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国家校联合教育对我国亲职教育的启示
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家庭系统理论视域下当代父母亲职教育研究》(14yba120);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级项目《家庭系统理论视域下当代父母亲职教育研究》(xys14z12)
【摘 要】 本文阐释了英国家校联合教育的现状和特点,针对我国亲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亲职教育的立法、开拓家校联合教育的渠道、重视家长的主体性地位、提高亲职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性等建议。
【关键词】 亲职教育;联合教育
亲职教育(parents education),又称为“家长教育”或“父母教育”,是指对父母实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使父母了解儿童教育的现代理念,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子方法,从而成功胜任父母角色要求,提高家庭教育水平。[1]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家庭教育所寄予的期望越来越高,与之不相适应的是父母科学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方法的欠缺和不足,因此,在日益强调教育者专业化职业化的今天,父母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教育者,主动接受亲职教育,成功获得教育素质,显得非常必要。
目前,亲职教育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中国,虽有着优秀的家庭教育传统,但亲职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极不完善,亟需吸取有益的国际经验。本文试通过阐释英国家校联合教育的状况和特点,为我国的亲职教育的开展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一、英国家校联合教育状况及特点
1、强调家校双方的义务意识,从法律上确立家长的教育责任
英国政府从20世纪中期即开始针对家长教育采取政策措施。在1988年颁布的教育法令中从法律上确认学生及家长的择校权利,并规定地方教育机构要为父母提供教育培训课程,以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从1996年起,政府规定凡将子女送到公立幼儿园的家长,都要与幼儿园签订合同,承诺将与幼儿园合作教育子女,幼儿园和家长双方都要承担各自的义务。2000年开始在全国推行“家长教育令”,规定不良青少年的家长必须参加教育课程。2003年同时又引入“家长教育合同”,赋予学校申请使用这两种方式对某些问题学生的家长进行教育的权利。[2]由以上政策中,不难看出英国政府一步步确立了家长在家校联合教育中的教育责任,通过法律的手段,加强了学校和社会对亲职教育的支持。
2、学校设立专门的服务部门,提供开放的家庭社会服务
英国的公立小学大都设有“家庭中心”,为孩子们和家长们组织活动。[3]在每周特定的时间,“家庭中心”会向家长和儿童开放,孩子们可以参加由专业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父母们则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和讲座,如父母论坛、健康保健、安全急救、家庭美食等课程。中心还会定期为一些全职母亲做职业辅导,并允许附近的孩子和在校学生一样使用学校的各种设施。总之,学校用这种对附近社区家长们提供开放性的服务的交流互动方式,对建立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积极关系非常有益,这种开放式的服务对学校也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3、学校由具有行业资格认定的专业人员承担亲职教育工作
英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如幼儿中心、托幼中心、开放性大学和继续教育大学等都提供亲职教育培训课程。[4]在这些教育机构中,负责指导培训家长的学校老师和教育管理人员都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具有行业资格认定的专业人士构成。这些从业者不仅具备如心理医生、社工、青少年服务资格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还必须达到英国家长教育服务从业标准,这个标准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教育服务的具体要求设计,涵盖从较低要求到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要求,总体上包括能与家长、同事和社区建立并长期维持积极有效的关系。
4、重视家长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家长的需求和评价反馈
英国在家校联合的亲职教育中,非常重视家长的主体性。2007年政府在“每一位家长都很重要”的报告中就强调,政府在家长培训活动中的工作重点,就是为家长自信参与儿童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一立场是在充分尊重家长的权利、自主性和自由选择基础上的。所以英国学校对家长的亲职教育工作不是一个从上到下的指导过程,教师和家长也不是简单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家校联合教育中指导的前提条件是对家长能力的充分信任和自由选择充分的尊重,让培训去适合家长而不是让家长来适应培训。亲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家长更加自信自然地胜任现代父母角色。[5]
二、我国亲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1、父母对子女期望高,对亲职教育的意识不足
我国传统上重视家庭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在大多数父母观念中都存在,但对自己是否要接受专门的教育指导却不以为然。有关调查显示,有44.9%的学前儿童父母表示“从未参加过”亲职教育,[6]而更多数的父母完全没有意识到在当家长之前,有必要去学习如何当父母的“职前培训”,而只是当教育子女中出现问题时,才去寻求解决方法。当前我国还有不少家长对自身的教育角色有推脱或回避的倾向,把教师当成是教育孩子的主要依赖者,忽视自己的教育责任和能力。
2、亲职教育对象缺乏针对性,形式单一,内容零散
我国亲职教育的层次不清,教育对象缺乏针对性,如对父母的职前培训组织少,对不同家庭结构环境、不同家庭类型需要、不同文化观念需要的区别培训少,分类指导不足。亲职教育形式上也比较单一,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地方家长学校和学校机构合作组织,把父母集中在某个会场或教室里聆听专家讲座,缺乏针对性的辅导和具体方法技术的训练,教育效果不大。在内容上,我国的亲职教育尚未形成规范系统的内容体系,学校亲职教育讲座主题大多是关于儿童教养的普遍性问题,[7]偏重知识传递,忽视实践技能的提高。其他途径的亲职教育也存在较大随意性,缺乏整理规划和有机联系。
3、家庭、学校、社会在亲职教育方面缺乏协调合作
现代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较高,但对儿童发展规律、科学育儿方面了解并不多,往往到出问题才看书或咨询求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较多。学校机构尚未承担其亲职教育的主要责任,对亲职教育认识不足,开展有限,要求家长配合适应的多,针对性的教育辅导少,实施的途径少。社会层面一方面,政府未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资金支持,成立的家长学校与学校教育机构联系不足,对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另一方面,缺乏专门的亲职教育指导机构,对家长实际需求和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和统一规划,对市场上一些家长教育市场缺乏规范管理。
三、英国家校联合教育对我国亲职教育的启示
1、加强立法,强化责任,提高认识
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新的教育问题层出不穷,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纷纷加强亲职教育方面的立法。我国可以学习借鉴英国政府的做法,把亲职教育提高到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明确亲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快对家庭教育及亲职教育的立法进程。建议出台相关法令,明确家庭与学校在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分工,规定父母必须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包括接受亲职教育、参与学校活动、为学校提供服务等内容;学校机构也必须依法组织各种亲职教育活动,提供亲职教育的课程,加强家校联合中的亲职教育。[8]立法中还应该有保障亲职教育顺利实施的有关配套机制,例如如何建设培训管理队伍,资金筹备与投入、监督评价机制建立等。
2、开拓家校联合教育的渠道,积极推进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合作
必须认识到学校在实施亲职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以及社区在亲职教育方面的有力条件。在我国当前的现实条件下,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以家校联合教育为亲职教育的主要渠道,让学校成为亲职教育的主要基地。学校为亲职教育提供一定活动场所,组织丰富多彩的亲职教育活动,定期召开亲职教育研讨会座谈会,并联合社区举办父母指导交流会,向当地家长提供开放性的亲职教育指导。社区管理在我国发展比较成熟,在城市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区域范围较小,各项功能相对齐全的条件,利用广播、报纸、宣传栏等有效地做好公众的思想认识动员,并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创设社区父母学习小组、教育咨询中心等方式,积极为亲职教育服务。
3、重视家长的主体性地位,注意评价反馈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英国联合教育的做法,前期政府委派专门的评估机构设计科学的调查方案,对父母教育需求做深入调研发掘,以此作为学校、社区和专门机构确定亲职教育内容、形式的基础,然后根据“分类教育”和“分层教育”的指导原则,根据家长不同的需求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指导方式。如在内容上,可以鼓励学校及高校科研机构根据七部委颁发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9]开发亲职教育的系列教材、指导手册,完善教育指导理论;在方式上除常见的家长教育讲座、家长交流会等形式,还可以组建父母互助小组,完善个案咨询与辅导服务团队等。
4、提高亲职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性
从业人员的专业性程度是制约亲职教育实效的关键因素。通过学习借鉴英国的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是成立国家级或省级育儿辅导学院等专业机构,结合地区实际水平,综合负责地方亲职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培养专业人员;二是继续推行我国在2006年就已开设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新职业,[10]对直接从事亲职教育的人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咨询类人员、学校教育工作者等进行培训考证;三是规范市场,提出严格的从业标准,保障亲职教育指导者的知识能力和教学水平。
第二篇:英美法对医疗过失的判定原则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过失是医疗损害责任认定中最为重要的条件,如何确定过失是医疗纠纷和诉讼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我国在该问题上的研究及实践均存有欠缺之处,而英美国家在过失判定原则中,其注意义务标准的设定和认定具有
一定的合理之处,对我国医疗过失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均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医疗过失;判定原则;启示
【
中图分类号】d91
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07)01—0052—07
enlightenment from medical negligence determination rules in the conlllloll law.ya0 miao.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an d chinese medicine,200032.
