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右玉发电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9:3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右玉发电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右玉发电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

第一篇:山西右玉发电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

山西右玉发电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

山西右玉发电厂拟建设2×300MW煤矸石发电机组,委托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环评工作接近尾声,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有关规定,向公众公开环境保护信息(附:《山西右玉发电厂工程(2×300MW循环流化床空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希望大家通过打电话、发传真、写信或发E-mail的方式提出您的意见和建议。谢谢您的合作。

公示时间:2007年4月5日—4月18日

建设单位:山西右玉发电厂

联系人:范昕 电话:***

传 真:0349-8022306 E-mail:fanx@daihaipower.com

评价单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联系人:张建新

电话:0351-2203605

传 真:0351-2202377 E-mail:zhangjx_2001@163.com

山西右玉发电厂工程(2×300MW循环流化床空冷机组)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山西右玉发电厂拟选元堡子厂址位于山西省右玉县白头里乡业家村东,距右玉县城14km,距南部的右玉煤田边界约3km,属坑口电站。

本工程为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拟建2×1065t/h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及配套2×300MW亚临界冷凝式直接空冷机组,总投资274965万元(增加一台机组炉后脱硫系统后的静态总投资为278865),其中环保投资24492.78万元,占总投资的8.91%。

本工程对锅炉烟气采取的治理措施为:炉内掺烧石灰石脱硫再加上一台锅炉炉后脱硫,布袋除尘器除尘,低氮燃烧技术控制NOx的产生,两台锅炉共用一座单管烟囱(高度为210m,出口内径为7m)。

本工程以右玉地区的煤矸石和中煤为燃料,大同煤矿集团铁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的800万吨/年洗煤厂和右玉腾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50万吨/年洗煤厂提供煤矸石和中煤,设计(校核)煤种的煤矸石、中煤配比为7:3(7.5:2.5),设计煤种(校核煤种)的含硫量为1.3%(1.3%),灰分为43.38%(44.53%),低位发热量为2807kcal/kg(2703kcal/kg),年耗煤量为273.9万t(284.35万t),采用公路运输方式。由右玉县玉龙石料厂提供石灰石粉,采用汽车运输,年消耗量为24.51万t。

本工程采用同煤集团铁峰煤矿等5座当地煤矿的疏干水作为主供水源,并采用直接空冷技术冷凝汽轮机乏汽,年耗水指标为0.138m3/s·GW。

除灰渣系统采用灰渣分除、干灰干排的方式,脱硫石膏采取二级脱水处理。目前已与右玉县祥红喜砖厂、右玉县朔玉建材有限公司和右玉县宏盛砖厂等单位签定灰渣和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协议,综合利用率为100%,若有特殊原因而不能利用的部分送到干灰场贮存,拟选羊圈洼灰场库容为494.4万m3,可满足本工程3年的贮灰需要。

二.产业政策与环保政策

右玉县的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已得到山西省发改委的批复,本工程被列入规划中。本工程燃用煤矸石和中煤,设计和校核煤种的煤矸石配比分别为70%和75%,低位发热量分别为2807kcal/kg和2703kcal/kg。本工程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300MW亚临界发电机组,主供水源为煤矿疏干水,并采用直接空冷技术。符合国家发改委发改办能源[2004]864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煤矸石发电项目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

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2]26号“关于发布《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3]159号“关于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关于加强节水工作的意见》和山西省环境保护局晋环发[2002]184号《关于火电工业要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和节约用水的通知》的有关脱硫与节水的规定及要求。

三.城市规划

本工程为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是右玉县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的重点项目,该规划已得到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复,厂址位于县城南约14km处,根据《右玉县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该厂址不在城市规划范围内,因而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右玉县总体规划及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四.清洁生产

(1)本工程对锅炉烟气采取高效布袋除尘器除尘、循环流化床炉内掺烧石灰石脱硫及一台机组增加炉后湿法脱硫、低氮燃烧技术抑氮,两台机组共用一座210m高、出口内径为7m的烟囱,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2)本工程的发电标煤耗率为311g/kwh,发电水耗为0.138m3/s·GW,工业废水回用率为100%,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3)本工程单位电量的主要污染物烟尘、SO2和NO2排放指标分别为0.14kg/Mwh、1.14kg/Mwh和1.63kg/Mwh,排放浓度分别为34.9mg/Nm3、280.8mg/Nm3和400.0mg/Nm3,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对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的要求。

(4)本工程年产生灰渣量为142.65万吨,脱硫石膏1.01万吨,电厂已与右玉县祥红喜砖厂、右玉县朔玉建材有限公司和右玉县宏盛砖厂等单位签定灰渣和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协议,本工程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可得到全部利用,符合环保要求。

五.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评价分别于2006年3月8日--3月14日和2006年9月2日--9月8日进行了采暖季、非采暖季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设业家村、赵官屯、元堡子、下吴及右玉县城等10个监测点,监测项目为TSP、PM10、SO2和NO2。

采暖季监测结果表明,TSP与PM10日均浓度范围为0.029~0.293mg/Nm3和0.127~0.150mg/Nm3,SO2的日均和小时浓度范围分别为0.022~0.047mg/Nm3和0.024~0.070mg/Nm3,NO2的日均浓度和小时浓度分别为0.015~0.027mg/Nm3和0.009~0.190mg/Nm3,TSP、PM10日均浓度以及SO2、NO2日均和小时浓度全部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非采暖季监测结果表明,TSP与PM10日均浓度范围为0.165~0.273mg/Nm3和0.111~0.150mg/Nm3,SO2的日均和小时浓度范围分别为0.018~0.030mg/Nm3和0.004~0.054mg/Nm3,NO2的日均浓度和小时浓度分别为0.011~0.026mg/Nm3和0.002~0.141mg/Nm3,TSP、PM10日均浓度以及SO2、NO2日均和小时浓度全部达到二级标准。

