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来华工作在工资、税收、医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我国对“外国专家”、“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在工资、税收、医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一、工资报酬方面的优惠
早在本世纪初,国家在确定关于外国文教专家工资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指导线”等原则时,就曾考虑外国专家的基本待遇应当不低于其国内的水平,同事规定“对我国急需而又难以聘请到的关键人才,可以重金礼聘。”目前,国家外国专家局正在继续积极研究出台新的外国专家工作政策。
近年来,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工资待遇政策,总的原则是“工资报酬应与本人能力、业绩、贡献挂钩”,具体有这样几点要求:
一是明确在银行、保险、证券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作的回国高层次留学人才,首次确定工资时,用人单位根据其能力和所任职务,按照国家现行工资标准,高定2--3个职务工资档次,以后晋升工资,同国内其他人员一样按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二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工作的,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方法,每月另给相当其工资5倍的职务(岗位)津贴;
三是对做出重大贡献的,可给予不超过本人工资10倍的职务(岗位)津贴;
四是规定在国有大型企业工作的回国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工资和津贴,由用人单位根据其所任职务和能力,参照在华外资企业同类人员的工资水平协商确定;
五是对到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或以技术入股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可按合同规定给予一定比例提成;
六是以本人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参股的,经投资各方约定,可适当提高技术入股分红比例。
最近,中央领导又指示在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协议薪酬制、期权制、股权制、企业年薪制等项中长期激励措施。
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工资待遇的总体水平上不可能超过发达国家,但是为了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在制度建设和政策优惠等方面力度的确是非常大的。这一系列优惠政策必将惠及每位回国(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和海外高层次人才。
二、税收方面的优惠
税收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财政来源之一,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对此各国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我国新的税法规定外国人应当纳税的总原则是:“在我国居住超过5年的外国人,从第6年起,从我国境内、境外取得的所得,都要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要求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外国人,应该在我国纳税:
(1)在我国居住超过5年的外国人,从第6年起,从我国境内、境外取得的所得,都要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2)在我国居住1年以上5年以下的外国人,从我国境内取得的所得,要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但由我国境内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支付的,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3)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我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居住超过90天的外国人,从我国境内取得的所得,要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4)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我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居住不超过90天的外国人,从我国境内取得的所得,要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但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我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缴个人所得税。
近些年来,为了加大吸引外国专家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国家在税收方面出台了一些配套优惠政策,归纳起来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减、免优惠。根据2008年2月18日以国务院第519号令修改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附加减除费用有5种情况:
(1)在外商投资企业工作的外籍人员,如果只为了执行任务,从事业务工作,在中国常住1年以上或者超过5年,而又不准备在中国定居的个人,对其在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不论是否汇出中国,均可免征个人所得税;
(2)对援助国派来的中国专为该国无偿援助中国的建设项目服务的工作人员取得的工资、生活津贴,不论是中国或外国支付,均免征个人所得税;
(3)对来华工作的文教专家,聘请时间在2年以上的,其本国发的工资、薪金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4)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驻华机构及其来华工作的外商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5)对外国来华的文教专家、经济专家,在中国服务期间,由中方无偿提供的住房、交通、医疗部分以及休假补贴费、离职补贴费等,暂免计算征税,可只就工资,薪金所得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征税。
根据规定,外籍人士个税免征优惠有如下几类:
(1)对方国家明确规定免征我通讯社记者个税的,我方也免征其驻华通讯社记者的个税;
(2)外国来华工作人员,由外国派出单位发给包干款项,其中包括个人工资、公用经费等免征个税;
(3)无偿援助或支援派来我国的外国专家、服务人员,免征个税;
(4)从国外领取的退休金、年金,免征个税;
(5)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分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可免征个税;持有B股或海外股(包括H股)的外籍个人,从发行该B股或海外股的中国境内企业所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税;
(6)外籍个人以非现金形式或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合理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和洗衣费免征个税;
(7)外籍个人因到中国任职或离职、以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搬迁收入免征个税;
(8)外籍个人按合理标准取得的境内、外出差补贴免征个税;(9)外籍个人取得的探亲费免征个税,可以享受免征个税优惠待遇的探亲费,仅限于外籍个人在我国的受雇地与其家庭所在地(包括配偶或父母居住地)之间搭乘交通工具且每年不超过两次的费用;
(10)外籍个人取得的语言培训费、子女教育费补贴免征个税;(11)境内连续居住不超过90天,并由境外雇主支付的工资薪金,免征个税;
(12)来华文教专家和来华留学生等予以免征个税。