【abstract】medical negligence,from social perspective,will cause many problems in our country,which requires
legislatures and courts to perform logical analysis. the common law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in which the tort law is the dominant legal theory.the legal concept“negligence”governs the professional lia—
bility of medical practitioners. how to determine the “negligence’’ is still a dificult and essential problem challenging
lawyers and courts. this essay will introduce the rules of determ ination of medical negligence in the common la w and
hopes give us fresh ideas to deal with the same problem in our legal circumstance.
【key words】determination,medical negligence,enlightenment
医疗过程中患者受到损害,医方要承担责任,无
论依照民法的侵权责任①,还是依照《医疗事故处理
条例》②,均以医方具有过失为要件。因此,在医疗损
害责任的确定与承担上.确定某医疗行为是否具有
“过失”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判断某医疗行为是否
具有“过失”呢?英美国家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对我们或许会有借鉴的意义。本文试
图在这里做一些介绍。
医疗不当造成患者损害.在英美法上被纳人
侵权法(torts)的范畴,属于侵权法中的一大类“过
失”(negligence)。医疗过失被称之为medical
negligence。英美侵权法上的过失是指对法定的注意义务的违反(a breach of duty to take care)~。美
国侵权法重述(restatement of torts)第282条对过
失(negligence)的定义为:过失是指低于法定行为标
准的行为,该行为标准是法律为保护他人免受不合[作者简介]姚苗(1965一),男,汉族,浙江,硕士,助理研究员,民商法。e—mail:ympku@hotmail.tom。
① 在医疗损害的侵权责任的归责的原则问题上,我国学界有过争论。有学者主张过错责任(如梁华仁:《医疗事故的认定与法
律处理》,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92页;王汉亮、佟强:《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讲话》,法律出版社,1989年出版,第38—46
页。),也有主张对医疗损害责任采用无过错责任(如周立胜,朱玉明:《论我国医疗损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载《河北法
学)2ooo年第1期。),也有主张采用过错推定责任(如周梅:《再论医疗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及举证责任》,载《齐齐哈尔大
学学报)1999年第1期,第13—15页;刘劲松著:《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页。)。随
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出台,医疗
损害的侵权责任被确定为过错推定。本文认为过错推定只是
过错责任的一种特殊形式,因为在责任构成上,过错推定也将过错作为一个要件,只不过这个要件事先被推定,在举证责任
上采用了责任倒置的法律设置
②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条:“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
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第49条:“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一)医疗事故等级;(二)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三)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
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可见,过失是构成医疗事故的要件,而根据
《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是医方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
(charlesworth& percy on negligence.at p.23.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1期)
理伤害的危险而设定的。①在这里。过失是一种行
为。并不是指心不在焉、粗心大意等心理状态。正如
一位美国法学家所言:“如果一个人造成了他人不合理的伤害危险,他就被认为具有过失,尽管他实际上
是非常关注他人的安全的。”②因此。过失是行为人
对一定的行为标准的违反,如行为人应为而不为,或
者不应为而为之,或者行为人履行义务不合乎标准。
于是就构成对义务的违反,即过失。
据此。评判某行为是否过失,关键在于确定行为
标准。在英美侵权行为法上,这个行为标准是一个
虚拟的行为模式。以这个虚拟的行为模式比较对照
具体行为人的行为。来设置具体行为人应当作为或
不作为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标准。行为人应为
而不为。或者不应为而为之,或者,行为人履行义务
不合乎标准,就是对义务的违反,从而构成过失。对
这一虚拟的行为模式。英美法通常称为“一般理智之
人(the reasonable person)”行为标准。在医疗过失认
定的标准上。“一般理智之人”被“一般理智医师(the
reasonable physician)”所代替。即采用的是“一般理
智医师”的行为模式(标准)。医师的行为如果违反
了该行为模式(标准),或者,达不到该行为模式所要
求的行为标准。即被认为具有过失。医师对患者的义务,在英美侵权法上,被称为合理注意义务(the
duty of reasonable care or due care)。③
只有首先确定医师的注意义务的标准,才能将
具体的医疗行为与之比较,得出是否存在过失的结
论。因此。确定医师的注意义务的标准是判断医疗
行为是否具有过失的前提和关键所在。那么,如何
确定医师的注意义务的标准?这是判断是否过失中
最关键的问题。
一、英国法确定医师注意义务标准的原则
· 53 ·
在英国法,医师注意义务标准的规则是通过许
多判例来确立的。其中最著名的判例为1957年的bolam v.frien hospital management committee④。
mcnair法官在该案中引导陪审团时的一段话被认
为对医生注意义务标准的经典表述。检验医生的行
为是否具有过失的方法被称为“bolam test”。在英美
法。一个规则往往要通过一系列的判例而形成。而
且。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它会在以后的判例中不断
地发展变化。医生注意义务标准思想。除了在bolam
案中得到表述外。在bolam案以前的其他的许多案
件中也已经有所表述。在bolam案以后的许多案件
中,这种思想不仅得到广泛的接受,被广泛遵循,并
且。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这种思想在随后的判例
中也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
bolam test的精神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
1.医生的注意义务标准是该医生所在的技术领
域中一名普通医生所具有的一般的技术、知识和一
般的注意水准。并不是该领域中最有经验、最有技
术、或最有资格的医生所具有的技术水准,也不是该
领域中最没有经验的医生所具有的技术水准。
mcnair法官在庭审中这样引导陪审团:“(确定
注意义务的标准的)方法是相关技术领域中‘普通技
术人员(the ordinary skilled man)’从业时具有的(注
意)水平。一个人不必具备某技术领域中最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只要他履行了一个有资格的普通从业
人员的一般技术(the ordinary skill of an ordinary
competent man),在法律上他就足够(合法)了。”⑨
在bolam案以前。上述mcnair法官的思想已经
在其他的许多判例中得到表述。
例如,在1862年的rich v.hooper一案中,erie
c.j.指出:不能因为其他一些具有很多的经验和很高的技能的医生在从业中使用了高超的技能和较高的注意,就让被告负(过失)责任。⑥
① 美国侵权法重述(restatement oftorts)第282条的原文:“negligence is conduct which falls below the standard established by
law for the protection of others against unreasonable risk of harm.’’
② 爱德华j·柯恩卡著:《侵权法》(edwar j·kionkatorts),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8页。
③ 这种合理注意义务是指医生对患者应尽的勤勉、注意和谨慎的义务。正如lord hewart c.j.法官在r-v.batemen案中所阐述的:如果一个人声称自己具有某种特别的技术或者知识,并以这种技术或者知识为他人(患者)提供服务,从患者的利益出
发,他就负有义务对患者尽合理的注意进行治疗。如果他接受对某患者进行治疗,该患者也遵从他的指导或者治疗,那么,他在治疗时有义务对患者尽其勤勉、注意、智慧、技术和谨慎。不论他与患者是否存在合同关系,也不论他的服务是否有报
酬。参见(1925)94 l.j.k.b.791.at p.794.转引自malcolm khan & michelle robson medical negligence,1997,p.23.
④ [195712 all england law reports.1 18-122.
⑤ 这句话的原文是:“the test is the standard of the ordinary skilled man exercised and professing to have that special skill a
man need not possess the ighest expert skill;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it is sufficient if he exercises the ordinary skill of an ordinary
competent man exercising that articular art.’’
⑥(1862)3f.&f.35转引白jackson&powell on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1997,p.610.