(2)水体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在拟选元堡子厂址、备选赵官屯厂址以及拟选羊圈洼灰场上、下游共布设5个地下水监测井点,监测时间为冬季2006年3月13日--15日和夏季2006年9月4日--6日,每天监测一次,监测项目为pH、总硬度、亚硝酸盐氮、硫酸盐、氟化物、砷、镉、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9项。监测结果表明,除各井中细菌总数超标、下吴和业家村井总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各监测项目在各监测井中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的要求。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声环境现状于2006年3月10日--11日和2006年9月5日--6日进行了两次监测,共监测四天,每天昼夜各监测一次。共布设7个监测点,拟选元堡子厂址和备选赵官屯厂址分别布设2个监测点代表环境噪声本底,环境噪声共设3个监测点,分别为距厂址较近的业家村、赵官屯以及运煤道路附近的元堡子。

元堡子厂址昼、夜噪声监测值分别为46.5~48.9dB(A)和33~35.9dB(A),赵官屯厂址昼、夜噪声监测值分别为46.3~48.7dB(A)和35.1~38.2dB(A),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2类标准要求。业家村、赵官屯昼间监测值为43.2~48.3dB(A),夜间为34.0~38.6dB(A),均达到上述标准2类标准的要求。

六.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结果

a.本工程投产后,各关心点SO2、NO2最大1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0.063、0.087mg/m3,分别为二级评价标准的0.125、0.363倍,县城SO2和NO2最大1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0.0078、0.0108mg/m3,等标指数分别为0.0156、0.0450。各关心点中PM10、SO2、NO2日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0013、0.0105、0.0145mg/m3,其等标指数分别为0.0045、0.0698、0.1211,县城PM10、SO2、NO2日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0001、0.0011、0.0015mg/m3,等标指数分别为0.0005、0.0074、0.0128。各关心点PM10、SO2、NO2年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7.766×10-

5、6.258×10-

4、8.917×10-4mg/m3,与评价标准之比分别为0.0008、0.0104、0.0111,县城PM10、SO2、NO2的年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8.503×10-

6、6.853×10-

5、9.764×10-5mg/m3,与评价标准之比分别为0.0001、0.0011、0.0012。

b.日均浓度叠加预测结果表明,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的天气条件下,本工程对县城及各关心点的影响浓度值很小,而且叠加值不超标,等标指数较小。本工程的浓度贡献率最大为21.4%(采暖季,NO2叠加浓度),但这种情况下的等标指数也较小,为0.233。

(2)水体影响评价结果

本工程对厂内各类废水根据其水质和处理难度分别处理,使污废水的收集、处理和回用落到实处。在正常情况下,本期工程实现废水零排放,不向周围河流排放废污水,不会对周围河流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羊圈洼灰场为干灰场,采取进场固体废物经喷水加湿碾压的贮灰方式。并在灰场底部铺设土工膜,膜上铺0.5m厚经碾压的黄土作为防渗层,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可有效阻止入渗水的渗漏,使入渗水保持于包气带,最终消耗于蒸发,从而使灰场淋溶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很小。

(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本工程的噪声设备较多且个别声源噪声较强,按本工程可研提出的降噪措施,其噪声影响大大缓解。预测结果表明,厂界噪声昼间和夜间的预测值分别为50.3dB(A)~61.0dB(A)和46.8dB(A)~60.8dB(A),昼间厂界东、夜间厂界东、北和西侧有部分区域超标,但超标区域均位于右玉县建设局同意划定的噪声隔离区内,满足环保要求。环境敏感点业家村的昼间和夜间预测值分别为47.6dB(A)和38.5dB(A),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标准的要求。

(4)灰场与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羊圈洼灰场选址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选址的环境保护要求。根据灰场的水文地质结构对灰场底部进行相应地防渗处理,即灰场底部铺土工膜及膜上再铺0.5m厚的压实的黄土作为防渗层,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灰场淋溶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很小。贮灰场采取分块堆存、洒水碾压及周边绿化等防尘措施后,二次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和上吴村的影响都很小。

七.达标排放分析

按本评价提出的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依据设计煤种(校核煤种)煤质及耗煤量而估算的烟尘排放浓度为34.9mg/Nm3(36.7mg/Nm3),SO2排放浓度为280.8mg/Nm3(288.4mg/Nm3),NO2的排放浓度均可小于400 mg/Nm3,均符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的要求,可做到达标排放。其它有组织的粉尘排放点(粉煤灰库、石灰石仓等)的粉尘排放浓度为35mg/Nm3,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要求,可做到达标排放。本工程生产废水和厂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

八.环境保护对策

(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对策

本工程选用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炉内掺烧石灰石脱硫(脱硫效率≥90%)及一台锅炉炉后增加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脱硫效率取80%)、高效布袋除尘器除尘(除尘效率≥99.9%)以及低氮燃烧技术抑制氮氧化物的产生(NOx浓度≤400mg/m3),烟囱高度为210m,出口内径为7m,并设置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预留脱氮装置的位置。