二是起征点优惠。根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原来的4001元上调至4801元。此前,外籍人员个人的费用扣除标准4000元,是在800元费用扣除标准的基础上,再加上扣除附加减除费用标准3200元计算出来的。在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附加减除费用标准3200元没有改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提高了800元,外籍个人的费用扣除标准也就跟着“涨”到4800元。
三是在执行互勉协议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国家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应按协定有关条款执行:
(1)对来自同我国已签订税收协定的国家,并在该协定开始执行前已经在华的外国教师和研究院,对其停留不超过3年(有的为2年)的日期,应自该协定开始执行之日起计算;
(2)凡在已签订并开始执行的税收协定中规定,对以来对方国家的教师和研究员,从其第一到达之日起停留时间不超过3年或累计不超过3年,对其由于教学、讲学或研究取得的报酬免予征税;
(3)在已签订并开始执行的税收协定中规定,对来自对方国家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由于教学、讲学或研究取得的报酬,自其抵达之日起3年内免税或第一个3年里免税的,对其从事上述活动为期超过3年的,应从第四年其征税。
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也作了专门规定:“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创办企业,按照国家的产业和区域税收政策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其中,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优秀政策。对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项目,经有关部门审批,可专门立项,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支持”。“回国后因工作需要确需从国(境)外进口少量试剂、原料、配件,可由其所在单位按照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以及科技开发用品税收从优”。
此外,国家还规定从事机械制造、电子工业。能源工业(不含开采石油、天然气)冶金(不包括稀有金属、贵重金属开采)、化学、建材工业、轻工、纺织、包装工业。医疗器械、制药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不含客运)等生产性企业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享受减免优惠待遇;对在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的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税;其中,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中外合资企业,经过企业申请,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出奇偶那个开始获利的年度起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
三、医疗保险方面的优惠
保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许多类。从大的方面说,主要分为社会保险盒商业保险。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盒生育保险;商业保险主要包括财产保险盒人身保险(包括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对公民强制征收保险费,形成保险基金,在有关政策的指导下,用以对其中因年老、疾病、生育、伤残、死亡和失业而导致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的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商业保险是指按商业原则经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的保险。这里的商业原则,就是保险公司的经济补偿以投保人交付保险费为前提,具有有偿性、公开性和自愿性,并力图在损失补偿后有一定的盈余。虽为保险,两者具有多方面区别:
(1)属性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根据《宪法》规定,为保护和增强职工身体健康、保障职工在丧失劳动能力和失业时基本生活得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是国家的基本社会政策和劳动政策,是通过国家或地方立法强制执行的。商业保险是人民保险公司运行经济手段进行的经营活动,这种经营活动是由保险者与被保险者双方按照自愿原则通过签订契约来实现的;
(2)保险的对象和作用不同。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直系亲属为保险对象,其作用是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和失业时的基本生活,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定。商业保险是以投保的自然人为保险对象,其作用是根据契约规定给予投保者一定的经济补偿,这种补偿不能从根本上保障投保者的基本生活;
(3)经费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的经办者以财政支持作为后盾,商业保险的经办者要进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4)运行机制不同。社会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运行中若出现赤字,国家财政将会给予支持。商业保险力图在损失补偿后有一定的盈余;
(5)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不同。社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是建立在劳动关系上,只是劳动者的义务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基金,就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国家或企业与劳动者之间不存在商业买卖关系。商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建立在商业契约关系上面。只要投保人与保险公司自愿签订某种保险契约,并按合同规定缴纳了保险费,就能获得享有这种保险赔偿的权利,这种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主要表现为“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价交换关系方面;
(6)遇水平不同。社会保险从保障基本生活安定社会出发,着眼于长期性基本生活得保障。保障水平的的确定既要考虑劳动者的原有生活水平、社会平均消费水平和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又要随着物价上升进行调整,还要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做到逐步有所提高。商业保险着眼于一次性经济补偿,给付水平的确定只考虑被保险热缴费额的多少,而考虑其它因素;
(7)管理体制不同。社会保险的管理体制是以各级政府主管社会体制是以各级政府主管社会保险制度的职能部门及所属的社会保险事业机构为主体,为实现《宪法》和《劳动法》赋予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而劳动者的社会保险事务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商业保险的管理体制是自主经营的人民保险公司进行自行经营,其管理工作全部围绕严格履行保险合同而进行的;