· 54 ·
又如,在1925年的r.v.bateman一案中,lord
hewart c.j.认为:陪审团不必要求最高的或者很高的(注意、技术)水准,也不是很低的水准。法律所要
求的是一个公正、合理的注意和技能水准。①
再如,在1955年的hunter v.hanley一案中。
clyde法官认为:“对于医生在诊断和治疗领域中,判断构成过失的真正方法是,一名医生的失误是任
何一名具有一般技术的医生在给予一般注意的情况
下都不会出现的失误。”②
在bolam案以后,上述mcnair法官的思想在许
多判例中得到继承。
例如,在1981年的whitehouse v.jordan一案
中,上诉法院指出:检验一个外科医生是否存在过失的方法是根据该医生的行为是否达到一个普通的具
有该外科技术的医生的行为标准。③
又如,在1988年的gold v.haringey health au—
thority一案中,法官认为:对医生的注意义务标准如
同其他任何需要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的职业一样,其标准是对一个普通的职业者(the ordinary skilled
member)所要求的水准。④
2.在医疗领域中,往往存在着多种医生同行所
普遍接受的医疗实践或观点,某医生的行为符合其
中一种医疗实践或医疗观点.往往是没有过失的强
有力的证据;相反,如果某医生的行为不符合其中任
何一种医疗实践或医疗观点,那么,他就很可能被证
明为具有过失。如果有一部分职业者认为被告(某
医生)的行为是错误的,而另外有一部分职业者赞同
该被告的行为,就不能证明被告具有过失。
mcnair法官在庭审中这样引导陪审团:“
⋯ ⋯ 请你们(指陪审团)记住,实际中可能存在几
种都合理的标准。如果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行
为)符合了其中任何一种标准,那么,他就不能被认
为是有过失的。如果一名医师的所作所为符合这样的(医疗)实践,而这样的实践被一群在该医疗技术
领域‘有责任心的医疗人员(a responsible body
of medical men)’认为是适当的,那么,该医师就不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l4卷(第1期)
具有过失,即使该领域中有另外一群医师持相反的意见。⋯ ⋯ ”⑤
mcnair法官的这种思想同样在bolam案前后的许多判例中得到体现。
在hunter v.hanley一案中。clyde法官认为:
“在诊断和治疗领域,在很大的范围内存在着观点的差异。一个人显然不能仅仅因为他的结论不同于其
他的从业者:也不因为他所使用的技术或知识不如
其他医生,就被认为存在过失。对于医生在诊断和
治疗领域中,判断构成过失的真正方法是,一名医生的失误是任何一名具有一般技术的医生在给予一般
注意的情况下都不会出现的失误。”⑥
在maynard v.midlands regional health authori—
tv一案中,scarman法官认为:仅仅凭借一群有资格的执业者的观点认为他们(指被告)的决定是错误的,如果同时存在一群同样有资格的执业者的观点
认为他们(指被告)的决定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合理的,这尚不足以证明被告有过失。如同其他职业一
样,在医疗领域,往往有不同的观点和实践(同时)存
在。对于该领域中的问题,很少有一种答案(观点或
实践)能够完全排除其他答案(观点或实践)。⑦
scarman法官在sidaway v.bethlem royal hspi—
tal governors一案中指出:“bolam原理应表述这样的规则,如果一名医生的(医疗)行为被一种负责任的医学观点承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正确的,即
使其他的医生采取与该医生不同的(医疗)行为,那
么,该医生的(医疗)行为就不具有过失。简言之,法
律规定了注意义务:但是注意的标准是一个医学判
断问题。”⑧
3.医生的行为符合一种被同行广泛接受的医疗
实践或医疗观点,只是没有过失的有力证据,但并不
是结论性(决定性)的,即不能因为被告的行为与同
行中被普遍遵循的做法一致,就可以决定被告无过
失。因为,法庭可以审查这种医疗实践或医疗观点,并且可以确定其本身就具有过失的。这时法官就会
介入,并谴责这种医疗实践或医疗观点,符合这种医
① 『1925194l.j.k.b.791,794.转引自jackson&powell on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1997,p.610.
② f1955]s.c.200,204—205.转引自jackson& powell on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1997,p.61
1、⑧ [198111 a1l er 267.转引自david pittaway&alastair hammerton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case 1998,p.536.
【1988]qb481.转引自david pittaway&alastair hammerton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case 1998,p.536.
⑤ f195712 a1l england law repoas.118,121,12
2⑥ f1955]s.c.200,204—205.转引自jackson&powell on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1997,p.61 1.
(2)【198411 wlr 634袋引自david pittaway&alastair hammerton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case 1998,p.536.
⑥ 【198511 a1l er 643,hl转引自david pittaway&alastair hammerton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case 1998,p.537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l4卷(第1期)
疗实践或医疗观点的被告的行为就会被判定为具有
过失。
在hunter v.hanley一案中.clyde的表述与mc.
nair在bolam v.frien hospital management commit.
tee一案中的表述有所不同。前者的标准基础是“普
通的技术人(the ordinary skilled doctor)”,后者的标
准基础是“合理的有(技术)能力的人(the reasonably
competent man)”。前者强调的重点是在实际中所采
用的或者说已经存在的标准(在实际中一般医生所
采取的观点或方法)。后者强调的重点是在当时的情
况下“应当”采取什么样的诊疗行为,这是借助于假
设的“合理的医生(the reasonable doctor)”来衡量。
bolam test没有对两者做出明确的区分,这在以后的一些案件中导致了一些混乱。在大多数的案件中,这种区分并不显得有什么特别意义,在法庭审判的过程中往往被忽略。但是,在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
时,这种区别就显得很有意义。即符合“通常职业做
法(common professional practice)”的行为是否可以
判定为过失?①
过去的一般做法是,医生注意义务标准的问题
是一个医学判断问题。法官一般不介入对该标准合理性的审查。例如。上面提到的maynard v.mid.
1ands regional health authority一案中,scarman法
官的观点。又如。1958年的chapman v.rix一案,romer lj声称:“我意识到没有这样的判例。即当一
名医生的同行中的优秀成员对该医生的做法表示赞
同时。该医生被判为具有过失。”②这种观点被称为
“strict bolam”。类似的判例还有gold v. haringey
ha 『198712all e.r.888和blyth v. bloomsbury ha
[199314 medica1.l.r.151。③
但是。近几年的判例显示法官已经主动介入对
医疗标准的合理性的审查。法官将基于假设的合理的医生(the hypothetical reasonable doctor)的标准,对一种被广泛遵循的做法(这种做法在一般情况下
被作为医生行为的标准)进行合理性审查。如果这
种被广泛遵循的做法是所假设的合理的医生(the
hypothetical reasonable doctor)不会采取的做法,那
· 55 ·
么,法官将谴责这种被广泛遵循的做法本身就是有
过失的。例如,在1882年的fv.r 一案中。king
cj法官认为:从业者有可能采取一些不合理的做
法。许多做法的产生、发展并不是因为它们服务于
患者的利益。而是因为它们保护了从业者的利益或
便利。法官有义务去仔细审查这些职业的(习惯)做
法,以确使它们与法律所要求的合理标准(the stan.
dard reasonableness)相一致。④近几年采取这种立场的判例已有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最近最著名的判
例为1997年的bolitho v.city and hackney health
authority一案。⑤该判例被认为对bolam test具有
重大影响的判例。法庭对本案作了如下具有重大意
义的分析:
“法院不能因为被告从医学专家那里取得支持
他的证据而立即开脱被告的责任。法院还必须考察
这些专家观点赖以建立的基础的合理性。法官在形
成他的结论时应当充分考虑:专家们在得出他们经
得起推敲的结论时是否已经考虑了某种医疗行为相
对的风险和裨益。必须指出,作为法官推论基础的专家观点应当是合理的和负责任的。在大多数案件
中.同一领域中的专家观点往往不一定都一致,一般
各个观点都具有合理性;在少数案件中。如果某专家
观点经不起逻辑上的分析(即经不起合理性的考
量),法官有权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合理的(unreason.
able)或者是不负责任的。”⑥
二、美国法上确定医师注意义务标准的原则
由于英美法的特殊的渊源。美国法上的一般规
则与英国法大同小异.两者的内在精神和法律处理
技术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在表述上有所不同。
1.可接受的做法(the accepted practice)还是习
惯做法(the customary practice)。在美国法,确定医
生的职业标准(professional standard)或者说医生的注意义务标准(standard of care)以“可接受的做法”
(accepted practice)为准还是以“习惯做法”(the cus.
tomary practice)为准?一直有着不同的观点。
现在占支配地位的观点是:医生职业标准(pro.
① michael a.jones medical negligence 1991,p.59.
② 【1958]the time,10 november.转引自ray hodgin professional liability:law and insurance,1999.p.686.
③ 【1958]the time,10 november.转引自jean mehale health care law:test,case,material 1997.p.687.
④ principles of medical law edited by lan kennedy&andrew grubb 1998,p.343.