煤场抑尘措施是在煤场四周设置挡风抑尘网,并设置喷洒水设施,抑尘率可达70%。

对易产尘的粉煤灰库等设置袋式除尘器除尘,除尘效率为99.8%。

(2)水污染防治对策

化学系统排水采用中和处理,输煤系统冲洗废水采用煤水澄清池沉淀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含油废水采用油水分离处理,脱硫废水采用石灰絮凝沉淀处理,生产废水和厂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不会对地表水产生影响。

(3)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选购低噪声设备,对设备生产厂家提出噪声限值要求。并对高噪声设备采取一定的减振及降噪措施。在锅炉排汽口安装高效排汽消声器,汽轮发电机组设隔声罩,对空压机、送风机等设备在进气口安装消声器,空冷岛挡风墙内设吸声材料及减速器设隔声罩等措施。

合理进行厂区总体平面布置,尽可能将主厂房、空冷岛等噪声源集中的建构筑物布置在厂区中央以及远离厂外环境敏感点。

(4)固体废物防治对策

本工程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灰渣和脱硫石膏,年产生量分别为75.51万t和1.01万t。电厂已与右玉县祥红喜砖厂、右玉县朔玉建材有限公司和右玉县宏盛砖厂等单位签定灰渣和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协议,综合利用率为100%。若有特殊情况而暂时不能综合利用的灰渣运往羊圈洼灰场贮存。拟选羊圈洼灰场采取有效防渗、防洪和抑尘措施。

九.环保投资估算及效益

本项目为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可消化右玉县当地大量废弃的煤矸石,缓解由于煤矸石贮存而带来的环境影响,同时可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社会效益较好。

工程总投资为274965万元,投资利润率3.71%,投资利税率7.8%,全部投资的投资回收期10.31年,内部收益率为9.36%,项目经济效益较好。

本项目的环保投资为24492.7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91%。环保净效益为20156.58万元/a,环保效益费用比为5.44。

十.厂址及灰场选址

本工程厂址地处煤炭蕴藏丰富的大同煤田,燃用大同煤矿集团铁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右玉腾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洗煤厂的矸石和中煤,采用公路运输,运距都在20km范围内。主供水源为煤矿疏干水,常门铺水库作为备用水源。厂址位于山西省北部,有利于缓解大同地区及山西省北部电力紧张的局面。因而本工程厂址选择从建厂条件、产业政策及符合城市规划方面来看是合理的。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排放的污染物不会对评价区环境空气、水体及声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因而从环保角度来看,厂址选址也是可行的。

羊圈洼灰场不在右玉县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符合该规划的要求;距灰场最近的村庄为上吴村,两者相距510m;灰场内没有对灰场运行安全产生影响的断层、破碎带、溶洞区,灰场沟壁土体稳定,不会产生天然滑坡或泥石流现象;灰场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灰场范围内没有具供水价值的浅层孔隙地下水含水层,深层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50m,说明羊圈洼灰场的选址符合GB18599-2001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本工程对羊圈洼灰场采取了有效地防洪、防渗和防尘措施,预测结果表明不会对环境空气、水体产生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看,羊圈洼灰场的选址是可行的。

第二篇: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胡绍山

(湘潭大学 化工学院 2009级环境工程一班

2009650229)

摘 要: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并已经成为各国环评的一项基本内容。本文从公众参与主体、环境信息权及环保团体的作用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环评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主要原因。同时本文简单介绍了美英国两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政策发展历程。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制度 公众参与环评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最早在环评中规定公众参与制度的当属美国。我国相对来讲,起步较晚。最早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见于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1993年6月21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书中应设专门章节予以表述,使可能受影响的公众或社会团体的利益能得到考虑和补偿,公众参与工作可在评价大纲编制和审查阶段进行”。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防治法》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了原则性的规定。2003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时间和对公众意见的处理等方面都作出了规定。2006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专门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作了更为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规定。2007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开始施行,这两部法律规定了政府的信息公开义务,为公众的知情权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使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在立法方面前进了一大步。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2.1公众参与主体过于笼统

作为公众参与的主体一“公众”,环评法的规定较为模糊,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这样的规定带来如下问题:I、如何界定“公众”的范围,有关单位和专家是否属于“公众”的范围,他们的参与能否替代公众参与。

2、如何界定

“有关”,是指有利害关系,还是有处于项目所在地这个地缘关系,还是指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或者对项目感兴趣;

3、公众参与人员是否完全由组织者确定,其代表性如何保障。

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实践中公众参与的人员选择范围、具体人数和人选完全有评价单位确定,以致经常出现两种极端,或者是调查对象太泛,冲淡受影响主体的声音;或者是调查人数过少,人选不具有代表性,甚至绕开受影响人群,剥夺了有意愿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人员的权利。

2.2公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

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看,环境信息的公开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得以进行的前提,没有相应的环境信息,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就无法进行,公众即使参与也是盲目的参与,甚至仅仅是一些情绪的发泄。而且在实践中,公众在获取信息上还存在不及时、不真实、不完整等问题。虽然政府、建设单位、环评机构有信息公开的义务,但对于“及时”这个概念的理解却极富有弹性。一旦信息公开义务主体怠于履行其义务,“及时”就变成“滞后”了。

政府、建设单位、环评机构基本上掌握了环评中的信息资源,当某规划或项目不能完全达到规定的要求时,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对信息进行取舍、加工甚至扭曲,从而导致信息不真实。从企业方面来讲,由于不愿意采用代价高昂的防治措施,设法将企业的成本外部化,就会隐瞒环境污染信息、虚报环境信息;对于环评机构而言,由于和委托单位有合约关系便产生了相互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会影响其作出独立的判断,因此无法保证其客观的立场,为满足委托单位的要求就会编制虚假的信息;而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为了短视的政府利益对一些所谓的“大项目”采取了迁就甚至“帮助”的态度。以上情况的客观存在就必然导致了公众获取的一些信息是不真实的。