(8)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国家对劳动者应尽的义务,属于劳动立法范畴。商业保险是一种金融活动,保险合同双方的权利受经济合同法保护,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分清社会保险盒商业保险两者的不同对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吸引外国专家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回国)保险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很长一个时期在是否以及怎样给来华(回国)工作外国专家和海外高层次人才上保险的问题上,有关部门的研究者和不同用人单位的看法也不尽一致。有人认为现在已经加入WTO了,应当与世界接轨,别的国家不会轻易给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外籍人士上保险,我们也不同样不用。也有人认为不仅应该上而且应该给所有来华工作外国人都上社会保险。但是在国际操作中一定既要结合国际惯例,又要符合国情,不能脱离实际。前者虽然简单易行,但是不利于调动来华外国专家的积极性,体现不出在保险问题上国家的优惠政策;后者虽然提出容易,但是对于尚未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甚至只是在中国工作一到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外国人来说,要制定一个国家、单位、个人“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含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声誉保险在内)的社保政策,不仅不好操作,而且不大必要。
在外国专家聘请与管理实践中,起初外国文教专家在华工作享受的是“工资加三免”(包括医疗、住房和工作用交通工具3个方面的免费待遇)政策。随着入世后各个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为了从保护用人单位和外国专家本人两方面利益的角度规避医疗风险,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2006年起,将原来的免费医疗正式改为提供商业医疗保险。国家规定对所有外国专家“凡聘必保”,并要求各管理部门和聘请单位做好相应管理与服务。于此相应,在《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中,对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医疗保险待遇也做了相应规定,明确指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在聘用或任职期间,享受与用人单位其它工作人员的相同的医疗、保险待遇”。
总之,正是由于保险本身的复杂性和中国基本国情的初级阶段性,保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当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国家先在原来对外国文教专家免费医疗的基础上提出的对所有外国专家通过建立商业医疗保险制度来规避医疗风险的保险保障政策,提出“凡聘必保”,不仅具有科学依据,而且在实践中得到广大外国专家、聘请单位的肯定、支持和广泛参与。虽然这种商业医疗保险就目前来说既不是保险的全部,也未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他不仅具有保险保障的性质,而且具有明确的强制性,因此我们说它的确是一种重要的优惠政策。况且在此基础上,相关保险政策也在积极探索之中。目前,国家根据“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截至9月底,全国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养老保险1.97亿、失业保险1.15亿、医疗保险1.89亿、工伤保险1.15亿、生育保险0.73亿,社保体系已初步建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至少是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对于获得永久居留的外籍人员来说,也是能同中国城镇居民一样可以享受得到的“国民待遇”。
四、家属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
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在是否带家属方面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只身一人,二是携带配偶,三是携带配偶和子女。携带配偶者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配偶仅仅作为家属帮助料理家务,可以不要求工作;另一种情况是希望家属也能参加相应工作并获得相应报酬。
大家指导,虽然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对一般外籍人员来华就业的“门槛”规定得不是太高(如1996年原劳动部等四部委有关文件规定基本条件为:年满18岁,身体健康;具备相关技能和工作经历;无犯罪记录;有确定的聘用单位等),但是在加入WTO以后,随着与国际接轨这种“国际化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在实践中执行国家制定的在各个领域有关“自然人流动”方面的专业“门槛”(即与所从事工作相应的条件限制:一般都规定具有大学毕业本科学历,并且有2-3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已成为共识,加之目前国内就业形式比较严峻,所以国家对一般外籍人员来华就业所采取的总的方针是限制的。
虽然如此,但是为了更好地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一方面打破就业门槛限制,另一方面排除就业形势的压力,专门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配偶来华工作出台了优惠政策。在《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中,规定“随同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的家属(含外国籍配偶)在国内就业,用人单位有接受条件的,应为其安排工作。确有困难的,当地人事部门积极帮助推荐就业”。这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高度重视,通过各种途径为解除后顾之忧。
五、子女入学方面的政策
早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就颁布了《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其中针对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机构驻华办事处和三资企业外籍人员子女入学问题需求日增的实际情况,对有关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做出专门规定,允许在中国境内合法设立的外国机构、外资企业、国际组织的驻华机构和合法居留的外国人,依照《管理办法》申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同时鼓励并支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开设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以增进和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截至2007年1月23日,中国政府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广东、江苏、山东、福建、吉林、陕西、辽宁、云南、浙江、湖北等15个省市批准设立了86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其中较为发达的省市这类学校也较多,如北京有蒙台梭利国际幼儿园、中关村国际学校等20所;天津有如爱华幼儿园和瑞金国际学校等6所;上海由虹桥幼儿园、上海法国学校等18所;广东有广州奥伊斯嘉日本语幼儿园和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等12所;山东有青岛未来韩国国际幼儿园、济南国际学校等9所;江苏有南京国际学校、苏州新加坡国际学校等6所。这些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开办,为外国专家比较集中地一些发达省市其妻女就学问题接触了后顾之忧。与此相应,国家还对回国工作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的入学问题做出周到安排。