⑤ 【1997]4 all er 771,转引自david pittaway&alastair hammerton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case 1998,p.540,541⑥ 【1997]4 all er 771,转引自david pittaway&alastair hammerton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case 1998,p.540,541
· 56 ·
fessional standard)或者说医生的注意义务标准以
“可接受的做法”(accepted practice)为准。这种“可接
受的做法”(accepted practice)是该职业中合理的、有
资格的执业者(a reasonably competent member)所期
望的做法。它并不是该职业历史上已经存在的独一
无二的做法,也不是该职业中的从业者的习惯做法
或者他们习惯遵循的做法。正如blair v.eblen一案
①中的法官所指出的:一名内科医师有义务履行这
种程度的注意和技术— —这种的程度的注意和技术
是该医生同一个阶层(class)中的合理的、有资格的从业者(a reasonably competent practice)在相同的情
况下所期望的在历史上,医生职业标准(professional standard)
曾被表述为该职业的从业者的“习惯做法”(the cus—
tomary practice)或通常做法(usual practice),强调从
业者的典型行为(typical conduct)。这种观点在近几
年遭到了强烈的批评。
现代法学观点之所以拒绝以习惯做法(the cus.
tomary practice)为标准,取而代之以“可接受的做
法”(accepted practice)为标准,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担心地方的习惯标准可以缩小和规避法律对医
疗行为的审查监管;第二,如果以习惯的做法为标
准,将会使医生过于保守,丧失采取更好的医疗手段的动机。②
2.职业标准(professional standard)对确定被告
过错的作用。职业标准(professional standard)或者习
惯做法(the customary practice).就是被告的合理注
意的标准(standard of care),或者仅仅是构成这种
合理注意标准的证据?这是一个极具争议和非常棘
手的问题.它涉及医学职业者在决定职业过失时的基础作用。在美国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
见。
在一般的过失案件中.被告的行为符合习惯的做法(customary practice)只是证明其不具有过失的初步证据,而不能直接决定其不具有过失。有一个
学者认为,在医疗过失的案件中.美国的大多数法院
认为这种职业标准(professional standard)具有决定
性,即如果被告的行为符合这个标准,被告就不具有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l4卷(第1期)
过失。只有少数的法院否认这种标准具有决定性,认为被告的行为符合这种标准,仅仅是证明被告不
具有过失的初步证据。③这些否认职业标准具有决
定性的学者认为: 如果让职业标准(professional
standard)具有决定性,使它等同于合理的注意义务
标准,那么,那些危险的、没有效果的、为金钱而不惜
做坏事的医疗习惯行为将可能逃避法律的审查。
3.尊重少数派学者观点的规则(“respectable
minority”rule)。医学领域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和
不可以量来估计,因此,在一个特定的临床情况下,对什么是合适的诊疗方案或方法.往往很少有一个
完全一致的观点,或者一个独一无二的观点。法官
们已经认识到,他们在决定各个互相冲突的观点孰
优孰劣时,他们无能为力;并且认识到,对一个遵循
被少数值得尊敬的从业者所赞同的医疗行为的医
生,往往不z日q 2,判~定为存在过失。针对医疗领域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的观点,法官们发展并形成了尊重少数
派学者观点的规则(“respectable minority”rule)。
在downer v.veilleux一案中.法官认为:“一名
医生不能因为在几种被认可的治疗方案中选择了一
种方案而负(过失)责任。”④在chumbler v.mcclure
一案中,法庭认为:“检验是否有过失不适用像公民
投票那样的(多数决)的方法。对一种特定的疾病的适当的治疗方法,存在着两派或多派不同的做法,每一种做法都有负责任的(responsible)医学专家支持。
在一个特定的城市中,不能认为占少数的做法就是
有过失的。”⑤
三、几点启示
(一)解决医疗过失问题时.应将确定医疗行为
标准问题作为首要问题
对医疗行为做出过失判断.首先必须对医疗行
为的标准做出判断,然后以此标准来衡量某一具体的医疗行为,方能得出该行为是否具有过失的结论。
因此,如何确定行为标准比得出是否具有过失的结
论更为重要。
然而,我国法律对于如何确定行为标准没有任
何规定,实践中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是很笼统
① 461 s.w.2d 370,373.转引自joseph h.king the law of medical malpractice 1977.p.42.
② joseph h.king the law of medical malpractice 1977.p.4
4③ joseph h.king the law of medical malpractice 1977.p.49.
④ 322 a.2d 82,87(me.1974).转引自joseph h.king the law of medical malpractice 1977.p.57—58
⑤ 505 f.2d 489,492(6th cir.1974)~ 1自joseph h.king the law of medical malpractice 1977,p.58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1期)
地将确定是否具有过失的问题交给鉴定人.至于鉴
定人如何确定行为标准。那完全是鉴定人的事,法官
在审判时只是对鉴定结论依照证据规则作形式上的审查。①
法律的这样安排.仿佛让人觉得。鉴定过程是将
一堆鉴定材料装进一个“黑匣子”,然后输出鉴定结
论过程。至于这个“黑匣子”是如何得出鉴定结论的,外人概莫能知,因为这是个“科学”问题,只有“专家”
才能知道。这样,一个本应该经过诉辩双方充分辩
论阐述、经过司法程序充分公开展示方能决定的问
题.在“黑匣子”中被“忽悠”了过去。自然,这样的鉴
定结论以及依据该结论做出的判决是很难让纠纷双
方及社会公众信服的。
如何确定行为标准以及如何得出鉴定结论,这
本身就是医疗纠纷和诉讼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也是
诉辩双方争议的焦点,应当有一个正式的司法程序
予以保障。在这个程序中,诉辩双方对争讼的问题
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理由和依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被充分展示出来。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使诉
辩双方和社会公众信服,才能真正确立法律的威望,才能真正做到“定纷止争”。
英美国家在解决医疗过失问题时,将确定医疗
行为标准问题作为首要问题,并且,行为标准的确定
经由司法程序.让双方的观点予以充分地阐述,并将
这个过程充分展示。这就抓住了解决医疗过失问题
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使得以后做出的是否具有过失的结论以及最终判决有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英美
国家的这种做法还得益于其诉讼当事人主义制度下的鉴定制度。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医疗行为标准不应该是死板的规定
关于医疗行为标准,我国只在《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第31条关于医疗鉴定中有所提及,由此我们推
知,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的依据(即标准),首
先为“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其
次为“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
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固然是过失,这自不待言。
至于“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作为判断过失的标准,实
在是值得检讨的问题。
何为“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顾名思义,“诊疗护
理规范”应指诊疗护理中应当遵守的有关技术操作
· 5。7 ·
规定。例如“消毒规范”、“病例书写规范”等等;“常
规”应指诊疗护理中一般的做法。例如.对某种疾病
在诊断时一般作哪些检查、作哪些鉴别诊断,治疗时
一般会采用哪些治疗手段、方法和药物。等等。我国
医疗事故鉴定中以“常规”为圭臬,违反这些常规即
有过失。
那么.如何确定常规?实践中往往是这样一种做
法。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以后,我国各个省
市纷纷出台了各科《诊疗护理常规》,并在医疗护理
实践中严格遵照《诊疗护理常规》中规定的常规,以
防止违反这些常规而构成“医疗事故”。这种做法,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1.阻碍了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过失的判断以
《诊疗护理常规》中规定的常规为标准,那么,《诊疗
护理常规》没有规定的诊疗方法均不得使用,否则,将
构成过失。这样,医学领域以及其他科学领域中还没
有被编人《诊疗护理常规》的新的科学成果、科学技术
都不能在医疗实践中得以运用,这将严重阻碍诊疗技
术的提高和发展。同时,那些现有的医疗技术和方法,不管它们多么有效,如果没有被编人《诊疗护理常规》
之中,那么,这些诊疗护理技术和方法就被排除于临
床实践之外。使用这些编外的技术和方法,将可能被
判断为过失。这也是对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一大损
害。以编著诊疗护理常规来获得一个普适的评判过失的标准.企图简化过失判断的过程,一劳永逸,将严
重禁锢医学的发展。
2.使得对患者的诊疗形式化、教条化。无论是
我国传统的中医,还是现代的“西医”,在临床诊疗中
都很重视个体的差异,因人而异,因人施治。同样的疾病于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同样的疾病在不同
阶段也会有不同表现,同样的疾病于不同人需要不
同的治疗方法。
将《诊疗护理常规》作为评判医疗过失的标准,将使得临床医护人员不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
《诊疗护理常规》以外的诊疗护理方法。这使得临床的诊疗护理形式化、教条化,不能根据个体的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患者诊疗护理极为不利。
3.这样的常规未必都是正确的。常规只是大部
分医生的观点和做法,不能代表整个医学的水平和
发展方向,也不能排除常规也有错误。同时,现代科
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对鉴定人出具的鉴定书,应当审查是否具有下列内容:
(一)委托人姓名或者名称、委托鉴定的内容;(二)委托鉴定的材料;(三)鉴定的依据及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四)对鉴定过程的说明;(五)明确的鉴定结论;(六)对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七)鉴定人员及鉴定机构签名盖章。”
· 58 ·
学及医学的迅猛发展,诊疗护理方法和技术日新月
异.一些常规的方法和技术不免被证明为是错误的和不够完善的。以常规作为过失评判的标准,将使
那些符合常规但被证明为错误的和不够完善的诊疗
护理方法,可以逃避法律的审查,而变为合法。
医疗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临床的病情是错综复
杂的,患者的个体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以一个死板
教条的常规来涵盖这千变万化的临床诊疗护理方
法,并以此为行为标准,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是不能
解决好问题的。临床诊疗护理常规,应当是一个变
化发展、具体情况具体处理的临床诊疗护理方法,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应具体的病情变化而变化的医疗
行为。如果将其作为判断医疗行为过失的标准,那
么这个标准也应是一个变化发展、应具体情况不同
而不同的标准
在具体的案件中如何确定这变化多端的标准.