2.3环保团体参与作用有限

环保非政府组织(NGO)是公众参与的一种成熟形式。在国外的环境保护活动,NGO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环评活动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技术性,普通公众可能比较难以理解,相对而言,环境NGO组织有时间、财力优势,可以聘请专家参与相应活动或其组织本身即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因此,环境NGO对于规划或项目的关注更能提高环评的效果[1]。

中国环保团体的发展还主要局限于北京,并没有遍及全国,环保团体的发展仍未形成应有的气候,而且在环境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影响中国环保团体作用发挥的原因之一是环保团体的资金有限。中国政府没有把公共福利预算资金分配给民间团体使用的规定,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把家产留给子孙的传统观念也决定了社会公益所得捐赠有限,这使得民间团体面临着严重资金不足的问题,也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2]。

问题成因分析

3.1政策支持不足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综合考虑地域、职业、专业知识背景、表达能力、受影响程度等因素,合理选择被征求意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该办法对被征求意见公众的要求作了比较原则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将于2008年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也存在同样问题.

3.2公众缺乏环境影响评价知识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内容过于专业,不利于公众理解.本文作者在某港口建设项目公众调查过程中发现,公众缺乏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知识.公众一方面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范围及结果估计不 足,另一方面对参与的意义、内容以及程序缺乏了解,从而忽视自身的参与权利,不会或不愿意主动参与,参与者多数属于流于形式的“象征性参与”,不能有效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

3.3工作方法缺乏科学性

从现有一些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调查结果分析来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公众参与调查工作缺乏科学的社会调查方法支持¨1.对被调查地区、人群的状况及公众意见分析过于简单,不利于反映公众对建设项目的真实意见.不注重对公众意见的处理,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3]。国外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4.1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政策发展历程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案》于1969年12月中旬经参众两院协商委员会通过,并于1970年1月1日由尼克松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被誉为环境法领域的“大宪章”,首次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法案要求联邦机构通过一个系统的多学科途径,把环境事项纳入其规划和决策的制定过程当中去,并明确要求所有联邦机构都要准备详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估一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联邦活动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而且将征求公众意见,进行公众评议作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一个必经程序和内容阁。同时,还具体规定环保团体和社区居民在内的美国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享有的广泛权利。

随后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根据《国家环境政策法案》于1978年发布了《国家环境政策法实施条例》,该条例详细规定了EIS制度中公众参与的程序。这样既有《国家环境政策法案》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法,又有《国家环境政策法实施条例》做具体补充的立法模式。构成了美国“一法一条例”的公众参与政策。

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参评阶段较早,且贯穿到整个环境测评的全过程。依据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实施条例》规定,联邦主管机关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被要求在一个项目里发挥自身能力作出一些分析和提供相关资料,或者对其他部门所做的进行评论,从而确保在决策制定前通告出去。联邦机构把项目的发展程序在联邦公报发布出来以供公众评论,前期提出的一些内容和后来修订的内容也要在联邦法规中公布出去。即在草案完成阶段和最终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形成甚至最终的决定作出之前,公众均可参与[4]。

4.2英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政策发展历程

英国1985年的《地方政府法》和1990年的《城镇和乡村规划法》规定公众有咨询参与的法定权利。如果需要,以当地公众质询的形式展开。一般情况下,委员会或附设委员会会议,都应该向公众开放,会议议程的复本和为会议准备的报告至少在会议开始3天前对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的检查。会议结束后,某些文件要向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的检查要长达6年的时间。1997年工党上台以后,公众参与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把诸如公民陪审团、兴趣群体、民意测验作为咨询机制,以及通过常设的公民专题讨论小组和论坛等形式促使公众参与决策过程,从而使先前那种公众参与比较散漫的局面得到改善。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讨论提高了决策过程中的公平性,它使得没有充分得到代表的群体的利益也能列入决策过程的考虑之内。结 语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还处在起步状态,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完善,除了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外,公众参与程序的制定和细化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才会在环境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为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公众参与不只是一种理念,而是一 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有效的公众参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既需要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保障,又需要科学、实用的技术支撑,二者缺一不可。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机制,必将对维护公众环境权益,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推动我国民主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 王 嵘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浅析 江西化工

2011年第2期

[2] 侯小伏 英国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山东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山东济南250002 [3] 曲 恒,韦 丹,林建国,孙锦华,钟慧颖,蔡绪思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7年12月

[4] 李淑娟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政策的比较研究

[5] 蕾丽丽 朱坦 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及实施条件分析

南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6] 汪劲.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环境与开发

决策的正当法律程序[M].2006.

[7] 谭先银.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研究 西南政法大学,2009.