如《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就专门考虑到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子女不少是长期受国外教育,语言不通、教育体制不同,回国会受很大影响的问题,要求各地“妥善安排回国工作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的配偶和子女”,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明确规定:“随迁子女入托及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由其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优先办理入、转学手续,不收取国家规定以外费用;参加高中升学考试和高考的,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关于印发<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规定得更为细致:子女在国内上初中、小学的,由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就近安排到条件较好的学校或“双语学校”、“双语班级”,报考高中、大学的,可酌情给与适当照顾。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更为具体的政策。比如北京市在《关于妥善解决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的通知》中就规定:“在我市有正式户口留学回国人员的适龄子女,从国外返回申请转入我市中小学(含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下同)就读或在我市中小学入学的,由其户口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就近安排,各中小学不得拒收。学校对转入的留学回国人员子女可按其实际文化程度编级”。天津市也明确规定:“在津落户的留学人员,其配偶及18岁以下(含18岁)子女可以随迁;身边无子女的,亦可随迁一名成年子女;属于本市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其子女均已婚的,可随迁一户成人子女。暂时不能随迁的今后可以随时迁入。其配偶和子女在国内是农业人口的,可办理“农转非”;是工人或干部的,由接受单位分别报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人事局办理调动手续。其子女入托、入学、转学,由其居住地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安排教学质量较好的所、校,不收取政府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已在国外高校就读的子女,可申请在天津市属高校插班学习。子女就业可享受市民待遇。高层次留学人才来津,其随归子女,在国内学习5年以上,回国后在3年内参加中考或市属大专院校招生考试,可参照归国华侨子女入学的照顾条件给与加分”。
由此课件,国家对解除外国专家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化(回国)工作子女入学方面的后顾之忧问题是有一系列优惠政策予以保障的。
六、关于住房方面的优惠政策、在这方面,《关于引发<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规定:“对回国工作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住房,采取发放一定住房补贴的办法,由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租住或购买。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也可根据一套与其职务相应的国家规定标准的住房,其租金或购房价,享受与单位其它人员同样的政策”。
大家知道,住房和购房是两个概念。很长一个时期,国家不允许一般外国专家在中国购房(当然想爱泼斯坦、李莎等加入中国国籍或长期在中国居留并做出过特殊贡献的“老专家”除外)。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这个问题直接涉及永久居留和房屋产权问题,二来过去一个时期这方面的需求还不是很多,所以购买住房作为国家政策一直还没有出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多采取这样几种方式:一是为来华工作外国专家提供免费的专家公寓;二是为外国专家在外租房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三是所有外国文教专家目前仍享受免费住房的优惠政策;四是有的冯清单位根据所聘专家(主要是海外外国留学人员)本人需要和请求,为其购房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五是有的省市规定海外高层次回国人才(多是母校毕业的学生)可以购买具有自主产权的住房。
目前,随着引进人才需求的增大和购房问题的不断提出,很多省市不断出台一些试行的地方政策,很好地以个案形势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例如2007年,北京市发出通知,规定“境外个人在京工作学习超过1年方可在京购买1套自用、自住的商品房”,当然要求“购买后不得随意出租、转让”,而且“当时房价快速增长,不得参与炒房”。天津市近几年也规定:“对回国工作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的住房,采取用人单位发放一定住房补贴的办法,由其租住或购买。来津定居的高层次留学人才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和我市高新技术领域急需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由用人单位向每人提供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的住房一套和4万元安家费,所需资金由市人才发展基金资助50%,其中购臵住房资助额度最高不超过35万元”。同时“鼓励海外优秀留学博士来津开展博士后研究。对取得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进入天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博士后研究的,可先进站,后追加计划。对在国内外博士后科研机构完成研究课题期满出战的博士后,来津或留津工作的,一次性给予安家费和租房补贴5万元。其中市人才发展基金资助2万元”。另外,我们也曾了解到广东、广西、江西、陕西等省区有关高校为回国服务的海外高层次专家购买住房,并签订协议,服务若干年之后产权归专家本人。
总之,随着国内淫才力度的加大,住(购)房政策会越来越优惠的。
七、收入分配方面的优惠
收入分配最重要的一项优惠政策,就是根据199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发的若干规定》和其他相关规定提出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可以专利、发明、专有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意见》对此进一步做了细化:“回国工作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报酬,应与其本人能力水平、对国家的贡献和所创造的经济社会效益挂钩,并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根据其职务,岗位变化和贡献大小,进行调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发若干规定》和其它有关规定,“回国工作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家庭生活基础在国外的,其合法收入纳税后可兑换成外币汇出境外。”
2007年,原人事部等16部委颁布的《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回国工作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的报酬应与其本人能力、业绩、贡献挂钩。由事业单位聘用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方法;由国内企业聘用的,经双方协商确定工资待遇;对到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或以技术入股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可按合同规定给予一定比例提成;以本人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参股的,经投资各方约定,可适当提高技术入股分红比例”。此外,有关文件还作了一些补充规定:
(1)按照国际惯例,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的合作单位要给付合理报酬;
(2)对短期聘用的留学人员,单位可根据其业绩大小,经双方协商确定协议报酬;
(3)对从事中介活动的,可收取中介费或佣金;
(4)对合作研究、合资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可以专利、发明、专有技术、惯例等要素参与分配,等等。