英美国家的“bolam test”规则,不以死板的教条作
为行为标准,而是针对具体的案件情况,确定针对具
体医疗行为的标准。这无疑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三)医疗鉴定不应以多数决来确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1条:“专家鉴定组应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1期)
当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作出鉴定结论,并制作医疗事故技
术鉴定书。鉴定结论以专家鉴定组成员的过半数通
过。”
医疗问题是科学问题,不是议会或者股东会,不
是民主选举,更不是行使公共权利决定公共事务。
科学问题,不是多数人观点就正确,少数人的观点就
错误,真理往往就在少数人手中。因此,不能因为某
医疗行为在鉴定委员会成员仅仅被少数鉴定人认
可,就判断为过失。
如果以多数人的观点为医疗行为之标准,那么,医疗上少数人的观点、做法将被判断具有过失。少
数医生、科学家、专家的观点、做法将被扼杀。这不
仅严重阻碍医学、医疗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广大患者
丧失接受更多的科学方法、技术进行诊断治疗的可
能。
英美国家的“尊重少数派学者观点的规则
(“respectable minority”rule)”做法值得我们思考。
(收稿:2006—10—17;修回:2007—03--09)
第三篇:家校联合促教育
家校联合促教育
各位家长:晚上好!
我代表学校全体初三师生对各位家长抽出宝贵时间来参加家长会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的到来是对你们孩子的真情关爱,更是对我们工作的莫大支持。在此,我对大家关心学校教育、支持教育工作、关心孩子成长的行动表示衷心地感谢。
我们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以这次期中考试为契机,通过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更清楚的了解初三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明确明年升学方向。以便老师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 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总之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孩子)”,这也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根本的、共同的出发点。
各位家长,转眼您的孩子进入初三学习两个多月了,你一定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初三年级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可以说初三的一年将基本决定学生们升学的前途与命运。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在上星期进行了期中考试。考试组织严密,集团统一批改,考试成绩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率。社会也是中考必考科目,须重视起来。这次期中试卷英语、语文学科有一定难度,分数不是很高,各位家长也不要只看分数就着急,比较着看才有客观性。我提供一个参考数据,本次期中考试的最高分543.5,429-404分之间的学生处于普高临界状态。处于这个分数段的学生需要努力,有希望考上普高。初三还有一个多学期,只要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注意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潜力很大。每年的初三都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对象,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初三学生的管理。学校的教育方针始终是面对全体学生,绝不放弃一个学生。根据“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优秀学生以年段为单位每天下午第四节课进行培优辅导,加强他们冲刺重点高中的能力;对普高临界状态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周六时间进行集中辅导,提高学校的普高升学率;对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困难学生采取教师帮教结对方法,任课老师利用课间、中午、自学课等时间面对面个别辅导,天天抓,坚持不懈,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加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各位家长,从开学到现在两个多月的情况来看,我们初三同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步,整个年级情况比较稳定,各班学习风气良好。绝大部分同学都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初三学生,行为习惯比以前好了,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学习劲头比以前足了,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激励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学习上的追赶对象和奋斗目标,操作性强。校行政领导、班主任老师一早到学校,逐班检查纪律、作业完成情况,语文英语老师带领学生早读。下午放学也较晚,希望家长理解支持。初三所有任课老师对待教育教学工作都非常认真负责,特别是各位班主任老师,更是想方设法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抓好班级日常管
理。对一些行为习惯有欠缺的同学经常电话联系家长,使家校双方形成合力,提高教育的效果。不少家长也能主动与学校联系,使我们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外的表现并采取应对措施。有这样认真负责的教师队伍,再加上各位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密切配合,我们相信明年的中考会取得理想成绩。
家长们,可以说在学习上,每个同学都是平等的,关键是学生学不学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任何一个同学只要想学习好,都能成功,学生学不学的关键在于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爱不爱学习,思想能不能投入到学习中去。而这个学习的观念同时也需要家长来给学生灌输。可以说学生读书成绩的好坏一方面也取决于家长对待学习的态度。
首先我谈谈家长对待学习成绩的正确态度。考试只是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做个检测,每次我们老师在考试后总是会分析考试成败的原因,希望各位家长也将目光放得长远一点,不要单纯地看考试的分数,一味地指责孩子,说孩子没用,笨等等。对你的孩子有合理的定位,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关心孩子的学习不要只关注他的成绩多少,名次的高低。成绩和名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学习情况,但成绩出来已是事实,我们应该和学生一道去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助于他们在下一次考试中考出更好的分数。孩子遇到挫折或考试失误时,我们要帮助她找到战胜困难的办法,想出提高成绩的措施,这是孩子最需要的。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每天检查督导学习情况。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了解知道孩子什么时间该上学,什么时间放学,一天学习多长时间,有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其学习的关注,当然在学习上就会非常用功,努力把学习搞好。如果想不出办法措施呢?那就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安慰吧!引导孩子回忆一下自己最辉煌的时刻,最成功的一天,另外还可以帮助孩子找到目前自己存在的长处和优点,学科优势。帮助他平衡心态,树立信心,父母理解孩子,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比生活上的关心更可贵。要对你的孩子说“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在历年的中考中后来者居上的例子有很多,但这需要一个前提:学生必须克服浮躁的心态和懒惰的习惯,把全部的时间、全部的心思和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付出努力,才会有好成绩。努力的过程很重要,即使你到最后没有考取理想的学校,你已拥有的知识与能力,信心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孩子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到了高中、到了工作单位以后,他会把这种劲头继续下去的,他的生活态度积极,他的生活重量也会很高。
接下来谈谈学校后阶段准备采取的措施与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
1.与孩子一起分析现状,立足自身实际,尽早为孩子确立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有些同学现在还在自我麻痹,自我满足,至今没有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得过且过,这是非常危险的。希望全体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明确一下孩子目前该怎样努力。少数还不太清楚孩子目前情况的,抓紧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及早明确。针对孩子目前的学习成绩,提一个高于目前成绩的要求。跳一跳,采到的果实会更大更好。成绩优秀,志向高远---模范人才;成绩中上---提高要求:好学校、好班级;成绩一般,升入高中;成绩中下,鼓舞信心,不要放弃,争取进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体育中考按
照往年做法为满分30分,六个项目中选三个,游泳与长跑、篮球与仰卧起坐、跳绳与立定跳中二选
一。学生除了在学校训练以外,在课余适当的时候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提醒自己的孩子重视提高听课效果。课上要进一步加强纪律观念,专心听好每一节课,积极思考,积极配合课上老师的安排。学习成绩良好的同学都有体会:专心听好一节课,胜过课后十节课的努力。上课是主食,补习是点心,起不到关键作用的。
3.注意自己孩子的学科平衡发展。优势学科要保持优势,薄弱学科要争取突破,尽量达到各科平衡。因为我们现在的中考、高考都要看总成绩。希望各位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措施重视薄弱学科的加强和补习。
4、多与教师进行交流。
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说“全靠老师了”。自己只管料理孩子的生活,很少到学校询问孩子的情况。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成绩不太理想,或比较顽皮违反纪律而羞与跟老师交流。还有家长因生意忙或其他事物繁忙,没空管孩子或管不了孩子,索性把孩子送到社会办培训班,这样都会造成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了解不够,不能很好的互相理解。在现代社会里,家长必须依靠学校让孩子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在这一点上,家长无法取代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只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一部分,家长如果把教育责任全推给老师,老师同样无法取代家长。尤其是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等重要教育任务,更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才能完成。但在学习情况方面,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不如教师了解得多,何况有的学生向家长汇报假情报,不说真话。所以要想家庭和学校双方面共同对孩子的教育有所促进,家长们就要更多的和我们的教师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进行交流的方法很多,上门家访、家长到学校找,电话联系等。基本上每门主科两星期内都会有一次单元测试,你们要定期询问和检查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家长和教师进行的交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你们一直不问,这是学生最高兴的事了,好多学生报喜不报优,要想知道孩子的真实情况,还是依靠自己多联系老师。