第三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几个时间节点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几个时间节点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已经实施了6年多了,《暂行办法》中的几个时间节点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错误的理解,本人的解读如下:

1、第一次信息公示的时间:应于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后7日内开展第一次信息公示,信息公示的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2、第二次信息公示的时间:应于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编制完成后,并且形成报告书简本后,开展第二次信息公示,信息公示的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一般同时公示报告书简本;

3、公众参与问卷发放及调查时间:应在第二次信息公示结束后开展公众参与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

2012年9月21日

第四篇: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研究(修改)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孟惠萍1,牛志睿2*

(1.宝鸡市环境影响评价所,陕西 宝鸡 721000;2.延安大学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本文在对比发达国家、地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措施,即:(1)明确界定公众参与主体范围;(2)保障公众知情权;(3)调整建设项目的公众介入时间,增加公众参与形式的多样性;(4)强化公众环保参与意识。关键词:公众参与 有效性 环境影响评价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Validity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China’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Meng Hui–ping1, NIU Zhi –rui2*

(1.Baoji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Baoji 721000,China;

2.College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Yanan University,Yanan 716000,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China’s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contrasting with which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validity of China’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an be improved and enhanced through defining confines of the main body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protecting public’s right to know, adjusting public intervention time in the projects, increasing the diversity of the for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awaren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Keywords:public participation;validity;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前言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公众参与可以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1] [2],加强环境决策的民主化,提高公众对项目的认可度,化解项目开发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加项目的经济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当前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诸多问题,其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分析研究、借鉴国外的环评公众参与机制,对提高我国的环评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地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情况

2.1美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美国是最早实施环评公众参与的国家,其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主要包括项目审查期、确定评价范围、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报告书的评论和定稿、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评论期[3] [4]等五个阶段。并规定每一阶段必须有公众参与。公众意见听证会(public hearing)是美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常用形式之一。听证会的流程:首先利用新闻媒介,发布拟建项目的厂址、内容;其次是公布听证会的时间和地点,邀请公众参加;三是通过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并进行现场答辩;四是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设专门章节记录听证会内容并论

[5]述公众的意见。通过司法审查制度的保障,美国公众参与起到实际的效果监督作用,对于违反公众意愿的建设项目,公众通过完善的司法手段可以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真正的体现和尊重了公众的意见。此外,公众可对违反环评制度的行政机构起诉。如果在程序上,行政

机构做出某个决定没有完全、确切地对各种环境因素影响评价加以考虑和权衡,那么法院有责任撤销决定。这使得公众参与有了司法救济的途径。2.2日本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6]日本于1997年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对环评程序引入了公众参与。日本环境影响评价包括:方法书制作、准备书、评价书、评价书公布阅览后等阶段。主要通过三个阶段完成公众参与。第一阶段,在方法书制作时将其主要内容予以公告,公众可在一个月内阅览,如有环境保护意见,应当从公告之日起两周内向事业者提出,事业者应当将公众意见的概要及回应等内容呈递相关地方政府征求意见,重新确定方法书的内容;第二阶段,提交准备书之后,需将准备书内容在一定区域范围公布一个月,以便听取公众意见。公布期内可召开说明会使本地居民知晓其内容,如有环境保护意见,应从准备书公告之日起两周内向事业者提出;第三阶段,完成评价书制作后,应当提交有关当局审批,并将评价书在一定区域

[7]范围公布一个月,供公众阅览。日本具有较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加之国民环保素质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了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可以说在日本,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比较成功的,保证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3我国台湾地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8]台湾于1994年公布了《环境影响评估法》,赋予公众参与的权利,主要体现在三个[9]阶段:前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通过报纸刊载各阶段说明书评价书审查的结论。中期,邀集公众举行公开的说明会或听证会,并反馈公众的意见。后期,存有意见的当地居民还可以书面形式对开发单位提出,充分地保障了民众的权利。2.4 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10]香港回归后,于1998年实行新的《环境规例》,强调“公众参与”,重视“相邻权”,特别重视建设项目对生态的影响,凡违反环评规例的行为均属于犯罪行为,处罚很严厉。环境规例要求建设方在一份中文报纸和一份英文报纸上发布工程项目简介,在相关部门和公共场所提供报告书文件供公众查阅30天。在报告书做出前,按照程序,环境署还需征求其它主管局的意见,提交报告后,需再征询环境咨询委员会的意见,期限60天,整个评估过程公开、透明。

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环评公众参与程序上,发达国家或地区有如下特点:一是公众参与范围较广;二是公众参与阶段较为全面;三是公众参与渠道保障通畅;四是公众意见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五是法律救济途径健全。可以说,无论在立法方面还是在实践中,发达国家或地区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公众参与的有效性较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3.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于1993年在《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确定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水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改决定中,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做了初步立法规定。对于建设项目,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该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2002年颁布的[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做出法律规定。国家环保总局在2006年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对公众参与详细环境影响评价作出[12]了详细的规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立法上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意识的普遍提高,及其对经济、环境和社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些项目的盲目建设,如威海核电站项目、圆明园水体衬砌工程、厦门PX项目、沪杭磁悬浮联络线工程、怒江水电开发、深圳西部通道侧接线工程等重大项目都是由于公众参与而被停建或缓建的成功案例,有效地维护了区域环境质量。由此可见,公众

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用的作用。3.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立法方面和实践运行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起步较晚,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多因素制约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公众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重大项目尚可进入公众视线,而中小型项目公众参与的实效不容乐观。相比发达国家、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众参与主体范围界定模糊

我国的环评法对公众范围规定较为模糊。国家鼓励有关专家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如何界定二者的关系,如何界定有利害关系和地缘关系人群,由于相关法律规定的模糊性,[13]实践中公众参与的人员选择具有不确定性。实际操作中往往由评价单位自己确定人选,容易剥夺有意愿参与及有利害关系人员的权利,不具代表性,无法充分反映民意。(2)公众知情权保障不足