显然,这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二篇: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
国发〔2014〕62号
2014.11.27(财预[2014]415号 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决策部署若干事项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要求,为严肃财经纪律,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现就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一些地区和部门对特定企业及其投资者(或管理者)等,在税收、非税等收入和财政支出等方面实施了优惠政策(以下统称税收等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投资增长和产业集聚。但是,一些税收等优惠政策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甚至可能违反我国对外承诺,引发国际贸易摩擦。
相关政策——财预[2014]368号 财政部关于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
全面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有利于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严肃财经纪律,预防和惩治腐败,维护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有利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科学理财,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为目标,通过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反对地方保护和不正当竞争,着力清除影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壁垒,推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主要原则。
1.上下联动,全面规范。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统一要求,清理规范本部门出台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各地区要同步开展清理规范工作。凡违法违规或影响公平竞争的政策都要纳入清理规范的范围,既要规范税收、非税等收入优惠政策,又要规范与企业缴纳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的财政支出优惠政策。2.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既要立足当前,分清主次,坚决取消违反法律法规的优惠政策,做到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我国对外承诺,逐步规范其他优惠政策;又要着眼长远,以开展清理规范工作为契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3.公开信息,接受监督。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全面推进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信息公开,增强透明度,提高公信力;建立举报制度,动员各方力量,加强监督制衡。
三、切实规范各类税收等优惠政策
(一)统一税收政策制定权限。坚持税收法定原则,除依据专门税收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税政管理权限外,各地区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未经国务院批准,各部门起草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发展规划和区域政策都不得规定具体税收优惠政策。
(二)规范非税等收入管理。严格执行现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严禁对企业违规减免或缓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以优惠价格或零地价出让土地;严禁低价转让国有资产、国有企业股权以及矿产等国有资源;严禁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减免或缓征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保险缴费,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允许企业低于统一规定费率缴费。
(三)严格财政支出管理。未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对企业规定财政优惠政策。对违法违规制定与企业及其投资者(或管理者)缴纳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的财政支出优惠政策,包括先征后返、列收列支、财政奖励或补贴,以代缴或给予补贴等形式减免土地出让收入等,坚决予以取消。其他优惠政策,如代企业承担社会保险缴费等经营成本、给予电价水价优惠、通过财政奖励或补贴等形式吸引其他地区企业落户本地或在本地缴纳税费,对部分区域实施的地方级财政收入全留或增量返还等,要逐步加以规范。
四、全面清理已有的各类税收等优惠政策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开展一次专项清理,认真排查本地区、本部门制定出台的税收等优惠政策,特别要对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协议、备忘录、会议或会谈纪要以及“一事一议”形式的请示、报告和批复等进行全面梳理,摸清底数,确保没有遗漏。
通过专项清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优惠政策一律停止执行,并发布文件予以废止;没有法律法规障碍,确需保留的优惠政策,由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报财政部审核汇总后专题请示国务院。
各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于2015年3月底前,向财政部报送本省(区、市)和本部门对税收等优惠政策的专项清理情况,由财政部汇总报国务院。
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一)建立评估和退出机制。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非税收入及财政支出优惠政策,财政部要牵头定期评估。没有法律法规障碍且具有推广价值的政策,要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明确执行时限的政策,原则上一律到期停止执行;未明确执行时限的政策,要设定政策实施时限。对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效果不明显的政策,财政部要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调整或取消的意见,报国务院审定。
(二)健全考评监督机制。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地区税收等优惠政策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将税收等优惠政策管理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提拔任用、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
(三)建立信息公开和举报制度。建立目录清单制度,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安全的事项外,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制定、调整或取消等信息,要形成目录清单,并以适当形式及时、完整地向社会公开。建立举报制度,鼓励和引导各方力量对违法违规制定实施税收等优惠政策行为进行监督。