5、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期望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不能斥责孩子学习拖拉,自己却经常将今天应做的事情拖明天,拖后天;埋怨孩子学习不上进,自己却每天看电视、打麻将。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做到。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计算机。”他这个比喻形象地告诫家长,不仅要言传,更要注意身教,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家长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家长与孩子交往时间远远多于教师,父母即是孩子第一任教师,更是孩子终身的教师。一个爱看书的家庭,孩子肯定爱看书,知识面广;一个爱打牌的家庭,孩子的牌技肯定高于父母。有人说教师的孩子往往读书会很好,其实教师的孩子在智力上没有绝对的优势,关键是当教师的父母往往更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往往注重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的良好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安静,有的家庭朋
友聊天,打麻将、打扑克,看电视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最好单独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空间,一间屋子,一张桌子。让孩子远离干扰。
6、关心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要知道在哪里?与谁在一起?都在做些什么?要关注孩子的交往。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和什么人经常在一起。与低俗的人在一起,能学会骂人;常与找借口的人在一起,会谎话连篇!所以要关注自己的孩子双休时都是与什么人在一起。一定要慎之又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同时也很复杂,正处在似懂非懂的青春学生极易被不良思想行为所感染。家长应帮助孩子消除青春期心理障碍。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逆反心理太严重,没法交流。其实青春期是人生的必经阶段,逆反心理往好的方面想这是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关键阶段,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使孩子懂得一些必要的生理和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要协助老师教育孩子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会与异性的正常交往。随时注意自己孩子的变化,经常了解孩子的来往对象,知道孩子的作息时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控制孩子的零用钱也是杜绝孩子产生不良交往的好方法。不给过多的金钱避免昂贵的花费,不给孩子买昂贵的衣物和学习用品避免滋生攀比之心。
7、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和电子产品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孩子接受的知识也不再只是来自课堂,近年来电脑网络发展非常快,但网上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也有充满暴力、凶杀、色情的不健康内容,而且孩子在社会网吧上网无人监督,除不健康内容外,还很容易出现不良小团体。这个问题学校一直很强调,也对进入“三室一厅网吧”的同学作出了处分。希望家长重视这个问题,家校双方要长久抓,直到杜绝。
学生不准带手机、小灵通、MP3入校。如果有事要打电话,学校、老师都可为学生提供方便,用不着给这么小的孩子配通讯工具。学生带手机多用来发短消息聊天、玩游戏甚至在考试中作弊,带MP3在上课听音乐、看不良视频,严重影响学习,带坏班级风气,我们家长不妨查一下他(她)们在跟谁打电话、发信息,电话和短信的内容又是什么?是在什么时间发信息的?一旦真实情况被你查到,你们可能就会引起重视。总之,中学生带手机入校害处多。
各位家长,我们的目标是统一的,任务是一致的,愿我们相互合作,把我们的学生,您的孩子,培养成学习勤奋,品质优良的优秀人才,为将来学生的升学、就业、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最后,我代表朝阳中学教育集团南校区的全体教职员工衷心祝您:合家欢乐,身体健康。祝愿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您的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更大的进步!我把余下的时间交给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由他们和您进行沟通交流。
第四篇:家校联合教育协议书
通州中学严重违纪学生家校联合教育协议书
日,存在以下违纪事实:。该生的行
为已严重违反了学校规章制度中关于严禁学生的规定。对此,学校和老师
已于年月日对该生存在的违纪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要求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遵章守纪的学生。为确
保该生不再发生严重违纪行为,学校和老师主动于年月日
将有关情况告知了学生家长,家长来到学校进一步了解情
况,并与学校形成了家校联合教育共识,协商议定:
1、学生家长负有对孩子的监护义务和家庭教育职责,将针对
该生的在校违纪行为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确保该生不再违反校
规校纪。
2、学生家长每周主动到校或通过电话向班主任或宿舍管理员
等相关的老师了解该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发现该生具有违规行为,从家长的角度及时制止和教育。
3、学校和老师发现该生在校存在违反校规的行为通知家长
后,家长要克服困难在第一时间主动到校了解有关情况,结合实
际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管教。如家长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到校时,要委托其他亲友到校代为履行有关职责和义务。
4、家长要确保电话二十小四开机,以便该生出现违规违纪行
为时学校和老师联系。
5、。
6、违反上述议定事项发生不良后果,责任由家长自行负责。
本协议于签订之日经家长、班主任及相关教师签字后生效。
协议书为一式四份,学生家长、班主任、相关教师及学校政教处
各一份。
家长签字(加盖指印):联系电话:
班主任签字:
相关 教 师 签字:
学校公章:
签订协议时间:年月日
通州中学严重违纪学生承诺书
年月日,我,我的行为已严重违反了学校规章制度中关于严禁学生的规定。老师已于年月日针对我的违纪行为对我进行了批评教育,要求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遵章守纪的学生。经过老师
和家长的批评教育,我已认识到自已错误,并作出承诺:从今以
后,一定不再,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文明、守纪、勤奋、好学的学生。如
果我不能履行承诺,我愿意接受学校的纪律处分,若产生不良后
果,我承担应当承担的有关责任。
承诺人签名:
家长姓名:联系电话
承诺日期:年月日
第五篇:欧洲福利国家公共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福利国家公共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内容提要」在欧洲有着悠久历史并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幸福美好生活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公共服务,从高福利开始逐步造成了各国家的高税收,继而导致生产的高成本、社会的高失业率和国家竞争力的减弱,如何在不过于影响人民现有福利水平前提下走出这个怪圈,已经成为欧盟与各成员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与创新的一项主要议程。欧盟福利国家的经验启示是:我国社会公共服务要量力而行,社会保障服务要以救援为主,社会保险应引导自助为主,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应选择市场化为主。
「摘 要 题」政策分析
「关 键 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共管理/欧盟改革
“公共服务”是由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倡导的一项新的政府职能。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明确强调:“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个崭新概念和目标的明确提出,进一步表明中国政府要根据世界大家庭的管理经验来调整自己的工作价值坐标系统,表明我国要在更加清晰的理念指导下,全面系统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这标志着我国行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政府管理发展中一个重要转折的来临。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很多,而社会保障服务与义务教育、公共基础设施供应和公用事业服务一样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社会保障在我国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在欧洲多数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中,社会保障的丰满体系基本完整反映了英国贝弗里奇勋爵在1942年提出的主张,其特点是广覆盖、全方位、统一提供,权利与义务对等,其范围包括了儿童补助、抚养补贴、生育补贴、寡妇补贴、伤残补贴、失业救济、就业培训补贴、丧失生活来源救济、养老金、丧葬补助、医疗和康复服务等几乎与人生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所有内容。欧洲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发源地,其社会保障服务的历史长,经验多,影响大。考察、分析和总结欧盟成员国在社会保障发展中的利弊得失,对于我国正处于规范和初建中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一、欧洲福利国家公共服务中的问题
欧盟15国(注:这里指2004年5月之前的欧盟,之后的欧盟是25个国家,新加入的有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一共10个新成员。)再加上挪威,都是欧洲福利制度的典型代表。这些以市场经济模式为主要特征的福利国家,鼓励自由竞争,又兼顾社会公平,向社会所有成员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促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过于奢侈的社会保障服务在长期的运行中,逐渐积累了一些问题,并成为一个不良的怪圈,即从高福利的起点开始,依次导致了高税收、生产的高成本、企业低竞争力、失业增加、税收来源减少、政府赤字增长和GDP降低,这样就在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和社会需求之间形成了矛盾。