公众的知情权是影响公众参与有效性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实践中,由于管理部门、评价单位自身原因及相关法规法则限定等诸多因素,公众在获取项目信息时存在不及时、不真实、[13] [14]不完整等问题,一些建设单位避重就轻,在公布信息时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工程的基本内容、技术指标和拟建设规模,而公众最为关心的核心信息——拟建项目带来的环境影响及其防范措施则未能准确地向公众传递,在整个环评程序中公众的知情权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一些地方政府在公共行政过程中依然奉行精英主义、官僚模式,不太尊重公众权利,隔离、忽视了公众的参与权。对那些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可能给当地引发高污染风险的项目,为了项目的上马,政府往往会简化或省略环评程序,忽略民众意愿,结果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甚至引发公共危机,如近年来发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厦门PX项目引发的“散步”公共事件等不良后果。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矛盾比较突出,政府要和平而理性地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就必须建立一个平等协商的对话机制,与此相应的在环境评价中政府占主导地位的公众参与模式亟待改变。(3)公众参与时间滞后,形式单一

中国以环境行政为主导,环境司法的作用甚微,大部分环境类纠纷都是通过信访等行政方式予以解决,公众的参与权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对环境保护的预防。公众不能参与可行性研究、设计等前期工作,失去了最好的参与机会,增加了社会的成本,也阻碍了公众参与渠道的畅通。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调查中,使用最多的是问卷调查和听证会这两种基本方法,由于经济等原因别的形式使用较少,调查形式相对单一,往往对调查内容只需回答是

[14]或否,失去公众参与意义。不少环评单位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中往往只注重工程分析、清洁生产、污染防治对策等章节,而把公众参与章节当作陪衬内容,没有针对性,调查分析结果往往泛泛而谈,未考虑当地公众所反映的具体、明确的观点,没有按照当地公众的意愿着手分析调查,公众参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加之,公众参与评价结果很少向公众公布,公众无法对项目后期进行有效的监督,没能打消公众的担忧。项目的执行中能否充分反映公众的意见,公众也不得而知,缺乏公开、透明。(4)公众环保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意识相[15]对淡薄,不少民众还在为生存、居住、工作而发愁,在这样的生活情况下人们对自己生存环境、居住环境的要求就不会太高,受传统的文化礼仪影响更愿意服从既定的法律法规,对法律是否侵犯了自身权利的追究甚少,除非建设项目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生存、生命安全的利益时才会奋起投诉,如陕西凤翔血铅事件,结果是“退则让,让则屈,屈则从”,公众参与的主动性也就不会太高。根据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7)》

显示,有49.7%的公众认为自己在环保中不重要,知道12369环境举报电话的仅有13.9%,显示出公众参与的严重不足。这说明一方面我国公众具有十分浓厚的环保依赖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还没有为公众参与环保准备好平台和条件。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应试教育体制也是造成公众环保意识培养欠缺的原因之一。[16]4 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措施

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机制,不断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中的公众参与机制。(1)明确界定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

参加调查的公众是影响公众参与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参加调查的公众数量、类别、专业素质等因素都会关乎到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对于公众范围的界定,一般国际惯例是以“受到直接影响”和“存在利害关系”为标准。因此,公众参与应该让直接受影响的人群及团体的公共代表参加,可以包括地方官员、相关部门机构、私营企业代表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团体,如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团体、环保协会或居委会代表等,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环保社会团体的环保意识强、环保知识丰富、参与热情高、熟悉本地环境质量情况的特点,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公众参与代表的人数越多,其有效性越高。按照不同人群、团体赋予不同的评价阶段的权重等级,确保公众参与意见的客观公正。(2)保障公众知情权

知情权是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的先决条件。只有当参与者对建设项目有了充分的事先了解,才能有效的行使公众参与权,所以信息是否公开将直接决定着公众参与的程度,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尤为重要。譬如沪杭磁悬浮联络线工程,上海市有关政府部门只公布环评报告的简本,对沿线居民环境影响评估的真实性含糊不清,关键信息缺乏全面性,引发了公众的不满。在实际环评工作中,相关政府部门、建设单位、环评机构负有信息公开的义务,在信息公开时应当及时、真实、全面,要便于公众获取,同时也要做好公众参与信息的反馈与交流,以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转变公众参与政府主导地位,变对公众的“绝对支配”为“相互合作”,达到共赢,化解公众因缺乏知情而引发的公共危机。(3)调整建设项目的公众介入时间,增加公众参与形式的多样性

公众越早介入建设项目的环评程序,对其决策程序产生的影响越大,介入时间越早越好,以降低社会成本。应选择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的设计阶段介入,或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大纲、草案等重点内容的确定之前介入,可以通过媒体等手段向公众进行一段时间的公示,以征求公众意见,每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公众主体参与的声音,进而不断地完善公众参与程序,确保公众参与的全过程。在公众参与形式方面,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借鉴国外经验,可以采用公告、听证会、回答公众提问、民意调查、记者会邀请意见、发信邀请意见、座谈会、全民表决等多种参与方式。可以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环境特征,针对性的选择公众参与的方式。对于中小型建设项目,应重视新闻媒介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快捷获取信息方式的运用,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和参与。(4)强化公众环保参与意识

提高全民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可以加大社会公众监督的力度,从而有效推动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作为政府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动用行政力量从环保宣传和信息公开两方面着手增强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一是各级政府应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和环境教育,正确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参与全民环境保护行动,切实履行公民环境保护责任。二是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到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增加公众对环境工作 的信心。三是政府应鼓励和信任民间环保组织,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扶持,监督而非干预,促进各个环保组织之间的交流,在环境文化传播上走得更深、更远,提升公众环保参与意识。结语