(四)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和问责制度,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税务总局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查处并纠正各类违法违规制定税收等优惠政策行为。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对违反规定出台或继续实施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地区和部门,要依法依规追究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政策制定部门、政策执行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纪律处分;中央财政按照税收等优惠额度的一定比例扣减对该地区的税收返还或转移支付。
六、健全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财政部牵头的清理税收等优惠政策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政策指导和统筹协调,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落实,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国务院。省、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由财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清理税收等优惠政策工作机制,组织实施本地区的清理规范工作。
(二)完善相关政策。在扎实开展清理规范工作的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国家统一制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加大对城乡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努力促进就业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加强舆论引导。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新闻单位要通过政府或部门网站、广播电视、平面媒体等渠道,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发布信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工作事关全局,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及时督查,切实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第三篇:财政部关于继续执行供热企业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财政部:继续执行供热企业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中新网12月1日电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执行供热企业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通知》,通知称,对“三北”地区供热企业向居民个人供热而取得的采暖费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为居民供热所使用的厂房及土地继续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通知全文如下: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大连、吉林、黑龙江、山东、青岛、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保障居民供热采暖,经国务院批准,现将“三北”地区供热企业(以下称供热企业)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通知如下:
一、自2011年供暖期至2015年12月31日,对供热企业向居民个人(以下称居民)供热而取得的采暖费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向居民供热而取得的采暖费收入,包括供热企业直接向居民收取的、通过其他单位向居民收取的和由单位代居民缴纳的采暖费。
免征增值税的采暖费收入,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单独核算。通过热力产品经营企业向居民供热的热力产品生产企业,应当根据热力产品经营企业实际从居民取得的采暖费收入占该经营企业采暖费总收入的比例确定免税收入比例。
本条所述供暖期,是指当年下半年供暖开始至次年上半年供暖结束的期间。
二、自2011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向居民供热而收取采暖费的供热企业,为居民供热所使用的厂房及土地继续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对既向居民供热,又向单位供热或者兼营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供热企业,按其向居民供热而取得的采暖费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本通知所述供热企业,是指热力产品生产企业和热力产品经营企业。热力产品生产企业包括专业供热企业、兼营供热企业和自供热单位。
四、本通知所称“三北”地区,是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生产商品混凝土企业在税收上有什么优惠政策
生产商品混凝土企业在税收上有什么优惠政策 [日期:2010-08-24] 来源: 中国混凝土网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1、增值税方面政策:
《混凝土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
[2008]156号)明确规定:对销售下列自产货物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特定建材产品。
特定建材产品,是指砖(不含烧结普通砖)、砌块、陶粒、墙板、管材、混凝土、砂浆、道路井盖、道路护栏、防火材料、耐火材料、保温材料、矿(岩)棉。
以废旧沥青混凝土为原料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废旧沥青混凝土用量占生产原料的比重不低于30%。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明确:……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的下列货物,可选择按照简易办法依照6%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商品混凝土(仅限于以水泥为原料生产的水泥混凝土)。
2、企业所得税方面政策: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7号):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以《目录》中所列资源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目录》内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当年收入总额。享受上述税收优惠时,《目录》内所列资源占产品原料的比例应符合《目录》规定的技术标准。
企业同时从事其他项目而取得的非资源综合利用收入,应与资源综合利用收入分开核算,没有分开核算的,不得享受优惠政策。
混凝土搅拌站销售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案
[日期:2010-08-26]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行销部个人销售绩效考核办法及工资、奖金的分配方案(试行版)
1)目的:在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及建材市场突变的情况下,上仅完成12.48万立方米,原行销考核方案已非常不适合公司对行销人员的考核,为了从新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特从新制定本试行方案,以待激励员工更努力地为公司创造效益。
2)销售目标:受市场各方面的不稳定因素,行销部必须完成公司从新下达的34万
立方米混凝土的销售、回款任务完成,还要力争将去期末应收款总额下降50%;
3)客户分类:
大客户
1、非行销经理所谈妥或签订合同,及行业内部调济的加工合同;
2、近两年内与公司有5万立方米以上的业务往来客户;
3、连续合作超过3次以上的客户群;
一般客户
1、行销员自行开拓市场,新签订合同;
2、超过大客户限制条件的老客户;
3、从零星客户转换升级的客户群体;
4)行销部人员工资结构(总人数暂定5人,其中部门经理1人,内业1人,行销员3人):个人收入总和=基本工资+月度绩效工资+工程绩效奖金+私车公用交通补贴+年终绩效奖金其中基本工资固定,月度绩效工资和工程绩效奖金按照个人完成的任务量浮动(见业绩考核标准)。其中月绩效工资以个人业绩进行考核,工程绩效奖金以个人业绩进行考核。