1.社会高福利。这一方面的事实在欧盟成员国到处都是。根据欧盟的统计数字,1998年各国社会保障支出在GDP中的比重,除了南欧的四个国家和爱尔兰是在23%以下外,瑞典、丹麦、芬兰、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都在30%以上,奥地利、意大利、英国都在28%左右,其总体比例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在2001年,欧盟15个成员国约3.8亿人口的平均社会保障支出达到6405欧元(相当于64000人民币)。在1993~2001年的8年当中,欧盟成员国的老年人平均福利支出已经从1764欧元提高到2574欧元;健康福利平均支出已经从1229欧元提高到1736欧元;伤残福利平均支出则从363欧元提高到505欧元,这三项整体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2.政府高税收。2002年5月美国《福布斯》发表的关于世界30个国家税收调查结果显示,法国人承担着全球最为沉重的税赋,而且自2000年来连续3年居世界各国之首,税赋压力指数为181.2点,比利时以164.2位居第二,以下依次为中国(154.5)、瑞典(149.3)和意大利(147.5),德国和美国分列第15和16位,英国居第18位。一个企业主在法国的征税率是70%,而在中国香港才只有21%;同样,比利时企业家如果在俄罗斯和新加坡经办企业,其净工资收入要比在本国高出一倍。税赋指数是根据最高个人所得税、公司税、财产税、增值税和职工、雇主支付的社会保障税收等一系列指数综合计算得出的。税赋指数越高,企业主压力越重。
3.生产高成本。以法国企业为例,对法国雇主而言,他们雇佣一个拿最低工资的普通劳动者,所支付的月工资并不仅仅是属于员工的那6000多法郎,还必须为该雇员交纳各种社会分摊金。其中包括全民社会捐助、社会疾病保险、养老基金、工伤事故基金、退休基金、失业基金等。在上述各种缴纳中,以1998年收入计算,最低工资收入者本人要交纳1626.26法郎(约248欧元),每月所得的纯工资为5037.41法郎(约768欧元);而雇主支付的部分为2499.54法郎(约381欧元)。也就是说,在法国,老板雇佣一个拿最低工资的职工,每月为他支付的钱的总数为9163.21法郎(约合1412欧元)。
4.社会高失业率。在上述情况下,企业要生存下去,必须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即千方百计地增收节支,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劳动力价格昂贵,许多企业就尽可能地减少雇员人数,这成为节约开支的基本方法。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由于各种福利待遇太好,也减少了一些失业者寻求工作的动力。比如说,一个合乎条件的失业者在美国一般情况下只能领180天相当于自己原来60%工资的救济金,而在德国到2004年为止,按规定可以领6个月到30个月相当于本人净收入67%的救济金。根据德国银行1996年公布的资料,将德国餐饮业一个拿最低工资的就业者每月的纯收入,与领社会救济者的收入比较后,发现失业者比就业者的收入只少141欧元。德国的失业率在2004年是10%,情况比较好的波恩也在7.3%左右。类似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对欧盟其他一些成员国的就业状况也产生了同样的影响。在1993~1997年间,各国的失业率平均在10%稍多一点,2001年下降到相对最低点7.4%,此后再次反弹,到2003年,15国的平均失业率又上升到8%。
5.竞争力下降。高成本无论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国家来说,其结果就是竞争力的下降。在欧盟国家普遍存在的高福利、高税收、最低工资水平规定、工时的缩短以及对雇员权利的广泛保护等,都对企业雇主的经营、资金积累以及发展和竞争造成了很大压力。一些企业陆续将业务转移出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躲避欧洲高昂的经营成本。雷姆沙伊德市(Remscheid)的汽车门栓制造商Edscha公司已把近600个工作岗位转移到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厂,其中不仅包括生产线的基础岗位,还包括技能要求更高的研发岗位。Edscha总部现在仅有180个工人,而十年前有700人。负责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海根·威斯纳(Hagen Wiesner)说:客户需要更廉价的产品,而公司在德国的工厂越来越难以实现这一目标。
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当然就会影响到国家经济增长水平。在1997年之前,就GDP总量来看,整个欧盟15国的水平要超过他的主要对手美国。在1997和1998年前后,两者还处于不分上下的状态。但是从1998年开始,美国的发展速度却已经迅速超出。到2003年时,欧盟的GDP总量为8.9亿欧元,而美国的GDP总量已经高达11.3亿欧元。
6.政府借贷和赤字增加。从根本上说,福利国家再好的社会保障,也不是主要由政府花钱买的。无论是一般税收还是社会保障税收,都是来自工作者的缴纳。但是由于上述几个逻辑环节的问题,就自然出现社会保障支出大于上缴费用的结果。除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的消极雇工和一部分人因为能够享受到不错的社会福利而不愿工作外,欧盟各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老龄化。根据欧洲统计组织发布的信息,1960~2000年期间,欧洲各国男性平均寿命已经从67.4岁延长到了75.3岁,女性平均寿命已经从72.9岁延长到了81.4岁;2000~2020年间,欧盟15国15岁以下的人口将从63.4百万锐减到49.4百万,15~24岁的年
轻人将从46.8百万锐减到38.9百万,25~49岁的壮年将从139.3百万锐减到119.7百万;而同期内,50~64岁的人口将会从65.7百万激增到85百万,65~79岁的老龄人口将从47.3百万激增到59.7百万,80岁以上的老人将从13.9百万激增到24.8百万。
这就意味着现在和未来的几十年中,欧盟会面临“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局面。而已经习惯了高福利生活的人们很难将福利水平降下来。为了维持不仅不降反而继续增长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各国政府不得不加大对公共债务的依赖。尽管1992年在欧盟正式成立时各成员国共同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各国公共债务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60%,但到1998年时,意大利、比利时、希腊、瑞典、荷兰、西班牙、奥地利、德国仍然在这个限值以上。而15个成员国的平均公共债务为GDP的71%。
在2004年3月16日由Eurostat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2国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继续居高不下:这两个指标分别由2002年的平均2.3%和69.2%上升到了2003年的2.7%和70.4%。而欧盟15国的这两个指标分别由2002年的平均2%和62.5%上升到了2003年的2.6%和64%。
二、欧盟国家社会保障服务的调整措施
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福利政策在多年运转中积累的问题,欧盟组织及各成员国已经开始采取改革措施予以应对。总的趋势是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要从普及性向选择性,从系统性向实用性,从国家和企业的责任向个人与社区的责任转变。
1.探索保险金的筹集方式。欧盟国家现在主要有三种资金筹集模式:第一种是依靠国家“派份”筹集的贡献性退休金。其依据的原则就是“代际负责”,意思就是上班的人要为下班的人掏钱。这种模式实质是“大锅饭”,个人缴费多少与将来享用多少之间的相关性微乎其微。第二种是工作期间个人账户保障金,也就是职工边工作边积攒,以准备下退休后生活所需的一笔基金。这种计划实际上由雇员和顾主双方来共同实施,和现在新加坡的个人账户有些相似。第三种是个人投资性保障金,实际上就是美国的“投资连接保险”的做法,一般做法就是由个人加入某种投资基金,以基金作为将来退休后生活的依托。从现在的情况看,欧盟各国的主流仍然是上述中的第一种即“派份”筹集的“大锅饭”模式,其他两种带有个人性和市场性的做法还是少数。以德国、英国、荷兰的退休金筹集为例,到2003年时,“派份”筹集数目占总量的比例在德国是85%,在英国是65%,在荷兰是50%;个人账户积攒占总量的比例在德国是5%,在英国是25%,在荷兰是40%;个人投资性保障金占总量比例在三个国家都是10%。
从中看出,作为大锅饭的贡献性公共保障金的比重在各国都是最大的,尤其是带有俾斯麦传统的国家,政府在其中的支配作用仍然很大,而市场性和与个人责任有关的资金筹集比例还不大。比较市场化和个人责任化的是荷兰,与国家支配无关的部分已经占到50%。所以,他是欧盟成员国中在社会保障金方面朝市场化走得最远的一个国家。尽管在大多数欧盟国家,贡献性公共保障金仍然是退休人员的主要依靠,但个人退休基金积累模式已经开始出现。特别是奉行俾斯麦福利哲学的国家,他们正在努力将传统的铁板一块的方式改变为“派份”加私人基金的复合模式。欧盟各国普遍认可的趋向是:传统的基于政府托底的公共保障金制度应当继续存在,在这个前提下,用个人积蓄和个人投资基金模式作为对前者的必要补充。
2.通过完善统一市场克服社会保障改革中的障碍。在依照贡献模式和私人基金模式互补原则进行的改革中,欧盟组织扮演着引导的角色。2003年7月~12月在意大利轮值欧盟议会主席期间,明确将社会保障改革作为其主要主张之一。罗马政府的思想是做到经济增长政策、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契合协调。为此,他针对欧洲共同体条约里面统一限制成员国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3%的规定,明确提出一个“马斯特里赫特退休金计划”,实际上是为到2005年底时在欧盟层面上形成一个单一的社会养老支出制度提出了一个集体行动的标准。针对保险金收入来源减少,欧盟委员会和各成员国政府动议,建立单一劳动力市场
保证养老金的交纳。现在的情况是,劳动力、资金和服务的自由流动与养老金交纳尚存在矛盾。在2000年里斯本高峰会议上,欧盟委员会制定的一个框架性意见力图在整个欧盟范围内逐渐为保险基金的跨国境服务铺平道路。2003年5月13日,一个有关职业退休保险金交纳的意见获得欧洲议会采纳,他进一步为那些希望在欧盟范围内提供跨国服务的保险基金机构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一旦这个框架变为现实,一个保险基金公司就可以在获得本国政府允准后为所有成员国提供服务。有关基金公司如何能够既保证私人保险投资安全又可以进行增值经营的问题,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已经在欧盟的框架指导意见中达成妥协。对于成员国来说,将这个指导意见付诸实施的最后时间是2005年底,从现在起两年以后,基于职业养老金的私人基金模式就能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充分利用单一市场而发挥作用。
相关的税收问题现在还没有一个指导意见。这是因为税收制度差别很大。但问题是,不同税收制度在实施中很自然会在本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国内养老基金服务者与国外养老基金服务者之间产生“非国民待遇”。这成为欧盟统一市场中私人基金公司服务提供的障碍。在2003年,欧盟委员会针对比利时、丹麦、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有关问题创制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理程序,以尽量为跨国提供职业退休基金服务消除税收方面的障碍。
3.调整退休等福利政策。退休金制度必须要和国家人口寿命、劳动力人口的健康状况相一致。欧盟国家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多数人愿意提前退休,再加上生育率的下降,以及失业率过高,导致了社会保障资金交纳者和福利享受者的失衡(逐渐由4∶1变成2∶1)。所以,在2003年3月3日形成的“欧盟委员会与欧盟议会关于充足与持久的退休金保障联合报告”中,第一次直面这个严峻挑战,并提出了提高就业水平的要求。道理很简单,在岗工作的人多就是享受福利的人相对少,也就可以缓和目前“食之者众而生之者寡”的矛盾,而且通过延长55岁以上工作者的退休年龄,可以避免将来不得已而采取大幅度降低退休金标准的下策。根据欧盟委员会做的一个调查说明,如果延长退休年龄1年,到2050年时就可以化解或吸收退休金支出增长中20%~30%的压力。而就欧盟议会在2002年3月巴塞罗纳会议所定的目标看,如果大部分就业人员能够按照各国法定年龄65岁退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60岁甚至不到60就退休的话,那么到2010年关于退休金融资的矛盾就能够彻底缓解。但是这个从经济角度看富有吸引力的政策,在公众舆论一边却有问题以至于使这项改革的实行难以顺利。如果这个新的延长退休年龄的措施要想得到实施,需要的一个前提是用什么来吸引他们留下来。