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可以监督政府环境执法和决策的实施,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使项目建设单位、环评单位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也是缓解环境公共危机、遏制经济发展带来环境污染的良策之一。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公众参与方法和法律制度,加快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发展进程,切实提高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和谐社会,更好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晓文.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探析[J].河北法学,2007,25(7):124-127 [2]章家文.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信息公开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8(08):208-209 [3]骆鑫.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J].甘肃农业,2005(3):48-49 [4]马绍峰.美中环境影制度比较研究-兼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J].科技与法律,2003(10):116-117 [5]肖剑鸣.比较环境法[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 [6]曾珩,刘丽.国外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0):116-117 [7]韩广,杨兴.中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8]宋锡详.台湾《环境影响评估法》及其借鉴[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1):47-52 [9]欧寿铭.台湾的环境影响评估法[J].中国环保产业,2004(6):42-43 [10]郑敏,戴建强,朱伯刚.浅谈香港的环境影响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1):174-176 [11]汪劲.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环境与开发决策的正当法律程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陈勇,于彦梅,冯哲.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听证制度的构建与完善[J].河北学刊,2009,12(1):158-160 [13]邵道萍.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J].兰 州 学 刊,2006(2):184-186 [14]张杰,马宁,毛红艳.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作好公众参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鸡西大学学报,2008,8(5):150-152 [15]王美景.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28):21-23 [16] 2007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正式发布,访问时间:2011.4.1

http://

作者简介:孟惠萍(1970-),女,陕西宝鸡人,宝鸡市环境影响评价所,工程师。通讯作者:牛志睿;联系电话:***;电子信箱:niuzhirui@126.com

第五篇: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一些思考

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一些思考

作者:孙奎 时间:2011-07-0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基本制度之一已实施了二、三十年,但其作用是否真正地得到了发挥却很难下定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法律规范尚不完善,执法的过程也过于宽松。2007年的厦门PX事件使人们再次关注这一制度。本文将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回顾,谈谈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些思考。

北京知名律师,北京著名律师

首席律师--孙奎律师 *** 010-63805958(法律咨询,法律顾问,诉讼代理等服务)

孙奎律师,法学理论功底扎实,知识全面,工作责任心强,认真负责。法庭上冷静沉着,能言善辩,谈判中亲切、灵活,具有十分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在诉讼实务和非诉讼实务方面都卓有建树,先后担任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同时,孙奎律师致力于诉讼实务的钻研,在刑事诉讼实务方面取得不凡的成绩,代理的民事、经济、行政案件,胜诉率达八成以上。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PX事件;公众参与

一、事件回顾

PX,化学物质对二甲苯的简称,易燃、有毒,是一种危险化学品。这一原本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十分陌生在名词在2007年5月闯进了厦门人的视野。在那时,PX项目已在厦门动工近半年,地点距市中心仅为7公里,其周围是厦门市外国语学校、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等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该项目可能危及当地人民的健康安全。这一化工项目投资额达108亿人民币,一旦投产预计年产80万吨,每年可为厦门市增加800亿人民币的工业产值。

2005年7月,PX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查。

2006年7月,该项目获得核准。

2006年11月17日,厦门PX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07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发起了由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签名呼吁厦门PX项目迁址的议案。

直到这时,厦门人民对于这一项目还几乎一无所知。2007年5月下旬,关于该项目的信息通过媒体、手机短信等渠道被披露,民众的反应也越来越激烈。尽管2007年5月28日,厦门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在《厦门晚报》上重申《海沧PX项

目已按国家法定程序批准在建》。但在2007年6月1日,百姓们还是自发走上街头,“手系黄丝带,开始了此后一年多来一直未被公众忘怀的集体„散步‟。” [1]2007年6月1日,厦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开向广大市民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截至2007年6月3日中午12点整,共收到意见和建议1557条。[2]之后,厦门市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始了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厦门市重点区域海沧南部地区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在07年底完成。这次此环评之后,厦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进入了公众参与的程序。

最终,PX项目迁出了厦门,政府将承担投资企业在初期建厂准备工作中的经济损失。

二、环境评价制度为什么会形同虚设?

在经历了这场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战争之后,在PX项目迁往别处之后,其实很难说在场战争中谁胜谁负。但有一点也许可以确定——所谓的环境评价制度在这个项目中如同走过场一般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项耗资如此庞大的建设项目、一项将对当地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的化工项目,一项在建设过程中引起众百姓反对的项目,在环境评价的过程中竟然顺利地通过,这使人不禁质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

我国的环境基本制度分为两类,一类是激励性制度,包括有偿使用制度、许可证交易制度;一类是防御性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标准制度等。环境具有其特殊性,在现代社会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污染、破坏大多是无法挽回,环境遭到污染或者破坏之后其带来的影响将是十分广泛且难以估量的。防患于未然,防御应优于激励,由此可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3]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4]200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9年8月17日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但有了这些法律、法规并不能保证这项制度有效的实行,这其中还有许多环节需要改进。

首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亟需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环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当自己的生存环境受到污染或者破坏时,受影响的人们就有权捍卫自己的环境权利;当环境因人为的因素而可能发生重大变化时,该地区的人们就有权发表自己意见。在PX项目中,从项目启动到环境影响评价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民众几乎并不知晓该项目。严重缺少公众的参与与监督导致了之后矛盾的激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第二十一条规定:“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可见PX项目并未依法执行这些规定。此外,《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关于公众参与的内容过于模糊、宽泛,操作性不强,这也是该法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公众参与之所以重要,还因为这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民主决策的一个过程。PX项目虽然最终迁出了,但政府对企业的赔偿,对于这个城市来说同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只有公民广泛、持续地参与到这一决策的过程中,才能使现存的或是潜在的矛盾减少,使得项目、规划得以以尽量小的社会成本完成。