5)业绩考核标准:
根据个人月度完成量进行考核,并计发月度绩效工资;个人月度绩效工资考评分项 考评标准 考核率 考评分值 备注 销售量 ≤5000 m3 0 0.70元/m3
1、计算个人销售量业绩时,须扣出大客户当月用量。
2、考评分值中已
含各0.05元/m3的通讯、交通费。
5001 m3~6000m3 50%6001m3~7000 m3 80%7001 m3~8000m3 90%8001m3~8500 m3 95%8501 m3~9000 m3 100%9001 m3~9500 m3 105%≥9501 m3 110%
回款率(当月有效收款-前期累计欠收款)/个人当月产值*100% 备注≤80% 70% 0.40元/m3
1、前期累计欠收款计算的起始时间,由公司测算后确定。
2、考评分值中已
含各0.05元/m3的通讯、交通费。
81%~ 90% 80%
91%~ 95% 90%
96%~ 100% 95%
101%~ 105% 100%
106%~ 120% 110%
≥121% 130%
回款 折算率 即期转账支票、三个月内承兑汇票、甲供短缺材料 100% 三个月以上承兑汇票、甲供非短缺材料 80% 其它方式抵款 50%法律诉讼 0
计算公式:
个人月度绩效工资=个人月销售量×考核率×考核分值+(当月有效收款-前期累计欠收款)÷当月均价×回款考核率×考核分值;前期累计欠收款=(∑每月产量*每月销售均价)-∑每月实际收款总额;
6)交通补贴标准:
行销人员自购私家车作公务用车的,公司按月度提成工资总额的30%作附加的交通补贴福利。
7)工程绩效考核标准:
待工程合同终结后,对合同类型,结算量款差异,账龄长短对工程进行考核,并计发工程提成工资;
个人工程绩效奖金
绩效分值 0.35=合同权数0.05+量差权数0.10+帐龄权数0.20
计算公式 个人绩效=工程销售量*(合同权数*合同修正分值+量差权数*量差分值+帐龄权数*帐龄分值)*工程有效回款率
相关公式 工程有效回款率=工程有效回款/工程销售总额*100%
工程有效回款总额=工程回款分额*回款折算率
合同权数 一般客户合同100%,大客户合同30%,(其中70%用作大客户或特殊业务 应酬费)
量差权数 <0.1%为100%、<0.5%为80%、<0.7%为60%、<1.0%为30%、≥1.0%为0;另转追收或法律诉讼之日起为0.帐龄权数 <30日100%、<60日80%、<90日60%、<120日40%、<150日20%; 另转追收或法律诉讼之日起为0。
8)年终绩效奖金考核办法:
根据公司全年任务总量,结合个人的完成基本业绩后进行考核。全年销售目标及基本业绩:当部门整体完成总销售目标34万立方米,回款率达95%以上,量差权数<0.05%后,再计算部门中已完成合同项任务额定率的个人各项年终绩效奖金,对于此项未达标者,后结算、收款两项均作归零处理。
个人年终绩效提成工资
任务总量 行销经理 内业 考核分值 表中各项均以年终个人实际完成量进行考核。
合同独立签约量≥60% 独立签约量≥65% 0.05元/m
3结算 ≥95% ≥100% 0.05元/m3
收款 ≥95% ≥100% 0.05元/m3
说明:
1、当结算项的考核中量差权数>0.5%时(个人结算总量/个人实际完成总量),年终奖自动清零。
2、表中各项以实际达标率进行考核,未达标者按单项清零计算;
计算公式:年终奖提成工资=∑个人完成单总量×考核分值;
商品砼买卖合同中如何约定 争议解决方式之仲裁、诉讼比较
[日期:2010-08-31] 来源: 中国混凝土网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在解决商品混凝土欠货款纠纷中,当事人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和解、仲裁、诉讼。如若当事人能够和解,化干戈为玉帛,那就再好不过。但仍不能解决问题,就只有通过协议约定来申请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或诉讼,孰优孰劣?海凝土企业业务人员往往比较茫然或随意约定。笔者长期从事混凝土欠货款纠纷的处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此,笔者想说的是对于此类合同条款,如何约定对于解决臼后的货款纠纷更为便捷、有效。
明确的讲,笔者更倾向于适用诉讼途径解决,理由如下:
1.仲裁机构的主要作用仅是体现在对事实的认定方面,而商品砼欠款纠纷大都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商品砼供需合同、结算单及对账单即可说明欠货款的基本事实。上述证据文本在仲裁及诉讼程序中往往也可当庭认定为有效证据,而且在后续的法律适用上也大多简单明确,可现实操作中对此类案件的仲裁收费却远远大于法院诉讼费标准。高额的仲裁费用只能加重混凝土企业的经济负担,最终仅能给混凝土企业赋予一份对欠货款事实认定的《裁决书》,显然是得不偿失的。相比较,现行的人民法院针对这些事实清楚的欠货款纠纷往往采取速裁制度,在简短的速裁过程中使得一些货款纠纷更准确、迅速得以裁判,继而有效执行。同时欠货款的债务人往往在这一过程的威慑下也能做出履行债务的积极意思或行为表示。
2.对于此类案件所经常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如查封账户及房产、车辆等,仲裁机构不能独自作出,只能求助于法院。《仲裁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同样对于证据的保全,仲裁机构也是无权采取,《仲裁法》第四十六条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能申请证据保全。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基于以上两条规定,我们不难看出仲裁程序加重了申请人的资金、时间和风险成本。此时间差内,被申请人极易转移、隐匿财产和销毁、隐藏证据或者证据因种种原因日后难以收集,给保全措施带来极大障碍,从而不能切实有效的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3.对于裁决的执行,仲裁机构亦无权采取强制措施,仍需申请人向有权法院提起执行申请。
裁裁决书,致使该当事人虽仲裁得胜,但至今元法实现债权。同时《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第二款行上和程序上的障碍。相比之下,针对法院的民事判决,《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中却出现了“当事人必须履行”、“向法院申请执行”的字眼,但未曾出现因被申请人的申请撤销而“中止执行”、“法院审查判决”的记述。由此可以看出,法院对于仲裁裁决的执行力度远不如判决。换言之,法院对仲裁裁决在执行上存在着先天性的较强怀疑和准予怀疑的态度。
4.面对商品混凝土欠货款案件的特殊性,往往出现一种三角债链条,即地产开发商用所开发房产冲抵与施工单位的工程款,而施工单位又欠混凝土企业的货款,继而又将房产抵作
欠款,最终在债权的实现上通常会出现司法拍卖,拍卖过程中也会出现其他债权人申报债权、案外人申请异议等等。这些程序,只有法院方能启动和裁决。所以在此方面,法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仲裁却只能望洋兴叹。
5.仲裁机构的仲裁员很大一部分是从事经济、经营活动的,如律师、企业家和其他方面的专家等,此类人群极易受到本人或者本单位所代理之案件、企业之经济利益、合作伙伴等因素干扰,难免出现裁决上的主观偏差。相比而言,人民法院作为独立的审判机关,判决更加公正。
在实践操作中,混凝土企业大多是通过格式化的《商品砼买卖合同》来实施市场销售行为,对于格式化协议中的价格、数量、结算方式及付款等较为重视,而对于争议的解决方式约定却比较随意。事实上,在《商品砼买卖合同》中如何约定争议的解决方式恰恰是混凝土企业最基本、也是最初的合同维权行为,混凝土企业对这一行为更应加以百倍重视。
以上是笔者在长期从事混凝土企业法律顾问和代理相关案件中所总结出的几点心得,望对众多混凝土企业的维权有些许帮助。
第五篇:外资企业在我国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
外资企业在我国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 外资企业在我国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
外商投资企业有三种形式,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我国的三部外资法,对外商投资企业按投资项目和投资区域而分为不同的税收优惠,最低税率可达15%。对外商的利润再投资,可退还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40%的税额。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生产性投资企业,从投产开业获利起享有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如果是高新技术企业,在此基础上可以再减半。另外,外资企业还可以享有其他优惠,例如免税进口生产设备、零部件、办公用品,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辅料、元器件、零部件及包装物品等。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税收优惠,主要有分地区优惠、分产业优惠、再投资优惠、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采购国产设备退税,地方所得税和其它税的减免7种。主要包括减免优惠、再投资优惠、亏损结转优惠、税收抵免优惠四种方式。