欧盟各国现在正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比利时要求不雇佣45岁以上者的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保险份额,以鼓励企业留用中老年人;奥地利已将养老保险交纳的年限从40年延长到45年,只有达标者才能享受全额退休养老金。德国通过了大规模改革社会保障体制的法律,包括不再报销挂号费等。德国养老基金的构成也将发生变化,以增加个人承担的部分。法国规定企业的工薪族必须工作40年才能享受全额养老金。到2008年,公职部门也将执行这一规定。法国还计划到2012年将享受全额退休金的工龄延长到41年,到2020年延长到42年。丹麦、西班牙、英国、荷兰、葡萄牙、希腊等国也有相应改革动作。
三、欧盟社会保障服务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的情况和欧盟各国很不一样。这里撇开观念、制度、历史不说,仅仅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资源环境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别。一方面,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服务产品太奢侈,中国不能照搬;另一方面,过度的社会福利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些副作用,而且一旦形成很难降低,所以中国从一开始就要努力避免重复其中不当的做法。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分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大块内容,如何根据一国的实力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的确值得认真思考。受欧盟国家以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经验的启发,笔者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建设有必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我国社会保障服务要量力而行。有129227万人口的中国在2003年的GDP总量是116694亿人民币,折合欧元约为11669亿欧元;人均GDP为903欧元。而欧盟的GDP总量是89000亿欧元,人均GDP为23400欧元。两者实在不可同日而语。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但实际上仅仅是刚刚踏进中下等水平的门槛。与欧盟15国相比,我国的人均GDP大约是其1/25.从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看,欧盟国家多数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除了爱尔兰、意大利、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外,其他10个国家都已经进入第二个现代化发展阶段。到2001年时,那里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只有4%,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是29%,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例已经高达67%;而我国从事农业的人口约49.8%,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是23.5%,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只有26.7%,到现在中国尚有7~8亿的农村人口,现代化的发展程度是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的70%左右。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决定了,中国只能按照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来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服务。制度应当规范,但水平应当节制,宣传不宜过头,突出重点,兼顾大面,循序渐进,为良性循环打下基础。
第二,我国社会保障服务要以救援为主。在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部分内容。其中社会救助是对社会上生活困难人群的援助,社会保险是通过资金积累途径,实现对遇到工伤、疾病、年老、失业等风险者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福利是对社会上的特殊群体给予的普遍和无差别的生活补贴。根据Esping-Andersen的归纳,可以看到世界上有三个比较成型的模式:第一个是社会福利模式,即将所有三部分社会保障内容当作普遍福利向全体公民提供。第二个是社会保险模式,即根据国家法律由国家向企业和职工个人统筹资金以支付各类保险所需。第三个是社会救援模式,即政府将主要责任置于对生活困难人群救助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个模式其实最适合不发达的国家。根据观察分析,北欧国家主要实施了第一种做法;大多数欧洲大陆国家实施的是以第二种模式为主、第三种模式为副的做法;但最早奉行普世主义的英国,以及相当富有的美国则采取了以第三种模式为主、而以第二种模式为副的做法。有的研究资料显示,本文没有分析过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第三种模式中走得最远。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最好的选择是在2020年以前,实施以社会救助为主,以社会保险为副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由我国经济水平和贫困人口比例决定的。我国的贫困人口由城镇居民贫困人口、农民工群体、农村贫困人口三部分组成。按照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看法,农村现在未解决温饱(人均年收入625元人民币以下)的人口有3000万人;低收入(人均年收入625~1200元之间)的人口为12000万人;此外,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截至2003年3月31日,城镇居民依赖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是2140万人;作为城市社会边缘群体的“农民工”及其家属的人数大约是4000万人。将上述各部分相加,我国社会目前贫困人口总数要超过2.1亿人口。(注:按照一些正式公布的数字来看,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农村中的贫困人口为2800万人。但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贫困的标准过低。农村的贫困标准是625元人民币。按照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看法,农村现在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有3000万人,低收入人口(也就是人均年收入以865元为准)为6000万人,两者相加为90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1%左右。第二,现在统计部门在计算农村居民收入时,是将其用于来年生产性的投入包括在内的。如果把这一部分扣除的话,那么,按照原来统计方法所计算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200元左右的人便成了800多元,也应算作贫困人口了。2001年,此线以下的人在农村居民中所占比例约为19%左右,人数为15000万人左右。)这个现实说明,中国没有条件走第一个模式的道路;而建立以社会保险模式为主、社会救助为副的制度也不恰当。中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落脚点只能是社会救援和扶贫。至于帮困的原则,(1)应当采用严格的贫困测定方法。(2)应当以维持最低生活需要为标准。(3)应当由政府设立类似扶贫院的方式实施救济,扶贫院外无救济。(4)所有申请救济和领取救济的名单应当公开透明,以便于监督等。(5)在扶贫当中政府要帮助受助者寻找脱贫出路,等等。
第三,我国社会保险应引导自助为主。上面提出我国社会保障的重点在于社会救助,主要是从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立场来说的,这样做并不妨碍在社会保障政策框架中,引导社会性互助与自助保险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5个领域,可以说是一个全面的社会保险体系。但
其中融资责任主体的确定,则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如果说对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侧重比例决定了三种不同社会保障模式的话,那么公助、互助、自助就是三种不同的融资责任方式。社会救助模式的融资是来自于国家一般性税收的公助;社会福利模式的融资是公助为主、互助为副;社会保险模式的融资是互助为主、自助为副,或者是以自助为主、互助为副。社会保险模式中主、副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国家、企业(单位)、个人在融资责任中的比例。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模式的融资是互助为主、自助为副,政府和企业(单位)的融资责任居于主要地位,且采取现收现付方法。(注:现收现付pay-as-you-go,这种模式以德国最为典型,故又称为“德国模式”。其基本特征是社会保障成本的代际转移是以收定支,即由在职职工承担已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成本;支付给退休者的社会保障资金是直接来自该时点的在职劳动者负担的社会保障费用。这一模式要求有较小的人口压力、年轻的人口结构、较强的国家实力、完备的税收体系等。在这种模式下,社会保障负担随着支出的增长而逐年提高,而且没有资金积累。)从实施情况看并不令人满意:政府和企业的成本太高,在职职工的交费与享受利益关联度不高,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权益也不能充分保证。因此,应该按照以自助为主、互助为副的原则来重新调整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方向。具体办法就是像新加坡那样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导的社会保险融资:(1)每个就业人员都建立自己的社会保险账户,账户中的保险金只能用于退休、医疗、失业等个人保险需要。(2)每个就业人员从一开始就由其所就业的单位和就业者本人按各自应承担的比例将保险金费用打入就业者个人保险账户,缴纳保险金具有强制性。(3)新人新办法,即新就业人员,完全按照上述要求办。老人老办法,即国家应该通过变现国有资产等方式补齐对个人社会保险金的欠账,形成个人账户。(4)每个人的社会保障账户随本人就业单位的变动而流动。(5)适当保留现收现付办法以满足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需求,并鼓励高收入人群购买额外的商业保险,但现收现付和商业保险都只能起辅助性的作用。
第四,我国社会保险金管理应选择市场化为主。根据一些国家的做法,对养老保险金进行市场化管理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在具体实行中,至少有如下环节不能缺少,以避免如美国安然公司那样的严重后果:(1)由于涉及众多投保者保险金的安全和影响到社会稳定,政府对其设立必须实行严格的管制,建立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准入制度,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取得从事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资格。(2)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经营机制应建立在市场竞争、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保证投资收益率最大化。(3)将基金管理人置于基金所有人和监管机构的双重监督之下,是养老保险金安全、保值、增值的保障。国家应在《公司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金营运和监管的法律和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基金管理公司监控机制。(4)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的退出机制,在不能满足基本经营条件或接近了警戒线时,公司应当退出经营,以确保个人保险金的安全。(5)政府在保险金的市场管理模式中应建立承诺机制,比如承诺担保最低养老金、承诺担保投资收益率、承诺公司破产时对养老金的担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