,满足腹腔镜手术指征。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心肝肾功能病变患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是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生活和饮食情况,完善各项检查;术后帮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做好基础护理操作,观察体征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
1.3.2 试验组 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2.1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对手术认识不足,患者在术前容易形成恐惧、烦躁等心理。对此,要求护理人员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了解其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满足护理需求。使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和优势,或者邀请治愈患者讲解治疗感受,以此拉近患者之间的距离,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治疗积极性。还要获得家属支持,多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术前准备。遵医嘱辅助患者完成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监测血压、血糖水平,以确保生命体征的稳定性。根据患者的器官功能对健康状况做出准确评估,以确定麻醉方式、手术方案、耐受程度。(3)合并症处理。合并慢阻肺、哮喘患者,要测定肺功能,依据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情况给予抗炎、平喘、吸氧治疗,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评估患者的心功能,以满足手术适应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合理选用降压、降糖药物,将血压、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
1.3.2.2 术后护理(1)体征监测。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疾病的患者送至监护病房,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准确记录异常反应。患者未清醒时,选择去枕平卧位,将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避免发生吸入性肺炎。清醒后可以选择半卧位,帮助患者拍背促进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提高氧分压,确保患者有充足的氧气吸入。(2)引流护理。观察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及时更换敷料,注意是否出现渗血、渗液、红肿现象,保持伤口清洁干燥。(3)饮食护理。患者恢复排气后可以进行流质饮食,选择高纤维素食物和高碳水化合物,加快肠胃蠕动,有效缓解腹胀;禁食高脂肪、高热量、刺激性的食物,体质较弱患者可以实施营养支持。(4)并发症护理。第一,呕吐。患者术后呕吐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多巴胺、乙酰胆碱等对外周感受器、呕吐中枢造成的刺激,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对此,可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呕吐物,严重患者适当服用止吐药物。第二,疼痛。在二氧化碳残留、手术操作的影响下,患者肩部、上臂、腹部容易出现疼痛现象。一般1周左右即可自愈,护理人员可适当对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按摩,同时选择舒适体位,能够促进症状缓解。第三,出血。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现象,或者引流管内存在血性液体,可能是发生出血。要求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实施超声检查,及时通知医师对症处理,避免耽误病情。第四,胆漏。引流过程中发现存在胆汁样液体,可能发生胆汁漏,及时向医师汇报并查明原因。还要留意患者是否出现黄疸,术后复查肝功能以明确胆管损伤、胆管结石等。第五,肺部感染。患者表现为咳嗽、发热、肺部??音,要求加强呼吸道护理,帮助患者排出分泌物,选用药物进行平喘、抗炎治疗,必要时采集痰液样本进行药敏试验[3-4]。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以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为代表。(2)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从健康教育、医患沟通、技能水平、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定,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3)观察患术后并发症情况,做好准确记录。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治疗恢复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排气恢复用时(16.4±2.7)h,住院时间为(7.2±1.1)d;对照组患者排气恢复用时(18.6±3.5)h,住院时间为(9.0±1.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6、5.806,P<0.01)。
2.2 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34例(94.4%),对照组护理总满意27例(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满意
(例)基本满意(例)不满意
(例)总满意
例(%)
试验组(n=36)20 14 2 34(94.4)
对照组(n=36)15 12 9 27(75.0)
字2值 5.257
P值 0.021
2.3 并发症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对照组为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呕吐
(例)出血
(例)胆漏
(例)合计
例(%)
试验组(n=36)1 1 0 2(5.6)
对照组(n=36)3 3 2 8(22.2)
字2值 4.181
P值 0.041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因为胆囊管阻塞、细菌侵袭引起的胆囊炎症,患者临床症状特点是右上腹部出现阵发性绞痛,同时伴随触痛、肌肉强直。研究表明,发病原因主要是机械性炎症,患者胆囊腔压力过高导致胆囊壁、黏膜组织受压缺血。除此之外,还和细菌性炎症、化学性炎症有密切关联[5]。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理念成为外科手术发展的一大方向。腹腔镜胆囊手术的优点为:手术切口小,有利于术后愈合,缩短恢复时间;患者的痛苦轻,可以有效提高依从性;操作精细,能够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器官,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因此,近年来腹腔镜手术的应用逐渐代替了传统开腹手术。考虑到患者病情不同,护理措施的应用也要具有针对性[7]。
文中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将护理工作分为术前、术后两个方面,旨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工作,促使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为预后恢复提供有利条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6例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达到94.4%,高于对照组的75.0%,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周敏[8]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确切,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香玲,金秀琴,程光文,等.护理干预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3,22(9):166.[2]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87-1388.[3]邵天松,伍冀湘,梁杰雄,等.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附212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9):821-823.[4]贺海燕.高龄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7):113-114.[5]陈建荣,顾?b.急性胆囊炎382例腹腔镜手术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00-1601.[6]王菲.腹腔镜手术和舒适护理综合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83-84.[7]徐念奴.手术前后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效果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75-76.[8]周敏.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护理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10):238-239.
第五篇: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omy,LC)为各种良性胆囊病变需要行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作为肝胆科护士除了熟悉LC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术前护理外,重点还有LC术后的护理。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建立有效的应对措施
病人在全麻清醒后的短时间内有一种全身不适感和躁动。头晕。不配合护理等表现,要及时告诉本人和家属原因(因全麻后的反应及氧气管。腹腔引流管。心电监护仪的袖带。夹子和电极片等对身体的刺激)。以稳定病人的情绪,取得配合。
2.恶心 呕吐的护理
术后病人应随时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应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和量,分析呕吐发生的原因(是麻醉药物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呕吐有关,还是与剥离。切除胆囊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干扰胃肠道功能有关)。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病人回病房后应去枕平卧8小时,头偏向一侧,2小时内病人不能睡觉,指导其家属翻身叩背,即使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
4.肩背部酸痛
病人在改变体位或者平卧时酸痛加重,要向其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更换舒适体位,按摩酸痛部位,告诉其1-3天后症状会消失。
5.血压升高的护理
术后病人血压升高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排除情绪紧张,疼痛或排尿困难的因素,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术后应继续抗高血压治疗。以防血压持续升高引起钛夹脱落或腹腔内出血。
6.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的预防及护理
术后病人应持续低流量吸氧,以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6%以上,如值偏底,应检查病人皮肤温度是否过底。吸氧装置是否通畅。如因术中采用CO2气腹导致PaCO2过高引起昏迷,病人呼吸浅慢,心率增快等应静脉输入5%NaHCO3,纠正电解质平衡失调,增加氧分压,行高压氧疗法,以防严重后果产生。
7.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腹腔内出血
术后8小时内密切监测血压和脉搏变化,防止剧烈呕吐和咳嗽。若30分钟内引流量大于50ml,应警惕腹腔内出血,立即加快补液速度。出血量大于600ml时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2)胆瘘 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和有无腹痛。腹胀及黄疸,留置的腹腔引流管是否有胆汁流出。
8.心理护理
鼓励病人克服消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9.健康宣教
肠道功能未恢复前应禁食。禁饮,肠道功能恢复后的第一天以无脂流质为主,以后逐渐过度为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富含纤维饮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适量,清淡易消化)戒烟酒,忌辛辣刺激事物,忌油腻,煎,炸及含脂肪多的食品,如肥猪肉,奶油,黄油,油酥点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