限定地区和产业项目,实行减低税率。
外商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回收投资时间长的项目,在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从事能源、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税法所说生产性企业是指从事机械制造、电子工业、能源工业(不含开采石油、天然气);冶金、化工、建材工业;轻工、纺织、包装工业;医疗器械、制药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水利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不含客运,因为客运具有较强的服务业性质);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科技开发(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地质普查(包括大面积地质航测、遥感普查等)、产业信息咨询和生产设备、精密仪器维修服务业;经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生产性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
限定行业、项目,实行定期减免税。
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起,第1年和第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3年至第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于中间开业,如果当年获得利润而实际生产经营期不足6个月的,可以选择从下一个起计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的期限。但当年所获得的利润,应当依照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 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设在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减免税待遇期满后,经企业申请,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可以在以后10年内继续按应纳税额减征15%至30%的企业所得税。
外商投资举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在依照税法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出口产品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产值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可以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其他已经按百分之十五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产品出口企业,符合上述条件的,按百分之十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外商投资举办的先进技术企业,依照税法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仍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可以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延长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再投资退税。
对外国投资者将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用于再投资给予退税,属于鼓励资本投资的一项税收优惠。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将从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经投资者申请,税务机关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税款,国务院另有优惠规定的,依照国务院的规定办理;再投资不满5年撤出的,应当缴回已退的税款。
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
凡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购买的国产设备,对符合《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中规定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限制乙类的投资项目,除国发[1997]37号规定的《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外,其购买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购置设备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如果当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不足抵免时,未予抵免的投资额,可用以后比设备购置的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延续抵免,但延续抵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外购国产设备退税办法。
享受退税的范围:享受国产设备退税的外商投资企业,是指已经办理税务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已投入的资本金必须达到企业投资各方已到位资本金的25%(含)以上。享受退税的设备范围:是指符合《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中规定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和限制乙类),以及《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的投资项目,在国内采购的设备。
对符合上述规定的项目,购货合同中列名的随设备购进的部分塑料件、橡胶件、陶瓷件及石化项目用的管材等,也可以退税。
购进国产设备的应退税额计算公式:
应退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适用增值税税率
地方所得税的减免。
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由企业提出申请,经市、县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起免征地方所得税5年至10年。(1)产品出口企业与技术先进企业;(2)技术密集、知识密集项目;(3)外商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回收投资时间长的项目;(4)能源、交通、港口建设的项目;(5)从事港口码头建设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6)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7)从事农业、林业、牧业和水产养殖等开发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8)在省内贫困山区举办的生产性企业。
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当地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的起,第1年和第2年免征地方所得税,第3年至第5年减半征收地方所得税。
经批准减免地方所得税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不满10年的,应补缴已免征、减征的地方所得税税款。
其它税的减免
城市维护建设税全免;教育费附加,按中方投资比例缴纳;水利建设基金,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免;房产税,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