其次,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尽管公众也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普通公民往往只是从对其个人的影响的角度发表意见,而从技术的层面就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来进行评价。这些专家应该是独立于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以便其能公正地进行监督。

第三,一些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本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环评机构的资质怎么认定?这些机构该不该收费?若不收费会不会导致这些机构怠于完成工作?若收费会不会使得这些机构为了收入而私自降低标准、包庇项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之后项目出现了问题应由谁来负责?负什么样的责任?这些问题都值得一一思考、解决。

第四,面对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需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否得到真正的执行也值得怀疑。为了经济利益,一些项目急于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对于这些项目而言仅是一个起不到实际作用的程序,甚至越过这一道程序相关项目照样能够进行。PX项目事实上也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但是从结果来看其似乎并未完全依法进行。在其他一些关于环评的热点事件中,这些将对环境、对周围居民产生巨大危害的项目甚至完全没有经过环评就得到批准、开工建设,其中比较著名项目包括圆明园的铺膜事件。如果环境的保护最终无法战胜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最后将是谁的胜利、谁的悲哀?

三、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一些思考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际上也是舶来品,但是在“进口”的过程中其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比如,在国外的一些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主要是一个公众参与的过程,而在我们引进之后就转化为了一个层层的行政审批的过程,公众参与仅仅成为了环评的一个小点缀。公众参与制度应当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否高效、顺利实施的关键,下面通过与国外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比较,笔者想谈谈关于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一些看法。

美国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较成型的一个国家。美国的公众参与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1969年的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规定,任何对人类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立法议案、政策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规定其过程中必须有公众参与。在2006年,我国的环保总局出台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至此,公众参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重要组成部分终于有了较为细致的规定。通过中美的对比,希望能够找到改进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途径。

中国、美国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内容与要求[5] 内容 美国[6] 中国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出台之前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出台之后 项目必须通知公民 审查前不通知,审查后应通知 是 是 公民是否可以参与规划过程 是 无规定 是 公民如何了解背景信息 规划过程开放,为公众提供信息 由政府、项目方提供信息 由政府、项目方或受委托的环评机构提供信息 有无公众听证 当有较大争议或公众对听证感兴趣时有 一些项目和规划有要求 是

公众是否有权了解作出最后决定的理由 是 无规定 是 什么时间公众可以收到有关规定 EIA被参与后不少于30天 无规定 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

什么时间公众可以收到有关规定 EIA被参与后不少于30天 无规定 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

可以看出自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出台之后,关于公众参与制度的规定具体化了,但这其中仍有尚待完善之处。

其一,该法第五条规定:“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但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进行征求公众意见的活动。”建设单位是否会自觉依照该法主动地、真正地公告信息?建设单位是该项目的利益主体,其自律性很难令人信服。环评报告中很可能包含有一些专业术语,这本身就给公众了解项目造成障碍。对于涉及环境污染或是存在潜在污染危险的项目,建设单位若避重就轻,公众就更可能被拒于真实情况之外。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惩罚措施,这样的条款是否又将变成一纸空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还尚未规定若建设单位违反公众参与制度将受到怎样的处罚。即使参考其他惩罚性规定进行处罚,建设单位因受到处罚而付出的代价也将远小于他们通过违法而可得的利益。[7]由此可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责任部分应该进一步具体化、严格化。

其二,在选择听证会群众代表时,选择的程序应当更为透明、代表的范围应更加广泛。作为被听证的一方的利害关系人应被排除在群众代表之外,否则将影响听证会的公正性,从而削弱听证会的真正作用。

其三,关于信息的公开的规定也有不妥之处。有学者认为,中国公众参与的缺失,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公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积极性不够。这一观点似乎很难成立,环境问题与公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大多数公民不可能对此置若罔闻。问题的根本在于,公众参与的途径和信息的缺失,即公民对于环境情况的知情权无法得到保障。

四、结语

“现在,我们正站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我们长期来一直行驶的这条道路使人容易错认为是一条舒适的、平坦的、超级公路,我们能在上面高速前进。实际上,在这条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等待着。这条路的另一个叉路——条„很少有人走边的‟叉路——为我们提供了最后唯一的机会让我们保住我们的地球。”[8]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当我们再次面对这句警示——紧迫感与负罪感交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必然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办法,但却是目前看来相对有效的方法。不能再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架空;不能再将公众排除于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的决定权之外;不能再将环境保护一味地退让于不合理的发展。京房产律师,北京刑事律师,北京房地产律师,北京刑事辩护律师,北京律师事务所,北京丰台律师,北京海淀律师,北京朝阳律师,北京西城律师,北京东城律师。

【作者简介】周晴,北京林业大学法学系。

【参考文献】

[1]舒旻:《“散步”始末:厦门PX和北京六里屯事件的分析》[J],《世界环境》杂志,2008年6月

[2]马天南:《厦门PX事件:公众参与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EB],http://www.xiexiebang.com/content.php?aid=9233⑶

[3]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

[4]汪劲:《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之公众参与问题研究———兼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规定的施行》[J],《法学评论》,2004年第二期

[5]黄一绥、邱建斌,《美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及其借鉴》[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年第6期。笔者对表中数据做了增补。

[6]李新民、李天威,中西方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对比[J].环境科学,1988,19(S1):57—60,本文中表格的内容是在参考其表格的基础上进行增加的。

[7]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8]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吉林人民出版社,第244页

下载山西右玉发电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西右玉发电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